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5110A - 開關裝置 - Google Patents

開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5110A
TW202135110A TW110102464A TW110102464A TW202135110A TW 202135110 A TW202135110 A TW 202135110A TW 110102464 A TW110102464 A TW 110102464A TW 110102464 A TW110102464 A TW 110102464A TW 202135110 A TW202135110 A TW 2021351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device
control circuit
operating
detection
human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2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4732B (zh
Inventor
原野良彥
小林久也
林勇太
岩橋扶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5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5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4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473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5/00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a physic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在抑制操作性之降低的情況下,達成小型化。 解決上述課題之手段係提供一種開關裝置(1),具有:操作手柄(3),供手動操作;偵測部(人體偵測感應器51;亮度感應器55),通過操作手柄(3)以偵測物理量;以及機體(2),容納偵測部。操作手柄(3),在受到手動操作時,會相對於機體(2)的前表面進行位移。

Description

開關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開關裝置;更詳而言之,係有關基於人所進行之操作、以及感應器所進行之物理量偵測,以控制負載之開關裝置。
作為習知技術例,可舉例如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第2008-108637號公開公報)所記載的開關裝置(附帶熱射線感應器之自動開關)。文獻1所記載之習知技術例(於下文中,簡稱為「習知技術例」。),係設在由交流電源至照明負載之供電路徑上。習知技術例,係藉由供電路徑之開閉,以進行照明負載之控制(亮燈與熄燈之切換)。習知技術例,具備:埋入壁面等等營造建物面的機體、在機體的前表面以轉軸支撐成可旋轉的操作手柄、偵測熱射線的熱射線感應器、插入供電路徑的開閉元件、以及驅動開閉元件的電路部。又,熱射線感應器、開閉元件及電路部,係容納於機體內。
電路部,具有操作開關,該操作開關在「操作手柄」受到按壓操作時會被接通(on)。電路部,每當操作開關被接通時,就會使開閉元件從接通切換為斷開(off)、以及從斷開切換為接通。更進一步地,電路部,每當熱射線感應器偵測到偵測區域內有人存在時,就會使開閉元件從斷開切換為接通。電路部,每當熱射線感應器不再偵測到偵測區域內有人存在時,就會使開閉元件從接通切換為斷開。
機體係以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為直方體狀。在機體前表面的上側部位,配置有操作手柄。在機體前表面的下側部位(操作手柄的下方),配置有感應器罩蓋。感應器罩蓋,覆蓋著露出至機體前表面的熱射線感應器。感應器罩蓋,係由可使熱射線透射的材料形成。也就是說,由人體所放射出的熱射線,會透射感應器罩蓋而被熱射線感應器偵測到。
不過,在上述習知技術例,手動操作之操作手柄與感應器罩蓋,係在機體前表面,沿著機體的長度方向排列配置。因此,在考量到設計性等而要使機體小型化的情況下,一旦使操作手柄小型化,會有導致手動操作之操作性降低之虞。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第2008-108637號公開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開關裝置,其可在抑制操作性降低的情況下,達成小型化。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一態樣之開關裝置,具有:操作部,供手動操作;偵測部,通過該操作部以偵測物理量;以及機體,容納該偵測部。該操作部,在受到手動操作時,會相對於該機體的前表面進行位移。
本發明一態樣之開關裝置,具有:操作部,供手動操作;偵測部,通過該操作部以偵測可見光、紅外線光及電波中之任一種電磁波;以及機體,容納該偵測部。該操作部具有對於該電磁波之透射率不同的複數個部位。
本發明一態樣之開關裝置,具有:操作部,供手動操作;偵測部,通過該操作部以偵測人體所放射之紅外線;以及機體,容納該偵測部。
下文將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參照圖式以進行詳細說明。但是,在下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各圖式係示意圖,各構成要素之大小及厚度的各自比例,未必反映實際的尺寸比例。又,下文之實施形態所說明的構成,僅為本發明之一例。本發明並不受下文之實施形態所限定,只要可以發揮本發明之效果,則可因應設計等等而進行各種變更。
首先,說明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以下簡稱為「開關裝置1」。)的電路構成。開關裝置1如圖1所示,具有:第1電路區塊4、第2電路區塊5、以及接線盤6。
