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5769B - 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及前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及前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5769B
CN113715769B CN202111009098.3A CN202111009098A CN113715769B CN 113715769 B CN113715769 B CN 113715769B CN 202111009098 A CN202111009098 A CN 202111009098A CN 113715769 B CN113715769 B CN 1137157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main controller
front wall
crumple
groove
tur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90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15769A (zh
Inventor
汪前斌
刘孙炼
张红亮
罗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090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157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15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5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15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57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04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 B60R21/045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instrument panel or dashboar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9Body parts of the occupant or pedestrian affected by the accident
    • B60R2021/0053Le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04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 B60R2021/0414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using energy absorbing rib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涉及车身设计技术领域,小腿保护结构用于安装域控制器,包含所述域控制器斜跨安装于前围板的前围转弯部;所述前围板在前围转弯部前侧开设上外拓槽,在前围转弯部后侧开设下外拓槽;所述域控制器的上下边沿分别设置于上外拓槽和下外拓槽内;所述域控制器背离前围转弯部的一面设置地毯。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及前车身结构,优化了域控制器的安装布置结构,降低了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副驾脚部区域的乘客腿脚受伤的风险,提升了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及前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及前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机构中,前围板和地板在副驾脚部区域均为地毯设计和隔音棉设计,为软质和可变性的吸能材料。在汽车发生意外碰撞过程中,前围板和前地板由于碰撞会发生变形,进而挤压乘员舱的空间,地毯设计和隔音棉设计能吸收人脚部前移过程中的能量,并缓冲脚部区域的冲击,保护脚部,降低小腿的伤害。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从整车设计的方向考虑,副驾区域需要增设域控制器。现有车辆的域控制器呈一定角度布置在地毯和前围板之间。
但是,现有技术方案,域控制器及其支架使得副驾脚部区域的空间狭小,占用了主要的脚部区域的吸能材料的布置空间,使得在布置域控制器之后,地毯下部和前围板之间的泡沫和吸音棉材料无法布置。当车辆发生意外碰撞,副驾脚部和小腿会触碰域控制器,此时脚部没有足够的吸能和缓冲,易造成脚部和小腿严重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及前车身结构,优化了域控制器的安装布置结构,降低了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副驾脚部区域的乘客腿脚受伤的风险,提升了安全性能。
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位于前围板,用于安装域控制器;所述域控制器斜跨安装于前围板的前围转弯部;所述前围板在前围转弯部前侧开设上外拓槽,在前围转弯部后侧开设下外拓槽;所述域控制器的上下边沿分别设置于上外拓槽和下外拓槽内;所述域控制器背离前围转弯部的一面设置地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外拓槽内设置用于承托所述域控制器上边沿的上溃缩结构,所述下外拓槽内设置用于承托所述域控制器下边沿的下溃缩结构;所述上溃缩结构和下溃缩结构在发生意外碰撞受腿脚挤压时,发生可恢复的溃缩变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溃缩结构为凹形支架,所述凹形支架包含过渡板和两个连接板,所述过渡板垂直设置于两个连接板之间,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前围板,另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域控制器上端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域控制器的上边沿设置连接耳部,所述连接耳部通过螺钉固定于一个连接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溃缩结构为两个沿前后设置的金属弹簧片,所述金属弹簧片的两端均固定于下外拓槽侧壁,且金属弹簧片的中间拱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溃缩结构和下溃缩结构均采用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域控制器,另一端固定于前围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地毯与域控制器之间还设置有泡沫和吸音棉材料。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前车身结构的实施例,所述前车身结构包含如上述的小腿保护结构,所述前围板的前围转弯部开设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通过螺钉与其它车身结构进行固定;
