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3741A -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33741A CN113833741A CN202010587857.3A CN202010587857A CN113833741A CN 113833741 A CN113833741 A CN 113833741A CN 202010587857 A CN202010587857 A CN 202010587857A CN 113833741 A CN113833741 A CN 1138337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c
- spindle assembly
- swing arm
- assembly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5—Pivotal connections with at least a pair of arms pivoting relatively to at least one other arm, all arms being mounted on one pi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包括主轴组件和分列在主轴组件两侧的壳体,摆臂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与位于同一侧的壳体固定连接;支撑板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与位于同一侧的摆臂或壳体滑动连接。通过摆臂使两侧壳体相对主轴组件转动,壳体的转动带动支撑板相对于壳体滑动,从而使支撑板在电子设备闭合状态下与主轴组件共同围成容纳柔性屏的容纳空间,在电子设备展平状态下与主轴组件共同支撑柔性屏表面平整,实现了折叠和支撑效果。同时又使得闭合状态下的两侧壳体能完全闭合无缝隙,使得整机等厚,进而提高了折叠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可折叠的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技术日趋成熟,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因具有大屏幕和易携带的特点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由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需要对屏幕进行长期多次的折叠,如果仅靠柔性屏自身的延展性进行弯折和展开,容易使柔性屏受到过度的拉扯和挤压,从而造成屏幕寿命变短。因此,为了延长柔性屏的寿命,保证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电子设备的折叠部分需要具有一定曲率的变形。现有技术中,一般会在终端设备的折叠部分设计特殊的铰链结构,以满足可靠性需求。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铰链结构的厚度大于整机的厚度,影响终端折叠后的外观效果,并且两侧壳体无法完全闭合,中间存在镂空间隙,容易进入杂质等,也会影响屏幕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保证对柔性屏的可靠支撑,同时使得闭合状态下电子设备的两侧壳体完全闭合,整机等厚。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该折叠装置用于承载柔性屏,可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实现折叠设备的折叠。具体包括:主轴组件、两个壳体、摆臂组件以及支撑组件。两个壳体分列在主轴组件两侧,壳体内部可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电路、物理按键、摄像头等零件,壳体表面可用于承载部分柔性屏。主轴组件起到转轴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支撑件,摆臂组件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两个壳体,而支撑组件用于形成支撑柔性屏的结构。其中,摆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摆臂组,每个摆臂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摆臂,每个摆臂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且与位于同一侧的壳体固定连接;支撑组件,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支撑板,每个支撑板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且与位于同一侧的摆臂或壳体滑动连接;其中,每个支撑板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与每个摆臂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分别平行于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在使用时,在位于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壳体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壳体带动位于同一侧的支撑板转动到第二位置,且所述支撑板及所述主轴组件围成容纳所述柔性屏的容纳空间;在位于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壳体转动到第三位置时,所述壳体带动位于同一侧的支撑板转动到第四位置,且所述支撑板及所述主轴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的表面平整。
上述方案在使用时,通过摆臂组件可以使两侧壳体相对主轴组件转动,壳体的转动可以带动支撑组件相对于壳体滑动,从而使支撑组件在电子设备闭合状态下可以转动至第二位置与主轴组件共同围成容纳柔性屏的容纳空间,保证柔性屏不被过度折叠,同时又使支撑组件在电子设备展平状态下可以转动至第四位置与主轴组件共同支撑柔性屏表面平整,实现了折叠和支撑效果。进一步的,上述方案同时又使得闭合状态下的两侧壳体能完全闭合无缝隙,使得整机等厚,进而提高了折叠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每个支撑板通过第一销轴穿过同一侧壳体的第一滑槽,且所述第一销轴在同一侧的壳体的第一滑槽内滑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支撑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销轴穿过同一侧壳体的第一滑槽,且所述第一销轴在同一侧的壳体的第一滑槽内滑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别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摆臂所绕的轴线相对于所述主轴组件彼此对称。这样可以使两侧的摆臂运动路径彼此对称,也即使得两侧壳体的运动路径对称,保证了电子设备的两侧对称运动。
为了使得摆臂组件能够外露在主轴组件外并与壳体进行连接,因此在主外轴上设置了缺口。该缺口会外露影响到移动终端的外观,因此,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柔性遮蔽件,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背离柔性屏的一面,该柔性遮蔽件16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如弹性钢板,或者弹性塑料板;滑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臂组和至少一个滑板组;每个连接臂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且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的连接臂,每个滑板组包括分列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滑动板,每个连接臂与对应的滑动板转动连接并可相对滑动;每个滑动板设置在位于同一侧的壳体与所述柔性遮蔽件之间,且与位于同一侧的壳体滑动连接,与所述柔性遮蔽件的一侧固定连接;其中,每个连接臂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平行于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且每个连接臂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与每个摆臂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为不同的轴线。
上述方案在两侧壳体进行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连接臂组相对主轴组件转动,滑板组相对对应连接的连接臂转动且滑动,同时滑板组又相对对应侧的壳体滑动,从而滑板组可以一起带动柔性遮蔽件的两侧随两侧壳体的折叠或展开而一同形变,时刻配合主轴组件的外形轮廓,遮蔽主外轴外侧的缺口、凹槽等,提升电子设备折叠时的外观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滑槽,每个滑动板上设置有滑动装配在所述第二滑槽中的滑动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动块穿过第二滑槽的一端的可覆盖区域大于第二滑槽的宽度。可以理解为滑动块穿过第二滑槽的一端的边缘能够搭接在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这样可以保证滑动板和壳体之间的滑动连接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动板与连接臂转动和滑动连接的连接部位设置凸起,壳体对应该凸起的区域设置一个缺口,该连接部位的凸起可以卡接在壳体上对应的缺口位置,使得滑动板不仅通过滑动块保持与壳体的稳定连接,还进一步通过连接部位的凸起和缺口的卡合进一步增加机构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包括分列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固定架,且每个固定架与位于同一侧的滑动板背离所述柔性屏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柔性遮蔽件的两侧分别与位于同一侧的固定架固定连接。固定架的长度与主轴组件的长度相似。由于滑动板的长度较短,与柔性遮蔽件固定连接时所接触的面有限,因此,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可以使柔性遮蔽件与固定架固定,相对直接与滑动板固定的方案更稳固。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轴组件设置有与每个摆臂一一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所述每个摆臂上设置有滑动装配在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内的第一弧形臂。弧形臂的摆臂所绕的轴线和轴心为虚拟的而非实体轴,这样可以节约主轴组件所占的空间,使得轴体结构的厚度减小,从而使整个电子设备更加的轻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弧形臂所绕轴线位于所述支撑板支撑所述柔性屏的表面附近。摆臂所绕轴线相对于支撑板组件支撑柔性的表面的位置,可以影响支撑板、连接臂等一些构件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影响支撑板相对壳体转动的角度,进而影响容屏空间的大小。