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0476A - 旋转刀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转刀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0476A
CN113260476A CN201980085767.XA CN201980085767A CN113260476A CN 113260476 A CN113260476 A CN 113260476A CN 201980085767 A CN201980085767 A CN 201980085767A CN 113260476 A CN113260476 A CN 113260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angle
rotary cutter
rotation axis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57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60476B (zh
Inventor
小川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60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0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60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04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51/00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51/06Drills with lubricating or cool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50/00Compensating adverse effects during turning, boring or drilling
    • B23B2250/12Cooling and lubr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28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lling Tools (AREA)
  • Milling, Broaching, Filing, Reaming,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未被限定的一个方案的旋转刀具具有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而沿旋转轴延伸的主体。主体具有切削部以及位于主体的内部的流路。切削部具备第一槽以及第一棱线。第一槽从第一切削刃朝向第二端侧而呈螺旋状地延伸。第一棱线是第一槽与相对于第一槽而在旋转方向的后方邻接的外周面的棱线。流路具有从主流路朝向第二端侧延伸的第一副流路。而且,旋转轴与第一副流路所成的第一角度比旋转轴与第一棱线所成的扭转角小。

Description

旋转刀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在2018年12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240811号的优先权,并将该在先申请的公开整体援引于此以供参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刀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9-7833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使冷却剂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流动来提高切屑排出性的旋转刀具。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孔开孔刀具(旋转刀具)中,同后方喷出孔相连的分支流路与旋转轴线所成的角度大于出屑槽的扭转角。因此,在增大扭转角从而增加切削量的情况下,由于冷却剂朝向远离旋转轴线的方向,因此存在难以朝向后端侧排出切屑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的基于未被限定的一个方案的旋转刀具具有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而沿旋转轴延伸的棒形状的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切削部,其位于包含所述第一端的位置;柄部,其位于比所述切削部靠所述第二端侧的位置;以及流路,其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沿所述旋转轴延伸。所述切削部具备:外周面;第一切削刃,其以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第一槽,其从所述第一切削刃朝向所述第二端侧而呈螺旋状地延伸;以及第一棱线,其由所述第一槽与相对于所述第一槽而在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后方邻接的所述外周面形成。所述流路具有:主流路,其从所述第二端侧朝向所述第一端侧延伸;以及第一副流路,其从所述主流路朝向所述第二端侧延伸。所述第一副流路具有在所述第一槽开口的第一开口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副流路所成的第一角度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棱线所成的扭转角小。
本发明中的基于未被限定的一个方案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具备使上述方案的旋转刀具旋转的工序、使旋转的所述旋转刀具与被切削件接触的工序、以及使所述旋转刀具从所述被切削件离开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未被限定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刀具的立体图,且是示出对流路等进行透视的状态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旋转刀具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旋转刀具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旋转刀具的侧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旋转刀具的侧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旋转刀具的侧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旋转刀具的第一端附近的放大图。
