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9355A -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9355A
CN113549355A CN202110615401.8A CN202110615401A CN113549355A CN 113549355 A CN113549355 A CN 113549355A CN 202110615401 A CN202110615401 A CN 202110615401A CN 113549355 A CN113549355 A CN 113549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dazzle
film
organic particles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54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超宇
郭奕强
霍丙忠
张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nypol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nypol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nypol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nypol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54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93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9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9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4/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D183/00 - C09D183/16
    • C09D4/06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ther tha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of groups C09D159/00 - C09D187/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8Printing inks based on natural resi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 C08J2301/12Cellulose ace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4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防眩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40~60份UV固化液;0.5~2份第一有机粒子;0.5~2份第二有机粒子;35~55份有机溶剂;0.03~0.5份助剂;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粒子的粒径为3~5微米,所述第二有机粒子的粒径为0.5~2.5微米。通过控制两种有机粒子的粒径尺寸,一方面有利于粒子分散,使得整个涂层形成一个较小的凹凸不平的平面,保证得到的防眩膜既能够获得更大的雾度而且防眩层不存在泛白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适当的增加防眩层的厚度也不会使得膜的透光率下降,且保证硬度高、耐磨性能优异。

Description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平板显示(OLED、LCD、PDP)技术和相关产品发展迅速。显示器外表面反射周围自然光或者内部产生的强光,造成眼睛疲劳或头痛并使显示器中形成的图像产生视力模糊。为了防止外景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面映入,通常是在液晶显示器中上层偏光片的TAC上涂布微粒和粘合剂树脂或固化性树脂的混合物,在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来防止正反射,体现防眩性。
现有制作防眩膜的技术中,更高的雾度值导致外部光的更大扩散,这使得防眩光效果更好,但同时也由于光的表面散射而引起图像失真以及由于光的内部散射而引起白化现象,从而使对比度劣化。有一部分制备的防眩层的厚度约为防眩粒子粒径的0.5倍,导致整个涂层泛白,对比度下降;另一部分的防眩膜,通过提高雾度值而减少眩光,但是,通过降低防眩层厚度具体得到的膜的雾度为10%以上时,一方面具有高防眩性,但另一方面涂膜发白。存在显示文字的辨识性下降的问题,而且,形成有凹凸的防眩层在热成形时因拉伸而存在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还有另外一部分制备的防眩硬涂膜为了提高视觉辨认性,需要减弱光散射性以降低雾度,因而必然会存在防眩性降低的倾向,即防眩性与视觉辨认性处于折衷选择的关系,导致目前形成的防眩膜要么出现涂层泛白;要么雾度较低,均会影响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获得防眩层具有较大的雾度的同时不存在泛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眩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Figure BDA0003097209610000021
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粒子的粒径为3~5微米,所述第二有机粒子的粒径为0.5~2.5微米。
第二方面,一种防眩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的防眩液提供各组分;
将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
将UV硬化液、助剂和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防眩液。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眩膜,所述防眩膜包括透明基材膜,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膜任一表面的防眩液膜层;其中,所述防眩液膜层为所述的防眩液或由防眩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防眩液进行固化处理得到的。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防眩液,该防眩液以UV固化液为主要组份,协同搭配了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其中,第一有机粒子的粒径为3~5微米,第二有机粒子的粒径为0.5~2.5微米。通过控制两种有机粒子的粒径尺寸,一方面有利于粒子分散,控制得到的防眩层的厚度得到必要以上的防眩性能,使小粒径的粒子更多在涂层内部,而大粒径的粒子在涂层上凸起,这使得整个涂层形成一个较小的凹凸不平的平面,保证得到的防眩膜既能够获得更大的雾度而且防眩层不存在泛白的情况;另一方面,提供两种粒径不同的粒子,能够适当的增加防眩层的厚度也不会使得膜的透光率下降,且保证硬度高、耐磨性能优异。得到的防眩液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得到的防眩膜表面有一种油砂颗粒感,既有良好的防眩性又能在组装显示屏时减少刮伤不良的现象,适合广泛应用。