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5103A - 发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5103A
CN113545103A CN202080019158.7A CN202080019158A CN113545103A CN 113545103 A CN113545103 A CN 113545103A CN 202080019158 A CN202080019158 A CN 202080019158A CN 113545103 A CN113545103 A CN 113545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ound
diaphragm
space
sound e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91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田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onics Co ltd
Denso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0/00485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184022A1/ja
Publication of CN113545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51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73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1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incorporating only one trans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3Screens f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6Supports for loudspeaker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27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dome-shap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6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6Arranging circuit leads; Relieving strain on circuit le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3Acoustic transducers and sound field adaptation in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 H04R31/00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for diaphragms or their outer suspen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8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at the periphery
    • H04R7/20Securing diaphragm or cone resiliently to support by flexible material, springs, cords, or str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包括发声体(7)、基体(2)、保护壁(22)和立壁(23)的发声器。发声体具有振膜(72)、以及通过通电使振膜振动而产生声音的驱动部(73)。基体包含容纳发声体的基体筒部(21)、以及形成有将声音向放音区域引导的放音孔(25)的分隔壁(24)。基体筒部通过振膜以及分隔壁而分隔为第一空间(4)和第二空间(5)。保护壁配置成在振膜的振动方向上,与分隔壁隔开间隙地覆盖放音区域,立壁连接保护壁和基体筒部。在保护壁与立壁以及分隔壁之间,构成有通过放音孔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放音空间(6)。通过在至少一个方向上保护壁和立壁开口,形成有输出通过放音孔从第一空间引导到放音空间的声音的放出孔(61)。

Description

发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以2019年3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045656号、以及2020年1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003162号为基础申请,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发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接近通报装置的发声器。在该发声器中,通过用罩体和壳体覆盖具有圆筒状的基体筒部的基体的两端来构成箱体,在箱体内配置发声体,并且在罩体的中央具备放音孔,从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从放音孔放出。另外,在该发声器中,在发声器的正面及侧面的位置、具体地在与发声体相对的罩体的中央位置及基体的侧面位置上,圆环状地排列配置多个放音孔,成为能够向发声器的正面及整周发出声音的结构,以便安装在车辆的任何位置都能够进行发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8-1212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发声体中,由于为了能够安装在车辆的任何位置而在基体的侧面以及罩体的中央圆环状地排列配置多个放音孔,所以从不需要放声的方向的放音孔也必然会发出声音。因此,存在该声音向车厢内穿透或传播,从而可能产生车厢内噪音的问题。
此外,在将专利文献1所示的发声体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由于从发声器的正面进行放声,所以需要在罩体侧确保声音的通路的空间,因此无法使车辆部件接近发声体的正面而安装。因此,存在不能在车辆的狭窄空间内配置发声器的问题。
