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1070A - 带盒 - Google Patents

带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1070A
CN113661070A CN202080026151.8A CN202080026151A CN113661070A CN 113661070 A CN113661070 A CN 113661070A CN 202080026151 A CN202080026151 A CN 202080026151A CN 113661070 A CN113661070 A CN 113661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layer
tape
housing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61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1070B (zh
Inventor
村山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940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637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61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1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1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1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6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applied to printers having stationary carri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1/00Ink ribbons; Renovating or testing ink ribbons
    • B41J31/10Ink ribbons having 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threading through a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平顺地输送具有被打印层和剥离层的被打印介质的带盒。打印带(22)由壳体(19)所包括的输送路径(HK)在卷绕方向(D)上从打印带卷(26)输送到打印头空间(11),因此,能够降低像以往那样在打印带(22)的输送过程中打印带(22)的内侧和外侧反转时剥离带(22c)从被打印带(22a)浮起的可能性。由此,能够平顺地输送包括被打印带(22a)和剥离带(22c)的打印带(22)。

Description

带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打印机的带盒。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例如小型打印机的带盒,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带盒。在专利文献1的带盒中,在带盒本体1内,墨带4的供给轴3配置在带盒盖2与隔板6之间的第一空间中,墨带4的卷取轴7配置在隔板6下侧的第二空间中,当驱动辊8由于打印机的驱动装置而旋转时,架在驱动辊8和从动辊10之间的弹性带9移动,卷取轴7旋转。由此,墨带4在被张力辊5施加一定的供给张力后,从第一空间向下输送到第二空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951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带盒中,在将墨带4从第一空间向下输送到第二空间之前,墨带4由张力辊5绕张力辊5的轴线反转大约180°,即,墨带4被张力辊5将墨带4的内侧与外侧反转。因此,当将使用专利文献1的墨带4的带盒用于例如使用具有被打印层和剥离层的被打印介质的带盒时,当被打印介质的内侧和外侧反转时,剥离层从被打印层浮起,产生不能平顺地输送被打印介质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平顺地输送具有被打印层和剥离层的被打印介质的带盒。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盒,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所述第一层具有打印头空间;以及卷,设置在所述第二层,在围绕旋转中心的卷绕方向上卷绕有被打印介质,所述被打印介质包括被打印层和剥离层,以所述被打印层位于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所述卷绕方向的内侧、所述剥离层位于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所述卷绕方向的外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包括用于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的输送路径,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将所述被打印介质通过形成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边界处的开口在所述卷绕方向上从所述卷输送到所述打印头空间。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开口在第三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打印头空间相反的位置,所述第三方向是与从所述第一层向所述第二层的第一方向和在所述打印头空间中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的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壳体呈具有四个角部的长方体状,所述输送路径经由所述壳体的所述四个角部中的至少三个角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三个角部包括第一角部、第二角部和第三角部,所述第一角部位于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二角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角部位于所述第一层,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以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倾斜的状态架在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二角部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以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倾斜的状态架在所述第二角部与所述第三角部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水平地架在所述第三角部与所述打印头空间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按照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和所述第三角部的顺序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从而使所述被打印介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移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层的第四角部,所述开口的在所述被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端位于所述第四角部,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层包括被打印介质出口,所述被打印介质出口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的方向上与所述第四角部重叠,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按照所述第四角部、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和所述第三角部的顺序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从而使所述被打印介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移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之后,到达所述被打印介质出口。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连接到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在其上部具有第一开口部,所述上壳体在其下部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开口通过在作为连接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位置的边界处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来构成。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所述第一层中还包括墨带。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所述供给轴的供给轴线位于所述卷的投影面积内。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和卷取轴,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的方向上,所述开口不与所述卷、所述供给轴和所述卷取轴中的任一个重叠。