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6832A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6832A
CN113316832A CN202080009576.8A CN202080009576A CN113316832A CN 113316832 A CN113316832 A CN 113316832A CN 202080009576 A CN202080009576 A CN 202080009576A CN 113316832 A CN113316832 A CN 113316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device
detection
control circuit
detection unit
fron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95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6832B (zh
Inventor
原野良彦
小林久也
林勇太
岩桥扶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16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6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6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6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5/00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a physic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是在抑制操作性降低的情况下实现小型化。提供的开关装置(1)具有:可手动操作的操作手柄(3);人体检测传感器(51),其通过操作手柄(3)检测人体;和控制回路(53),其在操作手柄(3)受到手动操作时以及人体检测传感器(51)检测到人体时进行用于照明负载(W1)的控制动作。开关装置(1)还设置有形成为盒状并且容纳控制回路(53)的机体(2)。操作手柄(3)具有板状的手柄主体(30)和透镜单元(32),并且以从机体(2)的前方覆盖人体检测传感器(51)的方式安装于机体(2)。人体检测传感器(51)检测通过手柄主体(30)的窗部(303)和透镜单元(32)的基部(320)的红外线。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装置,更详细地,涉及用于根据人所进行的操作以及传感器所进行的物理量检测来控制负载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已知技术示例,可举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开关装置(具有热射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已知技术示例(于下文中,简称为“已知技术示例”),设置于从交流电源至照明负载的供电路径。已知技术示例是通过供电路径的开闭来进行照明负载的控制(亮灯与熄灯的切换)。已知技术示例具备:埋入壁面等建筑构件表面(surface of abuilding component)的机体(switch body)、在机体的前表面通过转轴支撑成可旋转的操作手柄、检测热射线的热射线传感器、插入供电路径的开闭元件以及驱动开闭元件的回路部。注意,热射线传感器、开闭元件和回路部都容纳于机体内。
回路部具有操作开关,该操作开关在“操作手柄”受到按压操作时会被接通(ON)。每当操作开关被接通时,回路部就会使开闭元件从接通切换为断开(OFF)以及从断开切换为接通。更进一步地,每当热射线传感器检测到检测区域内有人存在时,回路部就会使开闭元件从断开切换为接通。每当热射线传感器不再检测到检测区域内有人存在时,回路部就会使开闭元件从接通切换为断开。
机体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长方体状。在机体前表面的上部,配置有操作手柄。在机体前表面的下部(操作手柄的下方),配置有传感器罩盖。传感器罩盖覆盖露出至机体前表面的热射线传感器。传感器罩盖由热射线可透射的材料形成。也就是说,人体所放射出的热射线会透射过传感器罩盖而被热射线传感器检测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86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在上述已知技术示例中,用于手动操作的操作手柄和传感器罩盖在机体前表面沿着机体的长度方向并排配置。因此,在考虑到外观性等而要使机体小型化的情况下,一旦使操作手柄小型化,会担心导致手动操作的操作性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抑制操作性降低的情况下实现小型化的开关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开关装置具有:操作部,其用于手动操作;和检测部,通过所述操作部检测预定的物理量。该开关装置还具有:控制回路,在所述操作部受到手动操作时以及该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物理量符合预定条件时,所述控制回路进行控制负载的控制动作;以及机体,其形成为盒状以容纳所述控制回路。所述操作部具有板状的操作部主体,所述操作部以所述操作部主体覆盖所述检测部的方式从所述机体的前方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检测部通过设置于所述操作部主体的透射部检测所述物理量。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回路框图。
[图2]图2A是上述开关装置的主视图。图2B是上述开关装置的后视图。图2C是上述开关装置的底面图。图2D是上述开关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3]图3是上述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图4是上述开关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5]图5是上述开关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6]图6是从后面观察时上述开关装置的操作手柄的立体图。
[图7]图7是上述开关装置的透镜单元的后视图。
[图8]图8是上述开关装置的省略了透镜单元和透镜罩盖的主视图。
[图9]图9是利用安装框架将上述开关装置安装于壁面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10]图10是上述开关装置的变形例1的回路框图。
[图11]图11A是上述开关装置的变形例2的处于断开位置的操作手柄的右侧视图。图11B是上述开关装置的变形例2的处于接通位置的操作手柄的右侧视图。
