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9473A - 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 - Google Patents

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9473A
CN113519473A CN202110220495.9A CN202110220495A CN113519473A CN 113519473 A CN113519473 A CN 113519473A CN 202110220495 A CN202110220495 A CN 202110220495A CN 113519473 A CN113519473 A CN 113519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edge
gear
drive gear
tooth
fishing r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204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袋哲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519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94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17Toothed wh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5Multi-speed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1Spoo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17Toothed wheels
    • F16H2055/173Crown gears, i.e. gears have axially arranged teet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驱动齿轮(11)具有圆板部(30)和多个齿轮齿(31)。圆板部(30)具有转动轴心(X)。多个齿轮齿(31)分别从圆板部(30)上的外周侧的侧表面向转动轴心(X)延伸的方向突出。齿轮齿(31)具有主体部(32)和延伸部(33)。由穿过主体部(32)的齿顶面(31c)的圆筒面(CP1)与延伸部(33)的径向内侧表面(31d)形成的第一角度(a11、a12)比啮合压力角(b)大。据此,提供一种能提高转动感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

Description

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驱动齿轮具有多个齿轮齿。现有技术中的各齿轮齿具有一对齿面。各齿面与小齿轮(pinion gear)啮合。在各齿面上定义有转动方向啮合线L1和与转动方向啮合线L1交叉的多条同时啮合接触线L2(参照本申请的说明书的图9)。
在此,转动方向啮合线L1是通过将多条同时啮合接触线L2上的各自齿面最高的位置进行连接而形成的线。多条同时啮合接触线L2各自是小齿轮与驱动齿轮的齿面接触的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特许第620279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的驱动齿轮中,转动方向啮合线L1从齿轮齿上的外周侧的基端向齿轮齿上的内周侧的齿顶延伸。
在该状态下,在小齿轮与齿轮齿的内周侧的齿顶啮合的情况下,即在小齿轮与同时啮合接触线L2较短的齿面的内周侧的隅角部QR啮合的情况下,在驱动齿轮的齿轮齿的内周侧的齿顶(图9的隅角部QR)产生应力集中。
在该情况下,担忧作用于齿轮齿的基端部的弯矩(bending moment)变大而导致齿轮齿变形。据此,担忧无法使驱动齿轮顺畅地转动。另外,在驱动齿轮无法顺畅地转动的情况下,担忧驱动齿轮与小齿轮啮合的同时而进行转动时发出异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转动感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发出转动时产生的异响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为在钓鱼用渔线轮中所使用的驱动齿轮。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具有圆板部和多个齿轮齿。圆板部具有转动轴心。多个齿轮齿分别从圆板部上的外周侧的侧表面向转动轴心延伸的方向突出。
齿轮齿具有主体部和延伸部,该延伸部从主体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由主体部的轴向外侧表面与延伸部的径向内侧表面形成的第一角度比啮合压力角大。
在本驱动齿轮中,在齿轮齿上,延伸部从主体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在此,第一角度比啮合压力角大。如此一来,通过在齿轮齿上设置延伸部,使第一角度比啮合压力角大,能使在齿轮齿的齿顶上的内周侧的隅角部产生的应力比现有技术中产生的应力小。据此,能提高驱动齿轮的转动感。另外,通过提高驱动齿轮的转动感,能抑制发出驱动齿轮转动时产生的异响。
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中,第一角度比由主体部的轴向外侧表面与主体部的径向外侧表面形成的第二角度大。
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一角度比第二角度大,因此能适当地提高驱动齿轮的转动感。另外,能适当地抑制发出驱动齿轮转动时产生的异响。
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中,一对齿面在主体部和延伸部上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而形成。齿面具有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其中,所述第一端边在齿轮齿的基端侧沿齿线方向(tooth trace direction)延伸;所述第二端边在齿轮齿的顶端侧沿齿线方向延伸。第一端边比第二端边长。
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一端边比第二端边长,因此能抑制齿轮齿的变形。据此,能适当地提高驱动齿轮的转动感。另外,能适当地抑制发出驱动齿轮转动时产生的异响。
