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7739A -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7739A
CN102997739A CN2011104459520A CN201110445952A CN102997739A CN 102997739 A CN102997739 A CN 102997739A CN 2011104459520 A CN2011104459520 A CN 2011104459520A CN 201110445952 A CN201110445952 A CN 201110445952A CN 102997739 A CN102997739 A CN 102997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mentioned
aforementioned tube
heat exchang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59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7739B (zh
Inventor
亿田宪治
塚崎岳
市村英男
国分喜三郎
阿部武司
河合孝彦
木谷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97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7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7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7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发生散热片的变形和散热片间距的混乱等,并且能够以廉价的制造成本快速地制造换热器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散热片保持部(121)保持散热片(2),使该散热片(2)的管插入槽与管(1)嵌合,从而将散热片(2)安装于管(1)的外周面,并且,同管(1)与散热片(2)之间的相对移动相对应地依次进行安装,由此将多个散热片(2)隔有规定间隔地安装于管(1)的外周面,管约束部(401)至少在向管(1)安装散热片(2)时以限制管(1)的宽度方向位置的方式约束管(1)。

Description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使制冷剂等流体在内部流通的管的外周面安装板状的多个散热片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如周知那样,空调机等所使用的换热器包括:作为剖面形成为扁平状且用于使制冷剂等流体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管的管、安装于该管的外周面的多个板状的热交换用的散热片。这样的换热器通常被称作翅片管式换热器,在以下的说明中,简称为换热器。以往,作为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使用了如下方法:将设有贯通孔的多个板状的热交换用散热片隔有适当间隔地层叠之后,将剖面为扁平状的管插入上述管的贯通孔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898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90173号公报
对于上述的以往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预先以确保规定间距的方式排列多个板状的散热片,并向设于散热片的贯通孔插入剖面形成为扁平状的制冷剂管(以下,称作管),但需要以确保规定间距的方式排列多个散热片,因此制造时间增加。另外,在将管插入散热片的贯通孔时,由于施加于散热片的力而使散热片发生变形或排列好的多个散热片的间距发生混乱,导致通风阻力增大,换热器的性能降低。
因此,为了防止上述的散热片变形和散热片的间距混乱,需要在散热片相互之间使用间隔工具,但在该情况下,根据换热器的机型的不同,有时由于一个换热器所使用的散热片的个数不同等,散热片的间距不相同。因此,为了制造不同散热片间距的换热器,零件件数增加,制造的换产调整作业时间增加,而且,用于应对不同的散热片间距的间隔工具的维护成本等变高。
此外,为了使设于散热片的插通孔与管的外表面之间不产生间隙,而将插通孔的宽度形成得小于管的宽度,但在插入时,散热片的插通孔与管的位置不对应,因此,散热片的插通孔会由于管而偏移变形,在散热片与管的外表面之间出现缝隙。制作高性能的换热器需要使散热片与管之间的导热良好,因此,产生散热片与管之间的固定方法的限制,即,作为散热片与管之间的固定方法,难以使用导热率良好的金属钎焊方法以外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以往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制作高性能的换热器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本发明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在使流体在内部流通的管的外周面上,沿上述管的长度方向隔有规定间隔地安装多个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工序,使想要安装于上述管的散热片和上述管沿上述管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散热片安装工序,将上述散热片逐片地安装于上述管;管约束工序,至少在上述散热片安装工序执行时,以限制上述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方式约束上述管。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是制造如下换热器的制造装置,该换热器包括:管,其使流体在内部流通;散热片,其通过使管插入槽与上述管的外周面嵌合而安装于上述管,该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片保持部,其能够保持想要安装于上述管的散热片;管保持部,其能够保持想要安装上述散热片的上述管;驱动部,其使上述散热片保持部和上述管保持部沿上述保持了的管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管约束部,其能够约束上述管并限制上述管的宽度方向位置,上述散热片保持部保持上述散热片并使其管插入槽与上述管嵌合,从而将上述散热片安装于上述管的外周面,并且,与上述移动相对应地依次进行上述安装,由此,将多个散热片隔有规定间隔地安装于上述管的外周面,上述管约束部至少在将上述散热片安装上述管时以限制上述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方式约束上述管。
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由于该制造方法包括:移动工序,使想要向管安装的散热片和管沿管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散热片安装工序,将散热片逐片地安装于管;管约束工序,至少在散热片安装工序执行时以限制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方式约束管,因此,不会发生散热片的变形和散热片间距混乱等,并且能够以廉价的制造成本快速地制造换热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包括:散热片保持部,其能够保持想要向管安装的散热片;管保持部,其能够保持想要安装散热片的管;驱动部,其使散热片保持部和管保持部沿保持了的管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管约束部,其能够约束管并限制管的宽度方向位置,散热片保持部保持散热片并使其管插入槽与上述管嵌合,从而将散热片安装于管的外周面,并且,与移动相对应地依次进行安装,从而以规定的间隔将多个散热片安装于管的外周面,管约束部至少在向管安装散热片时以限制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方式约束管,因此,散热片的安装位置稳定,能够防止散热片的变形或散热片间距的混乱,在散热片与管之间的固定方法中,能够使用除钎焊合金以外的导热率低的物质,并且能够以廉价的制造成本快速地制造换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制造的使用扁平状的管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制造的换热器的散热片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概念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具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旋转接头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概念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概念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概念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制造的使用剖面形成为扁平状的管的换热器的立体图。在图1中,换热器100为翅片管式换热器,由管1和散热片2构成,管1被插入管插入槽21而相互接合,上述管插入槽21设于散热片2。散热片2为平板状,以固定的间隔、即散热片间距平行地层叠有多个。剖面形成为扁平形状的管1并列配置有多根,使水、制冷剂等流体在各自内部流动。
