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7349A -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7349A
CN113597349A CN202080022125.8A CN202080022125A CN113597349A CN 113597349 A CN113597349 A CN 113597349A CN 202080022125 A CN202080022125 A CN 202080022125A CN 113597349 A CN113597349 A CN 113597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flat tubes
plate fins
plate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21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7349B (zh
Inventor
是泽亮辅
畠田崇史
小野寺亚由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97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7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02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eat exchangers or parts thereof, e.g. radiators, condensers fins, headers
    • B21D53/0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eat exchangers or parts thereof, e.g. radiators, condensers fins, headers of both metal tubes and sheet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Abstract

有关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至第三工序。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排列,在第二方向上尺寸较长;以及多个板翅,沿第二方向排列,在第一方向上尺寸较长,各板翅具有在沿着第一方向的一边上开口的多个第一槽,各扁平管穿过各板翅的第一槽。在第一工序中,将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排列。在第二工序中,用吸引部件吸附板翅。在第三工序中,使通过吸引部件而被吸附的板翅和各扁平管沿第三方向相对移动,使扁平管位于该板翅的各第一槽内。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在内部具有制冷剂的流路;以及多个板翅(plate fin),具有与多个扁平管对应的形状的槽(slit),各扁平管穿过各板翅的槽。
例如,在制造这样的热交换器时,首先将多个板翅以规定的间距进行排列,将扁平管顺序地插入各板翅的槽中。另外,在各扁平管的两端部安装有集管,经过在炉内的钎焊,各扁平管和各板翅被接合。在这样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在将扁平管插入多个板翅的槽时,由于扁平管和各板翅的摩擦力,有可能产生板翅倾倒等问题。
另一方面,还可以考虑在将多个扁平管进行排列后,握持着板翅一片一片地安装于扁平管的方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握持板翅的部件不能干涉已经被安装于扁平管的板翅,所以板翅的间距受到制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81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关于热交换器的制造存在改进的余地。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制造方法,能够提高热交换器的设计自由度,并且高效地制造热交换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有关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第二工序和第三工序。所述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排列,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尺寸较长;以及多个板翅,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尺寸较长,所述多个板翅分别具有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条边上开口的多个第一槽,所述多个扁平管分别穿过所述多个板翅各自的所述第一槽。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将所述多个扁平管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在所述第二工序中,用吸引部件吸附所述板翅。在所述第三工序中,使通过所述吸引部件被吸附的所述板翅以及所述多个扁平管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相对移动,使所述扁平管分别位于该板翅的所述多个第一槽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一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有关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热交换器的概略截面图。
图4是有关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上述制造装置具备的吸引部件和板翅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上述吸引部件以及上述板翅的概略截面图。
