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5210B - 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5210B
CN113235210B CN202010239504.4A CN202010239504A CN113235210B CN 113235210 B CN113235210 B CN 113235210B CN 202010239504 A CN202010239504 A CN 202010239504A CN 113235210 B CN113235210 B CN 1132352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threads
light transmittance
mesh
dimens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95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35210A (zh
Inventor
喻冬青
宋伟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adian General Tower Changs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nadian General Tower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adian General Tower Changs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nadian General Tower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95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5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5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5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35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5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5/00Woven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25/005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9/00Open-work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20Physical properties optical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12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三维间隔型织物,用作人造革材料的缓冲层,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织物层和支撑层,支撑层由连接丝线形成,连接丝线包括位于两个织物层之间的支撑线部和织入织物层的连接线部,织物层由织物丝线织成并至少由织物丝线形成多个网孔,织物丝线和连接丝线均为透明或半透明单丝,网孔的最大跨度尺寸与织物丝线的直径之比为8‑32,且网孔的尺寸大于10目,三维间隔型织物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既能够保证三维间隔型织物的弹性,又能够提高三维间隔型织物的透光率,以使其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

Description

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背景技术
人造革是一种外观、手感似皮革并可代替其使用的塑料制品,具有柔软、耐磨等特点,可广泛用于箱包、汽车内饰等。为满足弹性需求,例如当其应用于汽车座椅等汽车内饰时,通常要在人造革的内侧设置海绵或三维间隔型织物。三维间隔型织物是一种立体织物,其由两个织物层以及由间隔纱形成在两个织物层之间的支撑层组成,三维间隔型织物具有抗压弹性、透气性、吸湿、导湿性以及结构整体性和可成型性等优点。
随着人们对于汽车内饰质量及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升,人造革产品不再是单纯的包覆性材料,越来越多的功能希望被引入到人造革开发过程中,例如使人造革能具备一定的透光能力从而可借助于背景光源来改善车内氛围。然而,由于现有三维间隔型织物和海绵一样透光率很低,使得上述希望的场景难以实现,或者只能取消三维间隔型织物或海绵,从而以牺牲弹性、降低触感的方式实现。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以实现通过汽车内饰来改善车内氛围的场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用作人造革材料的缓冲层,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织物层,还包括连接两个织物层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由连接丝线形成,所述连接丝线包括位于两个所述织物层之间的支撑线部和分别织入两个所述织物层的连接线部,每个所述织物层由织物丝线织成并至少由所述织物丝线形成多个网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丝线和所述连接丝线均为透明或半透明单丝,所述网孔的最大跨度尺寸与所述织物丝线的直径之比为8-32,且所述网孔的尺寸大于10目,所述三维间隔型织物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
优选地,所述织物丝线和所述连接丝线的直径均为0.05至0.15mm。
优选地,所述织物丝线和所述连接丝线的透光率均为50%至70%。
优选地,所述多个网孔由所述织物丝线和所述连接线部共同形成,所述网孔为多边形孔,所述多边形的各条边中,所述织物丝线和所述连接线部的根数之和不超过7。
优选地,所述网孔为四边形孔,其中相邻两条边的织物丝线的根数为1,另两条边的织物丝线的根数不超过3。
优选地,所述四边形的边长为0.9至1.1mm。
优选地,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至3mm。