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防眩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仅需要简单将各组分物质混合均匀即可得到防眩液,工艺简单,不需要使用大型仪器设备,有利于使用。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防眩膜,所述防眩膜包括透明基材膜,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膜任一表面的防眩液膜层,该防眩液膜层是由防眩液固化处理得到的,由于防眩液能够获得更大的雾度而且防眩层不存在泛白的情况,因此得到的防眩膜雾度居中且膜表面无泛白现象,表面硬度高,耐磨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眩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或,“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均可以表示:a,b,c,a-b(即a和b),a-c,b-c,或a-b-c,其中a,b,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部分或全部步骤可以并行执行或先后执行,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中所提到的相关成分的重量不仅仅可以指代各组分的具体含量,也可以表示各组分间重量的比例关系,因此,只要是按照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相关组分的含量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均在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公开的范围之内。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中所述的质量可以是μg、mg、g、kg等化工领域公知的质量单位。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用来将目的如物质彼此区分开,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XX也可以被称为第二XX,类似地,第二XX也可以被称为第一XX。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眩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Figure BDA0003097209610000041
Figure BDA0003097209610000051
其中,第一有机粒子的粒径为3~5微米,第二有机粒子的粒径为0.5~2.5微米。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防眩液,该防眩液以UV固化液为主要组份,协同搭配了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其中,第一有机粒子的粒径为3~5微米,第二有机粒子的粒径为0.5~2.5微米。通过控制两种有机粒子的粒径尺寸,一方面有利于粒子分散,控制得到的防眩层的厚度得到必要以上的防眩性能,使小粒径的粒子更多在涂层内部,而大粒径的粒子在涂层上凸起,这使得整个涂层形成一个较小的凹凸不平的平面,保证得到的防眩膜既能够获得更大的雾度而且防眩层不存在泛白的情况;另一方面,提供两种粒径不同的粒子,能够适当的增加防眩层的厚度也不会使得膜的透光率下降,且保证硬度高、耐磨性能优异。得到的防眩液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得到的防眩膜表面有一种油砂颗粒感,既有良好的防眩性又能在组装显示屏时减少刮伤不良的现象,适合广泛应用。
具体的,防眩液包括0.5~2份第一有机粒子和0.5~2份第二有机粒子,提供两种不同的有机粒子,通过控制其想成不同的粒径尺寸,保证得到的防眩膜既能够获得更大的雾度而且防眩层不存在泛白的情况,同时保证不会影响透光率。其中,防眩液中,若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的总含量小于1份时,则会导致得到的防眩膜防眩性不足,不利于改善防眩性;若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的总含量大于4份,则会导致粒子的分散效果不好,导致膜层的透光率过低。
其中,第一有机粒子的粒径为3~5微米,若第一有机粒子的粒径大于5微米,则会导致得到的防眩膜表面凹凸变大,雾度变大,涂膜发白;若第一有机粒子的粒径小于3微米,则会导致得到的防眩膜防眩性不足,不利于改善防眩性。而第二有机粒子的粒径为0.5~2.5微米,若第二有机粒子的粒径大于2.5微米,则会导致得到的防眩膜透射率降低;若第二有机粒子的粒径小于0.5微米,则会导致得到的防眩膜防眩性不足,不利于改善防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第二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比值为(2~2.2):1。控制大粒径的第一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小粒径的第二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2倍左右,确保能够较好地控制得到的防眩膜既能够获得更大的雾度而且防眩层不存在泛白的情况。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选自3~5微米,第二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选自1~2.5微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有机粒子选自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树脂中的任意一种。第二有机粒子选自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树脂、聚甲基丙烯酸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氯乙烯树脂的折射率为1.53;丙烯酸树脂的折射率为1.49;聚苯乙烯树脂的折射率为1.59;三聚氰胺树脂的折射率为1.57;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树脂的折射率为1.49~1.59;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的材料选择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使用过程中具体的所需的粒子的折射率进行选择。
具体的,防眩液包括40~60份UV固化液;添加UV固化液为了能够在透明基材薄膜上形成稳定的涂层则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提供UV固化液可以赋予防眩硬涂层更好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固化工艺较简单。
其中,以UV固化液的总质量为100%,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光固化树脂 40~95%;
光引发剂 1~5%;
有机溶剂 0~59%。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固化树脂包括丙烯酸酯低聚物和丙烯酸酯单体的混合物,其中,以UV固化液的总质量为100%,丙烯酸酯低聚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30wt%~70wt%,丙烯酸酯单体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wt%~25wt%。
