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1880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1880B
CN113851880B CN202110709731.3A CN202110709731A CN113851880B CN 113851880 B CN113851880 B CN 113851880B CN 202110709731 A CN202110709731 A CN 202110709731A CN 113851880 B CN113851880 B CN 1138518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all
connector
connector housing
accommod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97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51880A (zh
Inventor
木田耕辅
长谷川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51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1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51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1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2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position or shape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括:具有基板部分和一对弹性卷曲部分的端子;具有端子容纳室的连接器壳体;设置在端子容纳室的面对壁的第一壁上的柔性锁定件;设置在面对壁的第二壁上的凹槽,其沿着端子的端子插入方向从连接器壳体的后侧朝向连接器壳体的前侧延伸并且具有小于基板部分的宽度的槽宽度;以及形成在凹槽的前端部分处的接触表面。当端子反向插入时,弹性卷曲部分的末端接触部分与接触表面接触,以防止端子进一步插入。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种用于连接汽车等的线束的连接器,包括具有导电性的端子和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用于容纳端子的连接器壳体(例如,参见JP2001-257022A)。
连接器壳体形成有端子容纳室和矛状件(柔性锁定件),该矛状件以突出到端子容纳室中的方式设置。此外,肋以突出到端子容纳室中的方式与矛状件一体形成。
该端子包括具有大致抹刀形状的基板部分、形成在基板部分前侧的一对弹性卷曲部分、以及形成在基板部分后侧的一对导体压接部分和一对包覆压接部分。
在连接器中,当端子以不适当的反向插入方向插入连接器壳体的端子容纳室时,端子的基板部分的末端与肋的接触表面接触,并且端子不能插入。因此,可以防止端子的反向插入。
在上述连接器中,尽管可以防止端子的反向插入,但是当端子插入连接器壳体时,端子插入力会增加。也就是说,在将端子插入端子容纳室的过程中,矛状件在端子上滑动并且暂时弹性变形,并且用于使矛状件弹性变形的力由于与矛状件一体设置的肋而增加。因此,希望防止端子反向插入,同时减小端子插入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端子反向插入并且能够防止端子插入力增加的连接器。
为了实现本公开的目的,本公开通过一种连接器来实现,该连接器包括:端子,该端子具有基板部分和一对弹性卷曲部分,该一对弹性卷曲部分形成在基板部分的两侧,并且从端子的前侧到后侧彼此面对;连接器壳体,其具有端子容纳室,该端子容纳室被配置成从连接器壳体的后侧接收端子;柔性锁定件,其设置在端子容纳室的面对壁的第一壁上,并被配置成锁定端子以限制端子在端子拆卸方向上的移动;凹槽,设置在面对壁的第二壁上,沿着与端子拆卸方向相反的端子的端子插入方向从连接器壳体的后侧朝向连接器壳体的前侧延伸,并且具有小于基板部分的宽度的槽宽度;以及形成在凹槽的前端处的接触表面,其中当端子反向插入时,弹性卷曲部分的末端接触部分与接触表面接触,以防止端子进一步插入。
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可以提供能够防止端子反向插入并且能够防止端子插入力增加的良好连接器。
如上所述,已经简要描述了本公开。此外,本公开的细节将通过阅读用于实现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的公开的一个方面(以下称为“实施例”)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的装配状态的透视图。
图2A是示出当从前侧观察时图1所示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图2B是示出端子插入图1所示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2B所示端子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2B所示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5是示出图4所示连接器的柔性锁定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6是沿图4中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图6所示连接器的端子插入过程的视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图6所示连接器的端子插入过程的视图。
图9是防止图6所示连接器的端子反向插入的视图。
图10A和10B是防止图6所示连接器的端子反向插入的视图。
图11是示出防止端子反向插入图6所示连接器的整体视图及其放大部分。
