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2347B -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2347B
CN113692347B CN202080031064.1A CN202080031064A CN113692347B CN 113692347 B CN113692347 B CN 113692347B CN 202080031064 A CN202080031064 A CN 202080031064A CN 113692347 B CN113692347 B CN 113692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pressure
isotropic
processing space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10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2347A (zh
Inventor
南野友哉
铃木一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92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2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2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2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00Processes of utilising sub-atmospheric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to effect chemical or physical change of matter;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3/02Feed or outlet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00Processes of utilising sub-atmospheric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to effect chemical or physical change of matter;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3/03Pressure vessels, or vacuum vessels, having closure members or seal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00Processes of utilising sub-atmospheric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to effect chemical or physical change of matter;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3/04Pressure vessels, e.g. autocl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5/00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ressing means other than those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B30B5/02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ressing means other than those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wherein the pressing means is in the form of a flexible element, e.g. diaphragm, urged by fl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17/00Furnaces of a kind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0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e.g. thermocoup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测定横置型的压力容器内部的温度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CIP装置(1)包括:包含第一盖部(21)和第二盖部(22)且具有处理空间(S)的压力容器(2);被配置在压力容器(2)内的收容容器(23);以及温度传感器(50)。温度传感器(50)具有通过第一盖部(21)安装在压力容器(2)的容器主体(20)从而被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的检测部(50S),并输出与检测部(50S)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50)监视加压处理中的处理空间(S)内的温度。

Description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各向同性 加压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指定的被处理物实施加压处理的装置,已知有HIP装置(HotIsostatic Pressing装置:热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以及CIP装置(Cold Isostatic Pressing装置:冷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在这样的加压装置中,被处理物收容在筒状的压力容器内,通过将压力介质封入所述压力容器内从而实施加压处理。压力容器呈绕指定的轴心形成的筒形状,分类为压力容器以所述轴心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的横置型和压力容器以所述轴心沿铅垂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的纵置型。
专利文献1公开了横置型的加压装置,专利文献2公开了纵置型的加压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6-215209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昭63-294488号。
在如上所述的横置型的加压装置中存在难以测定装置内部的温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测定横置型的压力容器内部的温度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该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包括压力容器、收容容器以及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压力容器具有:容器主体,其具备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该容器主体的内部形成有被所述内周面界定的处理空间,并且,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两端部开口;以及一对盖部,分别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轴向的两端部,密封所述处理空间。收容容器收容所述被处理物,并且被配置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被所述一对盖部中的至少一个盖部支撑。该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具有检测部,并输出与所述检测部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该检测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盖部被安装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容器主体从而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是可装拆地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该容器主体包含绕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该容器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可以收容被处理物的处理空间,该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使用压力介质对所述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该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包括盖部、收容容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盖部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中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一端部,密封所述处理空间。