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5374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95374B CN113395374B CN202110654934.7A CN202110654934A CN113395374B CN 113395374 B CN113395374 B CN 113395374B CN 202110654934 A CN202110654934 A CN 202110654934A CN 113395374 B CN113395374 B CN 1133953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ase
- elastic member
- generating device
- vibration gener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copper;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22,24-diid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CC(C(=C2C=CC([N-]2)=C(C=2C=CC=CC=2)C=2C=CC(N=2)=C(C=2C=CC=CC=2)C2=CC=C3[N-]2)C=2C=CC=CC=2)=NC1=C3C1=CC=CC=C1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接触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安装部、和振动发生装置,所述振动发生装置包括:基部,其具有由磁性体形成的凸部、供所述凸部设置的凹部;包围所述凸部的环状线圈;与所述基部对置、并由磁性体形成的板,弹性构件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构件连接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板,所述板和所述基部构成磁回路,在所述凸部和所述板之间形成有磁间隙,在所述基部设有凸缘部,在所述安装部安装有所述凸缘部。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11204000.3、申请日为2017年11月27日、发明名称为“电子设备”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特别地涉及具有振动发生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有些电子设备等中,搭载有产生振动的振动发生装置。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信息终端处理装置的触控面板上经由降低振动的频率向触控面板传递振动的振动传递部安装了振动致动器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0729号公报
但是,在这样的电子设备等中,需要以能将振动发生装置所发生的振动力向电子设备的构件传递的方式将振动发生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那样的问题点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利用振动发生装置的振动的电子设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发明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的接触构件、振动发生装置,振动发生装置固定于接触构件或者壳体,在振动发生装置的与壳体相对的面和壳体的与该振动发生装置相对的面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地,振动发生装置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构件连接或者固定于接触构件,振动发生装置包括基部、和在相对于基部远近的方向上可变位的板,板在相对于基部远近的方向上可与接触构件接触以及与接触构件隔开。
优选地,振动发生装置包括将板相对于基部支承的第1弹性构件,支承与接触构件接触了的板的第1弹性构件发生变形。
优选地,振动发生装置包括将板相对于基部支承的第1弹性构件,支承与接触构件接触了的板的第1弹性构件在相对于基部远近的方向上对板向接触构件施力。
优选地,第2弹性构件设置于板和接触构件之间。
优选地,接触构件经由第3弹性构件连接于壳体。
优选地,板上设有配重。
优选地,振动发生装置连接于接触构件的外周部。
根据发明,可以提供可以利用振动发生装置的振动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振动发生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振动发生装置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振动发生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振动发生装置的平面图。
图6是沿图5的A1-A1线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5的A2-A2线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第6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图14是示出振动发生装置的向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的图。
图15是示出在线圈中电流流动着的状态下的振动发生装置的图。
图16是示出振动发生装置的安装结构的第1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17是示出振动发生装置的安装结构的第1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振动发生装置的安装结构的第2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9是沿图18的C-C线的截面图。
图20是示出电子设备的一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21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的平面图。
图22是沿图21的E-E线的截面图。
图2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的图。
图24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的平面图。
图25是沿图24的G-G线的截面图。
图26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的截面图。
图27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的截面图。
图28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的透视图。
图29是对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30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的透视图。
图31是对第6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1、201、401、601、701、801、901:振动发生装置;10、110、210、410、710、810:基部;14、814:凹部;14a:底部;14b、814b:侧壁部;15、815:凸缘部;20:凸部;30、630、730、830、930:板;40、840:线圈;51、50A、51A、50B、51B、50C、51C、51D、50E、51E、50F、151、751、851、951:弹性构件;55E:突起;56F:突出部;116:线圈配置部;120、421:中央凸部;120a:凹入部;125、425:外凸部;126:凹入部;145、146:具有绝缘性的膜(树脂膜);151m:中央弹性构件;228:垫片;411:底板;420、820:铁心(コア);635:突出部;732:外周端部;832:弯曲部;1001、1201、1401、1601:电子设备;1010、1210、1407、1610:壳体;1020、1420、1620接触构件;1040:力传感器;1205:弹性构件;1640:弹性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包括振动发生装置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以下各图中所示的坐标用于示出振动发生装置的姿势。有时将坐标的X轴方向称为左右方向(从原点看在X轴上成为正的方向为右方向),Y轴方向称为前后方向(从原点看在Y轴上成为正的方向为后方向),Z轴方向(与XY平面垂直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从原点看在Z轴上成为正的方向为上方向)。此外,有时将与Z轴垂直的方向称为水平。而且,在此所说的左右、前后、上下,以及水平等的称呼仅是用于对结构、动作进行说明,与振动发生装置、电子设备被使用的状况中的姿势、用途没有任何关系。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1包括壳体1010、接触构件1020、振动发生装置1。电子设备1001例如是所谓的智能手机。
接触构件1020例如是触控面板。接触构件1020安装于壳体1010。
振动发生装置1发生向电子设备1001传递的振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发生装置1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构件连接或者固定于接触构件1020。而且,振动发生装置1不限于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构件连接或者固定于接触构件1020,也可以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构件连接或者固定于壳体1010。
[振动发生装置1的结构]
图2是振动发生装置1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振动发生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图4是振动发生装置1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振动发生装置1的平面图。图6是沿图5的A1-A1线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5的A2-A2线的截面图。
