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7153B - 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7153B
CN113557153B CN201980093857.3A CN201980093857A CN113557153B CN 113557153 B CN113557153 B CN 113557153B CN 201980093857 A CN201980093857 A CN 201980093857A CN 113557153 B CN113557153 B CN 1135571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combustion
combustion engine
crankshaft
axis direction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38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7153A (zh
Inventor
矢部正
工藤正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ault SAS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ault SAS
Nissan Motor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ault SAS,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ault SAS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9/01047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183687A1/ja
Publication of CN113557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7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7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7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前罩(7)由合成树脂等树脂材料构成,以将内燃机主体的前表面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内燃机主体。在前罩(7)形成有由树脂材料构成并向内燃机的前方侧凸出的固定件部(21)。固定件部(21)沿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形成为细长的中空形状。固定件部(21)具有用于将内燃机安装于车身的车身安装部(23)。车身安装部(23)与固定件部(21)形成为一体。由此,能够使得内燃机实现轻量化以及部件件数的削减。

Description

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即,在将内燃机的前表面覆盖的金属制的正时链罩,紧固有用于将内燃机安装于车身的金属制的内燃机侧固定件支架。
在专利文献1中,将固定于车身的车身侧固定件支架和经由正时链罩而固定于内燃机的内燃机侧固定件支架紧固,由此将内燃机安装于车身。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正时链罩和内燃机侧固定件支架是不同的部件。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正时链罩和内燃机侧固定件支架是金属制的部件。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内燃机的轻量化、减少内燃机的部件件数的方面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60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燃机具有树脂制的前罩,其配置为将曲轴轴线方向的气缸体以及气缸盖的一端侧的端面覆盖。在上述前罩一体形成有固定件部,该固定件部由树脂材料构成,用于将内燃机安装于车身。
根据本发明,用于将内燃机搭载于车身的树脂制的固定件部一体形成于树脂制的前罩,因此与利用与前罩分体的铁制的固定件支架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内燃机的轻量化以及部件件数的削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一体型凸轮支架的斜视图。
图3是前罩的主视图。
图4是前罩的后视图。
图5是前罩的斜视图。
图6是前罩的斜视图。
图7是沿着图3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沿着图3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前罩拆下后的状态的内燃机的前表面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各图中的X轴分别表示内燃机1的前后方向(曲轴轴线方向),Y轴表示内燃机1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Z轴表示内燃机1的上下方向(缸体轴线方向)。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内燃机1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内燃机1大致由如下部件构成:气缸盖2;气缸体3,其安装于气缸盖2的下部;一体型凸轮支架4,其安装于气缸盖2的上部;上油盘5,其安装于气缸体3的下部;下油盘6,其安装于上油盘5的下部;以及前罩7,其将内燃机1的前表面覆盖。内燃机1作为驱动源等而搭载于汽车等车辆。此外,图1中的标号8是与内燃机1的后端连接的变速器。
气缸盖2例如是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铸造品,形成有将进气供给至燃烧室(未图示)的进气端口(未图示)、用于从燃烧室(未图示)将排气排出的排气端口(未图示)。
