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3967B - 一种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63967B CN113263967B CN202110678488.3A CN202110678488A CN113263967B CN 113263967 B CN113263967 B CN 113263967B CN 202110678488 A CN202110678488 A CN 202110678488A CN 113263967 B CN113263967 B CN 1132639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g
- processor
- side wing
- frame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5—Head-rests provided with side-res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翼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包括安装架、两个侧翼骨架和用于带动两个侧翼骨架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两个侧翼骨架分别枢接在安装架上,两个侧翼骨架上分别枢接有连接杆;驱动机构连接在安装架上,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连接杆连接;驱动机构带动两个侧翼骨架转动时,两个侧翼骨架的转动方向相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螺杆和两个滑块;螺杆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架上,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螺杆连接;两个滑块可滑动地连接在安装架上,并与螺杆螺纹连接,两根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滑块枢接。该侧翼调节机构通过驱动电机能带动两个侧翼骨架转动,调整侧翼骨架的位置,方便人们使用,提高了人们的乘坐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是人们常用的工具,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为人们提供了生活便利。随着汽车的发展,汽车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提升。
现有的汽车座椅上都设置有用于头部倚靠的头枕,其具有头枕骨架和头枕垫,头枕骨架安装在座椅骨架上,头枕垫安装在头枕骨架上。为了增加头枕的面积,有的头枕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侧翼垫,但现有的侧翼垫不能电动调节角度,不方便乘客使用,降低了乘坐舒适感和操作便利性。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整角度,方便使用和增加乘坐体验的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侧翼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架、两个侧翼骨架和用于带动两个所述侧翼骨架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两个所述侧翼骨架分别枢接在所述安装架上,两个所述侧翼骨架上分别枢接有连接杆;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带动两个所述侧翼骨架转动时,两个所述侧翼骨架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螺杆和两个滑块;所述螺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所述螺杆连接;两个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枢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支架横杆和两根支架竖杆,两根所述支架竖杆间隔设置,所述支架横杆连接在两根所述支架竖杆的端部之间;两根所述支架竖杆之间连接有支架板,所述滑块与所述支架板滑动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支架板转动连接;所述侧翼骨架与所述支架竖杆枢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竖杆上间隔设置有两块连接板,所述侧翼骨架枢接在两块所述连接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锥齿轮和两个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两根所述螺杆,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根所述螺杆连接;两个所述从动锥齿轮分别套在两根所述螺杆上,并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骨架包括至少两种状态,所述安装架或所述侧翼骨架上设置有用于切换所述侧翼骨架状态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与所述驱动电机通信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汽车包括监测器和处理器,处理器根据监测器的监测数据控制上述任一项所述侧翼调节机构活动;具体包括,监测器监测所述侧翼调节机构,并向所述处理器传递所述监测数据;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监测数据,控制所述侧翼调节机构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器获取所述滑块与第一枢接处之间的水平距离;然后所述处理器将所述水平距离结合转角公式计算得出所述侧翼骨架的侧翼转角,以得到所述侧