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中,第一端边与第二端边的比为1.28以上。据此,能进一步适当地提高驱动齿轮的转动感。另外,能进一步适当地抑制发出驱动齿轮转动时产生的异响。
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中,齿面还具有第三端边和第四端边,其中,所述第三端边在齿轮齿的径向内侧将第一端边与第二端边连接;所述第四端边在齿轮齿的径向外侧将第一端边与第二端边连接。第三端边比第四端边长。
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第三端边比第四端边长,能使齿轮齿的齿顶上的内周侧的隅角部处的同时啮合接触线比现有技术长。据此,能适当地提高驱动齿轮的转动感。另外,能适当地抑制发出驱动齿轮转动时产生的异响。
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中,第三端边与第四端边的比为1.10以上。据此,能进一步适当地提高驱动齿轮的转动感。另外,能进一步适当地抑制发出驱动齿轮转动时产生的异响。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钓鱼用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手柄和上述的驱动齿轮,其中,所述手柄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渔线轮主体;上述的驱动齿轮通过手柄的转动而转动。在本钓鱼用渔线轮中能获得与上述的驱动齿轮相同的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高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的转动感。另外,能抑制发出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转动时产生的异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车式渔线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剖切线II的剖视图。
图3是转子驱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转子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5是驱动齿轮的齿轮齿的立体图。
图6A是驱动齿轮的齿轮齿的侧视图。
图6B是驱动齿轮的齿轮齿的侧视图。
图6C是图5的剖切线VIC的剖视图。
图7是图6A的穿过啮合末端点P的平面C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驱动齿轮的齿轮齿中不用于啮合的区域的侧视图。
图8B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驱动齿轮的齿轮齿中不用于啮合的区域的侧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参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驱动齿轮;30:圆板部;31:齿轮齿;31a:第一侧表面;31b:第二侧表面;31c:齿顶面;31d:径向内侧表面;31e:径向外侧表面;32:主体部;33:延伸部;B1:第一端边;B2:第二端边;B3:第三端边;B4:第四端边;a11、a12:第一角度;a21、a22:第二角度;b:啮合压力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纺车式渔线轮(spinning reel)100(钓鱼用渔线轮的一例)具有手柄1、渔线轮主体2、转子3和卷线筒4,其中,所述渔线轮主体2将手柄1以可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转子3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渔线轮主体2的前部。
手柄1具有手柄轴1a、手柄臂1b和手柄把手1c。驱动轴10以可与手柄轴1a一体转动的方式与手柄轴1a连接。手柄臂1b被设置于手柄轴1a。手柄把手1c被设置于手柄臂1b。此外,手柄1可安装在渔线轮主体2的左、右的任意一侧。
在卷线筒4上,于其外周面卷绕有渔线。卷线筒4以可沿前后自如移动的方式被配置在转子3的前部。卷线筒4被安装在卷线筒轴15的顶端。卷线筒轴15具有卷线筒轴心X1。转子3以可与小齿轮12一体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小齿轮12。转子3以可相对于渔线轮主体2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渔线轮主体2。
<渔线轮主体的结构>
如图1所示,渔线轮主体2具有渔线轮体(reel body)2a和盖部件2b(图2),其中,所述渔线轮体2a在内部具有在侧部开口的收装空间;所述盖部件2b以可自如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渔线轮体2a,且用于封堵渔线轮体2a的收装空间。另外,渔线轮主体2具有覆盖渔线轮体2a及盖部件2b的后部的主体护罩26。
在渔线轮体2a上一体形成有钓竿安装腿2c。在渔线轮体2a的内部设置有转子驱动机构5和摆动机构6。摆动机构6是用于使卷线筒轴15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机构。通过摆动机构6工作,卷线筒4沿前后方向移动。由于摆动机构6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摆动机构实质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转子驱动机构的结构>
转子驱动机构5将手柄1的转动传递给转子3。如图2和图3所示,转子驱动机构5具有驱动齿轮11和小齿轮12。驱动齿轮11与驱动轴10一起一体转动。小齿轮12与驱动齿轮11啮合。
如图3所示,小齿轮12具有筒状的齿轮主体12a和齿轮部12b。齿轮主体12a以与手柄轴1a交叉的方式被配置于渔线轮体2a。详细而言,齿轮主体12a以与驱动齿轮11的转动轴心X交叉的方式被配置于渔线轮体2a。
齿轮主体12a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渔线轮体2a。例如,齿轮主体12a通过轴承14a和轴承14b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渔线轮体2a。在齿轮主体12a上形成有可使卷线筒轴15贯插的通孔12d。
在齿轮主体12a上形成有外螺纹部12e和防转动平面12f。通过使外螺纹部12e和防转动平面12f与转子3卡合,齿轮主体12a以可与转子3一体转动的方式与转子3连接。齿轮部12b形成于齿轮主体12a。