如图2所示,振动发生装置1整体上形成为薄型的板形状。振动发生装置1具有扁平的形状。振动发生装置1例如是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各自的外形尺寸为数十毫米左右,上下方向的外径尺寸为数毫米左右的小型装置。振动发生装置1大体上除了设有孔部11的部分具有外径例如20毫米左右、厚度3毫米左右的圆盘形状。
如图3所示,振动发生装置1具有基部10、板30、线圈40、弹性构件51。
基部10用磁性体形成。基部10例如用金属制成。基部10例如用铁制成。基部10例如通过对钢板等冲压等成型而形成。而且,基部10也可以进行切削等的加工而形成。
图4如所示,基部10具有凸缘部15、相比凸缘部15向下方凹入的凹部14。凹部14具有例如平面视图的圆形。换言之,基部10具有向上方开口的薄型的柱形状的部分(具有底面的筒形状的部分)。柱形状的部分例如为圆柱形状。而柱形状的部分的上端部呈凸缘状地向外周方向展开的凸缘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15在左右方向上比其他部分扩宽,在扩宽的部分上形成有孔部11。如图5所示,孔部11配置于凹部14的左右两侧,可以用于将振动发生装置1安装于电子设备1001等时。
如图6所示,凹部14具有底部14a和侧壁部14b。如图4所示,侧壁部14b之中前方的一部分被去除。换言之,侧壁部14b的一部分以缺口的方式凹入。
在侧壁部14b之中的缺口部分设有从底部14a向前方延伸的端子板19。端子板19是从侧壁部14b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在端子板19上设有为了对线圈40通电的端子19a、19b。端子19a、19b例如形成于柔性基板等,粘接于端子板19。而且,也可以不设置端子板19,而是以侧壁部14b和/或底部14a的一部分被去除,以穿过被去除的部分的方式从基部10的下方或者侧方设置用于对线圈40通电的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部14a的上面形成有凹入部17、槽部18。从底部14a的上面到凹入部17和/或槽部18的深度比凹部14的上下方向的深度(从凸缘部15的上面到底部14a的上面的距离)浅。凹入部17形成于凹部14的大致中央部。凹入部17形成为适合于后述凸部20的形状的构形。例如,凹入部17在平面视图中为圆形。槽部18从凹部14的大致中央部形成到端子板19的附近。槽部18以前后方向成为纵长方向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从凹入部17向端子板19延伸。
如图6所示,在基部10上设有凸部20。凸部20配置于基部10的中央部。凸部20例如具有柱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20具有圆柱形状。凸部20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为和凸缘部15的上面大致相同的位置。而且,凸部20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也可以比凸缘部15的上面靠上,也可以靠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20与例如由钢板等形成的基部10的主体另外地形成,安装于基部10的主体。凸部20以嵌入凹入部17的方式安装于基部10的主体。凸部20例如或者粘接于凹入部17,或者溶接于凹入部17地进行安装。凸部20与基部10的主体同样地用磁性体形成。凸部20例如用金属制成。凸部20例如用铁制成。凸部20作为使用了线圈40的电磁体的铁心(コア)起作用。
如图4所示,线圈40具有环状、扁平的形状。线圈40是卷绕轴方向的尺寸比与卷绕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小的薄型的线圈。线圈40例如是卷绕导线而成的整体上为圆环状、平板状的线圈。而且,线圈40也可以或者是将卷绕金属箔而成的结构作成薄片状,或者层叠板线圈(シートコイル)而成。此外,线圈40的外形也可以为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圆形、四角形形状等的多角形形状。
线圈40以包围凸部20的方式环状地卷绕。即,线圈40容纳于凹部14的内部。即,线圈40配置于凸部20的外周和侧壁部14b的内周之间。线圈40以线圈40的上面形成为相比凸缘部15的上面不靠上的位置而安装于基部10。也可以设置成预先卷绕为炸面圈状的板状的线圈40以嵌入凹部14的方式安装于基部10,也可以包围凸部20的方式相对于基部10直接卷绕导线而将线圈40形成于基部10。
在作为基部10的外周部的侧壁部14b的内面和线圈40的外周侧面41之间设有间隙。此外,在凸部20的外周侧面和线圈40的内面42之间设有间隙。由此,确保基部10和线圈40为非接触的绝缘状态。
线圈40例如是将的导线卷绕100圈到200圈左右(例如150圈)而成。线圈40的规格不限于此,可以相应于振动发生装置1的大小、用途等而适宜地选择。
线圈40的外侧的导线的端部(卷绕端部)43a通过侧壁部14b被去除的部分,从凹部14的内部引出到基部10的外侧。此外,线圈40的内侧的导线的端部(卷绕端部)43b通过线圈40的下侧,从侧壁部14b被去除的部分引出到基部10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绕端部43b通过槽部18,从线圈40的内侧引出到端子板19侧。由此可以防止到达卷绕端部43b的导线夹在线圈40的下面和底部14a的上面之间,对导线施加有负荷或者绝缘受损。而且,为了确保线圈40和基部10之间的绝缘,也可以插入用于贯通线圈40的导线的筒状的绝缘构件。
通过侧壁部14b被去除的部分向基部10的外侧引出的卷绕端部43a、43b分别通过软钎焊等连接于端子19a、19b。通过将来自外部的导线连接于端子19a、19b,可以通过导线对线圈40通电。端子19a、19b配置于端子板19上,所以可以容易地将来自外部的导线连接于端子19a、19b。
板3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圆形的板状。板30用磁性体形成。板30例如用金属制成。板30例如用铁制成。板30例如通过由冲压等对钢板等成型而形成。而且,板30也可以进行切削等的加工而形成。
板30以在基部10的上方与基部10相对的方式配置。如图5所示,板30具有与除了设有孔部11的部分的凸缘部15的周缘部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的外径尺寸。除了设有孔部11的部分,板30以覆盖凸缘部15的方式形成。如图7所示,板30的外周部附近部分的下面与凸缘部15的上面相对面。换言之,凸缘部15设置于基部10的比线圈40的外周部靠外侧的部位,与板30的表面相对。
如图7所示,板30以相对于基部10构成磁回路的方式隔开一些间隔地配置。在板30和基部10之间配置有弹性构件51。通过配置有弹性构件51,使得在板30和基部10之间在线圈40没有通电的状态下设有一定的间隔。即,板30处于相比基部10的凸缘部15以相应于弹性构件51的厚度量向上侧高出的位置。
弹性构件51例如是具有恢复力的树脂构件,可变形。弹性构件51将板30支承于基部10。弹性构件51设置于板30和基部1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51以夹在凸缘部15和板30之间的方式配置。即,弹性构件51配置于位于线圈40外侧的基部10的外周部和位于线圈40外侧的板30的外周部之间。
弹性构件51例如使用粘接剂粘接固定于凸缘部15。而且,弹性构件51的配置方法不限于粘接。此外,弹性构件51也可以固定于板30,也可以粘接固定于凸缘部15和板30的各个。此外,弹性构件51也可以不固定于凸缘部15和/或板30。
作为弹性构件51,设有4个构件(弹性构件51a,51b、51c、51d;以下,有时将该各个称为弹性构件51)。4个弹性构件51在周方向上并列多个地配置。4个弹性构件在周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即,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51a配置于凸部20的左后方。弹性构件51b配置于凸部20的右后方。弹性构件51c配置于凸部20的右前方。弹性构件51d配置于凸部20的左前方。在注目于某一弹性构件51的情况下,在周方向上相邻的弹性构件51大致配置于以凸部20为中心旋转了90度的位置。
4个弹性构件51配置于和在周方向上相邻的弹性构件51离开的位置。即,从侧方看振动发生装置1时,在板30和基部10之间存在没有弹性构件51的部分。
弹性构件51可以向板30和基部10之间的空间S、周方向上的4个弹性构件51之中相邻的2个弹性构件之间的空间S、作为位于基部10的内侧的空间S的凹部14变形。由此,空间S容纳变形了的弹性构件51的一部分,通过设置这样的空间S,弹性构件51可向凹部14变形。
而且,弹性构件51不限于4个,2个或者3个也可以。此外,也可以设有5个以上。此外,如后述的方式,弹性构件51也可以为环状。弹性构件51不限于凸缘部15和板30之间,也可以配置于线圈40的上面和板30之间,也可以配置于凸部20的上面和板3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30和基部10构成磁回路。板30在外周部分和凸缘部15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邻近,在中央部分和凸部20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邻近。如此,由板30、包含凸部20的基部10构成磁回路。板30和基部10以弹性构件51的厚度的量离开,该厚度量的磁间隙设置于磁回路。磁间隙在板30的振幅变大的方面(从提高磁回路的磁效率的观点)越小越好。
振动发生装置1通过重复在线圈40中电流流动的状态和在线圈40中电流不流动的状态而被驱动。即,通过重复使由线圈40和基部10构成的电磁体磁化、使其消磁,可以用振动发生装置1产生振动。
在线圈40中电流流动时,基部10励磁。由此,基部10的上部、凸缘部15成为磁极部,构成磁回路的板30也磁化。在基部10的上部和板30的中央部之间,以及在凸缘部15和板30的外周部之间,发生比较强的磁吸引力,板30被吸引向基部10。由此,弹性构件51被压缩的同时板30相对于基部10向下方变位,板30和基部10之间的间隔变小。弹性构件51从在线圈40中没有电流流动的状态被压缩时,产生恢复力,对板30向从基部10离开的方向施力。如此,板30的最大的变位量成为磁吸引力和弹性构件51的恢复力平衡的位置。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10的上部成为凸部20。而且,基部10的上部不限于凸部20,也可以是相比基部10的底部14a位于靠板30侧的部位。
从在线圈40中电流流动中的状态变为在线圈40中电流不流动的状态时磁化作用消失,所以磁吸引力消失。如此,成为伴随着板30相对于基部10的变位而被压缩的弹性构件51的恢复力作用于板30的状态,所以板30相对于基部10向上方变位。由此,在板30和基部10之间的间隔变大。
