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5295U - 一种手势感应头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势感应头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5295U
CN218895295U CN202223439910.9U CN202223439910U CN218895295U CN 218895295 U CN218895295 U CN 218895295U CN 202223439910 U CN202223439910 U CN 202223439910U CN 218895295 U CN218895295 U CN 218895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sture
control module
light
gesture sensing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99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德辉
郭毅
刘宗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Guangyuan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Guangyua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Guangyuan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Guangyua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399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52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5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52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手势感应头灯,涉及照明技术领域。手势感应头灯包括:壳体、控制件、光源和可充电电池。壳体包括前盖和后盖,前盖和后盖配合形成安装腔,前盖具有一透光区;控制件设置于安装腔中,包括手势感应模块和控制模块,手势感应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光源设置于安装腔中,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透光区射出;可充电电池设置于安装腔中,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对负载供电;其中,手势感应模块用于透过透光区采集手势信号,并向控制模块发送手势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手势信号控制光源的发光模式。通过手势感应控制头灯,操作便捷,真正实现解放双手,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使用灵活度,体验感较佳。

Description

一种手势感应头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势感应头灯。
背景技术
头灯,能够戴在头上进行照明,解放双手,被广泛应用在割胶、捕渔、摘菜、打猎、地下施工、探险、修车等各种户外活动和工作场合中。
相关技术中,头灯大多数需要使用者手动控制机械按键进行开启或关闭,但在使用头灯过程中,由于手指沾有污渍或是水渍等容易导致按键失灵,甚至破坏内部电子器件。在其他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下,需要佩戴手套进行无菌操作,使用者不能按压按键不便。此外,按压按键时容易因为用力不均导致头灯歪斜,甚至头灯掉落造成工作间断等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势感应头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中按键式头灯的操作不便、影响工作效率、使用灵活度不佳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手势感应头灯,包括:壳体、控制件、光源和可充电电池。壳体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配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前盖具有一透光区;所述控制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包括手势感应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手势感应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透光区射出;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对负载供电;其中,所述手势感应模块用于透过所述透光区采集手势信号,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手势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手势信号控制所述光源的发光模式。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势感应模块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感应接收器,所述感应接收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感应接收器经由所述透光区分别进行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区设置有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前盖一体成型。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的反光罩,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反光罩折射后从所述透光区射出。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罩具有碗状结构的反光部,所述反光部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光源连接,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端。