所述域控制器的上下边沿分别容纳在上外拓槽和下外拓槽内,所述域控制器背离前围转弯部的一面空出让位空间,所述让位空间用于设置地毯和/或隔音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外拓槽内设置用于承托所述域控制器上边沿的上溃缩结构,所述下外拓槽内设置用于承托所述域控制器下边沿的下溃缩结构;所述上溃缩结构和下溃缩结构在发生意外碰撞并受小腿挤压时,发生可恢复的溃缩变形;
所述上溃缩结构为凹形支架,所述凹形支架包含过渡板和两个连接板,所述过渡板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前围板,另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域控制器上边沿;
所述下溃缩结构为两个沿前后设置的金属弹簧片,所述金属弹簧片的两端均固定于下外拓槽侧壁,且金属弹簧片的中间拱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溃缩结构和下溃缩结构均采用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域控制器,另一端固定于前围板;所述域控制器与水平面角度为40°至50°;所述地毯的厚度大于50mm;所述域控制器的上边沿设置连接耳部,所述连接耳部通过螺钉固定于上溃缩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域控制器斜跨安装于前围板的前围转弯部,前围板在前围转弯部前侧开设上外拓槽,在前围转弯部后侧开设下外拓槽,上外拓槽和下外拓槽相对于传统的前围板,向外侧拓宽了空间;域控制器的上下边沿分别设置于上外拓槽和下外拓槽内;本申请的上外拓槽和下外拓槽适应于域控制器,进一步给副驾的脚部和小腿腾出了更多的空间;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优化了域控制器的安装布置结构,腾出了更大的空间,降低了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副驾脚部和小腿被域控制器和前围板侵入的风险,降低了脚部和小腿受伤的风险,提升了安全性能。
2、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上外拓槽内设置上溃缩结构,下外拓槽内设置下溃缩结构,上溃缩结构承托域控制器上边沿,下溃缩结构承托域控制器下边沿;当车辆发生意外碰撞,且腿脚与域控制器突然相抵触时,上溃缩结构和下溃缩结构均能进行溃缩吸能,避免对腿脚造成伤害;且能够提供更大的让位空间,进一步降低了腿脚的伤害风险。
3、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上溃缩结构为凹形支架,凹形支架包含过渡板和两个连接板;过渡板垂直设置于两个连接板之间,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前围板,另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域控制器上边沿;下溃缩结构为两个沿前后设置的金属弹簧片,金属弹簧片的两端均固定于下外拓槽侧壁,且金属弹簧片的中间拱起;本申请设置的凹形支架和金属弹簧片,结构简单,稳固可靠,既能达到溃缩吸能的作用,又能达到固定效果。
4、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上溃缩结构和下溃缩结构均采用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域控制器,另一端固定于前围板;且弹簧刚好容纳于上外拓槽或下外拓槽内,既能达到较好的溃缩效果,且预留了更多便于腿脚的伸展空间。
5、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在域控制器背离前围转弯部的一面还设置地毯,地毯与域控制器之间还设置有泡沫和吸音棉材料,能够在发生意外碰撞时,泡沫和吸音棉材料能够更好达到碰撞吸能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
6、本申请的前车身结构,前车身结构包含小腿保护结构,前围板的前围转弯部开设多个连接孔,连接孔通过螺钉与其它车身结构进行固定。本申请的前车身结构,由于前围板开设了上外拓槽和下外拓槽,使得前围板的结构强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通过连接孔使得前围板与其它车身结构进行固定,弥补了上述缺点,进一步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域控制器的上下边沿分别容纳在上外拓槽和下外拓槽内,域控制器背离前围转弯部的一面空出的让位空间,让位空间用于设置地毯和/或隔音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腿保护结构安装地毯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腿保护结构未安装地毯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腿保护结构去除地毯和域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前围板;2、地毯;3、域控制器;4、上溃缩结构;5、下溃缩结构;10、前围转弯部;11、下外拓槽;12、上外拓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的实施例,小腿保护结构位于前围板1,用于优化安装域控制器3,使得域控制器3能够更加合理安装于前围板1。域控制器3斜跨安装于前围板1的前围转弯部10(见图5)。
前围板1在前围转弯部10前侧开设上外拓槽12,在前围转弯部10后侧开设下外拓槽11,本申请在原有前围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设置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将前围板向背离域控制器3的方向挤压,拓宽了原本安装域控制器3的空间,为副驾脚部区域腾出了更多的空间,空间布置合理。
