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9221A - 络筒锭位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络筒锭位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9221A
CN113979221A CN202111380981.3A CN202111380981A CN113979221A CN 113979221 A CN113979221 A CN 113979221A CN 202111380981 A CN202111380981 A CN 202111380981A CN 113979221 A CN113979221 A CN 113979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irculating
yarn
swing
press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09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垂信
杨刚
张伟一
李灿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09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92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9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9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running material, e.g. for severing the material at irregularities ;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yarn cleaner
    • B65H63/061Mechanical slub catcher and dete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络筒锭位检测装置用于提高络筒机生产效率,络筒机包括络筒及传动槽轮,络筒锭位检测装置包括:外壳、纱线监测机构、摆动机构、止动机构、络筒卷绕基座、循环机构,纱线监测机构包括摆锤、压线杆及压线杆限位组件,压线杆用于监测是否有纱线。通过设置纱线监测机构,当检测到有纱线时,纱线抬起压线杆,以使压线杆摆动至工作位置,压线杆能够同步带动摆锤及第一摆杆移动,并通过止动杆动力组件带动止动杆向上移动,使得止动杆与第二摆杆通过自锁结构能够自锁,止动杆移动能够带动络筒卷绕基座同步联动,以使络筒与传动槽轮相互贴合,从而使络筒开始络纱;当检测到没有纱线时,压线杆回到初始位置,循环驱动组件带动循环往复部件来回摆动,能够使摆动机构复位,从而使止动杆与第二摆杆相互分离。

Description

络筒锭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络筒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络筒锭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络纱将管纱、绞纱等重新卷绕成各种形式筒子的工艺过程,它是一种常见的工序,络纱通常由络纱机完成。络纱机在使用时,纱线可能会发生断裂或者纱线已经络完。传统技术中,络纱机的功能单一,通常都是操作员检查纱线是否断裂或者纱线是否已经络完,不仅浪费人力而且监控不全面,且大多都是手工操作,资源可利用率低,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时监测是否有纱线,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资源可利用率,且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
一种络筒锭位检测装置,用于提高络筒机生产效率,所述络筒机包括络筒及传动槽轮,包括:
外壳;
纱线监测机构,所述纱线监测机构包括摆锤、压线杆及压线杆限位组件,所述压线杆用于监测是否有纱线,所述压线杆能够在初始位置及工作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压线杆在监测到所述纱线时能够在所述纱线的作用下自所述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压线杆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压线杆的摆动范围,所述压线杆与所述摆锤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摆锤与所述压线杆同步联动;
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摆锤铰接,且与所述摆锤同步联动,所述第一摆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包括止动杆、止动杆动力组件,所述止动杆动力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止动杆上下移动,使得所述压线杆在工作位置时,所述止动杆的第一端能够通过自锁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二端固定;
络筒卷绕基座,所述络筒卷绕基座与所述止动杆的第二端铰接,且与所述止动杆的第二端同步联动,所述络筒卷绕基座用于带动所述络筒与所述传动槽轮相互分离或贴合;
循环机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循环往复部件、循环驱动组件,所述循环往复部件与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循环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循环往复部件来回摆动,从而在所述压线杆在未监测到所述纱线时,所述循环驱动组件使得所述摆动机构复位。