图7是表示使上述吸引部件朝向多个扁平管下降的中途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使上述吸引部件下降最大限度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沿着图8中的IX-IX线的制造装置等的概略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将多个板翅安装于各扁平管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图。该冷冻循环装置1例如是能够进行制冷运转以及制热运转的空调机,具备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热交换器4、膨胀阀5、室内热交换器6、和连接这些要素的制冷剂流路7。
压缩机2具备压缩机本体2a和蓄能器(accumulator)2b。蓄能器2b对经由制冷剂流路7供给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将气体制冷剂供给至压缩机本体2a。压缩机本体2a将由蓄能器2b供给的气体制冷剂压缩,生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
在这样的冷冻循环装置1中,通过四通阀3改变制冷剂的流动,由此能够切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等。在图1的例子中,实线箭头表示制冷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虚线箭头表示制热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流动。
例如在制冷运转中,制冷剂在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热交换器4、膨胀阀5以及室内热交换器6中顺序地流动。此时,室外热交换器4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内热交换器6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由此室内被制冷。
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中,四通阀3的流路按照虚线所示进行切换,制冷剂在压缩机2、四通阀3、室内热交换器6、膨胀阀5以及室外热交换器4中顺序地流动。此时,室内热交换器6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外热交换器4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由此室内被制热。
图2是有关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概略俯视图。该热交换器100能够用于图1所示的室外热交换器4和室内热交换器6中。并且,热交换器100还能够在其他类型的冷冻循环装置和冷冻循环装置以外的装置中使用。
在下面的说明中,如图2所示定义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这些方向D1~D3例如是相互正交的方向。但是,这些方向D1~D3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相交。
热交换器100具备第一集管10和第二集管20。各集管10、20都是在第一方向D1上尺寸较长的管,在第二方向D2隔开间隔进行配置。
第一集管10的第一方向D1的两端部被端盖(end cap)11、12封堵。另外,第一集管10具有与制冷剂流路7连接用的第一接头13。
同样地,第二集管20的第一方向D1的两端部被端盖21、22封堵。另外,第二集管20具有与制冷剂流路7连接用的第二接头23。
热交换器100还具备多个扁平管30和多个板翅40。多个扁平管30具有在第二方向D2上尺寸较长的形状,并且在第一方向D1隔开间隔地排列。多个板翅40具有在第一方向D1上尺寸较长的形状,并且在第二方向D2隔开间隔地排列。在图2的例子中,板翅40的排列间距比扁平管30的排列间距大。作为一例,相邻的板翅40的间隔(排列间距)是约1.5mm。
各扁平管30的第二方向D2的一端被连结于第一集管10。并且,各扁平管30的第二方向D2的另一端被连结于第二集管20。例如,在通过第一接头13向热交换器100供给制冷剂时,该制冷剂由第一集管10分流至各扁平管30,在第二集管20进行合流,通过第二接头23从热交换器100被排出。并且,在通过第二接头23向热交换器100供给制冷剂时,该制冷剂由第二集管20分流至各扁平管30,在第一集管10进行合流,通过第一接头13从热交换器100被排出。
热交换器100例如以使第一方向D1沿着重力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也可以通过流路相互连接的多个热交换器100,构成上述的室外热交换器4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接头13以及第二接头23中任一方用于热交换器100彼此的流路的连接。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热交换器100的概略截面图。板翅40具有第一边41、第一边41的相反侧的第二边42、第一面43和第一面43的相反侧的第二面44。第一边41及第二边42都与第一方向D1平行。第一面43是图3所示的板翅40正面,第二面F2是板翅40的背面。
板翅40具有多个第一槽50。这些第一槽50都沿第三方向D3延伸,并且沿第一方向D1进行排列。各第一槽50在第一边41开口。
在图3的例子中,各第一槽50具有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和第一部分51及第二部分52之间的锥状部分53。第二部分52在第一边41开口,在第一方向D1的宽度比第一部分51大。在锥状部分53中,第一槽50的两条边相对于第一方向D1及第三方向D3分别倾斜,以便使宽度由第二部分52朝向第一部分51逐渐变窄。
各扁平管30被插入第一槽50的第一部分51,例如通过钎焊与板翅40接合。在图3的例子中,各扁平管30的第三方向D3的端部位于锥状部分53。作为其他的例子,各扁平管30的该端部也可以位于第一部分51,还可以位于第二部分52。各扁平管30在内部具有沿第三方向D3排列的多个流路31。这些流路31连通图2所示的第一集管10内的流路以及第二集管20内的流路。
在相邻的第一槽50之间形成有相对于扁平管30向图中下方突出的扩展部分45。通过该扩展部分45,板翅40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热交换器100的热交换效率提高。
在图3的例子中,板翅40还具有沿着第二边42延伸的倾斜部分46、位于该倾斜部分46和第二边42之间的阶梯部分47、和在相邻的第一槽50之间设置的切起部(日文:切り起こし)48。