接線盤6,具備四個端子(第1端子61、第2端子62、第3端子63及第4端子64)。第1端子61,電性連接至交流電源X1(例如係有效值為100V的單相二線式之交流電源)的正極(HOT側的電極)。第2端子62,電性連接至交流電源X1的負極(COLD側的電極)。第3端子63,電性連接至照明負載W1(例如係LED照明器具)的第1電源端子。第4端子64,電性連接至照明負載W1的第2電源端子。又,第2端子62與第3端子63,係經由導體(例如係電線)而電性連接。
第1電路區塊4,具備:開閉元件41、驅動電路42、以及直流電源電路43。
直流電源電路43,將交流電源X1經由第1端子61及第2端子62所供給之交流電壓,轉換成直流電壓。直流電源電路43較佳係具有例如功率因數改善電路(升壓截波電路)、以及降壓載波電路,而輸出5~15V左右的直流電壓。直流電源電路43將轉換後的直流電壓(以下稱為控制電壓。),供給至驅動電路42及第2電路區塊5。
開閉元件41,係設於電性連接著接線盤6的第1端子61及第4端子64的電路上。開閉元件41係由:電磁繼電器、半導體繼電器或半導體開關元件所構成。當開閉元件41係接通時,第1端子61與第4端子64會經由電路而導通。另一方面,當開閉元件41係斷開時,電路會被切斷,而第1端子61與第4端子64就不會導通。也就是說,當開閉元件41係接通時,交流電源X1、照明負載W1、接線盤6及開閉元件41會形成閉路,而由交流電源X1對照明負載W1供給交流電力。另一方面,當開閉元件41係斷開時,交流電源X1、照明負載W1、接線盤6及開閉元件41不會形成閉路,而不會由交流電源X1對照明負載W1供給交流電力。
驅動電路42,係受到後文敍述之控制電路53控制,而使開閉元件41接通/斷開。
第2電路區塊5,具有:人體偵測感應器51、按鈕開關52、控制電路53及指示燈54。
人體偵測感應器51,係所謂被動式的紅外線動態感應器。紅外線動態感應器,具有複數個焦電元件,因應複數個焦電元件所接收之紅外線的變化量,而偵測到放射出紅外線的人體。亦即,人體偵測感應器51係構成為:在偵測區域有人體存在時,就輸出人體偵測訊號。
按鈕開關52,具有:機械式的常開接點、以及在由外部接收到力時閉合(接通)常開接點的按鈕520(參照圖3)。對於按鈕開關52的常開接點,會施加控制電壓。
指示燈54,例如具有放射紅光的LED(發光二極體)晶粒、以及放射綠光的LED晶粒。指示燈54受到控制電路53控制,而由紅光及綠光擇一放射。
控制電路53,係由微控制器所構成。控制電路53,具有複數個輸入埠及輸出埠。第1輸入埠,電性連接著人體偵測感應器51;第2輸入埠,電性連接著按鈕開關52。也就是說,一旦人體偵測感應器51偵測到人體,就會對第1輸入埠輸入高位準的訊號(人體偵測訊號)。再者,在按鈕開關52為斷開時,第2輸入埠的輸入電壓就會維持在高位準(控制電壓);但一旦按鈕開關52被接通,第2輸入埠的輸入電壓就會變化成低位準。因而,控制電路53在第2輸入埠的輸入電壓從高位準變化成低位準時,就會判定有來自按鈕開關52的操作訊號輸入。
控制電路53的第1輸出埠,電性連接著驅動電路42。控制電路53,會從第1輸出埠輸出控制訊號。驅動電路42,一旦從控制電路53接收到控制訊號,就會驅動開閉元件41。
控制電路53的第2輸出埠,電性連接著指示燈54。控制電路53,會從第2輸出埠輸出驅動訊號,而使指示燈54發光。
針對控制電路53的控制動作,更進一步地詳細說明。控制電路53,在開閉元件41係斷開的狀況(照明負載W1熄燈的狀況)下,一旦有操作訊號輸入至第2輸入埠,就會從第1輸出埠輸出控制訊號,而使驅動電路42接通開閉元件41。再者,控制電路53在照明負載W1係熄燈的狀況下,一旦有人體偵測訊號從人體偵測感應器51輸入至第1輸入埠,就會從第1輸出埠輸出控制訊號,而使驅動電路42接通開閉元件41。藉由使開閉元件41接通,照明負載W1就會亮燈。
藉由使控制電路53在照明負載W1熄燈的狀況下,從指示燈54放射綠光,則即使在周圍昏暗的狀況下,亦能輕易辨識開關裝置1的位置。再者,藉由使控制電路53在照明負載W1亮燈的狀況下,從指示燈54放射紅光,則會顯示照明負載W1正在亮燈一事。
另一方面,控制電路53在照明負載W1正在亮燈的狀況下,一旦有操作訊號輸入至第2輸入埠,就會從第1輸出埠輸出控制訊號,而使驅動電路42斷開開閉元件41。再者,控制電路53在照明負載W1正在亮燈的狀況下,一旦不再有人體偵測訊號從人體偵測感應器51輸入至第1輸入埠,就會從第1輸出埠輸出控制訊號,而使驅動電路42斷開開閉元件41。藉由使開閉元件41斷開,照明負載W1就會熄燈。
在此,亦可使控制電路53在照明負載W1亮燈時,於人體偵測訊號的輸入停止了的情況下,啟動內建於微控制器的計時器,待計時器的計時時間達到既定之延遲時間時,再輸出控制訊號。但是,較佳係使控制電路53在計時器的計時時間達到延遲時間前,只要有人體偵測訊號再度輸入至第1輸入埠,就再次啟動計時器而重置計時時間。更進一步地,較佳係使控制電路53在計時器的計時時間達到延遲時間前,一旦有操作訊號輸入至第2輸入埠,就停止計時器,並且輸出控制訊號以斷開開閉元件41。
又,亦可使控制電路53,在第1控制動作與第2控制動作之間,擇一選用而執行。較佳係使控制電路53於例如短時間(例如500毫秒)內輸入了複數次(例如2次)的操作訊號時,就在第1控制動作與第2控制動作之間交替選用。
控制電路53在執行第1控制動作的情況下,會因應人體偵測感應器51的人體偵測訊號,而切換照明負載W1的亮燈/熄燈。再者,控制電路53在執行第2控制動作的情況下,不論有無人體偵測感應器51的人體偵測訊號,都會因應來自按鈕開關52之操作訊號的輸入,而切換照明負載W1的亮燈/熄燈。
接著,針對開關裝置1的結構,參照圖2~圖8以進行詳細說明。但是,在以下的說明,只要是在沒有特別明言的情況下,皆係以圖3之箭頭所示的前後、左右及上下之各方向,定義為開關裝置1的前後、左右及上下之各方向。
開關裝置1,具備:將第1電路區塊4、第2電路區塊5、及接線盤6容納於內部的機體2,以及在機體2的前表面被支撐成可相對於機體2旋轉的操作手柄3(參照圖3)。
機體2,具有前表面係開放之盒狀的機身20、以及安裝於機身20之前端的罩蓋21。
機身20,係由合成樹脂材料,而形成前表面為開放的有底多角筒狀。在機身20的底面(後表面),設有四個電線插入孔200(參照圖2B)。這四個電線插入孔200,係在機身20的底面,於上下方向排成一列。再者,這四個電線插入孔200,係與接線盤6的四個端子孔66,一對一地相向(參照圖2B)。接線盤6,係容納於機身20內。接線盤6,係四極的螺式接線盤,而在直方體狀的主體60內,容納四個接頭(未圖示)(參照圖3)。四個端子孔66,係設於主體60的底面(後表面)。再者,在主體60的側面(右側面),則配置著4支端子螺釘65。接線盤6藉由以端子螺釘65與接頭夾住從各個端子孔插入之電線的導體,而電性及機械性地連接著接頭與導體。
