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6173A -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6173A
CN113966173A CN202080045078.9A CN202080045078A CN113966173A CN 113966173 A CN113966173 A CN 113966173A CN 202080045078 A CN202080045078 A CN 202080045078A CN 113966173 A CN113966173 A CN 113966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pace
flow path
housing
pressur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50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一也
南野友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66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61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00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 A23L3/015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by treatment with pressure variation, shock, acceleration or shear stress or cavi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3/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compacting or sinter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Presses and furnaces
    • B22F3/12Both compacting and sintering
    • B22F3/14Both compacting and sintering simultaneously
    • B22F3/15Hot isostatic pr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5/00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ressing means other than those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B30B5/02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ressing means other than those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wherein the pressing means is in the form of a flexible element, e.g. diaphragm, urged by fl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17/00Furnaces of a kind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对被处理物进行加压处理及加热处理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以及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加压装置(1)具有压力容器(2)和收容容器(50)。收容容器(50)具有第一流路(L1)、第二流路(L2)、第一止回阀(503)、第二止回阀(504)。由于加压时的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1)与收容容器(50)的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限制在第一流路(L1),因此,预先将热水与被处理物(W)一起投入到收容容器(50)的收容空间(S2)内,由此在加压时可以对被处理物(W)进行加热处理。

Description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各向同性 加压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以对附着于食品等被处理物的微生物进行杀菌为目的而对被处理物实施加压处理(HPP处理:High pressure Processing)的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在这样的加压装置中,被处理物收容在筒状的压力容器内,通过将压力介质封入所述压力容器内从而实施加压处理。这种加压处理与高温的加热处理相比较,食品的味道、口感及风味等受损较少而有效,但是难以对具有耐压性的菌(例如,孢子菌)进行杀菌。
对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对如上所述的加压处理组合100℃以下的加热处理来灭掉孢子菌的技术。具体而言,公开了在10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对被处理物进行100kg/cm2以上的静水压处理之后,在55℃到10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分钟以上的加热处理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6-153880号。
专利文献1中并没有公开可以对被处理物进行如上所述的加压处理及加热处理的具体的加压装置。此外,以往想要对被处理物实施加压处理及加热处理,压力容器需要具备高隔热性及高耐压性,存在装置的大型化及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没有实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对被处理物进行加压处理及加热处理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以及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是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该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包括:压力容器,其形成有可以接收压力介质的处理空间;以及收容容器,被配置于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并且形成有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的收容空间,其中,所述收容容器具有:第一流路,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处理空间互相连通;第二流路,独立于所述第一流路而被设置,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处理空间互相连通;第一止回阀,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以及第二止回阀,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是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其可装拆地安装于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中的压力容器,其中,所述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所述压力容器包含圆筒状的内周面,且在内部形成有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的处理空间。该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包括:收容空间;第一流路,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处理空间互相连通;第二流路,独立于所述第一流路而被设置,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处理空间互相连通;第一止回阀,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以及第二止回阀,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