通过设置纱线监测机构,当检测到有纱线时,纱线抬起压线杆,以使压线杆摆动至工作位置,压线杆能够同步带动摆锤及第一摆杆移动,并通过止动杆动力组件带动止动杆向上移动,使得止动杆与第二摆杆通过自锁结构能够自锁,止动杆移动能够带动络筒卷绕基座同步联动,以使络筒与传动槽轮相互贴合,从而使得络筒开始络纱;当检测到没有纱线时,压线杆回到初始位置,循环驱动组件带动循环往复部件来回摆动,能够使得摆动机构复位,从而使得止动杆与第二摆杆相互分离,止动杆移动能够带动络筒卷绕基座同步联动,以使络筒与传动槽轮相互分离,从而使得络筒停止络纱。进而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资源可利用率,且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络筒锭位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摆动机构的所述第一摆杆是否正常运行的摆杆检测机构、报警机构,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摆杆检测机构,且控制连接所述报警机构。
通过设置控制模块、摆杆检测机构及报警机构,摆杆检测机构能够实时检测第一摆杆是否正常运行;控制模块能够根据第一摆杆的运行状态来判断络筒锭位是否正常运行,同时统计络筒锭位开始及停止时间;当摆杆检测机构检测第一摆杆是非正常运行时,控制模块控制报警机构发出报警提醒操作工及时处理,缩短停锭处理时间,提升络筒机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线杆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摆锤上的弹性片、滑动连接于所述外壳上的限位板、限位件、两限位块,所述两限位块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板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第二侧,所述两限位块交错设置,且将所述弹性片的一端夹持于所述两限位块之间,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限位板的移动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止动杆上、且沿所述止动杆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若干斜卡齿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一端、且与斜卡齿相抵接并形成斜面配合的止动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动杆动力组件包括操作手柄、连接凸轮,所述连接凸轮通过第二中心轴铰接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中心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操作手柄与延伸至所述外壳外部的所述第二中心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凸轮上设置有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能够与所述止动杆相抵接,所述操作手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中心轴转动,并且能够使所述连接凸轮及所述凸出部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止动杆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络筒卷绕基座通过第三中心轴铰接设置,所述络筒连接于所述络筒卷绕基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络筒动力机构还包括配重锤,所述配重锤与所述第三中心轴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络筒与所述传动槽轮相互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往复部件通过第一中心轴与所述第二摆杆铰接,所述循环往复部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循环杆、第二循环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驱动组件包括循环弹簧、循环滚轮及滚轮驱动部,所述循环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一循环杆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循环连接于所述第二循环杆的一端,所述滚轮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循环滚轮导向转动,以带动所所述循环往复部件运动,所述循环弹簧用于带动所述循环往复部件复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杆凸出形成能够与所述摆锤相抵接的循环凸起,所述循环凸起用于在所述摆锤下降时,能够将所述摆锤顶起,从而使所述摆动机构的所述第二摆杆通过自锁结构与所述止动杆的第一端相互分离
上述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纱线监测机构,当检测到有纱线时,纱线抬起压线杆,以使压线杆摆动至工作位置,压线杆能够同步带动摆锤及第一摆杆移动,并通过止动杆动力组件带动止动杆向上移动,使得止动杆与第二摆杆通过自锁结构能够自锁,止动杆移动能够带动络筒卷绕基座同步联动,以使络筒与传动槽轮相互贴合,从而使得络筒开始络纱;当检测到没有纱线时,压线杆回到初始位置,循环驱动组件带动循环往复部件来回摆动,能够使得摆动机构复位,从而使得止动杆与第二摆杆相互分离,止动杆移动能够带动络筒卷绕基座同步联动,以使络筒与传动槽轮相互分离,从而使得络筒停止络纱。进而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资源可利用率,且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的纱线监测机构检测到有纱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的纱线监测机构检测到没有纱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配重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的电气原理控制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络筒锭位检测装置;100、外壳;200、纱线监测机构;210、摆锤;220、压线杆;230、压线杆限位组件;231、弹性片;232、限位板;233、限位件;234、限位块;240、配重调节块;241、调节槽;300、摆动机构;310、第一摆杆;320、第二摆杆;330、第一中心轴;340、止动块;400、止动机构;410、止动杆;420、操作手柄;430、第二中心轴;500、络筒卷绕基座;510、第三中心轴;520、络筒连接部;530、配重锤;600、循环机构;610、V型杆;611、第一循环杆;612、第二循环杆;620、循环弹簧;630、循环滚轮;700、络筒机;710、待络筒子纱;720、张力调整机构;730、络筒;740、传动槽轮;800、控制模块;810、摆杆检测机构;820、报警机构;830、人机界面;900、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了一种络筒锭位检测装置10,安装于络筒机700上。络筒锭位检测装置10包括外壳100、纱线监测机构200、摆动机构300、止动机构400、络筒卷绕基座500及循环机构600。纱线监测机构200、摆动机构300、止动机构400、络筒卷绕基座500及循环机构600均设置于外壳100内部。纱线监测机构200用于检测是否有纱线900,纱线监测机构200与摆动机构300同步联动。摆动机构300与止动机构400活动连接。止动机构400与络筒卷绕基座500铰接。摆动机构300用于带动摆动机构300复位。
