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6144B - 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润滑油用添加剂、以及润滑油 - Google Patents

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润滑油用添加剂、以及润滑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6144B
CN113396144B CN202080012796.6A CN202080012796A CN113396144B CN 113396144 B CN113396144 B CN 113396144B CN 202080012796 A CN202080012796 A CN 202080012796A CN 113396144 B CN113396144 B CN 113396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group
thiol
meth
acry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27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6144A (zh
Inventor
茶谷俊介
宫原由希
新纳洋
井川雅资
冈田春树
藤江史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96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6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6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6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20/00Hom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1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120/10Esters
    • C08F1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120/14Methyl esters, e.g.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51/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10M151/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21/0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 C07C321/12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having thi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321/14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having thi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23/0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 C07C323/5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323/51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the sulfur atoms of the thi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323/52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the sulfur atoms of the thi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acyclic and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27/00Thiocarboxylic acids
    • C07C327/20Esters of monothiocarboxylic acids
    • C07C327/22Esters of monothi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carbon atoms of esterified thio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33/00Derivatives of thiocarbamic acid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333/02Monothiocarbamic acid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C333/04Monothiocarbamic acids; Derivatives thereof having nitrogen atoms of thiocarbamic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20/00Hom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1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120/10Esters
    • C08F1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1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1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8Polymerisation using regulators, e.g. chain terminating agents, e.g. telo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04C4-(meth)acrylate, e.g. butyl (meth)acrylate, isobutyl (meth)acrylate or tert-but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12C12-(meth)acrylate, e.g. laur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L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8L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51/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10M151/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69/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containing as components a mixture of at least two types of ingredient selected from base-materials, thickeners or additives,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each of these compounds being essential
    • C10M169/04Mixtures of base-materials and additives
    • C10M169/041Mixtures of base-materials and additives the additives be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10/00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 polymer
    • C08F2810/20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 polymer leading to a crosslinking, either explicitly or inherent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3/00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hydrocarbon compounds and hydrocarbon fractions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3/003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hydrocarbon compounds and hydrocarbon fractions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used as base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9/00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10M2209/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monomers having an unsaturated radical bound to a carboxyl radical, e.g. acrylate type
    • C10M2209/084Acrylate;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21/00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21/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f mono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21/00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21/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r characteristics, i.e. function, of component of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1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C10N2020/02Viscosity; Viscosity inde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3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is improved by the additive characterising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e.g.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s
    • C10N2030/02Pour-point; Viscosity inde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3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is improved by the additive characterising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e.g.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s
    • C10N2030/68Shear stabilit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使热塑性树脂的耐热性提高、抑制添加后的溶液的高粘度化的效果的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高分子化合物是多条聚合物链通过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连结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上述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具有硫羟基、并具有硫醚结构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中的至少一者,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重均分子量与相对重均分子量之比(绝对Mw/相对Mw)为1.25以上。

Description

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 物、润滑油用添加剂、以及润滑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润滑油用添加剂、以及润滑油。
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29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9-68999号、日本特愿2019-69000号及日本特愿2019-69001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分子内具有多条与硫羟基键合的聚合物链的高分子化合物已被用于涂料、粘接剂、粘合剂、相容剂、分散剂等。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是使用有机硫化物作为链转移剂使乙烯基类单体发生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所述有机硫化物是使多元硫醇与乙烯基类化合物经迈克尔加成而得到的化合物。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具备多条聚合物链以多元硫醇部分为中心呈放射状伸出的结构,该高分子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1000000,多条聚合物链具有两种以上的不同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642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795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就使用了热塑性树脂的涂膜而言,其耐热性等物性通常不足,而为了改善物性,可使用各种添加剂。然而,在使用高分子化合物作为添加剂时,存在导致涂料的粘度升高、涂装作业变得困难的问题。
在将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高分子化合物添加至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也难以兼顾耐热性的提高效果、和抑制溶液的高粘度化的效果。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使热塑性树脂的耐热性提高、抑制添加后的溶液的高粘度化的效果的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具有以下构成。
[1]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是多条聚合物链通过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连结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上述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具有硫羟基、并具有硫醚结构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中的至少一者,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重均分子量与相对重均分子量之比(绝对Mw/相对Mw)为1.25以上、。
[2]根据[1]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上述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包含式(1)及(2)所示的结构中的至少一者。
[化学式1]
(式(1)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1价烃基、羟基或1价吸电子基团,R3为氧原子、2价烃基或2价吸电子基团。式(2)中,X为氧原子或硫原子。式(1)及式(2)中,-*为键合位置。)
[3]根据[1]或[2]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上述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具有硫羟基,且在上述高分子化合物每1分子中具有1~300个硫羟基。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上述绝对Mw/相对Mw为3.00以下。
[5]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使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反应而得到具有硫羟基的链转移剂(F)的工序;以及在上述具有硫羟基的链转移剂(F)及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使乙烯基类化合物聚合而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
[6]根据[5]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为选自丙烯酸酯基、缩水甘油基及异氰酸酯基中的一种以上。
[7]一种组合物,其以化合物(E)为主成分,所述化合物(E)具有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和源自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部位,并且,该组合物满足式(11)及(12)。
r×(fA-1)×(fB-1)<1.2···(11)
r=(fB×y)/(fA×x)···(12)
(式(11)中,fA为上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fB为上述化合物(B)每1分子中的上述反应性基团的平均数,fA为2.0以上、fB为1.2以上,其中,仅是硫羟基数为2的化合物(A)、且仅是上述反应性基团的数为2的化合物(B)的情况除外,r是将上述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与上述源自化合物(B)的部位的摩尔比设为x:y时由式(12)计算出的值。)
[8]根据[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上述化合物(E)是每1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硫羟基的化合物。
[9]根据[7]或[8]所述的组合物,其中,fA+fB>4.0。
[10]根据[7]~[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上述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为选自丙烯酸酯基、缩水甘油基及异氰酸酯基中的一种以上。
[11]根据[7]~[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是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中的链转移剂。
[12]一种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使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在满足式(13)及(14)的条件下反应。
r’×(fA-1)×(fB-1)<1.2···(13)
r’=(fB×y’)/(fA×x’)···(14)
(式(13)中,fA为上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fB为上述化合物(B)每1分子中的上述反应性基团的平均数,fA为2.0以上、fB为1.2以上,其中,仅是硫羟基数为2的化合物(A)、且仅是上述反应性基团的数为2的化合物(B)的情况除外,r’是将上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与上述化合物(B)的摩尔比设为x’:y’时由式(14)计算出的值。)
[13]根据[12]所述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fA+fB>4.0。
[14]根据[12]或[13]所述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使上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上述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在催化剂(C)的存在下反应。
[15]根据[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上述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反应开始时的溶剂的量是上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及上述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总质量的50质量%以下,上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上述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反应中的外温为10~50℃。