图12A是沿着图7B中的线XIIa-XIIa截取的剖视图,图12B是沿着图11中的线XIIb-XIIb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器1和配对连接器4的装配状态的透视图。图2A是示出当从前侧观察时图1所示连接器1的连接器壳体10的透视图,图2B是示出端子31插入图1所示连接器1的连接器壳体10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2B所示端子31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图2B所示连接器1的前视图。图5是放大的透视图,示出了图4所示连接器1的矛状件13的主要部分。图6是沿图4中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1、2A和2B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包括连接器壳体10和容纳在连接器壳体10的端子容纳室12中的端子31。这里,连接器壳体10是凹型连接器壳体,其中作为凹型端子的端子31容纳在端子容纳室12中。配对连接器4的配对连接器壳体40是凸型连接器壳体,其中凸型端子(未示出)设置在连接器装配部分41中。在下面的描述中,要装配到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一侧(图2A中的左侧)被称为连接器壳体10的前侧。
如图2A至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主要包括:端子31;具有端子容纳室12的连接器壳体10,端子31从后侧插入端子容纳室12中;作为悬臂式柔性锁定件的矛状件13,其设置在端子容纳室12的左侧壁10d(面对壁的第一壁)上,并且锁定端子31以限制端子31在端子拆卸方向上的移动;设置在端子容纳室12的右侧壁10c(相对壁的第二壁)上的两个凹槽14和14,其沿着端子31的端子插入方向(图6中的左侧方向)从后侧朝向前侧延伸,并且每个凹槽的槽宽度小于基板部分36的宽度;以及由两个凹槽14的前端部分(图6中的左端部分)限定在端子容纳室12的右侧壁10c上的两个接触表面18和18。
如图3和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31是扁平端子,其中具有大致矩形平板形状并用作电接触部分的基板部分36和形成在基板部分36的两侧并从前侧到后侧彼此面对的一对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形成在端子31在端子插入方向上的末端。弹性卷曲部分32以在横截面视图中向内弯曲成大致山形的方式形成在基板部分36的两侧。在端子31中,电线连接部分35连续设置在基板部分36的后侧,该电线连接部分35包括压接电线37的导体的导体压接部分33和固定电线37的包覆压接部分34。
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10包括形成在端子容纳室12的上壁10a上的锁定臂21、突出到上壁10a的后侧并夹住锁定臂21的后部的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以越过锁定臂21的后部的方式在宽度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上联接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的上端的联接部分15、以及锁定操作空间16,该锁定操作空间16通过在联接部分15的后端切割切口而形成,以允许手指压靠锁定臂21的后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配对连接器壳体40形成为合成树脂的模制产品,并且包括具有四边形管状形状的连接器装配部分41。连接器壳体10的装配部分11(将在后面描述)以基本紧密接触的状态插入并装配到连接器装配部分41中。凸型端子的接头端子部分以朝向开口端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连接器装配部分41的后壁上。
通过切割切口形成的锁定部分43设置在连接器装配部分41的顶壁上。稍后将描述的锁定臂21的锁定爪(锁定突起)25被锁定到锁定部分43。
如图2A、2B、4和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10形成为合成树脂的模制产品,并且总体上具有大致矩形的管状形状。连接器壳体10的前半部分用作装配部分11,其可以插入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连接器装配部分41中。包括装配部分11的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用作端子31的端子容纳室12,端子容纳室12通过前端开口12a接收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凸型端子。
如图5和6所示,锁定端子31以限制端子31在端子拆卸方向上的移动的矛状件13以突出到端子容纳室12中的方式设置在端子容纳室12的左侧壁10d的内表面上。从位于连接器壳体10后侧的后端开口12b插入端子容纳室12中的端子31被保持在端子容纳室12中。用于矛状件13的柔性位移允许空间9形成在左侧壁10d侧。柔性位移允许空间9是确保矛状件13弹性变形的空间(间隙)。
矛状件13是悬臂式柔性锁定件,其从左侧壁10d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朝向端子31的端子插入方向侧延伸,并且形成为当端子31完全容纳在端子容纳室12中时,限制端子31在与端子插入方向相反的端子拆卸方向上的移动。
矛状件13包括基端部分13a、中间部分13b、锁定突起部分13c和末端部分13d。矛状件13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其中末端部分13d朝向左侧壁10d弯曲(弹性变形),并且锁定突起部分13c与端子31接合。
基端部分13a是与左侧壁10d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部分连续的部分,并且中间部分13b的一端连续地形成在基端部分13a的突出方向上的末端。中间部分13b形成为扁平杆状或扁平板状。中间部分13b以中间部分13b的另一端从基端部分13a向右侧壁10c倾斜延伸的方式形成。
锁定突起部分13c和末端部分13d连续地形成在中间部分13b的另一端和中间部分13b的另一端附近。中间部分13b的另一端形成在正交于端子插入方向的表面上。
