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2698B -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2698B
CN113272698B CN202080008382.6A CN202080008382A CN113272698B CN 113272698 B CN113272698 B CN 113272698B CN 202080008382 A CN202080008382 A CN 202080008382A CN 113272698 B CN113272698 B CN 113272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element
driven roller
supply
cleaning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83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2698A (zh
Inventor
中根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72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2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2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2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3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1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leaning tool
    • B08B1/14Wipes; Absorbent members, e.g. swabs or sponges
    • B08B1/143W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3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 B08B1/32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using rotary clean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66Devices, tools or methods for cleaning conn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2240/00Type of materials or objects being cleaned
    • B08B2240/02Optical fibers o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3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and associated optical interconnec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清扫工具以及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抑制边缘折弯的清扫体卷绕于卷取卷轴的情况。一种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带状的清扫体按压在光连接器的头部;卷绕从上述头部回收的上述清扫体的卷取卷轴;在从上述头部到上述卷取卷轴的输送路径中引导上述清扫体的从动辊;以及设置于上述从动辊与上述卷取卷轴之间,具备供上述清扫体插通的窄缝的通过部。

Description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扫工具以及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光连接器连接时,若在连接端面附着有污物,则往往成为连接端面破损的原因、连接损失增大的原因。因此,在光连接器连接之前,使用清扫工具对连接端面进行清扫。
作为这样的清扫工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用带状的清扫体清扫光连接器的连接端面的清扫工具。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清扫工具中,从供给卷轴向头部供给清扫体,将从头部回收的清扫体卷绕于卷取卷轴。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从供给卷轴到头部的清扫体的输送路径(供给路径)、从头部到卷取卷轴的清扫体的输送路径(回收路径)中设置有引导清扫体的从动辊的清扫工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85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3006号公报
在从动辊中被输送的清扫体的边缘有时会折弯(折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70)。若将边缘折弯的清扫体卷绕于卷取卷轴,则存在被卷绕在卷取卷轴的清扫体体积大,被卷绕在卷取卷轴的清扫体的直径提前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将边缘折弯的清扫体卷绕于卷取卷轴的情况。
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清扫工具,其具有:头部,其将带状的清扫体按压在光连接器;卷取卷轴,其卷绕从上述头部回收的上述清扫体;从动辊,其在从上述头部到上述卷取卷轴的输送路径中引导上述清扫体;以及通过部,其设置于上述从动辊与上述卷取卷轴之间,具备供上述清扫体插通的窄缝。
关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通过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而明确。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将边缘折弯的清扫体卷绕于卷取卷轴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由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进行清扫时的说明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立体图。
图3是取下盖18的状态的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立体图。
图4A以及图4B是表示输送清扫体1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5A是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20的剖视图。图5B是表示用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20引导清扫体1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6A是第一比较例的从动辊20的剖视图。图6B是第二比较例的从动辊20的剖视图。
图7A以及图7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30的说明图。
图8A是放大本实施方式的通过部40周边的说明图。图8B是本实施方式的通过部40的主视图。
图9A是表示在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中,输送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的情形的图。图9B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输送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的情形的图。
图10A是表示清扫体1在卷绕前半程通过通过部40的情形的说明图。图10B是表示清扫体1在卷绕后半程通过通过部40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1A是第一变形例的通过部40的说明图。图11B是第二变形例的通过部40的说明图。
图12A以及图12B是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60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组装方法(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变得明确。
