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6080A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6080A
CN113946080A CN202110744289.8A CN202110744289A CN113946080A CN 113946080 A CN113946080 A CN 113946080A CN 202110744289 A CN202110744289 A CN 202110744289A CN 113946080 A CN113946080 A CN 113946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body
axis
fixed
flexible printed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42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6080B (zh
Inventor
南泽伸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46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6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6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6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6Swinging lens about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2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tilting or inclin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抑制由柔性印刷基板引起的可动体的摆动负荷的增大及致动器特性的降低。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使可动体摆动来进行抖动修正。固定体具备:在X轴方向(第一方向)上与可动体分离的基板固定部。从可动体引出的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在可动体和基板固定部之间配置于与光轴交叉的假想平面内的平面部、和固定于基板固定部的第一基板(被固定部)。平面部在假想平面内呈弯曲的形状。基板固定部具备:能够固定第一基板(被固定部)的可固定区域(固定面)。可固定区域(固定面)在Y轴方向(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基板(被固定部)在Y轴方向(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Description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光学模块摆动来进行抖动修正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背景技术
在装设于便携式终端或移动体上的光学单元中,有为了抑制便携式终端或移动体移动时的拍摄图像的紊乱,而具备使装设有光学模块的可动体摆动或者旋转来修正抖动的机构的光学单元。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专利文献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有: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固定体、以及将可动体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能够绕与光轴交叉的旋转轴(X轴、Y轴)旋转的摆动支承机构。与光学模块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柔性配线基板)从可动体引出。柔性印刷基板的端部(固定端)固定于设置在固定体上的定位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0-86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可动体在使柔性印刷基板弯曲的同时摆动。此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具备的弹性,有时可动体的运动被阻碍,用于使可动体摆动的负荷增大。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易于使柔性印刷基板弯曲,将其穿绕成从光轴方向观察以重叠的方式折回的形状。
但是,将柔性印刷基板折回多次的作业既费时又费力,需要大量节拍时间。另外,为了使折弯形状稳定,需要使用夹具,并进行用于防止折弯后的变形的处理的工序。
另外,如果柔性印刷基板的折弯尺寸产生偏差,则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端的位置产生偏差。以往,虽然当将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端固定到固定体时,使设置在固定端的定位用的凹部或孔与固定体的定位部嵌合,但是如果在固定端的位置产生偏差的状态下强行使凹部或孔嵌合,则柔性印刷基板会产生张力或变形。其结果是,由于从柔性印刷基板向可动体施加力,所以可动体的初始位置偏离,并且可动体的平滑的运动被阻碍。因此,存在不能获得稳定的致动器特性的问题。
鉴于这样的观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由柔性印刷基板引起的可动体的摆动负荷的增大及致动器特性的降低。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有: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固定体;摆动支承机构,所述摆动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能够绕与光轴交叉的第一轴摆动,并且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及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摆动;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绕所述第一轴及绕所述第二轴摆动;以及柔性印刷基板,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从所述可动体引出,当将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所述光轴正交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所述固定体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可动体分离的基板固定部。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在所述可动体和所述基板固定部之间配置于与所述光轴交叉的假想平面内的平面部、和固定于所述基板固定部的被固定部。所述平面部具备:在所述假想平面内弯曲的弯曲部。