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2969B - 气相色谱仪、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以及存储有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介质 - Google Patents

气相色谱仪、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以及存储有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2969B
CN113242969B CN201880100311.1A CN201880100311A CN113242969B CN 113242969 B CN113242969 B CN 113242969B CN 201880100311 A CN201880100311 A CN 201880100311A CN 113242969 B CN113242969 B CN 1132429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unit
separation column
supplied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1003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2969A (zh
Inventor
小森优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dz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madz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dzu Corp filed Critical Shimadz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42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2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2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2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0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38Flow patter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16Inj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2030/022Column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eparation mechanism
    • G01N2030/025Gas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01N30/12Preparation by evaporation
    • G01N2030/126Preparation by evaporation evaporating samp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0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 G01N2030/3084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ove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38Flow patterns
    • G01N2030/382Flow patterns flow switching in a single column
    • G01N2030/383Flow patterns flow switching in a single column by using auxiliary fluid

Abstract

气相色谱仪具备:第一、第二试样气化单元;第一、第二分离柱;第一、第二载气供给部;柱温箱,其容纳第一、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第一加热器;第一、第二检测器;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以及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以使由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试样分析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试样分析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控制部在利用第一加热器继续对第一、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为能够对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状态,并且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第二分离柱来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Description

气相色谱仪、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以及存储有维护切换模 式设定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相色谱仪、将气相色谱仪设定为维护切换模式的方法以及存储有将气相色谱仪设定为维护切换模式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介质。
背景技术
气相色谱仪具备载气供给部、试样气化单元(试样气化室)、分离柱、柱温箱以及检测器(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载气供给部对试样气化单元供给载气。分离柱被容纳在柱温箱中。柱温箱具备加热器,用于对分离柱进行加热。在分析试样时,试样在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在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通过载气被供给到分离柱。被供给到分离柱的试样被分离为各试样成分。在检测器中检测在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
另外,存在具备多个试样气化单元的气相色谱仪。例如,具备2个试样气化单元的气相色谱仪具备与2个试样气化单元对应的2个分离柱。2个分离柱容纳在共用的1个柱温箱中。
试样气化单元具备玻璃衬管和隔膜等需要定期维护的部件。为了更换玻璃衬管和隔膜等部件,需要取下试样气化单元的盖来将单元内部打开。另外,在气相色谱仪中分析试样时,由于供给载气而导致试样气化单元内的气体压力高。因而,为了更换玻璃衬管和隔膜等维护部件,需要降低从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来降低试样气化单元内的气体压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43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更换玻璃衬管和隔膜等维护部件时,为了使试样气化单元内的气体压力降低,需要使从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降低。但是,如果在分离柱内的载气的浓度变低而空气进入了分离柱内的状态下持续对分离柱进行加热,则分离柱氧化。因此,在为了维护试样气化单元而使载气的供给压力降低的情况下,必须也一并降低柱温箱的温度。
如上所述,气相色谱仪有时具备2个试样气化单元和用于容纳2个分离柱的共用的1个柱温箱。在该气相色谱仪中,在为了维护一个试样气化单元而降低了柱温箱的温度的情况下,停止对容纳在柱温箱中的两个分离柱的加热。也就是说,不仅降低与要进行维护的一个试样气化单元连接的分离柱的温度,还降低与另一个试样气化单元连接的分离柱的温度。这样,在进行一个试样气化单元的维护的情况下,不仅导致利用一个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的一条分析线路停止分析处理,而且导致利用另一个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的另一条分析线路也停止分析处理。也就是说,尽管气相色谱仪具有多条分析线路,但由于要维护一部分试样气化单元而导致无法持续进行分析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备多个试样气化单元的气相色谱仪中提高分析处理的持续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具备: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第一分离柱,其将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第二分离柱,其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第一载气供给部,其向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第一分离柱引导的载气;第二载气供给部,其向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第二分离柱引导的载气;柱温箱,其容纳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用于加热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的第一加热器;第一检测器,其检测在第一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第二检测器,其检测在第二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以及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以使由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控制部在利用第一加热器继续对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能够对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第一维护切换模式,与第一维护切换模式的设定相应地,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第二分离柱来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2)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具备: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第一分离柱,其将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第二分离柱,其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第一载气供给部,其向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第一分离柱引导的载气;第二载气供给部,其向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第二分离柱引导的载气;柱温箱,其容纳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用于加热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的第一加热器;检测器,其检测在第一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或在第二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以及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以使由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控制部将检测器维持为能够进行检测处理的状态,在利用第一加热器继续对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能够对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第一维护切换模式,与第一维护切换模式的设定相应地,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第二分离柱来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该气相色谱仪在第一维护切换模式下使向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降低,因此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内的气体压力降低。由此,能够对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内的部件进行维护作业。另外,使从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升高来将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设定为比载气的供给压力高,因此,辅助气体代替载气而流向第一分离柱。由此,能够在继续对柱温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第一维护切换模式。在第一维护切换模式下也继续对柱温箱进行加热,因此能够利用包括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和第二分离柱的分析线路开始进行分析处理。
