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7436B - 智能烹饪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烹饪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7436B
CN113867436B CN202111091446.6A CN202111091446A CN113867436B CN 113867436 B CN113867436 B CN 113867436B CN 202111091446 A CN202111091446 A CN 202111091446A CN 113867436 B CN113867436 B CN 1138674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oking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14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67436A (zh
Inventor
郭士军
凤舞宏
温中意
李彬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 On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 On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 On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 On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914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74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7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7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67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74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44Drinking cups with heating means
    • A47J36/2461Drinking cups with he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烹饪方法及系统,其包括菜品确定,确定烹饪任务;流程提取,基于烹饪任务,确定烹饪流程信息;温度监控,实时获取测温信息;烹饪调控,基于烹饪流程信息和测温信息,输出火力调节指令。通过对食材原料进行温度监控,可以在各个时间节点中分析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是否满足预设的目标温度,若需要升高或降低食材原料的温度,则输出火力调节指令来调整加热模块的火力输出,以使食材原料的温度能够满足整个烹饪任务的需求。利用温度监控和烹饪调控的配合,能够在烹饪过程中较为精准地把控食材原料的温度,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并且对于多温度变化的烹饪任务的适用性较强,提供更优质的料理餐品。

Description

智能烹饪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烹饪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烹饪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厨师在烹饪料理时,通常依靠厨师的经验和技巧来烹饪食材,而对于烹饪经验较少的厨师而言,容易造成烹饪时间太短导致食材不熟的情况,或者造成烹饪时间太长导致蒸煮过度、浪费时间的情况,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能够自动完成食材烹饪的智能烹饪设备。
在操作智能烹饪设备时,使用者需要在智能烹饪设备上选择好需要烹饪的食谱,将食谱所需要的食材原料放入锅具中,并将锅具放置于智能烹饪设备的炉头上,然后启动智能烹饪设备;智能烹饪设备则根据食谱,通过调整炉头火力的方式,使食材依次在不同的火力档位中停顿预先设定好的时间周期,最终完成烹饪。
但是,现有的智能烹饪设备仅通过监测火力档位和调节火力档位的方式来完成食材烹饪,烹饪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一是提供一种智能烹饪方法,具有烹饪效果较好的特点。
本申请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智能烹饪方法,包括:
菜品确定,确定烹饪任务;其中,所述烹饪任务与加热模块相对应;
流程提取,基于烹饪任务,确定烹饪流程信息;其中,所述烹饪流程信息能够指示食材原料在烹饪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温度;
温度监控,实时获取测温信息;其中,所述测温信息能够反映所述加热模块加热的食材原料的温度;
烹饪调控,基于烹饪流程信息和测温信息,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选择需要进行烹饪的菜品,系统确认完菜品后会根据菜品确定烹饪任务,由于每一道菜品均通过一个加热模块进行烹饪,因此烹饪任务与加热模块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加热模块会根据自身对应的烹饪任务进行工作。基于烹饪任务,可以提取出完成的烹饪流程信息,烹饪流程信息能够指示在烹饪过程的各个时间节点中,食材原料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温度。通过对食材原料进行温度监控,可以在各个时间节点中分析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是否满足预设的目标温度,若需要升高或降低食材原料的温度,则输出火力调节指令来调整加热模块的火力输出,以使食材原料的温度能够满足整个烹饪任务的需求。利用温度监控和烹饪调控的配合,能够在烹饪过程中较为精准地把控食材原料的温度,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并且对于多温度变化的烹饪任务的适用性较强,提供更优质的料理餐品。
可选的,在温度监控步骤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将加热模块修改为待配对状态;
实时接收来自指定测温位的无线配对信息;
基于无线配对信息,将指定测温位与加热模块相绑定,并将绑定的加热模块修改为工作状态;其中,所述指定测温位能够检测与其绑定的所述加热模块加热的食材原料的温度;
实时获取来自指定测温位的测温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热模块处于待配对状态时,加热模块能够与指定测温位相绑定,并切换至待工作状态,以使指定测温位能够对加热模块加热的食材原料进行测温。指定测温位和加热模块可以通过无线配对的方式自动完成绑定,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
可选的,在流程提取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烹饪任务,确定烹饪周期和标准温度;其中,所述烹饪周期与所述标准温度一一对应,所述标准温度用于能够指示在对应所述烹饪周期内食材原料所需要达到的温度值;
基于烹饪周期和标准温度,确定温度阶段模型;其中,所述烹饪周期依照时间顺序依次分布于所述温度阶段模型;
基于温度阶段模型,确定烹饪流程信息;
在烹饪调控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记录烹饪时间,基于烹饪时间确定烹饪进程信息;其中,所述烹饪进程信息能够反映所述温度阶段模型中的时间点;
基于烹饪进程信息在温度阶段模型对应的标准温度,确定目标温度;
基于测温信息,确定实际温度;
基于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进行温差比较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个烹饪周期组成整个烹饪任务的完成时间线,每一个烹饪周期均对应有一个目标温度,因此,通过温度阶段模型,可以反映出整个烹饪过程中食材原料在每一个时间点所需要达到的温度值。通过记录食材原料的烹饪时间,可以确定食材原料在预设的烹饪过程中的进度和时间点,从而可以确定食材原料在每个时间点所对应保持的目标温度,基于目标温度和实际温度进行比较判断,可以获知应该对食材原料进行加热、降温或者保温,从而调节加热模块的火力输出。
可选的,在基于烹饪周期和标准温度,确定温度阶段模型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烹饪周期和标准温度,确定初始温度模型;
确定位于相邻两个烹饪周期之间的温变周期;其中,相邻于所述温变周期的两个所述烹饪周期所对应的标准温度之间具有差值;
基于温变周期和与其相邻的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确定对应于温变周期的过渡模型;其中,在所述过渡模型中,所述温变周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而持续变化;
