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06866A - 包括操作单元的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包括操作单元的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06866A
CN113406866A CN202110273579.9A CN202110273579A CN113406866A CN 113406866 A CN113406866 A CN 113406866A CN 202110273579 A CN202110273579 A CN 202110273579A CN 113406866 A CN113406866 A CN 113406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unit
top surface
housing
display surfac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35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泽田宏久
服部真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406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68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05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integral with the apparatus or articles to be support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84Key input means, e.g. buttons or keyp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93Particular location of the interface or conso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9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or conso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rotating or til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包括操作单元的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包括成像单元、具有顶面的壳体、自由地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上的操作单元、触摸面板和支撑基座。所述成像单元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所述操作单元自由地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上,并且接收用于使所述成像单元执行成像的用户操作。所述操作单元包括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具有显示与成像有关的信息的显示面,并且所述触摸面板接收由用户执行的触摸操作。所述支撑基座构造成支撑所述触摸面板,使得在所述操作单元被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上时,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倾斜的所述显示面的倾斜角度变为5度以上45度以下。

Description

包括操作单元的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包括能够自由地放置在壳体的顶面上的操作单元。
背景技术
诸如复印机的成像装置包括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允许用户改变操作模式以及对各操作进行详细设置。在包括成像装置以及连接至该成像装置的可选装置(例如,片材进给单元、传送单元和后处理单元)的系统(成像系统)中,用户在操作单元上进行各种可选装置的设置操作。
在长度较长并且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可选装置的上述大尺寸成像系统中,用户可能会在远离放置有操作单元的成像装置的地方对可选装置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每次用户对可选装置和操作单元进行操作时在这些可选装置之间移动是很麻烦的。
因此,例如,提供有一种不仅能够放置在成像装置上也能够放置在可选装置上的操作单元(日本专利特开No.2010-243977)。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10-243977中所讨论的操作单元包括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器、支撑显示器的臂、以及通过所述臂支撑显示器的支撑基座。由从支撑基座延伸的臂支撑的显示器相对于其上放置支撑基座的放置表面形成预定角度。
然而,日本专利特开No.2010-243977中所讨论的成像装置中所包括的操作单元的显示器相对于其上放置支撑基座的放置表面形成约90度的角度。因此,存在不能从高视点容易地观察显示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果显示器被放置成平行于放置表面,则不能从低视点容易地观察显示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成像系统包括: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顶面;和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被自由地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上,并且构造成接收用于使所述成像单元执行成像的用户操作,其中,所述操作单元包括: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具有在其上显示与成像有关的信息的显示面,并且构造成接收由用户执行的触摸操作;以及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构造成支撑所述触摸面板,使得在所述操作单元被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上时,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倾斜的所述显示面的倾斜角度变为5度以上45度以下。
如上所述,通过将包括在所述操作单元中的显示面板设置为相对于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的顶面上的操作单元的放置表面成5度以上45度以下的角度,从高视点和低视点均能够容易地观察到显示面板上显示的信息。
通过下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成像系统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成像系统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用于通过成像系统控制操作单元的构造的框图。
图4是示出了在包括在成像系统中的各个壳体的顶面中,操作单元被放置在读取装置的左侧的顶面上的状态的示图。
图5是示出了在包括在成像系统中的各个壳体的顶面中,操作单元被放置在读取装置的右侧的顶面上的状态的示图。
图6A至6C是示出了操作单元的示图。
图7A和7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操作单元的透视图的示图。
图8A至8C是示出了在显示面相对于顶面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操作单元的示图。
图9是示出了从不同高度的视点观察操作单元的显示面时的可见性的示图。
图10A至10D是示出了布置在用于支撑操作单元的支撑基座上的臂的示图。
图11A和11B是示出了通过使臂旋转而调整显示面相对于顶面的倾斜角度的示图。
图12A至12C是示出了臂的旋转的操作单元的透视图。
图13A至13C是示出了臂的旋转的操作单元的剖视图。
图14A至14C是示出了臂的周边的操作单元的剖视图。
图15A和15B是示出了用于通过使用其上形成有螺纹槽的支腿部分来调整显示面相对于顶面的倾斜角度的机构的示图。
图16A至16C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支腿部分和操作单元的透视图的示图。
图17是示出了电缆从支撑基座的下表面引出的状态的示图。
