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4010B - 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4010B
CN111124010B CN201911089366.XA CN201911089366A CN111124010B CN 111124010 B CN111124010 B CN 111124010B CN 201911089366 A CN201911089366 A CN 201911089366A CN 111124010 B CN111124010 B CN 111124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ower
heating
heat preservation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93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4010A (zh
Inventor
陈跃飞
詹佳欣
陈九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893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4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4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4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4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4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30Automatic controllers with an auxiliary heating device affecting the sensing element, e.g. for anticipating change of temperature
    • G05D23/32Automatic controllers with an auxiliary heating device affecting the sensing element, e.g. for anticipating change of temperature with provision for adjustment of the effect of the auxiliary heating device, e.g. a function of tim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3Oven, coo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Algebr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控制锅具进入加热阶段,并记录所述加热阶段的加热数据,其中,所述加热数据包括加热功率P1、加热时长t1以及温度上升值ΔT1;控制所述锅具进入散热阶段,并记录所述散热阶段的散热数据,其中,所述散热数据包括散热时长t2以及温度下降值ΔT2;根据所述加热数据以及所述散热数据,计算所述锅具内物品的补偿功率P2;根据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本申请不需要考虑锅内食材的种类、质量等因素,也不依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即可实现保温功率设定,不仅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而且提高的保温精度,保温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食材加工中,经常有保温的需求,让锅内食材或者液体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在现有技术的保温方法中一般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锅内温度进行监控从而调节保温功率,检测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调高保温功率,检测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调低保温功率,容易导致食材温度变化波动较大,影响保温效果,或者是直接依据锅内食材质量或体积设定保温功率,不仅步骤繁琐而且保温功率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适应保温方法,包括:
控制锅具进入加热阶段,并记录所述加热阶段的加热数据,其中,所述加热数据包括加热功率P1、加热时长t1以及温度上升值ΔT1
控制所述锅具进入散热阶段,并记录所述散热阶段的散热数据,其中,所述散热数据包括散热时长t2以及温度下降值ΔT2
根据所述加热数据以及所述散热数据,计算所述锅具内物品的补偿功率P2
根据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
具体地,所述加热阶段的工作停止条件为所述加热时长t1达到预设加热时长或者所述温度上升值ΔT1达到预设温度上升值。
具体地,所述预设散热阶段的工作停止条件为所述散热时长t2达到预设散热时长或者所述温度下降值ΔT2达到预设温度下降值。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加热数据以及所述散热数据,计算所述锅具内物品的补偿功率P2,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加热数据建立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根据所述散热数据建立第二热量平衡公式;
利用所述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所述第二热量平衡公式,求解所述补偿功率P2
其中,所述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1=P1×t1,所述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2=P2×t2,C表示锅内物品的比热值,M表示锅内物品的质量。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加热数据以及所述散热数据,计算所述锅具内物品的补偿功率P2,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阶段中所述锅具内物品的热量损失补偿值Q;
根据所述加热数据以及所述热量损失补偿值Q建立第三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根据所述散热数据建立第二热量平衡公式;
利用所述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所述第三热量平衡公式,求解所述补偿功率P2
其中,所述第三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1=P1×t1+Q,所述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2=P2×t2,C表示锅内物品的比热值,M表示锅内物品的质量。
