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9647A - 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9647A
CN113529647A CN202110777333.5A CN202110777333A CN113529647A CN 113529647 A CN113529647 A CN 113529647A CN 202110777333 A CN202110777333 A CN 202110777333A CN 113529647 A CN113529647 A CN 113529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concrete
support body
constructio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773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ngmi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ngmi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ngmi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ngmi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773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96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9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9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涉及混凝土堤坝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安装有模板组,所述模板组包括安装在重力墙两侧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以及安装在防浪墙两侧的第三模板和第四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和第四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架体上设置有驱动第一模板向背离第二模板一侧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有驱动第三模板向背离第四模板一侧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有驱动第二模板和第四模板向背离第一模板一侧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架体下侧还设置有驱动架体沿防波堤长度方向移动的自行走装置。本申请具有缩短施工时间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堤坝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水坝,是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可形成水库,抬高水位、调节径流、集中水头,用于防洪、供水、灌溉、水力发电、改善航运等。
参见图1, 一种防波堤,包括胸墙100,胸墙100包括重力墙120和基墙110,重力墙120在基墙110上侧浇筑成型,基墙110位于重力墙120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下方,重力墙120宽度方向的背离基墙110的一侧浇筑成型有防浪墙130。防波堤长度方向每隔10米分缝,缝宽2厘米,并嵌设有浸沥青木板。相关技术中,对于较高的混凝土墙体,一般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建造,由下至上分为三层或四层,分层浇筑,在每段浇筑完成后,对该段混凝土进行养护固化后再浇筑下一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为了保证成型后的防波堤质量,每层混凝土连续养护的时间需不少于7天,存在有耗费工时较长,施工效率较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安装有模板组,所述模板组包括安装在重力墙两侧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以及安装在防浪墙两侧的第三模板和第四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和第四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架体上设置有驱动第一模板向背离第二模板一侧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有驱动第三模板向背离第四模板一侧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有驱动第二模板和第四模板向背离第一模板一侧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架体下侧还设置有驱动架体沿防波堤长度方向移动的自行走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初步凝固,不再流动后,工作人员即可启动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从而使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和第四模板分离,自行走装置驱动架体沿防波堤方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架体移动至下一段防波堤位置上,再对该段防波堤进行分层浇筑,有助于提高防波堤浇筑速度,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
