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3177B - 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3177B
CN113603177B CN202110834821.5A CN202110834821A CN113603177B CN 113603177 B CN113603177 B CN 113603177B CN 202110834821 A CN202110834821 A CN 202110834821A CN 113603177 B CN113603177 B CN 1136031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azo dye
reconfigurable
liquid metal
az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48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03177A (zh
Inventor
胡靓
王新鹏
孙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13603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3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03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3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inorganic sorb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08Dyes; Colorants; Fluorescent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8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采用液态金属作为吸附剂对偶氮染料进行吸附。使用该方法可以非常简便地完成对溶液中的偶氮染料进行吸附,原料简单易得、使用灵活、后处理方便。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吸附方法的应用,包括用于对偶氮染料废水中的偶氮染料成分进行净化;用于将液态金属添加到吸附布中,制备成对偶氮染料具有吸附功能的吸附布,所述吸附布用于制作衣物的衬里,或应用于蛋白质印迹法中对偶氮染料的吸附;用于包含液态金属的夹芯材料制成的独立式吸附器对宽广环境中的偶氮染料进行吸附。

Description

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态金属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污染,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其中染料废水是主要污染物之一。
在所有染料类型中,偶氮染料是产率最高的染料类型,生产率达70%,并且是全世界使用最频繁的染料,主要应用于纤维的染色、印花,以及有色油漆、橡胶和塑料制品中。一方面,由于偶氮染料的需求量和产量巨大,另一方面又由于进行后处理所产生的成本问题,每年大约有10~15%的偶氮染料废水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被直接排放至水体中,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尤为严重的是,部分偶氮染料物质在特殊情况下会分解生成20多种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从而引起病变,包括诱发癌症。因此,偶氮染料废水的环保处理问题不容忽视。
以丽春红S(3-羟基-4-(2-磺基-4-[4-磺基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7-萘二磺酸钠盐,PS)为例,其广泛用于纺织品、皮革、造纸工业和生物染色。同时,PS染料也是全球水污染的重要污染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为Ⅱ型致癌物。
在以往去除染料的各种水净化技术中,吸附是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之一。目前,已经开发了用于去除PS的各种吸附剂,包括氧化镁(MgO)纳米颗粒,氧化石墨烯(GO),磷酸铝(AlPO4)和其他一些聚合物材料吸附剂。尽管它们在染料吸收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但是回收或再生仍然是一个问题:由于较大的表面积相互作用,这些二维(2D)材料或纳米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回收率。而没能成功回收的那部分吸附材料,经常会引起二次污染,需要进行二次处理,如此使得整个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工序十分繁杂;此外,上述的吸附剂并非简单易得,而是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制备过程才能得到,这些制备过程往往是耗能的、或对环境不友好的,造成上述吸附剂的价格普遍偏高,较高的成本会阻碍对偶氮染料废水进行环保处理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非常简便地完成对溶液中的偶氮染料进行吸附,原料简单易得、使用灵活、后处理方便。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吸附方法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采用液态金属作为吸附剂对偶氮染料进行吸附。
本发明所述的液态金属指的是熔点低于300℃或250℃或200℃的金属及合金。包括镓基类液态金属、铟基类液态金属、锡基类液态金属或铋基类液态金属,例如镓、铟、锡、铋、镓铟锡合金、镓铟合金或铋铟锡合金等。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液态金属选用镓或镓基合金。
