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43960A - 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43960A
CN113443960A CN202110732889.2A CN202110732889A CN113443960A CN 113443960 A CN113443960 A CN 113443960A CN 202110732889 A CN202110732889 A CN 202110732889A CN 113443960 A CN113443960 A CN 113443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enter
methanol
separation
materi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28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43960B (zh
Inventor
毛进池
葛立军
王磐
郭为磊
张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r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r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r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r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328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439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43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3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43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3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13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 C07C29/13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 C07C29/147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of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C29/149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of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hydrogen or hydrogen-containing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002Mixed oxides other than spinels, e.g. perovski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76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 B01J23/84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with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polonium, chromium, molybdenum, tungsten, manganese, technetium or rhenium
    • B01J23/889Manganese, technetium or rhenium
    • B01J23/8892Mangane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0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reacting carboxylic acids or symmetrical anhydrides with th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of organic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23/00Constitutive chemical elements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1,4丁二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顺酐和过量的甲醇混合后进入单酯化反应器,物料由单酯化反应器出来后进入双酯化反应器,然后物料进入催化蒸馏塔进一步进行酯化反应,催化蒸馏塔的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甲醇和水由催化蒸馏塔塔顶排出后进入甲醇塔,由催化蒸馏塔塔底出来的物料进入加氢反应器,加氢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氢气回用,其它物料进入第一分离塔,本发明提出的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入小,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相对较低,能量消耗少,产品的收率高,适合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1,4丁二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4-丁二醇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四氢呋喃、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PBT)、γ-丁内酯和聚氨醋(PU)。生产1,4-丁二醇的工艺路线有很多种,多达17种以上,但是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包括:一、以甲醛和乙炔(电石气)为原料的Reppe法(炔醛法);二、以丁二烯和醋酸为原料的丁二烯乙酰氧基化法;三、以环氧丙烷/丙烯醇为原料的环氧丙烷法;四、以正丁烷/顺酐为原料的顺酐法方法。