本发明提供的是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该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步骤,分别准备压力容器和收容容器,其中,在所述压力容器形成有可以接收压力介质的处理空间,在所述收容容器形成有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容器包含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收容容器的外部连通的至少一个流路;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将所述被处理物收容于所述收容容器的收容空间内,并将第一压力介质填充到所述收容空间;收容容器配置步骤,将包含所述被处理物在内的所述收容容器配置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内;以及加压处理步骤,将温度被设定为低于所述第一压力介质的第二压力介质供给到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并对该第二压力介质进行加压,在容许所述第二压力介质从所述处理空间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流路流入所述收容空间的情况下,对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所述被处理物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的压力容器及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的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的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的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压装置1(冷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压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压装置1的压力容器2及收容容器50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压装置1的收容容器50的剖视图。加压装置1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W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处理对象的被处理物W为食品,但被处理物W可以是食品以外的产品(例如饮料),也可以是金属粉末、陶瓷粉末等无机物(无机粉末)。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加压装置1包括压力容器2(图2)、收容容器50以及加压装置主体100(图1)。加压装置主体100包括压力框架10、搬入用导轨11、搬出用导轨12、移动用导轨13、供排水组件31(压力介质供给机构)、泵组件32(加压机构)、控制部35。
压力容器2在内部收容被处理物W,并对被处理物W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压力容器2具有容器主体20、第一盖部21、第二盖部22。压力容器2为了具备高耐压性而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
容器主体20包括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CL1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容器主体20的内部形成有被所述内周面界定的处理空间S1,并且,所述内周面的轴向的两端部分别开口(图2)。
第一盖部21和第二盖部22分别安装于容器主体20的所述轴向的两端部,密封处理空间S1。第一盖部21具有封装部21A和凸缘21B,第二盖部22具有封装部22A和凸缘22B。封装部21A和封装部22A分别插入于容器主体20的第一开口部20A和第二开口部20B(图1),密封处理空间S1。凸缘21B和凸缘22B抵接于容器主体20的轴向的两端部。
第一盖部21具有供排水通道211,第二盖部22具有供排水通道221。供排水通道211将第一盖部21的外部与处理空间S1连通,加压处理后的压力介质通过供排水通道211从处理空间S1排出。此外,供排水通道221通过未图示的流路与供排水组件31、泵组件32连通,压力介质通过该供排水通道221流入处理空间S1,并且,压力介质通过供排水通道221从处理空间S1排出。在供排水通道211和供排水通道221配置有根据需要可以开闭的未图示的阀。
收容容器50收容被处理物W,并且被配置于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1(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容容器50的内部形成有可以收容被处理物W的收容空间S2(图2)。
压力框架10(图1)具有支撑作用于压力容器2的两端盖上的轴力的功能。压力框架10具有框架结构,如果压力容器2被配置在框架内的加压位置P,则压力容器2内的被处理物W被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移动用导轨13引导容器主体20,使得压力容器2的容器主体20可以在加压位置P与待机位置Q之间移动。容器主体20受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而在加压位置P与待机位置Q之间移动。如图1所示,待机位置Q是从加压位置P离开的位置。另外,压力容器2的第一盖部21及第二盖部22始终被配置在加压位置P。如果容器主体20被配置在加压位置P,则未图示的驱动缸将第一盖部21及第二盖部22沿轴向移动,并如图2所示安装在容器主体20的两端部。
搬入用导轨11朝向在加压处理前在待机位置Q待机的容器主体20的内部引导收容容器50。另一方面,搬出用导轨12以从加压处理后移动到待机位置Q的容器主体20抽出收容容器50的方式引导收容容器50。
供排水组件31包含槽31A,向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1供给压力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水、热水作为压力介质。
泵组件32对装入到处理空间S1的所述压力介质进行加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处理空间S1供给压力介质的同时,由泵组件32对压力介质进行加压。
控制部35控制供排水组件31、泵组件32、所述驱动机构以及所述驱动缸的动作。控制部35具有未图示的操作面板。
参照图3,收容容器50具有收容容器主体501、盖部502(开闭构件)、第一止回阀503、第二止回阀504、密封构件505。
收容容器主体501是收容容器50的主体部分,呈绕中心轴CL2形成的圆筒形状。在收容容器主体501的内部形成有被收容容器主体501的圆筒状的内周面被界定并收容被处理物W的收容空间S2。此外,在收容容器主体501,通过该收容容器主体501的轴向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被开口从而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容许被处理物W通过,以便被处理物W被配置在收容空间S2内。换句话说,作业人员可以通过该开口部将被处理物W投入到收容空间S2内。
盖部502安装于收容容器主体501的轴向的端部,对所述开口部进行开闭。在盖部502形成有多个螺栓插入部502A。如图3所示,通过被插入到该螺栓插入部502A的紧固螺栓506拧紧于在盖部502和收容容器主体501上开口的未图示的螺栓孔,由此盖部502被固定在收容容器主体501上。密封构件505存在于收容容器主体501与盖部502的接合部分,防止压力介质通过该接合部分在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流动。
此外,在盖部502分别形成有第一流路L1和第二流路L2。第一流路L1和第二流路L2将收容容器50的外部(在图2中为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互相连通,容许压力介质流动。
第一止回阀503被配置在第一流路L1。当处理空间S1的压力高于收容空间S2的压力时,第一止回阀503在阻止第一流路L1中的从收容空间S2向处理空间S1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第一流路L1中的从处理空间S1向收容空间S2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另一方面,当处理空间S1的压力为收容空间S2的压力以下时,第一止回阀503阻止第一流路L1中的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密封收容空间S2。
第二止回阀504被配置在第二流路L2。当收容空间S2的压力高于处理空间S1的压力时,第二止回阀504在阻止第二流路L2中的从处理空间S1向收容空间S2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第二流路L2中的从收容空间S2向处理空间S1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另一方面,当处理空间S1的压力为收容空间S2的压力以上时,第二止回阀504阻止第二流路L2中的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密封收容空间S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的压力相等是指例如两者的压力差为0.3MPa(止回阀工作阈值)以下。所述止回阀工作阈值根据第一止回阀503及第二止回阀504的使用条件而设定即可。另外,如后所述,在加压处理时处理空间S1的压力被设定为600MPa,因此,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差为止回阀工作阈值以下的状态可以视为处理空间S1的压力与收容空间S2的压力彼此相等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容器50的收容容器主体501及盖部502由热导率低于压力容器2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收容容器主体501及盖部502由氯乙烯、MC尼龙、特氟龙(注册商标)等形成即可。此外,也可以在收容容器主体501及盖部502中的一部分使用这些材料。根据该结构,可以较高地维持收容容器50的保温性。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压力容器2为了实施加压处理而由具备高耐压性的金属材料形成。
