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2509A - 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 Google Patents

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2509A
CN113692509A CN202080028500.XA CN202080028500A CN113692509A CN 113692509 A CN113692509 A CN 113692509A CN 202080028500 A CN202080028500 A CN 202080028500A CN 113692509 A CN113692509 A CN 113692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core
movable
movable iron
guid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85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2509B (zh
Inventor
小仓清隆
山田裕之
田村真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92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2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2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2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9/00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 F02M59/44Details, components par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59/02 - F02M59/42; Pumps having transducers, e.g. to measure displacement of pump rack or piston
    • F02M59/46Valves
    • F02M59/466Electrically operated valves, e.g.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piezoelectric oper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21Guiding or setting position of armatures, e.g. retaining armatures in their en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01F7/1607Armatures entering the wi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01F7/1607Armatures entering the winding
    • H01F2007/163Armatures entering the winding with axial bea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可动铁芯的移动时的倾斜的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为此,本发明的电磁阀机构(300)具备:线圈(41),其设置成环状;固定铁芯(44),其配置在线圈(41)的径向内侧;可动铁芯(45),其在线圈(41)的径向内侧以与固定铁芯(44)相对的方式配置,与固定铁芯(44)一起构成磁路的一部分,通过对线圈(41)的通电而被固定铁芯(44)吸引;以及引导构件(46),其具有第1中心轴线(A3),在与固定铁芯(44)接触分离的方向上引导可动铁芯(45),是固定的。引导构件(46)配置在可动铁芯(45)的径向内侧而支承可动铁芯(45)的移动。

Description

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内燃机用的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内燃机用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中,有的使用有电磁阀机构(电磁吸入阀单元),以调整燃料流量。电磁阀机构通过对线圈的通电来控制阀的开闭运动。
在电磁阀机构中,当开始对线圈的通电时,在可动铁心(可动铁芯)与固定铁心(固定铁芯)之间产生磁吸引力,可动铁心开始向固定铁心侧移动。当可动铁心移动了固定铁芯与可动铁芯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的距离时,通常会撞在固定铁心上而停下。
此外,为了避免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的碰撞,已知有如下电磁阀机构,具备:磁轭,其由磁性材料形成;线圈,其收容在磁轭内部;固定铁心,其位于线圈的中心部;可动铁心,其设置成与固定铁心相对;阀杆,其从可动铁心得到力的传递而位移;以及环状零件,其处于与阀杆相对的位置,在没有对线圈的通电的状态下,以环状零件与柱塞之间产生的间隙比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之间产生的间隙小的方式调整环状零件的位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084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电磁阀机构中,当可动铁心相对于固定铁心而言以相对倾斜的状态移动时,相对于可动铁心无倾斜地移动的理想情况而言,由可动铁心和固定铁心等构成的磁路中产生的磁场的大小、可动铁心的移动量(行程量)会发生变化。因此,可动铁心的动作(移动)发生偏差,从而有对阀的开闭动作的响应性产生影响之虞。在使用电磁阀机构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中,若可动铁心的动作(移动)发生偏差,则存在燃料的排出流量相对于期望流量而言发生偏差的情况。因而,在电磁阀机构中,需要抑制可动铁心的动作的偏差。为了抑制可动铁心的移动时的倾斜,往意想方向引导可动铁心的移动的引导机构就比较重要。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螺线管阀(电磁阀机构)中,可动铁心固定在阀杆的轴向一侧,而且阀杆的轴向另一侧可滑动地支承在具有引导用孔部的滑动部(引导机构)上。因此,可动铁心的移动经由阀杆而由滑动部加以引导。阀杆与滑动部(引导用孔部)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阀杆有时会以倾斜的状态移动。当阀杆以倾斜的状态被滑动部引导时,固定在阀杆上的可动铁心便会随着阀杆的倾斜而以倾斜的状态移动。在这样的构成的螺线管阀中,相对于可动铁心无倾斜地移动的理想情况的可动铁心的偏移量(与理想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移量)与可动铁心固定在阀杆上的位置起到阀杆滑动支承在滑动部(引导机构)上的位置为止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即,引导可动铁心的引导机构起到可动铁心为止的距离越长,可动铁心的上述偏移量便越大。