优选的,所述第三模板和第四模板之间安装有对拉螺栓,所述对拉螺栓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拉螺栓固定在第三模板和第四模板之间,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三模板的位置进行定位,混凝土凝固后,将对拉螺栓两端的螺母拧下,使对拉螺杆埋设在防浪墙混凝土内,对拉螺栓可以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及其他荷载,有助于提高防浪墙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油缸和用于对第一模板移动方向进行限位的第一稳定组件,所述第一油缸一端与架体铰接,所述第一油缸背离架体的一端与第一模板背离第二模板的一侧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油缸活塞杆收缩,使第一模板向背离第二模板的一侧移动,稳定组件有助于减少第一模板绕其与第一油缸铰接的位置转动的情况发生,有助于减少拆模过程中,第一模板打在未凝固的混凝土上,损坏混凝土防波堤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第一稳定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油缸沿靠近架体的一侧向靠近第一模板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沿靠近架体的一侧向靠近第一模板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靠近架体的一端与架体铰接,所述第一定位杆背离架体的一端与第一模板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油缸活塞杆收缩时,第一定位杆向上转动,使第一模板向靠近第一支撑架的一侧移动,第一定位杆有助于保证第一活塞杆收缩时,第一模板绕第一油缸活塞杆与第一模板铰接的位置转动,损坏未完全凝固的混凝防波堤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位于模板组上侧,所述电动葫芦沿防波堤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电动葫芦下侧可拆卸固定有料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葫芦方便工作人员将装有混凝土的料斗料罐吊入施工现场,方便工作人员分层铺设混凝土料浆,方便在混凝土料浆未凝固时,将一段防波堤整体浇筑成型,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有工作桥,所述工作桥呈水平设置,所述工作桥位于模板组和电动葫芦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桥方便工作人员进入架体之间,操作设备对混凝土料浆进行振捣或平整。
优选的,所述架体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上侧中部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呈竖直设置,所述固定架厚度方向与重力墙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固定架和第三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有助于提高第三模板的稳定性,方便固定第二驱动装置,有助于减少对第三模板进行拆模时,第三模板发生转动或晃动,损坏未完全凝固的防浪墙的情况发生。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
S2、基墙浇筑;
S3、组装施工系统:在规划的重力墙宽度方向两侧的外侧铺设轨道,并将架体架设在轨道上,组装模板组,使模板组与架体相对固定;
S4、重力墙和防浪墙浇筑:分段、分层浇筑,标准段长12米,混凝土分层厚度大于50厘米,并掺入块石,块石重量为50~200千克;
S4-1、固定架体:采用千斤顶使架体和轨道相对固定;
S4-2、第一层施工:采用后退施工法,搅拌车运料进仓,直接卸料,块石使用反铲挖掘机装料入仓,人工平仓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S4-3、第2-N层施工:通过电动葫芦吊设料罐入仓,重力墙和防浪墙相接部位混凝土分层厚度大于等于20厘米,重力墙内的块石采用电动葫芦配钢筋网兜装料入仓,通过工作桥进行人工平仓,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S4-4、脱模:启动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使模板与混凝土分离;
S4-5、移动架体:拆卸千斤顶,启动自行走装置带动架体沿轨道移动至下一分段;
重复S4-1至S4-5的步骤,直至完成整个防波堤堤顶的浇筑;
S5、施工缝处理;
S6、养护:拆模后,对两侧外露面和暴露面均覆盖润湿的麻袋进行养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现对防波堤进行分段,然后分层建筑被分段的防波堤,待该段混凝土初凝后,脱模,并浇筑下一段混凝土防波堤,方便工作人员依次浇筑防波堤,减少等待各层混凝土凝固的时间,提高混凝土防波堤的质量,有助于缩短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借助第一模板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三模板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二模板和第四模板以及第三驱动装置,有助于方便工作人员分层浇筑混凝土防波堤,等混凝土初凝后拆卸模板,有助于提高防波堤浇筑速度,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
2.借助电动葫芦和龙门架,方便工作人员浇筑不同的混凝土层,方便工作人员振捣和平整混凝土层,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借助混凝土施工系统,分段、分层浇筑混凝土防波堤,有助于缩短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相关技术中主要体现防波堤胸墙整体结构的轴侧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整体结构的轴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沿防波堤长度方向的侧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架体;11、第一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13、连接架;14、固定架;15、电动葫芦;151、料罐;16、工作桥;2、成型仓;3、模板组;31、第一模板;32、第二模板;33、第三模板;34、第四模板;4、第一驱动装置;41、第一油缸;42、第一稳定组件;43、第一定位杆;5、第二驱动装置;51、第二油缸;52、第二稳定组件;53、第二定位杆;6、第三驱动装置;61、第三油缸;7、对拉螺栓;8、自行走装置;81、行走轮;82、驱动电机;9、千斤顶;100、胸墙;110、基墙;120、重力墙;130、防浪墙;200、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