在对被处理物W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时,首先准备压力容器2、收容容器50、加压装置主体100(准备步骤)。如上所述,压力容器2的容器主体20被配置在移动用导轨13上的待机位置Q,压力容器2的第一盖部21和第二盖部22被配置在压力框架10。此外,收容容器50被配置在搬入用导轨11上。作业人员通过盖部502被拆卸的状态的收容容器主体501的开口部,将食品等被处理物W收容在收容容器主体501内(被处理物收容步骤)。此外,如果作业人员将盖部502安装在收容容器主体501上并关闭收容容器主体501的开口部,则将未图示的配管安装在第一流路L1的入口后,通过第一流路L1向收容空间S2供给80℃的热水(第一压力介质)(被处理物收容步骤)。此时,通过第一止回阀503的作用,如果收容空间S2内装满热水,则第一流路L1被关闭。另外,也可以在盖部502从收容容器主体501拆卸了的状态下通过收容容器主体501的开口部向处理空间S1供给热水。此时,优选以使图3的中心轴CL2朝向上下方向,收容容器主体501的开口部朝向上方的方式变更收容容器主体501的姿势。
接着,作业人员将收容容器50沿着搬入用导轨11插入于容器主体20的内部(收容容器配置步骤)。此外,作用人员操作控制部35,将容器主体20沿着移动用导轨13设置在压力框架10内的加压位置P。在移动用导轨13上的加压位置P,第一盖部21及第二盖部22与容器主体20相向配置。接着,如果容器主体20被配置在加压位置P,则未图示的驱动缸伸长,通过未图示的受压盘,将第一盖部21及第二盖部22分别安装在容器主体20(图2)。其结果,处理空间S1成为密封状态。
接着,控制部35接收作业人员的操作指令控制供排水组件31,常温(20℃)的水(第二压力介质)从供排水组件31被供给到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1内。该水的量例如为200L。该水的温度被设定为低于被投入到收容空间S2的热水的温度。水被填充到装满处理空间S1为止。
接着,控制部35控制泵组件32对处理空间S1内的水进行加压(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加压处理步骤)。此时,由于处理空间S1内的水的体积因加压而减小,因此追加补充常温的水(例如32L)。加压时,处理空间S1的压力被设定为约600MPa。另一方面,收容容器50内的收容空间S2在开始加压时被设定为大气压。因此,基于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差,第一止回阀503开放第一流路L1,容许水(第二压力介质)通过第一流路L1从处理空间S1流入收容空间S2。换句话说,在加压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S1向收容空间S2的水的流入通道被限制在由第一止回阀503开放的第一流路L1的情况下,收容容器50内的被处理物W被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不久,如果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的压力彼此相等,换句话说,如果收容空间S2的压力达到约600MPa,则第一止回阀503关闭第一流路L1,从处理空间S1向收容空间S2水的流入停止。如此地通过第一止回阀503的作用抑制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替换,并且,通过收容容器50的隔热性能使收容空间S2内保持70℃至80℃的温度的情况下(保温功能),对被处理物W施加高压指定时间,由此对收容容器50内的被处理物W发挥高的杀菌作用等。
如果加压处理结束,则实施对处理空间S1的减压处理。具体而言,水从第一盖部21的供排水通道211和第二盖部22的供排水通道221排出。此时,如果水从处理空间S1逐渐排出,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发生压差,伴随于此,由第二止回阀504开放第二流路L2。其结果,压力介质(最初被投入到收容空间S2的热水和补充到处理空间S1中的水被混合的水)从收容空间S2排出到处理空间S1中,收容空间S2内接近大气压,并且压力容器2内被减压(减压处理步骤)。
其后,未图示的驱动缸通过受压盘使第一盖部21及第二盖部22从容器主体20脱离。然后,包含收容容器50在内的容器主体20再次被移动到待机位置Q(图1)。然后,收容容器50沿着搬出用导轨12从容器主体20被抽出,加压处理后的被处理物W从收容容器50被取出。
另外,可以对一个容器主体20准备多个收容容器50。此时,在一个收容容器50被投入到容器主体20并在加压位置P被进行加压处理的期间,也可以对搬入用导轨11上的收容容器50进行被处理物W的投入和热水(第一压力介质)的供给作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容器50具有第一流路L1、第二流路L2、第一止回阀503、第二止回阀504。根据该结构,将被处理物W收容在收容容器50的收容空间S2中,并将该收容容器50配置在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1后将压力介质供给到处理空间S1,由此可以对被处理物W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特别是,在收容容器50设有第一流路L1及第二流路L2,并且在各流路配置有第一止回阀503及第二止回阀504。因此,如果预先将由热水形成的压力介质与被处理物W一起供给到收容空间S2,并将由温度低于所述热水的温度的水形成的压力介质供给到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1并进行加压,则通过第一止回阀503的作用,压力介质从处理空间S1流入收容空间S2,被处理物W被进行各向同性加压。此时,由于通过第二止回阀504的作用来抑制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S2流出到处理空间S1,因此可以在将收容空间S2内的温度保持在接近热水的温度的情况下对被处理物W实施加压处理。其结果,可以对被处理物W并行进行加压处理及加热处理。此外,无需为了对被处理物W实施加热处理而将由热水形成的压力介质填充到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1中,因此,压力容器2使用耐热性高的材料的必要性降低。如果在加压处理结束后从处理空间S1排出压力介质,则基于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差,第二止回阀504容许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S2流出到处理空间S1。因此,抑制因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差而收容容器50破损的情况。如上所述,在对被处理物W的加压处理过程中,即使在收容容器50的内外压力介质有10℃以上的温度差,也可以对收容容器50内进行保温的情况下对被处理物W实施加压处理。换句话说,无需为了对被处理物W实施加热处理而向处理空间S1供给热水,因此,压力容器2可以重视耐压性进行设计,对压力容器2及其周围构件进行耐高温的设计以及材料选定的必要性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容器50由热导率低于压力容器2的材料形成。因此,由于收容容器50的隔热性能被设定为高于压力容器2的隔热性能,因此提高加压处理过程中的收容空间S2的保温性能,可以稳定地对被处理物W进行加热处理。此外,压力容器2使用具备高耐热性的材料的必要性降低,可以使用具备高耐压性的材料。
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L1和第二流路L2以可以容许压力介质通过盖部502在收容空间S2与处理空间S1之间流动的方式分别被配置在盖部502。此外,第一止回阀503和第二止回阀504与第一流路L1和第二流路L2相对应而分别安装在盖部502。因此,可以通过收容容器主体501的开口部将被处理物W容易地投入到收容空间S2。此外,通过在盖部502集中设置第一流路L1、第二流路L2、第一止回阀503及第二止回阀504,可以使收容容器50的结构简单,并且可以提高收容容器50的维修方便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502以沿轴向关闭(密封)收容容器主体501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收容容器主体501。如上所述,由于在收容容器主体501的轴向的端部形成有开口部,因此,与在收容容器主体501的轴向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的情况相比较,可以较高地维持收容容器主体501的刚性。此外,可以通过收容容器主体501的轴向的端部将被处理物W及压力介质容易地投入到收容空间S2,并且可以提高收容容器50的密闭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装置1的加压装置主体100还具备向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1供给压力介质的供排水组件31和对被供给到处理空间S1的压力介质进行加压的泵组件32。因此,能够稳定地对被处理物W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W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的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具有以下的步骤。该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包括准备步骤、被处理物收容步骤、收容容器配置步骤、加压处理步骤。
