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6963A - 封堵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封堵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6963A
CN113276963A CN202110587109.XA CN202110587109A CN113276963A CN 113276963 A CN113276963 A CN 113276963A CN 202110587109 A CN202110587109 A CN 202110587109A CN 113276963 A CN113276963 A CN 113276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assing
passing hole
hole
liquid
sheet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871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德艳
刘虹
宁小岳
吴桐辉
孟祥新
傅广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871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69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6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69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4Superstructure sub-units with access or drainage openings having movable or removable closures; Seal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封堵件,该封堵件包括挡盖、导向体和弹性卡接体,其中,挡盖包括盖体和支撑部,支撑部相接于盖体的外边缘,挡盖在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的投影面积大于过液孔的面积,导向体相接于挡盖的下表面,长度方向沿着远离挡盖的下表面的方向延伸,弹性卡接体设置在导向体的外壁上。当封堵件嵌入过液孔时,挡盖可完全遮盖住过液孔,减少通过过液孔进入到驾驶室内的气体量和噪声,与此同时,挡盖的支撑部的底部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接触,使盖体的下表面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同时导向体的外壁与过液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从而车身空腔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二间隙和第一间隙向外流出。

Description

封堵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堵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生产汽车的过程中,为了使钣金车身防腐,通常需要对其进行电泳处理。为了避免在电泳时发生积液而影响电泳效果,一般会在车身的后背门内板的最下端等位置上开设过液孔。
然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外部的噪声、空气会通过这些过液孔进入到驾驶室内,从而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甚至驾驶安全性。与此同时,雨水或者洗车时的水会通过尾灯等装饰物的安装孔进入到车身空腔内,如果空腔内的这些水未被及时排除积存,将导致空腔发生锈蚀,影响车子的使用寿命,也就是说,在车身上需留有一定的排水孔或者排水通道进行排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堵件及车辆,以在实现对车身上的过液孔封堵的同时又能使车身空腔内的水排出。本申请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封堵件,所述封堵件适于封堵车身上的过液孔,包括挡盖、导向体和弹性卡接体;
所述挡盖包括盖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相接于所述盖体的外边缘,所述挡盖在所述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过液孔,其中当所述封堵件嵌入所述过液孔时,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与所述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相接触,并使所述盖体的下表面与所述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所述导向体与所述盖体的下表面的相连,并沿着远离所述盖体的下表面的方向延伸,其中当所述封堵件嵌入所述过液孔时,所述导向体的外壁与所述过液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弹性卡接体设置在所述导向体的侧壁上,其中当所述封堵件嵌入所述过液孔时,所述弹性卡接体的朝向所述挡盖的表面与所述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背离所述挡盖的表面相抵。
可选地,所述过液孔为矩形孔,所述盖体平行于所述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翼和第二支翼,所述第一支翼和所述第二支翼分别连接在所述盖体的两侧,并均与所述盖体呈第一角度地向下延展。
可选地,所述第一角度的大小、所述第一支翼和所述第二支翼的延展长度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为1~1.5mm。
可选地,所述导向体的横截面的外部轮廓形状与所述过液孔的形状类似。
可选地,所述导向体包括两个导向分体;
所述两个导向分体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盖体的两侧,且所述两个导向分体在宽度方向上分离。
可选地,所述两个导向分体的横截面均呈U形,两个所述U形的开口相对。
可选地,所述弹性卡接体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体的两侧,每个所述弹性卡接体沿着所述导向体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具有第一表面的卡接块,当所述封堵件嵌入所述过液孔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贴合。
可选地,所述封堵件通过注塑成型方式一体成型而成。