参见图3所示,络筒机700包括待络筒子纱710、张力调整机构720、络筒730及传动槽轮740。张力调整机构720用调节纱线900的张力。在开始络纱前,操作员需将待络筒子纱710上的纱线900牵出,并依次经过张力调整机构720、络筒锭位检测装置10,然后将纱线900卷至络筒730上。
参见图1及图4所示,纱线监测机构200包括摆锤210、压线杆220、压线杆限位组件230及配重调节块240。压线杆220用于监测是否有纱线900,压线杆220能够在初始位置及工作位置之间摆动。压线杆220在监测到纱线900时能够在纱线900的作用下自初始位置运动至工作位置。压线杆限位组件230用于限制压线杆220的摆动范围。压线杆220与摆锤210固定连接,使得摆锤210与压线杆220同步联动。配重调节块240可调节的安装于摆锤210上,用于调节摆锤210的负重重量。
参见图4所示,压线杆限位组件230包括固定连接于摆锤210上的弹性片231、滑动连接于外壳100内的限位板232、限位件233及两限位块234。两限位块234分别设置于限位板232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第二侧,两限位块234交错设置,且将弹性片231的一端夹持于两限位块234之间。限位件233用于限制限位板232的移动范围。
当压线杆220检测到有纱线900时,如图1所示,纱线900抬起压线杆220,此时,压线杆220处于工作位置,使得压线杆220顺时针转动,并且同步带动摆锤210、弹性片231顺时针转动。由于弹性片231始终夹持于两限位块234之间。在弹性片231顺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限位板232向下移动。当压线杆220检测到没有纱线900时,如图2所示,此时,压线杆220处于初始位置,压线杆220逆时针转动回到初始位置,并且同步带动摆锤210、弹性片231逆时针转动。在弹性片231逆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限位板232向上移动。限位件233以限制限位板232的移动,使得限位板232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限位件233包括开设于限位板232的第一端的第一滑动槽、开设于限位板232的第二端的第二滑动槽、开设于外壳100上的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第一限位钉及第二限位钉。第一限位钉穿设于第一滑动槽并与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第二限位钉穿设于第二滑动槽并与第二安装孔相配合。第一限位钉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第二限位钉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一滑动槽与第一限位钉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槽与第二限位钉滑动连接。
需要理解的是,限位板232的移动长度取决于第一滑动槽及第二滑动槽长度较短的一个。例如:第一滑动槽的长度大于第二滑动槽的长度,限位板232的移动长度取决于第二滑动槽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动槽具有下端开口,第二滑动槽的槽底能够与第二限位钉相抵接。第一滑动槽与第二滑动槽的长度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滑动槽与第一滑动槽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配重调节块240上形成有一如图5所示的调节槽241。摆锤210上开设有螺纹孔。调节螺栓穿设于调节槽241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在需要调节时,松动调节螺栓,并调节配重调节块240的调节槽241。待将调节槽241调整至满足重量要求时,旋紧调节螺栓,以将配重调节块240固定。需要理解的是,调节槽241具有弧度,调节槽241的不同位置对应的摆锤210受到的重力不同。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摆动机构300包括第一摆杆310、第二摆杆320。第一摆杆310的第一端与摆锤210铰接,且与摆锤210同步联动。第一摆杆310的第二端与第二摆杆32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当压线杆220检测到没有纱线900时,如图2所示,摆锤210、摆动机构300均处于初始位置。当压线杆220检测到有纱线900时,如图1所示,摆锤210顺时针转动。在摆锤210顺时针转动时,同步带动摆动机构300顺时针转动。
参见图1及图6所示,络筒锭位检测装置10还包括控制模块800、用于检测摆动机构300的第一摆杆310是否正常运行的摆杆检测机构810、报警机构820及人机界面830。控制模块800通信连接摆杆检测机构810,且连接控制报警机构820。人机界面830与控制模块800通信连接。报警机构820包括蜂鸣器及闪光灯。上述的控制模块800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例如,可以采用PLC,也可以采用MCS-51单片机。人机界面830可根据控制模块800输送的数据构建动态画面并实时显示络筒锭位运行状态,制作生产效率报表、产品报表等,能够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摆杆310具有初始位置及工作位置。当第一摆杆310在如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时,第一摆杆310属于非正常运行状态。当第一摆杆310在如图1所示的工作位置时,第一摆杆310属于正常运行状态。