当可动铁心的倾斜造成的偏移量增大时,相应地便存在可动铁心的动作产生较大偏差的情况。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可动铁芯的移动时的倾斜的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申请包含多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举其一例,一种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线圈,其设置成环状;固定铁芯,其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径向内侧;可动铁芯,其在所述线圈的径向内侧以与所述固定铁芯相对的方式配置,与所述固定铁芯一起构成磁路的一部分,通过对所述线圈的通电而被所述固定铁芯吸引;以及引导构件,其具有第1中心轴线,在与所述固定铁芯接触分离的方向上引导所述可动铁芯,是固定的;所述引导构件配置在所述可动铁芯的径向内侧而支承所述可动铁芯的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以在可动铁芯的径向内侧的位置支承并引导可动铁芯的方式构成固定的引导构件,因此,可以使引导支承可动铁芯的位置相较于现有结构而言靠近可动铁芯侧,结果,能够减少可动铁芯的移动时的倾斜。
上述以外的课题、构成及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加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包含配备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系统的构成图。
图2为表示配备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截面图。
图3为作为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的电磁吸入阀单元的放大图。
图4为表示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中的可动铁芯与其引导结构部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电磁阀机构的截面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电磁阀机构的截面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燃料供给系统)
首先,使用图1及图2,对配备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构成以及包含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包含配备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系统的构成图。图2为表示配备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截面图。
图1中,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系统例如具备储留燃料的燃料箱101、汲取燃料箱101内的燃料而送出的进给泵102、对从进给泵102送出的燃料进行加压而排出的高压燃料供给泵1、以及对从高压燃料供给泵1压送的高压燃料进行喷射的多个喷射器103。本系统是向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的汽缸内直接喷射燃料的系统,也就是所谓的直喷发动机系统。
高压燃料供给泵1经由吸入管道104连接于进给泵102,而且经由共轨105连接于喷射器103。喷射器103根据发动机的汽缸数安装在共轨105上,以根据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以下称为ECU)107的控制信号而开阀或闭阀的方式受到控制。共轨105上安装有对从高压燃料供给泵1排出的燃料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106。压力传感器106将压力的检测信号输出至ECU 107。
高压燃料供给泵1具备在内部具有对燃料进行加压用的加压室4的泵壳1a和装配在泵壳1a上的柱塞5、电磁吸入阀单元300、排出阀单元500。柱塞5通过往复运动对加压室4内的燃料进行加压。电磁吸入阀单元300作为对吸入至加压室4的燃料流量进行调节的容量可变机构发挥功能,由来自ECU 107的控制信号加以控制。排出阀单元500将经柱塞5加压后的燃料排出至共轨105侧。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泵壳1a的顶端部侧(图1及图2中的上端部侧)固定有有底筒状(杯状)的缓冲器盖10。缓冲器盖10上安装有吸入接头11,吸入接头11形成了高压燃料供给泵1的低压燃料吸入口2a。吸入接头11内安装有吸入过滤器12。吸入过滤器12有防止存在于燃料箱101到低压燃料吸入口2a之间的异物因燃料的流动而吸入至高压燃料供给泵1内的作用。
由泵壳1a的顶端部和缓冲器盖10在加压室4的上游侧形成了作为燃料流路的一部分的低压燃料室2b。低压燃料室2b内配置有压力脉动减少机构14。压力脉动减少机构14减少高压燃料供给泵1内产生的压力脉动向吸入管道104波及,形成于电磁吸入阀单元300的上游侧。
在柱塞5的顶端侧(图1中的下端侧)设置有将发动机的凸轮108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的往复运动的挺杆6。柱塞5经由固定在柱塞5顶端部的扣件7而被弹簧8的作用力压接在挺杆6上。由此,可以随着凸轮108的旋转运动使柱塞5往复运动。
在泵壳1a的加压室4的入口侧设置有电磁吸入阀单元300。电磁吸入阀单元300构成为吸入阀31根据ECU 107的控制信号进行开闭,其构成的详情于后文叙述。
如图2所示,在泵壳1a的加压室4的出口侧形成有排出通道2c,排出通道2c内设置有排出阀单元500。在排出通道2c内的排出阀单元500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接头16,排出接头16形成了高压燃料供给泵1的燃料排出口2e。
排出阀单元500由排出阀座51、排出阀52、排出阀弹簧53以及排出阀架54构成,所述排出阀52与排出阀座51接触分离,所述排出阀弹簧53朝排出阀座51对排出阀52施力,所述排出阀架54收容排出阀座51的一部分、排出阀52、排出阀弹簧53。排出阀座51例如压入保持在泵壳1a的排出通道2c内。排出阀单元500中,排出阀座51与排出阀架54通过焊接加以接合,由此,排出阀座51、排出阀52、排出阀弹簧53、排出阀架54构成了一体的单元。
排出阀单元500构成为在加压室4与排出接头16的内部之间没有燃料差压的状态下,排出阀52被排出阀弹簧53的作用力按压在排出阀座51上而呈闭阀状态。另一方面,构成为当加压室4的燃料压力大于排出接头16内部的燃料压力时,排出阀52抵抗排出阀弹簧53的作用力而开阀。此外,构成为排出阀架54的内周面对排出阀52进行引导,排出阀52在开阀及闭阀运动时仅在升程方向上移动。借助以上构成,排出阀单元500作为将燃料的流通方向限制在一个方向而防止倒流的止回阀发挥功能。