通过重复在线圈40中电流流动的状态和在线圈40中电流不流动的状态,使得板30相对于基部10在上下方向上变位(移动)。即,板30相对于基部10在远近方向(遠近する方向)上变位。由此,可以用振动发生装置1产生振动力。在此,所谓远近方向,例如可以列举板30相对于基部10振动的方向,板30、基部10的厚度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30的外周部和基部10的凸缘部15相对向。因此,在线圈40的外侧部分,通过磁回路的磁通不易泄漏(磁阻降低),而发生较强的磁吸引力。如此,可以提高振动发生装置1的效率。此外,可以将成为振动面的板30扩大凸缘部15的大小的量。因此,可以效率良好地向电子设备1001等传递振动。
弹性构件51以在板30和基部10之间夹着的方式配置。如此,即使在线圈40中电流流动中的情况下,板30和基部10也不接触。因此,在振动发生装置1的驱动时,可以防止由板30和基部10接触而导致的异常噪音的发生。
在从侧方看振动发生装置1时,存在在板30和凸缘部15之间没有配置弹性构件51的部分。如此,在板30相对于基部10向下方变位而使得弹性构件51被压缩时,弹性构件51以不仅在径方向也在周方向上扩展的方式可变形。此外,通过改变弹性构件51的厚度、宽度等的尺寸,可以在振动发生装置1中获得必要的恢复力(也称为弹性力)。如此,可以增大板30相对于磁吸引力的强度的变位量。此外,设有线圈40的空间、和振动发生装置1的外部,通过在板30和凸缘部15之间的没有配置弹性构件51的部分连通。因此,可以将线圈40发生的热有效地散热。
而且,如图3及图4以双点划线示出地,也可以在振动发生装置1的板30的上面配置配重30w。在板30配置有配重30w的情况下,板30和配重30w一起变位,所以,可以发生更强的振动力。
[关于弹性构件的变形例的说明]
作为振动发生装置所使用的弹性构件,不限于上述的弹性构件51那样,可以使用各种的形态。即,弹性构件的形态可以相应于振动发生装置的尺寸、利用线圈发生的磁吸引力的大小、必要振动力的大小等各种因素,适宜地选定。
此外,弹性构件的原材料也可以相应于上述的因素适宜选定。作为弹性构件可以使用橡胶、合成树脂、凝胶状的构件以及具有各种气泡的海绵那样的树脂构件。此外,作为弹性构件可以使用金属制的板簧、盘簧(コイルばね)等的弹簧等的金属构件用。它们是一例子,作为弹性构件,可以使用可变形且可以将板30相对于基部10支承的各种材料。
作为弹性构件,也可以使用包含磁性材料的原材料。由此,也可以将弹性构件与基部以及板一起作为构成磁回路的构件使用。由此,可以抑制磁回路中的磁通泄漏的发生(使磁阻降低),提高振动发生装置1的效率。
例如,弹性构件也可以为以下那样的形态。
图8是示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在图8中上边示出环状地构成的弹性构件50A。下边示出各个构成环状的弹性构件50A的一部分的那样的形状的4个弹性构件51A(51Aa,51Ab,51Ac,51Ad)。4个弹性构件51A与上述的弹性构件51同样地在周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即可。弹性构件50A,51A为片状的具有恢复力的树脂构件。
在环状的弹性构件50A的内侧,设有可容纳弹性构件50A的一部分的空间S。
图9是示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在图9中的上边示出环状地构成的弹性构件50B。在下边示出各个构成环状的弹性构件50B的一部分的那样形状的4个弹性构件51B(51Ba,51Bb,51Bc,51Bd)。4个弹性构件51B与上述的弹性构件51同样地在周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即可。弹性构件50B、51B为截面圆形状的有恢复力的树脂构件。
在环状地构成的弹性构件50B、环状地配置的弹性构件51B的内侧,设有可容纳弹性构件50B、51B的一部分的空间S。此外,4个弹性构件51B之中相邻的2个弹性构件51B之间,设有空间S。
图10是示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在图10中的上边示出各个比半圆弧状短一些的2个弹性构件50C(50Ca,50Cb)。在下边示出各个构成环状的弹性构件的一部分那样的形状的4个弹性构件51C(51Ca,51Cb,51Cc,51Cd)。4个弹性构件51C与上述的弹性构件51同样地在周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即可。弹性构件50C、51C是圆筒型的管状的具有恢复力的树脂构件。通过设为圆筒状,与弹性构件50B、51B相比,可以增大板30相对于基部10的变位量。
在环状地构成的弹性构件50C、51C的内侧,设有可容纳弹性构件50C、51C的一部分的空间S。此外,在2个弹性构件50C之间、4个弹性构件51C之中相邻的2个弹性构件51C之间,设有空间S。
图11示出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在图11中,示出了4个弹性构件51D(51Da、51Db、51Dc、51Dd)。4个弹性构件51D与上述的弹性构件51同样地在周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即可。弹性构件51D的各个为球状的具有恢复力的树脂构件。
在环状地配置的4个弹性构件51D的内侧,设有可容纳弹性构件51D的一部分的空间S。此外,在4个弹性构件51D之中相邻的2个弹性构件51D之间,设有空间S。
图12是示出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在图12中的上边示出环状地构成的弹性构件50E。在下边示出各个构成环状的弹性构件50E的一部分那样的形状的4个弹性构件51E(51Ea、51Eb、51Ec、51Ed)。4个弹性构件51E与上述的弹性构件51同样地在周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即可。弹性构件50E、51E是片状的具有恢复力的树脂构件。弹性构件50E、51E的表面上具有凹凸。具体地,在弹性构件50E、51E的表面上设有多个较小的突起55E。通过设有这样的突起55E等而具有凹凸,在弹性构件50E、51E被压缩时的弹性构件50E、51E的变形的方式与没有凹凸的情况下相比发生变化。因此,可以使由振动发生装置1产生的振动变化。
在环状地构成的弹性构件50E,环状地配置的弹性构件51E的内侧设有可容纳弹性构件50E、51E的一部分的空间S。此外,在4个弹性构件51E之中相邻的2个弹性构件51E之间,设有空间S。
图13是示出第6变形例所涉及的弹性构件的透视图。
在图13中的上边示出环状地构成的弹性构件50F。弹性构件50F是具有恢复力的树脂构件。弹性构件50F具有环状地构成的片状的环状部55F、从环状部55F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突出部56F。突出部56F的各个具有沿弹性构件50F的径方向延伸的肋形状。
在环状地构成的弹性构件50F的内侧设有可容纳弹性构件50F的一部分的空间S。此外,在多个突出部56F之中相邻的2个突出部56F之间设有空间S。
弹性构件50F例如以突出部56F的上部与板30接触的状态使用。在板30向下方变位时,各个的突出部56F在上下方向上被压缩。突出部56F彼此在周方向离开,由于具有突出部56F在周方向可变形的空间,所以各突出部56F在上下方向上易于被压缩。因此,利用一体形成的弹性构件50F,与使用多个弹性构件的情况下同样地,可以增大相对于磁吸引力的强度的板30的变位量,还可以使线圈40发生的热散热。
而且,是使用环状地构成的弹性构件,还是将多个弹性构件在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相应于振动发生装置1的用途等适宜地选择即可。如上述地,在将多个弹性构件在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情况下,可以增大相对于磁吸引力的强度的板30的变位量,还可以使线圈40发生的热散热。另一方面,在使用环状地构成的弹性构件的情况下,在弹性构件的内侧和外侧,可以消除板30和凸缘部15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以防止发生异物等进入弹性构件的内侧的区域而防碍板30的变位那样的问题。
[对振动发生装置1的安装结构的说明]
图14是示出振动发生装置1的向电子设备1001的安装结构的图。
在图14中,对细部的结构为便于进行说明而简略化示出。在图14中,示出了在线圈40中没有电流流动的状态。
在电子设备1001中,力传感器(第3弹性构件的一例)1040配置于接触构件1020和壳体1010(筐体,箱体)之间。即,接触构件1020经由力传感器1040固定于壳体1010。在将接触构件1020向壳体1010施压的力施加于接触构件1020时,力传感器1040将该力检测出。力传感器1040用具有弹性的弹性构件形成。而且,也可以取代力传感器1040,或者与力传感器1040一起,将板簧,盘簧,橡胶、合成树脂等的弹性构件配置于接触构件1020和壳体1010之间。
振动发生装置1以板30的上面与接触构件1020的下面相对的取向,固定于接触构件1020。基部10例如以在凸缘部15的上面和接触构件1020之间夹着垫片1091的状态,利用以从凸缘部15的下侧向上方贯通孔部11以及垫片1091的方式插入的螺钉1090,固定于接触构件1020。
在振动发生装置1的基部10的与壳体1010相对的下面和壳体1010的底面的与振动发生装置1相对的上面之间设有间隙。
板30在相对于基部10的远近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可与接触构件1020接触以及离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40中没有电流流动的状态下,板30的上面与接触构件1020的下面接触。在如此板30与接触构件1020接触时,弹性构件51相比自然状态(没有施加使板30远近(远离、接近)基部10的力的状态)压缩。换言之,支承与接触构件1020接触的板30的弹性构件51变形。即,以通过使板30与接触构件1020接触而将板30稍微压靠向基部10的状态,将振动发生装置1固定于接触构件1020。在振动发生装置1固定于接触构件1020,板30与接触构件1020接触的状态下,弹性构件51在相对于基部10的远近方向上,将板30向接触构件1020施力,板30对接触构件1020起作用。
图15是示出在线圈40中电流流动着的状态下的振动发生装置1的图。
在线圈40中电流流动时,板30变位而接近基部10。此时,基部10的位置并不变化。即,此时,如图15所示,成为板30从接触构件1020离开(隔开)的状态。
之后,当停止在线圈40中流动的电流时,磁吸引力消失。如此,通过弹性构件51的恢复力对板30向上方施力,板30朝向接触构件1020变位。当板30变位到与接触构件1020接触时,板30在与接触构件1020接触的状态下停止,返回到图14所示的状态。
如此,通过重复在线圈40中电流流动或者停止电流,重复发生图14所示状态和图15所示状态。当板30重复往复变位时,发生因接触构件1020对板30起到的反作用而导致的振动,振动被传递给接触构件1020。因为接触构件1020经由作为弹性构件的力传感器1040与壳体1010连接,所以容许接触构件1020相对于壳体1010的若干变位。由于振动也传递到壳体1010,所以可以让使用电子设备1001的用户感到振动。