第一摆杆310在工作位置相对工作位置移动预设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摆杆检测机构810设置于第一摆杆310处,摆杆检测机构810采用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包括弹簧片、滚轮、金属触头。当第一摆杆310在初始位置时,第一摆杆310与微动开关的弹簧片以及滚轮相接触,金属触头断开。当第一摆杆310在工作位置时,第一摆杆310与微动开关的弹簧片以及滚轮相分离,金属触头接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摆杆检测机构810可以是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行程开关等,只要能够实现检测第一摆杆310是否正常运行的作用即可。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止动机构400包括止动杆410、止动杆动力组件。止动杆动力组件用于带动止动杆400上下移动,使得压线杆在工作位置时,止动杆400的第一端能够通过自锁结构相对第二摆杆320的第二端固定。
止动杆410的第一端通过自锁结构相对第二摆杆32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自锁结构包括设置于止动杆410上、且沿止动杆410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若干斜卡齿及形成于第二摆杆320的第一端、且与斜卡齿相抵接并形成斜面配合的止动块340。第二摆杆320的第二端上形成有一凹槽部,凹槽部的底部为与斜卡齿形状相匹配的斜面。凹槽部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止动块340。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止动杆动力组件包括操作手柄420、连接凸轮。连接凸轮通过第二中心轴430铰接设置于外壳100上,连接凸轮与第二中心轴430固定连接。第二中心轴430的一端延伸至外壳100的外部,操作手柄420与延伸至外壳100外部的第二中心轴430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凸轮上设置有一凸出部,凸出部能够与止动杆410相抵接。操作手柄420用于带动第二中心轴430顺时针转动,并且使连接凸轮及连接凸轮的凸出部同步顺时针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止动杆410顺时针转动。
参见图1及图3所示,络筒卷绕基座500与止动杆410的第二端铰接,且与止动杆410的第二端同步联动。络筒卷绕基座500用于带动络筒730与传动槽轮740相互分离或贴合。传动槽轮740与络筒机700的主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传动槽轮740上设置有便于将纱线900整齐地缠绕至络筒730上的引导槽。
参见图3所示,络筒卷绕基座500通过第三中心轴510铰接设置,且与第三中心轴510同步联动。在本实施例中,络筒卷绕基座500上通过第三中心轴510铰接设置于络筒机700上。络筒730连接于络筒卷绕基座500上。在本实施例中,络筒730包括络筒730轴。络筒卷绕基座500上形成有用于与络筒730轴卡接连接的络筒连接部520。
在止动杆410顺时针转动时,止动杆410的第一端向上移动,止动杆410的第二端向下移动。络筒卷绕基座500与止动杆410的第二端同步联动,使得络筒卷绕基座500逆时针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络筒730与传动槽轮740相互贴合。在络筒730与传动槽轮740相互贴合的状态下,络筒730开始络纱。在络纱过程中,止动杆410的斜卡齿与形成于第二摆杆320上的止动块340始终相互抵接,且络筒730与传动槽轮740始终相互贴合。
参见图1至图4所示,循环机构600包括循环往复部件、循环驱动组件,循环往复部件通过第一中心轴330与第二摆杆320的第一端铰接。循环驱动组件用于带动循环往复部件来回摆动,从而在压线杆220在未监测到纱线900时,循环驱动组件使得摆动机构300复位。循环往复部件采用V型杆610,V型杆6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循环杆611、第二循环杆612。
参见图1至图4所示,循环驱动组件包括循环弹簧620、循环滚轮630及滚轮驱动部,循环弹簧620连接于第一循环杆611与外壳100之间。循环滚轮630连接于第二循环杆612的一端,滚轮驱动部用于驱动循环滚轮630导向转动,以带动V型杆610运动。循环弹簧620用于带动V型杆610复位。
滚轮驱动部包括循环凸轮、凸轮驱动件。循环滚轮630与循环凸轮的轮廓滚动连接。凸轮驱动件驱动循环凸轮转动,以使循环滚轮630沿着循环凸轮的轮廓导向移动。凸轮驱动件采用电机。
参见图2及图4所示,V型杆610的第一循环杆611凸出形成能够与纱线监测机构200的摆锤210相抵接的循环凸起。循环凸起用于在压线杆220检测没有纱线900时,将摆锤210顶起,从而使摆动机构300的第二摆杆320与止动杆410的第一端相互分离。
需要理解的是,当压线杆220检测到没有纱线900时,压线杆220逆时针转动,并且带动摆锤210逆时针转动。当摆锤210转动至与循环凸起相抵接时,循环凸起为摆锤210提供一个向上的力,使摆锤210顺时针转动,并且带动摆动机构300的第一摆杆310及第二摆杆320顺时针转动,使得形成于第二摆杆320上的止动块340与止动杆410的斜卡齿初步相互分离。
参见图3所示,络筒卷绕基座500还包括配重锤530,配重锤530与第三中心轴510固定连接,用于带动络筒730与传动槽轮740相互分离。
在络纱过程中,止动杆410在自锁结构的作用下,止动杆410的斜卡齿与形成于第二摆杆320上的止动块340始终相抵接,配重锤530不发挥作用。
在停止络纱或出现断纱时,止动杆410的斜卡齿与形成于第二摆杆320上的止动块340在循环机构600的作用下初步分离。在配重锤530的重力作用下,络筒卷绕基座500顺时针转动,且络筒卷绕基座500与止动杆410的第二端同步联动,使得止动杆410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止动杆410的斜卡齿与形成于第二摆杆320上的止动块340充分分离。同时络筒卷绕基座500顺时针转动能够带动络筒730与传动槽轮740相互分离。在络筒730与传动槽轮740相互分离的状态下,络筒730停止络纱。
本发明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10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将待络筒子纱710上的纱线900牵出,并依次经过张力调整机构720、络筒锭位检测装置10,然后将纱线900卷至络筒730上。