基于过渡模型对初始温度模型进行优化,确定温度阶段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烹饪周期之间需要发生温度变化时,相邻两烹饪周期之间会生成温变周期,根据相邻两烹饪周期对应的目标温度以及温变周期的时间,可以生成过渡模型。过渡模型中的温度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以使食材原料的温度之间可以逐渐发生变化,对食材原料的温度变化进行更为精确地把控,使烹饪效果更佳。
可选的,在基于温变周期和与其相邻的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确定对应于温变周期的过渡模型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温变周期,确定突变子周期和缓和子周期;其中,所述突变子周期和所述缓和子周期沿时间增长连续分布;
基于突变子周期以及相邻于突变子周期的两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确定对应于突变子周期的突变子模型;
基于缓和子周期、相邻于缓和子周期的突变子周期的最高温度,以及相邻于缓和子周期的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确定对应于缓和子周期的缓和子模型;其中,所述缓和子模型中的温度变化速率小于等于所述突变子模型中的温度变化速率;
基于温变周期对应的突变子模型和缓和子模型,确定对应于温变周期的过渡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食材原料的烹饪时间依次经过两个烹饪周期时,会依次经过突变子周期和缓和子周期,在突变子周期温度会快速变化,而在缓和子周期温度变化较慢。由于食材原料的温度变化与加热模块的火力变化之间具有滞后性,若当食材原料的温度完全与后一个烹饪周期的目标温度一致再调整火力变化,则食材原料会继续发生温度变化从而在一段时间内偏离于烹饪周期的目标温度,缓和子周期可以提前减缓食材原料的温度变化速度,使食材原料的温度在进入后一个烹饪周期时更容易与烹饪周期的目标温度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提高对食材原料温度把控的精确性,烹饪效果更佳。
可选的,在实时获取来自指定测温位的测温信息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传输间隔,实时获取来自指定测温位的测温信息;其中,所述传输间隔的大小跟随所述温度阶段模型中温度变化的速率而变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食材原料所需要的温度变化速率较为缓慢时,温度检测模块的发送测温信息的间隔较长;当食材原料所需要的温度变化速率较为快速时,温度检测模块的发送测温信息的间隔较短,结合食材原料的温度表面频率与温度检测模块的数据传输间隔进行协调,减少食材原料的温度变化速度过快温度检测模块未能及时传输测温信息,导致系统未能及时判断食材原料已经达到目标温度的风险。
可选的,在烹饪调控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测温信息确定实际温度,基于实际温度与预热温度进行温差比较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执行菜品预热步骤或执行菜品烹饪步骤;
在菜品预热步骤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烹饪流程信息,确定起始温度;
判断实际温度是否小于起始温度,若是则输出火力调节指令以提高实际温度;若否则执行菜品烹饪步骤;
在菜品烹饪步骤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记录烹饪时间,基于烹饪时间确定烹饪进程信息;其中,所述烹饪进程信息能够反映所述温度阶段模型中的时间点;
基于烹饪进程信息在温度阶段模型对应的标准温度,确定目标温度;
基于测温信息,确定实际温度;
基于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进行温差比较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系统刚开始对食材原料进行烹饪时,食材原料还处于常温状态不能及时达到预设的烹饪周期所需要的目标温度,需要通过菜品预热步骤对食材原料进行预加热,使食材原料的温度能够达到预设的起始温度,再进入菜品烹饪步骤。通过菜品预热步骤,就可以使食材原料的温度分布与烹饪阶段模型中的温度分布更为平衡,对食材原料温度的把控更加精准,烹饪效果更佳。
可选的,在烹饪调控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记录烹饪时间,基于烹饪时间确定烹饪进程信息;其中,所述烹饪进程信息能够反映所述温度阶段模型中的时间点;
基于烹饪进程信息,判断当前的时间点是否处于保温节点;若是,则执行保温输出步骤;若否,则执行温度判断步骤;其中,所述温度阶段模型具有至少一个加热段和至少一个保温段,所述保温节点位于一个所述加热段和一个所述保温段之间,且所述加热段、所述保温节点和所述保温段按照时间增长顺序依次排布;
在保温输出步骤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保温节点确定参考段,基于食材原料在参考段内的温度变化确定食材内能信息,基于加热模块在参考段内的输出功率确定热源输出信息;其中,所述参考段指的是所述保温节点的前一个加热段,所述食材内能信息能够反映所述食材原料在所述参考段内吸收的热能,热源输出信息能够反映加热模块在所述参考段内输出的热能;
基于食材内能信息和热源输出信息,确定热能消耗信息;其中,所述热能消耗信息能够反映在所述参考段内被环境消耗的能量;
基于热能消耗信息,确定保温功率,并基于保温功率,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在温度判断步骤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烹饪进程信息在温度阶段模型对应的标准温度,确定目标温度;
基于测温信息,确定实际温度;
基于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进行温差比较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保温段的上一个加热段,来计算加热模块被环境消耗掉的热量,从而估算在保温段中可能被环境消耗的热量,进而使食材原料在进入保温段时,加热模块能够马上提供适合的输出功率对食材原料的进行保温,更加智能。
本申请目的二是提供一种智能烹饪系统,具有烹饪效果较好的特点。
本申请的上述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智能烹饪系统,包括:
菜品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烹饪任务;其中,所述烹饪任务与加热模块相对应;
流程提取模块,用于基于烹饪任务,确定烹饪流程信息;其中,所述烹饪流程信息能够指示食材原料在烹饪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温度值;
温度监控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测温信息;其中,所述测温信息能够反映所述加热模块加热的食材原料的温度值;
烹饪调控模块,用于基于烹饪流程信息和测温信息,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菜品确定模块能够确定烹饪任务,流程提取模块能够根据烹饪任务确定各个烹饪周期,各个烹饪周期组成整个烹饪任务的完成时间线,每一个烹饪周期均对应有一个目标温度,因此,通过温度阶段模型,可以反映出整个烹饪过程中食材原料在每一个时间点所需要达到的温度值。通过记录食材原料的烹饪时间,可以确定食材原料在预设的烹饪过程中的进度和时间点,从而可以确定食材原料在每个时间点所对应保持的目标温度,通过温度监控模块测量出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并基于目标温度和实际温度进行比较判断,可以获知应该对食材原料进行加热、降温或者保温,从而调节加热模块的火力输出。
可选的,智能烹饪系统还包括:
温度探针,用于通过检测食材原料的温度,并发送测温信息;
锅具,用于盛放食材原料且能够被所述加热模块加热;
锅盖,能够盖设于所述锅具;所述锅盖设置有供所述温度探针穿设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温度探针抵触;
当所述温度探针与所述锅盖相对滑动时,所述定位件和所述温度探针之间具有阻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烹饪菜品时,使用者可以将食材原料放置进锅具中,然后盖上锅盖,并使温度探针的探头接触食材原料,在定位件的阻尼作用下,温度探针能够与食材原料保持相对稳定。