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0404B - 立式空调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0404B
CN113280404B CN202110454216.5A CN202110454216A CN113280404B CN 113280404 B CN113280404 B CN 113280404B CN 202110454216 A CN202110454216 A CN 202110454216A CN 113280404 B CN113280404 B CN 113280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upporting seat
wind wheel
groove
flow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42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0404A (zh
Inventor
孙朋飞
袁小辉
侯竑宇
汪鹏飞
张德明
郝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42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0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0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040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9211 priority patent/WO202222747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0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0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空调。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立式空调在装配过程中电机与风轮易发生错装情况、结构不可靠的问题。本发明的立式空调包括风道结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包括第一贯流风轮、第一电机和第一下支撑座,第一电机包括第一电机主体和第一电机轴,第二风机包括第二贯流风轮、第二电机和第二下支撑座,第二电机包括第二电机主体和第二电机轴,第一下支撑座与第一贯流风轮之间、第一下支撑座与第一电机主体的之间、第二下支撑座与第二贯流风轮之间、第二下支撑座与第二电机主体之间设置有防错装结构。该立式空调从结构上实现防呆,保证电机和贯流风轮之间不会发生错装,且结构可靠。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空调。
背景技术
立式空调因其功率大、风力强、舒适性高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传统的立式空调内通常是设置单个风机,利用单个风机实现气流的驱动。为了进一步优化立式空调的出风效果,有些立式空调中会设置两个甚至多个风机。
设置两个或多个风机的立式空调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电机与风轮错装的情况,直至后续的测试阶段才能被发现,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另外,现有立式空调的贯流风轮通常采用侧装入的方式,造成电机与贯流风轮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差,易发生变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设置两个或多个风机的立式空调在装配过程中电机与风轮易发生错装情况、影响生产效率、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电机与贯流风轮之间连接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包括风道结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其中,所述风道结构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装入口和第二装入口;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贯流风轮、第一电机和第一下支撑座,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第一电机主体和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经所述第一装入口装入所述风道结构中,所述第一下支撑座固定于所述第一装入口处,所述第一电机主体支撑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所述第一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一下支撑座和所述第一装入口,并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机包括第二贯流风轮、第二电机和第二下支撑座,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二电机主体和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经所述第二装入口装入所述风道结构中,所述第二下支撑座固定于所述第二装入口处,所述第二电机主体支撑于所述第二下支撑座,所述第二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二下支撑座和所述第二装入口,并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的转动方向不同,所述第一下支撑座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之间设置有第一防错装结构,所述第一下支撑座与所述第一电机主体的之间设置有第二防错装结构,所述第二下支撑座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之间设置有第三防错装结构,所述第二下支撑座与所述第二电机主体之间设置有第四防错装结构。
在上述立式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错装结构包括由所述第一下支撑座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凸起结构和由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在径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且在轴向上有部分结构交叠,所述第三防错装结构包括由所述第二下支撑座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三凸起结构和由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四凸起结构,所述第三凸起结构和所述第四凸起结构在径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且在轴向上有部分结构交叠;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范围为第一尺寸范围,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范围为第二尺寸范围,所述第三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座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范围为第三尺寸范围,所述第四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范围为第四尺寸范围,所述第一尺寸范围与所述第四尺寸范围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尺寸范围与所述第三尺寸范围至少部分重叠。
在上述立式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呈沿径向延伸的长形结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在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三凸起结构呈沿径向延伸的长形结构,所述第四凸起结构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
