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1710A - 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1710A
CN113341710A CN202110559045.2A CN202110559045A CN113341710A CN 113341710 A CN113341710 A CN 113341710A CN 202110559045 A CN202110559045 A CN 202110559045A CN 113341710 A CN113341710 A CN 113341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aircraft
model
control law
r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90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1710B (zh
Inventor
于剑桥
赵新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21105590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1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1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1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1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1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通过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能够采用合理可行的方法消除抖振。本发明考虑绕弹体一圈脉冲发动机的组合模型,建立了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相比直接力只能取到最大值和零的直接力模型,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有更多可选择的直接力大小,来适应敏捷转弯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不同跟踪误差,提高了控制精度,相比将直接力看作连续力的直接力模型,更贴近实际。本发明所提出的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的导弹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使得抖振被抑制。相比传统的滑模控制方法,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的二阶滑模控制方法使得抖振被抑制。

Description

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敏捷转弯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气动舵的舵面控制力不足以控制导弹的姿态,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是导弹敏捷转弯段普遍采用的方式,敏捷转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导弹头部或尾部远离导弹质心处安装脉冲发动机,产生直接力控制力矩,与气动舵产生的控制力矩一起快速改变导弹的姿态。现有的方案是使用传统的滑模控制方法,将气动舵作为等效控制,将直接力作为切换控制。
但是,现有直接力模型过于简单。现有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中,处理直接力模型一般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将直接力作为开关函数,即直接力只能取到最大值和零,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直接力模型过于简单,且容易造成抖振,另一种方法是将直接力作为连续力,但是直接力的产生机构是小型脉冲发动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太贴近实际,第三种是使用纵向平面的脉冲发动机,产生的总的直接力为俯仰平面上单个脉冲发动机的直接力乘以所需要的脉冲发动机的个数,其直接力模型比第一种复杂,但是其只考虑俯仰平面的脉冲发动机,未考虑绕弹体一圈脉冲发动机的组合模型,使得其依然会产生大的振荡。
现有复合控制律或是未考虑抖振的抑制,或是采用将直接力看作连续力的方法来抑制抖振,后者的直接力模型不符合实际,或者说在实际中难以实现。抖振是极具危害性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通过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能够采用合理可行的方法消除抖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针对飞行器俯仰平面的敏捷转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
其中,脉冲发动机成对使用;每一对发动机关于所述俯仰平面对称,脉冲发动机产生的直接力的合力在所述俯仰平面上;将需要的直接力大小等效成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乘以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使飞行器一圈脉冲发动机组合产生的合力等效成俯仰平面上的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合力;
步骤2,利用所述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建立小攻角模型和大攻角模型;
步骤3,利用步骤2得到的小攻角模型和大攻角模型,建立复合控制律;
步骤4,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确定复合控制律待设计参数的值;
步骤5,进行敏捷转弯复合控制率的性能检验,如果复合控制律的性能满足要求,则完成复合控制律的建立,否则返回步骤4调整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并重新进行性能检验,直至满足要求,完成复合控制律的建立。
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小攻角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21
其中,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22
是一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Cx是阻力系数,m是质量,P是发动机推力,α是攻角,uT是发动机开关,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g是重力加速度,θ是弹道倾角,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36
是俯仰角,ωz是俯仰角速度,C是升力系数,C是气动舵升力系数,|δ|≤δmax是气动舵舵偏角,δmax是气动舵能达到的最大舵偏角,L是特征长度,C是俯仰力矩系数,Jz是转动惯量,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所述大攻角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31
其中,CN为气动参数,LCP为飞行器质心到压心的距离,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
其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复合控制律具体如下:
设计系统的滑模面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32
式中: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33
是一阶微分,χ是中间变量,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37
是俯仰角跟踪误差,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38
是俯仰角,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39
是俯仰角控制量,S是滑模面,H是待设计参数,H>0;
小攻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34
其中,δc为气动舵舵偏角控制量,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35
是二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L是特征长度,C是俯仰力矩系数,Jz是转动惯量,α是攻角,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大攻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δc=0
切换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41
