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44470U - 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44470U
CN208344470U CN201820389157.1U CN201820389157U CN208344470U CN 208344470 U CN208344470 U CN 208344470U CN 201820389157 U CN201820389157 U CN 201820389157U CN 208344470 U CN208344470 U CN 208344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amping
scooter
shaf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891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宗贵
刘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uy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uy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uy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uy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891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44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44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44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减震装置及滑板车,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前轮减震机构及后轮减震机构。前轮减震机构包括前轮基座、前轮支架、前轮减震弹性件、前轮、前轮转轴,前轮支架的第一端与前轮连接,前轮支架的第二端通过前轮转轴铰接于前轮基座上,前轮减震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前轮基座连接,前轮减震弹性件的第二端与前轮支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通过设置的前轮减震机构及后轮减震机构,前轮减震机构用于对前轮进行减震操作,后轮减震机构用于对后轮进行减震操作,通过前轮及后轮减震,如此能够使得滑板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减少震动,从而增加滑板车的使用可靠性及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背景技术
电动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电动滑板车十分节省能源,充电快速且航程能力长。整车造型美观、操作方便,驾驶更安全。对于喜欢生活方便的朋友来说绝对是非常适合的一种选择,给生活添加多一分乐趣。
现有的滑板车基本没有配置减震机构,既会导致滑板车因过度颠簸而影响使用可靠性,造成固接部件松动,还会导致人们在乘骑时会因路面颠簸而降低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增加滑板车的使用可靠性及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前轮减震机构及后轮减震机构,所述前轮减震机构用于通过滑板车车身与所述后轮减震机构连接;
所述前轮减震机构包括前轮基座、前轮支架、前轮减震弹性件、前轮、前轮转轴,所述前轮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前轮支架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前轮转轴内,所述前轮转轴与所述前轮基座铰接,所述前轮减震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轮基座连接,所述前轮减震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前轮支架连接;
所述后轮减震机构包括后轮基座、后轮支架、后轮转轴、后轮、主动轴、从动轴、连接块、后轮弹性件、限位块及连接轴,所述后轮支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后轮转轴铰接于所述后轮基座上,所述后轮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后轮连接,所述主动轴设置于所述后轮支架上,所述从动轴设置于所述后轮基座上,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连接块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所述后轮弹性件套置于连接轴,且所述后轮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块及所述限位块抵持。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轮基座上开设有前轮卡槽。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轮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前轮卡槽配合的卡块。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轮减震弹性件为前轮弹簧。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轮减震机构还包括前轮保护壳,所述前轮保护壳设置于所述前轮支架上。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轮保护壳具有收容腔,部分所述前轮被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轮弹性件为后轮弹簧。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轮减震机构还包括后轮壳体,所述后轮壳体设置于所述后轮支架上。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轮壳体具有后轮收容腔,部分所述后轮收容于所述后轮收容腔内。
一种滑板车,包括上述的减震装置,还包括滑板车车头、滑板车车身及折叠装置;