在上述立式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下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本体上的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呈环形的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一电机主体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内,所述第二防错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一电机主体两者中的一者上的第一限位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一电机主体两者中的另一者上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相配合;所述第二下支撑座包括第二支撑座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本体上的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呈环形的第三缓冲部,所述第二电机主体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三缓冲部内,所述第四防错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电机主体两者中的一者上的第二限位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电机主体两者中的另一者上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相配合;
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数量和/或排布方式不同。
在上述立式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缓冲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二支撑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缓冲件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三缓冲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贴合。
在上述立式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防错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两者中的一者上的第三限位凸起,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两者中的另一者上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三限位槽相配合;所述第四防错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缓冲部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两者中的一者上的第四限位凸起,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缓冲部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两者中的另一者上的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凸起与所述第四限位槽相配合;所述第三限位槽与所述第四限位槽的数量和/或排布方式不同。
在上述立式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冲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贴合设置的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贴合设置的第四缓冲部。
在上述立式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座本体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为一体加工成型件;所述第二支撑座本体与所述第二缓冲件为一体加工成型件。
在上述立式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风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上方的第一上压盖,所述第一电机主体位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与所述第一上压盖之间,所述第一上压盖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固定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电机主体夹持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风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下支撑座上方的第二上压盖,所述第二电机主体位于所述第二下支撑座与所述第二上压盖之间,所述第二上压盖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座固定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电机主体夹持固定。
在上述立式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下支撑座包括第一底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底盖外围的多个第一安装凸耳,所述第一安装凸耳与所述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压盖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主体上方的第一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盖外围的多个第一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与所述第一安装凸耳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下支撑座包括第二底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底盖外围的第二安装凸耳,所述第二安装凸耳与所述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压盖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机主体上方的第二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顶盖外围的多个第二安装臂,所述第二安装臂与所述第二安装凸耳固定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中,在风道结构的上端部设置第一装入口和第二装入口,第一贯流风轮和第二贯流风轮分别由第一装入口和第二装入口装入风道结构中,无需在风道结构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预留安装空间,缩减了贯流风轮与对应电机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电机与贯流风轮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地,在第一装入口和第二装入口处分别设置用于支撑第一电机主体、第二电机主体的第一下支撑座和第二下支撑座,在第一下支撑座与第一贯流风轮之间、第一下支撑座与第一电机主体之间、第二下支撑座与第二贯流风轮之间、第二下支撑座与第二电机主体之间设置防错装结构,如此,生产人员在装反的情况下无法顺利装配,从结构上实现防呆,保证电机和贯流风轮之间不会发生错装,进而保证立式空调的生产效率,另外,无需改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结构即可实现防错装,进一步保证电机与贯流风轮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立式空调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风道结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的配合结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的横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省去第一上压盖的第一风机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一下支撑座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一上端盖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省去第二上压盖的第二风机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二下支撑座的仰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二上端盖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一下支撑座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一电机的仰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二下支撑座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二电机的仰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风道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中:
10、外壳;11、出风口;
20、风道结构;
21、上端部;211、第一装入口;212、第一筒部;213、第一安装柱;214、第二装入口;215、第二筒部;216、第二安装柱;22、下端部;23、连接立柱;
30、第一风机;
31、第一贯流风轮;311、第一上端盖;3111、第一上端盖本体;3112、第一连接套筒;3113、第二凸起结构;312、第一下端盖;313、第一贯流叶片;314、第一螺纹连接件;315、第一转轴;32、第一电机;321、第一电机轴;322、第一电机主体;3221、第一限位凸起;33、第一下支撑座;331、第一支撑座本体;3311、第一底盖;3312、第一安装凸耳;3313、第一凹槽;3314、第三限位槽;3315、第一加强筋条;332、第一缓冲件;3321、第一缓冲部;3322、第二缓冲部;3323、第一限位槽;3324、第三限位凸起;333、第一凸起结构;34、第一上压盖;341、第一顶盖;342、第一安装臂;343、第一槽结构;
40、第二风机;
41、第二贯流风轮;411、第二上端盖;4111、第二上端盖本体;4112、第二连接套筒;4113、第四凸起结构;412、第二下端盖;413、第二贯流叶片;414、第二螺纹连接件;415、第二转轴;42、第二电机;421、第二电机轴;422、第二电机主体;4221、第二限位凸起;43、第二下支撑座;431、第二支撑座本体;4311、第二底盖;4312、第二安装凸耳;4313、第二凹槽;4314、第四限位槽;432、第二缓冲件;4321、第三缓冲部;4322、第四缓冲部;4323、第二限位槽;4324、第四限位凸起;433、第三凸起结构;44、第二上压盖;441、第二顶盖;442、第二安装臂;443、第二槽结构;
5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是结合立式空调进行描述的,但该空气净化装置并不局限于应用在立式空调中,其他具有水洗空气使用需求的设备均可配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所述的“上”“下”“顶”“底”等方位词指的是立式空调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方位。前述方位词仅用于方便描述,并不构成对结构的任何限定。本文中所述的“前”“后”“左”“右”是当用户面对立式空调时的方位,靠近用户一侧为“前”,背离用户一侧为“后”,靠近用户左手边一侧为“左”,靠近用户右手边一侧位“右”。
立式空调在轴向上的尺寸较大,在装配时通常是将其平放,并在端部进行装配操作。进风口通常设置于立式空调的后部或者靠近后部的两侧,出风口通常设置于立式空调的前部。具有两个或者多个风机的立式空调中,为了保证各个风机均能够实现后进风前出风,需要将各个风机分左右两侧布置,且左右两侧的风机的转动方向不同。在进行装配时,由于各个风机的贯流风轮是在平放状态下与电机连接,且有些装配过程设置为首先将风机的贯流风轮安装于风道结构内部,再安装电机,非常不便于观察,各个电机外形上又是相同的,因此极容易发生装错的问题。例如将左风轮与右电机连接,而右风轮与左电机连接,这样会使得风路与期望的风路正好相反,即出风口变为进风口。一旦装错,只有到测试阶段才会发现问题,再返回到装配工序装配,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在相关技术中,为方便安装及简化结构,贯流风轮从风道结构的侧部装入,这样电机可直接安装于风道结构上,结构比较简单,但为了贯流风轮的装入,需要在风道结构的两端部之间预留出安装空间,在贯流风轮装入风道结构之后,贯流风轮与风道结构的上端部之间会存在比较大的间隔,电机需要较长的电机轴才能与贯流风轮连接,若在电机轴上再设置防错装结构,势必会使得电机轴的结构强度大打折扣,影响电机与贯流风轮的连接可靠性。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通过改变各个贯流风轮的安装方式减小需要的电机轴长度,在此基础上,在支撑电机的下支撑座与相应电机之间以及相应贯流风轮之间设置防错装结构来实现防呆,从根本上解决错装问题,提高装配效率,且无需改变电机轴结构,保证电机与贯流风轮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
参阅图1至图3,图1和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风道结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的配合结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的横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包括外壳10和设置于外壳10内的风道结构20、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40。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风道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风道结构20包括上端部21和下端部22,上端部21例如可以用于安装扫风叶片及其传动机构等,下端部22例如可以用于安装换热器50、叶轮等。风道结构20还包括连接上端部21和下端部22的连接立柱23,连接立柱23例如可以构成立式空调的第一风机30、第二风机40的蜗壳和蜗舌。上端部21上设置有供各个风机的贯流风轮装入风道结构的第一装入口211和第二装入口214。
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40用于实现立式空调的送风,具体地,外壳10上设置进风口(图中未示出)和出风口11,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40将外部空气经进风口送入立式空调内,与换热器50换热,并将换热后的空气经出风口11送出立式空调。进风口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出风口11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进风口设置在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40的风路上游侧,出风口11设置在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40的风路下游侧。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40呈左右并排设置,进风口设置在立式空调的后部,换热器50设置于进风口与第一风机30、第二风机40之间,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40共用进风口和换热器50,出风口11设置有两个,呈左右布置,左侧出风口用于第一风机30出风,右侧出风口用于第二风机40出风,具体风路如图3中带箭头的曲线所示。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省去第一上压盖的第一风机的主视图,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风机30包括第一贯流风轮31和第一电机32,第一电机32用于驱动第一贯流风轮31转动以形成第一风机30的风路。第一贯流风轮31经第一装入口211装入风道结构20中,即装入至风道结构20的上端部21与下端部22之间。为了实现第一电机32的安装,第一风机30还包括第一下支撑座33,第一下支撑座33固定于第一装入口211处,第一电机32的第一电机主体322支撑于第一下支撑座33,第一电机32的第一电机轴321穿过第一下支撑座33和第一装入口211,并与第一贯流风轮3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贯流风轮31的底部可转动地支撑于下端部22,即,第一贯流风轮31支撑于下端部22,且其能够相对下端部22转动,例如,下端部22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承,如图4所示,第一贯流风轮3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转轴315,第一转轴315与第一转动轴承配合。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省去第二上压盖的第二风机的主视图,如图2和图7所示,第二风机40包括第二贯流风轮41和第二电机42,第二电机42用于驱动第二贯流风轮41转动以形成第二风机40的风路。第二贯流风轮41经第二装入口214装入风道结构20中,即装入至风道结构20的上端部21与下端部22之间。为了实现第二电机42的安装,第二风机40还包括第二下支撑座43,第二下支撑座43固定于第二装入口214处,第二电机42的第二电机主体422支撑于第二下支撑座43,第二电机42的第二电机轴421穿过第二下支撑座43和第二装入口214,并与第二贯流风轮4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贯流风轮41的底部可转动地支撑于下端部22,例如,下端部22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承,如图7所示,第二贯流风轮4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二转轴415,第二转轴415与第二转动轴承配合。