气缸体3例如是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铸造品,形成有与气缸数量相应的数量的缸体(未图示)。
上油盘5例如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和气缸体3一起构成对曲轴(未图示)进行收容的曲轴箱(未图示)。
下油盘6例如由合成树脂等树脂材料构成,对润滑用的机油进行贮存。
一体型凸轮支架4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将2个凸轮轴(未图示)支撑为能够与气缸盖2一起旋转。
图2是一体型凸轮支架4的斜视图。图2所示的一体型凸轮支架4应用于内燃机1为4气缸的情况。
一体型凸轮支架4具有:2个侧框架11、11;矩形板状的前框架12,其将两个侧框架11、11的前端彼此连结;后框架13,其将两个侧框架11、11的后端彼此连结;多个支撑梁14;中央的中央梁15;两侧的副中央梁16、17;以及一端侧壁18,其从前框架12向上方凸出。
各支撑梁14与形成于气缸盖2的轴承保持件(未图示)一起将2个凸轮轴夹持为能够旋转。
支撑梁14例如配置为横穿各气缸的中央。
中央梁15沿气缸列方向(曲轴轴线方向)延伸,架设于中央的2个支撑梁14。
副中央梁16沿气缸列方向(曲轴轴线方向)延伸,架设于与前框架12相邻的支撑梁14和前框架12。
副中央梁17沿气缸列方向(曲轴轴线方向)延伸,架设于与后框架13相邻的支撑梁14和后框架13。
一端侧壁18在曲轴轴线方向上位于一体型凸轮支架4的一端侧。即,一端侧壁18位于内燃机1的前表面,与前罩7相对。
一端侧壁18在背面侧具有剖面呈楔状的凸出部19。
凸出部19形成为朝向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的气缸盖侧而逐渐增厚。详细而言,凸出部19的表面以朝向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的气缸盖侧逐渐增厚的方式倾斜。
此外,一体型凸轮支架4的上表面开口被例如由合成树脂成型品构成的气缸盖罩(未图示)覆盖。由此,确保对凸轮轴等进行收容的动阀室的密闭状态。
前罩7由合成树脂等树脂材料构成,以将内燃机主体的前表面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内燃机主体。详细而言,利用未图示的螺栓将前罩7安装于气缸体3的前表面、气缸盖2的前表面、一体型凸轮支架4的前表面以及上油盘5的前表面。换言之,前罩7配置为将曲轴轴线方向的气缸体3以及气缸盖2的一端侧的端面覆盖。
前罩7在与内燃机主体的前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对固定于曲轴(未图示)的前端的曲柄链轮(未图示)、固定于凸轮轴(未图示)的前端的凸轮链轮(未图示)进行收容。在上述曲柄链轮以及凸轮链轮绕挂有旋转动力传递用的正时链(未图示)。
如图3~图8所示,前罩7具有向内燃机1的前方侧凸出的固定件部21。这里,本说明书中的内燃机1的前方侧是图1中的右侧、图3中的纸面垂直方向的近前侧、图7中的左侧。
图3是前罩7的主视图。图4是前罩7的后视图。图5及图6是前罩7的斜视图。图7是沿着图3中的A-A线的剖面图。图8是沿着图3的B-B线的剖面图。此外,图3~图8中的标号22是曲轴(未图示)将内燃机1贯通的曲轴孔。
固定件部21具有车身安装部23,其用于将内燃机1安装于供该内燃机1搭载的车身(未图示)。如图3、图5~图7所示,车身安装部23与固定件部21形成为一体。车身安装部23固定于供内燃机1搭载的车身侧。
如图3~图8所示,固定件部21向内燃机1的前方侧凸出,沿着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而形成为细长的中空形状。即,固定件部形成为沿着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从曲轴轴向观察时的沿着内燃机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另外,如图3所示,固定件部21形成为沿着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从曲轴轴向观察时的沿着内燃机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这里,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是指图3中的上下方向。另外,从曲轴轴向观察时的内燃机1的宽度方向是指图3中的左右方向。
如图3、图5~图7所示,车身安装部23在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上形成于固定件部21的气缸盖侧。换言之,车身安装部23在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上形成于固定件部21的上部。
如图5~图7所示,固定件部21形成为,从车身安装部23至固定件部21的下端的沿着固定件部21的长度方向的外形形状(外形S)不会产生阶梯差,而是平缓地相连续。
详细而言,固定件部21形成为,从车身安装部23至固定件部21的下端为止的沿着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的外形形状(外形S)具有向外侧凸出的规定的曲率(例如0.5)而平缓地相连续。
换言之,固定件部21形成为从车身安装部23至与车身安装部23相比在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上位于更靠内燃机1的曲轴侧的位置的固定件部21的下端为止的沿着固定件部21的长度方向的外形形状(外形S)具有规定的曲率(例如0.5)而向外侧凸出且平缓地连续的曲线状。
如图5~图7所示,固定件部21形成为,从车身安装部23至固定件部21的下端为止的过程中的剖面变化率减小。
换言之,固定件部21形成为,从车身安装部23至与车身安装部23相比,在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位于更靠内燃机1的曲轴侧的位置的固定件部的下端为止的剖面变化率减小。
如图3、图5~图7所示,固定件部21形成为设置有车身安装部23的上端侧(上部侧)比下端侧(下部侧)更向内燃机1的前方凸出。
如图5~图7所示,固定件部21形成为设置有车身安装部23的上端部(上部)向内燃机1的前方的凸出量大致恒定。
另外,如图5~图7所示,固定件部21形成为越朝向下端侧(下部侧)则向内燃机1的前方的凸出量越小。