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和卷取轴,所述开口围绕所述卷的所述旋转中心,位于所述供给轴和所述卷取轴的外侧。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层中包括所述被打印介质的引导部,所述第二层位于所述第一层的上方,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被打印介质的上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大于在所述第一层中所述被打印介质的上端与所述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带盒,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所述第一层具有打印头空间;以及卷,设置在所述第二层,在围绕旋转中心的卷绕方向上卷绕有被打印介质,所述被打印介质包括被打印层和剥离层,以所述被打印层位于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所述卷绕方向的内侧、所述剥离层位于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所述卷绕方向的外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包括用于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的输送路径,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将所述被打印介质通过形成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边界处的开口在所述卷绕方向上从所述卷输送到所述打印头空间。因此,被打印介质由壳体所包括的输送路径在卷绕方向上从卷输送到打印头空间,因此,能够降低像以往那样在被打印介质的输送过程中被打印介质的内侧和外侧反转时剥离层从被打印层浮起的可能性。由此,能够平顺地输送包括被打印层和剥离层的被打印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带盒,所述开口在第三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打印头空间相反的位置,所述第三方向是与从所述第一层向所述第二层的第一方向和在所述打印头空间中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的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因此,能够使从卷到打印头空间的输送路径的距离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带盒,所述壳体呈具有四个角部的长方体状,所述输送路径经由所述壳体的所述四个角部中的至少三个角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因此,能够使从卷到打印头空间的输送路径的距离长。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带盒,所述三个角部包括第一角部、第二角部和第三角部,所述第一角部位于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二角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角部位于所述第一层,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以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倾斜的状态架在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二角部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以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倾斜的状态架在所述第二角部与所述第三角部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水平地架在所述第三角部与所述打印头空间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按照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和所述第三角部的顺序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从而使所述被打印介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移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因此,当被打印介质从第二层向第一层移动时,能够相对缓和地将被打印介质从第二层移动到第一层,能够适当抑制被打印介质扭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带盒,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层的第四角部,所述开口的在所述被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端位于所述第四角部,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层包括被打印介质出口,所述被打印介质出口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的方向上与所述第四角部重叠,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按照所述第四角部、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和所述第三角部的顺序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从而使所述被打印介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移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之后,到达所述被打印介质出口。因此,能够适当地使从卷到打印头空间的输送路径的距离长。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带盒,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连接到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在其上部具有第一开口部,所述上壳体在其下部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开口通过在作为连接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位置的边界处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来构成。因此,能够适当地将被打印介质从第二层经由下壳体的第一开口部和上壳体的第二开口部输送到第一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带盒,在所述第一层中还包括墨带。由此,能够将墨带的墨打印在被打印介质的被打印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所述供给轴的供给轴线位于所述卷的投影面积内。因此,壳体能够适当地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带盒,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和卷取轴,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的方向上,所述开口不与所述卷、所述供给轴和所述卷取轴中的任一个重叠。因此,能够适当地将被打印介质经由开口从第二层输送到第一层,而不与供给轴和卷取轴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带盒,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和卷取轴,所述开口围绕所述卷的所述旋转中心,位于所述供给轴和所述卷取轴的外侧。因此,能够适当地将被打印介质经由开口从第二层输送到第一层,而不与供给轴和卷取轴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带盒,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层中包括所述被打印介质的引导部,所述第二层位于所述第一层的上方,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被打印介质的上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大于在所述第一层中所述被打印介质的上端与所述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因此,能够适当地将被打印介质从第二层输送到第一层的引导部,而不与壳体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带盒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带盒的壳体的结构和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分离示出构成壳体的第一壳体构件、第二壳体构件、第三壳体构件和第四壳体构件。
图4是示出图1的第一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图1的第一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1的第二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以及打印带卷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图1的带盒的立体图,第一壳体构件被移除。
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示出打印带从打印带卷送出向色带壳体移动开始状态。
