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8676A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8676A
CN113658676A CN202110989037.1A CN202110989037A CN113658676A CN 113658676 A CN113658676 A CN 113658676A CN 202110989037 A CN202110989037 A CN 202110989037A CN 113658676 A CN113658676 A CN 113658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ultation
training
order
user side
psych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90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8676B (zh
Inventor
李汇方
谢东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ractitioner Edu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ractitioner Edu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ractitioner Edu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ractitioner Edu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9890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8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8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8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8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8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7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remote op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1Design or setup of recognition systems or techniques; Extraction of features in feature spac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G06F18/214Generating training patterns; Bootstrap methods, e.g. bagging or boos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3Clustering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20Natural language analysis
    • G06F40/205Parsing
    • G06F40/216Parsing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7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mental therapies, e.g. psychological therapy or autogenous train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与系统,服务平台响应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确认消息,接收支付确认后向用户端发送咨询订单信息和进入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基于咨询信息和分配条件对可服务的医生筛选,将经过筛选的医生信息发送到前端,待用户端选定后向指定医生端发送会诊邀请并开始心理辅导训练;最后结合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生成问诊订单和电子病历,同步至用户端;根据预设时间周期采集用户端在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计算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上述方案能够帮助医院提供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心理辅导训练服务,同时有效帮助心理高风险人群进行互联网咨询,实现医护工作人员的效率化与效果化。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主要有精神分析治疗、个人中心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成为目前国内外最主要的心理干预方法之一。
认知行为治疗CCBT由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整合而成,已成为近几十年非常有影响力的主流心理治疗流派,也是能够提供循证证据支持的心理治疗方法。CCBT被广泛地应用到多种心理障碍的治疗当中,成为心理治疗最主要的干预手段之一。认知行为治疗的特点主要是结构化、短程、此时此刻取向主要是通过矫正适应不良的认知以及改变应对问题的行为模式。
然而常见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指临床中运用广泛的疗法;,其它疗法指一些运用很少及整合的心理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为医院提供了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心理辅导训练服务,同时有效帮助心理高风险人群进行互联网咨询,提供CCBT认知行为治疗,实现医护工作人员的效率化与效果化。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所述方法以服务平台作为执行主体,所述服务平台布置在远程服务器中,分别于医患终端实现远程通信,包括:
服务平台响应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确认消息,基于咨询订单发送订单支付请求;其中,
所述订单支付请求包括订单待支付金额;
接收订单支付请求的支付确认消息,跳转至支付成功页面,向用户端显示咨询订单信息,以及进入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
服务平台基于咨询详情信息和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对所有可服务的医生进行筛选,将经过筛选的医生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发送到前端进行显示;
获取用户端选定的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并向指定医生端发送会诊邀请;
接收医生端接收会诊邀请的响应信息;
结合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生成问诊订单和相应的电子病历,同步至用户端;
根据预设时间周期,采集用户端在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
基于训练感知数据计算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
优选的,所述响应用户端的咨询订单确认消息之前包括:
服务平台根据咨询请求认证用户身份信息;
基于用户端的用户身份认证结果,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其中,所述咨询订单包括医院就诊知情同意书;
响应所述咨询订单,接收用户端基于咨询订单包含的医院就诊知情同意书待确认的确认消息;