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板和多个支脚,所述散热板一侧与所述光源贴合,另一侧与多个所述支脚连接,所述支脚抵接于所述控制件,且多个所述支脚与所述散热板之间形成一散热槽。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磁吸件,所述磁吸件用于将所述手势感应灯头吸附于磁性物上。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件还包括充电管理模块,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包括充电管理芯片和充电接口,所述充电管理芯片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可充电电池电连接。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异形件,所述异形件靠近所述控制件的一侧形成有安装槽,另一侧形成有电池槽,所述安装槽用于装配所述光源、所述控制件,所述电池槽用于装配所述可充电电池。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后盖转动连接的转动盖,所述转动盖和所述后盖能够沿一转动轴发生相对转动。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上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的侧面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盖上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动孔转动连接。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转动盖可拆卸连接的头灯带,所述头灯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松紧程度的连接扣。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盖上设置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条。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手势感应头灯,包括壳体、控制件、光源和可充电电池。手势感应模块透过透光区采集手势信号,并向控制模块发送手势信号,控制模块根据手势信号控制光源的发光模式。通过手势感应控制头灯,操作便捷,真正实现解放双手,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使用灵活度,体验感较佳。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手势感应头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手势感应头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手势感应头灯在另一角度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手势感应头灯在另一角度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手势感应头灯在又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手势感应头灯的后盖和转动盖在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手势感应头灯的后盖和转动盖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手势感应头灯的光源和反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手势感应头灯的光源、散热件和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手势感应头灯的异形件在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手势感应头灯的异形件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手势感应头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参考图1、图2和图12,能够体现本公开原理的一种手势感应头灯1,包括:壳体10、控制件18、光源16和可充电电池22。控制件18包括手势感应模块184和控制模块182,手势感应模块184能够采集手势信号,并向控制模块182发送手势信号,控制模块182根据手势信号控制光源16的发光模式。
壳体10包括前盖11和后盖12,壳体10可以由PVC塑钢、铝合金、塑料等材质制成,壳体10可以呈长方体、椭圆体、正方体等。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采用重量轻、有耐腐蚀性能的塑料材质,呈长方体,前盖11具有正面、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和底面。前盖11和后盖12连接配合形成的安装腔101,安装腔101可以容纳控制件18、光源16、电池等手势感应头灯1的内部部件。在前盖11的正面上设置有一透光区111,透光区111可以呈椭圆形,透光区111能够透过光线、手势信号等。
控制件18,控制件18可以包括手势感应模块184和控制模块182,手势感应模块184和控制模块182电连接。手势感应模块184能够采集到的手势信号,并通过电信号将手势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182,控制模块182根据手势信号控制光源16的发光模式。其中,手势信号可以是头灯使用者用手在手势感应模块184前比划的手势。另外,光源16的发光模式可以包括开启亮度20%、开启亮度50%、开启亮度100%、关闭光源16、从亮度20%切换至亮度50%、从亮度50%切换至亮度100%等。
光源16,可以是LED灯、COB光源16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可以是COB光源16,COB光源16是高功率集成面光源16,将LED芯片直接贴在高反光率的镜面金属基板上的高光效集成面光源16技术。COB光源16设置于安装腔101中,与控制模块182电连接,光源16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区111射出。
可充电电池22例如可以是可充电式锂电池,其设置于安装腔101中,与控制模块182电连接。可充电电池22能够对负载供电,其中,负载可以包括控制件18、光源16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手势感应模块184通过透光区111采集手势信号,控制模块182根据手势信号控制光源16的灯光模式,能够实现解放双手,不用按压按键便可对头灯进行控制。无需通过机械按键控制头灯,能够避免误操作导致水汽从按键处进入,使内部电路短路或机械按键失灵;或在需要无菌操作时,使用者不便按压按键;或按压按键时,用力不均导致头灯歪斜,甚至掉落导致工作间断等。通过手势感应控制头灯,操作便捷,真正实现解放双手,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使用灵活度,体验感较佳。