(3)也可以是,气相色谱仪还具备用于加热第一试样气化单元的第二加热器,控制部在第一维护切换模式下控制第二加热器,以使第一试样气化单元的温度降低。
该气相色谱仪在维护模式下使第一试样气化单元的温度降低,因此操作员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对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内的部件进行维护。
(4)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分离柱的下游侧。
能够向第一分离柱与第一检测器之间的气体流路供给辅助气体,从而在第一维护切换模式下向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或者,能够向第一检测器内供给辅助气体,从而在第一维护切换模式下向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
(5)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分离柱的上游侧。
能够向第一分离柱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之间的气体流路供给辅助气体,从而在第一维护切换模式下向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
(6)控制部也可以判定是否需要维护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在需要维护的情况下使气相色谱仪转移到第一维护切换模式。
当维护时期到来时,控制部使气相色谱仪自动地向第一维护切换模式转移。操作员不需要为了使气相色谱仪向第一维护切换模式转移而移动到气相色谱仪的设置场所或进行向第一维护切换模式转移的操作。
(7)控制部也可以包括通知部,该通知部在第一维护切换模式时,向操作员通知已转移到第一维护切换模式。
操作员能够获知气相色谱仪已转移到第一维护切换模式。操作员能够在收到通知部的通知后进行维护作业。
(8)也可以是,上述(1)的气相色谱仪还具备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所述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向第二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由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第二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控制部在利用第一加热器继续对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能够对第二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第二维护切换模式,与第二维护切换模式的设定相应地,将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第一分离柱来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9)也可以是,上述(2)的气相色谱仪还具备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所述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向第二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由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第二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控制部将检测器维持为能够进行检测处理的状态,在利用第一加热器继续对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能够对第二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第二维护切换模式,与第二维护切换模式的设定相应地,将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第一分离柱来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该气相色谱仪在第二维护切换模式下使向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降低,因此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内的气体压力降低。由此,能够对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内的部件进行维护作业。另外,使从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升高来将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设定为比载气的供给压力高,因此辅助气体代替载气而流向第二分离柱。由此,能够在继续对柱温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第二维护切换模式。在第二维护切换模式下,也继续对柱温箱进行加热,因此能够利用包括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和第一分离柱的分析线路开始进行分析处理。
(10)也可以是,气相色谱仪还具备第三加热器,所述第三加热器用于加热第二试样气化单元,控制部在第二维护切换模式下控制第三加热器,以使第二试样气化单元的温度降低。
(11)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分离柱的下游侧。
(12)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分离柱的上游侧。
(13)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用于将气相色谱仪设定为维护切换模式,所述气相色谱仪具备: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第一分离柱,其将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第二分离柱,其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第一载气供给部,其向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第一分离柱引导的载气;第二载气供给部,其向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第二分离柱引导的载气;柱温箱,其容纳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用于加热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的第一加热器;第一检测器,其检测在第一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第二检测器,其检测在第二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以及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所述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控制,以使由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以及在利用第一加热器继续对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为能够对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状态,并且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第二分离柱来开始进行分析处理。
(14)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用于将气相色谱仪设定为维护切换模式,所述气相色谱仪具备: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第一分离柱,其将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第二分离柱,其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第一载气供给部,其向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第一分离柱引导的载气;第二载气供给部,其向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第二分离柱引导的载气;柱温箱,其容纳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用于加热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的第一加热器;检测器,其检测在第一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或在第二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以及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所述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控制,以使由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以及将检测器维持为能够进行检测处理的状态,在利用第一加热器继续对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为能够对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状态,并且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第二分离柱来开始进行分析处理。
(15)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取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用于将气相色谱仪设定为维护切换模式的维护切换程序,所述气相色谱仪具备: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第一分离柱,其将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第二分离柱,其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第一载气供给部,其向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第一分离柱引导的载气;第二载气供给部,其向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第二分离柱引导的载气;柱温箱,其容纳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用于加热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的第一加热器;第一检测器,其检测在第一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第二检测器,其检测在第二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以及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所述维护切换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进行控制,以使由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以及在利用第一加热器继续对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为能够对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状态,并且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第二分离柱来开始进行分析处理。