一种清扫工具变得明确,其具有:头部,其将带状的清扫体按压在光连接器;卷取卷轴,其卷绕从上述头部回收的上述清扫体;从动辊,其在从上述头部到上述卷取卷轴的输送路径中引导上述清扫体;以及通过部,其设置于上述从动辊与上述卷取卷轴之间,具备上述清扫体插通的窄缝。根据这样的清扫工具,能够抑制将边缘折弯的清扫体卷绕于卷取卷轴的情况。
优选在上述输送路径中具有多个引导上述清扫体的上述从动辊,上述通过部设置于上述输送路径中最靠上述卷取卷轴侧配置的上述从动辊与上述卷取卷轴之间。由此,能够抑制将边缘折弯的清扫体卷绕于卷取卷轴的情况。
优选上述窄缝的宽度大于等于插通到上述窄缝的上述清扫体的厚度,且小于插通到上述窄缝的上述清扫体的上述厚度的2倍。由此,能够抑制将边缘折弯的清扫体卷绕于卷取卷轴的情况。
优选上述通过部具备第一销和第二销,在上述第一销与上述第二销之间形成上述窄缝。由此,能够抑制将边缘折弯的清扫体卷绕于卷取卷轴的情况。
优选从利用上述卷取卷轴开始卷绕上述清扫体到利用上述卷取卷轴全部卷绕完上述清扫体为止的期间,由以规定的时刻为界,包含开始卷绕上述清扫体的时刻的第一期间,和包含全部卷绕完上述清扫体的时刻的第二期间构成的情况下,在上述第一期间中,上述清扫体一边与上述第一销接触一边被输送,在上述第二期间中,上述清扫体一边与上述第二销接触一边被输送。由此,能够与清扫体的卷绕直径无关地缩短从从动辊经由通过部到卷取卷轴的清扫体的输送路径。
优选上述从动辊具备:与上述清扫体的带面接触的圆筒部、以及从上述圆筒部突出的凸缘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有利。
优选具有向上述头部供给上述清扫体的供给卷轴,上述从动辊具备:供给侧从动辊,其在从上述供给卷轴到上述头部的输送路径中引导上述清扫体;以及回收侧从动辊,其在从上述头部到上述卷取卷轴的输送路径中引导上述清扫体,上述供给侧从动辊与上述回收侧从动辊能够旋转地配置于共同的旋转轴,上述供给侧从动辊以及上述回收侧从动辊中的一个从动辊具备与上述清扫体的带面接触的第一圆筒部、和从上述第一圆筒部突出的凸缘部,另一个从动辊具备与上述清扫体的上述带面接触的第二圆筒部,在上述一个从动辊的上述凸缘部的侧面形成有凹部,上述另一个从动辊的上述第二圆筒部的端部插入于上述凹部。由此,能够抑制被输送的清扫体进入从动辊彼此的间隙而使清扫体的边缘折弯的情况。
一种清扫光连接器的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该清扫工具具有:头部,其将带状的清扫体按压在光连接器;卷取卷轴,其卷绕从上述头部回收的上述清扫体;从动辊,其在从上述头部到上述卷取卷轴的输送路径中引导上述清扫体;以及通过部,其设置于上述从动辊与上述卷取卷轴之间,具备供上述清扫体插通的窄缝,在该制造方法中,将上述从动辊能够旋转地配置于旋转轴,将上述清扫体插通在上述通过部。根据这样的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将边缘折弯的清扫体卷绕于卷取卷轴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
<清扫工具10的整体结构>
图1是由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进行清扫时的说明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立体图。图3是取下盖18的状态的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立体图。
以下,往往根据附图所示的方向来进行说明。即如图1所示,将使清扫工具10相对于清扫对象(背面板侧光连接器7)移动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从头部12观察,将清扫对象的一侧设为“前”,将相反侧设为“后”。另外,如图3所示,将卷轴用旋转轴16的轴向设为“上下方向”,从供给卷轴13观察,将卷取卷轴14的一侧设为“上”,将相反侧设为“下”。此外,上下方向也是被输送的清扫体的宽度方向。另外,将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从后侧观察前侧时的右侧设为“右”,将左侧设为“左”。
以下,下面说明在本申请中使用的几个用语。清扫体的“供给路径”是清扫工具中的从供给卷轴到头部的清扫体的输送路径。清扫体的“回收路径”是清扫工具中的从头部到卷取卷轴的清扫体的输送路径。输送路径的“上游”是在清扫体1的输送方向上与供给卷轴接近的一侧。输送路径的“下游”是在清扫体1的输送方向上与卷取卷轴接近的一侧。清扫体的“带面”往往是指形成为带状的清扫体的面中的按压在清扫对象上的一侧的面,相对于按压在清扫对象上的一侧的里侧的面,或者该两面。
清扫工具10是用于光连接器的清扫的工具。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例如是背面板连接器。背面板连接器是将背面板侧的多个背面板侧光连接器与印刷板侧的多个印刷板侧光连接器连接的、构成光连接器适配器的插入式的光连接器。其中,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也可以是背面板连接器以外的部件。
如图1所示,在背面板连接器中,多个(这里是六个)背面板侧光连接器7、和收纳多个背面板侧光连接器7的背面板外壳6被安装于位于插件单元的内部的连接器安装壁(背面板)。另外,在背面板连接器中,多个(这里是六个)印刷板侧光连接器、和收纳多个印刷板侧光连接器的印刷板外壳被安装于印刷板(未图示)。而且,使印刷板向背面板侧滑动地移动,并使印刷板外壳与背面板外壳6嵌合,由此能够分别连接多个背面板侧光连接器7与多个印刷板侧光连接器。此外,背面板侧光连接器7的数量也可以是六个以外。另外,印刷板侧光连接器的数量只要是与背面板侧光连接器7的数量对应的数量,则也可以是六个以外。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印刷板而在基板5安装有清扫工具10。清扫工具10在多个(这里是六个)头部12的前侧端面分别卷挂有带状的清扫体1。而且,使清扫工具10与作为清扫对象的背面板侧光连接器7接近,使收纳有头部12的外壳(头部用外壳19)与背面板外壳6嵌合,从而能够使分别卷挂在多个头部12的清扫体1按压在背面板侧光连接器7的连接端面,来清扫背面板侧光连接器7。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清扫工具10具有外壳11、头部12、供给卷轴13、卷取卷轴14、从动辊20、分隔部30、通过部40以及驱动单元60(关于分隔部30在图2以及图3中未图示,所以参照图7A以及图7B)。此外,以下,将清扫工具10的外壳11以及头部12以外的结构、即供给卷轴13、卷取卷轴14、从动辊20、分隔部30、通过部40、驱动单元60统一称为“主体部”。
外壳11是将主体部收纳于内部的部件。此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驱动单元60的一部分(例如驱动杆61)从外壳11露出。由此,作业者能够用手操作驱动单元60。另外,如图2所示,外壳11的上表面侧的部位形成为盖18。通过取下盖18,如图3所示,收纳于外壳11的主体部露出。
在外壳11设置有将供给卷轴13以及卷取卷轴14支承为旋转的卷轴用旋转轴16。另外,在外壳11设置有将从动辊20支承为旋转的从动辊用旋转轴17。卷轴用旋转轴16与从动辊用旋转轴17配置为各自轴的方向朝向上下方向。
头部12是用于将清扫体1按压在作为清扫工具10的清扫对象的光连接器的连接端面的部件。头部12的前侧端面是用于将清扫体1按压在光连接器的连接端面的按压面。在头部12的前侧端面卷挂有清扫体1,将未使用的清扫体1向头部12供给,并且从头部12回收使用完毕的清扫体1。
已经说明了在成为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清扫对象的背面板连接器中,配置有多个(这里是六个)背面板侧光连接器7。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具有与背面板侧光连接器7的数量对应的多个(这里是六个)头部12。多个头部12在左右方向排列配置。而且,以各个头部12为单位,供给以及回收清扫体1。其中,头部12的数量、排列的方向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头部12。此外,如图3所示,多个头部12被收纳于头部用外壳19。
供给卷轴13是用于向头部12供给未使用的清扫体1的部件。在供给卷轴13预先卷绕有未使用的清扫体1。另外,供给卷轴13被设置于外壳11的卷轴用旋转轴16支承为旋转。供给卷轴13相对于卷取卷轴14配置于下侧。其中,供给卷轴13也可以相对于卷取卷轴14配置于上侧。若清扫体1被从头部12的一侧拉动,则供给卷轴13利用清扫体1的张力而旋转,清扫体1被从供给卷轴13向头部12供给。