所述被固定部通过与所述基板固定部抵接而在所述光轴方向上被定位。所述基板固定部具备:能够固定所述被固定部的可固定区域。所述可固定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被固定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与可动体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具备:配置于与光轴交叉的假想平面内的平面部。平面部具备:在所述假想平面内弯曲的弯曲部。因此,可以在不进行将柔性印刷基板折回的作业的情况下获得容易弯曲的形状,所以能够削减柔性印刷基板的加工时间和劳力。另外,设置在固定体上的基板固定部的可固定区域大于设置在柔性印刷基板上的被固定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因此,当将柔性印刷基板固定到基板固定部时,通过使被固定部的位置在第二方向上偏移,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的张力、变形。由此,由于可以使柔性印刷基板形成自然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的形状精度的降低而向可动体施加意外的力。由此,能够抑制由柔性印刷基板引起的可动体的摆动负荷的增大及致动器特性的降低。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可固定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被固定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这样,当将柔性印刷基板固定到基板固定部时,通过使被固定部的位置在第一方向上偏移,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的张力、变形,从而可以使柔性印刷基板形成自然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由柔性印刷基板引起的可动体的摆动负荷的增大及致动器特性的降低。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平面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所述基板固定部具备供所述被固定部抵接的固定面,所述固定面与所述平面部向相同方向倾斜。这样,由于可以使平面部和被固定部的倾斜相同,所以能够不折弯地配置平面部和被固定部。由此,因为能够以自然状态配置柔性印刷基板,所以能够抑制从柔性印刷基板向可动体施加意外的力。另外,可以减少柔性印刷基板与固定体发生干扰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平面部随着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接近所述可动体,而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向朝向所述可动体的摆动中心所在的一侧的方向倾斜。这样,可以减小配置有柔性印刷基板的假想平面和可动体的摆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弯曲引起的可动体的摆动负荷的增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假想平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与所述可动体的摆动中心一致。这样,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弯曲引起的可动体的摆动负荷的增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平面部与所述第一轴及所述第二轴交叉。这样,当可动体绕第一轴及绕第二轴摆动时,平面部追随可动体的动作而弯曲时的负荷较小。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弯曲引起的可动体的摆动负荷的增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弯曲部具备:在所述假想平面内向相反方向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所述平面部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直线部、从所述第一直线部向相反方向弯曲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从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一直线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二直线部、从所述第二直线部向相反方向弯曲的所述第二弯曲部、以及从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三直线部。这样,通过使柔性印刷基板的平面形状形成蜿蜒状,在可动体绕与光轴交叉的第一轴及第二轴摆动时,可以使柔性印刷基板容易弯曲。因此,能够抑制可动体的摆动负荷的增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从所述可动体向所述基板固定部所在的一侧延伸的引出部、从所述引出部沿所述光轴方向向接近所述可动体的摆动中心的方向折弯的第一折弯部、以及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平面部之间向沿着所述假想平面的方向折弯的第二折弯部。这样,能够使柔性印刷基板的光轴方向的位置接近可动体的摆动中心。因此,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弯曲引起的可动体的摆动负荷的增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还具备:保持所述第一折弯部及所述第二折弯部的折弯辅助部件。这样,由于能够维持第一折弯部及第二折弯部的形状,因此,易于在使平面部在光轴方向的位置接近可动体的摆动中心的状态下,维持柔性印刷基板的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可动体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具备:配置于与光轴交叉的假想平面内的平面部。平面部具备:在所述假想平面内弯曲的弯曲部。因此,由于可以在不进行将柔性印刷基板折回的作业的情况下获得容易弯曲的形状,所以能够削减柔性印刷基板的加工时间和劳力。另外,设置在固定体上的基板固定部的可固定区域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设置在柔性印刷基板上的被固定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因此,当将柔性印刷基板固定到基板固定部固定时,通过使被固定部的位置在第二方向上偏移,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的张力、变形。由此,由于可以使柔性印刷基板形成自然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的形状精度的降低而向可动体施加意外的力。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引起的可动体的摆动负荷的增大及致动器特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以XZ平面切断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从像侧观察拆下基座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仰视图。