所述服务平台根据咨询请求认证用户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咨询请求发送端的用户名称,识别所述用户名称中表征用户端身份信息的移动终端号码;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号码,在会员数据库已注册用户中查找,以确定当前用户端的用户身份;
所述基于用户端的用户身份认证结果,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包括:
若认证成功,则允许用户端进入咨询订单界面,并接收用户端通过咨询订单界面发起的咨询请求;
针对在会员数据库中查找身份信息失败的未注册用户,服务平台接收用户端的注册请求报文,提取其包含用户端身份信息的移动终端号码,并将所述号码更新至会员数据库;
利用所述取反运算规则对用户端移动终端号码按位取反,生成动态码,回执给用户端;
服务平台根据用户端返回的用户名和动态码验证用户身份,验证通过则允许用户端进入咨询订单界面,并接收用户端通过咨询订单界面发起的咨询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平台基于咨询详情信息和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对所有可服务的医生进行筛选包括:
获取所有与咨询详情匹配的注册医生信息;
将注册医生按照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进行排序;
其中,所述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包括注册时间、所属科室、擅长业务、粉丝数量、资质和职称。
优选的,所述基于训练感知数据计算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包括:
将用户端进行心理辅导训练后的感受作为训练感知数据,并将不同类型的训练感受的类型进行划分,获得训练感知数据的分类;
将所述训练感知数据及其分类数量作为逻辑回归训练模型的输入样本,并定义超参数集合;
定义包含LASSO惩罚项的代价函数,利用迭代法更新所述包含LASSO惩罚项的代价函数中的逻辑回归参数矩阵θ;
在指数坐标系下按比例取值,选取所述超参数集合中误差率偏差小于阈值的最大超参数所生成的逻辑回归训练模型作为最优模型;
将该最优模型的逻辑回归参数矩阵θ行向量绝对值之和的最大值作为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所述方法以用户端作为执行主体,包括:
向服务平台发送支付确认消息,接收服务平台的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
用户端通过服务平台获取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进入咨询聊天界面,根据所述前端显示的医生信息,选定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完成本次训练;
获取服务平台生成的电子病历,查看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查看问诊订单详情页显示的订单信息和医生建议;
根据预设时间周期向服务平台返回基于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
优选的,所述选定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之后还包括:向医生端提供历史病例、认知行为心理评估资料和日常心理行为数据,供医生端作为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参考信息。
优选的,所述向服务平台发送支付确认消息包括:
向服务平台发送注册请求报文,获得动态密码;
填写用户名和动态密码,提交至服务平台进行用户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则用户端根据咨询请求的响应信息进入咨询订单支付界面,通过所述订单支付界面向服务平台发送订单支付请求;其中,所述订单支付请求包括订单待支付金额;
接收所述订单支付请求响应,发送基于订单待支付金额的支付确认消息。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所述方法以医生端作为执行主体,包括:
接收并响应服务平台发送的会诊邀请;
通过所述会诊邀请查看用户端的基本身份信息,进入添加用户端界面,依次输入身份证号、用户端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手机号码、与本人关系,完成用户端信息的添加;
基于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聚焦理论,在取得用户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结构化用户提交的评估资料和日常心理行为数据,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
心理辅导训练完成后,获取心理辅导训练用户端的病历数据和心理辅导训练详情数据,定义回避症状权重系数,构建个人认知功能库;
向服务平台反馈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开药记录以及针对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个性化心理行为训练方案和个人认知功能库。
优选的,所述构建个人认知功能库包括:
获取处于正常阈值范围内的病历数据和心理辅导训练详情数据;
将所述数据中跃变值大于预先定义跃变阈值的数据删除;
对已删除所述跃变值大于预先定义跃变阈值后的数据进行检测,采用TF-IDF算法,计算所述回避症状特征的权重;
根据回避症状的权重,确定所述回避症状在历史病例中出现的频次;
基于所述回避症状在历史病例中出现的频次,对历史病例中未包含的回避症状进行二次专家评估,并将评估不合格的回避症状更新至个人认知功能库;
通过下式确定回避症状特征的权重:
TF=t;
IDF=log(N/n);c
TF-IDF=TF*IDF=t*log(N/n)
式中,t为回避症状K出现的次数,N为历史病例的病例数量,n为在历史病例中出现的回避症状K的次数。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平台、用户端和医生端;
所述服务平台包括:响应模块,用于响应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确认消息,基于咨询订单发送订单支付请求;其中,所述订单支付请求包括订单待支付金额;
咨询订单获取模块,用于接收订单支付请求的支付确认消息,跳转至支付成功页面,向用户端显示咨询订单信息,以及进入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
分配模块,用于基于咨询详情信息和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对所有可服务的医生进行筛选,将经过筛选的医生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发送到前端进行显示;
邀请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端选定的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并向指定医生端发送会诊邀请;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医生端接收会诊邀请的响应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结合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生成问诊订单和相应的电子病历,同步至用户端;
采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周期,采集用户端在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训练感知数据计算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
所述用户端包括:
交互模块,用于向服务平台发送支付确认消息,接收服务平台的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训练模块,用于通过服务平台获取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进入咨询聊天界面,根据所述
前端显示的医生信息,选定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完成本次训练;