卷取卷轴14是用于卷绕从头部12回收的使用完毕的清扫体1的部件。另外,卷取卷轴14被设置于外壳11的卷轴用旋转轴16支承为旋转。卷取卷轴14相对于供给卷轴13配置于上侧。其中,卷取卷轴14也可以相对于供给卷轴13配置于下侧。若卷取卷轴14通过驱动单元60而旋转,则从头部12回收的使用完毕的清扫体1被卷绕在卷取卷轴14。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具有多组(这里是六组)由向头部12供给清扫体1的供给卷轴13、和卷绕从该头部12回收的该清扫体1的卷取卷轴14构成的组。此外,供给卷轴13与卷取卷轴14的组的数量只要与头部12的数量对应,则也可以是六组以外。由此,能够对多个头部12的每一个供给、回收清扫体1。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向头部12供给清扫体1的供给卷轴13、和卷绕从该头部12回收的该清扫体1的卷取卷轴14配置于共同的旋转轴(卷轴用旋转轴16)。由此,能够减少与卷轴用旋转轴16垂直的面所占的清扫工具10的面积,能够实现清扫工具10的小型化。另外,配置于共同的卷轴用旋转轴16的供给卷轴13和卷取卷轴14在输送清扫体1时,向相同的方向(这里从上侧观察下侧时为顺时针)旋转。由此,能够抑制由旋转时的供给卷轴13和卷取卷轴14之间的摩擦导致的阻力。其中,配置于共同的卷轴用旋转轴16的供给卷轴13和卷取卷轴14也可以在输送清扫体1时,能够相互向不同的方向旋转。
从动辊20是在供给卷轴13与头部12之间(清扫体1的供给路径3),或者头部12与卷取卷轴14之间(清扫体1的回收路径4)输送清扫体1时,从动旋转并且引导清扫体1的部位。在供给卷轴13与头部12之间引导清扫体1的从动辊20是供给侧从动辊21,在头部12与卷取卷轴14之间引导清扫体1的从动辊20是回收侧从动辊22。分隔部30是分隔清扫体1的供给路径3与清扫体1的回收路径4的部件。通过部40是使清扫体1通过,从而修正清扫体1的折弯的部件。驱动单元60是产生用于将清扫体1卷绕在卷取卷轴14的驱动力(旋转力)的部件。关于从动辊20、分隔部30、通过部40以及驱动单元60的详细内容将在后述。
<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
图4A以及图4B是表示输送清扫体1的情形的说明图。
在使用清扫工具10清扫光连接器时,作业者使清扫工具10与光连接器接近,使卷挂在头部12的清扫体1按压于光连接器的连接端面,在该状态下驱动驱动单元60。若驱动单元60被驱动,则卷取卷轴14向清扫体1的卷取方向旋转,由此,将使用完毕的清扫体1卷绕于卷取卷轴14,并且从供给卷轴13供给与卷绕长度相当的长度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
以下,基于清扫体1的输送方向来说明输送路径。在图4A以及图4B中,示出了向清扫工具10具有的多个头部12内的、位于最左侧的头部12输送的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在图4A以及图4B中,省略了向其它的头部12输送的清扫体1的图示。
如图4A所示,未使用的清扫体1的供给路径3从供给卷轴13出发。在清扫体1的供给路径3的中途配置有供给侧从动辊21。供给侧从动辊21一边从动旋转一边将清扫体1向头部12引导。此时,从供给卷轴13输送来的清扫体1相对于供给侧从动辊21从右侧与供给侧从动辊21接触。而且,被引导到头部12的清扫体1被从右侧向左侧卷挂在头部12的前侧端面。卷挂在头部12的前侧端面的清扫体1被按压在光连接器的连接端面,从而清扫光连接器的连接端面。
另外,如图4A所示,在使用结束的清扫体1的回收路径4中,将清扫体1向回收侧从动辊22输送。在清扫体1的回收路径4的中途配置有回收侧从动辊22。回收侧从动辊22一边从动旋转一边将清扫体1向卷取卷轴14引导。此时,从头部12回收的清扫体1相对于回收侧从动辊22从左侧与回收侧从动辊22接触。此外,如图4A所示,在清扫体1刚被卷绕在卷取卷轴14之前,清扫体1从通过部40中通过。其中,清扫体1的供给路径3、回收路径4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情况。例如,在清扫体1的供给路径3中,清扫体1也可以从左侧与供给侧从动辊21接触,在清扫体1的回收路径4中,清扫体1也可以从右侧与回收侧从动辊22接触。
图4B是从右侧以左侧的方向观察上述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供给路径3以及回收路径4)时的图。另外,图4B的上侧示出了放大从动辊20的部分的图。关于上述已说明的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当着眼于清扫体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时,一边逐渐调整上下方向的位置一边将清扫体1从供给卷轴13输送到卷取卷轴14。即、由于供给卷轴13和卷取卷轴14在作为共同的旋转轴的卷轴用旋转轴16的轴向(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所以在从供给卷轴13输送到卷取卷轴14的期间,清扫体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从下侧(供给卷轴13侧)调整到上侧(卷取卷轴14侧)。因此,在设置于输送路径的中途的从动辊20中,清扫体1成为相对于从动辊20容易沿上下方向偏移的状态。即、在如图4B的上侧所示的放大图所示,在配置于供给路径3的中途的供给侧从动辊21中,由于清扫体1沿欲向上侧(卷取卷轴14侧)移动的方向被施加力,所以清扫体1成为相对于供给侧从动辊21容易向上方偏移的状态。另外,如图4B的上侧所示的放大图所示,在设置于回收路径4的中途的回收侧从动辊22中,由于清扫体1沿欲向下侧(供给卷轴13侧)移动的方向被施加力,所以清扫体1成为相对于回收侧从动辊22容易向下方偏移的状态。
<从动辊20>
·结构
图5A是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20的剖视图。图5B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20引导清扫体1的情形的说明图。
以下,还参照上述图4A以及图4B对从动辊20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已经说明了在供给卷轴13与头部12之间(清扫体1的供给路径3),或者在头部12与卷取卷轴14之间(清扫体1的回收路径4)输送清扫体1时,从动辊20一边从动旋转一边引导清扫体1的情况。如图4A所示,从动辊20设置于供给路径3的中途或者回收路径4的中途,从而能够以从动辊20为界来转换输送清扫体1的方向。此时,从动辊20从动旋转,从而在转换输送清扫体1的方向时,能够减少清扫体1与从动辊20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
从动辊20具有供给侧从动辊21和回收侧从动辊22。以下,有时将供给侧从动辊21或者回收侧从动辊22的任一个简称为“从动辊20”。另外,在指供给侧从动辊21以及回收侧从动辊22中共用的部件/部位时,有时指供给侧从动辊21以及回收侧从动辊22双方并简称为“从动辊20”。
如图4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具有多组(这里是六组)由配置于清扫体1的供给路径3的供给侧从动辊21、和配置于该清扫体1的回收路径4的回收侧从动辊22构成的组。此外,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的组的数量只要与头部12的数量对应,则也可以是六组以外。由此,能够按多个头部12的每一个来引导清扫体1。另外,在着眼于一个清扫体1的供给路径3的情况下,在图4A所示的清扫工具10中,仅配置一个供给侧从动辊21。其中,例如也可以在一个清扫体1的供给路径3中配置有多个供给侧从动辊21。同样,也可以在一个清扫体1的回收路径4中配置有多个回收侧从动辊22。由此,能够多次转换输送清扫体1的方向,能够增加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的自由度。
此外,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相同的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中的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配置于共同的旋转轴(从动辊用旋转轴17)。由此,能够减少与从动辊用旋转轴17垂直的面所占的清扫工具10的面积,能够实现清扫工具10的小型化。另外,如图5B所示,配置于共同的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供给侧从动辊21和回收侧从动辊22在引导清扫体1时,向相同的方向(这里从上侧观察下侧时为逆时针)旋转。由此,能够抑制由旋转时的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阻力。