在本燃料供给系统中,如图1及图2所示,燃料箱101内的燃料被进给泵102汲取而加压至恰当的进给压力,并通过吸入管道104送至高压燃料供给泵1的低压燃料吸入口2a。通过低压燃料吸入口2a之后的燃料通过吸入过滤器12,并经由低压燃料室2b内的压力脉动减少机构14而到达电磁吸入阀单元300。流入到电磁吸入阀单元300中的燃料通过根据ECU107的控制信号进行开闭的吸入阀31。通过吸入阀31之后的燃料在进行往复运动的柱塞5的下降行程中被吸入至加压室4,在柱塞5的上升行程中在加压室4内被加压。在加压室4内加压后的燃料通过排出阀单元500而经过燃料排出口2d压送至共轨105。
共轨105内的高压燃料由喷射器103喷射至发动机的汽缸内。在高压燃料供给泵1中,根据从ECU 107去往电磁吸入阀单元300的控制信号来排出期望的流量燃料。
接着,使用图3及图4,对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的电磁吸入阀单元的构成及结构的详情进行说明。图3为作为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的电磁吸入阀单元的放大图。图4为表示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中的可动铁芯与其引导结构部的关系的说明图。再者,图3展示的是对电磁吸入阀单元没有通电的状态。
图3中,电磁吸入阀单元300大致分为包含吸入阀31的阀机构部和包含线圈41、可动铁芯45的螺线管机构部。阀机构部由吸入阀31、吸入阀座32、吸入阀止动件33、第1施力弹簧34构成。
吸入阀座32例如是在一侧(图3中的右侧)开口的有底筒状的构件,具有中心轴线A1。吸入阀座32具有可供吸入阀31落座于筒状部分的轴向上的中间位置的环状的阀座部32a。即,吸入阀31以在阀座部32a上落座或离开的方式可移动地配置在吸入阀座32的筒状部分的内部。在吸入阀座32的筒状部分,在周向上空出间隔而设置有多个连通至低压燃料室2b(参考图2)的吸入端口32b。
在吸入阀座32的底部设置有沿吸入阀座32的中心轴线A1贯通的引导孔32c。具有引导孔32c的吸入阀座32的底部作为沿吸入阀座32的中心轴线A1可滑动地支承(引导)后文叙述的阀杆48的阀杆引导部发挥功能。在吸入阀座32的底部上的引导孔32c的外周侧设置有贯通至筒状部分内部的通孔32d。通孔32d是用于实现伴随后文叙述的可动铁芯45的移动(位移)而来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内的燃料的移动的流路。
在吸入阀座32的开口部压入固定有吸入阀止动件33。吸入阀止动件33具有限制离开阀座部32a的吸入阀31的位移的功能。在吸入阀31与吸入阀止动件33之间配置有第1施力弹簧34。
即,第1施力弹簧34中,一端侧接触吸入阀31,而且另一端侧接触吸入阀止动件33,朝阀座部32a侧(闭阀的方向)对吸入阀31施力。
螺线管机构部例如由线圈41、壳体42、环状的磁轭43以及固定铁芯44、可动铁芯45、引导构件46、被引导构件47、阀杆48、第2施力弹簧49构成,所述线圈41设置成环状,所述壳体42配置在线圈41的径向内侧,所述环状的磁轭43环绕线圈41而固定在壳体42的外周部,所述固定铁芯44、可动铁芯45、引导构件46、被引导构件47、阀杆48及第2施力弹簧49收容在壳体42内。来自ECU 107(参考图1)的控制信号经由未图示的端子输入至线圈41。在本螺线管机构部中,磁轭43、壳体42、固定铁芯44、可动铁芯45构成磁路,而且可动铁芯45、被引导构件47、阀杆48构成对吸入阀31进行驱动的可动部。在可动部中,可动铁芯45与被引导构件47是一体地设置的,而阀杆48是能够与可动铁芯45及被引导构件47接触分离的分体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可动铁芯45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结构上具有特征。
壳体42例如是在一侧(图3中的右侧)开口的有底筒状的构件,具有中心轴线A2。壳体42与吸入阀座32以相互成同轴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即,壳体42配置为其中心轴线A2与吸入阀座32的中心轴线A1大致一致。壳体42的底部42a的内表面形成为与第2中心轴线A2大致正交的平面。
在壳体42内的底部42a侧配置有固定铁芯44。固定铁芯44例如形成为沿壳体42的轴向延伸,通过将其外周面压入到壳体42内而得以固定。在固定铁芯44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径向中心部)设置有可收容引导构件46的大部分的收容部44a。收容部44a例如形成为沿轴向贯通的孔部。固定铁芯44构成磁路的一部分,由磁性材料形成。作为磁性材料,例如使用维氏硬度在200HV以下的磁性材料。固定铁芯44上的壳体开口侧的端面构成了作用磁吸引力的磁吸引面。
在壳体42内的开口侧以与固定铁芯44相对的方式配置有可动铁芯45。可动铁芯45形成为与壳体42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间隙,可以在壳体42内移动。可动铁芯45与固定铁芯44一起构成磁路的一部分,由磁性材料形成。作为磁性材料,与固定铁芯44一样,例如使用维氏硬度在200HV以下的磁性材料。再者,与固定铁芯44及可动铁芯45一样,构成磁路的壳体42及磁轭43也由磁性材料形成。可动铁芯45上的固定铁芯44的对置面构成了作用磁吸引力的磁吸引面。在可动铁芯45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径向中心部)形成有供被引导构件47嵌合的嵌合部45a。嵌合部45a例如形成为沿壳体42的轴向贯通的孔部。
在固定铁芯44的收容部44a内配置有具有中心轴线A3的引导构件46。引导构件46在可动铁芯45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嵌合部45a内)经由被引导构件47来支承可动铁芯45,沿引导构件46的中心轴线A3而在与固定铁芯44接触分离的方向上引导可动铁芯45。引导构件46由基部46a和引导主体46b构成,所述基部46a固定在固定铁芯44的径向内侧的收容部44a内,所述引导主体46b的外径小于基部46a,从基部46a延伸而经由被引导构件47对可动铁芯45进行引导。引导主体46b的顶端部(图3中的右端部)形成为锥状。引导构件46的轴向一侧的基部46a的端面形成为与中心轴线A3大致正交的平面。引导构件46配置为基部46a的端面接触壳体42的底部42a的内表面,以其中心轴线A3与壳体42的中心轴线A2大致一致的方式加以固定。
引导构件46是与作为可动部的被引导构件47接触的部分,因此是由硬度比固定铁芯44和可动铁芯45高且耐磨性优异的材料例如奥氏体系不锈钢、马氏体系不锈钢形成。在使用奥氏体系不锈钢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进行渗碳等处理来提高强度。在使用马氏体系不锈钢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淬火等热处理来提高强度。作为耐磨性优异的材料,例如使用维氏硬度在500~800HV左右的材料。
在可动铁芯45的嵌合部45a内,被引导构件47通过压入而与可动铁芯45一体地构成。被引导构件47是在一侧(图3中的左侧)开口的有底筒状的构件,由筒状部47a和闭塞部47b构成,所述筒状部47a在内部配置有引导构件46,能够相对于引导构件46而滑动,所述闭塞部47b将筒状部47a的与固定铁芯44相反那一侧的开口部闭塞。即,为如下构成:可动铁芯45经由被引导构件47而支承在引导构件46上,可动铁芯45与被引导构件47成为一体且能够沿引导构件46的中心轴线A3移动。被引导构件47的闭塞部47b上设置有通孔47c。通孔47c降低被引导构件47的移动时的流体阻力而使被引导构件47的移动变得容易。被引导构件47配置成筒状部47a的端面位于可动铁芯45的嵌合部45a的内部。