可选地,所述封堵件的材质为TPV材料。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车身上具有过液孔,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封堵件嵌合在所述过液孔处。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堵件及车辆,该封堵件包括挡盖、导向体和弹性卡接体,其中,挡盖包括盖体和支撑部,支撑部相接于盖体的外边缘,导向体相接于挡盖的下表面,沿着远离挡盖的下表面的方向延伸,弹性卡接体设置在导向体的外壁上。当封堵件嵌入过液孔时,挡盖的支撑部的底部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相接触,从而挡盖既可以完全遮盖住过液孔,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过液孔进入到驾驶室内的气体量和噪声,又能阻止封堵件向着减小挡盖的下表面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之间距离的方向移动,而弹性卡接体能够阻止封堵件向着增大挡盖的下表面与过液所在的钣金件之间距离的方向移动。通过挡盖和弹性卡接体的作用,可以将封堵件牢靠地固定在过液孔内。并且,当封堵件嵌入过液孔时,挡盖的支撑部的底部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接触时,可使盖体的下表面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同时导向体的外壁与过液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从而车身空腔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二间隙和第一间隙向外流出,避免在车身空腔内积存而使空腔发生锈蚀,影响车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嵌入车身上的过液孔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车身的后背门上的矩形过液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嵌入过液孔内时,减少外界气体进入驾驶室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嵌入过液孔内时,空腔内的水向外排出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封堵件;
11-挡盖;
111-盖体;
112-支撑部;
1121-第一支翼;
1122-第二支翼;
12-导向体;
121-导向分体;
13-弹性卡接体;
2-过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上”、“下”、“侧”等,一般以图1中所示方位的相对关系为基准,且采用这些方位名词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描述绝对的方位。在产品以不同姿态摆放时,方位可能发生变化,例如“上”、“下”可能互换。
在本申请中,应该理解到,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同时,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在生产汽车的过程中,为了使钣金车身防腐,通常需要对其进行电泳处理。为了避免在电泳时发生积液而影响电泳效果,一般会在车身的后背门内板的最下端、发动机盖和车辆侧门等位置上开设过液孔。
然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外部的噪声、空气会通过这些过液孔进入到驾驶室内,从而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甚至驾驶安全性。与此同时,目前车身上会安装一些装饰物,比如,尾灯、转向灯等,雨水或者洗车时的水会通过这些装饰物的安装孔进入到车身空腔内,如果空腔内的这些水未被及时排除而长时间积存,将会导致空腔发生锈蚀,影响车子的使用寿命,也就是说,在车身上需留有一定的排水孔或者排水通道进行排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既能封堵车身上过液孔,又能使车身空腔内积水排出的封堵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封堵件,该封堵件1适于封堵车身上的过液孔。如图1所示,封堵件1包括挡盖11、导向体12和弹性卡接体13。
挡盖11包括盖体111和支撑部112,其中,支撑部112相接于盖体111的外边缘,挡盖11在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上的正投影覆盖过液孔2。也就是说,挡盖11整体在钣金件上的投影面积大于过液孔2的面积,从而挡盖11能够完全遮盖住过液孔2,进而可以减少通过过液孔2进入到驾驶室内的气体量和噪声。当封堵件1嵌入过液孔2时,支撑部112的底部与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相接触,并使盖体111的下表面与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需说明的是,支撑部112仅是相接于盖体111边缘的部分位置上,并非围绕盖体111的整个边缘轮廓进行设置,这样使得挡盖11只是能够遮盖住过液孔2,但其并非封闭式地罩合在过液孔2的上方,即挡盖11和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之间的空间并非完全封闭,这样空腔内的水才能通过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向外排出。否则,如果挡盖11与过液孔2所在钣金件之间完全封闭,那么即使存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空腔内的水也仅能被积存在两者之间的封闭空间内,无法向外排出。
导向体12与盖体111的下表面的相连,并沿着远离盖体111的下表面的方向延伸,起着引导封堵件1嵌入过液孔2的作用。当封堵件1嵌入过液孔2时,导向体12的外壁与过液孔2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由于第二间隙的存在,空腔内的水可以向外排出。
可选地,导向体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可以与过液孔2的形状类似,也即是,若过液孔2为圆孔,则导向体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为圆形。若过液孔2为矩形孔时,则导向体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为矩形。
同时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导向体12的外壁与过液孔2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导向体12横截面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要小于过液孔2的面积。
弹性卡接体13设置在导向体12的侧壁上,当封堵件1嵌入过液孔2时,弹性卡接体13的朝向挡盖11的表面与过液2所在的钣金件背离挡盖11的表面相抵,从而能够阻止封堵件1向着增大第一间隙的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卡接体13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耐压缩变形性,从而在安装时,可顺利地将封堵件1嵌入到过液孔2内。
也即是,当封堵件1嵌入过液孔2时,挡盖11能够完全地遮盖住过液孔2,从而能够减少通过过液孔2进入到驾驶室内的噪声和气体量。与此同时,盖体111的下表面与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导向体12的外壁与过液孔2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从而空腔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向外排出,防止在空腔内长期积存而使空腔发生锈蚀。
由于导向体12的外壁与过液孔2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因而仅靠导向体12自身无法将封堵件1固定在过液孔2内。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当封堵件1嵌入过液孔2时,支撑部112的底部与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相接触,也即,通过支撑部112与钣金件的作用,将封堵件1卡合在适当的位置上,阻止其进一步嵌入到过液孔2内。与此同时,弹性卡接体13的朝向挡盖11的表面与过液2所在的钣金件背离挡盖11的表面相抵,这样封堵件1不会因为空腔内水流的冲击而脱离过液孔2。可见,通过挡盖11和弹性卡接体13的限制作用,封堵件1可以牢靠地固定在过液孔2内。