锁定突起部分13c形成在中间部分13b的另一端靠近右侧壁10c的一侧的拐角处。锁定突起部分13c具有锁定表面13e,该锁定表面13e在中间部分13b的另一端与端子31接合。
锁定突起部分13c以锁定突起部分13c的末端从中间部分13b的另一端朝向右侧壁10c垂直延伸的方式形成。
末端部分13d以从左侧壁10d突出的方式形成在中间部分13b的另一端。末端部分13d在前视图中形成为梯形形状,其中右侧壁10c侧变窄。梯形形状的每个倾斜侧面(末端部分13d的每个倾斜表面)形成为与倾斜表面38和38(见图2B和图3)中的每一个在稍后描述的一对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的内侧的倾斜基本一致。当矛状件13弯曲时,末端部分13d可靠地定位在柔性位移允许空间9中。
如图2A和6所示,沿着端子31的端子插入方向从后侧延伸到前侧的两个凹槽14设置在端子容纳室12的右侧壁10c的内表面上。两个凹槽14中的每一个的槽宽度小于基板部分36的宽度,并且两个凹槽14中的每一个对应于一对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之间的间隔平行延伸。尽管根据本实施例的凹槽14的横截面形成为底部侧变窄的梯形形状,但是不用说,凹槽14的横截面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矩形和半圆形。
接触表面18由右侧壁10c的内表面上的凹槽14的前端部分限定在端子容纳室12的端子插入方向的中间部分。虽然接触表面18形成为基本上正交于端子插入方向的表面,但是接触表面18优选为从右侧壁10c的内表面向后侧倾斜的倾斜表面。即,通过将接触表面18形成为向后侧倾斜的倾斜表面,能够可靠地锁定将与接触表面18接触的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和32a。
接触表面18设置在基本面向锁定矛状件13的位置。因此,当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和32a与接触表面18接触时,基板部分36被矛状件13向右侧壁10c弹性偏压,使得末端接触部分32a和32a能够可靠地与接触表面18接触。
凹槽14从后端开口12b到接触表面18的长度比从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和32a到端子31中的电线连接部分35的后端的长度短。因此,当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和32a与接触表面18接触时,端子31的电线连接部分35从端子容纳室12的后侧露出。
如图2A和2B所示,通过与配对连接器壳体40弹性接合而保持装配状态的锁定臂21形成在连接器壳体10的上壁10a上。
锁定臂21包括悬臂部分22,该悬臂部分22从从连接器壳体10的上壁10a升高的基端部分20延伸到后侧,并且与连接器壳体10的上壁10a间隔开,在锁定臂21和上壁10a之间具有间隔。柔性空间(间隙)30设置在连接器壳体10的上壁10a和臂部分22的下部面之间,并且当连接器壳体10装配到配对连接器壳体40时,允许臂部22弯曲变形。
因此,当锁定臂21的后端部(自由端部)接收操作力时,锁定臂21在按压方向(图2A和2B中的向下方向)上弯曲和变形,并且当不再施加操作力时,锁定臂21通过自身的排斥力恢复到初始悬臂状态。锁定臂21在臂部分22的中间部分的上表面上具有锁定爪25,锁定爪25被锁定到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锁定部分43。另外,向上突出的锁定操作部分23设置在臂部分22的后端部分的上表面上。
也就是说,通过将锁定爪25锁定到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锁定部分43,锁定臂21保持连接器壳体10和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装配状态。当锁定操作部分23被手指等向下按压时,操作力被集中地施加到锁定操作部分23,并且锁定臂21的后端部分向下弯曲和变形。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在上壁10a的后侧以向上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将包括锁定操作部分23的锁定臂21的后端部分夹在中间。该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彼此平行布置,并且与锁定臂21间隔开,在该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与锁定臂21的两个侧面之间具有小间隙。
根据本实施例的联接部分15以越过锁定臂21的后部的方式在宽度方向上联接一对板形支撑壁17和19的上端。锁定操作空间16通过在联接部分15的后端切割切口而形成,使得手指可以压靠锁定臂21的锁定操作部分23。
接下来,将描述将端子31插入具有上述构造的连接器1的端子容纳室12中的操作。
图7A和7B以及图8A和8B是示出图6所示连接器1的端子插入过程的视图。图9至11是防止图6所示连接器1的端子反向插入的视图。图12A是沿着图7B中的线XIIa-XIIa截取的剖视图,图12B是沿着图11中的线XIIb-XIIb截取的剖视图。
首先,如图6所示,将描述端子31沿合适的插入方向插入的情况,其中基板部分36位于右侧壁10c侧,并且一对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位于左侧壁10d侧。
如图7A所示,端子31从端子容纳室12的后端开口12b插入。
当端子31进一步进入端子容纳室12时,一对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和32a与矛状件13的中间部分13b接触,如图7B所示。由于基板部分36的宽度大于凹槽14的槽宽度,基板部分36与右侧壁10c的内表面滑动接触,而不会被引入凹槽14,如图12A所示。
当端子31被进一步推入端子容纳室12时,端子容纳室12的矛状件13由于端子31的作用而弹性变形,如图8A所示。即,首先,使端子31的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和32a与矛状件13的中间部分13b接触,并且挤压中间部分13b。矛状件13在末端部分13d靠近左侧壁10d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在柔性位移允许空间9中弹性变形)。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与中间部分13b滑动接触。矛状件13由于弹性变形而到达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上。