具体地,所述获取所述加热阶段中所述锅具内物品的热量损失补偿值Q,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阶段中所述锅具内物品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并在所述初始温度至所述终止温度的范围内确定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
控制所述锅具进入热量损失测算阶段,在所述锅具内物品的温度与所述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相同时开始计时,持续预设热量损失测算时间后,记录所述锅具内物品的第二损失测算温度Tl2,其中,所述预设热量损失测算与所述加热时长t1相等;
基于所述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以及所述第二损失测算温度Tl2,确定所述热量损失补偿值Q,其中,Q=C×M×(Tl1-Tl2)。
具体地,所述散热阶段与所述热量损失测算阶段同时进行。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补偿功率P2,计算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具体包括:
将所述补偿功率P2确定为所述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具体包括:
若所述锅具的预定工作功率中包括与所述补偿功率P2相等的工作功率,则将所述补偿功率P2确定为所述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若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中不包括与所述补偿功率P2相等的工作功率,则根据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具体包括:
在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任一大于所述补偿功率P2的保温功率;
基于所述保温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保温模式的保温子模式和等待子模式,以使所述锅具按照所述保温子模式以及所述等待子模式交替工作。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具体包括:
分别在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任一小于所述补偿功率P2的第一保温功率以及任一大于所述补偿功率P2的第二保温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保温功率、所述第二保温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保温模式的第一保温子模式和第二保温子模式,以使所述锅具按照所述第一保温子模式以及所述第二保温子模式交替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适应保温装置,包括:
加热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控制锅具进入预设加热阶段,并记录所述预设加热阶段的加热数据,其中,所述加热数据包括加热功率P1、加热时长t1以及温度上升值ΔT1
散热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锅具进入预设散热阶段,并记录所述预设散热阶段的散热数据,其中,所述散热数据包括散热时长t2以及温度下降值ΔT2
补偿功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数据以及所述散热数据,计算所述锅具内物品的补偿功率P2
保温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
具体地,所述加热阶段的工作停止条件为所述加热时长t1达到预设加热时长或者所述温度上升值ΔT1达到预设温度上升值。
具体地,所述预设散热阶段的工作停止条件为所述散热时长t2达到预设散热时长或者所述温度下降值ΔT2达到预设温度下降值。
具体地,所述补偿功率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热量公式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数据建立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根据所述散热数据建立第二热量平衡公式;
第二补偿功率求解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所述第二热量平衡公式,求解所述补偿功率P2
其中,所述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1=P1×t1,所述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2=P2×t2,C表示锅内物品的比热值,M表示锅内物品的质量。
具体地,所述补偿功率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补偿热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加热阶段中所述锅具内物品的热量损失补偿值Q;
第二热量公式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数据以及所述热量损失补偿值Q建立第三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根据所述散热数据建立第二热量平衡公式;
第二补偿功率求解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所述第三热量平衡公式,求解所述补偿功率P2
其中,所述第三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1=P1×t1+Q,所述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2=P2×t2,C表示锅内物品的比热值,M表示锅内物品的质量。
具体地,所述补偿热量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加热阶段中所述锅具内物品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并在所述初始温度至所述终止温度的范围内确定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
控制所述锅具进入热量损失测算阶段,在所述锅具内物品的温度与所述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相同时开始计时,持续预设热量损失测算时间后,记录所述锅具内物品的第二损失测算温度Tl2,其中,所述预设热量损失测算与所述加热时长t1相等;
基于所述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以及所述第二损失测算温度Tl2,确定所述热量损失补偿值Q,其中,Q=C×M×(Tl1-Tl2)。
具体地,所述散热阶段与所述热量损失测算阶段同时进行。
