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6021A - 拉出型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拉出型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6021A
CN113746021A CN202110563918.7A CN202110563918A CN113746021A CN 113746021 A CN113746021 A CN 113746021A CN 202110563918 A CN202110563918 A CN 202110563918A CN 113746021 A CN113746021 A CN 113746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handle
circuit breaker
interlock
lock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39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川达也
上迫彰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746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0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1/00Switchgear having carriage withdrawable for isolation
    • H02B11/12Switchgear having carriage withdrawable for isolation with isolation by horizontal withdrawal
    • H02B11/127Withdrawal mechanism
    • H02B11/133Withdrawal mechanism with interlo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ip Switchboards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拉出型断路器的互锁机构具有手柄锁止销(63)和互锁杆(62)。手柄锁止销(63)阻止拉出手柄向拉出机构部(50)的插入。互锁杆(62)与向开路按钮的操作联动地使手柄锁止销(63)旋转而能够实现拉出手柄向拉出机构部(50)的插入。互锁杆(62)具有延伸部(62a)和弯曲部(62b)。延伸部(62a)朝向手柄锁止销(63)之中的与互锁杆(62)抵接的操作部(63c)延伸。弯曲部(62b)从延伸部(62a)向手柄锁止销(63)的旋转轴(63d)的延伸方向弯曲,抵接于操作部(63c)。

Description

拉出型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拉出框内能够拉出地对断路器主体进行收纳的拉出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拉出框和断路器主体的拉出型断路器,该断路器主体经由拉出轨道与拉出框连结,能够从拉出框内拉出。在该拉出型断路器中,通过将拉出手柄向拉出机构部插入、使拉出手柄旋转,从而将断路器主体从拉出框拉出。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拉出型断路器,其构成为在电路为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无法将断路器主体从拉出框拉出。在该拉出型断路器中设置有互锁机构,该互锁机构在电路为闭合状态的情况下阻止拉出手柄向拉出机构部的插入,在将电路设为开路状态的开路按钮被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将拉出手柄向拉出机构部插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互锁机构中,在电路为闭合状态下,通过手柄锁止销阻止拉出手柄向断路器主体的插入。在该互锁机构中,与向将电路设为开路状态的开路按钮的操作相应地,互锁杆一边与手柄锁止销抵接一边移动,由此手柄锁止销的操作部在互锁杆的端部滑动而手柄锁止销旋转,能够将拉出手柄向断路器主体插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08764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互锁机构中,在手柄锁止销能够在旋转轴方向移动地被支撑的情况下,如果手柄锁止销在旋转轴方向移动,则互锁杆向手柄锁止销的抵接面积不足,有可能互锁机构的动作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使互锁机构的动作的稳定性提高的拉出型断路器。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达到目的,本发明的拉出型断路器具有拉出框、断路器主体、拉出机构部和互锁机构。断路器主体经由拉出轨道与拉出框连结,能够从拉出框内拉出。拉出机构部从外部被插入拉出手柄,伴随拉出手柄的移动而在将断路器主体从拉出框内拉出的拉出方向及将断路器主体向拉出框内插入的插入方向使断路器主体移动。互锁机构限制拉出手柄向拉出机构部的插入。互锁机构具有手柄锁止销和互锁杆。手柄锁止销通过向拉出手柄的抵接而阻止拉出手柄向拉出机构部的插入。互锁杆与向开路按钮的操作联动地使手柄锁止销旋转而能够将拉出手柄向拉出机构部插入。互锁杆具有延伸部和弯曲部。