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6628A - 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6628A
CN113266628A CN202110468066.3A CN202110468066A CN113266628A CN 113266628 A CN113266628 A CN 113266628A CN 202110468066 A CN202110468066 A CN 202110468066A CN 113266628 A CN113266628 A CN 113266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ing hole
anchoring
hole
adhesiv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80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丽雅
王公利
杨伟新
李尚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De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De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De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De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680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666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66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662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3/00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 F16B13/04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 F16B13/06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combined with expanding sleeve
    • F16B13/063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combined with expanding sleeve by the use of an expander
    • F16B13/065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combined with expanding sleeve by the use of an expander fastened by extracting the screw, nail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3/00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 F16B13/14Non-metallic plugs or sleeves; Use of liquid, loose solid or kneadable material therefor
    • F16B13/141Fixing plugs in holes by the use of settabl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将螺母顶在墙面上且同时旋转螺母使得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圆台形挤压部挤入膨胀管段中并最终将锚固孔、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圆台形挤压部三者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将外侧套管从锚固孔中取出然后将胶粘剂注入锚固孔中,胶粘剂固化后变成为管状胶粘剂层;本申请中产生了位于内侧的膨胀管段的膨胀挤压锚固与位于外侧的管状胶粘剂层的胶粘锚固这样内外两个锚固,膨胀管段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以及螺杆之间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管状胶粘剂层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以及螺杆之间存在胶粘连接锚固力,提高了锚栓的锚固强度等,防止了膨胀螺栓从锚固孔中松脱。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锚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锚栓是指一切后锚固组件的总称,范围很广;按原材料不同分为金属锚栓和非金属锚栓;按锚固机理不同分为膨胀型锚栓、扩孔型锚栓、粘结型锚栓、混凝土螺杆、射钉、混凝土钉等。
目前,在建筑装修与建筑安装中,膨胀螺栓是将管道、支架、吊架、托架或设备固定在墙体上、楼板上或柱上所用的一种特殊螺纹连接紧固件。
目前,常用的膨胀螺栓包括螺杆、套管、平垫圈、弹簧垫圈和螺母。
上述的膨胀螺栓是一种后安装紧固件,目前膨胀螺栓的安装使用过程为:先用钻头在墙体上钻锚固孔,然后将组装在一起的膨胀螺栓插入墙体上的锚固孔中,然后将螺母顶在墙面上且同时旋转螺母使得螺杆逐渐往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此时螺杆不旋转),而此时套管固定不动,螺杆逐渐往锚固孔外方向移动使得螺杆内端的圆台形挤压部挤入膨胀管段中,由于圆台形挤压部的外径从外到内逐渐变大,且膨胀管段的内径小于圆台形挤压部的最大外径,且因为膨胀管段的管壁被分割成多个圆弧板,相邻两个圆弧板之间留有用于方便膨胀的缝隙,因此插入的圆台形挤压部会将膨胀管段挤压膨胀变粗外径变大,使得膨胀管段与墙体上的锚固孔的内壁面产生膨胀挤压摩擦力,将锚固孔、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三者挤压固定在一起,从而将膨胀螺栓锚固在墙体上的锚固孔中。
目前,经过长时间的实际使用发现膨胀螺栓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现有技术中,当锚固孔、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三者挤压固定在一起后,膨胀螺栓的墙内段有且仅有最内段的一小段长度被挤压固定住了,而膨胀螺栓的墙内段的剩余的大部分长度均没有与锚固孔的内壁面发生接触,即膨胀螺栓的墙内段有且仅有最内段的一小段长度受到了膨胀挤压固定力,膨胀螺栓的墙内段的剩余的大部分长度均没有受到膨胀挤压固定力,膨胀螺栓的墙内段的剩余的大部分长度是空载的,即膨胀螺栓的墙内段的剩余的大部分长度都被浪费了及没有被充分合理地利用,即锚固孔中的大部分空腔也被浪费了及没有被充分合理地利用,这就造成了膨胀螺栓的墙内段所受到的膨胀挤压摩擦力是比较小的,造成膨胀螺栓的锚固强度较小,造成膨胀螺栓整体容易从锚固孔中松脱,造成螺杆因为受到外力、振动、疲劳等原因容易从套管中松脱;
2)现有技术中,当锚固孔、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三者挤压固定在一起后,膨胀螺栓的墙内段有且仅有最内段的一小段长度被挤压固定住了,而膨胀螺栓的墙内段的剩余的大部分长度均没有与锚固孔的内壁面发生接触,即膨胀螺栓的墙内段有且仅有最内段的一小段长度受到了膨胀挤压固定力,膨胀螺栓的墙内段的剩余的大部分长度均没有受到膨胀挤压固定力,膨胀螺栓的墙内段的剩余的大部分长度是空载的,这就造成了膨胀螺栓的墙内段的受力模式为头重脚轻,造成膨胀螺栓的墙内段所受到的膨胀挤压摩擦力在膨胀螺栓的墙内段全部长度上分布得极不均匀,且膨胀螺栓的墙内段的长度越长,膨胀螺栓的墙内段所受到的膨胀挤压摩擦力在其全部长度上分布得越不均匀,受力越不均匀的膨胀螺栓的墙内段越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松脱,如此严重降低了膨胀螺栓的载重能力、锚固强度、安全系数、使用寿命、耐久性、耐候性、使用稳定性等性能,造成膨胀螺栓整体因为受到外力、振动、疲劳等原因容易从锚固孔中松脱,造成螺杆因为受到外力、振动、疲劳等原因容易从套管中松脱;
3)现有技术中,膨胀螺栓有且仅有最内段的膨胀管段被挤压固定在锚固孔的内壁面上,二者的接触面的实际长度为0.3cm~1.0cm,而膨胀螺栓的剩余长度均没有与锚固孔的内壁面发生接触,这种膨胀挤压锚固模式意味着一旦最内段的膨胀管段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之间的膨胀挤压摩擦力失效,整个膨胀螺栓就失效了,整个膨胀螺栓就松脱失去锚固作用了,类似于把全部所有的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一旦这个篮子掉在地上,一篮子的全部所有的鸡蛋都得被打碎了,因此,现有的膨胀螺栓的防松脱的安全系数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膨胀螺栓的锚固强度、载重能力、安全系数、使用寿命、耐久性、耐候性、使用稳定性等性能,防止膨胀螺栓整体因为受到外力、振动、疲劳等原因从锚固孔中松脱,防止螺杆因为受到外力、振动、疲劳等原因从套管中松脱,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钻孔:用电钻在建筑墙体的竖向墙面上钻制锚固孔;
2)清孔:将锚固孔内的尘土以及浮灰清除,保持锚固孔内清洁;
3)组装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包括螺杆、外侧套管、内侧套管和螺母;
所述内侧套管包括用于被挤压膨胀的膨胀管段,所述膨胀管段为自所述内侧套管的内端面开始且向锚固孔外方向延伸,所述膨胀管段的管壁被分割成多个圆弧板,相邻两个圆弧板之间留有用于方便膨胀的缝隙;