其中顺酐法为马来酸二甲酯加氢制备1,4-丁二醇,现有的顺酐法制备1,4-丁二醇时,存在较多的副产物丁二酸二甲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1,4-丁二醇的收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顺酐和过量的甲醇混合后进入单酯化反应器,物料由单酯化反应器出来后进入双酯化反应器,然后物料进入催化蒸馏塔进一步进行酯化反应,催化蒸馏塔的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甲醇和水由催化蒸馏塔塔顶排出后进入甲醇塔,由催化蒸馏塔塔底出来的物料进入加氢反应器,加氢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氢气回用,其它物料进入第一分离塔,第一分离塔塔顶排甲醇,第一分离塔塔底物料进入第二分离塔,第二分离塔塔顶排水、丁醇和甲醇,第二分离塔塔底物料进入第三分离塔,产品1,4丁二醇由第三分离塔侧线采出。
优选的,单酯化反应器中,甲醇与顺酐的物质量比为4~10:1,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条件为温度40~90℃,压力0.1~5MPa。
优选的,所述双酯化反应器中,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温度为90~150℃,压力为0.1~5MPa。
优选的,所述催化蒸馏塔中,催化蒸馏塔反应温度为90~110℃,压力为0.1~10MPa。
优选的,所述甲醇塔中,甲醇由甲醇塔顶排出回用,水由甲醇塔塔底排出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优选的,所述加氢反应器中,加氢反应器反应温度为120~400℃,压力为0.1~10MPa,氢气和酯的物质量比为10~400:1,酯的空速为0.1~20h-1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离塔为常压塔,第一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1~0.05MPa。
优选的,所述第二分离塔和所述第三分离塔均为负压塔,第二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1~-0.03MPa,第三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9~-0.05MPa。
优选的,所述加氢反应器中,催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氧化铝40~50份、氧化铜25~35份、硫酸铜3~8份、MOF-5 10~15份和M的氧化物8~12份,其中M为Zn、Ti、Mn、C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加氢反应器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铝和MOF-5混合均匀,置于第一浸渍液中浸渍,干燥,然后进行一次焙烧,冷却后,置于第二浸渍液中浸渍,干燥,进行二次焙烧;
其中第一浸渍液中为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的水溶液,其中M为Zn、Ti、Mn、C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一次焙烧的温度为550~600℃,一次焙烧的时间为3~5h;
第二浸渍液中为硫酸铜的水溶液,二次焙烧的温度为350~450℃,二次焙烧的时间为0.5~1.5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的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入小,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相对较低,能量消耗少,产品的收率高,适合推广使用。
2、本发明提出的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催化剂中含有MOF-5和硫酸铜,催化剂与丁二酸二甲酯的结合力强,顺丁烯二酸二甲酯加氢生成的丁二酸二甲酯不易与催化剂分离,其中MOF-5提供了大的比表面积,且硫酸铜与MOF-5的复合材质对酯类的选择性较好,丁二酸二甲酯会进一步的反应生成1,4丁二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1,4丁二醇的收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发明提出的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顺酐先经过单酯化反应、再经过双酯化反应,最后经过催化蒸馏塔进一步进行酯化反应,可以有效的提高酯化转化率,便于后续反应的进行,最终能够提高1,4丁二醇的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的反应流程图。
