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5704B - 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5704B
CN113525704B CN202110653051.4A CN202110653051A CN113525704B CN 113525704 B CN113525704 B CN 113525704B CN 202110653051 A CN202110653051 A CN 202110653051A CN 113525704 B CN113525704 B CN 1135257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plate
frame
piece
out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30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5704A (zh
Inventor
魏永超
邓春艳
敖良忠
张娅岚
李琪菡
李涛
邓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1106530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5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5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5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5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5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47/00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47/08Arrangements of cameras
    • B08B1/143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9/00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39/02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60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or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101/0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结构包括螺旋桨、机身、检测机构、支撑架、着陆支架,螺旋桨与支撑架的上端靠外侧活动卡合,支撑架的内侧与机身的边侧相焊接,着陆支架固定于支撑架的底部位置,检测机构安装于机身的底部位置,当绕机飞行的机身进行降落,通过土地的表面对检测机构上的热红外摄像头下端产生的反推力,能够使防尘机构沿着外框向上快速滑动,从而使防尘机构能够对检测机构外部扬起的尘土进行阻挡,通过助推片对活动板产生的推力,能够使活动板与板体的前端紧密贴合,从而使海绵材质的接触块能够将前端表面的尘土擦除。

Description

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航空检测机器人主要是用于对直升机进行划痕、磕伤、裂纹等外部损伤进行检测的设备,通过计算机控制航空检测机器人的四个螺旋桨高速转动带动航空检测机器人的机身进行上升,并且机身底部带有热红外摄像头,从而能够跟随航空检测机器人的绕机飞行对直升机的外表进行检查,故而能够避免人工检测直升机需进行登高的麻烦,且能够随时随地对降落的直升机进行检测,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
当直升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需紧急检测时,通过航空检测机器人检测则显得十分便捷,若直升机降落的位置是户外干燥地表多尘土的土地上,则容易使螺旋桨将地面尘土带起到空气中,并且质地轻盈的尘土会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以至于航空检测机器人在对直升机进行检测时底部的热红外摄像头镜片上容易附着尘土,从而导致航空检测机器人的热红外摄像头视野清晰度会出现下降,以至于会使航空检测机器人的检测效果出现不佳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结构包括螺旋桨、机身、检测机构、支撑架、着陆支架,所述螺旋桨与支撑架的上端靠外侧活动卡合,所述支撑架的内侧与机身的边侧相焊接,所述着陆支架固定于支撑架的底部位置,所述检测机构安装于机身的底部位置;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热红外摄像头、固定块、保护块,所述热红外摄像头固定于固定块的前端中部位置,所述保护块与固定块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热红外摄像头包括镜片、外框、防尘机构,所述镜片嵌入于外框的内壁位置,所述防尘机构与外框的内部活动卡合,通过机构降落后地面对防尘机构底部产生的反推力,能够使防尘机构沿着外框快速滑动上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尘机构包括密封块、板体、外摆块、受力杆,所述密封块的底部与板体的顶部相贴合,所述外摆块与受力杆的底部铰链连接,所述受力杆的上端与板体的底部相贴合,所述密封块采用质地柔软的天然橡胶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板体包括镂空腔、清除条、板块,所述镂空腔与清除条的内部位置,所述清除条的左侧与板块的右侧相贴合,所述清除条采用密度较小,且易变形易复原的聚酯海绵