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7411A -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7411A
CN113547411A CN202110865318.6A CN202110865318A CN113547411A CN 113547411 A CN113547411 A CN 113547411A CN 202110865318 A CN202110865318 A CN 202110865318A CN 113547411 A CN113547411 A CN 113547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ell
limiting
workbench
observation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53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秋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8653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74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7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741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3/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optical surfaces on lenses or surfaces of similar shape on other work;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3/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optical surfaces on lenses or surfaces of similar shape on other work;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13/0031Machines having several working posts; Feeding and manipul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3/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optical surfaces on lenses or surfaces of similar shape on other work;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13/005Blocking means, chucks or the like; Alignment devices
    • B24B13/0052Lens block moul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3/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optical surfaces on lenses or surfaces of similar shape on other work;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13/005Blocking means, chucks or the like; Alignment devices
    • B24B13/0055Positioning of lenses; Marking of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5/00Safety devic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Accessories fitted to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 B24B55/12Devices for exhausting mist of oil or coolant; Devices for collecting or recovering materials resulting from grinding or polishing, e.g. of precious metals, precious stones, diamond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包括底架;工作台,工作台设置在底架上;磨削装置,磨削装置固定设置在底架上方,磨削装置的工作端设置在工作台的正上方;移料装置,工作台设置在移料装置的移动路径上,移料装置具有将需要进行磨削的观测镜片运输到工作台中和将完成磨削的观测镜片从工作台中运输走的功能。