[图12]图12是上述开关装置的变形例3的操作手柄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但是,在下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图都是示意图,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和厚度的各自的比例并不总是反映实际的尺寸比例。应当注意,以下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构成仅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示例。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方式的限定,只要可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则可因应外观等而进行各种变更。
首先,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以下简称为“开关装置1”)的回路构成。开关装置1如图1所示,具有:第1回路区块4、第2回路区块5和端子块6。
端子块6具备四个端子(第1端子61、第2端子62、第3端子63和第4端子64)。第1端子61电连接至交流电源X1(例如是有效值为100V的单相二线式的交流电源)的正极(HOT侧的电极)。第2端子62电连接至交流电源X1的负极(COLD侧的电极)。第3端子63电连接至照明负载W1(例如是LED照明器具)的第1电源端子。第4端子64电连接至照明负载W1的第2电源端子。另外,第2端子62与第3端子63经由导体(例如是电线)电连接。
第1回路区块4具备:开闭元件41、驱动回路42和直流电源回路43。
直流电源回路43将从交流电源X1经由第1端子61和第2端子62供给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直流电源回路43优选具有例如功率因子改善回路(升压斩波回路)和降压斩波回路,并输出5V~15V程度的直流电压。直流电源回路43将转换后的直流电压(以下称为控制电压)供给至驱动回路42和第2回路区块5。
开闭元件41设置在电连接着端子块6的第1端子61和第4端子64的电路上。开闭元件41由电磁继电器、半导体继电器或半导体开关元件构成。当开闭元件41处于接通状态时,第1端子61与第4端子64经由电路导通。另一方面,当开闭元件41处于断开状态时,电路被切断,使得第1端子61与第4端子64不导通。也就是说,当开闭元件41处于接通状态时,交流电源X1、照明负载W1、端子块6和开闭元件41会形成闭合回路,从而由交流电源X1对照明负载W1供给交流电力。另一方面,当开闭元件41处于断开状态时,交流电源X1、照明负载W1、端子块6和开闭元件41不会形成闭合回路,从而不会由交流电源X1对照明负载W1供给交流电力。
驱动回路42受到后述的控制回路53控制,而使开闭元件41接通/断开。
第2回路区块5具有:人体检测传感器51、按钮开关52、控制回路53和指示灯54。
人体检测传感器51是所谓的“被动式红外线运动传感器”。红外线运动传感器具有多个热电元件,该多个热电元件基于所接收到红外线的变化量而检测到放射出红外线的人体。也就是说,人体检测传感器51构造成在检测区域中有人体存在时就输出人体检测信号。
按钮开关52具有机械式的常开触点和在受到外部力时使常开触点闭合(接通)的按钮520(参照图3)。对按钮开关52的常开触点施加控制电压。
指示灯54例如具有放射红光的LED(发光二极管)晶片和放射绿光的LED晶片。指示灯54在控制回路53控制下择一性地放射红光或绿光。
控制回路53由微控制器所构成。控制回路53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第1输入端口与人体检测传感器51电连接,第2输入端口与按钮开关52电连接。也就是说,一旦人体检测传感器51检测到人体,就会对第1输入端口输入高电平的信号(人体检测信号)。另外,在按钮开关52为断开时,第2输入端口的输入电压就会维持在高电平(控制电压)。但一旦按钮开关52被接通,第2输入端口的输入电压就会变化成低电平。因而,控制回路53在第2输入端口的输入电压从高电平变化成低电平时,就会判定有来自按钮开关52的操作信号输入。
控制回路53的第1输出端口与驱动回路42电连接。控制回路53会从第1输出端口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回路42一旦从控制回路53接收到控制信号,就会驱动开闭元件41。
控制回路53的第2输出端口与指示灯54电连接。控制回路53会从第2输出端口输出驱动信号,从而使指示灯54发光。
更详细地说明由控制回路53执行的控制动作。在开闭元件41是断开的状况(照明负载W1熄灯的状况)下,一旦有操作信号输入至第2输入端口,控制回路53就会从第1输出端口输出控制信号,从而使驱动回路42接通开闭元件41。另外,在照明负载W1熄灯的状况下,一旦有人体检测信号从人体检测传感器51输入至第1输入端口,控制回路53就会从第1输出端口输出控制信号,从而使驱动回路42接通开闭元件41。当开闭元件41接通时,照明负载W1就会亮灯。
在照明负载W1熄灯的状况下,通过控制回路53使指示灯54放射绿光,则即使在周围昏暗的状况下,也能轻易辨识开关装置1的位置。另外,在照明负载W1亮灯的状况下,通过控制回路53使指示灯54放射红光,则会显示照明负载W1正在亮灯。
另一方面,在照明负载W1正在亮灯的状况下,一旦有操作信号输入至第2输入端口,控制回路53就会从第1输出端口输出控制信号,从而使驱动回路42断开开闭元件41。另外,在照明负载W1正在亮灯的状况下,一旦不再有人体检测信号从人体检测传感器51输入至第1输入端口,控制回路53就会从第1输出端口输出控制信号,而使驱动回路42断开开闭元件41。当开闭元件41断开时,照明负载W1也会熄灯。
在此,亦可在照明负载W1亮灯时,于人体检测信号的输入停止了的情况下,使控制回路53启动内置于微控制器的定时器,待定时器的计时时间达到预定的延迟时间时再输出控制信号。但是,优选的是使控制回路53在定时器的计时时间达到延迟时间前,只要有人体检测信号再度输入至第1输入端口,就再次启动定时器而重置计时时间。更优选的是使控制回路53在定时器的计时时间达到延迟时间前,一旦有操作信号输入至第2输入端口,就停止定时器,并且输出控制信号以断开开闭元件41。
可选地,控制回路53可以择一地选用实行第1控制动作或第2控制动作。例如优选的是,如果在短时间(例如500毫秒)内接收到多次(例如2次)操作信号时,使控制回路53在第1控制动作与第2控制动作之间交替选用。
控制回路53在执行第1控制动作的情况下,会根据来自人体检测传感器51的人体检测信号而切换照明负载W1的亮灯/熄灯。另外,控制回路53在执行第2控制动作的情况下,不论有无人体检测传感器51的人体检测信号,都会根据来自按钮开关52的操作信号的输入而切换照明负载W1的亮灯/熄灯。
接着,参照图2~图8详细说明开关装置1的结构。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是在没有特别明言的情况下,皆是以图3的箭头所示的前后、左右和上下的各方向定义为开关装置1的前后、左右和上下的各方向。
开关装置1具备:将第1回路区块4、第2回路区块5和端子块6容纳于内部的机体2,以及在机体2的前表面被支撑成可相对于机体2旋转的操作手柄3(参照图3)。
机体2具有机身20和罩盖21,机身20呈前表面开放的盒状,罩盖21安装于机身20的前端。
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机身20形成了前表面开放的有底多角筒状。在机身20的底面(后表面),设有四个电线插入孔200(参照图2B)。这四个电线插入孔200在机身20的底沿上下方向排成一列。另外,这四个电线插入孔200与端子块6的四个端子孔66一对一地相面对(参照图2B)。端子块6容纳在机身20内。端子块6是四极的螺纹式端子块(four-polescrewed terminal block),在长方体状的主体60内容纳四个接头(未图示)(参照图3)。四个端子孔66设于主体60的底面(后表面)。另外,在主体60的侧面(右侧面)配置有四个端子螺钉65。通过将从各端子孔插入的电线的导体夹在端子螺钉65与接头之间,使端子块6导电且机械性地与接头以及导体连接。
