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1294A - 烹饪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1294A
CN110101294A CN201910452669.7A CN201910452669A CN110101294A CN 110101294 A CN110101294 A CN 110101294A CN 201910452669 A CN201910452669 A CN 201910452669A CN 110101294 A CN110101294 A CN 110101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inary art
cooked
cooking
temperature
cook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26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鸿华
柳晓松
李俊杰
缪辉
李硕勇
温珍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4526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12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1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12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在将待烹饪物放入烹饪腔体中完成烹饪准备后,根据启动指令直接进入加热状态,并且控制器记录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长。然后控制器根据加热时长以及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进一步地分析处理,得到此时用户需要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的烹饪项目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从而根直接根据烹饪模式信息控制烹饪器具中对应的装置进行工作,实现烹饪操作。通过上述方案,不需要用户进行烹饪模式的选择,也就没有必要在烹饪器具的用户界面上设置多种功能选择按键,使得烹饪器具的用户界面足够的简洁。

Description

烹饪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烹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饭煲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家用电器,它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烹饪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饭煲的烹饪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电饭煲越来越朝着智能化、功能多样化发展。
然而,随着电饭煲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对于每一种烹饪功能均需要在电饭煲的用户界面(即电饭煲上用户与电饭煲进行交互实现烹饪操作的区域)上设置相应功能选择按键,以便于用户根据烹饪需求进行烹饪模式的选择。多种功能选择按键的设置使得电饭煲的用户界面越来越复杂,导致多功能与用户界面简洁无法共存。因此,传统的电饭煲具有用户界面复杂的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电饭煲用户界面复杂的缺点,提供一种烹饪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一种烹饪模式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获取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获取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的加热时长;根据所述加热时长和所述重量信息得到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所述烹饪模式信息用于使所述烹饪器具进行对应的烹饪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加热时长和所述重量信息得到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烹饪模式信息发送至烹饪器具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当接收到根据显示的烹饪模式信息输入的修改指令时,根据所述修改指令对所述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接收到根据显示的烹饪模式信息输入的修改指令时,根据所述修改指令对所述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的步骤,包括:当在显示所述烹饪模式信息的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对应烹饪模式信息输入的修改指令时,根据所述修改指令对所述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加热时长和所述重量信息得到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重量信息得到对应的预设烹饪曲线,所述预设烹饪曲线表征在同等重量信息下,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加热时间与所述待烹饪物中烹饪食材和水的比例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加热时长和所述预设烹饪曲线得到所述待烹饪物中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信息,并根据所述比例信息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获取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的步骤,包括: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获取烹饪器具的重量检测装置采集的重量数据;根据所述重量数据与预设烹饪器具重量数据得到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的加热时长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开始计时;当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结束计时,得到的计时时长即为加热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开始计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并将所述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的分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并将所述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的分析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当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返回所述获取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并将所述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的分析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开始计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所述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当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未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返回所述将所述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的步骤。