所述滑板车车头设置于所述折叠装置上,所述折叠装置设置于所述滑板车车身上,所述减震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滑板车车头及滑板车车身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及滑板车,通过设置的前轮减震机构及后轮减震机构,前轮减震机构用于对前轮进行减震操作,后轮减震机构用于对后轮进行减震操作,通过前轮及后轮减震,如此能够使得滑板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减少震动,从而增加滑板车的使用可靠性及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滑板车的减震装置的前轮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滑板车的减震装置的后轮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滑板车的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滑板车的折叠装置的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减震装置及滑板车,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前轮减震机构及后轮减震机构,所述前轮减震机构用于通过滑板车车身与所述后轮减震机构连接;所述前轮减震机构包括前轮基座、前轮支架、前轮减震弹性件、前轮、前轮转轴,所述前轮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前轮支架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前轮转轴内,所述前轮转轴与所述前轮基座铰接,所述前轮减震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轮基座连接,所述前轮减震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前轮支架连接;所述后轮减震机构包括后轮基座、后轮支架、后轮转轴、后轮、主动轴、从动轴、连接块、后轮弹性件、限位块及连接轴,所述后轮支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后轮转轴铰接于所述后轮基座上,所述后轮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后轮连接,所述主动轴设置于所述后轮支架上,所述从动轴设置于所述后轮基座上,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连接块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所述后轮弹性件套置于连接轴,且所述后轮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块及所述限位块抵持。如此,上述减震装置及滑板车,通过设置的前轮减震机构及后轮减震机构,前轮减震机构用于对前轮进行减震操作,后轮减震机构用于对后轮进行减震操作,通过前轮及后轮减震,如此能够使得滑板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减少震动,从而增加滑板车的使用可靠性及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滑板车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滑板车的构思。如图1所示,一种滑板车10,包括滑板车车头100、滑板车车身200、减震装置 300及折叠装置400,减震装置300包括前轮减震机构310及后轮减震机构320,滑板车车头100设置于折叠装置400上,折叠装置400设置于滑板车车身200 上,前轮减震机构310设置于滑板车车头100,后轮减震机构320设置于滑板车车身200上。
需要说明的是,滑板车车头100用于控制滑板车的移动方向,滑板车车身 200用于支撑用户站立,当滑板车10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震动时,通过设置的减震装置300,减少滑板车10的震动,从而减少用于由于震动出现麻痹的情况,折叠装置400用于将滑板车10的滑板车车头100进行折叠,从而方便用户将其携带,以及节省存储空间。
请再次参阅图1所示,滑板车车头100包括操纵杆110、转向杆120、车头主体130及连接臂140,操纵杆110设置于转向杆120的第一端上,转向杆120 的第二端穿设于车头主体130的第一端上,车头主体130的第二端设置于连接臂140的第一端上,前轮减震机构310设置于连接臂140的第二端上;折叠装置400的第一端设置于连接臂140上。
请再次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操纵杆110设置有握持部111,握持部111上设置有防滑凸起111a。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手握操纵杆110上的握持部111实现转向,操纵杆110 带动转向杆120转向,从而使得车头主体130随着转向杆120转动,同时,车头主体130带动前轮减震机构310转动,其中,通过设置的防滑凸起111a,由此增加手掌与握持部111之间的摩擦,从而防止手滑。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滑板车车头100还包括电池限位卡装装置(图未示),所述电池限位卡装装置设置于所述车头主体130上,所述电池限位卡装装置包括:安装底座、电池模组及卡接装置;所述安装底座上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保护外壳、电池组和模组固定板,所述保护外壳上开设有电池放置槽和限位槽,所述电池组放置于所述电池放置槽内,所述限位凸块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凸块的外侧壁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抵接,所述保护外壳设置于所述模组固定板上,所述模组固定板上开设有紧固孔;所述卡接装置包括安装面板、开关组件和紧固组件,所述安装面板设置于所述保护外壳上,所述安装面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底部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开关组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孔,所述紧固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开关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紧固组件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紧固孔的方向运动。如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底座设置于车头主体130上,在需要对电池进行更换时,用户通过按下所述开关组件,由于所述开关组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孔内,因此,所述开关组件往靠近所述紧固组件的方向滑动,当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紧固组件发生物理接触时,所述紧固组件因受到所述开关组件的推动力,往远离所述紧固孔的方向运动,进而不再对所述模组固定板进行限位固定,此时,用户可以将所述电池模组从所述安装底座上抽出,实现对所述电池模组的快速更换。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底座上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具有矩形横截面,所述保护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在更换新的所述电池模组后,将所述限位槽对齐所述限位凸块,使得所述限位凸块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将所述电池模组进行限位固定,防止所述电池模组在水平方向上晃动,而后,将所述开关组件往远离所述紧固组件的方向滑动,使得所述紧固组件复位,所述紧固组件往靠近所述紧固孔的方向运动,所述紧固组件穿过所述紧固孔,在所述水平方向限位固定住所述保护外壳,实现所述电池模组的快速安装;所述保护外壳上开设有所述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放置槽用于放置所述电池组。