在准备步骤,准备压力容器2和收容容器50,在压力容器2的内部形成有可以接收压力介质的处理空间S1,在收容容器50的内部形成有可以收容被处理物W的收容空间S2,收容容器50包含将收容空间S2和收容容器50的外部连通的第一流路L1和第二流路L2。
在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将被处理物W收容于收容容器50的收容空间S2,并将由热水形成的第一压力介质填充到收容空间S2。
在收容容器配置步骤,将包含被处理物W在内的收容容器50配置在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1中。
在加压步骤,将由温度被设定为低于所述热水的水形成的第二压力介质供给到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1并对该第二压力介质进行加压,在容许所述第二压力介质从处理空间S1通过第一流路L1流入收容空间S2的情况下,对收容容器50内的被处理物W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根据该方法,如果在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将由热水形成的第一压力介质与被处理物W一起供给到收容空间S2,在加压处理步骤,将由温度低于所述热水的温度的水形成的第二压力介质供给到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1并进行加压,则通过第一流路L1,第二压力介质从处理空间S1流入收容空间S2,被处理物W被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因此,可以在将收容空间S2内的温度保持在接近热水的温度的情况下对被处理物W实施加压处理。其结果,可以对被处理物W并行进行加压处理及加热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准备步骤包含准备流路由彼此独立的第一流路L1及第二流路L2形成,并且具有第一止回阀503和第二止回阀504的容器作为收容容器50的步骤,其中,第一止回阀503被配置在第一流路L1,在处理空间S1的压力高于收容空间S2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第一流路L1中的从收容空间S2向处理空间S1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第一流路L1中的从处理空间S1向收容空间S2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处理空间S1的压力为收容空间S2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阻止第一流路L1中的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收容空间S2密封,第二止回阀504被配置在第二流路L2,在收容空间S2的压力高于处理空间S1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第二流路L2中的从处理空间S1向收容空间S2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第二流路L2中的从收容空间S2向处理空间S1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处理空间S1的压力为收容空间S2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阻止第二流路L2中的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收容空间S2密封。
此外,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包含如下步骤:在将加压中的从处理空间S1向收容空间S2的第二压力介质的流入通道限制在由第一止回阀503开放的第一流路L1的情况下,对收容容器50内的被处理物W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此外,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还包括减压处理步骤,在所述加压处理步骤之后,从处理空间S1排出所述第二压力介质,并伴随因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产生的压差而利用第二止回阀504开放第二流路L2,从而在容许包含所述第一压力介质和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的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S2排出到处理空间S1的情况下,对压力容器2内进行减压。
根据该方法,通过第一止回阀503的作用,第二压力介质从处理空间S1流入收容空间S2,被处理物W被实施各向同性加压。此时,由于通过第二止回阀504的作用来抑制第一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S2流出到处理空间S1,因此在将收容空间S2内的温度稳定地保持在接近热水的温度的情况下,可以对被处理物W实施加压处理。此外,如果在加压处理结束后从处理空间S1排出压力介质,则基于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差,第二止回阀504容许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S2流出到处理空间S1。因此,进一步抑制因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差而收容容器50破损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准备步骤包含准备具有收容容器主体501和盖部502的容器作为所述收容容器50的步骤,其中,收容容器主体501具有界定收容空间S2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并且形成有容许被处理物W通过的开口部,以便将被处理物W配置在收容空间S2内,盖部502可以对所述开口部进行开闭,在该盖部502分别设置有第一流路L1、第二流路L2、第一止回阀503及第二止回阀504。
此外,所述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分别包含通过所述开口部将被处理物W收容于收容空间S2的步骤、将所述第一压力介质填充到收容空间S2的步骤以及用盖部502关闭所述开口部的步骤。
根据该方法,可以通过收容容器主体501的开口部将被处理物W容易地投入到收容空间S2。此外,通过在盖部502集中设置第一流路L1、第二流路L2、第一止回阀503及第二止回阀504,可以提高收容容器50的维修方便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准备步骤包含准备由热导率低于压力容器2的材料形成的容器作为收容容器50的步骤。
此外,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包含如下步骤:在加压过程中,将从处理空间S1向收容空间S2的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的流入通道限制在第一流路L1,并且抑制所述第一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S2流出到处理空间S1,且利用收容容器50对收容空间S2进行保温。
根据该方法,收容容器50的隔热性能被设定为高于压力容器2的隔热性能,并且抑制第一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S2流出到处理空间S1,因此,可以提高加压中的收容空间S2的保温性能。
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容容器50是可装拆地安装于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W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的加压装置1中的压力容器2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其中,压力容器2包含圆筒状的内周面,并在内部形成有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W的处理空间S1。