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8331A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8331A
CN113348331A CN201980088077.XA CN201980088077A CN113348331A CN 113348331 A CN113348331 A CN 113348331A CN 201980088077 A CN201980088077 A CN 201980088077A CN 113348331 A CN113348331 A CN 113348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communication adapter
front surface
air conditioner
component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80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8331B (zh
Inventor
后藤卓哉
大场安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48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8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8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8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室内机(1)具备:背面壳体(10),其供热交换器(50)和电气部件箱(70)设置;前表面壳体(20),其能够装卸地设置于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侧;正面外观面板(30),其能够装卸地设置于前表面壳体的前表面侧;固定收纳部(21),其供通信适配器(150)固定;以及通信适配器的临时放置部(110)。固定收纳部设置于前表面壳体,以在取下了正面外观面板的状态下露出的方式设置。临时放置部用于临时放置通信适配器。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通信适配器的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内置有无线通信的通信适配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通信适配器通过电缆与设置于电气部件箱的控制部连接。通过经由通信适配器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来进行室内机的远程操作。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室内机在前表面格栅的前表面部设置有前方开口的箱状的收纳部。收纳部配置于电气部件箱的附近。通信适配器收纳在该收纳部。在通信适配器连接有线束即通信电缆,通信电缆经由形成于电气部件箱的维修盖的开口,被引绕至电气部件箱的内部,与安装于电气部件箱内部的控制基板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183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室内机中,通信适配器的收纳部设置为与电气部件箱邻接,且通信电缆的移动被维修盖的开口的外周缘部限制。因此,用户、维修人员在维护时,在取下收纳于收纳部的通信适配器后,该通信适配器被通信电缆拉拽,而不能自由地手持通信适配器。因此,通信适配器的外表面所记载的信息的确认、以及通信适配器的设定变得困难,要求作业性的改善。另一方面,可以想到延长通信电缆,以使得用户、维修人员能够将通信适配器从收纳部取下并自由地手持的方案。然而,若加长通信电缆,则在室内机的组装时以及室内机的维护时,因通信电缆的长度引起通信适配器晃动,使组装作业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有通信适配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且使组装作业性提高的室内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背面壳体,其供热交换器和电气部件箱设置;前表面壳体,其在上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侧,能够装卸地设置于上述背面壳体;正面外观面板,其在上述前表面壳体的前表面侧,能够装卸地设置于上述前表面壳体;固定收纳部,其设置于上述前表面壳体,供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适配器固定,并且以在取下了上述正面外观面板的状态下露出的方式设置;以及临时放置部,其用于临时放置上述通信适配器。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能够在室内机的组装时、以及维护时,将从固定收纳部取下的通信适配器暂时设置于临时放置部。因此,即使以在用户以及维修人员从固定收纳部取下了通信适配器时能够手持通信适配器自由地进行作业的方式将通信电缆设定得较长,在作业时也不会因通信电缆的长度引起通信适配器晃动。其结果,能够使室内机的组装时以及维护时的作业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右端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右端部的立体图。
图5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器的右端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通信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通信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露水飞溅防止部件的主视图。
图9是从右斜上方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露水飞溅防止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左斜上方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露水飞溅防止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右斜上方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通信适配器的固定收纳部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左斜上方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通信适配器的固定收纳部的立体图。
图13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的前表面壳体的上右端部的图。
图14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的前表面壳体的上右端部的图。
图15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位置维持部的立体图。
图16是从表面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表面壳体的开口部的盖的图。
图17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的右端部的图。
图18是针对用图17的线A-A切断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的端面从箭头方向表示钩形成部周边的图。