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杆的内端部呈圆台形构成圆台形挤压部,所述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的外径按照从锚固孔外到锚固孔内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圆台形挤压部用于插入所述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中以将所述膨胀管段挤压膨胀;
所述螺杆插入所述外侧套管中,且所述螺杆插入所述内侧套管中,所述外侧套管套设在所述螺杆上,且所述内侧套管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套设在所述螺杆的外螺纹上;
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所述外侧套管、所述内侧套管按照从锚固孔外到锚固孔内的方向依次排列;
4)将组装在一起的螺杆、外侧套管以及所述内侧套管插入所述锚固孔中,所述螺杆的内端与所述锚固孔的孔底面接触;
5)将所述螺母顶在墙面上且同时旋转螺母使得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推动所述内侧套管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所述内侧套管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推动所述外侧套管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外侧套管的外端顶到所述螺母;
然后继续旋转所述螺母使得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圆台形挤压部挤入所述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中;
当将锚固孔、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后停止旋转所述螺母;
6)将所述螺母从所述螺杆上拆卸下来以用于使得所述锚固孔的孔口露出,然后将所述外侧套管从所述锚固孔中取出;
7)将胶粘剂注入所述锚固孔中;
8)锚固孔中的胶粘剂发生固化反应,锚固孔中的胶粘剂固化完成后变成为管状胶粘剂层,所述管状胶粘剂层与所述螺杆胶粘连接,所述管状胶粘剂层与所述锚固孔的内壁面胶粘连接,所述管状胶粘剂层将所述螺杆与锚固孔的内壁面胶粘连接在一起;至此完成膨胀螺栓的安装。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锚固孔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螺杆按照从锚固孔外到锚固孔内的方向依次分为外侧外螺纹部、中间光杆部、内侧外螺纹部、圆台形挤压部;
步骤7)与步骤8)之间还包括:将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螺杆的中间光杆部上,且将所述密封圈放入所述锚固孔中,所述密封圈的外径表面与所述锚固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所述密封圈的内径表面与所述中间光杆部的外径表面密封接触,以使得所述锚固孔中的位于密封圈内侧的空腔形成密闭空腔;
然后将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杆上,然后将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套设在所述螺杆的外侧外螺纹部上,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密封圈之间,然后旋转所述螺母使得所述螺母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所述螺母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使得所述螺母与密封圈夹住所述压缩弹簧,所述螺母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将所述压缩弹簧压缩变形,被压缩变形后的压缩弹簧推动所述密封圈在所述中间光杆部上向锚固孔内方向滑动,向锚固孔内方向滑动的密封圈推动所述胶粘剂使得所述胶粘剂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向锚固孔内方向滑动的密封圈挤压锚固孔中的胶粘剂以用于使得胶粘剂挤满所述锚固孔中的密闭空腔。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外表面上涂覆有润滑脂或润滑油,以用于减少密封圈在所述中间光杆部上轴向滑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
优选的,所述内侧外螺纹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圆台形挤压部中设置有通孔,所述内侧外螺纹部上的凹槽的内端开口与所述圆台形挤压部中的通孔的外端孔口连通以构成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用于胶粘剂从进液通道中流入所述锚固孔中的且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后空出的空腔。
优选的,步骤5)中,当锚固孔、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圆台形挤压部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后,所述圆台形挤压部的轴线与所述锚固孔的轴线重合,所述密封圈的轴线与所述锚固孔的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上的外螺纹为右旋螺纹,且所述螺母的内螺纹为右旋螺纹,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构成螺纹传动副,以用于将所述螺母顶在墙面上且顺时针旋转所述螺母使得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圆台形挤压部挤入所述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中。
优选的,所述螺母的外径大于所述外侧套管的外径;
所述外侧套管的外径等于所述内侧套管的外径,且所述外侧套管的内径等于所述内侧套管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或矩型密封圈。
本申请取得了以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
1)现有技术中,在上述现有的膨胀螺栓的安装过程中,当将锚固孔、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三者挤压固定在一起后,套管的外端顶着螺母,套管的内端与锚固孔以及圆台形挤压部三者挤压固定在一起,即套管占据了螺杆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之间的绝大部分的间隙,即锚固孔中的除了螺杆以外的剩余空腔基本上都被套管给占据了,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锚固孔中已经没有足够大的空腔来注入足量的胶粘剂了,假如向现有技术中的锚固孔中注入胶粘剂会造成后期固化形成的胶粘剂层的壁厚过小,壁厚过小的胶粘剂层基本上无法发挥胶粘连接锚固作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膨胀螺栓在安装过程中是没有足够大的剩余空腔的进而导致无法注入足量的胶粘剂以及无法形成足够壁厚的胶粘剂层,造成了在现有技术中的膨胀螺栓中无法增加胶粘剂的胶粘锚固作用;
为此,本申请设计膨胀螺栓包括外侧套管与内侧套管,在膨胀螺栓的安装过程中,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推动所述内侧套管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所述内侧套管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推动所述外侧套管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直至外侧套管的外端(外端管口)顶到了螺母,然后继续旋转螺母使得所述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逐渐挤入所述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中,当锚固孔、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圆台形挤压部三者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后停止旋转螺母;
当锚固孔、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圆台形挤压部三者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后,外侧套管就失去作用了,此时完全可以将所述外侧套管从所述锚固孔中取出且不影响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的膨胀挤压固定;
当将所述外侧套管从所述锚固孔中取出后,锚固孔中就变得很空旷了,可以注胶的空间显著地变大了,锚固孔中产生了足够的空腔以可以注入足够的胶粘剂,使得本申请中固化后形成的管状胶粘剂层的壁厚显著地变厚了,使得本申请中该管状胶粘剂层的壁厚是足够大的,使得本申请中的管状胶粘剂层足以发挥充分的胶粘连接锚固作用以及产生充分的胶粘连接锚固力,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膨胀螺栓的套管占据了锚固孔中的绝大部分空腔导致管状胶粘剂层的壁厚过小进而无法发挥胶粘连接锚固作用的问题,从而本申请形成了膨胀管段的膨胀挤压锚固与管状胶粘剂层的胶粘锚固这样内外两个锚固。