一种烹饪模式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重量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获取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加热时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的加热时长;烹饪模式确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时长和所述重量信息得到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所述烹饪模式信息用于使所述烹饪器具进行对应的烹饪操作。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控制器、温度检测装置、烹饪腔体和重量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重量检测装置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烹饪腔体用于盛放待烹饪物,所述重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上述的方法识别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所述烹饪腔体、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重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以检测所述烹饪腔体以及所述待烹饪物的重量数据,或所述重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以检测所述烹饪器具以及所述待烹饪物的重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烹饪模式信息,以及接收对所述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的修改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上述烹饪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在将待烹饪物放入烹饪腔体中完成烹饪准备后,根据启动指令直接进入加热状态,并且控制器记录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长。然后控制器根据加热时长以及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进一步地分析处理,得到此时用户需要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的烹饪项目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从而根直接根据烹饪模式信息控制烹饪器具中对应的装置进行工作,实现烹饪操作。通过上述方案,在采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烹饪器具直接根据待烹饪物的重量以及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的加热时长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从而控制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操作。因此不需要用户进行烹饪模式的选择,也就没有必要在烹饪器具的用户界面上设置多种功能选择按键,使得烹饪器具的用户界面足够的简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烹饪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烹饪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又一实施例中烹饪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烹饪曲线示意图;
图5为再一实施例中烹饪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烹饪模式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烹饪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烹饪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请参阅图1,一种烹饪模式识别方法,包括步骤S100、步骤S200和步骤S300。
步骤S100,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获取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
具体地,当控制器接收到启动指令,即表示烹饪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此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加热,开始烹饪操作。待烹饪物即为盛放于烹饪腔体中的烹饪食材以及其它辅助烹饪材料(例如水等)。启动指令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是烹饪器具上电时所产生的信号,也可以是通过用户手动输入控制控制器启动的一个控制信号,只要当控制器接收到该指令之后,控制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等进行工作,为烹饪腔体中的待烹饪物进行加热均可。
应当指出的是,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的获取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是通过设置于烹饪器具的重量检测装置进行采集的到,然后直接发送至控制器;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外部的测量装置检测得到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通过对应的交互装置输入至控制器。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下面均以烹饪器具设置有重量检测装置,控制器通过获取重量检测装置采集的重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进行解释说明。
步骤S200,获取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的加热时长。
具体地,由于在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首先执行的步骤均是对待烹饪物进行加热,只有将待烹饪物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才会根据选取的不同烹饪模式进行对应的烹饪控制操作。因此,在申请中,利用烹饪过程中前序加热操作的操作一致性,进行烹饪模式的识别操作。当控制器根据重量检测装置采集的重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之后,控制器开始控制相应的装置对待烹饪物进行加热,控制器内部设置有计时器,可以用来对加热地时间进行计时。
可以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设置有用来采集待烹饪物的温度数据的温度检测装置。并且,温度检测装置的设置位置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设置于烹饪腔体,对烹饪腔体的温度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利用烹饪腔体的温度数据表征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均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烹饪腔体的底面(即与烹饪腔体与开口端相对的封闭一端)。当控制器控制相应的加热装置对烹饪腔体(或者待烹饪物)进行加热时,温度检测装置实时地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得到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器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根据计时器得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加热到第二预设温度的加热时长。
应当指出的是,第一预设温度的数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数值,并且第一预设温度数据与第二预设温度数据的具体数值也并不是唯一的。第一预设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大小具体可以根据烹饪腔体的容量、烹饪器具的密封性以及海拔等因素进行考虑,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预设温度设置为50℃,将第二预设温度设置为90℃。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第一预设温度设置稍微大于或小于50℃,例如48℃、49℃、51℃或52℃等,第二预设温度设置为88℃、89℃、91℃或92℃等,均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两个阈值范围进行加热时长的采集获取操作,即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范围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范围的时间作为加热时长。具体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范围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范围的设置也并不是唯一的,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烹饪腔体的容量、烹饪器具的密封性以及海拔等因素进行考虑。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预设温度阈值范围设置为45℃-55℃,第二预设温度阈值范围设置为85℃-95℃,当加热温度从45℃-55℃中的任意温度数值加热到85℃-95℃中任意温度数值的时间,均可作为加热时长。
步骤S300,根据加热时长和重量信息得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