第一电机轴321和第二电机轴421的转动方向不同,以使得第一贯流风轮31和第二贯流风轮41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满足两个风机均实现大致的后进风前出风的风路。第一下支撑座33与第一贯流风轮31之间设置有第一防错装结构,第一下支撑座33与第一电机主体322的之间设置有第二防错装结构,第二下支撑座43与第二贯流风轮41之间设置有第三防错装结构,第二下支撑座43与第二电机主体422之间设置有第四防错装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中,在风道结构20的上端部21设置第一装入口211和第二装入口214,第一贯流风轮31和第二贯流风轮41分别由第一装入口211和第二装入口214装入风道结构20中,无需在风道结构20的上端部21和下端部22之间预留安装空间,缩减了贯流风轮与对应电机之间(即第一贯流风轮31与第一电机32之间以及第二贯流风轮41与第二电机42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电机与贯流风轮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地,在第一装入口211和第二装入口214处分别设置用于支撑第一电机主体322、第二电机主体422的第一下支撑座33和第二下支撑座43,在第一下支撑座33与第一贯流风轮31之间、第一下支撑座33与第一电机主体322之间、第二下支撑座43与第二贯流风轮41之间、第二下支撑座43与第二电机主体422之间设置防错装结构,如此,生产人员在装反的情况下无法顺利装配,从结构上实现防呆,保证电机和贯流风轮之间不会发生错装,进而保证立式空调的生产效率,另外,无需改动第一电机32和第二电机42的电机轴结构即可实现防错装,进一步保证电机与贯流风轮的连接可靠性。
为了保证电机轴与贯流风轮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贯流风轮31包括第一上端盖311、第一下端盖312以及设置于第一上端盖311和第一下端盖312之间的第一贯流叶片313,第一上端盖311包括第一上端盖本体3111以及由第一上端盖本体3111的中部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套筒3112,第一电机轴321与第一连接套筒3112配合连接。
第一连接套筒3112可以设置在第一上端盖本体3111的上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上端盖本3111的下部,为了保证结构的紧凑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套筒3112由第一上端盖本体3111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电机轴321伸入至第一贯流风轮31内部与第一连接套筒3112配合。
为了实现第一电机轴321与第一连接套筒3112之间的轴向定位,第一电机轴32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一连接套筒3112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连接件314,第一螺纹连接件314的端部与第一限位槽3222配合以对第一电机轴321与第一连接套筒3112进行轴向定位,防止第一电机轴321在带动第一连接套筒3112转动时发生轴向错位。
类似地,如图7所示,第二贯流风轮41包括第二上端盖411、第二下端盖412以及设置于第二上端盖411和第二下端盖412之间的第二贯流叶片413,第二上端盖411包括第二上端盖本体4111以及由第二上端盖本体4111的中部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套筒4112,第二电机轴421与第二连接套筒4112配合连接。第二连接套筒4112可以设置在第二上端盖本体4111的上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二上端盖本体4111的下部,为了保证结构的紧凑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套筒4112由第二上端盖本体4111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二电机轴421伸入至第二贯流风轮41内部与第二连接套筒4112配合。
为了实现第二电机轴421与第二连接套筒4112之间的轴向定位,第二电机轴42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第二连接套筒4112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连接件414,第二螺纹连接件414的端部与第二限位槽4223配合以对第二电机轴421与第二连接套筒4112进行轴向定位,防止第二电机轴421在带动第二连接套筒4112转动时发生轴向错位。
第一防错装结构和第三防错装结构可以为任意能够使得第一下支撑座33与第二贯流风轮41之间、第二下支撑座43与第一贯流风轮31之间无法装配或者装配后会发生运动干涉的结构,例如,第一下支撑座33的下方设置第一环形结构,第一贯流风轮3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环形结构,第二下支撑座43的下方设置第三环形结构,第二贯流风轮41的上方设置有第四环形结构,第一环形结构与第二环形结构的尺寸不同,第三环形结构和第四环形结构的尺寸不同,第一环形结构与第四环形结构的尺寸相同,第二环形结构与第三环形结构的尺寸相同,从而当发生错装时,第一环形结构会与第四环形结构抵靠而使得第一下支撑座33上的第一电机32无法与第二贯流风轮41顺利装配,以及第二环形结构与第四环形结构抵靠而使得第二下支撑座43上的第二电机42无法与第一贯流风轮31顺利装配。
为了便于加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一下支撑座的仰视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一上端盖的俯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防错装结构包括由第一下支撑座33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凸起结构333和由第一贯流风轮31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凸起结构3113,例如,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凸起结构3113设置于第一上端盖本体3111的顶部。第一凸起结构333和第二凸起结构3113在径向上相互错开设且在轴向上有部分结构交叠。
其中,第一凸起结构333与第二凸起结构3113在径向上相互错开设置指的是,参考图5和图6,第一凸起结构333完全位于第二凸起结构3113的径向外侧,即第一凸起结构333的径向内端点与第一下支撑座33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第二凸起结构3113的径向外端点与第一下支撑座33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或者,第一凸起结构333完全位于第二凸起结构3113的径向内侧,即第一凸起结构333的径向外端点与第一下支撑座33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小于第二凸起结构3113的径向内端点与第一下支撑座33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
参考图4,第一凸起结构333和第二凸起结构3113在轴向上有部分结构交叠指的是,第一下支撑座33的下表面与第一贯流风轮31的上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第一凸起结构333和第二凸起结构3113的轴向距离之和。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二下支撑座的仰视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二上端盖的俯视图。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三防错装结构包括由第二下支撑座43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三凸起结构433和由第二贯流风轮41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四凸起结构4113。第三凸起结构433和第四凸起结构4113在径向上相互错开设且在轴向上有部分结构交叠。
其中,第三凸起结构433与第四凸起结构4113在径向上相互错开设置指的是,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三凸起结构433完全位于第四凸起结构4113的径向外侧,即第三凸起结构433的径向内端点与第二下支撑座43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第四凸起结构4113的径向外端点与第二下支撑座43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或者,第三凸起结构433完全位于第四凸起结构4113的径向内侧,即第三凸起结构433的径向外端点与第二下支撑座43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小于第四凸起结构4113的径向内端点与第二下支撑座43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
如图7所示,第三凸起结构43和第四凸起结构4113在轴向上有部分结构交叠指的是,第二下支撑座43的下表面与第二贯流风轮41的上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第三凸起结构43和第四凸起结构4113的轴向距离之和。
由于第一凸起结构333和第二凸起结构3113在径向上错开,因此两者即使轴向上有交叠也不会影响第一贯流风轮31相对第一下支撑座33转动。同样地,由于第三凸起结构433和第四凸起结构4113在径向上错开,因此两者即使轴向上有交叠也不会影响第二贯流风轮41相对第二下支撑座43转动。
