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9438A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9438A
CN113879438A CN202010637001.2A CN202010637001A CN113879438A CN 113879438 A CN113879438 A CN 113879438A CN 202010637001 A CN202010637001 A CN 202010637001A CN 113879438 A CN113879438 A CN 113879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cycle
unit
muffler
radiator
crank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70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370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94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9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94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1/00Arrangements of radiators, coolant hoses or pipes on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4Pump-driv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适用于配合一冷却液降低运作温度,并包含一引擎单元、一连通该引擎单元的排气单元,及一适用于冷却通过该引擎单元的该冷却液的散热单元。该引擎单元包括一汽缸、一衔接该汽缸且其中一部分界定出一曲轴室的箱体,及一可枢转地部分容设于该曲轴室的曲轴。该排气单元包括一位在该曲轴其中一端的一侧的消音器,该散热单元包括一位在该曲轴相反于该消音器的一端的散热器。透过将该排气单元的消音器及该散热器分别设置在该曲轴的左右两侧,使该冷却液通过该散热器后,不再受该排气单元的影响而升温,可使该冷却液发挥较佳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摩托车,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水冷式引擎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中国台湾公开第201730023号「摩托车引擎冷却设备」发明专利申请案,适用于装设在一机动车辆8,该机动车辆8包括一装设在右侧的排气管81,及一水冷式内燃机(图未示),该摩托车引擎冷却设备包含一装设在该机动车辆8右侧的散热器9。在该机动车辆8运行时,是借由一依序流经该水冷式内燃机及该散热器9的冷却液(图未示)吸收该水冷式内燃机所产生的热量,再以该散热器9将该冷却液的热量排放到该机动车辆8外,被冷却的该冷却液即可再回到该水冷式内燃机进行降温。然而,由于在现有的配置上,该排气管81及该散热器9为彼此紧邻,使得该冷却液在被该散热器9降温后,容易受到高温的该排气管81影响而升温,进而降低冷却效率,实应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液不再被排气管加温的摩托车。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于是,如第1项发明,本发明摩托车适用于配合一冷却液降低运作温度,并包含一引擎单元、一连通该引擎单元的排气单元,及一适用于冷却通过该引擎单元的该冷却液的散热单元。该引擎单元包括一汽缸、一衔接该汽缸且其中一部分界定出一曲轴室的箱体,及一可枢转地部分容设于该曲轴室的曲轴。该排气单元包括一位在该曲轴其中一端的一侧的消音器,该散热单元包括一位在该曲轴相反于该消音器的一端的散热器,使该消音器及该散热器分别位在该曲轴的左右两侧。
如第2项发明,该散热单元还包括一位在该散热器及该箱体间的风扇。
如第3项发明,该风扇可与该曲轴同轴转动,该散热器具有一形成有多个位置对应于该风扇的轴心的水道且适用于冷却该冷却液的散热片组、一连通该等水道顶侧的上水槽,及一连通该等水道底侧的下水槽。
如第4项发明,定义一沿该摩托车前后方向通过该汽缸几何中心的参考线,该引擎单元还包括一盖设在该箱体相反于该散热器的一侧的箱盖,该箱体具有一位在该参考线与该散热器间的第一箱部,及一位在该参考线与该箱盖间的第二箱部,该第二箱部的一部分与该箱盖配合界定出一与该消音器位在同侧的第一传动室。
如第5项发明,定义一沿该摩托车前后方向通过该摩托车几何中心的中心面,其中,该排气单元还包括一连通于该汽缸及该消音器间的导管,该汽缸形成有一连通该导管的出气孔,该消音器形成有一连通该导管的进气孔,定义一平行该中心面且通过该进气孔的纵轴线、一垂直该中心面且通过该出气孔的前横轴线,及一垂直该中心面且通过该进气孔的后横轴线,该第一传动室至少有一部分位在该中心面、该纵轴线、该前横轴线,及该后横轴线所配合界定的范围内。
如第6项发明,该消音器至少有一部分位于该第一传动室在该摩托车前后方向上的投影范围内。
如第7项发明,还包含一车架,该引擎单元及该消音器是以非相对运动的方式固设于该车架。