目前车身上的过液孔有的为圆孔,有的为矩形孔,对于这些形状的过液孔,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均适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包括挡盖、导向体和弹性卡接体,当封堵件嵌入过液孔时,挡盖的支撑部的底部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相接触挡盖,从而既可以完全遮盖住过液孔,从而能够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过液孔进入到驾驶室内的气体量和噪声,又能阻止封堵件向着减小挡盖的下表面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之间距离的方向移动,而弹性卡接体的朝向挡盖的表面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背离挡盖的表面相抵,从而能够阻止封堵件向着增大挡盖的下表面与过液所在的钣金件之间距离的方向移动。通过挡盖和弹性卡接体的作用,可以将封堵件牢靠地固定在过液孔内。并且,当封堵件嵌入过液孔时,挡盖的支撑部的底边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接触时,可使挡盖的下表面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同时导向体的外壁与过液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从而车身空腔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二间隙和第一间隙向外流出,避免在车身空腔内积存而使空腔发生锈蚀。
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安装较为方便,只需将封堵件塞入需要封堵的过液孔内即可实现封堵件的牢靠固定。
下面以过液孔为矩形孔为前提,对封堵件的结构作进一步地限定。
如图2和图3所示,盖体111平行于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支撑部112包括第一支翼1121和第二支翼1122。其中,第一支翼1121和第二支翼1122分别连接在盖体111的两侧,并均与盖体111呈第一角度地向下延展。
盖体111的第一支翼1121和第二支翼1122可以对封堵件1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盖体111的下表面与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同时可以理解的是,空腔内的水是从盖体111未设置支翼的另外两侧的间隙向外流出的。
通过使盖体111平行于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可以减小挡盖11与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之间的空间,以防空间过大导致隔绝噪音和阻止气体进入驾驶室的效果不好。也就是说,基于这样的设置,既能留有一定间隙进行排水,又能尽可能地减小挡盖11与钣金件之间的空间,以保证隔绝噪音和阻止空气进入驾驶室的效果。
第一角度的大小、第一支翼和第二支翼的延展长度决定了盖体111下表满与钣金件之间的第一间隙的高度大小,即也关系着挡盖11与钣金件之间的空间大小。
可选地,第一角度的大小、第一支翼和第二支翼的延展长度被配置为使第一间隙的高度为1~1.5mm,基于这样的第一间隙大小,既能留有合适的排水缝隙,又可保证挡盖11与钣金件之间的空间大小不会过大。
如图3所示,导向体12包括两个导向分体121,两个导向分体121对称地分布在盖体111的两侧,且两个导向分体121在宽度方向上分离。这样设置,一是可以节约材料,还可减轻封堵件1的整体重量;二是由于两个导向分体121在宽度方向相分离,也即两个导向分体121之间不具有任何实体,从而空腔内的水在向外流动时所遇的阻碍较少,更利于空腔内的水向外排出。
可选地,如图3所示,两个导向分体121的横截面均呈U形,两个U形的开口相对设置,两侧的U形壁体可以将空腔内的水聚集在盖体111的正下方,并可引导水流向第一间隙流动,相当于在两个导向分体121之间形成了一个水流流动通道,这样有利于空腔内的水向外流动。
可选地,两个导向分体121的长度为3-4mm,从而既能保证两个导向分体121具有足够的导向长度,又能避免长度设置得过长,浪费材料。
再如图3所示,弹性卡接体1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导向体12的两侧,每个弹性卡接体13沿着导向体12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具有第一表面的卡接块,当封堵件1嵌入过液孔2时,第一表面与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贴合,从而能够阻止封堵件1向着增大第一间隙的方向移动。
可理解的是,当导向体12包括两个导向分体121,同时弹性卡接体13为两个时,两个弹性卡接体13分别设置在两个导向分体121上。
需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空腔内的水能够向外排出,支撑部112的两个支翼需要与两个弹性卡接体13设置在挡盖11相同的两侧,这样才能使空腔内的水通过另外两侧的间隙向外排出。否则,假设支撑部112的两个支翼设置在盖体111的左右两侧,而两个导向分体121设置在盖体111的前后两侧,也即两个导向分体121上的弹性卡接体13设置在前后两侧,那么尽管导向分体121的未设置弹性卡接体13的两侧(即左右两侧)具有第二间隙,但是由于挡盖11的两个支翼设置在其左右两侧,那么将会阻碍空腔内的水向外流动,因此,支撑部112的两个支翼和两个弹性卡接体13需设置在盖体111相同的两侧。
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的整体结构设计,封堵件1可以采用注塑成型工艺一体成型而成,可实现一模多件,生产效率较高,适于批量生产。
可选地,封堵件1整体可以由TPV材料制成。
TPV(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指的是热塑性硫化橡胶或者热塑性橡胶,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塑料,作为连续相,二是橡胶,作为分散相。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耐压缩变形性、耐热性能、耐老化性能和耐疲劳性能,使得利用TPV材料制成的成型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TPV材料还可回收循环使用,对环境较为友好。此外,用TPV材料制成的成型件手感好、外观较为美观。
当封堵件1由TPV材料制成时,两个导向分体121的壁厚可均为1-1.25mm,挡盖111厚度可为1-15mm,从而既能保证封堵件1的使用强度要求,又能避免将壁厚设置得过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可使封堵件1整体质量尽可能地轻。
在使用时,挡盖11的支撑部112的底部需与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接触,为了保证支撑部112的底部能够与钣金件紧密地接触,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12的底部可以进行倒角处理。同时,对支撑部112的底部进行倒角后,也可以减少使用过程中对底部的磨损,进一步延长封堵件1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的功能做具体的说明。