图18A到18D是示出了作为可选装置的数值输入单元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系统。本公开的范围不旨在局限于以下所描述的构成元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除非特别描述了这样的特定限制。
<成像装置>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朝向成像装置2的前侧的方向被称为向前方向F,其深度侧(后侧)被称为向后方向B,左侧被称为向左方向L,右侧被称为向右方向R,上侧被称为向上方向U,下侧被称为向下方向D。
例如,如图1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包括诸如打印机的成像装置2以及后处理装置103,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堆叠在该后处理装置中。后处理装置103设置成与成像装置2的向左方向L上的一侧相邻。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成像装置2和后处理装置103中的每一个均被定义为壳体。在成像装置2的顶面上设置有能够作为工作空间的顶面109。在本实施例中,顶面109的尺寸大于成像装置2能够在其上进行成像的片材S的最大尺寸(例如A3尺寸)。例如,使用成像系统1的用户在顶面109上展开图纸以执行制图工作。因此,顶面109是尽可能平坦的水平表面。这里,由下面描述的图4中的附图标记1010表示的区域是工作空间的一个示例。如果成像系统1是水平安装的,则工作空间1010是水平的。该区域被设计成使得除了由于成像系统1的外部设计而不可避免地形成的部件之间的连接部分之外,尽可能地消除诸如凹槽的不平整。因此,该区域构成尽可能平坦的面。为工作空间1010提供至少能够展开A3尺寸的片材的区域就足够了,从而为该区域确保平坦的表面。另外,顶面109例如由树脂板构成,并且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避免的制造上的不稳定或不平整,也将顶面109视为平面。此外,这里的水平的概念并不意味着严格数学意义上的水平,而是意味着实际意义上的水平,即,基本上水平。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串联型全色打印机作为成像装置2的示例。但是,本公开不仅可以应用于串联型成像装置2,也可以应用于另一类型的成像装置。此外,本公开不仅可以应用于全色成像装置,也可以应用于黑白或单色成像装置。
如图2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壳体的一个示例的成像装置2可以分成两部分,即,成像单元壳体2a和传送单元壳体2b。传送单元壳体2b将通过成像单元壳体2a在其上执行成像的片材传送到后处理装置103(未示出)。成像单元壳体2a和传送单元壳体2b中的每一个也是壳体的示例。成像单元壳体2a包括顶面109a,传送单元壳体2b包括顶面109b。成像单元壳体2a和传送单元壳体2b可以相互连接,使得顶面109a和109b被连接以构成一个平坦的顶面109。如上所述,成像单元壳体2a和传送单元壳体2b可以相互连接和分离。因此,例如,在将成像单元壳体2a和传送单元壳体2b运送到建筑物的高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电梯将壳体2a和2b中的每一个分开运送到预定楼层。利用这种构造,能够使用电梯将长度较长的大尺寸成像系统1容易地运送到建筑物的预定楼层。
成像装置2包括调色剂供给单元20、片材进给单元30、成像单元40、片材传送单元50、片材排出单元、电气单元70和操作单元80。片材S是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片材的具体示例包括普通片材、用作普通片材的替代品的合成树脂片材、厚片材和高射投影仪片材。
片材进给单元30设置在成像装置2的下部。片材进给单元30包括片材盒31和进给辊32,片材S堆叠和存储在片材盒31中。片材进给单元30将片材S进给至成像单元40。
成像单元40包括成像单元41、调色剂瓶42、曝光装置43、中间转印单元44、二次转印单元45和定影装置46,并且执行成像。
成像单元41包括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四个成像单元41y、41m、41c和41k。成像单元41y、41m、41c和41k中的每一个可以由用户附接到成像装置2上以及从成像装置2拆卸。例如,成像单元41y包括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47y、充电辊48y、显影套筒49y、鼓清洁刮刀(未示出)和调色剂(未示出)。从填充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瓶42y将调色剂供给到成像单元41y。除了调色剂的颜色之外,其它成像单元41m、41c和41k具有与成像单元41y的构造类似的构造。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曝光装置43y是用光曝光感光鼓47y的表面以在感光鼓47y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
中间转印单元44设置在成像单元41的向下方向D上的位置处。中间转印单元44包括多个辊,例如驱动辊44a,初次转印辊44y、44m、44c和44k,以及围绕这些辊伸展的中间转印带44b。初次转印辊44y、44m、44c和44k分别被布置成面对感光鼓47y、47m、47c和47k以与中间转印带44b接触。正极性的转印偏压从初次转印辊44y、44m、44c和44k施加到中间转印带44b,从而将形成在各个感光鼓47y、47m、47c和47k上的负极性的调色剂图像按顺序多重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4b。利用该操作,在中间转印带44b上形成全色图像。
二次转印单元45包括二次转印内辊45a和二次转印外辊45b。正极性的二次转印偏压被施加到二次转印外辊45b,从而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4b上的全色图像转印到片材S。二次转印内辊45a在中间转印带44b的内侧拉伸中间转印带44b,并且二次转印外辊45b隔着中间转印带44b设置在与二次转印内辊45a相对的位置处。
定影装置46包括定影辊46a和加压辊46b。当片材S被定影辊46a和加压辊46b夹持和传送时,转印到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加压、加热并定影到片材S上。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传送单元壳体2b包括定影装置46,但是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构造可以是这样的,即,成像单元壳体2a包括定影装置46,而传送单元壳体2b不包括定影装置46。当然,壳体2a和2b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包括定影装置46。
片材传送单元50包括二次转印前传送路径51、定影前传送路径52、排出路径53和再传送路径54,并且将从片材进给单元30进给的片材S从成像单元40传送到片材排出单元60。
片材排出单元60包括布置在排出路径53的下游侧的排出辊对61以及布置在成像装置2在向左方向L上的侧面上的排出口62。排出辊对61将在排出路径53上被传送的片材S从夹持部进给到排出口62,以从该排出口排出片材S。从排出口62排出的片材S可以被进给到在向左方向L上与成像装置2相邻设置的后处理设备103。
如图3所示,电气单元70包括:作为控制电路板的图像控制器71,其包括控制单元;以及作为可移除大容量存储装置的硬盘驱动器(以下称为HDD)72。图像控制器71由计算机构成,并且包括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73、用于存储控制这些单元的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OM)74、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75、以及用于从外部单元接收信号并向外部单元发送信号的输入输出电路(接口(I/F))76。HDD72是用于保存电子数据的可移除大容量存储装置,并且能够主要存储图像处理程序、数字图像数据以及与数字图像数据有关的补充信息。当执行成像时,从HDD72读取图像数据。
CPU73是负责成像装置2的整体控制的微处理器。CPU73是图像控制器71的主要组成元件。CPU73通过输入输出电路(I/F)76与片材进给单元30、成像单元40、片材传送单元50、片材排出单元60、HDD72和操作单元80连接,与这些单元交换信号并控制其操作。图像控制器71允许用户通过经由连接到成像装置2的计算机(未示出)输入指令或者通过操作操作单元80来操作成像装置2并对其进行设置。
操作单元80与成像装置2分开设置,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操作单元80来操作成像装置2的各个单元。操作单元80包括驱动器电路板81和显示面板82。显示面板82显示用户操作成像装置2所必需的信息,例如供给到成像装置2的片材S的剩余量和调色剂的剩余量,指示这些消耗品已耗尽的警告消息,以及供给消耗品的过程。显示面板82接收与片材S的尺寸和基重、图像浓度的调整和输出片材的数量设置有关的用户操作输入。