第一凸起结构333与第一下支撑座33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范围为第一尺寸范围,第二凸起结构3113与第一贯流风轮31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范围为第二尺寸范围,第三凸起结构433与第二下支撑座43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范围为第三尺寸范围,第四凸起结构4113与第二贯流风轮41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范围为第四尺寸范围,第一尺寸范围与第四尺寸范围至少部分重叠,第二尺寸范围与第三尺寸范围至少部分重叠。又由于第一凸起结构333和第二凸起结构3113之间、第三凸起结构433和第四凸起结构4113之间在轴向上均有交叠,使得第一电机32与第二贯流风轮41无法顺利装配或者装配后第二贯流风轮41无法自由转动即发生运动干涉,以及使得第二电机42与第一贯流风轮31无法顺利装配或者装配后第一贯流风轮31无法自由转动即发生运动干涉,从而达到结构上的防呆。
第一凸起结构333、第二凸起结构3113、第三凸起结构433、第四凸起结构4113可以为任意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结构,例如,均设置为沿周向均匀布置的扇环形结构。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保证装配过程不会对立式空调的质量造成影响,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与第一贯流风轮31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第一凸起结构333呈沿径向延伸的长形结构。如图6所示,第二凸起结构3113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如图8所示,在与第二贯流风轮41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第三凸起结构433呈沿径向延伸的长形结构。如图9所示,第四凸起结构4113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
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第一下支撑座33上的第一电机32错装入第二贯流风轮31时,在进行运动干涉测试即转动第二贯流风轮31时,第四凸起结构4113的端面会撞击到第一凸起结构333的较大的侧面上,从而保证干涉测试不会影响第一下支撑座33和第二贯流风轮41的质量。类似地,若第二下支撑座43上的第二电机42错装入第一贯流风轮31时,在进行运动干涉测试即转动第一贯流风轮31时,第二凸起结构3113的端面会撞击到第三凸起结构433的较大的侧面上,从而保证干涉测试不会影响第二下支撑座43和第一贯流风轮31的质量。
第二防错装结构和第四防错装结构可以设置为任意能够使得第一下支撑座33与第一电机主体322之间、第二下支撑座43与第二电机主体422之间无法正常装配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设置为与前述的第一防错装结构、第三防错装结构类似的第一至第四环形结构。
由于第一电机32运行时其第一电机轴321会一直带动第一贯流风轮31运动,为了缓冲第一电机32的震动,避免整机发生异响,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下支撑座33包括第一支撑座本体331和设置于第一支撑座本体331上的第一缓冲件332,即第一缓冲件332设置于第一支撑座本体331与第一电机32之间。利用第一缓冲件332来缓冲第一电机32的振动,避免第一电机32的振动传递至风道结构20,一方面能够降低立式空调的噪音,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提高立式空调的结构可靠性。
类似地,为了缓冲第二电机42的震动,如图12所示,第二下支撑座43包括第二支撑座本体431和设置于第二支撑座本体431上的第二缓冲件432,即第二缓冲件432设置于第二支撑座本体431与第二电机42之间。利用第二缓冲件432来缓冲第二电机42的振动,避免第二电机42的振动传递至风道结构20。
第一缓冲件332包括呈环形的第一缓冲部3321,第一电机主体322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缓冲部3321内,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一电机的仰视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防错装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缓冲部3321上的第一限位槽3323,以及设置于第一电机主体322上的第一限位凸起3221,第一限位槽3323与第一限位凸起3221相配合。
第二缓冲件432包括呈环形的第三缓冲部4321,第二电机主体422的部分结构位于第三缓冲部4321内,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第二电机的仰视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四防错装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三缓冲部4321上的第二限位槽4323,以及设置于第二电机主体422上的第二限位凸起4221,第二限位槽4323与第二限位凸起4221相配合。
第一限位槽3323和第二限位槽4323的数量不同,例如,第一限位槽3323的数量为两个,第二限位槽4323的数量为三个,从而使得第一电机主体322无法装入第三缓冲部4321内,第二电机主体422无法装入第一缓冲部3321内。再例如,第一限位槽3323和第二限位槽4323的排布方式不同,例如,第一限位槽3323沿周向均布设置多个,第二限位槽4323周向非均布设置,也能够防止错装。当然,也可以第一限位槽3323和第二限位槽4323的数量、排布方式均不同。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槽3323和第一限位凸起3221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第一限位槽设置于第一电机主体322上,第一限位凸起设置于第一缓冲部3321上。第二限位槽4323和第二限位凸起4221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即第二限位槽设置于第二电机主体422上,第二限位凸起设置于第三缓冲部4321上。
第一限位槽3323、第一限位凸起3221、第二限位槽4323、第二限位凸起4221可以为任意形状,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装配以及保证装配后的结构可靠性,如图10和图12所示,第一限位槽3323和第二限位槽4323为上下贯通第一缓冲部3321、第三缓冲部4321的条形槽,相应地,如图11和图13所示,第一限位凸起3221和第二限位凸起4221为径向凸出于第一电机主体322、第二电机主体422设置的竖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
为了方便第一电机32与第一下支撑座33的装配,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支撑座本体33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313,第一电机主体322的下部结构位于第一凹槽3313中,第一电机轴321由第一凹槽3313的槽底穿出第一支撑座本体331。第一缓冲件332容置于第一凹槽3313中,第一缓冲部3321的外侧壁与第一凹槽3313的内侧壁贴合设置。
为了方便加工,第一支撑座本体331大致呈开口朝上的盖状结构,第一凹槽3313由盖状结构的底壁向上延伸形成,为了提高结构强度,第一凹槽3313的外侧壁与盖状结构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条3315。
类似地,如图12所示,为了方便第二电机42与第二下支撑座43的装配,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2所示,第二支撑座本体431上设置有第二凹槽4313,第二电机主体422的下部结构位于第二凹槽4313中,第二电机轴421由第二凹槽4313的槽底穿出第二支撑座本体431。第二缓冲件432容置于第二凹槽4313中,第三缓冲部4321的外侧壁与第二凹槽4313的内侧壁贴合设置。
为了方便加工,第二支撑座本体431大致呈开口朝上的盖状结构,第二凹槽4313由盖状结构的底壁向上延伸形成,为了提高结构强度,第二凹槽4313的外侧壁与盖状结构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条4315。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本体331与第一缓冲件332为分体结构,第二支撑座本体431与第二缓冲件432为分体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防错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缓冲部3321的外侧壁上的第三限位凸起3324,以及设置于第一凹槽3313的内侧壁上的第三限位槽3314,第三限位凸起3324与第三限位槽3314相配合。如图12所示,第四防错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三缓冲部4321的外侧壁上的第四限位凸起4324,以及设置于第二凹槽4313的内侧壁上的第四限位槽4314,第四限位凸起4324与第四限位槽4314相配合。