延伸部朝向手柄锁止销之中的与互锁杆抵接的操作部延伸。弯曲部从延伸部向手柄锁止销的旋转轴方向弯曲,抵接于操作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使互锁机构的动作的稳定性提高这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型断路器的外观斜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从拉出框内拉出的状态的拉出型断路器的外观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从拉出框拉出且模塑罩拆下的状态的拉出型断路器的外观斜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型断路器为跳闸状态的情况下的断路器主体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型断路器为充能完成的开路状态的情况下的断路器主体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型断路器为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的断路器主体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主轴、绝缘连杆用臂及绝缘连杆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手柄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沿图1所示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的开路按钮没有被按下的情况下的手柄锁止销和拉出手柄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的开路按钮被按下的情况下的通过拉出手柄将断路器主体从拉出框拉出的情形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的开路按钮没有被按下的状态下的断路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的开路按钮被按下的状态下的断路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
图16是将图14的一部分放大的正视图。
图17是将图13的一部分放大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5所示的标号D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19是图14所示的标号C的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出型断路器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型断路器的外观斜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从拉出框内拉出的状态的拉出型断路器的外观斜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从拉出框拉出且模塑罩拆下的状态的拉出型断路器的外观斜视图。此外,在图1至图3中示出了拉出型断路器的拉出框的一部分被切掉的状态。
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型断路器100具有:断路器主体1,其进行3相回路的电路的开闭;端子装置2,其与断路器主体1连接;以及拉出框3,其配置端子装置2且收纳断路器主体1。并且,拉出型断路器100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以能够将断路器主体1从拉出框3内拉出的方式对断路器主体1和拉出框3进行连结的伸缩式的拉出轨道4。此外,拉出型断路器100例如能够将断路器主体1可拉出地收纳于未图示的封闭配电盘的框体内。
另外,拉出型断路器100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拉出机构部50,该拉出机构部50从外部被插入未图示的拉出手柄,伴随拉出手柄的移动而在将断路器主体1从拉出框3内拉出的拉出方向、及将断路器主体1向拉出框3内插入的插入方向使断路器主体1移动。
此外,在包含图1至图3的多个附图中,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图示出包含Z轴、X轴和Y轴的3维的正交坐标系,Z轴将铅垂朝上设为正方向,X轴将从拉出框3拉出断路器主体1的方向设为正方向,Y轴分别与X轴和Z轴正交。下面,有时将Z轴正方向记载为上方向,将Z轴负方向记载为下方向。另外,有时将X轴正方向记载为前方向,将X轴负方向记载为后方向。另外,有时将Y轴正方向记载为右方向,将Y轴负方向记载为左方向。
断路器主体1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绝缘性的框体10。框体10具有模塑壳体11及模塑罩12。在模塑罩12的前表面12a配置:手柄13,其用于手动地将后面记述的合闸弹簧18储能;闭合按钮14,其用于将3相回路的电路设为闭合状态;以及开路按钮15,其用于将3相回路的电路设为开路状态。
另外,断路器主体1如图3所示,具有收纳于框体10内而进行电路的开闭的开闭机构部5。下面,有时将通过断路器主体1使电路为闭合状态的情况简单记载为闭合状态,将通过断路器主体1使电路为开路状态的情况简单记载为开路状态。另外,有时将由断路器主体1进行的从开路状态向闭合状态的动作记载为闭合动作。