而且,在停止在线圈40中流动的电流而使板30与接触构件1020接触时,板30可以较猛的势头碰撞接触构件1020。由于可以对接触构件1020产生冲击,可以使用户感到像喀哒感那样的比较特有的感触。
而且,振动发生装置1的安装结构不限于此。此外,振动发生装置1除了电子设备1001也可以用于各种的电子设备。
例如,振动发生装置1也可以不是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接触构件侧,而是安装于壳体侧。
图16是示出振动发生装置1的安装结构的第1变形例的透视图。图17是示出振动发生装置1的安装结构的第1变形例的截面图。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电子设备1201例如是所谓的智能手机,包括接触构件1020、壳体1210、力传感器1040和振动发生装置1。电子设备1201与上述的电子设备1001不同,振动发生装置1不是安装于接触构件1020侧,而是安装于壳体1210侧。
如图17所示,在壳体1210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安装振动发生装置1的、在中央部具有凹部1214的安装部1212。安装部1212为了支承振动发生装置1的凸缘部15而相比凹部1214隆起。振动发生装置1在以凸缘部15的孔部11所设置的部位承载于安装部1212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通过以从上侧贯通孔部11的方式安装螺钉1090,而安装于安装部1212。
在本变形例中,从安装部1212的上面到凹部1214的上面的尺寸比从振动发生装置1的凸缘部15的下面到凹部14的下面的尺寸大一些。如此,在振动发生装置1的与壳体1210相对的面(在此指凹部14的下面)和壳体1210的与振动发生装置1相对的面(在此指凹部1214的上面)之间设有间隙。
振动发生装置1的板30通过接触构件1020夹着弹性构件1205(第2弹性构件)。即,弹性构件1205设置于板30和接触构件1020之间。此外,弹性构件1205直接或者经由粘接剂等的其他构件连接或者固定于板30和接触构件1020。弹性构件1205是具有缓冲性的构件。弹性构件1205例如是橡胶、合成树脂等的树脂构件。通过设置有弹性构件1205,由振动发生装置1产生的振动用弹性构件1205缓冲若干并传递到接触构件1020。此外,在组装壳体1210、力传感器1040以及接触构件1020时,壳体1210和接触构件1020之间的尺寸的公差变得比较大时,可以用弹性构件1205容许该公差,可以向接触构件1020施加伴随板30变位的力。
根据需要,也可以不设弹性构件1205,将板30直接或者经由粘接剂等的其他构件连接或者固定于接触构件1020。
图18是示出振动发生装置的安装结构的第2变形例的平面图。图19是沿图18的C-C线的截面图。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电子设备1601是例如所谓的平板(タブレット)型的电子计算机,包括接触构件1620、壳体1610、弹性构件1640和振动发生装置1。接触构件1620是触控面板。弹性构件1640例如是橡胶、合成树脂等的弹性构件,配置于接触构件1620和壳体1610之间。弹性构件1640例如以包围接触构件1620的外周部的方式配置。
如图18所示,在电子设备1601中,振动发生装置1固定于接触构件1620的外周部。即,振动发生装置1以板30与接触构件162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连接于接触构件1620。如图19所示,在振动发生装置1的基部10的表面和壳体1610的内面之间设有间隙。在图19中,振动发生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图示省略。
如此,即使在振动发生装置1固定于接触构件1620的外周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振动发生装置1产生的振动向接触构件1620传递,可以利用振动发生装置1。
图20是示出电子设备的一变形例的透视图。
如图20所示,电子设备1401例如是汽车的方向盘。电子设备1401在连接中心1405(毂)和把手1403的3个辐部1407的各个上都具有接触构件1420。各个的接触构件1420例如是聚集了多个用于进行关于汽车的各种功能的选择、调整的操作开关的操作输入部。振动发生装置1安装于各个接触构件1420的背部。通过使用振动发生装置1,在各接触构件1420的操作开关被操作时发生与其相应的振动,可以赋予用户关于操作的反馈。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第1实施方式,振动发生装置1是具有基部10、线圈40、板30、弹性构件51的薄型的结构。因此,可以使具有比较大的振动面的振动发生装置1小型化。在振动发生装置1中,由于用基部10和板30构成磁回路,所以可以效率良好地发生较大的振动。由于在基部10上设有凸缘部15,以与凸缘部15相对的方式设有板30,可以使得在成为磁极部的凸缘部15和板30之间不易泄漏磁通(可降低磁阻),而发生较大的振动。
在板30和基部10之间,配置多个上下尺寸(厚度)相等的弹性构件51。因此,可以使板30保持水平姿势地变位。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的振动发生装置的基本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进行重复说明。对于与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形状或者功能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有时省略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配置的方式、基部的构成等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图21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101的平面图。图22是沿图21的E-E线的截面图。
在图21中,为了说明振动发生装置101的内部结构,省略板30的图示。即,对于在本来的振动发生装置101的平面图中由板30隐藏起来的构成构件,在图21中也用实线示出。
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振动发生装置101具有基部110、板30、线圈40、弹性构件151(151a、151b、151c、151d、151m)。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基部110上安装有中央凸部120、外凸部125。中央凸部120与第1实施方式的凸部20同样地,配置于基部110的凹部14的中央部的凹入部17。外凸部125是环状的构件。外凸部125在线圈40的外周的外侧以包围线圈40的外周的方式形成并配置。在基部110的凹部14的底部14a,形成有固定外凸部125的环状的凹入部117b。中央凸部120和外凸部125与凸部20同样地用磁性体形成。例如,中央凸部120和外凸部125用铁制成。伴随着在线圈40中电流流动,基部110励磁,中央凸部120的上部和外凸部125的上部分别成为磁极部。
中央凸部120和外凸部125以各自的上面成为与基部110的上面相同高度的方式形成。板30以板30的外周部与外凸部125的上面相对的方式配置。而且,在基部110中,没有设置如第1实施方式中那样的,以包围凹部14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较宽的凸缘部15,仅设有孔部11的凹部14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以凸缘状扩宽。
在中央凸部120的上面的中央部,形成有配置弹性构件151m(以下,有时特别地称为中央弹性构件151m)的凹入部120a。此外,在外凸部125上,形成有配置弹性构件151a、151b、151c、151d(以下,有时特别地统称为外弹性构件151)的4处的凹入部126。在第2实施方式中,外弹性构件151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构件51同样地在周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并列配置。凹入部120a、126的深度例如均等,但不限于此,凹入部120a的深度和凹入部126的深度也可以不同。
在基部110中,在配置中央凸部120的凹入部17和配置外凸部125的凹入部117b之间,设有向上方鼓起一些的线圈配置部116。在线圈配置部116的上方,配置有线圈40。由此,可以在根据需要使线圈40的体积变小的同时,构成具有一定的大小的振动面的振动发生装置1。此外,在由基部110和板30构成的磁回路中,可以防止底部14a部分中的磁通发生饱和。此外,为了将线圈40的上面和中央凸部120的上面调整为相同的高度,也可以设置线圈配置部116。
在线圈40的上面配置具有绝缘性的膜(树脂膜)145。此外,在线圈40的下面在与线圈配置部116之间,配置具有绝缘性的膜(树脂膜)146。具有绝缘性的膜(树脂膜)145、146例如是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构件。由此,可以可靠地确保在线圈40和基部110之间,线圈40和板30之间的绝缘。
在第2实施方式中,基部110具有中央凸部120和外凸部125,以板30的外周部与外凸部125的上面相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由板30、基部110的中央凸部120、外凸部125以及底部14a部分构成磁回路。因此,可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使振动发生装置101起作用。第2实施方式中的振动发生装置101与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同样地可以用于各种的电子设备。
作为外凸部125,可以使用宽度比较宽的,与其相应地,可以增大板30的直径,扩大振动面,与此同时可以提高振动发生装置101的效率。
此外,由于在中央凸部120和外凸部125上形成有凹入部120a,126,所以可以减小板30和基部110的上面之间的间隔,并且,可以确保弹性构件151的上下方向的高度较长。在使板30向基部110变位而压缩弹性构件151时,随着板30的变位量变大,与此相对抗的弹性构件151所发生的力变大的程度增加,但是该程度在自然状态下的弹性构件15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越长时越小。因此,在线圈40中电流流动时,可以使在板30和基部110之间作用的磁吸引力的大小增大,并且,可以容易地将弹性构件151压缩。
中央弹性构件151m伴随着板30相对于基部110向下方的变位,在径方向展宽的同时变形、被压缩。因此,板30在板30的中央部被稳定地支承,所以在板30沿上下方向重复变位时,板30不易向水平方向变位。因此,可以稳定地发生振动。