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帽和导向杆,所述开关帽安装于所述安装面板内,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帽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孔内。如此,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帽和导向杆,用户通过按下所述开关帽,进而推动所述导向杆,使得所述导向杆往靠近所述紧固组件的方向滑动,当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紧固组件发生物理接触时,所述紧固组件因受到所述开关组件的推动力,往远离所述紧固孔的方向运动,进而不再对所述模组固定板进行固定,此时,用户可以将所述电池模组从所述安装底座上抽出,实现对所述电池模组的更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关帽用于保护所述导向杆。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帽为橡胶开关帽。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包括第一抵持部和滑动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滑动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动部的另一端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孔内。如此,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滑动部的设置,可以提高所述导向杆的机械强度,有效地防止了所述导向杆长期使用而损坏;此外,所述第一抵持部的设置可以使得在推动所述导向杆的过程中,防止所述滑动部过度滑动,亦即所述第一抵持部可以限制所述滑动部的滑动距离,当所述滑动部推动所述紧固组件远离所述紧固孔一段距离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导向孔的外侧壁抵持,防止所述导向杆继续往前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紧固块和紧固弹性件,所述紧固弹性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紧固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紧固块连接。如此,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紧固块和紧固弹性件,所述紧固块用于在水平方向上限位固定所述模组固定板;所述紧固弹性件用于给所述紧固块提供弹性力,在所述开关组件不再驱动所述紧固块时,所述紧固弹性件提供给所述紧固块的弹性力,将所述紧固块复位,使得所述紧固块可以往靠近所述紧固孔的方向运动,进而对所述模组固定板进行限位固定。更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块包括所述紧固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一端与所述紧固部连接,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紧固弹性件连接。如此,所述紧固块包括紧固部和第二抵持部的设置,可以提高所述紧固块的机械强度;此外,所述第二抵持部的设置可以防止所述紧固部过度复位,亦即可以限制所述紧固部的复位移动距离,当所述紧固部复位可以限位固定住所述模组固定板时,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紧固孔的外侧壁抵持,阻止所述紧固部继续往靠近所述紧固孔的方向运动。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限位卡装装置还包括辅助卡扣组件,所述辅助卡扣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板上。更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卡扣组件包括防尘盖和卡扣件,所述防尘盖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面板上,所述防尘盖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扣件连接,所述保护外壳上开设有卡扣槽,所述卡扣件卡接于所述卡扣槽内。如此,所述防尘盖用于防尘,防止灰尘等细小颗粒进入至所述保护外壳内部;所述卡扣件和与所述卡扣件配合使用的卡扣槽,在运用过程中,所述卡扣件卡接于所述卡扣槽内,使得所述卡扣件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进一步稳定固定所述保护外壳。
请再次参阅图1所示,滑板车车身200包括踩踏板210及支撑站脚220,折叠装置400的第二端设置于踩踏板210的第一端上,后轮减震机构320设置于踩踏板210的第二端上,支撑站脚220倾斜设置于踩踏板210的底面。
请再次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踩踏板210具有弧形的横截面,踩踏板210上设置有防滑垫211,支撑站脚220包括安装架221、支撑脚222及限位柱223,安装架221倾斜设置于踩踏板210上,限位柱223设置于安装架221 上,支撑脚222铰接于安装架221上,支撑脚222上设置有支撑弹簧222a。
需要说明的是,踩踏板210用于支撑用户站立,当用户需要停靠滑板车时,通过设置的支撑站脚220,使得滑板车能够平稳停靠。其中,通过设置的防滑垫 211,增加用户脚底与踩踏板210之间的摩擦,从而防止用户滑倒。
在实施例中,滑板车车头100还包括两个前照灯(图未示),两个前照灯分别设置于车头主体130的两侧;前照灯为LED前照灯;安装架221倾斜设置于踩踏板210的倾斜角度为60度。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前照灯为滑板车在夜间行驶期间提供照明,从而方便用户使用,其中,通过将安装架221倾斜设置于踩踏板210的倾斜角度为60度,如此,便于用户将滑板车平稳停靠在地面上。
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下面,对减震装置300的前轮减震机构310及后轮减震机构32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前轮减震机构310包括前轮基座311、前轮支架312、前轮减震弹性件313、前轮314、前轮转轴315,前轮支架312的第一端与前轮314连接,前轮支架312的第二端通过前轮转轴315铰接于前轮基座311上,即,前轮支架312的第二端设置于前轮转轴315内,前轮转轴315与前轮基座311铰接,前轮减震弹性件313的第一端与前轮基座311连接,前轮减震弹性件313 的第二端与前轮支架312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轮基座311上开设有前轮卡槽311a,前轮支架312上设置有与前轮卡槽311a配合的卡块311b,前轮减震弹性件313 为前轮弹簧,前轮减震机构310还包括前轮保护壳316,前轮保护壳316设置于前轮支架312上,前轮保护壳316具有收容腔316a,部分前轮314被收容于收容腔316a内。