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型断路器为跳闸状态的情况下的断路器主体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型断路器为充能完成的开路状态的情况下的断路器主体的剖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型断路器为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的断路器主体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此外,下面,顺时针及逆时针是指在包含图4至图6的附图上的顺时针及逆时针。
如图4所示,断路器主体1具有负载侧固定导体42、配置有可动触点43a的可动接触件43和配置有固定触点44a的电源侧固定导体44。另外,断路器主体1具有:挠性导体45,其具有挠性,一端固定于负载侧固定导体42,另一端固定于可动接触件43;以及压接弹簧46,其一端安装于框体10,另一端安装于挠性导体45。可动触点43a和固定触点44a接触,由此负载侧固定导体42和电源侧固定导体44经由挠性导体45电连接。配置有可动触点43a的可动接触件43由开闭机构部5进行驱动。此外,可动接触件43也可以是包含挠性导体45的结构。
开闭机构部5具有:框架16,其固定于框体10;凸轮轴21,其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框架16;以及充能用凸轮22及棘轮23,它们各自固定于凸轮轴21。在框架16固定有固定轴24a、26a、30a等。棘轮23在手柄13的前端在图4所示的箭头E所表示的方向被操作的情况下,与手柄13的旋转联动地逆时针地旋转。
另外,开闭机构部5具有:引导板17,其一端固定于框架16,向上方向延伸;合闸弹簧18,其安装于引导板17;以及L字状的充能臂24,其中途部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固定轴24a。在充能臂24的一端设置的弹簧钩销24d插入至在引导板17形成的长孔17a。合闸弹簧18的一端抵接于弹簧钩销24d,另一端抵接于框架16。另外,在充能臂24的另一端设置的臂侧辊24b抵接于充能用凸轮22的凸轮面22b。在充能用凸轮22和棘轮23之间设置凸轮侧辊22a。
另外,开闭机构部5具有:第1关闭弹键25,其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固定轴24a;第2关闭弹键26,其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固定轴26a;以及关闭杆27,其一部分形成为半圆柱状。第1关闭弹键25的前端抵接于凸轮侧辊22a。在第1关闭弹键25的基端和前端之间的中途部设置的弹键侧辊25a抵接于第2关闭弹键26的下端。在第2关闭弹键26的下端形成凸出部26b及卡合部26c。
第2关闭弹键26通过未图示的复位弹簧而受到逆时针的力,因此凸出部26b试图使第1关闭弹键25顺时针地旋转。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第1关闭弹键25处于与凸轮侧辊22a的抵接状态,凸轮侧辊22a成为止动器而第1关闭弹键25被保持为无法旋转的状态。此外,关闭杆27通过由图7所示的闭合按钮14进行的手动或者由螺线管等进行的接通操作而顺时针地旋转。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主轴、绝缘连杆用臂及绝缘连杆的关系的图,仅图示出开闭机构部5之中的一部分的结构。如图8所示,开闭机构部5具有:主轴28;绝缘连杆用臂28a,其固定于主轴28;以及第2连杆用臂28b,其固定于主轴28,配置于绝缘连杆用臂28a之间。绝缘连杆用臂28a在主轴28沿延伸方向基端等间隔地配置3个。绝缘连杆用臂28a和第2连杆用臂28b彼此为相同形状。绝缘连杆用臂28a通过销47能够旋转地与图4所示的绝缘连杆41的一端连结。绝缘连杆41的另一端与可动接触件43连结。
如图4所示,开闭机构部5具有:合闸肘连杆机构29;连杆杠杆30,其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固定轴30a;跳闸弹键31,其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固定轴26a;以及跳闸杆32,其与跳闸弹键31的一端卡合。合闸肘连杆机构29包含第1连杆29a、第2连杆29b和销29c、29d。第1连杆29a的一端和第2连杆29b的一端通过销29d连结。第2连杆29b的另一端通过销29c与第2连杆用臂28b的另一端连结。连杆杠杆30的一端通过销30b与第1连杆29a的另一端连结,在一端和旋转中心之间的中途部设置杠杆侧辊30c。跳闸弹键31的侧面与杠杆侧辊30c卡合。
接下来,对用于将断路器主体1从图4所示的跳闸状态向图5所示的充能完成的开路状态转换的储能动作进行说明。充能是指合闸弹簧18的储能。在合闸弹簧18释放的图4所示的跳闸状态下,如果通过手动操作在箭头E所示的方向按下手柄13,则棘轮23、凸轮轴21及充能用凸轮22逆时针地旋转。因此,臂侧辊24b一边沿凸轮面22b旋转一边移动,充能臂24以固定轴24a为中心而顺时针地旋转。由此,如图5所示,在充能臂24的一端设置的弹簧钩销24d向下方向移动而将合闸弹簧18储能。
另外,如果充能用凸轮22逆时针地旋转,则第1关闭弹键25顺时针地旋转,弹键侧辊25a从第2关闭弹键26的凸出部26b脱离。由此,第2关闭弹键26的下端成为自由状态,因此通过未图示的复位弹簧而逆时针地旋转,卡合部26c与第1关闭弹键25的弹键侧辊25a卡合而逆时针的旋转停止。另外,关闭杆27通过未图示的复位弹簧逆时针地旋转而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阻止第2关闭弹键26的顺时针的旋转。