配置于共同的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也可以在引导清扫体1时,能够相互向不同的方向旋转。由此,能够增加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的自由度。即如图4A所示,由于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配置于共同的从动辊用旋转轴17,所以从头部12到回收侧从动辊22的清扫体1的输送方向(这里是朝向后方)相对于从供给侧从动辊21到头部12的清扫体1的输送方向(这里是朝向前方)是相反方向。若是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则如图5B所示,清扫体1相对于供给侧从动辊21从右侧与供给侧从动辊21接触,相对于回收侧从动辊22从左侧与回收侧从动辊22接触。这样,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与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相对于从动辊20相互从相反的方向与从动辊20接触,从而在引导清扫体1时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能够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与此相对,若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能够相互向不同的方向旋转,则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与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也能够相对于从动辊20从相同的方向与其接触。这样,能够增加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的自由度。
供给侧从动辊21是在供给路径3引导清扫体1的从动辊20。如图5A所示,供给侧从动辊21被设置于外壳11的从动辊用旋转轴17支承为能够旋转。供给侧从动辊21相对于回收侧从动辊22配置于下侧。如图4B所示,回收侧从动辊22相对于供给侧从动辊2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卷取卷轴14相对于供给卷轴13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同。由此,在供给卷轴13与供给侧从动辊21之间的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中,不需要调整清扫体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此外,若回收侧从动辊22相对于供给侧从动辊2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卷取卷轴14相对于供给卷轴13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同,则供给侧从动辊21也可以相对于回收侧从动辊22配置于上侧。
如图5A所示,供给侧从动辊21具有供给侧圆筒部23和供给侧凸缘部24。供给侧圆筒部23是与清扫体1的带面2接触的部位。供给侧凸缘部24是从供给侧圆筒部23突出的部位。供给侧凸缘部24设置于供给侧圆筒部23的上侧的端部。供给侧从动辊21具有供给侧凸缘部24,由此能够抑制清扫体1向供给侧圆筒部23的上侧移动而清扫体1从供给侧圆筒部23的脱离。其中,供给侧从动辊21也可以不具有供给侧凸缘部24。
回收侧从动辊22是在回收路径4引导清扫体1的从动辊20。如图5A所示,回收侧从动辊22被设置于外壳11的从动辊用旋转轴17支承为能够旋转。回收侧从动辊22相对于供给侧从动辊21配置于上侧。此外,若供给侧从动辊21相对于回收侧从动辊2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供给卷轴13相对于卷取卷轴14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同,则回收侧从动辊22也可以相对于供给侧从动辊21配置于下侧。
图5A所示,回收侧从动辊22具有回收侧圆筒部25和回收侧凸缘部26。回收侧圆筒部25是与清扫体1的带面2接触的部位。回收侧凸缘部26是从回收侧圆筒部25突出的部位。回收侧凸缘部26设置于回收侧圆筒部25的上侧的端部。回收侧从动辊22具有回收侧凸缘部26,由此能够抑制清扫体1向回收侧圆筒部25的上侧移动而清扫体1从回收侧圆筒部25的脱离。其中,回收侧从动辊22也可以不具有回收侧凸缘部26。此外,在回收侧从动辊22中,清扫体1成为相对于回收侧从动辊22容易向下方偏移的状态(参照图4B的上侧所示的放大图),所以回收侧从动辊22的回收侧凸缘部26的必要性比供给侧从动辊21的供给侧凸缘部24的必要性小。
另外,如图5A所示,在供给侧凸缘部24的侧面设置有凹部27。凹部27是供回收侧从动辊22的回收侧圆筒部25的下侧的端部插入的部位。此外,如图5A所示,在插入到凹部27的回收侧圆筒部25的端部的外周面、与同该外周面对置的凹部27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G(参照图5A的右侧所示的放大图)。由此,在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相互向不同的方向旋转时,能够抑制由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阻力。此外,如图5B所示,与回收侧圆筒部25接触的清扫体1超过供给侧凸缘部24的上侧而被输送,所以清扫体1的下侧的边缘进入间隙G的情况被抑制。
·第一比较例
图6A是第一比较例的从动辊20的剖视图。
在第一比较例的从动辊20中,在供给侧圆筒部23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供给侧凸缘部24。由此,能够抑制清扫体1向供给侧圆筒部23的上侧与下侧的两侧移动而清扫体1脱离供给侧圆筒部23的情况。另外,在第一比较例的从动辊20中,在回收侧圆筒部25的上下两侧也设置有回收侧凸缘部26。由此,能够抑制清扫体1向回收侧圆筒部25的上侧与下侧的两侧移动而清扫体1从回收侧圆筒部25的脱离。其中,在第一比较例中,将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合计后的上下方向(清扫体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将本实施方式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合计后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较,大了凸缘部(供给侧凸缘部24以及回收侧凸缘部26)的厚度。另外,在第一比较例中,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与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的间隔,与本实施方式比较,也大了凸缘部(供给侧凸缘部24以及回收侧凸缘部26)的厚度。因此,在第一比较例中,与本实施方式比较,清扫体1相对于供给侧从动辊21容易向上方偏移,同样清扫体1相对于回收侧从动辊22容易向下方偏移。由此,如图6A的虚线所示的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那样,清扫体1向与从动辊用旋转轴17相反的一侧(外侧)折弯、如图6A的虚线所示的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那样,清扫体1越过回收侧凸缘部26而向下侧脱落的担忧增大。
·第二比较例
图6B是第二比较例的从动辊20的剖视图。
在第二比较例的从动辊20中,仅在供给侧圆筒部23的上侧设置有供给侧凸缘部24,仅在回收侧圆筒部25的上侧设置有回收侧凸缘部26。因此,与第一比较例的从动辊20比较,能够使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合计后的上下方向(清扫体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减少凸缘部(供给侧凸缘部24以及回收侧凸缘部26)的厚度。因此,与第一比较例的从动辊20比较,能够抑制清扫体1相对于供给侧从动辊21向上方偏移的容易度,同样能够抑制清扫体1相对于回收侧从动辊22向下方偏移的容易度。因此,能够抑制清扫体1向与从动辊用旋转轴17相反的一侧(外侧)折弯、清扫体1越过回收侧凸缘部26而向下侧脱落的情况。
然而,在第二比较例的从动辊20中,在供给侧凸缘部24的侧面未设置有凹部27。因此,回收侧从动辊22的回收侧圆筒部25的端部未被插入供给侧从动辊21侧。因此,在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如图6B所示,存在清扫体1进入该间隙而清扫体1的宽度方向的下侧的边缘向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一侧(内侧)折弯的担忧。
