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765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7652A
CN113707652A CN202110882228.8A CN202110882228A CN113707652A CN 113707652 A CN113707652 A CN 113707652A CN 202110882228 A CN202110882228 A CN 202110882228A CN 113707652 A CN113707652 A CN 113707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athode material
display panel
display
mater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22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7652B (zh
Inventor
熊志勇
刘海民
吕正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22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7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7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7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7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7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01L27/0251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 H01L27/0292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using a specific configuration of the conducting means connecting the protective devices, e.g. ESD bu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01L27/0251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 H01L27/0296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involving a specific disposition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开孔区、隔断区和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器件层和隔断部,器件层位于显示区且包括阴极和薄膜晶体管,隔断部设置在隔断区且通过凹槽间隔设置于衬底上,隔断部包括第一阴极材料层,凹槽处形成有第二阴极材料层,第一阴极材料层和第二阴极材料层之间具有段差,第一阴极材料层和第二阴极材料层的材料和阴极的材料相同。显示面板还包括导电层,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层,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层在隔断区延伸,第一导电层与至少一个第二阴极材料层电连接,第一导电层另一端接地,使得从开孔区进入的静电能够经第一导电层导走,提高了静电消散能力,避免在显示区产生静电而导致显示像素的显示异常。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包括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中,对具有更优视觉体验的高屏占比的追求已成为当前显示技术发展的潮流之一。
目前,显示面板通常都会在显示区域内设置前置摄像头等器件,为了实现全面屏,显示面板上往往需要设置开孔区域来实现摄像头等器件的安置,然而静电很容易通过开孔区域进入到显示面板内,影响显示器件的正常功能。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静电消散能力较佳,显示性能较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开孔区,至少围绕部分所述开孔区设置的显示区以及设于所述开孔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的隔断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器件层,位于所述显示区,设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器件层包括阴极和薄膜晶体管;隔断部,设置在所述隔断区且通过凹槽间隔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隔断部包括第一阴极材料层,所述凹槽处形成有第二阴极材料层,所述第一阴极材料层与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之间具有段差,所述第一阴极材料层和第二阴极材料层的材料和所述阴极的材料相同;第一导电层,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隔断区延伸,所述第一导电层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接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开孔区、隔断区和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器件层和隔断部,器件层位于显示区且包括阴极和薄膜晶体管,隔断部设置在隔断区且通过凹槽间隔设置于衬底上,隔断部包括第一阴极材料层,凹槽处形成有第二阴极材料层,第一阴极材料层和第二阴极材料层之间具有段差,第一阴极材料层和第二阴极材料层的材料和阴极的材料相同,即第一阴极材料层和第二阴极材料层可与阴极通过同一制备工艺制备形成。为避免静电从开孔区沿着第一阴极材料层和第二阴极材料层进入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导电层,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层,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层在隔断区延伸,第一导电层与至少一个第二阴极材料层电连接,第一导电层另一端接地,使得从开孔区进入的静电能够经第一导电层导走,提高了静电消散能力,避免在显示区产生静电而导致显示像素的显示异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沿B-B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的开孔区和隔断区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沿B-B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显示面板的开孔区和隔断区的俯视图;
图6是图1沿B-B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显示面板的开孔区和隔断区的俯视图;