被引导构件47是与引导构件46滑动的构件,因此优选以具有与引导构件46的材料大致同等程度的硬度的材料来形成。即,被引导构件47与引导构件46一样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马氏体系不锈钢之类的耐磨性优异的高强度材料形成。作为耐磨性优异的材料,与引导构件46一样,使用维氏硬度在500~800HV左右的材料。
阀杆48构成为轴向一侧端部(图3中的左侧端部)能够与被引导构件47的闭塞部47b接触分离而且轴向另一侧端部(图3中的右侧端部)能够与吸入阀31接触分离。阀杆48插通在吸入阀座32的引导孔32c内且能够滑动地被吸入阀座32支承。即,阀杆48的移动由引导孔32c的内壁面加以引导。
第2施力弹簧49构成为配置在固定铁芯44的收容部44a内以及可动铁芯45的嵌合部45a内而且是引导构件46的引导主体46b的径向外侧。第2施力弹簧49中,其一侧端部接触引导构件46的基部46a,而且其另一侧端部接触被引导构件47的筒状部47a的端面。
第2施力弹簧49经由被引导构件47朝离开固定铁芯44的方向对可动铁芯45施力。第2施力弹簧49构成为其作用力比第1施力弹簧34的作用力大。因此,在没有对线圈41的通电的状态下,第2施力弹簧49的作用力与第1施力弹簧34的作用力的差使得与一体的可动铁芯45及被引导构件47接触的作为可动部的阀杆48接触吸入阀31,从而朝离开吸入阀座32的阀座部32a的方向对吸入阀31施力。此时,吸入阀31根据加压室4(参考图2)内的压力而成为开阀状态或闭阀状态。
在螺线管机构部中,构成为引导构件46与被引导构件47的可滑动长度(引导长度)S比对线圈41的通电所引起的可动铁芯45向固定铁芯44侧的可移动距离G1也就是可动铁芯45的行程长度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G1与没有对线圈41的通电的状态下在可动铁芯45与固定铁芯44之间产生的空隙的长度相等。借助该构成,可动铁芯45及被引导构件47在可动铁芯45的行程长度G1的范围内可靠且可滑动地支承在引导构件46上。
此外,在螺线管机构部中,如图4所示,构成为被引导构件47的筒状部47a的内径D1与引导构件46的引导主体46b的外径d2的差比壳体42的内径D3与可动铁芯45的外径d4的差小。借助该构成,可动铁芯45经由被引导构件47而可靠地支承在引导构件46上而不会可滑动地支承在壳体42上。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动作)
接着,使用图2及图3,对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吸入工序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2所示的柱塞5从虚线所示的上死点位置起下降的吸入行程中,电磁吸入阀单元300的线圈41为不通电状态。在没有对线圈41的通电的情况下,在图3所示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中,如上所述,因第2施力弹簧49的作用力与第1施力弹簧34的作用力的差而经由与可动铁芯45一体地构成的被引导构件47朝吸入阀31侧(图3中的右侧)对阀杆48施力。由此,与阀杆48接触的状态的吸入阀31离开吸入阀座32的阀座部32a,使得图2所示的低压燃料室2b与加压室4连通。因此,低压燃料室2b内的燃料因柱塞5的下降而经由吸入阀31与阀座部32a的间隙流入至加压室4内。流过吸入阀31与阀座部32a的间隙的燃料的压降使得吸入阀31受到开阀方向(图3中的右方向)的力。
接着,对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排出工序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柱塞5越过下死点而开始上升的状态下,从ECU 107(参考图1)向线圈41开始通电。线圈41周围产生的磁通通过磁轭43、固定铁芯44、壳体42、可动铁芯45而形成磁路,在可动铁芯45与固定铁芯44的对置面之间产生磁吸引力。当该磁吸引力超过第2施力弹簧49与第1施力阀弹簧的作用力的差时,可动铁芯45与被引导构件47一起作可动铁芯45与固定铁芯44之间的空隙的长度G1程度的位移,可动铁芯45与固定铁芯44接触、可动铁芯45及被引导构件47的动作停止。
此时,一体地设置在可动铁芯45的径向内侧的嵌合部45a内的被引导构件47其筒状部47a的内周面在引导构件46的外周面上滑动,沿引导构件46的延伸方向朝固定铁芯44侧移动。即,磁吸引力所引起的可动铁芯45向固定铁芯44侧的移动经由被引导构件47而由引导构件46加以引导。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固定的引导构件46经由一体地设置在可动铁芯45的径向内侧的嵌合部45a内的被引导构件47来支承并引导可动铁芯45。
另外,在现有结构中,有的是通过使阀杆的轴向另一侧在吸入阀座的引导孔(引导机构)内滑动来对固定于阀杆的轴向一侧的可动铁芯进行引导。在该现有结构中,与引导构件46(引导机构)在可动铁芯45的径向内侧的位置支承可动铁芯45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可动铁芯起到引导机构为止的距离较长。在固定有可动铁芯的阀杆已倾斜的状态下引导可动铁芯的情况下,相对于可动铁芯无倾斜地受到引导的理想情况而言的可动铁芯在径向上的偏移量(位移量)与可动铁芯起到引导机构为止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当可动铁芯的倾斜造成的径向上的偏移量增大时,相应地,有可动铁芯的动作产生较大偏差之虞。
此外,在现有结构中,有的是借助被吸入阀座的引导孔(引导机构)引导的阀杆来引导可动铁芯的移动。该现有结构中,可动铁芯在其径向内侧被阀杆滑动支承。因而,阀杆对可动铁芯的滑动支承位置起到可动铁芯为止的距离缩短。但是,由于是支承可动铁芯的阀杆被引导孔(引导机构)滑动支承的结构,因此与可动铁芯经由阀杆被吸入阀座的引导孔(引导机构)引导的前文所述的现有结构的情况一样,当阀杆倾斜时,可动铁芯在径向上的偏移量(位移量)会与可动铁芯起到吸入阀座的引导孔(引导机构)为止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引导机构的固定的引导构件46起到可动铁芯45为止的距离比上述现有结构短,因此相较于以往而言能够抑制可动铁芯45的移动时的相对于固定铁芯44的倾斜。
当可动铁芯45及被引导构件47被磁吸引力朝固定铁芯44侧拉拽时,之前使吸入阀31离开阀座部32a的作用力消失,吸入阀31在第1施力弹簧34的作用力下开始朝阀座部32a侧移动。吸入阀31作因第2施力弹簧49的作用力与第1施力弹簧34的作用力的差而产生的吸入阀31与阀座部32a之间的空隙的长度G2程度的位移,成为闭阀状态。此时,吸入阀31的加压室4侧(图3中的右侧)的间隙空间与连通至低压燃料室2b的吸入端口32b的压力差随着加压室4内的压力上升而变得高于低压燃料室2b侧的压力,从而帮助吸入阀31的闭阀动作。其后,当柱塞5继续上升时,加压室4内的容积减少、加压室4内的压力上升。由此,图2所示的排出阀单元500的排出阀52胜过排出阀弹簧53的作用力而离开排出阀座51,燃料通过共轨105(参考图1)供给至喷射器103(参考图1)。
在吸入阀31完全闭阀、加压室4内的压力上升而开始高压排出后,停止对线圈41的通电。由此,固定铁芯44与可动铁芯45的对置面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引力消失,磁吸引力变得小于第2施力弹簧49的作用力。因此,可动铁芯45、被引导部及阀杆48等可动部在第2施力弹簧49的作用力下朝吸入阀31侧移动。
此时,一体地设置在可动铁芯45的嵌合部45a内的被引导构件47其筒状部47a的内周面在引导构件46的外周面上滑动,沿引导构件46的延伸方向朝吸入阀31侧移动。即,第2施力弹簧49的作用力所引起的可动铁芯45朝吸入阀31侧的移动经由被引导构件47由引导构件46加以引导。