(16)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取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用于将气相色谱仪设定为维护切换模式的维护切换程序,所述气相色谱仪具备: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第一分离柱,其将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第二分离柱,其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第一载气供给部,其向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第一分离柱引导的载气;第二载气供给部,其向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第二分离柱引导的载气;柱温箱,其容纳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用于加热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的第一加热器;检测器,其检测在第一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或在第二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以及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所述维护切换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进行控制,以使由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以及将检测器维持为能够进行检测处理的状态,在利用第一加热器继续对第一分离柱和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为能够对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状态,并且将从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第二分离柱来开始进行分析处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具备多个试样气化单元的气相色谱仪中提高分析处理的持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的整体图。
图2是气相色谱仪所具备的控制部的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期间以及维护切换模式下的气相色谱仪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的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的整体图。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期间以及维护切换模式下的气相色谱仪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的整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
[1]第一实施方式
(1)气相色谱仪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1的整体图。气相色谱仪1具有包括第一分析线路和第二分析线路的2个系统的分析线路。如图1所示,气相色谱仪1具备试样气化单元2a、2b、分离柱3a、3b、柱温箱4以及检测器5a、5b。第一分析线路由试样气化单元2a、分离柱3a以及检测器5a等构成。第二分析线路由试样气化单元2b、分离柱3b以及检测器5b等构成。第一分析线路和第二分析线路共用柱温箱4。
试样气化单元2a、2b是将作为分析对象的试样气化的装置。试样气化单元2a、2b具备金属制的壳体20a、20b。在壳体20a、20b中容纳有圆筒形状的玻璃制的玻璃衬管21a、21b。在玻璃衬管21a、21b的上方配置有硅橡胶制的隔膜22a、22b。微型注射器9的针91刺入隔膜22a、22b,由此被容纳于微型注射器9中的试样向壳体20a、20b的内部滴下。微型注射器9例如由未图示的自动取样器控制,能够在试样气化单元2a、2b之间移动,来向试样气化单元2a、2b中的任一方供给试样。
载气供给部61a、61b对试样气化单元2a、2b供给载气。作为载气,能够使用氦、氮以及氩等非活性气体。或者,能够将氢气用作载气。试样气化单元2a、2b具备用于供给载气的载气供给口。试样气化单元2a、2b还具备用于排出载气的分流口。在分流口连接有分流路23a、23b。在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底面设置有柱连接部。在柱连接部连接有分离柱3a、3b的上游侧的端部。加热器71a、71b配置在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附近。通过利用加热器71a、71b对试样气化单元2a、2b进行加热,从而使从微型注射器9注入到试样气化单元2a、2b内的试样气化。
分离柱3a、3b被容纳在共用的1个柱温箱4中。分离柱3a、3b的上游侧的端部在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底面的柱连接部处与试样气化单元2a、2b连接。在分离柱3a、3b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有辅助阻力管3Da、3Db。辅助阻力管3Da、3Db的下游侧的端部与检测器5a、5b连接。在柱温箱4中设置有加热器72和风扇75。利用加热器72对柱温箱4内的分离柱3a、3b进行加热。通过利用风扇75搅动柱温箱4内的空气来使柱温箱4内的温度保持均匀。
在分离柱3a、3b与辅助阻力管3Da、3Db之间设置有分支元件31a、31b。从辅助气体供给部62a、62b供给的辅助气体经由辅助气体通路32a、32b被供给到分支元件31a、31b。被供给到分支元件31a的辅助气体根据分离柱3a与辅助阻力管3Da的流路阻力的比而流向分离柱3a和辅助阻力管3Da。被供给到分支元件31b的辅助气体根据分离柱3b与辅助阻力管3Db的流路阻力的比而流向分离柱3b和辅助阻力管3Db。作为辅助气体,利用在检测器5a、5b中的用于检测试样成分的气体。作为辅助气体,也可以使用与载气同种类的气体。
指示器77a、77b被安装于柱温箱4的壳体。指示器77a设置在试样气化单元2a的侧部,是向操作员通知试样气化单元2a成为可维护状态的装置。指示器77b设置在试样气化单元2b的侧部,是向操作员通知试样气化单元2b成为可维护状态的装置。作为指示器77a、77b,例如利用LED。指示器77a、77b也可以安装于试样气化单元2a、2b。
检测器5a、5b检测在分离柱3a、3b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器5a、5b是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的检测器5a、5b不限于FID。此外,作为检测器5a、5b,也能够使用TCD(热导检测器)、ECD(电子捕获型检测器)、FPD(火焰光度检测器)、FTD(热离子化检测器)、BID(阻挡放电离子检测器)、MS(质谱分析装置)等。检测器5a和检测器5b也可以是种类互不相同的检测器。
检测器气体供给部63a、63b将检测试样成分所需的气体作为检测器气体供给到检测器5a、5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FID来作为检测器5a、5b,因此供给空气和氢气来作为检测器气体。另外,作为检测器气体,根据需要供给补充气体。
(2)控制部的结构
图2是示出控制部10的结构的框图。控制部10还具备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10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2、ROM(只读存储器)103、存储装置104以及外部I/F(接口)105。CPU101、RAM 102、ROM 103、存储装置104及外部I/F 105与总线100连接。外部存储装置等外部设备也可以经由外部I/F 105与总线100连接。
存储装置104包括硬盘、光盘、磁盘或存储卡等存储介质。在该存储装置104中存储有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P1、电子邮件程序P2等计算机程序。
RAM 102例如由易失性存储器构成,被用作CPU 101的作业区域,并且暂时存储各种数据。ROM 103例如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用于存储控制程序。ROM 103也可以存储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P1等计算机程序。CPU 101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装置104或ROM 103中的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P1和电子邮件程序P2来进行后述的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
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P1也可以以存储在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中的形式来提供,并安装于存储装置104或ROM 103。另外,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P1也可以存储在外部存储装置中。并且,在外部I/F 105与通信网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从与通信网连接的服务器传送来的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P1安装于存储装置104或ROM 103。
上述载气供给部61a、61b、辅助气体供给部62a、62b以及检测器气体供给部63a、63b经由外部I/F 105与控制部10连接。控制部10控制从载气供给部61a、61b向试样气化单元2a、2b供给的载气的压力。由此,控制试样气化单元2a、2b内的压力。控制部10控制从辅助气体供给部62a、62b对分支元件31a、31b供给的辅助气体的压力。控制部10控制从检测器气体供给部63a、63b向检测器5a、5b供给的检测器气体的压力。
另外,加热器71a、71b、72、73a、73b也经由外部I/F 105与控制部10连接。控制部10控制由加热器71a、71b加热的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温度。控制部10控制由加热器72加热的柱温箱4的温度。控制部10控制由加热器73a、73b加热的检测器5a、5b的温度。
(3)分析处理的动作
如上所述,气相色谱仪1具有第一分析线路和第二分析线路,其中,该第一分析线路具备试样气化单元2a和分离柱3a等,该第二分析线路具备试样气化单元2b和分离柱3b等。气相色谱仪1利用第一分析线路和第二分析线路中的任一方来执行分析处理。以下,以2个分析系统中的第一分析线路为例来说明分析处理的动作。第二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的动作也与第一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的动作相同。
作为分析处理的准备,将试样气化单元2a、柱温箱4以及检测器5a设定为能够进行分析处理的状态。具体地说,通过控制部10的控制,载气供给部61a向试样气化单元2a供给载气。向分离柱3a供给从载气供给部61a供给到试样气化单元2a的载气。此外,从载气供给部61a供给到试样气化单元2a的载气的一部分从分流路23a排出。另外,通过控制部10的控制,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辅助气体。
例如,控制部10以100kPa的压力向试样气化单元2a供给载气。另外,控制部10以30kPa的压力向分支元件31a供给辅助气体。这样,在分析处理时,载气的压力被设定为比辅助气体的压力高。从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根据分离柱3a与辅助阻力管3Da的流路阻力的比而流向分离柱3a和辅助阻力管3Da。但是,在分析时,由于载气的压力比辅助气体的压力高,因此从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由于载气的压力而流向辅助阻力管3Da。
另外,作为分析处理的准备,通过控制部10的控制来控制加热器71a,以对试样气化单元2a的壳体20a和玻璃衬管21a进行加热。通过控制部10的控制来控制加热器72和风扇75,以对柱温箱4进行加热。作为预备阶段,由于分离柱3a内的空气被置换为载气,因此能够对分离柱3a加热。此外,也从第二分析线路的载气供给部61b向分离柱3b供给载气。因而,分离柱3a、3b均被供给了气体,能够进行柱温箱4的加热。另外,通过控制部10的控制来控制加热器73a,以对检测器5a进行加热。而且,通过控制部10的控制使检测器5a成为能够进行分析处理的状态。