图8是图1沿B-B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9是图1沿B-B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显示面板的开孔区和隔断区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沿B-B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显示面板的开孔区和隔断区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沿C-C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3沿C-C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1至图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具有开孔区KA,至少围绕部分开孔区KA设置的显示区AA以及设于开孔区KA和显示区AA之间的隔断区NA,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器件层2,位于显示区AA,设于衬底1的一侧,器件层2包括阴极21和薄膜晶体管22;隔断部3,设置在隔断区NA且通过凹槽33间隔设置于衬底1上,隔断部3包括第一阴极材料层31,凹槽33处形成有第二阴极材料层32,第一阴极材料层31与第二阴极材料层32之间具有段差,第一阴极材料层3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的材料和阴极21的材料相同;第一导电层41,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层41在隔断区NA延伸,第一导电层41与至少一个第二阴极材料层32电连接,第一导电层41接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开孔区KA、隔断区NA和显示区AA,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器件层2和隔断部3,器件层2位于显示区AA且包括阴极21和薄膜晶体管22,隔断部3设置在隔断区NA且通过凹槽33间隔设置于衬底1上,隔断部3包括第一阴极材料层31,凹槽33处形成有第二阴极材料层32,第一阴极材料层3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之间具有段差,第一阴极材料层3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的材料和阴极21的材料相同,即第一阴极材料层3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可与阴极21通过同一制备工艺制备形成。为避免静电从开孔区KA沿着第一阴极材料层3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进入显示区AA,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导电层4,导电层4包括第一导电层41,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层41在隔断区NA延伸,第一导电层41与至少一个第二阴极材料层32电连接,第一导电层41另一端接地,使得从开孔区KA进入的静电能够经第一导电层41导走,提高了静电消散能力,避免在显示区AA产生静电而导致显示像素的显示异常。
经发明人对大量不良显示面板的测试和研究发现,因显示面板100设置有开孔区KA,使得显示面板100表面所产生的部分静电很容易通过开孔区KA传递至第二阴极材料层32上,由于第二阴极材料层32直接与衬底1相接触,使得静电更容易通过高导电性的第二阴极材料层32传导至衬底1上,因显示面板100表面所产生的静电大部分为负电荷,使得负电荷从第二阴极材料层32沿着衬底1传输至显示区AA,并通过显示区AA内衬底1和器件层2间膜层的耦合或传递,造成器件层2内的薄膜晶体管22阈值正偏,引起薄膜晶体管22特性的漂移,导致靠近开孔区KA的显示像素的显示发亮。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导电层41,通过将第一导电层41与至少一个第二阴极材料层32电连接,并使第一导电层41另一端接地,使得第二阴极材料层32传导的静电能够迅速被第一导电层41导走,从而避免静电从第二阴极材料层32传导至衬底1上而导致靠近开孔区KA的显示像素的显示发亮。
可选的,第一导电层41可以与显示面板的接地线GND电连接,该接地线GND通过走线与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的接地端电连接,该接地线GND不仅可以将隔断区NA周围的静电传输到驱动芯片的接地端,同时也可以将显示区AA内的静电传输到接地端,以避免静电对显示区AA的走线或电极等结构造成损伤。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间隔设置的隔断部3,使得第一阴极材料层3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在形成期间断开而没有连续性,这样即使当外部水、氧沿着开孔区KA向显示面板100内渗透时,也可以通过隔断部3防止或延迟渗透的湿气引入到显示区AA,另外,当静电被引入设置在隔断区NA附近的第一阴极材料层31或第二阴极材料层32时,也可以通过隔断部3防止引入的静电扩散到显示区AA中。可选的,隔断部3可以与器件层2中的某一层或几层同层制备获得,即隔断部3可仅有一种材料构成,也可由几种材料共同堆叠构成。通过将隔断部3与器件层2的膜层同时加工形成,避免进行二次加工,节省了工艺流程,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的,第一阴极材料层3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可以与阴极21同步骤制备,由于隔断部3通过凹槽33间隔设置于衬底1上,故在隔断区NA沉积阴极材料时,部分阴极材料沉积于隔断部3远离衬底1的一侧表面上形成第一阴极材料层31,部分阴极材料沉积于相邻隔断部3之间的凹槽33内形成第二阴极材料层32,隔断部3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第一阴极材料层31与第二阴极材料层32之间具有段差,避免外部湿气渗透。
请参阅图2和图3,为通过第一导电层41将第二阴极材料层32上的静电导走,第一导电层41沿第一方向Y设置于衬底1和部分隔断部3的第一阴极材料层31之间,第一导电层41沿第二方向X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二阴极材料层32之间并与第二阴极材料层32相接触,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相交。即可将第一导电层41设置于相邻两个隔断部3之间的凹槽33处,使得第一导电层41沿第一方向Y与第一阴极材料层31相接触,且第一导电层41沿第二方向X与第二阴极材料层32接触,从而当静电引入第一阴极材料层31和/或第二阴极材料层32时,静电均能够通过与其接触的第一导电层41被迅速导走,避免在显示区AA产生静电而导致显示像素的显示异常。
可选的,可将部分隔断部3复用为第一导电层41,即隔断部3可以利用器件层2的部分金属层同层制备获得,通过将部分隔断部3过刻为倒梯形结构而形成第一导电层41。通过将部分隔断部3复用为第一导电层41,可以节省工艺和成本。
进一步的,为便于静电均匀消散,相邻两个隔断部3中的一个的第一阴极材料层31和衬底1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电层41,即任两个隔断部3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电层41,以便于无论静电发生于隔断区NA的任意位置,均能从距离其最近的第一导电层41被导走,以进一步提高静电消散性能。
