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7017B -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7017B
CN113697017B CN202111108693.2A CN202111108693A CN113697017B CN 113697017 B CN113697017 B CN 113697017B CN 202111108693 A CN202111108693 A CN 202111108693A CN 113697017 B CN113697017 B CN 113697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ooter
fixing
sleeve
rod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86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7017A (zh
Inventor
朱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hangxing Futur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hangxing Futur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hangxing Futur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hangxing Futur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086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7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7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7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7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7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4/0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cycles by electric motor

Abstract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包括:前轮机构、底板机构与后轮机构,所述前轮机构设置有第一减震组件,所述前轮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与所述底板机构连接,所述底板机构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所述底板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与所述后轮机构连接。本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通过前轮机构的第一减震组件以及底板机构设的第二减震组件,第一减震组件与第二减震组件使前轮机构、底板机构与后轮机构联动减震,使得滑板车自车前到车尾均兼具减震功能,当行驶在颠簸不平的路面时,滑板车靠车轮自身减震的基础上,第一减震组件与第二减震组件对车的整体进一步减震,大大避免了滑板车的抖动程度,提高骑行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一种新型的代步工具,电动滑板车的控制方式与传统电动自行车相同,容易被驾驶者学习,比传统电动自行车结构简单、车轮小、轻巧简便,能节省大量社会资源。但滑板车行驶在颠簸不平的路面时,由于质量轻导致车体靠车轮自身减震不理想,严重影响了骑行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独权所能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及其整形工艺。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机构、底板机构与后轮机构,所述前轮机构设置有第一减震组件,所述前轮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与所述底板机构连接,所述底板机构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所述底板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与所述后轮机构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套筒、第一固定杆和第一压簧,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压簧均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压簧连接,所述底板机构设置有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折叠杆、连接杆和固定座,所述折叠杆为Y字型,所述折叠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以及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折叠杆以及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折叠杆上开设有移动通道,所述移动通道靠近所述固定座的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变径通道,所述弧形变径通道位于Y字型的所述折叠杆的分支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滑动穿设于两个通道内,且弧形变径通道具有多个拐角,当所述滑板车未收纳时,所述折叠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座呈现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前轮机构设置有两个立杆,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设置于所述两个立杆之间,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与所述滑板车的前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架,每一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立杆连接,所述套筒、第一固定杆与第一压簧均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固定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杆上开设有移动通道,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移动通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杆、第二压簧与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后轮机构上,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架连接,所述第二压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架连接有轴承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轴承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上述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通过前轮机构的第一减震组件以及底板机构设的第二减震组件,第一减震组件与第二减震组件使前轮机构、底板机构与后轮机构联动减震,使得滑板车自车前到车尾均兼具减震功能,当行驶在颠簸不平的路面时,滑板车靠车轮自身减震的基础上,第一减震组件与第二减震组件对车的整体进一步减震,大大避免了滑板车的抖动程度,提高骑行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减震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折叠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底板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减震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2图所示,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包括:前轮机构100、底板机构200与后轮机构300,前轮机构100设置有第一减震组件110,前轮机构100通过第一减震组件110与底板机构200连接,底板机构200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210,底板机构200通过第二减震组件210与后轮机构300连接。