需要说明的是,前轮基座311与连接臂140的第二端连接,当滑板车10在移动的过程中,凹凸不平的路面会导致滑板车出现震动,通过设置的前轮减震弹性件313,对前轮基座311与前轮支架312之间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由此,减少滑板车的前轮314的震动。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前轮支架312铰接于前轮基座311上,当前轮减震机构310受到震动时,从而能够减少前轮支架312与前轮基座311之间的挤压,增加前轮支架312与前轮基座311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加滑板车10的使用寿命,其中,通过设置的卡块311b与卡槽311a配合,从而能够对铰接于前轮基座311上的前轮支架312起到较好的限位效果。
如图3所示,后轮减震机构320包括后轮基座321、后轮支架322、后轮转轴323、后轮324、主动轴325、从动轴326、连接块327、后轮弹性件328、限位块329及连接轴330,后轮支架322的第一端通过后轮转轴323铰接于后轮基座321上,后轮支架322的第二端与后轮324连接,主动轴325设置于后轮支架322上,从动轴326设置于后轮基座321上,主动轴325通过连接块327与从动轴326连接,连接块327开设有连接孔(图未示),连接轴330的第一端设置于连接孔内,限位块329设置于连接轴330的第二端,后轮弹性件328套置于连接轴330,且后轮弹性件328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块327及限位块329抵持。
在本实施例中,后轮弹性件328为后轮弹簧。
需要说明的是,后轮基座321设置于踩踏板210的第二端上,同上述,当滑板车10在移动的过程中,凹凸不平的路面会导致滑板车10出现震动,滑板车10的后轮324由于震动,使得铰接于后轮基座上的后轮支架322会出现转动,当后轮支架322转动时,带动主动轴325发生偏移,而主动轴325会通过连接块327带动从动轴326发生偏移,由此使得与连接块327连接的连接轴300发生偏移,在连接轴300偏移的过程中,套置于连接轴330上的后轮弹性件328,会因此受到挤压,从而对后轮支架322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继而,对后轮324 起到减震作用。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前轮314及后轮324减震,从而能减少滑板车10的震动,当用户在使用滑板车10的过程中,由此,减少用户使用时的麻痹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后轮减震机构320还包括后轮壳体(图未示),后轮壳体设置于后轮支架322上;后轮壳体具有后轮收容腔,部分后轮324收容于后轮收容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再行驶的过程中需要刹车时,用户可通过用脚踩踏后轮壳体,以使得后轮壳体的侧壁与后轮324贴合,使得后轮324与后轮壳体之间的摩擦增大,从而能够使得后轮无法转动,实现刹车。
在又一实施例中,后轮壳体上设置有荧光层(图未示),通过设置的荧光层,使得后轮壳体在夜间能够发光提醒光线,由此,提醒后方车辆,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下面,对折叠装置4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折叠装置400包括折叠组件410及折叠杆420,折叠杆420与折叠组件410活动式连接,折叠杆420具有中空结构,折叠杆420开设有折叠长槽421。
需要说明的是,折叠杆420的第一端设置于连接臂140上,折叠杆420与折叠组件410活动式连接,即,折叠杆420在折叠组件410上可翻转,当折叠杆420翻转时,即可带动与折叠杆420连接的连接臂140翻转,如此,使得滑板车车头100及前轮减震机构310实现折叠。
结合图4及图5所示,折叠组件410包括折叠基架411、折叠轴412及锁紧件413,折叠基架411包括两个折叠块411a及折叠基座411b,两个折叠块411a 分别相对称设置于折叠基座411b上,折叠轴412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折叠块411a上,且折叠杆420设置于折叠轴412上,锁紧件413包括拨块413a、锁杆413b、折叠弹性件413c、拨块转轴413d及固定杆413e,拨块413a位于折叠长槽421内作往复式运动,拨块转轴413d穿设于拨块413a的中部位置处且拨块转轴413d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折叠杆420的内侧壁上,锁杆413b穿设于拨块413a的端部位置处,固定杆413e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折叠杆420的内侧壁上,折叠弹性件413c的一端设置于固定杆413e上,折叠弹性件413c的第二端设置于拨块413a上。
结合图1、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折叠杆420上设置有抵持螺母 421,抵持螺母421远离或抵持折叠基座411b,拨块413a上设置有拉环(土卫十),折叠弹性件413c的第二端与拉环连接,折叠弹性件413c为折叠弹簧,折叠块411a上开设有第一凹槽411c及第二凹槽411d,锁杆413b的两端分别靠近 /远离两个折叠块411的第一凹槽411c或第二凹槽411d,第一凹槽411c具有弧形的横截面,第二凹槽411d具有弧形的横截面。
在又一实施例中,锁杆具有圆形的横截面;拨块设置有圆角部(图未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拨动拨块413a的时候,拨块413a即可随着拨块转轴413d 转动,同时,设置于拨块413a端部位置处的锁杆413b随着拨块413a转动而转动,其中,通过设置的圆角部,能够便于用户拨动拨块413a,避免刮伤。
结合图1、图4及图5所示,下面具体的对折叠装置400的折叠过程进行具体的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折叠基座411b固定安装在踩踏板210的第一端上;用户拨动拨块413a,使得与第一凹槽411c抵持的锁杆413b脱离,同时,转动折叠杆420,以使得折叠杆420随着折叠轴412翻转,直至折叠杆420靠近踩踏板 210,实现折叠,当折叠杆420在折叠以靠近踩踏板210的过程中,锁杆413b 脱离第一凹槽411c后,随着拨块413a拨动,锁杆413b沿着两个折叠块411a的两个外侧壁移动,直至移动到与第二凹槽411d抵持,从而使得将经过折叠后的折叠杆420锁紧,避免折叠杆420回转。通过将折叠杆420折叠,即,使得与折叠杆420连接的连接臂140实现折叠,如此,实现将滑板车车头100及前轮减震机构310实现折叠,从而能够方便用户携带,以及节省放置空间。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将折叠后的折叠杆420,通过将拨块413a回拨,使得与第二凹槽411d抵持的锁杆413b脱离,同时,回转折叠杆420直至抵持螺母421与折叠基座411b抵持,在折叠杆420回转的过程中,锁杆413b脱离第二凹槽411d后会沿着两个折叠块411a的两个外侧壁移动,直至移动到与第一凹槽411c抵持,从而实现折叠杆420的复原,即,实现将折叠后的滑板车车头100 及前轮减震机构310实现复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及滑板车,通过设置的前轮减震机构及后轮减震机构,前轮减震机构用于对前轮进行减震操作,后轮减震机构用于对后轮进行减震操作,通过前轮及后轮减震,如此能够使得滑板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减少震动,从而增加滑板车的使用可靠性及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减震机构及后轮减震机构,所述前轮减震机构用于通过滑板车车身与所述后轮减震机构连接;