参考图1和图2,壳体10可以包括前盖11和后盖12,前盖11与后盖12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技术,该技术使前盖11和后盖12密封性较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前盖11的正面设置有透光区111,在透光区111上设置有第一透镜1111,透镜可以是PMMA透镜、硅胶透镜、PC透镜、玻璃透镜等。第一透镜1111与前盖11一体成型,采用包胶工艺制作,这样的装配工艺简单、防水性好、外形精美。
参考图3,前盖11的右侧面设置有充电槽116和可插拔的充电槽硅胶套117。充电槽116与充电槽硅胶套117能够对充电槽116形成密封,避免水汽从充电槽116进入安装腔101,导致内部的电子元件短路受损。
其中,充电槽116具有槽内壁1164和挡板1162,挡板1162上开设有充电插口1163,该充电插口1163的槽口径比充电槽116小。充电槽硅胶套117包括主体1171,以及设置于主体1171四周的多个密封条1174和设置于主体1171外侧的受力部1172。主体1171的横截面比充电插口1163的横截面大,避免按压充电槽硅胶套117时,将主体1171压进壳体10的安装腔101内。另外,在主体1171的周边设置有多个密封条1174,且主体1171周长略小于充电槽116内壁的周长,当充电槽硅胶套117在充电槽116中时,多个密封条1174能够紧密贴合于充电槽116的内壁,加强壳体10的密封性。受力部1172设置于主体1171外侧面且凸出于主体1171外侧面,便于外力施加在受力部1172上,将充电槽硅胶套117从充电槽116中拨开,便可连接充电线。
参考图3至图5,前盖11的顶面设置有控制键槽1131、感应键槽1141、控制键硅胶套113和感应键硅胶套114,控制键槽1131上设置有控制键硅胶套113,感应键上设置有感应键硅胶套114。控制键槽1131、感应键槽1141、控制键硅胶套113和感应键硅胶套114的形状均可设置成长方形,且控制键硅胶套113和感应键硅胶套114分别与控制键槽1131和感应键槽1141密封连接,防止水汽进入安装腔101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前盖11的顶面还设置有指示灯口112,指示灯口112处设置有第二透镜1121,指示灯186发出的光线能透过第二透镜1121射出。第二透镜1121与第一透镜1111可以是一体成型,且第二透镜1121与指示灯口112可以采用包胶工艺制作,这样的装配工艺简单、防水性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前盖11上设置有防滑部119,防滑部119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条,相邻两个凸条间具有凹槽。其中,在前盖11的顶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可设置防滑部119,凸条可以是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度方向可以为壳体10的厚度方向。当手上有油渍、水渍时,防滑部119能够增加手与头灯间的摩擦力,避免手滑而拿不住头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前盖11底面的两侧设置有底座118,底座118的底面可以是平面,方便放置于平面上。
其中,在安装腔101内且对应底座118的位置上,设置有容置腔1181。磁吸件1182设置于容置腔1181内,磁吸件1182用于将手势感应灯头吸附于磁性物上。磁吸件1182可以是磁铁,手势感应头灯1可以通过磁铁吸附于磁性物上,磁性物包括:铁、镍、钴等具有磁性的金属制品。
参考图4和图6,图4中剖面垂直于前盖的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和底面。后盖12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一抵压板121,第一抵压板121由后盖12向前盖11的正面延伸。第一抵压板121能够深入容置腔1181,将容置腔1181内的磁吸件1182从后盖12向前盖11正面方向抵压。
在容置腔1181内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二抵压板1183,第二抵压板1183从容置腔1181的顶部向底部延伸,将容置腔1181内的磁吸件1182从容置腔1181顶部向底部方向抵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压板121和第二抵压板1183分别从两个不同方向,将磁吸件1182抵压于容置腔1181中,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移动导致磁铁在容置腔1181内晃动的问题。
参考图6和图7,壳体10还可以包括转动盖13,后盖12与转动盖13转动连接,使转动盖13与后盖12能够沿一转动轴125发生相对转动,通过调整转动盖13与后盖12的相对位置,实现调整光源16的照射方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后盖12底部靠近转动盖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棘轮123,两个棘轮123分别设置于后盖12底部两侧。位于左侧的棘轮123的左侧面设置有一转动轴125,位于右侧的棘轮123的右侧面设置有另一转动轴125,两个转动轴的转动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转动盖13底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转动孔133,转动轴125与转动孔133转动连接,使转动盖13与后盖12沿该转动轴125相对转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后盖12的棘轮123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棘齿124,在转动盖13底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块131,定位块131能够与相邻两个棘轮123间的凹槽卡接。以使得后盖能够进行转动,并固定在转动的位置,这样壳体10就能保持一定的角度进行照明。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动盖13上还设置有两个弹性件132,弹性件132与定位块131连接,弹性件132能够前后摆动。当转动盖13与后盖12沿一转动轴125发生相对转动时,定位块131从两个棘齿124间的凹槽向相邻凹槽转动,此时棘齿124与定位块131会相互作用推开对方,而弹性件132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定位块131与棘齿124在相互作用力下受损。
