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7457A - 波长转换构件、背光单元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波长转换构件、背光单元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7457A
CN113557457A CN201980093864.3A CN201980093864A CN113557457A CN 113557457 A CN113557457 A CN 113557457A CN 201980093864 A CN201980093864 A CN 201980093864A CN 113557457 A CN113557457 A CN 113557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
wavelength conversion
phosphor
acrylat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38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胜田良孝
中村智之
及川太
佐藤真弓
坂本胜义
吉田雄麻
大槻大介
桐个谷国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ona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13557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745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1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30Elements contain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distinct from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6Filters comprising particles embedded in a solid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波长转换构件,其具备含有荧光体和光扩散材的波长转换层,且满足下述(1)或(2)中的至少一者。(1)扩散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0%,且波长转换层厚度小于或等于100μm。(2)光扩散材的含有率大于或等于所述波长转换层整体的2.0质量%。

Description

波长转换构件、背光单元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波长转换构件、背光单元和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的领域中,要求提高显示器的颜色再现性。作为提高颜色再现性的方法,如日本特表2013-544018号公报和国际公开第2016/052625号所记载,包含量子点荧光体的波长转换构件备受关注。
包含荧光体的波长转换构件例如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在使用包含发出红色光的荧光体和发出绿色光的荧光体的波长转换构件的情况下,如果对波长转换构件照射作为激发光的蓝色光,则利用从荧光体发出的红色光和绿色光以及透过波长转换构件的蓝色光,能够获得白色光。通过开发出包含荧光体的波长转换构件,从而显示器的颜色再现性从以往的NTSC((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Committee)比72%扩大到了NTSC比10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荧光体比较昂贵,因此从降低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的观点考虑,期望能以更少量的荧光体获得充分的波长转换效果。另外,作为目前用作荧光体的量子点荧光体,主流的是包含镉(Cd)的荧光体。另一方面,控制在电子电气设备类中所使用的重金属量的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因此,期望降低为了实现良好的色调平衡所需的量子点荧光体的量。
鉴于上述情况,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荧光体的量且实现预定色调的波长转换构件、以及使用该波长转换构件的背光单元和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包含以下形态。
<1>一种波长转换构件,其具备含有荧光体和光扩散材的波长转换层,且扩散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0%,上述波长转换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μm。
<2>根据<1>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扩散透过率相对于全光线透过率的比例大于或等于80%。
<3>根据<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上述光扩散材包含氧化钛。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上述光扩散材的含有率大于或等于上述波长转换层的2.0质量%。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上述波长转换层进一步包含树脂固化物。
<6>一种波长转换构件,其具备含有荧光体和光扩散材的波长转换层,上述光扩散材的含有率大于或等于上述波长转换层整体的2.0质量%。
<7>根据<6>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上述光扩散材包含氧化钛。
<8>根据<6>或<7>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扩散透过率相对于全光线透过率的比例大于或等于80%。
<9>一种背光单元,其具备<1>~<8>中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和光源。
<10>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9>所述的背光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提供能够抑制荧光体的量且实现预定色调的波长转换构件、以及使用该波长转换构件的背光单元和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波长转换构件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表示背光单元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其构成要素(也包含要素步骤等)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外都不是必须的。关于数值及其范围也同样,不限制本发明。
本公开中,使用“~”来表示的数值范围包含“~”前后所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和最大值。
本公开中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中,一个数值范围所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其他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另外,在本公开中记载的数值范围中,其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还可以替换为实施例所示的值。
本公开中,各成分可以包含多种相当的物质。在组合物中存在多种相当于各成分的物质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各成分的含有率或含量就是指组合物中存在的该多种物质的合计含有率或含量。
本公开中,可以包含多种相当于各成分的粒子。在组合物中存在多种相当于各成分的粒子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各成分的粒径就是指针对组合物中存在的该多种粒子的混合物的值。
本公开中,关于“层”或“膜”一词,除了在观察存在该层或膜的区域时形成于该区域的整体的情况以外,也包含仅形成于该区域的一部分的情况。
本公开中,“层叠”一词表示将层堆叠,可以两个以上的层进行了结合,也可以两个以上的层可装卸。
本公开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至少一者,“(甲基)烯丙基”是指烯丙基和甲基烯丙基的至少一者,“(甲基)丙烯酸”表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至少一者,“(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至少一者。
本公开中,在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该实施方式的构成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构成。另外,各图中的构件大小是概念性的,构件间的大小的相对关系不限定于此。另外,各附图中,对于具有实质上相同功能的构件,在所有附图中赋予相同符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波长转换构件(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构件是具备含有荧光体和光扩散材的波长转换层,且扩散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0%,上述波长转换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μm的波长转换构件。
满足上述条件的波长转换构件能够抑制荧光体的量且实现预定的色调。其理由尚不清楚,但可以如下述那样考虑。
波长转换构件中,入射的光(例如蓝色光)的一部分通过荧光体而转换为不同波长的光(例如红色光和绿色光),可获得期望色调的光(例如白色光)。因此,为了在不增加荧光体的量的情况下实现期望的色调,有效的是提高荧光体每单位量的波长转换效率。