机身20的后端部分20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起机身20的后端部分201以外的部分窄(参照图2B和图2C)。在后端部分201的右侧面,于上下方向排成一列地设置有四个操作孔202(参照图2D)。这四个操作孔202与容纳在后端部分201的端子块6的四个端子螺钉65的头部一对一地相面对。也就是说,利用诸如螺丝刀等的工具穿过后端部分201的各操作孔202旋转端子块6的各端子螺钉65。
另外,机身20的左右两个侧面中形成了散热用的多条细缝203(参照图2B、图2D和图3)。更进一步地,在机身20的上下两个侧面的前端,设有三角柱状的突起204(参照图3)。
第1回路区块4具有直角四边形的第1回路基板40。第1回路基板40的表面400(右侧面)安装有端子块6、开闭元件41和直流电源回路43等(参照图3)。第1回路区块4以第1回路基板40的表面400与机身20的右侧面相面对的方式容纳在机身20内(参照图4)。
第2回路区块5具有八角形的第2回路基板50。第2回路基板50的表面500(前表面)安装有人体检测传感器51、按钮开关52、控制回路53和指示灯54(参照图3)。
人体检测传感器51具有圆筒形的壳体510(参照图3)。壳体510的前表面设置有作为开口的正方形的窗部511。但是,窗部511被窗板512盖住,窗板512由可透射红外线的材料形成。壳体510内容纳着多个(例如是四个)热电元件513(参照图4和图5)。该多个热电元件513接收通过窗部511入射至壳体510内的红外线。
人体检测传感器51安装于第2回路基板50的表面500的中央。按钮开关52安装于第2回路基板50的表面500的下部。指示灯54安装于第2回路基板50的表面500的上部。控制回路53安装于第2回路基板50的表面500的人体检测传感器51与指示灯54之间。
第2回路区块5以第2回路基板50的表面500朝向前方的方式容纳在机身20内。第2回路区块5在机身20内配置在第1回路区块4的前方(参照图4)。应当注意,第1回路区块4和第2回路区块5经由电线或端子板(未图示)电连接。
罩盖21具有:罩盖主体210、一对纵片211、一对横片212、一对组装片213和立壁214(参照图3)。罩盖主体210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开口部215的长方形的框状。
立壁214形成为八角形的筒状。立壁214在罩盖主体210的前表面沿着开口部215的边缘向前方突出。另外,操作片2141从与立壁214的开口部215面对的底面朝上突出(参照图3)。操作片2141形成为在沿前后方向观察时的T字形。操作片2141以与立壁214的结合部分为支点、以能够向前后方向弯曲的方式由立壁214支撑。另外,在操作片2141的前表面一体形成了圆柱状的肋2142(参照图4)。
一对纵片211分别从罩盖主体210的左右两端向前方突出(参照图3)。各纵片211均从上下方向上的两端朝向中央逐渐拓宽(参照图2D)。在各纵片211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中央,设有圆形的轴承孔2110(参照图3)。应当注意,立壁214在其与一对轴承孔2110分别面对的部位形成有凹部2140。
一对横片212分别从罩盖主体210的上下两端向前方突出(参照图3和图4)。一对安装爪2120从上侧的横片212的顶面向上突出。另一对安装爪2120从下侧的横片212的底面向下突出(参照图2A和图3)。
一对组装片213分别从罩盖主体210的后表面的上下两端向后方突出(参照图2D和图3)。一对组装片213均形成为四角形(参照图2C)。在各组装片213的中央设置有在厚度方向(左右方向)上贯穿的四角形的组装孔2130(参照图2C和图3)。
罩盖21上侧的组装片213的组装孔2130供机身20上侧的突起204嵌合。另外,罩盖21下侧的组装片213的组装孔2130供机身20下侧的突起204嵌合。也就是说,通过使机身20的一对突起204与一对组装片213的相应的组装孔2130一对一地嵌合,使机身20与罩盖21结合,从而构成机体2(参照图2C和图4)。应当注意,在机体2的前表面,第2回路区块5的表面500通过罩盖21的开口部215露出。另外,罩盖21的肋2142的后表面与第2回路区块5的按钮开关52的按钮520在前后方向上相面对(或接触)(参照图4)。
操作手柄3具有:手柄主体30、手柄罩盖31、透镜单元32和操作体33(参照图3)。
手柄主体30具有:框部300、第1前壁301、第2前壁302、补强条304、一对突片305和一对轴306(参照图3)。
框部300形成为具有一对纵壁3001和一对横壁3002的角锥台状。但是,框部300优选由红外线的透射率和可见光的透射率(全光线透射率)几乎为0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第1前壁301和第2前壁302均设置在框部300的前表面。第1前壁301在框部300的前表面从上侧的横壁3002覆盖到比起一对纵壁3001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靠上方的位置。第2前壁302在框部300的前表面从下侧的横壁3002覆盖到比起一对纵壁3001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靠下方的位置。但是,第2前壁302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约为第1前壁30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如此一来,在框部300的前表面设置了由第1前壁301的下缘、第2前壁302的上缘和一对纵壁3001的前缘围绕成的四边形窗部303形成的开口(参照图3和图8)。应当注意,圆筒状的保持部3020从第2前壁302的后表面突出(参照图4和图6)。
第1前壁301和第2前壁302优选由红外线的透射率几乎为0、并且全光线透射率为百分之几十(例如70%)以上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补强条304形成为棒状,跨设在一对纵壁3001的前表面。另外,补强条304从前方观察时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将框部300的窗部303二等分的位置(参照图8)。
一对突片305形成为半椭圆形的板状(参照图3和图6)。各突片305均从相应的纵壁3001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向后方突出。从右侧的突片305的右侧面向右突出有圆柱状的轴306。另外,从左侧的突片305的左侧面向左突出有圆柱状的轴306。
应当注意,与框部300相同,补强条304、一对突片305和一对轴306优选由红外线的透射率和全光线透射率几乎为0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操作体33由螺旋弹簧构成。操作体33的长度方向(螺旋弹簧的轴向)上的一端(前端)嵌入手柄主体30的保持部3020并受到保持(参照图4)。
透镜单元32具有基部320和多个透镜321。基部320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但是,在基部320的后表面的周缘一体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周壁322(参照图4)。
在基部320的后表面一体形成有多个(图中示例了十个)透镜321(参照图4~图7)。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会将十个透镜321称为:第1~第5透镜321A~321E及第6~第10透镜321F~321J。
第1~第5透镜321A~321E沿左右方向排成一列。中央的第3透镜321C是菲涅尔透镜的一部分(参照图7)。第1透镜321A、第2透镜321B、第4透镜321D和第5透镜321E形成模拟的菲涅尔透镜,其中,具有不同的长径和短径的椭圆状的多个凹槽配置成嵌套状。第1~第5透镜321A~321E构造成将自前方入射的红外线光聚光于第3透镜321C后方的焦点。