具体地,所述保温设置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功率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补偿功率P2确定为所述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具体地,所述保温设置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功率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锅具的预定工作功率中包括与所述补偿功率P2相等的工作功率,则将所述补偿功率P2确定为所述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第三功率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中不包括与所述补偿功率P2相等的工作功率,则根据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
具体地,所述第三功率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任一大于所述补偿功率P2的保温功率;
基于所述保温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保温模式的保温子模式和等待子模式,以使所述锅具按照所述保温子模式以及所述等待子模式交替工作。
具体地,所述第三功率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
分别在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任一小于所述补偿功率P2的第一保温功率以及任一大于所述补偿功率P2的第二保温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保温功率、所述第二保温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保温模式的第一保温子模式和第二保温子模式,以使所述锅具按照所述第一保温子模式以及所述第二保温子模式交替工作。
依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自适应保温方法。
依据本申请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介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自适应保温方法。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通过对锅具内食材进行加热记录加热过程的加热数据以及记录锅具内食材的自然热量损失过程的散热数据,从而利用加热数据和散热数据对食材的自然热量损失速度进行估算得到补偿功率P2,进而依据该补偿功率进行锅具保温模式的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保温方式相比,不需要考虑锅内食材的种类、质量等因素,也不依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即可实现保温功率设定,不仅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而且提高的保温精度,保温效果更佳。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保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适应保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自适应保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适应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适应保温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控制锅具进入加热阶段,并记录加热阶段的加热数据,其中,加热数据包括加热功率P1、加热时长t1以及温度上升值ΔT1
步骤102,控制锅具进入散热阶段,并记录散热阶段的散热数据,其中,散热数据包括散热时长t2以及温度下降值ΔT2
步骤103,根据加热数据以及散热数据,计算锅具内物品的补偿功率P2
步骤104,根据补偿功率P2,设置锅具的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通过估算食材在单位时间内的热量损失量从而设置锅具的保温功率的方式,实现对锅具内食材的自适应保温。首先,对锅内食材进行加热使其温度上升,这个加热阶段的加热功率P1是可控的,加热时长t1也是可控的或者是可以被记录的,因此由公式:热量=功率×时间,可知加热阶段食材吸收的热量是可知的,另外通过在锅具的内壁或锅具的夹层内植入温度传感器还可以获取到加热阶段食材的温度上升值ΔT1;其次,停止加热使锅内食材进行散热,并对散热阶段计时得到散热时长t2,以及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过内食材的温度下降值ΔT2;然后,根据加热阶段的加热功率P1、加热时长t1以及温度上升值ΔT1和散热阶段的散热时长t2以及温度下降值ΔT2,对锅具内食材在散热阶段中进行自然散热时对应的热损失E进行估算,进而基于热损失E以及散热时长t2可以计算出食材的热量损失速度,将这个热量损失速度确定为需要对食材进行热量补偿的速度,简单来说维持热量补偿速度与热量损失速度一致即可实现食材的温度恒定,也就是说基于热损失E以及散热时长t2可以对补偿功率P2进行估算,无需考虑锅内食材的种类、质量等因素,通过上述方法即可测算出食材的热量损失速度即补偿功率P2,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补偿功率P2用来表示食材进行自然散热时在单位时间内损失的热量,其中,补偿功率可以依据热量公式进行估算,热量=功率×时间=比热容×质量×温度变化值;最后,依据计算出的补偿功率P2来设置锅具的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其中,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可以包括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保温时长等等,从而实现对锅内食材的自适应保温。
例如用户预先输入了保温时长为2小时,那么可以设置保温模式的保温时长为2小时,加热功率为所得的补偿功率P2。或者在用户设置保温时长后,锅具启动计算散热的补偿功率P2的程序计算出补偿功率P2后控制锅具进入保温模式,确定保温模式的保温时长时可以将加热阶段的加热时长t1和散热阶段的散热时长t2考虑进来,即保温时长=用户输入的保温时长-加热时长t1-散热时长t2,使得保温更加精确。
在现有技术的保温方法中一般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锅内温度进行监控从而调节保温功率,检测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调高保温功率,检测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调低保温功率,容易导致食材温度变化波动较大,影响保温效果,或者是直接依据锅内食材质量或体积设定保温功率,不仅步骤繁琐而且保温功率的准确性无法保证,本申请实施例的自适应保温方法无需考虑锅内食材的质量等因素,通过测算热量损失速度即补偿功率P2即可实现保温,同时不需要依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调节保温功率,保温效果更好。