機身20的後端部分201,在左右方向的寬度尺寸,比起機身20的後端部分201以外之部分更窄(參照圖2B及圖2C)。在後端部分201的右側面,於上下方向排成一列地設置著四個操作孔202(參照圖2D)。這四個操作孔202,係與容納在後端部分201的接線盤6之4支端子螺釘65的頭部,一對一地相向。也就是說,接線盤6的各個端子螺釘65,通過後端部分201的各個操作孔202,而被螺絲起子等等的工具旋轉。
再者,於機身20的左右兩個側面,形成了散熱用的複數條細縫203(參照圖2B、圖2D及圖3)。更進一步地,於機身20的上下兩個側面之前端,設有三角柱狀的突起204(參照圖3)。
第1電路區塊4,具有直角四邊形的第1電路基板40。於第1電路基板40的表面400(右側面),嵌裝著接線盤6、開閉元件41、以及直流電源電路43等等(參照圖3)。第1電路區塊4,係以第1電路基板40的表面400與機身20的右側面相向,而容納在機身20內(參照圖4)。
第2電路區塊5,具有八角形的第2電路基板50。於第2電路基板50的表面500(前表面),嵌裝著人體偵測感應器51、按鈕開關52、控制電路53、以及指示燈54(參照圖3)。
人體偵測感應器51,具有圓筒形的殼體510(參照圖3)。於殼體510的前表面,有正方形的窗部511作為開口。但是,窗部511被窗板512蓋住,而窗板512係以可透射紅外線之材料所形成。於殼體510內,容納著複數個(例如係四個)焦電元件513(參照圖4及圖5)。這複數個焦電元件513,接收著通過窗部511而入射至殼體510內的紅外線。
人體偵測感應器51,係嵌裝於第2電路基板50之表面500的中央。按鈕開關52,係嵌裝於第2電路基板50之表面500的下側部位。指示燈54,係嵌裝於第2電路基板50之表面500的上側部位。控制電路53,係嵌裝於第2電路基板50之表面500的人體偵測感應器51與指示燈54之間。
第2電路區塊5,係使第2電路基板50之表面500朝向前方,而容納於機身20內。第2電路區塊5,係在機身20內,配置於第1電路區塊4的前方(參照圖4)。又,第1電路區塊4與第2電路區塊5,係經由電線或端子板(未圖示)而電性連接。
罩蓋21,具有:罩蓋主體210、一對縱片211、一對橫片212、一對組裝片213、以及豎立壁214(參照圖3)。罩蓋主體210,形成為在中央具有開口部215的長方形框狀。
豎立壁214,係形成為八角形的筒狀。豎立壁214,係在罩蓋主體210的前表面,沿著開口部215的邊緣而往前方突出。再者,又有操作片2141,從面臨豎立壁214的開口部215之底面,朝上突出(參照圖3)。操作片2141,從前後方向觀察下,係形成為T字形。操作片2141,係以與豎立壁214間之結合部分為支點,而由豎立壁214支撐成可往前後方向彎曲。又,在操作片2141的前表面,一體形成了圓柱狀的肋條2142(參照圖4)。
一對縱片211,係分別由罩蓋主體210的左右兩端,而往前方突出(參照圖3)。各縱片211,係由上下方向的兩端,朝向中央而漸漸地拓寬(參照圖2D)。在各個縱片211的長度方向(上下方向)之中央,設有圓形的軸承孔2110(參照圖3)。又,於豎立壁214,係在與一對軸承孔2110相向之部位,形成凹部2140。
一對橫片212,係分別由罩蓋主體210的上下兩端,而往前方突出(參照圖3及圖4)。從上側之橫片212的頂面,有一對安裝鉤爪2120朝上突出。從下側之橫片212的底面,亦有一對安裝鉤爪2120朝下突出(參照圖2A及圖3)。
一對組裝片213,係從罩蓋主體210之後表面的上下兩端,朝向後方突出(參照圖2D及圖3)。一對組裝片213,分別形成為四角形(參照圖2C)。於各組裝片213的中央,設有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貫穿之四角形的組裝孔2130(參照圖2C及圖3)。
罩蓋21之上側的組裝片213之組裝孔2130,係供機身20之上側的突起204嵌合。再者,罩蓋21之下側的組裝片213之組裝孔2130,係供機身20之下側的突起204嵌合。也就是說,藉由使機身20的一對突起204逐一嵌合於一對組裝片213之各自的組裝孔2130,而使機身20與罩蓋21結合,以構成機體2(參照圖2C及圖4)。又,於機體2的前表面,第2電路區塊5的表面500,係由罩蓋21的開口部215露出。再者,罩蓋21之肋條2142的後表面,與第2電路區塊5之按鈕開關52的按鈕520,係沿著前後方向而相向(或接觸)(參照圖4)。
操作手柄3,具有:手柄主體30、手柄罩蓋31、透鏡單元32、以及操作體33(參照圖3)。
手柄主體30,具有:框部300、第1前壁301、第2前壁302、補強條304、一對突片305及一對軸306(參照圖3)。
框部300,形成為具有一對縱壁3001與一對橫壁3002的角錐台狀。但是,框部300較佳係以紅外線的透射率及可見光的透射率(全光線透射率)幾乎為0的合成樹脂材料來形成。
第1前壁301及第2前壁302,分別設在框部300的前表面。第1前壁301,係在框部300的前表面,從上側之橫壁3002,覆蓋到比起一對縱壁3001之上下方向的中央更為上方的位置。第2前壁302,係在框部300的前表面,從下側之橫壁3002,覆蓋到比起一對縱壁3001之上下方向的中央更為下方的位置。但是,第2前壁302之上下方向的長度,大約為第1前壁301之上下方向的長度之一半。如此一來,在框部300的前表面,會有一個開口,係由第1前壁301之下緣、第2前壁302之上緣及一對縱壁3001之前緣所圍繞成的四邊形之窗部303(參照圖3及圖8)。又,從第2前壁302的後表面,有一圓筒狀的保持部3020突出(參照圖4及圖6)。
第1前壁301及第2前壁302,較佳係以紅外線的透射率幾乎為0、並且全光線透射率為數十%(例如70%)以上的合成樹脂材料來形成。
補強條304,形成為棒狀,跨設在一對縱壁3001的前表面。再者,補強條304,從前方觀察下,係配置於在上下方向上將框部300的窗部303二等分的位置(參照圖8)。
一對突片305,形成為半橢圓形的板狀(參照圖3及圖6)。各突片305,係從各縱壁3001之上下方向的中央,朝向後方突出。從右側之突片305的右側面,有一圓柱狀的軸306,向右突出。再者,從左側之突片305的左側面,有一圓柱狀的軸306,向左突出。
又,補強條304、一對突片305及一對軸306,係與框部300相同,較佳係以紅外線的透射率及全光線透射率幾乎為0的合成樹脂材料來形成。