控制部10控制加热器71a来将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设定为例如300℃。控制部10控制加热器72来将柱温箱4的温度设定为例如250℃。控制部10控制加热器73a来将检测器5a的温度例如设定为350℃。这些温度是一例。控制部10将试样气化单元2a、柱温箱4以及检测器5a的温度控制为适于执行分析处理的温度。
在上述的分析处理的准备完成的状态下,从微型注射器9向试样气化单元2a滴下试样。在试样气化单元2a中气化的试样由于载气的压力而被供给到分离柱3a。此外,气化的试样的一部分从分流路23a排出。在分离柱3a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经由辅助阻力管3Da被供给到检测器5a。从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在分支元件31a处与载气合流。如上所述,在分析处理时,将载气的压力设定为比辅助气体的压力大,因此被供给的辅助气体几乎都与载气一起流向下游侧的检测器5a。
由检测器气体供给部63a向检测器5a供给检测器气体。检测器5a利用检测器气体来检测从分离柱3a供给的各试样成分。
(4)维护切换模式
如上所述,试样气化单元2a、2b具备玻璃衬管21a、21b以及隔膜22a、22b。玻璃衬管21a、21b以及隔膜22a、22b等部件是需要定期维护的部件。玻璃衬管21a、21b以及隔膜22a、22b需要根据使用次数进行清扫等维护作业或更换为新品部件的作业。本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仪1具备以下所示的维护切换模式,在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的期间进行各维护部件的取出以及更换等作业。另外,在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的期间进行2个系统的分析线路的切换。
接着,以需要维护第一分析线路的试样气化单元2a的情况为例,对气相色谱仪1的分析期间以及维护切换模式下的状态进行说明。此外,对于需要维护第二分析线路的试样气化单元2b的情况下的状态也同样。
图3是将气相色谱仪1的分析期间以及维护切换模式下的状态进行了比较的图。在图3中仅示出第一分析线路,省略了第二分析线路。图3的(a)示出气相色谱仪1处于分析期间的状态。图3的(b)示出气相色谱仪1为维护切换模式的状态。
如图3的(a)所示,在分析期间,由载气供给部61a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为PA1(Pa)。由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为PB1(Pa)。如上所述,控制部10在分析处理时将载气的供给压力设定为比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PA1>PB1)。例如,控制部10将载气的供给压力PA1设定为100kPa,将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PB1设定为30kPa。
图3的(a)中的箭头F1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从载气供给部61a供给的载气从试样气化单元2a流向分离柱3a。流向分离柱3a的载气进一步流向下游而被送入检测器5a。此外,从载气供给部61a供给的载气的一部分从分流路23a排出。从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由于载气的压力而与载气一起被送入检测器5a。
如图3的(a)所示,在分析期间,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被设定为TA1(℃),检测器5a的温度被设定为TB1(℃),柱温箱4的温度被设定为TC1(℃)。控制部10例如将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设定为300℃,将检测器5a的温度设定为350℃,将柱温箱4的温度设定为250℃。在以上的状态下,气相色谱仪1利用分离柱3a将从试样气化单元2a供给的试样分离,检测器5a检测利用分离柱3a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
如图3的(b)所示,在维护切换模式下,由载气供给部61a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为PA2(Pa)。控制部10使载气的供给压力PA2与分析期间的供给压力PA1相比减少(PA1>PA2)。由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为PB2(Pa)。控制部10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PB2与分析期间的供给压力PB1相比增加(PB1<PB2)。例如,控制部10将载气的供给压力PA2设定为0kPa~30kPa,将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PB2设定为100kPa。这样,在维护切换模式下,控制部10将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PB2设定为比载气的供给压力PA2高(PA2<PB2)。在上述的例子中,载气的供给压力PA2被设定为0kPa~30kPa,但不限定于此。只要使压力减少至能够对试样气化单元2a的部件进行维护的程度即可。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PB2被设定为100kPa,但不限定于此。只要使压力增加至空气不会混入分离柱3a内的程度即可。
图3的(b)中的箭头F2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从载气供给部61a供给的载气从分流路23a排出。从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根据分离柱3a与辅助阻力管3Da的流路阻力的比而流向分离柱3a和辅助阻力管3Da。流向分离柱3a的辅助气体进一步流向上游,并从试样气化单元2a的分流路23a排出。从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一部分经由辅助阻力管3Da被送入检测器5a。
如图3的(b)所示,在维护切换模式下,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被设定为TA2(℃),检测器5a的温度被设定为TB2(℃),柱温箱4的温度被设定为TC2(℃)。控制部10在维护切换模式下控制加热器71a,以使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降低(TA1>TA2)。控制部10例如将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设定为50℃。但是,该温度是一例。控制部10使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降低至操作员能够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维护作业的程度即可。
控制部10将检测器5a和柱温箱4的温度维持在与分析期间的温度相同的温度(TB1=TB2,TC1=TC2)。也就是说,如果是上述的例子,则将检测器5a的温度维持在350℃,将柱温箱4的温度维持在250℃。但是,该温度是一例。控制部10既可以将检测器5a的温度维持在与分析期间的温度相同的温度,也可以使温度稍低于分析期间的温度。由于气相色谱仪1进行向第二分析线路的切换,因此控制部10将柱温箱4的温度维持在第二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所需的温度。通过利用加热器72继续对柱温箱4进行加热,气相色谱仪1在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后也能够利用第二分析线路继续进行分析处理。在以上的状态下,气相色谱仪1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
当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时,控制部10向操作员通知气相色谱仪1已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控制部10使搭载于气相色谱仪1的装置主体的触摸面板或液晶画面(省略图示)、或者与气相色谱仪1连接的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等)显示消息,来向操作员通知已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或者,控制部10也可以执行电子邮件程序P2,来向操作员发送用于通知维护切换模式的电子邮件。或者,控制部10也可以使在气相色谱仪1的壳体设置的试样气化单元2a的侧部的指示器77a闪烁,来向操作员通知已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
控制部10向操作员通知已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并且开始利用第二分析线路进行分析处理。控制部10控制载气供给部61b,使向试样气化单元2b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增加。例如,控制部10将向试样气化单元2b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设定为100kPa。此外,在利用第一分析线路进行的分析处理的动作期间,使向第二分析线路的试样气化单元2b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降低。但是,由于正在进行柱温箱4的加热,因此调整载气的供给压力以避免空气进入分离柱3b内。也可以通过将分流路23b的阀闭合,来一边使来自载气供给部61b的供给压力降低一边向分离柱3b内供给所需的气体量。
为了开始利用第二分析线路进行分析处理,控制部10还将由辅助气体供给部62b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设定为比载气的供给压力低。例如,控制部10将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设定为30kPa。
为了开始利用第二分析线路进行分析处理,控制部10还控制加热器71b,以继续对试样气化单元2b进行加热。例如,控制部10将试样气化单元2b的温度维持在300度。此外,控制部10在第一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的动作期间也将试样气化单元2b的温度维持在能够进行分析处理的温度。因而,在维护切换模式时,在开始第二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时不需要直到试样气化单元2b的温度上升为止的待机时间。
为了开始利用第二分析线路进行分析处理,控制部10还控制加热器73b,以继续对检测器5b进行加热。例如,控制部10将检测器5b的温度维持在350度。此外,控制部10在第一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的动作期间也将检测器5b的温度维持在能够进行分析处理的温度。因而,在维护切换模式时,在开始第二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的情况下不需要直到检测器5b的温度上升为止的待机时间。另外,不需要直到检测器5b的动作稳定为止的待机时间。
这样,当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时,控制部10将第二分析线路中的载气和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调整为能够进行分析处理的状态。另外,试样气化单元2b和检测器5b即使正处于第一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期间也维持在能够进行分析处理的温度。因而,在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的时间点,试样气化单元2b和检测器5b的温度被调整为适于分析处理的温度。另外,在第一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期间,柱温箱4将分离柱3b与分离柱3a一起加热。因而,在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的时间点,分离柱3b的温度被调整为适于分析处理的温度。在该状态下,控制部10开始利用第二分析线路进行分析处理。
操作员通过在装置主体的液晶画面等中进行确认,来获知气相色谱仪1已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或者,操作员通过接收电子邮件或者通过确认指示器77a正在闪烁,来获知气相色谱仪1已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操作员通过确认设置在试样气化单元2a的侧部的指示器77a正在闪烁,能够掌握2个试样气化单元2a、2b中的试样气化单元2a成为可维护状态。操作员取下试样气化单元2a的盖,取出试样气化单元2a内部的玻璃衬管21a或隔膜22a等维护部件。此时,向试样气化单元2a供给的载气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左右,因此,即使操作员取下试样气化单元2a的盖而将内部打开,内部的气体也不会猛烈地喷出。如上所述,在维护切换模式下,对试样气化单元2a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例如降低至30kPa。