本公开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减少车厢内噪音,并且能够将车辆部件接近配置在正面的位置处的结构的发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公开的一个方面为一种通过使振膜振动而进行发声的发声器,所述发声器包括:发声体,其具有振膜和通过通电使振膜振动而产生声音的驱动部;以及基体,其包含容纳发声体的基体筒部、以及分隔壁,所述分隔壁配置在基体筒部的轴向的一端侧、并且将配置有发声体的区域作为放音区域而在该放音区域形成有引导发声体所产生的声音的放音孔,基体筒部内部被振膜以及分隔壁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其中,在振膜的振动方向上,具有配置成与分隔壁隔开间隙而覆盖放音区域的保护壁、以及连接该保护壁与基体筒部的立壁,在保护壁与立壁以及分隔壁之间,构成有通过放音孔与第一空间连通的放音空间,并且通过在至少一个方向上保护壁和立壁开口,形成有输出通过放音孔从第一空间引导到放音空间的声音的放出孔。
由此,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通过放音空间从放出孔输出,并从一个方向输出。因此,能够抑制向不需要的方向进行放声,能够抑制不需要的声音向车厢内渗透或传播。并且,如果在发声器的正面的位置、即振膜的振动方向上,以覆盖放音孔的方式具备保护壁,则能够在发声器在车辆上的安装空间中的与保护壁相邻的位置处、安装车辆部件。
根据所公开的一个方面,通过使振膜振动而进行发声的发声器的制造方法,包括设计工序和气密性检测工序。在设计工序中,设为如下设计:将分隔壁中的与保护壁相对的一面与保护壁之间的尺寸设为Ya,将从分隔壁的一面到振膜的内周部与外周部的边界部的距离设为Yb,满足Ya>Yb。在气密性检测工序中,通过在从放出孔插入夹具并将夹具配置在放音孔内的状态下,使第二空间的压力比第一空间的压力高,从而使振膜向第一空间侧膨胀。
这样,通过至少设为Ya>Yb,能够使用夹具而有助于气密性检测的稳定化和检查时间的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声器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发声器的仰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发声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发声器的右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发声器的后视图。
图6是图1中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图1中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图2中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在拆下壳体的状态下的发声器的后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气密性检测时的情况的发声器的剖面图。
图11是示出了在气密性检测时止挡件与振膜抵接的情况的放大图。
图12是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声器在立壁的位置处剖切、并从正面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2中的XIII-XIII剖视图。
图14是将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声器在立壁的位置处剖切、并从正面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4中的XV-XV剖视图。
图16是示出了使用夹具对图14所示的发声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情况的剖面图。
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声器的正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发声器的仰视图。
图19是图17中的XIX-XIX剖视图。
图20是图17中的XX-XX剖视图。
图21是图18中的XXI-XXI剖视图。
图22是示出了在气密性检测时止挡件与振膜抵接的情况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记来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将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声器,例如设置在车辆的车厢外,用于产生警报音。发声器具备在内部形成有两个空间的箱体,通过配置在箱体内的发声体进行发声。
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发声器的箱体1通过分别由树脂制成的基体2和罩体3这两个部件构成。
基体2包括大致椭圆筒状的基体筒部21,以覆盖该基体筒部21的轴向的一端侧的开口部的方式形成有保护壁22,并且以覆盖另一端侧的开口部的方式嵌合有椭圆板状的壳体3并通过粘合气密性地接合。后述的发声体7被组装在基体筒部21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但通过在该开口部气密性地粘合椭圆形状的壳体3,从而确保组装有发声体7的一侧的防水、气密性。
如图6所示,保护壁22,通过沿着基体筒部21的外缘中的除了一个方向以外的部分立设的立壁23与基体筒部21连接,并配置为在与构成基体筒部21的一端侧的端面的分隔壁24的一面24a之间设置规定尺寸Ya的间隙。通过由该保护壁22覆盖基体筒部21的一端侧开口部,更具体地,覆盖位于一端侧开口部的内侧的发声体7,使得发声体7无法从正面方向(图1中的法线方向)直接看到,从而抑制水、雪和飞石等异物向发声体7的侵袭。
然后,如图6、图7所示,基体筒部21内的空间被设置在基体筒部21内的分隔壁24分割成两部分。具体地,在分隔壁24上,具备引导发声体7所产生的声音的放音孔25及其周围的梁部26,通过以覆盖放音孔25及梁部26的方式配置发声体7,使基体筒部21内的空间分割成两部分。并且,第一空间4由基体筒部21、分隔壁24以及设置在发声体7中的振膜72形成,第二空间5由基体筒部21、分隔壁24、壳体3以及振膜72形成。
此外,第一空间4还与由保护壁22和立壁23构成的后述的放音空间6连通,向第一空间4发出的声音通过放音空间6从设置在图1下方的放出孔61输出。以下,将来自放出孔61的声音的输出方向称为放声方向。
如图1和图8所示,分隔壁24,由大致椭圆形状构成,并且在其外缘部处以朝向与保护壁22相反的一侧突出的方式设有基体筒部21。而且,在基体筒部21和分隔壁24的外周,并且以沿着沿长径划分椭圆形状的一半的方式形成有立壁23,从椭圆形状的长边方向的两端朝向切线方向、换言之朝向放出方向还延设有立壁23。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护壁22和立壁23延设成相比于基体筒部21朝向放出方向侧突出。此外,如图2、图7所示,以与该保护壁22中的从基体筒部21突出地延设的部分相对的方式,隔着基体筒部21在与保护壁22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相对壁27。而且,保护壁22、立壁23和相对壁27在与振动方向相交的一个方向上开口。由此,如图2所示,构成有由保护壁22、立壁23以及相对壁27围成的放出孔61,并且在比放出孔61更靠近箱体1的内侧,构成有由保护壁22、立壁23以及分隔壁24围成的放音空间6。如图2所示,放出孔61,具有规定宽度W1,并且以与其短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为长边方向的扁平形状构成,由此容易应用于车辆。即,放出孔61,通过将立壁23设置成比保护壁22短,从而设置成以立壁23构成的一方为短边方向、以保护壁22构成的一方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状。因此,通过将振膜72的振动方向设为短边方向,能够减小产品的厚度,并且即使是长方形状也能够确保产生声压所需的开口面积。