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构件中,首先,通过使光扩散材与荧光体一起包含在波长转换层中,从而提高了荧光体每单位量的波长转换效率。进一步,将扩散透过率设定为小于或等于50%。扩散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0%的波长转换构件中,光扩散材相对于荧光体的量相对变多。这起到进一步提高荧光体每单位量的波长转换效率的作用,为了实现预定色调所需的荧光体的量降低。通过进一步使波长转换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μm,从而能够降低每单位面积的荧光体量。其结果,能够抑制荧光体的量且实现预定的色调。
从兼顾提高荧光体的波长转换效率和确保亮度的观点考虑,波长转换构件的扩散透过率优选为20%~5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30%~50%的范围内。
从提高荧光体的波长转换效率的观点考虑,波长转换构件的扩散透过率相对于全光线透过率的比例(雾度值)优选大于或等于80%,优选大于或等于90%,更优选大于或等于95%。
本公开中,波长转换构件的全光线透过率(TT)和扩散透过率(DIF)是依据JIS K7136:2000的测定法进行测定得到的值。雾度值是作为(DIF/TT)×100(%)计算得到的值。
控制波长转换构件的全光线透过率和扩散透过率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波长转换层中所含的光扩散材的量、材质等、波长转换层的厚度等来控制。
在波长转换构件的某个实施方式中,光扩散材的量可以大于或等于波长转换层整体的2.0质量%,波长转换层可以包含氧化钛作为光扩散材。
波长转换层的厚度只要小于或等于100μm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为40μm~100μm,更优选为60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60μm~90μm。如果波长转换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0μm,则存在波长转换效率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外,如果波长转换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μm,则在将波长转换构件应用于后述的背光单元的情况下,能够使背光单元更加薄型化,在这方面上也是有利的。波长转换层的厚度例如可使用测微计来测定。在波长转换层的厚度不固定的情况下,其厚度作为平均厚度(任意3处的厚度的算术平均值)而求出。
波长转换构件可以仅由波长转换层构成,也可以具备其他构件。例如可以具备波长转换层和配置于波长转换层的一面或两面的被覆材。波长转换构件所含的波长转换层可以仅是1层也可以仅是2层。在波长转换层存在2层以上的情况下,上述波长转换层的平均厚度为2层以上的合计平均厚度。
通过使波长转换构件具备配置于波长转换层的一面或两面的被覆材,从而存在波长转换构件的操作性、对水分、氧等的阻隔性等提高的倾向。
被覆材的厚度例如优选为20μm~150μm,更优选为20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20μm~80μm。被覆材的厚度例如可使用测微计来测定。在被覆材的厚度不固定的情况下,其厚度作为平均厚度(任意3处的厚度的算术平均值)而求出。
被覆材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尼龙等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等。从获得容易性的观点考虑,被覆材的材质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被覆材可以是具备用于提高阻隔功能的阻隔层的材料(阻隔膜)。作为阻隔层,可列举包含氧化铝、二氧化硅等无机物的无机层。
从抑制荧光体的发光效率降低的观点考虑,被覆材优选对于氧和水的至少一者具有阻隔性,更优选对于氧和水这两者都具有阻隔性。对于氧和水的至少一者具有阻隔性的被覆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具有无机层的阻隔膜等。
被覆材的氧透过率例如优选小于或等于1.0mL/(m2·24h·atm),更优选小于或等于0.8mL/(m2·24h·atm),进一步优选小于或等于0.6mL/(m2·24h·atm)。被覆材的氧透过率可以使用氧透过率测定装置(例如MOCON公司,OX-TRAN),在温度23℃且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另外,被覆材的水蒸气透过率例如优选小于或等于1×100g/(m2·24h),更优选小于或等于8×10-1g/(m2·24h),进一步优选小于或等于6×10-1g/(m2·24h)。被覆材的水蒸气透过率可以使用水蒸气透过率测定装置(例如MOCON公司,AQUATRAN),在温度40℃且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进行。
(荧光体)
波长转换层所含的荧光体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有机荧光体和无机荧光体。
作为有机荧光体,可列举萘酰亚胺化合物、苝化合物等。
作为无机荧光体,可列举Y3O3:Eu、YVO4:Eu、Y2O2:Eu、3.5MgO·0.5MgF2、GeO2:Mn、(Y·Cd)BO2:Eu等红色发光无机荧光体;ZnS:Cu·Al、(Zn·Cd)S:Cu·Al、ZnS:Cu·Au·Al、Zn2SiO4:Mn、ZnSiO4:Mn、ZnS:Ag·Cu、(Zn·Cd)S:Cu、ZnS:Cu、GdOS:Tb、LaOS:Tb、YSiO4:Ce·Tb、ZnGeO4:Mn、GeMgAlO:Tb、SrGaS:Eu2+、ZnS:Cu·Co、MgO·nB2O3:Ge·Tb、LaOBr:Tb·Tm、La2O2S:Tb等绿色发光无机荧光体;ZnS:Ag、GaWO4、Y2SiO6:Ce、ZnS:Ag·Ga·Cl、Ca2B4OCl:Eu2 +、BaMgAl4O3:Eu2+等蓝色发光无机荧光体、量子点荧光体等。
从图像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性的观点考虑,波长转换材料优选包含量子点荧光体作为荧光体。量子点荧光体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包含选自由II-VI族化合物、III-V族化合物、IV-VI族化合物和IV族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粒子。从发光效率的观点考虑,量子点荧光体优选含有包含Cd和In中至少一者的化合物。
作为II-VI族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CdSe、CdTe、CdS、ZnS、ZnSe、ZnTe、ZnO、HgS、HgSe、HgTe、CdSeS、CdSeTe、CdSTe、ZnSeS、ZnSeTe、ZnSTe、HgSeS、HgSeTe、HgSTe、CdZnS、CdZnSe、CdZnTe、CdHgS、CdHgSe、CdHgTe、HgZnS、HgZnSe、HgZnTe、CdZnSeS、CdZnSeTe、CdZnSTe、CdHgSeS、CdHgSeTe、CdHgSTe、HgZnSeS、HgZnSeTe、HgZnSTe等。
作为III-V族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GaN、GaP、GaAs、GaSb、AlN、AlP、AlAs、AlSb、InN、InP、InAs、InSb、GaNP、GaNAs、GaNSb、GaPAs、GaPSb、AlNP、AlNAs、AlNSb、AlPAs、AlPSb、InNP、InNAs、InNSb、InPAs、InPSb、GaAlNP、GaAlNAs、GaAlNSb、GaAlPAs、GaAlPSb、GaInNP、GaInNAs、GaInNSb、GaInPAs、GaInPSb、InAlNP、InAlNAs、InAlNSb、InAlPAs、InAlPSb等。
作为IV-VI族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SnS、SnSe、SnTe、PbS、PbSe、PbTe、SnSeS、SnSeTe、SnSTe、PbSeS、PbSeTe、PbSTe、SnPbS、SnPbSe、SnPbTe、SnPbSSe、SnPbSeTe、SnPbSTe等。
作为IV族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Si、Ge、SiC、SiGe等。
量子点荧光体可以具有核壳结构。通过使构成壳的化合物的带隙比构成核的化合物的带隙宽,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量子点荧光体的量子效率。作为核和壳的组合(核/壳),可列举CdSe/ZnS、InP/ZnS、PbSe/PbS、CdSe/CdS、CdTe/CdS、CdTe/ZnS等。
量子点荧光体可以为具有壳为多层结构的所谓核多壳结构的量子点荧光体。通过在带隙宽的核上层叠1层或2层以上的带隙窄的壳,进一步在该壳上层叠带隙宽的壳,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量子点荧光体的量子效率。
在波长转换层含有荧光体的情况下,波长转换层可以单独含有一种荧光体,也可以组合含有两种以上的荧光体。作为组合含有两种以上的荧光体的方式,例如可列举:含有两种以上的虽成分不同但平均粒径相同的荧光体的方式;含有两种以上的虽平均粒径不同但成分相同的荧光体的方式;以及含有两种以上的成分和平均粒径均不同的荧光体的方式。通过变更荧光体的成分和平均粒径的至少一者,从而能够变更荧光体的发光中心波长。
在波长转换层含有量子点荧光体作为荧光体的情况下,量子点荧光体的比例优选大于或等于荧光体整体的50质量%,更优选大于或等于70质量%,进一步优选大于或等于80质量%。
例如,波长转换层可以含有在520nm~560nm的绿色波长区域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荧光体G和在600nm~680nm的红色波长区域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荧光体R。如果对含有荧光体G和荧光体R的波长转换层照射430nm~480nm的蓝色波长区域的激发光,则从荧光体G和荧光体R分别发出绿色光和红色光。其结果,通过从荧光体G和荧光体R发出的绿色光和红色光、以及透过固化物的蓝色光而能够获得白色光。
波长转换层中的荧光体的含有率例如优选为波长转换层整体的0.01质量%~1.0质量%,更优选为0.05质量%~0.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0.5质量%。如果荧光体的含有率大于或等于波长转换层整体的0.01质量%,则存在可获得充分的波长转换功能的倾向,如果荧光体的含有率小于或等于波长转换层整体的1.0质量%,则存在荧光体的凝聚得以抑制的倾向。