查看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平台生成的电子病历问诊订单,查看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查看问诊订单详情页显示的订单信息和医生建议;
第一反馈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周期向服务平台返回基于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
所述医生端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响应服务平台发送的会诊邀请;
信息添加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会诊邀请查看用户端的基本身份信息,进入添加用户端界面,依次输入身份证号、用户端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手机号码、与本人关系,完成用户端信息的添加;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聚焦理论,在取得用户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结构化用户提交的评估资料和日常心理行为数据,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
构建模块,用于心理辅导训练完成后,获取心理辅导训练用户端的病历数据和心理辅导训练详情数据,定义回避症状权重系数,构建个人认知功能库;
第二反馈模块,用于向服务平台反馈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开药记录以及针对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个性化心理行为训练方案和个人认知功能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通过互联网咨询的模式,能够帮助医院提供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心理辅导训练服务,同时有效筛选心理高风险人群,有效解决在线诊疗、CCBT认知行为治疗、专家心理辅导训练、心理科普知识等几大功能的需求;实现医护工作人员的效率化与效果化。
在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中,基于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聚焦理论,在取得用户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结构化用户提交的评估资料和日常心理行为数据,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
使用认知行为个案概念化技术,满足用户独特的心理行为复原需求,并给予咨询师和治疗师指导决策。
支持心理危机干预的数字安全盒技术。
本发明分别以服务平台、医患终端作为执行主体,通过相互通信予以实现,服务平台响应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确认消息,基于咨询订单发送订单支付请求;接收订单支付请求的支付确认消息,向用户端显示咨询订单信息和进入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基于咨询详情信息和分配条件对所有可服务的医生进行筛选,将经过筛选的医生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发送到前端显示;待用户端选定后向指定医生端发送会诊邀请;医生端响应会诊邀请后,结合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生成问诊订单和电子病历,同步至用户端;根据预设时间周期,采集用户端在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基于训练感知数据计算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
上述方案为用户端提供了线上一对一咨询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端自身的需求去选择合适的医生为其心理辅导训练,且整个流程公开透明,与传统就医模式相比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为人们提供便利。此外,能够通过回避型症状等主观评定的方式对用户端的认知功能改善状况进行评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1提供的一种以服务平台作为执行主体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以用户端作为执行主体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以医生端作为执行主体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具体了解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详细的描述和说明。显然,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除这些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以服务平台作为执行主体,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所述服务平台布置在远程服务器中,分别于医患终端实现远程通信,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1服务平台响应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确认消息,基于咨询订单发送订单支付请求;
其中,所述订单支付请求包括订单待支付金额;
S2接收订单支付请求的支付确认消息,跳转至支付成功页面,向用户端显示咨询订单信息,以及进入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
S3服务平台基于咨询详情信息和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对所有可服务的医生进行筛选,将经过筛选的医生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发送到前端进行显示;
S4获取用户端选定的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并向指定医生端发送会诊邀请;S5接收医生端接收会诊邀请的响应信息;
S6结合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生成问诊订单和相应的电子病历,同步至用户端;
S7根据预设时间周期,采集用户端在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
S8基于训练感知数据计算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
步骤S1中,响应用户端的咨询订单确认消息之前包括:
服务平台根据咨询请求认证用户身份信息;
基于用户端的用户身份认证结果,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其中,所述咨询订单包括医院就诊知情同意书;
响应所述咨询订单,接收用户端基于咨询订单包含的医院就诊知情同意书待确认的确认消息;
所述服务平台根据咨询请求认证用户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咨询请求发送端的用户名称,识别所述用户名称中表征用户端身份信息的移动终端号码;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号码,在会员数据库已注册用户中查找,以确定当前用户端的用户身份;
所述基于用户端的用户身份认证结果,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包括:
若认证成功,则允许用户端进入咨询订单界面,并接收用户端通过咨询订单界面发起的咨询请求;
针对在会员数据库中查找身份信息失败的未注册用户,服务平台接收用户端的注册请求报文,提取其包含用户端身份信息的移动终端号码,并将所述号码更新至会员数据库;
利用所述取反运算规则对用户端移动终端号码按位取反,生成动态码,回执给用户端;
服务平台根据用户端返回的用户名和动态码验证用户身份,验证通过则允许用户端进入咨询订单界面,并接收用户端通过咨询订单界面发起的咨询请求。
