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2729A - 无b柱车身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无b柱车身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2729A
CN113232729A CN202110583469.2A CN202110583469A CN113232729A CN 113232729 A CN113232729 A CN 113232729A CN 202110583469 A CN202110583469 A CN 202110583469A CN 113232729 A CN113232729 A CN 113232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vehicle
lock
vehicle body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834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利民
苏云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834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27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2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27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37Side or rear panels
    • B60R13/0243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4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 E05B63/143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e.g. in parallel or series, on one or more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ovement
    • B60J2005/0475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ovement due to absence of the B-pill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B柱车身及汽车,无B柱车身包括车身壳体和两个车门,车身壳体在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车门安装框,两个车门分别设置在两个车门安装框内;每一个车门均包括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第一车门的第一侧与车门安装框的第一侧铰接连接,第二车门的第二侧与车门安装框的第二侧铰接连接;第一车门的第二侧设有第一锁体,第二车门的第一侧设有第二锁体,车门安装框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相适配的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本申请中车身同一侧的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可相对独立的开启,有利于提升用户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无B柱车身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无B柱车身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使用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车内空间的大小是用户衡量汽车使用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车门是用户进入乘员舱的通道,车门开启后能够使用户直观感受到车内的空间大小。因此,对于车门来说,车门打开后进入车内的空间大小、上下车的方便性、开关门的方便性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汽车中同一侧的两个车门均安装在同一方向上,开启车门后车内空间被后车门和B柱(也称中柱)遮挡,因此会给用户造成车内空间较小的不利影响。
为了改善上述不利影响,相关技术的方案中提出了一种无B柱车身,在车身的两侧取消B柱,使同一侧车门中的前车门与后车门相互卡接配合,从而实现车门的连接。无B柱车身同一侧的车门中,前车门与后车门的开启方向相反,开启后前车门与后车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上下车通道,方便用户上下车;且不会遮挡车内空间,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但是,在相关技术的方案中,无B柱车身同一侧的车门中,前车门上设有锁体,后车门上设有锁扣;车门关闭时前车门的锁体与后车门的锁扣相互卡紧,以实现车门的封闭;打开时,需要先使前车门上的锁体与锁扣分离,即需要先打开前车门,然后才能打开后车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用户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B柱车身及汽车,本申请的无B柱车身中,车身同一侧的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可相对独立的开启,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B柱车身,包括:
车身壳体,所述车身壳体在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车门安装框;
两个车门,两个所述车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车门安装框内;每一个所述车门均包括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所述第一车门的第一侧与所述车门安装框的第一侧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车门的第二侧与所述车门安装框的第二侧铰接连接;
所述第一车门的第二侧设有第一锁体,所述第二车门的第一侧设有第二锁体,所述车门安装框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相适配的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
所述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具有相对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锁扣插入所述第一锁体内、所述第二锁扣插入所述第二锁体内,以使所述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共同遮挡住车内空间;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锁扣与所述第一锁体分离和/或所述第二锁扣与所述第二锁体分离,以漏出至少部分所述车内空间。
如上所述的无B柱车身,可选地,所述第一车门的第二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锁体,两个所述第一锁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车门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车门安装框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锁扣,两个所述第一锁扣分别位于所述车门安装框的上端和下端;
所述第二车门的第一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锁体,两个所述第二锁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车门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车门安装框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锁扣,两个所述第二锁扣分别位于所述车门安装框的上端和下端。