图2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制造的换热器的散热片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在散热片2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大致U字状的管插入槽21,在经由该管插入槽21划分出的各面220上形成有狭缝(slit)22、23。并且,在散热片2的同一表面侧,沿各管插入槽21的边缘部以垂直立起的方式形成有使管1和散热片2紧贴并接合的散热片箍(collar)(未图示)。狭缝22、23和散热片箍相对于散热片2的表面向同一方向突出。
如上述那样,管1呈扁平形状,构成为能够使水、制冷剂等流体在其内部流动。通过使管1的剖面为扁平形状,不会增大在管1的外表面侧流动的空气的通风阻力,能够增大管内的制冷剂量,由此,即使在小型化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具有充分的性能的换热器。
散热片2以跨过并列配置的多个管1的方式配置,并通过在各管插入槽21内分别插入管1,从而安装于多个管1的外周面。如图1所示,形成为同一形状的多个散热片2以规定的散热片间距安装于多个管1的外周面。关于散热片2的个数,在用于空调机的换热器中,通常为数百个以上。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换热器通过使在各管1内流动的流体气化来经由管1及多个散热片2从大气吸收蒸发热,由此冷却大气。
作为用于形成上述的散热片2的散热片材料,通常使用厚度为“0.1”~“0.7”[mm]左右的以环状卷绕于卷轴(reel)的铝薄板,或者形成为片状的散热片材料。使用顺序冲压装置从环状或片状的散热片材料依次冲裁出形成为规定形状的多个散热片,由此逐片地形成散热片2。另外,散热片2也可以使用顺序冲压装置以外的装置来逐片地形成。
实施方式1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概念图。在图3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为:在使流体在内部流通的管1的外周面上,沿上述管1的长度方向隔有规定间隔地安装多个散热片2,该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包括:移动工序,使想要向上述管1安装的散热片2和上述管1沿上述管1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散热片安装工序,将上述散热片2逐片地安装于上述管1;管约束工序,至少在上述散热片安装工序执行时以限制上述管1的宽度方向位置的方式约束上述管。
更详细而言,其特征在于,上述管1沿上述管1的宽度方向隔有规定间隔地并列配置有多个,上述散热片2具有与上述并列配置的多个管1分别对应的多个管插入槽21,在上述散热片安装工序中,将分别与上述多个管插入槽21相对应的上述多个管1同时插入,以跨过上述多个管1的方式安装上述散热片2,在上述管约束工序中,分别约束上述并列配置的多个管1,从而以保持上述规定间隔的方式并列配置上述多个管1。另外,管约束工序见后述。
接下来,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在图3中,鼓(drum)122绕轴心X沿箭头A的方向、即在图3中顺时针方向以规定速度旋转。在该鼓122的周缘部设有沿鼓122的周向隔有规定间隔地设置的8个散热片保持部121。
各散热片保持部121伴随着鼓122的旋转以轴心X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在到达垂直方向的最上部时,接收并保持一个散热片2,在到达垂直方向的最下部时,将该保持的散热片2安装于管1的外周面。
如后述那样,使用散热片保持部121进行的散热片2的保持例如利用空气的吸入来吸附散热片2,即通过所谓的真空吸附来进行。散热片保持部121与后述的凸轮从动件124连结。
另外,在图3中示意性地表示了各散热片保持部121相对于鼓122的立起角度。
管1以其剖面的长径方向垂直的方式被保持,如后述那样以规定的速度沿箭头B方向移动。该管的移动与移动工序相对应,该移动工序使想要向管1安装的散热片2和上述管1在管1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另外,在将管1固定时,也可以使鼓122在与箭头B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对于该情况也见后述。
如上述那样,鼓122沿箭头A的方向以规定速度旋转,8个散热片保持部121在鼓122每旋转[1/8]周时、即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到达图3所示的鼓122的最下部的位置,将散热片2安装于处于停止期间中的管1的外周面。通过该动作进行的散热片向管的安装与将散热片2逐片地安装于管1的散热片安装工序相对应。安装有散热片2的管1沿箭头B的方向以规定速度移动与散热片间距相当的距离,然后再次停止来进行下一个散热片2的安装。因此,使用散热片保持部121向管1的外周面依次安装的散热片2的相互之间的间隔、即散热片间距始终保持为固定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变更管1向B方向的移动速度或变更鼓122的旋转速度,或变更这双方的速度,来任意地设定散热片间距。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具体结构的说明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中仅图示了上述的图3所示的8个散热片保持部121中的一个,其他的7个散热片保持部121均与图4所示的散热片保持部121为同一结构。
在图4所示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120中,隔有间隔地配置的一对鼓122的中心部固定于轴126,该轴126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一对支承部174,该一对鼓122伴随着轴126的旋转而旋转。在实施方式1中,轴126及鼓122从图4的右方向来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轴126经由联接器(coupling)127与马达128连结,被马达128驱动并以规定速度旋转。
散热片保持部121的转动轴129经由轴承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一对鼓122的每一个上。一对凸轮从动件124位于各鼓122的外侧,且分别经由连结板1241与散热片保持部121的转动轴129的端部连结。形成为同一形状的一对凸轮构件123配置在各鼓122的外侧,且分别被支承部174固定而在平常处于静止状态。
在伴随着鼓122的旋转而散热片保持部121到达大致垂直方向的最下部时,凸轮从动件124与设于凸轮构件123的周面的后述的凸起面接触,之后,伴随着鼓122的旋转被该凸起面推压,经由连结板1241使散热片保持部121以转动轴129为中心沿从图4的右方向来看为逆时针的方向转动到规定的角度。
扭簧125的一端固定于鼓122,另一端固定于散热片保持部121,从图4的右方向来看,始终沿顺时针方向对散热片保持部121施力。因此,凸轮从动件124在扭簧125的施力作用下被推压到凸轮构件123的凸起面,并在鼓122旋转规定角度的期间,在该凸起面的周面上转动。
通过使用凸轮构件123和凸轮从动件124,散热片保持部121进行如后述那样插入管1的散热片2的交换动作的时点的偏差变小,因此能够得到散热片间距更加一致的高性能的换热器。