域控制器3的上下边沿分别设置于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内,使得域控制器3在安装时,域控制器3与前围转弯部10之间的三角空腔更小,空间利用率更高;域控制器3背离前围转弯部10的一面设置地毯2。具体地,本申请中,以车头为前,以车尾为后。
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域控制器3斜跨安装于前围板1的前围转弯部10,前围板1在前围转弯部10前侧开设上外拓槽12,在前围转弯部10后侧开设下外拓槽11,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相对于传统的前围板1,向外侧拓宽了空间;域控制器3的上下边沿分别设置于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内;本申请的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适应于域控制器3,进一步给副驾的脚部和小腿腾出了更多的空间;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优化了域控制器3的安装布置结构,腾出了更大的空间,降低了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副驾脚部和小腿被域控制器3和前围板侵入的风险,降低了脚部和小腿受伤的风险,提升了安全性能。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外拓槽12内设置用于承托域控制器3上边沿的上溃缩结构4,下外拓槽11内设置用于承托域控制器3下边沿的下溃缩结构5;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在发生意外碰撞受腿脚挤压时,发生可恢复的溃缩变形。域控制器3的上下边沿均能发生弹性变形,在发生碰撞时,进行溃缩吸能,并为副驾脚部区域提供更多的空间。
具体地,在自然状态下,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不发生变形,域控制器3相对于前围转弯部10,与现有的技术方案相比同样进行了下沉,给副驾脚部区域的腿脚让出了更多的安全空间。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溃缩结构4为凹形支架,凹形支架包含过渡板和两个连接板,过渡板垂直设置于两个连接板之间,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前围板1,另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域控制器3上端面。凹形支架起着连接前围板1和域控制器3,同时还起着在发生意外碰撞时,凹形支架发生弹性变形的作用。
进一步地,域控制器3的上边沿设置连接耳部,连接耳部通过螺钉固定于一个连接板。本申请的连接耳部,提升了域控制器3的连接性能,能够更好地将凹形支架的连接板与域控制器3进行连接,且便于后期的拆卸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溃缩结构5为两个沿前后设置的金属弹簧片,金属弹簧片的两端均固定于下外拓槽11侧壁,且金属弹簧片的中间拱起,域控制器3下边沿搭接在金属弹簧片的拱起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域控制器3为薄片状长方体状,长度方向斜靠在前围板1的前围转弯部10,凹形支架固定连接于域控制器3的上端面;金属弹簧片均沿域控制器3的长度方向设置,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金属弹簧片的弹性模量低,能够更好发生溃缩吸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不采用凹形支架和两个金属弹簧片组合的技术方案,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均采用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域控制器3,另一端固定于前围板1。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域控制器3的每侧边沿可设置两个弹簧,也可以设置多个弹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域控制器3与水平面角度为40°至50°,该角度经过实验证明,能够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地毯2的厚度大于5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地毯2与域控制器3之间还设置有泡沫和吸音棉材料。泡沫和吸音棉材料能够更好达到碰撞吸能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
值得说明的是,域控制器3是指在“域”模式下,至少有一台服务器负责每一台联入网络的电脑和用户的验证工作,相当于一个单位的门卫一样。域控制是活动目录的存储位置,安装了活动目录的计算机称为域控制器。在第一次安装活动目录时,安装活动目录的那台计算机就成为域控制器,简称“域控”。域控制器存储着目录数据并管理用户域的交互关系,其中包括用户登录过程、身份验证和目录搜索等。一个域可以有多个域控制器。为了获得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规模较小的域只需两个域控制器,一个实际使用,另一个用于容错性检查;规模较大的域可以使用多个域控制器。域控制器中包含了这个域的用户账户、密码和属于这个域的电脑等信息构成的数据库。当电脑连入网络时,域控制器首先要鉴别这台电脑是否是属于这个域,用户使用的登录账号是否存在、密码是否正确。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域控制器就拒绝该用户从这台电脑登录。不能登录,用户就不能访问服务器上有权限保护的资源,只能以对等网用户的方式访问Windows共享的资源,这样就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网络上的资源。