请参阅图3,相邻两个隔断部3之间设置有第二阴极材料层32,各第二阴极材料层3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呈同心环形分布,第一导电层41呈环形分布于相邻两个第二阴极材料层32之间。以开孔区KA呈圆形为例,各第二阴极材料层3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呈同心圆环形分布,各第一导电层41也呈同心圆环形分布且分布于相邻两个第二阴极材料层32之间,各环形的第一导电层41可以分别与接地线GND电连接,以便于提高显示面板孔区KA的静电消散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图3中并未画出全部的第二阴极材料层32和第一导电层41,图3仅为第二阴极材料层32、第一导电层4和接地线GND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请参阅图4,第一导电层41还可以设置于第二阴极材料层32朝向衬底1一侧,第一导电层4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阴极材料层3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即第一导电层41与各第二阴极材料层32相连,从而通过第一导电层41将从开孔区KA传递至第二阴极材料层32上的静电导走,避免在显示区AA产生静电而导致显示像素的显示异常。
请参阅图5,具体的,第一导电层41包括多个分开设置的第一导电块,第一导电块为从开孔区KA的边界向显示区AA延伸的块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电层41也可以覆盖隔断区NA,但考虑到显示面板的实际结构以及隔断区NA的透光率,可将第一导电层41设置为多个分开的第一导电块,通过将第一导电块设置为从开孔区KA的边界向显示区AA延伸的块体,使得第一导电块可以与多个第二阴极材料层32相连,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静电消散能力。
可选的,相邻两个隔断部3之间设置有第二阴极材料层32,各第二阴极材料层32呈同心环形分布,多个第一导电块以开孔区KA为中心呈放射状向显示区AA延伸,且与至少一个第二阴极材料层32电连接。以开孔区KA呈圆形为例,各第二阴极材料层3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呈同心圆环形分布,多个第一导电块沿开孔区KA的半径方向延伸,从而使第一导电块能够与围绕开孔区KA的至少一个第二阴极材料层32电连接。可选的,第一导电层41设置有不少于四个第一导电块,多个第一导电块沿开孔区KA的周向等间距分布,从而保证静电的消散效果。
请参阅图6和图7,为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静电消散能力,阴极21设置有延伸至隔断区NA的阴极延伸部211,阴极延伸部21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不相连。显示区AA与隔断区NA之间设置有挡墙5,第一导电层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一延伸部412,第一主体部411与第二阴极材料层3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且电连接,在显示区AA与挡墙5之间,阴极延伸部211与第一延伸部41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且电连接。
具体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在器件层2背离衬底1一侧的封装层6,封装层6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61、有机封装层6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63,第二无机封装层63覆盖有机封装层62以及隔断区NA的第一阴极材料层3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从而防止湿气或其它外部污染物渗透进入显示面板100内。通过在显示区AA与隔断区NA之间设置挡墙5,能够阻断有机封装层62的材料的流动,还能阻挡水汽的传输路径。
进一步的,挡墙5将隔断区NA分割为靠近显示区AA的内隔断区NA1和靠近开孔区KA的外隔断区NA2,即阴极21设置有延伸至内隔断区NA1的阴极延伸部211,第一导电层41包括设置在外隔断区NA2的第一主体部411,以及设置于内隔断区NA1的第一延伸部412,第一主体部411与第二阴极材料层32在外隔断区NA2电连接,第一延伸部412与阴极延伸部211在内隔断区NA1电连接,通过将第一导电层41与阴极21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电连接,使得阴极21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上的静电能够迅速通过第一导电层41被导走,避免了隔断区NA和显示区AA的静电累积。其中,阴极延伸部211与第一延伸部41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交叠区域可设置有第一过孔H1,第一延伸部412可通过第一过孔H1与阴极延伸部211电连接,第一过孔H1的直径小于第一导电块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宽度,以保证第一导电块位于内隔断区NA1的部分和位于外隔断区NA2的部分相连通。
请参阅图8,为进一步避免静电从第二阴极材料层32传递到衬底1上,衬底1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膜层和无机膜层,其中,衬底1中最靠近器件层2的一层为顶部无机膜层14,第二阴极材料层32位于顶部无机膜层14靠近器件层2的表面上;或第二阴极材料层32底面嵌于顶部无机膜层14内,即第二阴极材料层32与顶部无机膜层14相接触,而不是直接与有机膜层相接触,从而减少和减缓了外部静电进入显示区AA的通道,即减少了由第二阴极材料层32传递至衬底1的静电电荷,因而其对薄膜晶体管22的影响减少,由薄膜晶体管22不稳定带来的像素显示发亮的不良现象也随之减轻。
可选的,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层叠方向上,相邻两个隔断部3之间的凹槽33的截面形状刻蚀为倒梯形,这样有利于在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形成第二无机封装层63时,在隔断部3的侧壁形成附着紧密的膜层,提高封装效果。同时,在刻蚀凹槽33时,可通过控制刻蚀深度来减少由第二阴极材料层32传递至衬底1的静电电荷。
请继续参阅图8,将顶部无机膜层14靠近器件层2的一侧表面定义为第一表面P1,第二阴极材料层32远离器件层2的表面为第二表面P2,顶部无机膜层14远离器件层2的一侧表面为第三表面P3。为尽可能避免第二阴极材料层32的静电电荷传递至衬底1,第二表面P2与第三表面P3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表面P1与第三表面P3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
可选的,衬底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柔性层11、第一无机膜层12、第二柔性层13和顶部无机膜层14,通过在第一柔性层11和第二柔性层13之间设置第一无机膜层12,以提高衬底1阻隔水氧的能力。其中,第一柔性层11和第二柔性层13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PI)材料,第一无机膜层12和顶部无机膜层14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或氮化硅等。