通过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锅具内食材进行加热记录加热过程的加热数据以及记录锅具内食材的自然热量损失过程的散热数据,从而利用加热数据和散热数据对食材的自然热量损失速度进行估算得到补偿功率P2,进而依据该补偿功率进行锅具保温模式的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保温方式相比,不需要考虑锅内食材的种类、质量等因素,也不依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即可实现保温功率设定,不仅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而且提高的保温精度,保温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作为上述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的细化和扩展,为了完整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提供了另一种自适应保温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控制锅具进入加热阶段,并记录加热阶段的加热数据,其中,加热数据包括加热功率P1、加热时长t1以及温度上升值ΔT1
具体地,加热阶段的工作停止条件为加热时长t1达到预设加热时长或者温度上升值ΔT1达到预设温度上升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阶段的停止条件可以按照加热过程的持续时间来确定,也可以按照加热过程中食材的温度上升情况来确定,另外,为了避免加热阶段食材自然散热导致热量损失过多,加热阶段应保持在低温段,并且温度变化值不应过大,例如加热阶段的初始温度选择50℃,温度上升值为10℃,则停止温度选择60℃,或者加热阶段的初始温度选择50℃,加热时长选择3分钟。无论是依据加热时长结束加热阶段还是依据温度变化值结束加热阶段,加热阶段的加热功率P1、加热时长t1以及温度上升值ΔT1都是能够直接或间接确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电磁辐射损耗,锅具的颜色优选黑色,尽量避免选择颜色较浅的锅具,例如透亮的不锈钢锅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加热阶段中,忽略了食材的热量损耗。在加热过程中,锅具向空气中传热,刚开始的时候锅具周围空气快速升温,慢慢的锅边缘空气与锅温度接近,这时候的散热量几乎为零,锅边缘空气慢慢向四周空气传热,由于空气相对于锅具材料例如钢来说导热系数非常低(空气导热系数为0.031W/(m·K),钢的导热系数为36.4W/(m·K)),该热量在短时间内也可以忽略(所以我们加热时长t1不能过长),所以加热功率P1×加热时长t1近似认为是锅内的食材或液体吸收的能量。
步骤202,控制锅具进入散热阶段,并记录散热阶段的散热数据,其中,散热数据包括散热时长t2以及温度下降值ΔT2
具体地,预设散热阶段的工作停止条件为散热时长t2达到预设散热时长或者温度下降值ΔT2达到预设温度下降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与加热阶段相似的,散热阶段的停止条件也可以按照散热过程的持续时间来确定,也可以按照散热过程中食材的温度下降情况来确定,另外,散热阶段一般是基于加热阶段的加热过程结束后进行的,散热阶段的初始温度不高于加热阶段的结束温度,例如散热阶段的初始温度选择为55℃,温度下降值为5℃,则散热阶段的停止温度选择为50℃。
步骤203,根据加热数据建立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根据散热数据建立第二热量平衡公式;
步骤204,利用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以及第二热量平衡公式,求解补偿功率P2
在步骤203和步骤204中,限定了求解补偿功率P2的具体方式。其中,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1=P1×t1,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2=P2×t2,C表示锅内物品的比热值,M表示锅内物品的质量。利用这两个热量平衡公式进行求解,显然可以得到散热阶段的热量损失值E为
Figure BDA0002266398340000101
进而补偿功率为
Figure BDA0002266398340000102
补偿功率P2与食材的比热容和质量无关。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经过上述方式测算出的补偿功率表示的是锅内物品在散热阶段的持续过程中散热对应的补偿功率,即从散热阶段的初始温度到散热阶段的结束温度对应的补偿功率,由于散热过程对应的热量损失速度与食材的温度相关,因此散热阶段的初始温度和停止温度应该与保温的目标温度差距较小,散热阶段的停止条件优选按照温度下降值来确定,例如目标保温温度为52℃,散热阶段的初始温度可以选择为54℃,温度下降值为4℃,散热阶段的停止温度为50℃,以避免散热阶段的食材温度与实际保温阶段的目标温度差距过大导致工作参数设置不够准确。
步骤205,将补偿功率P2确定为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如果锅具的加热功率可以任意调节,那么在计算出补偿功率P2后,则可以直接将补偿功率P2确定为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以保证锅内食材吸收的热量与损失的热量达到平衡,实现保温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入保温模式之前,应先将食材加热到目标温度,例如目标温度为52℃,而散热阶段结束之后食材温度为50℃,显然此时若按照上述的保温功率加热食材难以保持在52℃恒温,应先以略高于保温功率的加热功率加热食材使其达到目标温度52℃后,再以保温功率对其加热使其恒温,达到保温目的。
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补偿功率,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对加热阶段的热量损失进行补偿,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又一种自适应保温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控制锅具进入加热阶段,并记录加热阶段的加热数据,其中,加热数据包括加热功率P1、加热时长t1以及温度上升值ΔT1
步骤302,控制锅具进入散热阶段,并记录散热阶段的散热数据,其中,散热数据包括散热时长t2以及温度下降值ΔT2
步骤301和步骤302与步骤201和步骤202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3,获取加热阶段中锅具内物品的热量损失补偿值Q。
其中,步骤303中的热量损失补偿值Q可以预先确定,也可以进行估算,其中,估算方法如步骤3031至步骤3033。