翼骨架的位置,所述转角公式为,θ=2arctan{(2ab-√((2bs)^2+(2ab)^2-(s^2+a^2+b^2-c^2)^2))/(-2bs-s^2-a^2-b^2+c^2)},其中,s为所述滑块与第一枢接处之间的水平距离,a为所述滑块与第一枢接处之间的垂直距离,b为第二枢接处与所述第一枢接处之间的距离,c为所述连接杆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将所述侧翼转角结合角速度公式计算得出所述侧翼骨架的角速度;然后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使所述侧翼骨架的角速度值保持不变;所述角速度公式为ω=dθ/dt,其中t为所述侧翼骨架转动的时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角度调节步骤,传感器检测所述侧翼骨架的支撑力,并将检测的支撑力数据传递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将检测的所述支撑力结合角度调节公式进行计算,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使所述侧翼骨架从第一转角调整到第二转角;所述角度调节公式为,Δθ=(F1-F0)/kd,θ2=θ1+Δθ,其中F1为传感器检测的支撑力数值,F0为预设的支撑力数值,k为所述侧翼骨架的刚度,d为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枢接处之间的距离,θ1为第一转角,θ2为第二转角。
进一步地,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包括日常驾驶控制模式,运动越野驾驶控制模式、接听控制模式、休息模式中的其中一种或至少两种。
进一步地,在所述日常驾驶控制模式中,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侧翼骨架在所述侧翼转角为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60度的范围内调整。
进一步地,在所述运动越野控制模式中,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侧翼骨架在所述侧翼转角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90度的范围内调整。
进一步地,在所述接听控制模式中,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侧翼骨架在所述侧翼转角大于等于55度且小于等于65度的范围内调整。
进一步地,在所述休息控制模式中,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侧翼骨架在所述侧翼转角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的范围内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还包括手动控制模式,按压所述侧翼调节机构的调整机构的触发部,使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侧翼调节机构的驱动电机通过螺杆带动两个滑块滑动,从而能调整侧翼骨架的角度,方便人们使用,使人们能根据需要调整到舒适的位置,提高人们的使用体验。
该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通过处理器能够控制侧翼调节机构调节,提高了乘坐体验,方便乘客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侧翼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侧翼调节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侧翼调节机构的后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和侧翼骨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和齿轮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调整机构和侧翼骨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调整机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处理器、监测器、传感器和驱动电机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传感器、侧翼骨架和连接杆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调整机构和处理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发明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全部或视为对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翼调节机构10,包括安装架1、两个侧翼骨架2和用于带动两个侧翼骨架2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3。
两个侧翼骨架2分别枢接在安装架1上,两个侧翼骨架2上分别枢接有连接杆4。
驱动机构3连接在安装架1上,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与连接杆4连接。
驱动机构3带动两个侧翼骨架2转动时,两个侧翼骨架2的转动方向相反。
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螺杆32和两个滑块33。
螺杆32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架1上,驱动电机31通过齿轮组5与螺杆32连接。
两个滑块33可滑动地连接在安装架1上,并与螺杆32螺纹连接,两根连接杆4分别与两个滑块33枢接。
该侧翼调节机构10安装在汽车座椅(未图示)上。其可以为用于设置在座椅头枕中,用于调整座椅头枕侧翼,也可以用于在座椅靠背中,用于调整靠背侧翼。