第6~第10透镜321F~321J在第1~第5透镜321A~321E的下方沿左右方向排成一列。中央的第8透镜321H是菲涅尔透镜的一部分(参照图7)。第6透镜321F、第7透镜321G、第9透镜321I和第10透镜321J形成模拟的菲涅尔透镜,其中,具有不同的长径和短径的多个半椭圆状或四分之一椭圆状的凹槽配置成嵌套状。第6~第10透镜321F~321J构造成将自前方入射的红外线光聚光于第3透镜321C的焦点。
应当注意,基部320和十个透镜321以及周壁322优选由红外线的透射率和全光线透射率分别为百分之几十(例如80%)以上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但是,只要形成透镜321的合成树脂材料的红外线的透射率为百分之几十(例如80%)以上,形成基部320的合成树脂材料的红外线的透射率也可以是百分之几以下。
透镜单元32以多个透镜321插入窗部303的方式安装于手柄主体30的前表面(参照图3~图6)。应当注意,在周壁322的上下两端的后表面设有圆柱状的突部323(图7)。这些突部323嵌入设置在框部300的一对横壁3002的前表面的凹部3003中(参照图3)。这样,通过将多个突部323逐一嵌入多个凹部3003中,使透镜单元32定位于手柄主体30的框部300。
第1~第5透镜321A~321E在补强条304的上方插入窗部303,第6~第10透镜321F~321J在补强条304的下方插入窗部303(参照图8)。补强条304与基部320的后表面处的位于第1~第5透镜321A~321E和第6~第10透镜321F~321J之间的部位接触(参照图4)。也就是说,当操作手柄3被人的手或指头按压时,可以通过补强条304抑制透镜321的变形(弯曲)。
手柄罩盖31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参照图3)。手柄罩盖31安装于透镜单元32的前表面(参照图4)。手柄罩盖31防止污垢附着于透镜单元32的前表面和防止透镜单元32的前表面遭受损伤。应当注意,手柄罩盖31优选由红外线的透射率为百分之几十(例如90%)以上、并且全光线透射率为百分之几十(例如30%)以下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烯烃系的树脂材料)形成。
通过将手柄主体30的一对轴306逐一嵌入罩盖21的一对轴承孔2110中,使操作手柄3安装于机体2以覆盖机体2的前表面(参照图4~图6)。操作手柄3能够以一对轴306为支点而旋转。但是,罩盖21的肋2142嵌入操作体33的长度方向(螺旋弹簧的轴向)上的另一端(后端)(参照图4)。因此,操作手柄3受到操作体33的弹力,使得手柄主体30的下部被推往离开机体2的前表面的方向,而手柄主体30的上部(上侧的横壁3002)则静止于抵接着罩盖21上侧的横片212的位置(基准位置)(参照图4)。
操作手柄3的下部一旦被往后按压,就会使操作手柄3以手柄主体30的下部朝向靠近机体2的前表面的方向旋转(正转)。随着操作手柄3的旋转,罩盖21的操作片2141会承受操作体33的弹力而向后弯曲。通过使操作片2141向后弯曲,按钮开关52的按钮520就会被操作片2141按压,从而使按钮开关52接通。然后,当操作手柄3的下部不再受到按压时,就会通过操作体33的弹力使操作手柄3旋转(反转)回归基准位置,从而操作片2141也会回到原本的状态,由此使按钮开关52断开。
另外,从前方观察时,在操作手柄3的手柄主体30的窗部303内侧,存在人体检测传感器51(参照图8)。因而,人体检测传感器51可以通过手柄罩盖31和手柄主体30的窗部303接收人体所放射的红外线,从而检测到该人体。
因此,与使操作手柄3和人体检测传感器51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排列的情况相比,通过将人体检测传感器51隐藏在操作手柄3的后方,开关装置1可以不用改变操作手柄3的大小就实现小型化。结果,开关装置1可在抑制(操作手柄3的)操作性降低的情况下实现小型化。
在此,当操作手柄3静止于基准位置时,第3透镜321C与人体检测传感器51的壳体510的窗部511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重叠(参照图8)。更进一步地,当操作手柄3静止于基准位置时,第3透镜321C的焦点在前后方向上与人体检测传感器51的受光面(窗板512的前表面)几乎一致(参照图4)。因此,可以通过多个透镜321将存在于检测区域内的从人体放射出的红外线聚光(会聚)于人体检测传感器51的窗部511。结果,开关装置1有助于人体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区域的扩大。
另外,在开关装置1中,通过手柄主体30的第1前壁301和第2前壁302来遮蔽不需要的红外线,从而可以抑制人体检测传感器51发生误检测。尤其在开关装置1中,将人体检测传感器51的受光面(窗部511)配置在比手柄主体30的窗部303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补强条304的位置)更靠上方处(参照图8)。因此,在开关装置1中,会使得例如照明器具的照明光中所含的红外线不易入射至人体检测传感器51的受光面,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抑制人体检测传感器51发生误检测。
更进一步地,在开关装置1中,通过与多个透镜321一对一对应的多个检测范围来形成检测区域,从而可以通过人体检测传感器51来检测人体的细微动态。结果,开关装置1可以降低检测不到停留在检测区域内的人(人体)的可能性。
在此,由于形成手柄罩盖31的合成树脂材料的全光线透射率为百分之几十以下,所以不易透过操作手柄3看到人体检测传感器51。结果,开关装置1可以抑制由于透过操作手柄3看到人体检测传感器51而造成的外观品质的降低。
顺便提及,开关装置1利用安装框架7而配置成埋设在建筑构件(例如壁材8)的埋入孔80中(参照图9)。安装框架7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在中央具有窗孔70的长方形框状。安装框架7具有隔着窗孔70相面对的一对侧片71。一对侧片71中的每个侧片71均设有安装孔72,供机体2的多个(四个)安装爪2120逐一嵌入。
这样,通过使四个安装爪2120逐一嵌入四个安装孔72,就会以机体2插穿窗孔70的状态将开关装置1安装于安装框架7(参照图9)。然后,通过以机体2的局部埋入埋入孔80中的状态将安装框架7固定(螺固)于壁材8的表面,使开关装置1被配置成埋入建筑构件表面(壁面)。
应当注意,在开关装置1中,人体检测传感器51并不限于被动式的红外线运动传感器。例如,人体检测传感器51也可以是利用毫米波带范围内的电波的主动式电波传感器。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开关装置1的几个变形例。但是,以下说明的变形例的开关装置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有共用的基本构成。因此,对与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共用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图标及说明。
首先,说明变形例1的开关装置1。如图10所示,变形例1的开关装置1具有人体检测传感器51和亮度传感器55这两个检测部。
亮度传感器55通过光电二极管或光敏晶体管等的受光元件来将可见光转换成电量(例如电流),以检测受光元件的受光光量(亮度)。亮度传感器55的输出(输出电流)通过电流电压转换器(未图示)转换成电压(检测电压),再输入至控制回路53的输入端口(第3输入端口)。