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中通信适配器临时放置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中通信适配器临时放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中前表面壳体的安装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中前表面壳体安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中前表面壳体安装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中通信适配器固定于固定收纳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中在将通信适配器固定于固定收纳部后安装有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中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有时各构成部件的大小以及形状与实际的装置不同。
实施方式<室内机>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剖视图。在图2中,左侧为室内机1的前表面侧,右侧为室内机1的背面侧。室内机1例如是安装于空调对象空间的壁面的壁挂型的室内机。室内机1具有背面壳体10、前表面壳体20、正面外观面板30、吹出口构造体40、热交换器50、送风风扇60以及电气部件箱70。另外,室内机1具有风扇马达80、下保持架81、上保持架82、上下风向调整板90、连接管52以及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背面壳体10是构成室内机1的背面的部件。前表面壳体20是构成室内机1的前表面的部件。前表面壳体20在热交换器50的前表面侧,能够装卸地设置于背面壳体10。由背面壳体10和前表面壳体20形成室内机1的外廓。正面外观面板30在前表面壳体20的前表面侧,能够开闭、且能够装卸地设置于前表面壳体20。
在室内机1的上部形成有吸入口1A。吸入口1A是用于将室内机1的外部的空气向室内机1的内部引导的开口。在室内机1的下部形成有吹出口1B。吹出口1B是用于将室内机1的内部的空气向室内机1的外部引导的开口。
热交换器50是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送风风扇60是用于生成从吸入口1A吸入并通过热交换器50且从吹出口1B吹出的空气流的风扇。
电气部件箱70是收纳为了进行室内机1的运转所需的各种电气部件的部件。在电气部件箱70内安装有省略图示的控制基板。吹出口构造体40具有排水盘41和风路构成部件42。排水盘41是接收在室内机1的运转中产生的排水的部件。如图2所示,排水盘41设置于比热交换器50靠下方的位置。风路构成部件42是用于将通过了热交换器50的空气向吹出口1B引导的部件。
上下风向调整板90设置于室内机1的前表面侧的下部。上下风向调整板90是能够转动地构成的部件,用于调整从吹出口1B向外部吹出的空气的上下的风向。连接管52配置于室内机1的背面侧的下部。连接管52是将室内机1与省略图示的室外机连接的管,且具有中空形状。
<固定收纳部以及露水飞溅防止部件>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右端部的立体图。在图3中示出了取下正面外观面板30,而露出前表面壳体20以及电气部件箱70的状态。在前表面壳体20的右端部,即配设有电气部件箱70的一侧的端部的上方,设置有通信适配器的固定收纳部21。在固定收纳部21收纳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适配器150。通信电缆153从通信适配器150延伸。在前表面壳体20,在位于电气部件箱70侧的部分安装有盖22。盖22以覆盖前表面壳体20的后述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在室内机1的出厂的时刻,通信适配器150固定于固定收纳部21。另外,在通信适配器150固定于固定收纳部21的状态下,室内机1进行运转。用户在安装有盖22的状态下,将通信适配器150从固定收纳部21取下,由此能够自由地目视确认通信适配器150的后述的底面以及侧面。对于用户将通信适配器150从固定收纳部21取下的形态,在后文中说明。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右端部的立体图。在图4中示出了取下正面外观面板30以及盖22后的状态。在前表面壳体20的右端部亦即电气部件箱70的左侧配置有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即,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配置于热交换器50的设置有电气部件箱70的一侧的端部与电气部件箱70之间。在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前表面设置有通信适配器150的临时放置部110以及电缆固定部120。从通信适配器150延伸的通信电缆153能够装卸地固定于电缆固定部120。在安装于背面壳体10的前表面壳体20,在与配置有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位置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开口部20A。上述的盖22以覆盖开口部20A的方式设置。此外,对于临时放置部110以及电缆固定部120的详细的结构,在后文中说明。
在通信适配器150固定于固定收纳部21的状态下,在经由电缆固定部120的通信适配器150与电气部件箱70之间的通信电缆153的引绕的路径中,通信电缆153具有不挠曲的长度。另外,通信电缆153的长度被设定为:在将通信适配器150从固定收纳部21取下,并将通信电缆153从电缆固定部120取下时,不妨碍对手持的通信适配器150的角度以及姿势进行改变的动作的长度。即,在将通信适配器150从固定收纳部21取下,并将通信电缆153从电缆固定部120取下的状态下,维修人员能够自由地目视确认通信适配器150的后述的底面以及侧面。
图5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器50的右端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风扇马达80是用于驱动图1以及图2所示的送风风扇60旋转的马达。风扇马达80以由下保持架81和上保持架82夹住的方式保持。下保持架81是保持风扇马达80的下部的部件,上保持架82是保持风扇马达80的上部的部件。
<露水飞溅防止部件>
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是防止在热交换器50的导热管51中弯曲成U字状的部分产生的水滴向室内机1的前表面侧飞散的部件。此外,通过上述的上保持架82,防止在导热管51的弯曲成U字状的部分产生的水滴向电气部件箱70侧飞散。
<通信适配器>
图6以及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通信适配器150的立体图。通信适配器150整体上具有立方体的形状。通信适配器150例如由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等的白色等且薄壁而具有透光性的材质形成。通信适配器150具有矩形的一对底面150A、150B。在底面150A以及150B印刷有通信设定等所需的各种信息。另外,通信适配器150的侧面由沿底面150A、150B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面、和沿底面150A、150B的短边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面构成。在图6以及图7示出了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面中的一个侧面150C。在图6中示出了沿短边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面中的一个侧面150D,在图6以及图7中示出了侧面150D、和沿短边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面中的另一个侧面150E。