[16]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或[7]~[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和热塑性树脂。
[17]根据[16]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高分子化合物或上述组合物、与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为:(上述高分子化合物或上述组合物)/热塑性树脂=0.1/99.9~95/5。
[18]一种润滑油用添加剂,其包含[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
[19]根据[18]所述的润滑油用添加剂,其中,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Mw为15000以上且45000以下。
[20]一种润滑油,其包含[18]或[19]所述的润滑油用添加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使热塑性树脂的耐热性提高、抑制添加后的溶液的高粘度化的效果的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在聚合溶剂、单体中的溶解性优异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本组合物可适宜作为链转移剂而用于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另外,本组合物具有使热塑性树脂的耐热性提高、抑制添加后的溶液的高粘度化的效果。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耐热性优异、涂装作业等的操作性也优异的树脂组合物。本树脂组合物还能够抑制由发生了热分解的成分的挥发所引起的发泡等不良影响。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润滑油用添加剂,其在润滑油中赋予即使温度改变也充分地满足要求性能的粘度指数,并且具有高剪切稳定性。包含该润滑油用添加剂的润滑油的由温度改变引起的粘度变化少,具有高剪切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以“~”表示的数值范围代表包括~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数值范围。
[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多条聚合物链通过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连结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上述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具有硫羟基、并具有硫醚结构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中的至少一者,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重均分子量与相对重均分子量之比(绝对Mw/相对Mw)为1.25以上。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使热塑性树脂的耐热性提高、抑制添加后的溶液的高粘度化的效果。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多条聚合物链通过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连结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重均分子量(absolute weight averagemolecular weight;以下,也简记作“绝对Mw”)与相对重均分子量(relative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以下,也简记作“相对Mw”)之比(绝对Mw/相对Mw)的下限值为1.25以上、优选为1.27以上、更优选为1.29以上。
上述比(绝对Mw/相对Mw)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可以抑制添加了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后的溶液达到高粘度。
上述比(绝对Mw/相对Mw)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通常为3.00以下、优选为2.1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5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90以下。
上述比(绝对Mw/相对Mw)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在热塑性树脂中添加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后的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优异。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Mw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1000以上、更优选为15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0000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20000以上、特别优选为40000以上。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Mw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2000000以下、更优选为180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000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200000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800000以下、特别优选为50000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Mw是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而测定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换算值。具体而言,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Mw是通过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计算出的值。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Mw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1250以上、更优选为15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0000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20000以上、特别优选为40000以上。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Mw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2000000以下、更优选为180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000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200000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800000以下、特别优选为50000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Mw表示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光散射检测器而测定的分子量,具体而言,表示通过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计算出的值。
上述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以下,也简记为“连结基团”)具有硫羟基(-SH),并具有硫醚结构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具有硫醚结构和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这两者。
本发明中的“连结基团”表示在高分子化合物内将多条聚合物链连结的部位。上述多条聚合物链相互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上述聚合物链通常由后述的重复单元构成。另外,上述聚合物链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被添加至热塑性树脂时,有提高耐热性的效果。其理由可推测如下。
对于添加了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后的树脂组合物而言,即使热塑性树脂开始发生热分解,经分解而生成的自由基也会因高分子化合物所具有的硫羟基的链转移反应而被消耗,因此,热塑性树脂的热分解会迅速停止。另外,在高分子化合物开始发生了热分解的情况下,会以硫醚结构、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的S-C键的开裂为终点而使热分解停止。由此,发生了分解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成分不会挥发、而是保留在树脂组合物中,因此,由高分子化合物的硫羟基所带来的耐热性提高效果将会持续地得到充分发挥。
像这样地,根据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可获得热塑性树脂的耐热性的提高效果。高分子化合物即使是少量的添加也可以起到效果。
以往,在使具有硫羟基的化合物与其它化合物反应时,未反应的微量的硫羟基有时会意外地残留在产物中。而与此相对,本发明通过有意地使硫羟基残留,从而具有能够兼顾耐热性和操作性这样的效果。
上述连结基团具有硫羟基,但从耐热性提高效果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优选在每1分子中具有1个以上硫羟基,更优选具有2个以上硫羟基,进一步优选具有5个以上硫羟基。
对于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个数而言,其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300个以下。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个数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可抑制由副反应导致的对热分解抑制效果的阻碍,因此耐热性提高效果会进一步提高。
硫羟基的定量可通过例如使用了埃尔曼试剂(Ellman's Reagent)的显色试验、氧化还原滴定法等进行。使用了埃尔曼试剂的显色试验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首先,将埃尔曼试剂和聚合物分别溶解于丙酮中、并使它们各自达到4mg/mL和50mg/mL,以体积比1:2混合之后静置1~3小时,然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混合溶液进行测定,根据在450nm~550nm具有极大的峰的高度可以计算出硫羟基的个数。
上述连结基团优选为源自后述的链转移剂(F)的2价以上的基团。
链转移剂(F)具有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和源自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以下,也简称为“化合物(B)”)的部位。
链转移剂(F)是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硫羟基与化合物(B)的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经反应而形成的具有硫醚结构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中的至少一者、且具有多个硫羟基的化合物。链转移剂(F)也可以具有硫醚结构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这两者。另外,链转移剂(F)还可以是不同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例如,使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反应而得到具有硫羟基的链转移剂(F),并使乙烯基类化合物在该链转移剂(F)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发生聚合,由此可以得到高分子化合物。
即,使用链转移剂(F)进行乙烯基类化合物的自由基聚合,链转移剂(F)所具有的多个硫羟基中的一部分会成为聚合物链生长的起点,由此使得硫羟基与该聚合物链结合,而其余的硫羟基保持未反应的状态而残留,从而生成本发明的具有上述连结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是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硫羟基的化合物。
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可列举: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或芳香族多硫醇化合物。
作为上述脂肪酸多硫醇化合物,可列举:除硫羟基以外不具有硫原子的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或除硫羟基以外具有硫原子的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
作为上述芳香族多硫醇化合物,可列举:除硫羟基以外不具有硫原子的芳香族多硫醇化合物、或除硫羟基以外具有硫原子的芳香族多硫醇化合物。
作为上述除硫羟基以外不具有硫原子的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可示例出:甲二硫醇、1,2-乙二硫醇、1,1-丙二硫醇、1,2-丙二硫醇、1,3-丙二硫醇、2,2-丙二硫醇、1,6-己二硫醇、1,2,3-丙三硫醇、1,1-环己二硫醇、1,2-环己二硫醇、2,2-二甲基丙烷-1,3-二硫醇、3,4-二甲氧基丁烷-1,2-二硫醇、2-甲基环己烷-2,3-二硫醇、1,1-双(巯基甲基)环己烷、硫代苹果酸双(2-巯基乙酯)、2,3-二巯基-1-丙醇(2-巯基乙酸酯)、2,3-二巯基-1-丙醇(3-巯基丙酸酯)、2,3-二巯基-1-丙醇(3-巯基丁酸酯)、二乙二醇双(2-巯基乙酸酯)、二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二乙二醇双(3-巯基丁酸酯)、1,2-二巯基丙基甲基醚、2,3-二巯基丙基甲基醚、2,2-双(巯基甲基)-1,3-丙二硫醇、双(2-巯基乙基)醚、乙二醇双(2-巯基乙酸酯)、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乙二醇双(3-巯基丁酸酯)、四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双(2-巯基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双(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双(3-巯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也称为季戊四醇四硫代乙醇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丁酸酯)、四(巯基甲基)甲烷、二季戊四醇六(2-巯基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丁酸酯)。
作为上述除硫羟基以外具有硫原子的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可示例出:双(巯基甲基)硫醚、双(巯基甲基)二硫醚、双(巯基乙基)硫醚、双(巯基乙基)二硫醚、双(巯基丙基)硫醚、双(巯基甲硫基)甲烷、双(2-巯基乙硫基)甲烷、双(3-巯基丙硫基)甲烷、1,2-双(巯基甲硫基)乙烷、1,2-双(2-巯基乙硫基)乙烷、1,2-双(3-巯基丙基)乙烷、1,3-双(巯基甲硫基)丙烷、1,3-双(2-巯基乙硫基)丙烷、1,3-双(3-巯基丙硫基)丙烷、1,2,3-三(巯基甲硫基)丙烷、1,2,3-三(2-巯基乙硫基)丙烷、1,2,3-三(3-巯基丙硫基)丙烷、1,2-双[(2-巯基乙基)硫基]-3-巯基丙烷、4-巯基甲基-3,6-二硫杂-1,8-辛烷二硫醇、4,8-二巯基甲基-1,11-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5,7-二巯基甲基-1,11-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四(巯基甲硫基甲基)甲烷、四(2-巯基乙硫基甲基)甲烷、四(3-巯基丙硫基甲基)甲烷、双(2,3-二巯基丙基)硫醚、双(1,3-二巯基丙基)硫醚、2,5-二巯基-1,4-二噻烷、2,5-二巯基甲基-1,4-二噻烷、2,5-二巯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噻烷、双(巯基甲基)二硫醚、双(巯基乙基)二硫醚、及双(巯基丙基)二硫醚。
另外,作为上述除硫羟基以外具有硫原子的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还可示例出:羟基甲基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甲基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甲基硫醚双(3-巯基丁酸酯)、羟基乙基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乙基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乙基硫醚双(3-巯基丁酸酯)、羟基丙基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丙基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丙基硫醚双(3-巯基丁酸酯)、羟基甲基二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甲基二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甲基二硫醚双(3-巯基丁酸酯)、羟基乙基二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乙基二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乙基二硫醚双(3-巯基丁酸酯)、羟基丙基二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丙基二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丙基二硫醚双(3-巯基丁酸酯)、2-巯基乙基醚双(2-巯基乙酸酯)、2-巯基乙基醚双(3-巯基丙酸酯)、2-巯基乙基醚双(3-巯基丁酸酯)、1,4-二噻烷-2,5-二醇双(2-巯基乙酸酯)、1,4-二噻烷-2,5-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1,4-二噻烷-2,5-二醇双(3-巯基丁酸酯)、硫代二乙醇酸双(2-巯基乙酯)、硫代二丙酸双(2-巯基乙酯)、硫代二丁酸双(2-巯基乙酯)、4,4-硫代二丁基酸双(2-巯基乙酯)、二硫代二乙醇酸双(2-巯基乙酯)、二硫代二丙酸双(2-巯基乙酯)、二硫代二丁酸双(2-巯基乙酯)、4,4-二硫代二丁基酸双(2-巯基乙酯)、硫代二乙醇酸双(2,3-二巯基丙酯)、硫代二丙酸双(2,3-二巯基丙酯)、硫代二丁酸双(2,3-二巯基丙酯)、二硫代乙醇酸双(2,3-二巯基丙酯)、二硫代二丙酸双(2,3-二巯基丙酯)、及二硫代二丁酸双(2,3-二巯基丙酯)。
作为上述除硫羟基以外不具有硫原子的芳香族多硫醇化合物,可示例出:1,2-二巯基苯、1,3-二巯基苯、1,4-二巯基苯、1,2-双(巯基甲基)苯、1,3-双(巯基甲基)苯、1,4-双(巯基甲基)苯、1,2-双(巯基乙基)苯、1,3-双(巯基乙基)苯、1,4-双(巯基乙基)苯、1,2,3-三巯基苯、1,2,4-三巯基苯、1,3,5-三巯基苯、1,2,3-三(巯基甲基)苯、1,2,4-三(巯基甲基)苯、1,3,5-三(巯基甲基)苯、1,2,3-三(巯基乙基)苯、1,2,4-三(巯基乙基)苯、1,3,5-三(巯基乙基)苯、2,5-甲苯二硫醇、3,4-甲苯二硫醇、1,3-二(对甲氧基苯基)丙烷-2,2-二硫醇、1,3-二苯基丙烷-2,2-二硫醇、苯基甲烷-1,1-二硫醇、及2,4-二(对巯基苯基)戊烷。
作为上述除硫羟基以外具有硫原子的芳香族多硫醇化合物,可示例出:1,2-双(巯基乙硫基)苯、1,3-双(巯基乙硫基)苯、1,4-双(巯基乙硫基)苯、1,2,3-三(巯基甲硫基)苯、1,2,4-三(巯基甲硫基)苯、1,3,5-三(巯基甲硫基)苯、1,2,3-三(巯基乙硫基)苯、1,2,4-三(巯基乙硫基)苯、1,3,5-三(巯基乙硫基)苯。
本发明中使用的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为脂肪酸多硫醇化合物,从抑制由链转移引起的连结基团的分解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除硫羟基以外不具有二硫醚键的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除硫羟基以外不具有硫原子的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大于1.5、更优选为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
另一方面,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8以下、更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
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优选为分子内具有酯的多官能硫醇化合物。