为了提高结构强度,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三限位槽3314设置在与第一加强筋条3315对应的位置,且进一步优选呈梯形槽。如图12所示,第四限位槽4314设置在与第二加强筋条4315对应的位置,且进一步优选呈梯形槽。
第三限位槽3314与第四限位槽4314的数量不同,例如,如图10和图12所示,第三限位槽3314的数量为两个,第四限位槽4314的数量为三个,从而使得第一缓冲部3321无法装入第二支撑座本体431,第二缓冲部4321无法装入第一支撑座本体331。再例如,第三限位槽3314与第四限位槽4314的排布方式不同,例如,第三限位槽3314沿周向均布设置,第四限位槽4314周向非均布设置,也能够防止错装。当然,也可以第三限位槽3314和第四限位槽4314的数量、排布方式均不相同。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限位槽3314和第三限位凸起3324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第三限位凸起设置在第一凹槽3313的内侧壁上,第三限位槽设置在第一缓冲部3321的外侧壁上。第四限位槽4314和第四限位凸起4324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即第四限位凸起设置在第二凹槽4313的内侧壁上,第四限位槽设置在第三缓冲部4321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缓冲件332还包括与第一凹槽3313的底壁贴合设置的第二缓冲部3322,即第二缓冲部3322位于第一凹槽333的底壁与第一电机主体322之间,为避免第二缓冲部3322影响第一电机轴321的转动,第二缓冲部3322上供第一电机轴321穿过的通孔直径大于第一电机轴321的外径。这样,通过第一缓冲件332能够全方位地将第一电机32与上端部21隔开,保证第一缓冲件332的缓冲效果。
类似地,第二缓冲件432还包括与第二凹槽4313的底壁贴合设置的第四缓冲部4322,即第四缓冲部4322位于第二凹槽4313的底壁与第二电机主体422之间,为避免第四缓冲部4322影响第二电机轴421的转动,第四缓冲部4322上供第二电机轴421穿过的通孔直径大于第二电机轴421的外径。这样,通过第二缓冲件432能够全方位地将第二电机42与上端部21隔开,保证第二缓冲件432的缓冲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本体331与第一缓冲件332为一体加工成型件。第二支撑座本体431与第二缓冲件432为一体加工成型件。例如,第一支撑座本体331、第二支撑座本体431为塑料件,第一缓冲件332和第二缓冲件432为橡胶件,采用双色注塑方式将两种不同材料注塑为一体结构,这样,第一支撑座本体331与第一缓冲件332之间以及第二支撑座本体431与第二缓冲件432之间无需再设置防错装结构。
为了实现第一下支撑座33与上端部21之间的可靠配合,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4所示,第一装入口211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一筒部212,第一筒部212的径向外侧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柱213,如图2和图10所示,第一下支撑座33包括第一底盖331以及设置于第一底盖331外围的多个第一安装凸耳332,第一底盖331与第一筒部212插接配合,第一安装凸耳332与第一安装柱213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柱213的数量不限,可以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可根据具体的电机尺寸进行设置,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柱213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一安装柱213沿第一筒部212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一安装凸耳332也对应设置三个,分别用于与相应的第一安装柱213固定连接。为了保证结构可靠性,第一安装柱213优选与第一筒部212的外侧面相连。
为了更好的固定第一电机32以及方便第一电机32的安装,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风机30还包括位于第一下支撑座33上方的第一上压盖34,第一电机32位于第一下支撑座33与第一上压盖34之间,第一上压盖34与第一下支撑座33固定连接以将第一电机32夹持固定。如此,在安装第一电机32时,将第一电机32放置于第一下支撑座33,然后将第一上压盖34与第一下支撑座33固定在一起,从而将第一上压盖34、第一下支撑座33以及第一电机32形成一个整体组件,将这个整体组件再整体安装于上端部21。
第一上压盖34可以为任意方便将第一电机32压紧的结构,例如设置为帽子形结构。为了提高第一电机32在第一上压盖34和第一下支撑座33之间的位置可靠性,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上压盖34包括位于第一电机32上方的第一顶盖341以及设置于第一顶盖341外围的多个第一安装臂342,第一安装臂342与第一下支撑座33固定连接。第一安装臂342的设置既能够保证第一上压盖34与第一下支撑座33的可靠连接,又能够节约材料。第一安装臂342可以设置为弹性臂并与第一电机32接触,如此,利用第一电机32外周的多个第一安装臂342将第一电机32固定住,保证第一电机32在径向上不会相对第一下支撑座33发生位移。另外,由于第一安装臂342与第一电机32的外侧壁接触,其也能够起到缓冲第一电机32振动的作用。
第一上压盖34可以为平直板状结构,为了更方便装配,优选地,第一上压盖34的中部内凹外凸形成第一槽结构343,第一电机32的上部结构容置于第一槽结构343中,以对第一电机32与第一上压盖34之间形成初定位,方便后续的第一安装臂342与第一下支撑座33之间的固定连接。
第一安装臂342可以与第一下支撑座33的任意结构连接,为了简化结构,方便第一下支撑座33的加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臂342与第一安装凸耳332固定连接,利用第一安装凸耳332既实现第一电机组件的整体安装,又实现了第一下支撑座33与第一上压盖34之间的连接,易于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类似地,为了实现第二下支撑座42与上端部21之间的可靠配合,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4所示,第二装入口214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筒部215,第二筒部215的径向外侧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柱216,第二下支撑座43包括第二底盖431以及设置于第二底盖431外围的多个第二安装凸耳432,第二底盖431与第二筒部215插接配合,第二安装凸耳432与第二安装柱216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柱216的数量不限,可以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可根据具体的电机尺寸进行设置,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柱216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二安装柱216沿第二筒部215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二安装凸耳432也对应设置三个,分别用于与相应的第二安装柱216固定连接。为了保证结构可靠性,第二安装柱216优选与第二筒部215的外侧面相连。
为了更好的固定第二电机42以及方便第二电机42的安装,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二电机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二下支撑座43上方的第二上压盖44,第二电机42位于第二下支撑座43与第二上压盖44之间,第二上压盖44与第二下支撑座43固定连接以将第二电机42夹持固定。如此,在安装第二电机42时,将第二电机42放置于第二下支撑座43,然后将第二上压盖44与第二下支撑座43固定在一起,从而将第二上压盖44、第二下支撑座43以及第二电机42形成一个整体组件,将这个整体组件再整体安装于上端部21。
第二上压盖44可以为任意方便将第二电机42压紧的结构,例如设置为帽子形结构。为了提高第二电机42在第二上压盖44和第二下支撑座43之间的位置可靠性,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二上压盖44包括位于第二电机42上方的第二顶盖441以及设置于第二顶盖441外围的多个第二安装臂442,第二安装臂442与第二下支撑座43固定连接。第二安装臂442的设置既能够保证第二上压盖44与第二下支撑座43的可靠连接,又能够节约材料。第二安装臂442可以设置为弹性臂并与第二电机42接触,如此,利用第二电机42外周的多个第二安装臂442将第二电机42固定住,保证第二电机42在径向上不会相对第二下支撑座43发生位移。另外,由于第二安装臂442与第二电机42的外侧壁接触,其也能够起到缓冲第二电机42振动的作用。
第二上压盖44可以为平直板状结构,为了更方便装配,优选地,第二上压盖44的中部内凹外凸形成第二槽结构443,第二电机42的上部结构容置于第二槽结构443中,以对第二电机42与第二上压盖44之间形成初定位,方便后续的第二安装臂442与第二下支撑座43之间的固定连接。