2)本申请中设置了膨胀管段的膨胀挤压锚固与管状胶粘剂层的胶粘锚固这样内外两个锚固,膨胀管段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以及螺杆之间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管状胶粘剂层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以及螺杆之间存在胶粘连接锚固力,该胶粘连接锚固力位于外侧偏向靠近锚固孔的孔口的位置且膨胀挤压锚固力位于内侧偏向靠近锚固孔的孔底的位置,该膨胀挤压锚固力与胶粘连接锚固力之间存在间距,综上即本申请中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与胶粘连接锚固力这样总共两个锚固力,本申请中上述的两个锚固力的加和显而易见地大于现有技术中的膨胀螺栓的所仅有的唯一一个膨胀挤压锚固力,如此显著地提高了本申请中锚栓的锚固力,从而提高了本申请中的锚栓的锚固强度,防止了膨胀螺栓整体从锚固孔中松脱,防止了螺杆因为受到外力、振动、疲劳等原因容易从套管中松脱。
3)本申请中设置了膨胀管段的膨胀挤压锚固与管状胶粘剂层的胶粘锚固这样内外两个锚固,膨胀管段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以及螺杆之间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管状胶粘剂层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以及螺杆之间存在胶粘连接锚固力,该胶粘连接锚固力位于外侧偏向靠近锚固孔的孔口的位置且膨胀挤压锚固力位于内侧偏向靠近锚固孔的孔底的位置,该膨胀挤压锚固力与胶粘连接锚固力之间存在间距,综上即本申请中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与胶粘连接锚固力这样两种种类不同的锚固力,膨胀挤压锚固力与胶粘连接锚固力这样两种种类不同的锚固力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与互相促进最终取得了1+1>2的技术效果,即本申请中的锚栓的锚固模式是一种混合锚固模式,即本申请中的锚栓体现了锚固力的多样化发展相结合的思想,因此本申请中锚栓兼具有膨胀螺栓的优点与化学锚栓的优点,且本申请中的锚栓克服了膨胀螺栓的缺点与化学锚栓的缺点,本申请中的锚栓实现了膨胀螺栓与化学锚栓的兼容并包与博采众长,从而提高了本申请中锚栓的锚固强度、载重能力、安全系数、使用寿命、耐久性、耐候性、使用稳定性等性能,类似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是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混合,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兼具有燃油汽车的优点与电动汽车的优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克服了燃油汽车的缺点与电动汽车的缺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更省油、更环保、更易操控、排放更低等等。
4)现有技术中,膨胀螺栓的剩余的大部分长度都被浪费了及没有被充分合理地利用,锚固孔中的大部分空腔也被浪费了及没有被充分合理地利用;而本申请中,将所述外侧套管从所述锚固孔中取出然后将胶粘剂注入清理干净后的锚固孔中,锚固孔中的胶粘剂固化变成管状胶粘剂层,使得螺杆的墙内段的大部分长度与管状胶粘剂层胶粘连接在一起,使得锚固孔中的剩余空腔被管状胶粘剂层充满,从而管状胶粘剂层使得膨胀螺栓的剩余的大部分长度都被充分合理地利用了且没有被浪费了,且管状胶粘剂层使得锚固孔中的剩余空腔也都被充分合理地利用了且没有被浪费了。
5)本申请中设置了膨胀管段的膨胀挤压锚固与管状胶粘剂层的胶粘锚固这样内外两个锚固,膨胀管段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以及螺杆之间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管状胶粘剂层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以及螺杆之间存在胶粘连接锚固力,该胶粘连接锚固力位于外侧偏向靠近锚固孔的孔口的位置且膨胀挤压锚固力位于内侧偏向靠近锚固孔的孔底的位置,如此在螺杆的墙内段的全部长度方向上存在两个部位的锚固力,且该两个部位的锚固力分列螺杆的墙内段的长度方向两端,使得螺杆的墙内段的长度方向两端同时均匀受力,在螺杆的墙内段的长度方向上受力均匀与均衡,不再是头重脚轻的受力模式,类似于一头一个桥墩支撑着整节箱梁,从而提高了膨胀螺栓的墙内段所受到的锚固力在膨胀螺栓的墙内段的全部长度上的分布均匀性,提高了锚栓的锚固强度,防止了锚栓及其螺杆发生松脱。
6)本申请中设置了膨胀管段的膨胀挤压锚固与管状胶粘剂层的胶粘锚固这样内外两个锚固,膨胀管段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以及螺杆之间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管状胶粘剂层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以及螺杆之间存在胶粘连接锚固力,总共会产生两个锚固力,且进一步的该两个锚固力是各自独立工作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不影响的,其中一个锚固力的失效并不影响另外一个锚固力的正常工作,因此,本申请中这种双锚固模式意味着一旦其中一个锚固力失效,还有剩余的另外一个锚固力能够继续发挥锚固作用,继续将锚栓锚固在锚固孔中,形成了双保险的双锚固,类似于把全部所有的鸡蛋放在了两个篮子里,一旦其中一个篮子掉在地上把鸡蛋摔碎了,还能有另外一个篮子内的鸡蛋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因此,本申请中的锚栓具有更高的防松脱的安全系数。
综上1)-6),本申请提高了膨胀螺栓的锚固强度、载重能力、安全系数、使用寿命、耐久性、耐候性、使用稳定性等性能,防止了膨胀螺栓因为受到外力、振动、疲劳等原因造成的松脱与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中的步骤5)完成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中为膨胀螺栓的竖直轴向截面);
图2为图1中的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中的步骤6)完成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中为膨胀螺栓的竖直轴向截面);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中的步骤6)完成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中为膨胀螺栓的竖直轴向截面);
图4为图3中的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中为膨胀螺栓的竖直轴向截面,图4为当密封圈挤压锚固孔中的胶粘剂以使得胶粘剂挤满所述锚固孔中的密闭空腔之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为了看图清楚且防止出现歧义,图4中的压缩弹簧没有被剖切);
图中:1墙体,101锚固孔,1011锚固孔中的且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后空出的空腔;
2螺杆,201外侧外螺纹部,202中间光杆部,203内侧外螺纹部,2031凹槽,204圆台形挤压部,2041圆台形挤压部中的通孔;
301外侧套管,302内侧套管,3021膨胀管段;
4螺母,5胶粘剂,6密封圈,7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轴向”、“径向”、“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高”、“低”、“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实际使用中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水平向”、“竖直向”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实际使用中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位于锚固孔内的方向为“内”,位于锚固孔之外的方向为“外”;上述方向的定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4,图中:墙体1,锚固孔101,锚固孔中的且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后空出的空腔1011;螺杆2,外侧外螺纹部201,中间光杆部202,内侧外螺纹部203,凹槽2031,圆台形挤压部204,圆台形挤压部204中的通孔2041;外侧套管301,内侧套管302,膨胀管段3021;螺母4,胶粘剂5,密封圈6,压缩弹簧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钻孔:用电钻在建筑墙体的竖向墙面上钻制锚固孔101;
2)清孔:将锚固孔内的碎颗粒、尘土以及浮灰等清除,保持锚固孔内清洁;
3)组装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包括螺杆2、外侧套管301、内侧套管302和螺母4;
所述内侧套管302包括用于被挤压膨胀的膨胀管段3021,所述膨胀管段3021为自所述内侧套管302的内端面开始且向锚固孔外方向延伸,所述膨胀管段3021的管壁被分割成多个圆弧板,相邻两个圆弧板之间留有用于方便膨胀的缝隙;
所述螺杆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杆2的内端部呈圆台形以构成圆台形挤压部204,所述螺杆2的圆台形挤压部204的外径按照从锚固孔外到锚固孔内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圆台形挤压部204用于插入所述膨胀管段3021中以将所述膨胀管段3021挤压膨胀;
所述螺杆2插入所述外侧套管301中,且所述螺杆2插入所述内侧套管302中,所述外侧套管301套设在所述螺杆2上,且所述内侧套管302套设在所述螺杆2上,所述螺母4通过螺纹连接套设在所述螺杆2的外螺纹上;
在所述螺杆2上,所述螺母4、所述外侧套管301、所述内侧套管302按照从锚固孔外到锚固孔内的方向依次排列;
