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82041U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82041U
CN213782041U CN202022989853.6U CN202022989853U CN213782041U CN 213782041 U CN213782041 U CN 213782041U CN 202022989853 U CN202022989853 U CN 202022989853U CN 213782041 U CN213782041 U CN 213782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partition
emitt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898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韶阳
王守坤
赵成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898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82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82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82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孔区、隔断区和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无机层,隔断区形成有在垂直于衬底的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上贯穿第一无机层及至少部分衬底的凹陷部;隔断组件,位于隔断区,隔断组件包括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和凹陷部交替分布的多个隔断墙;发光材料层,包括第一发光材料层和第二发光材料层,第一发光材料层覆盖于隔断墙背离衬底的一侧表面,第二发光材料层设于凹陷部内;封装层,设置于发光材料层上,以及覆盖在隔断墙和凹陷部暴露的表面。在保证相同的封装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隔断区在第一方向上所设置的隔断组件的数量,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高屏幕占有率,现有技术中在显示屏上用激光打一个相对大小的孔,适用于手机的摄像头,但是水汽容易从孔侵入显示屏内部,损坏显示屏。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水汽入侵显示屏导致显示异常,在显示屏的边框区有一部分用于屏体封装,目前柔性产品多用薄膜封装方式,薄膜封装需堤坝阻挡薄膜封装的有机膜外溢,因现有技术中的堤坝设置方式,显示面板边框尺寸较大。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保证相同的封装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隔断区在第一方向上所设置的隔断组件的数量,减小隔断区的宽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显示面板,具有孔区、隔断区和显示区,所述隔断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孔区设置,所述隔断区位于所述孔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无机层,覆盖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隔断区形成有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无机层及至少部分所述衬底的凹陷部;隔断组件,位于所述隔断区,所述隔断组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和所述凹陷部交替分布的多个隔断墙,所述隔断墙包括在所述第一无机层背向所述衬底表面上层叠设置的金属膜层;发光材料层,包括第一发光材料层和第二发光材料层,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覆盖于所述隔断墙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设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和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之间段差且不连续设置;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材料层上,以及覆盖在所述隔断墙和所述凹陷部暴露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隔断墙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通过间隔部间隔设置的子隔断部,在所述间隔部内的所述第一无机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设有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所述封装层对应所述隔断墙覆盖所述子隔断部的顶面和侧面以及所述间隔部内的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和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之间段差且不连续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子隔断部的金属膜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层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宽度;所述金属膜层为钛-铝-钛金属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的横截面内,所述凹陷部呈梯形,所述梯形背离所述衬底的顶边宽度小于所述梯形靠近所述衬底的底边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上,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和所述第一无机层背离所述衬底侧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μm~3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设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衬底一侧,且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相互绝缘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竖直方向层叠设置的源漏极金属层和栅极金属层,所述金属膜层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所述栅极金属层中的一者同层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每个所述隔断墙包括至少三个所述子隔断部,同一个所述隔断墙中、相邻两个所述子隔断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间隔部,各个相邻的所述隔断墙之前设有一个所述凹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堤坝部,所述堤坝部设于所述隔断组件靠近所述显示区的外周侧,且所述堤坝部位于所述隔断区,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上,所述堤坝部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表面高于所述隔断墙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衬底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设有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背离所述第二衬底一侧,且所