优选地,所述织物丝线和所述连接丝线均为未着色丝线。
优选地,所述支撑线部呈I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与所述支撑线部的直径之比为6至55。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人造革,包括贴附在一起的单革和如上所述的三维间隔型织物。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包括如上所述的人造革。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中,织物丝线和连接丝线均采用透明或半透明单丝,且网孔的最大跨度尺寸与织物丝线的直径之比为8-32,网孔的尺寸大于10目,如此,既能够保证三维间隔型织物的弹性,又能够提高三维间隔型织物的透光率,以使其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
本发明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三维间隔型织物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三维间隔型织物的织物层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人造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织物层;110、网孔;200、支撑层;210、连接丝线;211、支撑线部;300、织物丝线;10、三维间隔型织物;20、聚合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中所述的透光率(Transmittance)的测试方法为:ASTM E1348。
基于实现汽车内饰中人造革表面能够透出背景光源的光从而改善车内氛围的需求,本申请期望通过提高三维间隔型织物的透光率来提供助力。
针对现有三维间隔型织物存在的透光性差的问题,若要提高透光率,可以设置尽可能小的网孔密度,以及尽可能大的网孔面积,从而更有利于更多的光通过,但申请人发现,网孔密度过小会严重影响三维间隔型织物的支撑能力和弹性,若要保证三维间隔型织物的支撑能力和弹性,则势必要增加织物丝线的粗度,这样在光源照射下非常容易在人造革表面呈现出网孔的轮廓,影响美观性。另外,在实现透光率提高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弹性和支撑能力,以便保持汽车内饰应有的舒适性等要求。
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用作人造革材料的缓冲层,既可以是用作人造革的基布以对人造革的其他各层形成支撑使得人造革满足强度要求,又可以是与人造革的基布粘接。该三维间隔型织物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织物层100以及连接两个织物层100的支撑层200,支撑层200由连接丝线210形成,连接丝线210包括位于两个织物层100之间的支撑线部211和分别织入两个织物层100的连接线部(图中未示出),每个织物层100由织物丝线300织成并至少由织物丝线300形成多个网孔110。其中,织物丝线300和连接丝线210均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单丝,首先,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丝线,例如均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透明材料制成,优选使得织物丝线300和连接丝线210的透光率达到50%至70%,进而提高三维间隔型织物的透光性,另外,织物丝线300和连接丝线210均采用单丝,相较于多股丝线拧成一束后再进行编织,采用单丝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透光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在织物表面呈现网孔110的轮廓。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半透明指的是允许光线通过但不一定符合斯奈尔定律,即半透明介质允许光的传输,而透明介质不仅允许光的传输,而且允许图像形成。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对网孔110的最大跨度尺寸与织物丝线300的直径之比进行了限定,其中,该比值过大将难以保证支撑能力和弹性,且在光源的照射下容易在织物表面透出网孔的轮廓,而比值过小则会造成严重挡光,本申请中,网孔110的最大跨度尺寸与织物丝线300的直径之比设置为8-32,网孔最大跨度尺寸指的是网孔110轮廓线上距离最大的两个点的连线距离,例如,当网孔110为方形时,其最大跨度尺寸为其对角线的长度。另外,将网孔密度设置为,网孔110尺寸大于10目,进一步优选为14至25目,例如,为14目、16目、18目、20目、25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网孔为四边形,其边长为1mm,此时的网孔110尺寸为18目,通过对网孔密度的设置,既保证了三维间隔型织物的支撑性能,又使其在具备高透光性(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的同时达到很好的透光效果(既能透光又不会在织物表面呈现轮廓)。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三维间隔型织物存在很多对正的网孔结构,在对正的网孔110处透光率为100%,而在丝线区域透光度则为50%至70%,此处所述的透光率为三维间隔型织物单位面积的平均透光率。
进一步优选地,本申请通过对形成网孔110的边的整体粗度进行限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三维间隔型织物的透光率以及透光效果。网孔110的边可以是仅由织物丝线300形成,也可以是由织物丝线300和连接丝线210的连接线部共同形成,形成网孔110的边的整体粗度一方面与织物丝线300的直径相关(当网孔110的边由织物丝线300和连接丝线210的连接线部共同形成时则与织物丝线300的直径以及连接线部的直径均相关),另一方面与形成网孔110的边的丝线根数相关,本申请中,织物丝线300和连接丝线210的直径均在0.05至0.15mm范围内,且形成网孔110的边的丝线数不超过7,例如,当网孔110的边既有织物丝线300又有连接线部时,织物丝线300和连接线部的根数之和不超过7,进一步优选地,织物丝线300的条数不超过3条,连接线部的条数不超过4。进一步地,网孔110通常设置为多边形,在形成多边形的各条边中,织物丝线300的根数不超过3,连接线部的根数不超过4。为了避免连接丝线210对光线的遮挡,优选地,连接丝线210的连接线部沿形成网孔110的边走线,例如,当网孔110为多边形时,连接丝线210的连接线部沿多边形的边迂回,如此,使得连接线部不会跨越网孔110的孔口,以利于更多光线的通过,进一步优选地,连接丝线210在多边形的边上的迂回次数不超过4即形成网孔110的边中连接线部的根数不超过4条。