收容容器收容所述被处理物,并且以与所述盖部一体地可装拆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盖部,并配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处理空间。温度传感器被所述盖部支撑。该温度传感器具有被配置于所述处理空间内的检测部,并输出与所述检测部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是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的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该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包括准备步骤、收容容器固定步骤、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压力容器组装步骤、加压处理步骤以及压力容器分解步骤。在准备步骤中,准备容器主体、盖部、收容容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加压装置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备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该容器主体的内部形成有被所述内周面界定的处理空间,并且,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端部开口,所述盖部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轴向的端部,密封所述处理空间,所述收容容器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可以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的检测部,并输出与所述检测部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所述加压装置主体至少支撑所述容器主体,并可以执行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在收容容器固定步骤中,将所述收容容器固定在从所述容器主体脱离的状态的所述盖部。在被处理物收容步骤中,将所述被处理物收容于所述收容容器。在压力容器组装步骤中,以使所述收容容器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的方式,将所述盖部和所述收容容器一体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来组装压力容器。在加压处理步骤中,将所述压力容器设置在所述加压装置主体,向所述处理空间供给压力介质并加压,从而对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所述被处理物实施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并且利用所述温度传感器监视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中的所述被处理物的温度。在压力容器分解步骤中,使所述压力容器脱离所述加压装置主体,将所述盖部和所述收容容器从所述容器主体拆卸,从而分解所述压力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的压力容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的盖组件的剖视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的压力容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CIP装置1(冷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CIP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CIP装置1的概要结构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CIP装置1的压力容器2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CIP装置1的盖组件2S的剖视立体图。CIP装置1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处理对象的被处理物为食品,但被处理物可以是食品以外的物质,也可以将金属粉末、陶瓷粉末等无机物(无机粉末)作为被处理物。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CIP装置1包括压力容器2、篮件23(收容容器)以及加压装置主体100。加压装置主体100包括压力框架10、第二盖缸12、导轨13、供排水组件31(压力介质供给机构)、泵组件32(加压机构)、预热用加热器33、控制部35、移动机构60、第一盖缸61、台车65。
压力容器2在内部收容被处理物,并对被处理物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压力容器2具有容器主体20、第一盖部21(盖部)和第二盖部22(盖部)。压力容器2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
容器主体20包括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容器主体20的内部形成有被所述内周面界定的处理空间S,并且,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两端部开口。
第一盖部21和第二盖部22分别安装于容器主体20的所述轴向的两端部,密封处理空间S。
篮件23收容被处理物,并且被配置于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在本实施方式中,篮件23由圆筒状的树脂材料形成,为了对收容在内部的被处理物进行加压处理,被设为半密封式,可以在内部储存水。此外,篮件23具有隔热性能。
另外,所述的第一盖部21和篮件23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的盖组件2S(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盖组件2S一体地安装于容器主体20。
压力框架10具有支撑作用于压力容器2的两端盖上的轴力的功能。压力框架10具有框架结构,如果压力容器2被配置在框架内的加压位置P,则压力容器2内的被处理物被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第二盖缸12是可伸缩地被压力框架10的右框架10B支撑的液压缸。第二盖缸12具有通过受压盘将配置在加压位置P的压力容器2的第二盖部22对容器主体20进行安装、脱离的功能。
导轨13引导压力容器2,使得压力容器2可以在加压位置P与待机位置Q之间移动。如图2所示,待机位置Q是从加压位置P向后分离的位置。另外,压力容器2中,容器主体20和第一盖部21在加压位置P与待机位置Q之间移动,而第二盖部22始终被配置在加压位置P。即,第二盖部22预先被固定在第二盖缸12。
供排水组件31包含槽31A,向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供给压力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淡水、热水作为压力介质。
泵组件32对封入于处理空间S的所述压力介质进行加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介质被供给到处理空间S,同时,压力介质被泵组件32加压。
预热用加热器33根据需要对实施加压处理前的盖组件2S进行加热(温度调节)。
移动机构60具有未图示的液压缸,使安装了盖组件2S的容器主体20在加压位置P与待机位置Q之间移动。
第一盖缸61具有在待机位置Q将盖组件2S安装于容器主体20的功能和将盖组件2S从容器主体20脱离的功能。第一盖缸61具有缸主体62和杆部63。缸主体62被固定在容器主体20的上表面部。通过从未图示的液压源向第一盖缸61供给工作油并由第一盖缸61排出工作油,从而杆部63相对于缸主体62伸缩。在杆部63的远端部连接有连接线64的基端部,连接线64的远端部卡止于第一盖部21的卡止部21S。如果杆部63从图1的状态收缩而进入缸主体62内,则盖组件2S被第一盖缸61拉动并安装于容器主体20。此外,如果杆部63从盖组件2S安装在容器主体20的状态相对于缸主体62伸长,则盖组件2S从容器主体20脱离。台车65从下方支撑盖组件2S的篮件23。另外,在盖组件2S即将被安装于容器主体20之前,作业人员使台车65从容器主体20脱离。为了将盖组件2S顺利地安装于容器主体20,可以在篮件23的远端部的下端配置未图示的辊。该辊通过在容器主体20的内周面上滚动从而辅助盖组件2S的安装。