述凹陷部至少贯穿所述第一无机层及部分所述第一衬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光学元件,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孔区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孔区、隔断区和显示区,包括衬底、第一无机层、隔断组件以及封装层,隔断组件包括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上和凹陷部交替分布的多个隔断墙,即在相邻隔断墙之间设有凹陷部,由于凹陷部贯穿第一无机层及至少部分衬底,因而,凹陷部和隔断墙之间的高度差相对较大,在沿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上进行封装时,封装层对于隔断墙的封装长度更长,提高了封装效果,进而在保证相同的封装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隔断区在第一方向上所设置的隔断组件的数量,减小隔断区的宽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C处的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3是图2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又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5是图1中C处的又一种膜层结构图。
附图中:
1-衬底;11-第一衬底;12-第二衬底;2-第一无机层;3-隔断组件;31-隔断墙;311-金属膜层;32-发光材料层;321-第一发光材料层;322-第二发光材料层;4-封装层;5-第二无机层;G-间隔部;K-凹陷部;4-封装层;AA-显示区;QA-隔断区;TA-孔区;X–第一方向;Y–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孔区TA、隔断区QA和显示区AA,隔断区QA至少部分围绕孔区TA设置,隔断区QA位于孔区TA和显示区AA之间,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第一无机层2,覆盖于衬底1一侧,隔断区QA形成有在垂直于衬底1的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Y上贯穿第一无机层2及至少部分衬底1的凹陷部K;隔断组件3,位于隔断区QA,隔断组件3包括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Y的第一方向X和凹陷部K交替分布的多个隔断墙31,隔断墙31包括在第一无机层2背向衬底1表面上层叠设置的金属膜层311;发光材料层32,包括第一发光材料层321和第二发光材料层322,第一发光材料层321覆盖于隔断墙31背离衬底1的一侧表面,第二发光材料层322设于凹陷部K内,第一发光材料层321和第二发光材料层322之间段差且不连续设置;封装层4,设置于发光材料层32上,以及覆盖在隔断墙31和凹陷部K暴露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孔区TA、隔断区QA和显示区AA,包括衬底1、第一无机层2、隔断组件3以及封装层4,隔断组件3包括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Y上和凹陷部K交替分布的多个隔断墙31,即在相邻隔断墙31之间设有凹陷部K,由于凹陷部K贯穿第一无机层2及至少部分衬底1,因而,凹陷部K和隔断墙31之间的高度差相对较大,在沿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Y上进行封装时,封装层4对于隔断墙31的封装长度更长,提高了封装效果,进而在保证相同的封装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隔断区QA在第一方向X上所设置的隔断组件3的数量,减小隔断区QA的宽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隔断墙31的水汽隔断效果,在沿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Y的横截面内,隔断墙31的横截面形状为“工”字形,具体可以通过刻蚀等手段形,当然,隔断墙31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倒梯形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发光材料层321和第二发光材料层322之间段差且不连续设置,具体是指,第一发光材料层321和第二发光材料层322在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Y上分别设于不同的高度上,两者之间具有落差,且第一发光材料层321和第二发光材料层322之间是断开不连续的,以避免水汽在两者之间侵蚀流动,进而侵入显示区AA,导致封装失效。第一发光材料层321和第二发光材料层322具体可以为形成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材料层,可包括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空穴阻挡层(HBL)、电子阻挡层(EBL)、空穴传输层(HTL)、空穴注入层(HIL)中的一种以上。
凹陷部K贯穿第一无机层2及至少部分衬底1,具体可以通过刻蚀或者激光切割等手段将第一无机层2以及衬底1去掉部分以形成凹陷部K,第二发光材料层322形成于凹陷部K内,因而,各个第二发光材料层322和各个凹陷部K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凹陷部K的形状尺寸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尺寸形状进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无机层2具体可以采用氮化硅、氧化硅等无机材料,主要用于阻挡水汽从衬底1侵入至面板内部。
封装层4可包括有机层、无机层、或其组合。有机层可包括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中的一种以上。无机层可包括硅氧化物、硅氮化物和硅基氮氧化物中的一种以上。可选地,封装层4为无机层、或无机层与有机层的复合层。封装层的无机层与隔断墙的无机膜层以及第一无机层2相互贴合,能够提高两者之间的膜层附着力,进一步提高封装效果。
请参阅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隔断墙31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通过间隔部G间隔设置的子隔断部,在间隔部G内的第一无机层2背离衬底1一侧设有第三发光材料层,封装层4对应隔断墙31覆盖子隔断部的顶面和侧面以及间隔部G内的第三发光材料层,第三发光材料层和第一发光材料层321之间段差且不连续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隔断墙31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通过间隔部G间隔设置的子隔断部,间隔部G与凹陷部K不同之处在于,间隔部G没有贯穿第一无机层2,因而,封装层4可以覆盖于子隔断部的顶面和侧面以及间隔部G露出的第一发光材料层321,间隔部G可以理解为相邻两个子隔断部之间的间隙或凹槽,在同一隔断墙31的各个子隔断部之间不设置凹陷部K,只在各个隔断墙31之间设置凹陷部K。
为了保证子隔断部的结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子隔断部的金属膜层31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第一无机层2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第二金属层沿第一方向X的延伸宽度小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沿第一方向X的延伸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金属层沿第一方向X的延伸宽度小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沿第一方向X的延伸宽度,具体可以将第二金属层通过刻蚀等手段刻蚀掉部分,以使发光材料层在各个隔断墙31处断开。可选的,金属膜层311为钛-铝-钛金属层,即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为钛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为铝金属层,通过与铝对应的刻蚀液将铝金属层的延伸宽度刻蚀为小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沿第一方向X的延伸宽度。