摆臂所绕轴线的位置位于所述支撑板支撑所述柔性屏的表面附近的设计可以使容屏空间的设计更为合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轴组件包括主外轴以及与所述主外轴固定连接的主内轴;所述第一弧形滑槽设置在所述主外轴上,或所述第一弧形滑槽设置在所述主外轴和所述主内轴上。这样可以根据第一弧形滑槽所需的设计参数以及主外轴和主内轴的设计参数,调整第一弧形滑槽的位置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摆臂组中对应设置的两个摆臂上的第一弧形臂相错设置。在电子设备折叠时,摆臂相对主轴组件转动九十度,因此带动第一弧形臂相对转动过九十度,第一弧形臂相错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弧形臂与主轴组件的接触长度大于九十度,即每个第一弧形臂都可以占据完整的主轴组件,而非对称设置那样各占一部分。因此在处于闭合状态时保证第一弧形臂不会从第一弧形滑槽中滑出,进而提高了整个摆臂与主轴组件在滑动连接时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还可以节省转轴机构的宽度,也就是说两个摆臂所绕的旋转轴线所对应的圆是有所重叠的,这样就可以减小电子设备转轴部分的厚度,从而可以使设备更加的轻薄便携。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摆臂组中相错设置的两个第一弧形臂之间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且所述传动轮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垂直于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每个第一弧形臂与所述传动轮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啮合的第一凸起和第一缺口;任一所述第一弧形臂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内以第一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弧形臂带动所述传动轮转动以推动另一所述第一弧形臂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内以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由于一个摆臂组的两个摆臂在折叠和展开时会按照相反的方向相对主轴组件运动,因此一个摆臂在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内以第一方向滑动时,第一弧形臂121上的第一凸起会随之一起旋转,从而带动传动轮转动以推动另一个摆臂的第一弧形臂上的第一凸起,从而使另一第一弧形臂在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内以第二方向滑动,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以实现壳体两侧摆臂的同步旋转,即实现两个壳体之间的同步运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阻尼机构,位于每个摆臂的第一弧形臂与所述主内轴之间,包括阻尼压片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阻尼压片置于所述第一弧形臂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内轴和所述阻尼压片抵压接触。
在摆臂的第一弧形臂相对主轴组件滑动时,由于主内轴与第一弧形臂对第一弹性件的抵押力,会使阻尼压片对第一弧形臂产生阻碍其滑动的摩擦力,从而使用户在折叠和展开两侧壳体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阻尼力,也能够避免折叠或展开速度过快对柔性屏的过度拉扯或挤压。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内轴与所述主外轴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凹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开合机构,位于所述主轴组件与每个摆臂组的至少一个摆臂的所述第一弧形臂之间,包括凸轮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一弧形臂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弧形臂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啮合的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轴组件和所述凸轮抵压接触,用于推动所述凸轮和所述第一弧形臂相向滑动;在位于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壳体分别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三缺口啮合的位置。
在展平状态下,第二缺口与第二凸起啮合,在电子设备折叠过程中,第一弧形臂相对主轴组件向外侧滑动,此时受到力的作用,第二凸起脱离第二缺口并逐渐滑向第三缺口,在即将达到闭合状态时,由于第二弹性件的推力作用,会将凸轮的第二凸起沿第三缺口的形状边缘推动,从而使凸轮和第一弧形臂相向滑动,进而后续无需人工给予过多的力,开合机构即可使第二凸起与第三缺口达到啮合状态,也即自动达到了闭合状态。相反的,在从闭合状态展开至展平状态时,第二凸起则从与第三缺口啮合的状态脱离,并向第二缺口滑动,直到通过第二弹性件的推力与第二缺口啮合以实现自动展平。从而可以自行展开或折叠,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凸轮上设置有凸轮轴,所述第二弹性件部分套装在所述凸轮轴上。通过凸轮轴套装第二弹性件可以使弹性件与凸轮之间的抵押接触更稳定,避免弹性件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还包括覆盖在所述折叠装置上的柔性屏,且所述柔性屏与两个壳体固定连接。
可以看出,上述方案在使用时,通过摆臂组件可以使两侧壳体相对主轴组件转动,壳体的转动可以带动支撑组件相对于壳体滑动,从而使支撑组件在电子设备闭合状态下可以转动至第二位置与主轴组件共同围成容纳柔性屏的容纳空间,保证柔性屏不被过度折叠,同时又使支撑组件在电子设备展平状态下可以转动至第四位置与主轴组件共同支撑柔性屏表面平整,实现了折叠和支撑效果。进一步的,上述方案同时又使得闭合状态下的两侧壳体能完全闭合无缝隙,使得整机等厚,进而提高了折叠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屏还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摆臂与主轴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杆与壳体和主轴组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0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杆与第一滑槽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10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杆与壳体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1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摆臂组件、滑动组件与主轴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摆臂组件、滑动组件与主轴组件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1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动组件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动组件背离柔性屏的一面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遮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闭合状态下开合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平状态下开合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闭合状态下柔性屏的状态示意图;
图1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闭合状态下柔性屏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折叠装置及覆盖于折叠装置的柔性屏。本申请的柔性屏为柔性可弯折的,且可以用于显示图像。示例性的,柔性屏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具体可以为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如可折叠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折叠装置可以展开至展平状态,也可以折叠至闭合状态,也可以处于展平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柔性屏随折叠装置展开和折叠。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通过优化折叠装置的转轴机构,使得折叠装置能够在电子设备折叠过程中,柔性屏不会相对折叠装置滑动,在闭合状态下提供容纳柔性屏的容纳空间且整机厚度相等,从而降低拉扯或挤压柔性屏的风险,提高柔性屏的可靠性,并且改善了闭合状态下的外观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0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00包括折叠装置100和柔性屏200。折叠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20、转轴机构10以及第二壳体30。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分列在转轴机构10两侧,壳体内部可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电路、物理按键、摄像头等零件。转轴机构10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壳体 20与第二壳体30能够相对展开至展平状态,以使电子设备1000处于展平状态。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能够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以使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处于闭合状态时,两者能够完全合拢至相互平行(也允许存在少许偏差)。其中,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处于中间状态(未示出),即展平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从而电子设备1000可以通过转轴机构10的形变,在展平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柔性屏20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弯折区A1、弯折区(B1、C和B2)以及第二非弯折区A2。柔性屏200覆盖于折叠装置100。