如图2所示,驱动齿轮11与驱动轴10一体形成。驱动齿轮11也可以独立于驱动轴10而形成。驱动轴10通过螺纹结合与手柄轴1a一体转动。驱动轴10也可以通过非圆形卡合与手柄轴1a一体转动。驱动轴10通过被安装于盖部件2b的轴承27a和被安装于渔线轮体2a的轴承27b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渔线轮体2a。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驱动齿轮11为面齿轮(face gear)。驱动齿轮11具有圆板部30和多个齿轮齿31。圆板部30具有转动轴心X。圆板部30形成为圆形板状。圆板部30与驱动轴10一体形成。圆板部30也可以独立于驱动轴10而形成。
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齿轮齿31分别从圆板部30上的外周侧的侧表面向转动轴心X延伸的方向突出。例如,多个齿轮齿31一体形成于圆板部30上的外周侧的侧表面。多个齿轮齿31在圆板部30的一侧表面的外周侧沿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周向是以转动轴心X为基准来围绕转动轴心X的方向。
如图5所示,各齿轮齿31具有主体部32和延伸部33。主体部32形成齿轮齿31上的径向外侧的部分。详细而言,主体部32形成径向中央部和径向外侧的部分。主体部32具有齿顶面31c(轴向外侧表面的一例)和径向外侧表面31e。主体部32形成第一侧表面31a的一部分和第二侧表面31b的一部分。
如图5所示,延伸部33是从主体部32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部分。延伸部33形成齿轮齿31上的径向内侧的部分。延伸部33具有径向内侧表面31d。延伸部33形成第一侧表面31a的一部分和第二侧表面31b的一部分。第一侧表面31a和第二侧表面31b形成主体部32的一对侧表面和延伸部33的一对侧表面。
此外,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延伸部33和主体部32的边界。虚线所表示的平面相对于圆板部30垂直。该平面穿过齿顶面31c和径向内侧表面31d的隅角部。在后述的图6B和图6C中,虚线也具有相同的含义。
各齿轮齿31具有第一侧表面31a、第二侧表面31b、齿顶面31c、径向内侧表面31d和径向外侧表面31e。第一侧表面31a和第二侧表面31b是一对齿面的一例。
第一侧表面31a是在将手柄1向卷线方向转动时与小齿轮12啮合的齿面。第二侧表面31b是在将手柄1向放线方向转动时与小齿轮12啮合的齿面。
第一侧表面31a和第二侧表面31b形成齿轮齿31的一对侧表面。例如,第一侧表面31a和第二侧表面31b形成主体部32和延伸部33的一对侧表面。第一侧表面31a和第二侧表面31b在主体部32和延伸部33上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而形成。第一侧表面31a和第二侧表面31b各自具有第一端边B1和第二端边B2。
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一端边B1在齿轮齿31的基端侧沿齿线方向延伸。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一端边B1由第一侧表面31a与圆板部30的侧表面的隅角部形成。
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二端边B2在齿轮齿31的顶端侧沿齿线方向延伸。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二端边B2由第一侧表面31a与齿顶面31c的隅角部形成。
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一端边B1在齿轮齿31的基端侧沿齿线方向延伸。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一端边B1由第二侧表面31b与圆板部30的侧表面的隅角部形成。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一端边B1在周向上与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一端边B1隔开间隔而配置。
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二端边B2在齿轮齿31的顶端侧沿齿线方向延伸。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二端边B2由第二侧表面31b与齿顶面31c的隅角部形成。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二端边B2在周向上与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二端边B2隔开间隔而配置。也可以解释为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二端边B2和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二端边B2也包含于齿顶面31c。
第一侧表面31a和第二侧表面31b还具有第三端边B3和第四端边B4。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三端边B3在齿轮齿31的径向内侧与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一端边B1和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二端边B2连接。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三端边B3由第一侧表面31a与径向内侧表面31d的隅角部形成。
第一侧表面31a的第四端边B4在齿轮齿31的径向外侧与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一端边B1和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二端边B2连接。第一侧表面31a的第四端边B4由第一侧表面31a与径向外侧表面31e的隅角部形成。
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三端边B3在齿轮齿31的径向内侧与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一端边B1和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二端边B2连接。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三端边B3由第二侧表面31b与径向内侧表面31d的隅角部形成。