图8是图2所示的旋转刀具的第一端附近的放大图。
图9是图3所示的旋转刀具的第一端附近的放大图。
图10是图4所示的旋转刀具的第一端附近的放大图。
图11是图5所示的旋转刀具的第一端附近的放大图。
图12是图6所示的旋转刀具的第一端附近的放大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未被限定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刀具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未被限定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刀具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未被限定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个工序的概要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未被限定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个工序的概要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未被限定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个工序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旋转刀具>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未被限定的多个实施方式的旋转刀具详细地进行说明。具体而言,作为旋转刀具的一例,使用附图对钻头详细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旋转刀具,除了钻头以外,还可以列举出例如立铣刀以及铰刀等。因此,也可以将以下说明的钻头置换为立铣刀等旋转刀具。
另外,在以下参照的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仅简化示出构成实施方式的构件中的主要构件。因此,旋转刀具具能够具备本说明书所参照的各图中未示出的任意的构成构件。另外,各图中的构件的尺寸并不如实地表示实际的构成构件的尺寸及各构件的尺寸比率等。上述情况在后述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中也是同样的。
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旋转刀具1可以是钻头,且可以具有从第一端3a朝向第二端3b而沿旋转轴X延伸的棒形状的主体3。棒形状的主体3在用于制造切削加工物的被切削件的切削加工时,如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那样能够以旋转轴X为中心向箭头Y的方向旋转。
在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可以是主体3的左下侧的端部为第一端3a,右上侧的端部为第二端3b。另外,在图2~图6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可以是主体3的上侧的端部为第一端3a,下侧的端部为第二端3b。一般来说,第一端3a也被称作前端,第二端3b也被称作后端。
需要说明的是,图3~图6是示出使图2所示的旋转刀具沿旋转方向以规定的角度进行了旋转的状态的图。具体而言,图3是示出使图2所示的旋转刀具沿旋转方向旋转了10度的状态的图。图4是示出使图2所示的旋转刀具沿旋转方向旋转了70度的状态的图。图5是示出使图2所示的旋转刀具沿旋转方向旋转了90度的状态的图。图6是示出使图2所示的旋转刀具沿旋转方向旋转了180度的状态的图。
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主体3也可以是圆柱状。圆柱状不仅指严格意义上的圆柱,也包括具有一些凹凸或弯曲等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主体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柱状。
主体3中的外径D例如能够设定为4mm~25mm。另外,在将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的主体3的长度设为L时,L与D的关系例如能够设定为L=4D~15D。
在图1~图6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主体3也可以具有位于包含第一端3a的位置的切削部5、以及位于比切削部5靠第二端3b侧的位置的柄部7。切削部5可以包含与被切削件接触的部位,该部位可以在被切削件的切削加工中起到主要的作用。柄部7可以是由机床中的旋转的主轴等把持的部位,可以是根据主轴的形状设计的部位。作为柄部7的形状,可以列举出例如直柄、长柄、长颈以及锥形柄等。
在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切削部5可以具备外周面11、第一切削刃13、第一槽15以及第一棱线17。
外周面11可以是切削部5中的位于外周的面。在图1~图6中,示出从旋转轴X到外周面11位置的距离为大致恒定的例子。
在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第一切削刃13可以位于从第一端3a朝向外周面11的位置。一般而言,第一切削刃13也被称为前端刃。第一切削刃13可以在切削加工中对切屑生成起到主要的作用。上述情况在后述的第二切削刃37中也是同样的。
在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第一槽15可以从第一切削刃13朝向第二端3b侧呈螺旋状延伸。第一槽15可以是用于将在对被切削件进行切削时由第一切削刃13产生的切屑向第二端3b侧排出的槽。因此,第一槽15也被称为切屑排出槽。上述情况在后述的第二槽39中也是同样的。
在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第一槽15可以以随着从第一切削刃13朝向第二端3b而朝向与旋转方向Y相反的一侧的方式绕旋转轴X呈螺旋状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呈螺旋状延伸意味着第一槽15从第一切削刃13朝向第二端3b侧大致扭转地延伸。因此,第一槽15也可以局部具有不扭转的部位。上述情况在后述的第二槽39中也是同样的。
在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第一棱线17可以是由第一槽15与相对于第一槽15在旋转轴X的旋转方向Y上的后方邻接的外周面11形成的棱线。
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主体3可以还具有位于该主体3的内部且沿旋转轴X延伸的流路9。流路9可以是供流体流动的部位。