与此相对,如上述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20中,将回收侧从动辊22的回收侧圆筒部25的下侧的端部插入供给侧从动辊21的凹部27,由此能够抑制输送的清扫体1进入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的间隙,而清扫体1的边缘折弯的情况。即、将回收侧从动辊22的回收侧圆筒部25的下侧的端部插入供给侧从动辊21的凹部27,所以即使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的宽度方向的下侧的边缘欲向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一侧(内侧)折弯,但回收侧圆筒部25的外周面限制清扫体1的折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20中,未设置有清扫体1进入那样的从动辊20彼此的间隙。即、能够抑制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的宽度方向的下侧的边缘向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一侧(内侧)折弯的情况。
此外,在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中,也能够通过被插通在设置于头部12紧前的开口28(参照图3以及图4A),来修正清扫体1的折弯。然而,在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在回收侧从动辊22中折弯的情况下,没有被插通在这样的开口28而被卷绕在卷取卷轴14。因此,将回收侧从动辊22相对于供给侧从动辊21配置于上侧,在供给侧凸缘部24的侧面设置凹部27,从而特别是能够抑制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的宽度方向的下侧的边缘向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一侧折弯的情况。然而,将供给侧从动辊21相对于回收侧从动辊22配置于上侧,在回收侧凸缘部26的侧面设置凹部27,从而也能够抑制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的宽度方向的下侧的边缘向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一侧折弯的情况。其中,如上所述,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也能够通过设置于头部12之前的开口28,修正清扫体1的折弯。因此,抑制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的宽度方向的下侧的边缘向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一侧的折弯的必要性、比抑制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的宽度方向的下侧的边缘向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一侧的折弯的必要性小。
<分隔部30>
图7A以及图7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30的说明图。
如上述图6A(第一比较例)的虚线所示的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那样,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20中也可能同样地产生越过下侧的回收侧凸缘部26而脱落的情况。即、在本实施方式回收侧从动辊22中,在回收侧圆筒部25的下侧的端部没有形成有回收侧凸缘部26,存在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越过位于回收侧从动辊22的下方的供给侧从动辊21的供给侧凸缘部24而脱落的担忧。在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20中,与第二比较例相同,仅在供给侧圆筒部23的上侧设置有供给侧凸缘部24,仅在回收侧圆筒部25的上侧设置有回收侧凸缘部2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20中,与第一比较例的从动辊20比较,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与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的间隔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20中,与第一比较例的从动辊20比较,清扫体1相对于供给侧从动辊21向上方向偏移的容易度、清扫体1相对于回收侧从动辊22向下方向偏移的容易度也变小。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在将卷挂在头部12的清扫体1按压在光连接器的连接端面时,头部12被推回。此时,卷挂在头部12的清扫体1松弛,从而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有时越过供给侧凸缘部24而容易向下侧脱落。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30能够抑制这样的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越过供给侧凸缘部24而向下侧脱落的情况。另外,同样也能够抑制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越过供给侧凸缘部24而向上侧脱落的情况。
分隔部30具有分隔部件31和分隔部件支承部32。
分隔部件31是分隔清扫体1的供给路径3与清扫体1的回收路径4的部位。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分隔部件31形成为线状。而且,在从上下方向(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轴向)观察这样形成为线状的分隔部件31时,分隔部件31形成在与清扫体1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而且,分隔部件31在清扫体1的回收路径4中,配置于回收侧从动辊22的下游侧。由此,能够抑制清扫体1越过供给侧从动辊21的供给侧凸缘部24从而清扫体1从供给侧从动辊21或者回收侧从动辊22脱落的情况。此外,如图7A所示,分隔部件31是一体地形成分隔多个(这里是六个)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与多个(这里是六个)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的部件。由此,即使是对于具有多个输送机构的清扫工具10而言,也能够通过一个分隔部30来抑制清扫体1越过供给侧凸缘部24从而清扫体1从供给侧从动辊21或者回收侧从动辊22脱落的情况。
分隔部件支承部32是支承分隔部件31的部位。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支承形成为线状的分隔部件31的两侧的端部。如图7B所示,分隔部件支承部32支承分隔部件31,由此将分隔部件31的上下方向(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轴向)的位置设置于供给侧从动辊21与回收侧从动辊22之间。
<通过部40>
·结构
图8A是放大本实施方式的通过部40周边的说明图。图8B是本实施方式的通过部40的主视图。图9A是表示在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中,输送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的情形的图。图9B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输送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的情形的图。此外,在图9A以及图9B中,示出了在回收侧从动辊22中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的剖视图,并且并不图示出其上游的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另外,在图9A以及图9B中,也未图示出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20中,能够抑制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的宽度方向的下侧的边缘向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一侧(内侧)折弯的情况。然而,如上述图6A(第一比较例)的虚线所示的供给路径3的清扫体1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从动辊20中也可能产生向与从动辊用旋转轴17相反的一侧(外侧)折弯的情况。