第二安装臂442可以与第二下支撑座43的任意结构连接,为了简化结构,方便第二下支撑座43的加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安装臂442与第二安装凸耳432固定连接,利用第二安装凸耳432既实现第二电机组件的整体安装,又实现了第二下支撑座43与第二上压盖44之间的连接,易于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结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其中,
所述风道结构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装入口和第二装入口;
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贯流风轮、第一电机和第一下支撑座,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第一电机主体和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经所述第一装入口装入所述风道结构中,所述第一下支撑座固定于所述第一装入口处,所述第一电机主体支撑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所述第一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一下支撑座和所述第一装入口,并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风机包括第二贯流风轮、第二电机和第二下支撑座,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二电机主体和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经所述第二装入口装入所述风道结构中,所述第二下支撑座固定于所述第二装入口处,所述第二电机主体支撑于所述第二下支撑座,所述第二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二下支撑座和所述第二装入口,并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的转动方向不同,所述第一下支撑座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之间设置有第一防错装结构,所述第一下支撑座与所述第一电机主体的之间设置有第二防错装结构,所述第二下支撑座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之间设置有第三防错装结构,所述第二下支撑座与所述第二电机主体之间设置有第四防错装结构;
所述第一防错装结构包括由所述第一下支撑座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凸起结构和由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在径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且在轴向上有部分结构交叠,所述第三防错装结构包括由所述第二下支撑座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三凸起结构和由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四凸起结构,所述第三凸起结构和所述第四凸起结构在径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且在轴向上有部分结构交叠;
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范围为第一尺寸范围,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范围为第二尺寸范围,所述第三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座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范围为第三尺寸范围,所述第四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范围为第四尺寸范围,所述第一尺寸范围与所述第四尺寸范围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尺寸范围与所述第三尺寸范围至少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呈沿径向延伸的长形结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
在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第三凸起结构呈沿径向延伸的长形结构,所述第四凸起结构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本体上的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呈环形的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一电机主体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内,所述第二防错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一电机主体两者中的一者上的第一限位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一电机主体两者中的另一者上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相配合;
所述第二下支撑座包括第二支撑座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本体上的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呈环形的第三缓冲部,所述第二电机主体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三缓冲部内,所述第四防错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电机主体两者中的一者上的第二限位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电机主体两者中的另一者上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相配合;
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数量和/或排布方式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缓冲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贴合;
所述第二支撑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缓冲件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三缓冲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错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两者中的一者上的第三限位凸起,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两者中的另一者上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三限位槽相配合;
所述第四防错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缓冲部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两者中的一者上的第四限位凸起,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缓冲部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两者中的另一者上的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凸起与所述第四限位槽相配合;
所述第三限位槽与所述第四限位槽的数量和/或排布方式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贴合设置的第二缓冲部;
所述第二缓冲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贴合设置的第四缓冲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本体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为一体加工成型件;
所述第二支撑座本体与所述第二缓冲件为一体加工成型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上方的第一上压盖,所述第一电机主体位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与所述第一上压盖之间,所述第一上压盖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固定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电机主体夹持固定;和/或,