旋转接头156与鼓122的旋转角度相对应地控制真空路径的连接或断开,该真空路径由与后述的真空泵连接的配管1551和连接于散热片保持部121的配管1552构成。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是从图4中仅抽出马达128、联接器127、鼓122、散热片保持部121、凸轮构件123、凸轮从动件124、扭簧125并使它们的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容易理解的图。
接下来,说明上述的旋转接头156的结构。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旋转接头的说明图,(a)是表示旋转接头的轴向的剖面的说明图,(b)是表示后述的第1间隔板的平面的说明图,(c)是表示后述的第2间隔板的平面的说明图。
在图6的(a)中,旋转接头156的固定部163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上述的支承部174,剖面形成为大致コ字状,包括设于中心部的贯通孔1631和设于垂直方向的下部的贯通孔1633。被马达128驱动的轴126的端部插入固定部163的贯通孔1631。另外,贯通孔1633经由接头1553与连接于真空泵的配管1551连接。密封构件1632插入于固定部163的贯通孔1631的内周面与轴126的外周面之间,气密地密封固定部163的内部和外部。
第1间隔板164的外周面固定于固定部163的内周面,供轴126贯通的贯通孔1641设于中央部。密封构件1642插入于第1间隔板164的贯通孔1641的内周面与轴126的外周面之间,气密地密封固定部163的内部和外部。如图6的(b)所示,在第1间隔板164的外周缘部附近形成有圆弧状地延伸的贯通长孔1643。该贯通长孔1643从第1间隔板164的垂直方向最下部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在大致250度的角度范围内延伸。
旋转部161固定于轴126,与轴126一起旋转。设于该旋转部161的中央部侧的贯通孔1611经由接头1554与连接于散热片保持部121的配管1552连接。
第2间隔板162固定于旋转部161,与轴126及旋转部161成为一体地进行旋转。如图6的(c)所示,该第2间隔板162包括自中央部附近向外周缘部附近延伸的8个贯通长孔1621。上述的贯通长孔1621以等间隔的方式形成为放射状,且各设定位置与上述的图3所示的8个散热片保持部121的设定位置相对应。
该第2间隔板162的一个表面与第1间隔板164的一个表面抵接,由于第2间隔板162旋转,它们的表面彼此保持气密并进行滑动。为了缓冲与固定部163的内周面及第1间隔板164的摩擦,第2间隔板162由树脂形成。
在设于第2间隔板162的贯通长孔1621和第1间隔板164的圆弧状的贯通长孔1643位于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时,与真空泵连接的配管1551经由接头1553、固定部163的内部、第1间隔板164的贯通长孔1643、第2间隔板162的贯通长孔1621及接头1554,与连接于散热片保持部121的配管1552连接。
另一方面,在设于第2间隔板162的贯通长孔1621与第1间隔板164的圆弧状的贯通长孔1643位于完全不重叠的位置时,配管1551和配管1552被第1间隔板164遮断。
在鼓122旋转时,配管1552和第2间隔板162的贯通长孔1621沿圆周方向移动,第1间隔板164的贯通长孔1643不移动。因此,随着这些贯通长孔的位置偏移,在某一相位区间,贯通长孔1621和贯通长孔1643被遮断。通过以在散热片保持部121到达散热片插入位置时真空路径被遮断的方式设定贯通长孔1643的位置,防止在向管1插入散热片后散热片2由于吸附力而使散热片安装位置偏移。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表示从真空泵157经由配管1551、1552到达散热片保持部121的真空路径。散热片保持部121包括:作为等间隔地形成的8个槽部的U字槽151;在各U字槽151之间在散热片保持部121的一个表面开口的7个吸附孔154;形成于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内部并与上述的各吸附孔154和接头1555连通的内部通路152。
如上述那样,在旋转接头156的第1间隔板164的贯通长孔1643和第2间隔板162的贯通长孔1621位于重叠的位置时,由于真空泵157的动作,经由配管1551、接头1553、旋转接头156、配管1552、接头1555及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内部通路152,空气从各吸附孔154被真空泵157吸引。
通过从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吸附孔154吸入空气而将散热片2吸附并保持于散热片保持部121,在如上述那样通过旋转接头156遮断配管1551与配管1552的连接而不从吸附孔154吸入空气时,散热片2从散热片保持部121的保持被释放。
散热片2以其8个管插入槽21与散热片保持部121的U字槽151重叠的方式保持于散热片保持部121。U字槽151的宽度尺寸形成得稍大于散热片2的管插入槽21的宽度尺寸。
接下来,说明上述的图4所示的构成管保持部的台(stage)部140。在图4中,第1支承构件1751以移动自如的方式载置在固定的一对直线导轨(linear guide)141上。第2支承构件1752经由4个气缸(aircylinder)144支承在第1支承构件1751上。在第2支承构件1752的上表面,以管1的长度方向与直线导轨141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式载置有多个管1。并且,这些管1以其剖面的长径与垂直方向一致的方式被载置。
滚珠丝杠142与马达143的输出轴连结,使用马达143驱动沿规定方向以规定速度间歇移动。第1支承构件1751经由螺母构件1241与滚珠丝杠142连结,能够通过滚珠丝杠142沿规定方向的旋转向从图的右方向来看的左方向以规定速度间歇移动。滚珠丝杠142、螺母构件1421、马达143构成使散热片保持部121和管保持部140沿保持了的管1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的驱动部。上述的气缸144调节第2支承构件1752的垂直方向的高度。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是将台部140从图4抽出来进行表示的图。
在图4中,台部140的第2支承构件1752的高度被表示为在位于垂直方向的最下部的散热片保持部121的U字槽151内没有插入管1的高度,但在将散热片2插入管1时,台部14的第2支承构件1752被气缸144驱动而移动到管1插入散热片保持部121的U字槽内的高度。
另外,在换热器的制造装置120运转时,台部140相对于想要安装的散热片2使管1沿其长度方向间歇移动与散热片间距相对应的长度。在管1进行间歇移动期间的停止时,将想要安装的散热片2安装于管1的外周面。因此,通过改变台部140的水平移动距离,能够制作各种散热片间距的换热器。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管约束部。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表示管约束部。在图9中,散热片约束部401由如下部分构成:多个约束销402;设有用于以等间距的方式固定这些约束销402的孔(未图示)的基板403;在基板403的背面的一个侧部隔有间隔地固定的一对第1导向件405;与第1导向件405同样地构成的、在基板403的背面的另一侧部隔有间隔地固定的一对第2导向件(未图示);与基板403的背面相对应地配置、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同第1导向件25和第2导向件的内侧侧面抵接的一对导轨404。
多个约束销402通过将一部分插入在基板403的表面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分别设有一列的孔内而固定。在基板403的表面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每两个分别邻接的约束销402限制管1在基板403的表面上的水平方向位置。由此,多个管1在管1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相等间距。
位于管1的两侧部的约束销402的间隔被设定得稍大于管1的宽度,管约束部401相对于多个管1的装卸和移动容易进行。
另外,在图9中图示了以如下方式设定的情况,即:约束销402配置为两列,位于多个管1的两侧部的销为同一列,但也可以将约束销402排列为3列以上,或者,也可以使位于多个管1的两侧部的约束销不为同一列,例如以交错状排列。