当可动铁芯45、被引导部及阀杆48等可动部移动而使得阀杆48接触吸入阀31时,可动部的动作(移动)被吸入阀31停下。其原因在于,加压室4内的压力带来的作用于吸入阀31的闭阀力比第2施力弹簧49的作用力大。因而,即便阀杆48推压吸入阀31,吸入阀31也不开阀。该状态成为在柱塞5从上死点转到下降方向的瞬间阀杆48朝开阀方向对吸入阀31施力的准备动作。
在本电磁吸入阀单元300中,根据来自ECU 107的指令来控制对线圈41通电的时刻,由此,可以调节在高压下排出的燃料的流量。若在柱塞5刚从下死点向上死点转到上升动作后以吸入阀31闭阀的方式控制通电时刻,则燃料的停留较少,可以增多高压排出的燃料。如上所述,高压燃料供给泵1构成为可以通过控制对线圈41的通电时间来控制吸入阀31的闭阀时间、排出期望的流量。
上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1具备:线圈41,其设置成环状;固定铁芯44,其配置在线圈41的径向内侧;可动铁芯45,其在线圈41的径向内侧以与固定铁芯44相对的方式配置,与固定铁芯44一起构成磁路的一部分,在对线圈41的通电下被固定铁芯44吸引;以及引导构件46,其具有中心轴线(第1中心轴线)A3,在与固定铁芯44接触分离的方向上引导可动铁芯45,是固定的;引导构件46配置在可动铁芯45的径向内侧而支承可动铁芯45的移动。借助该构成,可以使引导支承可动铁芯45的位置相较于现有结构而言靠近可动铁芯45侧,结果,能够减少可动铁芯45的移动时的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中,可动铁芯45经由一体地设置在径向内侧的位置的被引导构件47而由引导构件46加以支承,被引导构件47具有筒状部47a,所述筒状部47a在内部配置引导构件46,可相对于引导构件46进行滑动。借助该构成,可以避免可动铁芯45与引导构件46的滑动,从而能抑制须以容易磨耗的磁性材料形成的可动铁芯45的滑动造成的磨耗。因而,结果是能够抑制因可动铁芯45的磨耗而发生的可动铁芯45的移动时的倾斜。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引导构件47通过筒状部47a的外周面向可动铁芯45的内周面的压入而接合于可动铁芯45、与可动铁芯45构成为一体。因而,可动铁芯45与被引导构件47的组装比较容易。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进而具备配置在线圈41的径向内侧而且是可动铁芯45的径向外侧并收容可动铁芯45、被引导构件47、引导构件46的筒状的壳体42,并且构成为被引导部的筒状部47a的内径D1与引导构件46的外径d2的差比壳体42的内径D3与可动铁芯45的外径d4的差小。借助该构成,可动铁芯45经由被引导构件47而可靠地由引导构件46加以支承并引导,不会可滑动地支承在壳体42上。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进而具备配置在线圈41的径向内侧而且是可动铁芯45的径向外侧并收容可动铁芯45及引导构件46、具有中心轴线(第2中心轴线)A2的筒状的壳体42,引导构件46配置成其中心轴线(第1中心轴线)A3与壳体42的中心轴线(第2中心轴线)A2一致。借助该构成,能可靠地减少可动铁芯45相对于固定铁芯44的相对倾斜。再者,此处展示的引导构件46的中心轴线A3与壳体42的中心轴线A2的所谓一致,不仅包括完全一致的情况,也包括两中心轴线A3、A2大致一致的情况。所谓两中心轴线A3、A2大致一致的情况,例如是包括在组装中产生容许范围的两中心轴线A3、A2之间的偏移的情况的概念。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进而具备配置在线圈41的径向内侧而且是可动铁芯45的径向外侧并收容可动铁芯45及引导构件46的有底筒状的壳体42,壳体42其底部42a的内表面形成为平面状,引导构件46的轴向一侧的端面形成为与中心轴线(第1中心轴线)A3正交的平面,引导构件46配置成轴向一侧的端面接触壳体42的底部42a的内表面。借助该构成,引导构件46的中心轴线A3的定位(引导构件46的定心)变得容易。再者,此处展示的所谓与中心轴线A3正交的平面,不仅包括与中心轴线A3完全正交的平面,也包括与中心轴线A3大致正交的平面。所谓与中心轴线A3大致正交的平面,例如是包括在制造上容许的范围内发生偏移的情况的概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中,构成为被引导构件47与引导构件46的可滑动长度S比对线圈41的通电所引起的可动铁芯45向固定铁芯44侧的可移动距离G1大。借助该构成,引导构件46能在可动铁芯45的行程长度G1的范围内可靠且可滑动地支承可动铁芯45及被引导构件47,从而能抑制可动铁芯45的移动时的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中,引导构件46由硬度高于可动铁芯45的材料形成。借助该构成,能够抑制对可动铁芯45及被引导构件47的引导造成的引导构件46的磨耗。
因而,能够抑制因引导构件46的磨耗而发生的可动铁芯45的移动时的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中,被引导构件47由硬度高于可动铁芯45的材料形成。借助该构成,能够抑制与引导构件46的滑动造成的被引导构件47的磨耗。因而,能够抑制因被引导构件47的磨耗而发生的可动铁芯45的移动时的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中,引导构件46和被引导构件47由相同硬度的材料形成。借助该构成,能够抑制引导构件46与被引导构件47的滑动造成的任一方的过度磨耗。因而,能够抑制因引导构件46和被引导构件47中的任一方的过度磨耗而导致可动铁芯45的移动时的倾斜增大。再者,此处展示的所谓相同硬度,不是仅表示完全相同的情况,而是包括相同程度的硬度。所谓相同程度的硬度,例如包括维氏硬度在500~800HV左右的范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具备朝离开固定铁芯44的方向对可动铁芯45施力的第2施力弹簧49(弹簧构件),引导构件46具有固定在固定铁芯44的径向内侧的位置的基部46a和外径小于基部46a而从基部46a延伸来引导被引导构件47的筒状部47a的引导主体46b,第2施力弹簧49(弹簧构件)配置在引导主体46b的径向外侧,而且构成为一侧端部接触引导构件46的基部46a且另一侧端部接触被引导构件47的筒状部47a。借助该构成,能够避免由容易磨耗的磁性材料形成的固定铁芯44及可动铁芯45的与第2施力弹簧49的接触造成的磨耗。此外,通过将引导构件46及被引导构件47作为第2施力弹簧49的承托部,能够抑制第2施力弹簧49的配置造成的固定铁芯44及可动铁芯45的对置面的面积的减少。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使用图5及图6,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磁阀机构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电磁阀机构的截面图。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电磁阀机构的截面图。再者,图5及图6中,与图1~图4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为相同部分,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电磁阀机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A)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的不同点在于,被引导构件47A在可动铁芯45A上的接合方法不一样。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的被引导构件47是通过压入而接合至可动铁芯45(参考图3)。相对于此,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电磁阀机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A)中,被引导构件47A是通过旋入来固定至可动铁芯45而构成为一体。