当端子31从该状态被进一步推入端子容纳室12中,并且锁定突起部分13c穿过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并远离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时,矛状件13由于回复力而返回到初始位置,如图8B所示。然后,锁定突起部分13c被锁定到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的后端锁定部分32b,以限制端子31在端子拆卸方向上的移动。因此,端子31完全容纳在端子容纳室12中。端子31被锁定到矛状件13,从而防止端子31从端子容纳室12脱离。
接下来,如图9所示,将描述端子31以不适当的插入方向插入的情况,其中基板部分36位于左侧壁10d侧,并且一对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位于右侧壁10c侧。
首先,如图10A所示,端子31从端子容纳室12的后端开口12b插入。
当端子31进一步进入端子容纳室12时,基板部分36的末端部分36a与矛状件13的中间部分13b接触,如图10B所示。宽度小于基板部分36的弹性卷曲部分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被引入到设置在右侧壁10c的内表面上的凹槽14中。
当端子31被进一步推入端子容纳室12时,端子容纳室12的矛状件13由于端子31的作用而弹性变形,如图11所示。也就是说,端子31的基板部分36的末端部分36a与矛状件13的中间部分13b接触,并且中间部分13b被挤压。矛状件13在末端部分13d靠近左侧壁10d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在柔性位移允许空间9中弹性变形)。基板部分36与中间部分13b滑动接触。矛状件13由于弹性变形而到达基板部分36上。
此时,引入凹槽14中的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和32a与接触表面18接触(见图12B)。因此,即使当端子31从该状态被进一步推入端子容纳室12时,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和32a与接触表面18接触的端子31也不能在端子插入方向上移动。因此,端子31被防止插入端子容纳室12中,并且没有完全插入。这里,由于端子31没有被矛状件13锁定并且没有被防止从端子容纳室12脱离,所以端子31容易从连接器壳体10脱离,并且因此可以知道端子31的反向插入。因此,可以防止端子31的反向插入。
接下来,将描述具有上述配置的连接器1的功能。
根据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1,当端子31沿适当的插入方向从连接器壳体10的后侧插入端子容纳室12时,端子31的基板部分36与具有凹槽14的右侧壁10c滑动接触,并且端子31的弹性卷曲部分32使矛状件13弹性变形。因为基板部分36的宽度大于凹槽14的槽宽度,所以端子31不被引入凹槽14中,并且不与接触表面18接触。当端子31完全插入,同时锁定矛状件13弹性变形时,锁定矛状件13由于回复力而返回到初始位置,并且锁定端子31以限制端子31在端子拆卸方向上的移动。因此,矛状件13防止端子31从端子容纳室12脱离。
当端子31以不适当的反向插入方向插入端子容纳室12时,端子31的弹性卷曲部分32与具有凹槽14的右侧壁10c滑动接触,并且端子31的基板部分36使矛状件13弹性变形。此时,宽度小于基板部分36的弹性卷曲部分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被引入到设置在右侧壁10c上的凹槽14中。当端子31插入一半时,引入凹槽14中的弹性卷曲部分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与接触表面18接触,从而防止端子31插入端子容纳室12中,并且端子31没有完全插入。因此,可以防止端子31的反向插入。
也就是说,为了防止端子31的反向插入,矛状件13不需要一体地设置有肋。矛状件13的刚性由于与矛状件13一体设置的肋而增加。因此,不会出现由于矛状件13的刚性增加而使矛状件13弹性变形的力的增加。
因此,根据具有本构造的连接器1,当端子31插入端子容纳室12中时,可以防止反向插入,并且可以防止端子插入力的增加。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接触表面18设置在右侧壁10c上,使得在端子31被反向插入并被防止插入的状态下,端子31的电线连接部分35从端子容纳室12的后侧暴露。
因此,在端子31以不适当的反向插入方向插入端子容纳室12的情况下,当弹性卷曲部分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与接触表面18接触以防止端子31被插入时,端子31的电线连接部分35从端子容纳室12的后侧暴露。因此,可以容易地检测到(或知道)端子31的反向插入。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接触表面18设置在右侧壁10c上,使得在端子31被反向插入并被防止插入的状态下,端子31的基板部分36被矛状件13弹性地偏压向右侧壁10c。
因此,在端子31以不适当的反向插入方向插入端子容纳室12的情况下,弹性卷曲部分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与接触表面18接触,以防止端子31被插入。此时,当基板部分36被矛状件13弹性地朝向右侧壁10c偏压时,弹性卷曲部分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能够可靠地与接触表面18接触。因此,不管连接器壳体10和端子31的尺寸公差如何,都能够可靠地防止端子31的反向插入。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两个凹槽14对应于一对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之间的间隔平行延伸。