在图9A所示的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中,在设置于供给侧圆筒部23的上侧的端部的供给侧凸缘部24中,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向与从动辊用旋转轴17相反的一侧(外侧)折弯。而且,若这样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被卷绕于卷取卷轴,则卷绕在卷取卷轴14的清扫体1体积大,卷绕在卷取卷轴14的清扫体1的卷绕直径会提前变大。在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中,使用完毕的清扫体1被卷绕在卷取卷轴14,并且从供给卷轴13供给与卷绕长度相当的长度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未图示)。因此,若卷绕在卷取卷轴14的清扫体1的直径提前变大,则会多余地供给与卷绕长度相当的长度的未使用的清扫体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使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插通在通过部40,由此能够抑制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被卷绕在卷取卷轴14的情况。
如图9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通过部40设置于回收路径4的回收侧从动辊22与卷取卷轴14之间。并且,通过部40设置于在回收路径4中配置于最下游(卷取卷轴14侧)的回收侧从动辊22与卷取卷轴14之间。由此,能够抑制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卷绕在卷取卷轴14的情况。
如图8B所示,通过部40具有多个(这里是两个)销41(销41A以及销41B)、和销支承部42。销41是形成清扫体1插通的窄缝43的部件。销41具有销41A和销41B。如图8B所示,在从近前向里侧输送清扫体1的方向上观察销41时,位于左侧的销41是销41A,位于右侧的销41是销41B。销41A与销41B被销支承部42支承。销41A与销41B被插入设置于销支承部42的插入部,从而销41A与销41B相对于销支承部42被固定。在销41A与销41B之间形成有窄缝43。窄缝43是清扫体1插通的部位,如图8B所示,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插通在窄缝43,由此能够利用销41A的外周部与销41B的外周部处理清扫体1,修正清扫体1的折弯。由此,能够抑制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被卷绕在卷取卷轴14的情况。此外,以下,有时将销41A称为第一销,将销41B称为第二销。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过部40中,窄缝43的宽度大于等于插通在窄缝43的清扫体1的厚度,且小于插通在窄缝43的清扫体1的厚度的2倍。其中,窄缝43的宽度也可以大于等于插通在窄缝43的清扫体1的厚度的2倍。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在清扫体1通过窄缝43时,清扫体1也被销41A的外周部或者销41B的外周部处理,从而能够修正清扫体1的折弯。
销支承部42是支承销41A与销41B的部件。销支承部42被固定于外壳11。此外,销支承部42也可以与外壳11一体地形成。因此,销41A与销41B相对于销支承部42被固定,由此销41A与销41B也相对于外壳11被固定。
图10A是表示在卷绕前半程清扫体1在通过部40中通过的情形的说明图。图10B是表示在卷绕后半程清扫体1在通过部40中通过的情形的说明图。
卷绕前半程是从利用卷取卷轴14开始卷绕清扫体1到规定的时刻为止的期间。在利用卷取卷轴14开始卷绕清扫体1的时刻,卷取卷轴14的清扫体1的卷绕直径最小。例如,在清扫工具10的组装(制造)时刻、即在一次也没有使用清扫工具10的时刻,卷取卷轴14的清扫体1的卷绕直径最小。另外,卷绕后半程是从该规定的时刻到利用卷取卷轴14全部卷绕完清扫体1为止的期间。在利用卷取卷轴14全部卷绕完清扫体1的时刻,卷取卷轴14的清扫体1的卷绕直径最大。例如,在从供给卷轴13全部供给了未使用的清扫体1而无法再使用清扫工具10的时刻,卷取卷轴14的清扫体1的卷绕直径最大。此外,以下有时将卷绕前半程称为第一期间,将卷绕后半程称为第二期间。
如图10A所示,在卷绕前半程中,清扫体1一边与销41A一边被输送。另外,如图10B所示,在卷绕后半程中,清扫体1一边与销41B接触一边被输送。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从了利用卷取卷轴14开始卷绕清扫体1到利用卷取卷轴14全部卷绕完清扫体1为止,卷取卷轴14的清扫体1的卷绕直径逐渐变大。因此,清扫体1从通过部40到卷取卷轴14的输送方向逐渐地变化。具体而言,从图10A所示的卷绕前半程到图10B所示的卷绕后半程,从通过部40到卷取卷轴14输送清扫体1的方向变化为逐渐地朝向右侧。因此,在卷绕前半程中,清扫体1一边与销41A接触一边被输送的状态,以规定的时刻为界,在卷绕后半程中,变为清扫体1一边与销41B接触一边被输送的状态。
这里,假设从卷绕前半程到卷绕后半程,为了设为清扫体1仅一边与一方的销41(销41A或者销41B)接触一边被输送,通过部40的配置成为问题。即、从卷绕前半程到卷绕后半程,若考虑清扫体1从通过部40到卷取卷轴14的输送方向变化为逐渐地朝向右侧,则例如为了设为清扫体1一边仅与销41A接触一边被输送,通过部40与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相比,需要向右侧离开配置。即使在该情况下,从回收侧从动辊22经由通过部40到卷取卷轴14的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也会变长。另一方面,为了设为清扫体1一边仅与销41B接触一边被输送,通过部40与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相比,需要向左侧离开配置。即使在该情况下,从回收侧从动辊22经由通过部40到卷取卷轴14的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也会变长。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在卷绕前半程(第一期间)中,清扫体1一边与销41A(第一销)接触一边被输送,在卷绕后半程(第二期间)中,清扫体1一边与销41B(第二销)接触一边被输送。由此,与清扫体1的卷绕直径无关地都能够缩短从回收侧从动辊22经由通过部40到卷取卷轴14的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
·第一变形例
图11A是第一变形例的通过部40的说明图。
上述本实施方式的通过部40通过多个销41形成了清扫体1插通的窄缝43。然而,清扫体1插通的窄缝43也可以由多个销41以外的部件形成。图11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通过部40由具有窄缝43的板部件形成。由此,也能够通过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插通在窄缝43,修正清扫体1的折弯。因此,能够抑制将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卷绕在卷取卷轴14的情况。
另外,上述本实施方式的通过部40通过销支承部42而将形成窄缝43的多个销41固定于外壳11。然而,通过部40也可以不固定于外壳11。即、如图11A的下侧所示的说明图那样,第一变形例的通过部40虽设置于回收侧从动辊22与卷取卷轴14之间,但没有固定于外壳11。第一变形例的通过部40能够根据回收路径4的清扫体1的输送方向而向卷取卷轴14侧移动。其中,第一变形例的通过部40通过与卷取卷轴14接触而位置稳定。
·第二变形例
图11B是第二变形例的通过部40的说明图。
图11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通过部40与图11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通过部40相同,由具有窄缝43的板部件形成。其中,在第二变形例的通过部40中,弹性部件44设置于通过部40与外壳11之间。因此,在通过部40中通过的清扫体1被向一方向施加张力。而且,边缘折弯的清扫体1被向一个方向施加张力并且被插通在通过部40的窄缝43,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修正清扫体1的折弯。此外,弹性部件44由弹簧、板簧形成。
<驱动单元60>