(光扩散材)
波长转换层中所含的光扩散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氧化钛、硫酸钡、氧化锌、碳酸钙等。其中,从光散射效率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氧化钛。氧化钛可以是金红石型氧化钛也可以是锐钛矿型氧化钛,优选为金红石型氧化钛。
在光扩散材包含氧化钛的情况下,氧化钛的比例优选大于或等于光扩散材整体的50质量%,更优选大于或等于70质量%,进一步优选大于或等于80质量%。
波长转换层中的光扩散材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期望的波长转换效率、光透过率等来调节。例如光扩散材的含有率优选为波长转换层整体的0.1质量%~10.0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7.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5.0质量%。
光扩散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1μm~1μm,更优选为0.2μm~0.8μm,进一步优选为0.2μm~0.5μm。
本公开中,光扩散材的平均粒径可以如下测定。
使光扩散材(在包含于波长转换层或后述的树脂组合物中的情况下,为提取的光扩散材)分散于包含表面活性剂的纯净水中,获得分散液。使用该分散液,利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例如,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SALD-3000J)测定得到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将该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中从小径侧开始累积达到50%时的值(中位径(D50))设为光扩散材的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作为从树脂组合物中提取光扩散材的方法,例如能够通过将树脂组合物用液态介质进行稀释,利用离心分离处理等使光扩散材沉淀并回收而获得。
在光扩散材处于包含在波长转换层中的状态时,可以通过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对波长转换层的截面进行粒子观察,对50个粒子算出等效圆直径(长径与短径的几何平均),将作为其算术平均值求出的值设为平均粒径。
从提高在波长转换层中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光扩散材优选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包含有机物的有机物层。作为有机物层所含的有机物,可列举有机硅烷、有机硅氧烷、氟硅烷、有机膦酸酯、有机磷酸化合物、有机次膦酸酯、有机磺酸化合物、羧酸、羧酸酯、羧酸的衍生物、酰胺、烃蜡、聚烯烃、聚烯烃的共聚物、多元醇、多元醇的衍生物、链烷醇胺、链烷醇胺的衍生物、有机分散剂等。
有机物层所含的有机物优选包含多元醇、有机硅烷等,更优选包含多元醇或有机硅烷的至少一者。
作为有机硅烷的具体例,可列举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壬基三乙氧基硅烷、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三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四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五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七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作为有机硅氧烷的具体例,可列举由三甲基甲硅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甲基氢硅氧烷(PMHS)、通过对PMHS利用烯烃进行官能化(进行氢化硅烷化)而衍生出的聚硅氧烷等。
作为有机膦酸酯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正辛基膦酸及其酯、正癸基膦酸及其酯、2-乙基己基膦酸及其酯以及莰基(camphyl)膦酸及其酯。
作为有机磷酸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有机酸性磷酸酯、有机焦磷酸酯、有机多磷酸酯、有机偏磷酸酯、它们的盐等。
作为有机次膦酸酯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正己基次膦酸及其酯、正辛基次膦酸及其酯、二正己基次膦酸及其酯以及二正辛基次膦酸及其酯。
作为有机磺酸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己基磺酸、辛基磺酸、2-乙基己基磺酸等烷基磺酸、这些烷基磺酸与钠、钙、镁、铝、钛等金属离子、铵离子、三乙醇胺等有机铵离子等的盐。
作为羧酸的具体例,可列举马来酸、丙二酸、富马酸、苯甲酸、邻苯二甲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
作为羧酸酯的具体例,可列举通过上述羧酸与乙二醇、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甘油、己烷三醇、赤藓糖醇、甘露糖醇、山梨糖醇、季戊四醇、双酚A、氢醌、间苯三酚等羟基化合物的反应而生成的酯和部分酯。
作为酰胺的具体例,可列举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等。
作为聚烯烃及其共聚物的具体例,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与选自丙烯、丁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化合物的共聚物等。
作为多元醇的具体例,可列举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等。
作为链烷醇胺的具体例,可列举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
作为有机分散剂的具体例,可列举柠檬酸、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具有阴离子性、阳离子性、双性、非离子性等的官能团的高分子有机分散剂等。
从提高在波长转换层中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光扩散材也可以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包含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层。作为金属氧化物层所含的金属氧化物,可列举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磷(phosphoria)、氧化硼(boria)等。金属氧化物层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两层以上。在光扩散材具有两层金属氧化物层的情况下,优选含有包含二氧化硅的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包含氧化铝的第二金属氧化物层。
在光扩散材具有包含有机物的有机物层和金属氧化物层的情况下,优选使金属氧化物层和有机物层按照金属氧化物层和有机物层的顺序设置在光扩散材的表面。
在光扩散材具有有机物层和两层金属氧化物层的情况下,优选使包含二氧化硅的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包含氧化铝的第二金属氧化物层和有机物层按照第一金属氧化物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和有机物层的顺序(有机物层成为最外层)设置在光扩散材的表面。
(树脂固化物)
波长转换层可以进一步包含树脂固化物。
从树脂固化物与其他构件(被覆材等)的密合性、以及抑制由于固化时的体积收缩而导致褶皱产生的观点考虑,树脂固化物优选含有硫醚结构。含有硫醚结构的树脂固化物例如可以通过使包含后述的硫醇化合物以及具有与该硫醇化合物的硫醇基发生烯硫醇反应的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固化而获得。
从波长转换层的耐热性和耐湿热性的观点考虑,树脂固化物优选含有脂环式结构或芳香环结构。具有脂环式结构或芳香环结构的树脂固化物例如可以通过使包含具有脂环式结构或芳香环结构的化合物作为后述的聚合性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固化而获得。
从抑制荧光体与氧的接触的观点考虑,树脂固化物优选含有亚烷氧基。如果树脂固化物含有亚烷氧基,则存在树脂固化物的极性增大,非极性的氧难以溶解于固化物中的成分的倾向。另外,存在树脂固化物的柔软性增大,与被覆材的密合性提高的倾向。
含有亚烷氧基的树脂固化物例如可以通过使包含具有亚烷氧基的化合物作为后述的聚合性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固化而获得。
波长转换层可以是包含荧光体、光扩散材、聚合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荧光体、硫醇化合物、选自由(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和(甲基)烯丙基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光聚合引发剂。树脂组合物也可以任意地含有其他成分。
以下,对树脂组合物的各成分进行详述。
(荧光体)
树脂组合物所含的荧光体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荧光体可以以分散于分散介质而成的荧光体分散液的状态使用。作为分散荧光体的分散介质,可列举各种有机溶剂、有机硅化合物和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荧光体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分散剂并以荧光体分散液的状态使用。