因此,当端子31以不适当的反向插入方向插入端子容纳室12时,一对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分别与相应的接触表面18接触,并且可靠地防止端子31被插入。因此,可靠地防止端子31的反向插入,其中一对弹性卷曲部分32和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分别与接触表面18接触。
因此,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器1,可以提供能够防止端子31反向插入并且能够防止端子插入力增加的良好连接器。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被适当地修改、改进等。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布置位置等是可选的,并且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
这里,上述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实施例的特征将在下面的[1]至[4]中简要总结和列出。
[1]一种连接器(1),包括
端子(31),包括基板部分(36)和一对弹性卷曲部分(32,32),所述一对弹性卷曲部分形成在基板部分(36)的两侧并且从端子的前侧到后侧彼此面对,
连接器壳体(10),其具有端子容纳室(12),所述端子容纳室(12)被配置成从连接器壳体的后侧接收端子(31),
柔性锁定件(矛状件13),其设置在端子容纳室(12)的面对壁的第一壁(左侧壁10d)上,并且配置成锁定端子(31)以限制端子(31)在端子拆卸方向上的移动,
凹槽(14),其设置在面对壁的第二壁(右侧壁10c)上,沿着端子(31)的与端子拆卸方向相反的端子插入方向从连接器壳体的后侧朝向连接器壳体的前侧延伸,并且具有小于基板部分(36)的宽度的槽宽度,以及
形成在凹槽(14)前端的接触表面(18),其中
当端子(31)反向插入时,弹性卷曲部分(32)的末端接触部分(32a)与接触表面(18)接触,以防止端子(31)进一步插入。
[2]根据[1]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
接触表面(18)设置在第二壁(右侧壁10c)上,使得在端子(31)被反向插入并被防止进一步插入的状态下,端子(31)的电线连接部分(35)从端子容纳室(12)的后侧突出到外部。
[3]根据[1]或[2]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
接触表面(18)设置在第二壁(右侧壁10c)上,使得在端子(31)被反向插入并被防止插入的状态下,端子(31)的基板部分(36)被柔性锁定件(矛状件13)朝向第二壁(右侧壁10c)弹性地偏压。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第二壁(右侧壁10c)上的另一凹槽(14),其沿着端子插入方向从连接器壳体(10)的后侧朝向连接器壳体(10)的前侧延伸,并且具有小于基板部分(36)的宽度的槽宽度,其中凹槽(14)和另一凹槽(14)对应于一对弹性卷曲部分(32,32)之间的间隔彼此平行延伸。
根据具有上述[1]构造的连接器,当端子从连接器壳体的后侧以适当的插入方向插入端子容纳室时,端子的基板部分与形成凹槽的面对壁的第二壁滑动接触,并且端子的弹性卷曲部分使柔性锁定件弹性变形。因为基板部分的宽度大于凹槽的槽宽度,所以端子不会被引入凹槽中并且不会与接触表面接触。然后,当端子完全插入,同时柔性锁定件弹性变形时,柔性锁定件由于回复力而恢复到原始位置,并锁定端子以限制端子在端子拆卸方向上的移动。因此,通过柔性锁定件防止端子从端子容纳室脱离。
当端子以不适当的反向插入方向插入端子容纳室时,端子的弹性卷曲部分与形成凹槽的面对壁的第二壁滑动接触,并且端子的基板部分使柔性锁定件弹性变形。此时,宽度小于基板部分宽度的弹性卷曲部分的末端接触部分被引入设置在面对壁的第二壁上的凹槽中。当端子插入一半时,引入凹槽中的弹性卷曲部分的末端接触部分与接触表面接触,从而防止端子插入端子容纳室,并且端子没有完全插入。因此,可以防止端子的反向插入。也就是说,柔性锁定件不需要一体地设置有用于防止端子反向插入的肋。柔性锁定件的刚性由于与柔性锁定件一体设置的肋而增加。因此,不会出现由于柔性锁定件的刚性增加而使柔性锁定件弹性变形的力的增加。因此,根据具有该构造的连接器,当端子插入端子容纳室时,可以防止反向插入,并且可以防止端子插入力的增加。
根据具有上述[2]构造的连接器,在端子以不适当的反向插入方向插入端子容纳室的情况下,当弹性卷曲部分的末端接触部分与接触表面接触以防止端子插入时,端子的电线连接部分从端子容纳室的后侧向外突出。因此,可以容易地检测(或知道)端子的反向插入。
根据具有上述[3]构造的连接器,当端子以不适当的反向插入方向插入端子容纳室时,弹性卷曲部分的末端接触部分与接触表面接触,以防止端子进一步插入。此时,当基板部分被柔性锁定件朝向第二壁弹性地偏压时,弹性卷曲部分的末端接触部分能够可靠地与接触表面接触。因此,不管连接器壳体和端子的尺寸公差如何,都能够可靠地防止端子的反向插入。
根据具有上述[4]构造的连接器,当端子以不适当的反向插入方向插入端子容纳室时,一对弹性卷曲部分的末端接触部分分别与相应的接触表面接触,并且可靠地防止端子进一步插入。因此,可靠地防止了端子的反向插入,其中一对弹性卷曲部分的末端接触部分分别与接触表面接触。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包括:
端子,其包括基板部分和一对弹性卷曲部分,所述一对弹性卷曲部分形成在所述基板部分的两侧,并且从所述端子的前侧到后侧彼此面对;
连接器壳体,其具有端子容纳室,所述端子容纳室被配置成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后侧接收所述端子;
柔性锁定件,其设置在所述端子容纳室的面对壁的第一壁上,并被配置成锁定所述端子以限制所述端子在端子拆卸方向上的移动;
凹槽,其设置在所述面对壁的第二壁上,沿着所述端子的与所述端子拆卸方向相反的端子插入方向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后侧朝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前侧延伸,并且具有小于所述基板部分的宽度的槽宽度;以及
接触表面,其形成在所述凹槽的前端,