在一些实施例中,丙烯酸酯低聚物选自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酯丙烯酸酯和聚醚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丙烯酸酯单体选自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和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中的至少一种,且,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羟乙酯,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羟基五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亚甲基丙基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乙氧基三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基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UV固化液的总质量为100%,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wt%~5wt%。其中,光引发剂选自1-羟基环已基苯基酮、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安息香双甲醚、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二甲苯酮、2-异丙基硫杂蒽酮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UV固化液的总质量为100%,有机溶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wt%~10wt%。其中,防眩液和UV固化液所添加有机溶剂一致,选自芳香烃类溶剂、酮类溶剂、酯类溶剂、醇类溶剂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芳香烃类溶剂选自苯、甲苯、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酮类溶剂选自丙酮、丁酮、环己酮中的至少一种;酯类溶剂选自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醇类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在具体实施例中,UV硬化液可选择现有的直接添加,其中可选自DIC株式会社提供的PC15-8120或爱克树脂提供的UV-3621进行添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固化树脂和第一有机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5~0.1;第一有机粒子的折射率和光固化树脂的折射率之差大于0.1时,则会导致涂膜泛白;小于0.05时,则会导致防眩性不足。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固化树脂和第二有机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1~0.04。第二有机粒子的折射率和光固化树脂的折射率之差大于0.05时,则会导致透光率降低。控制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的粒径不同,且和光固化树脂的折射率不同,能够适当的增加防眩层的厚度也不会使得膜的透光率下降,且硬度高、耐磨性能优异。
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光固化树脂和第一有机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5~0.1,故第一有机粒子选自折射率为1.59的聚苯乙烯;且,为了保证光固化树脂和第二有机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1~0.04,故第二有机粒子选自折射率为1.49的聚甲基丙烯酸树脂。
具体的,防眩液包括35~55份有机溶剂;其中,防眩液和UV固化液所添加有机溶剂一致,选自芳香烃类溶剂、酮类溶剂、酯类溶剂、醇类溶剂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芳香烃类溶剂选自苯、甲苯、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酮类溶剂选自丙酮、丁酮、环己酮中的至少一种;酯类溶剂选自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醇类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防眩液包括0.03~0.5份助剂。在一些实施例中,助剂选自流平剂,选择添加流平剂能够提高涂层的平整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流平剂选自丙烯酸流平剂、有机硅流平剂中的至少一种。在具体实施例中,流平剂选自聚硅氧烷流平剂,包括但不限于YCK-1300、YCK-1310、BYK-UV3500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防眩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根据防眩液提供各组分;
S02.将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
S03.将UV硬化液、助剂和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防眩液。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防眩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仅需要简单将各组分物质混合均匀即可得到防眩液,工艺简单,不需要使用大型仪器设备,有利于使用。
在步骤S01中,防眩液的各组分的种类和添加量的选择如上文所论述,为了节约篇幅,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S02中,将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此处进行混合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搅拌等方式,确保得到的第一混合物各组分混合均匀。
步骤S03中,将UV硬化液、助剂和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防眩液;此处进行混合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搅拌等方式,确保得到的防眩液各组分混合均匀。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防眩膜,如图1所示,防眩膜包括透明基材膜1,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材膜1任一表面的防眩液膜层2;其中,防眩液膜层2为防眩液或由防眩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防眩液进行固化处理得到的。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防眩膜,防眩膜包括透明基材膜1,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材膜1任一表面的防眩液膜层2,防眩液膜2层是由防眩液固化处理得到的,由于防眩液能够获得更大的雾度而且防眩层不存在泛白的情况,因此得到的防眩膜雾度居中且膜表面无泛白现象,表面硬度高,耐磨性能优异。
具体的,提供的透明基材膜1的厚度为25~100微米,且,透明基材膜1选自三醋酸纤维素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环烯烃薄膜中的任意一种。在具体实施例中,透明基材膜选自80微米的三醋酸纤维素薄膜。