控制部35控制第一盖缸61、第二盖缸12、供排水组件31、泵组件32、预热用加热器33以及移动机构60的动作。控制部35具有未图示的操作面板。
参照图3、图4,第一盖部21具有第一盖主体210、排水阀211、密封部212、弹簧213和一对连接螺栓214(连接部)。
第一盖主体210是第一盖部21的主体部分。第一盖主体210具有第一主体部210A和第二主体部210B,呈两级圆柱形状。
排水阀211在第一盖主体210的中心轴下方沿轴向形成。排水阀211将第一盖主体210的外部与处理空间S连通。另外,排水阀211也可以形成在第二盖部22。
密封部212安装于第一盖主体210的外侧侧面,密封排水阀211。弹簧213朝向轴向外侧对密封部212施加作用力。如果密封部212利用弹簧213的作用力从排水阀211脱离,则压力介质(水)通过排水阀211从篮件23(处理空间S)排出。
一对连接螺栓214被固定于第二主体部210B的远端部。连接螺栓214被插入于篮件23的孔部233。另外,第一盖部21与篮件23的连接并不限定于螺栓连接。
第二盖部22具有第二盖主体220和供排水通道221(图3)。在第二盖部22配置有其他的高压配管等。
第二盖主体220是第二盖部22的主体部分,具有与第一盖主体210相同的形状。
供排水通道221将第二盖部22的外部与处理空间S连通。供排水通道221经由形成在第二盖缸12、右框架10B的内部的未图示的流路与供排水组件31、泵组件32连通。
篮件23具有篮件主体230、热电偶收容部231(传感器收容部)、开闭部232和一对孔部233(被连接部)。
篮件主体230由树脂材料形成,呈圆筒形状。在篮件主体230的内部收容食品等被处理物。另外,在篮件主体230也可以分别配置两个方向的止回阀,以使压力介质可以在处理空间S与篮件主体230的内部之间流动。
热电偶收容部231伴随第一盖部21和篮件23的连接而将后述的热电偶50接收到内部。热电偶收容部231呈圆管形状,其两端部开口。热电偶收容部231的基端部被固定在篮件主体230的第一盖部21侧的侧面。热电偶收容部231的远端部位于篮件主体230的内部。
开闭部232可开闭地配置在篮件主体230的上表面部。通过将开闭部232开闭,作业人员可以将被处理物放入篮件主体230的内部或者从篮件主体230的内部取出被处理物。另外,在开闭部232可以形成有多个未图示的开口部,压力介质可以在篮件主体230的内部与处理空间S之间流动。
一对孔部233向篮件主体230的第一盖部21侧的侧面分别开口。孔部233接收所述的连接螺栓214。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连接螺栓214插入到一对孔部233后,未图示的螺母被紧固于连接螺栓214的远端部,从而连接螺栓214和孔部233相互被连接。其结果,第一盖部21和篮件23可以一体地安装于压力容器2的容器主体20。因此,在压力容器2的内部,第一盖部21在处理空间S内与篮件23连接。另外,在图2中,在待机位置Q配置有多个盖组件2S(第一盖部21、篮件23)。
此外,CIP装置1具有热电偶50(温度传感器)。热电偶50被第一盖部21支撑,具有通过第一盖部21安装于压力容器2的容器主体20从而被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的检测部50S,输出与检测部50S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
热电偶50被插入于篮件23的热电偶收容部231(传感器收容部)。其结果,如果第一盖部21与篮件23一起被安装在压力容器2的容器主体20,则热电偶50的检测部50S被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的篮件23内。
另外,参照图4,当设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在轴向上的长度为L,处理空间S的从第一盖部21侧的端部到热电偶50的检测部50S为止的轴向上的距离为M时,满足0<M/L<1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M也等于热电偶收容部231的长度。
在对被处理物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时,首先准备容器主体20、第一盖部21、篮件23、热电偶50、加压装置主体100(准备步骤)。如上所述,通过预先将第一盖部21和篮件23互相连接(固定)从而形成盖组件2S(收容容器固定步骤)。作业人员将食品等被处理物插入于盖组件2S的篮件23中(收容步骤)。此外,控制部35通过控制预热用加热器33,在待机位置Q调节盖组件2S的温度(温度调节步骤)。其结果,可以保持收容在篮件23内的被处理物的温度。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不具备预热用加热器33。然后,控制部35基于作业人员的指令操作驱动第一盖缸61,盖组件2S被安装在容器主体20。其结果,压力容器2(第二盖部22除外)被组装(压力容器组装步骤)。
接着,控制部35驱动移动机构60,从而包含盖组件2S的容器主体20被设置在压力框架10内的加压位置P(加压处理步骤)。在导轨13上的加压位置P,第二盖部22与容器主体20相向配置。
如果容器主体20被配置在加压位置P,则第二盖缸12伸长,通过未图示的受压盘,将第二盖部22安装在容器主体20。其结果,处理空间S成为密封状态。
接着,控制部35控制供排水组件31,热水(压力介质)从供排水组件31通过右框架10B、第二盖部22被供给到处理空间S内。热水被填充到装满处理空间S为止。接着,控制部35控制泵组件32对处理空间S内的热水进行加压(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加压处理步骤)。此时,由于处理空间S内的热水的体积因加压而缩小,因此追加补充常温的水。通过将该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持续进行指定时间,从而对篮件23内的被处理物发挥杀菌作用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加压前向压力容器2内供给热水,加压时补充常温的水。这是因为,由于压力容器2内的未图示的密封构件等的特性,不优选补充加压后的高温的水(热水)。此时,加压时的压力容器2内的温度低于加压前的温度。因此,在加压过程中利用热电偶50检测处理空间S内的温度是重要的。
如果各向同性加压处理结束,则实施对处理空间S的减压处理。此时,热水从第一盖部21的排水阀211排出。此外,热水还通过第二盖部22的供排水通道221排出。第二盖缸12通过受压盘使第二盖部22从容器主体20脱离。其后,包含盖组件2S的容器主体20通过移动机构60再次被移动到待机位置Q(图1)。然后,盖组件2S通过第一盖缸61从容器主体20被取出,并且从盖组件2S的篮件23取出加压处理后的被处理物(压力容器分解步骤)。
另外,如上所述,在将盖组件2S安装到容器主体20之前,也可以利用预热用加热器33来调节篮件23内的被处理物的温度(温度调节步骤)。此时,也可以利用热电偶50监视所述温度调节步骤中的被处理物的温度(调节温度监视步骤)。
此外,如图2所示,可以对一个容器主体20准备多个盖组件2S。即,准备包含一个篮件23和一个第一盖部21的一个盖组件2S和包含另一个篮件23和另一个第一盖部21的另一个盖组件2S。并且,可以并行地执行对包含所述一个盖组件2S的压力容器2的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和对所述另一个篮件23或包含所述另一个篮件23的所述另一个盖组件2S的温度调节步骤。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热电偶50监视加压处理中的被处理物的温度。因此,即使被处理物是如食品等那样容易受温度影响的物质,也能够稳定地进行加压处理。此外,由于热电偶50的检测部50S被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被处理物的温度。此外,由于热电偶50被第一盖部21支撑,因此热电偶50的布线可以通过第一盖部21内而拉出到压力容器2的外侧。因此,将所述布线缠绕于容器主体20上的必要性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盖部21被安装在压力容器2的容器主体20,则检测部50S被配置在篮件23内。因此,由于热电偶50的检测部50S被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的特别是篮件23内,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被处理物的温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篮件23具有伴随第一盖部21和篮件23的连接而将热电偶50接收到内部的热电偶收容部231。因此,由于热电偶50被收容在篮件23内的热电偶收容部231中,因此可以抑制热电偶50因与被处理物的干扰而破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盖部21和篮件23一体地安装在容器主体20,因此,可以将热电偶50的检测部50S容易地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且篮件23内。