参见图2、图3,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包括架体1,架体1为龙门架,龙门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和连接架13,第一支撑架11位于基墙110沿重力墙120宽度方向背离防浪墙130的一侧,第二支撑架12位于防浪墙130沿重力墙120宽度方向背离基墙110的一侧,连接架13架设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上方,连接架13沿重力墙120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固定连接。架体1下侧还安装有自行走装置8。架体1上还安装有模板组3。施工作业中,工作人员将架体1安装架设在预铺设的轨道200上,将模板组3安装在架体1上,并形成有成型仓2,工作人员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浆料铺设在模板组3内,当混凝土初凝后,工作人员即可拆卸模板组3,通过自行走装置8推动架体1沿轨道200长度方向移动至下一工作段,复位模板组3,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完成堤顶的铺设。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防波堤的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具体而言,模板组3包括第一模板31、第二模板32、第三模板33和第四模板34。第一模板31位于第一支撑架11与重力墙120之间,第一模板31厚度方向与重力墙120宽度方向平行,第一支撑架1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4,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第一油缸41和第一稳定组件42。第一油缸41壳体与第一支撑架11铰接,第一油缸41沿重力墙120宽度方向沿靠近第一支撑架11的一侧向靠近第一模板31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第一油缸41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模板31铰接。
第一稳定组件42包括第一定位杆43,第一定位杆43沿沿靠近第一模板31的一侧向靠近第一支撑架11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第一定位杆4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模板31和第一支撑架11铰接。第一定位杆43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驱动装置4沿第一支撑架11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浇筑作业前,第一油缸41活塞杆伸长,使第一定位杆43向下转动,使第一模板31向背离第一支撑架11的一侧移动。混凝土初凝后,第一油缸41活塞杆收缩,使第一定位杆43向上转动,使第一模板31向靠近第一支撑架11的一侧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第一模板31与初凝的混凝土分离,有助于提高施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方便工作人员拆卸第一模板31,移动架体1,有助于提高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
连接架13上安装有固定架14,固定架14位于连接架13中部,固定架14呈竖直设置,固定架14厚度方向与重力墙120宽度方向平行。第三模板33位于固定架14与防浪墙130之间,第三模板33厚度方向与重力墙120宽度方向平行,固定架14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5,第二驱动装置5包括第二驱动油缸和第二稳定组件52,第二油缸51壳体与第三支撑架铰接,第二油缸51沿重力墙120宽度方向沿靠近固定架14的一侧向靠近第三模板33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第二油缸51活塞杆端部与第三模板33铰接。浇筑作业前,第二油缸51活塞杆伸长,使第二定位杆53向下转动,使第三模板33向背离固定架14的一侧移动。第二稳定组件52包括第二定位杆53,第二定位杆53沿靠近第三模板33的一侧向靠近固定架14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第二定位杆5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模板33和固定架14铰接。第二定位杆53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稳定组件52有助于提高第三模板33和固定架1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第三模板33和固定架14之间连接结构的结构强度。
浇筑作业前,第二油缸51活塞杆伸长,使第二定位杆53向下转动,使第三模板33向背离固定架14的一侧移动。混凝土初凝后,第二油缸51活塞杆收缩,使第二定位杆53向上转动,使第三模板33向靠近固定架14的一侧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第三模板33与初凝的混凝土分离,有助于提高施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方便工作人员拆卸第三模板33,移动架体1,有助于提高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
第二模板32位于第二架体1和重力墙120之间,第四模板34位于第二架体1与防浪墙130之间,第二模板32与第四模板34固定连接。第四模板34上端与连接架13铰接。第二架体1上安装有第三驱动装置6,第三驱动装置6包括第三油缸61,第三油缸61壳体与第二支撑架12铰接,第三油缸61活塞杆端部与第二模板32或第四模板34铰接。第三驱动装置6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驱动装置6沿重力墙120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浇筑作业前,第三油缸61活塞杆伸长,使第二模板32和第二模板32均呈竖直设置。混凝土初凝后,第二油缸51活塞杆收缩,第二模板32绕其自身上方与连接架13的铰接处向靠近第二支撑架12的一侧转动,从而实现使第二模板32和第四模板34分别与重力墙120和防浪墙130分离的目的。方便工作人员拆装第二模板32和第四模板34,有助于提高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
第三模板33和第四模板34之间还安装有对拉螺栓7,对拉螺栓7沿其自身轴线方向分别贯穿第三模板33和第四模板34,对拉螺栓7的两端分别套设有蝶形螺母。浇筑作业前,当第二驱动装置5和第三驱动装置6分别使第三模板33和第四模板34复位后,工作人员将对拉螺栓7穿过第三模板33和第四模板34,将两个蝶形螺母分别套设在对拉螺栓7两端,拧紧蝶形螺母,使蝶形螺母相互靠近的一面分别抵紧第三模板33和第四模板34。浇筑成型后,工作人员将蝶形螺母从对拉螺栓7上拧下,方便拆卸第三模板33和第四模板34,从而有助于确保内外侧模板的间距能满足设计要求。
连接架13上安装有电动葫芦15,电动葫芦15与连接架13沿重力墙120长度方向滑移配合,电动葫芦15的挂钩上可拆卸固定有料罐151或钢筋网兜。铺设作业中,工作人员使用电动葫芦15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浆料或块石通过料罐151或钢筋网兜运送至成型仓2上方,倾倒混凝土浆料或铺设块石,方便工作人员分层浇筑重力墙120和防浪墙130。