在倾斜部分46,以板翅40在第二面44侧突出的方式被弯折(参照后述的图6)。因此,阶梯部分47的第一面43相对于设有第一槽50的区域凹陷。通过设置倾斜部分46,能够抑制较薄的板翅40挠曲。
例如,切起部48是通过针对板翅40形成沿着第一方向D1的一对切入部(日文:切り込み),使这些切入部之间的部分通过冲压加工在第一面43侧突出而形成。在切起部48中,第一面43侧的空间和第二面44侧的空间连通。通过这样的切起部48,板翅40和其周围的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并且能够使该空气由第一面43侧向第二面44侧流动或者反向流动。
另外,板翅40也可以不具有扩展部分45和切起部48。而且,第一槽50也可以不具有第二部分52以及锥状部分53至少一方。
下面,对热交换器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4是热交换器100的制造装置200的概略立体图。该制造装置200承担热交换器100的制造工序中装配多个扁平管30和多个板翅40的工序。
制造装置200具备工作台201、支架202、吸引装置210和输送装置220。在图4中,对制造装置200一并记述了与所装配的热交换器100相关的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
支架202被配置在工作台201的第二方向D2的一端。在图4中省略了,在工作台201的第二方向D2的另一端也配置有支架202。由这些支架202保持多个扁平管30的两端。这些支架202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将扁平管30的端部分别插入设置于这些支架202的槽中来保持扁平管30。
在图4的例子中,用于支承扁平管30的下端的支承部件203被配置在工作台201上。也可以是,支承部件203被配置在一对支架202之间的多个部位。关于支承部件203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图9的说明中进行说明。
吸引装置210具备吸引部件211和多个管212。吸引部件211在第三方向D3中与多个扁平管30对置,通过吸附板翅40进行保持。多个管212的一端被连接于吸引部件211,另一端被连接于泵等吸引源。
输送装置220具备一对导轨221A、221B和一对支柱222A、222B。导轨221A、221B被配置在工作台201上,沿第二方向D2延伸。多个扁平管30通过支架202被保持在这些导轨221A、221B之间。
支柱222A、222B沿第三方向D3延伸。支柱222A的下端和导轨221A如箭头AR1所示,以支柱222A能够沿着导轨221A滑动的方式被连结。同样地,支柱222B的下端和导轨221B如箭头AR1所示,以支柱222B能够沿着导轨221B滑动的方式被连结。用箭头AR1表示的方向与第二方向D2平行。
吸引部件211的一端和支柱222A如箭头AR2所示,以吸引部件211能够沿着支柱222A滑动的方式被连结。同样地,吸引部件211的一端和支柱222B如箭头AR2所示,以吸引部件211能够沿着支柱222B滑动的方式被连结。用箭头AR2表示的方向与第三方向D3平行。
作为使支柱222A、222B沿着导轨221A、221B进行动作的水平驱动机构,例如能够适用具备电机等动力供给源、和将来自该动力供给源的动力传递至支柱222A、222B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各种各样的结构。同样地,作为使吸引部件211沿着支柱222A、222B进行动作的垂直驱动机构,例如能够适用具备电机等动力供给源、和将来自该动力供给源的动力传递至吸引部件211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各种各样的结构。
图5是吸引部件211及板翅40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吸引部件211及板翅40的概略截面图,表示吸引部件211被吸附于板翅40的状态。
如图5及图6所示,吸引部件211具有吸附板翅40的吸附面213、第三方向D3的第一端部214、第一端部214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215、和位于吸附面213和第二端部215之间的突出部分216。第一端部214是与图4所示的多个扁平管30对置的端部。突出部分216比吸附面213突出,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
如图5所示,吸引部件211还具有多个第二槽217。多个第二槽217都沿第三方向D3延伸,并且以与板翅40的各第一槽50相同的间距沿第一方向D1进行排列。各第二槽217在第一端部214开口。
在图5的例子中,吸附面213还具有:倾斜部分218,在各第二槽217和突出部分216之间沿第一方向D1延伸;阶梯部分219,位于该倾斜部分218和突出部分216之间。如图6所示,倾斜部分218及阶梯部分219的形状是与板翅40的倾斜部分46及阶梯部分47对应的形状。即,阶梯部分47(第一阶梯部分)在第二方向D2突出,阶梯部分219(第二阶梯部分)在第二方向D2凹陷。
如图5所示,吸引部件211具有多个排气孔230、多个第一进气孔231和多个第二进气孔232。多个排气孔230被设于吸引部件211的上表面(第二端部215的面),沿第一方向D1进行排列。多个第一进气孔231被设于吸附面213,沿第一方向D1进行排列。同样地,多个第二进气孔232被设于吸附面213,沿第一方向D1进行排列。
在图5的例子中,在相邻的第二槽217之间设有各一个的第一进气孔231和第二进气孔232。这些第一进气孔231及第二进气孔232沿第三方向D3进行排列。
如图6所示,吸引部件211在相邻的第二槽217之间具有流路233。流路233连通着一个排气孔230、一个第一进气孔231以及一个第二进气孔232。即,吸引部件211在内部具有与排气孔230相同数量的多个流路233。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是,吸引部件211在内部具有连通多个排气孔230、多个第一进气孔231以及多个第二进气孔232的流路。
如图5所示,在各排气孔230连接有管212。另外,在图5中示出了与一部分的排气孔230对应的管212,省略了其他的管212。在吸附面213未被板翅40覆盖的状态下,空气从第一进气孔231及第二进气孔232被吸引到流路233内,该空气经由排气孔230以及管212被排出。在吸附面213被板翅40覆盖时,第一进气孔231以及第二进气孔232被封堵,流路233内被减压。由此,板翅40被吸附于吸附面213上。