步骤3031,获取加热阶段中锅具内物品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并在初始温度至终止温度的范围内确定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
步骤3032,控制锅具进入热量损失测算阶段,在锅具内物品的温度与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11相同时开始计时,持续预设热量损失测算时间后,记录锅具内物品的第二损失测算温度T12,其中,预设热量损失测算与加热时长t1相等;
步骤3033,基于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以及第二损失测算温度Tl2,确定热量损失补偿值Q,其中,Q=C×M×(Tl1-Tl2)。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估算加热阶段食材的热量损失值,通过对损失测算阶段的热量损失进行估计从而确定加热阶段食材的热量损失值,这里的损失测算阶段与散热阶段相同,都是一个使食材保持自然热量损失的状态,具体来说,首先,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加热阶段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确定损失测算阶段的初始温度即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一般选择加热阶段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的中间值,例如加热阶段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分别为50℃和60℃,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可以选择55℃;其次,从食材达到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开始计时,时间持续长度与加热阶段的加热时长t1相同时,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即第二损失测算温度Tl2;最后,确定热量损失补偿值Q,其中,Q=C×M×(Tl1-Tl2),由于该补偿值Q是大致的估算,只需要在加热阶段的食材温度范围内使食材自然散热持续一段与加热时长t1相同的时间即可,相对于对食材加热使食材吸收的热量来说,加热过程的热量损失非常小,仅进行上述测试估算即可。
具体地,散热阶段与热量损失测算阶段可以同时进行,节约补偿功率P2的测算时间。
步骤304,根据加热数据以及热量损失补偿值Q建立第三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根据散热数据建立第二热量平衡公式;
步骤305,利用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以及第三热量平衡公式,求解补偿功率P2
其中,第三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1=P1×t1+Q,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2=P2×t2,C表示锅内物品的比热值,M表示锅内物品的质量。利用上述公式可以求解补偿功率P2,可知,
Figure BDA0002266398340000121
步骤306,若锅具的预定工作功率中包括与补偿功率P2相等的工作功率,则将补偿功率P2确定为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步骤307,若预定工作功率中不包括与补偿功率P2相等的工作功率,则根据预定工作功率以及补偿功率P2,设置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锅具的加热功率不可以任意调节或调节精度较低,则应该先判断计算得到的补偿功率P2是否能够对应于锅具的预定工作功率,如果锅具的预定工作功率中包括与补偿功率P2相等的工作功率,则将补偿功率P2确定为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而如果预定工作功率中不包括与补偿功率P2相等的工作功率,则在步骤307中可以根据下述两种方式确定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
方式A:
步骤307A1,在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任一大于补偿功率P2的保温功率;
步骤307A2,基于保温功率以及补偿功率P2,设置保温模式的保温子模式和等待子模式,以使锅具按照保温子模式以及等待子模式交替工作。
在方式A中,可以在锅具的预定工作功率中选取略大于补偿功率P2的一个作为保温功率,然后控制锅具按照这个保温功率加热一段时间/停止一段时间、再加热一段时间、再停止一段时间……,以这两种模式交替进行,以保证在每一个加热和停止的循环中,食材损失的热量与获取的热量保持平衡,以达到保温的目的。
方式A优选地,在大于补偿功率P2的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最接近补偿功率P2的工作功率,并将其确定为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根据保温功率以及补偿功率P2,设置保温模式的保温时长和等待时长,其中,保温功率×保温时长=补偿功率P2×(保温时长+等待时长),保温模式为交替的按照保温功率持续加热保温时长以及停止加热持续等待时长。
上述方式A适用于已经提前设定好保温模式的工作时间或者对保温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例如已经设置了保温4小时,在方式A中的任意一个加热时间段和与其连续的等待时间段组成的一个交替过程中温度的波动可以忽略不计,只要能够保持大致的温度稳定即可,采用该方式可以减少加热时间,有助于提高热源寿命。而对于没有提前设定好保温模式的工作时间或者保温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应采用方式B设定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
方式B:
步骤307B1,分别在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任一小于补偿功率P2的第一保温功率以及任一大于补偿功率P2的第二保温功率;
步骤307B2,基于第一保温功率、第二保温功率以及补偿功率P2,设置保温模式的第一保温子模式和第二保温子模式,以使锅具按照第一保温子模式以及第二保温子模式交替工作。
在方式B中,保温模式的持续过程中不间断的对食材加热,由于没有与补偿功率P2匹配的预定工作功率,可以在预定工作功率中分别选取一个大于补偿功率P2的预定工作功率作为第二保温功率和一个小于补偿功率P2的作为第一保温功率,将第一保温功率和第二保温功率确定为保温模式的工作功率,使锅具的保温模式按照第一保温功率和第二保温功率对食材交替加热,以保持食材温度的恒定,实现保温。
方式B优选地,在小于散热功率P2的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最接近散热功率P2的工作功率将其确定为保温模式的第一保温功率,以及在大于散热功率P2的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最接近散热功率P2的工作功率将其确定为保温模式的第二保温功率;根据第一保温功率、第二保温功率以及散热功率P2,计算第一保温模式的第一保温时长以及第二保温模式的第二保温时长,其中,第一保温功率×第一保温时长+第二保温功率×第二保温时长=补偿功率P2×(第一保温时长+第二保温时长),保温模式为交替的按照第一保温功率持续加热第一保温时间以及按照第二保温功率持续加热第二保温时间。