由于温度探针能够与锅盖发生相对滑移,当面对锅具内食材原料的高度不一的情况时,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温度探针的方式,调整温度探针的探头的位置,以使温度探针始终能接触食材原料,提高对食材原料温度检测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智能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智能烹饪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温度探针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温度探针和加热模块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智能烹饪方法的流程提取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流程提取步骤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智能烹饪方法的烹饪调控步骤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智能烹饪方法的烹饪调控步骤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五的智能烹饪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六的智能烹饪系统的温度探针的模块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六的智能烹饪系统的温度探针和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六的智能烹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菜品确定模块;2、流程提取模块;3、温度探针;31、控制单元;32、食物感温元件;33、环境感温单元;34、供电单元;35、无线通讯单元;36、操作按键;37、LED灯组;4、无线模块;5、温度监控模块;6、烹饪调控模块;7、后台管理模块;8、锅具;9、锅盖;91、安装孔;92、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另外,本实施例中各步骤的标号仅为方便说明,不代表对各步骤执行顺序的限定,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各步骤执行顺序进行调整,或同时进行,这些调整或者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说明书附图12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烹饪方法,所述方法的主要流程描述如下。
参照图1,S1、菜品确定,确定烹饪任务。
其中,烹饪任务指的是当前系统需要执行的烹饪任务,用于指示系统烹饪出指定的菜品的烹饪信息,其中,烹饪信息包括有食材原料在不同时间周期内所需要保持的温度、食材原料在不同温度需要保持的时间,以及加热模块的最大输出量。由于每道菜品均由一个加热模块负责烹饪,因此烹饪任务与加热模块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中,加热模块指的是能够对食材原料提供热量的设备模块,并且能够基于接收到的火力调节指令改变火力输出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模块为电磁炉,加热模块的最大输出量指的是电磁炉的最大功率。
具体的,对应于不同菜品的多个烹饪任务存储于系统的食谱数据库中,使用者可通过在食谱数据库选择中对应的烹饪任务进行后续的菜品烹饪。另外的,也可以从互联网下载在线菜谱,将在线菜谱转换为烹饪任务存储于食谱数据库中,以对食谱数据库进行更新,或者直接根据在线菜谱提取烹饪任务,进行后续的菜品烹饪。
S2、流程提取,基于烹饪任务,确定烹饪流程信息。
其中,烹饪流程信息能够指示食材原料在烹饪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温度,烹饪过程中存在多个烹饪阶段,在各个烹饪阶段内食材原料所需要达到的温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当食材原料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经过各个烹饪阶段后,食材原料完成的烹饪流程,系统对应地也能完成烹饪任务。
参照图2,在步骤S2中,包括:
S21、基于烹饪任务,确定烹饪周期和标准温度。
其中,烹饪周期和标准温度均由烹饪任务中提取出。烹饪任务决定了菜品烹饪完成的烹饪流程,在烹饪流程中存在一个或多个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则代表了一个烹饪周期,且每一个烹饪周期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标准温度,标准温度用于指示食材原料在对应的烹饪周期内所需要达到的温度。
S22、基于烹饪周期和标准温度,确定温度阶段模型。
其中,将所有烹饪周期依照时间增长的顺序依次排布,可以得到烹饪流程完成的时间线,结合烹饪周期所对应的标准温度,可以构建温度阶段模型。
S23、基于温度阶段模型,确定烹饪流程信息。
其中,以温度阶段模型为基础,可以确定烹饪流程信息,由于温度阶段模型可以反映时间和温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烹饪流程信息能够指示在对应的时间点中,食材原料所需要达到的温度。
S3、温度监控,实时获取测温信息。
其中,温度监控步骤需要配合温度检测模块完成,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模块为温度探针3,温度探针3在烹饪过程中能够通过接触食材原料的方式,对食材原料进行温度检测,并且发送测温信息。通过实时接收测温信息,可以确定加热模块正在烹饪的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
参照图2,在步骤S3中,包括:
S31、基于烹饪模式,将加热模块修改为待配对状态。
其中,智能烹饪系统兼容普通烹饪模式和自动烹饪模式,普通烹饪模式和自动烹饪模式均使用者自行选择确定。当系统设定为普通烹饪模式时,使用者自行调节加热模块的火力设置,而在自动烹饪模式时,根据烹饪任务自动进行菜品烹饪,本实施例的下文基于自动烹饪模式进行描述。当使用者确定自动烹饪模式后,加热模块会进入带配对状态。
S32、实时接收来自指定测温位的无线配对信息。
参照图3,其中,指定测温位指的是温度探针3所在的位置。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温度探针3检测加热模块烹饪的食材原料时,使用者可以操作温度探针3使其进入激活状态,处于激活状态的温度探针3会发出无线配对信息。
S33、基于无线配对信息,将指定测温位与加热模块相绑定,并将绑定的加热模块修改为工作状态。
其中,当系统接收到指定测温位发出的无线配对信息时,会将指定测温位处的温度探针3与加热模块进行绑定,并将加热模块切换至工作状态,温度探针3也切换至工作状态,处于工作状态的加热模块或温度探针3均不接收其他设备的绑定。
参照图4,具体的,智能烹饪系统配置的加热模块的数量可以为1,也可以为2,也可以为6,当配有多个加热模块,可以多个加热模块可以独立执行多个烹饪任务。由于各个加热模块均可以与一个指定测温位进行绑定,各个加热模块所烹饪的食材原料的温度检测可以通过各个不同的指定测温位独立进行,从而同时进行多个烹饪任务。
S34、基于传输间隔,实时获取来自指定测温位的测温信息。
其中,传输间隔指的是温度探针3传输数据的时间间隔,传输间隔可以由使用者预先设置好。在实际应用中,绑定于加热模块的指定测温位的位置与加热模块的自身位置相对应。在烹饪过程中,位于指定测温位的温度探针3不断地对与其绑定的加热模块正在烹饪的食材原料进行温度测量,并根据传输间隔发送测温信息,智能烹饪系统通过接收测温信息,可获知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
参照图2和图3,S4、烹饪调控,基于烹饪流程信息和测温信息,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其中,烹饪流程信息预先设定了食材原料在烹饪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温度,测温信息能够反映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通过对比两者,可以分析得知需要加大对食材原料的输出火力或者是减少对食材原料的输出火力,并输出火力调节指令,以改变加热模块的火力输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模块的火力输出指的是加热模块的输出功率。
在步骤S4中,包括:
S41、记录烹饪时间,基于烹饪时间确定烹饪进程信息。
其中,当食材原料正式烹饪时,系统会记录食材原料已经开始正式烹饪的烹饪时间。烹饪进程信息能够反映烹饪时间在温度阶段模型中对应的时间点。
S42、基于烹饪进程信息在温度阶段模型对应的标准温度,确定目标温度。
其中,通过烹饪进程信息的时间点,可以根据温度阶段模型确定食材原料当前位于的烹饪周期,基于烹饪周期所需要的达到的标准温度,可以确定目标温度。
其中,目标温度是基于标准温度生成的虚拟温度范围。在烹饪过程中,由于客观环境原因,食材原料难以完全准确地保持停留于某一温度值,目标温度相当于是标准温度的可允许范围,当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满足目标温度时,则说明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与对应的标准温度相近,可以判断食材原料处于预设的烹饪环境中。
S43、基于测温信息,确定实际温度。
其中,基于温度探针3发送的测温信息,可以确定处于烹饪流程中的食材原料的温度值作为实际温度。
S44、基于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进行温差比较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其中,若实际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所对应的最小温度,说明到食材原料当前的温度值较烹饪任务要求的温度值更低,则输出火力调节指令,增大加热模块的输出功率,以使食材原料升温;若实际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所对应的最大温度,说明到食材原料当前的温度值较烹饪任务要求的温度值更高,则输出火力调节指令,减弱加热模块的输出功率,以使食材原料降温。
当烹饪流程信息中的烹饪流程已经完全走完时,说明食材原料已经经过预设的所有烹饪周期,完成菜品烹饪。