具体地,烹饪模式信息用于使烹饪器具进行对应的烹饪操作。当控制器接收重量检测装置发送的重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以及通过计时器得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之后的加热时长之后,对重量信息以及加热时长进行对应的处理,最终将会得到此时用户需要采用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进行何种烹饪操作,例如需要进行煮饭、煮粥或者煲汤等烹饪操作。控制器根据需要进行的烹饪操作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然后控制烹饪器具的其它装置执行与烹饪操作相匹配的烹饪流程,最终得到与用户所需的烹饪操作一致的食物。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0之后还包括步骤S400和步骤S500。步骤S400,将烹饪模式信息发送至烹饪器具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具体地,显示装置是指烹饪器具上用于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的显示界面,该显示界面具有触摸显示等功能。当控制器根据加热时长和重量信息得到烹饪模式信息之后,会在烹饪器具的显示装置上进行显示,以便于告知用户在本次烹饪操作中,烹饪器具所识别的烹饪操作的类型,方便用户确认识别是否准确。
步骤S500,当接收到根据显示的烹饪模式信息输入的修改指令时,根据修改指令对所述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
具体地,当显示装置进行烹饪模式信息的显示时,可能出现烹饪模式信息与用户所需要进行的烹饪操作不一致的情况,此时用户将会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此时用户可以根据显示装置输入修改指令,控制器根据显示装置发送的修改指令修改烹饪模式信息,使得在后续的烹饪操作中,控制器能够根据修改后的烹饪模式信息控制烹饪器具执行对应的烹饪操作,从而满足用户需求。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步骤S500包括步骤S510。步骤S510,当在显示烹饪模式信息的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对应烹饪模式信息输入的修改指令时,根据修改指令对所述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烹饪模式信息的修改具有时间限制,超过了对应的预设时长将无法进行烹饪模式信息的修改。当控制器向显示装置发送烹饪模式信息之后,设置于控制器的计时器开始进行工作,记录控制器将烹饪模式信息发送至显示装置进行显示的显示时长,当显示时长达到用户预设的时长之后,用户仍然没有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控制器则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烹饪操作控制。预设时长的大小并不是唯一的,只要保证预设时长之后,控制器控制烹饪器具进入不同的烹饪操作时,均能够保证任意一种烹饪操作能够正常进行均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时长为5分钟,即在5分钟内,若控制器接收到用户根据显示装置发送的修改指令,则会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若未接收到用户发送的修改指令,则按照控制控制器识别得到的烹饪模式信息进行烹饪操作。
更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根据修改指令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之后,控制器会对烹饪器件的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即由于在烹饪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用户食用口感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最终得到的烹饪模式信息与用户所要进行的烹饪操作不一致的情况,此时通过显示装置进行修改可以保证最终执行的烹饪操作的准确性。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煮饭为例,当控制器根据加热时长和重量信息得到烹饪模式信息为煮粥,但是用户实际所要进行的为煮饭操作。此时用户可以根据显示装置进行修改,得到煮饭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在后续的烹饪中,控制器控制烹饪器具执行煮饭对应的操作。然而,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对于煮饭和煮粥所需的水量是不一致的,在相同的米量下,煮粥往往需要更多的水。当控制器判断得到烹饪模式信息为煮粥,则说明此时对应的水量较多,控制器将会适当的减小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以防止在煮饭过程中有水溢出。通过显示装置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的方式,保证了控制器在后续烹饪过程中烹饪控制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0包括步骤S310和步骤S320。步骤S310,根据重量信息得到对应的预设烹饪曲线。
具体地,预设烹饪曲线表征在同等重量信息下,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加热时间与待烹饪物中烹饪食材和水的比例(米占比)之间的对应关系。请参阅图4,以电饭煲进行烹饪为例,在烹饪腔体中的米和水的总重量(待烹饪物的重量)在某一相同重量,第一预设温度为50℃,第二预设温度为90℃时,加热时长与不同的米水占比之间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总重量下,米占比越大,从第一预设温度加热到第二预设温度的加热时长越短。因此,根据加热时长的大小,可以在对应的预设烹饪曲线中得到对应的米占比信息,也就是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信息。可以理解,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信息为在烹饪腔体中,烹饪食材的重量与水的重量之间的比例信息。
步骤S320,根据加热时长和预设烹饪曲线得到待烹饪物中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信息,并根据比例信息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
具体地,当得到待烹饪物中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信息之后,根据不同的烹饪模式下,所需的水量会有较大的区别,可以判断出此时需要进行的烹饪操作,即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同样的,以电饭煲进行烹饪为例,当进行煮饭操作时,米水比例会达到80%;当进行煮粥操作时,米水比例一般可达到20%-30%;而进行煲汤时,由于煲汤采用的烹饪食材一般为肉类或者蔬菜,在烹饪时不会吸水,所以煲汤时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可以达到5%左右。因此,综合煮饭、煮粥和煲汤时烹饪食材和水的比例信息差异非常大,当知道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信息之后,将会直接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步骤S100包括步骤S110和步骤S120。步骤S110,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获取烹饪器具的重量检测装置采集的重量数据。
具体地,重量检测装置是指用来采集物体重量数据的装置,通过重量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物体的重量信息的变化。在烹饪器具中,烹饪器具本身的重量是固定不变的,当需要进行烹饪时,将待烹饪物加入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之后,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到的重量信息将会发生变化,此时重量检测装置将会将采集得到的重量数据发送至控制器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处理。此时采集得到的重量数据包括了烹饪器具本身的重量数据以及待烹饪物的重量数据。
应当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集的时整个烹饪器具的重量数据,因此,对应的重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整个烹饪器具的底部。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重量检测装置设置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的底部,因为在烹饪操作前后,烹饪器具的重量变化仅仅是烹饪腔体会发生变化,只需要检测烹饪腔体的重量数据即可。可以理解,重量检测装置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够进行重量数据的采集均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重量采集装置为重量传感器。
步骤S120,根据重量数据与预设烹饪器具重量数据得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
具体地,预设烹饪器具重量数据可以是当烹饪腔体中没有待烹饪物及其它物品时,整个烹饪器具的重量数据,此时对应的重量检测装置设置于烹饪器具的底部,直接采集得到整个烹饪器具的重量变化。预设烹饪器具重量数据还可以是当烹饪腔体中没有待烹饪物及其它物品时,烹饪腔体的重量数据,此时对应的重量检测装置设置于烹饪腔体的底部,用于采集烹饪腔体的重量变化。可以理解,当控制器接收到重量检测装置采集的重量数据之后,只需要与对应的预设烹饪器具重量数据相减,即可得到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步骤S200包括步骤S220和步骤S240。步骤S220,当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开始计时。