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框包括活动板、擦除块、外框架、助推片,所述活动板与外框架内壁左端活动卡合,所述擦除块与外框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助推片安装于活动板的左侧与外框架的内壁之间,所述助推片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活动板与外框架的内壁之间呈对称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板包括接触块、振动块、结合板,所述接触块嵌固于结合板的上端靠右端位置,所述振动块与结合板的内部活动卡合,通过机构与地面产生的撞击振动,能够使振动块被向上振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擦除块包括承接板、前推片、变形块,所述变形块的右侧与承接板的左侧相贴合,所述前推片固定于承接板的左侧位置,所述变形块采用密度较大的聚醚海绵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变形块包括撞击珠、内接架、外板块,所述撞击珠安装于内接架的内部位置,所述内接架嵌入于外板块的内部位置,所述内接架采用弹簧钢材质制成的椭圆形结构。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当绕机飞行的机身进行降落,通过土地的表面对检测机构上的热红外摄像头下端产生的反推力,能够使防尘机构沿着外框向上快速滑动,从而使防尘机构能够对检测机构外部扬起的尘土进行阻挡,有效的避免了机身降落在户外干燥地表多尘土的土地上,螺旋桨扬起的尘土会附着在热红外摄像头的镜片表面上的情况。
2、通过助推片对活动板产生的推力,能够使活动板与板体的前端紧密贴合,从而使海绵材质的接触块能够将前端表面的尘土擦除,有效的避免了防尘机构在对尘土进行阻挡后其表面就会附尘土,长时间累积则会对镜片表面造成污染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检测机构正视透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热红外摄像头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尘机构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板体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外框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活动板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擦除块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变形块侧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螺旋桨-1、机身-2、检测机构-3、支撑架-4、着陆支架-5、热红外摄像头-31、固定块-32、保护块-33、镜片-a1、外框-a2、防尘机构-a3、密封块-a31、板体-a32、外摆块-a33、受力杆-a34、镂空腔-b1、清除条-b2、板块-b3、活动板-c1、擦除块-c2、外框架-c3、助推片-c4、接触块-c11、振动块-c12、结合板-c13、承接板-d1、前推片-d2、变形块-d3、撞击珠-d31、内接架-d32、外板块-d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例图1-例图5所展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结构包括螺旋桨1、机身2、检测机构3、支撑架4、着陆支架5,所述螺旋桨1与支撑架4的上端靠外侧活动卡合,所述支撑架4的内侧与机身2的边侧相焊接,所述着陆支架5固定于支撑架4的底部位置,所述检测机构3安装于机身2的底部位置;所述检测机构3包括热红外摄像头31、固定块32、保护块33,所述热红外摄像头31固定于固定块32的前端中部位置,所述保护块33与固定块32为一体化结构。
其中,所述热红外摄像头31包括镜片a1、外框a2、防尘机构a3,所述镜片a1嵌入于外框a2的内壁位置,所述防尘机构a3与外框a2的内部活动卡合,通过机构降落后地面对防尘机构a3底部产生的反推力,能够使防尘机构a3沿着外框a2快速滑动上升,从而使防尘机构a3能够对外部扬起的尘土进行阻挡。
其中,所述防尘机构a3包括密封块a31、板体a32、外摆块a33、受力杆a34,所述密封块a31的底部与板体a32的顶部相贴合,所述外摆块a33与受力杆a34的底部铰链连接,所述受力杆a34的上端与板体a32的底部相贴合,所述密封块a31采用质地柔软的天然橡胶材质,通过密封块a31能够增强板体a32与物体内壁贴合的密封性,并且能够避免板体a32与物体的内壁产生过强烈的撞击,从而影响板体a32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板体a32包括镂空腔b1、清除条b2、板块b3,所述镂空腔b1与清除条b2的内部位置,所述清除条b2的左侧与板块b3的右侧相贴合,所述清除条b2采用密度较小,且易变形易复原的聚酯海绵材质,通过清除条b2能够在板块b3升降时对镜头进行擦拭,也能够对物体进行限位,从而使物体下滑到清除条b2的位置就会停下。
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
本发明中,当绕机飞行的机身2进行降落,通过土地的表面对检测机构3上的热红外摄像头31下端产生的反推力,能够使防尘机构a3沿着外框a2向上快速滑动,从而使防尘机构a3能够对检测机构3外部扬起的尘土进行阻挡,再通过密封块a31能够对防尘机构a3与外框a2内侧上端接触的力进行缓冲,再通过地面对两个外摆块a33之间产生的反推力,能够使外摆块a33沿着受力杆a34向外摆动展开,从而使外摆块a33能够配合着陆支架5提高机身2着陆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螺旋桨1再次带动机身2与检测机构3进行上升时,通过防尘机构a3自身的重力,能够沿着外框a2向下滑动下降,从而使清除条b2能够对镜片a1的表面进行擦拭,故而能够使热红外摄像头31上的镜片a1能够保持清晰,有效的避免了机身2降落在户外干燥地表多尘土的土地上,螺旋桨1扬起的尘土会附着在热红外摄像头31的镜片a1表面上的情况。