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可选择需要进行烹饪的菜品,系统确认完菜品后会根据菜品确定烹饪任务,由于每一道菜品均通过一个加热模块进行烹饪,因此烹饪任务与加热模块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加热模块会根据自身对应的烹饪任务进行工作。基于烹饪任务,可以提取出完成的烹饪流程信息,烹饪流程信息能够指示在烹饪过程的各个时间节点中,食材原料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温度。通过对食材原料进行温度监控,可以在各个时间节点中分析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是否满足预设的目标温度,若需要升高或降低食材原料的温度,则输出火力调节指令来调整加热模块的火力输出,以使食材原料的温度能够满足整个烹饪任务的需求。利用温度监控和烹饪调控的配合,能够在烹饪过程中较为精准地把控食材原料的温度,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并且对于多温度变化的烹饪任务的适用性较强,提供更优质的料理餐品。
实施例二: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烹饪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智能烹饪方法的不同之在于:
参照图5和图6,在步骤S22中,包括:
S221、基于烹饪周期和标准温度,确定初始温度模型,判断初始温度模型是否满足温变条件,若是则执行S222;反之,则执行S225。
其中,将所有烹饪周期依照时间增长的顺序依次排布,可以得到烹饪流程完成的时间线,结合烹饪周期所对应的标准温度,可以构建初始温度模型。初始温度模型可以反映时间和温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温变条件指的是初始温度模型中至少存在两个相邻的烹饪周期,且该两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温差阈值。温度阈值为系统预设的关联于温度的阈值。当两个标准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温度阈值时,表示两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之差较大。由于加热模块的火力输出变化对食材原料本身的温度变化具有时间差,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难以跟随热模块的火力输出变化同步发生变化,当相邻两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之差较大时,食材原料难以在短时间内及时从前一个烹饪周期要求的标准温度变化至后一个烹饪周期要求的标准温度,因此,为了使食材原料的温度能够更加精准的把控,需要在食材原料进行较大的温度变化时进行预先过渡。
S222、确定位于相邻两个烹饪周期之间的温变周期。
其中,当初始温度模型中的两个烹饪周期满足温变条件时,该两个烹饪周期之间生成温变周期。温变周期的时间由相邻两个烹饪周期的时间中截取获取,温变周期链接于该两个烹饪周期之间,相邻于温变周期的两个烹饪周期所对应的标准温度之间具有差值。
S223、基于温变周期和与其相邻的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确定对应于温变周期的过渡模型。
其中,过渡模型指的是基于温变周期和温度之间的模型,在过渡模型中,温变周期所对应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而持续变化,且变化趋势始终为上升、下降中的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其中,在相邻于温变周期的两个烹饪周期中,若前一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低于后一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则过渡模型中温度变化的趋势为上升,过渡模型的最低温度与前一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相关,过渡模型的最高温度与后一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相关;若前一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高于后一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则过渡模型中温度变化的趋势为下降,过渡模型的最高温度与前一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相关,过渡模型的最低温度与后一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相关。
在步骤S223中,包括:
S2231、基于温变周期,确定突变子周期和缓和子周期。
其中,突变子周期和缓和子周期基于温变周期拆分而成,突变子周期和缓和子周期沿时间增长连续分布。
S2232、基于突变子周期以及相邻于突变子周期的两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确定对应于突变子周期的突变子模型。
其中,基于突变子周期的时间、突变子周期前一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以及突变子周期后一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可以构建突变子模型,突变子模型可以反映突变子周期和温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S2233、基于缓和子周期、相邻于缓和子周期的突变子周期的标准温度,以及相邻于缓和子周期的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确定对应于缓和子周期的缓和子模型。
其中,基于缓和子周期的时间、缓和子周期前一个突变子周期的温度,以及缓和子周期后一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可以构建缓和子模型,缓和子模型可以反映缓和子周期和温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突变子模型中的温度变化速率由于系统预设的变化系数决定,温度变化速率不随时间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而缓和子模型中的温度变化速率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降低,且在缓和子模型中的最大温度变化速率等于突变子模型中的温度变化速率。
S2234、基于温变周期对应的突变子模型和缓和子模型,确定对应于温变周期的过渡模型。
其中,将突变子模型和与其邻近的缓和子模型按照时间增长的顺序排列组合,可以得到连续且完整的过渡模型。过渡模型对应的时间周期则为结合突变子周期和缓和子周期的温变周期。
S224、基于过渡模型对初始温度模型进行优化,确定温度阶段模型。
其中,将确定的所有过渡模型,按照过渡模型所在的时间点,替换初始温度模型中对应的时间点上的部分模型,可以确定温度阶段模型,完成对初始温度模型的优化。
S225、确定初始温度模型为温度阶段模型。
其中,由于当前的初始温度模型中不存在满足温变条件的至少两个烹饪周期,因此食材原料在烹饪流程中的温度变化较为稳定,可以确定初始温度模型为温度阶段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当食材原料当前的烹饪进度位于烹饪周期内时,温度检测模块按照预设的传输间隔发送测温信息;当食材原料当前的烹饪进度位于突变子周期或者缓和子周期内时,温度检测模块发送测温信息的传输间隔会随着温度变化的速率变化而进行调整。具体的,温度变化的速率越快,发送测温信息的传输间隔也越短;温度变化的速率越慢,发送测温信息的传输间隔也越长。
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当食材原料的烹饪时间依次经过两个烹饪周期时,会依次经过突变子周期和缓和子周期,在突变子周期温度会快速变化,而在缓和子周期温度变化较慢。由于食材原料的温度变化与加热模块的火力变化之间具有滞后性,若当食材原料的温度完全与后一个烹饪周期的目标温度一致再调整火力变化,则食材原料会继续发生温度变化从而在一段时间内偏离于烹饪周期的目标温度,缓和子周期可以提前减缓食材原料的温度变化速度,使食材原料的温度在进入后一个烹饪周期时更容易与烹饪周期的目标温度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提高对食材原料温度把控的精确性,烹饪效果更佳。
当食材原料所需要的温度变化速率较为缓慢时,温度探针3的发送测温信息的间隔较长;当食材原料所需要的温度变化速率较为快速时,温度探针3的发送测温信息的间隔较短,结合食材原料的温度表面频率与温度探针3的数据传输间隔进行协调,减少食材原料的温度变化速度过快温度探针3未能及时传输测温信息,导致系统未能及时判断食材原料已经达到目标温度的风险。
实施例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烹饪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智能烹饪方法的不同之在于:
参照图7,在步骤S4中,包括:
S41、基于测温信息确定实际温度,基于实际温度与预热温度进行温差比较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执行菜品预热步骤或执行菜品烹饪步骤。
其中,基测温信息,可以确定处于烹饪流程中的食材原料的温度值作为实际温度。预热温度指的是系统中预设的温度值,用于反映食材原料是否已经开始烹饪。