参考图1、图6和图7,手势感应头灯1还包括头灯带14,头灯带14与转动盖13可拆卸连接,头灯带14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松紧程度的连接扣14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动盖13上设置有两个连接槽134,连接槽134设置于转动盖13两侧边,呈条状结构。连接槽134的一侧形成有缺口135,可通过缺口135将头灯带14两端分别装入两个连接槽134中,也可通过缺口135拆卸掉头灯带14。
连接扣141可设置呈日字形,日字形连接扣141用来调节头灯带14的松紧程度,便于使用者灵活调节头灯带14松紧。
转动盖13呈弧形板状结构,使头灯佩戴在头上时,转动盖13的形状与头部弧度相适配,便于佩戴。在转动盖13上设置有缓冲垫136,以增加头灯佩戴时的舒适度。
参考图4、图5和图10,手势感应头灯1还包括按压板20。按压板20设置于控制键槽1131与感应键槽1141的下方,且按压板20放置于异形件21的顶板211上,按压板20可以由绝缘体材质制成。
在按压板20上与控制键槽1131和感应键槽114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孔洞,分别为控制键孔洞和感应键孔洞,且这两孔洞大小比对应的控制键槽1131和感应键槽1141略小。在孔洞的四周设置有高于按压板20平面的凸起部201,控制键硅胶套113和感应键硅胶套114底部均设置有贴合槽115。贴合槽115能够对应罩设住凸起部201,且贴合槽115的内壁与凸起部201的外壁贴合,形成密封,进一步加强控制键硅胶套113和感应键硅胶套114的防水作用。
控制键硅胶套113和感应键硅胶套114分别设置于控制键槽1131和感应键槽1141中,按压板20能够将控制键硅胶套113和感应键硅胶套114夹持于前盖11顶面和按压板20之间,避免控制键硅胶套113和感应键硅胶套114脱落。在按压时,按压板20也能起支撑作用,避免控制键硅胶套113和感应键硅胶套114掉进安装腔101中。
参考图8,手势感应头灯1还包括反光罩15,反光罩15设置于安装腔101中,光源16发出的光线经由反光罩15折射后从透光区111射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光罩15上设置有碗状结构的反光部151,反光部151具有第一开口端153和第二开口端154,第一开口端153与光源16连接,且第一开口端153的口径小于第二开口端154。光源16发出的光线由第一开口端153向第二开口端154射出,其中,光源16发出的光线会有散射部分,这些散射部分经由碗状结构的反光部151折射聚拢,使灯光更亮,更有穿透力。
反光罩15上还开设有灯光槽152,光源16的发光部161可以设置成椭圆形,发光部161可以安装在灯光槽152内。通过发光部161卡接于灯光槽152内,使光源16和反光罩15的连接更稳定,避免由于手势感应头灯1的摇晃,使光源16和反光罩15位置发生错位。
参考图3和图8,光源16可以为COB灯板,COB灯板与控制模块182连接。
COB灯板可以设置成长方形,COB灯板的发光部161可以设置成椭圆形,在长方体的壳体10中,椭圆形发光部161的横截面积相对较大,使得射出的灯光照射范围较大。COB灯板的发光部161正对着透光区111,COB灯板发出的光线更多的穿过透光区111,发出的灯光较亮。
参考图9,手势感应头灯1还包括设置于安装腔101中的散热件17,散热件17位于光源16和控制件18之间,起到散热作用。
其中,散热件17包括散热板171和多个支脚172,散热板171的一侧与COB灯板贴合,散热板171的另一侧与多个支脚172连接。多个支脚172抵接于控制件18,且多个支脚172与散热板171之间形成一散热槽。散热板171一侧直接与COB灯板贴合,散热板171温度较高,散热槽能够避免控制件18上的元器件与散热板171接触,起到隔离、散热作用。
参考图9和图12,控制件18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82、手势感应模块184、按键输入模块183、充电管理模块185,可以将控制件18设置于一块集成电路板181上,控制模块182分别与手势感应模块184、按键输入模块183和充电管理模块185电连接。
其中,控制模块182通过手势感应模块184接收手势信号并进行处理,进而控制光源16的发光模式;按键输入模块183能够输入控制信号,控制模块182根据控制信号对光源16的发光模式进行控制;控制模块182能够控制充电管理模块185对可充电电池22进行充电。另外,还可以在电路板上设置指示灯186,指示灯186与控制模块182电连接,指示灯186可用于显示可充电电池22的电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手势感应模块184可以包括红外线发射器1841和感应接收器1842,感应接收器1842与控制模块182相连接。
感应接收器1842的感应范围可以是:透光区前1cm至10cm的位置,手处于感应接收器1842的感应范围内,手挡住的红外线能够反射至感应接收器1842。感应接收器1842接收到红外线时,输出的高电平会转变为低电平,控制模块182根据电平信号控制光源16的发光模式。
在一个具体场景中,当手在手势感应头灯1前第一次扫过,感应接收器1842第一次高电平转换成低电平时,即手势感应模块184第一次接收到手势信号,控制模块182相应地接收到电平信号的变化,控制模块182控制光源16开启,光源16的初始亮度可设置成50%;当手在手势感应头灯1前第二次扫过,感应接收器1842第二次高电平转换成低电平时,即手势感应模块184第二次接收到手势信号,控制模块182相应地接收到电平信号的变化,控制模块182控制光源16亮度,并调整为100%;当手在手势感应头灯1前第三次扫过,即手势感应模块184第三次接收到手势信号,感应接收器1842第三次高电平转换成低电平时,控制模块182相应地接收到电平信号的变化,控制模块182控制光源16关闭。
参考图8和图9,红外线发射器1841和感应接收器1842对称设置于电路板的左右两边,且红外线发射器1841和感应接收器1842经由透光区111分别进行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
在散热板171、光源16和反光罩15上均开设有左感应孔173和右感应孔174,其中,左感应孔173的中心轴与红外线发射器1841的中心轴相同,红外线发射器1841能够穿过左感应孔173;右感应孔174的中心轴与感应接收器1842的中心轴相同,感应接收器1842能够穿过左感应孔173。这样实现红外线发射器1841和感应接收器1842不会被散热板171、光源16和反光罩15所遮挡,红外线发射器1841能够将红外线从透光区111射出,感应接收器1842能够采集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键输入模块183可以包括控制按键1831和感应按键1832,控制按键1831用于控制光源16的开启、关闭以及灯光模式的转换,感应按键1832用于控制手势感应模块184的开启或关闭,这样实现了手势感应控制头灯和按压按键控制头灯的功能并存,能够自由切换手势感应控制模式或者按键控制模式。