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三端边B3在周向上与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三端边B3隔开间隔而配置。也可以解释为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三端边B3和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三端边B3也包含于径向内侧表面31d。
第二侧表面31b的第四端边B4在齿轮齿31的径向外侧与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一端边B1和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二端边B2连接。第二侧表面31b的第四端边B4由第二侧表面31b与径向外侧表面31e的隅角部形成。
第二侧表面31b的第四端边B4在周向上与第一侧表面31a的第四端边B4隔开间隔而配置。也可以解释为第一侧表面31a的第四端边B4和第二侧表面31b的第四端边B4也包含于径向外侧表面31e。
齿顶面31c形成齿轮齿31的顶端面。例如,齿顶面31c形成主体部32的顶端面。齿顶面31c与径向内侧表面31d和径向外侧表面31e连接。齿顶面31c与第一侧表面31a和第二侧表面31b连接。详细而言,齿顶面31c在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二端边B2和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二端边B2之间形成齿轮齿31(主体部32)的外表面。
径向内侧表面31d形成齿轮齿31上的靠近转动轴心X的一侧的外表面。例如,径向内侧表面31d形成延伸部33上的径向内侧的外表面。径向内侧表面31d与齿顶面31c和圆板部30的侧表面连接。径向内侧表面31d与第一侧表面31a和第二侧表面31b连接。详细而言,径向内侧表面31d在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三端边B3与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三端边B3之间形成齿轮齿31(延伸部33)的外表面。
径向外侧表面31e形成齿轮齿31上的远离转动轴心X的一侧的外表面。例如,径向外侧表面31e形成主体部32上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径向外侧表面31e与齿顶面31c和圆板部30连接。径向外侧表面31e与第一侧表面31a和第二侧表面31b连接。详细而言,径向外侧表面31e在第一侧表面31a的第四端边B4与第二侧表面31b的第四端边B4之间形成齿轮齿31(主体部32)的外表面。
具有上述结构的各齿轮齿31如以下那样构成。图6A和图6B是在周向R1(参照图5)上从外侧观察各齿轮齿31时的图。
如图6A的虚线箭头所示,啮合压力角b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逐渐变小。例如,啮合压力角b沿着第一端边B1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从第一端边B1向第二端边B2、以及沿着第二端边B2向径向内侧而逐渐变小。
在图6A中,用附图标记P表示啮合末端点。在此,第二端边B2与第三端边B3的交点成为啮合末端点P。啮合末端点P是啮合压力角b变得最小的点。在图6A中,对穿过啮合末端点P的平面C进行定义。平面C穿过啮合末端点P,与圆板部30的侧表面垂直,且沿周向R1延伸。
在此,如图7所示,在由平面C(参照图6A)剖切齿轮齿31的剖面中,啮合压力角b是由穿过啮合末端点P且与圆板部30平行的面P1和在啮合末端点P与第一侧表面31a垂直的面P2(在图7中与表示第一侧表面31a的线垂直的法线)形成的角度。
如图6B所示,第一角度a11比啮合压力角b(参照图7)大。第一角度a11是在周向R1(参照图5)上从外侧观察各齿轮齿31的情况下由绕转动轴心X2的圆筒面CP1与第三端边B3形成的角度。另外,第一角度a11比第二角度a21大。第二角度a21是由绕转动轴心X2的圆筒面CP2与第四端边B4形成的角度。圆筒面CP1、CP2穿过第二端边B2(主体部32的齿顶面31c)。
图6C是由包含齿顶面31c上的第一侧表面31a侧的第二端边B2且沿轴向延伸的面(参照图5的剖切线VIC)剖切各齿轮齿31的剖面。也可以解释为该面(参照图5的剖切线VIC)是包含齿顶面31c的第二端边B2且与圆板部30垂直的面。此外,在第二端边B2是直线的情况下,该面(参照图5的剖切线VIC)是平面。在第二端边B2是曲线的情况下,该面(参照图5的剖切线VIC)是曲面。
在图6C的剖面中,第一角度a12比啮合压力角b(参照图7)大。第一角度a12是由绕转动轴心X2的圆筒面CP1与延伸部33的径向内侧表面31d形成的角度。另外,第一角度a12比第二角度a22大。第二角度a22是由绕转动轴心X2的圆筒面CP2与主体部32的径向外侧表面31e形成的角度。圆筒面CP1、CP2穿过主体部32的齿顶面31c(第二端边B2)。
另外,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一端边B1比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二端边B2长。例如,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一端边B1与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二端边B2的比为1.28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一端边B1与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二端边B2的比为1.28以上且“1.50以下”。
同样,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一端边B1比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二端边B2长。例如,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一端边B1与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二端边B2的比为1.28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一端边B1与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二端边B2的比为1.28以上且“1.50以下”。
另外,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三端边B3比第一侧表面31a的第四端边B4长。例如,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三端边B3与第一侧表面31a的第四端边B4的比为1.10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第一侧表面31a的第三端边B3与第一侧表面31a的第四端边B4的比为1.10以上且“1.50以下”。