请参阅图9,为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静电消散能力,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触控层7,位于显示区AA,且设置于封装层6背离衬底1的一侧;第二导电层42,位于封装层6背离衬底1的一侧,第二导电层4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阴极材料层3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第二导电层42与触控层7电连接,第二导电层42接地。通过在隔断区NA设置与显示区AA的触控层7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层42,这样显示面板100外部环境的静电会顺着第二导电层42迅速导走,从而减少和分散了外部静电进入显示区AA的通道。
具体的,触控层7包括层叠设置的触控电极层71、触控绝缘层72和跨桥连接层73,触控电极层71包括相互绝缘的多个触控电极,触控绝缘层72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过孔H2,跨桥连接层73通过第二过孔H2连接相邻的触控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隔断部3之间设置有凹槽33,在隔断区NA蒸镀阴极材料时,第一阴极材料层31和第二阴极材料层32在凹槽33边缘处断开且具有一定的段差,从而阻挡外部湿气渗透,而当第二导电层42设置于封装层6背离衬底1的一侧时,为保证第二导电层42在凹槽33边缘处仍保持相连通,第二导电层42可与触控电极层71和跨桥连接层73中的一者同层设置,即触控电极层71和跨桥连接层73中的至少一者延伸到隔断区NA,形成第二导电层42,图9中示意的是第二导电层42与触控电极层71同层设置。由于触控电极层71和跨桥连接层73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在隔断区NA所制备的第二导电层42仍能保持在凹槽33边缘处相连通。同时,第二导电层42和触控电极层71和跨桥连接层73中的一者同时形成,且可采用相同的材料、工艺制成,简化了制备工艺。
请参阅图10,第二导电层42包括多个分开设置的第二导电块,第二导电块为从开孔区KA的边界延伸至显示区AA的块体。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电层42也可以覆盖隔断区NA,但考虑到隔断区NA的表面不均匀,可将第二导电层42设置为多个分开的第二导电块,通过将第二导电块设置为从开孔区KA的边界向显示区AA延伸的块体,使得显示面板100外部环境的静电会顺着多个第二导电块导走,从而减少和分散了外部静电进入显示区AA的通道。
可选的,相邻两个隔断部3之间设置有第二阴极材料层32,各第二阴极材料层32呈同心环形分布,多个第二导电块以开孔区KA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至显示区AA。以开孔区KA呈圆形为例,各第二阴极材料层3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呈同心圆环形分布,多个第二导电块沿开孔区KA的半径方向延伸,其一端与显示区AA的触控层7电连接,另一端与显示面板的接地线GND电连接,从而形成了触控层7、第二导电块和接地端构成的静电释放通路,来释放显示面板100外部环境的静电,从而避免了静电对显示面板100内走线和显示器件造成损伤。其中,第二导电层42可设置有不少于四个第二导电块,多个第二导电块沿开孔区KA的周向等间距分布,从而保证静电的消散效果。
请参阅图11和图12,为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外部环境的静电消散能力,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三导电层43,设置于衬底1背离封装层6的一侧;隔断区NA设置有至少一个过孔,即第三过孔H3,第二导电层42通过第三过孔H3与第三导电层43电连接,第三导电层43接地,从而形成了触控层7、第二导电层42、第三导电层43和接地端构成的静电释放通路,这样显示面板100外部环境的静电能够顺着触控层7和第二导电层42通过固定的第三过孔H3传导到第三导电层43上迅速导走,从而进一步减少和分散了外部静电进入显示区AA的通道。可选的,第三过孔H3一般设置为3um~10um,第三导电层43为铜箔。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导电层41设置为沿第一开孔区KA的周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第一导电块时,为避免第三过孔H3的开孔影响第一导电块的功能实现,多个第一导电块和多个第二导电块可错位设置(图中未示出)。
请参阅图13至图15,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100外部环境中产生的静电,部分会通过靠近开孔区KA的衬底1传递到薄膜晶体管22,另一部分,由于显示面板100的盖板内侧会设置有油墨以解决显示面板100边框的漏光问题,静电会更容易从显示面板100的油墨向内传递至薄膜晶体管22。为避免静电从显示面板100的油墨传递至器件层2,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盖板8,位于器件层2背离衬底1一侧;第四导电层44,位于盖板8和器件层2之间,第四导电层44接地。通过在盖板8和器件层2之间插入第四导电层44,外部环境中的静电在从盖板8内侧的油墨向显示面板100内传递的过程中会更容易通过第四导电层44导走,继而改善由于静电引起的靠近开孔区KA的像素的显示发亮问题,同时也可改善由静电导致的显示面板100边框显示像素的发亮问题。
可选的,第四导电层44可以设置为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锌(ZnO)薄膜等,也可以为超薄层的金属材料,其厚度可小于10nm,从而保证第四导电层44的高导通性和高透光性。
进一步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偏光片9,偏光片9设置于器件层2和盖板8之间,第四导电层44位于偏光片9与器件层2之间。由于盖板8和偏光片9之间设置有光学胶10,即第四导电层44可设置于偏光片9与器件层2之间,也可设置于光学胶10与盖板8之间,能够保证外部环境中的静电可通过第四导电层44导走即可,其设置位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截面内,第四导电层44在衬底1的正投影边缘可相对于偏光片9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边缘沿第二方向X延伸预定距离,这样外部环境中的静电在向显示面板100内传递的过程中会更容易通过第四导电层44导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开孔区,至少围绕部分所述开孔区设置的显示区以及设于所述开孔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的隔断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器件层,位于所述显示区,设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器件层包括阴极和薄膜晶体管;
隔断部,设置在所述隔断区且通过凹槽间隔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隔断部包括第一阴极材料层,所述凹槽处形成有第二阴极材料层,所述第一阴极材料层与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之间具有段差,所述第一阴极材料层和第二阴极材料层的材料和所述阴极的材料相同;