架体1上还架设有工作桥16,工作桥16呈水平设置,工作桥16长度方向与重力墙120长度方向平行。工作桥16搭设在架体1上的支撑架上。施工作业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铺设高度调整工作桥16位置和高度,方便工作人员从上方平仓,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参见图2、图4,架体1下侧还设置有行走轮81,行走轮81架设在轨道200上侧,行走轮81周侧壁与轨道200上侧面滑移配合,行走轮81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沿重力墙120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架体1上还固定有驱动电机82,驱动电机82输出轴与行走轮81传动连接。驱动电机82驱动行走轮81转动,从而使行走轮81在轨道200上沿重力墙120长度方向移动。混凝土初凝后,工作人员将第一模板31、第二模板32和第三模板33分别与混凝土分离,启动驱动电机82,驱动电机82带动行走轮81滚动,从而使行走轮81沿轨道200长度方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沿规划的重力墙120的长度方向铺设好轨道200后,工作人员将行走轮81与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固定,将第一支撑架11架设在一侧轨道200上,将第二支撑架12设在另一侧轨道200,工作人员将连接架13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上,将固定架14固定在连接架13上,将模板组3安装在架体1上。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和第三驱动装置6驱动模板组3复位,将对拉螺栓7固定在第三模板33和第四模板34上。工作人员使用千斤顶9顶起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使行走轮81与轨道200分离。
工作人员通过电动葫芦15将装有混凝土浆料的吊罐或装有块石的钢筋网兜移动至成型仓2上侧,工作人员将工作桥16搭设在架体1上,站在工作桥16上操作料罐151或钢筋网兜,将混凝土浆料或块石铺设在成型仓2内。当混凝土初凝后,工作人员启动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和第三驱动装置6,使第一模板31与第二模板32向相互背离方向移动,第三模板33和第四模板34向相互背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混凝土堤顶与模板组3分离。工作人员将千斤顶9拆卸下来,使行走轮81侧壁抵接在轨道200上,工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82,带动行走轮81转动,使行走轮81移动至下一段工位上,对下一段混凝土堤顶浇筑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方法。
参见图,混凝土堤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
对现有堤身进行测量放样,对防波堤堤身轴线处做测量观测点,并进行沉降观测;
堤顶结构施工开始前,依据施工强度,做好物资储备,保证堤顶结构连续施工;
平整防浪墙130基础位于基墙110下侧的堤身;
S2、基墙110浇筑:采用标准钢模板拼装,浇筑基墙110;
S3、组装施工系统;
平整位于重力墙120下侧的堤身基础;
在规划的重力墙120宽度方向两侧的外侧铺设轨道200,并将架体1架设在轨道200上;
对模板组3的所有模板表面及接缝部位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表面光洁无缺损,外形尺寸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组装模板组3,使模板组3与架体1相对固定;
在混凝土接触面上均匀、薄层涂刷脱模剂;
S4、重力墙120和防浪墙130浇筑:
分段、分层浇筑,标准段长12米,混凝土分层厚度为80厘米,并掺入块石,块石重量控制在50千克以上,最优为150千克;
S4-1、固定架14体1:采用千斤顶9使架体1和轨道200相对固定;
S4-2、第一层施工:采用后退施工法,搅拌车运料进仓,直接卸料,块石使用反铲挖掘机装料入仓,人工平仓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块石沉入混凝土中为准;
S4-3、第2-4层施工:通过电动葫芦15吊设料罐151入仓,重力墙120和防浪墙130相接部位混凝土分层厚度为30厘米,重力墙120内的块石采用电动葫芦15配钢筋网兜装料入仓,通过工作桥16进行人工平仓,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块石沉入混凝土中为准。;
S4-4、脱模:启动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和第三驱动装置6,使模板与混凝土分离;
S4-5、移动架体1:拆卸千斤顶9,启动自行走装置8带动架体1沿轨道200移动至下一分段;
块石埋设前,必须先摊铺至少30厘米厚的混凝土然后掺石。块石摆放时,块石与块石之间不得叠放、大面朝上,块石与模板(或胸墙100与防浪墙130间接缝)之间须保持至少15厘米间隙,块石与块石间必须留有至少10厘米间隙以便于振捣器振捣。块石埋设前,需用水冲洗干净,在掺石过程中保持面干饱和状态。块石埋设时,不得撞击模板、钢拉条等。混凝土振捣时,要求对块石周边及底部加强振捣,确保块石周边混凝土密实,确保每层埋石底部有20厘米厚的混凝土;
坚持“先浇先覆盖”的原则,保证上下层混凝土间歇时间符合规定要求,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重复S4-1至S4-5的步骤,直至完成整个防波堤堤顶的浇筑;
S5、施工缝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后采用高压风枪将缝面砂浆乳皮冲毛,使骨料外露,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紧密结合;
S6、养护:拆模后,对两侧外露面和暴露面均覆盖润湿的麻袋进行养护,混凝土连续养护时间为7天。洒水养护一般在低温时段(早晨或傍晚)开始进行,不允许在高温时段开始洒水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温度裂缝。