另外,如图5所示,保护壁22、立壁23和相对壁27设置成相比于基体筒部21仅突出规定长度P1的结构,但也可以不突出。但是,如果将它们设置成突出的结构,则通过调整其长度,能够得到声音的共振效果、或者通过调整共振频率而使音质、声压可变的效果。此外,由于保护壁22、立壁23以及相对壁27设置为相比于基体筒部21突出的结构,因此具备相对壁27,但如果不设置为突出的结构,则也可以没有相对壁27。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保护壁22、立壁23和相对壁27的前端终止在同一平面上。以下,将该保护壁22、立壁23以及相对壁27的前端所构成的一面称为放出面6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放出面62,如图7所示形成为与振膜72的振动方向平行的平面,并且如图8所示设置成与基体筒部21的长边方向也平行的平面。从放出孔61输出的声音,以该放出面62的法线方向为中心放出并传输到外部。因此,基于放出孔61的位置或放出面62的法线方向确定声音的放出方向。
此外,将分隔壁24的中央部附近的区域作为配置有基于电信号而产生声音的发声体7的放音区域,在放音区域中,如图1、图8所示,形成有通过在分隔壁24上形成通孔而构成的多个放音孔25。而且,如图6、图7所示,发声体7以封堵放音孔25的方式配置在第二空间5中。更具体地,放音孔25被设置在发声体7中的振膜72封堵。因此,第二空间5通过振膜72与第一空间4隔开。
另外,通过振膜72等确保第一空间4与第二空间5之间的气密性。因此,为了抑制由于温度变化而施加在振膜72上的压力的变动,如图1、图8所示,在分隔壁24上,与放音区域不同的部位处,形成有使两个空间连通的通气孔241。通气孔241上粘贴有通气膜242,该通气膜242由使空气通过且隔断水的材质构成,通过该通气膜242调整施加于振膜72的压力变动。
如图1、图6~图8所示,放音区域中的放音孔25以外的部分为梁部26,在梁部26中的振膜72侧的一面上,形成有止挡件261,该止挡件261由梁部26局部地突出而构成。如图1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梁部26构成为具有从放音区域的中心以放射状延伸的径向梁262以及以同心圆状配置的圆形梁263的结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具备3个圆形梁263。
在本实施方式中,等间隔地具备六根径向梁262。其中的三根以120°的角度等间隔地从圆形梁263中的位于最内侧的圆形梁至放音区域的外周形成,其余的三根从圆形梁263中的第二个圆形梁至放音区域的外周形成。
由于梁部26覆盖了放音区域中的放音孔25以外的区域,因此抑制行驶时的覆水和飞石等到达发声体7,并防止因水或石头的接触而造成发声体7的损坏。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梁部26的分隔壁24中的与保护壁22相对的一面24a为平坦面,但可具有凹凸。然而,在通过树脂成型一次性制造整个基体2的情况下,由于在该一面24a与保护壁22之间配置滑动模具,因此设置成能够进行滑动模具的脱模的形状。
此外,在气密性检测时,当振膜72位移时,止挡件261与振膜72接触,限制振膜72向振动方向的位移。由此,抑制了由于振膜72的过度变形而导致的损坏。如图6、图7所示,止挡件261配置成与振膜72相对,并设置成与振膜72对应的形状。
具体地,止挡件261通过使径向梁262和三个圆形梁263中的从中心数第二个圆形梁向振膜72侧突出而构成。止挡件261中的从圆形梁263突出的部分,构成沿着圆形梁263以圆形突出的圆筒部261a。另外,止挡件261中的从径向梁262突出的部分,构成以圆筒部261a为中心朝向径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部261b。若将止挡件261中的距一面24a的距离设为高度,则圆筒部261a形成为整周相同高度并且为最高。此外,倾斜部261b在与圆筒部261a连接的部分与圆筒部261a为相同高度,随着远离圆筒部261a,高度逐渐降低。
另外,倾斜部261b形成在所有径向梁262上,但也可以仅形成在一部分上,例如仅形成在从第二个圆形梁263至放音区域的外周的部分上,相反地,也可以形成为仅形成在从最内周侧的圆形梁263至放音区域的外周的部分上。
如图1~图4、图6~图9所示,在基体筒部21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将发声体7电连接到未图示的外部线束上的大致方形筒状的连接器29。连接器29与振膜72的振动方向相交,在立壁23的外侧沿着与分隔壁24平行的方向设置,设置成能够减小产品厚度的结构。如图6所示,在基体筒部21中的形成有连接器29的部分中,形成有贯通基体筒部21以使连接器29的内部与第二空间5连接的通孔291,端子9被压入成穿过该通孔291。
端子9在基体筒部21的内部,通过粘合剂固定到基体筒部21上,为配置端子9而形成的通孔291,由该粘合剂和端子9封堵住。端子9在第二空间5中被连接到后述的引脚78。
如图6所示,端子9具有以一个方向为长边方向的平板棒状的端子部91、以及与引脚78连接的连接部92。端子部91是插入通孔291的部分,并配置成一端位于第二空间5侧、另一端位于连接器29的内部。连接部92,与端子部91中的位于第二空间5侧的一端连接,形成为向与端子部91的长边方向相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方向弯曲的形状。
如图6、图7、图9所示,发声体7包括框架71、振膜72以及使振膜72振动的驱动部73。
框架71呈大致阶梯圆筒状,并由树脂制成。框架71在轴向的两端部开口,具有构成一方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较宽的圆筒部711、构成另一方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较窄的圆筒部712、连接圆筒部711与圆筒部712的圆盘状的阶梯部713。圆筒部711构成的开口部由振膜72封堵。并且,框架71在开口部被振膜72封堵的一侧的端部,通过粘合气密性地接合到分隔壁24上,从而固定到基体2。
此外,如图6、图9所示,在阶梯部713上形成有使框架7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孔714,并构成通过通孔714在框架71的内外连通的第二空间5。并且,第二空间5通过分隔壁24和振膜72与第一空间4分隔。
振膜72构成振动板,通过振动而产生声音。如图6所示,振膜72的内周部721形成为朝向第一空间4侧呈凸状的凸面状。而且,振膜72的外周部722向第一空间4侧倾斜。具体地,外周部722形成为自内周部721的外缘朝向第一空间4侧扩展的中空圆锥台形状。