其中,当所述端子反向插入时,所述弹性卷曲部分的末端接触部分与所述接触表面接触,以防止所述端子进一步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接触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壁上,使得在所述端子被反向插入并且被所述接触表面防止进一步插入的状态下,所述端子的电线连接部分从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后侧突出到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接触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壁上,使得在所述端子被反向插入并且被所述接触表面防止进一步插入的状态下,所述端子的所述基板部分被所述柔性锁定件朝向所述第二壁弹性地偏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另一凹槽,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壁上,沿着所述端子插入方向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后侧朝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前侧延伸,并且具有小于所述基板部分的所述宽度的槽宽度,
其中,所述凹槽和所述另一凹槽对应于所述一对弹性卷曲部分之间的间隔彼此平行延伸。
CN202110709731.3A 2020-06-26 2021-06-25 连接器 Active CN1138518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0506A JP7104103B2 (ja) 2020-06-26 2020-06-26 コネクタ
JP2020-110506 2020-06-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1880A CN113851880A (zh) 2021-12-28
CN113851880B true CN113851880B (zh) 2023-07-28

Family

ID=78827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9731.3A Active CN113851880B (zh) 2020-06-26 2021-06-2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7749B2 (zh)
JP (1) JP7104103B2 (zh)
CN (1) CN113851880B (zh)
DE (1) DE1020211164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1770B2 (ja) * 2020-05-29 2022-08-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FR3138012A1 (fr) * 2022-07-13 2024-01-19 Somfy Activites Sa Ensemble cosse-capuchon et système de motorisation associ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9269A (ja) * 1996-09-04 1998-03-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CN1215935A (zh) * 1997-10-29 1999-05-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联接器
JP2001257022A (ja) * 2000-03-14 2001-09-21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CN203103582U (zh) * 2013-03-07 2013-07-3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和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30277E (en) * 1974-05-03 1980-05-20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tab receptacle
JPS5555504Y2 (zh) * 1976-09-28 1980-12-22
US4174144A (en) * 1977-02-18 1979-11-13 Amp Incorporated Housing for an electrical terminal
JPS6230292Y2 (zh) * 1978-09-27 1987-08-04
JPS5911414Y2 (ja) * 1980-10-01 1984-04-07 東海電線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子
US4558913A (en) * 1982-05-18 1985-12-17 Fujikura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448468A (en) * 1982-07-09 1984-05-15 Amp Incorporated Receptacle terminal having latching feature
JPS59148080U (ja) * 1983-03-23 1984-10-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の雌端子係止機構
US4976635A (en) * 1990-04-09 1990-12-11 Molex Incorporated Lock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512095Y2 (ja) * 1990-11-26 1996-09-25 日本エー・エム・ピー株式会社 ダブルロック型電気コネクタ
US5269699A (en) * 1992-06-09 1993-12-14 Molex Incorporated Lock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H0658568U (ja) * 1993-01-14 1994-08-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761832B2 (ja) * 1993-03-03 1998-06-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の係止構造
