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5489U - 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 - Google Patents

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35489U
CN217635489U CN202221669522.7U CN202221669522U CN217635489U CN 217635489 U CN217635489 U CN 217635489U CN 202221669522 U CN202221669522 U CN 202221669522U CN 217635489 U CN217635489 U CN 217635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limiting
cantilever
hole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95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l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l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l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li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95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35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35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35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包括壳体、悬臂、档位组件以及光源组件,壳体设有第一转动部,壳体中设有电路板,悬臂设有第二转动部,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部,档位组件连接于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用于限制悬臂相对于壳体的转动位置,光源组件安装于壳体且电连接于电路板。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通过悬臂的第二转动部和壳体的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从而可以实现悬臂和壳体相对转动,以实现照明角度的调节,而且档位组件可以在调节壳体与悬臂的转动位置后能够保持在该位置的状态,还能够在壳体和悬臂相对转动时提供档位感,能够提示用户转动的角度以及提升手感。

Description

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
背景技术
在生活及工作中,一些无法使用固定光源照明的地方常常使用移动式的工作灯来实现照明,如户外维修作业、露营、车间等。
相关技术中,工作灯包括灯体和连接于灯体的悬臂,用户在确定工作灯的照明角度后可以将悬臂进行固定,比如,将悬臂固定于墙体,此时,工作灯的照明角度也就随之固定,当需要调节照明角度时,需要将悬臂自墙体拆除后重新按照所需角度进行安装,调整工作灯的照明角度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便于调节照明角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壳体中设有电路板;
悬臂,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周,所述悬臂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
档位组件,所述档位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用于限制所述悬臂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位置;以及
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所述第一转动部可相对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以带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光源组件相对所述悬臂转动,以调节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角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档位组件包括卡合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合件,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二者之一连接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二者之另一设有第一限位部;
所述卡合件用于卡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卡合件卡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或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凹槽,所述卡合件包括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抵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弹性件,所述抵接部用于抵接于所述凹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中空的弹性柱,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弹性柱中,所述抵接部用于抵接于所述凹槽的表面为弧面,和/或,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为弧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部为设于所述壳体的轴孔,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设于所述悬臂的转轴,所述转轴插接于所述轴孔,所述弹性件的所述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轴孔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