实施例2
如例图6-例图9所展示:
其中,所述外框a2包括活动板c1、擦除块c2、外框架c3、助推片c4,所述活动板c1与外框架c3内壁左端活动卡合,所述擦除块c2与外框架c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助推片c4安装于活动板c1的左侧与外框架c3的内壁之间,所述助推片c4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活动板c1与外框架c3的内壁之间呈对称分布,通过助推片c4对活动板c1产生的推力,能够使活动板c1的右侧与物体的左侧紧密贴合,从而使物体左侧的尘土能够被刮落。
其中,所述活动板c1包括接触块c11、振动块c12、结合板c13,所述接触块c11嵌固于结合板c13的上端靠右端位置,所述振动块c12与结合板c13的内部活动卡合,通过机构与地面产生的撞击振动,能够使振动块c12被向上振起,从而使振动块c12能够对结合板c13的内壁产生撞击,故而使结合板c13上表面的尘土能够振至脱落。
其中,所述擦除块c2包括承接板d1、前推片d2、变形块d3,所述变形块d3的右侧与承接板d1的左侧相贴合,所述前推片d2固定于承接板d1的左侧位置,所述变形块d3采用密度较大的聚醚海绵材质,从而使变形块d3能够受前推片d2挤压变形,故而使变形块d3能够对物体后面的尘土进行擦除。
其中,所述变形块d3包括撞击珠d31、内接架d32、外板块d33,所述撞击珠d31安装于内接架d32的内部位置,所述内接架d32嵌入于外板块d33的内部位置,所述内接架d32采用弹簧钢材质制成的椭圆形结构,从而能够对外板块d33起到支撑作用,再通过飞机降落产生的振动,能够使撞击珠d31对内接架d32的内壁产生撞击。
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
本发明中,由于防尘机构a3在对尘土进行阻挡后其表面就会附尘土,若不及时进行清理,长时间累积则会使防尘机构a3自身带有的尘土对镜片a1的表面造成污染,通过助推片c4对活动板c1产生的推力,能够使活动板c1与板体a32的前端紧密贴合,从而使海绵材质的接触块c11能够将c32前端表面的尘土擦除,并且通过机身2着陆后在地面产生振动,能够使振动块c12沿着结合板c13向上滑动对结合板c13的内壁上端产生撞击,从而能够将接触块c11擦落的尘土振起,故而使尘土能够被螺旋桨1转动带动的气流带走,再通过前推片d2对变形块d3产生的持续推力,能够使变形块d3在防尘机构a3向上滑动时对板体a32后面附着的尘土进行擦除,并且通过机身2着陆后在地面产生振动,能够使撞击珠d31对内接架d32的内壁产生撞击振动,从而使变形块d3上擦除附着的尘土能够被振落,有效的避免了防尘机构a3在对尘土进行阻挡后其表面就会附尘土,长时间累积则会对镜片a1表面造成污染的情况。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结构包括螺旋桨(1)、机身(2)、检测机构(3)、支撑架(4)、着陆支架(5),所述螺旋桨(1)与支撑架(4)的上端靠外侧活动卡合,所述支撑架(4)的内侧与机身(2)的边侧相焊接,所述着陆支架(5)固定于支撑架(4)的底部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3)安装于机身(2)的底部位置;
所述检测机构(3)包括热红外摄像头(31)、固定块(32)、保护块(33),所述热红外摄像头(31)固定于固定块(32)的前端中部位置,所述保护块(33)与固定块(32)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热红外摄像头(31)包括镜片(a1)、外框(a2)、防尘机构(a3),所述镜片(a1)嵌入于外框(a2)的内壁位置,所述防尘机构(a3)与外框(a2)的内部活动卡合;
所述防尘机构(a3)包括密封块(a31)、板体(a32)、外摆块(a33)、受力杆(a34),所述密封块(a31)的底部与板体(a32)的顶部相贴合,所述外摆块(a33)与受力杆(a34)的底部铰链连接,所述受力杆(a34)的上端与板体(a32)的底部相贴合;
所述板体(a32)包括镂空腔(b1)、清除条(b2)、板块(b3),所述镂空腔(b1)与清除条(b2)的内部位置,所述清除条(b2)的左侧与板块(b3)的右侧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a2)包括活动板(c1)、擦除块(c2)、外框架(c3)、助推片(c4),所述活动板(c1)与外框架(c3)内壁左端活动卡合,所述擦除块(c2)与外框架(c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助推片(c4)安装于活动板(c1)的左侧与外框架(c3)的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c1)包括接触块(c11)、振动块(c12)、结合板(c13),所述接触块(c11)嵌固于结合板(c13)的上端靠右端位置,所述振动块(c12)与结合板(c13)的内部活动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擦除块(c2)包括承接板(d1)、前推片(d2)、变形块(d3),所述变形块(d3)的右侧与承接板(d1)的左侧相贴合,所述前推片(d2)固定于承接板(d1)的左侧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块(d3)包括撞击珠(d31)、内接架(d32)、外板块(d33),所述撞击珠(d31)安装于内接架(d32)的内部位置,所述内接架(d32)嵌入于外板块(d33)的内部位置。
CN202110653051.4A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 Active CN113525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3051.4A CN113525704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3051.4A CN113525704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5704A CN113525704A (zh) 2021-10-22