图2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的图。
如图23所示,振动发生装置201具有基部210、板30、线圈40和弹性构件151b、151d。振动发生装置201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1相比较,主要在不具有中央弹性构件151m这一点、以及不具有线圈配置部116这一点不同。而且,图23中示出了通过多个弹性构件151之中的弹性构件151b,151d的截面。
基部210具有凸部20、外凸部125和垫片228。凸部20配置于凹部14的底部14a的凹入部17。外凸部125配置于在底部14a形成的环状的凹入部117b。垫片228在凸部20和外凸部125之间配置于底部14a之上。垫片228具有:具有比外凸部125的内径稍小的外径、比凸部20的外形稍大的内径的环形状。垫片228与凸部20、外凸部125同样地用磁性体构成。例如,垫片228用铁制成。通过将垫片228用磁性体形成,可以提高磁回路的磁效率,可以增大振动发生装置1所产生的振动的振幅。线圈40以及绝缘膜145、146配置于垫片228之上。而且,垫片228也可以为树脂等的非磁性体。作为垫片228,也可以使用具有绝缘性的构件,以可以更可靠地确保线圈40的绝缘。
在振动发生装置201中,也用板30和基部210的凸部20、外凸部125、底部14a构成磁回路。因此,可以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使振动发生装置201起作用。而且,振动发生装置201虽然不具有中央弹性构件151m,但可以通过设置其他弹性构件151,使振动发生装置201起作用。也可以设置中央弹性构件151m,使板30更稳定地沿上下方向变位。
[第3实施方式]
图24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401的平面图。图25是沿图24的G-G线的截面图。
如图24以及图25所示,振动发生装置401具有基部410、板430、线圈40和弹性构件151(151a,151b,151c,151d,151m)。线圈40以及配置于其上下的绝缘膜145、146以及弹性构件151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所以省略说明。
在第3实施方式中,基部410具有铁心420、底板411。
铁心420是磁性体。铁心420例如用铁制成。铁心420整体上例如具有圆柱形状。铁心420具有从上面向下方凹下的槽部428。由此,从槽部428看设有向上方突出的中央凸部421和外凸部425。即,中央凸部421和外凸部425用一个构件构成。
线圈40与绝缘膜145、146一起配置于槽部428的内部。中央凸部421以及外凸部425在振动发生装置401中起到与第2实施方式中的中央凸部120以及外凸部125同样的作用。即,伴随着在线圈40中电流的流动,铁心420励磁,中央凸部421的上部和外凸部425的上部各自成为磁极。
底板411是例如大致在平面视图中正方形的板状构件。铁心420所配置的部分呈从周边部凹下的凹入部414。铁心420配置于凹入部414。此外,在底板411的前方形成有配置端子(未示出)的突出部419。例如,在铁心420的槽部428的下面或者侧面的一部分上,设有在其与铁心420的外表面之间贯通的贯通孔或者缺口部(未示出),通过贯通孔或者缺口部,将线圈40的导线引导至突出部419。
底板411可以例如用铁等的磁性体形成,也可以用树脂等的其他构件构成。通过用磁性体形成底板411,可以提高磁回路的磁效率,增大振动产生装置1所产生振动的振幅。此外,底板411也可以例如是电路基板等。底板411也可以不一定要设有凹入部414、突出部419。
弹性构件151配置于中央凸部421的上面以及外凸部425的上面。在弹性构件151之上,配置有圆盘状的板430。由此,用板430、具有中央凸部421和外凸部425的铁心420构成磁回路。设有槽部428的部分的铁心420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确保得比较大。因此,在磁回路中,磁通不易发生饱和。
而且,在底板411的角部,设有以上下方向成为纵长方向的方式配置的棒状的支承部461。此外,在板430的上面,设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462。在支承部461和突出部462上架设有环状的橡胶构件465。由此构成相对于基部410保持板430的保持结构460。保持结构460例如分别设置于振动发生装置401的右前部、右后部、左前部和左后部。由此,可以防止板430脱落,以各种用途、姿势使用振动发生装置401。
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用板430、具有中央凸部421以及外凸部425的铁心420构成磁回路。因此,可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使振动发生装置401起作用。第3实施方式中的振动发生装置401与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同样地可以用于各种的电子设备。
[第4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中的振动发生装置的基本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因此在此不重复说明。对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形状或者功能实质上同样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有时省略说明。
图26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601的截面图。
如图26所示,振动发生装置601具有基部10、板630、线圈40、弹性构件51(51a,51b)。弹性构件51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凸缘部15上沿周方向并列配置有多个。在板630的与基部10相对的面上,设有突出部635。突出部635以与基部10的凸部620相对的方式配置。而且,凸部620的沿上下方向的高度以突出部635向下方突出的量变低。
在第4实施方式中,也由板630的突出部635以及外周部、基部10的凸部620、底部14a以及凸缘部15构成磁回路。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使振动发生装置601起作用。板630的突出部635作为配重起作用。即,在板630上设有作为配重的突出部635,由于板630比较重,可以发生更大的振动力。
而且,配重也可以配置于板630的下面以外的面。此外,作为不同于板630的构件而构成的配重,也可以安装于板630。
图26所示的线圈40的上面与凸缘部15的上面相同的高度。如此,可以通过使线圈40的厚度增加,而使磁吸引力增加。而且,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线圈40的上面设为与凸部620的上面相同的高度。
[第5实施方式]
第5实施方式中的振动发生装置的基本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进行重复说明。对于与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形状或者功能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有时省略说明。
图27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701的截面图。
如图27所示,振动发生装置701具有基部710、板730、线圈40和弹性构件751(751a,751b)。
板730具有其外周端部732弯曲的结构。即,外周端部732从顶面部731向线圈40弯曲。外周端部732从作为水平部分的顶面部731向下方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730的外周端部732相比基部710的外周端部靠内侧。具体地,外周端部732相比基部710的凹部14的外周端部即侧壁部14b靠内侧。板730以外周端部732嵌入基部710的凹部14的方式安装于基部710侧。外周端部732嵌入线圈40的外周侧面和基部710的侧壁部14b之间。在外周端部732的下端部和基部710的凹部14的底部14a的上面之间,配置有弹性构件751。弹性构件751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构件51同样地将板730相对于基部710支承。
在第5实施方式中,用板730和基部710构成磁回路。因此,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使振动发生装置701起作用。由于板730的外周端部732邻近基部710的底部14a、侧壁部14b,所以在板730和基部710之间磁通泄漏减少(磁阻降低)。因此,可以提高振动发生装置701的效率。
[第6实施方式]
图28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801的透视图。图29是对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801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28以及图29,振动发生装置801整体上具有长方体形状。振动发生装置801具有基部810、板830、线圈840和弹性构件851(851a、851b)。
基部810具有在左右两侧形成了孔部11的凸缘部815,在两凸缘部815间的中央部分具有向下方凹入的凹部814。凹部814具有左右方向比前后方向长的矩形形状。在凹部814配置有铁心820。在铁心820的周围配置有线圈840。铁心820和线圈840例如与凹部814的形状相应地,形成为左右方向长的椭圆形状(包含将2个半圆弧彼此用2根线段连结的形状)。
板830具有作为水平部分的顶面部831、在右端部以及左端部从顶面部831向线圈840的方向弯曲的2个弯曲部832。弯曲部832相比基部810的外周端部靠内侧。具体地,弯曲部832相比基部810的凹部814的侧壁部814a靠内侧。板830以弯曲部832的下端部嵌入基部810的凹部814的方式安装于基部810侧。弯曲部832的下端部嵌入线圈840的外周侧面和基部810的侧壁部814b之间。在弯曲部832的下端部和基部810的凹部814的上面之间,配置有弹性构件851。弹性构件851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构件51同样地将板830相对于基部810支承。
在第6实施方式中,用板830和基部810构成磁回路。因此,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使振动发生装置801起作用。板830的弯曲部832邻近基部810的凹部814的上面并和侧壁部814b相对向,所以在板830和基部810之间的磁通泄漏少(磁阻降低)。因此,可以提高振动发生装置801的效率。
振动发生装置801的基部810、板830等的构件可以用直线性的弯曲加工等容易地制造。