如上所述的无B柱车身,可选地,所述第一车门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二车门的第一侧设有第二密封条,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二密封条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过盈配合。
如上所述的无B柱车身,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条朝向所述第二密封条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密封条朝向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凸起,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一凸起与多个所述第二凸起互相啮合。
如上所述的无B柱车身,可选地,所述第一车门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自所述第一车门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车门的下端;
所述第二车门的第一侧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自所述第二车门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车门的下端。
如上所述的无B柱车身,可选地,所述第一车门包括第一车门外板和第一车门内板,所述第一车门外板与所述第一车门内板共同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所述第二车门包括第二车门外板和第二车门内板,所述第二车门外板与所述第二车门内板共同围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
如上所述的无B柱车身,可选地,所述第一车门朝向所述车身内的一侧还设有第一装饰板,所述第一装饰板与所述第一车门内板相连接;
所述第二车门朝向所述车身内的一侧还设有第二装饰板,所述第二装饰板与所述第二车门内板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无B柱车身,可选地,所述第一装饰板朝向所述第二车门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所述第二装饰板朝向所述第一车门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条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如上所述的无B柱车身,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条粘接或卡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密封条粘接或卡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底盘及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车身,所述车身采用如上任一所述的无B柱车身。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B柱车身及汽车,无B柱车身包括车身壳体和两个车门,车身壳体在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车门安装框,两个车门分别设置在两个车门安装框内;每一个车门均包括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第一车门的第一侧与车门安装框的第一侧铰接连接,第二车门的第二侧与车门安装框的第二侧铰接连接;第一车门的第二侧设有第一锁体,第二车门的第一侧设有第二锁体,车门安装框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相适配的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具有相对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锁扣插入第一锁体内、第二锁扣插入第二锁体内,以使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共同遮挡住车内空间;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锁扣与第一锁体分离和/或第二锁扣与第二锁体分离,以漏出至少部分车内空间。本申请通过将第一车门与车身壳体上的第一锁扣相配合,将第二车门与车身壳体上的第二锁扣相配合,从而使得车身同一侧的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可相对独立的开启,有利于提升用户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B柱车身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B柱车身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简图;
图3为图2中去除第一装饰板和第二装饰板后的结构简图;
图4为图1中A-A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车身壳体;101-车门安装框的第一侧;102-车门安装框的第二侧;110-第一锁扣;120-第二锁扣;
210-第一车门;2101-第一车门的第一侧;2102-第一车门的第二侧;211-第一密封条;212-第一加强板;213-第一车门外板;214-第一车门内板;215-第一腔体;216-第一装饰板;2161-第一安装槽;
220-第二车门;2201-第二车门的第一侧;2202-第二车门的第二侧;221-第二密封条;222-第二加强板;223-第二车门外板;224-第二车门内板;225-第二腔体;226-第二装饰板;2261-第二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改善用户上下车的方便性,提升车门开启后给用户的直观感受,相关技术的方案中提出了一种无B柱车身,在车身的两侧取消B柱,使同一侧车门中的前车门与后车门相互卡接配合,从而实现车门的连接。无B柱车身同一侧的车门中,前车门与后车门的开启方向相反,开启后前车门与后车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上下车通道,方便用户上下车;且不会遮挡车内空间,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方案,在无B柱车身同一侧的车门中,前车门上设有锁体,后车门上设有锁扣;车门关闭时前车门的锁体与后车门的锁扣相互卡紧,以实现车门的封闭;打开时,需要先使前车门上的锁体与锁扣分离,即需要先打开前车门,然后才能打开后车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用户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有鉴于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无B柱车身及汽车,本申请的无B柱车身中其同一侧的两个车门可分别与车身壳体相连接,彼此互不干扰,从而可以实现相对独立的开启,有利于提升用户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申请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本申请的内容。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B柱车身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B柱车身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简图;图3为图2中去除第一装饰板和第二装饰板后的结构简图;图4为图1中A-A剖视图。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B柱车身,包括车身壳体100和两个车门,车身壳体100的内部形成有包括乘员舱在内的车内空间。车身壳体100在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车门安装框(也称侧围),车门安装框内形成有用于安装车门的空间,两个车门分别设置在两个车门安装框内。车门安装框在车身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车门安装框的第一侧101和车门安装框的第二侧102。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车门均包括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车门210和第二车门220,其中第一车门210可以是前车门,第二车门220可以是后车门;在车身的长度方向上,第一车门210具有第一车门的第一侧2101和第一车门的第二侧2102,第二车门220具有第二车门的第一侧2201和第二车门的第二侧2202。第一车门的第一侧2101与车门安装框的第一侧101铰接连接,第二车门的第二侧2202与车门安装框的第二侧102铰接连接。具体的,第一车门的第一侧2101可以围绕总体竖直的轴线铰接在车身壳体100上,第二车门的第二侧2202也可以围绕总体竖直的轴线铰接在车身壳体100上;铰接连接后,第一车门210和第二车门220均可沿竖直轴向转动,从而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