操作體33,係由螺旋彈簧所構成。操作體33之長度方向(螺旋彈簧之軸向)的一端(前端),係卡入手柄主體30的保持部3020而受到保持(參照圖4)。
透鏡單元32,具有:基座部320及複數個透鏡321。基座部320,係形成為長方形的板狀。但是,在基座部320之後表面的周緣,一體形成著朝向後方突出的周壁322(參照圖4)。
在基座部320的後表面,一體形成著複數個(於圖示例係10個)透鏡321(參照圖4~圖7)。但是,於以下的說明中,有時會將10個透鏡321,稱為:第1~第5透鏡321A~321E及第6~第10透鏡321F~321J。
第1~第5透鏡321A~321E,於左右方向排成一列。中央的第3透鏡321C,係菲涅爾透鏡的一部分(參照圖7)。第1透鏡321A、第2透鏡321B、第4透鏡321D及第5透鏡321E,係使長徑及短徑不同之橢圓狀的複數個凹槽,配置成套疊狀,以形成模擬的菲涅爾透鏡。第1~第5透鏡321A~321E,構成為將入射自前方的紅外線光,聚光於第3透鏡321C之後方的焦點。
第6~第10透鏡321F~321J,係在第1~第5透鏡321A~321E的下方,於左右方向排成一列。中央的第8透鏡321H,係菲涅爾透鏡的一部分(參照圖7)。第6透鏡321F、第7透鏡321G、第9透鏡321I及第10透鏡321J,係使長徑及短徑不同之複數個半橢圓狀、或4分之1橢圓狀的凹槽,配置成套疊狀,以形成模擬的菲涅爾透鏡。第6~第10透鏡321F~321J,構成為將入射自前方的紅外線光,聚光於第3透鏡321C的焦點。
又,基座部320與10個透鏡321與周壁322,較佳係以紅外線的透射率及全光線透射率分別為數十%(例如80%)以上的合成樹脂材料來形成。但是,形成透鏡321之合成樹脂材料的紅外線的透射率,若為數十%(例如80%)以上,則形成基座部320之合成樹脂材料的紅外線的透射率,即使為數%以下亦無妨。
透鏡單元32,係使複數個透鏡321插入窗部303,而安裝於手柄主體30的前表面(參照圖3~圖6)。又,在周壁322之上下兩端的後表面,分別設有各為圓柱狀的突部323(圖7)。這些突部323,係卡入設在框部300之一對橫壁3002的前表面之凹部3003(參照圖3)。如此一來,透鏡單元32藉由使複數個突部323之各個,逐一卡入複數個凹部3003,而定位於手柄主體30的框部300。
第1~第5透鏡321A~321E係於補強條304的上方,插入窗部303;第6~第10透鏡321F~321J係於補強條304的下方,插入窗部303(參照圖8)。補強條304接觸著:在基座部320之後表面的第1~第5透鏡321A~321E、與第6~第10透鏡321F~321J之間的部位(參照圖4)。也就是說,當操作手柄3被人的手或指頭按壓時,可以藉由補強條304以抑制透鏡321的變形(彎曲)。
手柄罩蓋31,係形成為長方形的板狀(參照圖3)。手柄罩蓋31,係安裝於透鏡單元32的前表面(參照圖4)。手柄罩蓋31防止汙垢附著於透鏡單元32的前表面及透鏡單元32的前表面遭受損傷。又,手柄罩蓋31,較佳係以紅外線的透射率為數十%(例如90%)以上、並且全光線透射率為數十%(例如30%)以下的合成樹脂材料(例如聚烯烴類的樹脂材料)來形成。
操作手柄3藉由使手柄主體30的一對軸306,逐一卡入罩蓋21的一對軸承孔2110,而安裝於機體2以覆蓋機體2的前表面(參照圖4~圖6)。操作手柄3,係以一對軸306為支點而可旋轉。但是,罩蓋21的肋條2142,係卡入操作體33之長度方向(螺旋彈簧之軸向)的另一端(後端)(參照圖4)。因此,操作手柄3,會由於操作體33的彈力,使得手柄主體30的下側部位被推往離開機體2之前表面的方向,而手柄主體30的上側部位(上側的橫壁3002)則靜止於抵接著罩蓋21之上側的橫片212之位置(基準位置)(參照圖4)。
操作手柄3的下側部位一旦被往後按壓,就會使操作手柄3,以手柄主體30的下側部位朝向趨近機體2之前表面的方向而旋轉(正轉)。隨著操作手柄3之旋轉,罩蓋21的操作片2141就會承受操作體33的彈力,而向後彎曲。藉由使操作片2141向後彎曲,按鈕開關52的按鈕520就會被操作片2141按壓,而使按鈕開關52接通。然後,當操作手柄3的下側部位不再受到按壓,就會藉由操作體33的彈力,使操作手柄3旋轉(反轉),回歸基準位置,而操作片2141也會回到原本的狀態,藉此按鈕開關52就會斷開。
再者,從前方觀察下,在操作手柄3之手柄主體30的窗部303之內側,有人體偵測感應器51存在(參照圖8)。因而,人體偵測感應器51,可以通過手柄罩蓋31及手柄主體30的窗部303,而接收人體所放射之紅外線,以偵測到該人體。
因此,開關裝置1藉由將人體偵測感應器51隱藏在操作手柄3的後方,相較於使操作手柄3與人體偵測感應器51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排列的情況,可以不用改變操作手柄3的大小,就達成小型化。其結果,開關裝置1可在抑制(操作手柄3的)操作性降低的情況下,達成小型化。
在此,當操作手柄3靜止於基準位置時,第3透鏡321C與人體偵測感應器51之殼體510的窗部511,係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重疊(參照圖8)。更進一步地,當操作手柄3靜止於基準位置時,第3透鏡321C的焦點,在前後方向上,係與人體偵測感應器51的受光面(窗板512的前表面)幾乎一致(參照圖4)。因此,存在於偵測區域內的人體所放射之紅外線,可以藉由複數個透鏡321而聚光(收斂)於人體偵測感應器51的窗部511。其結果,開關裝置1,可以達成人體偵測感應器51之偵測區域的擴大。
再者,在開關裝置1,藉由以手柄主體30的第1前壁301及第2前壁302來遮蔽不需要的紅外線,而可以抑制人體偵測感應器51發生誤偵測。尤其在開關裝置1,係將人體偵測感應器51的受光面(窗部511),配置在比起手柄主體30的窗部303之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補強條304的位置)更為上方處(參照圖8)。因此,在開關裝置1,會使得例如包含在照明器具之照明光的紅外線不易入射至人體偵測感應器51的受光面,而可以更進一步地抑制人體偵測感應器51發生誤偵測。
更進一步地,在開關裝置1,藉由以一對一地對應於「複數個透鏡321之各個」的複數個偵測範圍來形成偵測區域,而可以藉由人體偵測感應器51來偵測人體的細微動態。其結果,開關裝置1可以降低偵測不到停留於偵測區域內的人(人體)之可能性。
在此,由於形成手柄罩蓋31之合成樹脂材料的全光線透射率為數十%以下,所以不易透過操作手柄3而看到人體偵測感應器51。其結果,開關裝置1可以抑制由於透過操作手柄3而看到人體偵測感應器51所造成之外觀品質之低落。