作为能够用作分散介质的有机溶剂,只要确认不到荧光体的沉淀和凝聚就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乙腈、甲醇、乙醇、丙酮、1-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苯、己烷等。
作为能够用作分散介质的有机硅化合物,可列举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甲基含氢硅油等普通硅油;氨基改性硅油、环氧改性硅油、羧基改性硅油、甲醇改性硅油、巯基改性硅油、异种官能团改性硅油、聚醚改性硅油、甲基苯乙烯基改性硅油、亲水性特殊改性硅油、高级烷氧基改性硅油、高级脂肪酸改性硅油、氟改性硅油等改性硅油等。
作为能够用作分散介质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只要在室温(25℃)为液体就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优选为(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邻苯基苯酚(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根据需要使用的分散剂,可列举聚醚胺(JEFFAMINE M-1000,HUNTSMAN公司)等。
荧光体在荧光体分散液中所占的质量基准的比例优选为1质量%~20质量%,更优选为1质量%~10质量%。
关于树脂组合物中的荧光体分散液的含有率,在荧光体在荧光体分散液中所占的质量基准的比例为1质量%~20质量%的情况下,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例如优选为1质量%~10质量%,更优选为4质量%~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7质量%。
另外,树脂组合物中的荧光体的含有率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例如优选为0.01质量%~1.0质量%,更优选为0.05质量%~0.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0.5质量%。如果荧光体的含有率大于或等于0.01质量%,则存在对固化物照射激发光时可获得充分的发光强度的倾向,如果荧光体的含有率小于或等于1.0质量%,则存在荧光体的凝聚得以抑制的倾向。
(聚合性化合物)
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合性化合物。树脂组合物所含的聚合性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硫醇化合物、(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甲基)烯丙基化合物等。需要说明的是,(甲基)烯丙基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具有(甲基)烯丙基的化合物,(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为了方便起见,分子中具有(甲基)烯丙基和(甲基)丙烯酰基两者的化合物分类为(甲基)烯丙基化合物。
从波长转换层与相邻构件(被覆材等)的密合性的观点考虑,树脂组合物优选包含硫醇化合物以及选自由(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和(甲基)烯丙基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聚合性化合物。
使包含硫醇化合物以及选自由(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和(甲基)烯丙基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聚合性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固化而获得的固化物中,包含在硫醇基与(甲基)丙烯酰基或(甲基)烯丙基的碳碳双键之间进行烯硫醇反应而形成的硫醚结构(R-S-R’、R和R’表示有机基团)。由此,存在波长转换层与相邻构件的密合性提高的倾向。另外,存在波长转换层的光学特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以下,对硫醇化合物、(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和(甲基)烯丙基化合物进行详述。
A.硫醇化合物
硫醇化合物可以是一分子中具有一个硫醇基的单官能硫醇化合物,也可以是一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硫醇基的多官能硫醇化合物。树脂组合物所含的硫醇化合物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硫醇化合物在分子中可以具有除硫醇基以外的聚合性基团(例如(甲基)丙烯酰基、(甲基)烯丙基),也可以不具有。
本公开中,将分子中包含硫醇基和除硫醇基以外的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分类为“硫醇化合物”。
作为单官能硫醇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己硫醇、1-庚硫醇、1-辛硫醇、1-壬硫醇、1-癸硫醇、3-巯基丙酸、巯基丙酸甲酯、巯基丙酸甲氧基丁酯、巯基丙酸辛酯、巯基丙酸十三烷基酯、2-乙基己基-3-巯基丙酸酯、正辛基-3-巯基丙酸酯等。
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二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四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1,2-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二乙二醇双(3-巯基丁酸酯)、1,4-丁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1,4-丁二醇双(3-巯基丁酸酯)、1,8-辛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1,8-辛二醇双(3-巯基丁酸酯)、己二醇双巯基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丁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异丁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2-巯基异丁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巯基乙酸酯、三-[(3-巯基丙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3-巯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异丁酸酯)、季戊四醇四(2-巯基异丁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2-巯基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丁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异丁酸酯)、二季戊四醇六(2-巯基异丁酸酯)、季戊四醇四巯基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巯基乙酸酯等。
从进一步提高波长转换层与相邻构件的密合性、耐热性和耐湿热性的观点考虑,硫醇化合物优选包含多官能硫醇化合物。多官能硫醇化合物相对于硫醇化合物总量的比例例如优选大于或等于80质量%,更优选大于或等于9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
硫醇化合物可以是与(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反应而成的硫醚低聚物的状态。硫醚低聚物可以通过使硫醇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在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加聚来获得。
在树脂组合物含有硫醇化合物的情况下,树脂组合物中的硫醇化合物的含有率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例如优选为5质量%~80质量%,更优选为15质量%~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60质量%。
如果硫醇化合物的含有率大于或等于5质量%,则存在波长转换层与相邻构件的密合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如果硫醇化合物的含有率小于或等于80质量%,则存在波长转换层的耐热性和耐湿热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B.(甲基)丙烯酸化合物
(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可以是一分子中具有一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化合物,也可以是一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树脂组合物所含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作为单官能(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等具有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氨基烷基酯;二乙二醇单乙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单丁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八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九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七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乙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苯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亚烷基二醇单芳