当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低于预热温度时,则表示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接近或者接近常温,食材原料还未开始烹饪或者刚刚开始执行烹饪,因此,可以对食材原料进行预加热处理,执行步骤S42,即菜品预热步骤。
当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高于或等于预热温度时,则表示食材原料已烹饪一段时间,因此,不需要对食材原料进行预加热处理,执行S43,即菜品烹饪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也可以手动启动或者跳过菜品预热步骤。
具体的,在步骤S42中,包括:
S421、基于烹饪流程信息,确定起始温度。
其中,起始温度指的是烹饪流程信息中第一个烹饪周期所对应的目标温度。起始温度应大于或等于预热温度。
S422、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其中,对加热模块输出火力调节指令,使加热模块对食材原料进行加热,以提高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
S423、判断实际温度是否小于起始温度,若是返回S422;若否则执行S431。
其中,当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低于起始温度时,则还需要继续进行食材原料的预热;当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大于等于起始温度时,则可以正式开始记录食材原料的烹饪。
具体的,在步骤S43中,包括:
S431、记录烹饪时间,基于烹饪时间确定烹饪进程信息。
其中,当食材原料正式烹饪时,系统会记录食材原料已经开始正式烹饪的烹饪时间。烹饪进程信息能够反映烹饪时间在温度阶段模型中对应的时间点。
S432、基于烹饪进程信息在温度阶段模型对应的标准温度,确定目标温度。
其中,通过烹饪进程信息的时间点,可以根据温度阶段模型确定食材原料当前位于的烹饪周期,基于烹饪周期所需要的达到的标准温度,可以确定目标温度。
其中,目标温度是基于标准温度生成的虚拟温度范围。在烹饪过程中,由于客观环境原因,食材原料难以完全准确地保持停留于某一温度值,目标温度相当于是标准温度的可允许范围,当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满足目标温度时,则说明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与对应的标准温度相近,可以判断食材原料处于预设的烹饪环境中。
S433、基于测温信息,确定实际温度。
其中,基于发送的测温信息,可以确定处于烹饪流程中的食材原料的温度值作为实际温度。
S434、基于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进行温差比较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其中,若实际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所对应的最小温度,说明到食材原料当前的温度值较烹饪任务要求的温度值更低,则输出火力调节指令,增大加热模块的输出火力,以使食材原料升温;若实际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所对应的最大温度,说明到食材原料当前的温度值较烹饪任务要求的温度值更高,则输出火力调节指令,减弱加热模块的输出火力,以使食材原料降温。
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实施原理为:系统刚开始对食材原料进行烹饪时,食材原料还处于常温状态不能及时达到预设的烹饪周期所需要的目标温度,需要通过菜品预热步骤对食材原料进行预加热,使食材原料的温度能够达到预设的起始温度,再进入菜品烹饪步骤。通过菜品预热步骤,就可以使食材原料的温度分布与烹饪阶段模型中的温度分布更为平衡,对食材原料温度的把控更加精准,烹饪效果更佳。
实施例四: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烹饪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智能烹饪方法的不同之在于:
参照图8,在步骤S4中,包括:
S41、记录烹饪时间,基于烹饪时间确定烹饪进程信息。
其中,烹饪进程信息能够反映食材原料当前的烹饪时间在温度阶段模型中对应的时间点,相当于反映食材原料的烹饪进度。
S42、基于烹饪进程信息,判断当前的时间点是否处于保温节点;若是,则执行S43;若否,则执行S44。
其中,温度阶段模型可以反映时间和温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烹饪过程中食材原料在不同的时间所需要保持的不同温度,温度阶段模型可以分为各个加热段、各个保温段和各个降温段,加热段、保温段和降温段均对应于不同的时间周期,且加热段、保温段和降温段按照时间增长的顺序依次排布。
在保温段所对应的时间周期内,食材原料需要保持对应的目标温度;在加热段所对应的时间周期内,食材原料需要升温并达到相邻的下一个保温段所对应的目标温度,以进入下一个保温段;在降温段所对应的时间周期内,食材原料需要降温并达到相邻的下一个保温段所对应的目标温度,以进入下一个保温段。
保温节点指的是加热段和保温段之间的时间节点。当食材原料的烹饪进度经过任意一个保温节点,则说明食材原料从加热段切换到保温段。
S43、保温输出,确定当前保温节点对应的保温功率,并基于保温功率输出火力调节指令,返回S41。
其中,保温功率能够反映能够使当前的食材原料维持、当前温度的加热模块需要达到的输出功率。
在步骤S43中,包括:
S431、基于保温节点确定参考段,基于食材原料在参考段内的温度变化确定食材内能信息,基于加热模块在参考段内的输出功率确定热源输出信息。
其中,参考段指的是当前保温节点的前一个加热段。食材内能信息能够反映食材原料在参考段所对应的时间周期内吸收的热能,通过食材原料的比热容、食材原料吸收热量的时间(即参考段对应的时间)以及食材原料的质量,可以分析计算得到食材内能信息。
具体的,计算食材原料的质量的方法为:
基于烹饪任务,确定食材原料的属性信息。
其中,属性信息用于反映食材原料的种类所对应的比热容。基于烹饪任务中所需要的食材原料,可以确定食材原料的种类,进而得到食材原料的比热容。另外的,对于比较特殊的食材原料,使用者也可预先将食材原料所对应的比热容设置于系统中。
确定预热段,基于食材原料在预热段的温度变化和加热模块在预设段的输出热能,确定温变信息。
其中,预热段为烹饪流程的各个加热段中的第一加热段。加热模块加热释放的热能通过输出功率在加热时间上的积分计算得到。在预热段内,环境中损失消耗的热量较少,加热模块加热释放的大部分热能能够被食材原料吸收,以使食材原料的温度升高,因此,在预热段内,食材原料获得的热量接近于加热模块加热释放的热能。
温变信息能够反映食材原料的温度变化差,由于在预热段之前,食材原料处于未加热的状态,因为温变信息能够反映食材原料吸收加热模块释放的热量后升温的温度值。食材原料的温度变化由温度监控步骤检测得到。
基于温变信息和属性信息,确定质量信息。
其中,基于食材原料的比热容、食材原料获得的热量,以及食材原料的温度变化,可以计算分析出食材原料的质量。
热源输出信息能够反映加热模块在参考段所对应的时间周期内输出的热能,通过加热模块的输出功率和加热模块的加热时间之间的积分,可以分析计算得到加热模输出的能量,进而得到热源输出信息。
在实际烹饪环境中,由于加热模输出的能量不能完全转换为食材原料吸收的热量,总会有能量损失,这部分损失的能量的大小不仅与烹饪环境相关,也与食材原料当前的温度相关。
S432、基于食材内能信息和热源输出信息,确定热能消耗信息。
其中,热能消耗信息能够反映在参考段所对应的时间周期内被环境消耗的能量,通过分析计算加热模输出的能量和食材原料吸收的热量之差,可以得到热能消耗信息。
S433、基于热能消耗信息,确定保温功率。
其中,热能消耗信息能够反映由加热模块提供但是没能使食材原料发生升温的能量,可以理解的是,若加热模块提供的热能全部被环境消耗,并没能使食材原料发生温度变化,则食材原料的温度则接近于维持不变。
因此,通过参考段的热能消耗信息,可以推算出在保温段中,环境需要消耗多少能量,并基于保温段的时间周期和参考段的时间周期进行对比计算,可以得到对应于保温段的保温功率。在保温段的时间周期中使用保温功率,可使加热模块提供的热能几乎全部被环境消耗,以维持食材原料的温度,达到保温效果。
利用保温段的上一个加热段,来计算加热模块被环境消耗掉的热量,从而估算在保温段中可能被环境消耗的热量,进而使食材原料在进入保温段时,加热模块能够马上提供适合的输出功率对食材原料的进行保温,更加智能。
S434、基于保温功率,输出火力调节指令,返回S41。
其中,基于当前保温节点对应的保温段的保温功率,向加热模块输出火力调节指令,使加热模块的输出功率调整至保温功率。
S44、温度判断,基于烹饪进程信息在温度阶段模型对应的标准温度,确定目标温度。
其中,通过烹饪进程信息的时间点,可以根据温度阶段模型确定食材原料当前位于的烹饪周期,基于烹饪周期所需要的达到的标准温度,可以确定目标温度。
其中,目标温度是基于标准温度生成的虚拟温度范围。在烹饪过程中,由于客观环境原因,食材原料难以完全准确地保持停留于某一温度值,目标温度相当于是标准温度的可允许范围,当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满足目标温度时,则说明食材原料的实际温度与对应的标准温度相近,可以判断食材原料处于预设的烹饪环境中。
S45、基于测温信息,确定实际温度。
其中,基于测温信息,可以确定处于烹饪流程中的食材原料的温度值作为实际温度。
S46、基于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进行温差比较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其中,若实际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所对应的最小温度,说明到食材原料当前的温度值较烹饪任务要求的温度值更低,则输出火力调节指令,增大加热模块的输出功率,以使食材原料升温;若实际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所对应的最大温度,说明到食材原料当前的温度值较烹饪任务要求的温度值更高,则输出火力调节指令,减弱加热模块的输出功率,以使食材原料降温。