图12A以及图12B是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60的立体图。图12A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60时的立体图。图12B是从下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60时的立体图。
驱动单元60作为产生用于将清扫体1卷绕在卷取卷轴14的驱动力(旋转力)的机构,具有转换机构63、传动机构64以及反转防止机构65。
转换机构63是将以驱动杆61的驱动旋转轴62为中心的恒定角度内的旋转运动(以下有时称为“圆弧运动”)转换为传动机构64的旋转运动的机构。此外,在驱动杆61的圆弧运动中,还包含使以驱动旋转轴62为中心的顺时针以及逆时针的旋转运动往复的旋转运动(摆动运动)。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转换机构63由齿条和小齿轮机构构成,具有齿条66和小齿轮67。齿条66是设置于驱动杆61的圆弧部分的内侧的齿轮,进行以驱动旋转轴62为中心的圆弧运动。小齿轮67是设置于传动机构64侧的圆形齿轮。在齿条66进行圆弧运动时,小齿轮67进行以传动机构64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运动。
传动机构64是将小齿轮67的旋转运动传动为传动轮68的旋转运动的机构。传动机构64具有传动爪69和卡合轮70。传动爪69是通过与卡合轮70卡合并且旋转,向卡合轮70传递旋转力的部件。传动爪69与小齿轮67一体地设置,在小齿轮67旋转的同时传动爪69也旋转。卡合轮70与传动爪69卡合,接受来自传动爪69的旋转力的部件。卡合轮70与反转防止机构65的棘轮71以及传动轮68一体地设置。
反转防止机构65是将传动轮68的旋转方向限制为一个方向(由卷取卷轴14进行的清扫体1的卷取方向)的机构。即、反转防止机构65是用于防止传动轮68以卷取卷轴14向与卷绕清扫体1的卷取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方式传递驱动力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反转防止机构65由棘轮机构构成,具有安装于外壳11的止回爪72、和与传动轮68一体地设置的棘轮71(棘轮)。在以卷取卷轴14向卷绕清扫体1的卷取方向旋转的方式传递驱动力时,止回爪72允许棘轮71的旋转从而传动轮68旋转。在以卷取卷轴14向与卷绕清扫体1的卷取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方式传递驱动力时,止回爪72将棘轮71卡止从而传动轮68不旋转。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反转防止机构65由外齿式棘轮机构构成,但反转防止机构65只要是能够防止传动轮68的反转的机构,则可以是内齿式棘轮机构,也可以是棘轮机构以外的机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作为相对于传递将清扫体1卷绕在卷取卷轴14那样的旋转的传动轮68产生驱动力(旋转力)的转换机构63,具有齿条66和小齿轮67。而且,作为将小齿轮67所产生的旋转力传动到传动轮68的传动机构64,具有传动爪69和卡合轮70。传动轮68与卡合轮70一体地设置,所以传动轮68也与卡合轮70的旋转一起旋转。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传动轮68设置为向卷取卷轴14传递旋转力。并且,如上述图3所示,通过经由连结齿轮73,使合计六个卷取卷轴14产生驱动力(旋转力)。即、相对于六个卷取卷轴14共用传动轮68。因此,与将反转防止机构65设置于各卷取卷轴14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与上下方向垂直的面所占的清扫工具10的面积,能够实现清扫工具10的小型化。其中,也可以不设置连结齿轮73。
<清扫工具10的组装方法(制造方法)>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组装方法(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作业者将头部12和通过部40配置于外壳11(S001)。接下来,作业者将从动辊20配置于从动辊用旋转轴17(S002)。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虽设置多组从动辊20(供给侧从动辊21以及回收侧从动辊22),但一组一组地将从动辊20配置于从动辊用旋转轴17。此外,在将从动辊20配置于从动辊用旋转轴17时,将供给侧从动辊21配置于下侧,将回收侧从动辊22配置于上侧。而且,将回收侧从动辊22的回收侧圆筒部25的下侧的端部插入供给侧从动辊21的凹部27。在将从动辊20配置于从动辊用旋转轴17之后,在之后的作业中以从动辊20不会意外地脱离从动辊用旋转轴17的方式,将从动辊20临时固定于从动辊用旋转轴17。此时,不是一次地临时固定多组从动辊20,而是一组一组地将从动辊20临时固定于从动辊用旋转轴17。由此,临时固定的部件不会成为妨碍,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体1的布线作业。
接下来,作业者准备清扫体1、供给卷轴13以及卷取卷轴14(S003)。然后,将清扫体1的一个端部安装于供给卷轴13,将清扫体1的另一个端部安装于卷取卷轴14。接下来,作业者将供给卷轴13、卷取卷轴14和驱动单元60配置于外壳11(S004)。然后,作业者对安装于供给卷轴13和卷取卷轴14的清扫体1进行布线(S005)。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虽具有多个清扫体1的输送路径,但由于在外壳11的底面施加有布线标记29(参照图4A),所以能够抑制搞错输送路径而布线清扫体1的情况。此外,在多个清扫体1的布线作业全部结束之后,设置分隔部30的分隔部件31。
最后,作业者将清扫体1插通在通过部40(S006)。例如,在将上述头部12和通过部40配置于外壳11的工序(S001)时,将通过部40的销41A以及销41B设置于销支承部42,作业者使清扫体1插通在窄缝43。
===其它===
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在供给侧凸缘部24的侧面设置凹部27,将回收侧从动辊22的回收侧圆筒部25的下侧的端部插入供给侧从动辊21的凹部27。然而,也可以不这样地形成从动辊20。另外,也可以不具有分隔部30。
此外,在从供给卷轴13供给清扫体1时,由于供给卷轴13过度旋转,存在清扫体1松弛的担忧。因此,为了防止供给卷轴13的过旋转,也可以设置旋转防止机构。
上述实施方式是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用于限定解释本发明的。本发明能够进行改变/改进而不脱离其宗旨,并且本发明当然包含其等价物。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清扫体,2…带面,3…供给路径,4…回收路径,5…基板,6…背面板外壳,7…背面板侧光连接器,10…清扫工具,11…外壳,12…头部,13…供给卷轴,14…卷取卷轴,16…卷轴用旋转轴,17…从动辊用旋转轴,18…盖,19…头部用外壳,20…从动辊,21…供给侧从动辊,22…回收侧从动辊,23…供给侧圆筒部,24…供给侧凸缘部,25…回收侧圆筒部,26…回收侧凸缘部,27…凹部,28…开口,29…布线标记,30…分隔部,31…分隔部件,32…分隔部件支承部,40…通过部,41A/41B…销,42…销支承部,43…窄缝,44…弹性部件,60…驱动单元,61…驱动杆,62…驱动旋转轴,63…转换机构,64…传动机构,65…反转防止机构,66齿条,67…小齿轮,68…传动轮,69…传动爪,70…卡合轮,71…棘轮,72…止回爪,73…连结齿轮。

Claims (6)

1.一种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头部,其将带状的清扫体按压在光连接器;
供给卷轴,向上述头部供给上述清扫体;
卷取卷轴,其卷绕从上述头部回收的上述清扫体;
从动辊,其在从上述头部到上述卷取卷轴的输送路径中引导上述清扫体;以及
通过部,其设置于上述从动辊与上述卷取卷轴之间,具备供上述清扫体插通的窄缝,
上述从动辊具备:
供给侧从动辊,其在从上述供给卷轴到上述头部的输送路径中引导上述清扫体;以及
回收侧从动辊,其在从上述头部到上述卷取卷轴的输送路径中引导上述清扫体,
上述供给侧从动辊与上述回收侧从动辊能够旋转地配置于共同的旋转轴,
上述供给侧从动辊以及上述回收侧从动辊中的一个从动辊具备与上述清扫体的带面接触的第一圆筒部、和从上述第一圆筒部突出的凸缘部,另一个从动辊具备与上述清扫体的上述带面接触的第二圆筒部,
在上述一个从动辊的上述凸缘部的侧面形成有凹部,上述另一个从动辊的上述第二圆筒部的端部插入于上述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输送路径中具有多个引导上述清扫体的上述从动辊,
上述通过部设置于上述输送路径中最靠上述卷取卷轴侧配置的上述从动辊与上述卷取卷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窄缝的宽度大于等于插通到上述窄缝的上述清扫体的厚度,且小于插通到上述窄缝的上述清扫体的上述厚度的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过部具备第一销和第二销,