所述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所述壳体,以限制所述悬臂相对所述壳体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限位连接件,所述限位连接件位于所述轴孔内,所述转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以连接于所述限位连接件,以使所述转轴夹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限位件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的外壁面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的外壁面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面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悬臂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面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且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面的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悬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背离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表面设有贯通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限位件具有背离于所述壳体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壳、盖体以及座体,所述盖体的一侧盖封于所述底壳,所述盖体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底壳中,所述座体背离所述底壳的一侧安装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座体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散热片,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散热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还包括第一防水件,所述第一防水件密封连接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壳之间;和/或,
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发光件以及透镜,所述发光件安装于所述座体且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透镜罩设于所述发光件且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还包括第二防水件,所述第二防水件密封连接于所述座体和所述透镜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通过悬臂的第二转动部和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从而可以实现悬臂和壳体相对转动,以实现照明角度的调节,此外,通过设置档位组件限制悬臂相对于壳体的转动位置,一方面,在调节壳体与悬臂的转动位置后能够保持在该位置的状态,能够避免调节悬臂相对于壳体的转动位置后,壳体相对与悬臂随意晃动的问题,另一方面,档位组件还能够在壳体和悬臂相对转动时提供档位感,能够提示用户转动的角度以及提升手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Ⅰ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的一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Ⅱ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档位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的一种角度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的另一种角度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的另一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Ⅲ处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壳体;11、第一转动部;111、第一限位部;12、限位连接件;121、第二固定孔;13、底壳;132、定位件;14、座体;141、第二过线孔;142、第一凸柱;143、卡接槽;144、散热片;145、散热孔;146、连接座;147、安装孔;15、第一防水件;16、第二防水件;2、悬臂;21、第二转动部;211、导向孔;212、转轴;21a、第一通孔;21b、第三连接部;22、第二通孔;221、第四连接部;2a、第一表面;2b、第二表面;3、档位组件;31、卡合件;311、连接部;312、抵接部;32、弹性件;4、光源组件;41、发光件;411、灯珠;412、连接部;42、透镜;43、反光件;431、透光孔;432、凸缘;44、压接件;441、外环部;45、固定盘;5、限位件;51、第一固定孔;52、第一连接部;53、第二连接部;5a、镂空部;5b、第三表面;6、紧固件;7、电路板;8、盖体;81、第一过线孔;82、第二凸柱;83、第三防水件;9、外接线路;91、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包括壳体1、悬臂2、档位组件3以及光源组件4,壳体1设有第一转动部11,壳体1中设有电路板7(参见图8所示),悬臂2位于壳体1的外周,悬臂2设有第二转动部21,第二转动部21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部11,档位组件3连接于第一转动部11和第二转动部21之间,用于限制悬臂2相对于壳体1的转动位置,光源组件4安装于壳体1且电连接于电路板7,第一转动部11可相对所述第二转动部21转动,以带动壳体1以及1光源组件4相对所述悬臂2转动,以调节光源组件4的出光角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通过悬臂2的第二转动部21和壳体1的第一转动部11转动连接,从而可以实现悬臂2和壳体1相对转动,以实现照明角度的调节,此外,通过设置档位组件3限制悬臂2相对于壳体1的转动位置,一方面,在调节壳体1与悬臂2的转动位置后能够保持在该位置的状态,能够避免调节悬臂2相对于壳体1的转动位置后,壳体1相对与悬臂2随意晃动的问题,另一方面,档位组件3还能够在壳体1和悬臂2相对转动时提供档位感,能够提示用户转动的角度以及提升手感。