如图6所示,在板翅40被吸附于吸附面213上的状态下,板翅40的第二面44与吸附面213接触。此时,板翅40的倾斜部分46及阶梯部分47分别与吸附面213的倾斜部分218及阶梯部分219接触。
另外,在板翅40被吸附于吸附面213上的状态下,多个第一槽50和多个第二槽217重叠。
图7是制造装置200的概略立体图,表示使吸引部件211朝向多个扁平管30下降的中途状态。在该图中,吸引部件211被定位于应配置第一片的板翅40的开始位置P。在使吸引部件211下降时,扁平管30被插入图5所示的第一槽50及第二槽217中。
图8是表示使吸引部件211下降最大限度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沿着图8中的IX-IX线的制造装置200等的概略截面图。在使吸引部件211下降最大限度时,扁平管30一直被插入直至各第一槽50的上端。然后,例如使经由管212的吸引暂时停止,将吸引部件211对板翅40的保持解除。
如图9所示,制造装置200的支承部件203针对多个扁平管30中的各个扁平管30进行设置。各扁平管30的下端在第三方向D3上被支承部件203的上表面203a支承着。如图所示,也可以是,支承部件203的上表面203a以容易接受扁平管30的方式而凹陷。在使吸引部件211下降时,支承部件203的一部分被插入第一槽50的第二部分52中。
在图9的左侧,示出了将板翅40的一部分断开,位于板翅40的后方的吸附面213。如该断开的部分所示,第二槽217在第一方向D1具有比支承部件203大的宽度。在使吸引部件211下降时,支承部件203的一部分被插入第二槽217中。
在各扁平管30被插入各第一槽50时,各第一槽50的缘部和各扁平管30之间的摩擦力成为阻力。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部件211的突出部分216能够按压板翅40,所以即使是接受到该阻力时,板翅40也不易从吸附面213偏离。
并且,各扁平管30不仅两端被上述的支架202支承着,而且中间部分还被支承部件203支承着。因此,即使是各扁平管30被板翅40向下方按压时,各扁平管30也不易挠曲。
下面,对使用如上所述的制造装置200的热交换器100的一系列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第一工序]
首先,如图4等所示,通过将多个扁平管30安装于支架202,使这些扁平管30在第一方向D1排列。
[第二工序]
在第一工序之后,如图4所示,在吸引部件211的吸附面213吸附板翅40。
板翅40例如通过不同于制造装置200的其他供给装置被供给到吸附面213上。该供给装置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将预先单独切分准备的多个板翅40顺序地供给到吸附面213上的结构。作为其他的例子,供给装置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具备:冲压机,通过针对连续的板材的冲压加工,形成第一槽50等板翅40的要素;以及切断装置,由板材将冲压加工后的区域切断,切取出板翅40,将所切取的板翅40顺序地供给到吸附面213上。
[第三工序]
在第二工序之后,通过输送装置220使吸引部件211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到图7所示的开始位置P。
在图7所示的开始位置P,使吸引部件211通过输送装置220沿着第三方向D3下降,由此将扁平管30分别插入板翅40的多个第一槽50中。在插入后,例如暂时停止吸引,使吸引部件211向远离板翅40的方向移动。在使板翅40和吸引部件211分离开之后,使吸引部件211上升到图4所示的位置。另外,在不具有倾斜部分46或阶梯部分47的板翅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吸引部件211向远离板翅的方向移动。
以后,通过连续地实施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将板翅40顺序地安装于各扁平管30。此时,吸附了自第二片起的板翅40的吸引部件211,通过输送装置220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规定的距离。该规定的距离与所制造的热交换器100中的板翅40排列间距相当。即,吸引部件211使所吸附的板翅40相对于扁平管30已被插入的板翅40沿第二方向D2移动到具有规定的距离的位置,并安装于各扁平管。
图10是制造装置200的概略立体图,表示将热交换器100中所包含的多个板翅40中的一部分安装于各扁平管30的状态。在使吸引部件211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的工序中,吸引部件211向其吸附面213远离安装完毕的板翅40的方向移动。因此,吸引部件211不会干涉安装完毕的板翅40。如图10那样被安装于各扁平管30的多个板翅40例如不相互接触,通过各扁平管30被支承着。
在使吸引部件211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的工序中,还可以使该移动的距离根据第二方向D2中的位置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任意地设置板翅40的排列间距紧密的部位和稀疏的部位。
在所有的板翅40的安装完成时,在各扁平管30安装第一集管10以及第二集管20等热交换器100的其他要素。例如,在各扁平管30预先涂覆有钎焊材料,在炉内对所装配的热交换器100进行钎焊,由此各扁平管30和各板翅40被固定接合。这样,热交换器100完成。
这里,作为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假设使用了直径约7mm的圆管的热交换器,而使用了非扁平管的热交换器。以往,在这样的热交换器中,在板翅设置供圆管插入用的圆形的槽,并且使该槽的周围突出,形成用于规定相邻的板翅的间隔的翅片套。并且,在利用该翅片套以规定的排列间距层叠多个板翅后,圆管被插入各板翅的槽中。
例如在以1.5mm的间隔排列板翅的情况下,翅片套(fin collar)的突出高度被设定为1.5mm。由于槽的直径较大,约是与圆管相同的7mm,所以能够容易形成这样的突出高度的翅片套。与此相对,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用扁平管的热交换器中,在假设扁平管的厚度例如是2mm以下的情况下,在板翅的槽的周围形成约1.5mm的翅片套比较困难。
另外,作为调整多个板翅的间隔的方法,还可以考虑在板翅设置间隔调整用的切起部,使该切起部与相邻的板翅接触的构造。但是,当存在这样跨越相邻的板翅的切起部时,有可能成为对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产生的结霜水的排水造成阻碍的原因。并且,在外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在切起部产生结霜,还有可能成为阻碍导热的原因。