图中:1、单酯化反应器;2、双酯化反应器;3、催化蒸馏塔;4、甲醇塔;5、加氢反应器;6、气液分离罐;7、第一分离塔;8、第二分离塔;9、第三分离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中,参照图1,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顺酐和过量的甲醇混合后进入单酯化反应器1,物料由单酯化反应器1出来后进入双酯化反应器2,然后物料进入催化蒸馏塔3进一步进行酯化反应,催化蒸馏塔3的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甲醇和水由催化蒸馏塔3塔顶排出后进入甲醇塔4,由催化蒸馏塔3塔底出来的物料进入加氢反应器5,加氢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6,氢气回用,其它物料进入第一分离塔7,第一分离塔7塔顶排甲醇和四氢呋喃,第一分离塔7塔底物料进入第二分离塔8,第二分离塔8塔顶排水、丁醇和甲醇,第二分离塔8塔底物料进入第三分离塔9,产品1,4丁二醇由第三分离塔侧线采出,第三分离塔9的塔顶排出γ-丁内酯和丁二酸二甲酯。
进一步的,单酯化反应器1中,甲醇与顺酐的物质量比为4:1,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条件为温度40℃,压力0.1MPa。
进一步的,双酯化反应器2中,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温度为90℃,压力为0.1MPa。
进一步的,催化蒸馏塔3中,催化蒸馏塔反应温度为90℃,压力为0.1MPa。
进一步的,甲醇塔4中,甲醇由甲醇塔4顶排出回用,水由甲醇塔4塔底排出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加氢反应器5反应温度为120℃,压力为0.1MPa,氢气和酯的物质量比为10:1,酯的空速为0.1h-1
进一步的,第一分离塔7为常压塔,第一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1MPa。
进一步的,第二分离塔8和所述第三分离塔9均为负压塔,第二分离塔8的操作压力为-0.01MPa,第三分离塔9的操作压力为-0.09MPa。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催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氧化铝40份、氧化铜25份、硫酸铜3份、MOF-5 10份和M的氧化物8份,其中M为Zn、Ti、Mn、C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铝和MOF-5混合均匀,置于第一浸渍液中浸渍,干燥,然后进行一次焙烧,冷却后,置于第二浸渍液中浸渍,干燥,进行二次焙烧;
其中第一浸渍液中为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的水溶液,其中M为Mn,一次焙烧的温度为550℃,一次焙烧的时间为3h;
第二浸渍液中为硫酸铜的水溶液,二次焙烧的温度为350℃,二次焙烧的时间为0.5h。
实施例2中,参照图1,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顺酐和过量的甲醇混合后进入单酯化反应器1,物料由单酯化反应器1出来后进入双酯化反应器2,然后物料进入催化蒸馏塔3进一步进行酯化反应,催化蒸馏塔3的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甲醇和水由催化蒸馏塔3塔顶排出后进入甲醇塔4,由催化蒸馏塔3塔底出来的物料进入加氢反应器5,加氢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6,氢气回用,其它物料进入第一分离塔7,第一分离塔7塔顶排甲醇和四氢呋喃,第一分离塔7塔底物料进入第二分离塔8,第二分离塔8塔顶排水、丁醇和甲醇,第二分离塔8塔底物料进入第三分离塔9,产品1,4丁二醇由第三分离塔侧线采出,第三分离塔9的塔顶排出γ-丁内酯和丁二酸二甲酯。
进一步的,单酯化反应器1中,甲醇与顺酐的物质量比为10:1,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条件为温度90℃,压力5MPa。
进一步的,双酯化反应器2中,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50℃,压力为5MPa。
进一步的,催化蒸馏塔3中,催化蒸馏塔反应温度为110℃,压力为10MPa。
进一步的,甲醇塔4中,甲醇由甲醇塔4顶排出回用,水由甲醇塔4塔底排出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加氢反应器5反应温度为400℃,压力为10MPa,氢气和酯的物质量比为400:1,酯的空速为20h-1
进一步的,第一分离塔7为常压塔,第一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5MPa。
进一步的,第二分离塔8和所述第三分离塔9均为负压塔,第二分离塔8的操作压力为-0.03MPa,第三分离塔9的操作压力为-0.05MPa。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催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氧化铝50份、氧化铜35份、硫酸铜8份、MOF-5 15份和M的氧化物12份,其中M为Zn、Ti、Mn、C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铝和MOF-5混合均匀,置于第一浸渍液中浸渍,干燥,然后进行一次焙烧,冷却后,置于第二浸渍液中浸渍,干燥,进行二次焙烧;
其中第一浸渍液中为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的水溶液,其中M为Zn、Ti和Mn,一次焙烧的温度为600℃,一次焙烧的时间为5h;
第二浸渍液中为硫酸铜的水溶液,二次焙烧的温度为450℃,二次焙烧的时间为1.5h。
实施例3中,参照图1,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顺酐和过量的甲醇混合后进入单酯化反应器1,物料由单酯化反应器1出来后进入双酯化反应器2,然后物料进入催化蒸馏塔3进一步进行酯化反应,催化蒸馏塔3的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甲醇和水由催化蒸馏塔3塔顶排出后进入甲醇塔4,由催化蒸馏塔3塔底出来的物料进入加氢反应器5,加氢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6,氢气回用,其它物料进入第一分离塔7,第一分离塔7塔顶排甲醇和四氢呋喃,第一分离塔7塔底物料进入第二分离塔8,第二分离塔8塔顶排水、丁醇和甲醇,第二分离塔8塔底物料进入第三分离塔9,产品1,4丁二醇由第三分离塔侧线采出,第三分离塔9的塔顶排出γ-丁内酯和丁二酸二甲酯。