具体的,设置在透明基材膜1任一表面的防眩液膜层2;其中,防眩液膜层2为防眩液或由防眩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防眩液进行固化处理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眩液膜层2的厚度为3~10微米。其中,防眩液膜层2包括了第一有机粒子3和第二有机粒子4。
其中,防眩液膜层2的厚度为第一有机粒子3的粒径的1~2倍,若防眩液膜层2的厚度小于第一有机粒子3的平均粒径的1倍时,则会导致有机粒子突出于防眩液膜层2表面,赋予必要以上的防眩性,因而防眩液膜层2表面的外部光线的散射变大,由光的散射引起表面泛白,从而导致显示器的识别性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当防眩液膜层2的厚度超过第一有机粒子3的平均粒径的2倍时,则得到的防眩液膜层2的防眩性能下降,并且透射率降低。在具体实施例中,防眩液膜层2的厚度为第一有机粒子3的粒径的1.3~1.8倍,得到的防眩膜雾度居中且膜表面无泛白现象,表面硬度高,耐磨性能优异。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化处理的步骤包括:在60~65℃的烘箱中对形成的涂层干燥约1~2min之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对涂层进行固化处理,其中,固化处理的能量为350~380mj/cm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防眩液
防眩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Figure BDA0003097209610000101
其中,第一有机粒子选自聚苯乙烯粒子,粒径为3.5微米;第二有机粒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粒径为1.8微米;
有机溶剂选自醋酸丁酯;
助剂选自流平剂YCK1310;
UV固化液选自UV-3621,其中包括
丙烯酸脂 45%,
丙二醇单甲醚 50%,
光引发剂 5%。
防眩液的制备方法
根据实施例1的防眩液提供各组分;将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将UV硬化液、助剂和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防眩液。
防眩膜
防眩膜包括透明基材膜,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材膜任一表面的防眩液膜层;其中,透明基材膜选自厚度为80微米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防眩液为实施例1提供的防眩液,得到的防眩液膜层的厚度为6微米。
防眩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微凹版涂布方式在厚度为80μm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富士)上涂覆上面制备的防眩液,在60℃的烘箱中对形成的涂层干燥约1min之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对涂层进行固化,其中,固化能量350mj/cm2,形成厚度为6微米的防眩液膜层,得到防眩膜。
实施例2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防眩液
防眩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Figure BDA0003097209610000111
其中,第一有机粒子选自聚苯乙烯粒子,粒径为3.5微米;第二有机粒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粒径为1.8微米;
有机溶剂选自丙二醇单甲醚;
助剂选自流平剂YCK1310;
UV固化液选自PC15-8120,其中包括
丙烯酸脂 60%,
醋酸丁酯 35%,
光引发剂 5%,
防眩液的制备方法
根据实施例2的防眩液提供各组分;将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将UV硬化液、助剂和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防眩液。
防眩膜
防眩膜包括透明基材膜,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材膜任一表面的防眩液膜层;其中,透明基材膜选自厚度为80微米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防眩液为实施例2提供的防眩液,得到的防眩液膜层的厚度为5微米。
防眩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微凹版涂布方式在厚度为80微米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富士)上涂覆上面制备的防眩液,在60℃的烘箱中对形成的涂层干燥约1min之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对涂层进行固化,其中,固化能量350mj/cm2,形成厚度为5微米的防眩液膜层,得到防眩膜。
实施例3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防眩液
防眩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Figure BDA0003097209610000121
其中,第一有机粒子选自聚苯乙烯粒子,粒径为3.5微米;第二有机粒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粒径为1.8微米;
有机溶剂选自醋酸丁酯;
助剂选自流平剂YCK1310;
UV固化液选自PC15-8120,其中包括
丙烯酸脂 60%,
醋酸丁酯 35%,
光引发剂 5%,
防眩液的制备方法
根据实施例3的防眩液提供各组分;将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将UV硬化液、助剂和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防眩液。
防眩膜
防眩膜包括透明基材膜,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材膜任一表面的防眩液膜层;其中,透明基材膜选自厚度为60微米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防眩液为实施例3提供的防眩液,得到的防眩液膜层的厚度为5微米。
防眩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微凹版涂布方式在厚度为60微米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富士)上涂覆上面制备的防眩液,在60℃的烘箱中对形成的涂层干燥约1.5min之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对涂层进行固化,其中,固化能量350mj/cm2,形成厚度为5微米的防眩液膜层,得到防眩膜。
对比例1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防眩液
防眩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Figure BDA0003097209610000131
其中,有机粒子选自聚苯乙烯粒子,粒径为3.5微米;
有机溶剂选自醋酸丁酯;
助剂选自流平剂YCK1310;
UV固化液选自UV-3621。
防眩液的制备方法
根据对比例1的防眩液提供各组分;将有机粒子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将UV硬化液、助剂和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防眩液。
防眩膜