在流路9流动的流体一般被称为冷却剂。作为冷却剂,可以列举出例如非水溶性油剂、水溶性油剂以及压缩空气等。作为非水溶性油剂,可以列举出例如以油性类型、非活性极压类型或者活性极压类型等为代表的油剂。作为水溶性油剂,可以列举出例如乳液、以调水型或者溶解型等为代表的水溶性油剂等。冷却剂也可以根据被切削件的材质来适当选择并使用。
作为流路9的形状,可以列举出例如直线形状以及曲线形状等。作为曲线形状,可以列举出例如螺旋形状等。需要说明的是,流路9的形状只要能够供流体流动就没有特别限定。关于这一点在流路9的剖面形状中也是同样的。与流体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流路9的横剖面可以是例如圆形状、椭圆形状以及多边形状等。
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流路9可以具有主流路19以及第一副流路21。
在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主流路19可以从第二端3b侧朝向第一端3a侧延伸。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主流路19的形状可以是螺旋形状。换言之,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主流路19可以从第二端3b侧朝向第一端3a侧呈螺旋状延伸。需要说明的是,主流路19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螺旋形状。主流路19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直线形状。主流路19的内径可以设定为例如0.5mm~3mm。
主流路19的数量可以是一条,或者也可以是多条。在主流路19的数量为多条时,多条主流路19各自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主流路19的数量可以是两条。换言之,如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流路9可以具有第一主流路19a以及第二主流路19b。如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一主流路19a以及第二主流路19b的结构可以彼此相同。
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主流路19可以具有流入口19c以及流出口19d。
流入口19c可以是使从外部供给的流体流入主流路19的内部的部位。在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流入口19c可以位于第二端3b的端面。需要说明的是,流入口19c的位置并不限定于第二端3b的端面。例如,流入口19c也可以位于柄部7的外周面。另外,流入口19c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是多个。
流出口19d可以是使流体排出的部位。在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流出口19d可以以使流体向远离主体3的方向喷射的方式位于第一端3a侧的端面。需要说明的是,流出口19d的位置并不限定于第一端3a侧的端面。另外,流出口19d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是多个。
主流路19也可以不具有流出口19d。即,如图2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下述说明的第一副流路21可以从主流路19延伸,从而使流体从第一副流路21的第一开口部23排出。例如在该情况下,主流路19也可以不具有流出口19d。
图2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第一副流路21可以从主流路19朝向第二端3b侧延伸。另外,第一副流路21可以具有在第一槽15开口的第一开口部23。第一副流路21可以是与主流路19相连并使流体朝向第二端3b侧从第一开口部23排出的部位。第一开口部23意味着在第一槽15开口的第一副流路21的缘部。上述情况在后述的第二副流路31以及第三副流路41中也是同样的。
图2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第一副流路21是直线形状,且可以从第一主流路19a朝向第二端3b侧延伸。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副流路21也可以从第二主流路19b朝向第二端3b侧延伸。
在图8、图9以及图1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旋转轴X与第一副流路21所成的第一角度θ1可以小于旋转轴X与第一棱线17所成的扭转角θ2。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为了增加切削量而增大扭转角θ2的情况下,也容易使朝向第二端3b侧从第一开口部23排出的流体朝向接近旋转轴X的方向。因此,在切削加工时由第一切削刃13产生的切屑容易通过从第一开口部23喷射的流体而向第二端3b侧流动。因此,旋转刀具1具有优异的切屑排出性。另外,对于旋转刀具1,由于能够为了增加切削量而增大扭转角θ2,因此也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
另外,第一角度θ1以及扭转角θ2的各自的角度的值即θ1以及θ2可以以绝对值来表示。即,第一角度θ1与扭转角θ2的大小关系可以以|θ2|>|θ1|来表示。
如图8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在从与旋转轴X正交的方向对切削部5进行观察时旋转轴X与第一副流路21的中心轴Q1所成的角度为最大的状态下对第一角度θ1进行评价即可。第一副流路21的中心轴Q1能够通过连接第一副流路21的第一内径的中心而得到。第一角度θ1可以设定为例如-20度~25度。
如图9以及图1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以在从与旋转轴X正交的方向对切削部5进行观察时旋转轴X与第一棱线17所成的角度对扭转角θ2进行评价即可。另外,在对扭转角θ2进行评价时,也可以代替旋转轴X而使用通过第一棱线17上的一点且与旋转轴X平行的假想直线。扭转角θ2可以设定为例如-5度~40度。
如图2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一开口部23可以位于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的比切削部5的中央5a靠近第一端3a的位置。在满足这样的结构时,由于第一开口部23位于第一切削刃13附近,因此在切削加工时由第一切削刃13产生的切屑容易通过从第一开口部23喷射的流体而向第二端3b侧流动,切屑排出性高。