图30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901的透视图。图31是对第6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901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30以及图31,振动发生装置901具有和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发生装置801基本相同的结构。在振动发生装置901中,取代板830,使用平板状的板930。代之以弹性构件851,在基部810的凸缘部815的上面配置有弹性构件951(951a、951b)。板930的右侧部、左侧部和凸缘部815相对向。弹性构件951以由板930的右侧部、左侧部和凸缘部815夹着的方式配置。
在振动发生装置901中,基部810的凸缘部815成为磁极部,用板930和基部810构成磁回路。因此,可以与振动发生装置801同样地使振动发生装置901起作用。板930的左右的两侧部与凸缘部815相对向,所以在板930和基部810之间磁通泄漏变少(磁阻降低)。因此,可以提高振动发生装置901的效率。
[其他]
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其变形例中的个别的特征点适宜地组合来构成振动发生装置。例如,图18所示的振动发生装置1的外形也可以设成图4所示的圆盘形状,也可以设成后述图28所示的长方体形状。此外,也可以将图18所示的振动发生装置1适宜变更为从第2实施方式到第6实施方式的振动发生装置101、201、401、601、701、801、901中的任一。
作为其他构件,可以列举粘接剂、前述的弹性构件、树脂构件等的公知的构件。
振动发生装置不限于上述例示的薄型或者小型的。也可以构成基本的构成相同的大型振动发生装置。
振动发生装置不限于上述类型的电子设备,可以使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例如,在个人计算机及其周边装置,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的家用电器及用于对其操作的遥控器等的电子设备,用于运输用设备的电子设备,用于建筑物等的电子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中,可以使用振动发生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所有的方面都应理解为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所示,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同等的含义与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接触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安装部、和振动发生装置,
所述振动发生装置包括:
基部,其具有由磁性体形成的凸部、供所述凸部设置的凹部;
包围所述凸部的环状线圈;
与所述基部对置、并由磁性体形成的板,
弹性构件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构件连接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板,
所述板和所述基部构成磁回路,
在所述凸部和所述板之间形成有磁间隙,
在所述基部设有凸缘部,
在所述安装部安装有所述凸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板的、相对于所述基部位于相反侧的面上,配置有配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包括相对于所述基部支承所述板的弹性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与所述壳体相对的所述基部的面和与该基部相对的所述壳体的面之间设有规定的间隙。
5.一种振动发生装置,其包括:
基部;
安装于所述基部的环状线圈;
由磁性体形成的板;
相对于所述基部支承所述板的弹性构件,
所述板具备与所述基部相对的面以及设置于该面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为配重,
在径向上,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环状线圈的内侧,
所述弹性构件为具有恢复力的可变形的凝胶状的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发生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在径向上可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振动发生装置,其中:
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内侧,设有可容纳变形了的该弹性构件的一部分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振动发生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为环状。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振动发生装置,其中:
在径向上,所述环状线圈的内周面与所述突出部的外周面相对。
10.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壳体、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振动发生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54934.7A CN113395374B (zh) | 2016-11-28 | 2017-11-27 | 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30689A JP6657058B2 (ja) | 2016-11-28 | 2016-11-28 | 電子機器 |
JP2016-230689 | 2016-11-28 | ||
CN202110654934.7A CN113395374B (zh) | 2016-11-28 | 2017-11-27 | 电子设备 |
CN201711204000.3A CN108124027B (zh) | 2016-11-28 | 2017-11-27 | 电子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204000.3A Division CN108124027B (zh) | 2016-11-28 | 2017-11-27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95374A CN113395374A (zh) | 2021-09-14 |
CN113395374B true CN113395374B (zh) | 2023-10-24 |
Family
ID=6211798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54934.7A Active CN113395374B (zh) | 2016-11-28 | 2017-11-27 | 电子设备 |
CN201711204000.3A Active CN108124027B (zh) | 2016-11-28 | 2017-11-27 | 电子设备 |
CN202110653372.4A Active CN113395372B (zh) | 2016-11-28 | 2017-11-27 | 电子设备 |
CN202110655040.XA Active CN113395375B (zh) | 2016-11-28 | 2017-11-27 | 振动发生装置及具有该振动发生装置的电子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204000.3A Active CN108124027B (zh) | 2016-11-28 | 2017-11-27 | 电子设备 |
CN202110653372.4A Active CN113395372B (zh) | 2016-11-28 | 2017-11-27 | 电子设备 |
CN202110655040.XA Active CN113395375B (zh) | 2016-11-28 | 2017-11-27 | 振动发生装置及具有该振动发生装置的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10727726B2 (zh) |
JP (1) | JP6657058B2 (zh) |
CN (4) | CN113395374B (zh) |
DE (1) | DE1020171280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29854B2 (ja) | 2012-05-22 | 2016-11-24 |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 振動子及び振動発生器 |
JP6657058B2 (ja) * | 2016-11-28 | 2020-03-04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6664691B2 (ja) * | 2016-11-28 | 2020-03-13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8880169A (zh) * | 2018-08-03 | 2018-11-23 |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线性振动电机 |
JP7266041B2 (ja) | 2018-08-29 | 2023-04-27 |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操作装置及び振動発生装置 |
JP2021183295A (ja) * | 2018-08-29 | 2021-12-02 |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操作装置及び振動発生装置 |
JP7222661B2 (ja) * | 2018-10-31 | 2023-02-15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振動呈示装置 |
JP2020187573A (ja) * | 2019-05-15 | 2020-11-19 | エヌ・ティ・ティ・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力覚モジュール及び触覚装置 |