另外,由于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降低,因此不会妨碍操作员进行试样气化单元2a的维护作业。如上所述,在维护切换模式下,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降低为例如50℃。
如果玻璃衬管21a和隔膜22a等部件的清洁等维护结束,则操作员将维护后的部件安装于试样气化单元2a。或者,在需要更换玻璃衬管21a和隔膜22a等部件的情况下,操作员将新的部件安装于试样气化单元2a。然后,操作员安装试样气化单元2a的盖并使试样气化单元2a成为可工作的状态。
该气相色谱仪1在维护切换模式下使向试样气化单元2a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降低,因此试样气化单元2a内的气体压力降低。由此,能够对试样气化单元2a内的部件进行维护作业。另外,使从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升高,来将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设定为比载气的供给压力高,因此辅助气体代替载气而流向分离柱3a。由此,能够在继续对柱温箱4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维护切换模式。在维护切换模式下,也继续对柱温箱4进行加热,因此能够立即开始利用包括试样气化单元2b、分离柱3b以及检测器5b的第二分析线路进行分析处理。由此,即使在试样气化单元2a的维护时期到来的情况下,气相色谱仪1也能够不停止地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时,控制部10控制加热器71a、71b,以使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温度降低。由此,操作员能够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玻璃衬管21a、21b以及隔膜22a、22b的维护作业。作为其它实施方式,控制部10也可以不使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温度降低就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在该情况下,由于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温度与分析期间同样为高温,因此由机器人进行维护作业。
(5)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的一例
图4是示出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的流程图。通过由图2的CPU 101执行存储在存储装置104或ROM 103中的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P1来进行图4的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管理试样气化单元2a、2b中的玻璃衬管21a、21b以及隔膜22a、22b等部件的维护期间,在维护期间到来的时间点自动地执行图4所示的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或者,在由操作员手动地进行了向维护切换模式转移的指示时,控制部10执行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
以在第一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期间需要维护第一分析线路的试样气化单元2a的情况为例来说明图4的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在第二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期间需要维护第二分析线路的试样气化单元2b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也同样。
在试样气化单元2a的维护时期到来而开始实施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时,首先,控制部10控制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以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增加(步骤S1)。接着,控制部10控制载气供给部61a,以使载气的供给压力降低(步骤S2)。此时,如上所述,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被设定为比载气的供给压力高。此外,步骤S1和步骤S2的动作也可以同时进行。
接着,控制部10控制加热器71a,以使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降低(步骤S3)。接着,控制部10向操作员通知已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控制部10在装置主体的液晶画面等中向操作员通知已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或者,控制部10启动电子邮件程序P2,向操作员发送电子邮件来通知向维护切换模式的转移。或者,控制部10使试样气化单元2a的侧部的指示器77a闪烁,来向操作员通知向维护切换模式的转移(步骤S4)。接着,控制部10开始利用第二分析线路进行分析处理(步骤S5)。从微型注射器9向试样气化单元2b滴下试样,开始利用分离柱3b和检测器5b进行分析处理。
以上,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在第一分析线路的试样气化单元2a的维护时期到来时,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将分析线路从第一分析线路切换为第二分析线路。在第二分析线路的试样气化单元2b的维护时期到来时,也同样地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将分析线路从第二分析线路向第一分析线路切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针对试样气化单元2a的部件进行维护的时期到来时,控制部10使气相色谱仪1自动地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操作员不需要为了使气相色谱仪1向维护切换模式转移而移动到气相色谱仪1的设置场所或进行向维护切换模式转移的操作。控制部10根据由气相色谱仪1进行的分析处理的次数等来判定玻璃衬管21a和隔膜22a等各部件的维护时期即可。然后,控制部10将试样气化单元2a设定为可维护状态,并且利用第二分析线路继续进行分析处理。由此,即使在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维护时期到来的情况下,控制部10也能够一边在第一分析线路与第二分析线路之间切换一边不停止地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利用装置主体的画面、电子邮件程序P2或指示器77a、77b向操作员通知向维护切换模式的转移。操作员能够在收到该通知后进行维护作业。操作员能够不进行向维护切换模式转移的指示及转移作业就开始进行维护作业。
(6)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辅助气体供给部62a、62b被设置为向分离柱3a、3b的下游侧供给辅助气体。也可以将该辅助气体供给部62a、62b兼用作反冲(backflash)用的气体供给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辅助气体供给部62a、62b被设置为向分离柱3a、3b的下游侧供给辅助气体。而且,辅助气体供给部62a、62b是向分离柱3a、3b与检测器5a、5b之间的气体流路供给辅助气体的结构。作为变形例,也可以构成为由辅助气体供给部62a、62b向检测器5a、5b内供给辅助气体。在该情况下,在检测器5a、5b内设置辅助阻力管即可。如果是向检测器5a、5b内供给辅助气体的情况,则还能够利用补充气体的供给部。
[2]第二实施方式
(1)气相色谱仪的整体结构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1A的整体图。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1A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1相比,辅助阻力管和分支元件的位置不同。在气相色谱仪1A中,辅助阻力管3Ua、3Ub配置在分离柱3a、3b的上游侧。另外,分支元件33a、33b在分离柱3a、3b的上游侧配置在辅助阻力管3Ua、3Ub与分离柱3a、3b之间。而且,从辅助气体供给部62a、62b供给的辅助气体经由辅助气体通路34a、34b被供给到分支元件33a、33b。除此以外的气相色谱仪1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2)维护切换模式
接着,以需要维护第一分析线路的试样气化单元2a的情况为例,对气相色谱仪1A的分析期间以及维护切换模式下的状态进行说明。此外,对于需要维护第二分析线路的试样气化单元2b的情况下的状态也同样。
如图6的(a)所示,在分析期间,由载气供给部61a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为PA3(Pa)。由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为PB3(P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部10在分析处理时将载气的供给压力设定为比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PA3>PB3)。例如,控制部10将载气的供给压力PA3设定为100kPa,将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PB3设定为30kPa。
图6的(a)中的箭头F3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从载气供给部61a供给的载气从试样气化单元2a流向分离柱3a。流向分离柱3a的载气进一步流向下游而被送入检测器5a。此外,从载气供给部61a供给的载气的一部分从分流路23a排出。从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由于载气的压力而与载气一起被送入检测器5a。
如图6的(a)所示,在分析期间,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被设定为TA3(℃),检测器5a的温度被设定为TB3(℃),柱温箱4的温度被设定为TC3(℃)。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部10例如将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设定为300℃,将检测器5a的温度设定为350℃,将柱温箱4的温度设定为250℃。在以上的状态下,气相色谱仪1A利用分离柱3a将从试样气化单元2a供给的试样分离,检测器5a检测利用分离柱3a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
如图6的(b)所示,在维护切换模式下,由载气供给部61a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为PA4(Pa)。控制部10使载气的供给压力PA4与分析期间的供给压力PA3相比降低(PA3>PA4)。由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为PB4(Pa)。控制部10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PB4与分析期间的供给压力PB3相比增加(PB3<PB4)。例如,控制部10将载气的供给压力PA4设定为0kPa~30kPa,将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PB4设定为100kPa。但是,该压力设定是一例。控制部10使载气的压力降低至能够对试样气化单元2a的部件进行维护的程度即可。另外,控制部10使辅助气体的压力增加至空气不会混入分离柱3a内的程度即可。这样,在维护切换模式下,控制部10将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PB4设定为比载气的供给压力PA4高(PA4<PB4)。
图6的(b)中的箭头F4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从载气供给部61a供给的载气从分流路23a排出。从辅助气体供给部62a供给的辅助气体根据分离柱3a与辅助阻力管3Ua的流路阻力的比而流向分离柱3a和辅助阻力管3Ua。流向分离柱3a的辅助气体进一步流向下游而被送到检测器5a。流向辅助阻力管3Ua的辅助气体流入试样气化单元2a,并从分流路23a排出。