图9是图6的IX-IX剖视图,示出打印带从打印带壳体20内斜架在色带壳体内的状态。
图10是图6的X-X剖视图,示出打印带向色带壳体移动结束状态。
图11是图6的XI-XI剖视图,示出打印带向色带壳体移动结束状态。
图12是放大示出图11的打印带引导部的顶壁部周围的放大图。
图13是示出图1的第二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图1的第三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图1的第三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图1的第四壳体构件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图1的第四壳体构件的下表面侧的仰视图。
图18使用示出图1的第三壳体构件的下表面的图来分别示出从打印带卷拉出的打印带与从粘合带卷拉出的粘合带的路径和从墨带拉出的墨带的路径。
图19是用于说明从图1的带盒送出的打印带和粘合带的层叠体的图。
图20是图1的带盒的俯视图,是示出打印带卷、粘合带卷、墨带和卷取轴的相对位置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用于安装图1的带盒的打印设备的带盒安装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图1是从正面侧即上表面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10的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侧即下表面示出带盒10的立体图。图3是通过分离带盒10的第一壳体构件12、第二壳体构件(上壳体)14、第三壳体构件(下壳体)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来说明带盒10的壳体19和带盒1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带盒10是层叠型的,整体呈长方体状,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后述图21所示的打印机即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带盒10的壳体19包括:打印带壳体(第二层)20,在形成于其内部的第一空间S1中设有打印带卷26;以及色带壳体(第一层)21,在形成于其内部的第二空间S2中设有墨带卷72。打印带壳体20包括第一壳体构件12和第二壳体构件14,色带壳体21包括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在壳体19中,第一壳体构件12、第二壳体构件14、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以彼此重叠的状态,通过分别设在相互的外周壁间的多个配合爪27与固定爪28的配合以及定位突起29的定位,来彼此固定。形成第一空间S1的打印带壳体20对应于带盒10的壳体19的第一层,形成第二空间S2的色带壳体21对应于带盒10的壳体19的第二层。
在图2中,在带盒10的第四壳体构件18的底面,当带盒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时设在带盒安装部104的卷取轴驱动轴108所插入的后述卷取轴76的连结孔96通过卷取轴支撑孔94而露出。此外,在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的侧表面,形成当带盒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时,设在带盒安装部104的后述打印头106所插入的凹槽(打印头空间)11。即,在色带壳体21的侧表面,形成当带盒10安装在带盒安装部104时,打印头106所插入的打印头空间11。
图4是示出第一壳体构件12的上表面侧(正面侧)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第一壳体构件12的下表面侧(背面侧)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1的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上表面侧以及打印带卷26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图1的带盒10的立体图,第一壳体构件12被移除。图8、图9、图10、图11是图6的剖视图,示出打印带(被打印介质)22从打印带壳体20内向色带壳体21内移动的状态。图13是示出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下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第四壳体构件18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7是示出第四壳体构件18的下表面侧的仰视图。
在第一壳体构件12和第二壳体构件14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S1,第一空间S1以能够围绕与上下方向(第一方向)F1平行的第一旋转中心线(旋转中心)C1旋转的方式容纳打印带卷26,打印带卷26将打印带22卷绕在作为圆筒状轴芯构件的打印带轴24上。第一旋转中心线C1不仅是打印带卷26的旋转中心,也是打印带轴24的旋转中心。上下方向F1对应于第一壳体构件12至第四壳体构件18所层叠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上方向是向着第一壳体构件12侧的方向,下方向是向着第四壳体构件18的方向。第一壳体构件12和第二壳体构件14呈长方形,第一旋转中心线C1设置在从长尺寸方向的中心略微向下偏的位置。打印带22是被打印头106打印的被打印介质。例如如图19所示,隔着粘合剂22b将剥离带(剥离层)22c层叠在作为基材的被打印带(被打印层)22a的与打印面相反侧的面上,来构成打印带22。即,打印带22包括被打印带22a、粘合剂22b和剥离带22c。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打印带卷26将打印带22沿着围绕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卷绕方向D卷绕在打印带轴24上,被打印带22a配置在打印带22的卷绕方向D的内侧,剥离带22c配置在打印带22的卷绕方向D的外侧。打印带22的卷绕方向D的内侧是在卷绕在打印带轴24上的打印带22中的形成在该打印带22的一对侧表面中,靠近打印带轴24即靠近第一旋转中心线C1侧(内侧)。打印带22的卷绕方向D的外侧是在卷绕在打印带轴24上的打印带22中的形成在该打印带22的一对侧表面中,远离打印带轴24即远离第一旋转中心线C1侧(外侧)。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壳体构件12的下表面侧和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上表面侧,以具有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相同的中心线的状态突出设置有圆筒状的第一支撑突起30和第二支撑突起32以及第一圆周壁34和第二圆周壁36,第一支撑突起30和第二支撑突起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嵌在打印带轴24的上端和另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打印带卷26,第一圆周壁34和第二圆周壁36的内径大于未使用状态的打印带卷26的外径。打印带轴24在保持在第一圆周壁34和第二圆周壁36内的状态下,以分别隔着具有与打印带卷26的外径相同的外径的圆形隔片38的状态,设置在第一壳体构件12和第二壳体构件14之间。隔片38用于使打印带卷26平顺地旋转,例如由四氟乙烯树脂片制成。
此外,在第一壳体构件12的下表面侧和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上表面侧,如图5和图6所示,通过将第一圆周壁34和第二圆周壁36的一部分切口而分别形成打印带门40、42,用于从打印带卷26将打印带22从一定位置拉出。此外,在第二壳体构件14的上表面侧,形成有引导壁48和引导壁50,用于对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在一定方向上引导,引导壁48呈圆弧状,外表面沿着通孔(第二开口部)52的内周侧并且与之连续,引导壁50从打印带门42的左端向左侧延伸。引导壁50用作引导打印带22的引导部。
如图6所示,第二壳体构件14的引导壁50在到达外周壁46的短边部46a之前向长边部46b侧弯曲,以与第二圆周壁36相对的状态延伸,并且与长边部46b连接。
如图6所示,在第二壳体构件14的底板(下部)14a,形成有沿着引导壁50和外周壁46的长边部46b之间在长尺寸方向上形成的开口即通孔52。此外,在第二壳体构件14的引导壁48,在第二圆周壁36中的与引导壁50相对的部分与通孔52之间,形成有多个引导肋54,这些引导肋54的头端缘54a的外切面呈锥形面。多个引导肋54的头端缘54a的外切面所形成的锥形面用于将从打印带卷26拉出并且通过打印带门40、42而送出的打印带22引导到通孔52内。图7示出第一壳体构件12被移除的带盒10,示出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通过通孔52被引导到位于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之间的第二空间S2内的状态。由此,打印带22通过形成在底板14a的通孔52架在打印带壳体20和色带壳体21之间,底板14a用作分隔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的分隔壁。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顶板(上部)16e,形成有开口即通孔(第一开口部)58,此外,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顶板16e,如图15所示,设有外表面沿着通孔58的内周侧并且与之连续的引导壁91。在该引导壁91的内侧,设有粘合带卷64和墨带卷72。