基板403能够经由第1导向件405和第2导向件在一对导轨404的表面上滑动,沿多个管1的宽度方向自如地水平移动。因此,基板403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能够与多个管1的宽度方向的设定位置相对应地设定。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如图11所示,管约束部401相对于散热片插入位置被设置在管1的行进方向的后方。并且,管约束部401被设置在如下位置:不干涉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动作,即使散热片保持部121使121a、121b、121c及其位置发生变化,也始终能够避开该移动的散热片保持部121。
管约束部401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相对于鼓122的设置位置始终相对固定,或者,也可以在每次完成散热片2向管1的安装时,管约束部401离开管1并向图中的下方移动,在将下一个散热片2安装于管1的时点之前,再次向图中的上方移动,反复进行约束多个管1的动作。这些散热片约束动作与管约束工序相对应,在该管约束工序中,至少在上述散热片安装工序执行时,以限制上述管1的宽度方向位置的方式约束上述管。
接下来说明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动作。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a)表示即将向管1的外周面安装散热片2之前的状态,(b)表示将散热片2安装于管1的外周面时的状态,(c)表示刚将散热片2安装于管1的外周面后的状态,(d)表示从(c)的状态又经过了一段时间时的状态。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图10仅图示了8个散热片保持部12中的一个,表示其动作状态。
在散热片保持部121位于鼓122的垂直方向的最上部的位置时,如上述那样,与该散热片保持部121相对应的第2间隔板162的贯通长孔1621为与第1间隔板164的贯通长孔1643重叠的状态,因此,配管1551和配管1552为连接状态,该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吸附孔154吸入空气。
从散热片供给部(未图示)供给来的一个散热片2被供给到位于该鼓122的最上部的位置的散热片保持部121,在散热片2的管插入槽21与散热片保持部的U字槽151重叠的状态下,散热片2被吸附并保持于散热片保持部121。伴随着鼓122的旋转,8个散热片保持部121隔有规定的时间间隔地依次到达鼓122的最上部,并依次被供给一个散热片2而保持该散热片2,伴随着鼓122的旋转,通过图10的顺时针方向的圆周运动,到达图10(a)所示的位置。
在保持有散热片2的散热片保持部121到达图10(a)所示的位置时,多个管1的一部分成为嵌合于保持在散热片保持部12上的散热片2的管插入槽21及散热片保持部121的U字槽151内的状态。此时,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凸轮从动件124位于与凸轮构件123的平坦面1231接触或不接触的位置,相对于鼓122的周面为直立的状态。
接下来,在散热片保持部121伴随着鼓122的旋转而到达图10(b)的位置时,散热片保持部12的凸轮从动件124到达凸轮构件123的凸起面1232,并且,保持于散热片保持部12的散热片2成为其宽度方向与垂直方向大致一致的状态,且成为管1完全嵌合于该散热片2的管插入槽21内的状态,散热片2被安装于管1的外周面。
此时,旋转接头156的第2间隔板162的贯通长孔1621相对于第1间隔板164的贯通长孔1643如图6(b)所示那样成为一部分重叠的状态,配管1551与配管1552被连接,由于鼓122从该状态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使该贯通长孔1621成为与贯通长孔1643不重叠的状态,配管1551与配管1552的连接被遮断,该散热片保持部121结束对散热片2的保持。
在鼓122从图10(b)的状态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凸轮从动件124与凸轮构件123的凸起面1232接触并被推起,散热片保持部121以其转动轴129为中心沿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如图10(c)所示那样离开安装于管1的外周面的散热片2。
在鼓122进一步旋转且散热片保持部121到达图10(d)所示的位置时,散热片保持部121进一步离开安装于管1的散热片2,之后,伴随着鼓122的旋转而向鼓122的顶部移动。之后,在再次到达鼓122的顶部时,再次使用散热片供给部供给新的散热片2并保持该散热片2。
图11的说明图表示通过凸轮构件123和凸轮从动件124进行的散热片保持部121的从装置轴向看到的动作。管约束部401的设定范围如上述那样使用斜线表示。在凸轮从动件124伴随着鼓122的旋转而沿箭头175的方向描画凸轮构件123的周面时,沿凸轮构件123的周面的曲线,散热片保持部121相对于鼓122的角度如图示那样地向121a→121b→121c发生变化。通过像这样使凸轮构件123的半径改变,能够以交换插入管1的散热片2的方式使散热片保持部121动作。
如上述的图3所示,鼓122在本实施方式1中具有8个散热片保持部121,各散热片保持部121依次进行使用上述的图11所说明的动作,该工序反复进行直到规定数量的散热片以规定的散热片间距安装于管1。结果,制造出图1所示的换热器。
在将散热片2插入管1的期间,上述的管约束部401的约束销402从管1的两侧部约束管1。因此,能够不引起散热片2错位和变形地将散热片2插入管1,能够得到散热片间距一致的高性能的换热器。
另外,如上述那样,管约束部401的基板403能够经由第1导向件405和第2导向件在一对导轨404的表面上滑动,在多个管1的宽度方向上自如地水平移动,因此,基板403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能够对应于多个管1的宽度方向的错位进行修正,能够始终可靠地约束管1,防止散热片2插入时管1的位置改变。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相对于想要安装的散热片使管在其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速度间歇移动,在管处于停止的期间,在管的外周面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安装想要安装的散热片,因此,能够可靠地将散热片逐片地插入管的规定位置,能够不使用间隔工具地以所希望的间距制造没有散热片变形和间距混乱的换热器。
另外,通过改变台部移动量,能够容易地制造与各种散热片间距相对应的换热器。
此外,在散热片保持部将散热片插入后,能够不改变动作方向地交换散热片,能够将散热片连续地插入管,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能够快速地制造换热器的制造装置。
另外,散热片保持部能够通过真空吸附把持散热片,在散热片插入位置使用真空路径中的间隔板使真空吸附停止并使散热片离开,在散热片插入后,在散热片保持部交换安装了的散热片时,能够避免由于吸附力使插入后的散热片位置发生变动、散热片间距混乱的情况。
此外,在将散热片插入管的期间,管约束部的约束销从管的两侧部约束管。因此,能够不使散热片错位和变形地将散热片插入管,能够得到散热片间距一致的高性能的换热器。除此之外,能够缩小散热片与管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在散热片与管之间的固定方法中能够使用钎焊合金以外的导热率低的物质。
实施方式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中,使载置有管的台部移动,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将台部固定,使支承散热片保持部的鼓侧移动。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在图11中,一对支承部1741支承马达128、联接器127、鼓122、散热片保持部121、凸轮构件123、凸轮从动件124等,并经由气缸1441载置于一对直线导轨1411。该支承部1741通过未图示的马达在直线导轨1411上以规定的速度间歇移动。
另一方面,载置管1的板(table)140(未图示)以不移动的方式固定。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具有图9所示的管约束部40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能够将散热片逐片地插入管的规定位置,因此,能够不使用间隔工具地以所希望的间距制造没有散热片变形和间距混乱的换热器,此外,在将散热片插入管的期间,管约束部的约束销从管的两侧部约束管,因此能够不引起散热片错位和变形地将散热片插入管,能够得到散热片间距一致的高性能的换热器等,能够实现与实施方式1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在实施方式3中,代替使用上述凸轮构件123和凸轮从动件124,通过伺服马达171使散热片保持部121转动。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或2相同,具有图9所示的管约束部40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散热片保持部121能够如后述那样通过伺服马达171的控制任意地调整进行插入管1的散热片2的交换动作的时点,并且,通过伺服马达171的动作,能够得到散热片间距一致的高性能的换热器。