操作单元80通过电缆90连接到成像装置2的电气单元70,由此能够接收从其供应的电力。电缆90是由信号线90a和电源线90b组成的束线。或者,信号线90a和电源线90b也可以设置为分开的电缆。信号线90a连接图像控制器71的输入输出电路(I/F)76和驱动器电路板81,而电源线90b连接成像装置2的电源12和驱动器电路板81。
之后,将描述由如上构造的成像装置2执行的成像操作。
当开始成像操作时,首先,感光鼓47y、47m、47c和47k旋转,并且其表面通过充电辊48y、48m、48c和48k充电。然后,曝光装置43y、43m、43c和43k基于图像信息发射激光,以用激光照射感光鼓47y、47m、47c和47k,使得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47y、47m、47c和47k的表面上。然后,调色剂附着到静电潜像上,使得静电潜像显影并被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4b上。
在进行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上述操作的同时,进给辊32旋转以从片材盒31分离和进给最上面的片材S。然后,在将定时调整为与中间转印带44b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时一致的同时,片材S经由二次转印前传送路径51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单元45。图像从中间转印带44b进一步转印到片材S上,并且片材S被传送到定影装置46。在定影装置46中,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加压并定影到片材S的表面上。然后,片材S由排出辊对61从排出口62排出并被供给到后处理装置103。
<操作单元>
用户用来操作成像系统1的操作单元80通过电缆90连接到电气单元70。电气单元70设置在成像装置2的背面,并且设置在电缆90一端的连接器(未示出)连接到电气单元70。电缆90将用于控制操作单元80的控制信号从电气单元70发送到操作单元80。电缆90用于可通信地连接在成像装置2和操作单元80之间。电缆90的另一端连接到操作单元80。如上所述,操作单元80通过电缆90连接到成像装置2,并且不固定到顶面109。因此,用户可以将操作单元80自由地放置在顶面109上的任意位置处,只要该位置在电缆90的电缆长度的范围内。这里,自由放置操作单元80是指没有用螺钉将操作单元80固定到顶面109的状态,即,操作单元80在顶面109上的放置位置可以自由改变的状态。但是,也可以在顶面109上提供可以用螺钉或磁体固定操作单元80的位置。因此,由用户决定其是否在操作单元80被固定到该位置的状态下使用操作单元80。这样,用户可以在螺钉从其移除时自由地将操作单元80放置在顶面109上。
图4和5是示出了顶面109上可以放置操作单元80的位置的示图。例如,如图4所示,操作单元80可以放置在成像装置2的顶面109上靠近文档读取装置115的空间中。或者,如图5所示,操作单元80可以放置在片材进给装置105的顶面106上的空间中。可以将操作单元80放置在诸如后处理装置103的顶面104之类的成像系统1的顶面上,而不是如图4或5所示那样放置操作单元80。此外,可以将操作单元80放置在除了成像系统1的顶面以外的空间中,例如,放置在安装在成像系统1附近的工作台(未示出)上。
图6A是示出了从操作单元80的上侧沿竖直方向观察时放置在水平面上的操作单元80的示图。图6B是示出了从操作单元80的下侧沿竖直方向观察时放置在水平面上的操作单元80的示图。换句话说,图6B是示出了操作单元80的底面的示图。图6C是示出了操作单元80的从其右侧观察的示图。
如图6A所示,操作单元80包括能够显示与成像有关的信息的显示面板82。显示面板82是能够接收由用户执行的触摸操作的液晶触摸面板。
电缆90从操作单元80的后侧延伸。如图6B所示,在操作单元80的底面上布置有橡胶支脚85(85a和85b1)作为弹性构件的示例。橡胶支脚85是第一至第四接触部的示例。橡胶支脚85是在操作单元80被放置在顶面109上时与顶面109接触的橡胶构件。由于每个橡胶支脚85的表面由摩擦系数比构成操作单元80的外部构件的树脂盖的摩擦系数高的构件构成,因此当操作单元80被放置在顶面109上时,橡胶支脚85略微翘曲(弹性变形)。因此,如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可以在四个点处支撑操作单元80。
尽管平面通常由三个点确定,但是由于橡胶支脚85中的任何一个都翘曲,所以四个橡胶支脚85全部与顶面109接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前侧橡胶支脚85a布置在操作单元80的前侧的两个位置处,深度侧橡胶支脚85b1布置在深度侧的两个位置处。利用这种构造,即使用户按压显示面板82上的任何地方,操作单元80也不会倾斜,从而可以降低使操作单元80不稳定的风险。
如图6B所示,四个橡胶支脚85被布置成围绕操作单元80的重心G。换句话说,在竖直方向上,当从操作单元80的上侧沿竖直方向观察操作单元80时,重心G位于由四个橡胶支脚85围绕的区域内。利用这种构造,操作单元80由四个橡胶支脚85稳定地支撑,从而提高了用户的可操作性。另外,橡胶支脚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也可以在其上设置实质上对操作单元80的支撑没有贡献的第五橡胶支脚。例如,摩擦系数比四个橡胶支脚85的摩擦系数高的第五橡胶支脚可以与顶面109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第五橡胶支脚从支撑基座821突出的量被设置为略小于四个橡胶支脚85中的每一个从支撑基座821突出的量,使得当四个橡胶支脚85弹性变形时第五橡胶支脚与顶面109接触。
在显示面板82的倾斜的上坡方向上,橡胶支脚85a位于重心G的上游侧,而橡胶支脚85b1位于重心G的下游侧。这里,“显示面板82的倾斜的上坡方向”是与以下两者都平行的方向:“与垂直于显示面820的方向和竖直方向(片材的前表面-后表面方向)这两者都垂直的方向”以及“与显示面820垂直的方向”。
两个橡胶支脚85b1中的一个布置在操作单元80的底面上的右侧端部,两个橡胶支脚85b1中的另一个布置在操作单元底面上的左侧端部。这里,由于假设从操作单元80的底侧观察放置在顶面109上的操作单元80,所以将图6B的左侧定义为操作单元80的右侧,将图6B的右侧定义为操作单元80的左侧。当操作单元80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表示为L1时,优选的是,当宽度L1被分成四个区域时,橡胶支脚85b1中的一个位于最右侧(一端侧)的区域中,而橡胶支脚85b1中的另一个位于最左侧(另一端侧)的区域中。如上所述,通过将两个橡胶支脚85b1布置成其间具有间隔,在操作单元80被放置在顶面109上时可以提高操作单元80的稳定性。
这里,左右方向是指操作单元80的宽度方向,即,与垂直于显示面820的方向和竖直方向这两者都垂直的方向。
图6C是示出了放置在顶面109上的操作单元80的侧视图的示图。由于在操作单元80被放置在顶面上时橡胶支脚85遵循顶面109而形成的面被称为橡胶支脚面,在图6C中表示为面B。由于操作单元80是刚性体,因此当刚性体用于四个橡胶支脚85时,在部件公差方面,由四个橡胶支脚85中的三个形成平面。在橡胶支脚85布置在四个位置的情况下,弹性体将用于至少两个或更多个橡胶支脚85,使得橡胶支脚85用作遵循顶面109的支撑部分。
这里,显示面板82具有在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按压区域。用户在与显示面板82垂直的方向上进行操作。因此,在装置前侧施加的按压力被称为装置前侧按压力F1a,在装置的深度侧施加的按压力被称为装置深度侧按压力F1b。然后,延伸到橡胶支脚85的线表示按压力F1a和F1b的按压方向,分别被称为装置前侧按压方向线K1a和装置深度侧按压方向线K1b。当前侧橡胶支脚85a的前侧端部被称为前侧橡胶端部P,并且深度侧橡胶支脚85b1的深度侧端部被称为深度侧橡胶端部M1时,前侧橡胶端部P和深度侧橡胶端部M1被布置成使得装置前侧按压方向线K1a和装置深度侧按压方向线K1b延伸到前侧橡胶端部P和深度侧橡胶端部M1之间的范围。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如下所述,如果将操作单元80的前侧橡胶端部P指定为基准,则当倾斜角度A增大时,深度侧橡胶端部M1必须布置在更靠深度侧的位置处。因而,如果将前侧指定为基准,则操作单元80的尺寸必须在深度侧更大。
利用该构造,即使按压显示面板82,操作单元80也不会以前侧橡胶端部P或深度侧橡胶端部M1为枢轴旋转,使得相对侧的橡胶支脚(即,深度侧橡胶支脚85b1或前侧橡胶支脚85a)不会向上升起。因此,能够防止其可操作性降低。如果为了防止在操作操作单元80时发生旋转而增加操作单元80的重量,则用户不能容易地移动操作单元80,从而将降低可操作性。
假设将橡胶支脚面B与面板面C形成的角度A设置为30度,即,如下所述能够获得良好的可操作性的预定角度。这里,面板面C是与下面描述的显示面板82的显示面820平行的虚拟平面。此外,橡胶支脚面B是与顶面109平行的表面。但是,这里的平行概念并不意味着严格数学意义上的平行,而是意味着实际意义上的平行,即基本上平行。