控制回路53对输入至第3输入端口的检测电压与预定的临界值进行比较。在检测电压为临界值以上的情况下,即使有人体检测信号输入至第1输入端口,控制回路53也不会进行控制动作。在检测电压未达临界值的情况下,一旦有人体检测信号输入至第1输入端口,控制回路53就会进行控制动作。也就是说,在检测电压达到临界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回路53会判断不需使照明负载W1亮灯,并且无视人体检测信号的输入,不进行控制动作。另一方面,在检测电压未达临界值的情况下,一旦有输入人体检测信号,控制回路53就会使照明负载W1从熄灯状态切换成亮灯状态。但是,变形例1的开关装置1也可以不具备人体检测传感器51,而仅具备亮度传感器55。应当注意,亮度传感器55优选安装于第2回路区块5的第2回路基板50的表面500。
如上所述,变形例1的开关装置1在亮度传感器55所检测出的亮度是不需要照明负载W1的照明的情况时,能够通过使照明负载W1不会无谓地亮灯而实现节能。
接着,说明变形例2的开关装置1。在变形例2的开关装置1中,操作手柄3能够在断开位置(参照图11A)与接通位置(参照图11B)这两个位置之间旋转。如果在断开位置进行手动操作,操作手柄3会旋转至接通位置;而如果在接通位置进行手动操作,操作手柄3会旋转至断开位置。
在操作手柄3与机体2的前表面之间,配置有两个反转弹簧10(仅图示出一个)和两个反转板11(仅图示出一个)(参照图11A和图11B)。各反转板11均容纳在设置于机体2的V字形凹槽205中。各反转弹簧10均由螺旋弹簧构成。各反转弹簧10的轴向上的一端(前端)固定于手柄主体30。各反转弹簧10的轴向上的另一端(后端)钩在反转板11的前端。通过各反转弹簧10的弹力,使各反转板11的后端压靠凹槽205的底部206。应当注意,各反转板11均能够以其接触底部206的后端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旋转。
这样,当操作手柄3位于断开位置时,通过使手柄主体30的框部300的上部(上侧的横壁3002)接触机体2的前表面,使得操作手柄3静止于断开位置(参照图11A)。处于断开位置的操作手柄3一旦受到按压操作,就会一边压缩反转弹簧10一边使操作手柄3旋转。然后,随着操作手柄3的旋转,反转板11也跟着旋转,从而通过使手柄主体30的框部300的下部(下侧的横壁3002)接触机体2的前表面,使得操作手柄3静止于接通位置(参照图11B)。
如上所述,在变形例2的开关装置1中,当操作手柄3位于接通位置时,控制回路53可以无视人体检测传感器51的人体检测信号,而使照明负载W1维持在亮灯状态。另一方面,在变形例2的开关装置1中,当操作手柄3位于断开位置时,控制回路53可以响应人体检测传感器51的人体检测信号使照明负载W1闪烁。
最后,说明变形例3的开关装置1。变形例3的开关装置1被构造成操作手柄3相对于机体2的前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平行移动。
在操作手柄3的上下两端与机体2的前表面之间,分别配置有至少一个复位弹簧12(参照图12)。复位弹簧12由螺旋弹簧构成。复位弹簧12的轴向上的一端(前端)固定于手柄主体30。复位弹簧12的轴向上的另一端(后端)固定于机体2的前表面。应当注意,罩盖21的轴承孔2110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椭圆形。
操作手柄3被复位弹簧12的弹力推向离开机体2的前表面的方向(前方),并且静止于轴306与轴承孔2110的前端接触的位置(基准位置)(参照图12)。操作手柄3一旦受到按压操作,就会一边压缩复位弹簧12,一边使操作手柄3往后方移动,从而经由操作体33和操作片2141(均未图示)使按钮开关52接通。然后,当操作手柄3不再受到按压操作时,就会通过复位弹簧12的弹力使操作手柄3回归基准位置。
如上所述,变形例3的开关装置1允许将操作手柄3当作按钮般地操作。应当注意,操作手柄3也可以被构造成平行于机体2的前表面滑动操作。或者,操作手柄3也可以被构造成以垂直于机体2的前表面的轴为中心受到旋转操作。另外,还可以在操作手柄3的表面设置触控开关,控制回路53响应于对该触控开关进行的触控操作使得开闭元件41接通/断开。应当注意,在人体检测传感器小型化的情况下,还可以想到将人体检测传感器内置于操作手柄3。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人体检测传感器51无法内置于操作手柄3。
如上所述,第1方面的开关装置(1)具有:用于手动操作的操作部(操作手柄3);和通过操作部检测预定物理量的检测部(人体检测传感器51;亮度传感器55)。第1方面的开关装置(1)还具有:控制回路(53),在操作部受到手动操作时以及检测部所检测的物理量符合预定条件时,该控制回路进行控制负载(照明负载W1)的控制动作;以及机体(2),其形成为盒状以容纳控制回路。操作部具有板状的操作部主体(手柄主体30的第1前壁301、第2前壁302和透镜单元32的基部320)。操作部以操作部主体覆盖检测部的方式从机体(2)的前方安装于机体(2)。检测部通过设置于操作部主体的透射部(手柄主体30的窗部303和透镜单元32的基部320)检测物理量。
在第1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检测部隐藏在操作部主体的后方,这样,相比于使操作部和检测部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的情况,可以不用改变操作部的大小,从而实现小型化。结果,第1方面的开关装置(1)能够在抑制(操作部的)操作性降低的情况下实现小型化。
第2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1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2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具备一个以上的检测可见光、红外线光和电波中的任一种电磁波的检测部。
第2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检测部检测电磁波而可以使控制回路(53)根据周围的亮度、是否有人存在等进行控制动作。
第3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2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3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检测部通过检测人体所放射的红外线而对检测区域内是否有人存在进行检测。优选地,控制回路在检测部检测到有人存在时就判定物理量符合预定条件,从而进行控制动作。
第3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使控制回路(53)根据检测区域内是否有人存在来进行控制动作,从而可以抑制负载(例如照明负载)无谓的耗电,实现节能。
第4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2或第3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4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检测部检测可见光。优选地,控制回路(53)在检测部所检测的可见光的电平在预定的临界值以下时就判定物理量符合预定条件,从而进行控制动作。
第4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使控制回路(53)根据例如可见光的程度(周围的亮度)而控制照明负载的闪烁,从而可以抑制无谓的耗电,实现节能。
第5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1~第4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5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在操作部主体的前表面设置有保护层(手柄罩盖31)。