步骤S3中,服务平台基于咨询详情信息和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对所有可服务的医生进行筛选包括:
获取所有与咨询详情匹配的注册医生信息;
将注册医生按照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进行排序;
其中,所述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包括注册时间、所属科室、擅长业务、粉丝数量、资质和职称。
步骤S8中,所述基于训练感知数据计算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包括:
将用户端进行心理辅导训练后的感受作为训练感知数据,并将不同类型的训练感受的类型进行划分,获得训练感知数据的分类;
将所述训练感知数据及其分类数量作为逻辑回归训练模型的输入样本,并定义超参数集合;
定义包含LASSO惩罚项的代价函数,利用迭代法更新所述包含LASSO惩罚项的代价函数中的逻辑回归参数矩阵θ;
在指数坐标系下按比例取值,选取所述超参数集合中误差率偏差小于阈值的最大超参数所生成的逻辑回归训练模型作为最优模型;
将该最优模型的逻辑回归参数矩阵θ行向量绝对值之和的最大值作为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
其中,定义超参数集合步骤为:定义所述超参数集合λ={λ1,λ2,…,λn},λ∈[0,1],n为超参数的个数。
定义包含LASSO惩罚项的代价函数包括:在代价函数中增加一个参数θ矩阵1范数的罚函数,获得下式包含LASSO惩罚项的代价函数:
Figure BDA0003231684680000091
式中,J(x)为x的代价函数,x为输入样本,y为样本分类标签,λi为调整比例的超参数,用于在代价函数和逻辑回归参数矩阵θ的惩罚值之间取得平衡,m为输入样本数量,k为分类数量。
利用迭代法更新所述包含LASSO惩罚项的代价函数中的逻辑回归参数矩阵θ包括:
a.初始化逻辑回归参数矩阵θ;将m个样本输入量x={x1,x2,…,xm},及其对应的分类标签y={y1,y2,…,ym},构成一个k维的特征向量,将m个k维特征向量构成一个m*k的逻辑回归参数矩阵θ。
b.将θ代入上式中求解代价函数并利用梯度下降法获取代价函数对θ的梯度;
c.根据梯度值和预设学习率迭代更新θ;
d.判断代价函数在单位时间内未降低或者迭代次数达到上限,若是,则输出当前θ,若否则返回步骤b。
实施例2: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以用户端作为执行主体,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包括:
S10向服务平台发送支付确认消息,接收服务平台的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
S11用户端通过服务平台获取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进入咨询聊天界面,根据所述前端显
示的医生信息,选定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完成本次训练;
S12获取服务平台生成的电子病历问诊订单,查看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查看问诊订单详情页显示的订单信息和医生建议;
S13根据预设时间周期向服务平台返回基于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
步骤S10,向服务平台发送支付确认消息包括:
向服务平台发送注册请求报文,获得动态密码;
填写用户名和动态密码,提交至服务平台进行用户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则用户端根据咨询请求的响应信息进入咨询订单支付界面,通过所述订单支付界面向服务平台发送订单支付请求;其中,所述订单支付请求包括订单待支付金额;
接收所述订单支付请求响应,发送基于订单待支付金额的支付确认消息。
步骤S11,在选定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之后还包括:向医生端提供历史病例、认知行为心理评估资料和日常心理行为数据,供医生端作为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参考信息。
实施例3: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3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以医生端作为执行主体,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包括:
S101接收并响应服务平台发送的会诊邀请;
S102通过所述会诊邀请查看用户端的基本身份信息,进入添加用户端界面,依次输入身份证号、用户端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手机号码、与本人关系,完成用户端信息的添加;
S103基于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聚焦理论,在取得用户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结构化用户提交的评估资料和日常心理行为数据,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
S104心理辅导训练完成后,获取心理辅导训练用户端的病历数据和心理辅导训练详情数据,定义回避症状权重系数,构建个人认知功能库;
S105向服务平台反馈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开药记录以及针对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个性化心理行为训练方案和个人认知功能库。
步骤S104中,所述构建个人认知功能库包括:
获取处于正常阈值范围内的病历数据和心理辅导训练详情数据;
将所述数据中跃变值大于预先定义跃变阈值的数据删除;
对已删除所述跃变值大于预先定义跃变阈值后的数据进行检测,采用TF-IDF算法,计算所述回避症状特征的权重;
根据回避症状的权重,确定所述回避症状在历史病例中出现的频次;
基于所述回避症状在历史病例中出现的频次,对历史病例中未包含的回避症状进行二次专家评估,并将评估不合格的回避症状更新至个人认知功能库。
其中,通过下式确定回避症状特征的权重:
TF=t;
IDF=log(N/n);c
TF-IDF=TF*IDF=t*log(N/n)
式中,t为回避症状K出现的次数,N为历史病例的病例数量,n为在历史病例中出现的回避症状K的次数。
其中,回避症状可以作为一种用于评价个人认知功能的特征,但本申请不限于以该症状作为唯一评价个人认知功能以及建立个人认知功能库的唯一标准,可以包括社会功能的缺失、警觉性焦虑性提高的特征等等。
实施例4: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其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平台、用户端和医生端;
所述服务平台包括:响应模块,用于响应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确认消息,基于咨询订单发送订单支付请求;其中,所述订单支付请求包括订单待支付金额;
咨询订单获取模块,用于接收订单支付请求的支付确认消息,跳转至支付成功页面,向用户端显示咨询订单信息,以及进入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
分配模块,用于基于咨询详情信息和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对所有可服务的医生进行筛选,将经过筛选的医生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发送到前端进行显示;
邀请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端选定的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并向指定医生端发送会诊邀请;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医生端接收会诊邀请的响应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结合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生成问诊订单和相应的电子病历,同步至用户端;