图5是从像侧观察拆下基座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6A是折弯辅助部件的立体图。
图6B是折弯辅助部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2…透镜;3…拍摄元件;4…光学模块;4a…镜筒;5…可动体;6…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X…第一修正用驱动机构;6Y…第二修正用驱动机构;7…万向架机构;8…固定体;9、10…柔性印刷基板;11…供电基板;13…保持架缺口部;14…保持架侧壁;15…保持架;16…万向架框架接收部件;17…壳体缺口部;18…壳体侧壁;19…壳体;20…基座;21…罩;21a…开口部;22…配线壳体;23…槽部;24…立起部;25、26、27…侧壁;28…缺口部;29…端板部;30…基板;61X…第一磁铁;61Y…第二磁铁;62X…第一线圈;62Y…第二线圈;70…万向架框架;71…第一连接机构;72…第二连接机构;73…开口部;74…万向架框架主体部;75…第一万向架框架延设部;76…第二万向架框架延设部;80…基板固定部;81…固定面(可固定区域);90…挠性基板;91…引出部;92…倾斜部;93…平面部;94…第一基板;95…延伸部;96…第二基板;97…分支部;98…第三基板;100…折弯辅助部件;110…第一弯曲板;111…第一倾斜板;112…第一支承板;113…第一折弯部;114…第一导向部;120…第二弯曲板;121…第二倾斜板;122…第二支承板;123…第二折弯部;124…第二导向部;130…折回部;901…第一层;902…第二层;903…第三层;931…第一弯曲部;932…第二弯曲部;933…第一直线部;934…第二直线部;935…第三直线部;B1…第一折弯部;B2…第二折弯部;L…光轴;P…摆动中心;R1…第一轴;R2…第二轴;V…假想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以XZ平面切断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剖视图。图4是从像侧观察拆下基座20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仰视图。图5是从像侧观察拆下基座20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立体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具备透镜2及拍摄元件3(参照图3)的光学模块4。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例如用于带摄像头的手机、行车记录仪等光学设备、装设于头盔、自行车、遥控直升机等移动体上的运动摄像头或可穿戴式摄像头等光学设备。在这样的光学设备中,如果在拍摄时产生光学设备的抖动,则拍摄图像会产生紊乱。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为了避免拍摄图像倾斜,基于由陀螺仪等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加速度或角速度、抖动量等来修正光学模块4的倾斜。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使光学模块4绕与光学模块4所具备的透镜2的光轴L正交的第一轴R1(参照图2)旋转,并且使光学模块4绕与光轴L及第一轴R1正交的第二轴R2(参照图2)旋转,来进行抖动修正。本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进行俯仰修正及偏转修正。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轴设为X轴、Y轴、Z轴。Z轴与光轴L一致。当将包括X轴及Y轴的平面设为XY平面时,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位于XY平面上。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相对于X轴及Y轴倾斜45度。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X轴、Y轴、Z轴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将X轴方向的一侧设为-X方向,将另一侧设为+X方向,将Y轴方向的一侧设为-Y方向,将另一侧设为+Y方向,将Z轴方向的一侧设为-Z方向,将另一侧设为+Z方向。X轴方向是第一方向,Y轴方向是第二方向。Z轴方向是沿着光轴L的光轴方向。-Z方向是光学模块4的像侧,+Z方向是光学模块4的被摄体侧。另外,将沿着第一轴R1的方向设为第一轴R1方向,将沿着第二轴R2的方向设为第二轴R2方向。
如图1、图2所示,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备:具有光学模块4的可动体5、万向架机构7、经由万向架机构7支承可动体5的固定体8、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以及柔性印刷基板9、10。柔性印刷基板9与可动体5连接。向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供电用的柔性印刷基板10固定于固定体8。
万向架机构7是将可动体5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R1及绕第二轴R2摆动的摆动支承机构。可动体5通过将绕第一轴R1的旋转及绕第二轴R2的旋转组合,能够向绕X轴的俯仰方向及绕Y轴的偏转方向旋转。
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具备:对可动体5产生绕X轴的驱动力的第一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X、和对可动体5产生绕Y轴的驱动力的第二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Y。如图4所示,在本方式中,第一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X沿可动体5的-Y方向配置。第二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Y沿可动体5的-X方向配置。
(可动体)
如图3所示,可动体5具备:光学模块4、和包围光学模块4的金属制保持架15。光学模块4具备:从保持架15的中央向+Z方向突出的镜筒4a,透镜2被镜筒4a保持。基板30配置于光学模块4的-Z方向的端部。
柔性印刷基板9与装设有拍摄元件3的基板30连接,从光学模块4的-Z方向的端部向+X方向引出。保持架15具备:将构成可动体5的+Y方向的侧面的保持架侧壁14的-Z方向的边缘切除而形成的保持架缺口部13。柔性印刷基板9穿过保持架缺口部13向可动体5的+X方向引出。
如图3、图4所示,在可动体5的-Y方向的侧面固定有第一磁铁61X。另外,在可动体5的-X方向的侧面固定有第二磁铁61Y。第一磁铁61X及第二磁铁61Y在Z轴方向上被分极磁化。如图4所示,在保持架15中的第一轴R1方向的对角部分,分别固定有万向架框架接收部件16。