如第8项发明,还包含一连接该引擎单元的传动单元,该箱体的其中一部分还界定出一沿该摩托车前后方向与该曲轴室相间隔的第二传动室,该传动单元包括一容设在该第一传动室中且受该曲轴驱动的第一传动件,及一容设在该第二传动室中且受该第一传动件驱动的齿轮组,该齿轮组具有一沿该摩托车前后方向与该曲轴间隔并列设置的输出轴。
如第9项发明,还包含一与该引擎单元相间隔的后轮,该传动单元还包括一受该输出轴驱动并用以驱动该后轮的第二传动件。
[本发明所能达到的效果]
在第1项发明中,将该排气单元的消音器及该散热单元的散热器分别设置在该曲轴的两相反侧,避免该冷却液在被该散热器冷却后,再受高温的该排气单元影响而升温,可提升该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使该冷却液发挥预期的较佳冷却效果。
在第2、3项发明中,以该风扇强制将该散热器的热气抽向该引擎单元并排出,可降低该散热器的温度,并提升该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在第4、5项发明中,借由将该第一传动室及该消音器配置在该曲轴的同一侧,并将该第一传动室配置在该汽缸及该消音器间,使得该曲轴的另一侧有足够空间可供该散热器设置。
在第6项发明中,将该消音器设置在该第一传动室的相对后方,可缩减该摩托车的整体宽度,并增加该摩托车在过弯时的可倾角度。
在第7项发明中,将该引擎单元及该消音器固定在该车架上,使得在该摩托车行驶的过程中,该引擎单元及该消音器将不会随着路况的变化而发生摆动,使该摩托车的重心更加稳定,并能提升该摩托车的操控性。
在第8、9项发明中,将该齿轮组设置在位于该曲轴室相对后方的第二传动室中,并以该第二传动件将来自该输出轴的动力传递到该后轮,可缩减该曲轴与该输出轴的轴距,以缩短该第一传动室的长度,并使该引擎单元的结构更加紧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中国台湾公开第201730023号发明专利申请案所公开的摩托车引擎冷却设备;
图2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一实施例;
图3是一局部放大俯视图,以不同于图2的角度辅助说明该实施例;
图4是一局部放大仰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引擎单元、一排气单元,及一传动单元的相对位置;
图5是一不完整的部分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散热单元、该引擎单元,及该传动单元的内部构造;
图6是一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进一步说明该散热单元的各元件相对位置;及
图7是一局部放大前视图,说明该排气单元的一消音器是至少部分位于该传动单元的一个第一传动室在该摩托车前后方向上的投影范围内。
附图标记列表
1····引擎单元
11···汽缸
110···出气孔
12···箱体
120···曲轴室
121···第一箱部
122···第二箱部
123···第一传动室
124···第二传动室
13···曲轴
14···箱盖
2····排气单元
21···消音器
210···进气孔
22···导管
3····散热单元
31···散热器
310···水道
311···散热片组
312···上水槽
313···下水槽
32···风扇
4····传动单元
42···第一传动件
43···齿轮组
431···输出轴
44···第二传动件
5····车架
6····后轮
L1···纵轴线
L2···前横轴线
L3···后横轴线
P····中心面
X····参考线。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参阅图2与图3,本发明摩托车的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摩托车为一种具有水冷式引擎的车辆,适用于配合一冷却液降低其运作温度。该摩托车包含一引擎单元1、一连通该引擎单元1的排气单元2、一适用于冷却通过该引擎单元1的该冷却液的散热单元3、一连接该引擎单元1的传动单元4、一供该引擎单元1固设的车架5,及一与该引擎单元1相间隔的后轮6。当然该摩托车还包含其他元件,例如龙头或车壳等,然而由于该些元件并非本案主要技术重点,为便于说明,因此不再于本案中赘述,同时在图式中省略绘示。
配合参阅图4与图5,该引擎单元1包括一形成有一出气孔110的汽缸11、一衔接该汽缸11且其中一部分界定出一曲轴室120的箱体12、一可枢转地部分容设于该曲轴室120的曲轴13,及一盖设在该箱体12的箱盖14。定义一沿该摩托车前后方向通过该汽缸11几何中心的参考线X,该箱体12具有分别位在该参考线X两相反侧的一个第一箱部121及一个第二箱部122,该第二箱部122的一部分与该箱盖14配合界定出一个第一传动室123,该箱体12的其中一部分还界定出一沿该摩托车前后方向与该曲轴室120相间隔的第二传动室124。
配合参阅图2与图4,该排气单元2包括一位在该曲轴13其中一端的一侧的消音器21,及一连通于该汽缸11及该消音器21间的导管22,该消音器21形成有一进气孔210。在本实施例中,该消音器21及该引擎单元1皆以非相对运动的方式固设在该车架5上,使得在行驶的过程中,该消音器21及该引擎单元1将不会随着路况的变化而发生摆动,能使本实施例的整体重心更加稳定,并能提升本实施例的操控性。另外,该第一传动室123是与该排气单元2的消音器21位在同侧,而该导管22是连通该汽缸11的出气孔110及该消音器21的进气孔210,用以导出该引擎单元1内部的高温气体,使高温气体能经由该出气孔110自该汽缸11向外排出,并经由该进气孔210进入该消音器21内部,最后使得高温气体自该消音器21向外排放。