采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周期,采集用户端在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训练感知数据计算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
所述用户端包括:
交互模块,用于向服务平台发送支付确认消息,接收服务平台的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训练模块,用于通过服务平台获取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进入咨询聊天界面,根据所述前端显示的医生信息,选定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完成本次训练;
查看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平台生成的电子病历问诊订单,查看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查看问诊订单详情页显示的订单信息和医生建议;
第一反馈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周期向服务平台返回基于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
所述医生端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响应服务平台发送的会诊邀请;
信息添加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会诊邀请查看用户端的基本身份信息,进入添加用户端界面,依次输入身份证号、用户端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手机号码、与本人关系,完成用户端信息的添加;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聚焦理论,在取得用户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结构化用户提交的评估资料和日常心理行为数据,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
构建模块,用于心理辅导训练完成后,获取心理辅导训练用户端的病历数据和心理辅导训练详情数据,定义回避症状权重系数,构建个人认知功能库;
第二反馈模块,用于向服务平台反馈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开药记录以及针对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个性化心理行为训练方案和个人认知功能库。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后依然可对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种种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在其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所述方法以服务平台作为执行主体,所述服务平台布置在远程服务器中,分别于医患终端实现远程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平台响应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确认消息,基于咨询订单发送订单支付请求;其中,所述订单支付请求包括订单待支付金额;
接收订单支付请求的支付确认消息,跳转至支付成功页面,向用户端显示咨询订单信息,以及进入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
服务平台基于咨询详情信息和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对所有可服务的医生进行筛选,将经过筛选的医生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发送到前端进行显示;
获取用户端选定的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并向指定医生端发送会诊邀请;
接收医生端接收会诊邀请的响应信息;
结合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生成问诊订单和相应的电子病历,同步至用户端;
根据预设时间周期,采集用户端在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
基于训练感知数据计算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用户端的咨询订单确认消息之前包括:
服务平台根据咨询请求认证用户身份信息;
基于用户端的用户身份认证结果,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其中,所述咨询订单包括医院就诊知情同意书;
响应所述咨询订单,接收用户端基于咨询订单包含的医院就诊知情同意书待确认的确认消息;
所述服务平台根据咨询请求认证用户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咨询请求发送端的用户名称,识别所述用户名称中表征用户端身份信息的移动终端号码;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号码,在会员数据库已注册用户中查找,以确定当前用户端的用户身份;
所述基于用户端的用户身份认证结果,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包括:
若认证成功,则允许用户端进入咨询订单界面,并接收用户端通过咨询订单界面发起的咨询请求;
针对在会员数据库中查找身份信息失败的未注册用户,服务平台接收用户端的注册请求报文,提取其包含用户端身份信息的移动终端号码,并将所述号码更新至会员数据库;
利用所述取反运算规则对用户端移动终端号码按位取反,生成动态码,回执给用户端;
服务平台根据用户端返回的用户名和动态码验证用户身份,验证通过则允许用户端进入咨询订单界面,并接收用户端通过咨询订单界面发起的咨询请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平台基于咨询详情信息和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对所有可服务的医生进行筛选包括:
获取所有与咨询详情匹配的注册医生信息;
将注册医生按照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进行排序;
其中,所述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包括注册时间、所属科室、擅长业务、粉丝数量、资质和职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训练感知数据计算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包括:
将用户端进行心理辅导训练后的感受作为训练感知数据,并将不同类型的训练感受的类型进行划分,获得训练感知数据的分类;
将所述训练感知数据及其分类数量作为逻辑回归训练模型的输入样本,并定义超参数集合;
定义包含LASSO惩罚项的代价函数,利用迭代法更新所述包含LASSO惩罚项的代价函数中的逻辑回归参数矩阵θ;
在指数坐标系下按比例取值,选取所述超参数集合中误差率偏差小于阈值的最大超参数所生成的逻辑回归训练模型作为最优模型;
将该最优模型的逻辑回归参数矩阵θ行向量绝对值之和的最大值作为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
5.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所述方法以用户端作为执行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服务平台发送支付确认消息,接收服务平台的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
用户端通过服务平台获取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进入咨询聊天界面,根据所述前端显示的医生信息,选定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完成本次训练;