将参考图6C描述从操作单元80的后侧延伸电缆90的好处。如图6C所示,当沿竖直方向观察操作单元80时,电缆90沿显示面板82的上坡方向从操作单元80延伸。换句话说,电缆90沿着显示面板82的倾斜的上坡方向从操作单元80延伸,所述显示面板的倾斜的上坡方向是与以下两者都平行的方向:与垂直于以下描述的显示面820的方向和竖直方向(片材的前表面-后表面方向)两者都垂直的方向,以及与显示面820垂直的方向。具体地,当立于操作单元80的上游侧的用户沿显示面板82的倾斜的上坡方向观察操作单元80时,从其引出电缆90的引出端口95形成在支撑基座821的后侧的壁上。电缆90从引出端口95延伸。
由于电缆90从操作单元80的深度侧向后延伸,所以操作操作单元80的用户看不到电缆90和操作单元80的连接部分。这样,能够改进操作单元80的设计。
<操作单元的显示面相对于壳体的顶面的倾斜角度>
图7A示出了操作单元80的透视图和显示面板82的放大示意图。如图7A所示,操作单元80包括具有橡胶支脚85的支撑基座821。由于设置有支撑基座821,显示面板82相对于顶面109倾斜预定角度。此外,支撑基座821具有臂822,橡胶支脚85b1布置在该臂上。臂822以可旋转的状态设置到支撑基座821上。通过使臂822相对于支撑基座821旋转,可以调整显示面板82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
显示面板82包括显示面820。显示与成像和打印条件设置有关的信息的画面(例如,显示复印开始按钮的画面、用于设置片材尺寸的画面、用于设置打印份数的画面、以及显示调色剂的剩余量的画面)可以显示在显示面820上。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和选择显示在显示面820上的数字键来设置打印份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820设置在显示面板82的除其边缘部分之外的部分中。但是,用于显示与成像和打印设置有关的信息的画面也可以显示在显示面板82的整个面上。但是,在这些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下,显示面板82的中心附近的部分(即,相当于图7A中的显示面820的区域)与顶面109形成的角度被定义为显示面820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通过将显示面820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调整为5度以上45度以下,能够确保对用户来说优选的可见性。为了容易地测量该倾斜角度,指定包括显示面820的中心的30平方毫米的区域,测量从该区域延伸的线与顶面109所形成的角。测量放置在该区域上的尺子与顶面109所形成的角是简单测量方法的一个示例。
将简要描述传统公知的操作单元。传统公知的操作单元是具有相对于顶面形成90度角的显示器的立面操作单元。通常,立面操作单元的显示器可旋转地附接到臂。换句话说,用户能够根据其偏好改变显示器相对于顶面的角度。
然而,立面操作单元的显示器不适于触摸操作。因为显示器可旋转地附接到臂,所以当用户按压显示器以执行触摸操作时,显示器可能会围绕臂转动。起初,当用户在立面操作单元的显示器上执行触摸操作时,除非用户调整触摸力,否则操作单元会变得不稳定。因此,不能容易地执行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5度的倾斜角度A(被视为倾斜角度A的下限)。当操作单元80可以自由放置时,在没有特意限制的情况下操作单元80可以旋转90度或180度。因此,操作单元80可以放置在与操作单元80的正面与装置正面F一致的取向不同的取向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倾斜角度A的下限接近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例如0度,则站在装置正面F侧的用户可能无法辨别出操作单元80的正面。因此,存在在操作单元80旋转90度或180度的取向上对操作单元80进行操作的可能性。此外,当用户移动操作单元80以使操作单元80的前侧与成像系统1的前侧一致时,可能难以辨别出哪一侧是操作单元80的前侧。
因此,显示面820被布置成以倾斜角度A略微倾斜。利用这种构造,即使用户稍微远离操作单元80,用户也能够辨别出哪一侧是操作单元80的前侧。图8A是示出了具有5度的倾斜角度A的操作单元80的侧视图的示图。如果倾斜角度A小于5度,则在移动操作单元80时,将难以辨别出哪一侧是原始的前侧。因此,存在用户不能够容易地确定从哪个方向进行操作的风险。因此,优选的是倾斜角度A为5度以上。
类似于上述倾斜角度为30度的示例,当倾斜角度为5度时,按压力被称为前侧按压力F2a和深度侧按压力F2b。然后,延伸至橡胶支脚85、表示按压方向的线分别被定义为前侧按压方向线K2a和深度侧按压方向线K2b。前侧橡胶端部P和深度侧橡胶端部M2被布置成使得前侧按压方向线K2a和顶面109的交点以及深度侧按压方向线K2b和顶面109的交点位于前侧橡胶端部P和深度侧橡胶端部M2之间的范围内。
利用该构造,即使按压显示面板82,操作单元80也不会以前侧橡胶端部P或深度侧橡胶端部M2为枢轴旋转,使得相对侧的橡胶支脚(即,深度侧橡胶支脚85b2或前侧橡胶支脚85a)不会向上升起。因此,能够防止其可操作性降低。
通常,从安装有成像系统1的地板表面到顶面109的高度为900至1100mm。在测量顶面109的高度时,测量从地板表面到成像系统1的顶面109中具有最大平坦区域的部分的距离。测量值被定义为顶面109的高度。换句话说,工作空间1010距离地板表面的高度也可以由该测量值定义。因此,例如,文档读取装置115的顶面不被视为工作空间1010。但是,如果在产品目录中存在被描述为操作单元80的放置部分的部分,则可以将该部分定义为工作空间1010之一。
这里,根据统计,90%以上的男性身高为1600mm至1790mm,90%以上的女性身高为1500mm至1690mm。因此,例如,如果在顶面109的高度为1100mm时从距离地板表面1500mm高的视点观察显示面820,则高度差为400mm。由于这样的用户从相对较低的视点观察操作单元80,所以如果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小于5度,则显示面820的可见性将降低。通过将倾斜角度设定为5度以上,用户可以以压力较小的姿势观察显示面820。
如上所述,优选的是显示面820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为5度以上。
接下来,将参考图8B描述45度(被视为倾斜角度A的上限)的倾斜角度A。类似于倾斜角度为30度的上述示例,当倾斜角度为45度时,按压力被称为前侧按压力F3a和深度侧按压力F3b。然后,延伸至橡胶支脚85、表示按压方向的线分别被定义为前侧按压方向线K3a和深度侧按压方向线K3b。前侧橡胶端部P和深度侧橡胶端部M3被布置成使得前侧按压方向线K3a和顶面109的交点以及深度侧按压方向线K3b和顶面109的交点位于前侧橡胶端部P和深度侧橡胶端部M3之间的范围内。
利用该构造,即使按压显示面板82,操作单元80也不会以前侧橡胶端部P或深度侧橡胶端部M3为枢轴旋转,使得相对侧的橡胶支脚(即,深度侧橡胶支脚85b3或前侧橡胶支脚85a)不会向上升起。因此,能够防止其可操作性降低。
在图8C中,在操作单元80的每个前侧橡胶端部P与其他的前侧橡胶端部P对齐的状态下,除了图8A和8B中分别为5度和45度的倾斜角度的示例之外,还示出了60度的倾斜角度作为大于45度的倾斜角度的一个示例。
类似于倾斜角为30度的上述示例,当倾斜角度为60度时,按压力被称为前侧按压力F4a和深度侧按压力F4b。然后,延伸至橡胶支脚85、表示按压方向的线分别被定义为前侧按压方向线K4a和深度侧按压方向线K4b。前侧橡胶端部P和深度侧橡胶端部M4被布置成使得前侧按压方向线K4a和顶面109的交点以及深度侧按压方向线K4b和顶面109的交点位于前侧橡胶端部P和深度侧橡胶端部M4之间的范围内。
这里,将倾斜5度的操作单元80的深度(称为5度操作单元深度)表示为N2,将倾斜45度的操作单元80的深度(称为45度操作单元深度)表示为N3,将倾斜60度的操作单元80的深度(称为60度操作单元深度)表示为N4。
如图8C所示,在将前侧橡胶端部P用作基准时,深度侧橡胶端部M2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而移动到深度侧橡胶端部M3和M4的位置,使得操作单元深度N2也增大到N3和N4。特别是,当倾斜角度为45度以上时,操作单元80在深度方向N上的扩展率增大。因此,操作单元80的尺寸增大,其安装位置受到限制。因此,优选的是倾斜角度A的上限是45度。
此外,当用户视点的高度是1790mm并且顶面109距离地板表面的高度是900mm时,高度差是890mm。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显示面820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太陡,除非用户向前倾斜,否则用户就难以观察显示面820。通过将显示面820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调整为45度以下,即使从相对高的视点观察显示面820的用户也能够容易地视觉识别显示面820。
因此,通过将显示面820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A设定为5度以上45度以下,能够确保良好的可见性和可操作性。
<适宜的倾斜角度A>