内周部721与外周部722的圆形的边界部与止挡件261的圆筒部261a直径相同且相对配置。此外,外周部722的倾斜与倾斜部261b形成为相同形状并相对配置。此外,如图6所示,在内周部721与外周部722的圆形的边界部,在振膜72上形成有圆形端部723,该圆形端部723与圆筒部261a相对并在振膜72位移时在振膜72的振动方向上位移最大。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当振膜72位移时,如图10、图11所示,圆筒部261a抵接于圆形端部723,并且倾斜部261b抵接于外周部722。该圆形端部723在驱动部73侧通过粘合剂固定在发声体7中具备的绕线管74的一端,绕线管74与振膜72被一体化。因此,在振膜72中也是强度高的部分,圆筒部261a能够与坚硬且强度高的部分抵接。
如后所述,在发声体7中,通过振膜72的振动产生声音。为了产生声压足够大的声音,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振膜72与止挡件261之间的距离。因此,振膜72中的与止挡件261接触的面、同止挡件261中的与振膜72接触的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发声操作引起的振膜72的位移量,以防止振膜72由于发声动作而接触到止挡件261。并且,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振膜72比发声动作时位移更大并与止挡件261抵接。
例如,振膜72中的与止挡件261接触的面、同止挡件261中的与振膜72接触的面之间的距离为1mm~3mm左右。
此外,在外周部722的、与内周部72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接有从外周部722的轴向观察时形状为环形、且沿径向的截面为S字形的弹簧部724。振膜72在弹簧部724的端部处粘合到框架7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周部721、外周部722、圆形端部723和弹簧部724由一片薄膜来形成。
驱动部73被配置成封堵框架71的两个开口部中的开口宽度较窄的圆筒部712。如图6所示,驱动部73包括绕线管74、音圈75和磁路部76。
绕线管74,形成为圆筒状,在振膜72的内周部721的外缘连接在圆形端部723的里面,并从振膜72朝向第二空间5内侧立设。在绕线管75的外侧卷绕有音圈75。绕线管74相当于芯部。
磁路部76,用于向音圈75施加磁场,包括具有一面和另一面的圆板状的磁铁761、连接到磁铁761的一面的顶板762、以及连接到磁铁761的另一面的磁轭763。通过在磁轭763的底部配置磁铁761及顶板762而构成磁路部76,在磁轭763的圆筒部与磁铁761及顶板762之间设置间隙,使得绕线管74及音圈75以进入该间隙内的方式配置。磁轭763从圆筒部的开口入口侧到外周部整个区域,嵌入圆筒部712的内侧并进行粘合,由此磁路部76与框架71成为一体。
通过这种结构,对卷绕在绕线管74上的音圈75,施加有在顶板762的侧面与磁轭763的圆筒部的侧面之间产生的磁场。因此,当在施加有磁场的状态下使电流流过音圈75时,绕线管74在嵌入磁轭763的圆筒部的状态下沿轴向位移。由此,振膜72振动并产生声音。
此外,发声体7具有与音圈75电连接的引脚78。虽然未图示,引脚78,通过焊接等与音圈75电连接,并从音圈75向径向外侧引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引脚78,通过一体成型等与框架71一体化,并被布局成在框架71的外部延设,与端子9相接。并且,如图9所示,通过将引脚78压入到形成于端子9的连接槽中,能够实现音圈75与外部的电连接。
如上所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发声器。这样构成的发声器,配置在车厢外,更详细地,以放出孔61侧位于车辆前方侧等的方式配置在车辆的前保险杠内等。而且,当基于来自发声器外部的声源信号向音圈75通电时,振膜72沿图2、图7所示的振动方向振动,并且从发声体7发出声音。该声音通过第一空间4、放音孔25以及放音空间6等,从放出孔61向外部放出。由此,即使是电动汽车等行驶声音安静的车辆,也可以通过从发声器产生警报音来向周围报知车辆的接近。
此外,作为发声器的制造工序之一,进行气密性检测工序。在进行该气密性检测工序时,在第一空间4和第二空间5之间产生压力差。具体地,通过从放出孔61侧通过通气孔241送入空气而对第二空间5加压,使得第二空间5中的压力高于第一空间4中的压力。由此,如图10、图11所示,基于弹簧部724的变形,振膜72的内周部721及外周部722朝向第一空间4位移,振膜72向第一空间4侧膨胀而变形。
此时,变形的振膜72接触止挡件261,由此振膜72的变形受到限制。即,配置在箱体1内部的止挡件261,替代按压振膜72的夹具,抑制振膜72的翘曲和变形。因此,可不使用按压振膜72的夹具,而进行气密性检测。另外,在振膜72与止挡件261接触时,圆形端部723与圆筒部261a抵接,外周部722与倾斜部261b抵接,但强度低的内周部721位于圆筒部261a的内侧而不与止挡件261接触。因此,能够保护振膜72免受损坏。
在这种结构的发声器中,由于保护壁22被设置成覆盖放音孔25,因此声音通过由保护壁22、立壁23及分隔壁24等构成的放音空间6从放出孔61输出。即,能够从一个方向输出发声体7发出的声音。因此,能够抑制向不需要的方向进行放声,能够抑制不需要的声音向车厢内渗透或传播。
此外,在发声器的正面位置、即在振膜72的振动方向上,保护壁22设置成覆盖放音孔25。因此,在发声器在车辆上的安装空间中的与保护壁22相邻的位置处,不需要确保成为声音的通路的空间。即,能够接近保护壁22安装车辆部件,在车辆的狭窄空间也能够配置发声器。因此,可以实现能够将车辆部件接近配置在正面位置的发声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发声器中,可以通过模制形成箱体1。例如,可以使用用于构成箱体1的保护壁22以及立壁23的外壁面的下模、用于构成基体筒部21或分隔壁24的内壁面的上模、以及用于构成放音空间6的滑动模具,通过树脂成型而形成箱体1。因此,对于基体筒部21的一端侧需要用壳体3覆盖,但另一端侧被保护壁22覆盖,因此不需要用罩体等覆盖该部分。因此,可以用基体2和壳体这两个部件构成箱体1,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进而能够降低产品成本。
(第二实施方式)
将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变更了放音孔25的形状,对于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放音孔25由形成在分隔壁24上的多个圆形通孔构成。构成放音孔25的圆形通孔从放音区域的中心呈放射状旋转对称地形成。并且,分隔壁24中的未形成放音孔25的部分形成为梁部26。在分隔壁24中的与止挡件261的圆筒部261a对应的部分,未形成放音孔25,而形成梁部26,在该部分形成有圆筒部261a。
另外,止挡件261也可以具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倾斜部261b,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不具有倾斜部261b。
这样,放音孔25也可以由圆形通孔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基于放音孔25的形状、尺寸和布局,可以获得共振效果并调节共振频率。因此,放音孔25的形状、尺寸和布局可以任意调整,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所示由多个圆形通孔构成。