具体地,加热温度即为在进行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对烹饪腔体进行加热时,待烹饪物对应的温度数据,具体可以通过温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得到。由于待烹饪物是放置于烹饪腔体中,通过对烹饪腔体进行加热实现对待烹饪物的加热操作的,因此,可以直接通过采集烹饪腔体的温度数据来表征待烹饪物的温度数据。
应当指出的是,温度检测装置的设置位置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够检测到待烹饪物的温度数据即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烹饪腔体的外表面,通过检测烹饪腔体的温度数据得到待烹饪物的温度数据。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温度检测装置直接设置于烹饪腔体的内表面,直接进行待烹饪物的温度数据检测。可以理解,温度检测装置的类型也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够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均可。例如,在一个实施中,温度检测装置为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具有计时功能,当加热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器将会开始计时。
步骤S240,当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结束计时,得到的计时时长即为加热时长。
具体地,当加热温度到达第一预设温度控制器开始进行计时之后,控制器实时地将接收的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当加热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器将会停止计时,得到相应的计时时长即为加热时长,即为得到待烹饪物的温度数据从第一预设温度加热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所需的时间。此时控制器会根据得到的加热时长以及计算得到的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进行分析操作,进一步地得到用户此时所需要进行的烹饪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步骤S220之前还包括步骤S210。步骤S210,获取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并将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的分析。
具体地,温度检测装置能够实时的将检测得到的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并将加热温度发送至控制器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即将检测得到的加热温度发送至控制器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大小比较,便于控制器根据比较结果进行对应的控制操作。第一预设温度的大小的设置与上述实施例中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步骤S210之后还包括:当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未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返回获取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并将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的分析的步骤。
具体地,在控制器根据温度检测装置发送的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时,在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刚开始进行加热的一段时间内,加热温度应当是小于第一预设温度的。为了保证当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器能够及时做出对应的操作,获取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并且将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的操作是实时进行的,直到加热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为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步骤S220之后还包括步骤S230。步骤S230,将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地,当根据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加热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之后,控制器开始计时之后,控制器还会将获取的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的加热时长。可以理解,第二预设温度的大小并不是唯一的,只要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均可,具体数值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步骤S230之后还包括:当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未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返回将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的步骤。
具体地,与上述实施例中将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类似,在将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为了保证当加热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器能够及时得知,控制器将获取的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分析的操作也是实时进行的,直到加热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为止。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解释说明。请参阅图6,以烹饪器具为电饭煲为例,第一预设温度为T1,第二预设温度为T2。首先电饭煲处于待机状态,实时进行是否接收到启动命令的判断,当电饭煲接收启动命令时,结束待机状态并通过重量检测装置得到电饭煲的烹饪腔体(即图示的锅)的重量数据并存储在控制器中。同时控制器控制电饭煲的加热装置对烹饪腔体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控制器实时地通过温度检测装置获取烹饪腔体的加热温度,并判断加热温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T1。若没有则继续进行加热,并实时进行加热温度与T1的比较操作;当加热温度达到T1时,控制器的计数器(即计时器)开始计时,并且继续进行加热操作。在继续加热的过程中,仍然获取加热温度,此时将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T2进行对比分析,当加热温度大于T1且小于T2时,持续执行对烹饪腔体进行加热的操作;而当加热温度达到T2时,停止计时并且同时停止加热,得到加热时长。此时控制器根据加热温度从T1到T1的加热时长以及存储的重量进行分析,即可以最终得到电饭煲烹饪时的烹饪模式信息,也就是煮饭、煮粥或者煲汤等,控制器只需要根据烹饪模式信息对应的烹饪方法进行控制即可完成最终的烹饪操作。
上述烹饪模式识别方法,在将待烹饪物放入烹饪腔体中完成烹饪准备后,根据启动指令直接进入加热状态,并且控制器记录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长。然后控制器根据加热时长以及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进一步地分析处理,得到此时用户需要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的烹饪项目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从而根直接根据烹饪模式信息控制烹饪器具中对应的装置进行工作,实现烹饪操作。通过上述方案,在采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烹饪器具直接根据待烹饪物的重量以及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的加热时长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从而控制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操作。因此不需要用户进行烹饪模式的选择,也就没有必要在烹饪器具的用户界面上设置多种功能选择按键,使得烹饪器具的用户界面足够的简洁。
请参阅图7,一种烹饪模式识别装置,包括:重量信息获取模块100、加热时长获取模块200和烹饪模式确认模块300。
重量信息获取模块100用于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获取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