本发明所述的偶氮染料包括丽春红、苏丹红、苯胺黄、甲基橙、甲基红、酸性红、4-氨基联苯、4-氨基-3,2-二甲基偶氮苯等。本发明所述方法对于上述的偶氮燃料均能实现很好的吸附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可重构,应理解为作为吸附剂的液态金属可任意变形,能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不断塑造、改变成合适的形状,使得实际的吸附应用中不存在吸附死角。
本发明所述的可再生,一方面应理解为液态金属的形状的可变性使之能在表面不断形成氧化层,有利于对偶氮染料的吸附,并且在重复循环使用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吸附性;另一方面应理解为吸附剂在吸附结束后便于回收。
所述的液态金属可以以固态形式或液态形式的液态金属作为吸附剂,优选为液态形式。
经实验研究,本发明的吸附机理推测如下:以金属镓为例,在水或水溶液中,金属镓能电离出镓离子,并在水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如下一系列反应:
[Ga(H2O)6]3++H2O→[Ga(H2O)5OH]2++H3O+ (1)
[Ga(H2O)5OH]2++H2O→[Ga(H2O)4(OH)2]++H3O+ (2)
[Ga(H2O)4(OH)2]++H2O→Ga(OH)3+H3O+ (3)
Ga(OH)3→GaOOH+H2O (4)
2Ga2O3+H2O→4GaOOH (5)
进一步实验发现,在吸附结束后对表层物质进行检测发现,这些收集得到的白色粉末中包含了上述氧化作用后的产物以及偶氮染料分子,由此推测对偶氮分子起到实际吸附作用的是在液态金属表面由于氧化作用而形成的氧化层,而且这种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偶氮分子的特征结构并未受到破坏。
更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在使用液态金属对偶氮染料吸附的过程中,氧化层是实际的吸附剂,而未被氧化的液态金属离子能同时起到辅助吸附剂的作用,有助于加速吸附的速度。
进一步地,吸附过程中环境的pH值会影响偶氮染料的吸附速率,酸性/碱性环境下,偶氮染料的吸附速率比在中性环境下更快。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将吸附环境调节为酸性,调节的具体pH值为1.67~4.99,优选为1.67~3.00、或3.00~4.01、或4.01~4.99。调节酸性时添加乙酸或其他不与液态金属、偶氮染料的物质均可。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二,将吸附环境调节为碱性,调节的pH值为11.72~12.32。调节碱性时添加乙酸或其他不与液态金属、偶氮染料的物质均可。
为了达到良好的吸附效果,控制液态金属与偶氮染料溶液的体积比为0.2~2:1,可以为0.2~0.4:1、或0.4~0.6:1、或0.6~0.8:1、或0.8~1:1、或1~2:1,其中偶氮染料溶液的浓度为1g/L。
本发明可以采用静置或摇晃或搅拌的方式进行。优选采用摇晃或搅拌的方式,以加快偶氮染料的吸附速率。优选地,摇晃的角度为20°,频率为>40/min,更优选为>50/min,最优选为>60/min;搅拌频率可采用100~200r/min、或200~500r/min、或500~1000r/min或1000~2000r/min。
随着温度的升高,偶氮染料的吸附速率也随之上升。当所述的液态金属采用镓基金属时,优选地,吸附时温度控制为20~65℃;更优选地,吸附时温度控制25~65℃;更优选地,吸附时温度控制35~65℃;更优选地,吸附时温度控制45~65℃;更优选地,吸附时温度控制55~65℃。
此外,吸附环境的离子强度同样会影响偶氮染料的吸附速率。所述的离子强度控制为0.1~0.25M、0.25~0.5M、0.5~1.0M,或1.0~2.0M,优选为0.5M。
在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对偶氮染料完成吸附后,可以通过直接将液态金属吸出或过滤的方法,即可对作为吸附剂的液态金属进行回收;也可以通过将液态金属冷凝成固态后直接取出,回收方式操作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的应用,用于对偶氮染料废水中的偶氮染料成分进行净化。
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有效地偶氮染料废水中的偶氮染料成分进行吸附,净化废水从而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的应用,用于将液态金属添加到吸附布中,制备成对偶氮染料具有吸附功能的吸附布,所述吸附布用于制作衣物的衬里,或应用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中对偶氮染料的吸附。
在吸附布中引入液态金属材料,并将该吸附布制成衣服衬里,可通过液态金属对偶氮染料的吸附作用减少其对人体及环境的损害。
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的应用,用于包含液态金属的夹芯材料制成的独立式吸附器对宽广环境中的偶氮染料进行吸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的吸附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吸附剂原料相比于传统的吸附材料而言简单易得,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进行制备;另一方面处理方法简单、耗能少,处理后吸附剂便于回收,从而大幅降低了对偶氮染料的处理成本,适应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在实践中推广使用。
(2)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吸附率高、吸附速度快,能对偶氮染料废水实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
(3)本发明以液态金属作为吸附剂能反复循环多次使用,而且随着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吸附效果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绿色环保。
(4)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拓宽了液态金属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液态金属废料提供了一个循环再用的途径,变废为宝。