各条边的织物丝线300的根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网孔110呈四边形,其中相邻的两边(细线边)的织物丝线300的根数为1,另外相邻的两边(粗线边)的织物丝线300的根数不超过3,四边形的边长优选为0.9至1.1mm,如此,使得三维间隔型织物既具有很好的支撑性,又能够达到很好的透光性。再例如,网孔110呈六边形,由于六边形的结构更加稳定,因此在保证支撑能力的前提下可采用更少的织物丝线300根数,六边形的个边的织物丝线300的根数均可设置为1。
进一步地,申请人发现,当支撑层200较厚时,会造成光线的散射,影响透光性能,而当支撑层200较薄时会影响乘坐的舒适度,优选地,支撑层200的厚度为1至3mm,如此,既能保证三维间隔型织物的舒适度,又能获得很好的透光性能。
通常情况下,在织物丝线300、连接丝线210的纺丝过程中添加二氧化钛等着色剂,本申请中,为了提高三维间隔型织物的通透性,优选地,织物丝线300、连接丝线210为未着色丝线。
目前三维间隔型织物中的连接丝线210在两个织物层100之间呈V型、X型、IXI型以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压性,申请人发现,这种设置方式对光线具有减弱消除作用,这也会影响三维间隔型织物的透光性,基于此,本申请中,支撑线部211呈I型设置,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从垂直于织物层100方向看位于网孔110内的支撑线部211,从而保证更多光线的通过。支撑层200的厚度即支撑线部211的长度会影响三维间隔型织物的支撑性能,本申请中,通过对支撑层200的厚度与连接丝线210的组合限定进一步保证三维间隔型织物的力学性能,优选地,支撑层200的厚度与支撑线部211的直径之比为6至55,进一步优选地为18至20。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人造革,如图3所示,其包括贴附在一起的单革20和如上所述的三维间隔型织物10,单革20的透光率大于12%,由于三维间隔型织物10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形成的人造革的透光率大于8%。该人造革可应用于汽车内饰,例如用于汽车座椅、汽车顶棚、汽车中控台等位置,如此,在汽车的骨架等包覆人造革的位置设置光源,当光源关灭时,呈现常规的内饰效果,而当光源点亮时可实现人造革的透光效果。
其中的单革20可以与三维间隔型织物10通过整体工艺加工而成,例如,单革20包括表皮层、支撑层和胶水层,在制备的胶水层未干时,将三维间隔型织物10贴附于胶水层,以使得两者黏合在一起。其中的表皮层为带颜色层,为保证单革20的透光率,形成表皮层的原料中添加的色粉为纳米级粒径的色粉,例如色粉的粒径为0.5至10nm。这种结构形式的人造革的透光率能够达到9%至17%。
当然,也可以首先将单革20制备完成,然后通过透明胶水将单革20与三维间隔型织物10粘贴在一起,在一个实施例中,单革20包括表皮层、支撑层、胶水层和织物层,织物层例如可以为针织布、无纺布等,织物层通过透明胶水与三维间隔型织物10粘贴在一起。这种结构形式的人造革的透光率能够达到8%至15%。由于织物层的设置会对透光率有一定的影响,优选地,可省去胶水层和织物层,利用三维间隔型织物10作为单革的支撑结构,具体地,单革20包括表皮层和支撑层,支撑层通过透明胶水与三维间隔型织物10粘贴在一起,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人造革的透光率,该结构形式的人造革的透光率能够达到10%至18%。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胶水层为通过单革制备工艺例如通过压延工艺或离型纸涂覆工艺形成的材料层,是单革的一部分,形成胶水层的原料包括PVC粉末等主料以及增塑剂、稳定剂等,而上述的透明胶水指的是热熔胶等通透性较好的胶水,其是在单革制备完成后涂覆于其上的,以便与透光织物粘接。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包括上述的人造革,以实现汽车内饰的透光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用作人造革材料的缓冲层,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织物层,还包括连接两个织物层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由连接丝线形成,所述连接丝线包括位于两个所述织物层之间的支撑线部和分别织入两个所述织物层的连接线部,每个所述织物层由织物丝线织成并至少由所述织物丝线形成多个网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丝线和所述连接丝线均为透明或半透明单丝,所述网孔的最大跨度尺寸与所述织物丝线的直径之比为8-32,且所述网孔的尺寸大于10目,所述三维间隔型织物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70%;
所述连接丝线的连接线部沿形成所述网孔的边走线;所述支撑线部呈I型设置;
所述织物丝线和所述连接丝线的直径均为0.05至0.15mm;所述织物丝线和所述连接丝线的透光率均为50%至70%;
所述多个网孔由所述织物丝线和所述连接线部共同形成,所述网孔为多边形孔,所述多边形的各条边中,所述织物丝线和所述连接线部的根数之和不超过7;其中,所述连接丝线的连接线部沿多边形的边迂回,且迂回次数不超过4;
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与所述支撑线部的直径之比为6至55;且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至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间隔型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为四边形孔,其中相邻两条边的织物丝线的根数为1,另两条边的织物丝线的根数不超过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间隔型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边形的边长为0.9至1.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间隔型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丝线和所述连接丝线均为未着色丝线。