如图6的(b)所示,在分析期间,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被设定为TA4(℃),检测器5a的温度被设定为TB4(℃),柱温箱4的温度被设定为TC4(℃)。控制部10在维护切换模式下控制加热器71a,以使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降低(TA3>TA4)。控制部10例如将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设定为50℃。但是,该温度是一例。控制部10使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降低至操作员能够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维护作业的程度即可。
控制部10将检测器5a和柱温箱4的温度维持在与分析期间的温度相同的温度(TB3=TB4、TC3=TC4)。也就是说,如果是上述的例子,则将检测器5的温度维持在350℃,将柱温箱4的温度维持在250℃。但是,该温度是一例。控制部10既可以将检测器5a的温度维持在与分析期间的温度相同的温度,也可以使温度稍低于分析期间的温度。由于气相色谱仪1A进行向第二分析线路的切换,因此控制部10将柱温箱4的温度维持在第二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所需的温度。利用加热器72继续对柱温箱4进行加热,由此在气相色谱仪1A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后也能够继续利用第二分析线路进行分析处理。在以上的状态下,气相色谱仪1A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
在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之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控制部10在装置主体的液晶画面等中向操作员通知已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或者,控制部10通过电子邮件和指示器77a等向操作员通知已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操作员对试样气化单元2a的玻璃衬管21a或隔膜22a等维护部件进行维护。此时,向试样气化单元2a供给的载气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左右,因此,即使操作员取下试样气化单元2a的盖而将内部打开,内部的气体也不会猛烈地喷出。另外,由于试样气化单元2a的温度降低,因此不会妨碍操作员进行试样气化单元2a的维护作业。
控制部10向操作员通知维护切换模式,并且开始利用第二分析线路进行分析处理。开始利用第二分析线路进行分析处理的控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就是说,当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时,控制部10将第二分析线路的载气和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调整为能够进行分析处理的状态。另外,试样气化单元2b和检测器5b即使处于第一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期间也维持在能够进行分析处理的温度。因而,在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的时间点,试样气化单元2b和检测器5b的温度被调整为适于分析处理的温度。另外,在第一分析线路的分析处理期间,柱温箱4将分离柱3b与分离柱3a一起加热。因而,在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的时间点,分离柱3b的温度被调整为适于分析处理的温度。在该状态下,控制部10不需要待机时间就能够开始利用第二分析线路进行分析处理。
以上,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在第一分析线路的试样气化单元2a的维护时期到来时,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将分析线路从第一分析线路切换为第二分析线路。在第二分析线路的试样气化单元2b的维护时期到来时,也同样地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将分析线路从第二分析线路向第一分析线路切换。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时,控制部10也控制加热器71a、71b,以使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温度降低。由此,操作员能够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玻璃衬管21a、21b以及隔膜22a、22b的维护作业。作为其它实施方式,控制部10也可以不使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温度降低就转移到维护切换模式。在该情况下,由于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温度与分析期间同样为高温,因此由机器人进行维护作业。
[3]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1B的整体图。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1B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1A相比,检测器的配置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分析线路和第二分析线路上分别连接有检测器5a、5b。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析线路和第二分析线路共用1个检测器5a。在分离柱3a、3b的下游侧设置有分支元件35。第一分析线路和第二分析线路在分支元件35处合流。在分支元件35的下游连接有共用的检测器5a。除此以外的气相色谱仪1B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相色谱仪1A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气相色谱仪1B的分析期间及维护切换模式下的状态与使用图6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维护时期到来时,气相色谱仪1B能够一边在第一分析线路与第二分析线路之间切换一边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4]权利要求的各构成要素与实施方式的各要素的对应
以下,对权利要求的各构成要素与实施方式的各要素的对应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试样气化单元2a是第一试样气化单元的例子,试样气化单元2b是第二试样气化单元的例子。另外,分离柱3a是第一分离柱的例子,分离柱3b是第二分离柱的例子。载气供给部61a是第一载气供给部的例子,载气供给部61b是第二载气供给部的例子。检测器5a是第一检测器的例子,检测器5b是第二检测器的例子。辅助气体供给部62a是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的例子,辅助气体供给部62b是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的例子。加热器72是第一加热器的例子,加热器71a是第二加热器的例子,加热器71b是第三加热器的例子。另外,电子邮件程序P2以及指示器77a、77b是通知部的例子。
作为权利要求的各构成要素,还能够使用具有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结构或功能的各种要素。
[5]其它实施方式
也可以利用自动取样器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气相色谱仪1、1A、1B供给试样。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在向维护切换模式转移时切换自动取样器的试样供给目的地即可。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试样气化单元2a、2b为具备玻璃衬管21a、21b的结构,但即使试样气化单元2a、2b为不具备玻璃衬管21a、21b的结构,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气相色谱仪1、1A、1B具备第一分析线路和第二分析线路。而且,在试样气化单元2a、2b的维护时期到来时,气相色谱仪1、1A、1B能够一边在2个系统的分析线路之间切换一边继续进行分析处理。除此以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具备3个系统以上的分析线路的气相色谱仪。即使在具备3个系统以上的分析线路的情况下,在试样气化单元的维护时期到来时也能够一边在这些分析线路之间切换一边不停止地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Claims (16)

1.一种气相色谱仪,具备:
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
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
第一分离柱,其将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
第二分离柱,其将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
第一载气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所述第一分离柱引导的载气;
第二载气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所述第二分离柱引导的载气;
柱温箱,其容纳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的第一加热器;
第一检测器,其检测在所述第一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
第二检测器,其检测在所述第二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
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以及
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以使由所述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所述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该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加热器继续对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能够对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第一维护切换模式,与所述第一维护切换模式的设定相应地,将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所述第二分离柱来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2.一种气相色谱仪,具备:
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
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
第一分离柱,其将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
第二分离柱,其将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
第一载气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所述第一分离柱引导的载气;
第二载气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所述第二分离柱引导的载气;
柱温箱,其容纳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的第一加热器;
检测器,其检测在所述第一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或在所述第二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
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以及
