CN114025072A -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5072A
CN114025072A CN202111371590.5A CN202111371590A CN114025072A CN 114025072 A CN114025072 A CN 114025072A CN 202111371590 A CN202111371590 A CN 202111371590A CN 114025072 A CN114025072 A CN 114025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camera
driving member
main board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715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5072B (zh
Inventor
汪瑞
王剑虹
黎贵星
张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715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507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37159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0250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5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50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4993 priority patent/WO202308782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5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5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折叠壳体、主板、柔性屏及摄像装置,所述折叠壳体包括折叠中壳,所述折叠中壳具有收容空间,所述折叠中壳弯折后覆盖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折叠中壳的内腔,所述柔性屏贴接于所述折叠中壳,所述柔性屏随所述折叠中壳弯折或展开,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防抖机构连接于所述折叠中壳,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像头通过所述镜头防抖机构能转动外露出所述折叠中壳,以方便所述摄像头的前置拍摄;或者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镜头防抖机构的转动以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以方便所述摄像头的后置拍摄。本申请还提供所述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防抖机构、设有所述镜头防抖机构的摄像装置,以及设有所述摄像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如手机一般包括后置摄像头和前置摄像头,所述后置摄像头一般设有防抖机构,以使所述前置摄像头具有防抖效果,以提升所述手机的前置拍摄的品质。然而,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没有设有防抖机构,导致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品质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具有高品质的后置摄像效果和前置摄像效果;还有提供一种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设置于电子设备,所述摄像装置包括: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电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以及
镜头防抖机构,所述镜头防抖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驱动组件、第二支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支架及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连接于所述主板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主板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沿第一旋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支架随所述第一驱动件沿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架,所述摄像头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架。
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折叠壳体,所述折叠壳体包括折叠中壳,所述折叠中壳具有收容空间,所述折叠中壳弯折后覆盖所述收容空间;
主板,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折叠中壳的内腔;
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贴接于所述折叠中壳,所述柔性屏随所述折叠中壳弯折或展开;以及
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防抖机构连接于所述折叠中壳,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像头通过所述镜头防抖机构能转动外露出所述折叠中壳,或者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镜头防抖机构的转动以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
本申请电子设备的摄像头通过所述镜头防抖机构安装至所述折叠中壳,当需要所述摄像头当作后置镜头使用时,展平所述折叠中壳后所述摄像头外露,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向与所述柔性屏的出光面朝向相反,以方便摄像头进行后置拍摄;当需要所述摄像头当作前置镜头使用时,展平所述折叠中壳后所述摄像头外露,所述主板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沿第一旋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三支架及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随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直至所述摄像头移出所述收容空间,且使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向与所述柔性屏的出光面朝向相同,以方便所述摄像头进行前置拍摄;因此,所述摄像装置既可以当作后置镜头使用,又可以当作前置镜头使用,提升了前置拍摄性能;其次,由于所述折叠壳体及所述柔性屏的正面无需开设对应前置镜头的入光孔,因此,能将所述柔性屏设计成全屏,大大增加了所述柔性屏的屏占比,实现全面屏;另外,由于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镜头防抖机构连接于所述折叠壳体,所述镜头防抖机构对所述摄像头具有防抖作用,能提升所述摄像头的前置拍摄和后置拍摄的品质,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折叠壳体与摄像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摄像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摄像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摄像装置的立体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摄像装置的立体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的摄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进行后置拍摄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电子设备的后侧视图;
图11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进行前置拍摄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电子设备的前侧视图;