作为上述分子内具有酯的多官能硫醇化合物,优选为分子内具有酯的脂肪酸多硫醇化合物,更优选为分子内具有酯、且除硫羟基以外不具有二硫醚键的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分子内具有酯、且除硫羟基以外不具有硫原子的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
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可示例出: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MP)、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PEMA)、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DPMP)、四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EGMP)、及季戊四醇四(3-巯基丁酸酯)。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分子量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300以上。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分子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更容易消除由臭气引起的操作上的困难。
另一方面,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分子量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2000以下、更优选为800以下。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分子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更容易消除由粘度上升引起的操作上的困难。
需要说明的是,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分子量是可基于化学结构而在理论上计算出的分子量。
化合物(B)是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以下,也简记为“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
上述反应性基团例如是可与硫羟基反应而形成S-C键的官能团。
作为上述反应性基团,可示例出:(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其中,(甲基)丙烯酸酯基中所含的乙烯基除外)、缩水甘油基、异氰酸酯基。
作为上述反应性基团,从与硫羟基的加成反应性高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选自丙烯酸酯基、缩水甘油基及异氰酸酯基中的一种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表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通过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硫羟基与化合物(B)的(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或缩水甘油基反应,可形成硫醚结构(R-S-R’)。通过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硫羟基和化合物(B)的异氰酸酯基反应,可形成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R-S-C(=O)-NH-R’或R-S-C(=S)-NH-R’)。R及R’分别表示任意的有机基团。
由此,可以使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经由化合物(B)而键合,从而在1分子内使多个硫羟基隔开距离地存在。而通过将其作为链转移剂(F),不易受到生成的聚合物链的空间位阻的影响,能够制造出具有多条聚合物链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能够制造出仅利用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所难以制造的、具有高支化度的高分子化合物。
作为化合物(B),可示例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单(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单乙烯基类化合物、聚乙烯基类化合物、单环氧类化合物、多环氧类化合物、单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及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作为上述单(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可示例出:具有碳原子数1~3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氧基乙酯。
作为上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可示例出:使二醇与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二酯化合物、使每1分子具有3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与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聚酯化合物、以及使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与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
上述使二醇与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二酯化合物的具体例为: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2-羟基-1,3-二丙烯酰氧基丙烷、2,2-双[4-(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双[4-(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甲烷、及2-羟基-1-丙烯酰氧基-3-丙烯酰氧基丙烷。
上述使每1分子具有3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与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聚酯化合物的具体例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四羟甲基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上述使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与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的具体例为: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及双酚F二缩水甘油基醚。
作为上述单乙烯基类化合物,可示例出:苯乙烯类化合物、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富马酸、富马酸的单烷基酯、富马酸的二烷基酯、马来酸、马来酸的单烷基酯、马来酸的二烷基酯、衣康酸、衣康酸的单烷基酯、衣康酸的二烷基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氯乙烯、偏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酮、乙烯基吡啶、及乙烯基咔唑。
上述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具体例为: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及苯乙烯。
上述乙烯基醚类化合物的具体例为: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及异丁基乙烯基醚。
作为上述聚乙烯基类化合物,可示例出:丁二烯、异戊二烯及丙烯酸烯丙酯、以及在1分子中具有多个与上述的单乙烯基类化合物等同的结构的化合物。
作为上述在1分子中具有多个与单乙烯基类化合物等同的结构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二乙烯基苯。
作为上述单环氧类化合物,可示例出:苯基缩水甘油基醚、甲苯基缩水甘油基醚、对叔丁基苯基缩水甘油基醚、丁基缩水甘油基醚、碳原子数为12~14的醇缩水甘油基醚、丁烷二缩水甘油基醚、己烷二缩水甘油基醚及环己烷二甲基二缩水甘油基醚、以及以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为基础的缩水甘油基醚。
作为上述多环氧类化合物,可示例出: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双酚型环氧树脂及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以及具有多个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
作为上述双酚型环氧树脂,可示例出: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及双酚A/双酚F共聚型环氧树脂。
作为上述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可示例出: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及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
作为上述具有多个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可示例出:三缩水甘油基氨基苯酚、联苯二缩水甘油基醚、三缩水甘油基异氰脲酸酯及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能够与其共聚的乙烯基类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上述单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可示例出:异氰酸正丁酯、异氰酸异丙酯、异氰酸苯酯及异氰酸苄酯。
作为上述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可示例出:二异氰酸酯、改性异氰酸酯及三异氰酸酯。
作为上述二异氰酸酯的具体例,可列举:邻苯二异氰酸酯、间苯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二异氰酸根合甲苯、乙基亚苯基二异氰酸酯、异丙基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二甲基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二乙基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二异丙基亚苯基二异氰酸酯、联苯二异氰酸酯、甲苯胺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苯基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2-甲基苯基异氰酸酯)、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根合苯基)乙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4-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3,8-双(异氰酸根合甲基)三环癸烷、3,9-双(异氰酸根合甲基)三环癸烷、4,8-双(异氰酸根合甲基)三环癸烷、及4,9-双(异氰酸根合甲基)三环癸烷。
作为上述改性异氰酸酯,可列举例如: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型或异氰脲酸酯型。
作为上述三异氰酸酯的具体例,可列举:三异氰酸根合壬烷、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三甲基苯三异氰酸酯、苯三异氰酸酯、及甲苯三异氰酸酯。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其它例,可示例出:利用多元胺及多元醇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进行了扩链而成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作为化合物(B),优选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乙基己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等。
化合物(B)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化合物(B)每1分子的反应性基团的个数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1以上。
化合物(B)每1分子的反应性基团的个数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8以下、更优选为6以下。
在仅使用一种化合物(B)的情况下,化合物(B)每1分子的反应性基团的个数优选为2以上。
从容易得到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观点出发,化合物(B)每1分子的反应性基团的平均数优选为1.2~8、更优选为1.3~6、进一步优选为1.5~3。
化合物(B)的分子量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1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上。
化合物(B)的分子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将化合物(B)作为链转移剂(F)用于聚合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可得到进一步改善,并且,更容易消除由挥发引起的操作的困难。
另一方面,化合物(B)的分子量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2000以下、更优选为8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以下。
化合物(B)的分子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更容易消除由粘度上升引起的操作上的困难。
需要说明的是,化合物(B)的分子量是可基于化学结构而在理论上计算出的分子量。
上述连结基团具有硫醚结构和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中的至少一者。
在上述连结基团具有硫醚结构的情况下,从提高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连结基团具有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的情况下,从提高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式(2)所示的结构。
式(1)所示的结构可以通过例如使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硫羟基与单(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或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基反应而形成。
另外,式(2)所示的结构可以通过例如使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硫羟基与单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或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反应而形成。
[化学式2]
式(1)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1价烃基、羟基、或1价吸电子基团。
上述1价烃基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甲基或乙基、更进一步优选为甲基。
上述1价吸电子基团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氟原子、氯原子等卤原子、三氟甲基等卤代烃基、羧基(-COOH)、甲氧基羰基等烷氧基羰基(-COOR)、苯氧基羰基等芳氧基羰基(-COOR)、乙酰基等酰基(-COR)、氰基基(-CN)、芳基或其取代物、硝基(-NO2)、磺基(-SO3H)、烷氧基磺酰基(-SO3R)、烷烃磺酰基(-SO2R)、烷烃亚磺酰基(-SOR)、氨基甲酰基(-CONH2)、或烷基氨基甲酰基(-CONHR)。
R1优选为氢原子。另外,R2优选为氢原子、甲基、或羟基。
式(1)中,R3为氧原子、2价烃基、或2价吸电子基团。
上述2价烃基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亚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6以下的亚烷基、进一步优选为亚甲基或亚乙基、更进一步优选为亚甲基。
上述2价吸电子基团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羰基(-CO-)、酯基(-COO-)、磺基(-SO3-)、磺酰基(-SO2-)、亚磺酰基(-SO-)、酰胺基(-CONH-)、或芳基或其取代物等。
R3优选为亚甲基或酯基。
式(1)中,-*为键合位置。
在式(1)中,优选R1为氢原子、R2为氢原子、甲基或羟基、R3为亚甲基或酯基的组合,更优选R1为氢原子、R2为羟基、R3为亚甲基的组合、或R1为氢原子、R2为氢原子或甲基、R3为酯基的组合。
式(2)中,X为氧原子或硫原子,优选为氧原子。
式(2)中,-*为键合位置。
从长期热稳定性优异的观点以及容易制造、容易获得多样的化合物的观点出发,上述连结基团优选具有硫醚结构,更优选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上述连结基团具有硫醚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硫醚结构具有对体系中的过氧化物的分解能力,因此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存在长期热稳定性优异的倾向。
另外,上述连结基团优选具有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上述连结基团具有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的情况下,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凝聚力高,因此存在力学特性优异的倾向。
链转移剂(F)例如可通过使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与化合物(B)发生加成聚合反应而得到。
在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加成聚合反应中,既可以使用溶剂,也可以不使用溶剂。在上述加成聚合反应中使用溶剂的情况下,对溶剂没有特殊限定,可使用例如甲乙酮、四氢呋喃(THF)或甲苯。但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加成聚合反应中使用溶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反应效率,上述加成反应在开始时的溶剂量相对于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及化合物(B)的总质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不使用溶剂。
在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加成聚合反应中使用的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硫羟基的总量、与化合物(B)的反应性基团的总量的摩尔比(反应性基团/硫羟基)的下限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1/8以上。
另一方面,上述摩尔比(反应性基团/硫羟基)的上限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为1/1.2以下、更优选为1/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以下。
上述摩尔比(反应性基团/硫羟基)为上述下限值以上且上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得到具有多个硫羟基的链转移剂(F)。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加成聚合反应中的外温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10~80℃、更优选为10~50℃、进一步优选为25~50℃。反应中的外温是指,例如对反应容器进行加温的水浴、油浴的设定温度。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加成聚合反应的反应时间优选为0.05~10小时、更优选为2~5小时。上述反应时间为0.05小时以上时,容易抑制反应原料以未反应的状态残留。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加成聚合反应优选在催化剂(C)的存在下进行。作为催化剂(C),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膦化合物。膦化合物通过对化合物(B)的反应性基团进行亲核攻击,从而提供作为两性离子中间体的膦烯醇化物。膦烯醇化物由于碱性强,因此会在从硫羟基夺取质子而形成为的同时,使硫羟酸阴离子生成。随后,硫羟酸阴离子对反应性基团进行亲核加成而从其它硫羟基或/>夺取质子,由此,硫羟基与反应性基团结合。
作为上述膦化合物,可列举例如膦类及二膦类。
作为上述膦类的具体例,可列举:三甲基膦、三乙基膦、三丙基膦、三异丙基膦、三正丁基膦、三叔丁基膦、三正辛基膦、三环己基膦、三苄基膦、三苯基膦、二苯基甲基膦、二甲基苯基膦、二苯基环己基膦、二环己基苯基膦、二乙基苯基膦、三邻甲苯基膦、三间甲苯基膦、三对甲苯基膦、三2,4-二甲苯基膦、三2,5-二甲苯基膦、三3,5-二甲苯基膦、三(对甲氧基苯基)膦、三(对叔丁氧基苯基)膦、二叔丁基苯基膦、[4-(N,N-二甲基氨基)苯基]二叔丁基膦、二叔丁基(2-丁烯基)膦、二叔丁基(3-甲基-2-丁烯基)膦、及三异丙叉丙酮基膦。