进一步的,作为图1方法的具体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保温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加热数据获取模块41,用于控制锅具进入预设加热阶段,并记录预设加热阶段的加热数据,其中,加热数据包括加热功率P1、加热时长t1以及温度上升值ΔT1
散热数据获取模块42,用于控制锅具进入预设散热阶段,并记录预设散热阶段的散热数据,其中,散热数据包括散热时长t2以及温度下降值ΔT2
补偿功率计算模块43,用于根据加热数据以及散热数据,计算锅具内物品的补偿功率P2
保温设置模块44,用于根据补偿功率P2,设置锅具的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
具体地,加热阶段的工作停止条件为加热时长t1达到预设加热时长或者温度上升值ΔT1达到预设温度上升值。
具体地,预设散热阶段的工作停止条件为散热时长t2达到预设散热时长或者温度下降值ΔT2达到预设温度下降值。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5所示,补偿功率计算模块43,具体包括:
第一热量公式建立单元431,用于根据加热数据建立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根据散热数据建立第二热量平衡公式;
第二补偿功率求解单元432,用于利用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以及第二热量平衡公式,求解补偿功率P2
其中,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1=P1×t1,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2=P2×t2,C表示锅内物品的比热值,M表示锅内物品的质量。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5所示,补偿功率计算模块43,具体包括:
补偿热量获取单元433,用于获取加热阶段中锅具内物品的热量损失补偿值Q;
第二热量公式建立单元434,用于根据加热数据以及热量损失补偿值Q建立第三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根据散热数据建立第二热量平衡公式;
第二补偿功率求解单元435,用于利用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以及第三热量平衡公式,求解补偿功率P2
其中,第三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1=P1×t1+Q,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2=P2×t2,C表示锅内物品的比热值,M表示锅内物品的质量。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5所示,补偿热量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加热阶段中锅具内物品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并在初始温度至终止温度的范围内确定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
控制锅具进入热量损失测算阶段,在锅具内物品的温度与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相同时开始计时,持续预设热量损失测算时间后,记录锅具内物品的第二损失测算温度Tl2,其中,预设热量损失测算与加热时长t1相等;
基于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以及第二损失测算温度Tl2,确定热量损失补偿值Q,其中,Q=C×M×(Tl1-Tl2)。
具体地,散热阶段与热量损失测算阶段同时进行。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5所示,保温设置模块44,具体包括:
第一功率确定单元441,用于将补偿功率P2确定为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5所示,保温设置模块44,具体包括:
第二功率确定单元442,用于若锅具的预定工作功率中包括与补偿功率P2相等的工作功率,则将补偿功率P2确定为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第三功率确定单元443,用于若预定工作功率中不包括与补偿功率P2相等的工作功率,则根据预定工作功率以及补偿功率P2,设置保温模式的工作参数。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5所示,第三功率确定单元443,具体用于:
在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任一大于补偿功率P2的保温功率;
基于保温功率以及补偿功率P2,设置保温模式的保温子模式和等待子模式,以使锅具按照保温子模式以及等待子模式交替工作。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5所示,第三功率确定单元443,具体还用于:
分别在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任一小于补偿功率P2的第一保温功率以及任一大于补偿功率P2的第二保温功率;
基于第一保温功率、第二保温功率以及补偿功率P2,设置保温模式的第一保温子模式和第二保温子模式,以使锅具按照第一保温子模式以及第二保温子模式交替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保温装置所涉及各功能单元的其他相应描述,可以参考图1至图3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如图1至图3所示方法,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如图1至图3所示的自适应保温方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基于上述如图1至图3所示的方法,以及图4、图5所示的虚拟装置实施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如图1至图3所示的自适应保温方法。