4)将组装在一起的螺杆2、外侧套管301以及所述内侧套管302插入所述锚固孔101中,外侧套管301以及所述内侧套管302位于所述锚固孔101中,所述螺杆2的内端与所述锚固孔101的孔底面接触(所述锚固孔101的孔底面为锚固孔中的最内侧的孔底的竖向的内壁面);
5)将所述螺母4顶在墙面上且同时旋转螺母4使得所述螺杆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推动所述内侧套管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所述内侧套管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推动所述外侧套管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外侧套管的外端顶到所述螺母;
然后继续旋转所述螺母使得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圆台形挤压部挤入所述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中;
当将锚固孔101、内侧套管302的膨胀管段3021以及圆台形挤压部204三者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后停止旋转所述螺母4;
6)将所述螺母4从所述螺杆2上拆卸下来以用于使得所述锚固孔101的孔口露出,然后将所述外侧套管301从所述锚固孔101中取出;
7)将胶粘剂5注入清理干净后的锚固孔101中;
8)液态或膏状的胶粘剂5变成为固态的管状胶粘剂层:锚固孔101中的胶粘剂5发生固化反应,锚固孔101中的胶粘剂5固化完成后变成为管状胶粘剂层,所述管状胶粘剂层与所述螺杆2胶粘连接,所述管状胶粘剂层与所述锚固孔101的内壁面胶粘连接,所述管状胶粘剂层将所述螺杆2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胶粘连接在一起;至此完成膨胀螺栓的安装。
目前,在建筑装修与建筑安装中,化学锚栓是以特制的化学胶粘剂(锚固胶),将螺杆或内螺纹管等胶结固定于混凝土基材钻孔中,通过胶粘剂5与螺杆2以及胶粘剂5与混凝土孔壁之间的粘结与锁键作用,以实现对螺杆2或内螺纹管等锚固的一种组件。化学锚栓具有以下优点:锚固力强,形同预埋,无膨胀应力,对混凝土不产生挤压应力,粘接充分。此处的胶粘剂5可以是注射式植筋胶、桶装式植筋胶或者以玻璃瓶为包装的胶管或药剂管,胶管或药剂管中含有树脂、固化剂和石英颗粒。上述胶粘剂5固化后形成管状胶粘剂层。
本申请中,所述外侧套管301的长度为所述锚固孔101的长度的1/3~3/4,所述内侧套管302的长度为所述锚固孔101的长度的1/4~1/3;所述膨胀管段3021的长度为所述内侧套管302的长度的1/4~3/4;所述管状胶粘剂层的长度为所述锚固孔101的长度的1/3~3/4;在满足内侧套管302及膨胀管段3021有足够的长度实现膨胀挤压固定的前提下,外侧套管301的长度越长越好,内侧套管302的长度越短越好,以尽可能提高管状胶粘剂层的长度,管状胶粘剂层的长度越长使得管状胶粘剂层的胶粘连接锚固力越大。
本申请中,步骤8)中液态或膏状的胶粘剂5变成为固态的管状胶粘剂层,由于固化完成后变成的管状胶粘剂层的外形呈空心管状,故命名为管状胶粘剂层。
本申请取得了以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
1)现有技术中,在上述现有的膨胀螺栓的安装过程中,当将锚固孔、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三者挤压固定在一起后,套管的外端顶着螺母,套管的内端与锚固孔以及圆台形挤压部三者挤压固定在一起,即套管占据了螺杆与锚固孔的内壁面之间的绝大部分的间隙,即锚固孔中的除了螺杆以外的剩余空腔基本上都被套管给占据了,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锚固孔中已经没有足够大的空腔来注入足量的胶粘剂了,假如向现有技术中的锚固孔中注入胶粘剂会造成后期固化形成的胶粘剂层的壁厚过小,壁厚过小的胶粘剂层基本上无法发挥胶粘连接锚固作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膨胀螺栓在安装过程中是没有足够大的空腔的进而导致无法注入足量的胶粘剂以及无法形成足够壁厚的胶粘剂层,造成了在现有技术中的膨胀螺栓中无法增加胶粘剂的胶粘锚固作用;
为此,本申请设计膨胀螺栓包括外侧套管301与内侧套管302,在膨胀螺栓的安装过程中,所述螺杆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推动所述内侧套管30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所述内侧套管30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推动所述外侧套管301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直至外侧套管301的外端(外端管口)顶到了螺母,然后继续旋转螺母使得所述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逐渐挤入所述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中,当锚固孔101、内侧套管302的膨胀管段3021以及圆台形挤压部204三者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后停止旋转螺母;
当锚固孔101、内侧套管302的膨胀管段3021以及圆台形挤压部204三者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后,外侧套管301就失去作用了,此时完全可以将所述外侧套管301从所述锚固孔101中取出且不影响内侧套管302的膨胀管段3021的膨胀挤压固定;
当将所述外侧套管301从所述锚固孔101中取出后,锚固孔101中就变得很空旷了,可以注胶的空间显著地变大了,锚固孔101中产生了足够的空腔以可以注入足够的胶粘剂5,使得本申请中固化后形成的管状胶粘剂层的壁厚显著地变厚了,使得本申请中该管状胶粘剂层的壁厚是足够大的,使得本申请中的管状胶粘剂层足以发挥充分的胶粘连接锚固作用以及产生充分的胶粘连接锚固力,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膨胀螺栓的套管占据了锚固孔101中的绝大部分空腔导致管状胶粘剂层的壁厚过小进而无法发挥胶粘连接锚固作用的问题,从而本申请形成了内侧套管302的膨胀管段3021的膨胀挤压锚固与管状胶粘剂层的胶粘锚固这样内外两个锚固。
2)本申请中设置了膨胀管段3021的膨胀挤压锚固与管状胶粘剂层的胶粘锚固这样内外两个锚固,膨胀管段3021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以及螺杆2之间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管状胶粘剂层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以及螺杆2之间存在胶粘连接锚固力,该胶粘连接锚固力位于外侧偏向靠近锚固孔101的孔口的位置且膨胀挤压锚固力位于内侧偏向靠近锚固孔101的孔底的位置,该膨胀挤压锚固力与胶粘连接锚固力之间存在间距,综上即本申请中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与胶粘连接锚固力这样总共两个锚固力,本申请中上述的两个锚固力的加和显而易见地大于现有技术中的膨胀螺栓的所仅有的唯一一个膨胀挤压锚固力,如此显著地提高了本申请中锚栓的锚固力,从而提高了本申请中的锚栓的锚固强度,防止了膨胀螺栓整体从锚固孔101中松脱,防止了螺杆2因为受到外力、振动、疲劳等原因容易从套管中松脱。
3)本申请中设置了膨胀管段3021的膨胀挤压锚固与管状胶粘剂层的胶粘锚固这样内外两个锚固,膨胀管段3021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以及螺杆2之间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管状胶粘剂层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以及螺杆2之间存在胶粘连接锚固力,该胶粘连接锚固力位于外侧偏向靠近锚固孔101的孔口的位置且膨胀挤压锚固力位于内侧偏向靠近锚固孔101的孔底的位置,该膨胀挤压锚固力与胶粘连接锚固力之间存在间距,综上即本申请中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与胶粘连接锚固力这样两种种类不同的锚固力,膨胀挤压锚固力与胶粘连接锚固力这样两种种类不同的锚固力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与互相促进最终取得了1+1>2的技术效果,即本申请中的锚栓的锚固模式是一种混合锚固模式,即本申请中的锚栓体现了锚固力的多样化发展相结合的思想,因此本申请中锚栓兼具有膨胀螺栓的优点与化学锚栓的优点,且本申请中的锚栓克服了膨胀螺栓的缺点与化学锚栓的缺点,本申请中的锚栓实现了膨胀螺栓与化学锚栓的兼容并包与博采众长,从而提高了本申请中锚栓的锚固强度、载重能力、安全系数、使用寿命、耐久性、耐候性、使用稳定性等性能,类似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是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混合,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兼具有燃油汽车的优点与电动汽车的优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克服了燃油汽车的缺点与电动汽车的缺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更省油、更环保、更易操控、排放更低等等。
4)现有技术中,膨胀螺栓的剩余的大部分长度都被浪费了及没有被充分合理地利用,锚固孔101中的大部分空腔也被浪费了及没有被充分合理地利用;而本申请中,将所述外侧套管301从所述锚固孔101中取出然后将胶粘剂5注入清理干净后的锚固孔101中,锚固孔101中的胶粘剂5固化变成管状胶粘剂层,使得螺杆2的墙内段的大部分长度与管状胶粘剂层胶粘连接在一起,使得锚固孔101中的剩余空腔被管状胶粘剂层充满,从而管状胶粘剂层使得膨胀螺栓的剩余的大部分长度都被充分合理地利用了且没有被浪费了,且管状胶粘剂层使得锚固孔101中的剩余空腔也都被充分合理地利用了且没有被浪费了。