针对这些情况,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排列多个扁平管30之后一片一片地安装板翅40。因此,即使不设置间隔调整用的翅片套或切起部,也能够以适当的间隔排列多个板翅40。
另外,假设是先排列多个板翅40、再将扁平管30插入这些板翅40的第一槽50的方式,由于多个板翅40和扁平管30的摩擦力,有可能产生板翅40倾倒、变形的不良状况。与此相对,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由于将板翅40一片一片地插入,所以将板翅40插入时的摩擦力较小,能够抑制上述的不良状况。
并且,在插入时板翅40借助吸引部件211的吸引力被保持。假设是用某一部件把持着板翅40而安装于扁平管30的方式,则该部件有可能与安装完毕的板翅40干涉。因此,需要适当地保持相邻的板翅40的间隔,板翅40的排列间距受到制约。与此相对,在用吸引部件211吸附板翅40的情况下,如图4等所示能够进行板翅40的单面保持。由此,抑制吸引部件211和安装完毕的板翅40的干涉,所以板翅40的排列间距的调整幅度扩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吸引部件211中,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进气孔231或者多个第二进气孔232沿第一方向D1(板翅40的长边方向)进行排列。另外,第一进气孔231和第二进气孔232沿第三方向D3(板翅40的短边方向)进行排列。由此,板翅40的各位置被分散地进行吸引,所以板翅40相对于吸附面213被稳定地吸附。
例如,如果改变多个第一进气孔231以及多个第二进气孔232的一部分的尺寸,则还能够部分地调整针对板翅40的吸引力。通过适当进行这样的调整,能够提高板翅40相对于多个扁平管30的插入性。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吸引部件211在与板翅40的第一槽50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槽217。并且,在使吸附了板翅40的吸引部件211下降时,扁平管30被插入第一槽50以及第二槽217双方。如果是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吸引部件211良好地保持板翅40,直到将扁平管30插入第一槽50的完成位置为止。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吸引部件211具有比吸附面213突出的突出部分216。在使吸附了板翅40的吸引部件211下降时,板翅40被该突出部分216按压,所以能够抗拒板翅40和扁平管30的摩擦力而很好地安装两者。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制造方法,能够提高与多个板翅40的排列间距等相关的设计自由度,并且能够高效地制造热交换器100。
另外,图4等所示的制造装置200只不过是为实现热交换器100的制造方法可以利用的装置的一例。制造装置200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如下结构,多个扁平管30被固定在工作台201上,在第三工序中使吸引部件211以及板翅40相对于这些扁平管30下降。但是,在第三工序中,也可以使多个扁平管30朝向吸引部件211以及板翅40移动。即,制造装置200只要具有能够使通过吸引部件211被吸附的板翅40和多个扁平管30沿第三方向相对移动的构造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第三工序中使吸引部件211沿第二方向D2移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在第二工序或者第三工序中,使多个扁平管30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即,制造装置200只要具有能够使吸引部件211以及多个扁平管30沿第二方向D2相对移动的构造即可。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效的范围中。
标号说明
100…热交换器;10…第一集管;20…第二集管;30…扁平管;40…板翅;50…第一槽;200…制造装置;201…工作台;202…支架;203…支承部件;210…吸引装置;211…吸引部件;212…管;213…吸附面;214…第一端部;215…第二端部;216…突出部分;217…第二槽;220…输送装置;221A、221B…导轨;222A、222B…支柱;230…排气孔;231…第一进气孔;232…第二进气孔。

Claims (10)

1.一种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所述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沿第一方向排列,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尺寸较长;以及多个板翅,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尺寸较长,所述多个板翅的各个板翅具有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一边上开口的多个第一槽,所述多个扁平管的各个扁平管穿过所述多个板翅各自的所述第一槽,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使所述多个扁平管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第二工序,用吸引部件吸附所述板翅;以及