图13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进行全景拍摄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图16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折叠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图19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折叠过程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电子设备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100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壳体20与摄像装置50的分解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车载摄像头、车、飞机、电视、移动医疗装置等,本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折叠壳体20、主板30、柔性屏40及摄像装置50,所述折叠壳体20包括折叠中壳21及背盖23,所述折叠中壳21具有收容空间210,所述折叠中壳21弯折后覆盖所述收容空间210;所述主板30设置于所述折叠中壳21的内腔,所述主板30电性连接于所述摄像装置50;所述柔性屏40贴接于所述折叠中壳21的正面,所述柔性屏40随所述折叠中壳21弯折或展开。
如图3所示,所述摄像装置50设于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壳体20,所述摄像装置50包括镜头防抖机构及安装于所述镜头防抖机构的摄像头51,所述镜头防抖机构包括第一支架52、第一驱动组件53、第二支架55、第二驱动组件56、第三支架57及第三驱动组件58;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3包括电连接于所述主板30的第一驱动件531,所述第一驱动件53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52,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第一旋转轴L1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52转动,所述第二支架55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所述第二支架55随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6包括电连接于所述主板30的第二驱动件561,所述第二驱动件56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55,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件561沿第二旋转轴L2转动,所述第三支架57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561,所述第三支架57随所述第二驱动件561沿所述第二旋转轴L2转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8包括电连接于所述主板30的第三驱动件581,所述第三驱动件581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57,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581沿第三旋转轴L3转动,所述摄像头51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件581;所述第二旋转轴L2与所述第一旋转轴L1和所述第三旋转轴L3相互垂直。所述镜头防抖机构连接于所述折叠中壳21,具体地,所述镜头防抖机构的第一支架52连接于所述折叠中壳21的背面;所述摄像装置100的摄像头51通过所述镜头防抖机构能转动外露出所述折叠中壳20,或者所述摄像头51通过所述镜头防抖机构的转动能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210。
本申请中的所述正面指与所述柔性屏40的出光面朝向相同的表面,所述背面指与所述柔性屏40的出光面朝向相反的表面。
本申请电子设备100的摄像头51通过所述镜头防抖机构安装至所述折叠中壳20,当需要所述摄像头51当作后置镜头使用时,展平所述折叠中壳21后使所述摄像头51外露,所述摄像头51的镜头朝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背侧,即所述摄像头51的镜头朝向与所述柔性屏40的出光面朝向相反,以方便摄像头51的后置拍摄;当需要所述摄像头51当作前置镜头使用时,展平所述折叠中壳21后所述摄像头51外露,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第一旋转轴L1转动,以带动第二支架55、第二驱动组件56、第三支架57及第三驱动组件58随所述第一驱动件531转动,直至所述摄像头51移出所述收容空间210,且所述摄像头51的镜头朝向与所述柔性屏40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同,以方便所述摄像头51的前置拍摄。因此,所述摄像装置50既可以当作后置镜头使用,又可以当作前置镜头使用,能提升前置拍摄和后置拍摄的性能;其次,由于所述折叠壳体20及所述柔性屏40的正面无需开设对应前置镜头的入光孔,因此,能将所述柔性屏40设计成全屏,从而大大增加了所述柔性屏40的屏占比,实现全面屏;另外,通过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561沿所述第二旋转轴L2转动,以及所述第三驱动件581沿第三旋转轴L3转动,能实现所述摄像头51的全方位的运动,以实现所述摄像头51的全方位拍摄;还有,由于所述摄像头51通过所述镜头防抖机构连接于折叠壳体20,所述镜头防抖机构对所述摄像头51具有防抖作用,能提升所述摄像头51的拍摄品质,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折叠中壳21包括安装框211、第一折叠部213及第二折叠部215,所述第一折叠部213可折叠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框211的顶端,所述第二折叠部215可折叠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远离所述安装框211的一端,所述主板30设置于所述安装框211的内腔,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安装框211折叠,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折叠。当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安装框211展开,以及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展开(即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转动180度),所述柔性屏40随所述折叠中壳21的展开而展平,以使所述收容空间210外露,方便所述镜头防抖机构带动所述摄像头51移出所述收容空间210;当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安装框211折叠及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折叠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和所述第二折叠部215覆盖所述收容空间210,所述柔性屏40随所述折叠中壳21的折叠而弯折,所述镜头防抖机构及所述摄像头51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210内,能防止外部的灰尘或水等杂质污染所述镜头防抖机构和摄像头51。
所述安装框211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之间可以通过但不限于铰链、转动轴、可弯折件等部件相互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折叠部213与所述第二折叠部215之间可以通过但不限于铰链、转动轴、可弯折件等部件相互转动的连接。所述安装框211包括支撑板2110、设于所述支撑板2110背面的第一框体2112及第二框体2217,所述支撑板2110与所述第一框体2112围成所述收容空间210,所述第一折叠部213可折叠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110靠近所述第一框体2112的一侧,所述镜头防抖机构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110对应所述收容空间210处,即所述镜头防抖机构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110靠近所述第一折叠部213处;所述镜头防抖机构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110运动,以带动所述摄像头51移动至所述折叠壳体20外,以方便摄像头51的拍摄。