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上安装有模板组(3),所述模板组(3)包括安装在重力墙(120)两侧的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以及安装在防浪墙(130)两侧的第三模板(33)和第四模板(34),所述第二模板(32)和第四模板(34)固定连接,所述架体(1)上设置有驱动第一模板(31)向背离第二模板(32)一侧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所述架体(1)上还设置有驱动第三模板(33)向背离第四模板(34)一侧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5),所述架体(1)上还设置有驱动第二模板(32)和第四模板(34)向背离第一模板(31)一侧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6),所述架体(1)下侧还设置有驱动架体(1)沿防波堤长度方向移动的自行走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板(33)和第四模板(34)之间安装有对拉螺栓(7),所述对拉螺栓(7)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第一油缸(41)和用于对第一模板(31)移动方向进行限位的第一稳定组件(42),所述第一油缸(41)一端与架体(1)铰接,所述第一油缸(41)背离架体(1)的一端与第一模板(31)背离第二模板(32)的一侧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组件(42)包括第一定位杆(43),所述第一油缸(41)沿靠近架体(1)的一侧向靠近第一模板(31)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43)沿靠近架体(1)的一侧向靠近第一模板(31)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43)靠近架体(1)的一端与架体(1)铰接,所述第一定位杆(43)背离架体(1)的一端与第一模板(31)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设置有电动葫芦(15),所述电动葫芦(15)位于模板组(3)上侧,所述电动葫芦(15)沿防波堤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电动葫芦(15)下侧可拆卸固定有料罐(151)。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还设置有工作桥(16),所述工作桥(16)呈水平设置,所述工作桥(16)位于模板组(3)和电动葫芦(1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上侧中部固定有固定架(14),所述固定架(14)呈竖直设置,所述固定架(14)厚度方向与重力墙(120)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固定连接固定架(14)和第三模板(33)。
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
S2、基墙(110)浇筑;
S3、组装施工系统:在规划的重力墙(120)宽度方向两侧的外侧铺设轨道(200),并将架体(1)架设在轨道(200)上,组装模板组(3),使模板组(3)与架体(1)相对固定;
S4、重力墙(120)和防浪墙(130)浇筑:分段、分层浇筑,标准段长12米,混凝土分层厚度大于50厘米,并掺入块石,块石重量为50~200千克;
S4-1、固定架(14)体(1):采用千斤顶(9)使架体(1)和轨道(200)相对固定;
S4-2、第一层施工:采用后退施工法,搅拌车运料进仓,直接卸料,块石使用反铲挖掘机装料入仓,人工平仓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S4-3、第2-N层施工:通过电动葫芦(15)吊设料罐(151)入仓,重力墙(120)和防浪墙(130)相接部位混凝土分层厚度大于等于20厘米,重力墙(120)内的块石采用电动葫芦(15)配钢筋网兜装料入仓,通过工作桥(16)进行人工平仓,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S4-4、脱模:启动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和第三驱动装置(6),使模板与混凝土分离;
S4-5、移动架体(1):拆卸千斤顶(9),启动自行走装置(8)带动架体(1)沿轨道(200)移动至下一分段;
重复S4-1至S4-5的步骤,直至完成整个防波堤堤顶的浇筑;
S5、施工缝处理;
S6、养护:拆模后,对两侧外露面和暴露面均覆盖润湿的麻袋进行养护。
CN202110777333.5A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35296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7333.5A CN113529647A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7333.5A CN113529647A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9647A true CN113529647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27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77333.5A Pending CN113529647A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9647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1092A (zh) * 2009-12-30 2010-06-30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深基坑可移动整体大模板侧墙施工方法
KR20100134217A (ko) * 2009-06-15 2010-12-23 김동재 램프가 설치된 해상 콘크리트 배치 플랜트선
CN104533456A (zh) * 2014-12-15 2015-04-22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断面硐室钢筋混凝土模筑施工的方法
CN105178244A (zh) * 2015-08-05 2015-12-23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现浇防浪墙快速立模施工方法
CN105401555A (zh) * 2015-10-24 2016-03-16 江南水利水电工程公司 混凝土防浪坝顶
CN106192890A (zh) * 2016-08-29 2016-12-0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坝顶文化景观带结构
CN106703834A (zh) * 2016-12-23 2017-05-24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超大断面隧道二次衬砌整体模筑施工方法
CN108277777A (zh) * 2017-12-08 2018-07-13 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 挡浪墙分步浇筑施工工艺
CN108457243A (zh) * 2018-06-04 2018-08-28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挡浪墙的施工方法
CN209053053U (zh) * 2018-09-18 2019-07-02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浇注防波堤胸墙的模板组件
CN110499763A (zh) * 2019-08-27 2019-11-26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种混凝土快速入仓系统及其入仓方法