可以理解的,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可以应用于户内,也可以应用于户外,作为移动式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以便于移动和携带。示例性地,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可以适用于户外,那么,在使用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时,用户可以手持悬臂2或者也可以将悬臂2固定于固定位置,比如,墙壁等。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户外作业时,在一个位置作业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更改到其他位置进行继续作业,即,作业的位置会发生改变,而本申请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通过设置可转动的悬臂2,便于旋转悬臂2,以调节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的照明角度,从而便于户外使用。
为了提高悬臂2与壳体1连接的稳定性,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的两相对侧均设有第一转动部11,悬臂2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转动部21,档位组件3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转动部21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转动连接部412,两第一转动连接部412和第二转动连接部412之间均设置档位组件3。比如,悬臂2可以设置为U型结构,悬臂2的两端均设置第二转动部21,以分别与壳体1的两相对侧的第一转动部11转动连接,这样,第一转动部11、第二转动部21、档位组件3均设置为两个,从而提高悬臂2与壳体1连接的稳定性。
请结合图3至图6所示,可选地,档位组件3包括卡合件31和弹性件32,弹性件32的一端连接于卡合件31,第一转动部11和第二转动部21二者之一连接于弹性件32的另一端,第一转动部11和第二转动部21二者之另一设有第一限位部111,卡合件31用于卡合于第一限位部111,弹性件32用于提供卡合件31卡合于第一限位部111的作用力。由于档位组件3包括卡合件31和弹性件32,第一转动部11或第二转动部21设有第一限位部111,当第二转动部21相对第一转动部11转动以使卡合件31对应于第一限位部111时,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卡合件31能够卡接于第一限位部111时,从而限制第二转动部21相对第一转动部11转动,使壳体1和悬臂2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即,能够保持壳体1与悬臂2的相对角度,当用户需要再次转动悬臂2时,可以通过对悬臂2施加作用力以使弹性件32发生形变,从而将卡合件31脱离于第一限位部111,实现对壳体1和悬臂2的相对转动。示例性地,第一转动部11设有第一限位部111,弹性件3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转动部21。具体地,第二转动部21可以设有导向孔211,弹性件32的至少部分位于导向孔211中且至少部分凸出于导向孔211以连接于卡合件31。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1为设于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部21的凹槽,卡合件31包括连接部412和连接于连接部412的抵接部312,连接部412连接于弹性件32,抵接部312用于抵接于凹槽。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111为凹槽以使抵接部312可以伸入至凹槽中以抵接于凹槽的内壁面,从而实现档位作用,能够稳定地提供限制悬臂2和壳体1的相对位置的作用力,而且通过连接部412连接于弹性件32,能够提高弹性件32与卡合件31的连接稳定性,以使弹性件32能够为抵接部312提供稳定地抵接作用力以稳定地抵接于凹槽中。
可选地,弹性件32为中空的弹性柱,连接部412的一端插接于弹性柱中,抵接部312用于抵接于凹槽的表面为弧面,和/或,凹槽的内表面为弧面。通过采用中空的弹性柱,使得连接部412的一端插接于弹性柱,连接部412和弹性件32的连接稳定性高且易于组装,通过设置抵接部312抵接于凹槽的表面为弧面和/或凹槽的内表面为弧面,那么,转动悬臂2时抵接部312更容易自凹槽中滑出,提高档位更换的顺滑感。示例性地,该弹性件32可以为弹簧或者中空的硅胶柱。
为了提高该档位组件3的结构稳定性,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1设置为多个,卡合件31、弹性件32设置为多个,多个卡合件31分别与多个弹性件32连接,多个卡合件31用于抵接于多个第一限位部111。由于第一限位部111设置为多个,从而可以实现多个档位效果,通过卡合件31和弹性件32设置为多个,能够提高卡合件31和第一限位部111连接的稳定性,以提高该档位组件3的结构稳定性,当悬臂2相对于壳体1转动时,档位组件3能够稳定地提供限制悬臂2和壳体1的相对位置的作用力。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11为设于壳体1的轴孔,第二转动部21包括设于悬臂2的转轴212,转轴212插接于轴孔,弹性件32的一端连接于转轴212,轴孔设有第一限位部111。由于第一转动部11为轴孔、第二转动部21为转轴212,第一转动部11和第二转动部21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而且,通过第一限位部111设置于轴孔、弹性件32连接于转轴212,那么,该档位组件3隐藏于轴孔和转轴212之间,不会外露。
为了避免转轴212在壳体1的轴孔内沿其轴线方向运动,而导致脱离于壳体1的轴孔的情况,一些实施例中,悬臂2为U形悬臂2,壳体1设有两个第一转动部11,悬臂2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转动部21,第二转动部21和第一转动部11沿第二转动部21的轴向方向上过盈配合,以限制转轴212在轴孔内沿其轴向方向移动而脱离于轴孔的问题。然而,由于转轴212和轴孔过盈配合,转轴212在轴孔内转动需要更大的作用力,而且,在转动时容易导致转轴212和轴孔发生磨损的问题。
另一些实施例中,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还包括限位件5,限位件5连接于转轴212和壳体1,以限制悬臂2相对壳体1沿转轴212的轴向方向移动。通过设置限位件5限制悬臂2相对壳体1沿转轴212的轴向方向移动,能够避免转轴212沿轴向方向移动而导致脱离于轴孔的情况,而且,通过设置限位件5,转轴212和轴孔在其轴向方向上无需过盈配合,易于控制悬臂2相对壳体1转动,而且不易于导致转轴212和轴孔发生磨损。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壳体1设有限位连接件12,限位连接件12位于轴孔内,转轴212设有第一通孔21a,限位件5穿设于第一通孔21a以连接于限位连接件12,以使转轴212夹设于壳体1与限位件5之间。通过壳体1设有限位连接件12,使得限位件5穿设于转轴212的第一通孔21a以连接于限位连接件12,这样,转轴212被限位于限位件5和壳体1之间,从而避免转轴212沿其轴向方向移动而脱离于轴孔的情况,而且,由于将限位连接件12位于轴孔内,相较于将限位连接件12位于转轴212孔外的壳体1的外表面而言,限位连接件12隐藏于轴孔内,有利于提高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的外观一致性。