作为上述二膦类的具体例,可列举:1,2-双(二甲基膦)乙烷、双(二苯基膦)甲烷、1,2-双(二苯基膦)乙烷、1,2-双(二苯基膦)丙烷、1,3-双(二苯基膦)丙烷、1,4-双(二苯基膦)丁烷、2,3-双(二苯基膦)丁烷、及1,5-双(二苯基膦)戊烷。
催化剂(C)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相对于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1g,催化剂(C)的用量优选为0.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02~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04~3质量%。催化剂(C)的用量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时,反应容易进行,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时,不会对残存催化剂造成影响。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中的聚合物链具有源自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结构单元。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可列举例如:在化合物(B)中示例出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单(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单乙烯基类化合物、及聚乙烯基类化合物。
形成上述聚合物链的源自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结构单元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例如可通过使用链转移剂(F)使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
对于在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自由基聚合时的链转移剂(F)的用量而言,相对于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2~20质量份、更优选为0.6~15质量份。
作为上述自由基聚合的形式,可列举例如:溶液聚合、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或乳液聚合。
作为在上述自由基聚合中使用的聚合溶剂,可列举例如:芳香族烃类溶剂(甲苯、乙苯、二甲苯等)、脂肪族烃类溶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环己烷等)、酮类溶剂(丙酮、甲基异丁基酮、甲乙酮等)、酯类溶剂(乙酸丁酯等)、及醇类溶剂(甲醇、乙醇等)。
上述聚合溶剂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相对于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总量100质量份,上述聚合溶剂的用量优选为50~500质量份、更优选为100~300质量份。
作为在上述自由基聚合中使用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列举例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及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等过氧化物、以及2,2’-偶氮二异丁腈及偶氮二异戊腈等偶氮类化合物。
上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相对于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总量100质量份,上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用量优选为0.0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01~1质量份。
上述自由基聚合的聚合温度可以适当设定,例如,从作为上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适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100~250℃。
上述自由基聚合的聚合时间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可以设为0.5~48小时。
正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中,多条聚合物链通过上述连结基团而连结、上述连结基团具有硫羟基、并具有硫醚结构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中的至少一者,且上述比(绝对Mw/相对Mw)被控制于特定的范围。由此,可以兼顾提高热塑性树脂的耐热性的效果、和抑制添加后的溶液的高粘度化的效果。
[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组合物以具有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和源自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部位的化合物(E)作为主成分,且满足式(11)及(12)。
r×(fA-1)×(fB-1)<1.2···(11)
r=(fB×y)/(fA×x)···(12)
式(11)中,fA为上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fB为上述化合物(B)每1分子中的上述反应性基团的平均数,fA为2.0以上,fB为1.2以上,其中,仅是硫羟基数为2的化合物(A)、且仅是上述反应性基团的数为2的化合物(B)的情况除外。r是将上述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与上述源自化合物(B)的部位的摩尔比设为x:y时由式(12)计算出的值。
本发明的组合物在聚合溶剂、单体中的溶解性优异,可以作为链转移剂而适宜地用于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另外,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使热塑性树脂的耐热性提高、抑制添加后的溶液的高粘度化的效果。
化合物(E)可以是满足式(11)及(12)的单一的化合物,也可以是满足式(11)及(12)的多种的化合物组。
本发明的组合物以化合物(E)为主成分。即,只要以质量比计最多地包含着化合物(E)即可,也可以除了化合物(E)以外还包含例如未反应的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或化合物(B)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优选包含相对于上述组合物的总质量为50质量%以上的化合物(E)、更优选包含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8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包含90质量%以上。
化合物(E)具有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和源自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部位。
在化合物(E)中,所述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是指,在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反应时所形成的结构中,基于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而形成的部位。
同样地,在化合物(E)中,所述源自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部位是指,在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反应时所形成的结构中,基于化合物(B)而形成的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有时将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称为由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形成的结构单元。
另外,在本发明中,有时将源自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部位称为由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形成的结构单元。
作为硫醚结构或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从提高耐热性的观点出发,可列举具有式(1)或式(2)所示的结构的部位。
[化学式3]
从容易制造、容易得到多样的化合物的观点出发,化合物(E)优选具有硫醚结构,更优选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化合物(E)具有硫醚结构时,通过将化合物(E)用于链转移剂的聚合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存在长期热稳定性优异的倾向。
另外,化合物(E)具有硫醚结构时,通过将化合物(E)用于链转移剂的聚合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存在力学特性优异的倾向。
化合物(E)优选每1分子具有至少1个硫羟基。
化合物(E)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以上。
另一方面,化合物(E)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
化合物(E)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作链转移剂的情况下得到的聚合物的支化数容易变得充分,而且还具有提高聚合物的耐热性的效果。
化合物(E)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能够减小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作链转移剂的情况下得到的聚合物的溶液粘度。
关于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及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可以直接适用前述的记载。
本发明的组合物满足式(11)及(12)。
r×(fA-1)×(fB-1)<1.2···(11)
r=(fB×y)/(fA×x)···(12)
式(11)中,fA为上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fB为上述化合物(B)每1分子中的上述反应性基团的平均数,fA为2.0以上,fB为1.2以上,其中,仅是硫羟基数为2的化合物(A)、且仅是上述反应性基团的数为2的化合物(B)的情况除外,r是将上述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与上述源自化合物(B)的部位的摩尔比设为x:y时由式(12)计算出的值。
本发明的组合物通过满足式(11)及(12),在聚合溶剂及单体中的溶解性优异。其理由例如可推测如下。式(11)的(fA-1)和(fB-1)的各值较小时,组合物制造时的反应点会变少,因此组合物的分子量不会变得过大,具有优异的溶解性。r的值较小时,产物的硫羟基数增加,组合物的支化数变大,溶解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要使r、(fA-1)、(fB-1)的各值全部变小,则对于制造原料等将有很大限制,但在本发明中,只要考虑使得式(11)、即r×(fA-1)×(fB-1)的乘积小于1.2来调整组合物的制造原料等即可,未必需要使各值全部变小。从这一观点出发,本发明还具备在组合物的制造中对原料等的选择的自由度高这样的优越性。
式(11)的值为1.2以下。本发明人等发现,对于包含化合物(E)的组合物而言,式(11)为1.2以下时,在聚合溶剂、单体中的溶解性优异,也适于链转移剂。而在式(11)的值超过1.2时,容易发生凝胶化、或固化,无法溶解于溶剂中,与其它树脂等也会变得无法相容。
式(11)的值的上限值为1.2以下、优选为1.15以下、更优选为1.1以下。另一方面,式(11)的值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上。式(11)的值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时,在聚合溶剂及单体中的溶解性更为优异。式(11)的值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时,所得化合物(E)每1分子中的未反应的官能团数增加,容易用作链转移剂。例如,在将包含化合物(E)的本发明的组合物作为链转移剂使用时,可以降低所得聚合物的溶液粘度,操作性提高。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fA的下限值为2.0以上、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另一方面,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fA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从防止超支化硫醇化合物(A)的不溶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
化合物(B)每1分子的反应性基团的平均数fB的下限值为1.2以上、优选为1.3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另一方面,化合物(B)每1分子的反应性基团的平均数fB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从减少产物中残存的未反应的硫羟基的观点出发,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
其中,仅是硫羟基数为2的化合物(A)、且仅是上述反应性基团的数为2的化合物(B)的情况除外。即,在仅使具有2个硫羟基的超支化硫醇化合物(A)、和具有2个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反应的情况下,所得化合物(E)会成为几乎直链状。因此,在将化合物(E)作为链转移剂使用的情况下,会导致所得聚合物的支化数变得不充分。
另外,fA+fB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大于4.0、更优选为4.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fA+fB超过4.0时,所得化合物(E)的分支增多,组合物的溶解性提高。fA+fB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通常为12.0以下、优选为10.0以下。
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的摩尔数x相对于源自化合物(B)的部位的摩尔数y的比率(x/y)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另一方面,上述比率(x/y)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
从化合物(E)的支化数、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上述比率(x/y)为上述下限值以上且上限值以下。并且,化合物(E)容易具有硫羟基,容易用作链转移剂。
从溶解性等方面出发,本发明的组合物的相对Mw优选为1000以上、更优选为1000~5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20000。
需要说明的是,组合物的相对Mw是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换算值,具体而言,表示通过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计算出的值。在本发明的组合物的通过GPC测定而得到的微分分子量分布中,代表性地,会在分子量1000以上的区域观测到多个分子量峰。该情况下,优选这多个分子量峰均包含于上述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优选使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在满足式(13)及(14)的条件下反应。
r’×(fA-1)×(fB-1)<1.2···(13)
r’=(fB×y’)/(fA×x’)···(14)
式(13)中,fA为上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fB为上述化合物(B)每1分子中的上述反应性基团的平均数,fA为2.0以上,fB为1.2以上,其中,仅是硫羟基数为2的化合物(A)、且仅是上述反应性基团的数为2的化合物(B)的情况除外。r’是将上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与上述化合物(B)的摩尔比设为x’:y’时由式(14)计算出的值。
x’、y’及r’是反应的进料时的值,但在将反应后的组合物直接用作“包含化合物(E)的组合物”的情况下,分别与x、y及r相等。
式(13)中的fA及fB的优选范围与式(11)中的fA及fB相同,r’×(fA-1)×(fB-1)的优选范围也与式(11)中的r×(fA-1)×(fB-1)相同。
另外,x’及y’的优选比率分别与式(11)中的x及y的优选比率相同,r’的优选值也与式(11)中的r的优选值相同。
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及化合物(B),可分别列举上述的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及化合物(B)。
所得组合物优选以化合物(E)为主成分,也可以包含未反应的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及化合物(B)。
关于本反应的条件,可以直接采用前述的使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与化合物(B)进行加成聚合反应而得到链转移剂(F)的条件。
另外,对本反应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在催化剂(C)的存在下进行。作为催化剂(C),可以直接采用前述的记载。
另外,组合物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与颜料、紫外线吸收剂、粘接促进剂、脱模剂、稳定剂、抗氧剂、消泡剂、增塑剂、粘度调节剂等添加剂组合使用。
相对于上述组合物的总质量,上述添加剂的用量优选低于5质量%、更优选低于3质量%、进一步优选低于1质量%。
正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包含化合物(E)的组合物满足上述条件,支化数多,并且未形成交联性聚合物网络,在聚合溶剂、单体中的溶解性优异。
本发明的组合物适宜用作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中的链转移剂。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作链转移剂而制造的支化聚合物由于支化数多,因此即使是高分子量也能够将添加后的溶液的粘度保持于低水平。因此,添加了例如上述支化聚合物的涂料能够兼具涂膜的物性提高效果和涂装性。另外,该支化聚合物还具备耐热性优异的效果。
进一步,将本发明的包含化合物(E)的组合物添加于热塑性树脂时,具有使热塑性树脂的耐热性提高、抑制添加后的溶液的高粘度化的效果。因此,也可以将本组合物作为添加到涂料等中的添加剂使用。
[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是包含上述的高分子化合物和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第1实施方式)、或包含上述的组合物和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第2实施方式)。
<包含高分子化合物和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1实施方式)的耐热性优异。
第1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通过包含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即使热塑性树脂开始发生热分解,也能够通过基于高分子化合物的硫羟基的链转移反应而使热塑性树脂的热分解迅速停止。另外,即使高分子化合物开始发生热分解,也会以硫醚结构或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的S-C键的开裂为终点而使热分解停止,因此,分解成分会得以保留、而不会挥发,可充分地发挥出基于硫羟基的效果。另外,高分子化合物存在沸点比树脂组合物的成型温度高的倾向,因此,还可以抑制在成型时高分子化合物挥发而在成型品产生发泡等不良情况。
因此,对于使用了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1实施方式)的涂料而言,涂膜的耐热性高。另外,具有涂料的粘度不易升高,操作性优异、涂装作业容易进行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1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可列举: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聚醚砜、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醚酮、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聚醚、聚烯烃、液晶聚合物、聚芳酯、聚砜、聚丙烯腈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优选为:聚砜、聚丙烯腈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加成聚合类聚合物。