其中,柔性屏200的第一非弯折区A1固定于第一壳体20,第二非弯折区A2固定于第二壳体30,在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弯折区发生形变。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处于展平状态时,柔性屏200处于展平形态;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屏200处于闭合形态。其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屏200位于折叠装置100的内侧,柔性屏200可以大致呈水滴型或半圆弧型,柔性屏200的弯折区与转轴机构10的具体连接关系将在后文对折叠装置100介绍之后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屏200能够随折叠装置100展开或折叠。当电子设备1000处于展平状态时,柔性屏200处于展平形态,能够全屏进行显示,使得电子设备10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当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0的平面尺寸较小,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10,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考图4及图5,图4中示出了转轴机构10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转轴机构10的分解示意图(图中示出了转轴机构一侧的内部结构,另一侧结构相似)。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10主要包括:主轴组件11、摆臂组件以及支撑组件。其中,主轴组件11 起到转轴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支撑件,摆臂组件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两个壳体(第一壳体 20与第二壳体30),而支撑组件用于形成支撑柔性屏200的结构。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继续参考图4及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轴组件11的整体结构为一个半圆柱形,其侧面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为一个平面并用于支撑柔性屏200,而第二表面为一个弧形的柱面。为方便描述,定义了主轴组件11的长度方向,如图2及图3中所示,该主轴组件11的长度方向指的是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 30在转动时所绕的轴线的方向。
在具体设置该主轴组件11时,该主轴组件11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如图5中所示,该主轴组件11包括主内轴112以及主外轴111,且主内轴112与主外轴111之间固定连接,一并参考图4及图5,该主内轴112与主外轴111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当然除了图4所示的连接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卡扣或者铆钉将主内轴112与主外轴111固定连接。在具体设置主内轴112与主外轴111时,上述的第一表面为主内轴112的一表面,而第二表面为主外轴111的一侧表面。当然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主轴组件11采用的分体结构仅仅为一个具体的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轴组件11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此外,在主轴组件11支撑摆臂组件时,该主轴组件11上设置了与摆臂组件对应的结构。为方便理解该主轴组件11的内部结构,下面结合摆臂组件一起说明一下主轴组件11中的结构。
一并参考图6和图7,图6示出了折叠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为了展示内部结构隐去了支撑组件),图7示出了转轴机构1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摆臂组件12包括至少一个摆臂组,摆臂组用于连接壳体。对于摆臂组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如图6和图7示出的是两个摆臂组。本申请中摆臂组的结构相同,且每个摆臂组与主轴组件11以及壳体的连接关系也相同,因此以下以一个摆臂组为例进行说明。
继续参考图6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每个摆臂组包括两个摆臂,为了方便描述,将两个摆臂分别命名为第一摆臂12a及第二摆臂12b,其中第一摆臂12a及第二摆臂12b分别用于与电子设备的两个壳体固定连接。第一摆臂12a与第一壳体20固定连接,第二摆臂12b与第二壳体30固定连接,在具体固定连接时,可以采用螺栓或者螺钉固定连接;此时,第一摆臂12a与第二摆臂12b分别与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同步运动。进一步的,每个摆臂与对应的壳体固定连接时,壳体上可以设置对应的容纳凹槽,用于固定和容纳摆臂,这样可以使摆臂的表面和壳体的表面能保持相对齐平。
在具体设置两个摆臂时,第一摆臂12a及第二摆臂12b设置在了主轴组件11的两侧,更具体的,第一摆臂12a及第二摆臂12b沿主轴组件11的长度方向分列在其两侧。
对于第一摆臂12a及第二摆臂12b来说其与主轴组件11的连接方式相同,因此,以其中的第一摆臂12a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在第一摆臂12a具体与主轴组件11连接时,该第一摆臂12a与主轴组件11之间转动连接,并且第一摆臂12a转动时所绕的轴线平行于主轴组件11的长度方向。在第一摆臂12a具体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时,如图8所示的是一种第一摆臂12a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的具体结构。在具体设置时,主轴组件11内设置了一个第一弧形滑槽113,而第一摆臂12a 滑动装配在该第一弧形滑槽113中,在第一摆臂12a相对主轴组件11滑动时,该第一摆臂 12a同时相对主轴组件11转动。在第一摆臂12a滑动装配在该第一弧形滑槽113中时,该第一摆臂12a上设置了用于滑动装配在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113内的第一弧形臂121,如图 6、图7和图8中所示,第一摆臂12a上设置了一个第一弧形臂121,且该第一弧形臂121 的一端与第一摆臂12a的一端固定连接或与第一摆臂12a为一体的,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10中,摆臂上对应的第一弧形臂121的个数不受限定,既可以采用如图6及图7所示的一个摆臂上设置一个第一弧形臂121,也可以采用在一个摆臂上设置多个第一弧形臂121,如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不同的个数。但是无论采用多少个第一弧形臂121,其装配方式均是滑动装配在第一弧形滑槽113中。如图8所示,该第一弧形臂 121装配在第一弧形滑槽113内,且第一弧形臂121的弧度与第一弧形滑槽113的弧度相同,因此在第一摆臂12a滑动时,该第一摆臂12a沿该第一弧形滑槽113的长度方向滑动,由于该第一弧形滑槽113为一个弧形槽,因此其在滑动时可以相对于该主轴组件11转动,如图 8中所示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该方向为第一摆臂12a在转动时的方向,可以看出,在第一摆臂12a滑动时,可以沿第一弧形滑槽113限定的弧形方向滑动,在滑动的同时也就相对主轴组件11转动,在第一摆臂12a与第一壳体20固定连接时,通过第一摆臂12a相对主轴组件11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一壳体20相对主轴组件11转动,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打开或者折叠。进一步的第一弧形滑槽113的边缘还可以与第一弧形臂121的边缘形成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从而对第一孤形臂121的滑动实现限位,保持第一摆臂12a的稳定滑动。
继续参考图6和图7,,在主轴组件11包括主内轴112以及主外轴111时,第一弧形滑槽113可以只设置在主外轴111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主外轴111和主内轴112上,在后一种情况下,主外轴111和主内轴112上形成连续的弧形滑槽且两者之间的滑槽形状对应可接合的,从而在主内轴112以及主外轴111固定时,一起实现第一弧形滑槽113的完整形态。
继续参考图6和图7,,说明第一摆臂12a和第二摆臂12b之间的排布方式。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具体设置第一摆臂12a及第二摆臂12b时,第一摆臂12a及第二摆臂12b 的第一弧形臂121相错,其中,上述位置相错指的是沿主轴组件11的轴线方向上,两个摆臂上对应连接的第一弧形臂121之间存在位置差异,其装配到主轴组件11上后,第一摆臂 12a的第一弧形臂121与第二摆臂12b的第一弧形臂121沿主轴组件11的轴线方向行排列,在采用这种方式设置时,如图8中所示,第一摆臂12a的第一弧形臂121与主轴组件11可以有相对较大的接触,即第一弧形臂121伸入到第一弧形滑槽113中的长度比较长,以图7 中所示的第一摆臂12a为例,在电子设备折叠时,该第一摆臂12a相对主轴组件11转动九十度,因此带动第一弧形臂121相对转动过九十度,而以图8中所示的第一弧形臂121与主轴组件11的接触长度明显大于九十度。即每个第一弧形臂都可以占据完整的主轴组件,而非对称设置那样各占一部分。因此在处于闭合状态时保证第一弧形臂121不会从第一弧形滑槽113中滑出,进而提高了整个摆臂与主轴组件11在滑动连接时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第一摆臂12a及第二摆臂12b相错设置还可以节省转轴机构的宽度,也就是说两个摆臂所绕的旋转轴线所对应的圆是有所重叠的,这样就可以减小电子设备转轴部分的厚度,从而可以使设备更加的轻薄便携。
当然在转轴机构10采用多个摆臂组时,可以都采用上述设置方式,此时每个摆臂组中对应设置的两个摆臂上的第一弧形臂121相错设置。此外,上述图8仅仅示出了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摆臂组中,还可以采用两个摆臂的第一弧形臂121对称的方式设置,此时第一摆臂12a与第二摆臂12b上的第一弧形臂121对称设置。
但是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排布方式,分别设置在主轴组件两侧的摆臂所绕的轴线相对主轴组件(即主轴组件的中心线)是彼此对称的,也即每个摆臂组中的两个摆臂所绕的轴线彼此对称,且多个摆臂组之间处于同一侧的摆臂所绕的轴线应是同一轴线。这样可以保证与摆臂固定连接的两侧壳体对称的展开和闭合,也即使得两侧壳体的运动路径对称,保证了电子设备的两侧对称运动。。另外,弧形臂的摆臂所绕的轴线和轴心为虚拟的而非实体轴,这样可以节约主轴组件11所占的空间,使得轴体结构的厚度减小,整个电子设备更加的轻薄。
进一步的,摆臂组中的两个摆臂所绕的轴线位于支撑板组件支撑柔性屏200的表面附近,具体来说,摆臂所绕轴线可以位于支撑板组件支撑柔性屏200的表面的上方、下方或就处于上述支撑板组件的表面。摆臂所绕轴线相对于支撑板组件支撑柔性屏200的表面的位置,可以影响后文将详细描述的支撑板、连接臂等一些构件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影响支撑板相对壳体转动的角度,进而影响容屏空间的大小。本申请实施例的摆臂所绕轴线的位置的设计可以使容屏空间的设计更为合理。