具体而言,在可动铁芯45A的嵌合部45a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45b。在被引导构件47A的筒状部47a的外周面从筒状部47a的开口侧端缘起到规定位置为止设置有外螺纹部47d。在第1变形例中,向可动铁芯45A的内螺纹部45b旋入被引导构件47A的外螺纹部47d,由此,可动铁芯45A与被引导构件47A接合而构成为一体。因而,可动铁芯45A和被引导构件47A能够一体地移动。
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电磁阀机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B)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的不同点在于,第2变形例的电磁阀机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B)的被引导构件47是通过熔融接合或液相接合与可动铁芯45接合而构成为一体。具体而言,可动铁芯45与被引导构件47借助设置于可动铁芯45的阀杆48侧的端面和被引导构件47的外周面的焊接部W加以接合而构成为一体。因而,可动铁芯45和被引导构件47能够一体地移动。再者,可动铁芯45与被引导构件47的接合也可借助硬钎焊部或软钎焊部W代替焊接部W来完成。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及第2变形例的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可以使引导支承可动铁芯45、45A的位置相较于现有结构而言靠近可动铁芯45、45A侧,结果,能够减少可动铁芯45、45A的移动时的倾斜。
此外,在第1变形例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A中,可动铁芯45A在其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45b,被引导构件47A在筒状部47a的外周面具有螺合至可动铁芯45A的内螺纹部45b的外螺纹部47d,被引导构件47A通过筒状部47a的外螺纹部47d向可动铁芯45A的内螺纹部45b的旋入来固定至可动铁芯45A而与可动铁芯45A构成为一体。借助该构成,可动铁芯45A与被引导构件47A的组装变得容易。
此外,在第2变形例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B中,被引导构件47通过熔融接合或液相接合来接合至可动铁芯45而与可动铁芯45构成为一体。借助该构成,可以防止可动铁芯45与固定铁芯44的接触(碰撞)造成的可动铁芯45与被引导构件47的装配偏移的发生。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7,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的构成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的截面图。再者,图7中,与图1~图6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为相同部分,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以不同构件来构成可动铁芯45和被引导构件47而言(参考图3),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电磁吸入阀单元300C)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被引导构件47的部分构成为可动铁芯45C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可动铁芯45C在其径向中心部的位置具有在固定铁芯44侧开口而且阀杆48侧闭塞的、有肩的被引导用孔部45d。被引导用孔部45d由开口侧的大径部45e和底部侧的小径部45f构成。是引导构件46配置在被引导用孔部45d内、小径部45f的内周面可在引导构件46的外周面上滑动的构成。在大径部45e内收容第2施力弹簧49的一部分。第2施力弹簧49的另一侧端部(图7中的右侧端部)接触大径部45e与小径部45f的阶差面。在可动铁芯45C的被引导用孔部45d的底部设置有通孔45h。通孔45h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被引导构件47的通孔47c同样的功能。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可以使引导支承可动铁芯45C的位置相较于现有结构而言靠近可动铁芯45C侧,结果,能够减少可动铁芯45C的移动时的倾斜。
再者,本发明包含各种变形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说明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并非一定限定于具备说明过的所有构成。可以将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替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此外,也可以对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加入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此外,也可以对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进行其他构成的追加、删除、替换。
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及其第1变形例和第2变形例中,展示了通过压入、旋入或者焊接接合或液相接合将被引导构件47、47A接合至可动铁芯45、45A而与可动铁芯45、45A构成为一体的例子。
相对于此,也可以通过可动铁芯45及被引导构件47中的至少一方的铆接将被引导构件47接合至可动铁芯45而与可动铁芯45构成为一体。该构成能够防止可动铁芯45与固定铁芯44的接触(碰撞)造成的可动铁芯45与被引导构件47的装配偏移的发生。
符号说明
1a…泵壳,41…线圈,42…壳体,44…固定铁芯,45、45A、45C…可动铁芯,45b…内螺纹部,46…引导构件,46a…基部,46b…引导主体,47、47A…被引导构件,47a…筒状部,47d…外螺纹部,49…第2施力弹簧(弹簧构件),300、300A、300B、300C…电磁吸入阀单元,A3…中心轴线(第1中心轴线),A2…中心轴线(第2中心轴线)。

Claims (15)

1.一种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线圈,其设置成环状;
固定铁芯,其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径向内侧;
可动铁芯,其在所述线圈的径向内侧以与所述固定铁芯相对的方式配置,与所述固定铁芯一起构成磁路的一部分,通过对所述线圈的通电而被所述固定铁芯吸引;以及