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1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与上述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高分子化合物/热塑性树脂)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0.1/99.9以上、更优选为0.5/9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99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2/98以上、特别优选为10/90以上。
另一方面,上述质量比(高分子化合物/热塑性树脂)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95/5以下、更优选为90/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20。
上述质量比(高分子化合物/热塑性树脂)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由于充分地具有对于显示热分解抑制效果而言必要的硫羟基,因此存在耐热性提高的倾向。
上述质量比(高分子化合物/热塑性树脂)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对于热塑性树脂的热分解抑制的贡献足够大,因此存在耐热性提高的倾向。
只要在不对本发明的效果造成损害的范围,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包含除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及上述热塑性树脂以外的其它成分。
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列举例如:颜料、紫外线吸收剂、粘接促进剂、脱模剂、稳定剂、抗氧剂、消泡剂、增塑剂、粘度调节剂等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可以使用公知的化合物。
上述其它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其它成分的含量根据使用用途而适当选择即可,但优选相对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1实施方式)的总质量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下。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示例出例如:将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上述热塑性树脂、及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其它成分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混炼的方法。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溶液不易成为高粘度、操作性高,因此向热塑性树脂的添加容易进行。
<包含组合物和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2实施方式)的耐热性优异。
第2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通过包含本发明的组合物,即使热塑性树脂开始发生热分解,也能够通过基于化合物(E)的硫羟基的链转移反应而使热塑性树脂的热分解迅速停止。另外,化合物(E)的耐热分解性高、沸点也高,因此,会得以保留、而不会挥发,可充分地发挥出基于硫羟基的效果。
因此,对于使用了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2实施方式)的涂料而言,涂膜的耐热性高。另外,具有涂料的粘度不易升高,操作性优异、涂装作业容易进行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2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热塑性树脂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1实施方式)中的热塑性树脂同样。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2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与上述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0.1/99.9以上、更优选为0.5/9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99以上、更优选为2/98以上、特别优选为10/90以上。
另一方面,上述质量比(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95/5以下、更优选为90/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20以下。
上述质量比(组合物/热塑性树脂)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由于充分地具有对于显示热分解抑制效果而言必要的硫羟基,因此存在耐热性提高的倾向。
上述质量比(组合物/热塑性树脂)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对于热塑性树脂的热分解抑制的贡献足够大,因此会使耐热性提高。
只要在不对本发明的效果造成损害的范围,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包含除本发明的组合物及上述热塑性树脂以外的其它成分。
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列举例如:颜料、紫外线吸收剂、粘接促进剂、脱模剂、稳定剂、抗氧剂、消泡剂、增塑剂、粘度调节剂等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可以使用公知的化合物。
上述其它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2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其它成分的含量根据使用用途而适当选择即可,但优选相对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2实施方式)的总质量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下。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示例出例如:将本发明的组合物、上述热塑性树脂、及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其它成分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混炼的方法。
本发明的组合物由于溶液不易成为高粘度、操作性高,因此向热塑性树脂的添加容易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及本发明的组合物这两者添加到上述热塑性树脂中而制成树脂组合物。在该情况下,使用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及本发明的组合物这两者的合计量而得到与树脂组合物的质量比。
[润滑油用添加剂及润滑油]
本发明的润滑油用添加剂包含高分子化合物,该高分子化合物是多条聚合物链通过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连结而成的,其中,上述连结基团具有硫羟基、并具有硫醚结构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中的至少一者,且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重均分子量与相对重均分子量之比(绝对Mw/相对Mw)为1.25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润滑油包含这样的润滑油用添加剂。
润滑油被用于车辆的内燃机、或ATF、MTF、CVTF等所谓的驱动系统等,但如果润滑油的粘度过高,会导致工作性变差,而如果粘度过低,则容易因油膜耗尽而使表面发生接触、导致摩擦增加,或引发磨耗、发热胶着等。因此,对于润滑油,要求从低温到高温具有适当的粘度、不会因使用中的剪切力而引起粘度降低等。作为表征润滑油的粘度的温度依赖性的指标,包括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粘度指数越大,则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粘度的变动越小。
以往,就用于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改进剂而言,存在如果要提高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提高效果则会导致剪切稳定性变差、相反地如果要提高剪切稳定性则会导致粘度指数提高效果降低的倾向,难以满足两特性。
本发明的润滑油用添加剂会对润滑油赋予即使温度改变也充分地满足要求性能的粘度指数,并且不易导致润滑油的剪切稳定性降低。因此,作为粘度指数改进剂是极为优异的。进一步,包含本发明的润滑油用添加剂的润滑油则具备高粘度指数和高剪切稳定性。
以下针对本发明中使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但只要没有特殊限定,可直接采用前述的说明。
作为化合物(B),可列举:(甲基)丙烯酸、单(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单乙烯基类化合物、聚乙烯基类化合物、单环氧类化合物、多环氧类化合物、单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等。
作为上述单(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氧基乙酯。
以下,对于支化烷基,视为包括环状烷基。
作为上述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具有碳原子数6~3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作为上述具有碳原子数6~3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下述化合物在作为链转移剂(F)用于聚合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提高,因此优选:(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三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正戊酯、(甲基)丙烯酸1,2-二甲基正戊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正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1-乙基-2,2-二甲基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正壬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正癸酯、(甲基)丙烯酸3,5,5-三甲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4,6-三甲基庚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正癸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正癸酯、(甲基)丙烯酸1-乙基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癸基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十二烷基十六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2-十四烷基十六烷基酯。
在上述具有碳原子数6~3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优选为:具有碳原子数8~2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1-乙基-2,2-二甲基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正壬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正癸酯、(甲基)丙烯酸3,5,5-三甲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4,6-三甲基庚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正癸酯、2-乙基-(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正癸酯、或(甲基)丙烯酸1-乙基正十三烷基酯。
具有碳原子数22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结晶性低、操作性高、在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中的溶解性高。通过使用具有碳原子数8以上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在作为链转移剂(F)用于聚合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提高。
作为上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使二醇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二酯化合物、使每1分子具有3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聚酯化合物、以及使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
作为上述使二醇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二酯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1,3-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甲烷、2-羟基-1-(甲基)丙烯酰氧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烷、及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
作为上述使每1分子具有3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聚酯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上述使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及双酚F二缩水甘油基醚。
作为化合物(B),由于与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反应性良好,因此优选单或聚丙烯酸酯,从可通过与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反应而制备高分子量的链转移剂(F)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聚丙烯酸酯,为了抑制交联,进一步优选为二丙烯酸酯及三丙烯酸酯。
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例如,可以将二丙烯酸酯或三丙烯酸酯、及单丙烯酸酯组合使用。
作为可被用作化合物(B)的单乙烯基类化合物、聚乙烯基类化合物、单环氧类化合物、多环氧类化合物、单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及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可列举前述的那些。
作为化合物(B),优选为: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化合物(B)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适宜用于本发明的润滑油用添加剂的高分子化合物而言,具有源自以下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结构单元作为聚合物链。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可列举:在化合物(B)中示例出的(甲基)丙烯酸、单(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单乙烯基类化合物、聚乙烯基类化合物。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优选为单(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更优选为单(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最优选为单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作为上述单(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三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正戊酯、(甲基)丙烯酸1,2-二甲基正戊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正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1-乙基-2,2-二甲基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正壬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正癸酯、(甲基)丙烯酸3,5,5-三甲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4,6-三甲基庚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正癸酯、2-乙基-(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正癸酯、(甲基)丙烯酸1-乙基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癸基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十二烷基十六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2-十四烷基十六烷基酯。
在上述单(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优选为具有碳原子数6~2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1-乙基-2,2-二甲基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正壬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正癸酯、(甲基)丙烯酸3,5,5-三甲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4,6-三甲基庚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正癸酯、2-乙基-(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正癸酯、或(甲基)丙烯酸1-乙基正十三烷基酯。
作为上述单(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优选使用如上所述的具有碳原子数6~2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更优选为具有碳原子数8~1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具有碳原子数9~1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上述碳原子数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结晶性低、操作性高。
上述碳原子数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所得高分子化合物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高,作为润滑油用添加剂是更为适宜的。
具有上述碳原子数范围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含量在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总量100摩尔%中,优选为10~100摩尔%、更优选为15~8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20~60摩尔%。
具有上述碳原子数范围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时,所得高分子化合物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得以保持,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时,所得高分子化合物的粘度指数提高效果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优选将具有上述碳原子数范围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与具有碳原子数5以下的直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组合使用。由此,与链转移剂(F)反应时的空间位阻会适度变小,与链转移剂(F)的硫羟基的反应率提高,因此,所得高分子化合物的支化度提高、剪切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另外,链转移剂(F)容易溶解于单体(D)中,会成为均一的聚合体系,从而反应性提高。