为了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本实施例第一车门的第二侧2102设有第一锁体,第二车门的第一侧2201设有第二锁体,车门安装框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相适配的第一锁扣110和第二锁扣120,第一锁体和第一锁扣110以及第二锁体和第二锁扣120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车门上常用的锁体和锁扣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第一车门210和第二车门220具有相对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第一状态可以对应车门的关闭状态,第二状态可以对应车门的开启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锁扣110插入第一锁体内、第二锁扣120插入第二锁体内,以使第一车门210和第二车门220共同遮挡住车内空间;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锁扣110与第一锁体分离和/或第二锁扣120与第二锁体分离,以漏出至少部分车内空间。第一车门210和第二车门220上均可以设置对应的外门拉手和内门拉手,以便用户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车门210与车身壳体上的第一锁扣110相配合,将第二车门220与车身壳体上的第二锁扣120相配合,从而使得车身同一侧的第一车门210和第二车门220可相对独立的开启,有利于提升用户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第一车门210和第二车门220均采用锁体和锁扣结合的方式与车身壳体100实现连接配合,在保证第一车门210和第二车门220可独立开启的前提下,有利于降低车身整体的费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车门的第二侧2102设有两个第一锁体,两个第一锁体分别位于第一车门210的上部和下部,车门安装框上设有两个第一锁扣110,两个第一锁扣110分别位于车门安装框的上端和下端;第二车门的第一侧2201设有两个第二锁体,两个第二锁体分别位于第二车门220的上部和下部,车门安装框上设有两个第二锁扣120,两个第二锁扣120分别位于车门安装框的上端和下端。
通过在车身壳体100的上下两端均设置第一锁扣110和第二锁扣120,可以使得第一车门210和第二车门220与车身壳体100的连接更加稳定,防止出现车门局部翘曲等闭合不严的现象,有利于提升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第一车门的第二侧2102设有第一密封条211,第二车门的第一侧2201设有第二密封条221,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密封条211与第二密封条221在车身的长度方向上过盈配合,从而将第一车门210和第二车门220之间的间隙完全密封,保证了车门关闭时的密封性。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第一密封条211朝向第二密封条221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凸起,第二密封条221朝向第一密封条211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凸起,在第一状态下,多个第一凸起与多个第二凸起互相啮合。
可选的,第一凸起在竖截面内的形状可以呈锯齿形、梯形、矩形或半圆形等;相应的,第二凸起在竖截面内的形状也可以呈锯齿形、梯形、矩形或半圆形等。第一密封条211和第二密封条221相互啮合时,第一凸起插入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之间,第二凸起插入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之间,以此实现啮合连接。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第一密封条211和第二密封条221采用啮合连接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车门关闭时的密封性。
可选地,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在第一车门的第二侧2102设有第一加强板212,第一加强板212自第一车门210的上端延伸至第一车门210的下端;第二车门的第一侧2201设有第二加强板222,第二加强板222自第二车门220的上端延伸至第二车门220的下端。
B柱是设置在车身的前车门与后车门之间沿竖向延伸的支柱,从车身顶部延伸到车身底部,用于提供支撑的作用。若将B柱去除后必然会对车身的强度和碰撞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降低该影响,本实施例在第一车门的第二侧2102设有第一加强板212,在第二车门的第一侧2201设有第二加强板222,第一车门210和第二车门220关闭后,第一加强板212和第二加强板222可以共同对车身实现支撑,从而降低去除B柱的影响。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第一车门210包括第一车门外板213和第一车门内板214,第一车门外板213与第一车门内板214共同围成第一腔体215,第一加强板212设置在第一腔体215内,且位于第一腔体215靠近第一车门的第二侧2102的一端。具体的,第一加强板212与第一车门外板213和第一车门内板214之间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第二车门220包括第二车门外板223和第二车门内板224,第二车门外板223与第二车门内板224共同围成第二腔体225,第二加强板222设置在第二腔体225内,且位于第二腔体225靠近第二车门的第一侧2201的一端。具体的,第二加强板222与第二车门外板223和第二车门内板224之间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在第一车门210朝向车身内的一侧(即朝向车内空间的一侧)还设有第一装饰板216,第一装饰板216与第一车门内板214相连接。具体的,第一装饰板216与第一车门内板214之间可以采用卡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第二车门220朝向车身内的一侧还设有第二装饰板226,第二装饰板226与第二车门内板224相连接。具体的,第二装饰板226与第二车门内板224之间可以采用卡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第一装饰板216的形状可根据第一车门外板213和第一车门内板214配合后的形状来决定,以填充第一车门外板213和第一般车门内板214配合后形成的空隙,使得车身内部外观保持平整。也即第一装饰板216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凸起部,凸起部可以填充到第一车门外板213和第一车门内板214形成的空隙内。第二装饰板226的形状可根据第二车门外板223和第二车门内板224配合后的形状来决定,以填充第二车门外板223和第二车门内板224配合后形成的空隙,使得车身内部外观保持平整。也即第二装饰板226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凸起部,凸起部可以填充到第二车门外板223和第二车门内板224形成的空隙内。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第一装饰板216朝向第二车门220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2161,第一密封条211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161内;第二装饰板226朝向第一车门210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2261,第二密封条221设置在第二安装槽2261内。