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醛加成环癸三烯(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脂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酰吗啉、(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等具有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十七氟癸酯等(甲基)丙烯酸氟代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三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八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具有缩水甘油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2-(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乙基异氰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四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八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亚烷基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等。
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加成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2-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等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环氧乙烷加成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四(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环己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金刚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氢化双酚A(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氢化双酚A(聚)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氢化双酚F(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氢化双酚F(聚)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氢化双酚S(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氢化双酚S(聚)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脂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
从进一步提高固化物的耐热性和耐湿热性的观点考虑,(甲基)丙烯酸化合物优选为具有脂环结构或芳香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作为脂环结构或芳香环结构,可列举异冰片基骨架、三环癸烷骨架、双酚骨架等。
(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可以具有亚烷氧基,也可以是具有亚烷氧基的二官能(甲基)丙烯酸化合物。
作为亚烷氧基,例如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或3的亚烷氧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为2的亚烷氧基。
(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所具有的亚烷氧基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含亚烷氧基的化合物可以是具有包含多个亚烷氧基的聚亚烷氧基的含聚亚烷氧基化合物。
在(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具有亚烷氧基的情况下,一分子中的亚烷氧基的数量优选为2个~30个,更优选为2个~20个,进一步优选为3个~10个,特别优选为3个~5个。
在(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具有亚烷氧基的情况下,优选具有双酚结构。由此,存在固化物的耐热性更加优异的倾向。作为双酚结构,例如可列举双酚A结构和双酚F结构,其中,优选双酚A结构。
作为具有亚烷氧基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二乙二醇单乙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单丁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八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九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七丙二醇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乙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苯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亚烷基二醇单芳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等具有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三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八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具有缩水甘油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加成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环氧乙烷加成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四(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乙氧基化双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双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乙氧基化双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双酚型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
作为含亚烷氧基的化合物,其中,优选乙氧基化双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双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丙氧基化乙氧基化双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乙氧基化双酚A型二(甲基)丙烯酸酯。
在树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情况下,树脂组合物中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含有率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例如可以为40质量%~90质量%,也可以为50质量%~80质量%。
C.(甲基)烯丙基化合物
(甲基)烯丙基化合物可以为一分子中具有一个(甲基)烯丙基的单官能(甲基)烯丙基化合物,也可以为一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甲基)烯丙基的多官能(甲基)烯丙基化合物。树脂组合物所含的(甲基)烯丙基化合物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甲基)烯丙基化合物可以在分子中具有除(甲基)烯丙基以外的聚合性基团(例如,(甲基)丙烯酰基),也可以不具有。
本公开中,将分子中具有除(甲基)烯丙基以外的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其中,不包括硫醇化合物)分类为“(甲基)烯丙基化合物”。
作为单官能(甲基)烯丙基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甲基)烯丙基乙酸酯、(甲基)烯丙基正丙酸酯、(甲基)烯丙基苯甲酸酯、(甲基)烯丙基苯基乙酸酯、(甲基)烯丙基苯氧基乙酸酯、(甲基)烯丙基甲基醚、(甲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
作为多官能(甲基)烯丙基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苯二甲酸二(甲基)烯丙酯、环己烷二甲酸二(甲基)烯丙酯、马来酸二(甲基)烯丙酯、己二酸二(甲基)烯丙酯、邻苯二甲酸二(甲基)烯丙酯、间苯二甲酸二(甲基)烯丙酯、对苯二甲酸二(甲基)烯丙酯、甘油二(甲基)烯丙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烯丙基醚、季戊四醇二(甲基)烯丙基醚、1,3-二(甲基)烯丙基-5-缩水甘油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烯丙基氰脲酸酯、三(甲基)烯丙基异氰脲酸酯、偏苯三酸三(甲基)烯丙酯、均苯四酸四(甲基)烯丙酯、1,3,4,6-四(甲基)烯丙基甘脲、1,3,4,6-四(甲基)烯丙基-3a-甲基甘脲、1,3,4,6-四(甲基)烯丙基-3a,6a-二甲基甘脲等。