另外,可以从将盖组件2S安装到容器主体20之前起监视篮件23内的被处理物的温度。此外,由于第一盖部21、篮件23和热电偶50的相对位置被固定,所以无需每次处理时装卸热电偶50,防止热电偶50的损坏,并且可以稳定地维持热电偶50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满足0<M/L<1的关系。因此,由于热电偶50的检测部50S被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被处理物的温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热电偶50来作为检测处理空间S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因此,可以利用简易的热电偶50容易地检测被处理物的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述的被处理物收容步骤起经过加压处理步骤而到压力容器分解步骤为止的期间,控制部35接收热电偶50的输出信号,从而可以测定篮件23内的被处理物的温度。通常,在CIP装置1中使用热水的情况下,首先,在利用预热用加热器33对篮件23进行预热的阶段,篮件23的温度上升。然后,在热水被供给到压力容器2内后,在加压阶段压力容器2内的温度下降。另一方面,在CIP装置1中使用冷水的情况下,压力容器2在待机位置Q预先被冷却(温度调节)。然后,在冷水被供给到压力容器2内后,在加压阶段压力容器2内的温度上升。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热电偶50高精度地检测此种压力容器2内(及篮件23内)的温度变化。另外,在加压处理步骤之前进行的温度调节步骤中,也可以通过控制部35接收热电偶50的输出信号,从而测定加压处理前的篮件23内的被处理物的温度。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连接第一盖部21和篮件23,形成盖组件2S(各向同性加压处理用收容组件)。该盖组件2S可装拆地安装于容器主体20,该容器主体20包含绕CIP装置1(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该容器主体20的内部形成有可以收容被处理物的处理空间,CIP装置1使用压力介质对所述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盖组件2S包括:以可装拆的方式安装在容器主体20中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一端部,密封所述处理空间S的第一盖部21;在内部收容所述被处理物,并以与第一盖部21一体地可装拆于容器主体20的方式固定在第一盖部21,并配置在容器主体20的处理空间S的篮件23;以及被第一盖部21支撑,具有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的检测部50S,输出与所述检测部50S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的热电偶50。
根据此种盖组件2S的结构,通过将盖组件2S安装在容器主体20,从而可以容易地将热电偶50的检测部50S和被处理物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此外,如图2所示,可以预先准备多个盖组件2S并依次(交替)输送到加压位置P,从而高效率地执行对被处理物的加压处理。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的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具有以下的步骤。该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包括准备步骤、收容容器固定步骤、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压力容器组装步骤、加压处理步骤以及压力容器分解步骤。
在准备步骤中,准备容器主体20、第一盖部21、篮件23、热电偶50以及加压装置主体100,所述容器主体20具备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该容器主体20的内部形成有被所述内周面界定的处理空间S,并且,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端部开口,所述第一盖部21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20的所述轴向的端部,密封所述处理空间S,所述篮件23可以收容被处理物,所述热电偶50具有可以被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的检测部50S,输出与所述检测部50S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所述加压装置主体100至少支撑所述容器主体20,并可以执行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在收容容器固定步骤中,将所述篮件23固定于从容器主体20脱离的状态的第一盖部21。
在被处理物收容步骤中,将所述被处理物收容于篮件23。
在压力容器组装步骤中,以使篮件23被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的方式,将第一盖部21和篮件23一体地安装于容器主体20来组装压力容器2(第二盖部22除外)。
在加压处理步骤中,将压力容器2设置在加压装置主体100,通过向处理空间S供给压力介质,从而对篮件23内的被处理物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并且利用热电偶50监视各向同性加压处理中的被处理物的温度。
在压力容器分解步骤中,使压力容器2脱离加压装置主体100,通过将第一盖部21和篮件23从容器主体20拆卸,从而分解压力容器2。另外,在准备步骤中,也可以准备两个以上的压力容器2以及篮件23。
根据本方法,可以利用热电偶50监视加压处理中的被处理物的温度。因此,即使被处理物是如食品等那样容易受温度影响的物质,也能够稳定地进行加压处理。此外,由于热电偶50被配置在处理空间S的篮件23中,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被处理物的温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还具备如下步骤:在所述压力容器组装步骤之前,将热电偶50安装在第一盖部21,以使热电偶50的检测部50S被配置在篮件23内。
根据本方法,通过将第一盖部21和篮件23一体地安装在容器主体20,可以将热电偶50的检测部50S容易地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且篮件23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还包括:在压力容器组装步骤之前,执行调节篮件23内的被处理物的温度的温度调节处理的温度调节步骤;以及利用热电偶50监视所述温度调节处理中的所述被处理物的温度的调节温度监视步骤。
根据本方法,通过在加压处理前一边监视被处理物的温度一边调节,从而可以迅速地开始加压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在所述准备步骤中包含准备第一篮件23(一个篮件23)和第一个第一盖部21(一个第一盖部21)以及第二篮件23(另一个篮件23)和第二个第一盖部21(另一个第一盖部21)的步骤,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还包括:并行执行对包含所述第一篮件23和所述第一个第一盖部21的压力容器2的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和对所述第二篮件23的所述温度调节步骤的步骤;以及使包含所述第一篮件23和所述第一个第一盖部21的压力容器2从所述加压装置主体100脱离后,将经过了所述温度调节步骤的包含所述第二篮件23和所述第二个第一盖部21的压力容器2设置在加压装置主体100的步骤。
根据本方法,可以高效率地执行对收容在多个篮件23中的被处理物的各向同性加压处理。特别是,在对包含第一篮件23的压力容器2进行压力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对第二篮件23进行预热处理。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CIP装置1(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可以采用如下所述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压力容器2内配置一个热电偶50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压力容器2内配置两个以上的热电偶50。此外,热电偶50可以由第二盖部22支撑,也可以使用热电偶50以外的其他传感器作为温度传感器。