进一步的,单酯化反应器1中,甲醇与顺酐的物质量比为7:1,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条件为温度70℃,压力3MPa。
进一步的,双酯化反应器2中,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20℃,压力为3MPa。
进一步的,催化蒸馏塔3中,催化蒸馏塔反应温度为100℃,压力为8MPa。
进一步的,甲醇塔4中,甲醇由甲醇塔4顶排出回用,水由甲醇塔4塔底排出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加氢反应器5反应温度为300℃,压力为4MPa,氢气和酯的物质量比为300:1,酯的空速为10h-1
进一步的,第一分离塔7为常压塔,第一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3MPa。
进一步的,第二分离塔8和所述第三分离塔9均为负压塔,第二分离塔8的操作压力为-0.02MPa,第三分离塔9的操作压力为-0.07MPa。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催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氧化铝45份、氧化铜30份、硫酸铜5份、、MOF-5 12份和M的氧化物11份,其中硫酸铜为氯化铜和硫酸铜中的至少一种,M为Zn、Ti、Mn、C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铝和MOF-5混合均匀,置于第一浸渍液中浸渍,干燥,然后进行一次焙烧,冷却后,置于第二浸渍液中浸渍,干燥,进行二次焙烧;
其中第一浸渍液中为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的水溶液,其中M为Ce、Ni和Co,一次焙烧的温度为580℃,一次焙烧的时间为4h;
第二浸渍液中为硫酸铜的水溶液,二次焙烧的温度为400℃,二次焙烧的时间为1h。
对比例1中,参照图1,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顺酐和过量的甲醇混合后进入单酯化反应器1,物料由单酯化反应器1出来后进入双酯化反应器2,然后物料进入催化蒸馏塔3进一步进行酯化反应,催化蒸馏塔3的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甲醇和水由催化蒸馏塔3塔顶排出后进入甲醇塔4,由催化蒸馏塔3塔底出来的物料进入加氢反应器5,加氢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6,氢气回用,其它物料进入第一分离塔7,第一分离塔7塔顶排甲醇和四氢呋喃,第一分离塔7塔底物料进入第二分离塔8,第二分离塔8塔顶排水、丁醇和甲醇,第二分离塔8塔底物料进入第三分离塔9,产品1,4丁二醇由第三分离塔侧线采出,第三分离塔9的塔顶排出γ-丁内酯和丁二酸二甲酯。
进一步的,单酯化反应器1中,甲醇与顺酐的物质量比为7:1,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条件为温度70℃,压力3MPa。
进一步的,双酯化反应器2中,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20℃,压力为3MPa。
进一步的,催化蒸馏塔3中,催化蒸馏塔反应温度为100℃,压力为8MPa。
进一步的,甲醇塔4中,甲醇由甲醇塔4顶排出回用,水由甲醇塔4塔底排出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加氢反应器5反应温度为300℃,压力为4MPa,氢气和酯的物质量比为300:1,酯的空速为10h-1
进一步的,第一分离塔7为常压塔,第一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3MPa。
进一步的,第二分离塔8和所述第三分离塔9均为负压塔,第二分离塔8的操作压力为-0.02MPa,第三分离塔9的操作压力为-0.07MPa。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催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氧化铝45份、氧化铜30份、MOF-5 12份和M的氧化物11份,M为Zn、Ti、Mn、C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铝和MOF-5混合均匀,置于第一浸渍液中浸渍,干燥,然后进行一次焙烧,冷却后,进行二次焙烧;
其中第一浸渍液中为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的水溶液,其中M为Ce、Ni和Co,一次焙烧的温度为580℃,一次焙烧的时间为4h;
二次焙烧的温度为400℃,二次焙烧的时间为1h。
对比例2中,参照图1,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顺酐和过量的甲醇混合后进入单酯化反应器1,物料由单酯化反应器1出来后进入双酯化反应器2,然后物料进入催化蒸馏塔3进一步进行酯化反应,催化蒸馏塔3的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甲醇和水由催化蒸馏塔3塔顶排出后进入甲醇塔4,由催化蒸馏塔3塔底出来的物料进入加氢反应器5,加氢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6,氢气回用,其它物料进入第一分离塔7,第一分离塔7塔顶排甲醇和四氢呋喃,第一分离塔7塔底物料进入第二分离塔8,第二分离塔8塔顶排水、丁醇和甲醇,第二分离塔8塔底物料进入第三分离塔9,产品1,4丁二醇由第三分离塔侧线采出,第三分离塔9的塔顶排出γ-丁内酯和丁二酸二甲酯。