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以使由所述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所述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该控制部将所述检测器维持为能够进行检测处理的状态,在利用所述第一加热器继续对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能够对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第一维护切换模式,与所述第一维护切换模式的设定相应地,将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所述第二分离柱来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相色谱仪还具备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维护切换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器,以使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的温度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离柱的下游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离柱的上游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判定是否需要维护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在需要维护的情况下,使所述气相色谱仪转移到所述第一维护切换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包括通知部,所述通知部在所述第一维护切换模式时,向操作员通知已转移到所述第一维护切换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相色谱仪还具备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所述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向所述第二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由所述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所述第二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该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加热器继续对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能够对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第二维护切换模式,与所述第二维护切换模式的设定相应地,将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所述第一分离柱来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相色谱仪还具备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所述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向所述第二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由所述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所述第二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该控制部将所述检测器维持为能够进行检测处理的状态,在利用所述第一加热器继续对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能够对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第二维护切换模式,与所述第二维护切换模式的设定相应地,将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所述第一分离柱来继续进行分析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气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相色谱仪还具备第三加热器,所述第三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维护切换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三加热器,以使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的温度降低。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柱的下游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气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辅助气体供给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柱的上游侧。
13.一种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用于将气相色谱仪设定为维护切换模式,所述气相色谱仪具备:
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
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
第一分离柱,其将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
第二分离柱,其将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
第一载气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所述第一分离柱引导的载气;
第二载气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所述第二分离柱引导的载气;
柱温箱,其容纳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的第一加热器;
第一检测器,其检测在所述第一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
第二检测器,其检测在所述第二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以及
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
所述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进行控制,以使由所述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所述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以及
在利用所述第一加热器继续对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为能够对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状态,并且将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所述第二分离柱来开始进行分析处理。
14.一种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用于将气相色谱仪设定为维护切换模式,所述气相色谱仪具备:
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
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
第一分离柱,其将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
第二分离柱,其将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
第一载气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所述第一分离柱引导的载气;
第二载气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所述第二分离柱引导的载气;
柱温箱,其容纳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的第一加热器;
检测器,其检测在所述第一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或在所述第二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以及
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
所述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进行控制,以使由所述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所述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以及
将所述检测器维持为能够进行检测处理的状态,在利用所述第一加热器继续对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为能够对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状态,并且将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所述第二分离柱来开始进行分析处理。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取介质,存储有用于将气相色谱仪设定为维护切换模式的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所述气相色谱仪具备:
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
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
第一分离柱,其将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
第二分离柱,其将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
第一载气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所述第一分离柱引导的载气;
第二载气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所述第二分离柱引导的载气;
柱温箱,其容纳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的第一加热器;
第一检测器,其检测在所述第一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
第二检测器,其检测在所述第二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以及
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
所述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进行控制,以使由所述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所述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以及
在利用所述第一加热器继续对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为能够对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状态,并且将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所述第二分离柱来开始进行分析处理。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取介质,存储有用于将气相色谱仪设定为维护切换模式的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所述气相色谱仪具备:
第一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
第二试样气化单元,其使试样气化;
第一分离柱,其将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
第二分离柱,其将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分离为各试样成分;
第一载气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所述第一分离柱引导的载气;
第二载气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用于将在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中气化的试样向所述第二分离柱引导的载气;
柱温箱,其容纳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且具有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的第一加热器;