(2)图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CIP装置1的压力容器2的剖视图。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比,热电偶收容部231和热电偶50被配置在处理空间S中篮件23的外侧。此外,第一盖部21包括伴随安装于压力容器2的容器主体20而被配置在处理空间S内的护套加热器51(内部加热机构)。护套加热器51通过第一盖部21连接于未图示的电源。护套加热器51通过在对被处理物实施加压处理的过程中或加压处理前发热从而加热篮件23。此时,控制部35根据热电偶50检测的温度信息调节护套加热器51的发热量。根据此种结构,可以根据热电偶50的检测结果调节加压处理中的被处理物的温度。
另外,在本变形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中,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包含利用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S内的护套加热器51的发热来加热篮件23的步骤。
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其包括:压力容器,具有容器主体和一对盖部,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具备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该容器主体的内部形成有被所述内周面界定的处理空间,并且,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两端部开口,所述一对盖部分别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轴向的两端部且密封所述处理空间;收容容器,收容所述被处理物,并且被配置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以及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被所述一对盖部中的至少一个盖部支撑,且具有检测部,且输出与所述检测部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其中,所述检测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盖部安装于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容器主体从而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
根据本结构,可以利用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在横置型的压力容器的内部测定、监视加压处理中的被处理物的温度。此外,由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部被配置在处理空间内,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被处理物的温度。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还包括:压力介质供给机构,向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供给所述压力介质;以及加压机构,对被封入到所述处理空间的所述压力介质进行加压。
根据本结构,通过对被供给到处理空间内的压力介质进行加压,从而可以对被处理物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至少一个盖部被安装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容器主体的情况下,所述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收容容器内。
根据本结构,由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部被配置在处理空间内的特别是收容容器内,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被处理物的温度。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盖部在所述处理空间内连接于所述收容容器,所述收容容器具有传感器收容部,该传感器收容部伴随所述至少一个盖部和所述收容容器的连接而在内部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结构,由于温度传感器被收容在收容容器内的传感器收容部中,因此可以抑制温度传感器因与被处理物的干扰而破损。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盖部具有连接部,所述收容容器具有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被连接部,在所述至少一个盖部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收容容器的所述被连接部彼此被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盖部和所述收容容器一体地被安装于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容器主体。
根据本结构,由于盖部和收容容器一体地安装在容器主体,因此,可以将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部容易地配置在处理空间内。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还包括:内部加热机构,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通过发热来加热所述收容容器。
根据本结构,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调节加压处理中的被处理物的温度。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是热电偶。
根据本结构,可以利用简易的热电偶容易地检测被处理物的温度。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涉及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其可装拆地安装于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包含绕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该容器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可以收容被处理物的处理空间,该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使用压力介质对所述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所述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包括:盖部,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中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一端部,密封所述处理空间;收容容器,收容所述被处理物,并且以与所述盖部一体地可装拆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盖部,并被配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处理空间;以及温度传感器,被所述盖部支撑,且具有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的检测部,且输出与所述检测部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
根据本结构,通过将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安装在容器主体,从而可以容易地将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部和被处理物配置在处理空间内。