配合参阅图5与图6,该散热单元3包括一位在该曲轴13相反于该消音器21的一端的散热器31,及一位在该散热器31及该箱体12间的风扇32。该散热器31具有一形成有多个位置对应于该风扇32的轴心的水道310且适用于冷却该冷却液的散热片组311、一连通该等水道310顶侧的上水槽312,及一连通该等水道310底侧的下水槽313。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箱部121是位在该参考线X与该散热单元3的散热器31间,该箱盖14是盖设在该引擎单元1的箱体12相反于该散热器31的一侧,也就是说,该箱盖14是盖设在该箱体12的第二箱部122。另外,该散热单元3的风扇32是位在该箱体12外侧,且可与该引擎单元1的曲轴13同轴转动,也就是说,不需要额外的动力驱动,在本实施例运行的过程中,该风扇32即可随该曲轴13的转动而同步运作。
配合参阅图3与图5,该传动单元4包括一容设在该引擎单元1的第一传动室123中且受该曲轴13驱动的第一传动件42、一容设在该引擎单元1的第二传动室124中且受该第一传动件42驱动的齿轮组43,及一受该齿轮组43驱动并用以驱动该后轮6的第二传动件44。该齿轮组43具有一沿该摩托车前后方向与该曲轴13间隔并列设置的输出轴431,且该第二传动件44是受该输出轴431所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传动件44是以皮带作为示例,然而该第二传动件44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后摇臂或其他传动机构,只要能将来自该引擎单元1的动力传递至该后轮6,并驱动该后轮6转动即可。借由将该齿轮组43设置在位于该曲轴室120相对后方的该第二传动室124内,并以该第二传动件44将来自该输出轴431的动力传递到该后轮6,可缩减该曲轴13与该输出轴431的轴距,以缩短该第一传动室123的长度,并使该引擎单元1的结构更加紧致。
参阅图4,定义一沿该摩托车前后方向通过本实施例几何中心的中心面P、一平行该中心面P且通过该消音器21的进气孔210的纵轴线L1、一垂直该中心面P且通过该汽缸11的出气孔110的前横轴线L2,及一垂直该中心面P且通过该进气孔210的后横轴线L3,该第一传动室123至少有一部分位在该中心面P、该纵轴线L1、该前横轴线L2,及该后横轴线L3所配合界定的范围内。借由将该第一传动室123及该消音器21设置在该曲轴13的同一侧,并将该第一传动室123设置在该汽缸11及该消音器21间,使得该曲轴13的另一侧有足够空间可供该散热器31设置。
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该消音器21至少有一部分位于该第一传动室123在该摩托车前后方向上的投影范围内,具体而言,自本实施例的前方朝后方观察时,该消音器21将如图7所示地至少有一部分位在该第一传动室123的正后方,且该消音器21至少有一部分被该引擎单元1的第二箱部122的其中一部分,以及该引擎单元1的箱盖14遮蔽。借此,可缩减本实施例的整体宽度,并增加本实施例在过弯时的可倾角度。
配合参阅图4与图6,在本实施例运行的过程中,该冷却液将先流经该引擎单元1,并吸收该引擎单元1所产生的热量,接着依序流经该散热器31的上水槽312、该等水道310与该散热片组311,以及该下水槽313,再回到该引擎单元1进行下一轮降温。透过将该排气单元2的消音器21及该散热单元3的散热器31分别设置在该曲轴13的左右两侧,使得该冷却液通过该散热器31后,不再受高温的该消音器21影响而升温,可确保该冷却液所能发挥的冷却效果。
在该冷却液流经该等水道310时,该冷却液中的热量将转移到位于该等水道310周遭的该散热片组311,并逸散到该散热片组311周遭的空气,使得该散热片组311周遭的空气温度升高而形成热气。由于该散热单元3的风扇32的轴心位置是与该等水道310彼此对应,因此该风扇32的轴心是直接对准于该散热片组311,且在本实施例中,该风扇32可选用离心式风扇,使得在该风扇32运转时,能直接将滞留在该散热片组311周遭的热气强制抽向该引擎单元1,并使热气自一位在该引擎单元1下方且朝向地面的开口(图式中未绘出)吹出。借此,即能有效降低该散热器31的温度,进而提升该散热器31的散热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摩托车借由将该排气单元2的消音器21及该散热单元3的散热器31分别设置在该引擎单元1的曲轴13的两相反侧,避免该冷却液在被该散热器31冷却后,受到高温的该排气单元2影响而再次升温,可提升该散热器31的散热效率,并确保该冷却液所能发挥的冷却效果。另外再辅以其他元件设置位置的调整,以及其他元件所界定出的空间的配置,使得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能更加紧致,并能稳定整体重心及提升操控性,故确实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用于配合一冷却液降低运作温度,并包含:
一引擎单元,包括一汽缸、一衔接所述汽缸且其中一部分界定出一曲轴室的箱体,及一可枢转地部分容设于所述曲轴室的曲轴;
一排气单元,连通所述汽缸,并包括一位在所述曲轴其中一端的一侧的消音器;及