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域控制器3斜跨安装于前围板1的前围转弯部10,前围板1在前围转弯部10前侧开设上外拓槽12,在前围转弯部10后侧开设下外拓槽11,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相对于传统的前围板1,向外侧拓宽了空间;域控制器3的上下边沿分别设置于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内;本申请的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适应于域控制器3,进一步给副驾的脚部和小腿腾出了更多的空间;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优化了域控制器3的安装布置结构,腾出了更大的空间,降低了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副驾脚部和小腿被域控制器3和前围板侵入的风险,降低了脚部和小腿受伤的风险,提升了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上外拓槽12内设置上溃缩结构4,下外拓槽11内设置下溃缩结构5,上溃缩结构4承托域控制器3上边沿,下溃缩结构5承托域控制器3下边沿;当车辆发生意外碰撞,且腿脚与域控制器3突然相抵触时,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均能进行溃缩吸能,避免对腿脚造成伤害;且能够提供更大的让位空间,进一步降低了腿脚的伤害风险。
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上溃缩结构4为凹形支架,凹形支架包含过渡板和两个连接板;过渡板垂直设置于两个连接板之间,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前围板1,另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域控制器3上边沿;下溃缩结构5为两个沿前后设置的金属弹簧片,金属弹簧片的两端均固定于下外拓槽11侧壁,且金属弹簧片的中间拱起;本申请设置的凹形支架和金属弹簧片,结构简单,稳固可靠,既能达到溃缩吸能的作用,又能达到固定效果。
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均采用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域控制器3,另一端固定于前围板1;且弹簧刚好容纳于上外拓槽12或下外拓槽11内,既能达到较好的溃缩效果,且预留了更多便于腿脚的伸展空间。
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在域控制器3背离前围转弯部10的一面还设置地毯2,地毯2与域控制器3之间还设置有泡沫和吸音棉材料,能够在发生意外碰撞时,泡沫和吸音棉材料能够更好达到碰撞吸能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前车身结构的实施例,前车身结构包含上述小腿保护结构,前围板1的前围转弯部10开设多个连接孔,连接孔通过螺钉与其它车身结构进行固定。本申请的前车身结构,由于前围板1开设了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使得前围板1的结构强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通过连接孔使得前围板1与其它车身结构进行固定,弥补了上述缺点,进一步增强了结构稳定性。
域控制器3的上下边沿分别容纳在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内,域控制器3背离前围转弯部10的一面空出的让位空间,让位空间用于设置地毯2和/或隔音棉。
关于前车身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外拓槽12内设置用于承托域控制器3上边沿的上溃缩结构4,下外拓槽11内设置用于承托域控制器3下边沿的下溃缩结构5;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在发生意外碰撞受腿脚挤压时,发生可恢复的溃缩变形。域控制器3的上下边沿均能发生弹性变形,在发生碰撞时,进行溃缩吸能,并为副驾脚部区域提供更多的空间。
具体地,在自然状态下,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不发生变形,域控制器3相对于前围转弯部10,与现有的技术方案相比同样进行了下沉,给副驾脚部区域的腿脚让出了更多的安全空间。
关于前车身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溃缩结构4为凹形支架,凹形支架包含过渡板和两个连接板,过渡板垂直设置于两个连接板之间,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前围板1,另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域控制器3上端面。凹形支架起着连接前围板1和域控制器3,同时还起着在发生意外碰撞时,凹形支架发生弹性变形的作用。
进一步地,域控制器3的上边沿设置连接耳部,连接耳部通过螺钉固定于一个连接板。本申请的连接耳部,提升了域控制器3的连接性能,能够更好地将凹形支架的连接板与域控制器3进行连接,且便于后期的拆卸更好。
关于前车身结构,下溃缩结构5为两个沿前后设置的金属弹簧片,金属弹簧片的两端均固定于下外拓槽11侧壁,且金属弹簧片的中间拱起,域控制器3下边沿搭接在金属弹簧片的拱起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域控制器3为薄片状长方体状,长度方向斜靠在前围板1的前围转弯部10,凹形支架固定连接于域控制器3的上端面;金属弹簧片均沿域控制器3的长度方向设置,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金属弹簧片的弹性模量低,能够更好发生溃缩吸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不采用凹形支架和两个金属弹簧片组合的技术方案,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均采用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域控制器3,另一端固定于前围板1。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域控制器3的每侧边沿可设置两个弹簧,也可以设置多个弹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域控制器3与水平面角度为40°至50°,该角度经过实验证明,能够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地毯2的厚度大于5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地毯2与域控制器3之间还设置有泡沫和吸音棉材料。泡沫和吸音棉材料能够更好达到碰撞吸能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前车身结构,当车辆发生碰撞,前围板1和域控制器3可能会从前至后发生侵入,容易对副驾乘员腿脚造成严重伤害。本申请主要解决当域控制器3布置在此区域时,改善碰撞发生时腿脚易伤害的情况;在域控制器3表面覆盖地毯和泡沫等材料,用来在发生碰撞时进行腿脚吸能和缓冲,减缓腿脚受到的冲击。将域控制器3前部的安装支架进行调整,将支架设计为可溃缩式结构;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将吸能空间分别分配给溃缩式结构进行溃缩变形吸能以及域控制器表面的地毯材料进行吸能,达到保护腿脚的目的。