控制按键1831与控制模块182连接,控制按键1831设置于控制件18顶部位的左侧,并位于按压板20的控制键孔洞正下方,控制按键1831与控制键硅胶套113连接。通过按压控制键硅胶套113间接按压控制按键1831,进而向控制模块182传输控制信号。
感应按键1832与控制模块182连接,感应按键1832设置于控制件18顶部位的右侧,并位于按压板20的感应键孔洞正下方,感应按键1832与感应键硅胶套114连接。通过按压感应键硅胶套114间接按压感应按键1832,进而向控制模块182传输控制信号。
在一个具体场景中,控制按键1831的操作可以是:使用者第一按压控制按键1831,控制模块182控制光源16开启,光源16亮度为50%;使用者第二次按压控制按键1831,控制模块182控制光源16亮度,并调整为100%;使用者第三次按压控制按键1831,控制模块182控制光源16关闭。
在一个具体场景中,感应按键1832的操作可以是:按压第一次感应按键1832,控制模块182控制手势感应模块184启动工作;按压第二次感应按键1832,控制模块182控制手势感应模块184停止工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充电管理模块185包括电源管理芯片1851和充电接口1852。电源管理芯片1851与控制模块182电连接,充电接口1852与电源管理芯片1851电连接,充电接口1852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充电接口1852设置于控制件18的右侧,且与前盖11右侧面的充电插口1163连接。其中,充电接口1852可以是Type-C或Micro USB充电接口1852,Type-C电力传输强悍,充电快;Micro USB成本较低,充电较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指示灯186设置于控制件18顶部的中间位置,且位于第二透镜1121正下方,指示灯186发出的光线经由第二透镜1121射出。其中,控制模块182能够接收充电管理模块185的信号,该信号中包括电池电压值等信息,并根据该信号检测可充电电池22的电量,且通过控制指示灯186的亮度来显示电池的电量多少,指示灯186越亮表示电池的电量更多。
参考图4,手势感应头灯1还包括无线充电装置19,无线充电装置19可以设置于安装腔101的底部,无线充电装置19包括无线充电电路板191和线圈192,无线充电电路板191与线圈192电连接,无线充电电路板191分别与控制模块182和可充电电池22电连接,用于对可充电电池22充电。
参考图10和图11,手势感应头灯1还包括异形件21,异形件21设置于安装腔101内。异形件21靠近所述控制件18的一侧形成有安装槽2131,另一侧形成有电池槽2132,安装槽2131可以用于装配控制件18、散热件17、光源16、反光罩15和无线充电装置19,电池槽用于装配可充电电池2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异形件21包括顶板211、底板212和竖直板213,由顶板211、底板212和竖直板213可形成一安装槽2131和一电池槽2132,安装槽2131位于竖直板213的前侧,电池槽2132位于竖直板213的后侧。
竖直板213上设置有三根连接柱216,连接柱216从竖直板213向前盖11的透光区111延伸。其中,两根连接柱216对称设置于竖直板213的中心线两侧,另外一根连接柱216设置于中心线上,两根连接柱216设置于竖直板213的顶部,另一根连接柱216设置于竖直板213的底部,三根连接柱216形成三角形稳定的连接结构。
参考图2、图8和图9,从前盖11的透光区111向竖直板213方向,依次将反光罩15、光源16、散热件17和控制件18安装于安装槽2131中。其中,反光罩15、散热件17和控制件18在对应三根连接柱216的位置上开设有连接孔175,COB灯板的宽度小于上下连接柱216之间的距离,反光罩15处于最外侧,控制件18处于最靠近竖直板213位置。三根连接柱216可穿过散热件17和控制件18,可以用螺丝将最外侧的反光罩15与连接柱216锁紧,或者通过连接柱216与连接孔175卡接,以起固定作用。
在竖直板213上还可设置光源连接柱217,光源连接柱217从竖直板213向前盖11的透光区111延伸。光源16、散热件17和控制件18在与光源连接柱217对应位置上开设有连接孔175,光源连接柱217可穿过散热件17和控制件18,可以用螺丝将光源16与连接柱216锁紧,进一步起到固定作用。
参考图10和图11,在底板212上开设有用于安置无线充电电路板191的电路板槽2121,底板212与前盖11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安置线圈192的线圈槽2122。
在顶板211上开设有三个避让槽2111,三个避让槽2111分别对应于控制按键1831、指示灯186、感应按键1832,三个避让槽2111能够避开控制按键1831、指示灯186、感应按键1832凸出的部分,更好的利用安装腔101空间。按压板20抵接于顶板211,底板212可提供按压板20支撑力。
异形件21的右侧设置有向后盖12凸起的充电支架218,充电接口1852连接于充电支架218。后盖12上还设置有抵压件122,抵压件122将充电接口1852压紧于充电支架218上,避免充电接口1852晃动。
充电支架218上设置有限位部2181,充电槽硅胶套117还包括连接部1173,连接部1173中间开设有限位槽。限位部2181穿过连接部1173的限位槽,能够在限位槽中移动一段距离,当充电槽硅胶套117向前盖11右侧面的外侧拉时,限位部2181抵到限位槽最里边边缘后,充电槽硅胶套117就不能继续向外拉。限位部2181和连接部1173上的限位槽配合,能够起限制作用,避免充电槽硅胶套117掉落或丢失。
异形件21上设置的安装槽2131和电池槽2132,能够使手势感应头灯1的内部结构简单、便于装配;连接柱216、电路板槽2121、线圈槽2122和充电支架218,使反光罩15、光源16、散热件17、控制件18、无线充电装置19、可充电电池22和充电槽硅胶套117能够装配于异形件21上,使其装配结构紧凑、节省空间,也能起固定作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4)

1.一种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配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前盖具有一透光区;
控制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包括手势感应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手势感应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光源,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透光区射出;
可充电电池,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对负载供电;