获取服务平台生成的电子病历,查看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查看问诊订单详情页显示的订单信息和医生建议;
根据预设时间周期向服务平台返回基于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定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之后还包括:向医生端提供历史病例、认知行为心理评估资料和日常心理行为数据,供医生端作为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参考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服务平台发送支付确认消息包括:
向服务平台发送注册请求报文,获得动态密码;
填写用户名和动态密码,提交至服务平台进行用户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则用户端根据咨询请求的响应信息进入咨询订单支付界面,通过所述订单支付界面向服务平台发送订单支付请求;其中,所述订单支付请求包括订单待支付金额;
接收所述订单支付请求响应,发送基于订单待支付金额的支付确认消息。
8.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所述方法以医生端作为执行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并响应服务平台发送的会诊邀请;
通过所述会诊邀请查看用户端的基本身份信息,进入添加用户端界面,依次输入身份证号、用户端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手机号码、与本人关系,完成用户端信息的添加;
基于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聚焦理论,在取得用户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结构化用户提交的评估资料和日常心理行为数据,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对用户端进行心理辅导训练;
心理辅导训练完成后,获取心理辅导训练用户端的病历数据和心理辅导训练详情数据,定义回避症状权重系数,构建个人认知功能库;
向服务平台反馈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开药记录以及针对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个性化心理行为训练方案和个人认知功能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个人认知功能库包括:
获取处于正常阈值范围内的病历数据心理辅导训练详情数据;
将所述数据中跃变值大于预先定义跃变阈值的数据删除;
对已删除所述跃变值大于预先定义跃变阈值后的数据进行检测,采用TF-IDF算法,计算所述回避症状特征的权重;
根据回避症状的权重,确定所述回避症状在历史病例中出现的频次;
基于所述回避症状在历史病例中出现的频次,对历史病例中未包含的回避症状进行二次专家评估,并将评估不合格的回避症状更新至个人认知功能库;
其中,通过下式确定回避症状特征的权重:
TF=t;
IDF=log(N/n);c
TF-IDF=TF*IDF=t*log(N/n)
式中,t为回避症状K出现的次数,N为历史病例的病例数量,n为在历史病例中出现的回避症状K的次数。
10.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平台、用户端和医生端;
所述服务平台包括:响应模块,用于响应用户端发送的咨询订单确认消息,基于咨询订单发送订单支付请求;其中,所述订单支付请求包括订单待支付金额;
咨询订单获取模块,用于接收订单支付请求的支付确认消息,跳转至支付成功页面,向用户端显示咨询订单信息,以及进入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
分配模块,用于基于咨询详情信息和预先定义的分配条件对所有可服务的医生进行筛选,将经过筛选的医生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发送到前端进行显示;
邀请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端选定的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并向指定医生端发送会诊邀请;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医生端接收会诊邀请的响应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结合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生成问诊订单和相应的电子病历,同步至用户端;
采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周期,采集用户端在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训练感知数据计算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的稳定特征;
所述用户端包括:
交互模块,用于向服务平台发送支付确认消息,接收服务平台的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
训练模块,用于通过服务平台获取咨询聊天界面的路径进入咨询聊天界面,根据所述前端显示的医生信息,选定进行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医生,完成本次训练;
查看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平台生成的电子病历问诊订单,查看医生反馈的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和开药记录;查看问诊订单详情页显示的订单信息和医生建议;
第一反馈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周期向服务平台返回基于心理辅导训练后的训练感知数据;
所述医生端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响应服务平台发送的会诊邀请;
信息添加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会诊邀请查看用户端的基本身份信息,进入添加用户端界面,依次输入身份证号、用户端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手机号码、与本人关系,完成用户端信息的添加;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聚焦理论,在取得用户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结构化用户提交的评估资料和日常心理行为数据,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
构建模块,用于心理辅导训练完成后,获取心理辅导训练用户端的病历数据和心理辅导训练详情数据,定义回避症状权重系数,构建个人认知功能库;
第二反馈模块,用于向服务平台反馈心理辅导训练记录、开药记录以及针对本次心理辅导训练的个性化心理行为训练方案和个人认知功能库。
CN202110989037.1A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658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9037.1A CN113658676B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9037.1A CN113658676B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8676A true CN113658676A (zh) 2021-11-16
CN113658676B CN113658676B (zh) 2023-09-01

Family