走筆至此,開關裝置1係利用安裝框架7而配置成卡入設在營造建材(例如壁材8)的埋入孔80(參照圖9)。安裝框架7係以合成樹脂材料,而形成為在中央具有窗孔70的長方形框狀。安裝框架7,具有隔著窗孔70而相向的一對側片71。在一對側片71之各個,設有安裝孔72,供機體2之複數個(四個)安裝鉤爪2120分別逐一卡入。
如此一來,藉由使四個安裝鉤爪2120之各個逐一卡入四個安裝孔72,就會以機體2插穿窗孔70的狀態,而將開關裝置1安裝於安裝框架7(參照圖9)。然後,藉由以機體2的局部卡入埋入孔80的狀態而將安裝框架7固定(螺固)於壁材8的表面,開關裝置1就會埋入營造建物面(壁面)而配置。
又,於開關裝置1,人體偵測感應器51並不限定於被動式的紅外線動態感應器。例如,人體偵測感應器51,即使係利用毫米波之電波的主動式電波感應器亦無妨。
接著,針對開關裝置1的幾個變形例,參照圖式以進行說明。但是,以下說明之變形例的開關裝置1,與上述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有共通的基本構成。因此,藉由對於與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1共通的構成要素,以同一符號進行標記,以省略圖示及說明。
首先,說明變形例1之開關裝置1。變形例1之開關裝置1,如圖10所示,具備人體偵測感應器51與亮度感應器55這兩個偵測部。
亮度感應器55,藉由以光電二極體或光電晶體等等的受光元件來將可見光轉換成電量(例如電流),以偵測受光元件的受光光量(亮度)。亮度感應器55的輸出(輸出電流),係以電流電壓轉換器(未圖示)來轉換成電壓(檢測電壓),再輸入至控制電路53的輸入埠(第3輸入埠)。
控制電路53,將輸入至第3輸入埠的檢測電壓,與既定之臨界值加以比較。在檢測電壓為臨界值以上的情況下,即使有人體偵測訊號輸入至第1輸入埠,控制電路53也不會進行控制動作。在檢測電壓未達臨界值的情況下,一旦有人體偵測訊號輸入至第1輸入埠,控制電路53就會進行控制動作。也就是說,控制電路53,在檢測電壓達到臨界值以上的情況下,就會判斷不需使照明負載W1亮燈,而無視人體偵測訊號之輸入,不進行控制動作。另一方面,在檢測電壓未達臨界值的情況下,一旦有輸入人體偵測訊號,控制電路53就會使照明負載W1從熄燈狀態切換成亮燈狀態。但是,變形例1的開關裝置1,亦可不具備人體偵測感應器51,而僅具備亮度感應器55。又,亮度感應器55,較佳係嵌裝於第2電路區塊5之第2電路基板50的表面500。
如上所述,變形例1之開關裝置1,在亮度感應器55所檢測出的亮度,係不需要照明負載W1之照明的情況下,就可藉由使照明負載W1不要無謂地亮燈,而達成節能。
接著,說明變形例2之開關裝置1。在變形例2之開關裝置1,操作手柄3可在斷開位置(參照圖11A)與接通位置(參照圖11B)這兩個位置之間旋轉。操作手柄3,若在斷開位置進行手動操作,就會旋轉至接通位置;而若在接通位置進行手動操作,就會旋轉至斷開位置。
在操作手柄3與機體2的前表面之間,配置著2條反轉彈簧10(圖示僅有1條)與2片反轉板11(圖示僅有1片)(參照圖11A及圖11B)。各個反轉板11,係容納在設於機體2的V字形凹槽205。各個反轉彈簧10,係分別由螺旋彈簧所構成。各個反轉彈簧10之軸向的一端(前端),係固定於手柄主體30。各反轉彈簧10之軸向的另一端(後端),係鉤在反轉板11的前端。藉由各個反轉彈簧10的彈力,使各個反轉板11的後端,推抵著凹槽205的底部206。又,各個反轉板11,係以抵住底部206的後端為支點,而可以在上下方向上旋轉。
如此一來,當操作手柄3位於斷開位置時,藉由使手柄主體30之框部300的上側部位(上側的橫壁3002)抵住機體2的前表面,操作手柄3就會靜止於斷開位置(參照圖11A)。斷開位置之操作手柄3一旦受到按壓操作,就會一邊壓縮反轉彈簧10,一邊使操作手柄3旋轉。然後,隨著操作手柄3之旋轉,反轉板11也會跟著旋轉,而藉由使手柄主體30之框部300的下側部位(下側的橫壁3002)抵住機體2的前表面,操作手柄3就會靜止於接通位置(參照圖11B)。
如上所述,在變形例2之開關裝置1,當操作手柄3位於接通位置時,控制電路53可以無視人體偵測感應器51的人體偵測訊號,而使照明負載W1維持在亮燈狀態。另一方面,當操作手柄3位於斷開位置時,在變形例2之開關裝置1,控制電路53可以因應人體偵測感應器51之人體偵測訊號,而使照明負載W1亮燈或熄滅。
最後,說明變形例3之開關裝置1。變形例3之開關裝置1,係構成為操作手柄3會相對於機體2的前表面而在前後方向上平行移動。
在操作手柄3的上下兩端與機體2的前表面之間,各有配置至少1條復位彈簧12(參照圖12)。復位彈簧12係由螺旋彈簧所構成。復位彈簧12之軸向的一端(前端),係固定於手柄主體30。復位彈簧12之軸向的另一端(後端),係固定於機體2的前表面。又,罩蓋21的軸承孔2110,係形成為以前後方向為長度方向的橢圓形。
操作手柄3被復位彈簧12的彈力,推往離開機體2之前表面的方向(前方),而靜止於軸306抵接著軸承孔2110之前端的位置(基準位置)(參照圖12)。操作手柄3一旦受到按壓操作,就會一邊壓縮復位彈簧12,一邊使操作手柄3往後方移動,而經由操作體33及操作片2141(皆未圖示)來接通按鈕開關52。然後,當操作手柄3不再受到按壓操作,就會藉由復位彈簧12的彈力而使操作手柄3回歸基準位置。
如上所述,在變形例3之開關裝置1,可以將操作手柄3當作按鈕般地操作。又,操作手柄3,亦可構成為平行於機體2之前表面的滑動操作。或者,操作手柄3,亦可構成為以垂直於機體2之前表面的軸為中心而受到旋轉操作。再者,亦可在操作手柄3的表面設置觸控開關,而藉由對該觸控開關進行觸控操作,以使得控制電路53對開閉元件41加以接通/斷開。又,在人體偵測感應器小型化的情況下,亦可思及將人體偵測感應器內置於操作手柄3,但在實施形態所例示之人體偵測感應器51無法內置於操作手柄3。
如上所述,第1態樣之開關裝置(1),具有:操作部(操作手柄3),供手動操作;以及偵測部(人體偵測感應器51;亮度感應器55),通過操作部以偵測物理量。第1態樣之開關裝置(1)還具有:機體(2),容納偵測部。操作部,在受到手動操作時,會相對於機體(2)的前表面進行位移。
第1態樣之開關裝置(1),藉由將偵測部隱藏在操作部主體的後方,相較於使操作部與偵測部排列在與前後方向交叉之方向的情況,可以不用改變操作部的大小,就達成小型化。其結果,第1態樣之開關裝置(1),可在抑制(操作部的)操作性降低的情況下,達成小型化。