所述第二框体2117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2112远离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的一侧,所述第一框体2112与所述支撑板2110围成所述收容空间210。所述第一框体2112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框体2117的连接盒2114及分别设于所述连接盒2114相对两端的挡板2115,每一挡板2115垂直于支撑板2110并沿所述支撑板21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2110、两个挡板2115及连接盒2114围成所述收容空间210;所述第二框体2117的内腔用于安装主板30、电池等电子元件;优选地,所述连接盒2114的内腔与所述第二框体2117的内腔连通,所述连接盒2114的内腔也可以用于收容电子元件。当所述第一折叠部213及所述第二折叠部215覆盖所述收容空间210时,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的背面贴合于所述连接盒2114的背面,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的背面贴合于两个所述挡板2115,从而能防止外部的灰尘或污水等杂物进入所述收容空间210内,避免收置于所述收容空间210内的摄像装置50被污染。所述背盖23覆盖于所述第二框体2117的背部。
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2110的背面对应所述收容空间210靠近其中一挡板2115处设有若干连接孔2116,所述摄像装置50通过若干所述连接孔2116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110。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的背面设有密封件2130,在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110弯折后,所述密封件2130密封贴合于对应的挡板2115,以防止外部的灰尘或污水等杂物从所述支撑板2110的侧部进入所述收容空间210内。当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110展开后,所述密封件2130与对应的挡板2115的之间形成避位口2132,以方便所述摄像装置50的镜头防抖机构移出所述收容空间210。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2130为固定连接于第一折叠部213背面靠近所述摄像装置50的密封片,所述第一框体2112的靠近所述摄像装置50的挡板2115背离所述连接盒2114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面21150,所述密封件2130设有对应所述第一密封面21150的第二密封面2134;当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110弯折后,所述第一密封面21150密封贴合于所述第二密封面2134,以防止外部的灰尘或污水等杂物进入所述收容空间2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2112的挡板2115可以省略,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的背面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件2130,在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110弯折后,两个所述密封件2130密封贴合于连接盒2114,以防止外部的灰尘或污水等杂物进入所述收容空间210内。当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110展开后,所述密封件2130与连接盒2114的之间形成避位口2132,以方便所述摄像装置50的镜头防抖机构移出所述收容空间210。
如图1所示,所述柔性屏40包括依次排列的非弯折区42、第一弯折区44及第二弯折区46,所述非弯折区42贴合于所述安装框211,所述第一弯折区44贴合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所述第二弯折区46贴合于所述第二折叠部215。具体地,所述非弯折区42的背面贴合于所述安装框211的正面,所述第一弯折区44的背面贴合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的正面,所述第二弯折区46的背面贴合于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的正面。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安装框211弯折,以带动所述第一弯折区44相对于所述非弯折区42弯折;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弯折,以带动所述第二弯折区46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折区44弯折。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图4是图3中的摄像装置50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摄像装置50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所述第一支架52包括第一固定部521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521的第一支撑部523,所述第一支撑部523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部521;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3还包括第一安装部533及电连接于所述主板30的第一惯性传感器535,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第一旋转轴L1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533的一侧,所述第一惯性传感器535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533;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件531与第一安装部533通过第一转动轴534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531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30,所述主板30根据所述第一惯性传感器535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转动。所述第一固定部521能固定连接于支撑板2110,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部521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110的连接孔211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521为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开设有对应若干连接孔2116的若干通孔5210;所述第一支撑部523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于所述矩形板,所述支撑片上开设若干通孔5230,所述支撑片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521的一端设有圆弧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531为电连接于所述主板30的微型无刷电机,所述微型无刷电机的中部设有通孔5310,所述第一驱动件531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523的侧面设有若干连接孔5312,若干所述连接孔5312沿所述通孔5310的周向均匀排列。所述第一安装部533背离所述第一驱动件531的侧面凸设连接块5331,所述第一安装部533通过所述连接块533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523;具体地,所述连接块5331设有对应第一支撑部523的若干通孔5230的若干连接孔5332。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533对应所述第一驱动件531的通孔5310设有减重孔5334,若干所述连接孔5332沿所述减重孔5334的周向均匀排列。所述第一支撑部523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部533的减重孔5334开设减重孔5233。
所述第二支架55包括第二固定部552、第二支撑部554,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55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554之间的连接部556;所述第二固定部552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部554,所述第二固定部55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6还包括第二安装部563及电连接于所述主板30的第二惯性传感器565,所述第二安装部563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554,所述第二驱动件561沿第二旋转轴L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563的一侧,所述第二惯性传感器565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563。所述主板30根据所述第二惯性传感器565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件561沿所述第二旋转轴L2转动。