如图3以及图5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一棱线17可以具有第一部位25、以及位于比第一部位25靠第二端3b侧的位置的第二部位27。并且,如图9以及图1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旋转轴X与第一部位25所成的第一扭转角θ2a可以和旋转轴X与第二部位27所成的第二扭转角θ2b不同。在满足上述结构时,能够在增加切削量的同时提高旋转刀具1的强度。具体而言,在扭转角较大时,能够增加切削量。另外,在扭转角较小时,旋转刀具1的强度高。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扭转角θ2a与第二扭转角θ2b互不相同时,第一角度θ1小于第一扭转角θ2a以及第二扭转角θ2b双方。
如图9以及图1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一扭转角θ2a可以大于第二扭转角θ2b。在满足这样的结构时,能够容易使第一切削刃13附近的切屑向第二端3b侧流动。
可以使第一扭转角θ2a大于第二扭转角θ2b,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扭转角θ2a例如也可以小于第二扭转角θ2b,也可以等于第二扭转角θ2b。
第一开口部23可以位于图5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第一部位25与第二部位27的边界29附近。在满足这样的结构时,切屑不易在切屑的流动发生变化的边界29发生堵塞。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口部23位于边界29附近并不限定于第一开口部23在严格意义上位于边界29上的状态,只要能够得到上述效果,则也包括第一开口部23位于边界29周边的状态。例如,第一开口部23也可以位于第一槽15的从边界29向第一端3a侧略微偏移的位置。
流路9也可以除了第一副流路21以外还具有其他副流路。其他副流路的数量可以是一条,或者也可以是多条。例如,如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流路9可以还具有位于比第一副流路21靠第二端3b侧的位置且从主流路19朝向第二端3b侧延伸的第二副流路31。在图4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第二副流路31可以具有在第一槽15开口的第二开口部33。在满足上述结构时,除了第一副流路21的第一开口部23以外,还能够从第二副流路31的第二开口部33朝向第二端3b侧排出流体,因此切屑排出性高。
图4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第二副流路31可以是直线形状,且可以从第一主流路19a朝向第二端3b侧延伸。第二副流路31可以从第二主流路19b朝向第二端3b侧延伸。
如图10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旋转轴X与第二副流路31所成的第二角度θ3可以与第一角度θ1不同。在满足这样的结构时,容易在第一副流路21以及第二副流路31中分别进行合适的流体控制。因此,旋转刀具1具有良好的切屑排出性。
具体而言,第一角度θ1越大,则第一副流路21的路径越容易变短。另外,第二角度θ3越大,则第二副流路31的路径越短。第一副流路21或第二副流路31的路径越短,则流体的流路损失越小。因此,从第一副流路21或第二副流路31流出的流体的量较多。因此,通过从第一副流路21或第二副流路31流出的流体将切屑推出的力较大。
另一方面,第一角度θ1越小,则从第一副流路21流出的流体越容易朝向第二端3b流出。另外,第二角度θ3越小,则从第二副流路31流出的流体越容易朝向第二端3b流出。因此,被流体推动而流动的切屑容易稳定地朝向第二端3b排出。
因此,通过适当调整第一角度θ1以及第二角度θ3的大小,能够在第一副流路21以及第二副流路31中分别进行合适的流体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二角度θ3可以小于扭转角θ2。
如图8以及图10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二角度θ3可以大于第一角度θ1。在满足这样的结构时,能够通过从位于比第二副流路31靠第一端3a侧的位置的第一副流路21流出的流体使切屑的排出方向稳定。另外,能够通过从位于比第一副流路21靠第二端3b侧的位置的第二副流路31流出的流体提高切屑排出的速度。
第一角度θ1与第二角度θ3的关系并不限定于第二角度θ3大于第一角度θ1这样的关系。例如,如图13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旋转刀具1a所示,第二角度θ3也可以小于第一角度θ1。在满足这样的结构时,能够通过从位于比第二副流路31靠第一端3a侧的位置的第一副流路21流出的流体提高切屑的排出速度。另外,通过从位于比第一副流路21靠第二端3b侧的位置的第二副流路31流出的流体,切屑容易稳定地朝向第二端3b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图13是与图10所示的放大图相对应的图。
与第一角度θ1同样地对第二角度θ3进行评价即可。即,如图10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在从与旋转轴X正交的方向对切削部5时旋转轴X与第二副流路31的中心轴Q2所成的角度为最大的状态下对第二角度θ3进行评价即可。第二角度θ3可以设定为例如-20度~25度。
第一角度θ1与第二角度θ3的关系并不限定于第二角度θ3大于第一角度θ1、或第二角度θ3小于第一角度θ1这样的关系。第二角度θ3例如也可以与第一角度θ1相等。
如图8以及图10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一副流路21的第一内径可以与第二副流路31的第二内径不同。在满足这样的结构时,能够对从第一开口部23以及第二开口部33分别喷射的流体的喷射压力进行调整。
如图8以及图10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二内径可以大于第一内径。在满足这样的结构时,从第二内径喷射的流体的体积增加,从而第二内径附近的切屑排出性提高。
此时,也可以换言为第一内径小于第二内径。在满足这样的结构时,从第一内径喷射的流体的速度增加。
第一内径可以设定为例如0.3mm~0.9mm。第二内径可以设定为例如0.3mm~1.5mm。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内径与第二内径的关系并不限定于第二内径大于第一内径这样的关系。第二内径例如也可以小于第一内径,也可以等于第一内径。
如图7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切削部5可以还具备第二棱线35。图7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第二棱线35是由第一槽15与相对于第一槽15在旋转方向Y上的前方邻接的外周面11形成的棱线。并且,如图8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一开口部23可以位于比第二棱线35靠近第一棱线17的位置。在满足上述结构时,从第一开口部23喷出的流体在第1槽15中沿第一棱线17喷出,因此能够良好地排出从第一棱线17产生的切屑。