进一步的,单酯化反应器1中,甲醇与顺酐的物质量比为7:1,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条件为温度70℃,压力3MPa。
进一步的,双酯化反应器2中,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20℃,压力为3MPa。
进一步的,催化蒸馏塔3中,催化蒸馏塔反应温度为100℃,压力为8MPa。
进一步的,甲醇塔4中,甲醇由甲醇塔4顶排出回用,水由甲醇塔4塔底排出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加氢反应器5反应温度为300℃,压力为4MPa,氢气和酯的物质量比为300:1,酯的空速为10h-1
进一步的,第一分离塔7为常压塔,第一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3MPa。
进一步的,第二分离塔8和所述第三分离塔9均为负压塔,第二分离塔8的操作压力为-0.02MPa,第三分离塔9的操作压力为-0.07MPa。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催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氧化铝45份、氧化铜30份、硫酸铜5份、和M的氧化物11份,其中M为Zn、Ti、Mn、C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铝混合均匀,置于第一浸渍液中浸渍,干燥,然后进行一次焙烧,冷却后,置于第二浸渍液中浸渍,干燥,进行二次焙烧;
其中第一浸渍液中为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的水溶液,其中M为Ce、Ni和Co,一次焙烧的温度为580℃,一次焙烧的时间为4h;
第二浸渍液中为硫酸铜的水溶液,二次焙烧的温度为400℃,二次焙烧的时间为1h。
对比例3中,参照图1,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顺酐和过量的甲醇混合后进入单酯化反应器1,物料由单酯化反应器1出来后进入双酯化反应器2,然后物料进入催化蒸馏塔3进一步进行酯化反应,催化蒸馏塔3的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甲醇和水由催化蒸馏塔3塔顶排出后进入甲醇塔4,由催化蒸馏塔3塔底出来的物料进入加氢反应器5,加氢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6,氢气回用,其它物料进入第一分离塔7,第一分离塔7塔顶排甲醇和四氢呋喃,第一分离塔7塔底物料进入第二分离塔8,第二分离塔8塔顶排水、丁醇和甲醇,第二分离塔8塔底物料进入第三分离塔9,产品1,4丁二醇由第三分离塔侧线采出,第三分离塔9的塔顶排出γ-丁内酯和丁二酸二甲酯。
进一步的,单酯化反应器1中,甲醇与顺酐的物质量比为7:1,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条件为温度70℃,压力3MPa。
进一步的,双酯化反应器2中,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20℃,压力为3MPa。
进一步的,催化蒸馏塔3中,催化蒸馏塔反应温度为100℃,压力为8MPa。
进一步的,甲醇塔4中,甲醇由甲醇塔4顶排出回用,水由甲醇塔4塔底排出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加氢反应器5反应温度为300℃,压力为4MPa,氢气和酯的物质量比为300:1,酯的空速为10h-1
进一步的,第一分离塔7为常压塔,第一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3MPa。
进一步的,第二分离塔8和所述第三分离塔9均为负压塔,第二分离塔8的操作压力为-0.02MPa,第三分离塔9的操作压力为-0.07MPa。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催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氧化铝45份、氧化铜30份和M的氧化物11份,M为Zn、Ti、Mn、C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铝混合均匀,置于第一浸渍液中浸渍,干燥,然后进行一次焙烧,冷却后,进行二次焙烧;
其中第一浸渍液中为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的水溶液,其中M为Ce、Ni和Co,一次焙烧的温度为580℃,一次焙烧的时间为4h;
二次焙烧的温度为400℃,二次焙烧的时间为1h。
对比例4中,参照图1,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顺酐和过量的甲醇混合后进入单酯化反应器1,物料由单酯化反应器1出来后进入双酯化反应器2,然后物料进入催化蒸馏塔3进一步进行酯化反应,催化蒸馏塔3的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甲醇和水由催化蒸馏塔3塔顶排出后进入甲醇塔4,由催化蒸馏塔3塔底出来的物料进入加氢反应器5,加氢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6,氢气回用,其它物料进入第一分离塔7,第一分离塔7塔顶排甲醇和四氢呋喃,第一分离塔7塔底物料进入第二分离塔8,第二分离塔8塔顶排水、丁醇和甲醇,第二分离塔8塔底物料进入第三分离塔9,产品1,4丁二醇由第三分离塔侧线采出,第三分离塔9的塔顶排出γ-丁内酯和丁二酸二甲酯。
进一步的,单酯化反应器1中,甲醇与顺酐的物质量比为7:1,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条件为温度70℃,压力3MPa。
进一步的,双酯化反应器2中,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20℃,压力为3MPa。
进一步的,催化蒸馏塔3中,催化蒸馏塔反应温度为100℃,压力为8MPa。