所述第二固定部552及所述第二支撑部554均为圆形的连接片,所述第二固定部552的中部开设减重孔5521及所述第二支撑部554的中部开设减重孔5541;所述第二固定部552开设若干通孔5523,若干所述通孔5523沿所述第二固定部552的周向均匀排列,若干所述通孔5543沿所述第二支撑部554的周向均匀排列。所述第二固定部552的若干通孔5523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驱动件531的若干所述连接孔5312。
所述第二驱动件561与第二安装部563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30,所述主板30根据所述第二惯性传感器565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件561沿所述第二旋转轴L2转动。所述第二安装部56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554,所述第三支架57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561背离所述第二安装部563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561为电连接于所述主板30的微型无刷电机,所述微型无刷电机的中部设有通孔5610,所述第二驱动件561背离所述第二安装部563的侧面设有若干连接孔5612,若干所述连接孔5612沿所述通孔5610的周向均匀排列。所述第二安装部563背离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的侧面凸设连接块5631,所述第二安装部563通过所述连接块563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554;具体地,所述连接块5631设有对应第二支撑部554的若干通孔5543的若干连接孔5632。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563对应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的通孔5610设有减重孔,若干所述连接孔5632沿所述减重孔的周向均匀排列。所述第二安装部563对应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的通孔5610开设减重孔。
所述第三支架57包括第三固定部572、第三支撑部574,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固定部572与所述第三支撑部574之间的连接部576,所述第三固定部572垂直于所述第三支撑部574,所述第三固定部57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561;所述第三驱动组件58包括第三安装部583及电连接于所述主板30的第三惯性传感器585,所述第三安装部583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部574,所述第三驱动件581沿第三旋转轴L3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583的一侧,所述第三惯性传感器585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部583,所述主板30根据所述第三惯性传感器585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581沿所述第三旋转轴L3转动,所述摄像头51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件581。
所述第三固定部572及所述第三支撑部574均为连接片,所述第三固定部572的中部开设圆形的减重孔5721,所述第三固定部572背离所述第三支撑部574的一侧设有圆弧面;所述第三支撑部574的中部开设圆形的减重孔5741,所述第三支撑部574背离所述第三固定部572的一侧设有圆弧面。所述第三固定部572开设若干通孔5723,若干所述通孔5723沿所述第三固定部572的周向均匀排列;所述第三支撑部574开设若干通孔5743,若干所述通孔5743沿所述第三支撑部574的周向均匀排列。所述第三固定部572的若干通孔5723分别对应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的若干所述连接孔5612。
所述第三驱动件581与第三安装部583通过转动轴584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581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30,所述主板30根据所述第三惯性传感器585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581沿所述第三旋转轴L3转动。所述第三安装部58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部574,所述第三安装部583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部574,所述摄像头5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件581背离所述第三安装部583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件581为电连接于所述主板30的微型无刷电机,所述微型无刷电机的中部设有通孔5810,所述第三驱动件581背离所述第三安装部583的侧面设有若干连接孔5812,若干所述连接孔5812沿所述通孔5810的周向均匀排列。所述第三安装部583背离所述第三驱动件581的侧面凸设连接块5831,所述第三安装部583通过所述连接块583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部574;具体地,所述连接块5831设有对应第三支撑部574的若干通孔5743的若干连接孔5832。
优选地,所述第三安装部583对应所述第三驱动件581的通孔5810设有减重孔5835,若干所述连接孔5832沿所述减重孔5835的周向均匀排列。
所述摄像头51包括连接片512及摄像镜头514,所述摄像镜头514通过所述连接片512连接于第三驱动件581;所述连接片512呈圆形,所述连接片512的中部设有对应所述第三驱动件581的通孔5810的圆形的减重孔5121。所述连接片512的外周凸设有一对凸耳5123,每一凸耳5123设有固定孔5124。所述连接片512设有若干通孔5126,若干所述通孔5126沿所述减重孔5121的周向均匀排列。所述摄像镜头514包括外壳5140及设于所述外壳5140内腔的镜头5141,所述外壳5140相对的两侧分别凸设有凸块5143,每一凸块5143设有通孔5145。
请一并参阅图4-图7,图6是图4中的摄像装置50的立体结构组装示意图;图7是图5中的摄像装置50的立体结构组装示意图。组装摄像装置50时,将第一驱动组件53的第一安装部533放置于第一支架52的第一支撑部523上,若干锁固件如螺丝钉分别穿过第一支撑部523的若干通孔5230锁固于所述第一安装部533对应的连接孔5332,以使第一驱动组件53与第一支架52连接,此时,第一驱动件531能沿第一旋转轴L1旋转;将第二支架55的第二固定部552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531上,若干锁固件如螺丝钉分别穿过第二固定部552的若干通孔5523锁固于所述第一驱动件531对应的连接孔5312,以使第二支架55与第一驱动件531连接,此时,第二支架55的第二支撑部554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支架52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55能随着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旋转;将第二驱动组件56的第二安装部563与所述第二支架55的第二支撑部554贴合,若干锁固件如螺丝钉分别穿过第二支撑部554的若干通孔5543锁固于所述第二安装部563对应的连接孔5632,以使第二驱动组件56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554的外侧,此时,第二驱动件561能沿第二旋转轴L2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L2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L1;将第三支架57的第三固定部572背离所述第三支撑部574的侧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驱动件561背离所述第二安装部563的一侧,若干锁固件如螺丝钉分别穿过第三固定部572的若干通孔5723锁固于第二驱动件561对应的连接孔5612,此时,第三支架57能随第二驱动件561沿所述第二旋转轴L2旋转;将第三驱动组件58的第三安装部583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57的第三支撑部574上,若干锁固件如螺丝钉分别穿过第三支撑部574的若干通孔5743锁固于所述第三安装部583的若干连接孔5832,此时,第三安装部583固定连接于第三支架57,第三驱动件581能沿第三旋转轴L3旋转;将连接片512放置于第三驱动件581背离第三安装部583的侧面,若干锁固件如螺丝钉分别穿过所述连接片512的若干通孔5126锁固于所述第三驱动件581对应的连接孔5812;再将摄像镜头514放置于连接片512上,两个锁固件如螺丝钉分别穿过两个凸块5143的通孔5145锁固于连接片512对应的固定孔5124,以使摄像镜头514通过连接片512固定连接于第三驱动件581,所述摄像镜头514能随第三驱动件581沿第三旋转轴L3转动。