此外,在将散热片插入管的期间,管约束部的约束销从管的两侧部约束管。因此,能够不引起散热片错位和变形地将散热片插入管,能够得到散热片间距一致的高性能的换热器。
实施方式4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如图14所示,进行配管1551与配管1552的连接或遮断的机构不是如上述那样地使用第1间隔板及第2间隔板,而是在配管1552的一部分上设置电磁阀172,使用传感器173检测散热片保持部121是否到达向管1插入的位置,并向电磁阀172发送电信号,由此,进行由配管1551和配管1552构成的真空路径的开闭。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3中的任意一个中的结构相同,具有图9所示的管约束部40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能够容易地微调整使用散热片保持部121进行的散热片的吸附开始和吸附解除的时点,因此具有容易进行装置的调整的效果。
此外,在将散热片插入管的期间,管约束部的约束销从管的两侧部约束管。因此,能够不引起散热片错位和变形地将散热片插入管,能够得到散热片间距一致的高性能的换热器。
实施方式5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不是通过真空吸附来进行散热片的保持,而是使用空气总阀代替真空泵,使空气从散热片保持部的吸附孔喷出,产生伯努利效应而把持散热片。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3中的任意一个中的结构相同,具有图9所示的管约束部40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能够不使用高价的真空泵地保持散热片。此外,在将散热片插入管的期间,管约束部的约束销从管的两侧部约束管。因此,能够不引起散热片错位和变形地将散热片插入管,能够得到散热片间距一致的高性能的换热器。
实施方式6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仅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5中的任意一个中的结构相同,具有图9所示的管约束部401。
在图15中,在管保持用的台部的第2支承构件1752的上表面,以管1的长度方向与直线导轨(参照图4中的141)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式载置有多个管1。并且,这些管1以其剖面的长径与垂直方向一致的方式被载置。在第2支承构件1752上,与载置多个管1的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有贯通孔1700。
在管保持用的台部的第2支承构件1752的背面侧,配置有散热片安装维持部200。在散热片安装维持部200的顶端部,隔有规定的间隔地排列有多个能够贯通第2支承构件1752的贯通孔1700的散热片推压突起201。通过这些散热片推压突起201,散热片安装维持部200如后述那样推压以跨过多个管1的方式安装的散热片,防止安装了的散热片偏离管1的安装位置。其他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6中的任意一个中的结构相同。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概念图。如图16所示,具有用于把持散热片2并向管1插入的散热片保持部121和使该散热片保持部121沿圆轨道移动的鼓122。在该实施方式7中,在鼓122上设有6个散热片保持部121。另外,关于未图示的其他结构,除上述的图15中的第2支承构件1752、散热片安装维持部200以外,与图3~图5相同。
散热片安装维持部200被轴211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与散热片推压突起20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安装有凸轮从动件210。该凸轮从动件210能够在散热片安装维持部驱动用凸轮300的周面上滑动。散热片安装维持部驱动用凸轮300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如后述那样与散热片保持部121的转动同步地转动。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a)表示即将向管1的外周面安装散热片2之前的状态,(b)表示将散热片2安装于管1的外周面时的状态,(c)表示刚将散热片2安装于管1的外周面后的状态,(d)表示从(c)的状态又经过了一段时间时的状态。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图17仅图示了6个散热片保持部121中的一个,表示其动作状态。
在图17中,从散热片供给部(未图示)供给的一个散热片2被供给到该散热片保持部121,该散热片2如上述那样以散热片的管插入槽与散热片保持部的U字槽重叠的状态被吸附并保持于散热片保持部121。伴随着鼓的旋转,6个散热片保持部121相互隔有规定的时间间隔地依次被供给一个一个的散热片2并保持该散热片2,伴随着鼓122的旋转,沿图17的顺时针方向进行圆周运动,从而到达图16(a)所示的位置。
在保持有散热片2的散热片保持部121到达图17(a)所示的位置时,管1的一部分成为嵌合于保持在散热片保持部12上的散热片2的管插入槽及散热片保持部121的U字槽内的状态。此时,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凸轮从动件124位于与凸轮构件123的平坦面1231接触或不接触的位置,相对于鼓122的周面为直立的状态。另外,此时,散热片安装维持部200位于离开管1的位置。
接下来,在散热片保持部121伴随着鼓122的旋转到达图16(b)的位置时,散热片保持部12的凸轮从动件124到达凸轮构件123的凸起面,并且,保持于散热片保持部12的散热片2成为其宽度方向与垂直方向大致一致的状态,并且成为管1完全嵌合于其管插入槽内的状态,将散热片2安装于管1的外周面。
与此同时,散热片安装维持部200的凸轮从动件210从被散热片安装维持部驱动用凸轮300的凸起面推起的位置返回到平坦面,结果,散热片安装维持部200以轴211为中心沿图17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散热片推压突起201从图中的右方推压刚安装于管1的散热片2,将散热片2维持在管1的外周面上的安装位置。
在鼓122从图17(b)的状态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凸轮从动件124与凸轮构件123的凸起面接触并被推起,散热片保持部121以其转动轴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如图17(c)所示那样离开安装于管1的外周面的散热片2。此时,散热片安装维持部200保持对安装于管1的散热片2进行推压的状态。
在鼓122进一步旋转且散热片保持部121到达图17(d)所示的位置时,散热片保持部121进一步离开安装于管1的散热片2,之后,伴随着鼓122的旋转向鼓122的顶部移动。之后,在再次到达鼓122的顶部时,再次通过散热片供给部供给新的散热片2并保持该散热片2。此时,散热片安装维持部200的凸轮从动件210被散热片安装维持部驱动用凸轮300的凸起面推起,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离开安装了的散热片2及管1。
如以上所述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能够制造如下换热器,该换热器抑制在使用散热片保持部121将散热片2安装于管1之后由于散热片保持部121从管1退避(图17(c)所示的状态)所引起的散热片2的错位,抑制散热片2的变形及散热片间距的混乱,减小通风阻力,提高换热器的性能,抑制散热片插入位置的外观的外形恶化。另外,能够使散热片的错位修正操作在以后的工序中消失,能够缩短生产标准时间。
此外,在将散热片插入管的期间,管约束部的约束销从管的两侧部约束管。因此,能够不引起散热片错位和变形地将散热片插入管,能够得到散热片间距一致的高性能的换热器。