在通信适配器150的侧面150D形成有电缆出口152。图3以及图4所示的通信电缆153经由电缆出口152从通信适配器150的内部引出。电缆出口152在底面150A以及底面150B的短边方向上,被定位在从短边方向的中央向侧面150C的相反侧的侧面侧移位的位置。
在之后的说明中,所谓通信适配器150以及通信适配器150的纵向,是指底面150A以及底面150B的长边方向,所谓通信适配器150的横向,是指与底面150A、150B垂直的方向,且与厚度方向一致。另外,所谓将通信适配器150纵置,是指以通信适配器150的纵向沿着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且底面150A以及底面150B沿着室内机1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通信适配器150。另外,所谓通信适配器150的横置,是指以通信适配器150的纵向沿着室内机1的横向,且底面150A以及底面150B沿着室内机1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通信适配器150。
<露水飞溅防止部件>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主视图。图9是从右斜上方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立体图。图10是从左斜上方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立体图。图9从图1以及图2所示的电气部件箱70侧示出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图10从图1以及图2所示的热交换器50侧示出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
在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中,室内机1的前表面侧的面101具有侧壁部111、第一肋112、第二肋113以及第三肋114。侧壁部111、第一肋112、第二肋113以及第三肋114设置为与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面101正交。侧壁部111、第一肋112、第二肋113以及第三肋114具有薄板状的形状,与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侧壁部111设置于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右端部,即电气部件箱70侧的端部。第一肋112设置于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左端部,即热交换器50侧的端部。第二肋113以及第三肋114设置于侧壁部111与第一肋112之间。
通过第一肋112、第二肋113以及第三肋114形成临时放置部110。通过第二肋113和侧壁部111形成电缆固定部120。即,临时放置部110形成于热交换器50侧,电缆固定部120形成于电气部件箱70侧。临时放置部110是供通信适配器150临时放置的部分。所谓通信适配器150的临时放置,是指在室内机1的组装的中途工序、以及维护时,在将前表面壳体20相对于背面壳体10进行装卸时,在与通常的运转时被固定收纳的固定收纳部21不同的位置暂时设置通信适配器150。电缆固定部120是固定通信电缆153的部分。
此外,可以根据室内机1内部的与周边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室内机1的内部设计,将临时放置部110配置于电气部件箱70侧,将电缆固定部120配置于热交换器50侧。
第一肋112具有横向支撑部112A和纵向支撑部112B。横向支撑部112A沿临时放置部110的上下方向延伸。横向支撑部112A在侧视时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形状,配置为与面101垂直的方向的长度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逐渐变短。纵向支撑部112B与横向支撑部112A的上端部连续。纵向支撑部112B与临时放置部110的横向平行地向电缆固定部120侧延伸。即,横向支撑部112A与纵向支撑部112B相互正交,通过横向支撑部112A和纵向支撑部112B形成角部。纵向支撑部112B的与面101垂直的方向的长度,从与横向支撑部112A连续的端部到自由端为止,与横向支撑部112A的上端部的长度相同。
此外,第一肋112的横向支撑部112A以及纵向支撑部112B的形态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可以根据室内机1内部的与周边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室内机1的内部设计,设定各部的形状、以及各部的与面101垂直的方向的长度。另外,也可以将横向支撑部112A以及纵向支撑部112B配设为,在横向支撑部112A的上端部与纵向支撑部112B的左端部之间形成有缝隙。
第二肋113具有横向支撑部113A和纵向支撑部113B。横向支撑部113A沿纵向即临时放置部110的上下方向延伸。横向支撑部113A具有第一山部113AA、第二山部113AB、第三山部113AC、第一谷部113AD以及第二谷部113AE。
第一山部113AA位于最上方,在侧视时具有大致梯形的形状,与面101垂直的方向的长度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逐渐变短。第一谷部113AD与第一山部113AA的下侧的端部连续。第一谷部113AD的与面101垂直的方向的长度与第一山部113AA的下侧的端部的长度相同。第二山部113AB与第一谷部113AD的下侧的端部连续。第二山部113AB在侧视时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形状。第二山部113AB的上侧的端部即与第一谷部113AD连续的端部的与面101垂直的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山部113AA的上端部的长度长。而且,第二山部113AB的与面101垂直的方向的长度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逐渐变短。第二谷部113AE与第二山部113AB的下侧的端部连续。第二谷部113AE的与面101垂直的方向的长度与第二山部113AB的下侧的端部的长度相同。第三山部113AC与第二谷部113AE的下侧的端部连续。第三山部113AC在侧视时具有大致梯形形状,与面101垂直的方向的长度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逐渐变短。
纵向支撑部113B与横向支撑部113A的第一山部113AA的上端部连续。纵向支撑部113B与临时放置部110的横向平行地向远离电缆固定部120的方向延伸。横向支撑部113A的第一山部113AA与纵向支撑部113B相互正交,通过第一山部113AA和纵向支撑部113B形成角部。
并且,第一肋112的纵向支撑部112B的自由端和第二肋113的纵向支撑部113B的自由端隔开间隔地对置。
横向支撑部112A与纵向支撑部112B所形成的角部、和横向支撑部113A的第一山部113AA与纵向支撑部113B所形成的角部,在临时放置部110的上下方向上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换言之,纵向支撑部112B的下侧的面和纵向支撑部113B的下侧的面在临时放置部110的上下方向上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此外,第二肋113中的横向支撑部113A的第一山部113AA、第二山部113AB、第三山部113AC、第一谷部113AD以及第二谷部113AE的形态、及纵向支撑部113B的形态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可以根据室内机1内部的与周边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室内机1的内部设计,设定各部的形状、以及各部的与面101垂直的方向的长度。另外,也可以将横向支撑部113A以及纵向支撑部113B配设为,在第一山部113AA的上端部与纵向支撑部113B的右端部之间形成有缝隙。