同样,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三端边B3比第二侧表面31b的第四端边B4长。例如,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三端边B3与第二侧表面31b的第四端边B4的比为1.10以上。具体而言,第二侧表面31b的第三端边B3与第二侧表面31b的第四端边B4的比为1.10以上且“1.50以下”。
在上述纺车式渔线轮100的驱动齿轮11中,在各齿轮齿31上,延伸部33从主体部32向径向内侧延伸。在此,第一角度a11、a12比啮合压力角b大。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在各齿轮齿31上未形成有延伸部33,而仅形成有主体部32。
如此一来,在各齿轮齿31上设置延伸部33,并使第一角度a11、a12比啮合压力角b大,由此能使在各齿轮齿31的齿顶上的内周侧的隅角部产生的应力、例如在具有第一角度a11、a12的隅角部产生的应力比现有技术中产生的应力小。
据此,能提高驱动齿轮11的转动感。另外,通过提高驱动齿轮11的转动感,能抑制发出驱动齿轮11转动时产生的异响。
另外,在驱动齿轮11中,第一角度a11、a12比第二角度a21、a22大。据此,能适当地提高驱动齿轮11的转动感。另外,能适当地抑制发出驱动齿轮11转动时产生的异响。
另外,在驱动齿轮11中,第一端边B1比第二端边B2长。详细而言,在驱动齿轮11中,第一端边B1与第二端边B2的比为1.28以上。据此,能抑制各齿轮齿31的变形。据此,能进一步适当地提高驱动齿轮11的转动感。另外,能进一步适当地抑制发出驱动齿轮11转动时产生的异响。
并且,在驱动齿轮11中,第三端边B3比第四端边B4长。详细而言,在驱动齿轮11中,第三端边B3与第四端边B4的比为1.10以上。据此,能进一步适当地提高驱动齿轮11的转动感。另外,能进一步适当地抑制发出驱动齿轮11转动时产生的异响。
<其他实施方式>
上面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变更。尤其是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多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地组合。
(a)上述实施方式的驱动齿轮11可以通过模具成型来形成,也可以通过机械加工来形成,还可以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纺车式渔线轮100作为钓鱼用渔线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适用于其他的钓鱼用渔线轮。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啮合末端点P是第二端边B2与第三端边B3的交点的情况的例子。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8A所示,不用于啮合的区域NR1(虚线区域)形成于除了第二端边B2与第三端边B3的交点之外的第一侧表面31a。
与此相对,如图8B所示,不用于啮合的区域NR2(虚线区域)也可以形成于包括第二端边B2与第三端边B3的交点的第一侧表面31a。在该情况下,啮合末端点P形成于除了第二端边B2与第三端边B3的交点之外的第二端边B2上。
如此一来,啮合末端点P在远离不用于啮合的区域NR1、NR2(虚线区域)的位置被设置在第二端边B2上。即使如以上那样构成,也以第一角度a11、a12、第二角度a21、a22和啮合压力角b的关系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形成齿轮齿31。

Claims (7)

1.一种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其用于钓鱼用渔线轮,
所述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的特征在于,
具有圆板部和多个齿轮齿,其中,
所述圆板部具有转动轴心;
多个所述齿轮齿分别从所述圆板部的外周侧的侧表面向所述转动轴心延伸的方向突出,
所述齿轮齿具有主体部和延伸部,该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向径向内侧延伸,
由绕穿过所述主体部的轴向外侧表面的所述转动轴心的圆筒面与所述延伸部的径向内侧表面形成的第一角度比啮合压力角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度比由所述圆筒面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外侧表面形成的第二角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
一对齿面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延伸部上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而形成,
所述齿面具有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其中,所述第一端边在所述齿轮齿的基端侧沿齿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端边在所述齿轮齿的顶端侧沿齿线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端边比所述第二端边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边与所述第二端边的比为1.28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面还具有第三端边和第四端边,其中,所述第三端边在所述齿轮齿的径向内侧连接所述第一端边和所述第二端边;所述第四端边在所述齿轮齿的径向外侧连接所述第一端边和所述第二端边,
所述第三端边比所述第四端边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端边与所述第四端边的比为1.10以上。
7.一种钓鱼用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渔线轮主体、手柄和权利要求
Figure FDA0002954636590000021
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齿轮,其中,
所述手柄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渔线轮主体;
所述驱动齿轮通过所述手柄的转动而转动。