(5)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应用于吸附布的制备,添加了液态金属的吸附布能实现对偶氮染料的吸附效果,制成衣服衬里后,能对衣物中印染的偶氮染料起到吸附作用,减少偶氮染料对人体、环境的损害。
(6)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应用于宽广环境中的独立式且易于回收的吸附材料,对环境中的偶氮染料实现净化。
(7)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还可结合液态金属的导电性,应用于电学和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中,以监测或检测血液、汗液、尿液中的某些成分。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吸附过程变化图。
图2实施例1上清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图3实施例2吸附过程变化图。
图4a、4b实施例2吸附前后镓金属表面FESEM对比图。
图5实施例2SEM检测结果图。
图6a、6b实施例2高倍放大的SEM检测结果图。
图7实施例2FT-IR检测结果图。
图8实施例2XRD检测结果图。
图9实施例3液态金属-丽春红比例与吸附时间关系图。
图10实施例4摇晃频率与吸附时间关系图。
图11实施例5环境pH值与吸附时间关系图。
图12a、12b氧化镓对丽春红溶液的吸附实验结果图。
图13实施例6温度与吸附时间关系图。
图14实施例7离子强度与吸附时间关系图。
图15实施例8循环使用次数与吸附时间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丽春红(PS)试剂均为市售EpiZyme的丽春红试剂,浓度为1g/L。
实施例1
以镓铟锡合金(Ga 68.5wt%,In 21.5wt%,Sn 10wt%)作为吸附剂,将液态的镓铟锡合金加入到丽春红试剂中静置。如图1所示,在初期两者分层,上层为红色的丽春红溶液,下层为金属色的液态镓铟锡合金;静置30min后,上层丽春红溶液的颜色变浅;在静置90min后,上层溶液已变成无色透明状。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上清液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在共6组实验中,所测得的谱图中均没有观察到丽春红(506nm)的吸收峰,可见溶液中的丽春红分子已经被吸附。而图中显示的290nm和350nm处的吸收峰为镓氧化物的吸收峰。
实施例2
以镓金属作为吸附剂,将固态的镓金属加入到丽春红溶液中静置。如图2所示,放置了固态镓金属的丽春红溶液从红色逐渐褪色为无色透明状。吸附完成后将固态镓金属取出简单清洗,即完成镓金属的回收。
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吸附前后镓金属的表面进行检测。如图4a、4b所示,经过对比可见,在吸附完成后,金属镓的表面比吸附前显得更厚且显现出更多皱褶。
将吸附后的镓金属表面进行干燥处理后,收集白色粉末,分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检测。
从图5中可见,所收集的白色粉末呈现出皱褶状,且图6a、6b中可见,在高倍放大的条件下,这些粉末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些现象均表明了白色粉末中存在着大量镓的氧化物。
使用FT-IR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如图7所示,将丽春红的吸收谱图与白色粉末的吸收谱图进行对比可见,在3441cm-1处可以观察到O-H键的吸收峰;在1558cm-1和1465cm-1处分别观察到-N=N-的吸收峰和苯环的吸收峰;在825cm-1、660cm-1以及484cm-1处可以观察到属于Ga-O键的吸收峰;此外,2065~2092cm-1、1056cm-1和970cm-1的吸收峰属于Ga-OH键。
经进一步的分析,由于Ga-O键和Ga-OH键对于pH值和温度非常敏感,他们的吸收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削弱;而在吸附过程结束后,Ga-O键和苯环的吸收峰的出现了加强的状况;此外,在3664cm-1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推测是GaOOH与水分子作用形成的羟基化物所致。
以上现象一方面说明了丽春红的吸收与镓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密切相关,而且在氧化过程中存在前述反应(1)~(5);另一方面说明了在这一吸附作用中,丽春红的偶氮结构和苯环结构均没有被破坏,这一吸附作用更偏向于一种物理吸附过程。
如图8所示,XRD的检测结果表明白色粉末中包含丽春红和镓氧化产物,由此进一步表明该吸附作用的主要吸附剂归因于氧化层的产生。
实施例3
液态金属-丽春红的比例与吸附速率的关系实验
将镓铟锡合金(Ga 68.5wt%,In 21.5wt%,Sn 10wt%)与丽春红试剂按照不同的体积比混合,计算丽春红试剂完全褪色所需要的时间。
如图9所示,以LM:PS按0.2:1、0.4:1、0.6:1、0.8:1、1:1和2:1(v/v)混合后测试吸附时间,可见随着液态镓铟锡合金的比例增大,吸附时间随之减少,从最初的约170min减少至约40min。且可以看出LM:PS的比例与吸附速率呈线性正相关。
实施例4
摇晃频率与吸附速率的关系实验
将液态的镓铟锡合金(Ga 68.5wt%,In 21.5wt%,Sn 10wt%)以0.4:1的比例加入到丽春红试剂中,以20°的角度进行摇晃,摇晃的频率分别设定为10次/分钟、20次/分钟、30次/分钟、40次/分钟、50次/分钟和60次/分钟,记录丽春红试剂完全褪色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结果如图10所示,随着摇晃频率的增加,吸附时间随之减少。在摇晃频率达到60次/分钟时,吸附时间可从静置的150min降至200s。可以看出摇晃的频率与吸附速率呈线性正相关。由此推断出当偶氮染料溶液存在流动时,可增加偶氮染料分子与液态金属表面氧化层的接触几率,从而提高吸附速率。在采用搅拌的方式进行处理时,得出与摇晃处理相近的实验结果。
实施例5
环境pH值与吸附速率的关系实验