5)本申请中设置了膨胀管段3021的膨胀挤压锚固与管状胶粘剂层的胶粘锚固这样内外两个锚固,膨胀管段3021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以及螺杆2之间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管状胶粘剂层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以及螺杆2之间存在胶粘连接锚固力,该胶粘连接锚固力位于外侧偏向靠近锚固孔101的孔口的位置且膨胀挤压锚固力位于内侧偏向靠近锚固孔101的孔底的位置,如此在螺杆2的墙内段的全部长度方向上存在两个部位的锚固力,且该两个部位的锚固力分列螺杆2的墙内段的长度方向两端,使得螺杆2的墙内段的长度方向两端同时均匀受力,在螺杆2的墙内段的长度方向上受力均匀与均衡,不再是头重脚轻的受力模式,类似于一头一个桥墩支撑着整节箱梁,从而提高了膨胀螺栓的墙内段所受到的锚固力在膨胀螺栓的墙内段的全部长度上的分布均匀性,提高了锚栓的锚固强度,防止了锚栓及其螺杆2发生松脱。
6)本申请中设置了膨胀管段3021的膨胀挤压锚固与管状胶粘剂层的胶粘锚固这样内外两个锚固,膨胀管段3021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以及螺杆2之间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管状胶粘剂层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以及螺杆2之间存在胶粘连接锚固力,总共会产生两个锚固力,且进一步的该两个锚固力是各自独立工作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不影响的,其中一个锚固力的失效并不影响另外一个锚固力的正常工作,因此,本申请中这种双锚固模式意味着一旦其中一个锚固力失效,还有剩余的另外一个锚固力能够继续发挥锚固作用,继续将锚栓锚固在锚固孔101中,形成了双保险的双锚固,类似于把全部所有的鸡蛋放在了两个篮子里,一旦其中一个篮子掉在地上把鸡蛋摔碎了,还能有另外一个篮子内的鸡蛋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因此,本申请中的锚栓具有更高的防松脱的安全系数。
综上1)-6),本申请提高了膨胀螺栓的锚固强度、载重能力、安全系数、使用寿命、耐久性、耐候性、使用稳定性等性能,防止了膨胀螺栓因为受到外力、振动、疲劳等原因造成的松脱与失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锚固孔101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
本申请中,是先安装膨胀螺栓而后注入胶粘剂5,当将所述外侧套管301从所述锚固孔101中取出后锚固孔101中还留有螺杆2的墙内段以及内侧套管302,由于螺杆2的墙内段以及内侧套管302会阻挡胶粘剂5的流动,因此,导致此时注入到锚固孔101中的胶粘剂5可能会在锚固孔101中的空腔中分布不均匀,进而造成了管状胶粘剂层的锚固强度与锚固效果是比较低的;
为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所述螺杆2按照从锚固孔外到锚固孔内的方向依次分为外侧外螺纹部201、中间光杆部202、内侧外螺纹部203、圆台形挤压部204;
步骤7)与步骤8)之间还包括:将密封圈6套设在所述螺杆2的中间光杆部202上,且将所述密封圈6放入所述锚固孔101中,所述密封圈6的外径表面与所述锚固孔101的内壁面密封接触,所述密封圈6的内径表面与所述中间光杆部202的外径表面密封接触,以使得所述锚固孔101中的位于密封圈6内侧的空腔形成密闭空腔;
然后将压缩弹簧7套设在所述螺杆2上,然后将螺母4通过螺纹连接套设在所述螺杆2的外侧外螺纹部上,所述压缩弹簧7位于所述螺母4与所述密封圈6之间,然后旋转所述螺母4使得所述螺母4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所述螺母4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使得所述螺母4与密封圈6夹住所述压缩弹簧7,所述螺母4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将所述压缩弹簧7压缩变形,被压缩变形后的压缩弹簧7推动所述密封圈6在所述中间光杆部202上向锚固孔内方向滑动,向锚固孔内方向滑动的密封圈6推动所述胶粘剂5使得所述胶粘剂5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向锚固孔内方向滑动的密封圈6挤压锚固孔101中的胶粘剂5以用于使得胶粘剂5挤满所述锚固孔101中的密闭空腔;
本实施例中,当步骤8)完成以后(被密封圈6挤压的胶粘剂5固化完成变成管状胶粘剂层之后),需要先将压缩弹簧7与螺母4从螺杆2上拆卸下来,但是将密封圈6继续保留在锚固孔101中与管状胶粘剂层粘接在一起,然后才能将管道、支架、吊架、托架或设备等悬挂物安装在螺杆2的墙外段上;
此处,密封圈6发挥密封作用,使得所述锚固孔101中的位于密封圈6内侧的空腔形成密闭空腔,所述密封圈6推动所述胶粘剂5使得所述胶粘剂5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最终所述密封圈6将所述胶粘剂5挤压聚集在所述锚固孔101中的密闭空腔中,防止了胶粘剂5流到锚固孔外;
此处,利用被压缩后的压缩弹簧7的恢复力推动所述密封圈6挤压锚固孔101中的胶粘剂5使得胶粘剂5挤满所述锚固孔101中的密闭空腔,此处使得胶粘剂5充满锚固孔101中的密闭空腔,使得胶粘剂5充满水平向的密闭空腔的整个径向截面,胶粘剂5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之间是没有空隙的,从而使得管状胶粘剂层的全部外表面(没有遗漏)均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胶粘连接(全覆盖胶粘连接),显著地提高了所述管状胶粘剂层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之间的胶粘连接强度,胶粘剂5与螺杆2的外表面之间是没有空隙的,从而使得管状胶粘剂层的全部内表面(没有遗漏)均与螺杆2的外表面胶粘连接(全覆盖胶粘连接),显著地提高了所述管状胶粘剂层与所述螺杆2的外表面之间的胶粘连接强度;
此处,利用被压缩后的压缩弹簧7的恢复力推动所述密封圈6挤压锚固孔101中的胶粘剂5使得胶粘剂5挤满所述锚固孔101中的密闭空腔,还使得密闭空腔中的胶粘剂5是被挤压的,胶粘剂5带有压力,胶粘剂5是挤压充满整个锚固孔101中的密闭空腔,胶粘剂5是在被挤压状态下发生固化的,且压缩弹簧7的被压缩变形量越大使得密闭空腔中的胶粘剂5的压力越大,密闭空腔中的胶粘剂5的压力越大导致管状胶粘剂层的管壁的密实度越大,从而提高了胶粘剂5的密实性,进而提高了管状胶粘剂层的管壁的密实度,进而提高了锚栓及其管状胶粘剂层的载重能力、锚固强度、安全系数、使用寿命、耐久性、耐候性、使用稳定性等性能。
本申请中,优选的,螺杆2按照长度分为几段,螺杆2按照从锚固孔外到锚固孔内的方向依次分为外侧外螺纹部201、中间光杆部202、内侧外螺纹部203、圆台形挤压部204。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所述密封圈6的外表面上涂覆有润滑脂或润滑油,以用于减少密封圈6在所述中间光杆部202上轴向滑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6的外表面上涂覆有润滑脂或润滑油,此处润滑脂或润滑油主要起润滑与密封作用,方便密封圈6的顺利滑动,由于所述锚固孔101的内壁面比较粗糙,润滑脂或润滑油减小了密封圈6的外径表面与所述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之间的摩擦,以利于所述密封圈6的外径表面密封紧贴着所述锚固孔101的内壁面向锚固孔内方向滑动(边密封接触边滑动),且减小了所述密封圈6的内径表面与所述中间光杆部202的外径表面之间的摩擦,以利于所述密封圈6在所述中间光杆部202上向锚固孔内方向密封接触滑动(边密封接触边滑动)。
现有技术中,安装开始时将组装在一起的螺杆2、外侧套管301以及所述内侧套管302插入所述锚固孔101中,所述螺杆2的内端与所述锚固孔101的孔底面接触,此时螺杆2的内端与所述锚固孔101的孔底之间是紧密接触无间隙的;后来旋转螺母4使得所述螺杆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直至锚固孔101、内侧套管302的膨胀管段3021以及圆台形挤压部204三者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此时由于螺杆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使得螺杆2的内端与所述锚固孔101的孔底之间出现了一个新的空腔1011;由于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的锚固孔101、内侧套管302的膨胀管段3021以及圆台形挤压部204基本上把锚固孔101给封堵住了,因此胶粘剂5基本上不可能流入上述的后期新出现的所述螺杆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后空出的空腔1011中,造成该后期新出现的空腔1011被浪费了以及没有被合理地利用;
为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所述内侧外螺纹部20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2031,所述圆台形挤压部204中设置有通孔2041,所述内侧外螺纹部203上的凹槽2031的内端开口与所述圆台形挤压部204中的通孔2041的外端孔口连通以构成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用于胶粘剂5从进液通道中流入所述锚固孔101中的且所述螺杆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后空出的空腔1011中;
此处,上述凹槽2031是沿所述螺杆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2031,所述圆台形挤压部204中的通孔2041的内径为1mm-3mm,由于该通孔2041的内径较小,导致该通孔2041基本上不会降低圆台形挤压部204的强度等性能,因此该通孔2041不会影响所述圆台形挤压部204插入所述膨胀管段3021中以将所述膨胀管段3021挤压膨胀;