第三肋114在侧视时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形状,与面101垂直的方向的长度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逐渐变短。第三肋114在临时放置部110的上下方向上,位于与第二肋113的横向支撑部113A的第三山部113AC的下半部分大致相同的位置。第三肋114与第三山部113AC隔开间隔且平行地延伸。
此外,第三肋114的形态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可以根据室内机1内部的与周边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室内机1的内部设计,设定第三肋114的形状、以及第三肋114的与面101垂直的方向的长度。
第一肋112与第二肋113之间的横向的长度比通信适配器150的厚度方向的长度稍短。第一肋112的纵向支撑部112B的下表面以及第二肋113的纵向支撑部113B的下表面、与第三肋114的上端部之间的与上下方向平行的长度,比通信适配器150的纵向的长度稍短。
在侧壁部111与第二肋113之间,即在电缆固定部120设置有第一电缆支承板121和第二电缆支承板122。第一电缆支承板121具有薄板状的形状,在上端部形成有U字状的切口。第一电缆支承板121的一个端部位于第二肋113的第一谷部113AD与第二山部113AB的边界。第一电缆支承板121的另一个端部位于比一个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即,第一电缆支承板121随着从侧壁部111朝向第二肋113而向下方向倾斜。
同样,第二电缆支承板122具有薄板状的形状,在上端部形成有U字状的切口。第二电缆支承板122的一个端部位于第二肋113的第二谷部113AE与第三山部113AC的边界。第二电缆支承板122的另一个端部位于比一个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即,第二电缆支承板122随着从侧壁部111朝向第二肋113而向下方向倾斜。
通信适配器150临时放置在图8中以斜线表示的区域,即临时放置部110。通信适配器150临时放置于临时放置部110时的姿势有两种。第一姿势是使底面150A与横向支撑部112A抵接,使底面150B与横向支撑部113A抵接,使侧面150D的两端部分别与纵向支撑部112B、纵向支撑部113B抵接的姿势。即,侧面150D的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边部的两端部分别与横向支撑部112A与纵向支撑部112B的角部、和横向支撑部113A的第一山部113AA与纵向支撑部113B的角部抵接。在以第一姿势临时放置通信适配器150时,侧面150E与第三肋114的上端抵接,与侧面150C相反侧的侧面与面101抵接,侧面150C面向室内机1的前表面侧而露出。另外,底面150A的一部分从第一肋112的下方露出,底面150B的一部分从第一谷部113AD以及第二谷部113AE露出。
第二姿势是使底面150A与横向支撑部113A抵接,使底面150B与横向支撑部112A抵接,使侧面150D的两端部分别与纵向支撑部112B、纵向支撑部113B抵接的姿势。即,侧面150D的沿短边方向延伸的边部的两端部分别与横向支撑部112A与纵向支撑部112B的角部、和横向支撑部113A的第一山部113AA与纵向支撑部113B的角部抵接。在以第二姿势临时放置通信适配器150时,侧面150E与第三肋114的上端抵接,与侧面150C相反侧的侧面面向室内机1的前表面侧而露出,侧面150C与面101抵接。另外,底面150B的一部分从第一肋112的下方露出,底面150A的一部分从第一谷部113AD以及第二谷部113AE露出。
不管是第一姿势还是第二姿势,通信适配器150均纵置在临时放置部110。如上述那样,第一肋112与第二肋113之间的横向的长度比通信适配器150的厚度方向的长度稍短。因此,通信适配器150被横向支撑部112A和横向支撑部113A夹持,临时放置位置不在横向上偏移。
第一肋112的纵向支撑部112B的下表面以及第二肋113的纵向支撑部113B的下表面、与第三肋114的上端部之间的与上下方向平行的长度,比通信适配器150的纵向的长度稍短。因此,通信适配器150被纵向支撑部112B以及纵向支撑部113B和第三肋114夹持,临时放置位置不在纵向上偏移。
另外,不管是第一姿势还是第二姿势,形成有电缆出口152的侧面150D均与纵向支撑部112B以及纵向支撑部113B抵接。因此,从电缆出口152延伸的通信电缆153从纵向支撑部112B与纵向支撑部113B之间的位置向临时放置部110的外侧引绕。
从纵向支撑部112B与纵向支撑部113B之间的位置向临时放置部110的外侧引绕的通信电缆153,保持于第一电缆支承板121以及第二电缆支承板122的U字状的切口部,如图4所示那样被定位。
<固定收纳部>
图11是从右斜上方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适配器的固定收纳部的立体图。图12是从左斜上方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适配器的固定收纳部的立体图。固定收纳部21为箱状的凹部,室内机1的前表面侧开口。固定收纳部21的内壁面具有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上表面21A、下侧的下表面21B、以及横向上的左侧的侧面21C。另外,固定收纳部21的横向上的右侧开口。上表面21A与下侧的下表面21B之间的长度,即宽度,比通信适配器150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即宽度稍大。
在上表面21A设置有两个凸状的对通信适配器150的支承部23、24。支承部23以及支承部24从固定收纳部21的底面21D朝向室内机1的前侧的开口部分,即沿室内机1的前后方向延伸。在下表面21B设置有2个凸状的对通信适配器150的支承部25、26。支承部25以及支承部26从固定收纳部21的底面21D朝向开口部分,即沿室内机1的前后方向延伸。支承部23和支承部25形成在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支承部24和支承部26形成在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
在室内机1的前侧的开口部分处的支承部23与支承部25之间的长度、以及支承部24与支承部26之间的长度,比通信适配器150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稍短。支承部23以及支承部24的从上表面21A起的突出量在室内机1的前侧的开口部分处最小,随着朝向底面21D而逐渐变大。支承部25以及支承部26的从下表面21B起的突出量在室内机1的前侧的开口部分处最小,随着朝向底面21D而逐渐变大。
在下表面21B,在支承部26的右侧设置有定位支撑板27。定位支撑板27是为了确定将通信适配器150的朝向收纳于固定收纳部21时的姿势而形成的。定位支撑板27具有薄板状的矩形形状。定位支撑板27配置为,长边方向沿室内机1的前后方向延伸,短边方向沿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延伸。侧面21C与定位支撑板27之间的长度即宽度,比通信适配器150的纵向的长度稍大。
定位支撑板27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例如是上表面21A与下表面21B之间的长度的大致一半。即,定位支撑板27的短边方向的长度是通信适配器150的厚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一半。因此,上表面21A和定位支撑板27分离与通信适配器150的厚度方向的长度的大致一半相当的长度。