如上所述,第2態樣之開關裝置(1),具有:操作部(操作手柄3),供手動操作;偵測部(人體偵測感應器51;亮度感應器55),通過操作部以偵測可見光、紅外線光及電波中之任一種電磁波。第2態樣之開關裝置(1)還具有:機體(2),容納偵測部。操作部具有對於電磁波之透射率不同的複數個部位。
第2態樣之開關裝置(1),藉由將偵測部隱藏在操作部主體的後方,相較於使操作部與偵測部排列在與前後方向交叉之方向的情況,可以不用改變操作部的大小,就達成小型化。其結果,第2態樣之開關裝置(1),可在抑制(操作部的)操作性降低的情況下,達成小型化。
如上所述,第3態樣之開關裝置(1),具有:操作部(操作手柄3),供手動操作;偵測部(人體偵測感應器51),通過操作部以偵測人體所放射之紅外線;以及機體(2),容納偵測部。
第3態樣之開關裝置(1),藉由將偵測部隱藏在操作部主體的後方,相較於使操作部與偵測部排列在與前後方向交叉之方向的情況,可以不用改變操作部的大小,就達成小型化。其結果,第3態樣之開關裝置(1),可在抑制(操作部的)操作性降低的情況下,達成小型化。
第4態樣之開關裝置(1),係藉由與第1態樣加以組合而得以實現。於第4態樣之開關裝置(1),較佳係具備一個以上的偵測部,以偵測可見光、紅外線光及電波中之任一種電磁波。
第4態樣之開關裝置(1),藉由使偵測部偵測電磁波,而可以使控制電路(53)因應周圍之亮度、是否有人存在等等以進行控制動作。
第5態樣之開關裝置(1),係藉由與第1態樣加以組合而得以實現。第5態樣之開關裝置(1),較佳係更具有:控制電路(53),在操作部受到手動操作時、及偵測部所偵測之物理量符合既定之條件時,進行負載之控制動作。偵測部(亮度感應器55),較佳係偵測可見光。控制電路(53),較佳係在偵測部所偵測之可見光的位準在既定之臨界值以下時,就判定物理量符合既定之條件而進行控制動作。
第5態樣之開關裝置(1),係藉由使偵測部偵測可見光,而可以使控制電路(53)因應周圍之亮度以進行控制動作。
第6態樣之開關裝置(1),係藉由與第2態樣加以組合而得以實現。第6態樣之開關裝置(1),較佳係更具有:控制電路(53),在操作部受到手動操作時、及偵測部所偵測之電磁波符合既定之條件時,進行負載之控制動作。偵測部(亮度感應器55),較佳係偵測可見光。控制電路(53),較佳係在偵測部所偵測之可見光的位準在既定之臨界值以下時,就判定電磁波符合既定之條件而進行控制動作。
第6態樣之開關裝置(1),係藉由使偵測部偵測可見光,而可以使控制電路(53)因應周圍之亮度以進行控制動作。
第7態樣之開關裝置(1),係藉由與第1~第3態樣中之任何一種加以組合而得以實現。於第7態樣之開關裝置(1),操作部較佳係具有使電磁波收斂於偵測部的透鏡(321)。
第7態樣之開關裝置(1),可以藉由透鏡(321)而達成偵測部之偵測區域的擴大。
第8態樣之開關裝置(1),係藉由與第1~第3態樣中之任何一種加以組合而得以實現。於第8態樣之開關裝置(1),較佳係使機體(2)具備一個以上之可安裝於安裝框架(7)的安裝部(安裝鉤爪2120),而經由安裝框架(7)以安裝於營造建物面。
第8態樣之開關裝置(1),可以利用安裝框架(7)而輕易地安裝於營造建物面。
第9態樣之開關裝置(1),係藉由與第3態樣加以組合而得以實現。第9態樣之開關裝置(1),較佳係更具有:控制電路(53),在操作部受到手動操作時、及偵測部所偵測之電磁波符合既定之條件時,進行負載之控制動作。控制電路(53),較佳係在偵測部偵測到有人存在時,進行使得作為負載的照明負載(W1)從熄燈狀態切換成亮燈狀態的控制動作。控制電路(53),較佳係在偵測部不再偵測到有人存在時,進行使得照明負載從亮燈狀態切換成熄燈狀態的控制動作。
第9態樣之開關裝置(1),藉由使控制電路(53)因應是否有人存在以進行控制動作,而可以抑制照明負載(W1)無謂的耗電,以達成節能。
1:開關裝置 4:第1電路區塊 41:開閉元件 42:驅動電路 43:直流電源電路 5:第2電路區塊 51:人體偵測感應器(偵測部) 52:按鈕開關 53:控制電路 54:指示燈 6:接線盤 61:第1端子 62:第2端子 63:第3端子 64:第4端子 X1:交流電源 W1:照明負載(負載) 2:機體 20:機身 200:電線插入孔 201:後端部分 202:操作孔 203:細縫 21:罩蓋 212:橫片 213:組裝片 2120:安裝鉤爪(安裝部) 2130:組裝孔 3:操作手柄(操作部) 65:端子螺釘 66:端子孔 204:突起 210:罩蓋主體 211:縱片 214:豎立壁 215:開口部 2110:軸承孔 2140:凹部 2141:操作片 2142:肋條 30:手柄主體 300:框部 301:第1前壁(操作部主體) 302:第2前壁(操作部主體) 303:窗部(透射部) 304:補強條 305:突片 306:軸 3001:縱壁 3002:橫壁 3003:凹部 31:手柄罩蓋(保護層) 32:透鏡單元 321:透鏡 33:操作體 40:第1電路基板 400:表面 50:第2電路基板 500:表面 510:殼體 511:窗部 512:窗板 520:按鈕 60:主體 321C:第3透鏡 321H:第8透鏡 3020:保持部 513:焦電元件 321A:第1透鏡 321B:第2透鏡 321D:第4透鏡 321E:第5透鏡 321F:第6透鏡 321G:第7透鏡 321I:第9透鏡 321J:第10透鏡 320:基座部(操作部主體;透射部) 322:周壁 323:突部 7:安裝框架 70:窗孔 71:側片 72:安裝孔 8:壁材 80:埋入孔 55:亮度感應器(偵測部) 10:反轉彈簧 11:反轉板 205:凹槽 206:底部 12:復位彈簧
[圖1]圖1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的電路區塊圖。
[圖2]圖2A係上述開關裝置的前視圖。圖2B係上述開關裝置的後視圖。圖2C係上述開關裝置的底面圖。圖2D係上述開關裝置的右側視圖。
[圖3]圖3係上述開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圖4係上述開關裝置的縱剖面圖。
[圖5]圖5係上述開關裝置的橫剖面圖。
[圖6]圖6係由後表面觀察上述開關裝置之操作手柄的立體圖。
[圖7]圖7係上述開關裝置之透鏡單元的後視圖。
[圖8]圖8係省略了上述開關裝置之透鏡單元及透鏡罩蓋的前視圖。
[圖9]圖9係利用安裝框架而將上述開關裝置安裝於壁面之狀態的縱剖面圖。
[圖10]圖10係上述開關裝置之變形例1的電路區塊圖。