(固定体)
如图2、图3所示,固定体8具备:包围可动体5的外周侧的壳体19、从-Z方向固定到壳体19的基座20、以及从+Z方向覆盖壳体19的罩21。壳体19、基座20及罩21为金属制。壳体19收纳于基座20和罩21之间。如图1、图3所示,可动体5及万向架机构7的一部分从罩21的开口部21a向+Z方向突出。
另外,固定体8具备:从+Z方向覆盖在从可动体5向+Y方向引出的柔性印刷基板9上的配线壳体22。配线壳体22为树脂制。基座20从壳体19向+X方向延伸,从-Z方向覆盖配线壳体22。如图3所示,柔性印刷基板9收纳于基座20和配线壳体22之间。
如图4、图5所示,在配线壳体22的Y轴方向的两端,配置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壁25、26。配线壳体22具备:与侧壁25、26的-X方向的端部连接的侧壁27和与侧壁25、26的+X方向的端部连接的基板固定部80。柔性印刷基板9穿过将沿Y轴方向延伸的侧壁27的-Z方向的边缘切除而形成的缺口部28,引出到一对侧壁25、26之间。
侧壁25、26、27从配置于配线壳体22的+Z方向的端部的端板部29的外周缘向-Z方向突出。基板固定部80从端板部29的+X方向的边缘向-Z方向突出。如后述,柔性印刷基板9固定于基板固定部80。
如图3、图4所示,在壳体19的-Y方向的侧面固定有第一线圈62X。另外,在壳体19的-X方向的侧面固定有第二线圈62Y。如图2所示,第一线圈62X及第二线圈62Y是在周向上长的椭圆形的空芯线圈。第一线圈62X及第二线圈62Y与柔性印刷基板10电连接。柔性印刷基板10沿着壳体19的-X方向的侧面及-Y方向的侧面穿绕,从壳体19的-Y方向的侧面向配线壳体22的-Y方向的侧面延伸,与配置于配线壳体22的端板部29的供电基板11连接。
如图2、图4所示,在壳体19中的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部分,分别固定有万向架框架接收部件16。固定于壳体19的万向架框架接收部件16是与固定于可动体5的保持架15的万向架框架接收部件16相同的部件,具备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曲面(省略图示)。
如图2、图3所示,壳体19具备壳体缺口部17,所述壳体缺口部17是将沿可动体5的+X方向配置的壳体侧壁18的-Z方向的边缘切除而形成。从可动体5引出的柔性印刷基板9穿过壳体缺口部17及配线壳体22的缺口部28向配线壳体22的内部延伸,从配线壳体22向+X方向引出。
(万向架机构)
如图2~图4所示,万向架机构7具备:万向架框架70、第一连接机构71以及第二连接机构72。第一连接机构71将万向架框架70和可动体5连接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第二连接机构72将万向架框架70和壳体19连接为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当构成万向架机构7时,可动体5能够以光轴L、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交叉的交点即摆动中心P(参照图3)为中心摆动。
万向架框架70由金属制的板簧构成。如图3、图4所示,万向架框架70具备:具有配置镜筒4a的开口部73的万向架框架主体部74、从万向架框架主体部74朝向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突出并向-Z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万向架框架延设部75、以及从万向架框架主体部74朝向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突出并向-Z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万向架框架延设部76。
第一连接机构71由固定在保持架15中的第一轴R1方向的对角部分的万向架框架接收部件16和一对第一万向架框架延设部75构成。各万向架框架接收部件16具备: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曲面(省略图示)。另一方面,在各第一万向架框架延设部75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曲面。通过将第一万向架框架延设部75插入各万向架框架接收部件16和保持架15的间隙中并使凸曲面与凹曲面点接触,构成第一连接机构71。
第二连接机构72由固定在壳体19中的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部分的万向架框架接收部件16和一对第二万向架框架延设部76构成。各万向架框架接收部件16具备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曲面(省略图示)。另一方面,各第一万向架框架延设部75分别具备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曲面。通过将第二万向架框架延设部76插入各万向架框架接收部件16和壳体19的间隙中并使凸曲面与凹曲面点接触,构成第二连接机构72。
(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
当构成万向架机构7时,固定在可动体5的-Y方向的侧面的第一磁铁61X和固定在壳体19上的第一线圈62X构成第一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X。因此,通过向第一线圈62X供电,可动体5绕X轴旋转。另外,固定在可动体5的-X方向的侧面的第二磁铁61Y和固定在壳体19上的第二线圈62Y构成第二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Y。因此,通过向第二线圈62Y供电,可动体5绕Y轴旋转。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将基于第一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X的、可动体5绕X轴的旋转和基于第二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Y的、可动体5绕Y轴的旋转组合,使可动体5绕第一轴R1及绕第二轴R2旋转。
(柔性印刷基板)
如图3所示,柔性印刷基板9具备:从可动体5的底部向+X方向引出的引出部91、从引出部91向相对于+X方向及+Z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倾斜部92、从倾斜部92向+X方向延伸的平面部93、与平面部93的+X方向的端部连接的第一基板94、从第一基板94向+X方向延伸的延伸部95、以及与延伸部95的前端连接的第二基板96。柔性印刷基板9将延伸部95及第二基板96从配线壳体22向+X方向引出。第二基板96是与装设有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光学设备连接的外部连接用基板。
如图2所示,柔性印刷基板9具备:从第一基板94的+Y方向的端部向+Z方向延伸的分支部97和与分支部97的前端连接的第三基板98。如图1所示,分支部97从设置于配线壳体22的+X方向的侧面的槽部23和设置于基座20的+X方向的端部的立起部24的间隙向+Z方向引出。第三基板98配置于配线壳体22的端板部29,-Y方向的端部与供电基板11重叠。如上所述,供电基板11与向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供电用的柔性印刷基板10连接。因此,通过将设置于第三基板98的端子和设置于供电基板11的端子连接,经由柔性印刷基板9向柔性印刷基板10供电。