第5方面的开关装置(1)可以通过保护层防止污垢附着于操作部主体的前表面及遭受损伤等。
第6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1~第5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6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操作部在受到手动操作时相对于机体(2)的前表面进行位移。
第6方面的开关装置(1)可以使控制回路(53)根据操作部的位移检测出操作部的手动操作。
第7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6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7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操作部以平行于机体(2)的前表面的轴(306)为中心旋转。
第7方面的开关装置(1)可以通过使操作部旋转而使控制回路(53)检测出操作部的手动操作。
第8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7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8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操作部在操作部主体承受着朝向机体(2)的前表面的方向的力时从基准位置朝向靠近机体(2)的前表面的方向旋转。更进一步地,优选地,操作部在操作部主体不再承受朝向机体(2)的前表面的方向的力时朝向离开机体(2)的前表面的方向旋转,从而回归基准位置。
在第8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由于除了受到手动操作时以外,操作部总是处于基准位置,所以能够使检测部与操作部主体的位置关系保持一定。
第9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7或第8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9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检测部检测可见光、红外线光和电波中的任一种电磁波。优选地,在从机体(2)的前方观察时,操作部配置于机体(2)的前表面,从而使检测部接收电磁波的受波面与轴(306)重叠。
第9方面的开关装置(1)可以在操作部旋转而位移时抑制操作部与检测部的受波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变化,从而抑制检测部的检测性能的降低。
第10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1~第9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10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检测部检测可见光、红外线光和电波中的任一种电磁波。优选地,操作部具有使电磁波会聚于检测部的透镜(321)。
第10方面的开关装置(1)可以通过透镜(321)实现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的扩大。
第11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1~第10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11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机体(2)具备一个以上的能够安装于安装框架(7)的安装部(安装爪2120),从而经由安装框架(7)安装于建筑构件表面。
第11方面的开关装置(1)可以利用安装框架(7)容易地安装于建筑构件表面。
第12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3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12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控制回路(53)在检测部检测到有人存在时进行使得作为负载的照明负载(W1)从熄灯状态切换成亮灯状态的控制动作。而控制回路(53)在检测部不再检测到有人存在时进行使得照明负载从亮灯状态切换成熄灯状态的控制动作。
第12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使控制回路(53)根据检测区域内是否有人存在而进行控制动作,从而可以抑制照明负载无谓的耗电,实现节能。
第13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12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13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控制回路(53)从检测部不再检测到有人存在一直到经过预定的延迟时间为止,都使照明负载维持在亮灯状态。优选地,控制回路(53)在经过了预定的延迟时间后,进行使照明负载从亮灯状态切换成熄灯状态的控制动作。
第13方面的开关装置(1)在检测部检测人的动作的情况下,即使检测部不再检测到存在静止的人,也会在延迟时间过完以前不使照明负载熄灯,从而可以改善便利性。
第14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与第1~第13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组合而实现。在第14方面的开关装置(1)中,优选地,具备一个以上的检测可见光、红外线光和电波中的任一种电磁波的检测部。优选地,操作部主体具有对于电磁波的透射率不同的多个部位(第1前壁301、第2前壁302、手柄罩盖31)。
第14方面的开关装置(1)通过操作部主体切断不需要的电磁波,实现抑制检测部的误检测。
附图标记说明
1 开关装置
2 机体
3 操作手柄(操作部)
7 安装框架
30 手柄主体
31 手柄罩盖(保护层)
32 透镜单元
51 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部)
53 控制回路
55 亮度传感器(检测部)
301 第1前壁(操作部主体)
302 第2前壁(操作部主体)
303 窗部(透射部)
306 轴
320 基部(操作部主体;透射部)
321 透镜
2120 安装爪(安装部)
W1 照明负载(负载)

Claims (14)

1.一种开关装置,其包括:
操作部,其用于手动操作;
检测部,通过该操作部检测预定的物理量;
控制回路,在所述操作部受到手动操作时以及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物理量符合预定条件时,所述控制回路进行控制负载的控制动作;以及
机体,其形成为盒状以容纳所述控制回路,
所述操作部具有板状的操作部主体,所述操作部以所述操作部主体覆盖所述检测部的方式从所述机体的前方安装于所述机体,
所述检测部通过设置于所述操作部主体的透射部检测所述物理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以上的检测可见光、红外线光和电波中的任一种电磁波的所述检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通过检测人体所放射的红外线而对检测区域内是否有人存在进行检测,并且