另外,通过充能臂24的顺时针的旋转而工作面24c向下方向移动,因此通过合闸肘连杆机构29的弯曲力,合闸肘连杆机构29的连杆侧辊29e追随工作面24c而向下方向的移动。因此,合闸肘连杆机构29的第1连杆29a向下方向移动,销30b向下方向移动,因此连杆杠杆30逆时针地旋转,杠杆侧辊30c也逆时针地旋转。由此,跳闸弹键31通过复位弹簧而顺时针地旋转,如图5所示,杠杆侧辊30c与跳闸弹键31的凹部卡合,并且跳闸杆32通过未图示的复位弹簧而顺时针地旋转。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跳闸杆32作为阻止跳闸弹键31的逆时针的旋转的止动器而起作用。
此外,充能用凸轮22通过手柄13的多次的按下操作大致旋转1周而最终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通过合闸弹簧18的释放力而将弹簧钩销24d向上方向按压,因此对充能臂24施加逆时针的力,但经由第1关闭弹键25及第2关闭弹键26而关闭杆27作为止动器起作用。因此,阻止充能臂24的逆时针的旋转。
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如果按下图7所示的闭合按钮14,则关闭杆27顺时针地旋转,通过关闭杆27进行的第2关闭弹键26的锁止被解除。锁止解除后的第2关闭弹键26顺时针地旋转,卡合部26c和弹键侧辊25a的卡合脱离。因此,充能用凸轮22一边通过凸轮侧辊22a使第1关闭弹键25逆时针地旋转,一边逆时针地旋转,因此臂侧辊24b落入充能用凸轮22的凸轮面22b的台阶部。
充能臂24通过合闸弹簧18的释放力而逆时针地旋转,工作面24c将合闸肘连杆机构29的连杆侧辊29e推起。跳闸弹键31通过跳闸杆32向逆时针将动作锁止,因此合闸肘连杆机构29伸长,使第2连杆用臂28b逆时针地旋转。由此,如图6所示,在断路器主体1中,可动触点43a和固定触点44a接触,电路成为闭合状态。此外,在图6的状态下,通过压接弹簧46经由合闸肘连杆机构29及销30b对连杆杠杆30赋予了顺时针的旋转力。因此,经由杠杆侧辊30c将跳闸弹键31逆时针地按压,但跳闸弹键31由跳闸杆32阻止逆时针的旋转,因此连杆杠杆30的顺时针的旋转被阻止。
在断路器主体1为图6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按下图7所示的开路按钮15,则跳闸杆32逆时针地旋转,跳闸弹键31通过连杆杠杆30的顺时针的旋转力而逆时针地转动。因此,杠杆侧辊30c从跳闸弹键31的凹部脱离,连杆杠杆30顺时针地旋转。其结果,合闸肘连杆机构29的另一端的销30b向上方向移动而合闸肘连杆机构29弯曲。此时,合闸肘连杆机构29的连杆侧辊29e沿充能臂24的工作面24c向左方向移动,销29c将绝缘连杆41向左方向驱动而使可动接触件43向左方向动作。因此,可动触点43a从固定触点44a分离,断路器主体1返回至图4所示的开路状态。
在拉出型断路器100如图7所示设置互锁机构60,该互锁机构60在电路为闭合状态下,阻止未图示的拉出手柄向拉出机构部50插入。下面,关于拉出手柄、拉出机构部50及互锁机构60的结构具体地进行说明。
首先,对拉出手柄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手柄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手柄70形成为T字状,具有轴部71和把手72。轴部71形成为圆柱状,具有:延伸部71a,其一端部与把手72的中央部连结;以及前端部71b,其与延伸部71a的另一端部相连续,形成为六边形状。
接下来,对拉出机构部5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沿图1所示的X-X线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拉出机构部50具有前表面面板51、支撑部52、主螺杆53、压缩弹簧54和插入螺杆55。前表面面板51、支撑部52及主螺杆53设置于断路器主体1,插入螺杆55设置于拉出框3。
在前表面面板51形成有呈圆形开口的插入口51a,拉出手柄70的轴部71从该插入口51a插入至拉出机构部50的内部。支撑部52将主螺杆53在前后方向能够移动地支撑。该支撑部52也被称为指示器框架。
主螺杆53具有:筒部53a,其形成有卡合部53a1;螺杆部53b,其形成有外螺纹部53b1;以及环部53c,其能够移动地安装于螺杆部53b的外周。卡合部53a1是形成为六边形状的孔,供拉出手柄70的前端部71b插入,与前端部71b卡合。在筒部53a和环部53c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54,环部53c向后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在将筒部53a向后方向按压的情况下,由压缩弹簧54将筒部53a向前方向施力。
插入螺杆55形成有螺孔55a,主螺杆53的外螺纹部53b1插入至该螺孔55a,由此与主螺杆53卡合。
在图10中示出了互锁机构60之中的一部分。互锁机构60对拉出手柄70向拉出机构部50的插入进行限制。该互锁机构60包含:手柄锁止销63,其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撑部52;以及互锁杆62,其与用户向图7所示的开路按钮15的操作联动地,使手柄锁止销63旋转而解除拉出手柄70向拉出机构部50的插入阻止。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的开路按钮没有被按下的情况下的手柄锁止销和拉出手柄的关系的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的开路按钮被按下的情况下的通过拉出手柄将断路器主体从拉出框拉出的情形的图。