其中,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k0是中间变量,k0=k1Jz/(HPRCSLRCS),k1>0,k2>1,k1、k2是待设计参数,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42
其中,sat(·)是饱和函数,Δ是待设计参数,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来选取;
所述步骤4中,所述设定条件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43
其中,
MR是小攻角模型和大攻角模型中的俯仰气动力矩,ε是任意正常数。
其中,所述步骤1中,产生的直接力的合力在弹体坐标系的y轴的分力Py和z轴方向上的分力Pz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4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针对飞行器俯仰平面,具体如下:
系统的滑模面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51
式中: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52
是一阶微分,χ是中间变量,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58
是俯仰角跟踪误差,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59
是俯仰角,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510
是俯仰角控制量,S是滑模面,H是待设计参数,H>0;
小攻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53
其中,δc为气动舵舵偏角控制量,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54
是二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L是特征长度,C是俯仰力矩系数,Jz是转动惯量,α是攻角,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大攻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δc=0
切换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55
其中,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k0是中间变量,k0=k1Jz/(HPRCSLRCS),k1>0,k2>1,k1、k2是待设计参数,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56
其中,sat(·)是饱和函数,Δ是待设计参数;
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来选取,复合控制律的各参数满足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57
其中,MR是小攻角模型和大攻角模型中的俯仰气动力矩,ε是任意正常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针对飞行器侧向平面的敏捷转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
其中,脉冲发动机成对使用;每一对发动机关于所述侧向平面对称,脉冲发动机产生的直接力的合力在所述侧向平面上;将需要的直接力大小等效成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乘以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使飞行器一圈脉冲发动机组合产生的合力等效成侧向平面上的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合力;
步骤2,利用所述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建立小侧滑角模型和大侧滑角模型;
步骤3,利用步骤2得到的所述小侧滑角模型和大侧滑角模型,建立复合控制律;
步骤4,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确定复合控制律待设计参数的值;
步骤5,进行敏捷转弯复合控制率的性能检验,如果复合控制律的性能满足要求,则完成复合控制律的建立,否则返回步骤4调整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并重新进行性能检验,直至满足要求,完成复合控制律的建立。
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小侧滑角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61
其中,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62
是一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Cx是阻力系数,m是质量,P是发动机推力,β是侧滑角,uT是发动机开关,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g是重力加速度,ψV是弹道偏角,ψ是偏航角,ωy是偏航角速度,C是侧向力系数,C是气动舵侧向力系数,|δ|≤δmax是气动舵舵偏角,δmax是气动舵能达到的最大舵偏角,L是特征长度,C是偏航力矩系数,Jy是转动惯量,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所述大侧滑角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71
其中,CN为气动参数,LCP为飞行器质心到压心的距离,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
其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复合控制律具体如下:
设计系统的滑模面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72
式中: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73
是一阶微分,χ是中间变量,eψ=ψ-ψc是偏航角跟踪误差,ψ是偏航角,ψc是偏航角控制量,S是滑模面,H是待设计参数,H>0;
小侧滑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74
其中,δc为气动舵舵偏角控制量,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75
是二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L是特征长度,C是偏航力矩系数,Jy是转动惯量,β是侧滑角,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大侧滑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δc=0
切换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81
其中,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k0是中间变量,k0=k1Jy/(HPRCSLRCS),k1>0,k2>1,k1、k2是待设计参数,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82
其中,sat(·)是饱和函数,Δ是待设计参数,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来选取;
所述步骤4中,所述设定条件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83
其中,MR是小侧滑角模型和大侧滑角模型中的偏航气动力矩,ε是任意正常数。
本发明的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针对飞行器侧向平面,具体如下:
系统的滑模面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84
式中: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85
是一阶微分,χ是中间变量,eψ=ψ-ψc是偏航角跟踪误差,ψ是偏航角,ψc是偏航角控制量,S是滑模面,H是待设计参数,H>0;
小侧滑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86
其中,δc为气动舵舵偏角控制量,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91
是二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L是特征长度,C是偏航力矩系数,Jy是转动惯量,β是侧滑角,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大侧滑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δc=0
切换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92