本发明通过移料装置可以使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统一的进行上料下料工作,通过工作台放置观测镜片并对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都进形固定工作,再通过磨削装置对观测镜片进行磨削工作,杜绝了人工参与固定工作的情况,提高了磨削工作的效率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镜片都是通过磨削加工制造出来的,在对仪表仪器上相应的观测镜片进行加工时,通常都是先使用定位装置对镜片的位置进行固定。随后将镜片安找需求磨削到一定程度,直至保证镜片有着合格的透光率与光滑度,以此来制造出合格的观测镜片。
由于各种观测镜片的形状、大小与质量等规格不一,往往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不同的定位装置才能很好的完成镜片的固定工作,同时观测镜片大多是裸露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这样在进行磨削加工时会产生磨屑飞舞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到后续的其它观测镜片的磨削工作需要人工定期的清理这些磨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包括,
底架;
工作台,工作台设置在底架上,工作台的工作端设置在底架的上方且朝向上方设置;
磨削装置,磨削装置固定设置在底架上方,磨削装置的工作端设置在工作台的正上方;
移料装置,工作台设置在移料装置的移动路径上,移料装置具有将需要进行磨削的观测镜片运输到工作台中和将完成磨削的观测镜片从工作台中运输走的功能;
工作台包括:固定装置与储屑底壳,
固定装置用于放置和固定需要进行磨削处理的观测镜片,固定装置包括有用于放置观测镜片的中心板、上层外壳、下层外壳和设置在上层外壳中的一号限位机构;
储屑底壳可拆卸的与下层外壳连接在一起,储屑底壳用于收集盒储存观测镜片磨削时产生的磨屑;
移料装置中的工作端处设置有用于对观测镜片进行限位的二号限位机构,二号限位机构可以对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均起到限位作用。
优选的,一号限位机构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四个限位机构有序的设置在中心板的周围,一号限位机构包括,
一号移动板,一号移动板整体呈长方形板状,一号移动板朝向中心板的一端设置有与一号移动板呈垂直状态的固定凸起,固定凸起远离一号移动版的一端设置为斜面,固定凸起朝向中心板的一面设置有海绵片,一号移动板远离固定凸起的一面中心处设置有齿条;
二号移动板,二号移动板整体呈长方形板状,二号移动板的长度长于一号移动板且二号移动板设置在一号移动板设置有齿条的一面的下方,二号移动板朝向一号移动板的一面中心处设置有齿条;
齿轮,齿轮设置在一号移动板与二号移动板之间的中心位置,齿轮分别与一号移动板的齿条和二号移动板的齿条啮合。
优选的,中心板的底端中心处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中心板的底端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储屑底壳接触,中心板上开设有四条方形通孔,四条方形通孔相互垂直且不互通,四个一号限位机构的固定凸起分别设置在四个方形通孔中且顶端与中心板平行。
优选的,中心板底面上设置有固定轴座,固定轴座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固定轴座的设置位置与四条方形通孔保持一致,四个一号限位机构中的二号移动板靠近中心板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中心板中的固定轴座连接。
优选的,上层外壳整体呈阶梯圆盘状,上层外壳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大小与中心板的大小相同,上层外壳中开设有四个有序设置的方形凹槽,每个方形凹槽中均设置有一号限位条、二号限位条和设置在一号限位条与二号限位条之间的限位柱,一号移动板上开设有与一号限位条配合工作的一号限位槽,二号移动板上开设有与二号限位条配合工作的二号限位槽,齿轮上开设有与限位柱配合工作的限位圆槽。
优选的,磨削装置的工作端处设置有透明罩,透明罩的底部直径等于中心板的直径,磨削装置的工作端设置在透明罩的内部。
优选的,中心板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通孔,下层外壳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台状通孔,下层外壳中通孔直径大的一面朝上设置且与上层外壳连接,下层外壳的另一面与储屑底壳连接。
优选的,下层外壳远离上层外壳的一面处设置有两个卡扣凸起,两个卡扣凸起呈镜像分布设置在下层外壳的圆台状通孔两侧,储屑底壳与下层外壳连接的一端开设有与下层外壳中的卡扣凸起配合工作的卡槽,卡槽的数量设置为六个且六个卡槽均匀分布,卡槽的两端设置为斜面,储屑底壳的侧面设置有可以观测到内部情况的透明窗口,储屑底壳的外侧设置有镜像分布的支撑把手。