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及图8,安装摄像装置50至折叠中壳21,具体地,将所述摄像装置50放置于所述折叠中壳21的收容空间210内,使第一固定部521贴合于支撑板2110的背面,且所述第一固定部521的若干通孔5210分别正对所述支撑板2110上的若干连接孔2116,若干锁固件如螺丝钉分别穿过若干通孔5210锁固于所述支撑板2110对应的连接孔2116,以使摄像装置50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110;将第一驱动件531、第一惯性传感器535、第二驱动件561、第二惯性传感器565、第三驱动件581、第三惯性传感器585及摄像头514分别电性连接于主板30。此时,所述第一旋转轴L1平行所述支撑板211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旋转轴L2平行所述支撑板2110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旋转轴L3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L1。所述主板30根据所述第一惯性传感器535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转动,所述主板30根据所述第二惯性传感器565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件561转动,以及所述主板30根据所述第三惯性传感器585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581转动,以带动所述摄像头514实现前置拍摄、后置拍摄及全景拍摄等,且在上述拍摄过程中所述摄像装置50的镜头防抖机构起到防抖作用,提升了摄像头514防抖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图9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进行后置拍摄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电子设备100的后侧视图。需要使用摄像装置50,将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第一折叠部213展开,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支撑板2110展开,以使柔性屏40呈展平状态;此时,如图9及图12所示,所述摄像装置50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210内,摄像镜头514的镜头5141朝向所述折叠壳体20的背侧,通过在柔性屏40上操控后置拍摄程序,以控制所述摄像镜头514进行后置拍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第一折叠部213能自动展开、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110能自动展开,当需要使用摄像镜头514进行后置拍摄时,在柔性屏40上操控后置拍摄程序,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第一折叠部213自动展开、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110自动展开,使所述摄像装置50外露,摄像镜头514的镜头5141朝向所述折叠壳体20的背侧,所述摄像镜头514进行后置拍摄。
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2,图11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进行前置拍摄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电子设备50的前侧视图。需要使用摄像装置50进行前置拍摄时,将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第一折叠部213展开,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支撑板2110展开,直至柔性屏40呈展平状态;通过在柔性屏40上操控后置拍摄程序,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相对于第一支架5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55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向远离所述支撑板2110一侧转动,使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第三支架57、第三驱动组件58及摄像镜头514随所述第二支架55移出所述收容空间210,直至所述摄像镜头514的镜头5141的朝向与柔性屏30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同;此时,第二支架55的中部容置于避位口2132中,镜头5141的朝向与柔性屏40的出光面朝向相同,以方便所述摄像镜头514进行前置拍摄。所述摄像镜头514能进行前置拍摄,从而能提升前摄的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第一折叠部213能自动展开、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110能自动展开,当需要使用摄像镜头514进行前置拍摄时,在柔性屏40上操控前置拍摄程序,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第一折叠部213自动展开、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110自动展开;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相对于第一支架5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55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向远离所述支撑板2110一侧转动,使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第三支架57、第三驱动组件58及摄像镜头514随所述第二支架55移出所述收容空间210,直至所述摄像镜头514的镜头5141的朝向与所述柔性屏30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同,以方便所述摄像装置50进行前置拍摄。
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进行全景拍摄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需要使用摄像装置50进行全景拍摄时,将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第一折叠部213展开,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支撑板2110展开,以使柔性屏40呈展平状态;通过在柔性屏40上操控全景拍摄程序,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相对于第一支架5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55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向远离所述支撑板2110一侧转动,使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第三支架57、第三驱动组件58及摄像镜头514随所述第二支架55移出所述收容空间210,直至所述摄像镜头514移动至所述支撑板2110的后侧;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581沿所述第三旋转轴L3转动,使所述摄像镜头514沿所述第三旋转轴L3旋转360度,以实现所述摄像镜头514的全景拍摄。
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后置拍摄状态下能直接转换至前置拍摄状态,具体地,当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后置拍摄状态时,通过在柔性屏40上操控前置拍摄程序,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相对于第一支架5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55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向远离所述支撑板2110一侧转动,使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第三支架57、第三驱动组件58及摄像镜头514随所述第二支架55移出所述收容空间210,直至所述摄像镜头514的镜头5141的朝向与所述柔性屏40的出光面朝向相同,以方便所述摄像镜头514进行前置拍摄。