进一步的,甲醇塔4中,甲醇由甲醇塔4顶排出回用,水由甲醇塔4塔底排出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加氢反应器5反应温度为300℃,压力为4MPa,氢气和酯的物质量比为300:1,酯的空速为10h-1
进一步的,第一分离塔7为常压塔,第一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3MPa。
进一步的,第二分离塔8和所述第三分离塔9均为负压塔,第二分离塔8的操作压力为-0.02MPa,第三分离塔9的操作压力为-0.07MPa。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催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氧化铝45份、氧化铜30份、硫酸铜5份、MOF-5 12份和M的氧化物11份,其中M为Zn、Ti、Mn、C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铝和MOF-5混合均匀,置于第一浸渍液中浸渍,干燥,然后进行焙烧,冷却后,置于第二浸渍液中浸渍,干燥;
其中第一浸渍液中为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的水溶液,其中M为Ce、Ni和Co,焙烧的温度为580℃,焙烧的时间为4h;
第二浸渍液中为硫酸铜的水溶液,。
对比例5中,参照图1,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顺酐和过量的甲醇混合后进入单酯化反应器1,物料由单酯化反应器1出来后进入双酯化反应器2,然后物料进入蒸馏塔3,甲醇和水由蒸馏塔3塔顶排出后进入甲醇塔4,由蒸馏塔3塔底出来的物料进入加氢反应器5,加氢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6,氢气回用,其它物料进入第一分离塔7,第一分离塔7塔顶排甲醇和四氢呋喃,第一分离塔7塔底物料进入第二分离塔8,第二分离塔8塔顶排水、丁醇和甲醇,第二分离塔8塔底物料进入第三分离塔9,产品1,4丁二醇由第三分离塔侧线采出,第三分离塔9的塔顶排出γ-丁内酯和丁二酸二甲酯。
进一步的,单酯化反应器1中,甲醇与顺酐的物质量比为7:1,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条件为温度70℃,压力3MPa。
进一步的,双酯化反应器2中,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20℃,压力为3MPa。
进一步的,蒸馏塔3中,蒸馏塔温度为100℃,压力为8MPa。
进一步的,甲醇塔4中,甲醇由甲醇塔4顶排出回用,水由甲醇塔4塔底排出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加氢反应器5反应温度为300℃,压力为4MPa,氢气和酯的物质量比为300:1,酯的空速为10h-1
进一步的,第一分离塔7为常压塔,第一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3MPa。
进一步的,第二分离塔8和所述第三分离塔9均为负压塔,第二分离塔8的操作压力为-0.02MPa,第三分离塔9的操作压力为-0.07MPa。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催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氧化铝45份、氧化铜30份、硫酸铜5份、MOF-5 12份和M的氧化物11份,其中M为Zn、Ti、Mn、C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加氢反应器5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铝和MOF-5混合均匀,置于第一浸渍液中浸渍,干燥,然后进行一次焙烧,冷却后,置于第二浸渍液中浸渍,干燥,进行二次焙烧;
其中第一浸渍液中为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的水溶液,其中M为Ce、Ni和Co,一次焙烧的温度为580℃,一次焙烧的时间为4h;
第二浸渍液中为硫酸铜的水溶液,二次焙烧的温度为400℃,二次焙烧的时间为1h。
下面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5中的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14041866000018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3中,1,4丁二醇的占到产物中的85%以上,1,4丁二醇有着较高的收率;对比例1中,催化剂中未添加硫酸铜,其中丁二酸二甲酯的占比明显上升;对比例2中,催化剂中未添加MOF-5,其中丁二酸二甲酯的占比明显上升;对比例3中,催化剂中未添加硫酸铜和MOF-5,丁二酸二甲酯的占比约为实施例1中的3倍;对比例4中,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未进行二次焙烧,使得硫酸铜的附着力低,最终,丁二酸二甲酯的占比高于实施例1-3,但低于对比例1-2;对比例5中,未在催化蒸馏塔3中进行催化操作,仅仅进行蒸馏操作,最终1,4丁二醇的收率有所降低,丁二酸二甲酯的占比高于实施例1-3,但低于对比例4。
实施例1-3中,硫酸铜可以替换为等量的氯化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顺酐和甲醇混合后进入单酯化反应器,物料由单酯化反应器出来后进入双酯化反应器,然后物料进入催化蒸馏塔进一步进行酯化反应,催化蒸馏塔的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甲醇和水由催化蒸馏塔塔顶排出后进入甲醇塔,由催化蒸馏塔塔底出来的物料进入加氢反应器,加氢反应后的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氢气回用,其它物料进入第一分离塔,第一分离塔塔顶排甲醇,第一分离塔塔底物料进入第二分离塔,第二分离塔塔顶排水、丁醇和甲醇,第二分离塔塔底物料进入第三分离塔,产品1,4丁二醇由第三分离塔侧线采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