第三工序,使通过所述吸引部件而被吸附的所述板翅以及所述多个扁平管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相对移动,使所述扁平管分别位于该板翅的所述多个第一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吸引部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吸引口,通过这些吸引口吸附所述板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吸引部件具有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的多个吸引口,通过这些吸引口吸附所述板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工序或者所述第三工序中,使所述吸引部件以及所述多个扁平管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移动,以使被所述吸引部件吸附的所述板翅相对于已经在所述第一槽内配置有所述扁平管的所述板翅具有规定的距离,连续地实施所述第二工序以及所述第三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吸引部件具有:吸附面,吸附所述板翅;第一端部,与所述多个扁平管对置;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以及多个第二槽,以与所述多个第一槽对应的间距进行排列,并且在所述第一端部开口,
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在使通过所述吸引部件而被吸附的所述板翅以及所述多个扁平管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移动时,所述扁平管分别被插入所述多个第二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吸引部件还具有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在所述吸附面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比所述吸附面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板翅还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突出的第一阶梯部分,
所述吸附面还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凹陷的第二阶梯部分,
在所述板翅通过所述吸附面而被吸附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阶梯部分和所述第二阶梯部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在使所述扁平管分别位于所述板翅的多个所述第一槽内之后,使所述吸引部件的吸附停止,使所述吸引部件和所述板翅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工序至所述第三工序中,所述扁平管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被支承部件支承,
在所述第三工序中,所述支承部件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第二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槽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边上开口,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部分大的宽度,
在所述第三工序中,所述支承部件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第二部分。
CN202080022125.8A 2019-03-19 2020-01-21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597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1346 2019-03-19
JP2019-051346 2019-03-19
PCT/JP2020/001845 WO2020188989A1 (ja) 2019-03-19 2020-01-21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7349A true CN113597349A (zh) 2021-11-02
CN113597349B CN113597349B (zh) 2023-06-06

Family

ID=72520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2125.8A Active CN113597349B (zh) 2019-03-19 2020-01-21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71889B2 (zh)
KR (1) KR102508877B1 (zh)
CN (1) CN113597349B (zh)
WO (1) WO20201889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8322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加工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0939A (ja) * 1990-11-27 1992-07-09 Showa Alum Corp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1185205A (zh) * 1995-05-02 1998-06-17 戴维·B·皮尔斯 安装冷却管散热片的机器和方法以及产品
CN102997739A (zh) * 2011-09-15 2013-03-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3890532A (zh) * 2011-10-19 2014-06-25 开利公司 扁平管翅片式热交换器以及制造方法
CN204064039U (zh) * 2013-08-29 2014-12-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4334996A (zh) * 2012-06-29 2015-02-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换热器及空气调节机
JP2015217458A (ja) * 2014-05-16 2015-1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製造装置