本申请的关键点,将域控制器3贴着前围板按照规定角度进行布置,将有限的吸能空间进行拓展,给域控制器3以及地毯吸能材料,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对腿脚进行有效保护,降低伤害。
本申请的前车身结构,域控制器3斜跨安装于前围板1的前围转弯部10,前围板1在前围转弯部10前侧开设上外拓槽12,在前围转弯部10后侧开设下外拓槽11,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相对于传统的前围板1,向外侧拓宽了空间;域控制器3的上下边沿分别设置于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内;本申请的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适应于域控制器3,进一步给副驾的脚部和小腿腾出了更多的空间;本申请的小腿保护结构,优化了域控制器3的安装布置结构,腾出了更大的空间,降低了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副驾脚部和小腿被域控制器3和前围板侵入的风险,降低了脚部和小腿受伤的风险,提升了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前车身结构,上外拓槽12内设置上溃缩结构4,下外拓槽11内设置下溃缩结构5,上溃缩结构4承托域控制器3上边沿,下溃缩结构5承托域控制器3下边沿;当车辆发生意外碰撞,且腿脚与域控制器3突然相抵触时,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均能进行溃缩吸能,避免对腿脚造成伤害;且能够提供更大的让位空间,进一步降低了腿脚的伤害风险。
本申请的前车身结构,上溃缩结构4为凹形支架,凹形支架包含过渡板和两个连接板;过渡板垂直设置于两个连接板之间,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前围板1,另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域控制器3上边沿;下溃缩结构5为两个沿前后设置的金属弹簧片,金属弹簧片的两端均固定于下外拓槽11侧壁,且金属弹簧片的中间拱起;本申请设置的凹形支架和金属弹簧片,结构简单,稳固可靠,既能达到溃缩吸能的作用,又能达到固定效果。
本申请的前车身结构,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均采用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域控制器3,另一端固定于前围板1;且弹簧刚好容纳于上外拓槽12或下外拓槽11内,既能达到较好的溃缩效果,且预留了更多便于腿脚的伸展空间。
本申请的前车身结构,在域控制器3背离前围转弯部10的一面还设置地毯2,地毯2与域控制器3之间还设置有泡沫和吸音棉材料,能够在发生意外碰撞时,泡沫和吸音棉材料能够更好达到碰撞吸能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前车身结构,前车身结构包含小腿保护结构,前围板1的前围转弯部10开设多个连接孔,连接孔通过螺钉与其它车身结构进行固定。本申请的前车身结构,由于前围板1开设了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使得前围板1的结构强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通过连接孔使得前围板1与其它车身结构进行固定,弥补了上述缺点,进一步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域控制器3的上下边沿分别容纳在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内,域控制器3背离前围转弯部10的一面空出的让位空间,让位空间用于设置地毯2和/或隔音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位于前围板(1),用于安装域控制器(3),其特征在于:
所述域控制器(3)斜跨安装于前围板(1)的前围转弯部(10);所述前围板(1)在前围转弯部(10)前侧开设上外拓槽(12),在前围转弯部(10)后侧开设下外拓槽(11);所述域控制器(3)的上下边沿分别设置于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内;所述域控制器(3)背离前围转弯部(10)的一面设置地毯(2);
所述上外拓槽(12)内设置用于承托所述域控制器(3)上边沿的上溃缩结构(4),所述上溃缩结构(4)为凹形支架,所述凹形支架包含过渡板和两个连接板,所述过渡板垂直设置于两个连接板之间,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前围板(1),另一个连接板连接于域控制器(3)上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外拓槽(11)内设置用于承托所述域控制器(3)下边沿的下溃缩结构(5);所述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在发生意外碰撞受腿脚挤压时,发生可恢复的溃缩变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域控制器(3)的上边沿设置连接耳部,所述连接耳部通过螺钉固定于一个连接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溃缩结构(5)为两个沿前后设置的金属弹簧片,所述金属弹簧片的两端均固定于下外拓槽(11)侧壁,且金属弹簧片的中间拱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均采用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域控制器(3),另一端固定于前围板(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毯(2)与域控制器(3)之间还设置有泡沫和吸音棉材料。
7.一种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身结构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保护结构,所述前围板(1)的前围转弯部(10)开设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通过螺钉与其它车身结构进行固定;