通信适配器150以图6以及图7所示的底面150A与上表面21A对置、图7所示的底面150B与下表面21B对置、且图6以及图7所示的侧面150D与定位支撑板27对置的状态收纳于固定收纳部21。即,通信适配器150被横置在固定收纳部21中。
从形成于侧面150D的电缆出口152延伸的通信电缆153从上表面21A与定位支撑板27之间的部分被引导至上述的电缆固定部12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收纳部21中,支承部23和支承部25、以及支承部24和支承部26形成在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使形成于上表面21A的凸状的支承部的数量与形成于下表面21B的凸状的支承部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不使形成于上表面21A的凸状的支承部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与形成于下表面21B的凸状的支承部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一致。例如,也可以在上表面21A,如上述那样形成支承部23和支承部24,在下表面21B,以和支承部23与支承部24之间的位置对置的方式形成一个或多个支承部。另外,也可以在下表面21B,如上述那样形成支承部25和支承部26,在上表面21A,以和支承部25与支承部26之间的位置对置的方式形成一个或多个支承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电缆153的长度设定为:在将通信适配器150横置于固定收纳部21时,不在通信适配器150与电气部件箱70之间,详细而言不在电缆出口152与电气部件箱70之间产生挠曲的长度。
<通信电缆>
图13以及图14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的前表面壳体20的上右端部的图。在图13中示出了取下正面外观面板30以及盖22的状态。在图14中示出了取下正面外观面板30且安装有盖22的状态。如图13所示,在前表面壳体20中,在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上方设置有带位置维持部28。在通信适配器150的通信电缆153安装有捆扎带154。在从通信适配器150向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电缆固定部120引绕的通信电缆153中,在相当于带位置维持部28的位置安装有捆扎带154。通信电缆153以及捆扎带154收纳于带位置维持部28。
图15是放大示出带位置维持部28的立体图。带位置维持部28是箱状的凹部。在带位置维持部28中,在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壁面281、282形成有U字状的切口部281A、282A。
在带位置维持部28内,通信电缆153支承于壁面281的切口部281A以及壁面282的切口部282A。另外,通过壁面281以及壁面282来防止捆扎带154向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位移。如图14所示,通过安装盖22而覆盖带位置维持部28。
通信电缆153的通信适配器150与捆扎带154的安装位置之间的部分的长度设定为:在开口部20A被盖22封闭的状态下,用户能够从固定收纳部21将通信适配器150取下并手持。由此,在开口部20A被盖22封闭的状态下,用户能够在手边确认印刷于通信适配器150的各种信息。
<盖>
图16是从表面示出前表面壳体20的开口部20A的盖22的图。盖22具有主体221、钩形成部222、以及螺钉固定部223。钩形成部222设置于主体221的上端部侧,螺钉固定部223设置于主体221的下端部侧。在钩形成部222的背面设置有钩222A和钩222B。在螺钉固定部223形成有螺孔223A。
图17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的右端部的图。在图17中示出了取下正面外观面板30的状态。如上述那样,盖22配置于前表面壳体20的右端部与电气部件箱70之间,覆盖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盖22的下方通过螺钉224固定于前表面壳体20。
通过拆下螺钉224,解除钩222A以及钩222B的卡止状态,由此盖22能够从前表面壳体20取下。
图18是针对用图17的线A-A切断室内机1的端面从图17所示的箭头方向示出钩形成部222周边的图。钩222A在前表面壳体20的开口部20A的上边缘部,卡止于以与前表面壳体20的背面正交的方式设置的板状的承受部20B。此外,钩222B也以同样的形态卡止于承受部20B。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取下正面外观面板30,则固定于固定收纳部21的通信适配器150露出。另外,在取下了正面外观面板30的状态下,开口部20A由盖22封闭,临时放置部110以及电缆固定部120不露出。
<组装顺序>
这里,对室内机1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所示的背面壳体10组装热交换器50、送风风扇60以及电气部件箱70。在该时刻,组装图1以及图5所示的风扇马达80、下保持架81以及上保持架82。接着,组装图1以及图5所示的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接着,将通信电缆153与电气部件箱70进行布线连接。接着,将通信电缆153布置于电缆固定部120。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中通信适配器150临时放置前的状态、以及通信电缆153固定于电缆固定部120后的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和通信适配器150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中通信适配器150临时放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在通信电缆153固定于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电缆固定部120的状态下,通信适配器150以纵置的姿势临时放置于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临时放置部110。
图2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中安装前表面壳体20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中安装前表面壳体20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中安装前表面壳体20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如图21所示,前表面壳体20被定位在热交换器50的前表面侧,安装于背面壳体10。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在前表面壳体20安装于背面壳体10的状态下,临时放置的通信适配器150以及被固定的通信电缆153经由前表面壳体20的开口部20A而露出。接着,在通信电缆153保持于电缆固定部120的状态下,从临时放置部110取下通信适配器150。然后,经由开口部20A取出通信适配器150,在将捆扎带154放入带位置维持部28后,将通信适配器150固定于固定收纳部21。