以车身上的后背门板上的过液孔为例,如图4所示,后背门板的下端设置了多个矩形过液孔,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嵌入过液孔内后,既可以减少通过过液孔进入驾驶室内的外界气体量,如空气、尾气,以及外界噪声,又可以将空腔内的水排出。
具体地,如图5所示,当本申请提供的封堵件嵌入过液孔时,挡盖能够完全遮盖住过液孔,从而可以减少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过液孔进入到驾驶室内的气体量和噪声,从而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同时,如图6所示,雨水或者洗车时的洗车水通过车身上装饰物的安装孔进入到车身空腔内,空腔内的这些水可以通过封堵件与过液孔之间的间隙向外排出,防止在空腔内积存而导致空腔生锈,影响车子的使用寿命。
需说明的是,图5和图6所示的封堵件进行了简化处理,仅是示意性的。
同时,上述解释说明也仅是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也可适用于封堵车身的其他位置所示设置的过液孔,比如,发动机盖、车身侧门等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包括挡盖、导向体和弹性卡接体,当封堵件嵌入过液孔时,挡盖的支撑部的底部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相接触挡盖,从而既可以完全遮盖住过液孔,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过液孔进入到驾驶室内气体量和噪声,又能阻止封堵件向着减小挡盖的下表面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之间距离的方向移动,而弹性卡接体的朝向挡盖的表面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背离挡盖的表面相抵,从而能够阻止封堵件向着增大挡盖的下表面与过液所在的钣金件之间距离的方向移动。通过挡盖和弹性卡接体的作用,可以将封堵件牢靠地固定在过液孔内。并且,当封堵件嵌入过液孔时,挡盖的支撑部的底部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接触时,可使盖体的下表面与过液孔所在的钣金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同时导向体的外壁与过液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从而车身空腔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二间隙和第一间隙向外流出,避免在车身空腔内积存而使空腔发生锈蚀。
本申请提供的封堵件可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一体成型而成,生产效率较高。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封堵件安装方法较为简便,只需将封堵件塞入需要封堵的过液孔内即可实现封堵件的牢靠固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的车身上具有过液孔,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嵌合在过液孔内,这样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减少通过过液孔进入到驾驶室内的噪声和气体量,从而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同时,空腔内的水还可以通过封堵件与过液孔之间的间隙向外排出,从而可以防止水在空腔内存积而使空腔产生锈蚀,影响车子使用寿命。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1)适于封堵车身上的过液孔(2),包括挡盖(11)、导向体(12)和弹性卡接体(13);
所述挡盖(11)包括盖体(111)和支撑部(112),所述支撑部(112)相接于所述盖体(111)的外边缘,所述挡盖(11)在所述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过液孔(2),其中当所述封堵件(1)嵌入所述过液孔(2)时,所述支撑部(112)的底部与所述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相接触,并使所述盖体(111)的下表面与所述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所述导向体(12)与所述盖体(111)的下表面的相连,并沿着远离所述盖体(111)的下表面的方向延伸,其中当所述封堵件(1)嵌入所述过液孔(2)时,所述导向体(12)的外壁与所述过液孔(2)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弹性卡接体(13)设置在所述导向体(12)的侧壁上,其中当所述封堵件(1)嵌入所述过液孔(2)时,所述弹性卡接体(13)的朝向所述挡盖(11)的表面与所述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背离所述挡盖(11)的表面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孔(2)为矩形孔,所述盖体(111)平行于所述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所述支撑部(112)包括第一支翼(1121)和第二支翼(1122),所述第一支翼(1121)和所述第二支翼(1122)分别连接在所述盖体(111)的两侧,并均与所述盖体(111)呈第一角度地向下延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的大小、所述第一支翼(1121)和所述第二支翼(1122)的延展长度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为1~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体(12)的横截面的外部轮廓形状与所述过液孔(2)的形状类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体(12)包括两个导向分体(121);
所述两个导向分体(121)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盖体(111)的两侧,且所述两个导向分体(121)在宽度方向上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向分体(121)的横截面均呈U形,两个所述U形的开口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体(1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体(12)的两侧,每个所述弹性卡接体(13)沿着所述导向体(12)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具有第一表面的卡接块,当所述封堵件(1)嵌入所述过液孔(2)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过液孔(2)所在的钣金件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1)通过注塑成型方式一体成型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1)的材质为TPV材料。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车身上具有过液孔(2),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封堵件(1)嵌合在所述过液孔(2)处。