在图7所示的开路按钮15没有被按下的情况下,在作业者试图将拉出手柄70中的轴部71的前端部71b向主螺杆53中的筒部53a的卡合部53a1插入的情况下,手柄锁止销63存在于与拉出手柄70的前端部71b抵接的位置。因此,如图11所示,拉出手柄70的前端部71b向卡合部53a1的插入被阻止。
在图7所示的开路按钮15被按下的情况下,手柄锁止销63存在于不与拉出手柄70的轴部71抵接的位置。因此,如图12的框A内所示,作业者能够将拉出手柄70的轴部71的前端部71b插入至主螺杆53的卡合部53a1。
而且,作业者通过使拉出手柄70的把手72以轴部71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使主螺杆53不断旋转,由此能够解除外螺纹部53b1和插入螺杆55的卡合。在外螺纹部53b1和插入螺杆55的卡合被解除后,如图12的框B内所示,作业者通过使拉出手柄70向前方向移动而能够将断路器主体1从拉出框3拉出。
另外,作业者在使断路器主体1收容于拉出框3的情况下,在将拉出手柄70的前端部71b插入至主螺杆53的卡合部53a1后,使拉出手柄70向后方向移动,插入至外螺纹部53b1和插入螺杆55。然后,作业者使拉出手柄70的把手72以轴部71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使主螺杆53旋转,使外螺纹部53b1和插入螺杆55卡合,由此能够使断路器主体1收容于拉出框3。
接下来,对互锁机构60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的开路按钮没有被按下的状态下的断路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断路器主体的开路按钮被按下的状态下的断路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
如图13所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互锁机构60具有关闭臂61、互锁杆62和手柄锁止销63。关闭臂61能够经由旋转轴64旋转地支撑于框架16。该关闭臂61在开路按钮15被向后方向压入的情况下,以旋转轴64为中心在图13中逆时针地旋转。互锁杆62在上下方向延伸,一端能够旋转地连接于关闭臂61,另一端抵接于手柄锁止销63。互锁杆62伴随关闭臂61逆时针的旋转而向上方向移动。
如图14所示,互锁杆62具有延伸部62a和弯曲部62b。手柄锁止销63具有锁止部63a、旋转部63b和操作部63c。互锁杆62的延伸部62a从与关闭臂61连接的基端向朝向手柄锁止销63的操作部63c的方向即下方向延伸。互锁杆62的弯曲部62b从延伸部62a向手柄锁止销63的旋转轴63d的延伸方向即左右方向弯曲,抵接于操作部63c。弯曲部62b例如是通过折弯加工而形成的。下面,有时将旋转轴63d的延伸方向记载为旋转轴方向。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弯曲部62b构成为向左方向弯曲,但也可以向右方向弯曲。
锁止部63a形成为圆筒状,在内部插入贯穿有旋转部63b。旋转部63b在锁止部63a的内部插入贯穿的中央部形成为U字状,一端和另一端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撑部52。另外,在旋转部63b的另一端和支撑部52之间架设有手柄锁止弹簧65,通过该手柄锁止弹簧65绕旋转轴63d对锁止部63a施力。
另外,操作部63c形成为L字状,与旋转部63b相连续。该操作部63c在与旋转轴63d正交的方向延伸之后向沿旋转轴63d的方向弯曲。为了使手柄锁止销63容易旋转,在对旋转部63b进行支撑的支撑部52和操作部63c之间设置有间隙。此外,锁止部63a及旋转部63b也可以是一体化的结构,另外,手柄锁止销63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锁止部63a,而是将旋转部63b兼作为锁止部。
在图13及图14所示的状态下,在主螺杆53的卡合部53a1的前方向存在有手柄锁止销63的锁止部63a。因此,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在断路器主体1中开路按钮15没有被按下的状态下,能够防止拉出手柄70的前端部71b误插入至主螺杆53的卡合部53a1。
在图13及图14所示的状态下,如果开路按钮15被向后方向压入,则开路按钮15抵接于关闭臂61,如果开路按钮15被进一步压入,则关闭臂61以旋转轴64为中心在图13中逆时针地旋转。
如果关闭臂61在图13中逆时针地旋转,则互锁杆62向图13中的标号F所示的方向即上方向移动。如果互锁杆62向上方向移动,则手柄锁止销63通过手柄锁止弹簧65的施加力而以旋转轴63d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如图15所示,手柄锁止销63的锁止部63a向下方向移动,因此成为在主螺杆53的卡合部53a1的前方向不存在锁止部63a的状态。因此,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能够将拉出手柄70的前端部71b插入至主螺杆53的卡合部53a1。
互锁杆62由未图示的复位弹簧向与图13中的标号F所示的方向的反方向即下方向施力,如果从图15所示的状态起作业者放开开路按钮15,则互锁杆62向下方向移动。如果互锁杆62向下方向移动,则手柄锁止销63的操作部63c由互锁杆62的弯曲部62b向下方向按压。因此,手柄锁止销63的操作部63c在互锁杆62的弯曲部62b滑动,如图14所示,手柄锁止销63的锁止部63a向主螺杆53的卡合部53a1的前方向移动。