其中,所述手势感应模块用于透过所述透光区采集手势信号,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手势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手势信号控制所述光源的发光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势感应模块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感应接收器,所述感应接收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感应接收器经由所述透光区分别进行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设置有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前盖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的反光罩,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反光罩折射后从所述透光区射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具有碗状结构的反光部,所述反光部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光源连接,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板和多个支脚,所述散热板一侧与所述光源贴合,另一侧与多个所述支脚连接,所述支脚抵接于所述控制件,且多个所述支脚与所述散热板之间形成一散热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磁吸件,所述磁吸件用于将所述手势感应灯头吸附于磁性物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还包括充电管理模块,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包括充电管理芯片和充电接口,所述充电管理芯片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可充电电池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异形件,所述异形件靠近所述控制件的一侧形成有安装槽,另一侧形成有电池槽,所述安装槽用于装配所述光源、所述控制件,所述电池槽用于装配所述可充电电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后盖转动连接的转动盖,所述转动盖和所述后盖能够沿一转动轴发生相对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上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的侧面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盖上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动孔转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转动盖可拆卸连接的头灯带,所述头灯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松紧程度的连接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势感应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上设置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条。
CN202223439910.9U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手势感应头灯 Active CN2188952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9910.9U CN218895295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手势感应头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9910.9U CN218895295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手势感应头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5295U true CN218895295U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8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9910.9U Active CN218895295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手势感应头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52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02004B1 (ko) 휴대용 led 램프
JP5451981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器具
US11378264B2 (en) Downlight apparatus
CN218895295U (zh) 一种手势感应头灯
US7784981B2 (en) Solar LED lamp assembly
CN215636615U (zh) 一种多功能多安装方式的头灯
US11078057B2 (en) Remote controller
CN218895386U (zh) 一种防水式头灯
JP6277743B2 (ja) 防水ケース及び防水形誘導灯
CN113586977A (zh) 便携灯具
CN211526290U (zh) 多功能led灯具
CN111156437A (zh) 一种多功能手持电灯
CN108870135B (zh) 一种照明设备
CN111780006A (zh) 一种灯头可旋转的感应照明灯具
JP4380763B6 (ja) 配線器具
KR200266596Y1 (ko) 사이렌 기능을 겸비한 고성능 서치라이트
JP7361286B2 (ja) 非常用照明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CN210831650U (zh) 一种防水装饰灯具
CN219797057U (zh) 一种多用途头灯
CN213453077U (zh) 投光灯
CN210319769U (zh) 一种装饰灯具
JP6857844B2 (ja) 非常用照明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CN215597074U (zh) 便携灯具
JP3236247U (ja) 懐中電灯
CN217635489U (zh) 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