作为(甲基)烯丙基化合物,从固化物的耐热性和耐湿热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选自由三(甲基)烯丙基异氰脲酸酯等具有异氰脲酸酯骨架的化合物、三(甲基)烯丙基氰脲酸酯、苯二甲酸二(甲基)烯丙酯和环己烷二甲酸二(甲基)烯丙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具有异氰脲酸酯骨架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三(甲基)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在树脂组合物含有(甲基)烯丙基化合物的情况下,树脂组合物中的(甲基)烯丙基化合物的含有率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例如可以为10质量%~50质量%,也可以为15质量%~45质量%。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为包含作为硫醇化合物的硫醚低聚物、和(甲基)烯丙基化合物(优选为多官能(甲基)烯丙基化合物)的化合物。
在聚合性化合物包含作为硫醇化合物的硫醚低聚物、和(甲基)烯丙基化合物,且作为荧光体使用荧光体的情况下,荧光体优选为分散在作为分散介质的有机硅化合物中而成的分散液的状态。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为包含作为硫醇化合物而不是硫醚低聚物的状态的化合物、以及(甲基)丙烯酸化合物(优选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更优选为二官能(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化合物。
在聚合性化合物包含作为硫醇化合物而不是硫醚低聚物的状态的化合物和(甲基)丙烯酸化合物,且使用量子点荧光体作为荧光体的情况下,量子点荧光体优选为分散在作为分散介质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优选为单官能(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而成的分散液的状态。
(光聚合引发剂)
树脂组合物所含的光聚合引发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通过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产生自由基的化合物。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可列举二苯甲酮、N,N’-四烷基-4,4’-二氨基二苯甲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酮-1、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酮-1、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也称为“米蚩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4-甲氧基-4’-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等芳香族酮化合物;烷基蒽醌、菲醌等醌化合物;苯偶姻、烷基苯偶姻等苯偶姻化合物;苯偶姻烷基醚、苯偶姻苯基醚等苯偶姻醚化合物;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苯偶酰衍生物;2-(邻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体、2-(邻氯苯基)-4,5-二(间甲氧基苯基)咪唑二聚体、2-(邻氟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体、2-(邻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体、2,4-二(对甲氧基苯基)-5-苯基咪唑二聚体、2-(2,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体等2,4,5-三芳基咪唑二聚体;9-苯基吖啶、1,7-(9,9’-吖啶基)庚烷等吖啶衍生物;1,2-辛二酮1-[4-(苯硫基)-2-(O-苯甲酰基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1-(O-乙酰基肟)等肟酯化合物;7-二乙基氨基-4-甲基香豆素等香豆素化合物;2,4-二乙基噻吨酮等噻吨酮化合物;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乙氧基-氧化膦等酰基氧化膦化合物等。树脂组合物可以单独含有一种光聚合引发剂,也可以组合含有两种以上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从固化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选自由酰基氧化膦化合物、芳香族酮化合物和肟酯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由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和芳香族酮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酰基氧化膦化合物。
树脂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含有率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例如优选为0.1质量%~5质量%,更优选为0.1质量%~3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1.5质量%。如果光聚合引发剂的含有率大于或等于0.1质量%,则存在树脂组合物的敏感度变得充分的倾向,如果光聚合引发剂的含有率小于或等于5质量%,则存在能够抑制对树脂组合物色相的影响和保存稳定性降低的倾向。
(光扩散材)
树脂组合物所含的光扩散材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
(其他成分)
树脂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含有除上述成分以外的成分。例如树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溶剂、分散介质、阻聚剂、硅烷偶联剂、表面活性剂、密合赋予剂、抗氧化剂等成分。各成分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树脂组合物的调制方法)
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将荧光体、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和根据需要的其他成分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混合来调制。
波长转换层可以将一种树脂组合物固化而成,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的树脂组合物固化而成。例如在波长转换构件为膜状的情况下,波长转换层可以由第一固化物层与第二固化物层层叠而成,所述第一固化物层是将含有第一荧光体的树脂组合物固化而成,所述第二固化物层是将含有发光特性与第一荧光体不同的第二荧光体的树脂组合物固化而成。
从进一步提高密合性的观点考虑,波长转换层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在频率10Hz且温度25℃的条件下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优选为0.4~1.5,更优选为0.4~1.2,进一步优选为0.4~0.6。波长转换层的损耗角正切(tanδ)可以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例如Rheometric Scientific公司,Solid Analyzer RSA-III)来进行测定。
从进一步提高密合性、耐热性和耐湿热性的观点考虑,波长转换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大于或等于85℃,更优选为85℃~160℃,进一步优选为90℃~120℃。波长转换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例如Rheometric Scientific公司,Solid Analyzer RSA-III)在频率10Hz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另外,从进一步提高密合性、耐热性和耐湿热性的观点考虑,波长转换层在频率10Hz且温度25℃的条件下测定的储能模量优选为1×107Pa~1×1010Pa,更优选为5×107Pa~1×1010Pa,进一步优选为5×107Pa~5×109Pa。树脂固化物的储能模量可以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例如Rheometric Scientific公司,Solid Analyzer RSA-III)来进行测定。
波长转换层例如能够通过在形成树脂组合物的涂膜、成形体等并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后,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而获得。活性能量射线的波长和照射量可以根据树脂组合物的组成来适当设定。在一个方式中,以100mJ/cm2~5000mJ/cm2的照射量照射280nm~400nm波长的紫外线。作为紫外线源,可列举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碳弧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水银灯等。
将波长转换构件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示于图1中。但是,本公开的波长转换构件并不限定于图1的构成。
图1所示的波长转换构件10具有:作为膜状的固化物的波长转换层11、以及设置于波长转换层11的两面的膜状的被覆材12A和12B。被覆材12A和被覆材12B的种类和厚度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被覆材12A和12B也可以进行粗面化。
图1所示构成的波长转换构件例如可以通过以下那样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首先,在被连续输送的膜状的被覆材(以下,也称为“第一被覆材”。)的表面赋予波长转换层形成用的树脂组合物,形成涂膜。树脂组合物的赋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模涂法、帘涂法、挤出涂布法、棒涂法、辊涂法等。