收容容器50包括:收容空间S;将所述收容空间S2和所述处理空间S1互相连通的第一流路L1;独立于所述第一流路L1而设置,并将所述收容空间S2和所述处理空间S1互相连通的第二流路L2;以及第一止回阀503和第二止回阀504,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503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L1,在所述处理空间S1的压力高于所述收容空间S2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一流路L1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S2向所述处理空间S1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一流路L1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S1向所述收容空间S2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S1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S2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一流路L1中的所述处理空间S1与所述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S2密封,所述第二止回阀504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L2,在所述收容空间S2的压力高于所述处理空间S1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二流路L2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S1向所述收容空间S2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二流路L2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S2向所述处理空间S1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S1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S2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二流路L2中的所述处理空间S1与所述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S2密封。
根据本结构,在收容容器50设有第一流路L1及第二流路L2,并且在各流路配置有第一止回阀503及第二止回阀504。因此,如果预先将例如由热水形成的压力介质与被处理物W一起供给到收容空间S2,并将由温度低于所述热水的温度的水形成的压力介质供给到压力容器2的处理空间S1并进行加压,则通过第一止回阀503的作用,低温的压力介质从处理空间S1流入收容空间S2,被处理物W被实施各向同性加压。此时,由于通过第二止回阀504的作用来抑制由热水形成的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S2流出到处理空间S1,因此在将收容空间S2内的温度保持为接近热水的温度的情况下,可以对被处理物W实施加压处理。其结果,可以对被处理物W并行进行加压处理及加热处理。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加压装置1(各向同性加压装置)、收容容器50(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以及各向同性加压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预先被投入收容容器50的收容空间S2的热水(第一压力介质)的温度设为80℃,加压时被供给到处理空间S1的水(第二压力介质)的温度设为20℃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以第一压力介质的温度高于第二压力介质的温度为前提,根据被处理物W调整各温度即可。
(2)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收容容器50的轴向的端部安装一个盖部502,并在该盖部502设置第一流路L1、第二流路L2、第一止回阀503及第二止回阀504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的收容容器50A的剖视图。在收容容器50A中,在收容容器主体501的轴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开口部,一对盖部502以关闭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收容容器主体501。此外,在图4的右侧的盖部502设置第一流路L1及第一止回阀503,在图4的左侧的盖部502设置第二流路L2及第二止回阀504。在该结构中,也可以在维持收容容器50的收容空间S2的保温性的情况下,对被处理物W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另外,在图4中,也可以在一个盖部502集中设置第一流路L1、第二流路L2、第一止回阀503及第二止回阀504。如上所述,在收容容器主体501形成的开口部及盖部502并不限定于各一个,也可以配置多个。
此外,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的收容容器50B的剖视图。在收容容器50B设置有可以对收容容器主体501的中央部进行开闭的开闭盖51(开闭构件)。由于开闭盖51可以密封和开放收容空间S2,因此,如果开闭盖51关闭收容容器主体501,则不发生通过开闭盖51的周缘部的处理空间S1与收容空间S2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此外,在收容容器主体501的轴向端部设有第一流路L1、第二流路L2、第一止回阀503及第二止回阀504。在该结构中,也可以在维持收容容器50的收容空间S2的保温性的情况下,对被处理物W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本发明所提供的是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该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包括:压力容器,其形成有可以接收压力介质的处理空间;以及收容容器,被配置于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并且形成有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的收容空间,其中,所述收容容器具有:第一流路,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处理空间互相连通;第二流路,独立于所述第一流路而被设置,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处理空间互相连通;第一止回阀,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以及第二止回阀,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
根据本结构,将被处理物收容在收容容器的收容空间中,并将该收容容器配置在压力容器的处理空间后将压力介质供给到处理空间内,由此可以对被处理物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特别是,在收容容器设有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并且在各流路配置有第一止回阀及第二止回阀。因此,如果预先将例如由热水形成的压力介质与被处理物一起供给到收容空间,并将由温度低于所述热水的温度的水形成的压力介质供给到压力容器的处理空间内并进行加压,则通过第一止回阀的作用,低温的压力介质从处理空间流入收容空间,被处理物被实施各向同性加压。此时,由于通过第二止回阀的作用来抑制由热水形成的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流出到处理空间,因此在将收容空间内的温度保持为接近热水的温度的情况下,可以对被处理物实施加压处理。其结果,可以对被处理物并行进行加压处理及加热处理。此外,无需为了对被处理物实施加热处理而将由热水形成的压力介质填充到压力容器的处理空间内,因此,压力容器使用耐热性高的材料的必要性降低。而且,如果在加压处理结束后从处理空间排出压力介质,则基于处理空间与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差,第二止回阀容许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流出到处理空间。因此,抑制因处理空间与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差而收容容器破损的情况。
在所述的结构中,优选:所述收容容器由热导率低于所述压力容器的材料形成。
根据本结构,由于收容容器的隔热性能被设定为高于压力容器的隔热性能,因此可以提高加压处理中的收容空间的保温性能。
在所述的结构中,优选所述收容容器具有:收容容器主体,其具有界定所述收容空间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并且形成有容许所述被处理物通过的至少一个开口部,以便将所述被处理物配置在所述收容空间;以及至少一个开闭构件,以可以开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其中,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分别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开闭部件,所述第一止回阀及所述第二止回阀与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相对应而分别被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开闭部件。
根据本结构,可以通过开口部将被处理物容易地投入到收容空间内。此外,通过开闭构件具有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一止回阀及第二止回阀,从而可以提高收容容器的维修方便性。