使用乙酸或氢氧化钠调节丽春红试剂的pH值,分别调节为1.67、3.00、4.01、或4.99、7.01、9.10、11.72和12.32,并将液态的金属镓加入到该丽春红试剂中,记录丽春红试剂完全褪色所需要的时间。
结果如图11所示,不同的pH值下,吸附的时间相差较为明显,并且吸附后的现象也不相同:在酸性的pH条件下,丽春红试剂从红色逐渐褪色,并最终变为无色;在中性的pH条件下,丽春红试剂从红色逐渐褪色变为无色,其后又会快速地变成淡红色;而在碱性的pH条件下,最终会变成亮黄色的溶液。
从吸附时间来看,当溶液处于酸性条件下时,吸附时间处于较短的水平,并且在pH值为4.01时达到最小值;而在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下,吸附时间比酸性条件下有明显的增加;而在pH超过10的强碱性条件下,吸附时间又出现了减少的情况。
该现象表明,在此吸附作用中,镓的氧化物是主要的吸附剂,而镓离子则是能提高吸附速率的辅助吸附剂:
在中性条件下,丽春红试剂从红色变为无色,后又变为淡红色,虽然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实验已经证明丽春红分子的吸附主要归因于镓的氧化物,但此时被吸附的丽春红分子很快又会回到溶液中使得短时间变为无色的溶液又变成浅红色,说明仅凭镓氧化物并不能形成对丽春红分子的有效吸附。
如图12a、12b所示,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将氧化镓粉末加入丽春红溶液中并摇晃,12a为混合后的实验记录图,可见溶液依旧呈红色,并有白色浑浊;在静置放置一个月后,期间并没有观察到褪色情况,12b为静置一个月后的实验记录图,溶液依旧呈红色,可见至始至终,单独的氧化镓都没有对丽春红展现出吸附性。
由此发现,镓金属对丽春红的吸附速率与镓离子的含量存在着联系:在中性环境下,溶液中镓离子的数量有限,因此吸附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且吸附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能形成更多的镓离子,吸附的时间更短;而在碱性环境中,镓金属表面能形成更多的氧化层,但同时镓离子的数量会比酸性环境中少,因此吸附的时间要长一些。由此可知,镓离子是对吸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的辅助吸附剂。
另一方面,在碱性条件下促进了前述反应(3)、(4)的发生,生成了更多的GaOOH,其与部分丽春红分子会发生反应,而使得溶液显现出亮黄色。
实施例6
温度与吸附速率的关系实验
将镓金属加入丽春红试剂中,分别调节温度为20℃、25℃、35℃、45℃、55℃和65℃,记录丽春红试剂完全褪色所需要的时间。
如图13所示,随着温度的增加,丽春红试剂的吸附时间急剧减少,说明温度的增加能加快吸附速率。
实施例7
离子强度与吸附速率的关系实验
在丽春红试剂中加入NaCl,分别使丽春红试剂中的离子强度为0M、0.1M、0.25M、0.5M、1.0M和2.0M,加入液态金属镓对丽春红进行吸附,记录丽春红试剂完全褪色所需要的时间。
如图14所示,当离子强度≤0.5M时,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时间急剧减少;当离子强度>0.5M时,其对于吸附时间的影响很小。因此,离子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吸附速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实施例8
循环使用次数与吸附速率的关系实验
使用液态金属镓对丽春红试剂进行吸附,吸附结束后将液态金属镓吸出进行回收,并再次加入丽春红试剂中进行吸附。如此往复进行多轮吸附,记录丽春红试剂完全褪色所需要的时间。
如图15所示,在循环吸附的十次中,吸附时间基本保持不变,由此说明液态金属作为偶氮染料的吸附剂具有能多次循环使用的优点。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在使用不同的液态金属和偶氮染料进行实验后,得出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的结果,证明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适用于液态金属与偶氮染料之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调整或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镓基类液态金属作为吸附剂对偶氮染料进行吸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偶氮染料包括丽春红、苏丹红、苯胺黄、甲基橙、甲基红、酸性红、4-氨基联苯、4-氨基-3,2-二甲基偶氮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态金属为固态形式或液态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吸附环境调节为酸性,调节的具体pH值为1.67~4.99;或将吸附环境调节为碱性,调节的pH值为11.72~12.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液态金属与偶氮染料溶液的体积比为0.2~0.4:1、或0.4~0.6:1、或0.6~0.8:1、或0.8~1:1、或1~2:1,其中偶氮染料溶液的浓度为1g/L;采用静置或摇晃或搅拌的方式加快吸附;溶液的离子强度控制为0.1~0.25M、0.25~0.5M、0.5~1.0M,或1.0~2.0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液态金属采用镓基金属时,吸附时温度控制为20~65℃。
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偶氮染料废水中的偶氮染料成分进行净化。
8.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液态金属添加到吸附布中,制备成对偶氮染料具有吸附功能的吸附布,所述吸附布用于制作衣物的衬里,或应用于蛋白质印迹法中对偶氮染料的吸附。
9.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包含液态金属的夹芯材料制成的独立式吸附器对宽广环境中的偶氮染料进行吸附。
CN202110834821.5A 2021-02-07 2021-07-23 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6031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5573 2021-02-07