图2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中通信适配器150固定于固定收纳部2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中将通信适配器150固定于固定收纳部21后安装了盖22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24所示的状态中,通信适配器150固定于前表面壳体20的电缆固定部120,通信电缆153保持于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电缆固定部120。而且,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前表面侧,即临时放置部110以及电缆固定部120经由开口部20A而露出。在该状态下,将盖22安装于前表面壳体20,以覆盖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前表面侧。盖22的安装首先如图18所示,将上述的钩222A以及钩222B卡止于前表面壳体20的承受部20B。然后,在钩222A以及钩222B卡止于承受部20B的状态下,从螺钉固定部223的螺孔223A插入螺钉224,如图17所示,通过螺钉224将盖22下方固定于前表面壳体20。由此,如图25所示,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前表面侧被盖22覆盖。在该状态下,将图1所示的正面外观面板30能够开闭地安装于前表面壳体20。
<维护时>
维护时的室内机1的拆解按与组装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即,取下正面外观面板30,成为图25所示的状态,接着,取下盖22,成为图24所示的状态。然后,将通信适配器150从前表面壳体20的固定收纳部21取下,将捆扎带154从带位置维持部28拆下,并放置于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临时放置部110,成为图22以及图23所示的状态。接着,如图21所示,在将通信适配器150临时放置于临时放置部110的状态下,将前表面壳体20从背面壳体10取下,成为图20所示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固定收纳部21以外,还在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设置有通信适配器150的临时放置部110。因此,如上述那样,在室内机1的组装时以及维护时将前表面壳体20装卸于背面壳体10时,能够将通信适配器150临时放置于临时放置部110。其结果,即使通信适配器150未固定于固定收纳部21,在作业中通信适配器150也不会晃动,室内机1的组装时以及维护时的作业性提高。
另外,通过设置临时放置部110,从而能够在将通信适配器150临时放置于临时放置部110,将通信电缆153与电气部件箱70的控制基板连接的状态下,进行前表面壳体20的装卸。因此,室内机1的组装时以及维护时的作业性提高。
而且,通过临时放置部110能够进行作业中的通信适配器150的临时放置,因此能够将通信电缆153以如下程度设定得较长,即用户以及维修人员能够将通信适配器150从固定收纳部21取下后自由地手持来进行作业。其结果,室内机1的维护时的作业性进一步提高。另外,即使将通信电缆153设定得较长,也由于能够将通信适配器150固定于临时放置部110,因此在前表面壳体20的装卸时不妨碍通信电缆153。
另外,如上述那样,由于在作业中通信适配器150没有晃动,所以抑制通信适配器150与热交换器50等周边部件碰撞而损伤热交换器50等情况。另外,通过抑制与热交换器50等周边部件的接触,来抑制通信适配器150本身的破损。另外,还抑制形成于通信适配器150的外表面的印刷的破损。而且抑制损坏通信适配器150的外观性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临时放置部110以及电缆固定部120露出的开口部20A设置有盖22。因此,防止经由开口部20A侵入异物、以及手指等插入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22构成为,上方被钩222A以及钩222B卡止于前表面壳体20的承受部20B,下方被螺钉224固定于前表面壳体20。因此,即使拆下螺钉224,由于钩222A以及钩222B与承受部20B的卡止,盖22也不会下落。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固定收纳部21设置有定位支撑板27。在将通信适配器150收纳于固定收纳部21时,为了将通信电缆153向固定收纳部21的外侧引导,必须避开定位支撑板27,即必须设为电缆出口152不与定位支撑板27对置的姿势。因此,在组装时以及维护时,可容易地进行将通信适配器150以正确的朝向收纳于固定收纳部21。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通信电缆153安装捆扎带154,并将捆扎带154收纳于带位置维持部28,来防止通信电缆153沿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位移。另外,通过用盖22覆盖带位置维持部28,来防止捆扎带154以及通信电缆153的安装有捆扎带154的部分从带位置维持部28脱离。因此,即使无意中对通信电缆153施加了张力,也抑制通信电缆153从电气部件箱70被引出而与安装于电气部件箱70的控制基板的连接产生不良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临时放置部110临时放置有通信适配器150时,底面150A以及底面150B的一部分从第一肋112的下方以及第二肋113的谷部露出。因此,容易将手指搭在通信适配器150的底面150A以及底面150B,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通信适配器150相对于临时放置部110的装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临时放置部110以及电缆固定部120设置于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前表面,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临时放置部110以及电缆固定部120构成为与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不同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肋112、第二肋113以及第三肋114构成临时放置部110,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将通信适配器150容易装卸地进行临时放置的支承构造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通信适配器150的在临时放置部110处的临时放置设为纵置,在固定收纳部21处的固定设为横置,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通信适配器150构成为以横置临时放置,以纵置固定。另外,既可以将临时放置以及固定两者均设为横置、或也可以将两者均设为纵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适配器150配置为底面150A以及底面150B与室内机1的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以底面150A以及底面150B与室内机1的横向平行地延伸的方式配置通信适配器15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临时放置部110设置于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前表面,并配置于室内机1的右端部侧,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临时放置部110配置于室内机1的中央、或左端部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临时放置部110设置于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0的前表面,使其从前表面壳体20的开口部20A露出,由盖22覆盖,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根据临时放置部110的配置位置、以及其与周边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设置覆盖临时放置部110的部件。