ID=78493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9037.1A Active CN113658676B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86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7569A (zh) * 2022-02-18 2022-08-12 浙江开心果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营销服务平台的订单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7650A (zh) * 2012-12-27 2013-05-01 吴声声 一种测试安全认知心理与行为用的仿真培训系统装置
CN103366321A (zh) * 2012-03-30 2013-10-23 苏州康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体检诊查系统
CN104644128A (zh) * 2015-02-09 2015-05-27 蒋晓江 慢性失眠症远程认知行为治疗系统
CN106786560A (zh) * 2017-02-14 2017-05-3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稳定特征自动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06934244A (zh) * 2017-03-20 2017-07-07 龚昕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医疗护理云平台
CN107845429A (zh) * 2017-10-16 2018-03-27 李洪波 一种在线医疗咨询的方法及系统
CN108428480A (zh) * 2018-03-29 2018-08-21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在线医疗门诊咨询方法及系统
CN109003684A (zh) * 2018-07-20 2018-12-14 北京好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医疗问诊咨询系统及其方法
CN109102863A (zh) * 2018-08-16 2018-12-28 四川三知帮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心理疾病在线分诊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147959A (zh) * 2018-07-09 2019-01-04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健康咨询平台的通道构建方法和系统
CN109473171A (zh) * 2018-11-23 2019-03-15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失眠的互联网分诊方法及装置
CN109903856A (zh) * 2018-12-29 2019-06-18 苏州问一问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线上咨询方法及系统
CN110097959A (zh) * 2019-04-25 2019-08-06 闻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在线问诊系统及方法
CN110837902A (zh) * 2018-08-15 2020-02-2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松弛逼近资料同化方法及系统
CN111354440A (zh) * 2020-03-02 2020-06-30 浙江连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机交互的消防人员心理干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13296A (zh) * 2020-05-07 2020-09-01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一种评估在线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效果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816295A (zh) * 2020-07-23 2020-10-23 厦门市和家健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互联网的认知障碍筛查评估和康复训练的系统和方法
CN112652377A (zh) * 2020-12-24 2021-04-13 广东钜元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营养问诊互联网医院的业务系统
CN112908494A (zh) * 2021-03-09 2021-06-04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线问诊咨询控制方法、医生客户端及医生工作站服务器
CN112967808A (zh) * 2021-04-02 2021-06-1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精神疾病评估与认知行为治疗系统
CN113051908A (zh) * 2021-03-05 2021-06-29 浙江工业大学 高校心理咨询信息服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6321A (zh) * 2012-03-30 2013-10-23 苏州康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体检诊查系统
CN103077650A (zh) * 2012-12-27 2013-05-01 吴声声 一种测试安全认知心理与行为用的仿真培训系统装置
CN104644128A (zh) * 2015-02-09 2015-05-27 蒋晓江 慢性失眠症远程认知行为治疗系统
CN106786560A (zh) * 2017-02-14 2017-05-3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稳定特征自动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06934244A (zh) * 2017-03-20 2017-07-07 龚昕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医疗护理云平台
CN107845429A (zh) * 2017-10-16 2018-03-27 李洪波 一种在线医疗咨询的方法及系统
CN108428480A (zh) * 2018-03-29 2018-08-21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在线医疗门诊咨询方法及系统
CN109147959A (zh) * 2018-07-09 2019-01-04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健康咨询平台的通道构建方法和系统
CN109003684A (zh) * 2018-07-20 2018-12-14 北京好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医疗问诊咨询系统及其方法
CN110837902A (zh) * 2018-08-15 2020-02-2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松弛逼近资料同化方法及系统
CN109102863A (zh) * 2018-08-16 2018-12-28 四川三知帮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心理疾病在线分诊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473171A (zh) * 2018-11-23 2019-03-15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失眠的互联网分诊方法及装置
CN109903856A (zh) * 2018-12-29 2019-06-18 苏州问一问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线上咨询方法及系统
CN110097959A (zh) * 2019-04-25 2019-08-06 闻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在线问诊系统及方法