5.一种人造革,其特征在于,包括贴附在一起的单革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三维间隔型织物。
6.一种汽车内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造革。
CN202010239504.4A 2020-03-30 2020-03-30 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Active CN113235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9504.4A CN113235210B (zh) 2020-03-30 2020-03-30 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9504.4A CN113235210B (zh) 2020-03-30 2020-03-30 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5210A CN113235210A (zh) 2021-08-10
CN113235210B true CN113235210B (zh) 2023-01-13

Family

ID=77129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9504.4A Active CN113235210B (zh) 2020-03-30 2020-03-30 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521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3037A (zh) * 2011-03-29 2012-10-17 冠德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亮织物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TWM485255U (zh) * 2014-03-10 2014-09-01 Taiwan Paiho Ltd 彈性編織布
CN207904451U (zh) * 2018-01-23 2018-09-25 浙江东盛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透光纬弹面料
CN109130401A (zh) * 2018-08-06 2019-01-04 苏州工蜂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
CN209971708U (zh) * 2019-04-15 2020-01-21 绍兴双宇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弹性透光布
CN110370758A (zh) * 2019-08-15 2019-10-25 张正常 具有抗菌、防蛀、芳香功能的三维立体纺织织物及其应用
CN212640750U (zh) * 2020-06-15 2021-03-02 上海凯密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隐藏式氛围灯的三维间隔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5210A (zh)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77540B2 (ja) 車両用複合表皮材
JP5619150B2 (ja) 自動車用途のためのタフテッドカーペット
KR101795155B1 (ko) 통풍시트 표피재용 원단
CN113235309B (zh) 透光性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革、汽车内饰
WO2013125653A1 (ja) 内装用表皮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内装用成形体
JP2016101871A (ja) 表皮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車両用天井材
DE102018123190B4 (de) Illuminierte Verkleidungsanordnung
DE102015107705A1 (de) Fahrzeughimmel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13235210B (zh) 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CN216545075U (zh) 一种复合革、交通工具内饰和装饰材料
JP5284874B2 (ja) 自動車内装材
KR101173798B1 (ko) 인공피혁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232377B (zh) 一种透光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JP2023528093A (ja) 光透過性の生地の一種、人工皮革、および自動車のインテリア
CN113232394B (zh) 透光性复合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WO2021195868A1 (zh) 具有高透光率的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JP6281410B2 (ja) 車両用天井材
CN212375470U (zh) 一种三维间隔型织物、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CN212372899U (zh) 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CN109572585A (zh) 内饰用构件
JP7096694B2 (ja) メランジ効果を発現する人工皮革
CN215512677U (zh) 一种可透光复合革、交通工具内饰和装饰材料
WO2021195865A1 (zh) 透光性复合人造革及汽车内饰
JP2005089873A (ja) 撚糸モール糸を使用した車輛座席用布帛
CN211106077U (zh) 一种具有抗菌、防蛀、芳香功能的三维立体纺织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