实施例五:
参照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能烹饪系统,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智能烹饪方法一一对应,智能烹饪系统包括:
菜品确定模块1,用于确定烹饪任务,向流程提取模块2发送烹饪任务信息。其中,烹饪任务与加热模块相对应。
流程提取模块2,用于基于烹饪任务,确定烹饪流程信息并发送至烹饪调控模块6。其中,烹饪流程信息能够指示食材原料在烹饪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温度值。
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测量食材原料的温度,并基于传输间隔向无线模块4发送测温信息。其中,测温信息能够反映加热模块加热的食材原料的温度值。
无线模块4,用于与温度检测模块建立通讯,并将测温信息发送给温度监控模块5。
温度监控模块5,用于实时获取测温信息,并发送给烹饪调控模块6。
烹饪调控模块6,用于基于烹饪流程信息和测温信息,向加热模块发送火力调节指令。
加热模块,用于基于火力调节指令输出火力。
后台管理模块7,用于管理如系统管理员、设备供货商、食材供货商、菜谱提供商和用户等人员的使用权限。设备供货商、食材供货商、菜谱提供商和用户均可使用智能终端通过云服务器与后台管理模块7进行信息交互。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也可以为平板电脑。
使用者在智能终端中下载APP或直接使用小程序,登录进入智能烹饪系统的虚拟社区,其中,设备供货商可以提供智能烹饪系统的基础设置,如烹饪任务的参考设置、多阶段火力的参考设置、目标温度的参考设置,保温时间参数的参考设置等。食材供货商可以提供各种食材原料或净菜的的配送和销售,可以上传食材(视频,图片,文字)、单价和配送区域等信息。菜谱提供商,包括厨师和烹饪爱好者,可以分享菜谱(视频,图片,文字)、食材配方、烹饪工具和烹饪程序流程等信息。用户可以实现购买食材原料、收藏菜谱设置、在线下载烹饪流程等操作。用户在智能终端的App或小程序中可以添加设备,使智能终端中登录的账户与智能烹饪系统相绑定,从而实现在线下载烹饪任务并完成自动烹饪。
实施例六: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烹饪系统,与上述实施例五中的智能烹饪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10和图11,温度检测模块选用为温度探针3,温度探针3内置有控制单元31、感温元件、供电单元34和无线通讯单元35;其中,感温元件、供电单元34和无线通讯单元35均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31;感温元件、控制单元31和无线通讯单元35均电性连接于供电单元34的供电回路。感温元件通过检测食材原料的温度,并向控制单元31发送检测信号;控制单元31根据检测信号形成测温信息,并利用无线通讯单元35向无线模块4发送测温信息。
参照图10和图11,使用者在使用温度探针3时,需要将温度探针3与加热模块相绑定。在绑定完成后,温度探针3可以检测与其绑定的加热模块所烹饪的食材原料的温度。在绑定的过程中,使用者需要使温度探针3处于激活状态,温度探针3发送无线配对信息;使用者还需要将加热模块切换至带配对状态,无线模块4接收到温度探针3的无线配对信息后,会对无线配对信息进行身份识别,并且将温度探针3和加热模块相绑定。
参照图10和图11,在本实施例中,感温元件的数量为2,两个感温元件可以分为食物感温元件32和环境感温单元33。其中,食物感温元件32固定于温度探针3的端部,用于检测固体食材若肉类或流体食材如水的温度;环境感温单元33固定于温度探针3的中部,用于检测流体食材如水的温度,也可以用于检测厨具内部空气的温度。
参照图10和图11,具体的,温度探针3还设置有供使用者进行触压的操作按键36,操作按键36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31。使用者通过触压的操作按键36的方式,可以完成温度探针3的开机/关机,也可以使温度探针3进入激活状态来向外广播无线配对信息,也可以改变温度探针3的传输间隔。
参照图10和图11,温度探针3还设置有用于指示工作状态的LED灯组37,LED灯组37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31,LED灯组37具有3个灯珠,各个灯珠通过不同的闪烁方式来反映温度探针3的工作状态。温度探针3还设置有用于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对供电单元34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线圈,无线充电线圈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31。
参照图12,智能烹饪系统还包括有:
锅具8,用于盛放食材原料且能够被加热模块加热。
锅盖9,能够盖设于锅具8。
锅盖9开设有供温度探针3穿设的安装孔91,安装孔91内固定设置有定位件92。定位件92由弹性材料制成,定位件92卡接固定于安装孔91内,且定位件92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温度探针3穿设于定位件92,定位件92抵触于温度探针3。
本申请实施例六的实施原理为:在烹饪菜品时,使用者可以将食材原料放置进锅具8中,然后盖上锅盖9,并使温度探针3的探头接触食材原料,在定位件92的阻尼作用下,温度探针3能够与食材原料保持相对稳定。由于温度探针3能够与锅盖9发生相对滑移,当面对锅具8内食材原料的高度不一的情况时,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温度探针3的方式,调整温度探针3的探头的位置,以使温度探针3始终能接触食材原料,提高对食材原料温度检测的精确性。
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方法、原理、结构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智能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菜品确定,确定烹饪任务;其中,所述烹饪任务与加热模块相对应;对应于不同菜品的多个所述烹饪任务存储于系统的食谱数据库中;
流程提取,基于烹饪任务,确定烹饪流程信息;其中,所述烹饪流程信息能够指示食材原料在烹饪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温度;
温度监控,实时获取测温信息;其中,所述测温信息能够反映所述加热模块加热的食材原料的温度;
烹饪调控,基于烹饪流程信息和测温信息,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在流程提取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烹饪任务,确定烹饪周期和标准温度;其中,所述烹饪周期与所述标准温度一一对应,所述标准温度用于能够指示在对应所述烹饪周期内食材原料所需要达到的温度值;
基于烹饪周期和标准温度,确定温度阶段模型;其中,所述烹饪周期依照时间顺序连续依次于所述温度阶段模型;
基于温度阶段模型,确定烹饪流程信息;
在烹饪调控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记录烹饪时间,基于烹饪时间确定烹饪进程信息;其中,所述烹饪进程信息能够反映所述温度阶段模型中的时间点;
基于烹饪进程信息在温度阶段模型对应的标准温度,确定目标温度;
基于测温信息,确定实际温度;
基于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进行温差比较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在基于烹饪周期和标准温度,确定温度阶段模型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烹饪周期和标准温度,确定初始温度模型;
确定位于相邻两个烹饪周期之间的温变周期;其中,相邻于所述温变周期的两个所述烹饪周期所对应的标准温度之间具有差值;
基于温变周期和与其相邻的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确定对应于温变周期的过渡模型;其中,在所述过渡模型中,所述温变周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而持续变化;
基于过渡模型对初始温度模型进行优化,确定温度阶段模型;
在基于温变周期和与其相邻的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确定对应于温变周期的过渡模型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温变周期,确定突变子周期和缓和子周期;其中,所述突变子周期和所述缓和子周期沿时间增长连续分布;
基于突变子周期以及相邻于突变子周期的两个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确定对应于突变子周期的突变子模型;
基于缓和子周期、相邻于缓和子周期的突变子周期的最高温度,以及相邻于缓和子周期的烹饪周期的标准温度,确定对应于缓和子周期的缓和子模型;其中,所述缓和子模型中的温度变化速率小于等于所述突变子模型中的温度变化速率;
基于温变周期对应的突变子模型和缓和子模型,确定对应于温变周期的过渡模型;