本发明又一个方面涉及各向同性加压方法,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其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步骤,准备容器主体、盖部、收容容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加压装置主体,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具备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该容器主体的内部形成有被所述内周面界定的处理空间,并且,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端部开口,所述盖部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轴向的端部,并密封所述处理空间,所述收容容器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可以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的检测部,并输出与所述检测部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所述加压装置主体至少支撑所述容器主体,并可以执行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收容容器固定步骤,将所述收容容器固定于从所述容器主体脱离的状态的所述盖部;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将所述被处理物收容于所述收容容器中;压力容器组装步骤,以使所述收容容器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的方式,将所述盖部和所述收容容器一体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来组装压力容器;加压处理步骤,将所述压力容器设置在所述加压装置主体,向所述处理空间供给压力介质并进行加压,从而对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所述被处理物实施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并且利用所述温度传感器监视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中的所述被处理物的温度;以及压力容器分解步骤,使所述压力容器脱离所述加压装置主体,通过将所述盖部和所述收容容器从所述容器主体拆卸,从而分解所述压力容器。
根据本方法,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在横置型的压力容器的内部测定、监视加压处理中的被处理物的温度。此外,由于温度传感器被配置在处理空间的收容容器中,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被处理物的温度。
在所述的方法中,优选:所述压力容器组装步骤包含以使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所述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方式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盖部的步骤。
根据本方法,由于盖部和收容容器一体地安装在容器主体,因此,可以将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部容易地配置在处理空间内且收容容器内。此外,由于温度传感器被配置在处理空间的收容容器内,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被处理物的温度。
在所述的方法中,优选还包括:温度调节步骤,在所述压力容器组装步骤之前,执行调节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所述被处理物的温度的温度调节处理;以及调节温度监视步骤,由所述温度传感器监视所述温度调节处理中的所述被处理物的温度。
根据本方法,通过在加压处理前一边监视被处理物的温度一边调节,从而可以迅速地开始加压处理。
在所述的方法中,优选:所述准备步骤包含分别准备一个收容容器和一个盖部、以及另一个收容容器和另一个盖部的步骤,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并行执行对包含所述一个收容容器和所述一个盖部的压力容器进行的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和对所述另一个收容容器进行的所述温度调节步骤的步骤;以及在使包含所述一个收容容器和所述一个盖部的所述压力容器从所述加压装置主体脱离后,将经过了所述温度调节步骤的包含所述另一个收容容器和所述另一个盖部的压力容器设置在所述加压装置主体的步骤。
根据本方法,可以对收容在多个收容容器中的被处理物高效率地执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在所述的方法中,优选: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包含利用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的内部加热机构的发热来加热所述收容容器的步骤。
根据本方法,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调节加压处理中的被处理物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可以测定横置型的压力容器内部的温度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Claims (11)

1.一种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其包括:
压力容器,具有容器主体和一对盖部,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具备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该容器主体的内部形成有被所述内周面界定的处理空间,并且,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两端部开口,所述一对盖部分别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轴向的两端部且密封所述处理空间;
收容容器,收容所述被处理物,并且被配置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以及
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被所述一对盖部中的至少一个盖部支撑,且具有检测部,且输出与所述检测部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其中,所述检测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盖部安装于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容器主体从而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其中,
在所述至少一个盖部被安装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容器主体的情况下,所述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收容容器内,
所述至少一个盖部在所述处理空间内连接于所述收容容器,
所述收容容器具有传感器收容部,该传感器收容部伴随所述至少一个盖部和所述收容容器的连接而在内部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力介质供给机构,向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供给所述压力介质;以及
加压机构,对被封入到所述处理空间的所述压力介质进行加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盖部具有连接部,所述收容容器具有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被连接部,
在所述至少一个盖部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收容容器的所述被连接部彼此被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盖部和所述收容容器一体地被安装于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容器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部加热机构,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通过发热来加热所述收容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是热电偶。
6.一种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其特征在于,可装拆地安装于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包含绕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该容器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可以收容被处理物的处理空间,该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使用压力介质对所述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所述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包括:
盖部,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中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一端部,密封所述处理空间;