侧翼调节机构10包括安装架1、侧翼骨架2和驱动机构3。安装架1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在安装架1上连接有两个侧翼骨架2,两个侧翼骨架2对称设置。
侧翼骨架2用于安装头枕侧翼或者靠背侧翼,侧翼骨架2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架1上。
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螺杆32和两个滑块33。螺杆32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架1上,驱动电机31与螺杆32之间通过齿轮组5连接,如此驱动电机31能够驱动螺杆32转动。两个滑块33可滑动地连接在安装架1上,并分别套在螺杆32上,滑块33与螺杆32螺纹连接,滑块33为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在驱动电机31驱动螺杆32转动时,两个滑块33同时移动,且两个滑块33的移动方向相反。
可选地,螺杆32包括有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方向相反,其中一个滑块33连接在第一螺纹部上,另一个滑块33连接在第二螺纹部上,如此通过一个螺杆32能使两个滑块33的移动方向相反。
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安装架1上设置有滑槽,两个滑块33与滑槽滑动连接,使得滑块33滑动的更平稳。当然也可以通过在安装架1上设置滑轨或滑道实现滑块33与安装架1的滑动连接。
在每个侧翼骨架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滑块33连接的连接杆4,连接杆4的一端枢接在侧翼骨架2上,另一端枢接在滑块33上。在滑块33移动时,滑块33带动连接杆4,使连接杆4推动侧翼骨架2转动。
该侧翼调节机构10在使用时,驱动电机31通过齿轮组5带动螺杆32转动,螺杆32转动后带动两个滑块33滑动,两个滑块33滑动后带动两个侧翼骨架2转动。其中螺杆32转动时,两个滑块33滑动的方向相反,两个侧翼骨架2的转动方向相反。如此,使得两个侧翼骨架2能够展开和收缩,从而能够调整两个侧翼骨架2之间的距离。
以侧翼调节机构10用于座椅头枕为例,当两个侧翼骨架2处于展开时,两个侧翼骨架2远离头部,增大了头部倚靠的面积。当两个侧翼骨架2处于收缩时,缩小了乘客倚靠的面积,两个侧翼骨架2靠近头部,能够夹紧头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翼调节机构10,包括安装架1、两个侧翼骨架2和用于带动两个侧翼骨架2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3。两个侧翼骨架2分别枢接在安装架1上,两个侧翼骨架2上分别枢接有连接杆4。驱动机构3连接在安装架1上,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与连接杆4连接。驱动机构3带动两个侧翼骨架2转动时,两个侧翼骨架2的转动方向相反。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螺杆32和两个滑块33。螺杆32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架1上,两个滑块33可滑动地连接在安装架1上,并与螺杆32螺纹连接,两根连接杆4分别与两个滑块33枢接。驱动电机31通过齿轮组5与螺杆32连接。驱动电机31通过滑块33能够带动侧翼骨架2转动,从而使两个侧翼骨架2展开和收缩,方便乘客调整到最舒适的倚靠位置,提高了乘坐体验。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安装架1包括支架横杆11和两根支架竖杆12,两根支架竖杆12间隔设置,支架横杆11连接在两根支架竖杆12的端部之间。两根支架竖杆12之间连接有支架板13,滑块33与支架板13滑动连接,螺杆32与支架板13转动连接,侧翼骨架2与支架竖杆12枢接。
具体地,安装架1包括支架横杆11、两根支架竖杆12和一块支架板13,两根支架竖杆12间隔设置,支架横杆11连接在两根支架竖杆12之间,支架板13连接在两根支架竖杆12之间,并位于支架横杆11的下方。每根支架竖杆12上连接有一个侧翼骨架2。如此设置的安装架1结构简单,方便生产,且有利于侧翼调节机构10的轻型化设计。
可选地,如图1所示,侧翼骨架2包括两根骨架横梁21和两根骨架竖梁22,两根骨架横梁21和两根骨架竖梁22围成了一个中空的框架。其中,两根骨架横梁21在竖向上间隔设置,两根骨架竖梁22间隔设置在两根骨架横梁21之间。如此设置的侧翼骨架2的结构简单,质量轻,且能安装更厚的侧翼垫。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架竖杆12上间隔设置有两块连接板6,侧翼骨架2枢接在两块连接板6之间。
具体地,两块连接板6在竖向上间隔设置,侧翼骨架2连接在两块连接板6之间,其中骨架横梁21通过转轴与连接板6枢接。如此加强了侧翼骨架2与支架竖杆12的连接,使得侧翼骨架2能更稳定的转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6所示,齿轮组5包括主动锥齿轮51和两个从动锥齿轮52,主动锥齿轮51与驱动电机31的电机轴311连接。驱动机构3包括有两根螺杆32,两个滑块33分别与两根螺杆32连接。两个从动锥齿轮52分别套在两根螺杆32上,并与主动锥齿轮51啮合。
具体地,驱动机构3包括两根螺杆32,两根螺杆32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架板13上,每根螺杆32上连接有一个滑块33。齿轮组5由一个主动锥齿轮51和两个从动锥齿轮52组5成,主动锥齿轮51连接在驱动电机31的电机轴311上,两个从动锥齿轮52分别套在两根螺杆32上,主动锥齿轮51与两个从动锥齿轮52相互垂直,并啮合连接。当主动锥齿轮51转动时,两个从动锥齿轮52的转动方向相反,两根螺杆32的转动方向也相反,此时两根螺杆32的螺纹方向相同。如此设置,通过一个主动锥齿轮51和两个从动锥齿轮52实现控制两根螺杆32同时转动,整个齿轮组5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每个侧翼骨架2都与单独的一根螺杆32连接,如此传动效果更好,更稳定。