引导构件,其具有第1中心轴线,在与所述固定铁芯接触分离的方向上引导所述可动铁芯,是固定的;
所述引导构件配置在所述可动铁芯的径向内侧而支承所述可动铁芯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铁芯经由一体地设置在径向内侧的位置的被引导构件而支承在所述引导构件上,
所述被引导构件具有在内部配置所述引导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构件进行滑动的筒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引导构件通过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向所述可动铁芯的内周面的压入来接合至所述可动铁芯而与所述可动铁芯构成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铁芯在其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
所述被引导构件在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具有螺合至所述可动铁芯的所述内螺纹部的外螺纹部,
所述被引导构件通过所述筒状部的所述外螺纹部向所述可动铁芯的所述内螺纹部的旋入来固定至所述可动铁芯而与所述可动铁芯构成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引导构件通过熔融接合或液相接合来接合至所述可动铁芯而与所述可动铁芯构成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引导构件通过所述可动铁芯及所述被引导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铆接来接合至所述可动铁芯而与所述可动铁芯构成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进而具备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径向内侧而且是所述可动铁芯的径向外侧并收容所述可动铁芯、所述被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的筒状的壳体,
所述被引导构件的所述筒状部的内径与所述引导构件的外径的差比所述壳体的内径与所述可动铁芯的外径的差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进而具备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径向内侧而且是所述可动铁芯的径向外侧并收容所述可动铁芯及所述引导构件、具有第2中心轴线的筒状的壳体,
所述引导构件配置成所述第1中心轴线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2中心轴线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进而具备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径向内侧而且是所述可动铁芯的径向外侧并收容所述可动铁芯及所述引导构件的有底筒状的壳体,
所述壳体中,其底部的内表面形成为平面状,
所述引导构件中,轴向一侧的端面形成为与所述第1中心轴线正交的平面,
所述引导构件配置成所述轴向一侧的端面接触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部的内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引导构件与所述引导构件的可滑动长度比对所述线圈的通电所引起的所述可动铁芯向所述固定铁芯侧的可移动距离大。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构件由硬度高于所述可动铁芯的材料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引导构件由硬度高于所述可动铁芯的材料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构件和所述被引导构件由相同硬度的材料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朝离开所述固定铁芯的方向对所述可动铁芯施力的弹簧构件,
所述引导构件具有:
基部,其配置在所述固定铁芯的径向内侧;以及
引导主体,其外径小于所述基部,从所述基部延伸而引导所述被引导构件的所述筒状部;
所述弹簧构件配置在所述引导主体的径向外侧,而且构成为一侧端部接触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基部且另一侧端部接触所述被引导构件的所述筒状部。
15.一种高压燃料供给泵,其特征在于,具备:
泵壳,其在内部具有对燃料进行加压的加压室;以及
电磁吸入阀单元,其装配在所述泵壳上,对吸入至所述加压室的燃料的流量进行调节;
所述电磁吸入阀单元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机构构成。
CN202080028500.XA 2019-04-18 2020-02-07 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Active CN1136925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9247 2019-04-18
JP2019079247 2019-04-18
PCT/JP2020/004731 WO2020213235A1 (ja) 2019-04-18 2020-02-07 電磁弁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2509A true CN113692509A (zh) 2021-11-23
CN113692509B CN113692509B (zh) 2023-08-11

Family

ID=72838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8500.XA Active CN113692509B (zh) 2019-04-18 2020-02-07 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48783B2 (zh)
CN (1) CN113692509B (zh)
DE (1) DE112020001277T5 (zh)
WO (1) WO2020213235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2214U (ja) * 1993-03-22 1994-10-07 株式会社京浜精機製作所 電磁装置
CN102753812A (zh) * 2010-03-03 2012-10-2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磁式的流量控制阀及使用该控制阀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JP2015108409A (ja) * 2013-12-05 2015-06-1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JP2015190532A (ja) * 2014-03-28 2015-11-0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磁弁