图8、图9、图10和图11示出打印带22从打印带壳体20内的打印带卷26通过通孔52、58到使打印带22露出的打印头空间11的输送路径HK。即,在带盒10的壳体19,形成有用于将打印带22从打印带卷26输送到打印头空间11的输送路径HK。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示出打印带22从打印带卷26拉出向色带壳体21移动开始状态。图9是图6的IX-IX剖视图,示出打印带22从打印带壳体20内斜架在色带壳体21内的状态。图10是图6的X-X剖视图,示出打印带22向色带壳体21移动结束状态。图11是图6的XI-XI剖视图,示出从打印带22的移动结束后到打印带22在打印头空间11露出的状态。
例如如图6所示,带盒10的壳体19即第二壳体构件14,俯视时呈长方体状,在打印带卷26的卷绕方向D上依次具有四个角部K1、K2、K3和K4。如图2所示,在壳体19即色带壳体21,在角部K1和角部K4之间,形成有打印头106所插入的打印头空间11。如图6所示,作为打印带22从打印带卷26离开的位置的移动开始位置PS是与向着通孔52的切线L的接点,如图6和图10所示,移动结束位置PF是打印带22在上下方向F1上下降最多从而与墨带68平行的位置。图8、图9和图10示出与角部K1和角部K2之间、角部K2和角部K3之间以及角部K3和角部K4之间的打印带22的移动状态相对应的移动路径IK。移动路径IK对应于经由在图6的俯视图中从角部K1到角部K4中的至少三个角部优选四个角部的移动路径IK,示出围绕打印带卷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移动角度θi。移动角度θi为180°以上,小于与输送路径HK相对应的输送角度θh。输送路径HK是从打印带22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移动开始位置PS到该打印带22到达打印头空间11的路径。移动路径IK是从移动开始位置PS到移动结束位置PF的移动路径,即,打印带22在打印带壳体20内从打印带卷26拉出,在上下方向F1上该打印带22移动到色带壳体21内,直到到达墨带68的路径,即,打印带22在上下方向F1上移动到色带壳体21内直到与墨带68平行的路径,移动路径IK是输送路径HK的一部分。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角部K1包括形成在打印带壳体20的上侧角部K1a和形成在色带壳体21的下侧角部K1b。此外,角部K2包括形成在打印带壳体20的上侧角部K2a和形成在色带壳体21的下侧角部K2b。此外,角部K3包括形成在打印带壳体20的上侧角部K3a和形成在色带壳体21的下侧角部K3b。此外,角部K4包括形成在打印带壳体20的上侧角部K4a和形成在色带壳体21的下侧角部K4b。
如图6所示,形成在第二壳体构件14的底板14a的通孔52包括:从角部K1的上侧角部K1a向着角部K2的上侧角部K2a的第一孔部52a;从角部K2的上侧角部K2a向着角部K3的上侧角部K3a的第二孔部52b;以及从角部K3的上侧角部K3a向着角部K4的上侧角部K4a的第三孔部52c。如图6所示,在上下方向F1上,通孔52被构成为使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由输送路径HK从第一孔部52a通过第二孔部52b向第三孔部52c输送。即,在上下方向F1上,通孔52被构成为使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由输送路径HK依次经由角部K1、角部K2、角部K3来输送。通孔52的第二孔部52b在前后方向(第三方向)F3(参照图1)上相对于如图6所示的带盒10的中心位置M位于与打印头空间11相反侧,前后方向F3垂直于上下方向F1(参照图1),并且垂直于左右方向(第二方向)F2(参照图1),左右方向F2是在打印头空间11中输送打印带22所沿着的方向。此外,在图1中,图1的上侧是带盒10的前侧,下侧是带盒10的后侧。此外,在图1中,图1的右侧是带盒10的左侧,左侧是带盒10的右侧。此外,在图1中,图1的左上侧是带盒10的上侧,右下侧是带盒10的下侧。
如图14和图15所示,形成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顶板16e的通孔58包括:从角部K1的下侧角部K1b向着角部K2的下侧角部K2b的第一孔部58a;从角部K2的下侧角部K2b向着角部K3的下侧角部K3b的第二孔部58b;以及从角部K3的下侧角部K3b向着角部K4的下侧角部K4b的第三孔部58c。在上下方向F1上,通孔58被构成为使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由输送路径HK从第一孔部58a通过第二孔部58b向第三孔部58c输送。即,在上下方向F1上,通孔58被构成为使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由输送路径HK依次经由角部K2、角部K3、角部K4来输送。通孔58的第二孔部58b在前后方向F3上相对于如图20所示的带盒10的中心位置M位于与打印头空间11相反侧。
如图6所示,输送路径HK或移动路径IK的移动开始位置PS在打印带22在打印头空间11中输送所沿着的方向即左右方向F2上相对于带盒10的中心位置M位于与打印头空间11所在侧相同侧,并且在打印带22在打印头空间11中的厚度方向即前后方向F3上相对于带盒10的中心位置M位于与打印头空间11所在侧相同侧。移动路径IK的移动结束位置PF在打印带22在打印头空间11中输送所沿着的方向即左右方向F2上相对于带盒10的中心位置M位于与色带壳体21的打印头空间11所在侧相反侧,并且在打印带22在打印头空间11中的厚度方向即前后方向F3上相对于带盒10的中心位置M位于与色带壳体21的打印头空间11所在侧相同侧。
如图8所示,输送路径HK被形成为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以相对于卷绕在打印带卷26上的打印带22倾斜的状态架在角部K1的上侧角部K1a与角部K2的上侧角部(第一角部)K2a之间。此外,如图9所示,输送路径HK被形成为打印带22以相对于卷绕在打印带卷26上的打印带22倾斜的状态架在角部K2的上侧角部K2a与角部K3的上侧角部(第二角部)K3a的一部分和角部K3的下侧角部(第二角部)K3b的一部分之间。此外,如图10所示,输送路径HK被形成为打印带22以相对于卷绕在打印带卷26上的打印带22倾斜的状态架在角部K3的下侧角部K3b与角部K4的下侧角部(第三角部)K4b之间。此外,如图11所示,输送路径HK被形成为打印带22以相对于卷绕在打印带卷26上的打印带22水平(平行)的状态架在角部K4的下侧角部K4b与打印头空间11之间。即,如图8至图11所示,输送路径HK被形成为按照角部K2的上侧角部K2a、角部K3的上侧角部K3a的一部分和角部K3的下侧角部K3b的一部分、角部K4的下侧角部K4b的顺序输送打印带22,由此,使打印带22从打印带壳体20的第一空间S1移动到色带壳体21的第二空间S2,从而到达打印头空间11。图9、图10和图11所示的双点划线是虚拟线,表示卷绕在打印带卷26上的打印带22。此外,在色带壳体21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形成有用于引导打印带22的引导部55,使得相对于卷绕在打印带卷26上的打印带22倾斜的打印带22相对于卷绕在打印带卷26上的打印带22水平(平行),即,平行于墨带68。此外,输送路径HK被形成为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通过形成在壳体19内的打印带壳体20与色带壳体21之间的分界处的开口52x,即,通过形成在第二壳体构件14的底板14a的通孔52和形成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顶板16e的通孔58,从打印带卷26所位于的打印带壳体20的第一空间S1输送到形成有打印头空间11的色带壳体21的第二空间S2。此外,形成在壳体19内的打印带壳体20与色带壳体21之间的分界处的开口52x是将通孔52的空间和通孔58的空间在连接第二壳体构件14的底板14a和第三壳体构件16的顶板16e的位置即分界处进行连接的空间。图10所示的间隔Wx大于图11和图12所示的间隔Wy。如图10所示,间隔Wx是在形成于第二壳体构件14和第三壳体构件16的开口52x上,即在通孔52、58中,打印带22的上端22x与第一壳体构件12的底板12a的底面12b之间的间隙SKx在上下方向F1上的间隔。此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间隔Wy是由打印带引导部(引导部)TG引导的打印带22的上端22x与打印带引导部TG的顶壁部TGu之间的间隙Sky在上下方向F1上的间隔。图12是放大示出图11的打印带引导部TG的顶壁部TGu周围的放大图。由此,能够针对打印带22在倾斜地输送期间在上下方向F1上的宽度可能变大的现象,在打印带22和壳体19之间设置适当的间隙。在左右方向F2和前后方向F3上的相互关系也是一样。此外,打印带引导部TG形成在色带壳体21内,打印带引导部TG形成有与打印带22的上端22x相对的顶壁部TGu和与打印带22的下端22y相对的底壁部TGd。由打印带引导部TG引导的打印带22被形成在顶壁部TGu的突起TGua和形成在底壁部TGd的突起TGda限制在上下方向F1上的移动。
图13示出第二壳体构件14的底板14a的下表面(背面)。在图13中,在第二壳体构件14的底板14a的背面开口有通孔52,沿着通孔52立起设置有引导壁56。图14示出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上表面侧。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顶板16e,形成有通孔58、粘合带卷支撑孔66、墨带支撑孔74、卷取轴支撑孔78和辊支撑孔82。通孔58形成在与第二壳体构件14的通孔52相对应的位置,用于使打印带22通往第二空间S2。
第二壳体构件14的底板14a和第三壳体构件16的顶板16e对应于用于分隔打印带壳体20内的第一空间S1和色带壳体21内的第二空间S2的板构件。
粘合带卷支撑孔66被卷绕有粘合带60的粘合带轴62的一端嵌入,以能够围绕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平行的第二旋转中心线C2旋转的方式支撑粘合带卷64。第二旋转中心线C2不仅是粘合带卷64的旋转中心,也是粘合带轴62的旋转中心。如图19所示,粘合带60用于保护打印带22的打印面,由外侧的表面涂布有粘合剂60b的透明介质即透明膜60a制成。卷绕有墨带68的供给轴70的一端嵌入墨带支撑孔74,从而墨带支撑孔74以能够围绕平行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第三旋转中心线(供给轴线)C3旋转的方式支撑墨带卷72。第三旋转中心线C3不仅是墨带卷72的旋转中心,而且是供给轴70的旋转中心。卷取从墨带卷72拉出的墨带68的卷取轴76的一端嵌入卷取轴支撑孔78,从而卷取轴支撑孔78以能够围绕平行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第四旋转中心线C4旋转的方式支撑卷取轴76。第四旋转中心线C4是卷取轴76的旋转中心。为了将打印带22的打印面和粘合带60的粘合面压在一起,辊80在其与打印设备102的辊之间对打印带22和粘合带60施压,辊80的一端嵌入辊支撑孔82,从而辊支撑孔82以能够围绕平行于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第五旋转中心线C5旋转的方式支撑辊80。