可选地,如图6所示,在支架板13上设置有齿轮箱53,齿轮组5位于齿轮箱53内,如此齿轮组5不易损坏。驱动电机31安装在齿轮箱53上,电机轴311伸入道齿轮箱53内与主动锥齿轮51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8所示,侧翼骨架2包括至少两种状态,安装架1或侧翼骨架2上设置有用于切换侧翼骨架2状态的调整机构7,调整机构7与驱动电机31通信连接。
具体地,侧翼调节机构10还包括调整机构7,调整机构7与驱动电机31电连接,通过调整机构7能够控制驱动电机31启停,从而控制侧翼骨架2转动。
该侧翼骨架2具有至少两种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侧翼骨架2的位置不同。通过调整机构7能够使侧翼骨架2进入不同的状态。
如图1-9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汽车包括监测器30和处理器20,处理器20根据监测数据控制上述侧翼调节机构10活动。
具体包括监测器30监测侧翼调节机构10,并向处理器20传递监测数据。
处理器20根据监测数据,控制侧翼调节机构10活动。
汽车(未图示)包括有处理器20、监测器30和上述的侧翼调节机构10。处理器20与监测器30通信连接,处理器20与驱动电机31通信连接。侧翼调节机构10的具体结构和作用请参照前述中相关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处理器20为整个汽车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其能接收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其包括有运算模块201、储存模块202和控制模块203。其中,监测器30与运算模块201通信连接,控制模块203与驱动电机31通信连接。在储存模块202中储存有至少一条指令,当监测器30将获得的信息传递至运算模块201后,运算模块201从储存模块202中提取相应的指令,并进行运算,然后将运算的结果传递至控制模块203,使控制模块203控制驱动电机31转动。如此实现自动化控制侧翼调节机构10,方便乘客使用。
监测器30可以为一种信息传递装置,汽车上摄像头、雷达、角度传感器等获得的信息先传递到监测器30内,然后传递到处理器20中。监测器30也可以为一种信息获取装置,例如测距感应器、雷达感应器等等,其直接获取数据,并传递给处理器2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通信连接可以通过电线、WiFi、红外线等方式实现,只要实现两者之间能互相传递信息即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监测器30先获取滑块33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水平距离。
然后处理器20将水平距离结合转角公式计算得出侧翼骨架2的侧翼转角,以得到侧翼骨架2的位置,转角公式为,θ=2arctan{(2ab-√((2bs)^2+(2ab)^2-(s^2+a^2+b^2-c^2)^2))/(-2bs-s^2-a^2-b^2+c^2)},其中,s为滑块33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水平距离,a为滑块33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垂直距离,b为第二枢接处24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距离,c为连接杆4的长度。
具体地,为了方便说明将滑块33滑动的方向定义为水平方向,侧翼骨架2与安装架1的枢接处为第一枢接处23,侧翼骨架2与连接杆4的枢接处为第二枢接处24,侧翼骨架2在第一枢接处23与水平方向的处于0度至90度范围的夹角为侧翼转角。
监测器30为一种测距感应器,其能测得滑块33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水平距离。
可选地,测距感应器为红外感应器,其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安装在滑块33上,通过接收器接收红外线的时间计算得到距离。当然测距感应器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测得滑块33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水平距离即可。
滑块33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滑块33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最短距离,其为固定值。同样地,第一枢接处23与第二枢接处24之间的距离以及连接杆4的长度都为固定值,其都作为指令信息储存在储存模块202中。
侧翼骨架转角公式也为储存模块202中的一条指令,监测器30将滑块33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水平距离s的数据传递到处理器20的运算模块201中,然后运算模块201根据侧翼骨架转角公式计算出此时侧翼转角,如此能更精确的得到侧翼骨架2的位置。
可选地,监测器30为转轴感应器,其与驱动电机31的电机轴连接,能够测得电机轴的转动圈数r,然后根据距离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水平距离s。距离计算公式为s=LRr,其中L为电机轴单圈行程,R为螺杆和齿轮之间的传动比。监测器30可以将转动圈数r代入距离计算公式,然后将得到的水平距离s的数据传递至处理器20,也可以将转动圈数r的数据传递至处理器20,然后处理器20将转动圈数r代入距离计算公式。
可选地,处理器20具有记忆储存功能,当侧翼骨架2转动到乘客需要的位置时,乘客可以控制处理器20记录当前位置,然后下次乘坐时,乘客可以通过选择,使侧翼骨架2转动到自己记录的位置。具体地,乘客调整侧翼骨架2转动到第一位置,并使处理器20进行记录。此时,处理器20记录下当前的水平距离s。下一次乘客乘坐时,乘客选择第一位置后,处理器20调用第一位置时记录的水平距离s,然后控制驱动电机转动,使侧翼骨架2转动到第一位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处理器20将侧翼转角结合角速度公式计算得出侧翼骨架2的角速度。然后处理器20控制驱动电机31,使侧翼骨架2的角速度值保持不变。角速度公式为ω=dθ/dt,其中t为侧翼骨架2转动的时间。