其中,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k0是中间变量,k0=k1Jy/(HPRCSLRCS),k1>0,k2>1,k1、k2是待设计参数,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93
其中,sat(·)是饱和函数,Δ是待设计参数;
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来选取,复合控制律的各参数满足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094
其中,MR是小侧滑角模型和大侧滑角模型中的偏航气动力矩,ε是任意正常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应用,采用本发明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对飞行器进行敏捷转弯控制,所述飞行器为导弹或运载火箭。
有益效果:
本发明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中,考虑绕弹体一圈脉冲发动机的组合模型,建立了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相比直接力只能取到最大值和零的直接力模型,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有更多可选择的直接力大小,来适应敏捷转弯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不同跟踪误差,提高了控制精度,相比将直接力看作连续力的直接力模型,更贴近实际。
本发明所提出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针对飞行器俯仰平面或侧向的敏捷转弯均适用。
本发明所提出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使得抖振被抑制。相比传统的滑模控制方法,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的二阶滑模控制方法使得抖振被抑制。
本发明所提出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可以对导弹或运载火箭等飞行器进行敏捷转弯控制,直接力模型贴近实际,并且可以抑制抖振。
本发明所提出的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可以针对飞行器俯仰平面或侧向的敏捷转弯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提出的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使得抖振被抑制,相比直接力只能取到最大值和零的直接力模型,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有更多可选择的直接力大小,来适应敏捷转弯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不同跟踪误差(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一方面起到了提高控制精度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抑制抖振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抖振。相比传统的滑模控制方法,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的二阶滑模控制方法使得抖振被抑制,切换控制中的饱和函数起到了抖振抑制的作用,向下取整函数是针对所提出的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的特点进行设计的,也起到了抖振抑制的作用。
本发明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以针对飞行器俯仰平面的敏捷转弯为例,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
(1)脉冲发动机成对使用,每一对发动机关于弹体纵向平面对称,保证脉冲发动机产生的直接力的合力在俯仰平面上;
(2)将需要的直接力大小等效成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乘以所需的虚拟发动机的个数;
(3)使飞行器一圈脉冲发动机组合产生的合力等效成俯仰平面上的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合力。
如图2所示,产生的直接力的合力在弹体坐标系的y轴的分力Py和z轴方向上的分力Pz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11
式中:n为脉冲发动机启动个数,Pi为第i个脉冲发动机产生的直接力,i=1,2,3…n,ηi为第i个脉冲发动机与y轴的夹角,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是待设计的控制量。
第二步,建立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的俯仰平面的动力学模型;
其中,飞行器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的俯仰平面的小攻角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12
式中: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21
是一阶微分,V是速度,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P是发动机推力,g是重力加速度,uT是发动机开关,Cx是阻力系数,C是升力系数,C是俯仰力矩系数,C是气动舵升力系数,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Sref是特征面积,L是特征长度,m是质量,Jz是针对俯仰平面的转动惯量,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25
是俯仰角,α是攻角,θ是弹道倾角,ωz是俯仰角速度,|δ|≤δmax是气动舵舵偏角,δmax是气动舵能达到的最大舵偏角,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
飞行器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的俯仰平面的大攻角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22
式中:CN为气动参数,LCP为飞行器质心到压心的距离。
并将气动舵等效为一阶惯性环节: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23
其中,Aδ为与气动舵响应时间有关的常数,是属于气动舵的一个环节,此常数是提前可以知道的,常数本身与控制律的设计无关。
第三步,建立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的复合控制律,复合控制律具体如下:
设计系统的滑模面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24
式中:χ是中间变量,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26
是俯仰角跟踪误差,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27
是俯仰角指令,H>0是待设计参数。
小攻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36
其中,δc为气动舵舵偏角控制量,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32
是二阶微分。
大攻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δc=0
无论大攻角还是小攻角,切换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33
其中,k0是中间变量,k0=k1Jz/(HPRCSLRCS),k1>0,k2>1,k1、k2是待设计参数,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34
其中,sat(·)是饱和函数,Δ是待设计参数;
第四步,明确设计参数调整方法:
减小参数H>0将增加误差在滑模面上的收敛速度,增加参数k1,k2将增加到达滑模面的速度,但是过大将会削弱抖振抑制的效果,增加参数Δ将会增大抖振抑制的效果,但是过大会降低控制精度,并且各参数需满足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35
H>0,k2>1,其中,MR是小攻角模型和大攻角模型中的俯仰气动力矩,ε是任意正常数。这样才能满足滑模面的可达性,因此,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来选取具体设计参数。
第五步,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性能检验:
借助计算机数值仿真工具Matlab或Simulink进行敏捷转弯复合控制率的性能检验,如果复合控制律的性能满足要求,则设计结束,否则调整复合控制律的设计参数,并重新仿真进行性能检验。
本发明上述建立方法是针对俯仰平面,侧向平面与此类似。
本发明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考虑了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即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的复合控制律,具体如下:
系统的滑模面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41
小攻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42
大攻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δc=0
切换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43
其中,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k0是中间变量,k0=k1Jz/(HPRCSLRCS),k1>0,k2>1,k1、k2是待设计参数,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44
其中,sat(·)是饱和函数,Δ是待设计参数;
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来选取,复合控制律的各参数满足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51
针对俯仰平面的敏捷转弯,在第二步中建立的是俯仰平面的动力学模型。俯仰平面的复合控制律可以类比到侧向平面,针对飞行器侧向平面的敏捷转弯,采用与针对飞行器俯仰平面的敏捷转弯相同方式的建立方法。具体变化如下:
所述步骤1中,脉冲发动机关于侧向平面对称,合力在侧向平面上;所述步骤2中,建立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的侧向平面的小侧滑角模型和大侧滑角模型;所述步骤3中,攻角α改为侧滑角β,俯仰角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52
改为偏航角ψ,俯仰角控制量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53
改为偏航角控制量ψc,俯仰角跟踪误差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54
改为偏航角跟踪误差eψ=ψ-ψc,俯仰力矩系数C改为偏航力矩系数C;针对飞行器侧向平面的敏捷转弯,弹道倾角θ改为弹道偏角ψV,俯仰角速度ωz改为偏航角速度ωy,升力系数C改为侧向力系数C;针对飞行器侧向平面的敏捷转弯,使飞行器一圈脉冲发动机组合产生的合力等效成侧向平面上的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合力;Jz改为针对侧向平面的转动惯量Jy;C含义由气动舵升力系数改为气动舵侧向力系数。
具体地,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针对飞行器侧向平面的敏捷转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
其中,脉冲发动机成对使用;每一对发动机关于所述侧向平面对称,脉冲发动机产生的直接力的合力在所述侧向平面上;将需要的直接力大小等效成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乘以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使飞行器一圈脉冲发动机组合产生的合力等效成侧向平面上的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合力;
步骤2,利用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建立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的小侧滑角模型和大侧滑角模型;
步骤3,利用步骤2得到的所述模型,建立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的复合控制律;
步骤4,在复合控制律的各参数满足设定条件时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取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
步骤5,进行敏捷转弯复合控制率的性能检验,如果复合控制律的性能满足要求,则设计结束,否则返回步骤4调整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并重新进行性能检验,直至满足要求,完成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建立。
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小侧滑角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61
其中,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62
是一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Cx是阻力系数,m是质量,P是发动机推力,β是侧滑角,uT是发动机开关,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g是重力加速度,ψV是弹道偏角,ψ是偏航角,ωy是偏航角速度,C是侧向力系数,C是气动舵侧向力系数,|δ|≤δmax是气动舵舵偏角,δmax是气动舵能达到的最大舵偏角,L是特征长度,C是偏航力矩系数,Jy是针对侧向平面的转动惯量,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大侧滑角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71
其中,CN为气动参数,LCP为飞行器质心到压心的距离,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
其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复合控制律具体如下:
设计系统的滑模面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72
式中: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73
是一阶微分,χ是中间变量,eψ=ψ-ψc是偏航角跟踪误差,ψ是偏航角,ψc是偏航角控制量,S是滑模面,H是待设计参数,H>0;
小侧滑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74
其中,δc为气动舵舵偏角控制量,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75
是二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L是特征长度,C是偏航力矩系数,Jy是针对侧向平面的转动惯量,β是侧滑角,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大侧滑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δc=0
切换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76
其中,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k0是中间变量,k0=k1Jy/(HPRCSLRCS),k1>0,k2>1,k1、k2是待设计参数,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81
其中,sat(·)是饱和函数,Δ是待设计参数,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来选取;
所述步骤4中,所述设定条件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82
其中,MR是小侧滑角模型和大侧滑角模型中的偏航气动力矩,ε是任意正常数。
其中,产生的直接力的合力在弹体坐标系的y轴的分力Py和z轴方向上的分力Pz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8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针对飞行器侧向平面,具体如下:
系统的滑模面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84
式中: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85
是一阶微分,χ是中间变量,eψ=ψ-ψc是偏航角跟踪误差,ψ是偏航角,ψc是偏航角控制量,S是滑模面,H是待设计参数,H>0;
小侧滑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86
其中,δc为气动舵舵偏角控制量,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87
是二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L是特征长度,C是偏航力矩系数,Jy是针对侧向平面的转动惯量,β是侧滑角,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大侧滑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δc=0
切换控制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91