此处,当利用被压缩后的压缩弹簧7的恢复力推动所述密封圈6挤压锚固孔101中的胶粘剂5,密封圈6的推力会推动胶粘剂5从上述进液通道中流过并最终流入所述锚固孔101中的且所述螺杆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后空出的空腔1011;
如此设计,一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锚固孔101中的空腔,可以向锚固孔101中注入更多的胶粘剂5,使得锚固孔101中的所有空腔都充满了胶粘剂5,不留死角,胶粘剂5越多导致胶粘剂层与螺杆2以及内侧套管302的胶粘连接锚固力更大且锚固强度更大,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本申请中的锚固强度;二是再一次改变了螺杆2的受力模式,上述中是膨胀管段3021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以及螺杆2之间存在膨胀挤压锚固力,管状胶粘剂层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以及螺杆2之间存在胶粘连接锚固力,该胶粘连接锚固力位于外侧偏向靠近锚固孔101的孔口的位置且膨胀挤压锚固力位于内侧偏向靠近锚固孔101的孔底的位置,此处后期空腔1011中的胶粘剂5固化后变成胶粘剂层,该胶粘剂层胶粘连接包裹着圆台形挤压部204的露在内侧套管302之外的部分,即此处又在螺杆2的内端产生第三个锚固力(第二个胶粘连接锚固力),第一个胶粘连接锚固力、膨胀挤压锚固力、第二个胶粘连接锚固力按照从外到内的方向在螺杆2的墙内段上依次排列,两个胶粘连接锚固力分别位于螺杆2的墙内段的内外两侧,一个膨胀挤压锚固力在中间,如此既提高了螺杆2的墙内段所受到的锚固力的总和,又提高了螺杆2的墙内段所受到的锚固力在螺杆2的墙内段的全部长度上分布的均匀性,一举多得。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所述螺杆2的外表面上的外螺纹为右旋螺纹,且所述螺母4的内螺纹为右旋螺纹,所述螺杆2与所述螺母4螺纹连接构成螺纹传动副(也称作丝杠副,用于将所述螺母4的旋转运动转化成螺杆2的直线移动),以用于将所述螺母顶在墙面上且顺时针旋转所述螺母4使得所述螺杆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圆台形挤压部204挤入所述膨胀管段3021中。
目前,现有技术中当化学锚栓安装在建筑墙体的墙面上时,由于墙面是竖向墙面,且由于墙体1上的锚固孔101通常是水平向盲孔,此时存在以下问题:1)当把胶粘剂5注入锚固孔内以后,由于胶粘剂5是液态或者膏状的,因此胶粘剂5在水平向的锚固孔101中会凭借自身的重力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导致胶粘剂5集聚在水平向的锚固孔101中的低处,导致胶粘剂5与水平向的锚固孔101的顶孔壁面之间存在间距不接触,导致胶粘剂5不能充满水平向的锚固孔101的整个径向截面;
当将螺杆2插入锚固孔101中,由于螺杆2具有自重,螺杆2会凭借自身重力向下方移动,最终螺杆2会放置在水平向的锚固孔101的下侧孔壁面上,螺杆2远离水平向的锚固孔101的顶孔壁面,即通常情况下螺杆2的轴线位于锚固孔101的轴线的下方,因此,螺杆2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大小在径向上是有大有小不均匀的,且螺杆2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大小在轴向上也是有大有小不均匀的;
综上以上两点使得实质上发挥锚固作用的管状胶粘剂层的壁厚在径向上是有大有小不均匀的,且管状胶粘剂层的壁厚在轴向上也是有大有小不均匀的,如此壁厚不均匀会严重削弱化学锚栓的载重能力、锚固强度、安全系数、使用寿命、耐久性、耐候性、使用稳定性等性能,造成化学锚栓因为受到外力、振动、疲劳等原因造成的松脱与失效;
因此,如何使得管状胶粘剂层的壁厚在径向上以及轴向上都是均匀的,提高化学锚栓的载重能力、锚固强度、安全系数、使用寿命、耐久性、耐候性、使用稳定性等性能,防止化学锚栓因为受到外力、振动、疲劳等原因造成的松脱与失效,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步骤5)中,当锚固孔101、内侧套管302的膨胀管段3021以及圆台形挤压部204三者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后,所述圆台形挤压部204的轴线与所述锚固孔101的轴线重合,所述密封圈6的轴线与所述锚固孔101的轴线重合;
此处,利用圆台形挤压部204的轴线与锚固孔101的轴线重合,利用密封圈6的轴线与锚固孔101的轴线重合,利用圆台形挤压部204在螺杆2的最内段处且偏向靠近锚固孔101的孔底,利用密封圈6套设在螺杆2的中间光杆部202上且靠近锚固孔101的孔口,从而使得螺杆2的轴线与锚固孔101的轴线重合,使得螺杆2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大小在径向上以及在轴向上都是大小相等均匀的;
再者,利用被压缩后的压缩弹簧7的恢复力推动所述密封圈6挤压锚固孔101中的胶粘剂5使得胶粘剂5挤满所述锚固孔101中的空腔,此处使得胶粘剂5充满整个锚固孔101中的密闭空腔,使得胶粘剂5充满水平向的锚固孔101的整个径向截面,胶粘剂5与锚固孔101的内壁面之间是没有空隙的,使得胶粘剂5在水平向的锚固孔101中不再凭借自身的重力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从而使得管状胶粘剂层的壁厚在径向上以及轴向上都是均匀的;
综上,本申请使得管状胶粘剂层的壁厚在径向上以及轴向上都是均匀的,从而提高了化学锚栓的载重能力、锚固强度、安全系数、使用寿命、耐久性、耐候性、使用稳定性等性能,防止了化学锚栓因为受到外力、振动、疲劳等原因造成的松脱与失效。
上述已经提及,在膨胀螺栓的安装过程中,所述螺杆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推动所述内侧套管30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所述内侧套管302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推动所述外侧套管301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如果此时内侧套管302的外端管口与外侧套管301的内端管口不能相互正对而是相互错开较大距离、或者内侧套管302的外端管口插入外侧套管301的内端管口中、或者外侧套管301的内端管口插入内侧套管302的外端管口中,以上三种情况都会导致内侧套管302不能充分地发出推动力以及外侧套管301不能充分地接受推动力,导致所述内侧套管302不能顺利地推动所述外侧套管301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
为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所述螺母4的外径大于所述外侧套管301的外径;所述外侧套管301的外径等于所述内侧套管302的外径,且所述外侧套管301的内径等于所述内侧套管302的内径;
本实施例如此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内侧套管302的外端管口与外侧套管301的内端管口能基本上相互正对,防止了内侧套管302的外端管口插入外侧套管301的内端管口中,也防止了外侧套管301的内端管口插入内侧套管302的外端管口中,使得内侧套管302发出的推动力中的绝大部分或者全部能够施加给外侧套管301,使得所述内侧套管302能够顺利地推动所述外侧套管301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所述密封圈6为O型密封圈或矩型密封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所述螺母4为六角螺母。
本申请中,步骤7)中,在注入胶粘剂5之前,应将胶粘剂5混合均匀;步骤7)中,利用注射器将胶粘剂5注射进入清理干净后的锚固孔101中,本申请中上述注射器包括针筒、针筒内的活塞、针头以及芯杆。
本申请中,密封圈6推动发生的胶粘剂5的移动不是无限制的,当胶粘剂5被挤压聚集在所述锚固孔101中的密闭空腔中且无法被进一步压缩时密封圈6即同时停止移动,但是此时螺母4不会停止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且压缩弹簧7不会停止被压缩,此时螺母4会继续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且压缩弹簧7会继续被压缩;虽然密封圈6停止不动了,螺母4的移动距离由压缩弹簧7产生更大的变形量来吸收;此时压缩弹簧7的被压缩变形量越来越大导致密闭空腔中的胶粘剂5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本申请中,密封圈6的轴向滑动距离是比较小的,密封圈6的轴向滑动距离小于等于1cm,密封圈6的轴向滑动距离满足密封圈6稍微滑动一小段距离即可以停止滑动并将胶粘剂5挤满所述锚固孔101中的密闭空腔,因此最初注入的胶粘剂5的量不能偏少,最初注入的胶粘剂5的量应该是符合设计要求的足量的,当发现胶粘剂5的注入量不足的时候可以补加注入胶粘剂5,且因此中间光杆部202的长度不需要设计的太长,中间光杆部202的长度稍微大于密封圈6的轴向滑动距离的上限即可。
本申请中,钻设锚固孔101的钻头的外径等于外侧套管301的外径以及内侧套管302的外径,因此理论上锚固孔101的内径等于外侧套管301的外径以及内侧套管302的外径;但是,由于实际钻孔的时候,钻头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偏斜,钻头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振动,导致实际上锚固孔101的内径稍微大于外侧套管301的外径以及内侧套管302的外径(如附图中所示),但是也不会大太多,锚固孔101的内径减去外侧套管301的外径为小于等于1mm-2mm。
本申请中,密封圈6是受到挤压力被压缩变形后才产生的密封作用,密封圈6受到挤压力被压缩变形后产生的回弹性使得所述密封圈6的外径表面与所述锚固孔101的内壁面密封接触,且密封圈6受到挤压力被压缩变形后产生的回弹性使得所述密封圈6的内径表面与所述中间光杆部202的外径表面密封接触;