具体地,滑板车由前轮机构100、底板机构200与后轮机构300组成,前轮机构100为滑板车提供导向功能,其中前轮机构100包括在竖直方向依次设置车头部件、立杆101与前轮,在本实施例中,立杆101的数量为两个,立杆101采用的为碳钢或碳素工具钢材质,在保证立杆101机械强度高的情况下重量小,以体现滑板车的轻便。同时立杆101内具有空腔,可将线路隐藏于立杆101的空腔内,避免外部走线。两个立杆101相对设置于车头部件于前轮之间,且两个立杆101远离车头部件的一端分别设置于前车轮的两侧并连接,两个立杆101自车头部件往前车轮方向的五分之二高度的位置螺接有辅助支撑架102,以便于对立杆101的固定,第一减震组件110安装于两个立杆101之间并设置于前车轮的上方且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前轮上方安装有便于第一减震组件110固定的挡泥板,第一减震组件110设于挡泥板与立杆101之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为实现前轮机构100的减震性能,第一减震组件110包括套筒111、第一固定杆112、第一压簧113与两个第一固定架114,每一第一固定架1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杆101连接,套筒111、第一固定杆112与第一压簧113均设置于两个第一固定架114之间,套筒111与第一压簧113均套设于第一固定杆112上,套筒111与第一压簧113连接。具体地,一固定架设置于辅助支撑架102的下方,另一支撑架设置于前车轮挡泥板上且相互连接,第一固定杆1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架114连接,套筒111套设于第一固定杆112上且设于两个第一固定架114之间,套筒111自靠近车头组件的第一固定架114往第二固定架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再增加再减小,即套筒111第一次减小直径区域的两端的直径相同,第二减小直径区域的直径小于第一次减小直径区域的直径,第一压簧113套设于套筒111第二次减小直径的区域上,且第一压簧113的直径不小于套筒111第二次减小直径的区域的直径,且不大于套筒111第一次增加直径的区域的直径,压簧与靠近前车轮的第一固定架114连接。
也就是说,套筒111可以分为依次套设于第一固定杆112上的第一套筒1111、第二套筒1112与第三套筒1113,第一套筒1111的一端与远离前车轮的第一固定架114连接,第一套筒1111两端的外径相同,第一套筒1111中部的外径小于两端的外径,其中第一套筒1111的两端内壁与第一固定杆112外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114,如橡胶、弹簧或其他具有弹性性能的结构等,且第一固定杆112的一端对应设置有挡块,阻挡第一弹性件1114的移动。第二套筒1112靠近第一套筒1111的一端的外径与第一套筒1111一端的外径相同,第二套筒1112的另一端为正多边柱体状,且其截面面积小于第二套筒1112靠近第一套筒1111一端的截面面积,第二套筒1112靠近第一套筒1111的一端的内壁与第一固定杆112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115,如橡胶、弹簧或其他具有弹性性能的结构等,第三弹性件115的外径与厚度均小于第一弹性件1114,第三套筒1113靠近前车轮的一端与靠近前车轮的第一固定架114连接,第三套筒1113的外径小于第二套筒1112的外径,且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套筒1112的截面面积,第一压簧113的一端套设于第二套筒1112的正多边柱体状端,另一端套设于第三套筒1113上且与第一固定架114连接。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套筒1111的两端与底板机构200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套筒1111的两端与底板机构200的折叠组件220连接,当驾驶员行驶时,折叠组件220因驾驶员重力往下压制第一套筒1111,第一套筒1111移动,第一套筒1111所受作用力受第一弹性件1114进行初步缓冲,第一套筒1111减弱的作用力作用于第二套筒1112上,第一套筒1111所受作用力受第三弹性件115进一步缓冲,第二套筒1112移动,进而使第二套筒1112压制第一弹簧且移动至与第三套筒1113抵接,以此实现滑板车的前减震功能,减小车头所受作用力,避免滑板车车头晃动。
如图3至7所示,具体地,底板机构200为滑板车提供连接前轮机构100与后轮机构300的功能,以及为滑板车提供支撑驾驶员以及动力源部件的功能,底板机构200自前轮机构100至后轮机构300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折叠组件220、电池组件230与第二减震组件210,折叠组件220方便滑板车折叠收纳,电池组件230为滑板车提供续航,第二减震组件210用于连接后轮组件以及起到底板减震与后轮减震功能。其中底板机构200包括有底板壳体,电池组件230与第二减震组件210安装于底板壳体内,折叠组件220安装于底板壳体上,底板壳体的一侧还安装有单侧脚撑,也可以为双侧脚撑。
在一实施例中,为实现滑板车的可收纳性,底板机构200设置有折叠组件220,折叠组件220与套筒111连接。折叠组件220包括折叠杆221、连接杆222、固定座223与手柄224,折叠杆221的两端分别与套筒111以及固定座223连接,连接杆222的两端分别与折叠杆221以及固定座223连接,手柄224与连接杆222连接。具体地,折叠杆221为Y字型,折叠杆221一端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第一套筒1111的两端连接,用于将底板机构200部分所受力转移到第一减震组件110进行减震缓冲,折叠杆221远离前车轮的一端与固定座223连接,固定座223安装于底板壳体靠近前车轮的一端上,固定座223具有腔室与通孔,以便于安装其他部件及节省物料。滑板车的收纳时,折叠杆221带动前轮组件往底板壳体方向折叠,其中折叠杆221往固定座223的内部叠合,连接杆222用于限制折叠杆221的移动范围与移动路线,以便于迅速收纳与减少收纳误差,其中折叠杆221上开设有移动通道225,用于限制收纳时连接杆222的速度与路线,以便于迅速收纳与减少收纳误差,移动通道225靠近固定座223的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变径通道226,连接杆222的一端滑动穿设于两个通道内,且弧形变径通道226具有多个拐角,连接杆222在弧形变径通道226内实现非收纳时的固定,加上手柄224的作用下可避免连接杆222的意外滑动,连接杆222另一端转动固定于固定座223远离前车轮的一端,滑板车未收纳时,折叠杆221、连接杆222与固定座223呈现三角形,起到稳固作用,滑板车收纳时,折叠杆221、连接杆222与固定座223呈现相互局部叠合的一字型,节省空间。
如图3至图7所示,具体地,后轮机构300为滑板车提供动力以及速度调控功能,其中后轮机构300包括后轮与控制部件,控制部件安装于后轮上,控制部件与车头部件连接,后轮与第二减震组件21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为实现滑板车的后减震,第二减震组件210包括第二固定杆211、第二压簧212与第二固定架213,第二固定架213设置于后轮机构300上,第二固定杆211的两端分别与底板机构200以及第二固定架213连接,第二压簧212套设于第二固定杆211上。第二固定架213连接有轴承件214,第二固定架213与轴承件214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15。具体地,第二固定架213、轴承件214设置于后轮机构上,第二固定杆211包括杆体2111、推板2112与第四套筒2113,杆体2111的一端穿设于底板机构200的一箱体231的通孔232中,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架213连接,推板2112与第四套筒2113依次滑动套设于杆体2111上,且推板2112与底板机构200的箱体231活动抵接,第二压簧212套设于第四套筒2113上且推板2112与第二固定架213之间,底板机构200将局部所受力转移到第二减震组件210上,其中所受力经第二固定杆211传输至第二固定架213与轴承件214,即箱体231往杆体2111方向移动,推板2112受力初步缓冲,进而往第二固定架213方向推动第四套筒2113与第二压簧212二次缓冲,最后第二弹性件215与轴承做三次缓冲,从而实现对滑板车的后减震。