其中,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k0是中间变量,k0=k1Jy/(HPRCSLRCS),k1>0,k2>1,k1、k2是待设计参数,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92
其中,sat(·)是饱和函数,Δ是待设计参数;
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来选取,复合控制律的各参数满足
Figure BDA0003078211060000193
其中,MR是小侧滑角模型和大侧滑角模型中的偏航气动力矩,ε是任意正常数。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对飞行器进行敏捷转弯控制,所述飞行器为导弹或运载火箭。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飞行器俯仰平面的敏捷转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
其中,脉冲发动机成对使用;每一对发动机关于所述俯仰平面对称,脉冲发动机产生的直接力的合力在所述俯仰平面上;将需要的直接力大小等效成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乘以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使飞行器一圈脉冲发动机组合产生的合力等效成俯仰平面上的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合力;
步骤2,利用所述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建立小攻角模型和大攻角模型;
步骤3,利用步骤2得到的小攻角模型和大攻角模型,建立复合控制律;
步骤4,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确定复合控制律待设计参数的值;
步骤5,进行敏捷转弯复合控制率的性能检验,如果复合控制律的性能满足要求,则完成复合控制律的建立,否则返回步骤4调整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并重新进行性能检验,直至满足要求,完成复合控制律的建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小攻角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11
其中,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12
是一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Cx是阻力系数,m是质量,P是发动机推力,α是攻角,uT是发动机开关,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g是重力加速度,θ是弹道倾角,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21
是俯仰角,ωz是俯仰角速度,C是升力系数,C是气动舵升力系数,|δ|≤δmax是气动舵舵偏角,δmax是气动舵能达到的最大舵偏角,L是特征长度,C是俯仰力矩系数,Jz是转动惯量,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所述大攻角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22
其中,CN为气动参数,LCP为飞行器质心到压心的距离,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复合控制律具体如下:
设计系统的滑模面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23
式中: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24
是一阶微分,χ是中间变量,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25
是俯仰角跟踪误差,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26
是俯仰角,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27
是俯仰角控制量,S是滑模面,H是待设计参数,H>0;
小攻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31
其中,δc为气动舵舵偏角控制量,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32
是二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L是特征长度,C是俯仰力矩系数,Jz是转动惯量,α是攻角,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大攻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δc=0
切换控制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33
其中,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k0是中间变量,k0=k1Jz/(HPRCSLRCS),k1>0,k2>1,k1、k2是待设计参数,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34
其中,sat(·)是饱和函数,Δ是待设计参数,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来选取;
所述步骤4中,所述设定条件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35
其中,
MR是小攻角模型和大攻角模型中的俯仰气动力矩,ε是任意正常数。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产生的直接力的合力在弹体坐标系的y轴的分力Py和z轴方向上的分力Pz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41
5.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其特征在于,针对飞行器俯仰平面,具体如下:
系统的滑模面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42
式中: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43
是一阶微分,χ是中间变量,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44
是俯仰角跟踪误差,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45
是俯仰角,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46
是俯仰角控制量,S是滑模面,H是待设计参数,H>0;
小攻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47
其中,δc为气动舵舵偏角控制量,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48
是二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L是特征长度,C是俯仰力矩系数,Jz是转动惯量,α是攻角,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大攻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δc=0
切换控制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49
其中,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k0是中间变量,k0=k1Jz/(HPRCSLRCS),k1>0,k2>1,k1、k2是待设计参数,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51
其中,sat(·)是饱和函数,Δ是待设计参数;
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来选取,复合控制律的各参数满足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52
其中,MR是小攻角模型和大攻角模型中的俯仰气动力矩,ε是任意正常数。
6.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飞行器侧向平面的敏捷转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
其中,脉冲发动机成对使用;每一对发动机关于所述侧向平面对称,脉冲发动机产生的直接力的合力在所述侧向平面上;将需要的直接力大小等效成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乘以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使飞行器一圈脉冲发动机组合产生的合力等效成侧向平面上的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合力;
步骤2,利用所述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建立小侧滑角模型和大侧滑角模型;
步骤3,利用步骤2得到的所述小侧滑角模型和大侧滑角模型,建立复合控制律;