CN2021101755738 2021-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3177A CN113603177A (zh) 2021-11-05
CN113603177B true CN113603177B (zh) 2022-09-27

Family

ID=78305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4821.5A Active CN113603177B (zh) 2021-02-07 2021-07-23 一种可重构和再生的偶氮染料吸附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317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38403A (ko) * 2007-06-29 2010-04-14 메르크 파텐트 게엠베하 중합체 코어, 쉘 및 흡수제를 포함한 미소구체
CN103894212A (zh) * 2014-04-10 2014-07-02 福建师范大学 硫掺杂锑酸镓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233852A (zh) * 2015-11-10 2016-01-13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GaN/CQDS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38589A (zh) * 2019-04-24 2019-07-23 辽宁大学 一种具有双助催剂的光催化剂(Cu,Pd)-NiGa2O4/BiVO4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992877A (en) * 1971-09-16 1976-07-13 Marvin J. Hurwitz Separation of waste dyestuffs by adsorption processes
JPS6174638A (ja) * 1984-09-19 1986-04-16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機能性有機・無機複合非晶質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9404A (ja) * 1997-07-04 1999-01-26 Ricoh Co Ltd 染料含有液体からの染料分離方法
KR20080079894A (ko) * 2007-02-28 2008-09-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6865685B (zh) * 2017-03-14 2020-10-16 苏州睿澎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7042088B (zh) * 2017-03-27 2019-07-05 孙娜 用于阳离子染料废水脱色的改性膨润土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07670684B (zh) * 2017-10-27 2020-06-02 张香丽 一种嵌入型TiO2空心球/GaN/Ga2O3异质结光催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1894A (zh) * 2018-01-12 2018-06-22 辽宁大学 一种基于铟形成的金属有机阴离子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32098B (zh) * 2019-02-20 2022-01-2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松树皮绿色改性纳米铁锡双金属颗粒的方法
CN109821534A (zh) * 2019-03-18 2019-05-31 长江师范学院 一种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方法
CN110404556A (zh) * 2019-08-16 2019-11-05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复合壳核结构液态金属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0918911B (zh) * 2019-11-19 2022-04-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铁基系列非晶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降解偶氮染料废水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38403A (ko) * 2007-06-29 2010-04-14 메르크 파텐트 게엠베하 중합체 코어, 쉘 및 흡수제를 포함한 미소구체
CN103894212A (zh) * 2014-04-10 2014-07-02 福建师范大学 硫掺杂锑酸镓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233852A (zh) * 2015-11-10 2016-01-13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GaN/CQDS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38589A (zh) * 2019-04-24 2019-07-23 辽宁大学 一种具有双助催剂的光催化剂(Cu,Pd)-NiGa2O4/BiVO4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3177A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shir et al. Removal of heavy metal ions from aqueous system by ion-exchange and biosorption methods