切削部5可以除了第一切削刃13以外还具备其他切削刃。另外,切削部5可以除了第一槽15以外还具备其他槽。其他切削刃以及其他槽各自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如图7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切削部5也可以还具备第二切削刃37以及第二槽39。在图7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第二切削刃37可以从第一端3a朝向外周面11设置,第二槽39可以从第二切削刃37朝向第二端3b呈螺旋状延伸。
第二切削刃37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切削刃13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与第一切削刃13的结构不同。同样地,第二槽39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槽15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与第一槽15的结构不同。在图7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第二切削刃37的结构与第一切削刃13的结构相同,第二槽39的结构与第一槽15的结构相同。另外,在从第一端3a侧的的主视观察下,第二切削刃37可以位于以旋转轴X为中心而与第一切削刃13呈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
如图1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流路9可以还具有第三副流路41。图6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第三副流路41可以从主流路19朝向第二端3b侧延伸。另外,第三副流路41可以具有在第二槽39开口的第三开口部43。在满足上述结构时,除了第一副流路21的第一开口部23以外,还能够从第三副流路41的第三开口部43朝向第二端3b侧排出流体,因此切屑排出性高。
如图6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三副流路41可以是直线形状,且可以从第二主流路19b朝向第二端3b侧延伸。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副流路41也可以从第一主流路19a朝向第二端3b侧延伸。
如图6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一开口部23以及第三开口部43可以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位于不同的位置。在满足这样的结构时,施加于第一副流路21的应力、施加于第三副流路41的应力、施加于第一开口部23的应力以及施加于第三开口部43的应力容易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分散。因此,能够抑制旋转刀具1的强度降低。其结果是,旋转刀具1不易折损。
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的第一开口部23与第三开口部43的关系并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两者位于不同位置的关系。例如,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第一开口部23与第三开口部43也可以位于相同的位置。
在图12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与第一角度θ1同样地对旋转轴X与第三副流路41所成的第三角度θ4进行评价即可。即,如图12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在从与旋转轴X正交的方向对切削部5进行观察时旋转轴X与第三副流路41的中心轴Q3所成的角度为最大的状态下对第三角度θ4进行评价即可。第三角度θ4可以设定为例如-20度~25度。
如图12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三角度θ4可以小于第二槽39的扭转角。具体而言,在将由第二槽39与相对于第二槽39在旋转轴X的旋转方向Y上的后方邻接的外周面11形成的棱线设为第三棱线时,图12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第三角度θ4可以小于旋转轴X与第三棱线所成的扭转角。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第三棱线相当于第一棱线17。
如图12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在第三开口部43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位于比第一开口部23靠第一端3a侧的位置时,换言之,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从第一端3a侧朝向第二端3b侧依次设置第三开口部43、第一开口部23以及第二开口部33时,第一角度θ1、第二角度θ3以及第三角度θ4可以具有第二角度θ3>第一角度θ1>第三角度θ4的关系。
另外,如图14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的旋转刀具1b所示,在第一开口部23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位于比第三开口部43靠第一端3a侧的位置时,换言之,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从第一端3a侧朝向第二端3b侧依次设置第一开口部23、第三开口部43以及第二开口部33时,第一角度θ1、第二角度θ3以及第三角度θ4可以具有第二角度θ3>第三角度θ4>第一角度θ1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图14是与图6所示的侧视图相对应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第二角度θ3可以小于第一角度θ1。在该情况下,第一角度θ1、第二角度θ3以及第三角度θ4可以具有如下关系。即,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从第一端3a侧朝向第二端3b侧依次设置第三开口部43、第一开口部23以及第二开口部33时,第一角度θ1、第二角度θ3以及第三角度θ4可以具有第三角度θ4>第一角度θ1>第二角度θ3的关系。另外,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从第一端3a侧朝向第二端3b侧依次设置第一开口部23、第三开口部43以及第二开口部33时,第一角度θ1、第二角度θ3以及第三角度θ4具有第一角度θ1>第三角度θ4>第二角度θ3的关系。