就柔性印刷基板9而言,第一基板94、第二基板96及第三基板98是由玻璃环氧树脂等构成的刚性基板,其他部分(引出部91、倾斜部92、平面部93、延伸部95、分支部97)是由聚酰亚胺树脂等构成的挠性基板90(参照图3)。
如图3所示,在本方式中,在柔性印刷基板9中由挠性基板90构成的部分是多层结构。在此,所谓多层结构,包括其中层叠有多个层的全部。在本方式中,挠性基板90是由第一层901、第二层902、第三层903构成的三层的层叠结构,但层数不限于三层。另外,各层也可以是仅在单面侧形成有配线的结构和在两面形成有配线的结构中的任一种。在本方式中,各层具备不与其它层粘接的非粘接区域,但也可以不具备非粘接区域。
如图3所示,柔性印刷基板9具备:连接引出部91和倾斜部92的第一折弯部B1、和连接倾斜部92和平面部93的第二折弯部B2。第一折弯部B1和第二折弯部B2折弯成呈钝角的形状。通过在第一折弯部B1和第二折弯部B2两个部位将挠性基板折弯,柔性印刷基板9的平面部93相对于引出部91配置在可动体5的摆动中心P所在的一侧(即,+Z方向)。如果平面部93相对于引出部91位于+Z方向,则当可动体5摆动并向-Z方向倾斜时,柔性印刷基板9不易干扰基座20。
如图3所示,平面部93配置于与光轴L交叉的假想平面V内。在本方式中,假想平面V和光轴L的交点与可动体5的摆动中心P一致。因此,当可动体5以摆动中心P为中心摆动时,柔性印刷基板9成为用于使平面部93弯曲的负荷较小的形状。
平面部93相对于X轴方向稍微倾斜,所述倾斜方向是随着接近可动体5而朝向被摄体侧(+Z方向)的方向。在本方式中,通过平面部93倾斜而形成配置有平面部93的假想平面V和光轴L的交点与摆动中心P一致的状态。
柔性印刷基板9具备:固定于固定体8的被固定部。在本方式中,第一基板94是被固定部。如图3所示,固定体8具备:在X轴方向上与可动体5分离的基板固定部80。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固定于基板固定部80。可动体5在使设置于基板固定部80和可动体5之间的平面部93弯曲的同时摆动。
如图4、图5所示,基板固定部80在配线壳体22的+X方向的端部沿Y方向延伸。基板固定部80具备:能够固定第一基板94的可固定区域。在本方式中,可固定区域是设置在基板固定部80的-Z方向的前端的固定面81。第一基板94通过从-Z方向与固定面81抵接而在Z轴方向上被定位。
如图3所示,固定面81相对于X轴方向稍微倾斜,其倾斜角度与平面部93的倾斜角度相同。就柔性印刷基板9而言,平面部93和第一基板94直线延伸,第一基板94配置于配置有平面部93的假想平面V上。
如图4所示,固定面81在Y轴方向(第二方向)上的宽度D1大于第一基板94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D0。因此,当将第一基板94固定到基板固定部80时,能够在固定面81的Y轴方向上的宽度D1的范围内,使第一基板94的固定位置在Y轴方向上偏移。另外,固定面81在X轴方向(第一方向)上的宽度D3大于第一基板94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D2。因此,在将第一基板94固定到基板固定部80时,能够在固定面81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D3的范围内,使第一基板94的固定位置在X轴方向上偏移。
如图4、图5所示,平面部93具备:在假想平面V内弯曲的弯曲部。在本方式中,具备第一弯曲部931及第二弯曲部932这两个弯曲部。平面部93在假想平面V内向相反方向折弯两次,并在Y轴方向上蜿蜒延伸。平面部93具备:经由第二折弯部B2与倾斜部92连接的第一直线部933、从第一直线部933向相反方向弯曲的第一弯曲部931、从第一弯曲部931与第一直线部933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二直线部934、从第二直线部934向相反方向弯曲的第二弯曲部932、以及从第二弯曲部932与第二直线部934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三直线部935。
(折弯辅助部件)
图6A是折弯辅助部件100的立体图。图6B是折弯辅助部件100的侧视图。在柔性印刷基板9的倾斜部92安装有折弯辅助部件100,所述折弯辅助部件100保持第一折弯部B1和第二折弯部B2并维持折弯形状。在本方式中,折弯辅助部件100是板金部件。折弯辅助部件100具备:从-Z方向支承倾斜部92及引出部91的第一弯曲板110、从+Z方向支承倾斜部92及平面部93的第二弯曲板120、以及连接第一弯曲板110和第二弯曲板120的弯曲状的折回部130。
第一弯曲板110具备:沿着倾斜部92的第一倾斜板111、和以与第一倾斜板111成钝角的方式弯曲的第一支承板112。第二弯曲板120具备:沿着倾斜部92的第二倾斜板121、和以与第二倾斜板121成钝角的方式弯曲的第二支承板122。第一倾斜板111和第二倾斜板121隔开能够插入倾斜部92的间隙而对置。折回部130连接第一倾斜板111和第二倾斜板121的一侧端。在第一倾斜板111和第二倾斜板121的另一侧端设置有引导倾斜部92的插入的导向部114、124。
第一支承板112从第一倾斜板111的-Z方向的端部向-X方向延伸,第二支承板122从第二倾斜板121的+Z方向的端部向+X方向延伸。在第一倾斜板111的+Z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折弯部113,所述第一折弯部113向与第二倾斜板121相反侧以大致直角弯曲。在第二倾斜板121的-Z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折弯部123,所述第二折弯部123向与第一倾斜板111相反侧以大致直角弯曲。
就折弯辅助部件100而言,第一倾斜板111相对于第一支承板112的弯曲角度与第一折弯部B1的弯曲角度一致,第二倾斜板121相对于第二支承板122的弯曲角度与第二折弯部B2的弯曲角度一致。因此,通过将倾斜部92插入并夹持在第一倾斜板111和第二倾斜板121的间隙中,第一折弯部B1的折弯形状由第一支承板112维持,并且第二折弯部B2的折弯形状由第二支承板122维持。
(本方式的主要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可动体5,其具备光学模块4;固定体8;万向架机构7,其将可动体5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8能够绕与光轴L交叉的第一轴R1摆动,并且将可动体5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L及第一轴R1交叉的第二轴R2摆动;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6,其使可动体5绕第一轴R1及绕第二轴R2摆动;以及柔性印刷基板9,其从可动体5引出。当将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第一方向),将与光轴L正交且与X轴方向(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第二方向)时,固定体8具备:在X轴方向(第一方向)上与可动体5分离的基板固定部80。柔性印刷基板9具备:在可动体5和基板固定部80之间配置于与光轴L交叉的假想平面V内的平面部93和固定于基板固定部80的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平面部93具备:在假想平面V内弯曲的弯曲部(第一弯曲部931、第二弯曲部932),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通过与基板固定部80抵接而在光轴方向上被定位。基板固定部80具备:能够固定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的可固定区域(固定面81)。可固定区域(固定面81)在Y轴方向(第二方向)上的宽度D1,大于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在Y轴方向(第二方向)上的宽度D0。