优选的,中心板的底部中心中设置有圆柱套筒,圆柱套筒上开设有四个限位通孔,弹簧设置在圆柱套筒中,储屑底壳中设置有中心轴,中心轴可旋转的设置在储屑底壳上,中心轴朝下的一端延伸出储屑底壳外部并连接有一个控制把手,中心轴的另一端延伸至中心板的圆柱套筒中,延伸至圆柱套筒中的中心轴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段且螺纹段处螺纹连接有一个限位圆板。
优选的,二号限位机构包括,
限位板,限位板的整体呈两端呈斜面的长方形条状板,限位板的一端设置有可伸缩杆,可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移料装置中的移动端固定连接,限位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一号引导件,一号引导件由两个一号引导条和一个一号双向螺纹杆组成,一号引导件设置在移料装置中远离工作台的一端,两个一号引导条分别与一号双向螺纹杆的两个螺纹段连接且朝向工作台设置;
二号引导件,二号引导件由两个二号引导条和一个二号双向螺纹杆组成,二号引导件设置在移料装置中靠近工作台的一端,二号引导条的长度大于一号引导条,两个二号引导条分别与二号双向螺纹杆的两个螺纹段连接且朝向工作台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移料装置可以使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统一的进行上料下料工作,通过工作台放置观测镜片并对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都进形固定工作,再通过磨削装置对观测镜片进行磨削工作,杜绝了人工参与固定工作的情况,提高了磨削工作的效率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2.本发明通过使用设置在中心板周围的四个一号限位机构完成对观测镜片的固定工作,确保了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都可以被固定住。
3.本发明通过在中心板的底部设置弹簧,使得中心板上没有放置观测镜片时,一号限位机构的工作端与中心板保持水平,避免了一号限位机构影响移料装置工作的情况出现。
4.本发明通过在中心板与四个一号限位机构之间设置连接杆的方式,使得中心板上放置观测镜片时四个一号限位机构可以自动的对观测镜片进行初步限位的工作。
5.本发明通过将四个一号限位机构设置在上层外壳对一号限位机构的移动范围设置约束,使得中心板不会因为一号限位机构的移动从而处于不正确的水平位置。
6.本发明通过在磨削装置的工作端处设置透明罩的方式使得磨削装置工作时一号限位机构可以将观测镜片更牢固的固定住。
7.本发明通过在中心板、上层外壳与下层外壳中开设有相同的通孔,确保了磨削处理后产生的磨屑不会堆积在中心板上。
8.本发明通过在下层外壳的底部连接一个可方便拆卸的储屑底壳,保证了离开中心板的磨屑不会污染环境。
9.本发明通过在在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圆板的方式,使得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四个一号限位机构可以很好的对观测镜片进行固定工作。
10.本发明通过在移料装置中设置二号限位机构,保证了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都可以被稳定运输至工作台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工作台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工作台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工作台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工作台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中心板的立体图一;
图10为本发明的中心板的立体图二;
图11为本发明的一号限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上层外壳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储屑底壳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移料装置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二号限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为:
1-底架;
2-工作台;
3-磨削装置;3a-透明罩;
4-移料装置;4a-二号限位机构;4a1-限位板;4a2-一号引导件;4a3-二号引导件;4a4-可伸缩杆;4a5-一号引导条;4a6-一号双向螺纹杆;4a7-二号引导条;4a8-二号双向螺纹杆;