如图7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一副流路21的第一内径可以小于主流路19的内径。在满足这样的结构时,从第一开口部23喷射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容易升高。基于同样的理由,如图7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第二副流路31的第二内径可以小于主流路19的内径,第三副流路41的第三内径可以小于主流路19的内径。第三副流路41的第三内径可以设定为例如0.3mm~2mm。
作为主体3的材质,例如可以列举出超硬合金以及金属陶瓷等。作为超硬合金的组成,例如可以列举出WC-Co、WC-TiC-Co以及WC-TiC-TaC-Co。在此,WC、TiC、TaC可以是硬质粒子,并且,Co可以是结合相。另外,金属陶瓷可以是使金属与陶瓷成分复合而成的烧结复合材料。具体而言,作为金属陶瓷,可以列举出以碳化钛(TiC)或氮化钛(TiN)为主要成分的钛化合物。
主体3的表面可以使用化学蒸镀(CVD)法或者物理蒸镀(PVD)法利用覆膜进行涂覆。作为覆膜的组成,可以列举出碳化钛(TiC)、氮化钛(TiN)、碳氮化钛(TiCN)以及氧化铝(Al2O3)等。
<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以使用上述的旋转刀具1的情况为例,参照图15~图17对本发明的未被限定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
未被限定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可以具备:
(1)使旋转刀具1绕旋转轴X旋转的工序;
(2)使旋转的旋转刀具1中的第一切削刃13与被切削件100接触的工序;以及
(3)使旋转刀具1从被切削件100离开的工序。
更具体而言,首先,如图15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可以使旋转刀具1绕旋转轴X旋转,并且使旋转刀具1向沿着旋转轴X的Z1方向移动,从而使旋转刀具1相对地接近被切削件100。
接下来,如图16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可以使旋转刀具1中的第一切削刃13与被切削件100接触,从而对被切削件100进行切削。此时,可以在使流体从第一开口部23流出的同时对被切削件100进行切削。
然后,如图17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可以通过使旋转刀具1向Z2方向移动而使旋转刀具1相对地远离被切削件100,从而得到切削加工物。
根据未被限定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由于使用具有优异的切屑排出性的旋转刀具1,因此能够得到具有高精度的加工表面的切削加工物。
在图15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可以在将被切削件100固定并其使旋转刀具1绕旋转轴X旋转的状态下使旋转刀具1接近被切削件100。另外,在图16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可以通过使旋转的旋转刀具1的第一切削刃13与被切削件100接触,从而对被切削件100进行切削。如图17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所示,可以在使旋转刀具1旋转的状态下使旋转刀具1远离被切削件100。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图17所示的未被限定的一例中,通过移动旋转刀具1而得到切削加工物,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1)的工序中,可以使被切削件100接近旋转刀具1。同样地,在(3)的工序中,可以使被切削件100远离旋转刀具1。在持续进行切削加工的情况下,维持使旋转刀具1旋转的状态,并反复进行使旋转刀具1中的第一切削刃13与被切削件100的不同部位接触的工序即可。
作为被切削件100的材质,可以列举出例如铝、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铸铁以及非铁金属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刀具1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进行了例示,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言而喻的是只要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就能够为任意的方案。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旋转刀具
3...主体
3a...第一端(前端)
3b...第二端(后端)
5...切削部
5a...中央
7...柄部
9...流路
11...外周面
13...第一切削刃(前端刃)
15...第一槽
17...第一棱线
19...主流路
19a...第一主流路
19b...第二主流路
19c...流入口
19d...流出口
21...第一副流路
23...第一开口部
25...第一部位
27...第二部位
29...边界
31...第二副流路
33...第二开口部
35...第二棱线
37...第二切削刃(前端刃)
39...第二槽
41...第三副流路
43...第三开口部
100...被切削件
Q1...第一副流路的中心轴
Q2...第二副流路的中心轴
Q3...第三副流路的中心轴
X...旋转轴
Y...旋转方向
Z...切削方向。

Claims (12)

1.一种旋转刀具,其中,
所述旋转刀具具有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而沿旋转轴延伸的棒形状的主体,
所述主体具有:
切削部,其位于包含所述第一端的位置;
柄部,其位于比所述切削部靠所述第二端侧的位置;以及
流路,其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且沿所述旋转轴延伸,
所述切削部具备:
外周面;
第一切削刃,其以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外周面的方式配置;
第一槽,其从所述第一切削刃朝向所述第二端侧而呈螺旋状地延伸;以及
第一棱线,其由所述第一槽与相对于所述第一槽而在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后方邻接的所述外周面形成,
所述流路具有:
主流路,其从所述第二端侧朝向所述第一端侧延伸;以及
第一副流路,其从所述主流路朝向所述第二端侧延伸,
所述第一副流路具有在所述第一槽开口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副流路所成的第一角度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棱线所成的扭转角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刀具,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部位于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的比所述切削部的中央更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刀具,其中,