如图3、图5、图6及图8所示,固定件部21形成为内燃机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25向车辆前方侧的凸出量相对较大。即,如图3、图5、图6及图8所示,固定件部21形成为内燃机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25向车辆前方侧的凸出量大于内燃机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向车辆前方侧的凸出量。
如图4、图7、图8所示,在固定件部21以中央部25的厚度增大的方式在背面侧形成有纵肋27。另外,在固定件部21,如图4及图8所示在背面侧形成有横肋28。横肋28形成为在后述的凸台部31h的下方将纵肋27和未安装内燃机1的辅机类一侧的固定件部21的外周缘连结。固定件部21的横肋28的形成位置的厚度相对较大。
如图3及图4所示,前罩7在固定件部21的外周缘具有固定于内燃机1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8个)凸台部31。在上述凸台部31的中心形成有供用于将固定件部21的外周缘固定于内燃机主体的螺栓(未图示)插入的贯通孔32。
图3及图4中的标号31a~31h是设置于固定件部21的外周缘的凸台部。图3及图4中的标号32a~32h是设置于凸台部31的贯通孔。
此外,除了贯通孔32以外,在前罩7的外周缘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贯通孔。将前罩7固定于内燃机1的螺栓(未图示)插入于上述未图示的贯通孔。
凸台部31固定于在内燃机主体侧设定的固定点33。上述固定点33是设置于内燃机主体侧的螺孔,供将前罩7的固定件部21的外周缘固定于内燃机1的螺栓(未图示)插入。
此外,固定件部21、车身安装部23、纵肋27、横肋28以及凸台部31由合成树脂等树脂材料构成。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前罩7拆下后的状态的内燃机1的前表面的说明图。图9中的标号33A~33H表示前罩7的凸台部31a~31h的固定点。此外,图9中的标号34是梯式框架。梯式框架34例如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利用多个螺栓(未图示)而安装于气缸体3的下部。梯式框架34与气缸体3之间构成有将曲轴(未图示)支撑为能够旋转的多个主轴承部35。即,曲轴在气缸体3的下表面与梯式框架34的上表面之间被支撑为能够旋转。
凸台部31a固定于在一体型凸轮支架4的一端侧壁18设定的固定点33A。即,一体型凸轮支架4的一端侧壁18具有对凸台部31a进行固定的固定点33A。设置有固定点33A的一端侧壁18在背面侧具有凸出部19而刚性变高。因此,在将凸台部31a固定于固定点33A时,前罩7能够提高固定件部21的刚性。
凸台部31b固定于在气缸盖2设定的固定点33B。固定点33B在从曲轴轴向观察时设定于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安装一侧。即,气缸盖2在从曲轴轴向观察时,在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未图示)安装一侧具有对凸台部31b进行固定的固定点33B。气缸盖2的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未图示)安装一侧的刚性变高。因此,前罩7在将凸台部31b固定于固定点33B时能够提高固定件部21的刚性。
凸台部31c固定于在气缸盖2设定的固定点33C。固定点33C在从曲轴轴向观察时设定于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安装一侧。即,气缸盖2在从曲轴轴向观察时在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未图示)安装一侧具有对凸台部31c进行固定的固定点33C。气缸盖2的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未图示)安装一侧的刚性较高。因此,前罩7在将凸台部31c固定于固定点33C时能够提高固定件部21的刚性。
凸台部31d固定于在气缸体3设定的固定点33D。固定点33D在从曲轴轴向观察时设定于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安装一侧。即,气缸体3在从曲轴轴向观察时在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未图示)安装一侧具有对凸台部31d进行固定的固定点33D。气缸体3的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未图示)安装一侧的刚性变高。因此,前罩7在将凸台部31d固定于固定点33D时能够提高固定件部21的刚性。
凸台部31e固定于在气缸体3设定的固定点33E。固定点33E在从曲轴轴向观察时设定于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安装一侧。即,气缸体3在从曲轴轴向观察时在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未图示)安装一侧具有对凸台部31e进行固定的固定点33E。固定点33E设置于对内燃机1的曲轴(未图示)进行支撑的气缸体3的曲轴支撑部36。气缸体3的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未图示)安装一侧的刚性较高。另外,气缸体3的曲轴支撑部36的刚性较高以便对曲轴(未图示)进行支撑。因此,前罩7在将凸台部31e固定于固定点33E时能够提高固定件部21的刚性。
凸台部31f固定于在一体型凸轮支架4的一端侧壁18设定的固定点33F。即,一体型凸轮支架4的一端侧壁18具有对凸台部31f进行固定的固定点33F。设置有固定点33F的一端侧壁18在背面侧具有凸出部19而刚性变高。因此,前罩7在将凸台部31f固定于固定点33F时能够提高固定件部21的刚性。
凸台部31g固定于在一体型凸轮支架4的一端侧壁18设定的固定点33G。即,一体型凸轮支架4的一端侧壁18具有对凸台部31g进行固定的固定点33G。设置有固定点33G的一端侧壁18在背面侧具有凸出部19而刚性变高。因此,前罩7在将凸台部31g固定于固定点33G时能够提高固定件部21的刚性。
凸台部31h固定于在气缸盖2中刚性较高的落砂部分设定的固定点33H。即,气缸盖2在刚性较高的落砂部分具有对凸台部31h进行固定的固定点33H。因此,前罩7在将凸台部31h固定于固定点33H时能够提高固定件部21的刚性。