考虑放置操作单元80的位置的高度以及取决于操作者的身高的可见性高度,在上述上限和下限的范围内设定适于确保显示面板82的可见性的角度。在本公开的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倾斜角度A被设定为在操作单元80被放置在顶面109上时高个用户和矮个用户都可以视觉识别显示面板82的角度。
将参考图9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图9是示出了放置在顶面109的工作空间1010上的操作单元80的侧视图的示图。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假设顶面109距离地板表面的高度为1040mm,并且倾斜角度A被设定为30度,在该倾斜角度下,当操作单元80被放置在顶面109上时,该显示面板是可以视觉识别的。
显示面板82的液晶单元具有确保一定水平的对比度的范围(视角)。在图9中,垂直于液晶单元的线由G表示,深度侧的观察范围由I表示,前侧的观察范围由H表示。然后,由线G和范围I形成的角被称为深度侧视角θi,由线G和范围H形成的角被称为前侧视角θh。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视角θi和视角θh均被设置为50度的液晶部件。
此外,当位置87a、87b和87c分别表示平均身高的用户的眼睛的位置、高个用户的眼睛的位置和矮个用户的眼睛的位置时,如果放置在距离地板表面高度1040mm的顶面109上的操作单元80的角度被设置为30度,则指示从位置87a、87b和87c的可见性的线基本上包括在观察范围H至I内。因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可见性和可操作性。
利用这种构造,从高个用户的视平线以及矮个用户的视平线都可以较好地看到显示面板82。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放置操作单元80的顶面109的高度为1040mm的条件,将操作单元80的适宜角度指定为30度。但是,存在移动操作单元80的地方的高度高于或低于1040mm的情况。对于每个高度存在适合的角度。通常,只要此高度为安装在地板上的多功能外围设备高度并落在大约900mm至1100mm的范围内,用户就能够通过向前或向后移动操作单元80来改变放置位置而以5至45度的倾斜角度观察显示面板82。
<操作单元角度A的调整机构>
从高到矮的不同身高的用户触摸并操作单元80。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操作单元80被放置在距离地板表面高度为1040mm的成像装置2的顶面109上的条件,将根据不同身高计算出来的适宜操作单元角度A描述为30度。然而,存在由相当高或相当矮的用户操作操作单元80的情况。此外,还存在用户更喜欢将操作单元角度A设置为小于或大于30度的情况。
考虑到上述用户,将针对不仅能够将操作单元角度A调整为30度也能将其调整为远远小于30度的角度(例如,15度)的操作单元80来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
以下,将描述操作单元角度A的调整机构(也称为角度调整机构)。首先,将描述该角度调整机构的构造。图10A是操作单元80的下表面侧的透视图,图10B是臂86的透视图,图10C是臂86的后视图,图10D是移除了臂86的操作单元80的下表面侧的透视图。如图10B和10C所示,橡胶支脚85b1、橡胶支脚85c、轴86a、突出部分86b、抵接面86c和狭缝86d布置在臂86上。由于其上布置有狭缝86d,轴86a和具有突出部分86b的附接面86e可以在向右方向R上翘曲。在向右方向R上的相对侧上也布置有具有类似形状的轴86a、突出部分86b、抵接面86c和狭缝86d(未示出)。此外,如图10D所示,轴承88a和突出部分88b和88c布置在移除了臂86的操作单元80上。在向右方向R上的相对侧上也布置有具有类似形状的轴承88a和突出部分88b和88c(未示出)。
通过将图10B中的臂86的轴86a插入到图10D中的轴承88a中,臂86被附接到操作单元80,如图10A所示。在将轴86a插入到轴承88a中时,通过利用图10B中的臂86的狭缝86d,具有轴86a的附接面86e翘曲,从而使轴86a插入到轴承88a中。
接下来,将描述臂86的打开和关闭。图11A是在臂86关闭时操作单元80(操作单元角度A为15度)的侧视图,图11B是在臂86打开时操作单元80(操作单元角度A为30度)的侧视图。图12A是在臂86关闭时操作单元80的下表面侧的透视图,图12B是在臂86进入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操作单元80的下表面侧的透视图,图12C是在臂86打开时操作单元80的下表面侧的透视图。图13A是沿图12A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13B是沿图12B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图13C是沿图12C中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如图10A至10D所示,由于臂86通过轴86a(旋转轴的一个示例)附接到操作单元80,所以能够以轴86a为旋转中心打开和关闭臂86。当臂86关闭时,橡胶支脚85b1与突出部分88b接触,如图13A所示,而当臂86打开时,抵接面86c抵接在突出部分88c上,如图13C所示。利用这种构造管控臂86的开闭角度。因此,如图11A和11B所示,可以将操作单元角度A调整为两级,即,在臂86关闭时的15度的角度(臂86的第一状态),以及在臂86打开时的30度的角度(臂86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旋转轴与顶面109之间的距离大于在第一状态下旋转轴与顶面109之间的距离。
如图12C所示,在操作单元80的底侧设置有用于储存臂86的储存空间880。臂86被储存在储存空间880中。
如图13A所示,当臂86关闭时,橡胶支脚85b1与突出部分88b接触,不仅管控开闭角度,而且还减小接触噪音。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臂86打开时,抵接面86c抵接在突出部分88c上以管控开闭角度。但是,也可以通过将橡胶支脚85c布置在橡胶支脚85c能够与突出部分88b接触的位置处来管控开闭角度。
接下来,将描述切换臂86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起作用的缩回力。图14A至14C是各自示出了从操作单元80的下表面侧观察时臂86的轴86a的附近的剖视图。图14A是沿图13A中的D-D线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臂86关闭的状态。图14B是沿图13B中的E-E线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臂86处于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的状态。图14C是沿图13C中的F-F线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臂86打开的状态。图14A至14C中的每一个的右上部分中所示出的箭头表示放置在成像装置2的顶面109上的操作单元80的取向。从成像装置2的前侧观察时的前侧被称为向前方向F,其深度侧(后侧)被称为向后方向B,其左侧被称为向左方向L,其右侧被称为向右方向R。如图14A至14C所示,位置关系是这样的,即,根据臂86的开闭状态,臂86的突出部分86b与轴承88a的倾斜表面88a1、水平表面88a2和倾斜表面88a3中的任一个接触。
如图14A所示,当臂86关闭时,附接面86e在向右方向R上翘曲。因此,用于使附接面86e恢复到非翘曲状态的力(即,向左方向L上的恢复力)作用在其上,从而产生使突出部分86b按压倾斜表面88a1的倾斜表面按压力FaL。倾斜表面按压力FaL作用在倾斜表面88a1上。因此,由于被视为在倾斜表面88a1的方向上的倾斜表面按压力FaL的按压力Fa,突出部分86b在倾斜表面88a1上连续滑动,直到开闭角度被管控。
类似地,如图14C所示,当臂86打开时,附接面86e在向右方向R上翘曲。因此,用于使附接面86e恢复到非翘曲状态的力(即,向左方向L上的恢复力)作用在其上,从而产生使突出部分86b按压倾斜表面88a3的倾斜表面按压力FcL。倾斜表面按压力FcL作用在倾斜表面88a3上。因此,由于被视为在倾斜表面88a3的方向上的倾斜表面按压力FcL的按压力Fc,突出部分86b在倾斜表面88a3上连续滑动,直到开闭角度被管控。
利用这种构造,用于使突出部分86b在倾斜表面上滑动的力通过轴86a被转换成用于打开和关闭臂86的力,使得在切换臂86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产生缩回力。
如图14B所示,当臂86进入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附接面86e也在向右方向R上翘曲。因此,用于使附接面86e恢复到非翘曲状态的力(即,向左方向L上的恢复力)作用在其上,从而产生使突出部分86b按压水平表面88a2的水平表面按压力Fb。由于水平表面按压力Fb作用在水平表面88a2上,因此不会在突出部分86b上产生向前方向F或向后方向B上的滑动力。因此,不会产生在切换臂86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起作用的缩回力。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橡胶支脚85(接触部分的示例)布置在置于成像装置2的顶面109上的操作单元80的四个位置处的构造作为示例。但是,通过将橡胶支脚85彼此连接也可以将橡胶支脚85布置在两个位置处。此外,尽管描述了一体式臂86作为示例,但是臂86也可以分成两个或更多个部分。