图15示出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下表面侧。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下表面,形成有粘合带卷保持壁84、墨带卷保持壁86和圆筒状突起88。粘合带卷保持壁84用于保持粘合带卷64,形成为以粘合带卷支撑孔66为中心围绕粘合带卷支撑孔66的圆弧状。墨带卷保持壁86用于保持卷取在卷取轴76上的墨带68的墨带卷72,形成为以卷取轴支撑孔78为中心围绕卷取轴支撑孔78的圆弧状,并且与粘合带卷保持壁84连续。圆筒状突起88形成为从墨带卷保持壁86和墨带支撑孔74的周围突出,并且头端面具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凹凸。
如图3所示,容纳离合弹簧的离合弹簧保持部90嵌在卷绕墨带68的供给轴70的另一端,在组装状态下,供给轴70被位于离合弹簧保持部90内的离合弹簧向着圆筒状突起88侧施力,从而对墨带卷72施加适当的旋转阻力。
如图15所示,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下表面,设置有引导壁91,引导壁91的外表面沿着通孔58的内周侧。粘合带卷64和墨带卷72配置在该引导壁91的内侧。此外,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下表面,设置有圆弧状构件92。圆弧状构件92用于确定粘合带卷64的配置位置,形成为以粘合带卷支撑孔66为中心围绕粘合带卷支撑孔66的圆弧形。
图16和图17示出第四壳体构件1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图16和图17中,在第四壳体构件18侧,形成有卷取轴支撑孔94,卷取轴76的另一端嵌入卷取轴支撑孔94,卷取轴支撑孔9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卷取轴76。此外,在第四壳体构件18,形成有圆筒状的支撑突起97,供给轴70的另一端嵌入支撑突起97,支撑突起9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供给轴70。形成在卷取轴76另一端侧的端面上的连结孔96如图2所示通过卷取轴支撑孔94暴露于第四壳体构件18的下表面,当带盒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时,打印设备102的卷取轴驱动轴108插入连结孔96内从而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卷取轴76由卷取轴驱动轴108驱动旋转。
此外,在第四壳体构件18,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与形成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辊支撑孔8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辊露出孔98,辊露出孔98使辊80的轴端露出。辊80的形成在第四壳体构件18侧的端部的连结部80a如图2所示通过辊露出孔98露出在第四壳体构件18的下表面,当带盒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2时,打印设备102的辊驱动轴110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到形成在辊80端部的连结部80a,辊80由辊驱动轴110旋转驱动。
如图2、图15和图16所示,在由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构成的色带壳体21形成有凹部99,凹部99用于当带盒10安装在图21所示的带盒安装部104时容纳打印头保持板114,打印头保持板114用于保持在带盒安装部104上立起设置的打印头106。如图2所示,形成在色带壳体21的凹槽11即打印头空间11与形成在色带壳体21的凹部99的空间连通。如图15所示,在第三壳体构件16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形成:在前后方向F3上延伸的第一侧壁16a;在与上下方向F1和前后方向F3垂直的左右方向F2上延伸的第二侧壁(臂状壁)16b;以及围绕凹部99的U字形的凹部壁16c,凹部壁16c从凹部99侧的第二侧壁16b向着前后方向F3一侧(后侧)延伸,并且在相对于凹部99侧的第二侧壁16b位于前后方向F3一侧的位置处向左右方向F2一侧(图14的右侧)即第一侧壁16a侧延伸。在第四壳体构件18,如图16和图17所示,形成有对应于凹壁部16c的U字形的切口18a。凹部99由凹部壁16c和切口18a形成。
图18使用示出当带盒10安装在带盒安装部104时第三壳体构件16的下表面的图来分别示出:通过辊80的驱动,有压力地夹在辊80与打印设备102侧的辊118之间的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与从粘合带卷64拉出的粘合带60的路径;以及通过卷取轴76的驱动,从墨带卷72拉出的墨带68的路径。打印带22用双点划线表示,粘合带60用虚线表示,墨带68用单点划线表示。图6和图18所示的箭头B1是表示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的输送方向的箭头,即,表示输送路径HK的输送方向的箭头。如图6和图18所示,输送路径HK形成为将从打印带卷26拉出的打印带22在打印带卷26的卷绕方向D上从打印带壳体20的第一空间S1输送到形成在色带壳体21的第二空间S2的打印头空间11。形成于第二壳体构件14的底板14a的通孔52的在打印带22的输送方向B1上的上游端,即通孔52的第一孔部52a的角部K1的上侧角部K1a侧的端部,配置在角部K1的上侧角部(第四角部)K1a。
在图18中,当卷取轴76和辊80旋转驱动时,打印带22和墨带68以重叠的状态从排出口130向着打印位置P排出。在打印头106和图未示的压纸辊之间的打印位置P,打印带22隔着墨带68被压在打印头106,在这种状态下,配置在打印头106表面的多个发热元件被选择性地驱动从而局部发热,由此,使设在墨带68一个表面上的墨68a中的一部分墨转印到打印带22,从而在打印带22上打印文字、符号等。通过了打印位置P的使用过的墨带68卷取在卷取轴76。辊80将透明的粘合带60压在并且附着在通过了打印位置P的打印带22的打印面上,由此,打印带22的打印面由粘合带60保护。打印面由粘合带60保护的打印带22从形成在色带壳体21的角部K1的下侧角部K1b的打印带出口(被打印介质出口)101排出。此外,如图2和图7所示,打印带出口101被配置为在从打印带壳体20向着色带壳体21的方向即上下方向F1上与角部K1的上侧角部K1a重叠。此外,如图6和图18所示,输送路径HK形成为按照角部K1的上侧角部K1a、角部K2的上侧角部K2a、角部K3的上侧角部K3a和角部K3的下侧角部K3b、角部K4的下侧角部K4b的顺序输送打印带22,由此,打印带22从打印带壳体20的第一空间S1移动到色带壳体21的第二空间S2到达打印头空间11之后,到达打印带出口101。
图19示出从带盒10送出的打印带22和粘合带60的层叠体。由一面即外周侧涂有粘合剂60b的透明膜60a构成的粘合带60粘附在打印带22的被打印带22a侧即打印面侧。由此,保护转印到打印带22的打印面的墨68a。
在图20中,容纳在第三壳体构件16和第四壳体构件18之间的第二空间S2内即色带壳体21内的粘合带卷64、墨带卷72、卷取轴76和辊80由实线表示,与它们在上下方向F1上重叠、容纳在第一壳体构件12和第二壳体构件14之间的第一空间S1内即打印带壳体20内的打印带卷26和隔片38在第二空间S2内在与上下方向F1垂直的投影面上由单点划线(虚拟线)表示。图20示出未使用状态即初始状态的打印带卷26、粘合带卷64和墨带卷72。如图20所示,未使用状态即初始状态的打印带卷26的直径大于粘合带卷64的直径,粘合带卷64的直径大于墨带卷72的直径,墨带卷72的直径大于卷取轴76的直径。
在图20中,打印带卷26和具有相同直径的隔片38与粘合带卷64的至少一部分及其第二旋转中心线C2、墨带卷72的至少一部分及其第三旋转中心线C3、卷取轴76的至少一部分及其第四旋转中心线C4、凹部99和凹部壁16c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F1上重叠。打印带卷26与墨带卷72的第三旋转中心线C3在上下方向F1上重叠,墨带卷72的第三旋转中心线C3位于打印带卷26的在上下方向F1上的投影面积内。粘合带卷64及其第二旋转中心线C2、墨带卷72及其第三旋转中心线C3、卷取轴76及其第四旋转中心线C4、凹部99和凹部壁16c位于打印带卷26和隔片38的投影面内。此外,凹部99和凹部壁16c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F1上与打印带轴24重叠。此外,在左右方向F2上,作为打印带卷26和打印带轴24的旋转中心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凹部99的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端部99a与另一侧端部99b之间。此外,作为打印带轴24的旋转中心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在左右方向F2上位于排出口130与凹部99的在左右方向F2上的一侧端部(图17中的右侧端部)之间。此外,在图17中,在与上下方向F1垂直的前后方向F3上以及在与上下方向F1和前后方向F3垂直的左右方向F2上,从作为带盒10在前后方向F3上的中心并且在左右方向F2上的中心的中心位置M到打印带卷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的距离被设定为小于从中心位置M到凹部99的距离。此外,如图20所示,在从打印带壳体20向着色带壳体21的方向即上下方向F1上,通孔52和通孔58不与打印带卷26、供给轴70和卷取轴76中的任一个重叠。此外,如图20所示,通孔52和通孔58围绕打印带卷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供给轴70和卷取轴76的外周侧。即,通孔52的第三孔部52c和通孔58的第三孔部58c围绕打印带卷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供给轴70和卷取轴76的外周侧。