可选地,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网络接口、摄像头、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用户接口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等,可选用户接口还可以包括USB接口、读卡器接口等。网络接口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蓝牙接口、WI-FI接口)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该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操作系统是管理和保存计算机设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信息处理程序以及其它软件和/或程序的运行。网络通信模块用于实现存储介质内部各组件之间的通信,以及与该实体设备中其它硬件和软件之间通信。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通过对锅具内食材进行加热记录加热过程的加热数据以及记录锅具内食材的自然热量损失过程的散热数据,从而利用加热数据和散热数据对食材的自然热量损失速度进行估算得到补偿功率P2,进而依据该补偿功率进行锅具保温模式的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保温方式相比,不需要考虑锅内食材的种类、质量等因素,也不依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即可实现保温功率设定,不仅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而且提高的保温精度,保温效果更佳。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申请所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申请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自适应保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锅具进入加热阶段,并记录所述加热阶段的加热数据,其中,所述加热数据包括加热功率P1、加热时长t1以及温度上升值ΔT1
控制所述锅具进入散热阶段,并记录所述散热阶段的散热数据,其中,所述散热数据包括散热时长t2以及温度下降值ΔT2
根据所述加热数据以及所述散热数据,计算所述锅具内物品的补偿功率P2
根据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阶段的工作停止条件为所述加热时长t1达到预设加热时长或者所述温度上升值ΔT1达到预设温度上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阶段的工作停止条件为所述散热时长t2达到预设散热时长或者所述温度下降值ΔT2达到预设温度下降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加热数据以及所述散热数据,计算所述锅具内物品的补偿功率P2,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加热数据建立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根据所述散热数据建立第二热量平衡公式;
利用所述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所述第二热量平衡公式,求解所述补偿功率P2
其中,所述第一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1=P1×t1,所述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2=P2×t2,C表示锅内物品的比热值,M表示锅内物品的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加热数据以及所述散热数据,计算所述锅具内物品补偿功率P2,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阶段中所述锅具内物品的热量损失补偿值Q;
根据所述加热数据以及所述热量损失补偿值Q建立第三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根据所述散热数据建立第二热量平衡公式;
利用所述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以及所述第三热量平衡公式,求解所述补偿功率P2
其中,所述第三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1=P1×t1+Q,所述第二热量平衡公式为C×M×ΔT2=P2×t2,C表示锅内物品的比热值,M表示锅内物品的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加热阶段中所述锅具内物品的热量损失补偿值Q,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阶段中所述锅具内物品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并在所述初始温度至所述终止温度的范围内确定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
控制所述锅具进入热量损失测算阶段,在所述锅具内物品的温度与所述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相同时开始计时,持续预设热量损失测算时间后,记录所述锅具内物品的第二损失测算温度Tl2,其中,所述预设热量损失测算与所述加热时长t1相等;
基于所述第一损失测算温度Tl1以及所述第二损失测算温度Tl2,确定所述热量损失补偿值Q,其中,Q=C×M×(Tl1-Tl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阶段与所述热量损失测算阶段同时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具体包括:
将所述补偿功率P2确定为所述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具体包括:
若所述锅具的预定工作功率中包括与所述补偿功率P2相等的工作功率,则将所述补偿功率P2确定为所述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若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中不包括与所述补偿功率P2相等的工作功率,则根据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具体包括:
在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任一大于所述补偿功率P2的保温功率;
基于所述保温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保温模式的保温子模式和等待子模式,以使所述锅具按照所述保温子模式以及所述等待子模式交替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具体包括:
分别在所述预定工作功率中获取任一小于所述补偿功率P2的第一保温功率以及任一大于所述补偿功率P2的第二保温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保温功率、所述第二保温功率以及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保温模式的第一保温子模式和第二保温子模式,以使所述锅具按照所述第一保温子模式以及所述第二保温子模式交替工作。
12.一种自适应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控制锅具进入预设加热阶段,并记录所述预设加热阶段的加热数据,其中,所述加热数据包括加热功率P1、加热时长t1以及温度上升值ΔT1