接下来,将描述上述角度调整机构的变型。在上述角度调整机构中,操作单元80的倾斜角度A只能设定为两级。因此,将参考图15A和15B描述具有用作无级角度调整机构的螺纹支腿185a的操作单元80。
图15A是在螺纹支腿185a缩短时操作单元80(操作单元角度A为15度)的侧视图。图15B是在螺纹支腿185a伸长时操作单元80(操作单元角度A为25度)的侧视图。图16A是在螺纹支腿185a缩短时操作单元80的下表面侧的透视图。图16B是在螺纹支腿185a伸长时操作单元80的下表面侧的透视图。
如图16B所示,螺纹支腿185a通过螺纹部185b附接至操作单元80。因此,如图16A和16B所示,螺纹支腿185a以可伸长的状态附接至操作单元80。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螺纹支腿185a,能够无级地调整角度。因此,用户能够将操作单元角度A调整到能够容易地观察显示面板82的任意角度。
但是,在该机构中,如果要进一步增大操作单元角度A,则必须使螺纹部185b更长。在这种情况下,当螺纹支腿185a缩短时的螺纹部185b的储存部分(未示出)必须容纳在当螺纹支腿185a缩短时形成在操作单元80的操作单元角度A处的空间内。
图16C是螺纹支腿185a和螺纹部185b的示意图。螺纹支腿185a和螺纹部185b被合称为支撑构件。如图16C所示,在螺纹部185b上形成有螺纹槽,螺纹部185b被拧入形成在操作单元80底部的螺纹孔中。用户通过握住并旋转螺纹支腿185a来调整螺纹部185b从操作单元80突出的量,以调整顶面109和操作单元80的底面之间的分隔距离。
图17是示出了电缆90从支撑基座821的下侧(底面侧)沿竖直方向引出的构造的示图。如图17所示,在支撑基座821的底面侧形成有引出端口95,从该引出端口将电缆90引出到操作单元80的外部。另外,在引出端口95的深度侧的位置处,夹持构件96附接至支撑基座821的底面侧。由于用于电缆90的夹持构件96设置在引出端口95的深度侧,所以电缆90被固定在支撑基座821上并且从引出端口95朝向操作单元80的后侧延伸。
<数值输入单元>
接下来,将参考图18A至18D描述数值输入单元861。数值输入单元861是能够根据用户的请求进行附接和拆卸的可选的外部单元。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考图18A至18D,数值输入单元861将被描述为以与操作单元80类似的方式自由地放置在顶面109上的硬键单元。图18A是顶面视图,图18B是右侧面视图,图18C是顶面的透视图,图18D是下表面的透视图。
数值输入单元861包括数字键861c(数字键的示例)、开始键861a和停止键861b,用户在观察操作单元80的显示面板82的同时操作数值输入单元861。数字键861c是用于输入0~9的数值信息的硬件键。这些硬件键从框架871露出。数值输入单元861通过橡胶支脚861d以可移动的状态放置在顶面109上。
这里,在数值输入单元861的操作面J位于操作单元80的显示面板82的大致右侧的状态下,操作单元80的操作面C与数值输入单元861的操作面J在大致同一平面内对齐。操作面J是与位于各数字键861c之间的框架871平行的面。利用该构造,当用户操作数值输入单元861和显示面板82中的一个时,用户不太可能会按下另一单元的键,从而可以减少错误操作的发生。
具体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用户在观察操作单元80的显示器的同时操作数值输入单元861,所以在将数值输入单元861和操作单元80布置成相互靠近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可操作性。在操作单元80和数值输入单元861的表面存在高度差异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错误操作,必须将操作单元80和数值输入单元861布置为相隔一定距离。因此,可操作性将降低。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数值输入单元861布置在操作单元80的右侧。但是,也可以将数值输入单元861布置在其左侧。因此,对于惯用左手的用户来说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可操作性。
此外,通过使数值输入单元861的框架871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比显示面820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略微平缓,能够提高用户的可操作性。在数值输入单元861的框架871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比显示面820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更陡更高的情况下,显示面820可能会被数值输入单元861遮挡,而无法被站在正在操作操作单元80的用户旁边的用户观察到。通过使数值输入单元861的框架871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比显示面820相对于顶面109的倾斜角度更平缓,能够降低出现这种问题的风险。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对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作最广义的解释,从而涵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1)

1.一种成像系统,包括:
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顶面;和
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自由地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上,并且构造成接收用于使所述成像单元执行成像的用户操作,其中,所述操作单元包括:
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具有显示与成像有关的信息的显示面,并且所述触摸面板构造成接收由用户执行的触摸操作,以及
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构造成支撑所述触摸面板,使得在所述操作单元被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上时,所述显示面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倾斜的倾斜角度变为5度以上45度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还包括四个弹性构件,当所述支撑基座与所述壳体顶面接触时,所述四个弹性构件弹性变形,
其中,当沿操作单元竖直方向观察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上的所述操作单元时,所述操作单元的重心位于由所述四个弹性构件围绕的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当沿所述操作单元竖直方向观察所述操作单元时,在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倾斜的所述显示面的倾斜的上坡方向上,所述四个弹性构件中的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布置在所述重心的下游侧,而作为第三弹性构件和第四弹性构件的另外两个弹性构件布置在所述重心的上游侧,并且
其中,所述上坡方向是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和操作单元宽度方向这两者都垂直的方向,所述操作单元宽度方向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和所述操作单元竖直方向这两者都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单元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并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布置在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单元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还包括:
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构造成输出用于在所述显示面上显示与成像有关的信息的信号;
电缆,所述电缆连接到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操作单元,并且构造成将所述信号从所述控制电路板传输到所述操作单元;