所述第一棱线具有:
第一部位;以及
第二部位,其位于比所述第一部位靠所述第二端侧的位置,
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一部位所成的第一扭转角不同于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二部位所成的第二扭转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刀具,其中,
所述第一扭转角比所述第二扭转角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旋转刀具,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部位于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的边界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具,其中,
所述流路还具有第二副流路,所述第二副流路位于比所述第一副流路靠所述第二端侧的位置,并且从所述主流路朝向所述第二端侧延伸,
所述第二副流路具有在所述第一槽开口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二副流路所成的第二角度不同于所述第一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刀具,其中,
所述第二角度比所述第一角度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具,其中,
所述流路还具有第二副流路,所述第二副流路位于比所述第一副流路靠所述第二端侧的位置,并且从所述主流路朝向所述第二端侧延伸,
所述第二副流路具有在所述第一槽开口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第一副流路的第一内径不同于所述第二副流路的第二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刀具,其中,
所述第二内径比所述第一内径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具,其中,
所述切削部还具备第二棱线,所述第二棱线由所述第一槽与相对于所述第一槽而在所述旋转方向的前方邻接的所述外周面形成,
所述第一开口部位于比所述第二棱线更靠近所述第一棱线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具,其中,
所述切削部还具备:
第二切削刃,其以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外周面的方式配置;以及
第二槽,其从所述第二切削刃朝向所述第二端而呈螺旋状地延伸,
所述流路还具有第三副流路,所述第三副流路从所述主流路朝向所述第二端侧延伸,
所述第三副流路具有在所述第二槽开口的第三开口部,
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三开口部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位于不同的位置。
12.一种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具备:
使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具旋转的工序;
使旋转的所述旋转刀具与被切削件接触的工序;以及
使所述旋转刀具从所述被切削件离开的工序。
CN201980085767.XA 2018-12-25 2019-12-24 旋转刀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2604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0811 2018-12-25
JP2018240811 2018-12-25
PCT/JP2019/050510 WO2020138033A1 (ja) 2018-12-25 2019-12-24 回転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0476A true CN113260476A (zh) 2021-08-13
CN113260476B CN113260476B (zh) 2023-12-29

Family

ID=71127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5767.XA Active CN113260476B (zh) 2018-12-25 2019-12-24 旋转刀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80516A1 (zh)
JP (1) JP7145236B2 (zh)
CN (1) CN113260476B (zh)
DE (1) DE112019006398T5 (zh)
WO (1) WO20201380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55378B (zh) * 2024-02-01 2024-05-03 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动排渣的钻孔装置及钻孔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4413U (zh) * 1989-02-28 1990-09-13
JP2005262348A (ja) * 2004-03-17 2005-09-29 Nippon Seratekku Kk 回転刃物体および回転刃物体による孔あけ方法
JP2005262330A (ja) * 2004-03-16 2005-09-29 Tungaloy Corp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ドリル
US20090016832A1 (en) * 2007-07-12 2009-01-15 Honda Motor Co., Ltd. Drill
JP2009078330A (ja) * 2007-09-26 2009-04-16 Asah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回転穴あけ工具
JP2009078346A (ja) * 2007-09-03 2009-04-16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エンドミル
JP2013107181A (ja) * 2011-11-24 2013-06-06 Honda Motor Co Ltd ドリ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0526A (en) * 1907-12-21 1910-06-07 Julius Erlandsen Rotary cutter.