所述域控制器(3)的上下边沿分别容纳在上外拓槽(12)和下外拓槽(11)内,所述域控制器(3)背离前围转弯部(10)的一面空出让位空间,所述让位空间用于设置地毯(2)和/或隔音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外拓槽(11)内设置用于承托所述域控制器(3)下边沿的下溃缩结构(5);所述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在发生意外碰撞并受小腿挤压时,发生可恢复的溃缩变形;
所述下溃缩结构(5)为两个沿前后设置的金属弹簧片,所述金属弹簧片的两端均固定于下外拓槽(11)侧壁,且金属弹簧片的中间拱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溃缩结构(4)和下溃缩结构(5)均采用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域控制器(3),另一端固定于前围板(1);所述域控制器(3)与水平面角度为40°至50°;所述地毯(2)的厚度大于50mm;所述域控制器(3)的上边沿设置连接耳部,所述连接耳部通过螺钉固定于上溃缩结构(4)。
CN202111009098.3A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及前车身结构 Active CN1137157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9098.3A CN113715769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及前车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9098.3A CN113715769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及前车身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5769A CN113715769A (zh) 2021-11-30
CN113715769B true CN113715769B (zh) 2022-08-30

Family

ID=78679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9098.3A Active CN113715769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及前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1576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8572U (ja) * 1991-11-07 1993-08-03 日野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バスの床構造
JP3922519B2 (ja) * 2001-01-19 2007-05-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ットレスト構造
JP4036079B2 (ja) * 2002-11-05 2008-01-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ットレスト構造
DE102011121908A1 (de) * 2011-12-22 2013-06-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Verstärkungsstruktur
CN104684765B (zh) * 2013-04-26 2016-11-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右脚保护结构
CN204801895U (zh) * 2015-07-16 2015-11-25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围板总成及具有该汽车前围板总成的汽车
CN108454705A (zh) * 2018-03-26 2018-08-2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围板总成
JP7104666B2 (ja) * 2019-07-05 2022-07-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ットレスト支持部構造
JP7347255B2 (ja) * 2020-02-20 2023-09-2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5769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96489B2 (ja) 車両用バンパー構造
CN113715769B (zh) 一种副驾脚部区域的小腿保护结构及前车身结构
JP2007204016A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US6585318B1 (en) Safety seat
KR20120127757A (ko) 차량용 범퍼 스테이 유닛
JP3006066B2 (ja) エネルギー吸収式バンパー
JP5210117B2 (ja) 車両用バンパリィンフォース
KR100537313B1 (ko) 자동차 무릎 보호 장치
JP2004519376A (ja) 衝撃で変形可能な形状が改変された車両内部パネル
KR950029056A (ko) 자동차의 임팩트 비임
JP2004203211A (ja) 自動車用バンパービーム
CN216300784U (zh) 用于车辆的仪表板及车辆
JPH0872642A (ja) 車室内の衝撃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CN220577200U (zh) 一种吸能盒、吸能结构及汽车
CN113978564B (zh) 一种商用车车身的前部碰撞吸能结构及平头商用车
CN212148731U (zh) 一种缓冲泡沫及具有其的汽车
KR100422766B1 (ko) 차량의 크래시 패드 구조
JP2000038101A (ja) 車両のニープロテクタ構造
KR100535581B1 (ko) 자동차용 프론트 사이드 멤버의 충격 흡수 구조
KR100717448B1 (ko) 충격흡수 기능이 있는 범퍼 스테이
JPH1029484A (ja)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CN205344811U (zh) 一种汽车用地毯及汽车
KR19980061146U (ko) 자동차용 충격 흡수 범퍼구조
CN114274774A (zh) 用于车辆的仪表板及车辆
KR19990010880A (ko) 차량의 범퍼 보강패널 완충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