具体的,第一密封条211可以粘接或卡接在第一安装槽2161内;第二密封条221可以粘接或卡接在第二安装槽2261内。
在车身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密封条211的厚度大于第一安装槽2161的深度,第二密封条221的厚度大于第二安装槽2261的深度,以保证第一密封条2161和第二密封条2261在第一状态下的过盈配合。将第一密封条211部分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161内可以降低第一密封条211的磨损几率,有利于提升第一密封条211的使用寿命;同样的,将第二密封条221部分设置在第二安装槽2261内可以降低第二密封条221的磨损几率,有利于提升第二密封条221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底盘及设置在底盘上的车身,车身采用如上实施例一的无B柱车身。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一的无B柱车身,因此提高了车门打开后进入车内的空间大小,方便乘客的上下车或大件货物的侧面进出,提升了科技感;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车身同一侧的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可相对独立的开启,因此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B柱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壳体,所述车身壳体在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车门安装框;
两个车门,两个所述车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车门安装框内;每一个所述车门均包括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所述第一车门的第一侧与所述车门安装框的第一侧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车门的第二侧与所述车门安装框的第二侧铰接连接;
所述第一车门的第二侧设有第一锁体,所述第二车门的第一侧设有第二锁体,所述车门安装框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相适配的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
所述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具有相对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锁扣插入所述第一锁体内、所述第二锁扣插入所述第二锁体内,以使所述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共同遮挡住车内空间;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锁扣与所述第一锁体分离和/或所述第二锁扣与所述第二锁体分离,以漏出至少部分所述车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B柱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门的第二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锁体,两个所述第一锁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车门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车门安装框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锁扣,两个所述第一锁扣分别位于所述车门安装框的上端和下端;
所述第二车门的第一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锁体,两个所述第二锁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车门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车门安装框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锁扣,两个所述第二锁扣分别位于所述车门安装框的上端和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所述的无B柱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门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二车门的第一侧设有第二密封条,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二密封条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B柱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条朝向所述第二密封条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密封条朝向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凸起,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一凸起与多个所述第二凸起互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B柱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门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自所述第一车门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车门的下端;
所述第二车门的第一侧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自所述第二车门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车门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B柱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门包括第一车门外板和第一车门内板,所述第一车门外板与所述第一车门内板共同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所述第二车门包括第二车门外板和第二车门内板,所述第二车门外板与所述第二车门内板共同围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B柱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门朝向所述车身内的一侧还设有第一装饰板,所述第一装饰板与所述第一车门内板相连接;
所述第二车门朝向所述车身内的一侧还设有第二装饰板,所述第二装饰板与所述第二车门内板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B柱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板朝向所述第二车门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所述第二装饰板朝向所述第一车门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条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B柱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条粘接或卡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密封条粘接或卡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及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车身,所述车身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无B柱车身。