所述控制回路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有人存在时就判定所述物理量符合所述预定条件,从而进行所述控制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检测可见光,并且
所述控制回路在所述检测部所检测的所述可见光的电平在预定的临界值以下时就判定所述物理量符合所述预定条件,从而进行所述控制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部主体的前表面设置有保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在受到手动操作时相对于所述机体的前表面进行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以平行于所述机体的前表面的轴为中心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在所述操作部主体承受着朝向所述机体的前表面的方向的力时从基准位置朝向靠近所述机体的前表面的方向旋转,所述操作部在所述操作部主体不再承受朝向所述机体的前表面的方向的力时朝向离开所述机体的前表面的方向旋转,从而回归所述基准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检测可见光、红外线光和电波中的任一种电磁波,并且
在从所述机体的前方观察时,所述操作部配置于所述机体的前表面,从而使所述检测部接收所述电磁波的受波面与所述轴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检测可见光、红外线光和电波中的任一种电磁波;并且
所述操作部具有使所述电磁波会聚于所述检测部的透镜。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具备一个以上的能够安装于安装框架的安装部,并且
所述开关装置经由所述安装框架安装于建筑构件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回路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有人存在时进行使得作为所述负载的照明负载从熄灯状态切换成亮灯状态的所述控制动作,所述控制回路在所述检测部不再检测到有人存在时进行使得所述照明负载从亮灯状态切换成熄灯状态的所述控制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回路从所述检测部不再检测到有人存在一直到经过预定的延迟时间为止,都使所述照明负载维持在亮灯状态;并且在经过了所述预定的延迟时间后,进行使所述照明负载从亮灯状态切换成熄灯状态的所述控制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个以上的检测可见光、红外线光和电波中的任一种电磁波的检测部;并且
所述操作部主体具有对于所述电磁波的透射率不同的多个部位。
CN202080009576.8A 2019-02-08 2020-01-31 开关装置 Active CN113316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1903 2019-02-08
JP2019021903A JP7340807B2 (ja) 2019-02-08 2019-02-08 スイッチ装置
PCT/JP2020/003820 WO2020162376A1 (ja) 2019-02-08 2020-01-31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6832A true CN113316832A (zh) 2021-08-27
CN113316832B CN113316832B (zh) 2023-12-22

Family

ID=71947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9576.8A Active CN113316832B (zh) 2019-02-08 2020-01-31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7340807B2 (zh)
CN (1) CN113316832B (zh)
TW (2) TWI720809B (zh)
WO (1) WO2020162376A1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7873A (ja) * 1998-08-04 2000-02-25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照明付タッチスイッチ
CN1277491A (zh) * 1999-06-15 2000-12-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设有红外线检测器的自动开关
CN1835399A (zh) * 2005-03-14 2006-09-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开关和负载控制系统
JP2007323408A (ja) * 2006-06-01 2007-12-13 Nissan Motor Co Ltd 入力装置
JP2008108637A (ja) * 2006-10-26 2008-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CN101630022A (zh) * 2008-07-18 2010-01-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热射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JP2010135161A (ja) * 2008-12-04 2010-06-17 Panasonic Corp コントローラー
CN102045050A (zh) * 2009-10-16 2011-05-04 株式会社有信 无触点开关
CN104918354A (zh) * 2014-03-12 2015-09-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带热射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CN104937385A (zh) * 2013-01-21 2015-09-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红外线检测元件、红外线检测器及红外线式气体传感器
CN105974490A (zh) * 2015-03-13 2016-09-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传感器控制装置、传感器系统以及负载控制系统
JP2017050084A (ja) * 2015-08-31 2017-03-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常用照明装置
CN107113949A (zh) * 2014-12-26 2017-08-29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107430030A (zh) * 2015-03-31 2017-1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人体探测装置