本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通过前轮机构100的第一减震组件110以及底板机构200设的第二减震组件210,第一减震组件110与第二减震组件210使前轮机构100、底板机构200与后轮机构300联动减震,使得滑板车自车前到车尾均兼具减震功能,当行驶在颠簸不平的路面时,滑板车靠车轮自身减震的基础上,第一减震组件110与第二减震组件210对车的整体进一步减震,大大避免了滑板车的抖动程度,提高骑行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发明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Claims (7)

1.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机构、底板机构与后轮机构,所述前轮机构设置有第一减震组件,所述前轮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与所述底板机构连接,所述底板机构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所述底板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与所述后轮机构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套筒、第一固定杆和第一压簧,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压簧均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压簧连接,所述底板机构设置有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折叠杆、连接杆和固定座,所述折叠杆为Y字型,所述折叠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以及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折叠杆以及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折叠杆上开设有移动通道,所述移动通道靠近所述固定座的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变径通道,所述弧形变径通道位于Y字型的所述折叠杆的分支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滑动穿设于两个通道内,且弧形变径通道具有多个拐角,当所述滑板车未收纳时,所述折叠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座呈现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机构设置有两个立杆,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设置于所述两个立杆之间,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与所述滑板车的前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架,每一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立杆连接,所述套筒、第一固定杆与第一压簧均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固定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杆、第二压簧与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后轮机构上,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架连接,所述第二压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架连接有轴承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轴承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CN202111108693.2A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 Active CN113697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8693.2A CN113697017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8693.2A CN113697017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7017A CN113697017A (zh) 2021-11-26
CN113697017B true CN113697017B (zh) 2023-03-21

Family

ID=78661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8693.2A Active CN113697017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701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4104A (zh) * 2006-04-13 2007-10-17 黄嘉璋 滑板车后轮减震结构
CN205837096U (zh) * 2016-06-18 2016-12-28 蒋孝富 一种滑板车前轮减震结构
CN205737926U (zh) * 2016-06-23 2016-11-30 安徽瑞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前减震机构
CN208344470U (zh) * 2018-03-21 2019-01-08 惠州市索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CN208882020U (zh) * 2018-07-23 2019-05-21 惠州市索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减震后轮装置
CN212980458U (zh) * 2020-09-24 2021-04-16 武义县泽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板车的减震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7017A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76793A (zh) 折叠电动车
CN113697017B (zh)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
CN201457650U (zh) 用于助动车上的避震器
CN206125297U (zh) 折叠电动车
CN210416861U (zh) 平衡车
CN211391566U (zh) 一种电动车用的避震车架
CN218453421U (zh) 一款新型的大功率越野电动车
CN207712203U (zh) 一种车辆减震装置及车辆
CN219237267U (zh) 电动车减震结构以及电动车
CN216546494U (zh) 一种带双电池安装位的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09921528U (zh) 一种后避震结构
CN204821945U (zh) 一种带减振的转向装置
CN218594487U (zh) 一种电动三轮滑板车
CN218198643U (zh) 一种减震独轮车
CN218967106U (zh) 一种滑板车的车架结构
CN211684554U (zh)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导向机构
CN211107826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09351530U (zh) 一种内置的童车减震机构
CN216834111U (zh) 滑板车减震前叉及滑板车
CN220076595U (zh) 一种减震机构及独轮车
CN110329413B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的电动力模块与车架模块的连接机构
CN209756677U (zh) 一种倒三轮车复合多连杆减震机构
CN213948682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避震前叉
CN219467902U (zh) 一种跨骑平衡车及其脚踏结构
CN209739245U (zh) 一种倒三轮车双减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