实施方式7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概念图。在图18中,管约束部401具有多个用于使管的间距一致的约束块406。邻接的约束块406以从管1的两侧部夹持管1的方式约束管1,使多个管在管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等间距。邻接的约束块406之间的间隙4061被设定得稍大于管的宽度,容易进行管约束部401的装卸和移动。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与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基板403能够经由第1导向件405和第2导向件在一对导轨404的表面滑动,并沿多个管的宽度方向自如地水平移动。因此,基板403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能够对应多个管的宽度方向的错位进行修正。
如图18那样构成的管约束部401被设置在如下位置:始终在散热片插入位置的后方附近,且不干涉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动作,能够避开散热片保持部121。即,如在图11中使用斜线表示管约束部401的设置范围那样,管约束部401被设置在如下位置:始终存在于散热片插入位置的后方附近,即使如后述那样散热片保持部121如121a、121b、121c那样地移动,也不干涉该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动作,能够避开散热片保持部121。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6中的任意一个中的结构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由于使用约束块约束管,因此,约束块与管的接触面积增大,能够实现如下特殊的效果,即,能够防止在管的表面出现划伤等损伤。
实施方式8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概念图。在图19中,管约束部401的基板403具有以规定间隔并列设置的多个约束槽407。在约束槽407中分别插入管,将多个管在管的宽度方向上等间距的设置。约束槽407的宽度被设定得稍大于管的宽度,容易进行管约束部401的装卸和移动。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与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基板403能够经由第1导向件405和第2导向件在一对导轨404的表面上滑动,并沿多个管1的宽度方向自如地水平移动。因此,基板403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能够对应多个管1的宽度方向的错位进行修正。
如图19那样构成的管约束部401被设置在如下位置:始终在散热片插入位置的后方附近,且不干涉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动作,能够避开散热片保持部121。即,如在图11中使用斜线表示管约束部401的设置范围那样,管约束部401被设置在如下位置:始终存在于散热片插入位置的后方附近,即使散热片保持部121如后述那样如121a、121b、121c那样地移动,也不干涉该散热片保持部121的动作,能够避开散热片保持部121。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7中的任意一个中的结构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由于使用约束槽约束管,因此约束槽的壁面与管的接触面积增大,能够实现如下这样的特殊的效果:能够防止在管的表面出现划伤等损伤。
实施方式9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概念图,特别是,表示管约束部的主要结构。在图20中,管约束部401的基板403在基板403的中心X的两侧分别各具有4个从中心X向两侧部侧延伸的矩形的凹部4031。中心X的两侧的4个凹部4031分别隔有规定间隔地并列设置。
上述的8个凹部4031通过沿中心X形成的中央凹部(未图示)以底面成平面状地连续的方式被连结。另外,中央凹部在基板403的图中左方的端部开放。在中心X的两侧延伸的各4个的凹部4031相对于中心X形成为线对称。
可动板408具有在中央部延伸的中央板体4081和从该中央板体4081的两侧部在直角方向上突出的各4个矩形的凸部4082。由中央板体4081和8个凸部4082构成的可动板408的厚度形成为与基板403上的上述中央凹部和8个凹部4031的深度相同的尺寸。另外,形成于基板403的上述8个凹部4081的宽度W被设定得比形成于可动板408的上述的8个凸部4082的宽度尺寸大尺寸T。
可动板408的中央板体4081插入到形成于基板403的中央凹部内,可动板408的8个凸部4082插入基板403的8个凹部4031内。并且,可动板408的中央板体4081的顶端部4083从基板403的中央凹部的开放部分向基板403的外部突出。
如上述那样,可动板408的8个凸部4082的宽度被设定得比基板403的8个凹部4031的宽度W小尺寸T,因此,可动板408能够沿中心X的方向滑动尺寸T。在图20中,表示可动板408向图的右侧最大限度地滑动的状态。
在与基板403的凹部4031邻接的脊部4032上,以相对于中心X线对称的方式各固定并排列有4个固定约束销407。另外,在可动板408的各个凸部4082上,各固定有一个可动约束销4072。如图20所示,在中心X的两侧,分别交替地排列有每4个一列的上述的固定约束销4071和可动约束销4072。
另外,虽然在图20中未图示,但如图9所示,具有:在基板403的背面的一侧部隔有间隔地固定的一对第1导向件405;与第1导向件405同样地在基板403的背面的另一侧部隔有间隔地固定的一对第2导向件(未图示);与基板403的背面相对应地配置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第1导向件25和第2导向件的内侧侧面抵接的一对导轨404。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8中的任意一个中的结构相同。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管约束部401如上述的图11所示那样被设置在使用斜线表示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管1以与管约束部401的中心X在直角方向上交叉的状态插入于分别排列在中心X的两侧的固定约束销4071和可动约束销4072之间。结果,管1以其两侧部与固定约束销4071和可动约束销4072接触的方式被约束。在该实施方式9中,邻接的一对固定约束销4071和可动约束销4072在中心X的两侧各设有4对,能够并列地约束4根管1。
如上述那样,可动约束销4072能够与管1的宽度相对应地与可动板408一起滑动。例如,若使可动板408的顶端部4083能够在凸轮(未图示)的凸轮面上滑动,则通过使凸轮旋转,能够使可动板408在尺寸T的范围内滑动,能够任意地调整固定约束销4071和可动约束销4072的相对间隔。
因此,在改变换热器的管1的宽度尺寸时,通过凸轮的旋转使可动板408滑动,由此,能够使固定约束销4071与可动约束销4072的相对间隔与该管1的宽度相对应。像这样,在采用能够使用凸轮调整固定约束销4071与可动约束销4072的相对间隔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将固定约束销4071和可动约束销4072称作约束凸轮从动件。
多个可动约束销4072一体地固定于可动板408,因此,能够同时沿中心X的延伸方向滑动,其与分别对应的固定约束销4071的相对间隔相同,能够保证多个管1的宽度和散热片2的管插入槽21的宽度完全合适,能够使多个管1的排列间距和散热片2的多个管插入槽21的排列间距高精度地匹配,能够进一步提高两者的贴紧度。
另外,代替使用凸轮,也可以例如与机型相对应地预先存储固定约束销4071与可动约束销4072的相对间隔,根据该存储,使用驱动装置使可动板408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如上述那样,能够以高精度制造高性能的换热器。
附图标记说明
100换热器              1管
2散热片                21管插入槽
22、23狭缝             120换热器的制造装置
121散热片保持部        122鼓
123凸轮构件            124凸轮从动件
174、1741支承部        126轴
127联接器              128、143马达
1241连结板             129散热片保持部的旋转轴
125扭簧                156旋转接头
1551、1552配管         164第1间隔板
162第2间隔板           1621、1643贯通长孔
151U字槽               154吸附孔
1553、1554、1555接头