处理器20能够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1使侧翼骨架2匀速转动。侧翼骨架2的角速度ω=dθ/dt,其中t为侧翼骨架2转动的时间。
具体地,为了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侧翼骨架2转动时为匀速转动,也即是说侧翼骨架2转动的角速度不变。储存模块202中预设有一个固定的预设角速度,在处理器20控制侧翼调节机构10时,运算模块201通过侧翼转角的数据结合角速度公式得出角速度,此时的角速度为瞬时角速度,然后通过瞬时角速度与预设角速度进行对比,接着控制模块203控制驱动电机31转动。如果瞬时角速度与预设角速度不一致时,控制模块203控制驱动电机31进行调整,使得瞬时角速度与预设角速度一致,从而精确控制侧翼骨架2匀速转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还包括角度调节步骤,传感器40检测侧翼骨架2的支撑力,并将检测的支撑力数据传递至处理器20。处理器20将检测的支撑力结合角度调节公式进行计算,并控制驱动电机31转动,使侧翼骨架2从第一转角调整到第二转角,从而使侧翼对乘客头部的支撑力保持在舒适范围。角度调节公式为,Δθ=(F1-F0)/kd,θ2=θ1+Δθ,其中F1为传感器40检测的支撑力数值,F0为预设的支撑力数值,k为侧翼骨架2的刚度,d为传感器40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距离,θ1为第一转角,θ2为第二转角。
汽车还包括用于检测侧翼骨架2的支撑力的传感器40,传感器40连接在侧翼骨架2上,并与处理器20通信连接。处理器20能根据传感器40检测的数值,将侧翼骨架2从第一转角θ1调整到第二转角θ2。θ2=θ1+Δθ,Δθ=(F1-F0)/kd,其中F1为传感器40检测的支撑力数值,F0为预设的支撑力数值,k为侧翼骨架2的刚度,d为传感器40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侧翼骨架2上设置有传感器40,该传感器40为压力传感器,其能测得乘客倚靠在侧翼骨架2上时,对侧翼骨架2的压力,该压力即为侧翼骨架2的支撑力。在储存模块202中储存有预设支撑力数值,该预设支撑力数值为乘客倚靠时侧翼骨架2施加的最佳的支撑力。
可选地,乘客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更改预设支撑力数值。
在汽车转弯时,受离心力的影响,乘客对侧翼骨架2的压力增大,此时处理器20能将侧翼骨架2进行重新调整,使侧翼骨架2对乘客的支撑力调整到最佳值。
在调整时,侧翼骨架2的初始侧翼转角为第一转角θ1,侧翼骨架2的目标侧翼转角为第二转角θ2。传感器40检测的支撑力数值F1为瞬时支撑力,处理器20根据瞬时支撑力结合公式计算得出侧翼骨架2需要转动的角度Δθ,然后驱动电机31控制侧翼骨架2转动,使侧翼骨架2从第一转角θ1转动到第二转角θ2。
可选地,传感器40直接与处理器20通信连接,也即是说,传感器40获得数据后直接传递给处理器20。传感器40也可以通过监测器30间接与处理器20通信连接,也即是说,传感器40与监测器30通信连接,传感器40获得数据后传递至监测器30,再通过监测器30传递数据至处理器20。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包括日常驾驶控制模式、运动越野驾驶控制模式、接听控制模式、休息控制模式中的其中一种或至少两种。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20中设置有驾驶控制模式、运动越野驾驶控制模式、接听控制模式和休息控制模式,处理器20在不同的控制模式下,侧翼骨架2的调整范围不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20可以只设置有其中一种控制模式,或者任意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控制模式,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在日常驾驶控制模式中,处理器20控制侧翼骨架2在侧翼转角为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60度的范围内调整。
汽车包括有日常驾驶模式,在汽车处于日常驾驶模式时,侧翼转角大于45度小于60度。
具体地,汽车具有日常驾驶模式,对应地,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设置有日常驾驶控制模式。日常驾驶控制模式的控制程序储存在处理器20的储存模块中。当汽车处在日常驾驶模式时,处理器20调用储存模块202中的日常驾驶控制模式程序。在日常驾驶控制模式时,侧翼骨架2的侧翼转角的调整范围为45度至60度之间。此时,乘客既有足够的空间倚靠,方便乘客倚靠时活动。
可选地,乘客可以通过按钮选择进入到日常驾驶控制模式。
可选地,处理器20可以通过车况判断,自动进入到日常驾驶控制模式。其中处理器20与汽车的导航系统、摄像系统和行驶系统通信连接。当导航系统判断当前行驶路况为平顺路段,或者摄像系统识别当前路况为平顺路段,或者行驶系统判断当前车速为匀速或中低速行驶,处理器20进入到日常驾驶控制模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在运动越野控制模式中,处理器20控制侧翼骨架2在侧翼转角大于60度且小于90度的范围内调整。
汽车包括有运动越野模式,在汽车处于运动越野模式时,侧翼转角大于60度小于90度。
具体地,汽车具有运动越野模式,对应地,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设置有运动越野控制模式。运动越野控制模式的控制程序储存在处理器20的储存模块中。当汽车处在运动越野模式时,处理器20调用储存模块202中的运动越野控制模式程序。在运动越野控制模式时,侧翼骨架2的侧翼转角的调整范围为60度至90度之间。此时,减少了乘客在两个侧翼骨架2之间活动范围。如此,汽车在高速或者颠簸时,减少了乘客的晃动,使乘客能时刻保证倚靠在侧翼骨架2上,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可选地,乘客可以通过按钮选择进入到运动越野控制模式。
可选地,处理器20可以通过车况判断,自动进入到运动越野控制模式。当导航系统判断前方行驶路况为转弯路段或颠簸路段和摄像系统识别前方路况为转弯路段、颠簸路段或乘客急速转动方向盘,以及行驶系统判断当前为高速行驶或启动了四驱系统,处理器20进入到运动越野控制模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在接听控制模式中,处理器20控制侧翼骨架2在侧翼转角大于55度且小于65度的范围内调整。