在所述的结构中,优选: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通过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轴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被开口而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开闭构件以可以开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所述至少一个端部。
根据本结构,由于在收容容器主体的轴向的端部形成有开口部,因此,与在收容容器主体的轴向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的情况相比较,可以较高地维持收容容器主体的刚性。此外,可以通过收容容器主体的轴向的端部将被处理物及压力介质容易地投入到收容空间内。
在所述的结构中,优选还包括:压力介质供给机构,向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供给压力介质;以及加压机构,对被供给到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进行加压。
根据本结构,能够稳定地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是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其可装拆地安装于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中的压力容器,其中,所述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所述压力容器包含圆筒状的内周面,且在内部形成有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的处理空间。该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包括:收容空间;第一流路,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处理空间互相连通;第二流路,独立于所述第一流路而被设置,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处理空间互相连通;第一止回阀,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以及第二止回阀,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
根据本结构,在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设有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并且在各流路配置有第一止回阀及第二止回阀。因此,如果预先将例如由热水形成的压力介质与被处理物一起供给到收容空间内,并将由温度低于所述热水的温度的水形成的压力介质供给到压力容器的处理空间内并进行加压,则通过第一止回阀的作用,低温的压力介质从处理空间流入收容空间,被处理物被实施各向同性加压。此时,由于通过第二止回阀的作用来抑制由热水形成的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流出到处理空间,因此在将收容空间内的温度保持为接近热水的温度的情况下,可以对被处理物实施加压处理。其结果,可以对被处理物并行进行加压处理及加热处理。
本发明所提供的是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该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步骤,分别准备压力容器和收容容器,其中,在所述压力容器形成有可以接收压力介质的处理空间,在所述收容容器形成有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容器包含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收容容器的外部连通的至少一个流路;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将所述被处理物收容于所述收容容器的收容空间内,并将第一压力介质填充到所述收容空间;收容容器配置步骤,将包含所述被处理物在内的所述收容容器配置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内;以及加压处理步骤,将温度被设定为低于所述第一压力介质的第二压力介质供给到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并对该第二压力介质进行加压,在容许所述第二压力介质从所述处理空间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流路流入所述收容空间的情况下,对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所述被处理物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根据本方法,如果在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将例如由热水形成的第一压力介质与被处理物一起供给到收容空间,在加压处理步骤,将由温度低于所述热水的温度的水形成的第二压力介质供给到压力容器的处理空间内并进行加压,则第二压力介质从处理空间通过至少一个流路流入收容空间,被处理物被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因此,在将收容空间内的温度保持为接近热水的温度的情况下,可以对被处理物实施加压处理。其结果,可以对被处理物并行进行加压处理及加热处理。
在所述的方法中,优选:所述准备步骤包含准备所述至少一个流路由彼此独立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形成,并且具有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的容器来作为所述收容容器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所述第二止回阀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包含如下步骤:将加压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二压力介质的流入通道限制在由所述第一止回阀开放的所述第一流路的情况下,对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所述被处理物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还包括减压处理步骤,在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后,从所述处理空间排出所述第二压力介质,并伴随因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产生的压差而利用所述第二止回阀开放所述第二流路,从而在容许包含所述第一压力介质和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的压力介质从所述收容空间排出到所述处理空间的情况下,对所述压力容器内进行减压。
根据本方法,通过第一止回阀的作用而第二压力介质从处理空间流入收容空间,被处理物被实施各向同性加压。此时,由于通过第二止回阀的作用来抑制第一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流出到处理空间,因此在将收容空间内的温度稳定地保持为接近第一压力介质的温度的情况下,可以对被处理物实施加压处理。此外,如果在加压处理结束后从处理空间排出压力介质,则基于处理空间与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差,第二止回阀容许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流出到处理空间。因此,抑制因处理空间与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差而收容容器破损的情况。
在所述的方法中,优选:所述准备步骤包含准备具有收容容器主体和至少一个开闭构件的容器作为所述收容容器的步骤,其中,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具有界定所述收容空间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并且形成有容许所述被处理物通过的至少一个开口部,以便将所述被处理物配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至少一个开闭构件以可以对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进行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在所述至少一个开闭构件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止回阀及所述第二止回阀,所述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分别包含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将所述被处理物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步骤、将所述第一压力介质填充到所述收容空间的步骤、以及用所述至少一个开闭构件关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的步骤。
根据本方法,可以通过开口部将被处理物容易地投入到收容空间内。此外,通过开闭构件具有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一止回阀及第二止回阀,从而可以提高收容容器的维修方便性。