接着,在树脂组合物的涂膜上贴合连续输送的膜状的被覆材(以下,也称为“第二被覆材”。)。
接着,从第一被覆材和第二被覆材中能够透过活性能量射线的被覆材一侧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从而将涂膜进行固化,形成固化物层。然后,切成规定的尺寸,从而能够获得图1所示构成的波长转换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被覆材和第二被覆材都不能透过活性能量射线的情况下,可以在贴合第二被覆材之前对涂膜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形成固化物层。
《波长转换构件(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构件是具备含有荧光体和光扩散材的波长转换层,且上述光扩散材的含有率大于或等于上述波长转换层整体的2.0质量%的波长转换构件。
满足上述条件的波长转换构件能够抑制荧光体的量且实现预定的色调。其理由尚不清楚,但可以如下述那样考虑。
波长转换构件中,入射的光(例如,蓝色光)的一部分通过荧光体而转换为不同波长的光(例如,红色光和绿色光),可获得期望色调的光(例如,白色光)。因此,为了在不增加荧光体的量的情况下实现期望的色调,有效的是提高荧光体每单位量的波长转换效率。
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构件中,首先,通过使光扩散材与荧光体一起包含在波长转换层中,从而使入射至波长转换层的光散射,提高了荧光体每单位量的波长转换效率。进一步,将光扩散材的含有率设定为大于或等于波长转换层整体的2.0质量%。这起到进一步提高荧光体每单位量的波长转换效率的作用,为了实现预定的色调所需的荧光体的量降低。其结果,能够抑制荧光体的量且实现预定的色调。
光扩散材的含有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从确保充分的亮度的观点考虑,优选小于或等于上述波长转换层整体的10.0质量%,进一步优选小于或等于5.0质量%。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构件及其构成要素的详细情况和优选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详细情况和优选的方式。
《背光单元》
本公开的背光单元具有光源和本公开的波长转换构件。
作为背光单元,从提高颜色再现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经多波长光源化的背光单元。作为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列举如下背光单元,即:发出在430nm~480nm的波长区域具有发光中心波长且具有半值宽度小于或等于100nm的发光强度峰的蓝色光、在520nm~560nm的波长区域具有发光中心波长且具有半值宽度小于或等于100nm的发光强度峰的绿色光、和在600nm~680nm的波长区域具有发光中心波长且具有半值宽度小于或等于100nm的发光强度峰的红色光。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强度峰的半值宽度是指峰高度的1/2高度处的峰宽。
从进一步提高颜色再现性的观点考虑,背光单元所发出的蓝色光的发光中心波长优选为440nm~475nm的范围。从同样的观点考虑,背光单元所发出的绿色光的发光中心波长优选为520nm~545nm的范围。另外,从同样的观点考虑,背光单元所发出的红色光的发光中心波长优选为610nm~640nm的范围。
另外,从进一步提高颜色再现性的观点考虑,背光单元所发出的蓝色光、绿色光以及红色光的各发光强度峰的半值宽度均优选小于或等于80nm,更优选小于或等于50nm,进一步优选小于或等于40nm,特别优选小于或等于30nm,极其优选小于或等于25nm。
作为背光单元的光源,例如可以使用发出在430nm~480nm的波长区域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蓝色光的光源。作为光源,例如可列举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在使用发出蓝色光的光源的情况下,波长转换构件优选至少包含发出红色光的荧光体R和发出绿色光的荧光体G。由此,通过由波长转换构件发出的红色光和绿色光、以及透过波长转换构件的蓝色光而能够获得白色光。
另外,作为背光单元的光源,例如也可以使用发出在300nm~430nm的波长区域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紫外光的光源。作为光源,例如可列举LED和激光器。在使用发出紫外光的光源的情况下,波长转换构件优选在包含荧光体R和荧光体G的同时包含通过由激发光激发而发出蓝色光的荧光体B。由此,通过由波长转换构件发出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而能够获得白色光。
本公开的背光单元可以是侧光方式也可以是直下型方式。将侧光方式的背光单元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示于图2中。
图2所示的背光单元20具备:射出蓝色光LB的光源21、对从光源21射出的蓝色光LB进行导光而使其射出的导光板22、与导光板22相对配置的波长转换构件10、隔着波长转换构件10而与导光板22相对配置的回归反射性构件23、以及隔着导光板22而与波长转换构件10相对配置的反射板24。波长转换构件10将蓝色光LB的一部分作为激发光而发出红色光LR和绿色光LG,并射出红色光LR和绿色光LG、以及没有成为激发光的蓝色光LB。通过该红色光LR、绿色光LG和蓝色光LB而从回归反射性构件23射出白色光LW
《图像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上述本公开的背光单元。作为图像显示装置,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液晶显示装置。
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示于图3中。
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30具备:背光单元20、以及与背光单元20相对配置的液晶盒单元31。液晶盒单元31设为液晶盒32配置于偏光板33A与偏光板33B之间的构成。
液晶盒32的驱动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TN(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方式、STN(超扭曲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方式、VA(垂直取向,Virtical Alignment)方式、IPS(平面转换,In-Plane-Switching)方式、OCB(光学补偿双折射,Optically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方式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4、比较例1~3>
(波长转换构件的制作)
将下述所示的材料以表1的比例进行混合,调制树脂组合物。
基础树脂1: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沙多玛(Sartomer)株式会社,“SR833NS”)
基础树脂2: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Evans Chemetics LP公司,“PETMP”)
光扩散材:氧化钛粒子(科慕(Chemours)株式会社,“Ti-pure R-706”,体积平均粒径:0.36μm)
光聚合引发剂: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SORT(ソート)株式会社,“SBPI-718”)
添加剂:乙酸(关东化学株式会社)
荧光体1:发出绿色光的具有由CdSe构成的核和由ZnS构成的壳的量子点荧光体(峰波长:526nm,半值宽度:21nm,分散介质:丙烯酸异冰片酯,量子点荧光体浓度:10质量%,Nanosys公司)
荧光体2:发出红色光的具有由InP构成的核和由ZnS构成的壳的量子点荧光体(峰波长:625nm,半值宽度:46nm,分散介质:丙烯酸异冰片酯,量子点荧光体浓度:10质量%,Nanosys公司)
[表1]
Figure BDA0003254189830000241
将获得的树脂组合物涂布于作为被覆材的厚度70μm的PET膜的一面而形成涂膜。在该涂膜上配置与上述相同的PET膜。接着,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EYEGRAPHICS株式会社)照射紫外线(照射量:1000mJ/cm2),使树脂组合物固化,制作在波长转换层的两面配置有被覆材的状态的波长转换构件。此时,调节波长转换层的厚度,以使对波长转换构件照射波长449nm的蓝色LED光所获得的光的色调满足白点(x,y)=(0.270,0.240)的条件。
(评价)
将上述获得的各波长转换构件裁切成宽度210mm、长度300mm的尺寸,制作测定样品。对于所获得的样品,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NDH7000SP”),依据JIS K7136:2000的测定法测定全光线透过率和扩散透过率。将结果与由测定值计算得到的雾度值(作为扩散透过率/全光线透过率×100来计算)一起示于表2中。
[表2]
Figure BDA0003254189830000251
如表2所示,扩散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0%且波长转换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μm、或光扩散材的比例大于或等于波长转换层整体的2.0质量%的实施例的波长转换构件,在满足相同水准的白点时量子点荧光体每单位面积的使用量少于比较例的波长转换构件。由这些结果可知:实施例的波长转换构件能够以更少的荧光体实现预定的色调。
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全部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与具体且分别记载了通过参照而引入各个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的情况相同程度地,通过参照而引入本说明书中。
符号说明