Qu et al. Multi-component adsorption of Pb (II), Cd (II) and Ni (II) onto microwave-functionalized cellulose: Kinetics, isotherms, thermodynamics,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 for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Liu et al. Green synthesis of tannin-hexamethylendiamine based adsorbents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Cr (VI)
Azlan et al. Chitosan and chemically modified chitosan beads for acid dyes sorption
Babu et al. Removal of hazardous indigo carmine dye from waste water using treated red mud
Luo et al. Biosorption of cadmium (I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industrial fungus Rhizopus cohnii
Wang et al. Macroporous calcium alginate aerogel as sorbent for Pb2+ removal from water media
Sha et al. Adsorption of Cu2+ and Cd2+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mercapto-acetic acid modified orange peel
Li et al.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orange peel cellulose adsorbents for effective removal of cadmium, zinc, cobalt and nickel
Fan et al. Removal of alizarin red from water environment using magnetic chitosan with Alizarin Red as imprinted molecules
CN103212364B (zh) 一种铁锰复合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水体除砷的应用
Kim et al. Removal of hydrolyzed Reactive Black 5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a polyethylenimine–polyvinyl chloride composite fiber
Park et al. Recovery of gold as a type of porous fiber by using biosorption followed by incineration
Manirethan et al. Adsorptive removal of trivalent and pentavalent arsenic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iron and copper impregnated melanin extracted from the marine bacterium Pseudomonas stutzeri
Li et al. Simultaneous speciation of inorganic rhenium and molybdenum in the industrial wastewater by amino-functionalized nano-SiO2
Kamboh et al. Adsorption of direct black-38 azo dye on p-tert-butylcalix [6] arene immobilized material
Ogata et al. Adsorption capability of virgin and calcined wheat bran for molybdenum present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elucidating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by adsorption isotherms, kinetics, and regeneration
CN108160026A (zh) 一种基于铁镁铝类水滑石吸收与还原Cr(VI)的方法
CN104525129A (zh) 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Ait Ouaissa et al. Removal of Cr (VI) from model solutions by a combined electrocoagulation sorption process
Hashemian MnFe2O4/bentonite nano composite as a novel magnetic material for adsorption of acid red 138
CN101269858B (zh) 桂圆壳在吸附重金属离子中的应用及使用桂圆壳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Liu et al.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methyl orange and Cr (VI) using polyethyleneimine-modified corncob-derived carbon material
CN104549172B (zh) 一种制备巯基修饰壳聚糖浅孔微球的方法
Kabir et al. Agro-waste-based functionalized and economic adsorbents for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toxic contaminants from tannery efflu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