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不限定第一摆臂12a与主轴组件11的转动连接方式。例如,第一摆臂12a还可以通过齿轮销轴和弧形齿轮引导槽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具体来说,第一摆臂 12a与主轴组件11连接的一端可以设置弧形齿轮引导槽,并通过与弧形齿轮引导槽啮合的齿轮销轴穿过齿轮引导槽与主轴组件11。当第一摆臂12a随第一壳体20一起展开或折叠时,齿轮销轴会在齿轮引导槽中转动且沿啮合的齿轮滑动,从而实现与主轴组件11的转动连接。还例如,第一摆臂12a与主轴组件11也可以通过销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这里不作具体赘述。
下面参考图9a和图9b,进一步说明支撑组件与主轴组件11之间的关系。其中,图9a示出了支撑组件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b示出了支撑组件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一并结合图4,在转轴机构10支撑柔性屏200时,采用支撑组件来支撑柔性屏200,以提高柔性屏200的支撑效果。在具体设置该支撑组件时可以参考图4,该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13a和13b,且两个支撑板对应设置在了主轴组件11的两侧,即两个支撑板沿主轴组件11长度方向设置在其两侧。如图4所示,在主轴组件11具有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时,主轴组件11的第一表面为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200的表面,支撑板也具有用于支撑柔性屏200的表面。例如图9a中所示,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两侧壳体转动到第三位置,支撑板位于第四位置,转轴机构10展开并可支撑柔性屏200。此时,第一表面与支撑板可以共同支撑柔性屏200的弯折区域的表面近似齐平,从而支撑柔性屏 200使其表面平整。上述的近似齐平指的第一表面与支撑板上支撑柔性屏200的表面之间齐平,或者两者之间相差一定的误差,通过设置的第一表面与支撑板支撑柔性屏200的表面齐平,改善了展平状态下对柔性屏200的支撑效果。例如图9b中所示,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两侧壳体转动到第一位置(彼此相对),支撑板位于第二位置,转轴机构10折叠并继续支撑柔性屏200,此时,支撑板及主轴组件11的第一表面共同围成容纳柔性屏200 的容纳空间(图9b中类似三角形或水滴形的空间),使得柔性屏200在闭合状态下不会被过度折叠和挤压,延长了柔性屏寿命。同时,支撑板在第二位置时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能够完全合拢至相互平行。一并参考图6、图9a和图9b,为了保证闭合状态下的支撑板能够转动到第二位置以形成类似三角形或水滴形的容屏空间,那么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上被支撑板覆盖的部分(也可以称为中框),其表面需要有一定的坡度。例如,在图9a所示的展平状态下,支撑板与壳体之间会有一定的空间,而非紧密贴合;在图9b所示的闭合状态下,支撑板与壳体表面可以贴合或接近。
在具体设置两个支撑板时,为了方便描述将其分为第一支撑板13a以及第二支撑板13b,对于第一支撑板13a或第二支撑板13b来说,其与同一侧的摆臂或壳体以及主轴组件11的连接方式相同,因此,以其中的第一支撑板13a为例,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继续参考图9a和图9b,第一支撑板13a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且与第一壳体20或第一摆臂12a滑动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板13a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与第一摆臂12a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分别平行于主轴组件11的长度方向。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一摆臂12a与第一壳体20之间相对固定,因此第一支撑板13a与第一壳体20或第一摆臂12a连接时的原理和连接关系是相似的,因此以下以第一支撑板13a与第一壳体20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例进行说明。具体来说,第一支撑板13a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一销轴1311与第一壳体20滑动连接,同时,第一壳体20上可以设置第一滑槽201,在具体装配时,第一销轴1311设置在第一滑槽201内以同时实现滑动。第一支撑板13a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第二销轴1312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具体来说,在主轴组件11包括主外轴111和主内轴112 时,第二销轴1312可以与主外轴111或主内轴112任意一个进行转动连接,也可以同时与主外轴111和主内轴112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在同时与主外轴111和主内轴112转动连接时,主外轴111与主内轴112相对的表面上可以设置弧形凹槽,在主外轴111与主内轴 112固定连接时,该弧面覆盖的弧形凹槽可以围成一个用于容纳第二销轴1312转动的圆孔。
在电子设备由图9b所示的闭合状态转动至图9a所示的展平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销轴 1311相对第一滑槽201按照图9b中箭头的方向滑动,直到达到展平状态;同理的,在电子设备由图9a所示的展平状态转动至图9b所示的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销轴1311则按照相反方向相对第一滑槽201滑动,直到达到闭合状态。因此,可以理解的,第一滑槽201 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支撑板13a从展平状态到闭合状态时相对第一壳体20滑动的长度。进一步的,第一滑槽201的槽体形状也与第一支撑板13a相对第一壳体20的滑动路径有关,若滑动路径为曲线,则第一滑槽201可以为曲线型槽体或异型槽体;若滑动路径为直线,则第一滑槽201可以如图9b所示为直线型槽体。更进一步的,第一滑槽201可以是封闭型滑槽,也可以是开放型滑槽,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参考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支撑板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连接杆131,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可以在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连接杆131,以保持稳定的连接关系,但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杆131还可以有其他设置方式,这里不作具体限定。通过连接杆131实现与主轴组件11的转动连接,以及与同侧壳体或摆臂的滑动连接。由于每个连接杆131的结构相同,与主轴组件11以及对应一侧的壳体或摆臂的连接关系也是一致的,因此,以下以一个第一支撑板13a的一个连接杆131与第一壳体20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参考图10a、图10b和图10c,图10a示出了连接杆与壳体和主轴组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10b示出了连接杆与第一滑槽之间的配合示意图,图10c示出了连接杆与壳体之间的装配示意图。连接杆131与第一支撑板13a的一侧固定连接,具体固定装配时,如图10c所示,连接杆131上可以设置与第一支撑板13a的外侧长度和厚度均匹配的凹槽,在连接杆131与第一支撑板13a固定后,连接杆131的两端与第一支撑板支撑柔性屏200的表面可以近似齐平,以保持整机外表的美观。进一步,第一壳体20上设置第一滑槽201,连接杆131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1311与第一滑槽201滑动连接,连接杆131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第二销轴1312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其中,图9b示出的是第一支撑板13a和第一壳体 20背离支撑柔性屏200的表面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在具体设置时,第一滑槽201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20的下方,连接杆131设置成如图10c所示的“L”型设计,再通过第一销轴1311伸入第一滑槽201中。
可以理解的,连接杆131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的方式不限于图10a-图10c所示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摆臂组与主轴组件11的转动连接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电子设备由展平状态转动至闭合状态时,两侧壳体会带动与其固定的摆臂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支撑板一起转动,位于主轴组件11两侧的壳体(或摆臂)相向转动到第一位置,对应的壳体(或摆臂)带动两个支撑板相向转动到第二位置,使得支撑板及主轴组件11围成容纳移动终端的柔性屏的折叠空间;在电子设备由闭合状态转动至展平状态时,位于主轴组件两侧的壳体(或摆臂)转动到第三位置,对应的壳体(或摆臂)带动位于同一侧的支撑板转动到第四位置,且支撑板及主轴组件用于支撑柔性屏的表面平整。
在该技术方案中,柔性屏200的弯折区与两侧支撑板以及主轴组件11表面之间不产生相对滑动,壳体和两个支撑板三者共同支撑柔性屏200在整个过程中的弯折,缓解屏幕受到的弯折应力;同时,闭合状态下,壳体和两个支撑板也为柔性屏200提供了足够的内凹空间,使柔性屏200的弯折区呈水滴状或半圆弧状藏于该内凹空间中,从而使闭合状态下整机等厚,两侧壳体之间无较大的缝隙,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度和柔性屏的寿命。
在具体设置主轴组件11时,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图11a示出了摆臂组件、滑动组件与主轴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1b示出了摆臂组件、滑动组件与主轴组件之间的装配示意图。为了使得摆臂组件能够外露在主轴组件11外并与壳体进行连接,因此在主外轴111上设置了缺口(位于第一弧形滑槽113的末端附近)。该缺口会外露影响到移动终端的外观,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10中还提供了一个柔性遮蔽件16。该柔性遮蔽件16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如弹性钢板,或者弹性塑料板。在电子设备折叠时柔性遮蔽件16可以跟随转轴机构10进行转动和弯折,以跟随转轴机构10的变化而一直遮蔽在主外轴111外侧。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本申请实施例的转轴机构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滑动组件,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