(第三实施方式)
将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变更了放音孔25的形状,对于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分隔壁24中的与放音区域对应的部分以圆形开口,从而形成放音孔25。这样,也可以与放音区域对应地形成放音孔25。
另外,在设置成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不具备止挡件261。因此,在进行气密性检测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使用具备形状与止挡件261相同的前端部的夹具10。在这种情况下,在保护壁22与分隔壁24的一面24a之间的尺寸Ya、从一面24a到振膜72的圆形端部723的距离Yb、以及夹具10的厚度Yc之间,设置成满足下式的关系成立。
(数学式1)
Ya≥Yc≥Yb
首先,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需要从放出孔61插入夹具10,并到达放音孔25。因此,厚度Yc需要为尺寸Ya以下。此外,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若振膜72与夹具10之间设置为呈具有少许间隙的状态或呈抵接的状态,则能够有助于气密性检测的结果的稳定化,因此夹具10的厚度Yc设置为距离Yb以上。因此,通过至少设成Ya≥Yb,能够有助于使用夹具10的气密性检测的稳定化和检测时间的缩短。
这样,也可以通过使分隔壁24中的与放音区域对应的部分开口而形成放音孔25,从而形成为不具有止挡件261的构造。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用夹具10来进行气密性检测。
另外,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在振膜72与夹具10之间设置间隙Yd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减小夹具10的厚度Yc,因此能够减小产品的厚度,能够设置成Ya<Yb,但优选至少间隙Yd同止挡件261与振膜72的间隙Ye相当。
(第四实施方式)
将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比,变更了基体2的形状,对于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此外,在此以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变更基体2的形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
如图17~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护壁22与分隔壁24的一面24a之间,以等于保护壁22与一面24a之间的距离的高度形成有作为立壁23的一部分的支承壁231。支承壁231,从立壁23中的与放出孔61相对的壁面朝向放出孔61直线状地形成,并且如图17和图21所示,形成为到达一面24a中的最靠近排放孔61侧的端部。通过具备该支承壁231,保护壁22与包括梁部26的分隔壁24的一面24a连接,使得一面24a与保护壁22之间的距离能够在规定距离稳定化,并且梁部26能够相对于分隔壁24和保护壁22被支承。
由此,能够提高保护壁22的强度、与振膜72抵接的止挡件261的强度,并且能够使保护壁22、止挡件261的配置位置稳定化,其结果,能够实现振膜72的位移量的稳定化。
此外,支承壁231形成为横跨放出孔61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当通过放出孔61从倾斜方向观察放出孔61内部时,构成里侧的放音孔25的梁部26的壁面等可以被支承壁231隐藏。由此,可以使得难以从放出孔61目视确认放音孔25。
此外,由于支承壁231形成为将放音空间6隔开,因此可以根据该隔开方式来调整隔开得到的两个室中的共振频率,从而获得音响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壁231形成为横跨整个放音孔25。但是,如果仅得到止挡件261的强度的提高、振膜72的位移量的稳定化、放音孔25的里侧的遮挡、音响效果中的任一种效果,则只要以至少横跨放出孔61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支承壁231即可。但是,优选以横跨圆形梁263中的构成止挡件261的部分的方式形成支承壁231,并设置为能够由支承壁231两端支承止挡件261的尺寸。
此外,支承壁231朝向放出孔61形成为直线状,并且当使用滑动模具制造基体2时,呈能够进行脱模的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模制基体2。并且,在通过模制制造基体2时,由于制造误差梁部26的形成位置可能发生变化,但由于具备支承壁231,因此也抑制了该制造误差的产生。因此,也能够实现包括止挡件261的梁部26的模制尺寸的稳定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振膜72的振动方向观察时,基体筒部21不是椭圆形状,而形成为使矩形的四个角倾斜的八边形。而且,立壁23也形成为沿着基体筒部21的外形的形状。即,在沿着通过八边形的中心线的直线、在图17中则为XIX-XIX线划分基体筒部21的情况下,以沿着该划分得到的一方形成有立壁23。此外,在划分得到的另一方中,从基体筒部2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沿着八边形的相对的短边、换言之朝向放出方向延设有立壁23。
这样,也可以不将基体筒部21形成为椭圆形状并在与放出孔61相反的一侧将角部形成为圆弧状,而是形成为使角部倾斜而呈像倒角一样的形状。如此,如果设置成使基体筒部21的角部倾斜的形状,由于放音空间6的形状发生变化,因此相对于将基体筒部21形成为椭圆形状的情况,能够使音响效果发生变化。
另外,对于基于放音空间6的形状的音响效果,还根据基体筒部21的角部的倾斜部分的角度、即倾斜部分相对于基体筒部21中的长边所形成的角度而变化。因此,根据所需的音响效果来调整基体筒部21的角部的倾斜部的角度即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保护壁和立壁在与轴向相交的方向上相比于基体筒部突出,在该突出的部分具有与保护壁相对的相对壁27,放出孔由保护壁、立壁和相对壁包围而构成。在这种结构中,放出孔优选为,通过将立壁设置成长度比保护壁短,从而设置成以立壁构成的一方为短边方向、以保护壁构成的一方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状。如此,能够将振膜的振动方向设为短边方向,从而能够减小产品的厚度,并且即使是长方形状也能够确保产生声压所需的开口面积。此外,能够使保护壁和立壁以及相对壁中的构成放出孔的前端在同一平面上终止,由该前端所构成的一面构成放出面62。并且,能够使放出面的法线方向形成为与振膜的振动方向平行的平面。
在放音区域中,在分隔壁上形成有构成放出孔的多个通孔,并且由放出孔以外的区域构成梁部26。