汽车包括有接听模式,在汽车处于接听模式时,侧翼转角大于55度小于65度。
具体地,汽车具有接听模式,对应地,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设置有接听控制模式。接听控制模式的控制程序储存在处理器20的储存模块中。当汽车处在接听控制模式时,处理器20调用储存模块202中的接听控制模式程序。侧翼骨架2上设置有听筒和话筒,乘客可以听歌或者接听电话。在接听控制模式时,侧翼骨架2的侧翼转角的调整范围为55度至65度之间。如此设置,方便乘客听到声音和保护听力不受损伤。
可选地,乘客可以通过按钮选择进入到接听控制模式。
可选地,处理器20可以通过车况判断,自动进入到接听控制模式。其中,汽车的娱乐系统和通话系统与处理器20通信连接,当判断需要接听电话,或者在听音乐和看电影时,处理器20进入到接听控制模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在休息控制模式中,处理器20控制侧翼骨架2在侧翼转角大于0度且小于10度的范围内调整。
汽车包括有休息模式,在汽车处于休息模式时,侧翼转角大于0度小于10度。
具体地,汽车具有休息模式,对应地,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设置有休息控制模式。休息控制模式的控制程序储存在处理器20的储存模块中。当汽车处在休息控制模式时,处理器20调用储存模块202中的休息控制模式程序。在休息控制模式时,侧翼骨架2的侧翼转角的调整范围为0度至10度之间。此时两个侧翼骨架2之间的宽度最宽,乘客倚靠的活动范围最大,如此,人们倚靠在侧翼骨架2上休息时最舒适。
可选地,乘客可以通过按钮选择进入到休息控制模式。
可选地,处理器20可以通过车况判断,自动进入到休息控制模式。当摄像系统判断座椅呈平躺状态时,处理器20进入到休息控制模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11所示,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还包括手动控制模式,按压侧翼调节机构10的调整机构7的触发部,使处理器20控制驱动电机31转动。
具体地,该调整机构7为按钮开关,按钮开关的按钮为触发部。调整机构7与处理器20通信连接。
通过长按调整机构7可以自定义自己需要的模式,例如当侧翼骨架2转动到自己需要的角度后,长按调整机构7则可以记录当前侧翼骨架2的位置,使当前侧翼骨架2的位置为第一模式,然后下次可以直接选择第一模式,方便乘客使用。需要说明的是长按调整机构7为按住调整机构7不动,保持5秒或5秒以上。
可选地,乘客可以设置多个自定义模式,以记录不同乘客的需求。
通过短按调整机构7可以依次切换模式,例如当前处理器20处于日常驾驶控制模式,然后短按调整机构7后可以切换为运动越野控制模式。模式的排列顺序为日常驾驶控制模式排第一,运动越野控制模式排第二,接听控制模式排第三,休息控制模式排第四。需要说明的是短按调整机构7为按住调整机构7不动,保持2至3秒。
可选地,在调整机构7上设置有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当按住第一按钮时,处理器20控制侧翼骨架2正向转动,当安装第二按钮时,处理器20控制侧翼骨架2反向转动。如此可以通过调整机构7控制侧翼骨架2的转动方向。
综上,本发明公开了侧翼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侧翼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架、两个侧翼骨架和用于带动两个侧翼骨架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两个侧翼骨架分别枢接在安装架上,两个侧翼骨架上分别枢接有连接杆。驱动机构连接在安装架上,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连接杆连接。驱动机构带动两个侧翼骨架转动时,两个侧翼骨架的转动方向相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螺杆和两个滑块。螺杆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架上,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螺杆连接。两个滑块可滑动地连接在安装架上,并与螺杆螺纹连接,两根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滑块枢接。该侧翼调节机构通过驱动电机能带动两个侧翼骨架转动,调整侧翼骨架的位置,方便人们使用。
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中处理器根据监测器监测的数据控制上述侧翼调节机构活动。监测器监测侧翼调节机构,并向处理器传递监测数据。处理器根据监测数据,控制侧翼调节机构活动。处理器和监测器则能自动控制侧翼调节机构,操作更简单方便。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汽车包括监测器(30)和处理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20)根据监测器(30)的监测数据控制侧翼调节机构(10)活动;具体包括,
监测器(30)监测所述侧翼调节机构(10),并向所述处理器(20)传递所述监测数据;
所述处理器(20)根据所述监测数据,控制所述侧翼调节机构(10)活动;
所述侧翼调节机构(10),包括安装架(1)、两个侧翼骨架(2)和用于带动两个所述侧翼骨架(2)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3);
两个所述侧翼骨架(2)分别枢接在所述安装架(1)上,两个所述侧翼骨架(2)上分别枢接有连接杆(4);
所述驱动机构(3)连接在所述安装架(1)上,所述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4)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3)带动两个所述侧翼骨架(2)转动时,两个所述侧翼骨架(2)的转动方向相反;
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螺杆(32)和两个滑块(33);