继续参考图11a和图11b,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动组件包括两个主要结构:连接臂组和滑板组。其中,连接臂组用于连接主轴组件和滑板组,滑板组用于连接柔性遮蔽件16。对于连接臂组和滑板组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如一个连接臂组和一个滑板组,或者两个连接臂组和两个滑板组,又或者两个连接臂组合三个滑板组等。因此可以看出,对于连接臂组和滑板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一一对应,也可以采用一个连接臂组对应多个滑板组,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图7所示,采用了两个连接臂组和两个滑板组,并且连接臂组和滑板组之间一一对应,但不限于该种设置方式。
首先说明连接臂组,在本申请中连接臂组的结构相同,如图11a和图11b示出了两个连接臂组与主轴组件11的连接结构,两个连接臂组与主轴组件11和滑板组的连接方式相同,因此以一个连接臂组为例。如图11a和图11b中所示,该连接臂组包括两个连接臂,为了方便描述将两个连接臂分别命名为第一连接臂141a以及第二连接臂141b。在设置第一连接臂 141a以及第二连接臂141b时,两个连接臂对应设置在了主轴组件11的两侧,如图11b中所示,第一连接臂141a及第二连接臂141b沿主轴组件11的长度方向分列在其两侧并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其中,在图11b所示的设置方式中,第一连接臂141a以及第二连接臂 141b采用了两侧对称的设置方式,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臂141a及第二连接臂141b也可以沿主轴组件11的长度方向相错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由于第一连接臂141a及第二连接臂141b与主轴组件和滑板组的连接方式相同,因此以下以第一连接臂141a为例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说明连接臂组件与主轴组件11的转动关系,以主轴组件11包括主外轴111及主内轴112为例进行说明。在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中,继续参考图5,其中主外轴111为一个弧形的壳体,并且在弧形壳体中具有一个凹型缺口115,继续参考图7和图11b,在主外轴111与主内轴112固定连接在一起时,主内轴112盖合在该凹型缺口115上的部分与主外轴111之间一起形成一个容纳空间,第一连接臂141a的一端插入到容纳空间内,并通过第三销轴1411穿过第一连接臂141a的一端实现与主内轴112 和主外轴111的转动连接。具体来说,第三销轴1411的两端伸入容纳空间,并与主内轴112 和主外轴111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臂141a转动时,该第一连接臂141a可绕第三销轴1411 转动,从而实现相对主轴组件11转动的效果。在另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中,第一连接臂141a 的一端也可以形成类似第一摆臂12a的弧形臂的结构,通过弧形臂嵌入主外轴111、主内轴 112或主外轴111和主内轴112共同形成的弧形滑槽中,实现第一连接臂141a与主轴组件 11的转动连接。在又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中,第一连接臂141a也可以通过齿轮和引导槽的方式与主轴组件11实现转动连接。上述后两种连接方式可以参考摆臂组与主轴组件11的转动连接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具体设置第一连接臂141a及第二连接臂141b时,第一连接臂141a及第二连接臂141b 所绕的轴线平行于主轴组件11的长度方向,且第一连接臂141a及第二连接臂141b所绕的轴线相对主轴组件11彼此对称。但每个连接臂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与每个摆臂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为不同的轴线;对于不同的连接臂组之间,位于同一侧的连接臂所绕的轴线可以是一致的。
在本申请中滑板组的结构相同,如图7示出了两个滑板组与连接臂组的连接结构,每个滑板组与对应的连接臂组的连接方式相同,因此以一个滑板组为例。如图11a和图11b中所示,每个滑板组包括分列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滑动板,为了方便描述将两个滑动板分别命名为第一滑动板142a以及第二滑动板142b。在设置第一滑动板142a以及第二滑动板142b时,两个滑动板对应设置在了连接臂组的两侧,由于每个滑动板的结构相同,与连接臂组、壳体和柔性遮蔽件的连接关系也是一致的,因此,以下以第一滑动板142a、第一连接臂141a、第一壳体20以及柔性遮蔽件16的连接关系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继续参考图11a和图11b,第一连接臂141a与第一滑动板142a转动连接并可相对滑动。在第一连接臂141a与第一滑动板142a具体装配时,第一滑动板142a上设置了第三滑槽143,在实现滑动装配时,通过第四销轴1412穿过第一连接臂141a后插入第三滑槽143中,第四销轴1412在第三滑槽143中滑动时,第一滑动板142a可以相对第三滑槽143转动,以实现第一连接臂141a与第一滑动板142a的转动连接和相对滑动。
继续参考图11a和图11b,并进一步参考图12a和图12b,图12a示出了滑动组件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2b示出了滑动组件背离柔性屏的一面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第一滑动板142a设置在第一壳体20与柔性遮蔽件16之间,即第一滑动板142 位于第一壳体20背离柔性屏200的表面附近,且第一滑动板142a与第一壳体20滑动连接。在具体设置上述第一滑动板142a和第一壳体20时,第一滑动板142a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动块1421,第一壳体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滑槽202,其中,滑动块1421与第二滑槽 202一一对应。在图12a中示出了每个滑动板上设置两个滑动块1421,壳体上对应位置设置了两个第二滑槽202,但是可以理解的,滑动块的数量可以更少或更多,相应的第二滑槽也可以对应滑动块的数量进行设置,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在实现滑动装配时,第一滑动板 142a上的滑动块1421穿过第二滑槽202并在第二滑槽202内滑动,以实现第一滑动板142a 与第一壳体20的滑动连接。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滑动连接的稳定性,滑动块1421穿过第二滑槽202的一端的可覆盖区域应大于第二滑槽202的宽度,即滑动块1421穿过第二滑槽 202的一端的边缘应能够搭接在第二滑槽20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例如当滑动块1421为圆形时,其直径可大于第二滑槽202的宽度。进一步为了保证滑动连接的稳定性,如图12b 所示,第一滑动板142a与第一连接臂141a转动和滑动连接的连接部位可以设置一定高度的凸起,同时,第一壳体20对应该凸起的区域也可以设置一个缺口,该连接部位的凸起可以卡接在第一壳体20上对应的缺口位置,使得第一滑动板142a不仅通过滑动块1421保持与第一壳体20的稳定连接,还进一步通过连接部位的凸起和缺口的卡合进一步增加机构的稳定性。
一并参考图12b和图13,图13示出了柔性遮蔽件的结构示意图。柔性遮蔽件16可以设置在主轴组件11背离柔性屏200的一面,具体可以是主外轴111的外侧,用于遮蔽如图12b中所示的主外轴111的缺口或凹槽等。仍以第一滑动板142a、第一壳体20以及柔性遮蔽件16的关系为例说明。具体来说,第一滑动板142a设置在第一壳体20与柔性遮蔽件16 的一侧之间,与第一壳体20滑动连接,与柔性遮蔽件16的一侧固定连接。如图13所示,在具体设置柔性遮蔽件16时,柔性遮蔽件16的两侧分别与滑板组背离柔性屏的一面固定连接。具体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粘胶、铆接、焊接等。与第一滑动板142a一致的,第二滑动板142b设置在第二壳体30与柔性遮蔽件16的另一侧之间,与第二壳体30滑动连接,与柔性遮蔽件1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因此,在两侧壳体进行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第一连接臂141a和第二连接臂142a相对主轴组件11转动,第一滑动板142a和第二滑动板142b 相对对应连接的连接臂转动且滑动,同时第一滑动板142a相对第一壳体20滑动,第二滑动板142b相对第二壳体30滑动,从而第一滑动板142a和第二滑动板142b一起带动柔性遮蔽件16的两侧随两侧壳体的折叠或展开而一同形变,时刻配合主轴组件11的外形轮廓,遮蔽主外轴111外侧的缺口、凹槽等。进一步的,在具体设置柔性遮蔽件16时,其长度可以与主轴11的长度相似,从而完整遮蔽整个主轴组件11的外观。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柔性遮蔽件16更稳固的固定,柔性遮蔽件16的中间可以有部分区域与主外轴111的外侧固定。
又进一步的,由于滑动板的长度较短,与柔性遮蔽件16固定连接时所接触的面有限,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转轴机构10还可以设置固定组件。继续参考图12b和图13进行说明。具体来说,固定组件包括分列在主轴组件11两侧的固定架,为了方便描述将两个固定架分别命名为第一固定架15a以及第二固定架15b。在设置第一固定架15a以及第二固定架15b时,由于每个固定架的结构相同,与滑动板和柔性遮蔽件的连接关系也是一致的,因此,以下以第一滑动板142a、第一固定架15a以及柔性遮蔽件16的连接关系为例进行具体说明。第一固定架15a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滑动板142a背离柔性屏200的一面固定连接,柔性遮蔽件16的一侧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固定架15a固定连接。具体设置时,第一固定架15a的长度可以与主轴组件11的长度相似,这样柔性遮蔽件16与固定架固定可以比直接与滑动板固定更稳固。