这样,可以在放音区域内的放出孔以外的区域设置梁部。由此,能够抑制行驶时的覆水和飞石等到达发声体,并能够防止因水或石头的接触而造成发声体的损坏。
在梁部中的振膜侧,具备限制振膜向振动方向的位移的止挡件261。
由此,能够抑制气密性检测带来的振膜的过度变形所导致的损坏。振膜构成为具有向第一空间侧呈凸状的内周部721、以及从内周部的外缘朝向第一空间扩展的中空圆锥台形状的外周部722,止挡件构成为具有圆筒部261a,该圆筒部261a、与内周部和外周部的圆形的边界部直径相同、并且从梁部向振膜侧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边界部形成圆形端部723,该圆形端部723与圆筒部相对且在振膜位移时在振膜的振动方向上位移最大。通过形成这样的圆形端部,即使在振膜中也能够使止挡件的圆筒部与强度高的部分抵接。
驱动部包括:筒状的芯部74,其配置于振膜的一面侧;音圈75,其卷绕于芯部;以及磁路部76,其通过对音圈施加磁场而使芯部以及音圈位移,从而使振膜振动;在圆形端部的驱动部侧,通过粘合剂固定有芯部的一端。
这样,通过用粘合剂将芯部的一端固定在圆形端部中的驱动部侧,能够使芯部与振膜一体化。
此外,梁部可以构成为具有从放音区域的中心以放射状延伸的径向梁262、和以同心圆状配置的圆形梁263,在圆形梁上具有止挡件的圆筒部。
振膜的特征在于,具有向第一空间侧呈凸状的内周部721、以及从内周部的外缘朝向第一空间扩展的中空圆锥台形状的外周部722,在放音区域中,分隔壁开口而构成放音孔,将分隔壁中的与保护壁相对的一面24a和保护壁之间的尺寸设为Ya,将从分隔壁的一面到振膜的内周部与外周部的边界部的圆形端部为止的距离设为Yb,满足Ya≥Yb。
这样,也可以通过使分隔壁中的与放音区域对应的部分开口而形成放音孔,从而形成为不具有止挡件的结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满足Ya≥Yb的关系,就能够通过使用夹具10而在短时间内进行稳定的气密性检测。
其特征在于,将分隔壁中的与保护壁相对的一面24a和保护壁之间的尺寸设为Ya,将从分隔壁的一面到振膜的内周部与外周部的边界部为止的距离设为Yb,并满足Ya<Yb。
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在振膜与夹具之间设置间隙Yd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夹具的厚度Yc。因此,可以设定为Ya<Yb,能够减小产品的厚度。
本公开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发声体,具有连接器29,该连接器29与振膜的振动方向相交、在立壁的外侧沿着与分隔壁平行的方向设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具备连接器也能够减小产品的厚度。
立壁,在分隔壁中的与保护壁相对的一面24a和保护壁之间,高度等于分隔壁中的与保护壁相对的一面同保护壁的距离,并且,从该立壁中的与放出孔相对的壁面朝向放出孔具有直线状形成的支承部231。
通过以这种方式形成支承部,除了提高保护壁的强度之外,还实现保护壁的配置位置的稳定化。例如,支承部可以形成为横跨放音孔,或者可以平行地配置多个支承部。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改变。
例如,尽管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已经举出放音孔25的形状和布局的一个示例,但是放音孔25的形状和布局是任意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和布局。此外,振膜72的形状和止挡件261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止挡件261限制振膜72的位移,也能够抑制振膜72的翘曲、变形、损坏。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保护壁22和立壁23作为基体2的一部分而构成的情况、即它们由一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为例。但是,这也只是一个示例,例如,也可以将保护壁22和立壁23作为单独的构件,通过组装在基体2上而被一体化。
此外,由于通过形成由保护壁22覆盖配置有发声体7的放音区域的结构,可以限定放声方向,因此也可以不将放声方向限定为一个方向,而是两个方向。例如,通过在两个位置处设置保护壁22和立壁23的开口,可以使放声方向为两个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放声方向能够限定在两个方向,因此也能够减少车厢内的噪音,并且由于设置成通过保护壁22覆盖配置有发声体7的放音区域,因此能够在发声器的正面位置处接近配置汽车部件。
此外,尽管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设置成以横跨放音孔25仅形成一个支承部231的结构,但也可以平行地形成多个支承壁231。支承壁231的数量和形成位置是任意的,并且各支承壁231的长度也是任意的。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支承壁可以设为相同的长度,也可以设为不同的长度。随着支承壁231的数量增加,振膜72的位移量的稳定化效果增强,并且能够使放音孔25难以被目视确认。
另外,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以如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相对于具有止挡件261的构造而具有支承壁231的情况为例,但也可以应用于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不具有止挡件261的构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得到止挡件261的稳定化这一效果。

Claims (18)

1.一种发声器,其通过使振膜(72)振动而进行发声,所述发声器包括:
发声体(7),其具有所述振膜和通过通电使所述振膜振动而产生声音的驱动部(73);以及
基体(2),其包含容纳所述发声体的基体筒部(21)、以及分隔壁(24),所述分隔壁配置在所述基体筒部的轴向的一端侧、并且将配置有所述发声体的区域作为放音区域而在该放音区域形成有引导所述发声体所产生的声音的放音孔(25),所述基体筒部内部被所述振膜以及所述分隔壁分隔为第一空间(4)和第二空间(5),
在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上,具有配置成与所述分隔壁隔开间隙而覆盖所述放音区域的保护壁(22)、以及连接该保护壁与所述基体筒部的立壁(23),
在所述保护壁与所述立壁以及所述分隔壁之间,构成有通过所述放音孔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放音空间(6),并且通过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所述保护壁和所述立壁开口,形成有输出通过所述放音孔从所述第一空间引导到所述放音空间的声音的放出孔(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中,所述保护壁和所述立壁在与所述轴向相交的方向上相比于所述基体筒部突出,突出的部分具有与所述保护壁相对的相对壁(27),