161旋转部                     152内部通路
157真空泵                     140台部
141、1411直线导轨             163固定部
1632密封构件                  142滚珠丝杠
1611、1631、1633、1641贯通孔  1421螺母构件
1751第1支承构件               1752第2支承构件
144、1441气缸                 1232凸起面
171伺服马达                   172电磁阀
173传感器                     200散热片安装维持部
201散热片推压突起             1700插通孔
210凸轮从动件                 300散热片安装维持部驱动用凸轮
401管约束部                   402约束销
403基板                       404导轨
405第1导向件                  406约束块
4061约束块间的间隙            407约束槽
408可动板                     4081可动板的中央板体
4082可动板的凸部              4083可动板的顶端部
4031基板的凹部                4032基板的脊部
4071固定约束销                4072可动约束销

Claims (16)

1.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在使流体在内部流通的管的外周面上,沿上述管的长度方向隔有规定间隔地安装多个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工序,使想要安装于上述管的散热片和上述管沿上述管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
散热片安装工序,将上述散热片逐片地安装于上述管;
管约束工序,至少在执行上述散热片安装工序时以限制上述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方式约束上述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沿上述管的宽度方向隔有规定间隔地并列配置有多个,
上述散热片具有与上述并列配置的多个管分别对应的多个管插入槽,
在上述散热片安装工序中,将与上述多个管插入槽分别对应的上述多个管同时插入,以跨过上述多个管的方.式安装上述散热片,
在上述管约束工序中,通过分别约束上述并列配置的多个管,使上述多个管保持上述规定间隔地并列配置。
3.一种换热器的制造装置,该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制造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管,该管使流体在内部流通;散热片,该散热片通过使管插入槽与上述管的外周面嵌合而安装于上述管,其特征在于,具有:
散热片保持部,该散热片保持部能够保持想要安装于上述管的散热片;
管保持部,该管保持部能够保持想要安装上述散热片的上述管;
驱动部,该驱动部使上述散热片保持部和上述管保持部沿上述保持了的管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
管约束部,该管约束部能够约束上述管并限制上述管的宽度方向位置,
上述散热片保持部保持上述散热片并使其管插入槽与上述管嵌合,由此将上述散热片安装于上述管的外周面,并且,与上述移动相对应地依次进行上述安装,从而将多个散热片隔有规定间隔地安装于上述管的外周面,
上述管约束部至少在将上述散热片安装于上述管时以限制上述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方式约束上述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在上述管的宽度方向上隔有规定间隔地并列配置有多个,
上述散热片具有与上述并列配置的多个管分别对应的多个管插入槽,
上述散热片保持部将与上述多个管插入槽分别对应的上述多个管同时插入,并以跨过上述多个管的方式安装上述散热片,
上述管约束部在以跨过上述多个管的方式安装上述散热片时分别约束上述并列配置的多个管,并使上述并列配置的多个管保持上述规定间隔地并列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约束部具有:
基板;
至少一对约束销,该至少一对约束销固定于上述基板,从上述管的两侧部约束上述管,限制上述管的宽度方向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约束部具有:
基板;
至少一对约束块,该至少一对约束块固定于上述基板,从上述管的两侧部约束上述管,限制上述管的宽度方向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约束部具有:
基板;
约束槽,该约束槽设于上述基板,将上述管插入并限制上述管的宽度方向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约束部具有:
至少一个固定销,该至少一个固定销固定于上述基板;
至少一个可动销,该至少一个可动销与上述固定销相对,能够调整相对于上述固定销的相对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片保持部设有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鼓,该鼓能够绕轴心旋转,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上述散热片保持部;
凸轮构件;
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与上述散热片保持部连结,在上述鼓的规定旋转位置与上述凸轮构件的规定部位抵接,使上述散热片保持部转动,
通过上述凸轮从动件使上述散热片保持部转动,从而使上述散热片保持部离开安装于上述管的上述散热片。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鼓,该鼓能够绕轴心旋转,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上述散热片保持部;
伺服马达,该伺服马达与上述散热片保持部连结,在上述鼓的规定旋转位置使上述散热片保持部转动,
通过上述伺服马达使上述散热片保持部转动,从而使上述散热片保持部离开安装于上述管的上述散热片。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片保持部通过真空吸附保持上述散热片,
该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具有间隔板,该间隔板设于进行上述真空吸附的路径的中途,能够开闭上述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片保持部通过真空吸附保持上述散热片,
该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具有电磁阀,该电磁阀能够控制进行上述真空吸附的路径的开闭。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片保持部通过伯努利效应保持上述散热片。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散热片安装维持部,该散热片安装维持部在每次进行上述依次安装时,将上述被安装了的上述散热片维持在安装了该散热片的上述管的外周面上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片安装维持部与通过上述散热片保持部进行的上述散热片的安装同步,在每次将上述散热片依次安装于上述管的外周面时,将上述被安装了的散热片维持在安装了该散热片的上述管的外周面上的位置。
CN201110445952.0A 2011-09-15 2011-12-28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Active CN1029977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1524A JP5748625B2 (ja) 2011-09-15 2011-09-15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11-201524 2011-09-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7739A true CN102997739A (zh) 2013-03-27
CN102997739B CN102997739B (zh) 2015-11-18

Family