图16是将图14的一部分放大的正视图。图17是将图13的一部分放大的侧视图。如图16及图17所示,手柄锁止销63的操作部63c具有:第1延伸部63c1,其与旋转部63b的一端相连续,在与旋转轴63d正交的方向延伸;以及第2延伸部63c2,其与第1延伸部63c1相连续,在沿旋转轴63d的方向延伸。第2延伸部63c2由互锁杆62按压,由此第1延伸部63c1以旋转轴63d为中心进行旋转,成为图16及图17所示的状态。
互锁杆62的弯曲部62b之中的互锁杆62的与第2延伸部63c2接触的面为平坦面。因此,互锁杆62向第2延伸部63c2的抵接是通过由互锁杆62的弯曲部62b实施的面接触进行的。如图16所示,在左右方向上,弯曲部62b的长度比延伸部62a的长度更长。因此,互锁杆62与不设置弯曲部62b而使延伸部62a向第2延伸部63c2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向第2延伸部63c2的抵接量即向第2延伸部63c2的抵接面积增加。因此,例如,即使手柄锁止销63以操作部63c和支撑部52之间的间隙量在左右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弯曲部62b与第2延伸部63c2抵接的状态也会被维持。因此,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能够使互锁机构60的动作的稳定性提高。
在这里,考虑在互锁杆62不设置弯曲部62b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互锁杆62的延伸部62a的端面抵接于操作部63c,但互锁杆62的延伸部62a的端面为断裂面。如果手柄锁止销63的操作部63c在互锁杆62的断裂面滑动,则由于滑动摩擦的波动,有可能手柄锁止销63相对于互锁杆62的滑动动作变得不稳定,互锁杆62的复位动作变得不稳定。互锁杆62的复位动作是在作业者放开开路按钮15后互锁杆62向上方移动的动作。该互锁杆62的复位动作能够通过增大对互锁杆62施力的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的载荷而变得稳定,但无法大于用于对闭合按钮14进行操作的载荷。另一方面,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相对于互锁杆62的向第2延伸部63c2的抵接是通过由互锁杆62的弯曲部62b实施的面接触进行的,因此能够使手柄锁止销63相对于互锁杆62的滑动动作稳定。
弯曲部62b向第2延伸部63c2的接触位置伴随互锁杆6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变化。即,伴随互锁杆6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第2延伸部63c2在弯曲部62b滑动。在互锁机构60中,如上所述,互锁杆62向第2延伸部63c2的抵接面积增加,因此能够将第2延伸部63c2相对于弯曲部62b的滑动稳定化。因此,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能够使互锁机构60的动作的稳定性提高。
例如,设为互锁机构60处于图16所示的状态且延伸部62a直接抵接于第2延伸部63c2。在该情况下,如果关闭臂61向左方向移动,则延伸部62a向第2延伸部63c2的抵接面积减少,有时无法将通过关闭臂61实施的手柄锁止销63的旋转稳定地进行。另一方面,在断路器主体1中,即使手柄锁止销63向左方向移动,弯曲部62b与第2延伸部63c2抵接的状态也会被维持。因此,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能够使互锁机构60的动作的稳定性提高。
另外,在互锁机构60中,在关闭臂61向下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弯曲部62b向从支撑部52分离的方向即左方向移动。由此,在断路器主体1中,即使关闭臂61向左方向移动,弯曲部62b与第2延伸部63c2抵接的状态也会被更稳定地维持。因此,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能够使互锁机构60的动作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图18是图15所示的标号D的区域的放大图。图19是图14所示的标号C的区域的放大图。如图18所示,在互锁杆62的延伸部62a形成向朝向框架16的方向即右方向凸出的凸部62a1。该凸部62a1例如是针对延伸部62a通过锻压加工而形成的。凸部62a1在开路按钮15被按下的状态下,配置于在框架16形成的槽部16a1内。槽部16a1是框架16中的与互锁杆62的延伸部62a的相对面16a之中的形成为凹状的区域,处于与平坦部16a2相比远离延伸部62a的位置。另外,槽部16a1具有越朝向下方则在左右方向上与平坦部16a2越接近的倾斜面,凸部62a1在该倾斜面进行滑动。
从图18所示的状态起作业者将手从开路按钮15放开,由此互锁杆62向图13中的标号F所示的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因此凸部62a1从槽部16a1内进行移动,如图19所示处于将框架16的平坦部16a2抵接的位置。即,凸部62a1朝向框架16的相对面16a凸出,因此在从手柄锁止销63不阻止拉出手柄70向拉出机构部50插入的位置,向手柄锁止销63阻止拉出手柄70向拉出机构部50插入的位置变更的情况下,从槽部16a1内的位置向与平坦部16a2抵接的位置移动。因此,弯曲部62b向图19中的左方向移动。由此,在断路器主体1中,即使关闭臂61向左方向移动,弯曲部62b与第2延伸部63c2抵接的状态也会被更稳定地维持。