压线杆220实时监测是否有纱线900。当监测到有纱线900时,纱线900抬起压线杆220,使得压线杆220顺时针转动,并且同步带动摆锤210、弹性片231顺时针转动。由于弹性片231始终夹持于两限位块234之间。在弹性片231顺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限位板232向下移动。
在摆锤210顺时针转动时,同步带动摆动机构300顺时针转动。其中,在摆动机构300顺时针转动时,第一摆杆310及第二摆杆320均顺时针转动。
摆杆检测机构810实时检测第一摆杆310是否正常运行,并向控制模块800输出对应信号。人机界面830接收控制模块800的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构建组态画面实时显示络筒730锭位运行状态。当检测到第一摆杆310在工作位置时,摆杆检测机构810向控制模块800输出正常运行的信号。操作员抬起操作手柄420,以带动第二中心轴430顺时针转动,并且使连接凸轮及连接凸轮的凸出部同步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止动杆410顺时针移动。
在止动杆410顺时针转动时,止动杆410的第一端向上移动,止动杆410的第二端向下移动。络筒卷绕基座500与止动杆410的第二端同步联动,使得络筒卷绕基座500逆时针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络筒730与传动槽轮740相互贴合。
待络筒730与传动槽轮740相互贴合后,操作员松开操作手柄420,以使止动杆410的斜卡齿与形成于第二摆杆320上的止动块340相互抵接,且使得止动杆410相对第二摆杆320固定。
在络纱过程中,止动杆410的斜卡齿与形成于第二摆杆320上的止动块340始终相互抵接,以使得络筒730与传动槽轮740始终相互贴合。
当出现断纱或络纱已经完成时,压线杆220没有检测到纱线900。此时,压线杆220逆时针转动回到初始位置,并且同步带动摆锤210、弹性片231逆时针转动。在弹性片231逆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限位板232向上移动。
当摆锤210逆时针转动至与循环凸起相抵接时,循环凸起为摆锤210提供一个向上的力,使摆锤210顺时针转动,并且同步带动摆动机构300的第一摆杆310及第二摆杆320顺时针转动,使得形成于第二摆杆320上的止动块340与止动杆410的斜卡齿初步相互分离。
在配重锤530的重力作用下,络筒卷绕基座500顺时针转动,且络筒卷绕基座500与止动杆410的第二端同步联动,使得止动杆410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止动杆410的斜卡齿与形成于第二摆杆320上的止动块340充分分离,同时络筒卷绕基座500带动络筒730与传动槽轮740相互分离。在止动杆410的斜卡齿与形成于第二摆杆320上的止动块340充分分离后,摆动机构300的第一摆杆310及第二摆杆320回到初始位置。摆杆检测机构810向控制模块800输出非正常运行的信号,控制模块800控制报警机构820触发报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络筒锭位检测装置,安装于络筒机上,所述络筒机包括络筒及传动槽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纱线监测机构,所述纱线监测机构包括摆锤、压线杆及压线杆限位组件,所述压线杆用于监测是否有纱线,所述压线杆能够在初始位置及工作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压线杆在监测到所述纱线时能够在所述纱线的作用下自所述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压线杆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压线杆的摆动范围,所述压线杆与所述摆锤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摆锤与所述压线杆同步联动;
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摆锤铰接,且与所述摆锤同步联动,所述第一摆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包括止动杆、止动杆动力组件,所述止动杆动力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止动杆上下移动,使得所述压线杆在工作位置时,所述止动杆的第一端能够通过自锁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二端固定;
络筒卷绕基座,所述络筒卷绕基座与所述止动杆的第二端铰接,且与所述止动杆的第二端同步联动,所述络筒卷绕基座用于带动所述络筒与所述传动槽轮相互分离或贴合;
循环机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循环往复部件、循环驱动组件,所述循环往复部件与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循环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循环往复部件来回摆动,从而在所述压线杆在未监测到所述纱线时,所述循环驱动组件使得所述摆动机构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摆动机构的所述第一摆杆是否正常运行的摆杆检测机构、报警机构,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摆杆检测机构,且控制连接所述报警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杆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摆锤上的弹性片、滑动连接于所述外壳上的限位板、限位件、两限位块,所述两限位块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板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第二侧,所述两限位块交错设置,且将所述弹性片的一端夹持于所述两限位块之间,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限位板的移动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止动杆上、且沿所述止动杆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若干斜卡齿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摆杆的第一端、且与