一散热单元,用于冷却通过所述引擎单元的所述冷却液,并包括一位在所述曲轴相反于所述消音器的一端的散热器,使所述消音器及所述散热器分别位在所述曲轴的左右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还包括一位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箱体间的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可与所述曲轴同轴转动,所述散热器具有一形成有多个位置对应于所述风扇的轴心的水道且用于冷却所述冷却液的散热片组、一连通所述多个水道顶侧的上水槽,及一连通所述多个水道底侧的下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定义一沿所述摩托车前后方向通过所述汽缸几何中心的参考线,所述引擎单元还包括一盖设在所述箱体相反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的箱盖,所述箱体具有一位在所述参考线与所述散热器间的第一箱部,及一位在所述参考线与所述箱盖间的第二箱部,所述第二箱部的一部分与所述箱盖配合界定出一与所述消音器位在同侧的第一传动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定义一沿所述摩托车前后方向通过所述摩托车几何中心的中心面,其中,所述排气单元还包括一连通于所述汽缸及所述消音器间的导管,所述汽缸形成有一连通所述导管的出气孔,所述消音器形成有一连通所述导管的进气孔,定义一平行所述中心面且通过所述进气孔的纵轴线、一垂直所述中心面且通过所述出气孔的前横轴线,及一垂直所述中心面且通过所述进气孔的后横轴线,所述第一传动室至少有一部分位在所述中心面、所述纵轴线、所述前横轴线,及所述后横轴线所配合界定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传动室在所述摩托车前后方向上的投影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车架,所述引擎单元及所述消音器是以非相对运动的方式固设于所述车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连接所述引擎单元的传动单元,所述箱体的其中一部分还界定出一沿所述摩托车前后方向与所述曲轴室相间隔的第二传动室,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一容设在所述第一传动室中且受所述曲轴驱动的第一传动件,及一容设在所述第二传动室中且受所述第一传动件驱动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具有一沿所述摩托车前后方向与所述曲轴间隔并列设置的输出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与所述引擎单元相间隔的后轮,所述传动单元还包括一受所述输出轴驱动并用以驱动所述后轮的第二传动件。
CN202010637001.2A 2020-07-03 2020-07-03 摩托车 Pending CN1138794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7001.2A CN113879438A (zh) 2020-07-03 2020-07-03 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7001.2A CN113879438A (zh) 2020-07-03 2020-07-03 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9438A true CN113879438A (zh) 2022-01-04

Family

ID=79011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7001.2A Pending CN113879438A (zh) 2020-07-03 2020-07-03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943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8456A (ja) * 1992-02-29 1993-09-17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車両構成部品の配設構造
CN1361354A (zh) * 2000-12-28 2002-07-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散热装置
US20050029032A1 (en) * 2003-07-08 2005-02-10 Takashi Kudo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of two-wheeler
CN1646832A (zh) * 2002-04-08 2005-07-2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
CN101149014A (zh) * 2006-09-20 2008-03-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排风管道的内燃机及装载有该内燃机的车辆