收容容器,收容所述被处理物,并且以与所述盖部一体地可装拆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盖部,并被配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处理空间;以及
温度传感器,被所述盖部支撑,且具有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的检测部,且输出与所述检测部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其中,
在所述至少一个盖部被安装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容器主体的情况下,所述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收容容器内,
所述至少一个盖部在所述处理空间内连接于所述收容容器,
所述收容容器具有传感器收容部,该传感器收容部在内部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
7.一种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其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步骤,准备容器主体、盖部、收容容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加压装置主体,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具备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该容器主体的内部形成有被所述内周面界定的处理空间,并且,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端部开口,所述盖部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轴向的端部,并密封所述处理空间,所述收容容器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可以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的检测部,并输出与所述检测部的温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所述加压装置主体至少支撑所述容器主体,并可以执行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收容容器固定步骤,将所述收容容器固定于从所述容器主体脱离的状态的所述盖部;
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将所述被处理物收容于所述收容容器中;
压力容器组装步骤,以使所述收容容器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的方式,将所述盖部和所述收容容器一体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来组装压力容器;
加压处理步骤,将所述压力容器设置在所述加压装置主体,向所述处理空间供给压力介质并进行加压,从而对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所述被处理物实施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并且利用所述温度传感器监视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中的所述被处理物的温度;以及
压力容器分解步骤,使所述压力容器脱离所述加压装置主体,通过将所述盖部和所述收容容器从所述容器主体拆卸,从而分解所述压力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容器组装步骤包含以使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所述检测部被配置在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方式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盖部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调节步骤,在所述压力容器组装步骤之前,执行调节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所述被处理物的温度的温度调节处理;以及
调节温度监视步骤,由所述温度传感器监视所述温度调节处理中的所述被处理物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备步骤包含分别准备一个收容容器和一个盖部、以及另一个收容容器和另一个盖部的步骤,
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并行执行对包含所述一个收容容器和所述一个盖部的压力容器进行的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和对所述另一个收容容器进行的所述温度调节步骤的步骤;以及
在使包含所述一个收容容器和所述一个盖部的所述压力容器从所述加压装置主体脱离后,将经过了所述温度调节步骤的包含所述另一个收容容器和所述另一个盖部的压力容器设置在所述加压装置主体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包含利用被配置在所述处理空间内的内部加热机构的发热来加热所述收容容器的步骤。
CN202080031064.1A 2019-05-15 2020-04-30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Active CN1136923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2006 2019-05-15
JP2019092006A JP6840786B2 (ja) 2019-05-15 2019-05-15 等方圧加圧装置、等方圧加圧装置用収容ユニット、等方圧加圧処理方法
PCT/JP2020/018357 WO2020230661A1 (ja) 2019-05-15 2020-04-30 等方圧加圧装置、等方圧加圧装置用収容ユニット、等方圧加圧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2347A CN113692347A (zh) 2021-11-23
CN113692347B true CN113692347B (zh) 2023-09-15

Family

ID=73220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1064.1A Active CN113692347B (zh) 2019-05-15 2020-04-30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840786B2 (zh)
CN (1) CN113692347B (zh)
AU (1) AU2020273806B2 (zh)
TW (1) TWI734473B (zh)
WO (1) WO20202306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2969B1 (ja) * 2021-05-26 2022-04-12 隆太郎 和田 液媒加圧による高温高圧処理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8893U (zh) * 1978-10-17 1980-04-21
JPS6341787A (ja) * 1986-08-07 1988-02-23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下方装入式熱間等方圧プレス
JPH0221189A (ja) * 1988-07-07 1990-01-24 Kobe Steel Ltd 高温高圧処理方法並びに装置
JPH0289598A (ja) * 1988-09-27 1990-03-29 Kobe Steel Ltd 温間静水圧加圧装置および被処理物の処理方法
JPH02182157A (ja) * 1988-09-27 1990-07-16 Kobe Steel Ltd 高圧処理装置
JPH03204588A (ja) * 1989-12-28 1991-09-06 Kobe Steel Ltd 熱間等方圧加圧装置
JPH08252695A (ja) * 1995-03-17 1996-10-01 Kobe Steel Ltd 湿式冷間等方圧加圧装置
JPH09192473A (ja) * 1996-01-25 1997-07-29 Snow Brand Milk Prod Co Ltd 高圧処理装置
TW462992B (en) * 1999-02-03 2001-11-11 Kobe Steel Ltd Apparatus for pressurizing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JP2003334697A (ja) * 2002-05-22 2003-11-25 Kobe Steel Ltd 等方圧加圧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JP2010012478A (ja) * 2008-07-01 2010-01-21 Kobe Steel Ltd 再加圧時の増圧方法