防眩膜包括透明基材膜,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材膜任一表面的防眩液膜层;其中,透明基材膜选自厚度为60微米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防眩液为对比例1提供的防眩液,得到的防眩液膜层的厚度为5微米。
防眩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微凹版涂布方式在厚度为60微米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富士)上涂覆上面制备的防眩液,在60℃的烘箱中对形成的涂层干燥约1.5min之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对涂层进行固化,其中,固化能量350mj/cm2,形成厚度为5微米的防眩液膜层,得到防眩膜。
对比例2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防眩液
防眩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Figure BDA0003097209610000141
其中,第一有机粒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粒径为1.1微米;第二有机粒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粒径为1.8微米;
有机溶剂选自醋酸丁酯;
助剂选自流平剂YCK1310;
UV固化液选自UV-3621。
防眩液的制备方法
根据对比例2的防眩液提供各组分;将第一有机粒子、第二有机粒子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将UV硬化液、助剂和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防眩液。
防眩膜
防眩膜包括透明基材膜,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材膜任一表面的防眩液膜层;其中,透明基材膜选自厚度为80微米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防眩液为对比例2提供的防眩液,得到的防眩液膜层的厚度为3微米。
防眩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微凹版涂布方式在厚度为80微米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富士)上涂覆上面制备的防眩液,在60℃的烘箱中对形成的涂层干燥约1min之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对涂层进行固化,其中,固化能量350mj/cm2,形成厚度为3微米的防眩液膜层,得到防眩膜。
对比例3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防眩液
防眩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Figure BDA0003097209610000151
其中,第一有机粒子选自聚苯乙烯粒子,粒径为3.5微米;第二有机粒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粒径为1.8微米;
有机溶剂选自醋酸丁酯;
助剂选自流平剂YCK1310;
UV固化液选自UV-3621。
防眩液的制备方法
根据对比例3的防眩液提供各组分;将第一有机粒子、第二有机粒子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将UV硬化液、助剂和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防眩液。
防眩膜
防眩膜包括透明基材膜,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材膜任一表面的防眩液膜层;其中,透明基材膜选自厚度为80微米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防眩液为对比例3提供的防眩液,得到的防眩液膜层的厚度为3微米。
防眩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微凹版涂布方式在厚度为80微米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富士)上涂覆上面制备的防眩液,在60℃的烘箱中对形成的涂层干燥约1min之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对涂层进行固化,其中,固化能量350mj/cm2,形成厚度为3微米的防眩液膜层,得到防眩膜。
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得到的防眩膜进行如下性能测试:
1.涂膜的厚度
取一小块(2mm×300mm)带有防眩液膜层的样品,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其截面可测得防眩层厚度。
2.雾度
依照JIS K-7105标准,使用日本电色NDH 2000N型雾度测定仪,利用透射光法测定。
3.铅笔硬度
依照JIS K-5600标准,测量制品铅笔硬度。测量手法:使用硬度为H~3H三菱铅笔,在750g荷重下,划出5条线,然后观察硬化膜涂层有无划伤,并根据以下标准进行判定:
划伤0~1条判定“OK”;
划伤2~5条判定“NG”。
4.耐钢丝绒擦伤
使用耐磨耗试验机在500gf/cm2的荷重下,使用#0000钢丝绒在硬涂层表面上来回摩擦10次,确认涂层有无划伤。并根据以下标准进行判定:
划伤0条判定“OK”;
划伤≧1条判定“NG”。
5.由透射光导致的涂膜的发白如下进行评价:使涂布面朝向观测者侧,通过防眩硬涂膜看白色荧光灯时,目视评价由内部雾度导致膜中光扩散、涂膜泛白的状态。将没有发白及发白少的情况评价为“○”,将发白稍强的情况评价为“△”,将涂膜泛白的情况评价为“×”。
结果分析: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得到的防眩膜进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可知:实施例1~3通过选用两中不同的有机微粒,控制防眩硬涂层的厚度在第一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1.3~1.8倍之间,制得的防眩硬涂膜雾度居中且膜表面无泛白现象,表面有一种油砂颗粒感,耐磨性能优异,硬度≥3H,并且,总光线的透过率大于90%,雾度设置为5%~15%。此外,就对比例1而言,选用单分散的有机微粒,其平均粒径为3.5微米,制得的防眩硬涂膜粒子易团聚,在表面裸露的粒子更多,其颗粒感更强,外观不好,表面泛白。对比例2中第一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下降,涂膜不泛白,但是雾度太低,防眩性不够好。此外,对比例3中,涂层的厚度小于第一有机粒子平均粒径,导致涂膜的硬度也相应的下降,而其雾度增大,表面严重泛白。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防眩液,该防眩液以UV固化液为主要组份,协同搭配了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其中,第一有机粒子的粒径为3~5微米,第二有机粒子的粒径为0.5~2.5微米。通过控制两种有机粒子的粒径尺寸,一方面有利于粒子分散,控制得到的防眩层的厚度得到必要以上的防眩性能,使小粒径的粒子更多在涂层内部,而大粒径的粒子在涂层上凸起,这使得整个涂层形成一个较小的凹凸不平的平面,保证得到的防眩膜既能够获得更大的雾度而且防眩层不存在泛白的情况;另一方面,提供两种粒径不同的粒子,能够适当的增加防眩层的厚度也不会使得膜的透光率下降,且保证硬度高、耐磨性能优异。得到的防眩液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得到的防眩膜表面有一种油砂颗粒感,既有良好的防眩性又能在组装显示屏时减少刮伤不良的现象,适合广泛应用。由于防眩液能够获得更大的雾度而且防眩层不存在泛白的情况,因此得到的防眩膜雾度居中且膜表面无泛白现象,表面硬度高,耐磨性能优异。