5-固定装置;5a-中心板;5a1-弹簧;5a2-固定轴座;5a3-圆柱套筒;5b-上层外壳;5b1-方形凹槽;5b2-一号限位条;5b3-二号限位条;5b4-限位柱;5c-下层外壳;5c1-卡扣结构;5d-一号限位机构;5d1-一号移动板;5d2-二号移动板;5d3-齿轮;5d4-固定凸起;5d5-海绵片;5d6-一号限位槽;5d7-连接杆;5d8-二号限位槽;5d9-限位圆槽;
6-储屑底壳;6a-卡槽;6b-透明窗口;6c-支撑把手;6d-中心轴;6e-限位圆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为了解决在固定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时不需要人工更换不同的固定装置的技术问题,参照图1至图15所示,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包括,
底架1;
工作台2,工作台2设置在底架1上,工作台2的工作端设置在底架1的上方且朝向上方设置;
磨削装置3,磨削装置3固定设置在底架1上方,磨削装置3的工作端设置在工作台2的正上方;
移料装置4,工作台2设置在移料装置4的移动路径上,移料装置4具有将需要进行磨削的观测镜片运输到工作台2中和将完成磨削的观测镜片从工作台2中运输走的功能;
工作台2包括:固定装置5与储屑底壳6,
固定装置5用于放置和固定需要进行磨削处理的观测镜片,固定装置5包括有用于放置观测镜片的中心板5a、上层外壳5b、下层外壳5c和设置在上层外壳5b中的一号限位机构5d;
储屑底壳6可拆卸的与下层外壳5c连接在一起,储屑底壳6用于收集盒储存观测镜片磨削时产生的磨屑;
移料装置4中的工作端处设置有用于对观测镜片进行限位的二号限位机构4a,二号限位机构4a可以对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均起到限位作用。
工作人员首先将需要进行磨削处理的观测镜片放置在移料装置4的工作端处,设置在移料装置4中的工作端处的二号限位机构4a工作对未进行磨削处理的观测镜片进行限位固定,随后移料装置4的工作端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并将未进行磨削处理的观测镜片运输到设置在移料装置4路径中的固定装置5上,固定装置5对未进行磨削处理的观测镜片进行初步限位,磨削装置3开始工作移动到与未进行磨削处理的观测镜片接触的位置,此时设置在固定装置5上的未进行磨削处理的观测镜片被牢固固定在固定装置5上,当磨削装置3完成磨削工作后磨削装置3移动到初始位置,固定装置5解除对观测镜片的固定,此时移料装置4再次工作,移料装置4的工作端从另一端移动回初始端,并将完成磨削处理后的观测镜片一起运输回去。
进一步的:
为了解决如何使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可以被牢固固定的技术问题,参照图5至图11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号限位机构5d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四个一号限位机构5d1有序的设置在中心板5a的周围,一号限位机构5d包括,
一号移动板5d1,一号移动板5d1整体呈长方形板状,一号移动板5d1朝向中心板5a的一端设置有与一号移动板5d1呈垂直状态的固定凸起5d4,固定凸起5d4远离一号移动版的一端设置为斜面,固定凸起5d4朝向中心板5a的一面设置有海绵片5d5,一号移动板5d1远离固定凸起5d4的一面中心处设置有齿条;
二号移动板5d2,二号移动板5d2整体呈长方形板状,二号移动板5d2的长度长于一号移动板5d1且二号移动板5d2设置在一号移动板5d1设置有齿条的一面的下方,二号移动板5d2朝向一号移动板5d1的一面中心处设置有齿条;
齿轮5d3,齿轮5d3设置在一号移动板5d1与二号移动板5d2之间的中心位置,齿轮5d3分别与一号移动板5d1的齿条和二号移动板5d2的齿条啮合。
二号移动板5d2向远离中心板5a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与二号移动板5d2啮合的齿轮5d3进行旋转,旋转的齿轮5d3将带动与之啮合的一号移动板5d1向靠近中心板5a的方形移动,从而使一号移动板5d1上的固定凸起5d4靠近放置在中心板5a上的观测镜片,四个一号限位机构5d以此来完成对观测镜片的固定工作。
进一步的:
为了解决设置在固定装置5中的一号限位机构5d不影响到移料装置4的工作的技术问题,参照图7至图10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中心板5a的底端中心处设置有弹簧5a1,弹簧5a1的一端与中心板5a的底端接触,弹簧5a1的另一端与储屑底壳6接触,中心板5a上开设有四条方形通孔,四条方形通孔相互垂直且不互通,四个一号限位机构5d的固定凸起5d4分别设置在四个方形通孔中且顶端与中心板5a平行。
初始时中心板5a与四个一号限位机构5d的固定凸起5d4顶端保持水平,此时移料装置4的移动路径上没有东西阻碍移料装置4的工作,当需要进行磨削处理的观测镜片放置在中心板5a上时,由于观测镜片自身的重量使弹簧5a1压缩从而中心板5a向下移动,四个一号限位机构5d此时可以对观测镜片的边缘进行夹紧固定工作。
进一步的:
为了解决如何使观测镜片放置在中心板5a上时四个一号限位机构5d可以对观测镜片进行初步限位工作的技术问题,参照图7至图11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中心板5a底面上设置有固定轴座5a2,固定轴座5a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固定轴座5a2的设置位置与四条方形通孔保持一致,四个一号限位机构5d中的二号移动板5d2靠近中心板5a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杆5d7,连接杆5d7的另一端分别与中心板5a中的固定轴座5a2连接。
当观测镜片放置在中心板5a上时,由于观测镜片自身的重量将使弹簧5a1压缩,此时中心板5a将向下位移,与中心板5a上固定轴座5a2连接的连接杆5d7将随着中心板5a的向下位移从而推动二号移动板5d2向远离中心板5a的方向移动,与二号移动板5d2中齿条啮合的齿轮5d3将带动与齿轮5d3啮合的一号移动板5d1向靠近中心板5a的方向移动,从而对观测镜片进行初步限位工作。
进一步的:
为了解决中心板5a底端的弹簧5a1运动时可能会使中心板5a阻碍移料装置4的工作的技术问题,参照图7至图12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上层外壳5b整体呈阶梯圆盘状,上层外壳5b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大小与中心板5a的大小相同,上层外壳5b中开设有四个有序设置的方形凹槽5b1,每个方形凹槽5b1中均设置有一号限位条5b2、二号限位条5b3和设置在一号限位条5b2与二号限位条5b3之间的限位柱5b4,一号移动板5d1上开设有与一号限位条5b2配合工作的一号限位槽5d6,二号移动板5d2上开设有与二号限位条5b3配合工作的二号限位槽5d8,齿轮5d3上开设有与限位柱5b4配合工作的限位圆槽5d9。
一号限位机构5d设置在方形凹槽5b1中,当中心板5a位于水平面高度时四个一号移动板5d1上的固定凸起5d4将与上层外壳5b的内壁充分接触,当中心板5a由于弹簧5a1的作用上下移动时,上层外壳5b中的方形凹槽5b1对一号限位机构5d的工作进行限制,从而使中心板5a在上下方向的位移存在一个约束使其不会影响到移料装置4的工作。
进一步的:
为了解决在中心板5a上完成初步限位的观测镜片在进行磨削工作时仍会晃动不稳的现象的技术问题,参照图1至图4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磨削装置3的工作端处设置有透明罩3a,透明罩3a的底部直径等于中心板5a的直径,磨削装置3的工作端设置在透明罩3a的内部。
当观测镜片位于中心板5a上完成了初步限位后,磨削装置3工作将对观测镜片进行磨削工作,设置在磨削装置3中的透明罩3a将随着磨削装置3工作端的移动且先一步接触中心板5a,不断下压的透明罩3a将再次带动中心板5a向下移动从而使四个一号限位机构5d在次向观测镜片靠近从而将观测镜片牢固固定住,并且此时观测镜片处于一个密闭空间中不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进一步的:
为了解决磨削处理后出现的磨屑会影响到后续观测镜片的磨削处理的技术问题,参照图7至图13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中心板5a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通孔,下层外壳5c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台状通孔,下层外壳5c中通孔直径大的一面朝上设置且与上层外壳5b连接,下层外壳5c的另一面与储屑底壳6连接。
观测镜片磨削处理后产生的磨屑部分直接掉落在中心板5a的弧形通孔处,随后这些磨屑经过上层外壳5b和下层外壳5c进行到储屑底壳6中,部分掉落在中心板5a上的储屑在完成磨削处理后的观测镜片跟随移料装置4工作时会被推至弧形通孔上,继而保证了不会有大量的磨屑堆积在固定装置5上从而影响到后续的观测镜片进行磨削处理。
进一步的:
为了解决处理堆积在储屑底壳6中的磨屑的技术问题,参照图7至图13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下层外壳5c远离上层外壳5b的一面处设置有两个卡扣凸起,两个卡扣凸起呈镜像分布设置在下层外壳5c的圆台通孔两侧,储屑底壳6与下层外壳5c连接的一端开设有与下层外壳5c中的卡扣凸起配合工作的卡槽6a,卡槽6a的数量设置为六个且六个卡槽6a均匀分布,卡槽6a的两端设置为斜面,储屑底壳6的侧面设置有可以观测到内部情况的透明窗口6b,储屑底壳6的外侧设置有镜像分布的支撑把手6c。
下层外壳5c与储屑底壳6通过卡扣凸起与卡槽6a的配合工作连接在一起,当通过设置在储屑底壳6侧面的透明窗口6b可以看见储屑底壳6内部的磨屑数量堆积到一定数目的时候,通过握持支撑把手6c旋转储屑底壳6的方式使卡扣凸起与卡槽6a的配合工作解除,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取出储屑底壳6对其内部堆积的磨屑进行处理,当储屑底壳6中的磨削处理完毕后,再握持储屑底壳6旁的支撑把手6c将储屑底壳6与下层外壳5c连接起来。
进一步的:
为了解决当不同重量的观测镜片放置在中心板5a上时弹簧5a1不能很好的进行工作的技术问题,参照图7至图13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中心板5a的底部中心中设置有圆柱套筒5a3,圆柱套筒5a3上开设有四个限位通孔,弹簧5a1设置在圆柱套筒5a3中,储屑底壳6中设置有中心轴6d,中心轴6d可旋转的设置在储屑底壳6上,中心轴6d朝下的一端延伸出储屑底壳6外部并连接有一个控制把手,中心轴6d的另一端延伸至中心板5a的圆柱套筒5a3中,延伸至圆柱套筒5a3中的中心轴6d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段且螺纹段处螺纹连接有一个限位圆板6e。
弹簧5a1的一端与中心板5a接触,弹簧5a1的另一端与限位圆板6e接触,当放置在中心板5a上的观测镜片的重量发生改变时,通过旋转设置在储屑底壳6中的中心轴6d从而控制限位板4a1进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调节初始状态时弹簧5a1的压缩程度继而改变当观测镜片设置在中心板5a上时中心板5a的初始位置。
进一步的:
为了解决移料装置4进行工作时如何保证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都可以被运输的技术问题,参照图14至图15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二号限位机构4a包括,
限位板4a1,限位板4a1的整体呈两端呈斜面的长方形条状板,限位板4a1的一端设置有可伸缩杆4a4,可伸缩杆4a4的另一端与移料装置4中的移动端固定连接,限位板4a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一号引导件4a2,一号引导件4a2由两个一号引导条4a5和一个一号双向螺纹杆4a6组成,一号引导件4a2设置在移料装置4中远离工作台2的一端,两个一号引导条4a5分别与一号双向螺纹杆4a6的两个螺纹段连接且朝向工作台2设置;
二号引导件4a3,二号引导件4a3由两个二号引导条4a7和一个二号双向螺纹杆4a8组成,二号引导件4a3设置在移料装置4中靠近工作台2的一端,二号引导条4a7的长度大于一号引导条4a5,两个二号引导条4a7分别与二号双向螺纹杆4a8的两个螺纹段连接且朝向工作台2设置。
两个限位板4a1与一号引导件4a2接触时,可伸缩杆4a4将进行收缩从而使两个限位板4a1之间的间隔变大,从而可以放入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当两个限位板4a1随着移料装置4的工作移动时,远离一号引导件4a2的两个限位板4a1将相互靠近从而将观测镜片夹紧,当观测镜片移动到中心板5a上时,两个限位板4a1与二号引导件4a3接触,两个限位板4a1将再次相互远离,观测镜片此时被放置在中心板5a上。
本发明通过移料装置可以使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统一的进行上料下料工作,通过工作台放置观测镜片并对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都进形固定工作,再通过磨削装置对观测镜片进行磨削工作,杜绝了人工参与固定工作的情况,提高了磨削工作的效率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包括,
底架(1);
工作台(2),工作台(2)设置在底架(1)上,工作台(2)的工作端设置在底架(1)的上方且朝向上方设置;
磨削装置(3),磨削装置(3)固定设置在底架(1)上方,磨削装置(3)的工作端设置在工作台(2)的正上方;
移料装置(4),工作台(2)设置在移料装置(4)的移动路径上,移料装置(4)具有将需要进行磨削的观测镜片运输到工作台(2)中和将完成磨削的观测镜片从工作台(2)中运输走的功能;
其特征在于,工作台(2)包括:固定装置(5)与储屑底壳(6),
固定装置(5)用于放置和固定需要进行磨削处理的观测镜片,固定装置(5)包括有用于放置观测镜片的中心板(5a)、上层外壳(5b)、下层外壳(5c)和设置在上层外壳(5b)中的一号限位机构(5d);
储屑底壳(6)可拆卸的与下层外壳(5c)连接在一起,储屑底壳(6)用于收集盒储存观测镜片磨削时产生的磨屑;
移料装置(4)中的工作端处设置有用于对观测镜片进行限位的二号限位机构(4a),二号限位机构(4a)可以对不同规格的观测镜片均起到限位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号限位机构(5d)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四个一号限位机构(5d1)有序的设置在中心板(5a)的周围,一号限位机构(5d)包括,
一号移动板(5d1),一号移动板(5d1)整体呈长方形板状,一号移动板(5d1)朝向中心板(5a)的一端设置有与一号移动板(5d1)呈垂直状态的固定凸起(5d4),固定凸起(5d4)远离一号移动版的一端设置为斜面,固定凸起(5d4)朝向中心板(5a)的一面设置有海绵片(5d5),一号移动板(5d1)远离固定凸起(5d4)的一面中心处设置有齿条;
二号移动板(5d2),二号移动板(5d2)整体呈长方形板状,二号移动板(5d2)的长度长于一号移动板(5d1)且二号移动板(5d2)设置在一号移动板(5d1)设置有齿条的一面的下方,二号移动板(5d2)朝向一号移动板(5d1)的一面中心处设置有齿条;