而且,与车身安装部23相比在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上位于更靠内燃机1的曲轴侧(图3中的下方侧)的位置的固定件部21的下端形成为与凸台部31e相连续。因此,前罩7在将凸台部31e固定于固定点33E时能够提高固定件部21的刚性。
另外,如图4所示,前罩7具有载荷传递用的沿固定件部21的长度方向以线状连续的、刚性得到强化的3个加载路径部41。与固定件部21的其他部分相比,加载路径部41是厚度等更厚而刚性得到强化的部分。加载路径部41由合成树脂等树脂材料构成。
加载路径部41a是构成固定件部21的外周缘的部分,形成于供内燃机1的辅机类安装一侧。加载路径部41a形成为在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上位于内燃机1的曲轴侧的下端与气缸体3的曲轴支撑部36重叠。在加载路径部41a形成有凸台部31a~31e。加载路径部41a上端的位置与在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上位于气缸盖侧的固定件部21上端大致一致。另外,加载路径部41a在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上位于内燃机1的曲轴侧的下端形成有凸台部31e。
加载路径部41b是形成于固定件部21的中央的纵肋27的部分。加载路径部41b上端的位置与在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上位于气缸盖侧的固定件部21上端大致一致。另外,加载路径部41b的在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上位于内燃机1的曲轴侧的下端与加载路径部41a连接。在加载路径部41b形成有凸台部31f。
加载路径部41c由未安装内燃机1的辅机类一侧的固定件部21的外周缘的一部分和横肋28构成。加载路径部41c上端的位置与在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上位于气缸盖侧的固定件部21上端大致一致。另外,加载路径部41c的在内燃机1的缸体轴线方向上位于内燃机1的曲轴侧的下端与加载路径部41b连接。在加载路径部41c形成有凸台部31g、31h。
即,前罩7的凸台部31形成于加载路径部41。另外,加载路径部41形成为在将前罩7安装于气缸体3时其下端与气缸体3的曲轴支撑部36重叠。
因此,内燃机1能够通过加载路径部41而由刚性较高的气缸体3的曲轴支撑部36承受从车身安装部23输入至固定件部21的载荷。
由树脂材料构成且具有用于将内燃机1安装于车身的车身安装部23的固定件部21一体地形成于上述实施例的前罩7。因此,内燃机1与利用与前罩分体的铁制的固定件支架等固定于车身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内燃机1的轻量化以及部件件数的削减。
固定件部21的从车身安装部23至固定件部21的下端为止的沿着固定件部21的长度方向的外形形状(外形S)具有规定的曲率而平缓地连续,因此难以产生应力。因此,固定件部21整体能够承受从车身安装部23输入的载荷,能够提高刚性。
另外,固定件部21的从车身安装部23至固定件部21的下端为止的过程的剖面变化率减小,因此即使因这一点也难以产生应力。因此,固定件部21的整体即使因这一点也能够承受从车身安装部23输入的载荷,能够提高刚性。
前罩7在刚性得到强化的加载路径部41形成有在固定件部21的外周缘设置的凸台部31,因此在将凸台部31固定于固定点33时能够提高固定件部21的刚性。
另外,前罩7的刚性得到强化的加载路径部41的下端固定于刚性较高的气缸体3的曲轴支撑部36,因此即使因这一点也在将凸台部31固定于固定点33时能够提高固定件部21的刚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未脱离其主旨的范围能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凸台部31的数量、加载路径部4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个数,可以多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个数,也可以少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个数。

Claims (11)

1.一种内燃机,其具有树脂制的前罩,该前罩配置为将曲轴轴线方向的气缸体以及气缸盖的一端侧的端面覆盖,其中,
在上述前罩一体形成有固定件部,该固定件部由树脂材料构成,用于将该内燃机安装于车身,
上述固定件部向该内燃机的前方侧凸出,
上述前罩在上述固定件部的外周缘具有多个凸台部,通过上述多个凸台部将上述固定件部的外周缘固定于上述气缸盖和上述气缸体,
其中,上述固定件部形成为沿着上述内燃机的缸体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沿着上述内燃机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上述固定件部沿该内燃机的上述缸体轴线方向而形成为细长的中空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在上述固定件部一体形成有安装于车身的车身安装部,
上述车身安装部在该内燃机的缸体轴线方向上形成于上述固定件部的气缸盖侧,
上述固定件部形成为从上述车身安装部至该固定件部的下端为止的沿着该固定件部的长度方向的外形形状具有规定的曲率而平缓地相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在上述固定件部一体形成有安装于车身的车身安装部,
上述车身安装部在该内燃机的缸体轴线方向上形成于上述固定件部的气缸盖侧,
上述固定件部形成为从上述车身安装部至与该车身安装部相比在该内燃机的缸体轴线方向上位于更靠该内燃机的曲轴侧的位置的该固定件部的下端为止的过程的剖面变化率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在上述固定件部一体形成有安装于车身的车身安装部,