在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总量100摩尔%中,优选使具有碳原子数5以下的直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为0~90摩尔%、更优选为20~8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40~80摩尔%。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时,所得高分子化合物的剪切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时,所得高分子化合物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进一步提高。
作为具有碳原子数5以下的直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优选为具有碳原子数4以下的直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最优选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源自形成聚合物链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结构单元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进一步,还可以包含除源自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结构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其含有率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以下、最优选为1质量%以下。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可通过例如使用链转移剂(F)使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
相对于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总量100质量份,链转移剂(F)的用量优选为0.1~20质量份、更优选为0.2~15质量份、最优选为0.3~10质量份。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时,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支化度容易变高,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时,所得高分子化合物的粘度指数提高效果容易提高。
作为自由基聚合的形式,没有特殊限定,可列举:溶液聚合、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反相悬浮聚合、反相乳液聚合、无皂聚合、沉淀析出聚合等方法。
在自由基聚合中,从简便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溶液聚合。作为聚合溶剂,可示例出例如:芳香族烃类溶剂(甲苯、乙苯、二甲苯等)、脂肪族烃类溶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环己烷等)、酮类溶剂(丙酮、甲基异丁基酮、甲乙酮等)、酯类溶剂(乙酸丁酯等)、醇类溶剂(甲醇、乙醇等)。聚合溶剂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聚合溶剂优选为烃类溶剂。作为上述烃类溶剂,更优选使用液态烃。作为上述液态烃,更优选使用链烷烃、环烷烃及芳香族类烃中在25℃下为液态烃。进一步优选为在最终产品中被用作基础油的、链烷烃、环烷烃及芳香族类烃中的15℃下的密度(振动式)小于1g/cm3、且25℃下的粘度为5.0cP以上的烃。可列举例如,植物油、矿物油、PAO等合成油等润滑油基础油。其中,从粘度、运动粘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链烷烃、环烷烃、或其混合物。
另外,作为聚合溶剂,优选沸点为100℃以上的溶剂,可列举例如:链烷烃、环烷烃、甲苯及它们的混合物等。
特别是,通过在最终产品中使用的液态烃中进行聚合,能够省去使聚合得到的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在不良溶剂中析出、或将溶剂干燥、或在液态烃中再溶解的工作,因此优选。
相对于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总量100质量份,聚合溶剂的用量优选为50~1000质量份、更优选为100~500质量份。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时,容易使聚合后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率提高,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时,可以防止过度的粘度上升,操作性、工序通过性良好。
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列举: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等过氧化物、2,2’-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等偶氮类化合物。偶氮类化合物由于不易与链转移剂(F)中的硫羟基发生反应,因此优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相对于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总量100质量份,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用量优选为0.0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01~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1质量份。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时,所得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率充分提高,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时,不易受到杂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自由基聚合的聚合温度可以适当设定,例如,从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适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100~250℃、更优选为0~150℃、进一步优选为30~100℃。
自由基聚合的聚合时间可以适当设定,例如,优选为0.5~48小时、更优选为1~24小时、最优选为2~12小时。进行上述下限值以上的聚合时,可以提高转化率,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能够降低聚合所需要的电力、成本。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重均分子量(以下,也记作“绝对Mw”)与相对重均分子量(以下,也记作“相对Mw”)之比(绝对Mw/相对Mw)的下限值为1.25以上、优选为1.27以上、更优选为1.29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0以上。
上述比(绝对Mw/相对Mw)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足够的分支,在作为润滑油用添加剂使用时,润滑油的剪切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上述比(绝对Mw/相对Mw)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通常为3.00以下、优选为2.80以下、更优选为2.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15以下。
上述比(绝对Mw/相对Mw)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所得高分子化合物的作为润滑油用添加剂的粘度指数提高效果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Mw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5000以上、更优选为1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0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7000以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Mw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350000以下、更优选为20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0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45000以下。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Mw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生成分支,粘度指数提高效果优异。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Mw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粘度指数提高效果优异、并且剪切稳定性也优异。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Mw的下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6250以上、更优选为125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875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21250以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Mw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1050000以下、更优选为60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00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35000以下。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Mw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生成分支,粘度指数提高效果也优异。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Mw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粘度指数提高效果优异、并且剪切稳定性也优异。
链转移剂(F)的相对Mw的范围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500~50000、更优选为1000~4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25000。
链转移剂(F)的相对Mw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时,容易得到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时,容易消除由增粘引起的操作性的困难。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优选以液态烃的溶液的形式得到。如前所述,也可以在通过溶液聚合使高分子化合物聚合之后使溶剂干燥、再使其溶解于液态烃中,但优选为在液态烃中进行溶液聚合而直接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液态烃溶液。
更优选地,在烃溶剂中使含硫羟基化合物(A)和含有与上述硫羟基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B)反应而合成链转移剂(F)之后,使用上述链转移剂(F)进行自由基聚合,从而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烃溶液。或者,使含硫羟基化合物(A)和含有与上述硫羟基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B)反应而合成链转移剂(F)之后,使上述链转移剂(F)溶解于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并在烃溶剂中进行自由基聚合,从而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烃溶液。
液态烃溶液中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浓度可以根据用途等而适当调整,优选为5~60质量%、更优选为10~50质量%、最优选为15~40质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可抑制运输费用,为上限值以下时,高分子化合物不易因温度变化而析出。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用作润滑油用添加剂。所述润滑油用添加剂可以起到粘度指数改进剂、减摩剂、降凝剂、防腐剂等各种作用。其中,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作为粘度指数改进剂、减摩剂、降凝剂而有效地使用。特别是,作为粘度指数改进剂发挥性能。进一步,还能够兼具剪切稳定性。另外,与其它添加剂组合也可以有效地使用。
润滑油是在基础油(base oil)中添加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减摩剂、降凝剂、防腐剂、清洗剂、消泡剂等的材料。基础油为液态烃,可列举:植物油、从原油中精炼得到的矿物油、PAO等经化学合成得到的合成油等,可根据目的而加以选择。
使用了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润滑油用添加剂并不特别地限定于用于内燃机用润滑油、驱动系统润滑油、液压油等各种润滑油,但如前所述,由于兼具粘度指数提高效果和高剪切稳定性,因此特别适宜用于驱动系统润滑油。
润滑油中除了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以外,还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列举:碱性、高碱性或中性的金属盐等清洁剂、琥珀酰亚胺类等分散剂、受阻酚类等抗氧剂、钼类及锌类化合物等摩擦磨耗调节剂、硫类化合物等极压剂、硅油、脂肪酸酯等消泡剂、季铵盐等抗乳化剂、含氮原子化合物等防腐剂等。
将润滑油的总质量设为100质量%时,润滑油中的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0.01~30质量%、更优选为0.1~15质量%、最优选为0.5~10质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可改善润滑油的粘度指数,为上限值以下时,容易抑制伴随温度变化的析出。
实施例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记载。
[原料]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的缩写如下所示。
<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
PEMP: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SC有机化学株式会社制)。
EGMP:四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SC有机化学株式会社制)。
PEMA: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
DPMP: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SC有机化学株式会社制)。
<化合物(B)>
EHA:丙烯酸2-乙基己酯(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
C6DA: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
TMHDMI: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
TMPT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
NPGE: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
LA: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及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的混合物(LA1214、BASF公司制)。
A-DCP: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A-DOD-N:1,10-癸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催化剂(C)>
TPP:三苯基膦(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
CHDP:环己基二苯基膦(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
(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ACRYESTER M)
BMA:甲基丙烯酸正丁酯(ACRYESTER B)
EHMA: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ACRYESTER EH)
LMA:甲基丙烯酸月桂酯(ACRYESTER L、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
TDMA: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ACRYESTER TD)
(均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
<热塑性树脂>
VHK:珠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商品名“Dianal BR-80”、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
VH:颗粒状的PMMA(商品名“ACRYPET VH”、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
PGMA: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商品名“METABLEN P1901”、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
PMMA-SH:Thiol Terminat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硫羟基封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r Source公司制)。
[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
<相对重均分子量(相对Mw)>
在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Mw的测定中,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在以下条件下进行了测定。其后,使用利用Polymer Laboratories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p(峰值分子量)=141,500、55,600、11,100及1,590这4种)制成的校准曲线,计算出了相对Mw。
装置:HLC-8220(东曹株式会社制)。
色谱柱:将TSK GUARD COLUMN SUPER H-H(4.6×35mm、东曹株式会社制)和2根TSK-GEL SUPER HM-H(6.0×150mm、东曹株式会社制)串联连接而成。
洗脱液:四氢呋喃。
测定温度:40℃。
流速:0.6mL/分。
<绝对重均分子量(绝对Mw)>
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Mw使用凝胶渗透色谱(Viscotek制GPCmax)和光散射检测器、在以下条件下进行了测定。其后,使用装置附带的软件(OmniSEC),计算出各洗脱位置的绝对分子量和特性粘度,求出了绝对Mw。
色谱柱:将TSKgel guardcolumn HXL-H(6.0×40mm、东曹株式会社制)1根、TSKgelGMHXL(7.8×300mm、东曹株式会社制)2根、及TSKgel G3000HXL(7.8×300mm、东曹株式会社制)1根串联连接。
洗脱液:四氢呋喃。
色谱柱及检测器温度:40℃。
流速:1.0mL/分。
检测器:TDA302(Viscotek制)。
试样浓度:2mg/mL(将聚合物溶解于四氢呋喃)。
注入量:150μL。
装置校正用的标准品:聚苯乙烯(Viscotek制、分子量105,000)。
<耐热性的评价(ΔTd5)>
将高分子化合物添加至热塑性树脂,进行熔融混炼而制备了树脂组合物。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质量比为高分子化合物:热塑性树脂=10:90。进行该树脂组合物的热重测试,将得到的5%失重温度(Td5)作为“树脂组合物的Td5的测定值”。另一方面,进行高分子化合物和树脂各自的热重测试,使用它们的值按照以下的(1)~(3)的顺序求出了“树脂组合物的Td5的计算值”。将由“树脂组合物的Td5的测定值”减去“树脂组合物的Td5的计算值”而得到的值作为ΔTd5。ΔTd5>0时,可以认为耐热性得到了提高。
(1)进行高分子化合物的热重测试,得到各温度下的失重率,从而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失重率曲线。
(2)进行热塑性树脂的热重测试,得到各温度下的失重率,从而得到热塑性树脂的失重率曲线。
(3)将各温度下高分子化合物和热塑性树脂的失重率按照上述的质量比进行分配而得到的值作为树脂组合物的失重率,得到了失重率曲线。由此,将失重率达到5%的温度作为“树脂组合物的Td5的计算值”。
对于“树脂组合物的Td5的测定值”而言,使用热重-差热同步测定装置对树脂组合物进行升温时的热重测试,追踪并求出了重量减少。以下示出了装置及测定条件。
装置:TG/DTA6300(SII NANOTECHNOLOGY株式会社制)。
测定条件:氮气流200mL/分、30℃~500℃、升温速度10℃/分。