[圖11]圖11A係上述開關裝置之變形例2的斷開位置之操作手柄的右側視圖。圖11B係上述開關裝置之變形例2的接通位置之操作手柄的右側視圖。
[圖12]圖12係上述開關裝置之變形例3的操作手柄的右側視圖。
1:開關裝置
2:機體
20:機身
201:後端部分
203:細縫
204:突起
21:罩蓋
210:罩蓋主體
211:縱片
212:橫片
213:組裝片
214:豎立壁
215:開口部
2110:軸承孔
2120:安裝鉤爪(安裝部)
2130:組裝孔
2140:凹部
2141:操作片
2142:肋條
3:操作手柄(操作部)
30:手柄主體
300:框部
301:第1前壁(操作部主體)
302:第2前壁(操作部主體)
303:窗部(透射部)
304:補強條
305:突片
306:軸
3001:縱壁
3002:橫壁
3003:凹部
31:手柄罩蓋(保護層)
32:透鏡單元
321:透鏡
33:操作體
4:第1電路區塊
40:第1電路基板
400:表面
41:開閉元件
42:驅動電路
43:直流電源電路
5:第2電路區塊
50:第2電路基板
500:表面
51:人體偵測感應器(偵測部)
510:殼體
511:窗部
512:窗板
52:按鈕開關
520:按鈕
53:控制電路
54:指示燈
6:接線盤
60:主體

Claims (9)

  1. 一種開關裝置,包括: 操作部,供手動操作; 偵測部,通過該操作部以偵測物理量;以及 機體,容納該偵測部; 該操作部,在受到手動操作時,會相對於該機體的前表面進行位移。
  2. 一種開關裝置,包括: 操作部,供手動操作; 偵測部,通過該操作部以偵測可見光、紅外線光及電波中之任一種電磁波;以及 機體,容納該偵測部; 該操作部,具有對於該電磁波之透射率不同的複數個部位。
  3. 一種開關裝置,包括: 操作部,供手動操作; 偵測部,通過該操作部以偵測人體所放射之紅外線;以及 機體,容納該偵測部。
  4. 如請求項1之開關裝置,其中, 包括一個以上的該偵測部,以偵測可見光、紅外線光及電波中之任一種電磁波。
  5. 如請求項1之開關裝置,更包括: 控制電路,在該操作部受到手動操作時、及該偵測部所偵測之該物理量符合既定之條件時,進行負載之控制動作; 該偵測部係偵測可見光; 該控制電路,係在該偵測部所偵測之該可見光的位準在既定之臨界值以下時,就判定該物理量符合該既定之條件而進行該控制動作。
  6. 如請求項2之開關裝置,更包括: 控制電路,在該操作部受到手動操作時、及該偵測部所偵測之該電磁波符合既定之條件時,進行負載之控制動作; 該偵測部係偵測可見光; 該控制電路,係在該偵測部所偵測之該可見光的位準在既定之臨界值以下時,就判定該電磁波符合該既定之條件而進行該控制動作。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開關裝置,其中, 該操作部具有使該電磁波收斂於該偵測部的透鏡。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開關裝置,其中, 該機體,具備一個以上之安裝部,該安裝部可安裝於安裝框架; 經由該安裝框架,而安裝於營造建物面。
  9. 如請求項3之開關裝置,更包括: 控制電路,在該操作部受到手動操作時、及該偵測部所偵測之該電磁波符合既定之條件時,進行負載之控制動作; 該控制電路,係在該偵測部偵測到有人存在時,進行使得作為該負載的照明負載從熄燈狀態切換成亮燈狀態的該控制動作,並且該偵測部不再偵測到有人存在時,進行使得該照明負載從亮燈狀態切換成熄燈狀態的該控制動作。
TW110102464A 2019-02-08 2020-02-06 開關裝置 TWI794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1903A JP7340807B2 (ja) 2019-02-08 2019-02-08 スイッチ装置
JP2019-021903 2019-0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5110A true TW202135110A (zh) 2021-09-16
TWI794732B TWI794732B (zh) 2023-03-01

Family

ID=719472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3610A TWI720809B (zh) 2019-02-08 2020-02-06 開關裝置
TW110102464A TWI794732B (zh) 2019-02-08 2020-02-06 開關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3610A TWI720809B (zh) 2019-02-08 2020-02-06 開關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7340807B2 (zh)
CN (1) CN113316832B (zh)
TW (2) TWI720809B (zh)
WO (1) WO20201623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80766U (zh) * 1973-11-24 1975-07-11
JPS5169478U (zh) * 1974-11-27 1976-06-01
JPS5636822A (en) * 1979-08-31 1981-04-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mposite switch device
JP2000057873A (ja) * 1998-08-04 2000-02-25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照明付タッチスイッチ
JP3620347B2 (ja) * 1999-06-15 2005-02-1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JP2006253092A (ja) * 2005-03-14 2006-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スイッチ及び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07323408A (ja) * 2006-06-01 2007-12-13 Nissan Motor Co Ltd 入力装置