与上述车身安装部相比在该内燃机的上述缸体轴线方向上位于更靠该内燃机的曲轴侧的位置的上述固定件部的下端形成为与上述凸台部相连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上述气缸体在对该内燃机的曲轴进行支撑的曲轴支撑部具有对上述凸台部进行固定的固定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从曲轴轴向观察,上述气缸体在供该内燃机的辅机类安装一侧的外周缘具有对上述凸台部进行固定的固定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上述前罩具有加载路径部,该加载路径部用于传递载荷,沿上述固定件部的长度方向相连续且刚性得到强化,上述凸台部形成于该加载路径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在该内燃机的上述缸体轴线方向上位于该内燃机的曲轴侧的上述加载路径部的下端固定于利用上述凸台部对该内燃机的曲轴进行支撑的上述气缸体的曲轴支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所述内燃机具有对该内燃机的凸轮轴进行支撑的凸轮支架,
上述凸轮支架在与上述前罩相对的一端侧壁具有对上述凸台部进行固定的固定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上述一端侧壁在背面侧具有剖面呈楔状的凸出部,
上述凸出部形成为朝向该内燃机的上述缸体轴线方向的气缸盖侧逐渐增厚。
CN201980093857.3A 2019-03-14 内燃机 Active CN1135571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0475 WO2020183687A1 (ja) 2019-03-14 2019-03-14 内燃機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7153A CN113557153A (zh) 2021-10-26
CN113557153B true CN113557153B (zh) 2024-05-31

Family

ID=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94190A (en) * 1960-06-08 1963-06-18 Gen Motors Corp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7259578A (ja) * 1994-03-18 1995-10-09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用エンドカバー装置
JPH1047157A (ja) * 1996-07-31 1998-02-17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マウント装置
JPH11343922A (ja) * 1998-06-01 1999-12-14 Mazda Motor Corp 横置き搭載エンジンのカバー構造
JP2002332913A (ja) * 2001-05-07 2002-11-22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カバー
JP2004066899A (ja) * 2002-08-05 2004-03-04 Honda Motor Co Ltd 動力装置の支持構造
CN1517516A (zh) * 2003-01-17 2004-08-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
CN1576537A (zh) * 2003-07-07 2005-02-09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罩盖
JP2006242138A (ja) * 2005-03-04 2006-09-14 Toyota Motor Corp タイミングチェーンカバー構造
JP2009180363A (ja) * 2008-02-01 2009-08-13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タイミングチェーンカバー構造
JP2010116020A (ja) * 2008-11-12 2010-05-27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支持構造
CN101981291A (zh) * 2008-03-31 2011-02-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用内燃机
CN201843697U (zh) * 2010-11-16 2011-05-2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正时链罩
JP2013060950A (ja) * 2012-11-07 2013-04-04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タイミングトレーンカバー
CN104541088A (zh) * 2012-08-11 2015-04-22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2015121145A (ja) * 2013-12-24 2015-07-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および内燃機関のカバー取付構造
CN205632090U (zh) * 2016-03-29 2016-10-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安装搭子的安装结构
CN107023416A (zh) * 2015-10-07 2017-08-0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护罩构造
JP2017218920A (ja) * 2016-06-03 2017-12-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マウント構造
JP2018084172A (ja) * 2016-11-22 2018-05-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94190A (en) * 1960-06-08 1963-06-18 Gen Motors Corp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7259578A (ja) * 1994-03-18 1995-10-09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用エンドカバー装置