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前置拍摄状态下能直接转换至后置拍摄状态,具体地,当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前置拍摄状态时,通过在柔性屏40上操控后置拍摄程序,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相对于第一支架5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55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向靠近所述支撑板2110的背面转动,使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第三支架57、第三驱动组件58及摄像镜头514随所述第二支架55移入至所述收容空间210,直至所述摄像镜头514的镜头5141的朝向与柔性屏40的出光面朝向相反,以方便所述摄像镜头514进行后置拍摄。
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后置拍摄状态下能直接转换至全景拍摄状态,具体地,当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后置拍摄状态时,通过在柔性屏40上操控全景拍摄程序,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相对于第一支架5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55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向远离所述支撑板2110一侧转动,使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第三支架57、第三驱动组件58及摄像镜头514随所述第二支架55移出所述收容空间210,使所述摄像镜头514移动至所述支撑板2110的后侧;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581沿所述第三旋转轴L3转动,使所述摄像镜头514沿所述第三旋转轴L3旋转360度,以实现所述摄像镜头514的全景拍摄。
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全景拍摄状态下能直接转换至后置拍摄状态,具体地,当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全景拍摄时,通过在柔性屏40上操控后置拍摄程序,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相对于第一支架5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55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向靠近所述支撑板2110一侧转动,使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第三支架57、第三驱动组件58及摄像镜头514随所述第二支架55移入所述收容空间210,使所述摄像镜头514的镜头5141的朝向与柔性屏40的出光面朝向相反,以方便所述摄像镜头514进行后置拍摄。
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全景拍摄状态下能直接转换至前置拍摄状态,具体地,当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全景拍摄时,通过在柔性屏40上操控前置拍摄程序,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相对于第一支架5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55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向远离所述支撑板2110一侧转动,使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第三支架57、第三驱动组件58及摄像镜头514随所述第二支架55转动,使所述摄像镜头514的镜头5141的朝向与柔性屏40的出光面朝向相同,以方便所述摄像镜头514进行前置拍摄。
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前置拍摄状态下能直接转换至全景拍摄状态,具体地,当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前置拍摄时,通过在柔性屏40上操控全景拍摄程序,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531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相对于第一支架5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55沿所述第一旋转轴L1向靠近所述支撑板2110的背侧转动,使所述第二驱动件561、第三支架57、第三驱动组件58及摄像镜头514随所述第二支架55转动,使所述摄像镜头514移动至所述支撑板2110的后侧;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581沿所述第三旋转轴L3转动,使所述摄像镜头514沿所述第三旋转轴L3旋转360度,以实现所述摄像镜头514的全景拍摄。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前置拍摄位置也能实现全景拍摄,具体地,当所述摄像装置50在前置拍摄位置时,通过在柔性屏40上操控全景拍摄程序,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581沿所述第三旋转轴L3转动,使所述摄像镜头514沿所述第三旋转轴L3旋转360度,以实现所述摄像镜头514的全景拍摄。
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装置50在上述拍摄或其他任何拍摄的过程中,所述主板30实时接收第一惯性传感器535、第二惯性传感器565及第三惯性传感器585的三轴角度和加速度数据,并且通过所述主板30实时解算出摄像装置50的镜头防抖机构当前的横滚角速度(即第一驱动组件53的角速度)、俯仰姿态角速度(即第二驱动组件56的角速度)及航偏角速度(即第三驱动组件58的角速度);通过获取到的数据与预设姿态角作比较得到其姿态角误角,以其姿态增稳的状态为参考坐标,误差值通过控制器运算输出;输出量作为预设值与采集到的横滚角速度、俯仰角速度作比较,得到速度误差值;其上所述误差值通过计算得出驱动件的电角度,同时输出对应的SVPWM控制波,各个驱动件接收主板30发出的指令进行相应的转动;此上过程即可完成摄像镜头514转向趋势的反向调节,使其达到一个相对增稳状态,从而使摄像镜头514在拍摄过程中具有防抖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9,图14-图16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100的折叠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图19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100的折叠过程的侧视示意图。当需要对电子设备100的折叠中壳21进行弯折时,将所述摄像装置50容置于所述折叠中壳21的收容空间210内;将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安装框211弯折,具体地,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安装框211弯折180度,所述第一折叠部213带动所述第一弯折区44相对于所述非弯折区42弯折,同时,所述第一折叠部213带动所述密封件2130向靠近所述挡板2115移动,直至所述第二密封面2134与所述第一密封面21150贴合;再将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弯折,直至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的背面贴合于所述第一框体2112的背面,所述第二弯折区46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折区44弯折;此时,所述柔性屏40处于弯折状态,所述第一折叠部213、所述第二折叠部215、所述密封件2130及所述挡板2115共同密封所述收容空间210,以防止外部的灰尘或污水等杂物进入所述收容空间210内,免避摄像装置50被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安装框211能自动弯折,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能自动弯折;具体地,所述第一折叠部213与所述安装框21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折叠部215