因此,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能够使互锁机构60的动作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如图17所示,弯曲部62b中的向操作部63c的抵接面,相对于与互锁杆62的移动方向及手柄锁止销63的旋转轴方向各自正交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具有倾斜角θ1。即,弯曲部62b中的向操作部63c的抵接面越朝向后方向则向上方向越倾斜。由此,互锁机构60与弯曲部62b不具有倾斜角θ1的情况相比,抑制在互锁杆62向下方向移动时,第2延伸部63c2相对于弯曲部62b接触的前后方向的位置急剧地变化。因此,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能够使互锁机构60的动作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如以上所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拉出型断路器100具有:拉出框3;断路器主体1,其经由拉出轨道4与拉出框3连结,能够从拉出框3内拉出;拉出机构部50;以及互锁机构60。拉出机构部50从外部被插入拉出手柄70,伴随拉出手柄70的移动而在将断路器主体1从拉出框3内拉出的拉出方向及将断路器主体1向拉出框3内插入的插入方向使断路器主体1移动。互锁机构60限制拉出手柄70向拉出机构部50的插入。互锁机构60具有手柄锁止销63和互锁杆62。手柄锁止销63阻止拉出手柄70向拉出机构部50的插入。互锁杆62与用户向开路按钮15的操作联动地使手柄锁止销63旋转而能够将拉出手柄70向拉出机构部50插入。互锁杆62具有延伸部62a和弯曲部62b。延伸部62a朝向手柄锁止销63之中的与互锁杆62抵接的操作部63c延伸。弯曲部62b从延伸部62a向手柄锁止销63的旋转轴方向弯曲而与操作部63c抵接。由此,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互锁杆62向第2延伸部63c2的抵接是通过由互锁杆62的弯曲部62b实施的面接触进行的。因此,互锁杆62与不设置弯曲部62b而使延伸部62a向第2延伸部63c2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向第2延伸部63c2的抵接面积增加。由此,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能够使互锁机构60的动作的稳定性提高。另外,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相对于互锁杆62的向操作部63c的抵接是通过由互锁杆62的操作部63c实施的面接触进行的,因此能够使手柄锁止销63相对于互锁杆62的滑动动作稳定。
另外,拉出型断路器100具有框架16,该框架16在与互锁杆62相对的相对面16a形成有槽部16a1和平坦部16a2。延伸部62a具有凸部62a1。凸部62a1朝向框架16的相对面16a凸出,在手柄锁止销63从不限制拉出手柄70向拉出机构部50的插入的位置向进行限制的位置变更的情况下,从槽部16a1内的位置向与平坦部16a2抵接的位置移动。由此,在断路器主体1中,即使关闭臂61在旋转轴方向移动,弯曲部62b与第2延伸部63c2抵接的状态也会被更稳定地维持。因此,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能够使互锁机构60的动作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拉出型断路器100中的弯曲部62b为,与操作部63c抵接的面相对于与互锁杆62的移动方向及手柄锁止销63的旋转轴方向各自正交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倾斜而形成。由此,互锁机构60抑制在互锁杆62向下方向移动时,第2延伸部63c2相对于弯曲部62b接触的位置急剧地变化。因此,在拉出型断路器100中,能够使互锁机构60的动作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一个例子,也能够与其他公知技术进行组合,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也能够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标号的说明
1断路器主体,2端子装置,3拉出框,4拉出轨道,5开闭机构部,10框体,11模塑壳体,12模塑罩,12a前表面,13手柄,14闭合按钮,15开路按钮,16框架,16a相对面,16a1槽部,16a2平坦部,17引导板,17a长孔,18合闸弹簧,21凸轮轴,22充能用凸轮,22a凸轮侧辊,22b凸轮面,23棘轮,24充能臂,24a、26a、30a固定轴,24b臂侧辊,24c工作面,24d弹簧钩销,25第1关闭弹键,25a弹键侧辊,26第2关闭弹键,26b凸出部,26c、53a1卡合部,27关闭杆,28主轴,28a绝缘连杆用臂,28b第2连杆用臂,29合闸肘连杆机构,29a第1连杆,29b第2连杆,29c、29d、30b、47销,29e连杆侧辊,30连杆杠杆,30c杠杆侧辊,31跳闸弹键,32跳闸杆,41绝缘连杆,42负载侧固定导体,43可动接触件,43a可动触点,44电源侧固定导体,44a固定触点,45挠性导体,46压接弹簧,50拉出机构部,51前表面面板,51a插入口,52支撑部,53主螺杆,53a筒部,53b螺杆部,53b1外螺纹部,53c环部,54压缩弹簧,55插入螺杆,55a螺孔,60互锁机构,61关闭臂,62互锁杆,62a、71a延伸部,62a1凸部,62b弯曲部,63手柄锁止销,63a锁止部,63b旋转部,63c操作部,63c1第1延伸部,63c2第2延伸部,63d、64旋转轴,65手柄锁止弹簧,70拉出手柄,71轴部,71b前端部,72把手,100拉出型断路器。