齿轮(5d3),齿轮(5d3)设置在一号移动板(5d1)与二号移动板(5d2)之间的中心位置,齿轮(5d3)分别与一号移动板(5d1)的齿条和二号移动板(5d2)的齿条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板(5a)的底端中心处设置有弹簧(5a1),弹簧(5a1)的一端与中心板(5a)的底端接触,弹簧(5a1)的另一端与储屑底壳(6)接触,中心板(5a)上开设有四条方形通孔,四条方形通孔相互垂直且不互通,四个一号限位机构(5d)的固定凸起(5d4)分别设置在四个方形通孔中且顶端与中心板(5a)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板(5a)底面上设置有固定轴座(5a2),固定轴座(5a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固定轴座(5a2)的设置位置与四条方形通孔保持一致,四个一号限位机构(5d)中的二号移动板(5d2)靠近中心板(5a)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杆(5d7),连接杆(5d7)的另一端分别与中心板(5a)中的固定轴座(5a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外壳(5b)整体呈阶梯圆盘状,上层外壳(5b)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大小与中心板(5a)的大小相同,上层外壳(5b)中开设有四个有序设置的方形凹槽(5b1),每个方形凹槽(5b1)中均设置有一号限位条(5b2)、二号限位条(5b3)和设置在一号限位条(5b2)与二号限位条(5b3)之间的限位柱(5b4),一号移动板(5d1)上开设有与一号限位条(5b2)配合工作的一号限位槽(5d6),二号移动板(5d2)上开设有与二号限位条(5b3)配合工作的二号限位槽(5d8),齿轮(5d3)上开设有与限位柱(5b4)配合工作的限位圆槽(5d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磨削装置(3)的工作端处设置有透明罩(3a),透明罩(3a)的底部直径等于中心板(5a)的直径,磨削装置(3)的工作端设置在透明罩(3a)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板(5a)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通孔,下层外壳(5c)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台状通孔,下层外壳(5c)中通孔直径大的一面朝上设置且与上层外壳(5b)连接,下层外壳(5c)的另一面与储屑底壳(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层外壳(5c)远离上层外壳(5b)的一面处设置有两个卡扣凸起,两个卡扣凸起呈镜像分布设置在下层外壳(5c)的圆台通孔两侧,储屑底壳(6)与下层外壳(5c)连接的一端开设有与下层外壳(5c)中的卡扣凸起配合工作的卡槽(6a),卡槽(6a)的数量设置为六个且六个卡槽(6a)均匀分布,卡槽(6a)的两端设置为斜面,储屑底壳(6)的侧面设置有可以观测到内部情况的透明窗口(6b),储屑底壳(6)的外侧设置有镜像分布的支撑把手(6c)。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板(5a)的底部中心中设置有圆柱套筒(5a3),圆柱套筒(5a3)上开设有四个限位通孔,弹簧(5a1)设置在圆柱套筒(5a3)中,储屑底壳(6)中设置有中心轴(6d),中心轴(6d)可旋转的设置在储屑底壳(6)上,中心轴(6d)朝下的一端延伸出储屑底壳(6)外部并连接有一个控制把手,中心轴(6d)的另一端延伸至中心板(5a)的圆柱套筒(5a3)中,延伸至圆柱套筒(5a3)中的中心轴(6d)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段且螺纹段处螺纹连接有一个限位圆板(6e)。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二号限位机构(4a)包括,
限位板(4a1),限位板(4a1)的整体呈两端呈斜面的长方形条状板,限位板(4a1)的一端设置有可伸缩杆(4a4),可伸缩杆(4a4)的另一端与移料装置(4)中的移动端固定连接,限位板(4a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一号引导件(4a2),一号引导件(4a2)由两个一号引导条(4a5)和一个一号双向螺纹杆(4a6)组成,一号引导件(4a2)设置在移料装置(4)中远离工作台(2)的一端,两个一号引导条(4a5)分别与一号双向螺纹杆(4a6)的两个螺纹段连接且朝向工作台(2)设置;
二号引导件(4a3),二号引导件(4a3)由两个二号引导条(4a7)和一个二号双向螺纹杆(4a8)组成,二号引导件(4a3)设置在移料装置(4)中靠近工作台(2)的一端,二号引导条(4a7)的长度大于一号引导条(4a5),两个二号引导条(4a7)分别与二号双向螺纹杆(4a8)的两个螺纹段连接且朝向工作台(2)设置。