所述第二风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下支撑座上方的第二上压盖,所述第二电机主体位于所述第二下支撑座与所述第二上压盖之间,所述第二上压盖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座固定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电机主体夹持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支撑座包括第一底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底盖外围的多个第一安装凸耳,所述第一安装凸耳与所述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压盖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主体上方的第一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盖外围的多个第一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与所述第一安装凸耳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下支撑座包括第二底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底盖外围的第二安装凸耳,所述第二安装凸耳与所述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压盖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机主体上方的第二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顶盖外围的多个第二安装臂,所述第二安装臂与所述第二安装凸耳固定连接。
CN202110454216.5A 2021-04-26 2021-04-26 立式空调 Active CN113280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4216.5A CN113280404B (zh) 2021-04-26 2021-04-26 立式空调
PCT/CN2021/129211 WO2022227477A1 (zh) 2021-04-26 2021-11-08 立式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4216.5A CN113280404B (zh) 2021-04-26 2021-04-26 立式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0404A CN113280404A (zh) 2021-08-20
CN113280404B true CN113280404B (zh) 2022-09-02

Family

ID=77275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4216.5A Active CN113280404B (zh) 2021-04-26 2021-04-26 立式空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0404B (zh)
WO (1) WO20222274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0404B (zh) * 2021-04-26 2022-09-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1720C2 (de) * 1987-04-07 1993-11-04 Loh Kg Ritto Werk Ventilator
JP2006017336A (ja) * 2004-06-30 2006-01-19 Rinnai Corp 空気清浄器付き温風暖房装置
JP2008309368A (ja) * 2007-06-13 2008-12-2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RU2360187C1 (ru) * 2007-11-20 2009-06-27 Амир-Хан Ахмет-Ханович Мальсагов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лимат-системы для помещений
CN101532509B (zh) * 2008-03-10 2012-11-2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轴流风扇的打水环
CN101988684B (zh) * 2009-08-04 2012-03-28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反光杯
CN102954568B (zh) * 2011-08-18 2015-12-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固定结构及具有该电机固定结构的空调器
CN103568597A (zh) * 2012-08-01 2014-02-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压纸滚轮检测装置
CN102996480A (zh) * 2012-11-30 2013-03-27 苏州原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多角度旋转风扇
CN103574862B (zh) * 2013-10-23 2016-01-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3857626U (zh) * 2014-03-31 2014-10-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风道结构
CN204717870U (zh) * 2015-05-28 2015-10-21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室内挂机
CN205544692U (zh) * 2016-01-25 2016-08-31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底座与电机之间的防装反结构
CN107883459B (zh) * 2017-12-18 2023-11-28 安徽扬子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艺术化柜机
CN209022723U (zh) * 2018-11-21 2019-06-25 重庆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防错装的空调凸轮盘
CN113280404B (zh) * 2021-04-26 2022-09-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0404A (zh) 2021-08-20
WO2022227477A1 (zh) 2022-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65478B1 (ko) 전동송풍기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전기청소기
US10749403B2 (en) Motor assembly
CN113280404B (zh) 立式空调
WO2011113296A1 (zh) 浴室用取暖换气扇
CN111934474B (zh) 一种电机
CN113775544A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113775547A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EP2241760A2 (en) Sealing member for a fan motor casing and a fan motor casing
CN210861619U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KR20190027080A (ko) 모터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청소기
CN215909251U (zh) 一种便携式空调
CN110608527A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521344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112577112A (zh) 风机及空调器
CN215597489U (zh) 立式空调
JP2010029259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1525205U (zh) 送风装置
CN113357706A (zh) 立式空调
CN112648212A (zh) 风扇结构及风扇
EP4276367A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01003898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112833544B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及其送风结构
CN214198901U (zh) 风机及空调器
CN214501677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304474U (zh) 风扇结构及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