CN110714438A (zh) * 2019-10-28 2020-01-21 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 高桩码头长距离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CN110847113A (zh) * 2019-12-04 2020-02-28 杭州昂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滑移式模架的现浇深圆弧型防浪墙施工方法
CN212426954U (zh) * 2020-05-14 2021-01-29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防浪墙混凝土快速成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134217A (ko) * 2009-06-15 2010-12-23 김동재 램프가 설치된 해상 콘크리트 배치 플랜트선
CN101761092A (zh) * 2009-12-30 2010-06-30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深基坑可移动整体大模板侧墙施工方法
CN104533456A (zh) * 2014-12-15 2015-04-22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断面硐室钢筋混凝土模筑施工的方法
CN105178244A (zh) * 2015-08-05 2015-12-23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现浇防浪墙快速立模施工方法
CN105401555A (zh) * 2015-10-24 2016-03-16 江南水利水电工程公司 混凝土防浪坝顶
CN106192890A (zh) * 2016-08-29 2016-12-0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坝顶文化景观带结构
CN106703834A (zh) * 2016-12-23 2017-05-24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超大断面隧道二次衬砌整体模筑施工方法
CN108277777A (zh) * 2017-12-08 2018-07-13 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 挡浪墙分步浇筑施工工艺
CN108457243A (zh) * 2018-06-04 2018-08-28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挡浪墙的施工方法
CN209053053U (zh) * 2018-09-18 2019-07-02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浇注防波堤胸墙的模板组件
CN110499763A (zh) * 2019-08-27 2019-11-26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种混凝土快速入仓系统及其入仓方法
CN110714438A (zh) * 2019-10-28 2020-01-21 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 高桩码头长距离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CN110847113A (zh) * 2019-12-04 2020-02-28 杭州昂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滑移式模架的现浇深圆弧型防浪墙施工方法
CN212426954U (zh) * 2020-05-14 2021-01-29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防浪墙混凝土快速成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7册 城市防洪》", 31 March 1986,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吕凤举: "《楼地面工程手册》", 31 October 199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出版社 *
柳锋波: "《燕山水库建设与管理》", 30 September 2011, 河南人民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39799B1 (en) Rotary spreader for elongated screed
CN109837831A (zh) 一种离心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及施工方法
CN105839850A (zh) 地下室逆作法柱身后浇注预压施工方法
CN107059920B (zh) 黄土层管廊施工工艺
CN110258233A (zh)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
CN110485218A (zh) 一种用于铁路路基帮宽的施工方法
CN104452591A (zh) 一种应用于桥梁工程的现浇箱梁施工工艺
CN107386246B (zh) 一种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
CN111778941A (zh) 高标准农田渠道施工方法及结构
CN108505500A (zh) 一种倾斜无缝拼接预制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CN108277777A (zh) 挡浪墙分步浇筑施工工艺
CN208455793U (zh) 重载交通道路检查井井圈
CN106988339A (zh) 砂砾层管廊施工工艺
CN104846745A (zh) 一种城市高墩无支架翻模施工方法
CN210561618U (zh) 混凝土路面浇筑支模体系
CN113529647A (zh) 一种混凝土堤顶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6052505U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振捣整平机具
CN215210384U (zh) 一种排水沟用滑模混凝土的浇筑装置
CN115787576A (zh) 一种移动式护坡砂垫层摊铺压实装置及施工工艺
CN214460136U (zh) 一种码头胸墙管廊模板结构
CN208748676U (zh) 设置在基础结构底板下方的塔吊基础结构
CN108643228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汽车箱通施工工艺
CN112012365B (zh) 一种大型污水池扶臂肋梁型墙身浇筑成型施工工艺
CN217974685U (zh) 一种水沟拉伸装置
CN110725319B (zh) 大角度混凝土浇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