具体地,当控制器接收到启动指令,即表示烹饪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此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加热,开始烹饪操作。待烹饪物即为盛放于烹饪腔体中的烹饪食材以及其它辅助烹饪材料(例如水等)。启动指令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是烹饪器具上电时所产生的信号,也可以是通过用户手动输入控制控制器启动的一个控制信号,只要当控制器接收到该指令之后,控制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等进行工作,为烹饪腔体中的待烹饪物进行加热均可。
加热时长获取模块200用于获取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的加热时长。
具体地,由于在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首先执行的步骤均是对待烹饪物进行加热,只有将待烹饪物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才会根据选取的不同烹饪模式进行对应的烹饪控制操作。因此,在申请中,利用烹饪过程中前序加热操作的操作一致性,进行烹饪模式的识别操作。当控制器根据重量检测装置采集的重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之后,控制器开始控制相应的装置对待烹饪物进行加热,控制器内部设置有计时器,可以用来对加热地时间进行计时。
烹饪模式确认模块300用于根据加热时长和重量信息得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烹饪模式信息用于使烹饪器具进行对应的烹饪操作。
具体地,当控制器接收重量检测装置发送的重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以及通过计时器得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之后的加热时长之后,对重量信息以及加热时长进行对应的处理,最终将会得到此时用户需要采用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进行何种烹饪操作,例如需要进行煮饭、煮粥或者煲汤等烹饪操作。控制器根据需要进行的烹饪操作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然后控制烹饪器具的其它装置执行与烹饪操作相匹配的烹饪流程,最终得到与用户所需的烹饪操作一致的食物。
请参阅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烹饪模式识别装置还包括修改模块400。修改模块400用于将烹饪模式信息发送至烹饪器具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当接收到根据显示的烹饪模式信息输入的修改指令时,根据修改指令对所述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
具体地,显示装置是指烹饪器具上用于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的显示界面,该显示界面具有触摸显示等功能。当控制器根据加热时长和重量信息得到烹饪模式信息之后,会在烹饪器具的显示装置上进行显示,以便于告知用户在本次烹饪操作中,烹饪器具所识别的烹饪操作的类型,方便用户确认识别是否准确。当显示装置进行烹饪模式信息的显示时,可能出现烹饪模式信息与用户所需要进行的烹饪操作不一致的情况,此时用户将会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此时用户可以根据显示装置输入修改指令,控制器根据显示装置发送的修改指令修改烹饪模式信息,使得在后续的烹饪操作中,控制器能够根据修改后的烹饪模式信息控制烹饪器具执行对应的烹饪操作,从而满足用户需求。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烹饪模式信息的修改具有时间限制,超过了对应的预设时长将无法进行烹饪模式信息的修改。当控制器向显示装置发送烹饪模式信息之后,设置于控制器的计时器开始进行工作,记录控制器将烹饪模式信息发送至显示装置进行显示的显示时长,当显示时长达到用户预设的时长之后,用户仍然没有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控制器则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烹饪操作控制。预设时长的大小并不是唯一的,只要保证预设时长之后,控制器控制烹饪器具进入不同的烹饪操作时,均能够保证任意一种烹饪操作能够正常进行均可。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根据修改指令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之后,控制器会对烹饪器件的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即由于在烹饪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用户食用口感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最终得到的烹饪模式信息与用户所要进行的烹饪操作不一致的情况,此时通过显示装置进行修改可以保证最终执行的烹饪操作的准确性。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煮饭为例,当控制器根据加热时长和重量信息得到烹饪模式信息为煮粥,但是用户实际所要进行的为煮饭操作。此时用户可以根据显示装置进行修改,得到煮饭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在后续的烹饪中,控制器控制烹饪器具执行煮饭对应的操作。然而,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对于煮饭和煮粥所需的水量是不一致的,在相同的米量下,煮粥往往需要更多的水。当控制器判断得到烹饪模式信息为煮粥,则说明此时对应的水量较多,控制器将会适当的减小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以防止在煮饭过程中有水溢出。通过显示装置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的方式,保证了控制器在后续烹饪过程中烹饪控制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烹饪模式确认模块300还用于根据重量信息得到对应的预设烹饪曲线;根据加热时长和预设烹饪曲线得到待烹饪物中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信息,并根据比例信息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
具体地,预设烹饪曲线表征在同等重量信息下,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加热时间与待烹饪物中烹饪食材和水的比例(米占比)之间的对应关系。请参阅图4,以电饭煲进行烹饪为例,在烹饪腔体中的米和水的总重量(待烹饪物的重量)在某一相同重量,第一预设温度为50℃,第二预设温度为90℃时,加热时长与不同的米水占比之间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总重量下,米占比越大,从第一预设温度加热到第二预设温度的加热时长越短。因此,根据加热时长的大小,可以在对应的预设烹饪曲线中得到对应的米占比信息,也就是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信息。可以理解,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信息为在烹饪腔体中,烹饪食材的重量与水的重量之间的比例信息。
当得到待烹饪物中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信息之后,根据不同的烹饪模式下,所需的水量会有较大的区别,可以判断出此时需要进行的烹饪操作,即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同样的,以电饭煲进行烹饪为例,当进行煮饭操作时,米水比例会达到80%;当进行煮粥操作时,米水比例一般可达到20%-30%;而进行煲汤时,由于煲汤采用的烹饪食材一般为肉类或者蔬菜,在烹饪时不会吸水,所以煲汤时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可以达到5%左右。因此,综合煮饭、煮粥和煲汤时烹饪食材和水的比例信息差异非常大,当知道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信息之后,将会直接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量信息获取模块100还用于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获取烹饪器具的重量检测装置采集的重量数据;根据重量数据与预设烹饪器具重量数据得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具体操作与上述方法部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时长获取模块200还用于当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开始计时;当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结束计时,得到的计时时长即为加热时长。具体操作与上述方法部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时长获取模块200还用于获取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并将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的分析。具体操作与上述方法部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时长获取模块200还用于当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未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返回获取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并将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的分析的操作。