CN113525704B true CN113525704B (zh) 2023-04-07

Family

ID=78095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3051.4A Active CN113525704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570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36173A (ja) * 2006-06-14 2007-12-27 Fujifilm Corp 撮像部清掃機構
CN106976562A (zh) * 2017-03-24 2017-07-25 西安旋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安防无人机
CN108190038A (zh) * 2018-01-26 2018-06-22 成都睿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摄像头保护功能的测绘无人机
CN108860602A (zh) * 2018-06-05 2018-11-23 深圳市雷凌广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摄像头保护功能的航拍无人机
CN110316374A (zh) * 2019-03-21 2019-10-11 林清贵 一种用于搜救无人机的磁动清洁装置
CN210149574U (zh) * 2019-06-05 2020-03-17 罗崴 一种无人机用高清摄像头的防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6207A (zh) * 2017-11-24 2018-12-2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防尘结构、双目传感器及无人飞行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36173A (ja) * 2006-06-14 2007-12-27 Fujifilm Corp 撮像部清掃機構
CN106976562A (zh) * 2017-03-24 2017-07-25 西安旋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安防无人机
CN108190038A (zh) * 2018-01-26 2018-06-22 成都睿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摄像头保护功能的测绘无人机
CN108860602A (zh) * 2018-06-05 2018-11-23 深圳市雷凌广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摄像头保护功能的航拍无人机
CN110316374A (zh) * 2019-03-21 2019-10-11 林清贵 一种用于搜救无人机的磁动清洁装置
CN210149574U (zh) * 2019-06-05 2020-03-17 罗崴 一种无人机用高清摄像头的防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5704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79040A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光伏电站巡检清洁无人机及其清洁方法
CN110466743A (zh) 基于仿生干黏附材料的无人机及非水平表面着陆起飞方法
CN211685600U (zh) 一种地质测绘无人机
CN111361753A (zh) 一种无人机航拍固定云台
CN113525704B (zh) 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
CN206984364U (zh) 一种爬墙无人机
CN205022866U (zh) 携带有固定式起落架的飞行设备
CN205022916U (zh) 便携式飞行设备
CN204750554U (zh) 一种具有减震系统的无人机
CN108275261A (zh) 一种折叠式无人机起落架
CN116902237A (zh) 一种遥感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5022914U (zh) 起落架呈固定式的飞行设备
CN108482642B (zh) 航测无人机机翼修复架及其修复方法
CN109425914B (zh) 移动气象站和使用该移动气象站的智能弹射装置
CN113819374B (zh) 一种维护安全性高的清洁型智能安防设备
CN213057501U (zh) 一种防护性能强的无人机
CN213502894U (zh) 一种方便采集样品的环境监测无人机
CN115096890A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层建筑外立面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5022905U (zh) 起落架呈伸缩式的飞行设备
CN205022865U (zh) 旋翼可折叠的飞行设备
CN205022908U (zh) 连接机构
CN110723287A (zh) 一种震后灾区救援搜救用无人机
CN217918424U (zh) 一种风机叶片探测无人机
CN113551653B (zh) 一种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监测装置
CN216509016U (zh) 一种海洋无人机用的降落缓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