为了提高封装层4在凹陷部K的封装效果,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沿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Y的横截面内,凹陷部K呈梯形,梯形背离衬底1的顶边宽度小于梯形靠近衬底1的底边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发光材料层322通常设置于凹陷部K的底部,即衬底1被凹陷部K贯穿的表面上,将凹陷部K设置为梯形,可以提高凹陷部K底部的空间,可以在第二发光材料层322的周侧填充部分封装部,以提高封装效果,当然,凹陷部K的形状尺寸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在沿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Y上,凹陷部K的底面和第一无机层2背离衬底1侧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μm~3μm,避免对衬底1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可选的,沿第一方向X,凹陷部K的最小宽度为0.2~0.3μm,以保证对第二发光材料层322的隔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凹陷部K的底面和第一无机层2背离衬底1侧表面的最小距离即凹陷部K的深度,凹陷部K的深度不宜过大,过大则会影响显示面板的结构稳定性,也不宜过小,过小则封装效果的改善效果不足。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设于显示区AA的衬底1一侧,且阵列基板包括相互绝缘且沿显示面板的竖直方向层叠设置的源漏极金属层和栅极金属层,金属膜层311与源漏极金属层、栅极金属层中的一者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膜层311可以单独成型,不和显示区AA的某一膜层一同成型,也可以和源漏极金属层和栅极金属层等金属膜层311一同形成,通过刻蚀等手段形成环绕孔区TA的环形分布,可选的,金属膜层311可以采用钛-铝-钛金属层,和源漏极金属层、栅极金属层中的一者通过同一工艺成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隔断墙31包括至少三个子隔断部,同一个隔断墙31中、相邻两个子隔断部之间设有一个间隔部G,各个相邻的隔断墙31之前设有一个凹陷部K。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隔断墙31包括的子隔断部的数量并无特殊限定,通过设置多个子隔断部,即隔断墙31的子隔断部和凹陷部K的数量比并无特殊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由于受到隔断区QA宽度限制,子隔断部越多,则可设置的凹陷部K数量越少,可以减少形成凹陷部K的所需的时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堤坝部,堤坝部设于隔断组件3靠近显示区AA的外周侧,且堤坝部位于隔断区QA,在沿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Y上,堤坝部背离衬底1的一侧表面高于隔断墙31背离衬底1的一侧表面。具体的,堤坝部高于隔断墙31,防止封装层的有机层溢流,阻挡水汽从孔区TA经过隔断区QA进入显示区AA,对显示区AA的器件造成侵蚀,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衬底1包括第一衬底11和第二衬底12,在第一衬底11和第二衬底12之间设有第二无机层5,第一无机层2设于第一衬底11背离第二衬底12一侧,且凹陷部K至少贯穿第一无机层2及部分第一衬底1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无机层2和第二无机层5可以采用相同的无机材料制成,以阻挡水汽进入显示面板内部,第一衬底11和第二衬底12层叠设置,且第一衬底11设于第二衬底12上方,通常,凹陷部K只需贯穿第一无机层2及部分第一衬底11即可,不需要第二无机层5和第二衬底12,以保证衬底1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光学元件,对应显示面板的孔区TA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光学元件具体可以为摄像头等元件,该显示装置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显示器、电视机、可穿戴设备或信息查询机等。该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其技术原理和产生的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孔区、隔断区和显示区,所述隔断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孔区设置,所述隔断区位于所述孔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第一无机层,覆盖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隔断区形成有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无机层及至少部分所述衬底的凹陷部;
隔断组件,位于所述隔断区,所述隔断组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和所述凹陷部交替分布的多个隔断墙,所述隔断墙包括在所述第一无机层背向所述衬底表面上层叠设置的金属膜层;
发光材料层,包括第一发光材料层和第二发光材料层,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覆盖于所述隔断墙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设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和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之间段差且不连续设置;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材料层上,以及覆盖在所述隔断墙和所述凹陷部暴露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墙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通过间隔部间隔设置的子隔断部,在所述间隔部内的所述第一无机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设有第三发光材料层,所述封装层对应所述隔断墙覆盖所述子隔断部的顶面和侧面以及所述间隔部内的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和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之间段差且不连续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隔断部的金属膜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层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宽度;所述金属膜层为钛-铝-钛金属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的横截面内,所述凹陷部呈梯形,所述梯形背离所述衬底的顶边宽度小于所述梯形靠近所述衬底的底边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上,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和所述第一无机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μm~3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设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衬底一侧,且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