第一导电层,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隔断区延伸,所述第一导电层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衬底和部分所述隔断部的所述第一阴极材料层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沿第二方向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之间并与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相接触,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隔断部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一阴极材料层和所述衬底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呈同心环形分布,所述第一导电层呈环形分布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朝向所述衬底一侧,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分开设置的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为从所述开孔区的边界向所述显示区延伸的块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呈同心环形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块以所述开孔区为中心呈放射状向所述显示区延伸,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隔断区的阴极延伸部,所述阴极延伸部和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不相连,所述显示区与所述隔断部之间设置有挡墙;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且电连接;
在所述显示区与所述挡墙之间,所述阴极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且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膜层和无机膜层,其中,所述衬底中最靠近所述器件层的一层为顶部无机膜层,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位于所述顶部无机膜层靠近所述器件层的表面上;
或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底面嵌于所述顶部无机膜层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无机膜层靠近所述器件层的一侧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远离所述器件层的表面为第二表面,所述顶部无机膜层远离所述器件层的一侧表面为第三表面;
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设于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在所述隔断区,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一阴极材料层和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
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区,且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阴极材料层和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触控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触控电极层、触控绝缘层和跨桥连接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触控电极层和所述跨桥连接层中的一者同层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分开设置的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二导电块为从所述开孔区的边界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块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阴极材料层呈同心环形分布,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块以所述开孔区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至所述显示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导电层,设置于所述衬底背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所述隔断区设置有至少一个过孔,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过孔与第三导电层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盖板,位于所述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
第四导电层,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器件层之间,所述第四导电层接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器件层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第四导电层位于所述偏光片与所述器件层之间。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882228.8A 2021-08-02 2021-08-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707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2228.8A CN113707652B (zh) 2021-08-02 2021-08-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2228.8A CN113707652B (zh) 2021-08-02 2021-08-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7652A true CN113707652A (zh) 2021-11-26
CN113707652B CN113707652B (zh) 2023-10-24

Family