散热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锅具进入预设散热阶段,并记录所述预设散热阶段的散热数据,其中,所述散热数据包括散热时长t2以及温度下降值ΔT2
补偿功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数据以及所述散热数据,计算所述锅具内物品的补偿功率P2
保温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补偿功率P2,设置所述锅具的保温模式的保温功率。
13.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保温方法。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介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保温方法。
CN201911089366.XA 2019-11-08 2019-11-08 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1124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9366.XA CN111124010B (zh) 2019-11-08 2019-11-08 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9366.XA CN111124010B (zh) 2019-11-08 2019-11-08 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4010A CN111124010A (zh) 2020-05-08
CN111124010B true CN111124010B (zh) 2021-05-07

Family

ID=70495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9366.XA Active CN111124010B (zh) 2019-11-08 2019-11-08 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4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0669A (zh) * 2020-12-28 2022-07-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预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67436B (zh) * 2021-09-17 2022-07-01 深圳市海一电器有限公司 智能烹饪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152A (ja) * 1997-07-14 1999-0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2238743A (ja) * 2001-02-21 2002-08-27 Zojirushi Corp 炊飯器の放熱板ユニット
CN2742480Y (zh) * 2004-09-27 2005-11-23 佛山市美的日用家电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保温自控装置
CN2829564Y (zh) * 2005-06-30 2006-10-25 青岛釜纺电子有限公司 压力电饭煲保温装置
CN105982515B (zh) * 2015-02-27 2017-11-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对烹饪物的识别方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4010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7234B2 (en) Induction cooking device for temperature-controlled cooking
EP3510833B1 (en) Adaptive thermal control for a cooking system
CN102538041B (zh) 用于控制烧煮设备中烧煮过程的方法及烧煮设备
EP3344007B1 (en) Heat-cooking device
US8916808B2 (en)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
KR102055464B1 (ko) 식품을 조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구현하는 장치
CN111124010B (zh) 自适应保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US10253989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oking device, and such a cooking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07647789B (zh) 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GB2516610A (en) Control
CN110955283A (zh) 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烹饪器具
JP7300648B2 (ja) 加熱調理器
RU266476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внутри продукта питания
CN105308393B (zh) 用于烹饪食物的方法和烹饪设备
JP2019200002A (ja) 加熱調理装置
JP5945800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1061315A (zh) 一种菜谱烹饪方法和装置
CN111227627A (zh) 一种烹饪器具防干烧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及存储介质
US20220233020A1 (en) Sous vide cooking control method
CN110440313A (zh) 菜谱的功率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11567829A (zh) 咖啡豆烘焙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JPH1197164A (ja) 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加熱調理方法
JP2010251090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20220296027A1 (en) Cooking device
CN112120524B (zh) 烹饪器具、加热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