单酯化反应器中,甲醇与顺酐的物质量比为4~10:1,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条件为温度40~90℃,压力0.1~5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酯化反应器中,催化剂采用大孔阳离子树脂催化剂,反应温度为90~150℃,压力为0.1~5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蒸馏塔中,催化蒸馏塔反应温度为90~110℃,压力为0.1~10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塔中,甲醇由甲醇塔顶排出回用,水由甲醇塔塔底排出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器中,加氢反应器反应温度为120~400℃,压力为0.1~10MPa,氢气和酯的物质量比为10~400:1,酯的空速为0.1~20h-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塔为常压塔,第一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1~0.05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塔和所述第三分离塔均为负压塔,第二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1~-0.03MPa,第三分离塔的操作压力为-0.09~-0.05M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器中,催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氧化铝40~50份、氧化铜25~35份、硫酸铜3~8份、MOF-510~15份和M的氧化物8~12份,其中M为Zn、Ti、Mn、C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器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铝和MOF-5混合均匀,置于第一浸渍液中浸渍,干燥,然后进行一次焙烧,冷却后,置于第二浸渍液中浸渍,干燥,进行二次焙烧;
其中第一浸渍液中为硝酸铜和M的硝酸盐的水溶液,其中M为Zn、Ti、Mn、C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一次焙烧的温度为550~600℃,一次焙烧的时间为3~5h;
第二浸渍液中为硫酸铜的水溶液,二次焙烧的温度为350~450℃,二次焙烧的时间为0.5~1.5h。
CN202110732889.2A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4439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2889.2A CN113443960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2889.2A CN113443960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3960A true CN113443960A (zh) 2021-09-28
CN113443960B CN113443960B (zh) 2023-02-21

Family

ID=77814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2889.2A Active CN113443960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439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5027A (zh) * 2022-03-03 2022-05-17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1,4-丁二醇的微界面制备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5434A (ja) * 1988-07-15 1990-01-26 Tonen Corp 1,4‐ブタンジオールの製造方法
US5037996A (en) * 1988-12-14 1991-08-06 Tonen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1,4-butanediol
CN1076385A (zh) * 1992-03-13 1993-09-22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耐高温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方法
US20010009964A1 (en) * 2000-01-14 2001-07-26 Dairen Chemical Corporation Catalyst for preparing lactone and a method for preparing lactone
CN101314564A (zh) * 2007-06-01 2008-12-03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 马来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
CN103360206A (zh) * 2012-04-01 2013-10-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1,4-丁二醇、四氢呋喃、γ-丁内酯和丁醇的方法