所述螺杆(32)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架(1)上,所述驱动电机(31)通过齿轮组(5)与所述螺杆(32)连接;
两个所述滑块(33)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架(1)上,并与所述螺杆(32)螺纹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杆(4)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33)枢接;
所述监测器(30)获取所述滑块(33)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水平距离;
然后所述处理器(20)将所述水平距离结合转角公式计算得出所述侧翼骨架(2)的侧翼转角,以得到所述侧翼骨架(2)的位置,所述转角公式为,θ=2arctan{(2ab-√((2bs)^2+(2ab)^2-(s^2+a^2+b^2-c^2)^2))/(-2bs-s^2-a^2-b^2+c^2)},其中,s为所述滑块(33)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水平距离,a为所述滑块(33)与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垂直距离,b为第二枢接处(24)与所述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距离,c为所述连接杆(4)的长度;
所述侧翼骨架(2)与所述安装架(1)的枢接处为第一枢接处(23),所述侧翼骨架(2)与所述连接杆(4)的枢接处为第二枢接处(24),所述侧翼骨架(2)在所述第一枢接处(23)与水平方向的处于0度至90度范围的夹角为所述侧翼转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20)将所述侧翼转角结合角速度公式计算得出所述侧翼骨架(2)的角速度;
然后所述处理器(20)控制所述驱动电机(31),使所述侧翼骨架(2)的角速度值保持不变;
所述角速度公式为ω=dθ/dt,其中t为所述侧翼骨架(2)转动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角度调节步骤,传感器(40)检测所述侧翼骨架(2)的支撑力,并将检测的支撑力数据传递至所述处理器(20);
所述处理器(20)将检测的所述支撑力结合角度调节公式进行计算,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31)转动,使所述侧翼骨架(2)从第一转角调整到第二转角;
所述角度调节公式为,Δθ=(F1-F0)/kd,θ2=θ1+Δθ,其中F1为传感器(40)检测的支撑力数值,F0为预设的支撑力数值,k为所述侧翼骨架(2)的刚度,d为所述传感器(40)与所述第一枢接处(23)之间的距离,θ1为第一转角,θ2为第二转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包括日常驾驶控制模式、运动越野驾驶控制模式、接听控制模式、休息控制模式中的其中一种或至少两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日常驾驶控制模式中,所述处理器(20)控制所述侧翼骨架(2)在所述侧翼转角为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60度的范围内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动越野控制模式中,所述处理器(20)控制所述侧翼骨架(2)在所述侧翼转角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90度的范围内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听控制模式中,所述处理器(20)控制所述侧翼骨架(2)在所述侧翼转角大于等于55度且小于等于65度的范围内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休息控制模式中,所述处理器(20)控制所述侧翼骨架(2)在所述侧翼转角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的范围内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还包括手动控制模式,
按压所述侧翼调节机构(10)的调整机构(7)的触发部,使所述处理器(20)控制所述驱动电机(31)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78488.3A CN113263967B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一种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78488.3A CN113263967B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一种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63967A CN113263967A (zh) | 2021-08-17 |
CN113263967B true CN113263967B (zh) | 2022-07-08 |
Family
ID=77235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78488.3A Active CN113263967B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一种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639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75386B (zh) * | 2021-11-29 | 2023-04-07 | 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耳片单侧锁止的无极调整机构 |
KR20240059721A (ko) * | 2022-10-26 | 2024-05-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전동식 윙아웃 헤드레스트 |