JP2016048162A (ja) * 2015-12-14 2016-04-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0939A (ja) * 1990-11-27 1992-07-09 Showa Alum Corp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1185205A (zh) * 1995-05-02 1998-06-17 戴维·B·皮尔斯 安装冷却管散热片的机器和方法以及产品
CN102997739A (zh) * 2011-09-15 2013-03-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3890532A (zh) * 2011-10-19 2014-06-25 开利公司 扁平管翅片式热交换器以及制造方法
CN104334996A (zh) * 2012-06-29 2015-02-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换热器及空气调节机
CN204064039U (zh) * 2013-08-29 2014-12-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JP2015217458A (ja) * 2014-05-16 2015-1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製造装置
JP2016048162A (ja) * 2015-12-14 2016-04-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眭敏: "多元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加工工艺及问题浅析", 《焊接技术》 *
葛洋等: "微通道换热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化工进展》 *
陈姝等: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在强化传热方面的进展", 《广东化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8322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加工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71889B2 (ja) 2022-11-15
JPWO2020188989A1 (ja) 2021-11-11
KR102508877B1 (ko) 2023-03-09
KR20210129121A (ko) 2021-10-27
CN113597349B (zh) 2023-06-06
WO2020188989A1 (ja) 2020-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99786A1 (en)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US8782891B2 (en) Apparatus for temporarily assembling heat exchanger
EP3480547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provided with heat exchanger
CN110612425B (zh) 热交换器
US10465924B2 (en) Heat exchanger
JP2019052784A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3597349B (zh)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US7013961B2 (en) End plate for heat exchangers, heat exchanger hav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6157217B2 (ja) 扁平管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扁平管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6136124B2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交換器
KR102500310B1 (ko) 열교환기
JP2019158215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熱交換器
JP2014152955A (ja)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の製造装置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EP2135016B1 (en) A condenser
CN100489438C (zh) 热交换器散热鳍片
JP2016121838A (ja) 熱交換器
US20230175747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WO2022054408A1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KR20190092214A (ko) 열교환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7364952B1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装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搬送台車
US20220373264A1 (en)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20220196345A1 (en) Heat exchang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04301499A (ja) 熱交換器の仮組み用管素材矯正部材、熱交換器の仮組み装置および仮組み方法
CN115698608A (zh) 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
EP2009382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ur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