CN111354440A (zh) * 2020-03-02 2020-06-30 浙江连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机交互的消防人员心理干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13296A (zh) * 2020-05-07 2020-09-01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一种评估在线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效果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816295A (zh) * 2020-07-23 2020-10-23 厦门市和家健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互联网的认知障碍筛查评估和康复训练的系统和方法
CN112652377A (zh) * 2020-12-24 2021-04-13 广东钜元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营养问诊互联网医院的业务系统
CN113051908A (zh) * 2021-03-05 2021-06-29 浙江工业大学 高校心理咨询信息服务系统
CN112908494A (zh) * 2021-03-09 2021-06-04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线问诊咨询控制方法、医生客户端及医生工作站服务器
CN112967808A (zh) * 2021-04-02 2021-06-1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精神疾病评估与认知行为治疗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7569A (zh) * 2022-02-18 2022-08-12 浙江开心果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营销服务平台的订单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897569B (zh) * 2022-02-18 2023-05-30 浙江开心果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营销服务平台的订单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8676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0090B2 (en) Community data aggregation with automated followup
Liu et al. The impact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on patient loyalty with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atient trust
US8548828B1 (en) Method, process and system for disease management using machine learning process and electronic media
US2018003976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tching Patients To Best Fit Providers Of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Programs
CN105940421B (zh) 用于生物网络的人群验证的系统和方法
Pignone et al. Challenges in systematic reviews of economic analyses
CN108701114A (zh) 使用医疗操作系统评估和选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006055A1 (en) Integrated Medical Evaluation and Record Keeping System
CN109219854A (zh) 患者风险评分和评估系统
US20140100874A1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linked family health history on a computing device
Kaltoft et al. Assessing decision quality in patient-centred care requires a preference-sensitive measure
Li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wo-way referral between hospitals and the community in China: A system dynamics simulation model
Elissen et al. Profiling patients’ healthcare needs to support integrated, person-centered models for long-term disease management (profile): research design
Nimmanterdwong et al. Human-centered design of mobile health apps for older adul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narrative synthesis
Sidorenkov et al. GROUP PROFILE computer technique: A tool for complex study of small groups
KR20170067796A (ko) 단방향 및 양방향 데이터 흐름 시스템 및 방법
Kuruoglu et al. Which family physician should I choose?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pproach for ranking of criteria in the selection of a family physician
Ansarifar et al. Multi-objective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model for operating rooms under uncertainty
Yang et al. Improving hospital based medical procurement decisions with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an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CN114969557A (zh) 一种基于多来源信息融合的宣教推送方法和系统
Huang et al. Agent-based modeling for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n application to tobacco smoking cess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CN113658676B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KR20170075324A (ko) 개인 생활 패턴 정보 기반의 심리 진단을 통한 심리 치유 콘텐츠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Sadoughi et al. Ranking evaluation factors in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Yang et al. Evaluation of smart long-term care information strategy portfolio decision model: The national healthcare environment in Taiw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