另外,对于代替高分子化合物而将包含化合物(E)的组合物添加到热塑性树脂中的情况,也同样地进行了耐热性的评价(ΔTd5)。
<运动粘度、粘度指数(VI)及剪切稳定性指数(SSI)>
基于JIS-K2283测定了40℃下的运动粘度(KV40)和100℃下的运动粘度(KV100)。基础油使用YUBASE2(SK lubricants公司制、KV40=9.181mm2/s、密度(振动式)15℃=0.8354g/cm3),以浓度10质量%进行了测定。
接着,使用求出的运动粘度、按照JIS-K2283-1993的方法计算出了粘度指数(VI、(Viscosity Index))。
另外,利用KRL剪切稳定性试验机进行依据CEC-L45-99的KRL20h试验,测定试验前后的运动粘度(KV40及KV100),并由下式计算出了剪切稳定性指数(SSI(Shear StabilityIndex))。SSI越接近0则越优异。
SSI=(试验前样品的KV100-试验后样品的KV100)/(试验前样品的KV100-基础液态烃的KV100)×100
[制造例1]
在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PEMP 10g中,加入作为催化剂(C)的被微细粉碎的TPP 0.1g,边进行搅拌直至达到均匀边加热至80℃使其完全溶解。在得到的混合物7.33g中加入作为化合物(B)的C6DA 2.26g,使得PEMP与C6DA的摩尔比为1.5:1.0,在室温(25℃)下进行搅拌,得到了链转移剂(F-1)。
[制造例2]
使PEMP与C6DA的摩尔比为2.0:1.0,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了链转移剂(F-2)。
[制造例3]
使PEMP与C6DA的摩尔比为2.5:1.0,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了链转移剂(F-3)。
[制造例4]
作为化合物(B)而使用了C6DA及EHA,并使PEMP、C6DA及EHA的摩尔比为1.5:1.0:1.0,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了链转移剂(F-4)。
[制造例5]
作为化合物(B)而使用了C6DA及EHA,并使PEMP、C6DA及EHA的摩尔比为1.5:1.0:0.5,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了链转移剂(F-5)。
[制造例6]
作为化合物(B)而使用了TMHDMI及EHA,并使PEMP、TMHDMI及EHA的摩尔比为2.0:1.0:1.0,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了链转移剂(F-6)。
[实施例1]
1.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及测定
在配备有搅拌装置、氮气导入管、温度计及冷凝管的250mL的四颈可分离式烧瓶中,加入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00质量份、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链转移剂(F-1)6.0质量份、及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AIBN)0.3质量份,进一步,加入作为溶剂的甲苯并进行混合、使其相对于单体成分的克当量为1.0,在氮气氛围中,边对反应混合物进行搅拌边加热至80℃。进行5小时加热搅拌后,以己烷为不良溶剂进行再沉淀,得到了高分子化合物。
测定了所得高分子化合物的乙酸丁酯溶液的溶液粘度。即,将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乙酸丁酯中并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为40质量%。该溶液的粘度使用E型粘度计、中室温(25℃)下进行了测定。
2.树脂组合物的制造及测定
将所得高分子化合物与丙烯酸树脂(VHK)以使高分子化合物/丙烯酸树脂(VHK)(质量比)=10/90的方式进行混合,并进行熔融混炼,制备了树脂组合物。测定该树脂组合物的5%失重温度而求出ΔTd5,对高分子化合物的耐热性提高效果进行了评价。
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6]
将链转移剂的种类及用量如表1所示地进行了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高分子化合物及树脂组合物。
测定了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粘度及树脂组合物的ΔTd5。
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将与高分子化合物混合的热塑性树脂变更为丙烯酸树脂VH,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高分子化合物及树脂组合物。
测定了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粘度及树脂组合物的ΔTd5。
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8]
将与高分子化合物混合的热塑性树脂变更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高分子化合物及树脂组合物。
测定了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粘度及树脂组合物的ΔTd5。
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9]
将链转移剂的种类及用量如表1所示地进行了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高分子化合物及树脂组合物。
测定了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粘度及树脂组合物的ΔTd5。
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
将链转移剂的种类及用量如表1所示地进行了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高分子化合物及树脂组合物。
测定了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粘度及树脂组合物的ΔTd5。
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2]
代替链转移剂(F-1)而使用了3-巯基丙酸硬脂酯(STMP、SC有机化学株式会社制)3.6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具有硫醚结构但不具有硫羟基的化合物(X-1)。
将所得化合物(X-1)与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丙烯酸树脂(VH)以使化合物(X-1)/丙烯酸树脂(VH)(质量比)=10/90的方式进行混合,在室温(25℃)下进行搅拌,制备了树脂组合物。
测定了树脂组合物的ΔTd5。
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3]
作为具有硫羟基但不具有硫醚结构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的化合物(X-2)而使用了PMMA-SH,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制备了树脂组合物。
测定了树脂组合物的ΔTd5。
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就实施例1~8的高分子化合物而言,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的粘度低、操作性优异、并且添加到热塑性树脂中时的ΔTd5高、耐热性优异。实施例9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粘度低、操作性良好。
另一方面,就比较例1的高分子化合物,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的粘度高、操作性差。比较例2及3的高分子化合物在添加到热塑性树脂中时的ΔTd5为0以下,未能观察到耐热性提高效果。
另外,在实施例1~8中,在5%失重温度测定中进行加热时未产生臭气。
综上可以确认,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显示出优异的特性。
[实施例2-1]
在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PEMP 10g中,加入作为催化剂(C)的被微细粉碎的TPP 0.1g,边进行搅拌直至达到均匀边加热至80℃使其完全溶解。在得到的混合物7.33g中加入作为化合物(B)的C6DA 2.26g,在室温(25℃)下进行搅拌,得到了组合物(E-1)。
[实施例2-2]
在PEMP和TPP的混合物4.89g中加入了C6DA 1.13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2)。
[实施例2-3]
在PEMP与TPP的混合物6.11g中加入C6DA 1.13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3)。
[实施例2-4]
在PEMP与TPP的混合物7.33g中加入C6DA 1.13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4)。
[实施例2-5]
在PEMP与TPP的混合物9.77g中加入C6DA 1.13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5)。
[实施例2-6]
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代替PEMP而使用了DPMP,并在将DPMP与TPP以DPMP/TPP(质量比)=10/0.1混合而成的混合物7.83g中加入C6DA1.13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6)。
[实施例2-7]
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代替PEMP而使用了DPMP,并在将DPMP与TPP以DPMP/TPP(质量比)=10/0.1混合而成的混合物9.00g中加入C6DA1.13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7)。
[实施例2-8]
作为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代替TPP而使用了CHDP,并在将PEMP与CHDP以PEMP/CHDP(质量比)=20/0.1混合而成的混合物3.91g中加入NPGE 0.87g及EHA 0.74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8)。
[实施例2-9]
作为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代替TPP而使用了CHDP,并在将PEMP与CHDP以PEMP/CHDP(质量比)=20/0.1混合而成的混合物3.91g中加入TMHDMI0.84g及EHA 0.74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9)。
[实施例2-10]
作为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代替TPP而使用了CHDP,并在将PEMP与CHDP以PEMP/CHDP(质量比)=20/0.1混合而成的混合物3.91g中加入C6DA 0.91g及EHA 0.74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10)。
[实施例2-11]
作为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代替TPP而使用了CHDP,并在将PEMP与CHDP以PEMP/CHDP(质量比)=20/0.1混合而成的混合物3.66g中加入C6DA 1.13g及EHA 0.92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11)。
[实施例2-12]
作为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代替TPP而使用了CHDP,并在将PEMP与CHDP以PEMP/CHDP(质量比)=20/0.1混合而成的混合物3.91g中加入C6DA 1.13g及EHA 0.46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12)。
[实施例2-13]
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代替PEMP而使用了EGMP,并在将EGMP与TPP以EGMP/TPP(质量比)=20/0.1混合而成的混合物0.47g中加入C6DA1.41g,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接着,加入PEMP 4.89g,在室温(25℃)下进行搅拌,得到了组合物(E-13)。相对于EGMP与PEMP的总量的TPP的量为0.044质量%。
[比较例2-1]
在PEMP与TPP的混合物3.18g中加入C6DA 1.13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14)。
[比较例2-2]
在PEMP与TPP的混合物3.91g中加入C6DA 1.81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15)。
[比较例2-3]
在配备有搅拌装置、氮气导入管、温度计及冷凝管的2L的四颈烧瓶中加入TMPTA59.2g、甲乙酮(MEK、沸点79℃)600g、PEMA 259.2g,在氮气氛围中,边对反应混合物进行搅拌边升温至回流温度。搅拌2小时后,进行冷却而使迈克尔加成反应终止,得到了组合物(E-16)。
[比较例2-4]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PEMA 432g、MEK 400g、TMPTA 296g而得到了反应混合物,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同样地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了组合物(E-17)。
[参考例2-1]
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代替PEMP而使用了EGMP,并在将EGMP与TPP以EGMP/TPP(质量比)=10/0.1混合而成的混合物5.58g中加入C6DA2.26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反应,得到了超支化化合物(E-18)。
在各例中得到的组合物(E-1)~(E-18)中,x、y、及r可以直接使用基于进料量的x’、y’及r’。
R为(fB×化合物(B)的摩尔当量)/(fA×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摩尔当量),表示反应时的摩尔比(反应性基团/硫羟基)。
各例中的化合物(A)~(C)的量、溶剂量、反应温度(外温)、fA、fB、fA+fB、r、r×(fA-1)×(fB-1)的值、以及在MMA中的溶解性的评价结果如表2或表3所示。
在MMA中的溶解性如下所述地进行了评价。在室温(25℃)下,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加入组合物并进行混合、使得浓度达到1质量%,如果肉眼观察确认溶解状态,按照以下的基准对溶解性进行了评价。
A(良好):组合物溶解,溶液变得均匀。
D(不良):组合物未溶解,溶液变得不均。
/>
如表2及表3所示,实施例2-1~2-13的组合物(E-1)~(E-13)、及参考例2-1的组合物(E-18)在MMA中的溶解性优异。另一方面,比较例2-1~2-4的组合物(E-14)~(E-17)在MMA中的溶解性差。
综上可以确认,本发明的组合物显示出优异的特性。
[实施例2-14~2-17]
在配备有搅拌装置、氮气导入管、温度计及冷凝管的250mL四颈可分离式烧瓶中,按照表4所示的组成加入链转移剂、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MMA、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以及作为溶剂的甲苯并进行混合,在氮气氛围中,边对反应混合物进行搅拌边加热至80℃。进行5小时加热搅拌后,以己烷为不良溶剂进行再沉淀,得到了支化聚合物。
[比较例2-5~2-8]
将反应混合物的组成如表4所示地进行了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4同样地制造了聚合物。
在实施例2-14~2-17及比较例2-5~2-8中,聚合物的相对Mw、及聚合物的溶液粘度的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聚合物的溶液粘度如下所述地进行了测定。使聚合物溶解于乙酸丁酯中,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至40质量%,使用E型粘度计在室温(25℃)下测定了溶液粘度。
如表4所示,对于使用了组合物(E-1)、(E-3)、(E-6)、(E-13)作为链转移剂的实施例2-14~2-17而言,即使支化聚合物为高分子量,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也较低,操作性优异。另一方面,在未使用链转移剂的比较例2-5、使用了分支少的链转移剂的比较例2-6、2-7中,尽管是与实施例2-14~2-17同等程度的分子量的聚合物,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也较高。另外,在使用了组合物(E-18)作为链转移剂的比较例2-8中,由于聚合物的支化数不足,因此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较高。
[制造例3-1]
在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PEMP 10g中,加入作为催化剂(C)的被微细粉碎的TPP 0.1g,边进行搅拌直至达到均匀边加热至80℃使其完全溶解。在得到的混合物7.33g中加入作为化合物(B)的C6DA 2.26g,使得PEMP与C6DA的摩尔比为1.5:1.0,在室温(25℃)下进行搅拌,得到了含硫羟基化合物(G-1)。
[制造例3-2]
代替PEMP而使用了3-巯基丙酸硬脂酯(STMP、SC有机化学株式会社制)3.6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3-1同样地制造了具有硫醚结构但不具有硫羟基的化合物(X-1)。
[实施例3-1]
将含硫羟基化合物(G-1)与作为热塑性树脂(H)的VHK混合、并使它们的质量比(G/H)达到1/99,在室温(25℃)下进行搅拌,制备了树脂组合物。
[比较例3-1、3-2]
除了将组成如表5所示地进行了变更以外,与实施例3-1同样地制备了树脂组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3-2中,作为具有硫羟基但不具有硫醚结构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的化合物(X-2),使用了PMMA-SH。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含硫羟基化合物(G)及比较对象化合物(X)的相对Mw、树脂组成、及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表5中的5%失重温度(Td5)的“G(测定值)”一栏是含硫羟基化合物(G)或比较对象化合物(X)的Td5的测定值。
“H(测定值)”一栏是热塑性树脂(H)或比较对象化合物(X)的Td5的测定值。
“G+H(测定值)”一栏是树脂组合物的Td5的测定值。
“G+H(计算值)”一栏是使用含硫羟基化合物(G)或比较对象化合物的热重测试值和热塑性树脂(H)的热重测试值、由它们的质量比计算出的Td5的值。
“Δ(G+H)”是“G+H(测定值)”与“G+H(计算值)”之差,为ΔTd5。
如表5所示,不含有含硫羟基化合物(G)的比较例3-1、3-2的树脂组合物的ΔTd5(Δ(G+H))为0以下,与此相对,含有含硫羟基化合物(G)和热塑性树脂(H)的实施例3-1的树脂组合物的ΔTd5大于0,表明了其具有耐热性提高效果。另外,在实施例3-1中,在5%失重温度测定中进行加热时未产生臭气。
[制造例4-1]
在作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PEMP 10g中,加入作为催化剂(C)的被微细粉碎的TPP 0.05g,边进行搅拌直至达到均匀边加热至80℃使其完全溶解。在得到的混合物7.33g中加入作为化合物(B)的C6DA 2.26g、EHA 0.92g,使得PEMP、C6DA及EHA的摩尔比为1.5:1.0:0.5,在室温(25℃)下进行搅拌,并在50℃下搅拌3小时,得到了链转移剂(F-11)。相对Mw为16000。
[制造例4-2]
代替C6DA而使用了A-DOD-N,并使PEMP与A-DOD-N的摩尔比为1.5:1.0,除此以外,与制造例4-1同样地得到了链转移剂(F-12)。相对Mw为23000。
[制造例4-3]
代替C6DA而使用了A-DCP,并使PEMP与A-DCP的摩尔比为2.0:1.0,除此以外,与制造例4-1同样地得到了链转移剂(F-13)。相对Mw为8000。
[制造例4-4]
代替C6DA而使用了A-DOD-N、代替EHA而使用了LA,并使PEMP、A-DOD-N及LA的摩尔比为1.5:1.0:0.5,除此以外,与制造例4-1同样地得到了链转移剂(F-14)。相对Mw为13000。
[实施例4-1]
在配备有搅拌装置、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及冷凝管的500mL可分离式烧瓶中个,加入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LMA50摩尔%及BMA50摩尔%、相对于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总量100质量份为7.1质量份的在制造例4-1中得到的链转移剂(F-11)、以及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AIBN)0.25质量份,进一步加入作为溶剂的甲苯300质量份并进行混合,在氮气氛围中,边对反应混合物进行搅拌边加热至80℃。进行5小时加热搅拌后,以甲醇为不良溶剂进行再沉淀后进行干燥,得到了高分子化合物。
[实施例4-2]
使用了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TDMA50摩尔%、BMA50摩尔%、作为链转移剂(F)的(F-11)6.8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1同样地得到了高分子化合物。
[实施例4-3]
使用了作为链转移剂(F)的链转移剂(F-12)6.8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1同样地得到了高分子化合物。
[实施例4-4]