表1
Figure BDA000309720961000018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眩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Figure FDA0003097209600000011
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粒子的粒径为3~5微米,所述第二有机粒子的粒径为0.5~2.5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和所述第二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比值为(2~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粒子选自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第二有机粒子选自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树脂、聚甲基丙烯酸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液,其特征在于,以所述UV固化液的总质量为100%,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光固化树脂 40~95%;
光引发剂 1~5%;
有机溶剂 0~5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固化树脂包括丙烯酸酯低聚物和丙烯酸酯单体的混合物;且,
所述丙烯酸酯低聚物选自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酯丙烯酸酯和聚醚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和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羟乙酯,所述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羟基五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亚甲基丙基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乙氧基三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基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所述光引发剂选自1-羟基环已基苯基酮、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安息香双甲醚、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二甲苯酮、2-异丙基硫杂蒽酮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眩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固化树脂和所述第一有机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5~0.1;和/或,
所述光固化树脂和所述第二有机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1~0.04。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防眩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芳香烃类溶剂、酮类溶剂、酯类溶剂、醇类溶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助剂选自流平剂,且所述流平剂选自丙烯酸流平剂、有机硅流平剂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防眩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防眩液提供各组分;
将第一有机粒子和第二有机粒子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
将UV硬化液、助剂和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防眩液。
9.一种防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膜包括透明基材膜,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膜任一表面的防眩液膜层;其中,所述防眩液膜层为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防眩液或由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眩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防眩液进行固化处理得到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膜的厚度为25~100微米,且,所述透明基材膜选自三醋酸纤维素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环烯烃薄膜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防眩液膜层的厚度为3~10微米。
CN202110615401.8A 2021-06-02 2021-06-02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35493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5401.8A CN113549355A (zh) 2021-06-02 2021-06-02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5401.8A CN113549355A (zh) 2021-06-02 2021-06-02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9355A true CN113549355A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30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5401.8A Pending CN113549355A (zh) 2021-06-02 2021-06-02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935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2057A (zh) * 2022-02-28 2022-06-28 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膜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805896A (zh) * 2022-05-18 2022-07-29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15022A (zh) * 2022-04-12 2022-07-29 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遮蔽双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91119A (zh) * 2022-11-22 2022-12-20 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液、防眩膜及其制备方法、偏光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50722A1 (en) * 1999-05-28 2002-10-17 Hiroko Suzuki Anti-glare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thereof