所述突变子模型中的温度变化速率基于变化系数决定,所述缓和子模型中的温度变化速率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降低,且所述缓和子模型中的最大温度变化速率等于所述突变子模型中的温度变化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温度监控步骤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将加热模块修改为待配对状态;
实时接收来自指定测温位的无线配对信息;
基于无线配对信息,将指定测温位与加热模块相绑定,并将绑定的加热模块修改为工作状态;其中,所述指定测温位能够检测与其绑定的所述加热模块加热的食材原料的温度;
实时获取来自指定测温位的测温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时获取来自指定测温位的测温信息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传输间隔,实时获取来自指定测温位的测温信息;其中,所述传输间隔的大小跟随所述温度阶段模型中温度变化的速率而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烹饪调控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测温信息确定实际温度,基于实际温度与预热温度进行温差比较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执行菜品预热步骤或执行菜品烹饪步骤;
在菜品预热步骤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烹饪流程信息,确定起始温度;
判断实际温度是否小于起始温度,若是则输出火力调节指令以提高实际温度;若否则执行菜品烹饪步骤;
在菜品烹饪步骤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记录烹饪时间,基于烹饪时间确定烹饪进程信息;其中,所述烹饪进程信息能够反映所述温度阶段模型中的时间点;
基于烹饪进程信息在温度阶段模型对应的标准温度,确定目标温度;
基于测温信息,确定实际温度;
基于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进行温差比较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烹饪调控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记录烹饪时间,基于烹饪时间确定烹饪进程信息;其中,所述烹饪进程信息能够反映所述温度阶段模型中的时间点;
基于烹饪进程信息,判断当前的时间点是否处于保温节点;若是,则执行保温输出步骤;若否,则执行温度判断步骤;其中,所述温度阶段模型具有至少一个加热段和至少一个保温段,所述保温节点位于一个所述加热段和一个所述保温段之间,且所述加热段、所述保温节点和所述保温段按照时间增长顺序依次排布;
在保温输出步骤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保温节点确定参考段,基于食材原料在参考段内的温度变化确定食材内能信息,基于加热模块在参考段内的输出功率确定热源输出信息;其中,所述参考段指的是所述保温节点的前一个加热段,所述食材内能信息能够反映所述食材原料在所述参考段内吸收的热能,热源输出信息能够反映加热模块在所述参考段内输出的热能;
基于食材内能信息和热源输出信息,确定热能消耗信息;其中,所述热能消耗信息能够反映在所述参考段内被环境消耗的能量;
基于热能消耗信息,确定保温功率,并基于保温功率,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在温度判断步骤的具体方法中,包括:
基于烹饪进程信息在温度阶段模型对应的标准温度,确定目标温度;
基于测温信息,确定实际温度;
基于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进行温差比较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6.智能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烹饪方法工作,所述智能烹饪系统包括:
菜品确定模块(1),用于确定烹饪任务;其中,所述烹饪任务与加热模块相对应;
流程提取模块(2),用于基于烹饪任务,确定烹饪流程信息;其中,所述烹饪流程信息能够指示食材原料在烹饪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温度值;
温度监控模块(5),用于实时获取测温信息;其中,所述测温信息能够反映所述加热模块加热的食材原料的温度值;
烹饪调控模块(6),用于基于烹饪流程信息和测温信息,输出火力调节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探针(3),用于通过检测食材原料的温度,并发送测温信息;
锅具(8),用于盛放食材原料且能够被所述加热模块加热;
锅盖(9),能够盖设于所述锅具(8);所述锅盖(9)设置有供所述温度探针(3)穿设的安装孔(91),所述安装孔(91)内设置有定位件(92),所述定位件(92)与所述温度探针(3)抵触;
当所述温度探针(3)与所述锅盖(9)相对滑动时,所述定位件(92)和所述温度探针(3)之间具有阻尼。
CN202111091446.6A 2021-09-17 2021-09-17 智能烹饪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8674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1446.6A CN113867436B (zh) 2021-09-17 2021-09-17 智能烹饪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1446.6A CN113867436B (zh) 2021-09-17 2021-09-17 智能烹饪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7436A CN113867436A (zh) 2021-12-31
CN113867436B true CN113867436B (zh) 2022-07-01

Family

ID=78996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1446.6A Active CN113867436B (zh) 2021-09-17 2021-09-17 智能烹饪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7436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6472A (en) * 1991-11-15 1993-07-13 Lab-Line Instruments, Inc. Modulated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environmental chamber
WO1998011761A1 (en) * 1996-09-11 1998-03-19 Drever Company Induction heaters to improve transitions in continuous heating systems, and method
CN101334660A (zh) * 2008-06-30 2008-12-31 东北大学 一种冷轧连续退火机组钢卷优化排序方法及其系统
CN101344781A (zh) * 2008-06-30 2009-01-14 东北大学 一种冷轧热镀锌机组板卷自动调度方法及系统
DE102008034784A1 (de) * 2008-06-13 2009-12-17 Gühring Ohg Fräswerkzeug zum Fräsen faserverstärkter Kunststoffe
CN102333631A (zh) * 2009-02-06 2012-01-25 香港科技大学 注塑多模腔模具热流道温度同步控制
CN103760753A (zh) * 2013-12-31 2014-04-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板烘烤装置及其温度调节方法
EP3023232A1 (en) * 2014-11-24 2016-05-25 Alenia Aermacchi S.p.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omposite part from a preimpregnated material with a semi-crystalline matrix having an amorphous surface layer
CN109328764A (zh) * 2018-11-20 2019-02-15 湖南星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化育苗密室
CN110043949A (zh) * 2019-03-15 2019-07-23 吉林建筑大学 一种互补优化的自供暖智能调控节能系统与方法
CN209995937U (zh) * 2019-04-23 2020-01-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10904504A (zh) * 2019-12-03 2020-03-24 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拉晶炉及单晶硅棒的制备方法
CN112178944A (zh) * 2020-09-28 2021-01-05 深圳市朗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速热水机的极速恒温调控方法