在电子设备折叠和展开过程中,为了保证柔性屏不被挤压或拉伸以及更好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保持两侧壳体任一转动的情况下,另一侧与其同步转动,以保证两侧壳体同步的折叠和展开。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还设置了同步机构,一并参考图7和图14,图14示出了同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在具体设置时,每个摆臂组中相错设置的两个第一弧形臂121之间设置有传动轮18,传动轮18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且传动轮18与主轴组件11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垂直于主轴组件11的长度方向。由于传动轮18与每个摆臂组以及主轴组件11的连接关系一致,因此以一个摆臂组为例进行说明。在主轴组件11包括主外轴111 和主内轴112时,传动轮18可以设置在主外轴111和主内轴112相对的两面之间,且与主外轴111或主内轴112转动连接。例如,如图14所示,主外轴111上设置凸起116,传动轮18通过凸起116与主轴组件11固定且相对转动,主内轴上可以适配的设置与凸起116 匹配的固定孔。进一步的,每个第一弧形臂121与传动轮18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啮合的第一凸起和第一缺口。在具体设置时,以一个摆臂组为例,第一摆臂12a的第一弧形臂121 与传动轮18相对的一面上可以设置球状结构的第一凸起1211,传动轮18上则设置与第一凸起1211啮合的第一缺口181;第二摆臂12b的第一弧形臂121与传动轮18相对的一面上可以设置球状结构的第一凸起1212,传动轮18上则设置与球状结构1212啮合的第一缺口 182。由于第一摆臂12a与第二摆臂12b在折叠和展开时会按照相反的方向相对主轴组件11 运动,因此第一摆臂12a在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113内以第一方向滑动时,第一摆臂12a 的第一弧形臂121上的球状结构的第一凸起1211会随之一起旋转,从而带动传动轮18转动以推动第二摆臂12b的第一弧形臂121上的球状结构的第一凸起1212,从而使第二摆臂 12b的第一弧形臂121在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113内以第二方向滑动,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如图14箭头所示),以实现第一摆臂12a和第二摆臂12b的同步旋转,即实现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之间的同步运动。
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保持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阻尼感(用户转动壳体时产生阻力感),转轴机构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阻尼机构。一并参考图7和图15,图15示出了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阻尼机构位于每个摆臂的第一弧形臂121与主内轴112之间,具体可以包括阻尼压片172和第一弹性件171。在具体设置时,阻尼压片172置于第一弧形臂121上,第一弹性件171的两端分别与主内轴112和阻尼压片172抵压接触。在具体设置时,主内轴112与主外轴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容纳第一弹性件171的凹槽。以一个摆臂组中的一个摆臂为例,在第一摆臂12a的第一弧形臂121相对主轴组件11滑动时,由于主内轴112与第一弧形臂121对第一弹性件171的抵押力,会使阻尼压片172对第一弧形臂121产生阻碍其滑动的摩擦力,从而使用户在折叠和展开两侧壳体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阻尼力,也能够避免折叠或展开速度过快对柔性屏的过度拉扯或挤压。
进一步的,转轴机构10还可以包括开合机构,开合机构用于在两侧壳体折叠或展开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自行展开或折叠,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一并参考图7、图16a和图16b,图16a示出了闭合状态下开合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6b示出了展平状态下开合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在具体设置时,开合机构位于主轴组件11与每个摆臂组的至少一个摆臂的第一弧形臂121之间,具体包括凸轮191和第二弹性件192。凸轮191与第一弧形臂12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凸起1911,第一弧形臂121上设置有与第二凸起1911啮合的第二缺口1213和第三缺口1214,第二缺口1213和第三缺口1214与第二凸起1911均可啮合。第二弹性件192的两端分别与主轴组件11和凸轮191抵压接触,用于推动凸轮191和第一弧形臂121相向滑动,从而实现缺口和凸起之间的卡合以及脱离。进一步的,为了将凸轮191 与第二弹性件192连接,凸轮191上还可以设置凸轮轴1912,第二弹性件192可以套装在凸轮轴1912上。进一步的,在具体设置凸轮轴1912和第二弹性件192时,凸轮轴1912与第二弹性件192的数量可以根据情况改变,凸轮轴1912与第二弹性件192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一对应,也可以是多个凸轮轴1912对应一个第二弹性件192,还可以是多个凸轮轴1912 对应多个第二弹性件192(例如三个凸轮轴1912对应两个弹性件192),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以一个摆臂组中的一个摆臂为例。如图16a为展平状态下第一弧形臂121与凸轮191的相对位置关系,此时第二缺口1213与第二凸起1911啮合,在第一壳体20折叠时,第一摆臂12a的第一弧形臂121相对主轴组件向外侧滑动,此时受到力的作用,第二凸起 1911脱离第二缺口1213并逐渐滑向第三缺口1214,在即将达到闭合状态时,由于第二弹性件192的推力作用,会将凸轮191的第二凸起1911沿第三缺口1214的形状边缘推动,从而使凸轮191和第一弧形臂121相向滑动,进而后续无需人工给予过多的力,开合机构即可使第二凸起1911与第三缺口1214达到啮合状态(如图16b所示),也即自动达到了闭合状态。相反的,在从闭合状态展开至展平状态时,第二凸起1911则从与第三缺口1214 啮合的状态脱离,并向第二缺口1213滑动,直到通过第二弹性件192的推力与第二缺口1213 啮合以实现自动展平。
进一步的,开合机构的凸轮191与第二弹性件192配合,在第二凸起1911在第二缺口 1213与第三缺口1214之间滑动时,也可以提供一定的阻尼力,达到与阻尼机构相似的效果。
在既有开合机构又有阻尼机构的情况下,凸轮191的第二凸起1911在达到第二缺口1213与第三缺口1214时,也依然会受到阻尼机构的阻力作用,而不会快速达到展平状态或闭合状态,从而也能够避免折叠或展开速度过快对柔性屏的过度拉扯或挤压。
基于上述折叠装置100,进一步说明柔性屏200与折叠装置100的连接关系。
具体来说,柔性屏200分为5个区,以图1中虚线为界限,分别为A1区、B1区、C 区、B2区、A2区。其中,A1区及A2区分别对应与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固定连接,在具体固定连接时通过背胶贴于两个壳体的上表面。此外,B1区及B2区对应第一支撑板 13a及第二支撑板13b的区,而C区对应主轴组件11的第一表面的区。B1区、B2区及C 区与主轴组件11的第一表面、第一支撑板13a及第二支撑板13b连接时具体粘胶方式有两种,两种粘胶方式闭合状态的剖面图分别为图17a和图17b,下面分别对其进行说明。
第一种粘胶方式为,A1区与第一壳体20粘胶连接,A2区与第二壳体30连接,B1 区、B2区和C区不粘胶,为柔性屏200的非贴合区。屏幕闭合状态如图17a中所示,柔性屏200为非贴合区呈水滴状。
第二种粘胶方式为,屏幕A1区与第一壳体20粘胶连接,屏幕A2区与第二壳体30连接,B1区与转轴机构10的第一支撑板13a粘胶连接,B2区与转轴机构10的第二支撑板 13b粘胶连接,C区不粘胶,为屏幕的非贴合区,屏幕闭合状态如图17b中所示,屏幕非贴合区呈半圆弧状。
在使用时,当转轴机构10展开时,主轴组件11及支撑板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柔性屏 200;当支撑板转动到第二位置时,由于摆臂与主轴组件11之间存在相对滑动,因此在支撑板转动到第二位置时,主轴组件11及支撑板围成容纳柔性屏200折叠部分的空间。并且通过支撑板相对主轴组件11的转动以及相对壳体的滑动,使得转轴机构10折叠后的厚度与两个壳体层叠在一起的厚度近似相等,从而改善了电子设备折叠后的效果。此外,通过支撑板、主轴组件11围成容纳柔性屏200的空间,改善了柔性屏200在折弯时的效果。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该电子设备的柔性屏200与两侧壳体之间不产生相对滑动,闭合状态下转轴机构10给屏幕提供足够的内凹空间,使柔性屏200非贴合区域呈水滴状或半圆弧状藏于该内凹空间中。闭合状态整机等厚,两侧壳体之间无较大的缝隙。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用于承载柔性屏;所述折叠装置包括:
主轴组件以及两个壳体,所述两个壳体分列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
摆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摆臂组,每个摆臂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摆臂,每个摆臂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且与位于同一侧的壳体固定连接;
支撑组件,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支撑板,每个支撑板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且与位于同一侧的摆臂或壳体滑动连接;
其中,每个支撑板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与每个摆臂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分别平行于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
在位于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壳体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壳体带动位于同一侧的支撑板转动到第二位置,且所述支撑板及所述主轴组件围成容纳所述柔性屏的容纳空间;在位于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壳体转动到第三位置时,所述壳体带动位于同一侧的支撑板转动到第四位置,且所述支撑板及所述主轴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的表面平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每个支撑板通过第一销轴穿过同一侧壳体的第一滑槽,且所述第一销轴在同一侧的壳体的第一滑槽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支撑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销轴穿过同一侧壳体的第一滑槽,且所述第一销轴在同一侧的壳体的第一滑槽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摆臂所绕的轴线相对于所述主轴组件彼此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
柔性遮蔽件,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背离柔性屏的一面;
滑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臂组和至少一个滑板组;每个连接臂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且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的连接臂,每个滑板组包括分列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滑动板,每个连接臂与对应的滑动板转动连接并可相对滑动;每个滑动板设置在位于同一侧的壳体与所述柔性遮蔽件之间,且与位于同一侧的壳体滑动连接,与所述柔性遮蔽件的一侧固定连接;