JP2003260748A (ja) * 2002-03-11 2003-09-16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US20130258481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Fujifilm Corporation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4817951A (zh) * 2015-05-26 2015-08-05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涂料和防眩硬化膜
CN110062787A (zh) * 2016-12-19 2019-07-26 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硬涂膜
CN110441837A (zh) * 2019-07-11 2019-11-12 昆山之奇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反射防眩薄膜、具有该低反射防眩薄膜的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50722A1 (en) * 1999-05-28 2002-10-17 Hiroko Suzuki Anti-glare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thereof
JP2003260748A (ja) * 2002-03-11 2003-09-16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US20130258481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Fujifilm Corporation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4817951A (zh) * 2015-05-26 2015-08-05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涂料和防眩硬化膜
CN110062787A (zh) * 2016-12-19 2019-07-26 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硬涂膜
CN110441837A (zh) * 2019-07-11 2019-11-12 昆山之奇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反射防眩薄膜、具有该低反射防眩薄膜的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2057A (zh) * 2022-02-28 2022-06-28 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膜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672057B (zh) * 2022-02-28 2023-08-25 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膜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815022A (zh) * 2022-04-12 2022-07-29 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遮蔽双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15022B (zh) * 2022-04-12 2023-09-01 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遮蔽双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5896A (zh) * 2022-05-18 2022-07-29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5896B (zh) * 2022-05-18 2023-09-12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91119A (zh) * 2022-11-22 2022-12-20 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液、防眩膜及其制备方法、偏光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9355A (zh) 防眩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4848072B2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4361754B2 (ja) 防眩フィルム
JP5653378B2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4552480B2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87186B2 (ja)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118383A (ja) 防眩フィルム用コーティング層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防眩フィルム
JP2010256851A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TWI776297B (zh) 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之偏光板
JPH11286083A (ja) 防眩性フイルム
KR20130010330A (ko) 우수한 내지문성을 갖는 눈부심 방지 코팅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JP2014525056A (ja) 高明暗比を示す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327394A (zh) 高耐磨、低闪点的防眩光膜
JP2011083955A (ja) 光学フィルム
JP5592671B2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10237585A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4490622B2 (ja) 防眩フィルム
JP2008119867A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11344608B (zh) 用于显示面板的可见性改善膜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KR100405305B1 (ko) 눈부심 방지 코팅 조성물
JP4393088B2 (ja) 防眩フィルム
WO2019221000A1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防眩性フィルム
EP3715111B1 (en)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5156333A1 (ja) 防眩フィルム
KR20080003612A (ko) 방현성 코팅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