在所述的方法中,优选:所述准备步骤包含准备由热导率低于所述压力容器的材料形成的容器来作为所述收容容器的步骤,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包含如下步骤:在加压过程中,将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的流入通道限制在所述至少一个流路,并且抑制所述第一压力介质从所述收容空间流出到所述处理空间,且利用所述收容容器对所述收容空间进行保温。
根据本方法,收容容器的隔热性能被设定为高于压力容器的隔热性能,并且抑制第一压力介质从收容空间流出到处理空间,因此,可以提高加压中的收容空间的保温性能。
根据本发明,提供可以对被处理物并行进行加压处理及加热处理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以及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Claims (10)

1. 一种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其包括:
压力容器,其形成有可以接收压力介质的处理空间;以及
收容容器,被配置于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并且形成有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的收容空间,其中,
所述收容容器具有:
第一流路,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处理空间互相连通;
第二流路,独立于所述第一流路而被设置,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处理空间互相连通;
第一止回阀,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以及
第二止回阀,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容器由热导率低于所述压力容器的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容器具有:
收容容器主体,其具有界定所述收容空间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并且形成有容许所述被处理物通过的至少一个开口部,以便将所述被处理物配置在所述收容空间;以及
至少一个开闭构件,以可以开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其中,
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分别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开闭部件,
所述第一止回阀及所述第二止回阀与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相对应而分别被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开闭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通过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轴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被开口而形成,
所述至少一个开闭构件以可以开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收容容器主体的所述至少一个端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力介质供给机构,向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供给压力介质;以及
加压机构,对被供给到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进行加压。
6.一种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可装拆地安装于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中的压力容器,其中,所述各向同性加压装置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所述压力容器包含圆筒状的内周面,且在内部形成有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的处理空间,所述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包括:
收容空间;
第一流路,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处理空间互相连通;
第二流路,独立于所述第一流路而被设置,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处理空间互相连通;
第一止回阀,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以及
第二止回阀,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
7.一种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压力介质对被处理物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其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步骤,分别准备压力容器和收容容器,其中,在所述压力容器形成有可以接收压力介质的处理空间,在所述收容容器形成有可以收容所述被处理物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容器包含将所述收容空间和所述收容容器的外部连通的至少一个流路;
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将所述被处理物收容于所述收容容器的收容空间内,并将第一压力介质填充到所述收容空间;
收容容器配置步骤,将包含所述被处理物在内的所述收容容器配置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内;以及
加压处理步骤,将温度被设定为低于所述第一压力介质的第二压力介质供给到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处理空间并对该第二压力介质进行加压,在容许所述第二压力介质从所述处理空间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流路流入所述收容空间的情况下,对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所述被处理物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备步骤包含准备所述至少一个流路由彼此独立的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形成,并且具有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的容器来作为所述收容容器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流路,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一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所述第二止回阀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高于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二流路中的从所述收容空间向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而在所述处理空间的压力为所述收容空间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二流路中的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压力介质的流动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密封,
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包含如下步骤:将加压中的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二压力介质的流入通道限制在由所述第一止回阀开放的所述第一流路的情况下,对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所述被处理物实施各向同性加压处理,