具体地,壳体1设置的轴孔可以为盲孔,盲孔的底面凸设凸柱以形成限位连接件12。
进一步地,限位件5可以为柱状结构,限位件5设有第一固定孔51,限位连接件12设有第二固定孔121,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还包括紧固件6,紧固件6穿设于第一固定孔51和第二固定孔121以将限位件5连接于限位连接件12。通过紧固件6穿设于第一固定孔51和第二固定孔121的方式将限位件5连接于限位连接件12,限位件5与限位连接件12可拆卸连接而且连接方式简单可靠。示例性地,紧固件6可以为螺钉、螺栓等。
如图5至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5的一端的外壁面设有第一连接部52,限位件5的另一端的外壁面设有第二连接部53,第一通孔21a的内壁面设有第三连接部21b,悬臂2设有第二通孔22,第二通孔22的内壁面设有第四连接部221,限位件5穿设于第二通孔22且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一通孔21a,第一连接部52连接于第三连接部21b,第二连接部53连接于第四连接部221。通过限位件5的第一连接部52和第二连接部53分别连接于转轴212的第三连接部21b和悬臂2的第四连接部221,那么,当悬臂2相对于壳体1转动时会带动限位件5和转轴212相对壳体1转动。而且,通过设置限位件5穿设于悬臂2的第二通孔22,能够将至少部分限位件5隐藏于第二通孔22中,以提高悬臂2的外观的一致性。可选地,第一连接部52与第三连接部21b卡接连接,和/或,第二连接部53与第四连接部221卡接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52与第三连接部21b卡接连接,和/或,第二连接部53与第四连接部221卡接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52与第三连接部21b的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53和第四连接部221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组装和拆卸。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52和第三连接部21b二者之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连接部52和第三连接部21b二者另一设有第一卡凸,第二连接部53和第四连接部221二者之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连接部53和第四连接部221二者另一设有第二卡凸。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52设有第一卡槽,第三连接部21b设有第一卡凸,第二连接部53设有第二卡凸,第四连接部221设有第二卡槽。
可选地,第一卡凸为设于第一通孔21a的内壁面的凸块,限位件5的一端的外壁面形成有多个凸块,多个凸块之间形成第一卡槽,通过凸块和卡槽的配合,能够提高第一连接部52和第三连接部21b卡接的稳定性,而且凸块能够承受的作用力较大,当转动悬臂2时,凸块不易断裂。
可选地,限位件5的另一端的外壁面设有凸条,该凸条形成为第二卡凸,第二通孔22的内壁面形成凹槽,以形成第二卡槽,从而配合第二卡凸使第二连接部53和第四连接部221稳定地卡接连接,此外,当限位件5穿设于第二通孔22时,能够限制限位件5沿第二通孔22的轴向方向的位置,实现对限位件5的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该限位件5设有镂空部5a,这样,能够减小限位件5的重量,进而有利于减小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的整体重量,便于用户手持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尤其对于户外使用需要长期手持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时,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再次参阅图4和图5,一些实施例中,悬臂2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a和第二表面2b,第一表面2a背离于壳体1,第一表面2a设有贯通于第二表面2b的第二通孔22,限位件5具有背离于壳体1的第三表面5b,第三表面5b与第一表面2a平齐。由于限位件5背离于壳体1的第三表面5b与悬臂2背离壳体1的第一表面2a平齐,从而能够提高悬臂2的外观的一致性。
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底壳13和连接于底壳13的座体14,电路板7设于底壳13中,座体14背离底壳13的一侧安装光源组件4,光源组件4与电路板7电连接。通过设置壳体1包括底壳13和座体14,在底壳13中设置电路板7,在座体14上设置光源组件4,这样,座体14将光源组件4与电路板7隔开,减小光源组件4通电发热时传递至电路板7的热量,以避免影响电路板7的功能或者导致电路板7老化的情况。
可选地,底壳13朝向座体14的一侧设有盖体8,座体14连接于盖体8。通过设置盖体8,进一步将光源组件4与电路板7隔开,减少光源组件4通电发热时传递至电路板7的热量,以避免影响电路板7的功能或者导致电池和电路板7老化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盖体8与底壳13或座体1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也可以为胶接,只要能够实现稳定地连接即可。
结合图10所示,为了提高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在户外工作的适用性,一些实施例中,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还包括第一防水件15,第一防水件15密封连接于盖体8和底壳13之间;和/或,光源组件4包括发光件41以及透镜42,发光件41安装于座体14且电连接于电路板7,透镜42罩设于发光件41且连接于座体14,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还包括第二防水件16,第二防水件16密封连接于座体14和透镜42之间。通过设置第一防水件15、第二防水件16,能够避免液体自盖体8和底壳13之间进入底壳13、避免液体自透镜42和座体14之间进入到发光件41中,以避免电路板7、电池、发光件41因受潮而故障的情况,能够适用于户外雨天以及大雾天气等恶劣天气。
可以理解的是,设于座体14的光源组件4需要与电路板7电连接,那么,盖体8可以设置第一过线孔81,座体14设有对应于第一过线孔81的第二过线孔141。这样,线路可以穿设于自第二过线孔141穿过第一过线孔81并与底壳13中的电路板7电连接。