WO2015156447A1 (ko) * 2014-04-11 2015-10-15 에너진(주) 가열과 냉각이 가능한 등방압 프레스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칩 부품의 제조방법
JP2016215209A (ja) * 2015-05-15 2016-12-2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等方圧加圧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加圧処理方法
JP2017513692A (ja) * 2014-02-26 2017-06-01 イノウェイ・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超臨界加水分解抽出装置及び加水分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4627A (ja) * 1984-01-06 1985-07-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間静水圧加圧装置用加熱炉の温度検出装置
CN2259276Y (zh) * 1996-02-26 1997-08-13 中龙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冷等均压粉末成型机
TW361570U (en) * 1998-02-04 1999-06-11 Qi-Zhou Li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high pressure and leaking-proof of the inner tube and main cylinder of the warm water even pressure compressor
JP2006306407A (ja) * 2005-04-26 2006-11-09 Toyo Seikan Kaisha Ltd 殺菌工程通過確認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7068444A (ja) * 2005-09-06 2007-03-22 Toyo Koatsu Co Ltd 食品処理装置
JP5558893B2 (ja) 2010-03-31 2014-07-23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596729B2 (ja) * 2015-02-03 2019-10-30 クニヒロ株式会社 生食用二枚貝の開殻・脱殻方法
JP6433375B2 (ja) * 2015-05-21 2018-12-0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熱間等方圧加圧装置の温度補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8893U (zh) * 1978-10-17 1980-04-21
JPS6341787A (ja) * 1986-08-07 1988-02-23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下方装入式熱間等方圧プレス
JPH0221189A (ja) * 1988-07-07 1990-01-24 Kobe Steel Ltd 高温高圧処理方法並びに装置
JPH0289598A (ja) * 1988-09-27 1990-03-29 Kobe Steel Ltd 温間静水圧加圧装置および被処理物の処理方法
JPH02182157A (ja) * 1988-09-27 1990-07-16 Kobe Steel Ltd 高圧処理装置
JPH03204588A (ja) * 1989-12-28 1991-09-06 Kobe Steel Ltd 熱間等方圧加圧装置
JPH08252695A (ja) * 1995-03-17 1996-10-01 Kobe Steel Ltd 湿式冷間等方圧加圧装置
JPH09192473A (ja) * 1996-01-25 1997-07-29 Snow Brand Milk Prod Co Ltd 高圧処理装置
TW462992B (en) * 1999-02-03 2001-11-11 Kobe Steel Ltd Apparatus for pressurizing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JP2003334697A (ja) * 2002-05-22 2003-11-25 Kobe Steel Ltd 等方圧加圧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JP2010012478A (ja) * 2008-07-01 2010-01-21 Kobe Steel Ltd 再加圧時の増圧方法
JP2017513692A (ja) * 2014-02-26 2017-06-01 イノウェイ・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超臨界加水分解抽出装置及び加水分解方法
WO2015156447A1 (ko) * 2014-04-11 2015-10-15 에너진(주) 가열과 냉각이 가능한 등방압 프레스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칩 부품의 제조방법
JP2016215209A (ja) * 2015-05-15 2016-12-2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等方圧加圧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加圧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273806A1 (en) 2021-11-11
TW202100338A (zh) 2021-01-01
TWI734473B (zh) 2021-07-21
CN113692347A (zh) 2021-11-23
JP2020185595A (ja) 2020-11-19
JP6840786B2 (ja) 2021-03-10
WO2020230661A1 (ja) 2020-11-19
AU2020273806B2 (en)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92347B (zh)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CN102099667B (zh) 在压力和拉伸下试验土工材料的三轴试验单元
US20110226608A1 (en) High-pressure vessel
CA2892894C (en) Container sealing device for high-pressure chamber
KR20090094361A (ko) 타이어 가황기 및 타이어 가황 방법
WO2022249893A1 (ja) 液媒加圧による高温高圧処理装置
KR101065901B1 (ko) 등방압 가압 장치 및 그 재가압 시의 증압 방법
US20020009369A1 (en) Pressure processing a pumpable substance with a flexible membrane
EP3486076B1 (en) Resin supply system for resin-transfer-molding (rtm), and related method
US20060180036A1 (en) Isostatic press for high pressure treatment
JP6347846B2 (ja) 超臨界加水分解抽出装置及び加水分解方法
CN113966173A (zh)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EP3924000B1 (en) Method for pressurizing a steam sterilization chamber
CN116583364A (zh) 用于创建至少一个金属组件的设备及其方法
JP2857596B2 (ja) 湿式冷間等方圧加圧装置
EP3446932A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ir-bag folding
JP2014136252A (ja) 鋳造装置
CN220367131U (zh) 一种用于储氢气瓶的超高压压力循环测试装置
JP4012794B2 (ja) 乾式多連加圧成形装置
JP4488682B2 (ja) 等方圧加圧装置
JPH0221189A (ja) 高温高圧処理方法並びに装置
JP2005127549A (ja) 等方圧加圧装置
JPH10220580A (ja) 圧力容器開口部の閉鎖装置
KR20200076204A (ko) 압출 품질 향상을 위한 컨테이너 장치
JP2006007281A (ja) 熱間等方圧加圧装置及び加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