步骤4,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确定复合控制律待设计参数的值;
步骤5,进行敏捷转弯复合控制率的性能检验,如果复合控制律的性能满足要求,则完成复合控制律的建立,否则返回步骤4调整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并重新进行性能检验,直至满足要求,完成复合控制律的建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小侧滑角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61
其中,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62
是一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Cx是阻力系数,m是质量,P是发动机推力,β是侧滑角,uT是发动机开关,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g是重力加速度,ψV是弹道偏角,ψ是偏航角,ωy是偏航角速度,C是侧向力系数,C是气动舵侧向力系数,|δ|≤δmax是气动舵舵偏角,δmax是气动舵能达到的最大舵偏角,L是特征长度,C是偏航力矩系数,Jy是转动惯量,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所述大侧滑角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63
其中,CN为气动参数,LCP为飞行器质心到压心的距离,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复合控制律具体如下:
设计系统的滑模面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71
式中: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72
是一阶微分,χ是中间变量,eψ=ψ-ψc是偏航角跟踪误差,ψ是偏航角,ψc是偏航角控制量,S是滑模面,H是待设计参数,H>0;
小侧滑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73
其中,δc为气动舵舵偏角控制量,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74
是二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L是特征长度,C是偏航力矩系数,Jy是转动惯量,β是侧滑角,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大侧滑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δc=0
切换控制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75
其中,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k0是中间变量,k0=k1Jy/(HPRCSLRCS),k1>0,k2>1,k1、k2是待设计参数,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76
其中,sat(·)是饱和函数,Δ是待设计参数,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来选取;
所述步骤4中,所述设定条件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81
其中,MR是小侧滑角模型和大侧滑角模型中的偏航气动力矩,ε是任意正常数。
9.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其特征在于,针对飞行器侧向平面,具体如下:
系统的滑模面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82
式中: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83
是一阶微分,χ是中间变量,eψ=ψ-ψc是偏航角跟踪误差,ψ是偏航角,ψc是偏航角控制量,S是滑模面,H是待设计参数,H>0;
小侧滑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84
其中,δc为气动舵舵偏角控制量,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85
是二阶微分,Q=ρV2/2是动压,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Sref是特征面积,L是特征长度,C是偏航力矩系数,Jy是转动惯量,β是侧滑角,C是气动舵力矩系数;
大侧滑角模型下的等效控制公式为:
δc=0
切换控制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86
其中,uR为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k0是中间变量,k0=k1Jy/(HPRCSLRCS),k1>0,k2>1,k1、k2是待设计参数,PRCS为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LRCS是脉冲发动机到飞行器质心的距离,floor(·)为向下取整函数;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91
其中,sat(·)是饱和函数,Δ是待设计参数;
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来选取,复合控制律的各参数满足
Figure FDA0003078211050000092
其中,MR是小侧滑角模型和大侧滑角模型中的偏航气动力矩,ε是任意正常数。
10.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对飞行器进行敏捷转弯控制,所述飞行器为导弹或运载火箭。
CN202110559045.2A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3341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9045.2A CN113341710B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9045.2A CN113341710B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1710A true CN113341710A (zh) 2021-09-03
CN113341710B CN113341710B (zh) 2023-06-13

Family

ID=77470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9045.2A Active CN113341710B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171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5374A (zh) * 2021-01-08 2021-05-25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大空域的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
CN114660932A (zh) * 2022-01-20 2022-06-2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含有减速伞的导弹敏捷转弯最优控制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8260A (zh) * 1997-07-01 2000-09-27 埃萨伊戈莱电力工程师大西洋高等学校 在可变结构控制系统中以可控频率控制开关的方法和装置
US6227048B1 (en) * 1997-11-04 2001-05-08 Ngk Insulators, Ltd. Vibrators, vibratory gyroscopes, devices for measuring a linear acceleration and a method of measuring a turning angular rate
CN105659800B (zh) * 2008-01-16 2012-10-3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冲量相等原理的脉冲发动机点火控制方法
CN103197551A (zh) * 2013-03-12 2013-07-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单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单向滑模控制方法
CN103488814A (zh) * 2013-08-16 2014-0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再入飞行器姿态控制的闭环仿真系统
CN103940304A (zh) * 2014-04-10 2014-07-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直接侧向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直接侧向力开启时刻的确定方法
CN104019701A (zh) * 2014-05-28 2014-09-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一种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方法与前向拦截制导方法