引出端口,所述电缆通过所述引出端口引出,其中,当所述操作单元被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上时,所述引出端口形成在所述支撑基座在操作单元竖直方向上的下表面上;以及
夹持构件,所述夹持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基座上并且构造成将所述电缆夹持到所述支撑基座,
其中,在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倾斜的所述显示面的倾斜的上坡方向上,所述夹持构件设置在所述引出端口的下游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还包括:
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构造成输出用于在所述显示面上显示与成像有关的信息的信号;以及
电缆,所述电缆连接到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操作单元,并且构造成将所述信号从所述控制电路板传输到所述操作单元;
其中,在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倾斜的所述显示面的倾斜的上坡方向上,所述上坡方向是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和操作单元宽度方向这两者都垂直的方向,所述操作单元宽度方向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和操作单元竖直方向这两者都垂直,并且
其中,当从所述操作单元的上游侧观察所述操作单元时,在所述支撑基座的后侧的壁上形成有引出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还包括可选的数值输入单元,所述可选的数值输入单元自由地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上,并且构造成接收用于输入0到9的多条数值信息的用户操作,其中所述可选的数值输入单元包括:
多个数字键,其中,所述多个数字键是构造成接收各条数字信息的输入的硬件键,以及
框架,所述框架构造成使所述多个数字键露出,
其中,所述显示面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倾斜的倾斜角度与由所述壳体顶面和位于所述多个数字键之间的区域中的所述框架的面形成的角度基本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支撑基座包括臂和构造成储存所述臂的储存单元,
其中,所述臂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能够弹性变形并且在操作单元宽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臂的一端侧和所述臂的另一端侧,并且构造成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所述旋转轴在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倾斜的所述显示面的倾斜的上坡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操作单元的重心的下游侧,
其中,所述上坡方向是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和所述操作单元宽度方向这两者都垂直的方向,所述操作单元宽度方向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和操作单元竖直方向这两者都垂直,
其中,所述臂能够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臂的前端位于所述储存单元内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臂的前端位于所述储存单元外部并与所述壳体顶面接触,并且
其中,在所述臂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显示面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倾斜的倾斜角度大于在所述臂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所述倾斜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系统,还包括可选的数值输入单元,所述可选的数值输入单元自由地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上,并且构造成接收用于输入0到9的多条数值信息的用户操作,
其中,所述可选的数值输入单元包括:
多个数字键,其中,所述多个数字键是构造成接收各条所述数字信息的输入的硬件键,以及
框架,所述框架构造成使所述多个数字键露出,
其中,在所述臂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显示面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倾斜的倾斜角度与由所述壳体顶面和位于所述多个数字键之间的区域中的所述框架的面形成的角度基本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当沿操作单元竖直方向观察所述操作单元时,所述支撑基座包括第一支腿构件和第二支腿构件,在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倾斜的所述显示面的倾斜的上坡方向上,所述第一支腿构件和第二支腿构件布置在所述操作单元的重心的下游侧并且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支撑所述操作单元,
其中,所述上坡方向是与所述显示面和操作单元宽度方向这两者都垂直的方向,所述操作单元宽度方向与所述显示面和操作单元竖直方向这两者都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支腿构件在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和所述操作单元竖直方向这两者都垂直的所述操作单元宽度方向上被布置在所述操作单元的一端侧,并且所述第二支腿构件在与所述显示面和所述操作单元竖直方向这两者都垂直的所述操作单元宽度方向上被布置在所述操作单元的另一端侧,
其中,所述第一支腿构件和所述第二支腿构件被拧入形成在所述支撑基座上的相应的螺纹孔中,并且
其中,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支腿构件和所述第二支腿构件,能够调整所述第一支腿构件和所述第二支腿构件的每一个相对于所述支撑基座的突出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系统,还包括:
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构造成输出用于在所述显示面上显示与成像有关的信息的信号;
电缆,所述电缆连接到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操作单元,并且构造成将所述信号从所述控制电路板传输到所述操作单元;
引出端口,所述电缆通过所述引出端口引出,其中,当所述操作单元被放置在所述壳体顶面上时,所述引出端口形成在所述支撑基座在所述操作单元竖直方向上的下表面上;以及
夹持构件,所述夹持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基座上并且构造成将所述电缆夹持到所述支撑基座,
其中,在相对于所述壳体顶面倾斜的所述显示面的倾斜的上坡方向上,所述夹持构件设置在所述引出端口的下游侧。
CN202110273579.9A 2020-03-16 2021-03-15 包括操作单元的成像系统 Pending CN1134068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5743A JP7467177B2 (ja) 2020-03-16 2020-03-16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0-045743 2020-03-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6866A true CN113406866A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65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3579.9A Pending CN113406866A (zh) 2020-03-16 2021-03-15 包括操作单元的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13570B2 (zh)
JP (2) JP7467177B2 (zh)
KR (1) KR20210116316A (zh)