检测器,其检测在所述第一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或在所述第二分离柱中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以及
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其向所述第一分离柱供给辅助气体,
所述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进行控制,以使由所述第一辅助气体供给部供给的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升高,并且使由所述第一载气供给部供给的载气的供给压力与分析从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的期间相比降低,从而使辅助气体的供给压力高于载气的供给压力;以及
将所述检测器维持为能够进行检测处理的状态,在利用所述第一加热器继续对所述第一分离柱和所述第二分离柱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设定为能够对所述第一试样气化单元进行维护的状态,并且将从所述第二试样气化单元供给的试样供给到所述第二分离柱来开始进行分析处理。
CN201880100311.1A 2018-12-17 2018-12-17 气相色谱仪、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以及存储有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介质 Active CN113242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6430 WO2020129136A1 (ja) 2018-12-17 2018-12-17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メンテナンス切り替えモード設定方法およびメンテナンス切り替えモード設定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2969A CN113242969A (zh) 2021-08-10
CN113242969B true CN113242969B (zh) 2024-03-08

Family

ID=71102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100311.1A Active CN113242969B (zh) 2018-12-17 2018-12-17 气相色谱仪、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以及存储有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26402A1 (zh)
JP (1) JP7201006B2 (zh)
CN (1) CN113242969B (zh)
WO (1) WO20201291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2494A1 (ja) * 2022-02-24 2023-08-31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ガス分析システ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48190A (ja) * 1996-07-31 1998-02-20 Shimadzu Corp 測定装置
JPH1114613A (ja) * 1997-06-25 1999-01-22 Shimadzu Corp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JP2006078443A (ja) * 2004-09-13 2006-03-23 Shimadzu Corp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JP2009092672A (ja) * 2008-12-24 2009-04-30 Shimadzu Corp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
JP2011242175A (ja) * 2010-05-14 2011-12-01 Shimadzu Corp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質量分析装置
JP3191627U (ja) * 2014-04-18 2014-07-03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クロマトグラフ
JP2015052533A (ja) * 2013-09-06 2015-03-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装置および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35173B2 (en) * 2000-12-28 2003-10-21 Cohesive Technologies, Inc. Multi column chromatography system
JP5332413B2 (ja) * 2008-09-02 2013-11-06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マルチディメンジョナル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US20110308298A1 (en) * 2009-01-21 2011-12-22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S.P.A. Detecting a low pressure gas feeding condition in an analysis instrument
JP5206504B2 (ja) * 2009-03-04 2013-06-12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EP2618913B1 (en) * 2010-09-22 2019-07-03 PerkinElmer Health Sciences, Inc. Backflush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hromatography
US9874546B2 (en) * 2015-07-24 2018-01-23 Thermo Finniga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erving carrier gas
ES2937029T3 (es) * 2016-04-15 2023-03-23 Univ Yale Sistema, aparato y procedimiento para supervisar compuestos orgánicos en un entorno de gas
JP6669265B2 (ja) * 2016-09-08 2020-03-18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
US10794875B2 (en) * 2018-11-26 2020-10-06 Shimadzu Corporation Gas chromatograph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48190A (ja) * 1996-07-31 1998-02-20 Shimadzu Corp 測定装置
JPH1114613A (ja) * 1997-06-25 1999-01-22 Shimadzu Corp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JP2006078443A (ja) * 2004-09-13 2006-03-23 Shimadzu Corp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JP2009092672A (ja) * 2008-12-24 2009-04-30 Shimadzu Corp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
JP2011242175A (ja) * 2010-05-14 2011-12-01 Shimadzu Corp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質量分析装置
JP2015052533A (ja) * 2013-09-06 2015-03-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装置および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方法
JP3191627U (ja) * 2014-04-18 2014-07-03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クロマトグラ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29136A1 (ja) 2020-06-25
CN113242969A (zh) 2021-08-10
JP7201006B2 (ja) 2023-01-10
US20220026402A1 (en) 2022-01-27
JPWO2020129136A1 (ja)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9155B2 (en) Column oven with double temperature control
JP6642271B2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CN113242969B (zh) 气相色谱仪、维护切换模式设定方法以及存储有维护切换模式设定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介质
JP6428793B2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
CN105579844A (zh) 气相色谱质量分析装置
US200400071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mple injecting in gas chromatography
JP2014185953A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JP2011242175A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質量分析装置
US20170138912A1 (en) Gas chromatograph and methods for using air as a carrier gas
JP2015118011A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
US20180238840A1 (en) Gas chromatograph
WO2020129137A1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メンテナンスモード設定方法およびメンテナンスモード設定プログラム
JP2016142688A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
EP4024046A1 (en) Instrument for elemental analysis
CN107589211B (zh) 气相色谱仪
CN115053131B (zh) 气相色谱仪
EP4325218A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having hplc,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id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JP3202225U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
CN113325123A (zh) 气相色谱仪
JPWO2020105661A1 (ja) 複数のクロマトグラフを有する分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743127B2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JP6583515B2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
CN114174821B (zh) 试样导入装置
EP4270000A1 (en) Liquid chromatograph control method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
US20230221291A1 (en)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element analysis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element analysis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