其中,每个连接臂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平行于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且每个连接臂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与每个摆臂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为不同的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滑槽,每个滑动板上设置有滑动装配在所述第二滑槽中的滑动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组件,包括分列在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固定架,且每个固定架与位于同一侧的滑动板背离所述柔性屏的一面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遮蔽件的两侧分别与位于同一侧的固定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设置有与每个摆臂一一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所述每个摆臂上设置有滑动装配在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内的第一弧形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臂所绕轴线位于所述支撑板支撑所述柔性屏的表面附近。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包括主外轴以及与所述主外轴固定连接的主内轴;所述第一弧形滑槽设置在所述主外轴上,或所述第一弧形滑槽设置在所述主外轴和所述主内轴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摆臂组中对应设置的两个摆臂上的第一弧形臂相错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摆臂组中相错设置的两个第一弧形臂之间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且所述传动轮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绕的轴线垂直于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每个第一弧形臂与所述传动轮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啮合的第一凸起和第一缺口;任一所述第一弧形臂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内以第一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弧形臂带动所述传动轮转动以推动另一所述第一弧形臂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内以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阻尼机构,位于每个摆臂的第一弧形臂与所述主内轴之间,包括阻尼压片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阻尼压片置于所述第一弧形臂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内轴和所述阻尼压片抵压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内轴与所述主外轴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8-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合机构,位于所述主轴组件与每个摆臂组的至少一个摆臂的所述第一弧形臂之间,包括凸轮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一弧形臂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弧形臂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啮合的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轴组件和所述凸轮抵压接触,用于推动所述凸轮和所述第一弧形臂相向滑动;在位于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壳体分别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三缺口啮合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上设置有凸轮轴,所述第二弹性件部分套装在所述凸轮轴上。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还包括覆盖在所述折叠装置上的柔性屏,且所述柔性屏与两个壳体固定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还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87857.3A CN113833741B (zh) | 2020-06-24 | 2020-06-24 |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PCT/CN2021/101933 WO2021259340A1 (zh) | 2020-06-24 | 2021-06-24 |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87857.3A CN113833741B (zh) | 2020-06-24 | 2020-06-24 |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33741A true CN113833741A (zh) | 2021-12-24 |
CN113833741B CN113833741B (zh) | 2023-04-07 |
Family
ID=78963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87857.3A Active CN113833741B (zh) | 2020-06-24 | 2020-06-24 |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33741B (zh) |
WO (1) | WO2021259340A1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39498A (zh) * | 2022-04-19 | 2022-12-3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
CN115643329A (zh) * | 2022-10-21 | 2023-01-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WO2023142713A1 (zh) * | 2022-01-26 | 2023-08-0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
WO2023143339A1 (zh) * | 2022-01-30 | 2023-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CN116658512A (zh) * | 2022-10-27 | 2023-08-2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WO2023185167A1 (zh) * | 2022-03-31 | 2023-10-0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
WO2024007706A1 (zh) * | 2022-07-06 | 2024-01-1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机构、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WO2024012008A1 (zh) * | 2022-07-12 | 2024-01-1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阻尼机构及终端 |
WO2024082743A1 (zh) * | 2022-10-17 | 2024-04-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
WO2024104064A1 (zh) * | 2022-11-15 | 2024-05-2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动机构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WO2024131443A1 (zh) * | 2022-12-19 | 2024-06-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和铰链 |
WO2024139433A1 (zh) * | 2022-12-27 | 2024-07-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
WO2024146310A1 (zh) * | 2023-01-06 | 2024-07-1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93135B (zh) * | 2022-03-02 | 2024-01-0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铰链结构和折叠设备 |
CN116838699A (zh) * | 2022-03-23 | 2023-10-0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CN114726938B (zh) * | 2022-03-31 | 2023-08-1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转动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
CN116939069B (zh) * | 2022-03-31 | 2024-08-3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
CN117119083A (zh) * | 2022-05-16 | 2023-1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设备 |
CN117319530B (zh) * | 2022-06-22 | 2024-09-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同步转动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CN117596321A (zh) * | 2022-08-16 | 2024-02-2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转轴组件与电子设备 |
CN117662600A (zh) * | 2022-08-22 | 2024-03-0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转轴装置以及折叠屏设备 |
CN116658513B (zh) * | 2022-11-30 | 2024-04-2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17119086B (zh) * | 2023-01-18 | 2024-06-0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