图21示出设置在打印系统122所包括的打印设备102的一部分中的带盒安装部104。带盒安装部104设有用于定位所嵌入的带盒10的矩形的定位孔112,以及立起设置在定位孔112底面的卷取轴驱动轴108和辊驱动轴110。定位孔112用作容纳部,容纳作为带盒10下壳体的色带壳体21的一部分。卷取轴驱动轴108和辊驱动轴110由图未示的步进马达经由齿轮机构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旋转驱动。在带盒安装部104的定位孔112的底面,立起设置有固定有热式打印头(热敏打印头)106的打印头保持板114,并且以能够围绕基端部转动的方式设置有压纸辊保持构件120,压纸辊116和施压辊11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压纸辊保持构件120的头端部。打印头保持板114例如是铝制的金属板,兼做打印头的散热器。
当将带盒10安装到打印设备102的带盒安装部104时,立起设置在带盒安装部104的卷取轴驱动轴108和辊驱动轴110连结到卷取轴76和辊80。接着,当在带盒10安装在带盒安装部104的状态下关闭打印设备102的图未示的盖时,压纸辊保持构件120围绕其基端部转动,压纸辊116和施压辊118被向着打印头106和带盒10的辊80施压。打印设备102和带盒10构成打印系统122。
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包括色带壳体21和打印带壳体20,包括在色带壳体21中具有打印头空间11的壳体19和设置在打印带壳体20并且打印带22围绕第一旋转中心线C1在卷绕方向D上卷绕的打印带卷26,打印带22包括被打印带22a和剥离带22c,以被打印带22a位于打印带22的卷绕方向D的内侧、剥离带22c位于打印带22的卷绕方向D的外侧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9中,壳体19包括用于输送打印带22的输送路径HK,输送路径HK被构成为使打印带22从打印带卷26通过形成在壳体19内的色带壳体21与打印带壳体20之间的分界处的开口52x在卷绕方向D上输送到打印头空间11。因此,打印带22由壳体19所包括的输送路径HK在卷绕方向D上从打印带卷26输送到打印头空间11,因此,能够降低像以往那样在打印带22的输送过程中打印带22的内侧和外侧反转时剥离带22c从被打印带22a浮起的可能性。由此,能够平顺地输送包括被打印带22a和剥离带22c的打印带22。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通孔52、58的第二孔部52b、58b在与上下方向F1和左右方向F2垂直的前后方向F3上位于与打印头空间11相反的位置,上下方向F1是从色带壳体21向着打印带壳体20的方向,左右方向F2是在打印头空间11中打印带22输送的方向。因此,能够使从打印带卷26到打印头空间11的输送路径HK的距离长。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壳体19呈具有四个角部K1、K2、K3和K4的长方体状,输送路径HK经由壳体19的四个角部K1、K2、K3和K4中的三个角部K2、K3和K4到达打印头空间11。因此,能够使从打印带卷26到打印头空间11的输送路径HK的距离长。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三个角部K2、K3和K4包括角部K2的上侧角部K2a、角部K3的上侧角部K3a和下侧角部K3b、以及角部K4的下侧角部K4b,角部K2的上侧角部K2a位于打印带壳体20,角部K3的上侧角部K3a和下侧角部K3b的一部分位于色带壳体21和打印带壳体20,角部K4的下侧角部K4b位于色带壳体21,输送路径HK被构成为打印带22以相对于卷绕在打印带卷26上的打印带22倾斜的状态架在角部K2的上侧角部K2a与角部K3的上侧角部K3a和下侧角部K3b之间,输送路径HK被构成为打印带22以相对于卷绕在打印带卷26上的打印带22倾斜的状态架在角部K3的上侧角部K3a和下侧角部K3b与角部K4的下侧角部K4b之间,输送路径HK被构成为打印带22以相对于卷绕在打印带卷26上的打印带22水平的状态架在角部K4的下侧角部K4b与打印头空间11之间,输送路径HK被构成为按照角部K2的上侧角部K2a、角部K3的上侧角部K3a和下侧角部K3b、角部K4的下侧角部K4b的顺序输送打印带22,从而使打印带22从打印带壳体20移动到色带壳体21,到达打印头空间11。因此,当打印带22从打印带壳体20向色带壳体21移动时,能够相对缓和地将打印带22从打印带壳体20移动到色带壳体21,能够适当抑制打印带22扭曲。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壳体19还包括位于打印带壳体20的角部K1的上侧角部K1a,通孔52的在打印带22的输送方向B1上的上游端位于角部K1的上侧角部K1a,壳体19包括位于色带壳体21的打印带出口101,打印带出口101在从打印带壳体20向着色带壳体21的上下方向F1上与角部K1的上侧角部K1a重叠,输送路径HK被构成为按照角部K1的上侧角部K1a、角部K2的上侧角部K2a、角部K3的上侧角部K3a和下侧角部K3b、角部K4的下侧角部K4b的顺序输送打印带22,从而使打印带22在从打印带壳体20移动到色带壳体21到达打印头空间11之后,到达打印带出口101。因此,能够适当地使从打印带卷26到打印头空间11的输送路径HK的距离长。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壳体19包括第三壳体构件16和连接到第三壳体构件16的第二壳体构件14,第三壳体构件16在其顶板16e具有通孔58,第二壳体构件14在其底板14a具有通孔52,开口52x被构成为将通孔52和通孔58在连接顶板16e和底板14a的位置即分界处进行连接。因此,能够适当地将打印带22从打印带壳体20经由第三壳体构件16的通孔58和第二壳体构件14的通孔52输送到色带壳体21。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色带壳体21还具有墨带68。由此,能够将墨带68的墨打印在打印带22的被打印带22a上。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还包括墨带68的供给轴70,供给轴70的第三旋转中心线C3位于打印带卷26的投影面积内。因此,壳体19能够适当地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还包括墨带68的供给轴70和卷取轴76,在从打印带壳体20向着色带壳体21的上下方向F1上,通孔52、58不与打印带卷26、供给轴70和卷取轴76中的任一个重叠。因此,能够适当地将打印带22经由通孔52、58从打印带壳体20输送到色带壳体21,而不与供给轴70和卷取轴76接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还包括墨带68的供给轴70和卷取轴76,通孔52、58围绕打印带卷26的第一旋转中心线C1,位于供给轴70和卷取轴76的外周侧。因此,能够适当地将打印带22经由通孔52、58从打印带壳体20输送到色带壳体21,而不与供给轴70和卷取轴76接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0,壳体19在色带壳体21中还包括用于引导打印带的打印带引导部TG,打印带壳体20位于色带壳体21的上方,在通孔52、58中打印带的上端22x与壳体19之间的间隙SKx在上下方向F1上的间隔Wx大于在色带壳体21中打印带引导部TG引导的打印带22的上端22x与打印带引导部TG之间的间隙Sky在上下方向F1上的间隔Wy。因此,能够适当地将打印带22从打印带壳体20输送到色带壳体21的打印带引导部TG,而不与壳体19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色带壳体21的第二空间S2中设置粘合带卷64,但是,并非必须在色带壳体21的第二空间S2中设置粘合带卷64。即,打印带22的打印面也可以不由粘合带60来保护。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色带壳体21的第二空间S2中设置供给轴70、墨带卷72和卷取轴76,但是,并非必须在色带壳体21的第二空间S2中设置供给轴70、墨带卷72和卷取轴76。即,通过使用热敏纸作为打印带22的被打印带22a,可以将供给轴70、墨带卷72和卷取轴76从带盒10移除。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色带壳体21的第二空间S2中设置粘合带卷64、供给轴70、墨带卷72和卷取轴76,但是,并非必须在色带壳体21的第二空间S2中设置粘合带卷64、供给轴70、墨带卷72和卷取轴76。即,通过使用热敏纸作为打印带22的被打印带22a,并且不由粘合带60来保护其打印面,可以将粘合带卷64、供给轴70、墨带卷72和卷取轴76从带盒10移除。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9中,色带壳体21和打印带壳体20层叠,但是,例如,还可以在色带壳体21和打印带壳体20之间配置其它壳体构件。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送路径HK经由壳体19的四个角部K1、K2、K3和K4中的三个角部K2、K3和K4到达打印头空间11,但是,例如,可以改变壳体19内的输送路径HK的形状,从而经由四个角部K1、K2、K3和K4到达打印头空间11。即,可以改变壳体19内的输送路径HK的形状,从而经由壳体19的四个角部K1、K2、K3和K4中的至少三个角部K2、K3和K4到达打印头空间11。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带盒
11:打印头空间(凹槽)
14:第二壳体构件(上壳体)
14a:底板(下部)
16:第三壳体构件(下壳体)
16e:顶板(上部)
19:壳体
20:打印带壳体(第二层)
21:色带壳体(第一层)
22:打印带(被打印介质)
22a:被打印带(被打印层)
22c:剥离带(剥离层)
22x:上端
26:打印带卷(卷)
52:通孔(开口,第二开口部)
52x:开口
58:通孔(开口,第一开口部)
68:墨带
70:供给轴
76:卷取轴
101:打印带出口(被打印介质出口)
B:输送方向
C1:第一旋转中心线(旋转中心)
C3:第三旋转中心线(供给轴线)
D:卷绕方向
F1:上下方向(第一方向)
F2:左右方向(第二方向)
F3:前后方向(第三方向)
HK:输送路径
K1、K2、K3、K4:角部
K1a:上侧角部(第四角部)
K2a:上侧角部(第一角部)
K3a:上侧角部(第二角部)
K3b:下侧角部(第二角部)
K4b:下侧角部(第三角部)
SKx、SKy:间隙
TG:打印带引导部(引导部)
Wx、Wy:间隔

Claims (11)

1.一种带盒,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所述第一层具有打印头空间;以及
卷,设置在所述第二层,在围绕旋转中心的卷绕方向上卷绕有被打印介质,