CN202110220495.9A 2020-04-14 2021-02-26 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 Pending CN1135194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2237A JP7458874B2 (ja) 2020-04-14 2020-04-14 釣り用リールの駆動ギア
JP2020-072237 2020-04-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9473A true CN113519473A (zh) 2021-10-22

Family

ID=75472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20495.9A Pending CN113519473A (zh) 2020-04-14 2021-02-26 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1093B2 (zh)
JP (1) JP7458874B2 (zh)
KR (1) KR20210127601A (zh)
CN (1) CN113519473A (zh)
DE (1) DE102021202327B4 (zh)
GB (1) GB2595953A (zh)
TW (1) TW20213787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76714B2 (en) * 2019-04-10 2024-05-07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Gear unit including a rotatably mounted toothed part,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gear unit including a toothed par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2796A (ja) 1993-09-01 1994-07-22 Canon Inc 情報記憶方法
US20040021022A1 (en) * 2002-08-02 2004-02-05 Daiwa Seiko, Inc. Face gea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E102005024455B4 (de) 2005-05-24 2007-03-08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Kronenrad und Differentialanordnung mit einem Kronenrad
JP2007259713A (ja) 2006-03-27 2007-10-11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DE102007054764B4 (de) 2007-11-14 2014-10-23 Ass Ag Antriebstechnik Kronenrad und Kronenraddifferenzial
JP5501190B2 (ja) 2010-10-21 2014-05-21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フェースギアの噛み合い進行方向線決定方法、フェースギアの製造方法、フェースギア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駆動装置
JP6202796B2 (ja) 2012-09-25 2017-09-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駆動ギア
JP6565537B2 (ja) 2015-09-24 2019-08-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ギヤ伝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17904A1 (en) 2021-10-14
DE102021202327A1 (de) 2021-10-14
GB202103295D0 (en) 2021-04-21
JP2021168604A (ja) 2021-10-28
TW202137878A (zh) 2021-10-16
GB2595953A (en) 2021-12-15
KR20210127601A (ko) 2021-10-22
US11971093B2 (en) 2024-04-30
DE102021202327B4 (de) 2024-05-02
JP7458874B2 (ja) 202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3457B2 (en) Gear mechanism and geared motor
JP6059506B2 (ja) ギアードモータ
JP6084002B2 (ja) ギアードモータ
CN113519473A (zh) 钓鱼用渔线轮的驱动齿轮
JP2016088339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480845B2 (ja) 遊星歯車機構
CN111743447B (zh) 开闭部件驱动装置
CN111750056B (zh) 开闭部件驱动装置
JP2009047267A (ja) ウォーム及びモータ装置
WO2020195649A1 (ja) 開閉部材駆動装置および開閉装置
US9054562B2 (en) Geared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5845024B2 (ja) ギヤードモータ
JP4434654B2 (ja) クラウンギヤアセンブリ
JP2007259713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7309409B2 (ja) 開閉部材駆動装置
JP7309410B2 (ja) 開閉部材駆動装置
JP4697887B2 (ja) 一対の樹脂製やまば歯車
JP5353060B2 (ja) 歯車機構
JP2016217469A (ja) ウォーム減速機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459836B2 (ja) 減速機付モータ
TW202224555A (zh) 捲線器
JP2023059588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1093501A (ja)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9073372A (ja) 伝達比可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