所述前轮减震机构包括前轮基座、前轮支架、前轮减震弹性件、前轮、前轮转轴,所述前轮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前轮支架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前轮转轴内,所述前轮转轴与所述前轮基座铰接,所述前轮减震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轮基座连接,所述前轮减震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前轮支架连接;
所述后轮减震机构包括后轮基座、后轮支架、后轮转轴、后轮、主动轴、从动轴、连接块、后轮弹性件、限位块及连接轴,所述后轮支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后轮转轴铰接于所述后轮基座上,所述后轮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后轮连接,所述主动轴设置于所述后轮支架上,所述从动轴设置于所述后轮基座上,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连接块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所述后轮弹性件套置于连接轴,且所述后轮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块及所述限位块抵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基座上开设有前轮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前轮卡槽配合的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减震弹性件为前轮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减震机构还包括前轮保护壳,所述前轮保护壳设置于所述前轮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保护壳具有收容腔,部分所述前轮被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弹性件为后轮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减震机构还包括后轮壳体,所述后轮壳体设置于所述后轮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壳体具有后轮收容腔,部分所述后轮收容于所述后轮收容腔内。
10.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减震装置,还包括滑板车车头、滑板车车身及折叠装置,所述滑板车车头设置于所述折叠装置上,所述折叠装置设置于所述滑板车车身上,所述减震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滑板车车头及滑板车车身上。
CN201820389157.1U 2018-03-21 2018-03-21 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Active CN208344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9157.1U CN208344470U (zh) 2018-03-21 2018-03-21 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9157.1U CN208344470U (zh) 2018-03-21 2018-03-21 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44470U true CN208344470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85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89157.1U Active CN208344470U (zh) 2018-03-21 2018-03-21 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444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7017A (zh) * 2021-09-22 2021-11-26 惠州市畅行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7017A (zh) * 2021-09-22 2021-11-26 惠州市畅行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37134U (zh) 一种两轮自平衡越野思维车
CN208344470U (zh) 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CN205769883U (zh) 卡扣结构
CN204507112U (zh) 无线控制电动自行车
CN106428395B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滑板车
CN104192248B (zh) 一种翻座箱式折叠电动车
CN208264467U (zh) 滑板车
CN208344444U (zh) 折叠装置及滑板车
KR20000030806A (ko) 접이식 3륜자전거
CN106005190B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108528598A (zh) 滑板车
CN202089167U (zh) 可折叠、变形的脚踏车
CN202264811U (zh) 折叠式滑雪车
CN204641999U (zh) 带有后支撑轮的电动平衡车
CN101134485A (zh) 折叠式两轮车
CN210707758U (zh) 一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
CN208882011U (zh) 电动滑板车
CN220262956U (zh) 一种折叠式三轮随行车
CN210882443U (zh) 组合式摩托车置物箱结构
CN205186429U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
CN206068035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减震折叠机构
CN208149518U (zh) 一种折叠滑板车及其便携结构
CN204264369U (zh) 一种无座式多功能健身脚踏车
CN109305277A (zh) 平衡车-婴儿车连接器
CN209473849U (zh) 一种可折叠滑轮的电动旅行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