进一步地,座体14设有朝向盖体8凸出的第一凸柱142,第一凸柱142设有第一过线孔81,第一凸柱142的外周设有卡接槽143,盖体8设有朝向座体14凸出的第二凸柱82,第二凸柱82设有第二过线孔141,第二凸柱82插接于卡接槽143中,这样,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一过线孔81和第二过线孔141的对位,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座体14和盖体8连接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在户外工作的适用性,可选地,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还包括第三防水件83,第三防水件83密封于卡接槽143和第二凸柱82之间,进一步提高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的防水性能。
如图9和图10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座体14朝向盖体8的一侧设有散热片144,座体14与盖体8之间形成散热孔145。通过在座体14朝向盖体8的一侧设置散热片144以及座体14与盖体8之间的散热孔145,能够对光源组件4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热。
具体地,座体14设有朝向盖体8的一侧凸设有多个间隔的连接座146,以使座体14设有散热片144的表面与盖体8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散热片144的间隙,相邻的两个连接座146之间形成散热孔145,从而使得散热片144产生的热量快速自散热孔145散发,以避免热量堆积导致光源组件4因过热而影响出光效果以及影响使用寿命,避免热量传递至底壳13中导致底壳13中的电性部件因受热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的情况。
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组件4包括发光件41、反光件43以及透镜42,发光件41安装于壳体1且电连接于电路板7,透镜42罩设于发光件41且连接于壳体1,反光件43设于发光件41和透镜42之间,且发光件41露出于反光件43的透光孔431。通过设置反光件43以及透镜42,能够有效汇聚光线,提高光照强度。
进一步地,发光件41包括灯珠411和位于灯珠411外周的连接部412,反光件43为反光盘,反光件43的透光孔431的内壁面设有朝向壳体1凸出的凸缘432,凸缘432压接于连接部412靠近灯珠411的部分,光源组件4还包括压接件44,压接件44压紧于连接部412远离灯珠411的外周以将连接部412固定于座体14。由于反光件43的凸缘432压接于连接部412靠近灯珠411的部分,为了将灯珠411固定于壳体1,从而设置压接件44压紧于连接部412远离灯珠411的部分,合理布局反光件43的凸缘432以及压接件44压接的位置,从而在实现将发光件41固定于壳体1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压接件44和反光件43发生干涉的情况。
结合图11所示,具体地,压接件44可以为法兰螺栓,座体14设有安装孔147,法兰螺栓紧固于安装孔147,并且法兰螺栓的外环部441压紧于连接部412,从而将发光件41固定于座体14上。
可选地,该发光组件还包括固定盘45,固定盘45压接于透镜42的外边缘且固定于座体14,通过固定盘45能够将透镜42、防水胶圈、反光盘共同压紧固定于座体14。
一些实施例中,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还包括外接线路9,外接线路9穿设于底壳13以使外接线路9的一端位于底壳13中以电连接于电路板7、外接线路9的另一端露出于底壳13外。通过设置外接线路9,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不仅可以通过电池供电,还可以通过外接线路9电连接于外部电源而实现供电,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的应用模式更广。
可选地,外接线路9具有密封结构,从而保证与底壳13密封连接,以进一步提高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的防水性能,以适用于户外环境。
结合图8和图12所示,可选地,该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还包括定位件91,定位件91用于将外接线路9固定于电路板7上,从而避免外接线路9晃动而影响外接线路9与电路板7连接的稳定性的问题。
具体地,该固定件可以为固定环,外接线路9穿设于固定环中,从而通过固定环限制外接线路9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10,通过悬臂2的第二转动部21和壳体1的第一转动部11转动连接,从而可以实现悬臂2和壳体1相对转动,以实现照明角度的调节,此外,通过设置档位组件3限制悬臂2相对于壳体1的转动位置,一方面,在调节壳体1与悬臂2的转动位置后能够保持在该位置的状态,能够避免调节悬臂2相对于壳体1的转动位置后,壳体1相对与悬臂2随意晃动的问题,另一方面,档位组件3还能够在壳体1和悬臂2相对转动时提供档位感,能够提示用户转动的角度以及提升手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壳体中设有电路板;
悬臂,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周,所述悬臂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
档位组件,所述档位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用于限制所述悬臂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位置;以及
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所述第一转动部可相对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以带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光源组件相对所述悬臂转动,以调节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档位组件包括卡合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合件,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二者之一连接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二者之另一设有第一限位部;