ID=78651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2228.8A Active CN113707652B (zh) 2021-08-02 2021-08-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76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7994A (zh) * 2022-08-30 2022-12-20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91649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Japan Display Inc. OL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935730A (zh) * 2019-03-28 2019-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197843A (zh) * 2019-05-31 2019-09-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80496A (zh) * 2020-01-06 2020-05-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11145A (zh) * 2018-11-22 2020-05-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312723A (zh) * 2020-02-21 2020-06-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073543A (ko) * 2018-12-14 2020-06-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20200295102A1 (en) * 2019-03-13 2020-09-1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00328257A1 (en) * 2019-04-15 2020-10-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933660A (zh) * 2019-05-13 2020-11-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CN213782041U (zh) * 2020-12-14 2021-07-2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91649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Japan Display Inc. OL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211145A (zh) * 2018-11-22 2020-05-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KR20200073543A (ko) * 2018-12-14 2020-06-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20200295102A1 (en) * 2019-03-13 2020-09-1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9935730A (zh) * 2019-03-28 2019-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328257A1 (en) * 2019-04-15 2020-10-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933660A (zh) * 2019-05-13 2020-11-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10197843A (zh) * 2019-05-31 2019-09-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80496A (zh) * 2020-01-06 2020-05-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12723A (zh) * 2020-02-21 2020-06-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3782041U (zh) * 2020-12-14 2021-07-2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7994A (zh) * 2022-08-30 2022-12-20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7652B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76293A1 (en)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406664B2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161495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US2017027136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315165B (zh) 边缘电场型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16147B (zh) 一种tft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112317A (zh) 显示装置、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GB2610325A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655349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7463024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CN11370765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466932B (zh) 液晶面板、tft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89874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3633098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2967707U (zh) 设置有漏流导出结构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EP3279941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US11561645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566616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10805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045531B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2447925A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5633097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20410B (zh) 一种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设备
CN212112069U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4185190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