CN106311255A (zh) * 2015-07-03 2017-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丁二醇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18669A (zh) * 2018-10-09 2020-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1,4-丁二醇连续化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5434A (ja) * 1988-07-15 1990-01-26 Tonen Corp 1,4‐ブタンジオールの製造方法
US5037996A (en) * 1988-12-14 1991-08-06 Tonen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1,4-butanediol
CN1076385A (zh) * 1992-03-13 1993-09-22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耐高温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方法
US20010009964A1 (en) * 2000-01-14 2001-07-26 Dairen Chemical Corporation Catalyst for preparing lactone and a method for preparing lactone
CN101314564A (zh) * 2007-06-01 2008-12-03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 马来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
CN103360206A (zh) * 2012-04-01 2013-10-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1,4-丁二醇、四氢呋喃、γ-丁内酯和丁醇的方法
CN106311255A (zh) * 2015-07-03 2017-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丁二醇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18669A (zh) * 2018-10-09 2020-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1,4-丁二醇连续化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袁胜华等: "马来酸二甲酯加氢制1,4-丁二醇催化剂的研究", 《当代化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5027A (zh) * 2022-03-03 2022-05-17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1,4-丁二醇的微界面制备系统及方法
WO2023165110A1 (zh) * 2022-03-03 2023-09-07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1,4-丁二醇的微界面制备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3960B (zh) 202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0448B (zh) 一种制备丁二酸二甲酯的方法
CN102898405B (zh) 一种过氧化氢直接环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的工艺
CN113443960B (zh) 一种1,4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CN104650008A (zh) 一种由氧、氢直接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的工艺及系统
CN102516006A (zh) 醋酸乙烯生产过程乙烯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03588618B (zh) 醋酸甲酯加氢生产乙醇的反应精馏方法及装置
CN110143876A (zh) 一种可连续制备丙二醇二醋酸酯的方法
CN112898120B (zh) 一种生产乙二醇的装置及方法
CN110981721A (zh) 连续式生产醋酸正丙酯的方法
CN102134191A (zh) 一种催化精馏生产乙酸乙酯的工艺方法
US8574522B2 (en) Process for selectiv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a hydrogen-containing CO mixed gas
CN1224621C (zh) 四氢呋喃的精制方法
CN103804143B (zh) 高浓度3‑羟基丙酸甲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工艺
CN101993353A (zh) 一种3-甲基-3-丁烯-1-醇的制备方法
CN111018667B (zh) 加氢催化剂制备丁辛醇的绿色方法
CN105198704A (zh) 乙酸加氢低能耗生产乙醇的方法
CN105503527B (zh) 超临界癸二酸二甲酯加氢制备1,10-癸二醇的方法
CN107778151B (zh) 一种仲丁醇脱氢制备甲乙酮的方法
CN101693646B (zh) 一种甘油氯化法制备二氯丙醇的方法
CN113801080B (zh) 一种低耗能生产糠醛的方法
CN103360208B (zh) 分离1,4-丁二醇中乙缩醛的方法
US5705715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1,4-butanediol from maleic anhydride
CN110963887B (zh) 1,6-己二酸直接制备1,6-己二醇固定床反应工艺
CN112279783B (zh) 一种超临界条件下制备3-羟基丙腈的方法
CN112661603B (zh) 基于钯系负载型催化剂的环戊醇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