JP2008108637A (ja) * 2006-10-26 2008-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JP4770887B2 (ja) * 2008-07-18 2011-09-1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JP5195367B2 (ja) * 2008-12-04 2013-05-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ラー
DE102010038103A1 (de) * 2009-10-16 2011-04-21 U-Shin Ltd. Kontaktloser Schalter
EP2947432A4 (en) * 2013-01-21 2016-07-20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INFRARED DETECTION ELEMENT, INFRARED SENSOR, AND INFRARED GAS SENSOR
JP6182014B2 (ja) * 2013-08-08 2017-08-16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2015162454A (ja) * 2014-02-28 2015-09-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JP6273646B2 (ja) * 2014-03-12 2018-02-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JP6443790B2 (ja) * 2014-03-12 2018-12-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US10171780B2 (en) * 2014-12-26 2019-01-01 Maxell, Ltd. Lighting apparatus
JP6447915B2 (ja) * 2015-03-13 2019-01-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負荷制御装置
JP2016191610A (ja) * 2015-03-31 2016-11-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人体検知装置
JP6731628B2 (ja) * 2015-08-31 2020-07-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常用照明装置
JP2018073727A (ja) * 2016-11-02 2018-05-10 かがつう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29494A (ja) 2020-08-27
JP7340807B2 (ja) 2023-09-08
CN113316832B (zh) 2023-12-22
CN113316832A (zh) 2021-08-27
TWI794732B (zh) 2023-03-01
WO2020162376A1 (ja) 2020-08-13
TW202030757A (zh) 2020-08-16
JP7422338B2 (ja) 2024-01-26
TWI720809B (zh) 2021-03-01
JP2022140499A (ja) 2022-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05354C (en) Wall switch with nightlight
TWI404273B (zh) 具有可發光電源連接器的電子裝置
JP2006253092A (ja) スイッチ及び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H1125822A (ja) 壁スイッチ
TWI720809B (zh) 開關裝置
US4044213A (en) Push-button sensor switch
JP6376488B2 (ja) 照明器具
TR2021012080T (tr) Anahtar terti̇bati
JP6340724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照明器具
US5661370A (en) Multi-positionable motion activated light switch
JP2008066958A (ja) リモコン機能付き電気装置およびリモコン機能付き非常用照明装置
JP6861384B2 (ja)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CN218895295U (zh) 一种手势感应头灯
US9909746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JP2018137186A (ja) 照明器具
WO2023079951A1 (ja) 近接センサ、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配線器具
WO2023079950A1 (ja) 近接センサ、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配線器具
JP3899529B2 (ja) 照明器具
KR200235471Y1 (ko) 발광램프를 구비한 안전콘센트
US11949193B2 (en) Leakage current protection device with illumination function
JP5574097B2 (ja) スイッチ点灯表示装置
JP6478144B2 (ja) リモコンスイッチ
CN204153535U (zh) 光源单元和具有所述光源单元的照明灯具
JP2022113795A (ja) 照明器具
JP5668912B2 (ja) 点灯表示装置と表示灯付きスイッ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