所述放出孔由所述保护壁、所述立壁和所述相对壁包围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其中,所述放出孔,通过将所述立壁设置成长度比所述保护壁短,从而设置成以所述立壁构成的一方为短边方向、以所述保护壁构成的一方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其中,所述保护壁和所述立壁以及所述相对壁中的构成所述放出孔的前端在同一平面上终止,由该前端所构成的一面构成放出面(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其中,所述放出面的法线方向形成为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平行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其中,在所述放音区域中,在所述分隔壁上形成有构成所述放音孔的多个通孔,并且由所述放音孔以外的区域构成梁部(2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器,其中,在所述梁部中的振膜侧,具备限制所述振膜向所述振动方向的位移的止挡件(2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器,其中,所述振膜具有向所述第一空间侧呈凸状的内周部(721)、以及从所述内周部的外缘朝向所述第一空间扩展的中空圆锥台形状的外周部(722);
所述止挡件具有圆筒部(261a),所述圆筒部、与所述内周部和所述外周部的圆形的边界部直径相同、并且从所述梁部向所述振膜侧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器,其中,在所述边界部形成有圆形端部(723),所述圆形端部与所述圆筒部相对且在所述振膜位移时在该振膜的振动方向上位移最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器,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
筒状的芯部(74),其配置于所述振膜的一面侧;
音圈(75),其卷绕于所述芯部;以及
磁路部(76),其通过对所述音圈施加磁场而使所述芯部以及所述音圈位移,从而使所述振膜振动;
在所述圆形端部的所述驱动部侧,通过粘合剂固定有所述芯部的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其中,
所述梁部具有从所述放音区域的中心以放射状延伸的径向梁(262)、和以同心圆状配置的圆形梁(263),
所述圆筒部设置在所述圆形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其中,
所述振膜具有向所述第一空间侧呈凸状的内周部(721)、以及从所述内周部的外缘朝向所述第一空间扩展的中空圆锥台形状的外周部(722),
在所述放音区域中,所述分隔壁开口而构成所述放音孔,
将所述分隔壁中的与所述保护壁相对的一面(24a)和所述保护壁之间的尺寸设为Ya,
将从所述分隔壁的所述一面到所述振膜的所述内周部与所述外周部的边界部为止的距离设为Yb,
满足Ya≥Yb。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其中,将所述分隔壁中的与所述保护壁相对的一面(24a)和所述保护壁之间的尺寸设为Ya,
将从所述分隔壁的所述一面到所述振膜的所述内周部与所述外周部的边界部为止的距离设为Yb,
满足Ya<Yb。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其具有连接器(29),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相交、在所述立壁的外侧沿着与所述分隔壁平行的方向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其中,所述立壁,在所述分隔壁中的与所述保护壁相对的一面(24a)和所述保护壁之间,高度等于所述分隔壁中的与所述保护壁相对的一面同所述保护壁的距离,并且,从该立壁中的与所述放出孔相对的壁面朝向所述放出孔具有直线状形成的支承部(23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声器,其中,所述支承部形成为横跨所述放音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发声器,其中,在所述分隔壁中的与所述保护壁相对的一面(24a)和所述保护壁之间,平行地配置有多个所述支承部。
18.一种发声器的制造方法,其为通过使振膜(72)振动而进行发声的发声器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准备发声器,所述发声器包括:
发声体(7),其具有所述振膜和驱动部(73),所述振膜具有内周部(721)和从所述内周部的外缘向外侧扩展的中空圆锥台形状的外周部(722),所述驱动部通过通电使所述振膜振动而产生声音;
基体(2),其包含容纳所述发声体的基体筒部(21)、以及分隔壁(24),所述分隔壁配置在所述基体筒部的轴向的一端侧,并且将配置有所述发声体的区域作为放音区域,通过该放音区域开口,形成有引导所述发声体所产生的声音的放音孔(25);通过所述振膜以及所述分隔壁将所述基体筒部内部分隔为第一空间(4)和第二空间(5);
保护壁(22),其配置成在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上,与所述分隔壁隔开间隙地覆盖所述放音区域;以及立壁(23),其连接该保护壁和所述基体筒部,
在所述保护壁与所述立壁以及所述分隔壁之间,构成有通过所述放音孔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放音空间(6),并且通过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所述保护壁和所述立壁开口,形成有输出通过所述放音孔从所述第一空间引导到所述放音空间的声音的放出孔(61);
将所述分隔壁中的与所述保护壁相对的一面(24a)和所述保护壁之间的尺寸设为Ya,
将从所述分隔壁的所述一面到所述振膜的所述内周部与所述外周部的边界部为止的距离设为Yb,
满足Ya>Yb;
作为气密性检测工序,通过在从所述放出孔插入夹具(10)并将所述夹具配置在所述放音孔内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空间的压力比所述第一空间的压力高,从而使所述振膜向所述第一空间侧膨胀。
CN202080019158.7A 2019-03-13 2020-02-07 发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5451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5656 2019-03-13
JP2019045656 2019-03-13
JP2020-003162 2020-01-10
JP2020003162A JP7092153B2 (ja) 2019-03-13 2020-01-10 発音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20/004854 WO2020184022A1 (ja) 2019-03-13 2020-02-07 発音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5103A true CN113545103A (zh) 2021-10-22