CN111913059A (zh) * | 2020-06-30 | 2020-11-10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触觉反馈测试装置 |
JP2022117327A (ja) * | 2021-01-29 | 2022-08-10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振動提示装置 |
CN217775243U (zh) * | 2021-08-13 | 2022-11-1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马达组件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1118A (zh) * | 1998-02-06 | 2001-04-11 |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 电磁式驱动器及其安装构造 |
CN1354050A (zh) * | 2000-11-20 | 2002-06-19 | 帝国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 振动发生器 |
JP2002336786A (ja) * | 2001-05-18 | 2002-11-26 |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
CN1697709A (zh) * | 2003-06-03 | 2005-11-16 | 索尼株式会社 | 振动发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01058092A (zh) * | 2006-04-17 | 2007-10-24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振动产生装置 |
CN101239352A (zh) * | 2006-10-23 | 2008-08-13 | 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 | 振动体 |
CN101601309A (zh) * | 2007-02-02 | 2009-12-09 |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 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 |
CN104467523A (zh) * | 2013-09-20 | 2015-03-25 |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 直线驱动装置、电子设备及身体装饰品 |
CN104511416A (zh) * | 2013-09-30 | 2015-04-15 |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 振动致动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45525A (en) * | 1967-10-03 | Adjustable electric magnetic vibrator | ||
US2759113A (en) | 1953-10-28 | 1956-08-14 | Lionel Corp | 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ic motors |
US2926615A (en) | 1954-01-28 | 1960-03-01 | Acf Ind Inc | Electro-dynamic fuel pump |
US3067404A (en) | 1958-11-06 | 1962-12-04 | Jersey Prod Res Co | Vibration detector |
US3312841A (en) * | 1963-10-22 | 1967-04-04 | Shinko Electric Co Ltd | Electromagnetic vibrator |
US3404299A (en) * | 1966-04-20 | 1968-10-01 | James H. Macblane | Electromagnetic conveyor motor |
US3733500A (en) * | 1972-03-01 | 1973-05-15 | G Mushrush | Adjustable electromagnetic vibrator |
JPH05176498A (ja) * | 1991-12-20 | 1993-07-13 | Secoh Giken Inc | 振動発生装置 |
JPH11472A (ja) | 1997-06-12 | 1999-01-06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コンピュータゲームコントローラ |
JP2002051516A (ja) | 2000-07-28 | 2002-02-15 |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 環状コイルを用いたブラシレス小型偏平振動モータ |
JP3949912B2 (ja) * | 2000-08-08 | 2007-07-2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携帯型電子機器、電子機器、振動発生器、振動による報知方法および報知制御方法 |
JP2002192073A (ja) | 2000-12-22 | 2002-07-10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振動発生器 |
JP2003039019A (ja) * | 2001-07-27 | 2003-02-12 | Nippon Acr Kk | 電磁振動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FI20020283A (fi) | 2001-08-17 | 2003-02-18 | Samsung Electro Mech | Monitoimielin |
US6924965B2 (en) | 2001-12-29 | 2005-08-02 | Magnasource, Llc | Electro magnetically-operated devic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JP3987011B2 (ja) | 2003-06-03 | 2007-10-0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振動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06139371A (ja) * | 2004-11-10 | 2006-06-01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入力装置 |
US20060097996A1 (en) * | 2004-11-10 | 2006-05-11 | Alps Electric Co., Ltd. | Input device |
JP4305454B2 (ja) * | 2005-10-06 | 2009-07-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
JPWO2008146678A1 (ja) | 2007-05-23 | 2010-08-1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
US8816981B2 (en) * | 2009-08-31 | 2014-08-26 | Nissha Printing Co., Ltd. | Mount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with vibration function |
JP2012043362A (ja) * | 2010-08-23 | 2012-03-01 | Kyocera Corp | 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
JP2012114772A (ja) * | 2010-11-26 | 2012-06-14 | Toshiba Corp | 固体撮像装置 |
US9753536B2 (en) * | 2011-02-24 | 2017-09-05 | Kyocera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
WO2012161061A1 (ja) | 2011-05-23 | 2012-11-29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触覚提示装置 |
KR101250288B1 (ko) | 2011-09-29 | 2013-04-03 | (주)엠투시스 | 햅틱 엑추에이터 |
WO2013059196A1 (en) | 2011-10-17 | 2013-04-25 | The Guitammer Company | Vibration transducer and actuator |
US9148716B2 (en) * | 2012-01-12 | 2015-09-29 |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 Vibration speaker |
JP6049266B2 (ja) | 2012-01-30 | 2016-12-21 |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 振動発生器 |
JP2013161384A (ja) * | 2012-02-08 | 2013-08-19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入力装置 |
KR101242525B1 (ko) | 2012-07-19 | 2013-03-12 | (주)엠투시스 | 햅틱 액추에이터 |
JP5820846B2 (ja) * | 2013-07-11 | 2015-11-24 |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 振動デバイス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電子機器 |
US9800179B2 (en) | 2013-09-20 | 2017-10-24 |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 Linear driv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human body fitting article both employing such linear driving device |