这样,在本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9具备:配置于与光轴L交叉的假想平面V内的平面部93。平面部93具备:在假想平面V内弯曲的弯曲部(第一弯曲部931、第二弯曲部932)。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当可动体5摆动时,平面部93容易弯曲,因此可动体5的运动不易被阻碍。因此,能够抑制使可动体5摆动时的摆动负荷的增大。另外,由于即使不进行将柔性印刷基板9折回的作业也可获得容易弯曲的基板形状,所以能够削减柔性印刷基板9的加工劳力和时间。
另外,在本方式中,设置在固定体8上的基板固定部80的可固定区域(固定面81)在Y轴方向(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设置在柔性印刷基板9上的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在Y轴方向(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因此,在将柔性印刷基板9固定到基板固定部80时,通过将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的位置在Y轴方向(第二方向)上偏移,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9的张力、变形,从而可以使柔性印刷基板9形成自然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9的形状精度的降低而向可动体5施加意外的力。因此,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9的形状精度的降低引起的致动器特性的降低。例如,可动体5的初始位置偏离或可动体5的顺畅的移动被阻碍的可能性小。另外,由于能够抑制可动体5的摆动负荷,所以能够减少进行抖动修正时的消耗电流。
在本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9的固定有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的可固定区域(固定面81)在X轴方向(第一方向)上的宽度D3,大于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在X轴方向(第一方向)上的宽度D2。因此,在将柔性印刷基板9固定到基板固定部80时,通过将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的位置在X轴方向(第一方向)上偏移,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9的张力、变形。由此,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9的形状精度的降低引起的致动器特性的降低。
在本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9的平面部93相对于X轴方向(第一方向)倾斜。另外,基板固定部80具备:供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抵接的固定面81,固定面81与平面部93向相同方向倾斜。因此,可以将固定于固定面81的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的倾斜设为与平面部93的倾斜相同,所以能够沿直线配置平面部93和第一基板94(被固定部)而不必折弯。由此,能够抑制柔性印刷基板9的变形,所以能够抑制从柔性印刷基板9向可动体5施加意外的力。另外,能够减少柔性印刷基板9与固定体8干涉的可能性。
在本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9的平面部93随着在X轴方向(第一方向)上接近可动体5,在光轴方向上向朝向可动体5的摆动中心P所在的一侧的方向(即,+Z方向)倾斜。如果向这样的方向倾斜,则可以减小配置有柔性印刷基板9的假想平面V和可动体5的摆动中心P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9弯曲引起的可动体5的摆动负荷的增大。
在本方式中,由于假想平面V和光轴L的交点与可动体5的摆动中心P一致,因此能够抑制由柔性印刷基板9弯曲引起的可动体5的摆动负荷的增大。此外,假想平面V和光轴L的交点也可以不与可动体5的摆动中心P一致,但假想平面V和光轴L的交点优选接近摆动中心P。另外,优选平面部93与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交叉。在平面部93与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交叉的情况下,当可动体5绕第一轴R1及绕第二轴R2摆动时,平面部93追随可动体5的动作而弯曲时的负荷小。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9弯曲引起的可动体5的摆动负荷的增大。
在本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9的平面部93具备:在假想平面V内向相反方向弯曲的第一弯曲部931及第二弯曲部932。更详细地说,平面部93具备:在X轴方向(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直线部933、从第一直线部933向相反方向弯曲的第一弯曲部931、从第一弯曲部931与第一直线部933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二直线部934、从第二直线部934向相反方向弯曲的第二弯曲部932、以及从第二弯曲部932与第二直线部934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三直线部935。这样,通过将柔性印刷基板9的平面形状设为蜿蜒状,当可动体5绕与光轴L交叉的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摆动时,柔性印刷基板9可以容易地弯曲。因此,能够抑制可动体5的摆动负荷的增大。此外,平面部93不限于向相反方向折弯两次的形状,也可以是向相反方向折弯一次的形状或者向相反方向折弯三次以上的形状。
在本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9具备:从可动体5向基板固定部80所在的一侧(+X方向)延伸的引出部91、从引出部91沿光轴方向向接近可动体5的摆动中心P的方向(+Z方向)折弯的第一折弯部B1、以及在第一折弯部B1和平面部93之间向沿着假想平面V的方向折弯的第二折弯部B2。这样,通过在两个部位设置折弯部,可以使柔性印刷基板9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接近可动体5的摆动中心P。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柔性印刷基板9弯曲引起的可动体5的摆动负荷的增大。