在上述第一销与上述第二销之间形成上述窄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从利用上述卷取卷轴开始卷绕上述清扫体到利用上述卷取卷轴全部卷绕完上述清扫体为止的期间,由以规定的时刻为界,包含开始卷绕上述清扫体的时刻的第一期间,和包含全部卷绕完上述清扫体的时刻的第二期间构成的情况下,
在上述第一期间中,上述清扫体一边与上述第一销接触一边被输送,
在上述第二期间中,上述清扫体一边与上述第二销接触一边被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从动辊具备与上述清扫体的带面接触的圆筒部、以及从上述圆筒部突出的凸缘部。
CN202080008382.6A 2019-05-10 2020-02-27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272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0211 2019-05-10
JP2019090211A JP6886997B2 (ja) 2019-05-10 2019-05-10 清掃工具
PCT/JP2020/007955 WO2020230405A1 (ja) 2019-05-10 2020-02-27 清掃工具及び清掃工具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2698A CN113272698A (zh) 2021-08-17
CN113272698B true CN113272698B (zh) 2022-07-22

Family

ID=7322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8382.6A Active CN113272698B (zh) 2019-05-10 2020-02-27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87545A1 (zh)
JP (1) JP6886997B2 (zh)
CN (1) CN113272698B (zh)
WO (1) WO2020230405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54407A (ja) * 1989-03-29 1990-10-1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スイッチ装置
JP2014035491A (ja) * 2012-08-09 2014-02-24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及び光コネクタ清掃方法
JP2018128598A (ja) * 2017-02-09 2018-08-1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の清掃工具
JP2019003006A (ja) * 2017-06-14 2019-01-1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の清掃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9162B1 (en) * 1999-03-26 2001-04-03 Molex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cleaning fiber optic connectors
WO2014024985A1 (ja) * 2012-08-09 2014-02-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及び光コネクタ清掃方法
TWI457629B (zh) * 2013-03-18 2014-10-21 Hobbes & Co Ltd 光纖接頭清潔帶組
US20180088285A1 (en) * 2016-09-29 2018-03-2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iber end face cleaning tapes with micro-capsule cleaning agent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54407A (ja) * 1989-03-29 1990-10-1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スイッチ装置
JP2014035491A (ja) * 2012-08-09 2014-02-24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及び光コネクタ清掃方法
JP2018128598A (ja) * 2017-02-09 2018-08-1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の清掃工具
JP2019003006A (ja) * 2017-06-14 2019-01-1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の清掃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30405A1 (ja) 2020-11-19
US20220187545A1 (en) 2022-06-16
JP2020187190A (ja) 2020-11-19
CN113272698A (zh) 2021-08-17
JP6886997B2 (ja) 202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9225B (zh)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US20140144468A1 (en) Optical connector cleaning tool and optical connector cleaning method
US10802227B2 (en) Cleaning tool for optical connector
JP6641444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TWI725245B (zh) 塗膜轉印具
CN113272698B (zh)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
JP4621168B2 (ja) 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
US11226454B2 (en) Cleaning tool for optical connector
JP20073318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889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69641A (ja) ハーネスガイド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87189A (ja) 清掃工具及び清掃工具の製造方法
JP6667005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4420010B2 (ja) プリンタ
JP6680261B2 (ja) 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20210104751A (ko) 카트리지
WO2022219824A1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5111577B2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JP2005186450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59106B2 (ja) 切断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52667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09695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20060885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106458A (zh) 元件供给装置
JP2004043059A (ja) 給紙装置の駆動伝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