CN101171170A (zh) * 2005-05-11 2008-04-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2003263A (zh) * 2009-08-27 2011-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单元的冷却装置
CN110816745A (zh) * 2018-08-08 2020-02-21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8456A (ja) * 1992-02-29 1993-09-17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車両構成部品の配設構造
CN1361354A (zh) * 2000-12-28 2002-07-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散热装置
CN1646832A (zh) * 2002-04-08 2005-07-2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
US20050029032A1 (en) * 2003-07-08 2005-02-10 Takashi Kudo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of two-wheeler
CN101171170A (zh) * 2005-05-11 2008-04-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1149014A (zh) * 2006-09-20 2008-03-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排风管道的内燃机及装载有该内燃机的车辆
CN102003263A (zh) * 2009-08-27 2011-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单元的冷却装置
CN110816745A (zh) * 2018-08-08 2020-02-21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6818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wind exhaust duct and vehicle mounted with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267700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power unit
US5129473A (en) Fan/radiator combination for snowmobile with liquid cooled engine
US7404463B2 (en) Motorcycle radiator arranging construction
JP4209440B2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
JP4209441B2 (ja) 内燃機関
EP1625995A1 (en) Air guide structure in motor vehicle leg shield
JP3912046B2 (ja) 雪上車用エンジンの冷却構造
US4873944A (en) Partially liquid-cooled type forced air-cool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634715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113879438A (zh) 摩托车
TWI739347B (zh) 機車
JPH07332084A (ja) 強制空冷式内燃機関
US11180021B2 (en) Vehicle
JP4657937B2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
JP4116368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US20230060450A1 (en) Hybrid straddle vehicle
JP5261537B2 (ja) 排風ダクトを備える内燃機関が搭載された車両
CN108374713B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JP4596996B2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の冷却構造
JP4089279B2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冷却装置
JP4446836B2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における補機配置構造
JP7035493B2 (ja) 鞍乗型車両
JP429101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冷却水冷却装置
CN109973196B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