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之间分别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30;当需要弯折所述柔性屏40时,通过在所述柔性屏40上操控柔性屏弯折程序,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折叠部213与所述安装框211之间的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安装框211弯折,以带动所述第一弯折区44相对于所述非弯折区42弯折;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二折叠部215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之间的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弯折,以带动所述第二弯折区46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折区44弯折,直至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的背面贴合于所述第一框体2112的背面;此时,所述柔性屏40处于弯折状态,所述第一折叠部213、所述第二折叠部215、所述密封件2130及所述挡板2115共同密封所述收容空间210,以防止外部的灰尘或污水等杂物进入所述收容空间210内,免避摄像装置50被污染。当需要使用摄像镜头514时,通过在所述柔性屏40上操控柔性屏展开程序,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二折叠部215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之间的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折叠部215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3展开,以带动所述第二弯折区46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折区44的展开;所述主板30控制所述第一折叠部213与所述安装框211之间的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折叠部213相对于所述安装框211展开,以带动所述第一弯折区44相对于所述非弯折区42展开,直至所述柔性屏40展平。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摄像装置,设置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包括: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电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以及
镜头防抖机构,所述镜头防抖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驱动组件、第二支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支架及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连接于所述主板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主板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沿第一旋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支架随所述第一驱动件沿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架,所述摄像头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电连接于所述主板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主板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件沿第二旋转轴转动,所述第三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支架随所述第二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电连接于所述主板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所述主板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沿第三旋转轴转动,所述摄像头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三旋转轴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部及电连接于所述主板的第一惯性传感器,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主板根据所述第一惯性传感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沿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固定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部及电连接于所述主板的第二惯性传感器,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主板根据所述第二惯性传感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固定部及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安装部及电连接于所述主板的第三惯性传感器,所述第三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部,所述主板根据所述第三惯性传感器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沿所述第三旋转轴转动,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及所述第三驱动件均为微型无刷电机。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折叠壳体,所述折叠壳体包括折叠中壳,所述折叠中壳具有收容空间,所述折叠中壳弯折后覆盖所述收容空间;
主板,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折叠中壳的内腔;
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贴接于所述折叠中壳,所述柔性屏随所述折叠中壳弯折或展开;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镜头防抖机构连接于所述折叠中壳,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像头通过所述镜头防抖机构能转动外露出所述折叠中壳,或者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镜头防抖机构的转动以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中壳包括安装框、可折叠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框端部的第一折叠部,以及可折叠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叠部远离所述安装框的第二折叠部;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框的内腔,所述第一折叠部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折叠,所述第二折叠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折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包括依次排列的非弯折区、第一弯折区及第二弯折区,所述非弯折区贴合于所述安装框,所述第一弯折区贴合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所述第二弯折区贴合于所述第二折叠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包括支撑板,所述第一折叠部可折叠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镜头防抖机构连接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折叠部处,所述镜头防抖机构相对于所述支撑板运动,以带动所述摄像头移动至所述折叠壳体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防抖机构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向与所述柔性屏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反;所述镜头防抖机构相对于所述支撑板移动以带动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