CN (1) CN11340686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0485A (zh) * 2007-04-18 2008-10-2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141330A (ja) * 2010-01-05 2011-07-21 Funai Electric Co Ltd 携帯情報表示端末
JP2016062006A (ja) * 2014-09-19 2016-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206582499U (zh) * 2016-10-14 2017-10-24 蒋文华 多功能电脑产品支架
JP2017198751A (ja) * 2016-04-25 2017-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207503167U (zh) * 2017-12-06 2018-06-15 东莞市极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式键盘支撑脚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1281A (ja) * 1996-08-19 1998-04-10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情報処理機器
JPH10264452A (ja) 1997-03-25 1998-10-06 Tec Corp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2005134688A (ja) 2003-10-31 2005-05-2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操作パネ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336911B2 (en) * 2005-01-31 2008-02-2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243977A (ja) 2009-04-10 2010-10-2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ケーブルの外部長さ調整が可能な装置
JP2011175153A (ja) * 2010-02-25 2011-09-0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処理装置
US9239128B2 (en) * 2011-05-31 2016-01-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apratus
JP2013228554A (ja) * 2012-04-25 2013-11-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50050656A (ko) * 2013-10-29 2015-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7007269A (ja) * 2015-06-25 2017-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34145B2 (ja) * 2016-03-01 2021-0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07000B2 (ja) * 2017-03-31 2021-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77336B2 (ja) * 2017-06-29 2021-1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63265B2 (ja) * 2019-09-24 2023-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7471808B2 (ja) * 2019-12-03 2024-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0485A (zh) * 2007-04-18 2008-10-2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141330A (ja) * 2010-01-05 2011-07-21 Funai Electric Co Ltd 携帯情報表示端末
JP2016062006A (ja) * 2014-09-19 2016-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98751A (ja) * 2016-04-25 2017-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206582499U (zh) * 2016-10-14 2017-10-24 蒋文华 多功能电脑产品支架
CN207503167U (zh) * 2017-12-06 2018-06-15 东莞市极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式键盘支撑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89087A1 (en) 2021-09-16
US11513570B2 (en) 2022-11-29
JP7467177B2 (ja) 2024-04-15
KR20210116316A (ko) 2021-09-27
JP2021148837A (ja) 2021-09-27
JP2024074933A (ja) 2024-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3107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US94756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717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necting method
US120614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unit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20240085850A1 (en) Operation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3406866A (zh) 包括操作单元的成像系统
JP20170479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751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250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0072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2504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movable top plate cover secured with undersurface screws
JP64295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51899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045365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US120323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access to drive unit
US1211020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256212B2 (en) Paper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22071916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31444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40071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30312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38516A (ja) 複合機
JP20172153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搬送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