具体操作与上述方法部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时长获取模块200还用于将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操作与上述方法部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时长获取模块200还用于当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未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返回将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的操作。具体操作与上述方法部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烹饪模式识别装置,在将待烹饪物放入烹饪腔体中完成烹饪准备后,根据启动指令直接进入加热状态,并且控制器记录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长。然后控制器根据加热时长以及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进一步地分析处理,得到此时用户需要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的烹饪项目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从而根直接根据烹饪模式信息控制烹饪器具中对应的装置进行工作,实现烹饪操作。通过上述方案,在采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烹饪器具直接根据待烹饪物的重量以及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的加热时长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从而控制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操作。因此不需要用户进行烹饪模式的选择,也就没有必要在烹饪器具的用户界面上设置多种功能选择按键,使得烹饪器具的用户界面足够的简洁。
请参阅图9,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控制器10、温度检测装置20、烹饪腔体40和重量检测装置30,温度检测装置20和重量检测装置30分别连接控制器10,烹饪腔体40用于盛放待烹饪物,重量检测装置30用于检测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温度检测装置20用于检测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控制器10用于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根据上述的方法识别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
具体地,当控制器10接收到启动指令,即表示烹饪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此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加热,开始烹饪操作。待烹饪物即为盛放于烹饪腔体40中的烹饪食材以及其它辅助烹饪材料(例如水等)。启动指令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是烹饪器具上电时所产生的信号,也可以是通过用户手动输入控制控制器10启动的一个控制信号,只要当控制器10接收到该指令之后,控制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等进行工作,为烹饪腔体40中的待烹饪物进行加热均可。应当指出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装置设置于烹饪腔体40的底面,从而将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到烹饪腔体40,实现对烹饪腔体40内的待烹饪物的加热操作。
由于在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首先执行的步骤均是对待烹饪物进行加热,只有将待烹饪物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才会根据选取的不同烹饪模式进行对应的烹饪控制操作。因此,在申请中,利用烹饪过程中前序加热操作的操作一致性,进行烹饪模式的识别操作。当控制器10根据重量检测装置30采集的重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之后,控制器10开始控制相应的装置对待烹饪物进行加热,控制器10内部设置有计时器,可以用来对加热地时间进行计时。
当控制器10接收重量检测装置30发送的重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以及通过计时器得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之后的加热时长之后,对重量信息以及加热时长进行对应的处理,最终将会得到此时用户需要采用烹饪腔体40中待烹饪物进行何种烹饪操作,例如需要进行煮饭、煮粥或者煲汤等烹饪操作。控制器10根据需要进行的烹饪操作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然后控制烹饪器具的其它装置执行与烹饪操作相匹配的烹饪流程,最终得到与用户所需的烹饪操作一致的食物。
应当指出的是,重量检测装置30是指用来采集物体重量数据的装置,通过重量检测装置30可以检测到物体的重量信息的变化。在烹饪器具中,烹饪器具本身的重量是固定不变的,当需要进行烹饪时,将待烹饪物加入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40之后,重量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重量信息将会发生变化,此时重量检测装置30将会将采集得到的重量数据发送至控制器10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处理。此时采集得到的重量数据包括了烹饪器具本身的重量数据以及待烹饪物的重量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集的时整个烹饪器具的重量数据,因此,对应的重量检测装置30设置于整个烹饪器具的底部。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重量检测装置30设置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40的底部,因为在烹饪操作前后,烹饪器具的重量变化仅仅是烹饪腔体40会发生变化,只需要检测烹饪腔体40的重量数据即可。可以理解,重量检测装置30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够进行重量数据的采集均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重量采集装置为重量传感器。
温度检测装置20的设置位置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设置于烹饪腔体40,对烹饪腔体40的温度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利用烹饪腔体40的温度数据表征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均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温度检测装置20设置于烹饪腔体40的底面(即与烹饪腔体40的开口端相对的封闭一端,在烹饪器具工作工程中离地面较近的一端)。当控制器10控制相应的加热装置对烹饪腔体40(或者待烹饪物)进行加热时,温度检测装置20实时地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得到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器10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根据计时器得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加热到第二预设温度的加热时长。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温度检测装置20还可以设置于烹饪器具的其它部位,例如烹饪器具的顶盖处,通过检测烹饪器具顶盖处的蒸汽温度得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等。
请参阅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壳体50,烹饪腔体40、控制器10(图未示)和温度检测装置20均设置于壳体50的内部,重量检测装置30设置于壳体50的内部,以检测烹饪腔体40以及待烹饪物的重量数据,或重量检测装置30设置于壳体50的外部(图未示),以检测烹饪器具以及待烹饪物的重量数据。
具体地,烹饪器具还具有壳体50,将用于烹饪控制的控制器10以及烹饪腔体40、温度检测装置20均设置于壳体50内部,能够在有效的实现烹饪控制操作的同时,保证烹饪器具的各个器件安全运行。重量检测装置30是用来进行检测烹饪器具的重量变化的,由于重量检测装置30可以检测整个烹饪器具的重量变化,也可以是仅检测烹饪腔体40的重量变化。因此,重量检测装置30可以设置于整个烹饪器具的底部,也就是壳体50的外部,此时整个烹饪器具以及所盛放的待烹饪物的重力将会作用于重量检测装置30,从而实现相应的重量检测操作。也可以设置于烹饪腔体40的底部,此时重量检测装置30将会位于壳体50的内部,并且位于烹饪腔体40的底部与壳体50的内表面之间,烹饪腔体40的重力会作用于重量检测装置30,即可完成烹饪腔体40以及内部的待烹饪物的重量检测操作。应当指出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50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支撑脚,用于将整个烹饪支撑整个烹饪器具,此时对应的重量检测装置30可以设置于烹饪器具正常摆放时,支撑脚用于与摆放面(例如底面、桌面等)接触的部位,使得烹饪器具正常放置时整个烹饪器具的重力均会作用于重量检测装置30。