CN116055601B (zh) * | 2023-01-28 | 2023-08-2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转动组件、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6066466A (zh) * | 2023-01-31 | 2023-05-0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
CN117135244B (zh) * | 2023-02-16 | 2024-09-2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转轴结构及折叠式终端 |
CN117714566A (zh) * | 2023-05-29 | 2024-03-1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铰链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7703911A (zh) * | 2023-05-31 | 2024-03-1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铰链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7711258A (zh) * | 2023-06-26 | 2024-03-1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终端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91193A (zh) * | 2015-12-29 | 2016-04-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
CN205620858U (zh) * | 2016-03-28 | 2016-10-0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转轴结构和平板电脑 |
CN207022053U (zh) * | 2017-05-17 | 2018-02-1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移动终端 |
CN208686793U (zh) * | 2018-07-13 | 2019-04-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209472651U (zh) * | 2018-07-27 | 2019-10-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00079B2 (ja) * | 2003-10-23 | 2008-12-24 | ポップリベット・ファスナー株式会社 | 連結具 |
CN109257460A (zh) * | 2017-07-12 | 2019-01-22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
CN210178745U (zh) * | 2019-01-15 | 2020-03-24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的同步机构 |
CN111692196B (zh) * | 2019-03-15 | 2021-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CN110995892B (zh) * | 2019-10-31 | 2021-10-26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10428258U (zh) * | 2019-11-05 | 2020-04-28 |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
CN111120501A (zh) * | 2020-01-09 | 2020-05-08 |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 弹开式破口水滴形内折同步转动机构 |
-
2020
- 2020-06-24 CN CN202010587857.3A patent/CN113833741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6-24 WO PCT/CN2021/101933 patent/WO202125934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91193A (zh) * | 2015-12-29 | 2016-04-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
CN205620858U (zh) * | 2016-03-28 | 2016-10-0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转轴结构和平板电脑 |
CN207022053U (zh) * | 2017-05-17 | 2018-02-1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移动终端 |
CN208686793U (zh) * | 2018-07-13 | 2019-04-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209472651U (zh) * | 2018-07-27 | 2019-10-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713A1 (zh) * | 2022-01-26 | 2023-08-0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
WO2023143339A1 (zh) * | 2022-01-30 | 2023-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WO2023185167A1 (zh) * | 2022-03-31 | 2023-10-0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
CN115539498A (zh) * | 2022-04-19 | 2022-12-3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
WO2024007706A1 (zh) * | 2022-07-06 | 2024-01-1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机构、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WO2024012008A1 (zh) * | 2022-07-12 | 2024-01-1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阻尼机构及终端 |
WO2024082743A1 (zh) * | 2022-10-17 | 2024-04-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
CN115643329A (zh) * | 2022-10-21 | 2023-01-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6658512A (zh) * | 2022-10-27 | 2023-08-2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CN116658512B (zh) * | 2022-10-27 | 2024-03-2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WO2024104064A1 (zh) * | 2022-11-15 | 2024-05-2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动机构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WO2024131443A1 (zh) * | 2022-12-19 | 2024-06-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和铰链 |
WO2024139433A1 (zh) * | 2022-12-27 | 2024-07-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
WO2024146310A1 (zh) * | 2023-01-06 | 2024-07-1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259340A1 (zh) | 2021-12-30 |
CN113833741B (zh) | 2023-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33741B (zh) |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692196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
CN111698355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
WO2021017959A1 (zh) | 转动机构、折叠显示终端 | |
CN113795683A (zh) |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
CN107135288B (zh) | 具有柔性屏的折叠式终端 | |
CN114333566A (zh) |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
KR101861077B1 (ko) | 힌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
CN211375464U (zh) | 电子装置 | |
CN114076144A (zh) | 转轴机构、可弯折支撑机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 |
CN114244934B (zh) | 电子设备 | |
CN115539490A (zh) |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
US20230209752A1 (en) |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 |
CN113645328B (zh) | 电子设备 | |
CN115529372A (zh) |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折叠装置 | |
CN211123830U (zh) | 转动机构、折叠显示终端 | |
CN113938543A (zh) | 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 |
CN117419098B (zh) |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116557406A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113643610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4373383A (zh) | 可折叠显示设备 | |
CN116708613B (zh) |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 |
CN111022482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116030709A (zh) |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
CN213582864U (zh) | 可折弯显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