所述被打印介质包括被打印层和剥离层,以所述被打印层位于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所述卷绕方向的内侧、所述剥离层位于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所述卷绕方向的外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所述壳体包括用于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的输送路径,
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将所述被打印介质通过形成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边界处的开口在所述卷绕方向上从所述卷输送到所述打印头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在第三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打印头空间相反的位置,所述第三方向是与从所述第一层向所述第二层的第一方向和在所述打印头空间中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的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具有四个角部的长方体状,
所述输送路径经由所述壳体的所述四个角部中的至少三个角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角部包括第一角部、第二角部和第三角部,
所述第一角部位于所述第二层,
所述第二角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
所述第三角部位于所述第一层,
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以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倾斜的状态架在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二角部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以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倾斜的状态架在所述第二角部与所述第三角部之间,
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所述被打印介质相对于卷绕在所述卷上的所述被打印介质水平地架在所述第三角部与所述打印头空间之间,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按照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和所述第三角部的顺序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从而使所述被打印介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移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层的第四角部,
所述开口的在所述被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端位于所述第四角部,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层包括被打印介质出口,所述被打印介质出口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的方向上与所述第四角部重叠,
所述输送路径被构成为按照所述第四角部、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和所述第三角部的顺序输送所述被打印介质,从而使所述被打印介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移动到达所述打印头空间之后,到达所述被打印介质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连接到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
所述下壳体在其上部具有第一开口部,
所述上壳体在其下部具有第二开口部,
所述开口通过在作为连接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位置的边界处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来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层中还包括墨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
所述供给轴的供给轴线位于所述卷的投影面积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和卷取轴,
在从所述第二层向所述第一层的方向上,所述开口不与所述卷、所述供给轴和所述卷取轴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墨带的供给轴和卷取轴,
所述开口围绕所述卷的所述旋转中心,位于所述供给轴和所述卷取轴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层中包括所述被打印介质的引导部,
所述第二层位于所述第一层的上方,
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被打印介质的上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大于在所述第一层中所述被打印介质的上端与所述引导部之间的间隙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
CN202080026151.8A 2019-03-31 2020-03-13 带盒 Active CN113661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94056.1A CN117863748A (zh) 2019-03-31 2020-03-13 带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9567A JP7192623B2 (ja) 2019-03-31 2019-03-31 カセット
JP2019-069567 2019-03-31
PCT/JP2020/011090 WO2020203175A1 (ja) 2019-03-31 2020-03-13 カセット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94056.1A Division CN117863748A (zh) 2019-03-31 2020-03-13 带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1070A true CN113661070A (zh) 2021-11-16
CN113661070B CN113661070B (zh) 2024-02-09

Family

ID=726686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94056.1A Pending CN117863748A (zh) 2019-03-31 2020-03-13 带盒
CN202080026151.8A Active CN113661070B (zh) 2019-03-31 2020-03-13 带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94056.1A Pending CN117863748A (zh) 2019-03-31 2020-03-13 带盒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16919A1 (zh)
EP (1) EP3932682A4 (zh)
JP (3) JP7192623B2 (zh)
CN (2) CN117863748A (zh)
CA (1) CA3135321A1 (zh)
WO (1) WO20202031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89170S1 (en) * 2020-12-17 2023-06-13 Liling Bao Label printer cassett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48606A (ja) * 2021-03-24 2022-10-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カセット及び印刷装置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2603A (en) * 1970-06-26 1972-06-27 Cartridge Television Inc Tape cartridge
JPS5264310A (en) * 1975-11-19 1977-05-27 Xerox Corp Ribbon cartridge
JPS57103861A (en) * 1980-12-19 1982-06-28 Fuji Xerox Co Ltd Printer
JPS5995180A (ja) * 1982-11-22 1984-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ツト
US4668961A (en) * 1984-04-20 1987-05-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JPS63156762U (zh) * 1987-04-02 1988-10-14
JPH04110172A (ja) * 1990-08-31 1992-04-1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消耗品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熱転写式印刷機
JPH06328800A (ja) * 1993-05-19 1994-11-29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H0839908A (ja) * 1994-08-01 1996-02-13 Brother Ind Ltd 印字用カセット