JP3601772B2 (ja) * 1999-12-08 2004-1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1257023A (ja) * 2000-03-14 2001-09-21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3855748B2 (ja) * 2001-11-29 2006-12-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932717Y (zh) * 2006-08-01 2007-08-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695315B2 (en) * 2006-11-20 2010-04-1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tack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assurance mechanism
US8403702B2 (en) * 2011-06-22 2013-03-26 Tyco Electronics Brasil Ltda. Releas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daptor and assembly
JP5910882B2 (ja) * 2012-07-25 2016-04-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692163B1 (en) * 2016-08-30 2017-06-27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Crush rib housing for postive lock receptacle
US10193259B1 (en) * 2017-12-22 2019-01-29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Receptacle connector housing with hold-down rib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9269A (ja) * 1996-09-04 1998-03-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CN1215935A (zh) * 1997-10-29 1999-05-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联接器
JP2001257022A (ja) * 2000-03-14 2001-09-21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CN203103582U (zh) * 2013-03-07 2013-07-3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和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1116414A1 (de) 2021-12-30
JP7104103B2 (ja) 2022-07-20
JP2022007492A (ja) 2022-01-13
US20210408713A1 (en) 2021-12-30
US11437749B2 (en) 2022-09-06
CN113851880A (zh)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5503B2 (en)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with a cable
US7563135B2 (en) Connector
CN113851880B (zh) 连接器
JP200218450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EP1107380B1 (en) Connector
US638690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 incomplete insertion recognizing structure
CN113745897B (zh) 连接器锁定结构
CN113517605B (zh) 连接器锁定结构
US9997873B2 (en) Connector
US541140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requiring low insertion force
JP3741350B2 (ja)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CN115642432A (zh) 电接线盒
US6547577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620673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8014300A (ja) コネクタ
US20230198191A1 (en) Connector
JP7456915B2 (ja) コネクタ
JP7306885B2 (ja) コネクタ
CN111509448B (zh) 接头连接器
JPS61161679A (ja) レセプタク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23092966A (ja) コネクタ
JP2023045840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17957728A (zh) 端子零件的连接构造以及接头连接器
JP2022023654A (ja) コネクタ
CN113228425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