CN202110587109.XA 2021-05-27 2021-05-27 封堵件及车辆 Pending CN1132769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7109.XA CN113276963A (zh) 2021-05-27 2021-05-27 封堵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7109.XA CN113276963A (zh) 2021-05-27 2021-05-27 封堵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6963A true CN113276963A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82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7109.XA Pending CN113276963A (zh) 2021-05-27 2021-05-27 封堵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6963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3623A (en) * 1996-11-04 1999-02-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door drain slot plug
WO2009037536A2 (en) * 2007-09-18 2009-03-26 Itw Automotive Products Gmbh & Co. Kg A drain spout
CN104110495A (zh) * 2013-04-22 2014-10-22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孔塞
CN207374277U (zh) * 2017-09-29 2018-05-18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用于背门排液孔的半密封堵盖及与背门里板和外板连接结构
JP2018138794A (ja) * 2017-02-24 2018-09-06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ホールプラグ
CN207875789U (zh) * 2017-12-12 2018-09-18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用于开口的堵盖
CN208602575U (zh) * 2018-08-15 2019-03-15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封堵盖和车辆
CN109572586A (zh) * 2017-09-28 2019-04-05 株式会社利富高 排水用孔塞
CN210941629U (zh) * 2019-11-14 2020-07-07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货箱排水堵塞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3623A (en) * 1996-11-04 1999-02-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door drain slot plug
WO2009037536A2 (en) * 2007-09-18 2009-03-26 Itw Automotive Products Gmbh & Co. Kg A drain spout
CN104110495A (zh) * 2013-04-22 2014-10-22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孔塞
JP2018138794A (ja) * 2017-02-24 2018-09-06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ホールプラグ
CN109572586A (zh) * 2017-09-28 2019-04-05 株式会社利富高 排水用孔塞
CN207374277U (zh) * 2017-09-29 2018-05-18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用于背门排液孔的半密封堵盖及与背门里板和外板连接结构
CN207875789U (zh) * 2017-12-12 2018-09-18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用于开口的堵盖
CN208602575U (zh) * 2018-08-15 2019-03-15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封堵盖和车辆
CN210941629U (zh) * 2019-11-14 2020-07-07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货箱排水堵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77354B1 (en) Vehicle window molding
US20050204634A1 (en) Seal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door
EP0172144B1 (en) Sealing strip for motor vehicle doors having rounded edges
JP2009542509A (ja) シール構造材
CN105083387B (zh) 前围盖装置
US20100320797A1 (en) Molding for sealing a motor vehicle windshield with a cowl panel
US20010020622A1 (en) Mounting for a fuel tank on a motor vehicle
JP5212775B2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US4505965A (en) Rain protective molding for automobiles
KR970002078B1 (ko) 차량용의 몰드성형된 휠하우스 시일
CN113276963A (zh) 封堵件及车辆
JP7436259B2 (ja) ドア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JP3800021B2 (ja)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4119528B2 (ja) 車両用フェンダーインシュレータ
KR100958203B1 (ko) 로어 웨더스트립 조립구조
JP3967342B2 (ja) 窓組立体
CN213920638U (zh) 一种车门内水切安装结构
CN210235112U (zh) 一体式后挡泥板
CN215521763U (zh) 一种可调缓冲胶塞总成
CN220742930U (zh) 一种汽车前风挡下装饰板结构
KR200351265Y1 (ko) 자동차용 선바이저
RU52806U1 (ru) Накладка рамы ветрового ок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11468577U (zh) 一种汽车前围上盖板
JP5655665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3164984B2 (ja) 車両用ウインドモールディ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