所述卡合件用于卡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卡合件卡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或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凹槽,所述卡合件包括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抵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弹性件,所述抵接部用于抵接于所述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中空的弹性柱,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弹性柱中,所述抵接部用于抵接于所述凹槽的表面为弧面,和/或,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为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为设于所述壳体的轴孔,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设于所述悬臂的转轴,所述转轴插接于所述轴孔,所述弹性件的所述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轴孔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所述壳体,以限制所述悬臂相对所述壳体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限位连接件,所述限位连接件位于所述轴孔内,所述转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以连接于所述限位连接件,以使所述转轴夹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限位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的外壁面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的外壁面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面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悬臂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面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且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面的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背离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表面设有贯通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限位件具有背离于所述壳体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盖体以及座体,所述盖体的一侧盖封于所述底壳,所述盖体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座体,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底壳中,所述座体背离所述底壳的一侧安装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座体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散热片,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散热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还包括第一防水件,所述第一防水件密封连接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壳之间;和/或,
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发光件以及透镜,所述发光件安装于所述座体且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透镜罩设于所述发光件且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还包括第二防水件,所述第二防水件密封连接于所述座体和所述透镜之间。
CN202221669522.7U 2022-06-29 2022-06-29 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 Active CN217635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9522.7U CN217635489U (zh) 2022-06-29 2022-06-29 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9522.7U CN217635489U (zh) 2022-06-29 2022-06-29 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35489U true CN217635489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30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9522.7U Active CN217635489U (zh) 2022-06-29 2022-06-29 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354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60470B2 (ja) 携帯型赤色ランプ
JP5429999B2 (ja) 照明器具
JP2011243502A (ja) 車両用灯具
US20200386376A1 (en) Lighting apparatus
CA2244607A1 (en) Retrofit canopy luminaire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same
JP4281517B2 (ja) 照明器具
CN217635489U (zh) 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
CN216591407U (zh) 一种可翻转led灯具
CN211765218U (zh) 一种可旋转的车用内饰顶灯
JP2015032578A (ja) Led照明装置
JP4678377B2 (ja) 照明器具
CN114352990A (zh) 一种可翻转led灯具
US7780319B2 (en) Computer panel with light-adjusting mechanism
JP4280997B2 (ja) 天井埋込型照明器具
CN216480478U (zh) 一种高防水性能的led投光灯
CN216281218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led射灯
CN210662578U (zh) 一种可伸缩摆动的线形灯
CN220103049U (zh) 一种多照明模式的吸顶灯
CN215411602U (zh) 一种方形天花灯
CN210920989U (zh) 一种带调节开关防水装置的led光源
JP2007141642A (ja) 照明器具
CN218781236U (zh) 照明灯具
CN213453077U (zh) 投光灯
JP2625201B2 (ja) ダウンライト
KR101347389B1 (ko) 광 반도체 조명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