在本方式中,由于具备保持柔性印刷基板9的第一折弯部B1及第二折弯部B2的折弯辅助部件100,因此能够维持第一折弯部B1及第二折弯部B2的形状。因此,易于在使平面部93的光轴方向的位置接近可动体5的摆动中心P的状态下维持柔性印刷基板9的形状。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方式是使可动体5在俯仰方向及偏转方向上摆动来进行绕两个轴的抖动修正的方式,但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使可动体5绕三个轴摆动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laims (9)

1.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
固定体;
摆动支承机构,所述摆动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能够绕与光轴交叉的第一轴摆动,并且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及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摆动;
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绕所述第一轴及绕所述第二轴摆动;以及
柔性印刷基板,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从所述可动体引出,
其中,当将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所述光轴正交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
所述固定体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可动体分离的基板固定部,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
在所述可动体和所述基板固定部之间配置于与所述光轴交叉的假想平面内的平面部;和
固定于所述基板固定部的被固定部,
所述平面部具备:在所述假想平面内弯曲的弯曲部,
所述被固定部通过与所述基板固定部抵接而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被定位,所述基板固定部具备:能够固定所述被固定部的可固定区域,
所述可固定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被固定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固定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被固定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
所述基板固定部具备:供所述被固定部抵接的固定面,
所述固定面与所述平面部向相同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部随着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接近所述可动体,而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向朝向所述可动体的摆动中心所在的一侧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想平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与所述可动体的摆动中心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部与所述第一轴或所述第二轴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具有:在所述假想平面内向相反方向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
所述平面部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直线部、从所述第一直线部向相反方向弯曲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从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一直线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二直线部、从所述第二直线部向相反方向弯曲的所述第二弯曲部、以及从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三直线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从所述可动体向所述基板固定部所在的一侧延伸的引出部、从所述引出部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向接近所述可动体的摆动中心的方向折弯的第一折弯部、以及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平面部之间向沿着所述假想平面的方向折弯的第二折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持所述第一折弯部及所述第二折弯部的折弯辅助部件。
CN202110744289.8A 2020-07-16 2021-06-30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Active CN113946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22046 2020-07-16
JP2020122046A JP2022018721A (ja) 2020-07-16 2020-07-16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6080A true CN113946080A (zh) 2022-01-18
CN113946080B CN113946080B (zh) 2023-06-09

Family

ID=79292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4289.8A Active CN113946080B (zh) 2020-07-16 2021-06-30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47643B2 (zh)
JP (1) JP2022018721A (zh)
CN (1) CN1139460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94740B2 (en) * 2020-08-28 2024-05-28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e mechanism