JP2015070729A (ja) | 2013-09-30 | 2015-04-13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情報端末処理装置及び振動発生装置 |
JP6247113B2 (ja) * | 2014-02-20 | 2017-12-13 | 日本電産セイミツ株式会社 | 振動モータ |
JP2015202465A (ja) | 2014-04-15 | 2015-11-16 |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 振動子付ホルダ及び振動発生器 |
US9411380B2 (en) * | 2014-05-26 | 2016-08-09 | Apple Inc. | Portable computing system |
CN110277892B (zh) | 2014-07-30 | 2022-03-22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线性致动器 |
JP6307379B2 (ja) | 2014-07-30 | 2018-04-04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6296505B2 (ja) | 2014-11-14 | 2018-03-20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振動発生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
KR101686090B1 (ko) * | 2014-12-15 | 2016-12-14 |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 진동발생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JP5950139B1 (ja) * | 2015-03-04 | 2016-07-13 | Smk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の振動発生装置 |
EP3326725B1 (en) * | 2015-07-24 | 2020-07-08 | Alps Alpine Co., Ltd. | Vibration-generating device and operation feel-imparting input device using said vibration-generating device |
CN105553217B (zh) | 2016-02-27 | 2019-12-13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振动马达 |
JP6657058B2 (ja) * | 2016-11-28 | 2020-03-04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6664691B2 (ja) * | 2016-11-28 | 2020-03-13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DE202018101900U1 (de) * | 2018-04-09 | 2018-04-17 | Preh Gmbh | Berührempfindliches Eingabegerät mit in Maximalmagnetisierung betriebenem, elektromagnetischem Aktuator |
-
2016
- 2016-11-28 JP JP2016230689A patent/JP665705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1-27 CN CN202110654934.7A patent/CN113395374B/zh active Active
- 2017-11-27 CN CN201711204000.3A patent/CN108124027B/zh active Active
- 2017-11-27 US US15/822,465 patent/US107277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1-27 CN CN202110653372.4A patent/CN113395372B/zh active Active
- 2017-11-27 CN CN202110655040.XA patent/CN113395375B/zh active Active
- 2017-11-28 DE DE102017128068.5A patent/DE102017128068A1/de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6-19 US US16/906,260 patent/US11031854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4-22 US US17/237,782 patent/US11539278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1-21 US US18/057,428 patent/US11831213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10-18 US US18/489,238 patent/US20240072626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1118A (zh) * | 1998-02-06 | 2001-04-11 |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 电磁式驱动器及其安装构造 |
CN1354050A (zh) * | 2000-11-20 | 2002-06-19 | 帝国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 振动发生器 |
JP2002336786A (ja) * | 2001-05-18 | 2002-11-26 |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
CN1697709A (zh) * | 2003-06-03 | 2005-11-16 | 索尼株式会社 | 振动发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01058092A (zh) * | 2006-04-17 | 2007-10-24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振动产生装置 |
CN101239352A (zh) * | 2006-10-23 | 2008-08-13 | 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 | 振动体 |
CN101601309A (zh) * | 2007-02-02 | 2009-12-09 |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 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 |
CN104467523A (zh) * | 2013-09-20 | 2015-03-25 |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 直线驱动装置、电子设备及身体装饰品 |
CN104511416A (zh) * | 2013-09-30 | 2015-04-15 |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 振动致动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072626A1 (en) | 2024-02-29 |
CN113395375B (zh) | 2023-09-05 |
JP6657058B2 (ja) | 2020-03-04 |
CN113395372A (zh) | 2021-09-14 |
US20200321844A1 (en) | 2020-10-08 |
CN113395372B (zh) | 2023-10-24 |
DE102017128068A1 (de) | 2018-05-30 |
CN113395375A (zh) | 2021-09-14 |
US11031854B2 (en) | 2021-06-08 |
US20230092552A1 (en) | 2023-03-23 |
CN113395374A (zh) | 2021-09-14 |
CN108124027A (zh) | 2018-06-05 |
US10727726B2 (en) | 2020-07-28 |
US20180152090A1 (en) | 2018-05-31 |
CN108124027B (zh) | 2021-07-02 |
US11539278B2 (en) | 2022-12-27 |
JP2018086622A (ja) | 2018-06-07 |
US11831213B2 (en) | 2023-11-28 |
US20210242763A1 (en) | 2021-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95374B (zh) | 电子设备 | |
JP7152565B2 (ja) |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US20150137627A1 (en) | Vibration actuator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 |
JP6664691B2 (ja) |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US8692423B2 (en) | Vibrator | |
JP2016150285A (ja) | 振動発生器 | |
WO2017026373A1 (ja) |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及び該リニア振動モータを備える携帯電子機器 | |
CN107534376B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JP6839970B2 (ja) |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7346677B2 (ja) | 電子機器 | |
JP2024150625A (ja) |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16150284A (ja) | 振動発生器 | |
JP2016152662A (ja) | 可動子及び振動発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