10:波长转换构件,11:波长转换层,12A:被覆材,12B:被覆材,20:背光单元,21:光源,22:导光板,23:回归反射性构件,24:反射板,30:液晶显示装置,31:液晶盒单元,32:液晶盒,33A:偏光板,33B:偏光板,LB:蓝色光,LR:红色光,LG:绿色光,LW:白色光。

Claims (10)

1.一种波长转换构件,其具备含有荧光体和光扩散材的波长转换层,且扩散透过率小于或等于50%,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扩散透过率相对于全光线透过率的比例大于或等于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所述光扩散材包含氧化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所述光扩散材的含有率大于或等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2.0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所述波长转换层进一步包含树脂固化物。
6.一种波长转换构件,其具备含有荧光体和光扩散材的波长转换层,所述光扩散材的含有率大于或等于所述波长转换层整体的2.0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所述光扩散材包含氧化钛。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扩散透过率相对于全光线透过率的比例大于或等于80%。
9.一种背光单元,其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构件和光源。
10.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单元。
CN201980093864.3A 2019-04-10 2019-04-10 波长转换构件、背光单元和图像显示装置 Withdrawn CN1135574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5688 WO2020208754A1 (ja) 2019-04-10 2019-04-10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7457A true CN113557457A (zh) 2021-10-26

Family

ID=72751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3864.3A Withdrawn CN113557457A (zh) 2019-04-10 2019-04-10 波长转换构件、背光单元和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87518A1 (zh)
JP (1) JPWO2020208754A1 (zh)
CN (1) CN113557457A (zh)
WO (1) WO2020208754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07844B1 (ko) * 2005-01-19 2005-08-17 주식회사 맥스필 광확산 및 파장 변환 필름
CN1860828A (zh) * 2003-10-01 2006-11-08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色变换层和发光元件
JP2012185492A (ja) * 2011-02-15 2012-09-27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蛍光スクリーン及びインキ
CN106716236A (zh) * 2014-09-30 2017-05-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及波长转换部件
CN106716188A (zh) * 2014-09-30 2017-05-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部件及具备波长转换部件的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
CN107479327A (zh) * 2012-01-26 2017-12-15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色变换基板的制造方法、色变换基板及显示装置
KR20180077935A (ko) * 2016-12-29 2018-07-09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양자점 조성물 및 광 변환 필름
TW201835297A (zh) * 2017-01-06 2018-10-01 日商Jsr股份有限公司 含螢光體粒子組成物、波長轉換層及波長轉換層的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4250B2 (ja) * 2012-03-21 2016-10-05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および発光デバイス
KR102157688B1 (ko) * 2014-01-29 2020-09-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0828A (zh) * 2003-10-01 2006-11-08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色变换层和发光元件
KR100507844B1 (ko) * 2005-01-19 2005-08-17 주식회사 맥스필 광확산 및 파장 변환 필름
JP2012185492A (ja) * 2011-02-15 2012-09-27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蛍光スクリーン及びインキ
CN107479327A (zh) * 2012-01-26 2017-12-15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色变换基板的制造方法、色变换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6716236A (zh) * 2014-09-30 2017-05-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及波长转换部件
CN106716188A (zh) * 2014-09-30 2017-05-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部件及具备波长转换部件的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
KR20180077935A (ko) * 2016-12-29 2018-07-09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양자점 조성물 및 광 변환 필름
TW201835297A (zh) * 2017-01-06 2018-10-01 日商Jsr股份有限公司 含螢光體粒子組成物、波長轉換層及波長轉換層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08754A1 (zh) 2020-10-15
US20220187518A1 (en) 2022-06-16
WO2020208754A1 (ja)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67345A1 (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member, backlight unit,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curable composition
KR102225709B1 (ko) 파장 변환 부재, 백라이트 유닛, 화상 표시 장치, 파장 변환용 수지 조성물 및 파장 변환용 수지 경화물
WO2019189270A1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9064589A1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画像表示装置、波長変換用樹脂組成物及び波長変換用樹脂硬化物
CN111919142A (zh) 波长转换构件、背光单元、图像显示装置、固化性组合物和固化物
WO2019189269A1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10960651B2 (en) Laminate, wavelength conversion member, backlight uni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WO2019186728A1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029240A1 (ja) 波長変換材、波長変換材の製造方法、積層体、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9189497A1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硬化性組成物
JP2020101803A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硬化性組成物
CN113557457A (zh) 波长转换构件、背光单元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1902744A (zh) 波长转换构件、背光单元、图像显示装置和固化性组合物
WO2022208663A1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硬化性組成物
WO2021152738A1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152739A1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2173738A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3557456A (zh) 波长转换构件及其应用、背光单元和图像显示装置
WO2019186730A1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硬化性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