US3037264A (en) * 1959-09-08 1962-06-05 Carl W Mossberg Coolant type milling cutter
JPS6353611U (zh) * 1986-09-26 1988-04-11
FR2668087A1 (fr) * 1990-10-22 1992-04-24 Aerospatiale Outil et dispositif de percage a evacuation de copeaux perfectionnee.
US5382121A (en) * 1993-09-02 1995-01-17 Bicknell; David P. Drill bit for use in concrete and asphalt
SE508466C2 (sv) * 1993-09-14 1998-10-12 Seco Tools Ab Borr
US6439811B1 (en) * 1994-05-06 2002-08-27 Lon J. Wardell End-mill tool with high and low flutes and related method for rough cutting and finishing a workpiece
ES2158329T3 (es) * 1995-07-14 2001-09-01 Kennametal Inc Broca con canal de lubricante-refrigerante.
JP2001300810A (ja) * 2000-02-15 2001-10-30 Hitachi Tool Engineering Ltd ツイストドリル
CN104379284B (zh) * 2012-05-30 2017-03-15 Osg株式会社 三刃钻头
US20160263666A1 (en) * 2015-03-12 2016-09-15 Kennametal Inc. Cutting member with coolant delivery
DE102015106374A1 (de) * 2015-04-24 2016-10-27 Gühring KG Drehwerkzeug mit sich verjüngendem Kühlmittelkanal sowie versetzt angeordneten Kühlmittelaustrittsleitungen und diesbezügliches Herstellverfahren
DE102015210817B4 (de) * 2015-06-12 2021-06-10 Kennametal Inc. Rotationswerkzeu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Rotationswerkzeugs
DE102017205166B4 (de) * 2017-03-27 2021-12-09 Kennametal Inc. Modulares Rotationswerkzeug und modulares Werkzeugsystem
US10421135B2 (en) * 2017-11-03 2019-09-24 Kennametal Inc. Rotary cutting tool with coolant passage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6362803B1 (ja) * 2018-01-23 2018-07-25 株式会社松浦機械製作所 切削工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4413U (zh) * 1989-02-28 1990-09-13
JP2005262330A (ja) * 2004-03-16 2005-09-29 Tungaloy Corp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ドリル
JP2005262348A (ja) * 2004-03-17 2005-09-29 Nippon Seratekku Kk 回転刃物体および回転刃物体による孔あけ方法
US20090016832A1 (en) * 2007-07-12 2009-01-15 Honda Motor Co., Ltd. Drill
JP2009078346A (ja) * 2007-09-03 2009-04-16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エンドミル
JP2009078330A (ja) * 2007-09-26 2009-04-16 Asah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回転穴あけ工具
JP2013107181A (ja) * 2011-11-24 2013-06-06 Honda Motor Co Ltd ドリ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45236B2 (ja) 2022-09-30
US20220080516A1 (en) 2022-03-17
CN113260476B (zh) 2023-12-29
JPWO2020138033A1 (ja) 2021-10-21
DE112019006398T5 (de) 2021-09-09
WO2020138033A1 (ja)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7641B (zh) 切削工具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JP7055865B2 (ja) 回転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6892503B2 (ja) 回転工具
JP6352752B2 (ja) ホルダ、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WO2020054702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回転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6652576B2 (ja) 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WO2018180775A1 (ja) 回転工具
CN111263676B (zh) 切削刀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CN113260476B (zh) 旋转刀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JP6882517B2 (ja) 回転工具
JP7103933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回転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7163166B2 (ja) 回転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WO2023090153A1 (ja) ホルダ、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6748232B2 (ja) 回転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US10792738B2 (en)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chined product
JP6839015B2 (ja) ドリル
WO2021153599A1 (ja) 回転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7279163B2 (ja) 回転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2023114255A (ja) 回転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7386339B2 (ja) ドリル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CN111655412A (zh) 钻头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US11872641B2 (en) Dri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chined product
JP2016007649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およ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