JP2018073727A (ja) * 2016-11-02 2018-05-10 かがつう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80766U (zh) * 1973-11-24 1975-07-11
JPS5169478U (zh) * 1974-11-27 1976-06-01
JPS5636822A (en) * 1979-08-31 1981-04-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mposite switch device
JP6182014B2 (ja) 2013-08-08 2017-08-16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2015162454A (ja) 2014-02-28 2015-09-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JP6443790B2 (ja) * 2014-03-12 2018-12-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7873A (ja) * 1998-08-04 2000-02-25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照明付タッチスイッチ
US6234651B1 (en) * 1998-08-04 2001-05-22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Touch sensitive switch with light
CN1277491A (zh) * 1999-06-15 2000-12-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设有红外线检测器的自动开关
CN1835399A (zh) * 2005-03-14 2006-09-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开关和负载控制系统
JP2007323408A (ja) * 2006-06-01 2007-12-13 Nissan Motor Co Ltd 入力装置
JP2008108637A (ja) * 2006-10-26 2008-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CN101630022A (zh) * 2008-07-18 2010-01-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热射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JP2010135161A (ja) * 2008-12-04 2010-06-17 Panasonic Corp コントローラー
CN102045050A (zh) * 2009-10-16 2011-05-04 株式会社有信 无触点开关
CN104937385A (zh) * 2013-01-21 2015-09-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红外线检测元件、红外线检测器及红外线式气体传感器
CN104918354A (zh) * 2014-03-12 2015-09-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带热射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CN107113949A (zh) * 2014-12-26 2017-08-29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105974490A (zh) * 2015-03-13 2016-09-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传感器控制装置、传感器系统以及负载控制系统
CN107430030A (zh) * 2015-03-31 2017-1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人体探测装置
JP2017050084A (ja) * 2015-08-31 2017-03-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常用照明装置
JP2018073727A (ja) * 2016-11-02 2018-05-10 かがつう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22338B2 (ja) 2024-01-26
WO2020162376A1 (ja) 2020-08-13
JP7340807B2 (ja) 2023-09-08
JP2020129494A (ja) 2020-08-27
TWI794732B (zh) 2023-03-01
CN113316832B (zh) 2023-12-22
TW202135110A (zh) 2021-09-16
TW202030757A (zh) 2020-08-16
JP2022140499A (ja) 2022-09-26
TWI720809B (zh)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94033B2 (en) Control panel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eof
US20020024806A1 (en) Portable lighting lamp with light-emitting diodes
CN113316832B (zh) 开关装置
US4044213A (en) Push-button sensor switch
US7442890B1 (en) Button device
JP2008235016A (ja) 負荷制御スイッチ
TR2021012080T (tr) Anahtar terti̇bati
JP2006269291A (ja) スイッチ用プリズ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波動スイッチ
US20090267789A1 (en) Socket Structure with a Remote Control Switch
JP2003151402A (ja) スイッチ
CN218895295U (zh) 一种手势感应头灯
JP6861384B2 (ja)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KR200235471Y1 (ko) 발광램프를 구비한 안전콘센트
JP2008066958A (ja) リモコン機能付き電気装置およびリモコン機能付き非常用照明装置
TWI470661B (zh) 開關
JP4340038B2 (ja) ピアノハンドル式スイッチ用プリズム
JPH08241658A (ja) 光検知型スイッチ
JP5574097B2 (ja) スイッチ点灯表示装置
JP7446208B2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JP6811396B2 (ja) 導光部材、スイッチハンドル、及び配線器具
TWI703821B (zh) 負載控制裝置
JP7054831B2 (ja) 負荷制御装置および送信機
KR100228000B1 (ko) 광신호 스위칭 리모콘
JP6788855B2 (ja)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CN107644768B (zh) 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