Family

ID=72560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9158.7A Pending CN113545103A (zh) 2019-03-13 2020-02-07 发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78387B2 (zh)
JP (1) JP7092153B2 (zh)
CN (1) CN11354510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7684B2 (ja) 2021-02-16 2024-05-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発音器
JP7425938B2 (ja) * 2021-03-12 2024-02-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電気装置
WO2023171469A1 (ja) * 2022-03-07 2023-09-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発音器
WO2023189608A1 (ja) * 2022-03-30 2023-10-0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音発生ユニットおよび固定構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2573A1 (ja) * 2008-04-02 2009-10-0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WO2013046355A1 (ja) * 2011-09-28 2013-04-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動電型放音体
WO2018138955A1 (ja) * 2017-01-26 2018-08-02 アンデン株式会社 発音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1910B2 (ja) * 2001-07-11 2003-07-28 晴彦 今村 筒筐体型スピーカ装置とその構造
KR200408511Y1 (ko) * 2005-11-24 2006-02-13 부전전자부품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스피커
JP4853029B2 (ja) * 2006-01-20 2012-01-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スピーカ、及び携帯端末のスピーカ取付構造
KR101991504B1 (ko) * 2012-02-24 2019-09-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기기용 스피커 모듈 및 덕트 방사 구조를 구비하는 휴대 기기
JP2015053540A (ja) * 2013-09-05 2015-03-1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構造
JP7004436B2 (ja) * 2018-01-18 2022-01-21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車載用スピー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2573A1 (ja) * 2008-04-02 2009-10-0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WO2013046355A1 (ja) * 2011-09-28 2013-04-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動電型放音体
WO2018138955A1 (ja) * 2017-01-26 2018-08-02 アンデン株式会社 発音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56080A (ja) 2020-09-24
US11778387B2 (en) 2023-10-03
JP7092153B2 (ja) 2022-06-28
US20210377669A1 (en)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5103A (zh) 发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JP6635061B2 (ja) 発音器
US7822221B2 (en) Speaker device
KR100990706B1 (ko) 다기능형 진동 액츄에이터
JP4594127B2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用のフレーム及びスピーカー装置
US20130142380A1 (en) Speaker
US9930442B2 (en) Sound produ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JP2017116478A (ja) 超音波センサ
JPH06319191A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US20170132998A1 (en) Sound generating device
US11308930B2 (en) Electronic horn
WO2021187080A1 (ja) 発音器、発音器の取付構造および発音器を取り付けた車両
JP2012070187A (ja) スピーカ装置
WO2020183865A1 (ja) 発音器
JP4573591B2 (ja) 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スピーカー装置
WO2020184022A1 (ja) 発音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87684B2 (ja) 発音器
US20020021819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JP7188312B2 (ja) 発音器の取付構造および発音器を取り付けた車両
JP2017207633A (ja) 電子式警音器
WO2023171469A1 (ja) 発音器
JP3920174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US20230217176A1 (en) Speaker
KR102167447B1 (ko) 아마추어의 변형을 방지하는 구조를 가지는 밸런스드 아마추어 스피커
JP2011053561A (ja) サイレ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