相互绝缘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竖直方向层叠设置的源漏极金属层和栅极金属层,所述金属膜层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所述栅极金属层中的一者同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断墙包括至少三个所述子隔断部,同一个所述隔断墙中、相邻两个所述子隔断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间隔部,各个相邻的所述隔断墙之前设有一个所述凹陷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堤坝部,所述堤坝部设于所述隔断组件靠近所述显示区的外周侧,且所述堤坝部位于所述隔断区,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方向上,所述堤坝部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表面高于所述隔断墙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设有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背离所述第二衬底一侧,且所述凹陷部至少贯穿所述第一无机层及部分所述第一衬底。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光学元件,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孔区设置。
CN202022989853.6U 2020-12-14 2020-12-1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3782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9853.6U CN213782041U (zh) 2020-12-14 2020-12-1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9853.6U CN213782041U (zh) 2020-12-14 2020-12-1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82041U true CN213782041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98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89853.6U Active CN213782041U (zh) 2020-12-14 2020-12-1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8204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7652A (zh) * 2021-08-02 2021-11-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66526A (zh) * 2022-02-21 2022-05-31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封装层截止位置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CN114863814A (zh) * 2022-04-28 2022-08-0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23098298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93296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21079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7652A (zh) * 2021-08-02 2021-11-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07652B (zh) * 2021-08-02 2023-10-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98298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566526A (zh) * 2022-02-21 2022-05-31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封装层截止位置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193296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63814A (zh) * 2022-04-28 2022-08-0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863814B (zh) * 2022-04-28 2024-04-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23221079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82041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12101B (zh)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66093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391350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825814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44576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161525A1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10265471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12317B (zh) 显示装置、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104838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99366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660938B1 (en)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042919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943108A (zh) 一种折叠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599701B (zh) 显示基板
CN1115249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2027830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US20160260925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90198821A1 (en) Mask for oled thin-film encapsulation
CN111433915A (zh) 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CN111463361A (zh) 显示面板
US922956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US20210119180A1 (en)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395899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装置
CN11140362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