JPH1047157A (ja) * 1996-07-31 1998-02-17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マウント装置
JPH11343922A (ja) * 1998-06-01 1999-12-14 Mazda Motor Corp 横置き搭載エンジンのカバー構造
JP2002332913A (ja) * 2001-05-07 2002-11-22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カバー
JP2004066899A (ja) * 2002-08-05 2004-03-04 Honda Motor Co Ltd 動力装置の支持構造
CN1517516A (zh) * 2003-01-17 2004-08-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
CN1576537A (zh) * 2003-07-07 2005-02-09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罩盖
JP2006242138A (ja) * 2005-03-04 2006-09-14 Toyota Motor Corp タイミングチェーンカバー構造
JP2009180363A (ja) * 2008-02-01 2009-08-13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タイミングチェーンカバー構造
CN101981291A (zh) * 2008-03-31 2011-02-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用内燃机
JP2010116020A (ja) * 2008-11-12 2010-05-27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支持構造
CN201843697U (zh) * 2010-11-16 2011-05-2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正时链罩
CN104541088A (zh) * 2012-08-11 2015-04-22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2013060950A (ja) * 2012-11-07 2013-04-04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タイミングトレーンカバー
JP2015121145A (ja) * 2013-12-24 2015-07-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および内燃機関のカバー取付構造
CN107023416A (zh) * 2015-10-07 2017-08-0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护罩构造
CN205632090U (zh) * 2016-03-29 2016-10-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安装搭子的安装结构
JP2017218920A (ja) * 2016-06-03 2017-12-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マウント構造
JP2018084172A (ja) * 2016-11-22 2018-05-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汽车内燃机减重途径分析;华润兰;内燃机学报;19950725(03);全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7018B1 (en) Cover secured to engine
EP2261492A1 (en) Engine body, cooling-water pump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engin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7581524B2 (en) Engine front structure
CN113557153B (zh) 内燃机
US6976554B2 (en) Mounting device for a V-configured engine
JP7213949B2 (ja) 内燃機関
US20110180033A1 (en) Chain case structure of engine
JP3870548B2 (ja) オイルコントロールバルブの取付け構造
US6837208B2 (en) Cylinder block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1199156B2 (en) Bearing cap,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7347106B2 (ja) エンジンのチェーンカバー構造
US6179582B1 (en) Oil pump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engine
JP2021063494A (ja) エンジンの補機取付構造
JP7400328B2 (ja) エンジンの補機取付構造
EP1522682A1 (en) A camshaft drive assembly and a case and a chain guide for a camshaft drive assembly
JP2021055584A (ja) 多気筒内燃機関の本体ブロック
JP3734218B2 (ja) ベアリングキャップ構造
JP7308169B2 (ja) 内燃機関のフロントカバー
JP7397726B2 (ja) カバー構造体
JP5097071B2 (ja) ベアリングキャップ構造
WO2023238179A1 (ja) 内燃機関
JP4561718B2 (ja) エンジンの前部構造
JP4551032B2 (ja) エンジンのチェーンケース
JP2021063491A (ja) エンジンのチェーンカバー構造
JP2023078649A (ja) 内燃機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