请参阅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显示装置60,显示装置60设置于壳体50的外表面,显示装置60用于显示烹饪模式信息,以及根据修改指令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
具体地,当控制器10根据加热时长和重量信息得到烹饪模式信息之后,会在烹饪器具的显示装置60上进行显示,以便于告知用户在本次烹饪操作中,烹饪器具所识别的烹饪操作的类型,方便用户确认识别是否准确。当控制器10向显示装置60发送烹饪模式信息之后,设置于控制器10的计时器开始进行工作,记录控制器10将烹饪模式信息发送至显示装置60进行显示的显示时长,当显示时长达到用户预设的时长之后,用户仍然没有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控制器10则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烹饪操作控制。
当预设时长内接收到修改指令时,根据修改指令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预设时长的大小并不是唯一的,只要保证预设时长之后,控制器10控制烹饪器具进入不同的烹饪操作时,均能够保证任意一种烹饪操作能够正常进行均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时长为5分钟,即在5分钟内,若控制器10接收到用户根据显示装置60发送的修改指令,则会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若未接收到用户发送的修改指令,则按照控制控制器10识别得到的烹饪模式信息进行烹饪操作。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根据修改指令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之后,控制器10会对烹饪器件的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即由于在烹饪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用户食用口感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最终得到的烹饪模式信息与用户所要进行的烹饪操作不一致的情况,此时通过显示装置60进行修改可以保证最终执行的烹饪操作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以煮饭为例,当控制器10根据加热时长和重量信息得到烹饪模式信息为煮粥,但是用户实际所要进行的为煮饭操作。此时用户可以根据显示装置60进行修改,得到煮饭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在后续的烹饪中,控制器10控制烹饪器具执行煮饭对应的操作。然而,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对于煮饭和煮粥所需的水量是不一致的,在相同的米量下,煮粥往往需要更多的水。当控制器10判断得到烹饪模式信息为煮粥,则说明此时对应的水量较多,控制器10将会适当的减小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以防止在煮饭过程中有水溢出。通过显示装置60对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的方式,保证了控制器10在后续烹饪过程中烹饪控制的准确性。
上述烹饪器具,在将待烹饪物放入烹饪腔体中完成烹饪准备后,根据启动指令直接进入加热状态,并且控制器记录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长。然后控制器根据加热时长以及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进一步地分析处理,得到此时用户需要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的烹饪项目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从而根直接根据烹饪模式信息控制烹饪器具中对应的装置进行工作,实现烹饪操作。通过上述方案,在采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烹饪器具直接根据待烹饪物的重量以及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的加热时长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从而控制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操作。因此不需要用户进行烹饪模式的选择,也就没有必要在烹饪器具的用户界面上设置多种功能选择按键,使得烹饪器具的用户界面足够的简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烹饪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获取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
获取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的加热时长;
根据所述加热时长和所述重量信息得到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所述烹饪模式信息用于使所述烹饪器具进行对应的烹饪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加热时长和所述重量信息得到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烹饪模式信息发送至烹饪器具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当接收到根据显示的烹饪模式信息输入的修改指令时,根据所述修改指令对所述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接收到根据显示的烹饪模式信息输入的修改指令时,根据所述修改指令对所述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的步骤,包括:
当在显示所述烹饪模式信息的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对应烹饪模式信息输入的修改指令时,根据所述修改指令对所述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加热时长和所述重量信息得到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重量信息得到对应的预设烹饪曲线,所述预设烹饪曲线表征在同等重量信息下,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加热时间与所述待烹饪物中烹饪食材和水的比例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加热时长和所述预设烹饪曲线得到所述待烹饪物中烹饪食材与水的比例信息,并根据所述比例信息得到对应的烹饪模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获取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的步骤,包括:
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获取烹饪器具的重量检测装置采集的重量数据;
根据所述重量数据与预设烹饪器具重量数据得到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的加热时长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开始计时;
当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结束计时,得到的计时时长即为加热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开始计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并将所述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的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并将所述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的分析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返回所述获取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并将所述加热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对比的分析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开始计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未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返回所述将所述加热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的步骤。
11.一种烹饪模式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重量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启动指令时,获取烹饪器具的烹饪腔体中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
加热时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从第一预设温度上升到第二预设温度时的加热时长;