ID=47926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5952.0A Active CN102997739B (zh) 2011-09-15 2011-12-28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48625B2 (zh)
CN (1) CN10299773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7349A (zh) * 2019-03-19 2021-11-0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CN115106745A (zh) * 2022-08-02 2022-09-27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 一种机柜空调换热芯体的自动组装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4321B2 (ja) * 2014-05-16 2017-1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製造装置
JP6486208B2 (ja) * 2015-06-05 2019-03-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製造装置
CN110506188B (zh) 2017-04-20 2021-08-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热器的制造装置
JP6799522B2 (ja) * 2017-11-30 2020-12-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流束計測システ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9766A (ja) * 1995-09-12 1997-03-28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89870A (ja) * 1996-09-18 1998-04-10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及び熱交換器
CN1185205A (zh) * 1995-05-02 1998-06-17 戴维·B·皮尔斯 安装冷却管散热片的机器和方法以及产品
JP2001041586A (ja) * 1999-07-30 2001-02-16 Atago Seisakusho:Kk 熱交換器
CN1761854A (zh) * 2003-12-15 2006-04-19 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1769689A (zh) * 2009-01-05 2010-07-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CN102313477A (zh) * 2010-06-30 2012-01-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96566A (en) * 1932-11-22 1935-04-02 Modine Mfg Co Machine for fabricating radiator cores
JPS6478731A (en) * 1987-09-21 1989-03-24 Calsonic Corp Automatic assembling for heatexchanger core
JPH078462B2 (ja) * 1990-04-26 1995-02-01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コアの自動組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205A (zh) * 1995-05-02 1998-06-17 戴维·B·皮尔斯 安装冷却管散热片的机器和方法以及产品
JPH0979766A (ja) * 1995-09-12 1997-03-28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89870A (ja) * 1996-09-18 1998-04-10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及び熱交換器
JP2001041586A (ja) * 1999-07-30 2001-02-16 Atago Seisakusho:Kk 熱交換器
CN1761854A (zh) * 2003-12-15 2006-04-19 臼井国际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1769689A (zh) * 2009-01-05 2010-07-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CN102313477A (zh) * 2010-06-30 2012-01-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7349A (zh) * 2019-03-19 2021-11-0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CN115106745A (zh) * 2022-08-02 2022-09-27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 一种机柜空调换热芯体的自动组装设备
CN115106745B (zh) * 2022-08-02 2023-10-10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 一种机柜空调换热芯体的自动组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7739B (zh) 2015-11-18
JP5748625B2 (ja) 2015-07-15
JP2013059847A (ja) 201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7739A (zh)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JP5787619B2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装置
CN101615508B (zh) 扁立线圈绕线方法及绕线装置
CN102638964A (zh) 多层型回转头、电路元件安装机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CN102858477A (zh) 弯管机及使用该弯管机的涡旋形管的弯管加工方法
CN103339281A (zh) 成膜装置
EP2423143B1 (en) Use of a yarn winding device
CN104048548A (zh) 可调节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JP5954945B2 (ja) 複重型ロータリヘッドによる複数部品同時取出方法
CN110571181A (zh) 施体衬底中的微装置布置
JP2014040328A (ja) ガイドローラー装置
CN104395209A (zh) 散料供料器
JP7037207B2 (ja) 熱交換チューブ整列装置
JP6093652B2 (ja) チューブ供給装置
US6715202B2 (en) Tube bender for forming serpentine heat exchangers from spine fin tubing
KR20130030928A (ko) 공작기계 툴매거진의 공구이송장치
CN100368143C (zh) 环管理系统
KR101937953B1 (ko) 열교환기의 튜브와 핀 조립장치
CN102310320B (zh)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102313477A (zh)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US7582048B2 (en) Fabric folding machine structure
US20080083597A1 (en) Product transport apparatus
EP3614090B1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heat exchanger
JP2010135757A (ja) 配設装置
JP2014149096A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