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内机;1A...吸入口;1B...吹出口;10...背面壳体;20...前表面壳体;20A...开口部;20B...承受部;21...固定收纳部;21A...上表面;21B...下表面;21C...侧面;21D...底面;22...盖;221...主体;222...钩形成部;222A...钩;222B...钩;223...螺钉固定部;223A...螺孔;224...螺钉;23...支承部;24...支承部;25...支承部;26...支承部;27...定位支撑板;28...带位置维持部;281...壁面;281A...切口部;282...壁面;282A...切口部;30...正面外观面板;40...吹出口构造体;41...排水盘;42...风路构成部件;50...热交换器;51...导热管;52...连接管;60...送风风扇;70...电气部件箱;80...风扇马达;81...下保持架;82...上保持架;90...上下风向调整板;100...露水飞溅防止部件;101...面;110...临时放置部;111...侧壁部;112...第一肋;112A...横向支撑部;112B...纵向支撑部;113...第二肋;113A...横向支撑部;113AA...第一山部;113AB...第二山部;113AC...第三山部;113AD...第一谷部;113AE...第二谷部;113B...纵向支撑部;114...第三肋;120...电缆固定部;121...第一电缆支承板;122...第二电缆支承板;150...通信适配器;150A...底面;150B...底面;150C...侧面;150D...侧面;150E...侧面;152...电缆出口;153...通信电缆;154...捆扎带。

Claims (6)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中,具备:
背面壳体,其供热交换器和电气部件箱设置;
前表面壳体,其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侧,能够装卸地设置于所述背面壳体;
正面外观面板,其在所述前表面壳体的前表面侧,能够装卸地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壳体;
固定收纳部,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壳体,供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适配器固定,并且以在取下了所述正面外观面板的状态下露出的方式设置;以及
临时放置部,其用于临时放置所述通信适配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临时放置部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设置有所述电气部件箱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电气部件箱之间,在所述前表面壳体且在与所述临时放置部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露水飞溅防止部件,该露水飞溅防止部件防止从所述热交换器的端部露出的导热管所产生的水滴向所述室内机的前侧飞散,
所述露水飞溅防止部件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设置有所述电气部件箱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电气部件箱之间,
所述临时放置部设置于所述露水飞溅防止部件的前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覆盖所述开口部的能够取下的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固定收纳部在所述前表面壳体中设置于所述露水飞溅防止部件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
所述通信适配器;
通信电缆,其与所述通信适配器连接;以及
带位置维持部,其在所述前表面壳体中,设置在固定于所述固定收纳部的所述通信适配器与所述电气部件箱之间的所述通信电缆的引绕路径上,
在从所述通信适配器向所述电气部件箱引绕的所述通信电缆,安装有捆扎带,
在将所述通信适配器固定于所述固定收纳部的状态下,所述捆扎带收纳于所述带位置维持部。
CN201980088077.XA 2019-01-30 2019-01-30 空调机的室内机 Active CN1133483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3117 WO2020157850A1 (ja) 2019-01-30 2019-01-30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8331A true CN113348331A (zh) 2021-09-03
CN113348331B CN113348331B (zh) 2022-10-04

Family

ID=7184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8077.XA Active CN113348331B (zh) 2019-01-30 2019-01-30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26104A1 (zh)
JP (1) JP7031022B2 (zh)
CN (1) CN113348331B (zh)
DE (1) DE112019006774T5 (zh)
WO (1) WO2020157850A1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0773A (ja) * 2003-09-12 2005-04-07 Fujitsu General Ltd 電装部
JP2007128051A (ja) * 2005-10-06 2007-05-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端末回線装置
US7258606B1 (en) * 2005-09-06 2007-08-21 Carlos Patrick Reid Modular retrofit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1487625A (zh) * 2008-01-18 2009-07-22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2003743A (zh) * 2006-09-29 2011-04-0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2115367U (zh) * 2010-03-10 2012-01-18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仪表板及将电驱动组件安装至机动车辆的装置
CN202738288U (zh) * 2012-08-17 2013-0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壳体组件、电源适配器、空调器及除湿机
CN103596391A (zh) * 2012-08-17 2014-02-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壳体组件、电源适配器、空调器及除湿机
JP2015031480A (ja) * 2013-08-06 2015-02-16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JP2015124976A (ja) * 2013-12-27 2015-07-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
JP2015201788A (ja) * 2014-04-09 2015-11-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機器制御装置