所述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还包括减压处理步骤,在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后,从所述处理空间排出所述第二压力介质,并伴随因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产生的压差而利用所述第二止回阀开放所述第二流路,从而在容许包含所述第一压力介质和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的压力介质从所述收容空间排出到所述处理空间的情况下,对所述压力容器内进行减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备步骤包含准备具有收容容器主体和至少一个开闭构件的容器作为所述收容容器的步骤,其中,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具有界定所述收容空间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并且形成有容许所述被处理物通过的至少一个开口部,以便将所述被处理物配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至少一个开闭构件以可以对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进行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收容容器主体,在所述至少一个开闭构件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止回阀及所述第二止回阀,
所述被处理物收容步骤分别包含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将所述被处理物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步骤、将所述第一压力介质填充到所述收容空间的步骤、以及用所述至少一个开闭构件关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备步骤包含准备由热导率低于所述压力容器的材料形成的容器来作为所述收容容器的步骤,
所述加压处理步骤包含如下步骤:在加压过程中,将从所述处理空间向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的流入通道限制在所述至少一个流路,并且抑制所述第一压力介质从所述收容空间流出到所述处理空间,且利用所述收容容器对所述收容空间进行保温。
CN202080045078.9A 2019-06-26 2020-06-15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39661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8201 2019-06-26
JP2019118201A JP6905552B2 (ja) 2019-06-26 2019-06-26 等方圧加圧装置、等方圧加圧装置用収容容器、等方圧加圧処理方法
PCT/JP2020/023473 WO2020262090A1 (ja) 2019-06-26 2020-06-15 等方圧加圧装置、等方圧加圧装置用収容容器、等方圧加圧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6173A true CN113966173A (zh) 2022-01-21

Family

ID=74061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5078.9A Pending CN113966173A (zh) 2019-06-26 2020-06-15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905552B2 (zh)
CN (1) CN113966173A (zh)
AU (1) AU2020306889B2 (zh)
TW (1) TWI770538B (zh)
WO (1) WO20202620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2969B1 (ja) * 2021-05-26 2022-04-12 隆太郎 和田 液媒加圧による高温高圧処理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5888A (ja) * 1984-01-26 1985-08-1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間静水圧加工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06153880A (ja) * 1992-11-20 1994-06-03 Ajinomoto Co Inc 新規殺菌方法
CN106142636A (zh) * 2015-05-15 2016-11-23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等静压加压装置及使用它的加压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9989A (ja) * 1982-11-12 1984-05-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間静水圧プレス装置の加熱炉
US5340419A (en) * 1992-12-21 1994-08-23 Metal Casting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nsifying an article
JP4684165B2 (ja) * 2006-05-22 2011-05-1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等方圧加圧装置
JP2018069245A (ja) * 2016-10-24 2018-05-1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等方圧加圧装置、および等方圧加圧装置を用いた等方圧加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5888A (ja) * 1984-01-26 1985-08-1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間静水圧加工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06153880A (ja) * 1992-11-20 1994-06-03 Ajinomoto Co Inc 新規殺菌方法
CN106142636A (zh) * 2015-05-15 2016-11-23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等静压加压装置及使用它的加压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306889B2 (en) 2023-06-22
TWI770538B (zh) 2022-07-11
JP2021004692A (ja) 2021-01-14
JP6905552B2 (ja) 2021-07-21
TW202106603A (zh) 2021-02-16
AU2020306889A1 (en) 2021-12-16
WO2020262090A1 (ja) 202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28394A (en)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food materials
US10294090B2 (en) Method and filling system for filling containers
EP2371447A2 (en) High-pressure vessel for microwave synthesis
EP1399194B1 (en) Method and appartus for high pressure treatment of substances under controlle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EP2289615A1 (en) High pressure treatment apparatus
KR101108667B1 (ko) 레토르트 식품용 멸균장치
CN113966173A (zh)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容器、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KR20150088316A (ko) 고압 챔버용 용기 밀봉 장치
AU2002316392A1 (en) Method and appartus for high pressure treatment of substances under controlle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JPH02182157A (ja) 高圧処理装置
US20020009369A1 (en) Pressure processing a pumpable substance with a flexible membrane
WO2024060815A1 (zh) 一种医用材料处理用高压设备
KR101644490B1 (ko) 초임계 가수분해추출장치 및 가수분해방법
JP2010012478A (ja) 再加圧時の増圧方法
CN113692347B (zh) 各向同性加压装置、各向同性加压装置用收容组件、各向同性加压处理方法
JP4394859B2 (ja) 加圧装置
JPH068715Y2 (ja) 液状食品の加圧殺菌装置
JPH05284950A (ja) 食品等の高圧処理装置
WO2024111479A1 (ja) 等方圧加圧装置
KR20190072592A (ko) 등방압 가압 장치, 및 등방압 가압 장치를 사용한 등방압 가압 방법
CN219373709U (zh) 一种用于鱼罐头生产的杀菌锅
US20240164413A1 (en) Retort system and process
JP2024076669A (ja) 等方圧加圧装置
JP2565790Y2 (ja) 液状食品素材の高圧処理装置
JPS6258993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