CN108983798A (zh) * 2018-07-23 2018-12-1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稳定性判据的直气复合控制方法
CN109085848A (zh) * 2018-08-02 2018-12-25 西北工业大学 空空导弹直接力/气动力有限时间抗饱和控制方法
CN111470032A (zh) * 2020-04-16 2020-07-31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气动复合控制的无尾飞翼布局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26750A (zh) * 2020-09-08 2020-12-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位置误差的无人飞行器滑模控制侧滑转弯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8260A (zh) * 1997-07-01 2000-09-27 埃萨伊戈莱电力工程师大西洋高等学校 在可变结构控制系统中以可控频率控制开关的方法和装置
US6227048B1 (en) * 1997-11-04 2001-05-08 Ngk Insulators, Ltd. Vibrators, vibratory gyroscopes, devices for measuring a linear acceleration and a method of measuring a turning angular rate
CN105659800B (zh) * 2008-01-16 2012-10-3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冲量相等原理的脉冲发动机点火控制方法
CN103197551A (zh) * 2013-03-12 2013-07-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单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单向滑模控制方法
CN103488814A (zh) * 2013-08-16 2014-0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再入飞行器姿态控制的闭环仿真系统
CN103940304A (zh) * 2014-04-10 2014-07-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直接侧向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直接侧向力开启时刻的确定方法
CN104019701A (zh) * 2014-05-28 2014-09-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一种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方法与前向拦截制导方法
CN108983798A (zh) * 2018-07-23 2018-12-1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稳定性判据的直气复合控制方法
CN109085848A (zh) * 2018-08-02 2018-12-25 西北工业大学 空空导弹直接力/气动力有限时间抗饱和控制方法
CN111470032A (zh) * 2020-04-16 2020-07-31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气动复合控制的无尾飞翼布局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26750A (zh) * 2020-09-08 2020-12-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位置误差的无人飞行器滑模控制侧滑转弯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霍鑫等: "空空导弹敏捷转弯的分段线性滑模控制设计",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5374A (zh) * 2021-01-08 2021-05-25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大空域的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
CN112835374B (zh) * 2021-01-08 2022-11-18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大空域的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
CN114660932A (zh) * 2022-01-20 2022-06-2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含有减速伞的导弹敏捷转弯最优控制方法
CN114660932B (zh) * 2022-01-20 2023-09-1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含有减速伞的导弹敏捷转弯最优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1710B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6998B (zh) 一种参数摄动自适应的制导火箭弹垂直攻击制导方法
CN113341710A (zh) 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
CN109703768B (zh) 一种基于姿态/轨迹复合控制的软式空中加油对接方法
CN109460055B (zh) 一种飞行器控制能力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99531A (zh)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翔段制导与姿态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13778129A (zh) 一种干扰补偿的高超声速变后掠翼飞行器跟踪控制方法
CN111045440B (zh)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俯冲段快速滚转控制方法
US11772828B2 (en) Aerospace vehicle entry flightpath control
Slegers Effects of canopy-payload relative motion on control of autonomous parafoils
Sangjong et al. Backstepping approach of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for the mid-altitude unmanned airship
Sivan et al. An overview of reusable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demonstrator
CN109703769A (zh) 一种基于预瞄策略的空中加油对接控制方法
Johnson et al. Mid-lift-to-drag ratio rigi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simulation for human mars entry
CN107894776A (zh) 一种无人机增稳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无人机
CN111240204A (zh) 一种基于模型参考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巡飞弹控制方法
JPH0933197A (ja) 混合ミサイル自動操縦器
CN109634110B (zh) 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尾座式无人机过渡段鲁棒控制方法
Ngo et al. Multivariable control law design for a tailless airplane
CN109484654B (zh) 一种基于空间力矩分配的弹射座椅俯仰横滚耦合控制方法
CN112327629A (zh) 基于动态补偿的小型无人直升机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
CN114690793B (zh) 基于滑模控制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垂直软着陆制导方法
CN110989397A (zh) 一种航空器失事搜寻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14265420B (zh) 适于高动态、控制慢响应的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14035601B (zh) 一种基于h无穷控制的倾转旋翼无人机着舰方法
CN114237295A (zh) 一种高敏捷性空空导弹大迎角非常规飞行控制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