CN202110865318.6A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 Withdrawn CN1135474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5318.6A CN113547411A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5318.6A CN113547411A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7411A true CN113547411A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33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5318.6A Withdrawn CN113547411A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741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41135A (zh) * 2023-04-20 2023-05-23 广州威祺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片加工设备和加工的方法
CN116276475A (zh) * 2023-02-06 2023-06-23 江苏坤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标志牌镜面磨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6475A (zh) * 2023-02-06 2023-06-23 江苏坤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标志牌镜面磨削装置
CN116276475B (zh) * 2023-02-06 2024-03-08 江苏坤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标志牌镜面磨削装置
CN116141135A (zh) * 2023-04-20 2023-05-23 广州威祺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片加工设备和加工的方法
CN116141135B (zh) * 2023-04-20 2023-08-11 江苏洪旭德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片加工设备和加工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7411A (zh) 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观测镜片磨削加工装置
CN212371654U (zh) 一种数控铣床车铣定位装置
CN111098205A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划痕研磨处理装置
CN116728208B (zh) 一种用于陶瓷制品毛边打磨设备
CN212762539U (zh) 一种可辅助清理灰尘的打磨片装置
CN109048555A (zh) 一种用于自聚焦透镜加工的球面研磨设备及其研磨方法
CN211163433U (zh) 一种航空精密轴件的抛光装置
CN218476457U (zh) 一种光学镜片铣磨装置
CN113798546B (zh) 一种工业化生产砂轮钻孔设备
CN212600267U (zh) 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旋转支撑装置
CN211800961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多功能实验台
CN211490980U (zh) 一种可以抛光产品内壁的陶瓷加工用抛光装置
CN208854343U (zh) 一种用于自聚焦透镜加工的球面研磨设备
CN211681363U (zh) 一种用于透镜的抛光装置
CN216298883U (zh) 一种模块化军用模型用带有翻面结构的打磨装置
CN214213142U (zh) 一种龙门铣床侧板防护结构
CN220330873U (zh) 一种玻璃镜片加工抛光装置
CN210499326U (zh) 一种钻孔专机定位机构
CN215700694U (zh) 一种多功能抛光机
CN218802112U (zh) 一种电子装配调试平台
CN211940246U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件打磨的打磨机
CN213106037U (zh) 一种微透镜抛光自动下料控制机构
CN216578618U (zh) 一种新型立式玻璃加工中心
CN113634914B (zh) 一种滤布加工用光纤激光切割机
CN220445938U (zh) 一种石英舟双层圆盘打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