向与所述柔性屏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板背面的第一框体,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框体围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折叠部可折叠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框体的一端,所述镜头防抖机构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收容空间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还包括用于收容所述主板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远离所述第一折叠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框体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框体的连接盒及分别设于所述连接盒相对两端的挡板,所述支撑板、两个所述挡板及所述连接盒围成所述收容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背面对应所述收容空间靠近其中一挡板处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摄像装置通过若干所述连接孔连接于所述支撑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设有密封件,在所述第一折叠部相对于所述支撑板弯折后,所述密封件密封贴合于对应的挡板;在所述第一折叠部相对于所述支撑板展开后,所述密封件与对应的挡板的之间形成避位口。
CN202111371590.5A 2021-11-18 2021-11-18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0250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71590.5A CN114025072B (zh) 2021-11-18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14993 WO2023087828A1 (zh) 2021-11-18 2022-08-26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71590.5A CN114025072B (zh) 2021-11-18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5072A true CN114025072A (zh) 2022-02-08
CN114025072B CN114025072B (zh) 2024-05-24

Family

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7828A1 (zh) * 2021-11-18 2023-05-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6624A (zh) * 2018-05-15 2018-10-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08223A (zh) * 2017-07-31 2020-03-24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云台拍摄器
CN111491091A (zh) * 2019-01-25 2020-08-04 深圳市浩瀚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自带影像增稳的拍摄终端
CN211656226U (zh) * 2020-04-10 2020-10-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3094299U (zh) * 2020-09-02 2021-04-3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3122751U (zh) * 2020-06-12 2021-05-04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822354A (zh) * 2020-12-28 2021-05-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10195776A1 (en) * 2019-12-19 2021-06-24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8223A (zh) * 2017-07-31 2020-03-24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云台拍摄器
CN108616624A (zh) * 2018-05-15 2018-10-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91091A (zh) * 2019-01-25 2020-08-04 深圳市浩瀚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自带影像增稳的拍摄终端
US20210195776A1 (en) * 2019-12-19 2021-06-24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211656226U (zh) * 2020-04-10 2020-10-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3122751U (zh) * 2020-06-12 2021-05-04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3094299U (zh) * 2020-09-02 2021-04-3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822354A (zh) * 2020-12-28 2021-05-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7828A1 (zh) * 2021-11-18 2023-05-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7828A1 (zh)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3956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o which accessory is removably attached, and image pickup system
JP5223597B2 (ja) 監視カメラ装置のチルト機構
EP3454169B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3411470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JP4018002B2 (ja) 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装置
KR20190036744A (ko) 360도 영상 및 사진 촬영용 짐벌
JP2007194884A (ja) 資料提示装置用の撮像カメラヘッド
JP3937501B2 (ja) 電子機器
CN114025072A (zh)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25072B (zh)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JP3685955B2 (ja) カメラ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KR2020009951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8163326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5637835B2 (ja) 電子機器
JP4371713B2 (ja) カメラ付折畳み式携帯機器
CN211525958U (zh) 云台、手持云台相机、头戴式云台相机及执法仪相机
JP4346744B2 (ja) 撮像装置
CN207601874U (zh)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JP2002148708A (ja) 三次元台座付き接写フレーム
JP3974133B2 (ja) 監視カメラ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JP7163109B2 (ja) 電子機器
JP2016134812A (ja) 撮像装置
CN216721427U (zh) 多向调节拍照机构
JP2001248629A (ja) 電子機器のヒンジ機構及び配線方法
RU2772867C1 (ru) Шарнирный модуль и складное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ключающее в себя такой модул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