CN118205460A (zh) * | 2024-02-06 | 2024-06-18 | 浙江雅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成人儿童一体座椅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832304U (zh) * | 2014-03-12 | 2014-09-17 | 上海沿浦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动调节睡眠头枕骨架 |
CN108608913A (zh) * | 2017-01-23 | 2018-10-0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座椅动态调整方法、系统及车辆 |
CN110949223A (zh) * | 2019-12-30 | 2020-04-03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车辆座椅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1873878A (zh) * | 2020-08-12 | 2020-11-03 | 盐城同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护头托的汽车座椅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32185B2 (en) * | 2005-09-15 | 2007-06-19 | Wonderland Nursery Goods Co., Ltd. | Adjustable head rest for child car seat |
US10245976B2 (en) * | 2015-03-27 | 2019-04-02 |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 Controller and interface for vehicle seat |
-
2021
- 2021-06-18 CN CN202110678488.3A patent/CN1132639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832304U (zh) * | 2014-03-12 | 2014-09-17 | 上海沿浦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动调节睡眠头枕骨架 |
CN108608913A (zh) * | 2017-01-23 | 2018-10-0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座椅动态调整方法、系统及车辆 |
CN110949223A (zh) * | 2019-12-30 | 2020-04-03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车辆座椅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1873878A (zh) * | 2020-08-12 | 2020-11-03 | 盐城同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护头托的汽车座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63967A (zh) | 2021-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63967B (zh) | 一种汽车座椅侧翼控制方法 | |
US10343555B2 (en) | Autonomous vehicle seat positioning system | |
CN104494750B (zh) | 一种自平衡双轮车 | |
JPH0518200Y2 (zh) | ||
US7453226B2 (en) | Synchronized rear vision system | |
CN101077696B (zh) | 车辆座椅装置 | |
KR20190066673A (ko) | 차량용 릴렉스 시트 | |
KR101837296B1 (ko) | 전동식 킥보드 | |
CN105947052A (zh) | 一种电动自平衡式双轮车 | |
KR101470213B1 (ko) | 차량의 시트 사이드 볼스터 장치 | |
JPH07149171A (ja) | 乗物用座席の姿勢制御装置 | |
CN104527878B (zh) | 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 | |
JPH0124093B2 (zh) | ||
KR20200066974A (ko) | 차량용 시트의 각도 조절 장치 | |
CN110316078B (zh) | 车辆、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
US20230119709A1 (en) | Control circuit, child safety seat, and seat adjustment method | |
JP2734857B2 (ja) | シ−トのサイドサポ−ト制御装置 | |
JPS6076433A (ja) | 車上装備の姿勢制御装置 | |
JP5288159B2 (ja) | アクチュエータ | |
CN214396522U (zh) | 用于汽车的汽车床及汽车 | |
JPH0655568B2 (ja) | 車両シートのサイドサポー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サイドサポート装置 | |
US20240149680A1 (en) | Content display device for road vehicle and relative road vehicle | |
CN216833313U (zh) | 一种多模态交互的汽车智能座舱设备 | |
JPH0311069Y2 (zh) | ||
EP4364995A1 (en) | Content display device for road vehicle and relative road vehic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