烹饪模式确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热时长和所述重量信息得到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所述烹饪模式信息用于使所述烹饪器具进行对应的烹饪操作。
12.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温度检测装置、烹饪腔体和重量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重量检测装置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
所述烹饪腔体用于盛放待烹饪物,所述重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烹饪物的重量信息,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烹饪物的加热温度,所述控制器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识别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烹饪腔体、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重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以检测所述烹饪腔体以及所述待烹饪物的重量数据,或所述重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以检测所述烹饪器具以及所述待烹饪物的重量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烹饪模式信息,以及接收对所述烹饪模式信息进行修改的修改指令。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CN201910452669.7A 2019-05-28 2019-05-28 烹饪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Pending CN1101012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2669.7A CN110101294A (zh) 2019-05-28 2019-05-28 烹饪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2669.7A CN110101294A (zh) 2019-05-28 2019-05-28 烹饪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1294A true CN110101294A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92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2669.7A Pending CN110101294A (zh) 2019-05-28 2019-05-28 烹饪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129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1317A (zh) * 2020-06-22 2020-09-18 中山市鸿鑫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及电饭煲
CN112256068A (zh) * 2020-10-09 2021-0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及烹饪装置
CN113142987A (zh) * 2020-01-22 2021-07-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0956A (zh) * 2013-01-31 2014-08-0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加热装置及烹饪控制方法
JP2014200348A (ja) * 2013-04-02 2014-10-27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炊飯器
CN104146586A (zh) * 2014-08-06 2014-11-19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烹饪设备及智能烹饪设备的工作方法
CN105982515A (zh) * 2015-02-27 2016-10-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对烹饪物的识别方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0956A (zh) * 2013-01-31 2014-08-0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加热装置及烹饪控制方法
JP2014200348A (ja) * 2013-04-02 2014-10-27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炊飯器
CN104146586A (zh) * 2014-08-06 2014-11-19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烹饪设备及智能烹饪设备的工作方法
CN105982515A (zh) * 2015-02-27 2016-10-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对烹饪物的识别方法、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2987A (zh) * 2020-01-22 2021-07-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1671317A (zh) * 2020-06-22 2020-09-18 中山市鸿鑫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及电饭煲
CN111671317B (zh) * 2020-06-22 2021-09-24 中山市鸿鑫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及电饭煲
CN112256068A (zh) * 2020-10-09 2021-0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及烹饪装置
CN112256068B (zh) * 2020-10-09 2021-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及烹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9500B (zh) 一种智能烹饪方法、装置及灶具
CN110101294A (zh) 烹饪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06802584A (zh)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09798545B (zh) 一种灶具及其火力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019417A (zh)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中途开盖控制方法和中途开盖控制装置
CN108652433A (zh) 烹饪米饭的方法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09793421A (zh) 烹饪控制方法及烹饪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压力烹饪器具
CN105982515A (zh) 电烹饪器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对烹饪物的识别方法、装置
CN107454939A (zh) 气体检测装置、烹饪装置和控制装置的方法
CN107713721A (zh) 一种自动烹饪方法、介质及设备
CN109984595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8937549A (zh) 智能烹饪设备及方法
CN109953653A (zh)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7753A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的检测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8415292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388640A (zh) 油炸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及执行该方法的油炸装置
CN107562091B (zh) 电烹饪器及其烹饪过程中的加料识别方法、装置
CN110192779A (zh) 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06691186A (zh) 温泉蛋煮蛋器及其制备温泉蛋的方法
CN107944391A (zh) 一种食物重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037574A (zh) 一种自动烹饪设备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07865575A (zh) 烹饪器具及应用该烹饪器具进行烹饪的烹饪方法
CN110986105A (zh) 一种智能灶具的提示方法及具有提示功能的智能灶具
CN110089924A (zh) 烹饪器具及其注水量状态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系统
CN110338627A (zh)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