JPH09202024A (ja) * 1996-01-29 1997-08-05 Alps Electric Co Ltd ピンチロー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リボンカセット
JP2002308518A (ja) * 2000-10-19 2002-10-23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ユニット
JP2003326767A (ja) * 2003-04-10 2003-11-19 Casio Comput Co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004255656A (ja) * 2003-02-25 2004-09-16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プリンタ
US20070147937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 tape and print cassette
CN101042821A (zh) * 2006-03-24 2007-09-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图像的可读性得到增强的rfid标签
JP2009162823A (ja) * 2007-12-28 2009-07-23 Brother Ind Ltd 印字テープ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CN101850673A (zh) * 2009-03-31 2010-10-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WO2010125127A1 (en) * 2009-04-28 2010-11-04 Dymo Cassette for use in a tape printer
JP2011037223A (ja) * 2009-08-18 2011-02-24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US20110143073A1 (en) * 2008-08-06 2011-06-16 Dymo Tape
CN104044374A (zh) * 2009-12-16 2014-09-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5313507A (zh) * 2014-06-30 2016-02-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形成自层压式打印标签的带式打印机、带盒和墨带
US20170190195A1 (en) * 2014-09-30 2017-07-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CN207224868U (zh) * 2017-09-12 2018-04-13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色带盒及标签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4310B2 (ja) 2008-06-17 2013-08-14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エアゾール装置
JP5995180B2 (ja) 2011-12-13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2603A (en) * 1970-06-26 1972-06-27 Cartridge Television Inc Tape cartridge
JPS5264310A (en) * 1975-11-19 1977-05-27 Xerox Corp Ribbon cartridge
JPS57103861A (en) * 1980-12-19 1982-06-28 Fuji Xerox Co Ltd Printer
JPS5995180A (ja) * 1982-11-22 1984-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ツト
US4668961A (en) * 1984-04-20 1987-05-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JPS63156762U (zh) * 1987-04-02 1988-10-14
JPH04110172A (ja) * 1990-08-31 1992-04-1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消耗品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熱転写式印刷機
JPH06328800A (ja) * 1993-05-19 1994-11-29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H0839908A (ja) * 1994-08-01 1996-02-13 Brother Ind Ltd 印字用カセット
JPH09202024A (ja) * 1996-01-29 1997-08-05 Alps Electric Co Ltd ピンチロー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リボンカセット
JP2002308518A (ja) * 2000-10-19 2002-10-23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ユニット
JP2004255656A (ja) * 2003-02-25 2004-09-16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プリンタ
JP2003326767A (ja) * 2003-04-10 2003-11-19 Casio Comput Co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
US20070147937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 tape and print cassette
CN101042821A (zh) * 2006-03-24 2007-09-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图像的可读性得到增强的rfid标签
JP2009162823A (ja) * 2007-12-28 2009-07-23 Brother Ind Ltd 印字テープ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US20110143073A1 (en) * 2008-08-06 2011-06-16 Dymo Tape
CN101850673A (zh) * 2009-03-31 2010-10-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WO2010125127A1 (en) * 2009-04-28 2010-11-04 Dymo Cassette for use in a tape printer
JP2011037223A (ja) * 2009-08-18 2011-02-24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CN104044374A (zh) * 2009-12-16 2014-09-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5313507A (zh) * 2014-06-30 2016-02-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形成自层压式打印标签的带式打印机、带盒和墨带
US20170190195A1 (en) * 2014-09-30 2017-07-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CN207224868U (zh) * 2017-09-12 2018-04-13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色带盒及标签打印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89170S1 (en) * 2020-12-17 2023-06-13 Liling Bao Label printer casset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57991A (ja) 2023-10-26
JP2020168731A (ja) 2020-10-15
CA3135321A1 (en) 2020-10-08
JP7192623B2 (ja) 2022-12-20
EP3932682A1 (en) 2022-01-05
JP2023024488A (ja) 2023-02-16
US20220016919A1 (en) 2022-01-20
CN113661070B (zh) 2024-02-09
EP3932682A4 (en) 2022-11-30
WO2020203175A1 (ja) 2020-10-08
JP7338775B2 (ja) 2023-09-05
CN117863748A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38775B2 (ja) カセット
JP2023138564A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
JP7423962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用カセット
WO2020203176A1 (ja) カセット
KR20220066072A (ko) 인쇄용 카세트 및 인쇄 장치
CN113661069B (zh) 带盒
CN114514123A (zh) 打印设备
CN113661071B (zh) 带盒
JP7200805B2 (ja) カセット
JP7188238B2 (ja) カセット
WO2021065471A1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
WO2020203181A1 (ja) カセット
JP2020158210A (ja) カセ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