Claims (3)

1.一种拉出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拉出框;
断路器主体,其经由拉出轨道与所述拉出框连结,能够从所述拉出框内拉出;
拉出机构部,其从外部被插入拉出手柄,伴随所述拉出手柄的移动而在将所述断路器主体从所述拉出框内拉出的拉出方向、及将所述断路器主体向所述拉出框内插入的插入方向,使所述断路器主体移动;以及
互锁机构,其限制所述拉出手柄向所述拉出机构部的插入,
所述互锁机构具有:
手柄锁止销,其通过向所述拉出手柄的抵接而阻止所述拉出手柄向所述拉出机构部的插入;以及
互锁杆,其与向开路按钮的操作联动地使所述手柄锁止销旋转而能够将所述拉出手柄向所述拉出机构部插入,
所述互锁杆具有:
延伸部,其朝向所述手柄锁止销之中的与所述互锁杆抵接的操作部延伸;以及
弯曲部,其从所述延伸部向所述手柄锁止销的旋转轴方向弯曲,抵接于所述操作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出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框架,该框架在与所述互锁杆相对的相对面形成有槽部和平坦部,
所述延伸部具有凸部,该凸部朝向所述相对面凸出,在从所述手柄锁止销不限制所述拉出手柄向所述拉出机构部的插入的位置向进行限制的位置变更的情况下,该凸部从所述槽部内的位置向与所述平坦部抵接的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出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与所述操作部抵接的面相对于与所述互锁杆的移动方向及所述旋转轴方向各自正交的方向倾斜而形成。
CN202110563918.7A 2020-05-29 2021-05-24 拉出型断路器 Pending CN1137460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5022A JP7438026B2 (ja) 2020-05-29 2020-05-29 引出形遮断器
JP2020-095022 2020-05-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021A true CN113746021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2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3918.7A Pending CN113746021A (zh) 2020-05-29 2021-05-24 拉出型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38026B2 (zh)
CN (1) CN11374602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7990B2 (ja) 2002-04-12 2009-04-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引出形遮断器
CN106409626A (zh) 2016-11-24 2017-02-15 贵州泰永长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式acb抽屉座用安全脱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90321A (ja) 2021-12-13
JP7438026B2 (ja) 202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44333B2 (ja) リッド開閉装置
JP4872032B2 (ja) 給電コネクタ
JP4492493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5045244A (ja) モジュール支持体に差し込んだり、これから引き出したりするための差込モジュール
WO2020015106A1 (zh) 一种自锁插头
CN113746021A (zh) 拉出型断路器
JP2003022872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3016317A (ja)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CN111067422A (zh) 可更换地安装的蓄电池
JP3301131B2 (ja) 端子装置
US5622510A (en) PC c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20524234A (ja) ドアロック
CN111799691B (zh) 拉出型断路器
KR100430223B1 (ko) 인출형 차단기
CN113412203A (zh) 车辆门把手装置
JP3566588B2 (ja) コネクタの結合構造
CN212365786U (zh) 开关组件及电动工具
JP3670512B2 (ja)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2551456Y2 (ja) 多極コネクタ
US20230304333A1 (en) Lock device
JP4612496B2 (ja) 開閉器
JPH062533U (ja) 引出形遮断器
JPH0775031B2 (ja) カードのエジェクト機構
CN114300289A (zh) 开关组件及电动工具
JPS613206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