密封圈6受到来自外侧的压缩弹簧7施加的挤压力,且密封圈6受到来自内侧的胶粘剂5的挤压力,且密封圈6受到来自上方的锚固孔101的内壁面施加的挤压力,且密封圈6受到来自下方的螺杆2的中间光杆部202施加的挤压力,即密封圈6受到外侧、内侧、上方以及下方总共四个方向的挤压力,由于外侧的挤压力与内侧的挤压力相互对称平衡,且上方的挤压力与下方的挤压力相互对称平衡,因此密封圈6受到的挤压力是均衡的,在密封圈6的横截面上密封圈6受到的挤压力是分布均匀的,外侧、内侧、上方以及下方总共四个方向的挤压力从四个方向对密封圈6进行支撑,因此本申请中的密封圈6在所述中间光杆部202上轴向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偏斜、错位等,从而防止了密封圈6因为偏斜、错位等现象造成的密封失效、漏液等事故;
本申请中,密封圈6的密封压力是有上限的,当被挤压后的胶粘剂5的压力大于密封圈6的上限密封压力时密封圈6就会发生泄漏;当密封圈6发生泄漏或者需要进一步提高被挤压后的胶粘剂5的压力时,需要使用密封性能更好、上限密封压力更大、横截面更先进的密封圈6。
本申请中,所述圆台形挤压部204并不一定是全部都挤入所述膨胀管段3021中才实现上述的膨胀挤压固定,由于圆台形挤压部204的侧面是个锥面,导致也可能是所述圆台形挤压部204中的一部分挤入所述膨胀管段3021中就实现了膨胀挤压固定,总之是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赘述。
本申请中,当锚固孔101中的胶粘剂5固化完成变成管状胶粘剂层之后,需要先将螺杆2的墙外段上的螺母4、压缩弹簧7等等零件拆卸下来,保持螺杆2的墙外段上无其他零件,然后将悬挂物套设在所述螺杆2的露出在墙体1之外的墙外段上,然后将所述螺母4通过螺纹连接套设在所述螺杆2的墙外段上,利用所述螺母4将悬挂物紧固在所述螺杆2的墙外段上,至此完成管道、支架、吊架、托架或设备等悬挂物的安装。
本申请中,因为在现有技术中的膨胀螺栓的安装过程中,也是先旋转螺母实现膨胀挤压固定,当膨胀挤压固定后要拆卸掉螺母,然后把悬挂物套设在螺杆的墙外段上,然后再把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套设在螺杆的墙外段上,利用螺母将悬挂物紧固在螺杆的墙外段上,可见在现有技术中当锚固孔、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三者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后拆掉螺母,被膨胀挤压固定的套管并不会从锚固孔中松脱,锚固孔、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三者依旧继续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因此步骤6)中,将所述螺母从所述螺杆上拆卸下来以用于使得所述锚固孔的孔口露出,此时将螺母从螺杆上拆卸下来并不会使得锚固孔、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三者不再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也不会使得内侧套管不再被膨胀挤压固定,锚固孔、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三者依旧继续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
本申请中,胶粘剂5的种类和型号均为现有技术,本申请对胶粘剂5的种类和型号不作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胶粘剂5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步骤8)为液态或膏状的胶粘剂5变成为固态的管状胶粘剂层的过程,液态或膏状的胶粘剂5变成为固态的管状胶粘剂层的过程中会发生包括固化反应等在内的化学反应,步骤8)中液态或膏状的胶粘剂5变成为固态的管状胶粘剂层的过程为现有技术,将步骤8)中液态或膏状的胶粘剂5变成为固态的管状胶粘剂层的过程进一步细分出的多个子步骤均为现有技术,步骤8)中液态或膏状的胶粘剂5变成为固态的管状胶粘剂层的过程中发生的包括固化反应等在内的化学反应均为现有技术,本申请对步骤8)中液态或膏状的胶粘剂5变成为固态的管状胶粘剂层的过程不作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轴线是指一个物体或一个三维图形绕着旋转(自转)或者可以假象着旋转(自转)的一根直线;轴向通常是针对圆柱体类物体而言,就是圆柱体旋转中心轴的方向,即与中心轴共同的方向;“径向”垂直于“轴向”,径向即为圆柱体端面圆的半径或直径方向;竖直轴向截面即为竖直+轴向两个方向共同所在且共同确定的截面。
本申请中,步骤1)-步骤8)是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先后进行的,数字小的步骤先进行,数字大的步骤后进行;在同一步骤中,相邻的前后两个“然后”具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写在前面的“然后”先进行,写在后面的“然后”后进行。
本申请中,由于当将锚固孔101、内侧套管302的膨胀管段3021以及圆台形挤压部204三者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后,膨胀变形后的膨胀管段3021的真实外形无法预测,因此本申请中的附图中仅是对膨胀变形后的膨胀管段3021的真实外形进行结构示意说明,膨胀变形后的膨胀管段3021的外形包括但并不限于本申请中的附图中的样子。
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方法和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钻孔:用电钻在建筑墙体的竖向墙面上钻制锚固孔;
2)清孔:将锚固孔内的尘土以及浮灰清除,保持锚固孔内清洁;
3)组装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包括螺杆、外侧套管、内侧套管和螺母;
所述内侧套管包括用于被挤压膨胀的膨胀管段,所述膨胀管段为自所述内侧套管的内端面开始且向锚固孔外方向延伸,所述膨胀管段的管壁被分割成多个圆弧板,相邻两个圆弧板之间留有用于方便膨胀的缝隙;
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杆的内端部呈圆台形构成圆台形挤压部,所述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的外径按照从锚固孔外到锚固孔内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圆台形挤压部用于插入所述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中以将所述膨胀管段挤压膨胀;
所述螺杆插入所述外侧套管中,且所述螺杆插入所述内侧套管中,所述外侧套管套设在所述螺杆上,且所述内侧套管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套设在所述螺杆的外螺纹上;
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所述外侧套管、所述内侧套管按照从锚固孔外到锚固孔内的方向依次排列;
4)将组装在一起的螺杆、外侧套管以及所述内侧套管插入所述锚固孔中,所述螺杆的内端与所述锚固孔的孔底面接触;
5)将所述螺母顶在墙面上且同时旋转螺母使得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推动所述内侧套管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所述内侧套管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推动所述外侧套管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外侧套管的外端顶到所述螺母;
然后继续旋转所述螺母使得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圆台形挤压部挤入所述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中;
当将锚固孔、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螺杆的圆台形挤压部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后停止旋转所述螺母;
6)将所述螺母从所述螺杆上拆卸下来以用于使得所述锚固孔的孔口露出,然后将所述外侧套管从所述锚固孔中取出;
7)将胶粘剂注入所述锚固孔中;
8)锚固孔中的胶粘剂发生固化反应,锚固孔中的胶粘剂固化完成后变成为管状胶粘剂层,所述管状胶粘剂层与所述螺杆胶粘连接,所述管状胶粘剂层与所述锚固孔的内壁面胶粘连接,所述管状胶粘剂层将所述螺杆与锚固孔的内壁面胶粘连接在一起;至此完成膨胀螺栓的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锚固孔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按照从锚固孔外到锚固孔内的方向依次分为外侧外螺纹部、中间光杆部、内侧外螺纹部、圆台形挤压部;
步骤7)与步骤8)之间还包括:将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螺杆的中间光杆部上,且将所述密封圈放入所述锚固孔中,所述密封圈的外径表面与所述锚固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所述密封圈的内径表面与所述中间光杆部的外径表面密封接触,以使得所述锚固孔中的位于密封圈内侧的空腔形成密闭空腔;