CN202110583469.2A 2021-05-27 2021-05-27 无b柱车身及汽车 Pending CN1132327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3469.2A CN113232729A (zh) 2021-05-27 2021-05-27 无b柱车身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3469.2A CN113232729A (zh) 2021-05-27 2021-05-27 无b柱车身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2729A true CN113232729A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39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3469.2A Pending CN113232729A (zh) 2021-05-27 2021-05-27 无b柱车身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2729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0746A (ja) * 1999-03-30 2000-10-10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ドア構造
US6332641B1 (en) * 1999-07-14 2001-12-2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ide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2002104239A (ja) * 2000-10-02 2002-04-10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982107A (zh) * 2005-12-16 2007-06-20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汽车车门口用的独立开启门
FR2917050A1 (fr) * 2007-06-07 2008-12-1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tructu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munie de moyens de repartition et de transmission d'efforts.
CN203957804U (zh) * 2014-08-07 2014-11-26 北京北方鸿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门车身结构
CN107512158A (zh) * 2017-07-20 2017-12-26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强化式汽车侧向对开门结构
CN207496440U (zh) * 2016-11-02 2018-06-15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汽车
CN111660777A (zh) * 2019-03-08 2020-09-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无b柱的相对滑动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0746A (ja) * 1999-03-30 2000-10-10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ドア構造
US6332641B1 (en) * 1999-07-14 2001-12-2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ide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2002104239A (ja) * 2000-10-02 2002-04-10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982107A (zh) * 2005-12-16 2007-06-20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汽车车门口用的独立开启门
FR2917050A1 (fr) * 2007-06-07 2008-12-1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tructu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munie de moyens de repartition et de transmission d'efforts.
CN203957804U (zh) * 2014-08-07 2014-11-26 北京北方鸿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门车身结构
CN207496440U (zh) * 2016-11-02 2018-06-15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汽车
CN107512158A (zh) * 2017-07-20 2017-12-26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强化式汽车侧向对开门结构
CN111660777A (zh) * 2019-03-08 2020-09-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无b柱的相对滑动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32641B1 (en) Side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H0725236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H10109662A (ja) 自動車用車体構造
US20100107504A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vehicular resin window
CN113232729A (zh) 无b柱车身及汽车
JP3253494B2 (ja) 自動車
JP2008068765A (ja) 車両の樹脂ルーフ構造
CN218197861U (zh) 一种对开车门及车辆
CN221023890U (zh) 车辆
CN211222985U (zh) 门体组件及车辆
US20230264544A1 (en) Automotive side door structure
CN218577473U (zh) 车辆顶棚结构及车辆
JPH0444422Y2 (zh)
CN215042002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板和汽车
JP3608409B2 (ja) 車両用開閉パネル構造
CN219806688U (zh) 一种重卡滑移门下导轨装置
CN218343437U (zh) 一种整体式包围电动升降门
CN220164026U (zh) 型材式一体化车厢及车辆
CN211222984U (zh) 门体组件及车辆
CN210652619U (zh) 一种汽车车门对开结构
JP5004014B2 (ja) 車両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CN118046967A (zh) 一种带防爆地板总成的乘员舱结构及车辆
JPH0620654Y2 (ja) 自動車用ドア
JPH0728055Y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3719103B2 (ja) 車両用ドアの灰皿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