CN112665630A (zh) * 2020-12-30 2021-04-16 江阴市赛贝克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压自动校准设备的温度压力调节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37639B2 (en) * 2002-03-27 2004-05-18 Raytheon Company Display uniformity calib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taring forward looking infrared sensor
CN104319427B (zh) * 2014-08-26 2017-05-1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温度的获取装置、移动终端、及调试方法
US10890336B2 (en) * 2015-06-08 2021-01-12 Alto-Shaam, In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multizone oven
CN107303794B (zh) * 2016-04-22 2021-03-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c液体加热器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206586832U (zh) * 2016-12-14 2017-10-27 深圳市海一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锅盖及电加热厨具
CN207008435U (zh) * 2017-08-16 2018-02-13 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试剂针及医疗自动检测仪器
CN208075037U (zh) * 2018-04-12 2018-11-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烹饪器具及用于其的便携式测温装置
CN210111003U (zh) * 2019-09-18 2020-02-21 广东中宇恒通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分区的电加热膜结构
CN110727221A (zh) * 2019-10-17 2020-01-24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菜谱信息进行烹饪的方法及其灶具
CN111124010B (zh) * 2019-11-08 2021-05-07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CN112432339B (zh) * 2020-10-28 2022-04-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电子膨胀阀的方法、装置及室外机
CN112346495B (zh) * 2020-11-23 2021-08-31 广州市优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试验箱的温度调节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6472A (en) * 1991-11-15 1993-07-13 Lab-Line Instruments, Inc. Modulated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environmental chamber
WO1998011761A1 (en) * 1996-09-11 1998-03-19 Drever Company Induction heaters to improve transitions in continuous heating systems, and method
DE102008034784A1 (de) * 2008-06-13 2009-12-17 Gühring Ohg Fräswerkzeug zum Fräsen faserverstärkter Kunststoffe
CN101334660A (zh) * 2008-06-30 2008-12-31 东北大学 一种冷轧连续退火机组钢卷优化排序方法及其系统
CN101344781A (zh) * 2008-06-30 2009-01-14 东北大学 一种冷轧热镀锌机组板卷自动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2333631A (zh) * 2009-02-06 2012-01-25 香港科技大学 注塑多模腔模具热流道温度同步控制
CN103760753A (zh) * 2013-12-31 2014-04-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板烘烤装置及其温度调节方法
EP3023232A1 (en) * 2014-11-24 2016-05-25 Alenia Aermacchi S.p.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omposite part from a preimpregnated material with a semi-crystalline matrix having an amorphous surface layer
CN109328764A (zh) * 2018-11-20 2019-02-15 湖南星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化育苗密室
CN110043949A (zh) * 2019-03-15 2019-07-23 吉林建筑大学 一种互补优化的自供暖智能调控节能系统与方法
CN209995937U (zh) * 2019-04-23 2020-01-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10904504A (zh) * 2019-12-03 2020-03-24 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拉晶炉及单晶硅棒的制备方法
CN112178944A (zh) * 2020-09-28 2021-01-05 深圳市朗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速热水机的极速恒温调控方法
CN112665630A (zh) * 2020-12-30 2021-04-16 江阴市赛贝克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压自动校准设备的温度压力调节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7436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9500B (zh) 一种智能烹饪方法、装置及灶具
CN103196164A (zh) 智能炉具、智能烹饪设备及其自学烹饪工作方法
US20150208858A1 (en) Apparatus for cooking and methods
CN107048976A (zh) 一种智能锅
CN104913351A (zh) 一种联网式参数变控的智能电磁炉及智能烹调方法
CN107898291A (zh) 智能厨电系统及智能厨房
AU2012272554A1 (en) System for automating cooking steps
CN107885105B (zh) 智能烹饪方法及设备
CN105785775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烹饪方式
WO2012139392A1 (zh) 一种与人互动烹饪的智能炉具及工作方法
CN206057858U (zh) 一种智能锅
WO2021173730A1 (en) Cooking device and system
CN107817702A (zh) 智能烹饪方法及系统
CN105877463A (zh)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食物焯水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687810A (zh)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烹饪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105875A (zh) 一种电压力锅烹制烙饼的控制方法
CN107702157A (zh) 防干烧控制方法、装置及燃气灶
CN105573166A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上的控制系统
CN108255087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625403A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电炖煲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867436B (zh) 智能烹饪方法及系统
CN108534188A (zh) 智能灶具和智能厨具系统
CN111023167A (zh)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974036A (zh)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813172B2 (en) Cooktop appliances and control methods for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