CN105190016A (zh) * 2013-03-19 2015-12-2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高压燃料供给泵
CN106935356A (zh) * 2017-03-31 2017-07-07 广东金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导向的自保持电磁铁
CN107709749A (zh) * 2015-06-25 2018-02-1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流量控制阀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CN108050292A (zh) * 2018-01-24 2018-05-18 太仓源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电控旁通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03345C2 (de) * 1975-01-28 1986-12-18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Kraftstoffeinspritzpumpe für Brennkraftmaschinen
JPS59184365U (ja) * 1983-05-26 1984-12-07 株式会社ボッシュ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 燃料噴射ポンプの電磁弁
JPS6026282U (ja) * 1983-07-29 1985-02-22 株式会社ボッシュ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 燃料噴射ポンプの電磁弁
JP5724661B2 (ja) 2011-06-15 2015-05-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高圧ポンプ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2214U (ja) * 1993-03-22 1994-10-07 株式会社京浜精機製作所 電磁装置
CN102753812A (zh) * 2010-03-03 2012-10-2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磁式的流量控制阀及使用该控制阀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CN105190016A (zh) * 2013-03-19 2015-12-2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高压燃料供给泵
JP2015108409A (ja) * 2013-12-05 2015-06-1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JP2015190532A (ja) * 2014-03-28 2015-11-0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磁弁
CN107709749A (zh) * 2015-06-25 2018-02-1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流量控制阀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CN106935356A (zh) * 2017-03-31 2017-07-07 广东金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导向的自保持电磁铁
CN108050292A (zh) * 2018-01-24 2018-05-18 太仓源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电控旁通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13235A1 (zh) 2020-10-22
DE112020001277T5 (de) 2021-12-02
CN113692509B (zh) 2023-08-11
JP7248783B2 (ja) 2023-03-29
WO2020213235A1 (ja) 2020-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9178B2 (ja)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CN111373139B (zh) 高压燃料泵
EP3135969B1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CN110537014B (zh) 高压燃料泵
EP3653867A1 (en) High-pressure fuel pump
CN109072843B (zh)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装置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WO2021054006A1 (ja) 電磁吸入弁及び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CN110651117B (zh) 阀机构、电磁吸入阀机构以及高压燃料泵
JP7178504B2 (ja) 燃料ポンプ
CN113692509B (zh) 电磁阀机构以及配备它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JP2019167897A (ja) 燃料供給ポンプ
US20230003215A1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mechanism and high-pressure fuel supply pump
CN110678642B (zh) 高压燃料供给泵
JP7299817B2 (ja)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JP2017145731A (ja)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US20240159208A1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Mechanism and Fuel Pump
JP7110384B2 (ja) 燃料ポンプ
JP7248794B2 (ja) 高圧燃料ポンプ
WO2023032253A1 (ja) 燃料ポンプ
JP2019090365A (ja) 燃料供給ポンプ
JP6754902B2 (ja) 電磁吸入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高圧燃料ポンプ
JP7024071B2 (ja) 燃料供給ポンプ
CN111989481B (zh) 燃料供给泵以及燃料供给泵的制造方法
JP2023071061A (ja) 燃料ポンプ
JP2020186648A (ja) 電磁弁機構、それを備えた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及び燃料噴射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