斜卡齿相抵接并形成斜面配合的止动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杆动力组件包括操作手柄、连接凸轮,所述连接凸轮通过第二中心轴铰接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中心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操作手柄与延伸至所述外壳外部的所述第二中心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凸轮上设置有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能够与所述止动杆相抵接,所述操作手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中心轴转动,并且能够使所述连接凸轮及所述凸出部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止动杆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络筒卷绕基座通过第三中心轴铰接设置,所述络筒连接于所述络筒卷绕基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络筒动力机构还包括配重锤,所述配重锤与所述第三中心轴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络筒与所述传动槽轮相互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往复部件通过第一中心轴与所述第二摆杆铰接,所述循环往复部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循环杆、第二循环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驱动组件包括循环弹簧、循环滚轮及滚轮驱动部,所述循环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一循环杆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循环连接于所述第二循环杆的一端,所述滚轮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循环滚轮导向转动,以带动所所述循环往复部件运动,所述循环弹簧用于带动所述循环往复部件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络筒锭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杆凸出形成能够与所述摆锤相抵接的循环凸起,所述循环凸起用于在所述摆锤下降时,能够将所述摆锤顶起,从而使所述摆动机构的所述第二摆杆通过自锁结构与所述止动杆的第一端相互分离。
CN202111380981.3A 2021-11-20 2021-11-20 络筒锭位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39792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0981.3A CN113979221A (zh) 2021-11-20 2021-11-20 络筒锭位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0981.3A CN113979221A (zh) 2021-11-20 2021-11-20 络筒锭位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9221A true CN113979221A (zh) 2022-01-28

Family

ID=79749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0981.3A Pending CN113979221A (zh) 2021-11-20 2021-11-20 络筒锭位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92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7285A (zh) * 2022-04-19 2022-07-12 徐梦莎 包覆机中纱锭的出线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7285A (zh) * 2022-04-19 2022-07-12 徐梦莎 包覆机中纱锭的出线机构
CN114737285B (zh) * 2022-04-19 2023-04-18 徐梦莎 包覆机中纱锭的出线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87469B1 (en) Yarn monitor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9693969B (zh) 一种改进型纺织绕线机
CN113979221A (zh) 络筒锭位检测装置
CN203049235U (zh) 用于自动地从线轴向梭芯绕线的绕线装置和相应缝纫机
CN101209788A (zh) 纤维机械及自动络纱机
CN216512132U (zh) 络筒锭位检测装置
EP3450385B1 (en) Winch
CN100548847C (zh) 用于平行自动络筒机的自动换筒器
CN112030291A (zh) 一种倍捻断头自停装置
CN209940048U (zh) 一种用于十二轴绕线包胶机的监测装置
CN209143387U (zh) 一种涤仿棉的仿棉聚酯纤维的槽筒式络纱机
CN213326593U (zh) 限位机构及晾衣装置
KR100336861B1 (ko) 와이어 제품 권취기의 자동 권취 방법 및 장치
CN220049504U (zh) 一种铜线断线检测装置
CN216235368U (zh) 一种绕线装置
CN216663488U (zh) 一种窗帘刺绣机用断线检测装置
CN220596642U (zh) 一种络筒机
CN215625887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绕纱机
CN217102523U (zh) 毛刷找头装置及投纱机器人
CN218403132U (zh) 一种防脱线并纱机
CN114890227B (zh) 皮线灯分串验光机
CN214591064U (zh) 一种用于电机绕线机的过线机构
CN103482420A (zh) 一种带丝线检测功能的络丝机
CN220252930U (zh) 一种双头卧式退扭放线机
CN220811372U (zh) 一种涤纶长丝生产用卷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