然后将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杆上,然后将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套设在所述螺杆的外侧外螺纹部上,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密封圈之间,然后旋转所述螺母使得所述螺母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所述螺母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使得所述螺母与密封圈夹住所述压缩弹簧,所述螺母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将所述压缩弹簧压缩变形,被压缩变形后的压缩弹簧推动所述密封圈在所述中间光杆部上向锚固孔内方向滑动,向锚固孔内方向滑动的密封圈推动所述胶粘剂使得所述胶粘剂向锚固孔内方向移动,向锚固孔内方向滑动的密封圈挤压锚固孔中的胶粘剂以用于使得胶粘剂挤满所述锚固孔中的密闭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外表面上涂覆有润滑脂或润滑油,以用于减少密封圈在所述中间光杆部上轴向滑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外螺纹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圆台形挤压部中设置有通孔,所述内侧外螺纹部上的凹槽的内端开口与所述圆台形挤压部中的通孔的外端孔口连通以构成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用于胶粘剂从进液通道中流入所述锚固孔中的且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后空出的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当锚固孔、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以及圆台形挤压部膨胀挤压固定在一起后,所述圆台形挤压部的轴线与所述锚固孔的轴线重合,所述密封圈的轴线与所述锚固孔的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上的外螺纹为右旋螺纹,且所述螺母的内螺纹为右旋螺纹,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构成螺纹传动副,以用于将所述螺母顶在墙面上且顺时针旋转所述螺母使得所述螺杆向锚固孔外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圆台形挤压部挤入所述内侧套管的膨胀管段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外径大于所述外侧套管的外径;
所述外侧套管的外径等于所述内侧套管的外径,且所述外侧套管的内径等于所述内侧套管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或矩型密封圈。
CN202110468066.3A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 Withdrawn CN1132666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8066.3A CN113266628A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8066.3A CN113266628A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6628A true CN113266628A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29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8066.3A Withdrawn CN113266628A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666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22484A (zh) * 2022-09-30 2022-12-27 杭州鑫固建筑特种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加固的植筋改进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864A (zh) * 1997-07-09 2000-07-19 乌帕特有限公司 膨胀螺栓
AU2002306211A1 (en) * 2002-11-27 2004-06-17 Reginald Claude Wilmott Tubular-Steel-Dowel with Splayed ends
CN202048064U (zh) * 2011-01-14 2011-11-23 邵忠炎 一种锚栓
KR20140021288A (ko) * 2012-08-09 2014-02-20 동아이엔지(주)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용 슬리브 리브 조인트, 이를 구비한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105114431A (zh) * 2015-07-31 2015-12-02 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固定铜箔试验机的紧固螺栓
CN106760034A (zh) * 2016-12-27 2017-05-31 马肃领 保温墙体施工方法
CN207971889U (zh) * 2018-02-27 2018-10-16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顶板膨胀螺栓安装装置
CN110925284A (zh) * 2019-12-13 2020-03-27 广东乐思富科技有限公司 膨胀连接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864A (zh) * 1997-07-09 2000-07-19 乌帕特有限公司 膨胀螺栓
AU2002306211A1 (en) * 2002-11-27 2004-06-17 Reginald Claude Wilmott Tubular-Steel-Dowel with Splayed ends
CN202048064U (zh) * 2011-01-14 2011-11-23 邵忠炎 一种锚栓
KR20140021288A (ko) * 2012-08-09 2014-02-20 동아이엔지(주)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용 슬리브 리브 조인트, 이를 구비한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105114431A (zh) * 2015-07-31 2015-12-02 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固定铜箔试验机的紧固螺栓
CN106760034A (zh) * 2016-12-27 2017-05-31 马肃领 保温墙体施工方法
CN207971889U (zh) * 2018-02-27 2018-10-16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顶板膨胀螺栓安装装置
CN110925284A (zh) * 2019-12-13 2020-03-27 广东乐思富科技有限公司 膨胀连接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22484A (zh) * 2022-09-30 2022-12-27 杭州鑫固建筑特种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加固的植筋改进方法
CN115522484B (zh) * 2022-09-30 2023-08-15 杭州鑫固建筑特种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加固的植筋改进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4767A (zh) 受拉膨胀型中空注浆锚杆结构
CN113266628A (zh) 一种建筑墙体上的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
CN113266629B (zh) 一种建筑墙体上且双锚固的锚栓的安装方法
CN109915186B (zh) 一种新型钻锚注一体化树脂锚杆的安装工艺
CN110499765B (zh) 桩端注浆喷头
CN111042127A (zh) 一种耗能自恢复压力型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CN112431626A (zh) 带液压可伸缩套筒的预应力注浆锚杆、注浆系统及方法
CN111794793A (zh) 一种双重均压快速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CN112855690A (zh) 一种建筑墙体上的化学锚栓的安装方法
CN111733810A (zh) 一种用于锚杆的锥筒承载体及锚杆
CN102121495A (zh) 带有化学剂的机械锚栓
CN215860255U (zh) 一种防溢浆自胀自封套及柔性注浆锚杆
CN212535195U (zh) 一种主动卸载预应力钢管桩
US20200289957A1 (en) Chromatography column with locked packed bed and method of packing that column
CN212835371U (zh) 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地区的组装式弹性阻尼锚具
CN110307233B (zh) 一种预压型双作用化学膨胀螺栓及其安装方法
CN210829331U (zh) 一种隧道或涵洞施工用的预应力锚杆
CN112360530A (zh)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注浆锚杆
JP7178860B2 (ja) コンクリート壁の補強工法
CN112211287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CN211572459U (zh) 一种装修用砂浆填缝枪
CN111733809A (zh) 一种用于锚杆的锥形承载体及锚杆
CN214532062U (zh) 灌浆堵漏钉
CN111411741A (zh) 一种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件出浆孔超前封堵装置
CN209195893U (zh) 一种内迫式膨胀螺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