使用了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LMA35摩尔%、BMA65摩尔%、作为链转移剂(F)的(F-12)6.9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1同样地得到了高分子化合物。
[实施例4-5]
使用了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EHMA100摩尔%、作为链转移剂(F)的(F-13)6.5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1同样地得到了高分子化合物。
[实施例4-6]
使用了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LMA35摩尔%、BMA65摩尔%、作为链转移剂(F)的(F-14)8.3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1同样地得到了高分子化合物。
[实施例4-7]
使用了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LMA50摩尔%、MMA50摩尔%、作为链转移剂(F)的(F-14)8.5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1同样地得到了高分子化合物。
[比较例4-1]
使用了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D)的EHMA100摩尔%、作为链转移剂的PEMP 2.0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1同样地得到了高分子化合物。
在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Mw、绝对Mw/相对Mw、以及制备10%YUBASE2溶液而测定的运动粘度(mm2/s)、粘度指数(VI)、剪切稳定性指数(SSI)的结果如表6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粘度指数(VI)是表征润滑油的粘度的温度依赖性的物性值,其数值越大,则由温度引起的粘度变化越小。剪切稳定性指数(SSI)是表征由添加高分子化合物(润滑油用添加剂)引起的润滑油的粘度升高会因剪切力而发生何种程度的减少的指标,越接近于0则越优异。
如前所述,粘度指数提高效果与剪切稳定性容易形成为折衷选择关系,但如表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1~4-7的高分子化合物尽管具有充分的粘度指数(VI),但SSI小,添加了该高分子化合物的润滑油的剪切稳定性也优异。特别是实施例4-1~4-4、4-6~4-7的高分子化合物,尽管VI显示出约180以上的高值,但兼具了良好的剪切稳定性。另一方面,比较例4-1的粘度指数(VI)充分,但SSI大,因此添加了该高分子化合物的润滑油的剪切稳定性不足。
由此可以证实,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兼具粘度提高效果和剪切稳定性。

Claims (20)

1.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是多条聚合物链通过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连结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
所述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具有硫羟基、并具有硫醚结构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结构中的至少一者,
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绝对重均分子量与相对重均分子量之比(绝对Mw/相对Mw)为1.25以上且2.10以下,
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和源自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部位,且满足式(11)及(12):
r×(fA-1)×(fB-1)<1.2···(11)
r=(fB×y)/(fA×x)···(12)
式(11)中,fA为所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fB为所述化合物(B)每1分子中的所述反应性基团的平均数,fA为2.0以上,fB为1.2以上,其中,仅是硫羟基数为2的化合物(A)、且仅是所述反应性基团的数为2的化合物(B)的情况除外,
r是将所述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与所述源自化合物(B)的部位的摩尔比设为x:y时由式(12)计算出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所述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包含式(1)及(2)所示的结构中的至少一者,
式(1)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1价烃基、羟基或1价吸电子基团,R3为氧原子、2价烃基或2价吸电子基团,
式(2)中,X为氧原子或硫原子,
式(1)及式(2)中,-*为键合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所述2价以上的连结基团具有硫羟基,且在所述高分子化合物每1分子中具有1~300个硫羟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所述绝对Mw/相对Mw为1.25以上且2.00以下。
5.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使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反应而得到具有硫羟基的链转移剂(F)的工序;和
在所述具有硫羟基的链转移剂(F)及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使乙烯基类化合物聚合而得到高分子化合物的工序,
其中,在所述得到具有硫羟基的链转移剂(F)的工序中,使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在满足式(13)及(14)的条件下反应,
r’×(fA-1)×(fB-1)<1.2···(13)
r’=(fB×y’)/(fA×x’)···(14)
式(13)中,fA为所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fB为所述化合物(B)每1分子中的所述反应性基团的平均数,fA为2.0以上,fB为1.2以上,其中,仅是硫羟基数为2的化合物(A)、且仅是所述反应性基团的数为2的化合物(B)的情况除外,
r’是将所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与所述化合物(B)的摩尔比设为x’:y’时由式(14)计算出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为选自丙烯酸酯基、缩水甘油基及异氰酸酯基中的一种以上。
7.一种组合物,其以化合物(E)为主成分,所述化合物(E)具有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和源自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部位,
所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为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
并且,该组合物满足式(11)及(12):
r×(fA-1)×(fB-1)<1.2···(11)
r=(fB×y)/(fA×x)···(12)
式(11)中,fA为所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fB为所述化合物(B)每1分子中的所述反应性基团的平均数,fA为2.0以上,fB为1.2以上,其中,仅是硫羟基数为2的化合物(A)、且仅是所述反应性基团的数为2的化合物(B)的情况除外,
r是将所述源自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的部位与所述源自化合物(B)的部位的摩尔比设为x:y时由式(12)计算出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E)是每1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硫羟基的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fA+fB>4.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为选自丙烯酸酯基、缩水甘油基及异氰酸酯基中的一种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是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中的链转移剂。
12.一种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使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在满足式(13)及(14)的条件下反应,
所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为脂肪族多硫醇化合物,
r’×(fA-1)×(fB-1)<1.2···(13)
r’=(fB×y’)/(fA×x’)···(14)
式(13)中,fA为所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每1分子中的硫羟基的平均数,fB为所述化合物(B)每1分子中的所述反应性基团的平均数,fA为2.0以上,fB为1.2以上,其中,仅是硫羟基数为2的化合物(A)、且仅是所述反应性基团的数为2的化合物(B)的情况除外,
r’是将所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与所述化合物(B)的摩尔比设为x’:y’时由式(14)计算出的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fA+fB>4.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使所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所述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在催化剂(C)的存在下反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所述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反应开始时的溶剂的量为所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及所述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总质量的50质量%以下,
所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A)、和所述具有与硫羟基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B)的反应中的外温为10~50℃。
16.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或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和
热塑性树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高分子化合物或所述组合物与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为:(所述高分子化合物或所述组合物)/热塑性树脂=0.1/99.9~95/5。
18.一种润滑油用添加剂,其包含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化合物。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润滑油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Mw为15000以上且45000以下。
20.一种润滑油,其包含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润滑油用添加剂。
CN202080012796.6A 2019-03-29 2020-03-27 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润滑油用添加剂、以及润滑油 Active CN113396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9001 2019-03-29
JP2019-069001 2019-03-29
JP2019-068999 2019-03-29
JP2019-069000 2019-03-29
JP2019069000 2019-03-29
JP2019068999 2019-03-29
PCT/JP2020/014187 WO2020203837A1 (ja) 2019-03-29 2020-03-27 高分子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樹脂組成物、潤滑油用添加剤並びに潤滑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6144A CN113396144A (zh) 2021-09-14
CN113396144B true CN113396144B (zh) 2024-01-12

Family

ID=72668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2796.6A Active CN113396144B (zh) 2019-03-29 2020-03-27 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润滑油用添加剂、以及润滑油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403619A1 (zh)
EP (1) EP3950671A4 (zh)
JP (1) JP7120453B2 (zh)
CN (1) CN113396144B (zh)
WO (1) WO2020203837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1864A (en) * 1973-10-23 1977-12-06 W. R. Grace & Co. Thiol containing compounds and their preparation
JP2001064252A (ja) * 1999-08-27 2001-03-13 Nippon Shokubai Co Ltd 有機スルフィド化合物、その用途、それを用いた重合方法および重合体
CN101087823A (zh) * 2004-10-25 2007-12-12 卢布里佐尔公司 星形聚合物及其组合物
CN101260162A (zh) * 2008-04-18 2008-09-10 成都博深高技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反应性高支化乙烯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9290462B1 (en) * 2013-12-17 2016-03-22 Tda Research, Inc. Polythiol curing agents with low od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2782B2 (ja) 1993-12-24 1999-01-06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星型ブロック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71005B2 (ja) * 2006-03-17 2013-03-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顔料分散剤
CN110023350B (zh) * 2016-11-28 2022-01-11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共聚物、分散体、组合物、滤光片、分散剂、改良剂和涂布剂
JP6859244B2 (ja) 2017-10-10 2021-04-14 株式会社三共 遊技機
JP6969963B2 (ja) 2017-10-10 2021-11-24 株式会社三共 遊技機
JP2019069001A (ja) 2017-10-10 2019-05-09 株式会社三共 遊技機
US10144900B1 (en) * 2018-02-02 2018-12-04 Afton Chemical Corporation Poly (meth)acrylate star polymers for lubricant additive appl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1864A (en) * 1973-10-23 1977-12-06 W. R. Grace & Co. Thiol containing compounds and their preparation
JP2001064252A (ja) * 1999-08-27 2001-03-13 Nippon Shokubai Co Ltd 有機スルフィド化合物、その用途、それを用いた重合方法および重合体
CN101087823A (zh) * 2004-10-25 2007-12-12 卢布里佐尔公司 星形聚合物及其组合物
CN101260162A (zh) * 2008-04-18 2008-09-10 成都博深高技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反应性高支化乙烯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9290462B1 (en) * 2013-12-17 2016-03-22 Tda Research, Inc. Polythiol curing agents with low od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03837A1 (ja) 2021-11-18
US20210403619A1 (en) 2021-12-30
EP3950671A1 (en) 2022-02-09
CN113396144A (zh) 2021-09-14
JP7120453B2 (ja) 2022-08-17
EP3950671A4 (en) 2022-08-17
WO2020203837A1 (ja)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23969B1 (en) Resin composition, transparent member obtained from the resin composition, and use of the same
CN108350147B (zh) 固化性组合物、粘合剂、具有涂层的物品、纤维强化复合材料、浇注剂以及固化性组合物套件
CN101675082A (zh) 光学材料用树脂组合物和由该树脂组合物获得的光学材料
CN102634024B (zh) 光学材料用组合物及光学材料
JPWO2015163313A1 (ja) 光学材料用重合性組成物、光学材料および光学材料の製造方法
CN113396144B (zh) 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润滑油用添加剂、以及润滑油
EP3257876B1 (en)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and novel alkyne compound
JP2018172380A (ja) 金属硫化物を用いた光学レンズ用ポリチオー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US10730992B2 (en) Curable composition, adhesive, article having coating layer,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 and curable composition kit
KR20130081253A (ko) 티오에폭시 화합물, 폴리이소시아네이트 화합물 및 폴리티올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고굴절 광학렌즈용 공중합체 조성물과 광학렌즈의 제조방법
KR101464943B1 (ko) 티오에폭시계 광학재료용 폴리티올화합물의 제조방법과 이를 포함하는 티오에폭시계 광학재료용 공중합체 조성물
JP6686775B2 (ja) 硬化性組成物、接着剤、コーティング剤、コーティング層を有する物品、繊維強化複合材料および硬化性組成物キット
EP3125002B1 (en) Polyisocyanate monomer composition for optical members, and optical memb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KR20200026853A (ko) 폴리티올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23032146A (ja) 高分子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樹脂組成物
JP2023095449A (ja)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の製造方法、組成物、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組成物
JP4431856B2 (ja) 新規なポリチオール化合物
JP7441487B2 (ja) 含ヨウ素ポリマー
JP2023130722A (ja) 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高分子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組成物
JP2024060390A (ja) 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243203A (ja) プラスチック光ファイバー
KR20190138145A (ko) 폴리티올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9089972A (ja) 硬化性組成物、接着剤、コーティング層を有する物品、繊維強化複合材料、ポッティング剤および硬化性組成物キット
JPH07216023A (ja) 樹脂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