CN114217403A (zh) * 2020-09-03 2022-03-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23006481A (ja) * 2021-06-30 2023-01-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ケース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87159A (ja) * 2007-05-21 2008-11-27 Tamron Co Ltd 像振れ防止用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2011211872A (ja) * 2010-03-30 2011-10-20 Hoya Corp モータの構造
CN103688217A (zh) * 2011-07-21 2014-03-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14089243A (ja) * 2012-10-29 2014-05-15 Olympus Imaging Corp 駆動装置、およびブレ補正装置
JP2014137514A (ja) * 2013-01-18 2014-07-28 Nidec Sankyo Corp 光学ユニット
WO2019221021A1 (ja) * 2018-05-15 2019-11-2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CN110501855A (zh) * 2018-05-17 2019-11-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70795B2 (en) * 2012-12-18 2016-02-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mmunication antenna unit and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JP6255290B2 (ja) * 2014-03-27 2017-12-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における共振防止方法、および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269718B2 (ja) 2018-11-30 2023-05-09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KR20210012675A (ko) * 2019-07-26 2021-0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부품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7447522B2 (ja) * 2020-02-07 2024-03-12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87159A (ja) * 2007-05-21 2008-11-27 Tamron Co Ltd 像振れ防止用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2011211872A (ja) * 2010-03-30 2011-10-20 Hoya Corp モータの構造
CN103688217A (zh) * 2011-07-21 2014-03-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14089243A (ja) * 2012-10-29 2014-05-15 Olympus Imaging Corp 駆動装置、およびブレ補正装置
JP2014137514A (ja) * 2013-01-18 2014-07-28 Nidec Sankyo Corp 光学ユニット
WO2019221021A1 (ja) * 2018-05-15 2019-11-2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CN110501855A (zh) * 2018-05-17 2019-11-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47643B2 (en) 2023-09-05
JP2022018721A (ja) 2022-01-27
CN113946080B (zh) 2023-06-09
US20220019087A1 (en) 2022-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46080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1538165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7919226B (zh) 绕线装置以及绕线方法
JP7376279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1752067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7393158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237686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235558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11366334B2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JP2022158798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23412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81984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JP2023096207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6149112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US20220252822A1 (en) Optical unit
JP2023023132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3096208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4033877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5016194A (zh) 光学单元
JP2022169900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3182069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6194833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柔性印刷基板的折弯方法
CN114815445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23072946A (ja) 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156415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