CN204901970U (zh) * 2014-08-06 2015-12-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5351528U (zh) * 2016-01-26 2016-06-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JP2018017481A (ja) * 2016-07-29 2018-02-0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025Y2 (ja) * 1987-11-09 1994-05-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279826B2 (ja) * 2012-02-15 2018-02-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04110801A (zh) * 2013-04-18 2014-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JP6094570B2 (ja) 2014-12-24 2017-03-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0773A (ja) * 2003-09-12 2005-04-07 Fujitsu General Ltd 電装部
US7258606B1 (en) * 2005-09-06 2007-08-21 Carlos Patrick Reid Modular retrofit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7128051A (ja) * 2005-10-06 2007-05-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端末回線装置
CN102003743A (zh) * 2006-09-29 2011-04-0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1487625A (zh) * 2008-01-18 2009-07-22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2115367U (zh) * 2010-03-10 2012-01-18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仪表板及将电驱动组件安装至机动车辆的装置
CN202738288U (zh) * 2012-08-17 2013-0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壳体组件、电源适配器、空调器及除湿机
CN103596391A (zh) * 2012-08-17 2014-02-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壳体组件、电源适配器、空调器及除湿机
JP2015031480A (ja) * 2013-08-06 2015-02-16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JP2015124976A (ja) * 2013-12-27 2015-07-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
JP2015201788A (ja) * 2014-04-09 2015-11-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機器制御装置
CN204901970U (zh) * 2014-08-06 2015-12-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5371360A (zh) * 2014-08-06 2016-03-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5351528U (zh) * 2016-01-26 2016-06-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JP2018017481A (ja) * 2016-07-29 2018-02-0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邹新生: "《制冷与空调自动控制》", 31 March 2008,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9006774T5 (de) 2021-10-14
CN113348331B (zh) 2022-10-04
US20220026104A1 (en) 2022-01-27
JPWO2020157850A1 (ja) 2021-09-30
JP7031022B2 (ja) 2022-03-07
WO2020157850A1 (ja)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48048B1 (en) Air conditioner
EP2206978A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US6779975B2 (en) Duct fan unit
JP5232666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KR018469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전기부품상자
JP4435823B2 (ja) 開口カバー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467883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US8807935B2 (en) Fan frame and wire arrangement mechanism thereof
CN113348331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EP2072926B1 (en)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JP470181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5879534B2 (ja) カバー、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WO2012111788A1 (ja) 空気調和機
JP475657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106948A (ja) 室外機の端子盤における防滴構造
JP6827551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0621467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4219753B2 (ja) 電子装置
TWI623256B (zh) Electrical machine
JP3140897B2 (ja) 分離形空気調和機
JP4271100B2 (ja) 吹出チャン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ビルトイン型空気調和機
JP200030429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304321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74589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H07225031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